写好METHODOLOGY的技巧本文的方法论是研究该论文的一种正确而有效的方法。撰写英国论文时,由于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其方法论往往是最具挑战性、最耗时的部分。那如何写出论文的 methodology呢?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质量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区别?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方法论,重点介绍了方法论的两种基本研究方法,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并给出了论文中的 methodology实例,供大家参考。Contents1 什么是方法论2 方法论部分的重要性3 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定性和定量3.1 Quantitative methods :定量分析法3.2 Qualitative methods:定性分析法4 Methodology怎么写:实用的技巧1.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学(methodology)描述了用来调查研究问题的行动,以及用于确定、选择、处理和分析信息用于理解问题的特定应用的基本原理或技术,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研究的总体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批判性的评估。在研究论文的方法论部分,需要回答两个核心问题:数据是如何收集和产生的?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呢?书写应直截了当,准确,并应经常使用过去时。2. 方法论部分的重要性教学法部分,同学们必须说明你是如何取得并分析你的成果的,原因如下:读者群需要知道数据是如何获取的,因为你选择的方法会影响到结果,进而影响到你在论文讨论部分如何解释它们的重要性。方法学在学术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可靠的方法会导致不可靠的结果,从而损害你的分析价值。一般情况下,学者可以选择几种方法来研究问题。文章中的 methodology部分应该很清楚地说明了学者们选择特定程序和技术的原因。读者希望了解数据的收集或生成是否符合该研究领域公认的惯例。举例来说,如果你用的是多重选择问卷,读者需要知道它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答案范围来供应答者选择。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必须符合实现研究总体目标的要求。举例来说,你需要确保有足够大的样本数量,才能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供建议。这种方法应该涉及到所期望的问题和你所采取的措施来防止它们发生。至于出现了哪些问题,你必须描述它们是如何被最小化的,或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不会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影响你对结论的解读。3. 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定性和定量你要用什么方法来准备一篇论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研究的主题,以及你的论文要回答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你会采用定量或定性的研究方法,虽然一些项目会从两者的结合中获益。3.1 Quantitative methods :定量分析法什么是定量分析?跟随科学范式的研究者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这一方法是对数据进行量化,并从目标人群的样本中归纳结果。按照结构化数据收集流程,将数据输出为数字。量化研究也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客观分析。对于量化研究,要获得有效的、可概括的结果,你应该足够详细地描述你的方法,让其他研究者接受你的研究。说明您是如何处理测量变量的概念,抽样方法或纳入标准,以及您用来收集数据的工具,程序和材料。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调查 (Surveys)描述调查的地点、时间和方式,需要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如何设计题目的?题目的形式是什么?(如多项选择题、力克特量表)你用什么抽样方法选择参与者?你是通过电话、邮件、网络还是当面进行调查的?参与者需要多长时间回复?样本量和反应率是多少?你可以将完整的问卷作为附录,以便你的读者能够确切地看到所收集的数据。实验 (Experiments)详细说明你用来进行实验的工具、技术和程序:你是如何设计这个实验的?你是如何招募参与者的?你是如何处理和测量这些变量的?你们试验时用到哪些工具和技术?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在实验研究中复制你的结果,这一点非常重要。现有数据 (Existing data)解释你如何收集和选择相关资料(例如出版物或档案数据)以包含在你们的研究中:你从哪里获得资料的?数据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你选择材料的标准是什么(比如日期范围)?3.2 Qualitative methods:定性分析法什么是定性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方法,它的目的是用计数来解释观察到的事物,而定性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对你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全面详细的描述。定性分析不是提供预测和因果解释,而是提供背景和对所收集数据的解释。该研究方法具有主观性,对调查对象的选择要求较低。因为定性研究的方法更灵活,更主观,所以反思你所采用的方法并解释你所做的选择非常重要。探讨您用于选择参与者或来源的标准,您进行研究的背景,以及您在收集数据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您是一个主动参与者还是被动的观察者?定性数据分析法有哪些?访谈或小组讨论 (Interviews or focus groups)描述采访的地点、时间和方式,需要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如何发现和选择参与者的?有多少人参加?访谈的形式是什么(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采访时长是多少?采访内容是如何录制的?参与观察 (Participant observation)描述你在哪里、何时以及如何进行观察或进行人种学研究:你观察了哪些团体或社区?你是如何接触到他们的?你花了多长时间进行这项研究,研究地点在哪里?你在社区里扮演了什么角色?你如何记录你的资料(例如视听记录、笔记)?现有数据 (Existing data)解释你如何选择案例研究材料(例如文本或图像)作为你分析的焦点:你分析了什么类型的材料?你是如何收集和挑选它们的?定性分析例子:Mixed methods:混合研究方法将传统的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产生了现代方法。根据Brannen和Moss (2012),混杂研究方法的存在源于其潜在性,通过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融合在一起,使研究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复杂的关系。在社会研究中,混合方法还以三角划分的概念而著名。据 Haq所说,三角测量通过在一项研究中运用不同的定量和定性方法,使研究人员有机会就单一现象作出多种发现。Methodology应该包含的内容以下是一篇论文方法论应该包含的内容,也就是methodology的基本机构:目标您需要重申您的研究主题或问题,并概述您打算如何研究该问题。如需考虑伦理或哲学方面,请详述。所选研究方法论的概述确定您是选择使用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或两者结合。当选择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时,你需要进行初步的文献和教科书研究,以便建立标准的研究方法,通常在你选择的研究领域中使用。若您不确定从何处开始,您可以访问您的大学图书馆,请图书管理员帮助您选择最适合的参考文本。解释说明你选择的方法论说明您选择研究方法的理由。您也应该提供一个概览,解释为什么这些方法比其他研究方法更适合。仔细想想下面,你的研究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进行的,研究对象是谁。这可能包括,例如,关于访谈地点或焦点团体的资料,日期和时间范围,以及参与者是否属于某一特定人群。数据是如何被分析的?若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则需要在分析数据前准备数据。