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耿雁冰 编辑丨祝乃娟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智库高级研究员、21世纪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耿雁冰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为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下纪录,不同地区和城市,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激发社会创新创业动力等方面纷纷提出了具体措施。改革效果显而易见,按照世界银行2019年10月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我国营商环境总体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上年提升了15位。南财智库旗下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组建的营商环境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的数据,从2017年开始,对全国主要城市、以及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价。为了解过去一年全国范围内主要城市的营商环境改善状况,寻找提升营商环境水平的优化路径,我们将编制《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持续对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共35个大中城市的营商环境开展评价。营商环境评价动态调整21世纪经济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营商环境课题组在此前推出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城市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标数据库,为地方和经开区营商环境优化改善提供了参考指标体系。《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将采用软环境、基础设施、商务成本、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一级指标进行测算,具体每个指标下再细分若干二级指标。营商环境评价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对其评价体系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新一年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将结合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方案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模式展开。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包含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评价体系在吸纳世界银行部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中国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等指标,反映地方房地产调控成果的“住房收入比”指标等。营商环境课题组选取了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共35个大中城市,作为持续评价的样本。这些城市包括深圳、上海、广州、北京、重庆、成都、南京、杭州、长沙、武汉、西安、青岛、昆明、贵阳、宁波、厦门、郑州、天津、大连、南昌、福州、南宁、合肥、长春、沈阳、海口、济南、乌鲁木齐、西宁、银川、太原、哈尔滨、呼和浩特、兰州、石家庄。经过框架构建调整、数据采集处理以及专家测评等环节,全国35个大中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将于明年正式对外发布。按照国务院的要求,2020年将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作为专业、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我们的营商环境报告对于地方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实现再提升、再突破,寻找城市进一步扩大开放、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评估框架。帮助地方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对标先进地区改革创新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我们的报告成为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助力地主进一步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系列核心研究报告获广泛影响力早在2017年,21世纪经济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营商环境课题组就发布了《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是国内智库首份对中国重点城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的指数报告,推出后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随后发布的《2017年世界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等受到国家部委和多个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新型智库的影响力显现。2019年,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京东数科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更是开创了国内针对经济开发区的营商环境评价先例。几十家主流媒体对报告进行原创解读传播,其中很多地方日报将相关文章于头版、要闻发布以及全媒体矩阵平台多频次传播。通过各方媒体的全方位传播,报告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营商环境课题组的一系列报告发布后,引起市场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被多个城市营商环境专题会议引用;指标体系反映的营商环境优势被多个地方城市作为对外传播形象的核心;营商环境排名被多个城市的招商部门当作招商名片。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主动作为,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一系列营商环境改善背后,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更是政府审批流程简化,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等看得见、可量化的提升。2019年,营商环境课题组还针对成都、广州、厦门等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的城市,推出一系列城市营商环境调研报道,如《一杯咖啡推动政企轻松对话,成都营商环境“国际化”有政策更有细节》,《广州的自我进化 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走向4.0:从引领全国到对标全球》,《大招商”时代的厦门棋局 减税降费为营商环境背书》等。为地方提供评估咨询服务2020年,21世纪经济研究院将继续深耕做实营商环境指数系列报告,同时,积极拓展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为地方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咨询服务,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做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践。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担当着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尖兵角色,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基础之上,该区将进一步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从2019年开始,营商环境课题组以改革创新为引领,聚焦我国港澳规则衔接、开放合作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为该区制定建设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申报方案积极献策。推动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实现从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向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迈进。长沙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快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41个城市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价中,长沙的“包容普惠创新”指标领先。长沙在2019年部署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基础上,还组织了优化营商环境测评工作。由营商环境课题组承接的2019年度长沙区县市以及园区营商环境评价,参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结合长沙市营商环境优化年“四大专项行动”工作实际,建立了长沙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客观反映各区县(市)、园区“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成效,查找短板和不足,进而推动改革深化和落实,通过引导形成优化营商环境良性竞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营商环境优化对应着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很多业务还需要跨部门协同合作。