比如,你需要检查变量,丢失的数据,以及异常情况。假如你用电脑软件协助分析,这些资料也应包括在内。关于质量数据,你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找出你的想法和主题并分类和编码。您也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如叙事分析或话语分析,来解释回答背后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材料和设备?它可以包括任何东西,从用于科学实验的实验室设备到分析结果的计算机软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或困难吗?如是,所有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呢?您如何克服它们?找参与者、获得同意或缺乏进行科学实验所需的资源等都可能造成这种情况。评论这个短语应该用来评估你已经做过的研究,并且证明你选择了这个方法。您不必深入了解更多细节,因为您将在论文的结论部分对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您需要简要地说明您的结果是否具有结束性,有无任何可变因素,以及您选择的方法是否实际有效。4. Methodology怎么写:实用的技巧方法论的目标不仅仅是描述你的研究方法。您也需要说明为什么选择使用它们以及如何应用它们。重点在于表明你的研究是认真地进行的。所以尽可能保持你的写作风格的简洁,这将确保读者易于理解和消化。以下是 paper代写专家在撰写论文时所采用的5种 methodology写作技巧:看看其他论文的方法论部分请指导老师为你提供以前所写论文的不同范例。通过阅读以往学生所写的方法,你可以对你最后完成的方法论部分有个大致的了解。计划你的结构不管你选择哪种研究方法,你的论文方法论应该是一个结构清晰,文字精炼的部分,它能为你选择的研究方法提供有力而合理的论证。在草拟提纲时,向导师询问有没有遗漏什么,结构是否合乎逻辑。考虑你目标读者写方法论的时候,要考虑到那些可能会阅读你的方法论的读者。举例来说,如果你选择了通常属于自己研究领域或学科范畴的研究方法,你就不必给出太多的理由或背景资料。当您决定使用一个不那么流行的方法时,建议您详细了解如何和为什么选择使用这个方法。保持专注于你的目标和研究问题论文方法学应提供清晰的解释,说明你选择的研究方法为何适合你的研究目标。在写论文的时候,要确保你选择的研究方法要与论文的总体目标和目的相联系。为帮助您集中精力,在方法论一节的开头就可以清楚地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及你遇到的障碍或困难若您在数据收集或分析阶段遇到任何问题,请使用“方法集”小节来讨论您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但愿以上提供的 methodology范例,能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方法学,也能帮助大家区分定量与定性。不管你是在读本科还是读硕士,论文的方法通常被认为是完成主要研究项目中最困难、最耗时的部分。写作方法部分的成功关键在于构思得清楚。请记住,你研究项目的方法部分的目标是确保读者完全理解你所选择的方法。您应当使用方法论部分提供为什么选择特定的研究方法而非其他可能的研究方法的明确理由。不要在教学法中提到你的个人观点、想法或兴趣,要保留你的真实信息,并且要确保所有内容都有适当的学术参考来支持。如果同学仍然不清楚论文的methodology怎么写或者有任何不明白之处,欢迎随时联系专业论文辅导机构 - 英伦译制社。我们的专家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有深刻的理解。还等什么?赶快咨询吧!我们客服给同学们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小时候,爸爸妈妈,老师们总是喜欢问我们一个问题,“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呀?”,于是小小的我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想做蜘蛛侠!”“我想像杨利伟叔叔那样做一个宇航员。”“我要做为国家做贡献的科学家!”“我想做一个水手。”......而随着我们一点点长大,我们告别了小学,告别了初中,告别了高中,在那一个个夏天渐渐告别许多许多,转眼间,我们来到了曾经以为离我们还很远很远的大学。于是,现在我们不得不认真地面对这个问题了。这期的量化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情况。莫欺少年穷 05:09来自新闻与传播系广东海洋大学大三在读本科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小组成员:于一应 周源 阮伟桦金福宇 向家祺 张泳彬一 数据分析研究对象数量共:590人1.就业方向是否明确总的来看,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非常明确的人数占少数,选择了“明确”和“模糊”的人数占了多数。2.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同学认为,“专业技能”对就业的影响最大,排在后面的分别是“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对工资的预期”。3.对工资的期待值从两张图表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男生对于高工资的期望也要大于接受调查的女生4.职业待遇对选择职业的影响程度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理想的职业待遇是找到一份符合兴趣爱好、工资高、福利好、晋升机会大的工作,受人尊敬这个近年来比较受到热议的因素也是认为一般重要的人比较多。5.能否胜任理想中的职业多数人认为专业技能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认为自己对胜任理想职业“有所欠缺”以及“不能够”胜任的人数超过被调查人数的一半。在目前阶段,大多数海大大三学生,由于目标的模糊和对未来的迷茫及不确定,导致他们的专业技能还不足以成为他们就业的敲门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多数人的职业价值观仍是不成熟的。6.对未来发展态度表中数据表明:相较于女生,男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态势更乐观,对未来职业发展“充满信心”的人数是女生的2.6倍;而女生则稍显消极,持“有些忧虑”态度的人数接近男生的2倍。7.就业目的超过半数的同学就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还有20.3%的同学是为了提升自己,17.8%的同学为了生活的更好,2.9%的同学是为了报效祖国。二 .数据结论1.海大大三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目标和方向总体仍呈现出迷茫的态度在就业方向是否明确的调查题目中,“明确”及“模糊”两个选项仍然较低,而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专业技能的情况下,认为自己对胜任理想职业“有所欠缺”以及“不能够”胜任的人数超过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这说明海大大三的学生对于自己专业技能的水平还不够自信,所以至少在目前阶段,对于大多数海大大三学生而言,由于目标的模糊和对未来的迷茫及不确定,所以他们的专业技能还不足以成为他们就业的敲门砖,大多数人的职业价值观仍是不成熟的。 2.大三学生的择业观也呈现出男女分化的差异从“职业是否分高低贵贱”“对工资的期望值”和“对未来职业持什么发展态度”三个问题可以看出,男生普遍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及工资水平比较看重。这与社会对于男性社会功能的期待也是相吻合的——正因为男性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地位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他们对社会地位及工资水平的要求自然相较于女生也就更高,但同时,他们也对职业发展有着较为盲目的乐观性。女性则大多认为职业并不分高低贵贱,工资也不需要太高,更多地关注职业的未来发展,并对其保持必要的担忧,同样这也是与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相吻合的。 总结:海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还仍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较少的人会去切实地关注社会对于本专业以及衍生职业的需求变化以及技能要求,并对自己进行一个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主要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纸面性导致的。海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文化传媒行业的期望就业与实际就业人数比例相当低。所以在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现实条件下,我们更要抓紧一切时间,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今早直面就业和职业选择带来的压力,这也许能给我们在未来不远的简历投递中,挣得一些必要的优势。未来可期感谢你的每一个支持与鼓励
在交通与空间中“寻找”生态之路——记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主任工程师朱高儒2021-04-15 10:49:44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原创 作者:记者 薛彩云 梁微“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从小对地理感兴趣的朱高儒,很早便找到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他广纳新知,系统学习了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学、遥感与GIS等理论方法。如果说因为空间,有了地理学,那么对于朱高儒来说,因为空间与交通的结合,毕业后进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工作,找到并坚持了“交通生态”这一研究方向,至今已有9年。在美丽中国建设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征程上,他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学科研究前沿、典型重点区域,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和技术攻关,共同推动了多项国家规划和政策出台,相关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他还入选了2020年度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事物普遍联系 驱动科研灵感采访朱高儒,刚到办公室坐定,他便开门见山带记者走进了交通生态研究的世界……“交通基础设施在这儿建和在那儿建不一样,这么建和那么建又有不同。”朱高儒称自己的研究是在“寻找”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道路。“地理学以综合性、区域性为特色,以空间化、定量化为手段,这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视角。”朱高儒说。具备地理学专业背景的他,擅长将公路水路交通、生态环境要素、规划建设阶段、国土经济因子等统一到一个系统的框架下,并以“交通生态保护与空间优化”的主题将其联结。把空间适宜性研究引入交通规划布局,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深化景观生态学研究,将宏观效应与微观实验结合分析……“科研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不要给研究设定边界。”朱高儒告诉记者,他不管看到什么,总是在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与交通生态的关联,分析其中有没有科学问题,能不能空间化,能不能定量研究。2015年,朱高儒作为交通运输部第四批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扶贫组成员,挂职阿坝州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两年时间里,朱高儒深入一线,研学交通知识,传播推广公路规划建设和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与技术。这些工作与其他项目整合为“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技术与政策研究”,获得了2020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很幸运和珍惜能身在好的时代和好的平台。”朱高儒说。得益于部规划院对科研的重视和对青年的培养,他近年来攻克了多项复杂难题,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出版学术专著4本,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起草行业标准2项。“做研究的魅力就是刚翻过一座高峰,就会看到下一座;每取得一个阶段性成功,都会化作下一次奋斗的动力。”朱高儒说。工作以来,他在研读文献中获得启迪,在项目研究中提炼论文素材,在边学边干中服务我国交通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渤海等围填海密集区港口群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等生态脆弱区公路网空间优化与绿色建设。理论与实践互动 重视“微创新”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综合交通网的中长期规划,全体编制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两年时间里,朱高儒作为规划纲要专班骨干全程参与。他不仅按照分工高质量完成了环境影响与约束评价专题研究,还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敏锐认识到交通网络与国土空间的依存关系,创新提出并完成了综合交通基础节点专题,建立县域单元空间要素数据集,分析得到三个级别600多个中心节点,有效支撑了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通道布局。不管是传统项目还是新兴课题,他都在工作中寻找“微创新”的可能性,比如指标量化、方法改进。每当有新方向、新任务,他从不会因为“以前没研究过”“没有创新点”而打退堂鼓,而是把这些新任务当成新机遇,迎难而上。“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朱高儒的学术研究源于大量实践,体现出强烈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川藏公路康定段生态边坡和观景台、国内首条低碳高速公路渝蓉复线、福建东山环岛旅游路、长江港口岸线整合与生态建设……都凝结了他和同事们的集体智慧。面向公路网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他主持的部重点科技项目“三江源地区公路建设规划评估与政策”等研究,围绕在生态敏感脆弱区公路“能不能建、在哪儿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怎么管”等5个问题,首次基于建设必要性和生态友好性创新了公路环境可行性定量分析技术,提出了大型保护地公路建设系统性政策工具包和推进路径,研发了高原公路生态保护关键技术及有关技术政策,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滚动式”研究 做有用的“螺丝钉”“他基础扎实,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善于组织,乐于助人……”作为朱高儒入选部规划院青年科技英才的导师、环境资源所所长徐洪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朱高儒“学霸”的另一面。“不管给他什么任务,他都能拿下,同事们也很信任他。”徐洪磊说,“在单位有难事找高儒、有新事找高儒、有急事找高儒”成为大家的共识。踏入交通生态研究后,他总想比别人多学一点,经常出差在外。而通常他研究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艰苦,他以求真务实精神和实现社会价值为追求,乐在其中。“调研和学习总会给我带来新的启发。”朱高儒介绍,博士期间,他就开展了海岸带环境变化的研究,工作后,越来越认识到港口在陆海统筹开发保护中的关键作用。2016年,他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渤海港口群填海造陆的综合生态影响与环境调控”,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SCI论文。“港口疏浚土以往用于填海实现动态平衡,在围填海禁令后只能远运外海抛泥,可能带来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朱高儒说,“这是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希望通过研究推动港口生态建设技术进步和围填海政策优化,支撑港口群可持续发展。”为什么一直关注高原公路和港口围填海?“做项目不是‘打一枪换个地方’,我们的研究是‘滚动式’的,需要持续不断关注学术前沿和行业动向。”朱高儒说,“在典型生态敏感脆弱区研究综合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工作以来,他共参与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负责项目28项,有时手上同时进行的项目有10多个。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结合,新领域项目和传统项目搭配着干,把项目当做论文来做,节假日也在查资料做模型……保持高产出,离不开他勤奋拼搏的精神。时间安排如此满,如何做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朱高儒喜欢钻研,他和爱人在北大结缘,有着共同的学术理想和人生追求。“我们都是一路奋斗过来的,要努力做一颗有用的螺丝钉,做有意义的事。”朱高儒说。“高儒会主动寻找一些对行业发展、国家发展有用的课题。”徐洪磊眼中,朱高儒是一名“自驱型”科研工作者。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入加速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朱高儒立志聚焦“综合交通生态效应与空间优化”研究,优化相关理论和改进关键技术,提出交通网络与生态网络协同发展对策,推动实现交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越多发现未知越多,越认识到自身不足。”朱高儒认为,在交通生态科研方面,很多机理、规律都有待研究,才能支撑技术和模型,从而指导实践。他相信,背靠院里、所里的一流平台和创新团队,自己的科研道路能越走越远,美丽中国背景下的交通强国建设能越来越好。【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话说,俺在宾州州立大学政治学系“访学”已经一个月有余了。说访学其实不很准确。大部分从国家留基委获得资助出来访学的同学,基本上都是旁听生吧。说自己是访问学者,那就太不好意思了。我一开始选了四门课程,觉得不上白不上,多上点不吃亏,反正是免费的嘛。一个月不到,扛不住了。这边课程的每次阅读量在5到6篇30页到50页左右的文献,方法课除外,但也有作业。其中一门课程的阅读量在8到12篇。不可能每门课都读得那么用心,就算吃喝拉撒睡大概也就是刚好能完成,也就是囫囵吞枣的那种。上星期反思了一下,果断退掉了阅读量最大且和我研究最不相关的一门。现在剩了三节课,一周大概15到20篇文献,然后再写点小作业什么的,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选这么多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太搞清楚出来到底要来干啥。其实我一直知道自己想在这里收获什么,但还是情不自禁的剑走偏锋。选课的事,就此打住。这篇文字只是想记下来一些学习过程中的小细节。午饭算什么我们中国人真的太重视吃什么了,我到这边了才知道这真是一个坏毛病。我现在想想,我们的师生在吃饭上花的时间实在太多了。课上少花点时间想吃什么,课后少约一些,中国社会科学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没有说谎。这边的学生看起来似乎是不吃午饭的,老师也是如此。但从课程安排上就可以看出来。这边课程里面中午根本没有安排吃饭时间,课程时间都是连着的。我周二上课从上午十点上到下午五点三十,中间没有一分钟休息时间,三个小时的课程的话,中间会有七八分钟的休息,由上课老师来定,不然都是接着上。刚来的时候,我上完课肚子都饿扁了,特别难受。所以,这些老师和学生午饭都是肿么吃的呢?他们还是会吃午饭的,但没有固定的时间概念。有的老师和学生带便当过来,在系里面的微波炉里面热一下,然后就在办公室吃了,估计都不用十分钟时间。有的同学会带一些沙拉啊,饼干啊,水果啊,上课过程中拿出来,边吃边上。有一次上课,一枚同学带来味道很浓的便当,吃完之后打了一个目前为止最隆重的嗝。然而并不尴尬。中午饭点经常有讲座,部分老师也会带饭到讲座现场,边听边吃。这在国内是很难看到的画面。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解决,学校也有食堂,但饭点都是人山人海,特别是那些本科生,就在食堂边吃饭边看书,太闹腾,反正我是不太乐意去。至于他们晚饭吃什么,我就不太清楚了。这里能吃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多。我们祖宗给我们这么一个能吃爱吃花时间吃的文化,我觉得真是糟粕,特别是年轻人啊,什么文章都没有,课都还没有下呢,就想着吃什么了,然后犹豫很久,是五角场香天下呢,还是南区的阿康,或是北区的麻辣烫呢。吃出啥了吗,除了变成个胖子和懒人,哈。手机不拍照我在复旦的时候,很喜欢听讲座,也很喜欢拍照片,然后传到朋友圈里面去晒,感觉像是做了一件多大的事呢?但在这边政治学系,讲座也很多,听讲座的虽然基本都是系里面的老师和学生,也是不少,基本都能坐满。讲座的水平,提问的水准当然不说。但有一个重要的差别是,这边的老师和学生不拍照片。这么高清的苹果拍照神器都浪费了。我头一次听讲座还想拍个照片呢。居然没有一个人拿出手机来拍东西。我自己也从众了,不好意思拍了。乖乖听讲座。我倒是没有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都不拍照。我估计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文化吧。一种可能是大家觉得讲座是用来听的,问的,不是用来拍的,秀的。另一种可能是不拍照是对主讲人的尊重,对她肖像权的尊重,对她知识产权的尊重。或者两种都有。对这个事情呢,我觉得拍照并无不妥,但是要入乡随俗,不得放肆。即可。有的讲座,大家都是很熟悉的,拍照让讲座变得更好玩儿,也不至于拍个照就是不好好听讲座的表现。当然,未经允许拍照传播主讲人的idea,那不好。他们很优秀宾州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其实在美国也是很棒的系,特别是他们的研究生教育,并不比顶尖学校差。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的共同主编,Journalof Public Opinion的主编,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 Science的主编和Journalof Politics 前主编都在这里,师资力量和研究实力但非常强。自然他们学生也不会差,比如我办公室有两个小伙伴,已有Political Analysis的发表。所以,我自己也会免不了观察这些小伙伴。我觉得有两点很不一样。简单拿国内的博士和美国的博士比是不太公平的。至少我们政治学科不太好比。我们的方法训练差距太大,我们土博士要发英文文章和他们比较就更难了。我们不可能在他们的系统存活,他们也不太会到我们系统来抢饭碗(当然也有可能,但人太少了吧)。他们的方法训练非常系统,但有一定的片面性。一般说来从入门到精通四五门课程是有的,当然你不需要全部都上。有人叫你案例研究吗?大概没有,他们自己估计也不认这一套。他们也有研究设计课。但像唐老师的这样好研究设计课,估计是没有的。定量为王,这也不能怪他们,整个美国市场的导向都是这样的,不搞定量很难有工作。还好,我上课的老师来看,对研究中的理论和机制还是比较重视的,虽然他们不教你理论,也不教你找机制。这个文字还是不能写太多,我还有半吨文献要读。他们的学习热情比我们高吗?这个不好说,我们大部分的课并不需要学习热情,因为比较水,很好混的。这边的话,要混比较难,就业形势,同类竞争,压力大得很,混就是完蛋。我不太看得出来出来Passion这种东西,或许也不需要,但基本上都在认真读书。我们中国总而言之,我们的系统有差距,他们的系统有些歪了,进入一种路径依赖的量化强化之中,渐渐在失去对多元化的包容。但你想想,两个系统要有拼接的话,我们必须会一些他们擅长的东西,我自己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超越他们?别自欺欺人了。国内最优秀的政治学博士毕业生,比起这边最优秀的毕业生,那就…。我都说了,这么比较不公平。我们有机会在他们没有足够重视,但其实也很重要的领域做出一些前沿的工作(不是超越,是他们不做这个或知识积累并不多),比如说在某些区域或问题研究上,非洲,东南亚?以及,我们确实有机会,或许还来得及,不走入纯粹的定量依赖的一个系统里面去。但是我们也需要大量能够做好定量研究的人。然后就不要定性的啦?都说啦一元化是错的方向。或许是美国政治学科发展太完善了吧,你足够优秀,然后也可以成为普通的一份子。卓越但总觉得少点什么。在中国,还充满可能。但真的,特别是学政治学的小伙伴,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吃饭这件小事上了。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向美国人学习的地方。PS:特别感谢我导师唐世平老师的《研究设计》、郑宇老师《国际政治经济学》、李辉老师《定量分析导论》和郑冰岛老师《定量论文讨论》四门课程。这些课程让我在这边上课的时候还不至于跟不上。[本文首发于作者公号(读博士的振乾同学),原题:“在美国政治学系访学的几个细节”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是加拿大教授Willian E.Rees等提出的生态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它以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海洋(水域)等6种生物生产面积类型,并将这些具有不同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面积通过转化为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以对生态状况进行定量,测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确定人类是否处于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形象地说,就像“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它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生态足迹分析法通过引入生物生产面积的概念,为自然资本核算提供了一种简单框架,提供了测量和比较人类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间差距的生物物理测量方法。该方法紧扣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涉及系统性、公平性和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容易进行尝试性测算并能简洁明了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状况,其理论及应用在不断发展和更加完善中。生态足迹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引入生态生产性土地概念实现了对各种自然资源的统一描述,其次通过引入等价因子和生产力系数进一步实现了各国各地区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可加性和可比性。这使得生态足迹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既可以计算个人、家庭、城市、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这些不同对象的生态足迹,对它们的足迹进行纵向的、横向的比较分析。总之,生态足迹分析指标为度量可持续性程度提供了一杆“公平秆”,它能够对时间、空间二维的可持续性程度做出客观量度和比较,使人们能明确知晓现实距离可持续性目标尚有多远,从而有助于监测可持续方案实施的效果。另外,生态足迹计算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这使得将生态足迹计算过程制作成一个软件包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推动该指标及方法的普及化。 (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据光明日报官微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李京文,1932年生,广西陆川人。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到苏联留学,195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作为我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主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超大型工程的技术经济论证,参与制定了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五省、海南、深圳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著有《科技富国论》《跨世纪重大工程技术经济论证》《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等。一次“模拟考试”,定下终身志向1949年1月,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解放军一路挥师南下,远在南疆的中共广西地下组织的中心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各阶层群众组织,集中力量组织城市群众主力军,做好迎接解放军入城的“里应外合”工作。这年春天,一位名叫李耿的广西地下党员在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入狱。李京文就是他的儿子。那时的李京文还是个高中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因从小耳濡目染,早早就与进步同学组织社团、出墙报、演话剧、反内战、争取民主,还当选为校学生会的学习与宣传部部长。李耿在狱中被拷打,身体忍受着痛苦,心理也承受着孤独。李京文主动向当局申请,到狱中陪伴父亲,每天监狱一开门就进去,到了关门时间,再和工作人员一起离开。“这是一段非常紧张的日子,一边陪伴父亲,一边学习,还要保证学习好,不然学校就不会让我来回跑。”好在这段特殊的监狱生涯很快结束。当年12月,在广西地下党组织和各路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军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将五星红旗插上了镇南关(今友谊关),广西全境解放。这段与父亲共同迎接新中国的特殊经历,成了李京文人生中的一次“模拟考试”。这时的中国,百废待兴。1951年,李京文迎来高考,同时被华南文艺学院创作系和武汉大学经济系录取。“我从小数学很好,语文也不错,对文学很感兴趣。”当李京文在院校和专业之间陷入犹豫时,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的姐姐点拨了他:“现在国家要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要搞经济建设,你应该学经济学!”父亲在来信中也同意姐姐的建议。最终,李京文选择了武汉大学经济系。彼时的武汉大学经济系,群星闪耀,云集了张培刚、刘涤源、谭崇台等留美归来的青年经济学家。在那里,李京文刻苦学习,还追随父亲的脚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很快,他等到了一个机会。留学苦读五年,归国投身建设李京文考上大学的同年,为了应对国内人才资源严重稀缺的困境,新中国开始向苏联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大一结束时,经过一系列严格选拔,李京文成为留苏预备生。在苏联老师的指导下,他以每天50个单词的进度突击学俄语,一年后顺利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旅程。李京文(前排中)和苏联同学合影 资料图片在苏联,李京文先后就读于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和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多年后回顾那段留学生涯,他说:“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在苏联留学,我就要学得更多一点,一定要多为国家作贡献,所以就开始更加认真地学数学,而且把数学在我的工作中使用。”在大学里,中国留学生李京文的数学成绩好,是出了名的。据当时在莫斯科工程经济学院留学、后来成为李京文夫人的余平回忆,她本人就是因为在“红角”请李京文辅导数学,被他的才华所吸引,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感情日渐加深,最终走到一起的。李京文和老伴余平 资料图片“红角”,是当时宿舍楼里自习室的代称。苏联大学的宿舍楼一般呈U字形,楼里散落着一些安静的空间,大家把它们利用起来,摆上大长桌子,铺上红桌布,两侧放上两排靠椅,就是一个小型的学习空间,留学生们都喜欢去那里看书和讨论问题。学经济学,数学很重要。由于数学好,李京文在“红角”很受欢迎,常常给大家补习数学,甚至有苏联学生也慕名找他帮忙补课。当然,更多时候,他还是和大家一样,没有课的白天、放了学的晚上,雷打不动地在“红角”看书。对于李京文的留学生涯,余平连用了三个“很”来形容:“很认真、很刻苦、很努力,节假日都不出去,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我们一人一年的花费,相当于国内一个农民十几年的生活费,如果没念好书,就会辜负国家的信任。”余平这样形容当时留苏学生的心理状态。李京文没有辜负国家的信任,大学期间,他参加全苏大学生竞赛获二等奖,拿到苏联教育部的奖状和奖金,最后以各门课程和毕业论文全优的成绩毕业。原本,李京文得到了留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他思前想后,考虑到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不如早点回去”。1958年,李京文踏上归途。回顾5年留苏时光,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1957年11月17日那天的经历。一大清早,他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汇集到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礼堂。不知等了多久,随着一阵人潮涌动,欢呼声和掌声响起,毛主席带着中国代表团成员出现在了礼堂里。毛主席给他们做了报告,谈世界形势,谈祖国建设。多年过去,回忆起当天的经历,李京文说:“那些话语鼓励着我和千千万万青年奋发向前,为创造美好的世界努力学习、工作、拼搏。”重启学术生涯,“换轨”更是“回归”归国之后,“二五”计划已经开始了,李京文没有进入学界,而是服从国家分配,到河北省计委工作,成为了一名国家干部。尽管学术理想只能暂时搁置,但他对经济学的兴趣一直热度不减。改革开放后,在技术经济学的创立者、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的倡议下,中国社科院开始筹备成立技术经济研究所,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技术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后来,又与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室和工业经济研究所管理现代化研究室合并,正式更名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过李德仁、徐寿波、乌家培三任负责人的努力,这个全新的研究所即将结束筹备状态,中国社科院开始物色首任所长人选。这个角色不好找,既要懂专业,又要懂管理,还要能团结人。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蓬勃生长的同时,李京文也像八九点钟的太阳那样一直在奋斗。从苏联归国后,他先后在河北省计委、国家计委、北京经济学院、国家建委、建材部和国家建材总局等单位任职,用夫人余平的话来说,就是“都按国家的需要来走,组织上安排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这枚社会主义“螺丝钉”即将走上新的岗位。1985年,李京文被正式任命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为什么是李京文?“首先,他是一个非常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另外,他的宽容和包容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曾带领团队参与规划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数技经所现任所长李平这样形容他眼中的前辈。在李平看来,对于一个“创业”中的科研机构来说,这样的品质尤为珍贵,“他能带着大家共同一致、一心一意地进行学术研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之中”。此时的李京文,已是国家部委的正局级干部,从政界转换到学界,无异于一次“大型换轨”,不过,对于李京文来说,这次换轨更像是一次回归,经过兜兜转转,“螺丝钉”终于被放到了他最想去的位置。余平完全支持丈夫的决定,因为他“从念书时开始就愿意看书,做研究符合他的性格”。就这样,人到中年的李京文走马上任,又像八九点钟的太阳那样,开始了新的奋斗。事实证明,人生真正的志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开拓学科领域,构建理论框架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学术界,李京文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从1985年到1998年,在李京文领衔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13年里,“奠定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态势和基本框架,也奠定了数技经所在整个学术界的地位”。李平这样评价他的成就与贡献。李京文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批有重大意义的研究,发表内部政策报告一百多篇,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获颁“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和十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技术经济学领域,他构建了学科理论框架,专著《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是我国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基本著作之一;他应用这套理论,带领团队在中国首次系统研究了技术进步的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的相互作用,主编出版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丛书,成为这一领域的奠基性著作。在数量经济学领域,他将数量经济学应用于经济研究,主张经济学要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之上,引导我国经济研究工作从以定性研究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丰富了我国经济研究的分析方法,使我国经济研究规范化。与此同时,他还在国内首创用数量经济方法对国民经济和区域、企业发展进行预测。自1990年起,作为执行负责人,每年春、秋两次公开出版《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光是研究理论不行,要把理论跟项目结合起来。”李京文学术研究的旨归一向明确,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研究成果必须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向社会经济建设实践跨越,让经济学研究由社会科学领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程技术领域推进,实现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交融与结合,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了践行这套信念,同时验证自己的理论成果正确与否,他开始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先后主持了三峡水利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经济和财务论证。在三峡水利工程的项目论证中,作为经济论证专家组副组长,他带领团队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得出了结论:“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国力能承受得起这个工程的建设,建议尽早开工建设。”“京文先生在这些大型项目的论证当中,拓展了项目的评价方法,加入了宏观和区域经济影响的分析,从此,让我国超大型项目的评价更具科学性。”李平说。因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倾心教育事业,带出一批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李京文坦言,有两件事情最让他有成就感,“一是对技术经济、数量经济理论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二是培养了一批学生,我希望他们能把我的理论知识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自中年转轨进入学术界以来,李京文已经培养博士生50余人、硕士生70余人及博士后10人,目前年龄最小的博士生是“90后”。严格、宽容—— 一提到李京文,不管是学生还是后辈,大家口中出现得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关键词。“李先生要求我们要先做人,后做事。”在《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看来,在数技经所跟随李京文攻读研究生的三年对他一生影响至深,“他对人非常宽容,全国各地不少年轻人慕名找他请教一些问题,只要时间允许,他都愿意帮助,他的人品值得我们学习。”与为人宽容形成对照的是,李京文在学术上的严格。李志军说,当年他从物理学跨考经济学,在导师李京文的指导下,从课题怎么承接到毕业论文怎么写,一点一点地学。“论文初稿出来后,他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帮我改,非常认真。”毕业时,李京文希望他留在所里工作,但李志军有自己的想法,“我说我还是想出去闯一闯”。最终,李京文尊重他的选择,遗憾而宽容地送走了这位自己严格训练出来的学生。其后,李志军前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成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在女儿周全眼中,父亲李京文首先是一位专注于科研工作的普通知识分子,一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严格要求、负责任的教师。“当年毛主席到苏联去看望他们,说他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觉得振兴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出最大的贡献,这就是我的父亲。”李京文院士,一路走好!来源:光明日报编辑:胡莹出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一路走好↓↓↓
市场调研是一种把消费者及公共部门和市场联系起来的特定活动。这些信息用于识别和界定市场营销机会和问题,产生、改进和评价营销活动,监控营销绩效,增进对营销过程的理解。本质上,市场调研其实是一项寻求市场与企业之间“共谐”的过程:1)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因为市场营销的观念意味着消费者的需求应该予以满足,所以公司内部人士一定要聆听消费者的呼声,通过市场调研,“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当然,营销调研信息也包括除消费者之外的其他实体的信息。2)市场调研与营销管理:市场调研对于营销管理来说其重要性犹如侦查之对于军事指挥。不做系统客观的市场调研与预测,仅凭经验或不够完备的信息,就作出种种营销决策是非常危险的,也是十分落后的行为。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环节,市场调研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把自己对产品或服务的意见、想法及时反馈给企业或供应商。通过市场调研,能够让该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的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评价、期望和想法。市场调研包含不同的分类方向:按方法属性分类,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按研究领域分类,分为渠道研究、零售研究、媒介和广告研究、产品研究、价格研究等;按行业属性分类,可分为商业和工业研究;此外,还有针对少数民族和特殊群体的研究、民意调查以及桌面(案面)研究等相对独立的研究。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市场调研往往借助专业在线调查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也是「倍市得」服务客户过程中常用的市场研究方法:1)文案调研主要是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主要的渠道来自网上资料搜索和图书馆等书籍信息搜索。2)实地调研实地调研可分为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询问法:就是调查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向被调查者发问或征求意见来搜集市场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可分为深度访谈、GI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其中问卷调查又可分为电话访问、邮寄调查、留置问卷调查、入户访问、街头拦访等调查形式。采用此方法时的注意点:所提问题确属必要,被访问者有能力回答所提问题,访问的时间不能过长,询问的语气、措辞、态度、气氛必须合适。观察法:它是调查人员在调研现场,直接或通过仪器观察、记录被调查者行为和表情,以获取信息的一种调研方法。实验法:它是通过实际的、小规模的营销活动来调查关于某一产品或某项营销措施执行效果等市场信息的方法。实验的主要内容有产品的质量、品种、商标、外观、价格,促销方式及销售渠道等。它常用于新产品的试销和展销。3)特殊调研特殊调查有固定样本、零售店销量、消费者调查组等持续性实地调查;投影法、推测试验法、语义区别法等购买动机调查;CATI计算机调查等形式。4)竞争对手调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句中国最古老的成语勾画出了竞争研究的重要性。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不了解竞争市场情况,不认识竞争对手,就意味着没有胜算的机会。竞争研究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一切可获得的信息来查清竞争对手的状况,包括:产品及价格策略、渠道策略、营销(销售)策略、竞争策略、研发策略、财务状况及人力资源等,发现其竞争弱势点,帮助企业制定恰如其分的进攻战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另外,对竞争对手最优势的部分,需要制定回避策略,以免发生对企业的损害事件。基于以上总结,「倍市得」数据洞察与客户体验管理平台形成一系列数据洞察方案,以多年数据服务经验为优势,助力多行业、多场景从体验数据出发、到业务场景中去,助力企业提升运用效率与精准度,为政策与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知弗技术受到客户委托某一未知物进行组分成分分析,所以我们知弗技术根据自己多年的未知物成分分析经验,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一下未知物成分分析及检验的经验和方法。工程师技术分析什么是未知物成分分析?未知物成分分析也称为“未知物剖析”是通过谱图对未知物成分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分离、提纯的物理、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将未知物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并进行纯化,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仪器设备对其进行定量分析、鉴定并最终确定其未知样品的名称、含量的方法。为科研、配方分析、产品开发、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什么要做未知物成分分析?企业和厂家在产品开发和升级的过程中,都很难控制掌握未知物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等步骤。厂家不但需要雄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持,而且产品开发周期也很比较漫长,从而导致产品成功率很低。我们知弗技术拥有专业的产品开发技术,并设立了未知物分析实验室,在未知物成分分析和检测方面,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未知物成分分析的目的:1. 分析市场上先进产品的组成成分,并仿制生产,提供自身产品质量;2. 分析未知物具体成分,确定组分元素含量,消除隐患,减少企业损失;3. 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对比并且进行优化,改进配方工艺,提高生产效率;4. 分析产品组成成分,还原产品基础配方,减少投入成本;5. 分析可用于文物鉴定,提高文物鉴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实验室分析画面今天知弗以固体样品的成分组成元素分析为例:目前未知物成分组成元素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元素分析法、XPS、EDX三种方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优势与缺陷,实际样品分析中需要结合三种方法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如果您想检验分析液体样品,可以找我们知弗技术。知弗一般未知物成分分析过程:1.表面前处理机制:了解未知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判断定性定量分析思路,并为检测分析搞好准备。表面前处理的进程一般包括溶解性、含水性、pH值测定、固含、洗涤、灰分、离子检测、萃取、过滤、提纯、蒸馏、离心、制样等。2.接受仪器图谱验证:包括图谱的定性定量分析、参照、定性分析、定量研究等。经过图谱接受仪器的重复定性定量分析和对照,对实验数据做判断。3.工程师实验数据确认:知弗技术的技术员将经过图谱的剖析和长期的化工行业知识、行业经验,判断当前接受仪器所消除的实验数据做佐证,对目的样品的组分和配比做最后的确认。知弗技术多年为厂家提供很多配方分析,成分分析,未知物分析和产品研发项目,在产品的配方分析和成分分析方面有着多年的项目开发实战经验,我们知弗也愿意为更多的厂家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实验室#未知物成分分析#什么是配方分析及成分分析?一般多少钱?
“配方分析”有什么用?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不了解也没接触过配方分析,觉得配方分析没有什么用,其实配方分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完美的产品不仅可以为企业获得利润,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业内口碑,为以后的产品获得发展机会;所以,配方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实验室配方分析是做什么的?配方分析:指通过微观谱图分析技术对产品或样品组成成分、元素或原材料等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方法,可以通过采用光谱,色谱,质谱,能谱,热谱等图谱,来对产品或样品进行“配方分析”并且快速有效获取样品基础配方。配方分析应用于哪些行业?配方分析服务领域涵盖了众多化工行业,如:精细化学品、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食品添加剂等行业;通过专业的配方分析帮助客户获取样品基础配方,并依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高速发展。如:橡胶配方分析:丁晴橡胶、电缆料、硅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鞋底以及橡胶制品等;塑料配方分析:Pe、Hdpe、Ldpe、Lldpe、Vldpe、mPE、Pvc、Pa等通用塑料;胶黏剂配方分析:环氧树脂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聚醋酸乙烯胶黏剂、无机胶黏剂、有机胶黏剂、天然胶黏剂、合成胶黏剂等胶黏剂;涂料配方分析:外墙水性涂料、内墙水性涂料、丙烯酸酯类防水防火涂料、环氧类粉末涂料等环保型涂料;油墨配方分析:水性油墨、丝印油墨、印刷油墨、环保油墨、玻璃油墨等;清洗剂配方分析:积碳清洗剂、发动机清洗剂、油田清洗剂、乳液清洗剂、铝材清洗剂、光学玻璃清洗剂等工业清洗剂;水处理剂配方分析:污水污泥处理剂、絮凝剂、混凝剂、脱色剂、COD去除剂、净水剂、管道清洗剂、锅炉清洗剂、除垢剂、水质改良剂等水处理剂;食品添加剂配方分析:乳化剂、增稠剂、凝固剂、调味剂、防腐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橡塑建筑助剂配方分析:可提供各化工行业助剂配方分析。实验室配方分析可以为厂家解决哪些疑难问题?工业诊断:企业生产或研发中遇到的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失效原因,像开裂,油污,黑点,异物等。性能改进:自己的产品及性能质量没有竞争优势,想达到产品性能改进的目的,提升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产品开发:自身的产品缺陷很多,想开发产品配方并自己研发产品,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评估:对产品进行全方位质量评估检测,随时掌握产品的质量,减少安全隐患;配方分析一般流程:1.小样技术评估:由专业技术工程师对目标小样进行技术评估。2.客户寄送小样:客户寄送符合安全要求小样150g-200g左右即可。3.表面前处理:依据小样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来判断定性定量分析思路,一般包括溶解性、含水性、pH值测定、固含、洗涤、灰分、离子检测、萃取、过滤、提纯、蒸馏、离心、制样等。4.仪器图谱验证:经过图谱接受仪器的重复定性定量分析和对照,对实验数据做判断,其中包括图谱的定性定量分析、参照、定性分析、定量研究等。5.工程师分析报告确认:技术工程师员根据图谱的剖析和长期的化工行业知识、行业经验,判断当前接受仪器所消除的实验数据做佐证,并修正分析报告,对目的样品的组分和配比的确认,获得样品基础配方数据。6.获取一站式解决方案:技术工程师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技术分析报告,给出一站式解决方案。#配方分析#
带有“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标签的文章《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因当中的一句“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意外引发舆论场上关于学科间“鄙视链”的争议。这篇文章在最后谈到,当前,我国即将由人口转型的第 III 阶段过渡到第 IV 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人口膨胀,转变为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和渐行渐近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危机。而“应对之策”之一,是要“重视教育。要重视母亲和少儿的教育;重视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覆盖面、教育公平性;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论文为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4名作者均为经济学博士,1人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3人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4月15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评论文章指出,从学术角度出发,作者想表达重视理工科教育的意思,只不过论据只有“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并未详细展开。有人质疑作者没能征引文献、运用数据,下此判断无凭无据,有失学术严谨,也抹黑文科生。或许由于趋近论文结尾,作者已不便展开详谈,把过多笔墨用在展开论证这一论点,也会偏离文章中心。但问题在于:这样没有具体来由的论断,很容易使人产生歧视文科生的观感。文章认为,因此,论文相关表述有失严谨。而焦点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文科生过多造成的吗?对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中等收入并不一定是“陷阱”,作为经济现象,该理论可能是伪命题。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原因十分复杂,而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文章还指出,在实现制造业升级、基础科研领域突破方面,理工科人才十分重要,但有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文化生活的丰富,岂不也需要文科生的努力和付出?或许该文作者认为应平衡好文理科人才的比例,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升培养质量,为重大基础领域发展提供理工科人才支撑,但相关表述的不当,则给大众造成了不少负面印象。理工科、文科只是标签,从社会大分工来说,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不乏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理工科生,也有不少文科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两种教育、两种素质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社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彼此的配合互补。红星新闻4月15日评论文章则提到,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主要的几个诱发因素是错过经济转型期,在低成本优势随收入增加而丧失时,无法突破技术创新瓶颈;没有实现社会公平和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权力寻租现象严重和政治格局动荡等。教育当然也是重要因素,因为它涉及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但具体到文理分科,作用力微乎其微。文章称,更大的不严谨在于,文理分科并不等同于研发生产与流通消费这两端的分野。文科生可以参与研发和生产制造,理科生也可以投身流通和消费领域,如果简单将问题归结于文理分科,无疑忽视了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性和选择权,也忽视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经济状态下的教育和就业空间。在红星新闻文章作者看来,文理分科从来都不是绝对化的割裂,而是相互交融。客观来说,我们的教育仍不完美,通识教育和逻辑教育就一直是短板。这造成文理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作为个体,理应重视并进行自我调整。一个文科生,难道就不应该尊重和了解科学,就不应该拥有逻辑?一个理科生,难道就不应该有人文和艺术修养?对于《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中的相关表述,河南日报客户端评论文章指出,毋庸讳言,科技创新需要基础学科做支撑,但同时也需要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世界。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同属于科学范畴;不管科技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首先都需要解放思想。思想领域的每一次突破和变革,何曾缺少“文科思维”的参与?如果说市井坊间关于“文科生”的种种奚落是出于调侃,学术论文语出惊人拎出“文科生”,放在“理科生”乃至社会发展的对立面,几乎可以用“可怕”来形容。这是要传递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又是在呼唤一种什么样的“对策”?文章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解放思想则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文理兼备,针对任何群体的标签化鄙视都是浅薄可笑的。这样惊世骇俗且未经任何论证的咄咄怪论,既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而是“小儿科”。此外,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则指出,这篇“工作论文”最大的缺陷,实则也是社科类学术写作的“通病”,也即多定性判断少定量研究,多主观表述少实证论证。严格说来,这很难称得上是严肃的“学术论文”,而还是更像金融系统内研究员、分析师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