不同城市根据其资源禀赋,以及工作重点,有着不同的探索和做法。2020年,21世纪经济研究院将继续丰富和完善营商环境评价等产品,积极探索“智慧化”转型发展道路,打造高质量的新型“传媒智库”矩阵。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燚 编辑丨祝乃娟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李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自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以来,“高质量发展”频繁出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次重要会议上,2018、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重点工作的位置。因此,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初步构建了中国主要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这是国内首个聚焦于35个大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也是国内首家开展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的媒体智库。六大方向、三十多个基础指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以党中央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为指导,既结合了国内外关于发展评价的相关实践,充分吸收先进省市成熟经验,确保进行国际和国内不同区域的横向比较;又紧紧围绕各地中长期发展既定目标,指标设定注重引导各部门围绕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效提升的互促互进,以加快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在全国主要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和指标选择上,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客观公正。因此,主要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指标以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主,有明确的指标产生机制,来源可靠,既保证了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又保证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二是坚持尊重规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层次合理设置了评价指标,充分反映宏观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和水平。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在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指导下,清醒认识当前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短板,聚焦指标数据背后的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增强针对性。四是坚持可行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充分考虑各部门应对各种考评工作所需时间、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评价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同时兼顾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尽量以政府各部门上报统计机构并获得认可的现有统计数据为主,使指标数据可靠、可采集、可量化、可对比。21世纪经济研究院构建了包括综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六大一级指标、30多项二级指标为框架的中国主要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填补研究空白和确保结果可参照,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了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共35个大中城市,作为首次评价体系的样本。这些城市包括深圳、上海、广州、北京、重庆、成都、南京、杭州、长沙、武汉、西安、青岛、昆明、贵阳、宁波、厦门、郑州、天津、大连、南昌、福州、南宁、合肥、长春、沈阳、海口、济南、乌鲁木齐、西宁、银川、太原、哈尔滨、呼和浩特、兰州、石家庄。经过框架构建、数据采集处理以及专家测评等环节,全国35个大中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即将正式对外发布。多地正研究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自“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概念以来,目前至少有8个省市级地方政府制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用于基层市县的经济发展考核,据悉全国也有望制定相关考核标准。2018年4月,天津审议通过了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确定了反映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的20项指标。2018年5月30日,江苏省出台全省和设区市的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其中全省和设区市有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大类高质量40项指标;各县、县级市和成建制转成的区由六大类35项指标组成;城区由六大类25项指标组成。结果显示,2018年南通市获江苏省年度综合考核设区市第一等级。2018年11月,湖北省印发高质量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对除神农架林区外的16个市州设置22项评价与考核指标,每季度进行考核。2018年12月,广东省印发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测评结果显示,深圳在综合、创新、开放、共享等4项中获最高分,且总分也位列广东省首位。2019年年初,湖南省发布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从综合质量效益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方面设置34项主要指标,并将“各市州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2019年年中,河南省下发《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原来的“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大类16项指标,调整为目前“综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方面21项指标,拟对省内18个省辖市2018年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上海青浦区日前发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共设5个板块38项指标;四川成都则从六大评价领域、52个二级指标,设置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涉及GDP增长、空气质量、发明专利、绿道建设、预期寿命等方面;宁夏石嘴山正在设置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推动石嘴山由宁夏工业‘摇篮’向科技创新‘摇篮’转变”“推动石嘴山由工矿时代向生态时代转变”两大评价领域、20个二级指标。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指挥棒,也是地方政府今后施政的总方针。如甘肃省针对工业、重庆针对制造业、内蒙古针对新兴产业、黑龙江省针对民营经济、辽宁省和福建省针对开发区等,各有侧重出台了当地分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又如:2019年12月17日,辽宁省发布《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市级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对连续两年排名在后3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予以摘牌。首个研究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媒体智库目前,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已经形成了涵盖数字中国、宏观经济、产业行业、资本市场、消费市场等领域的智库矩阵。其中,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入选“中国核心智库”,并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等受到国家部委和多个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新型智库的影响力显著体现。即将推出的中国主要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尺,并通过指标引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1经济研究院,阿里研究院 北京2019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显示,杭州与上海总排名分列第一、第二位,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苏州、南京、宁波、金华、合肥、嘉兴、温州和常州排名第3至第10位,这些城市在数字经济得分上各有千秋。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以建成独立、专业、开放的新型智库为目标,集团智库拥有一支由21世纪经济报道、经视频道等40名资深采编组成的优秀研究员队伍。南财智库深耕财经领域,目前已形成研究宏观经济、产业行业、市场消费、公司大数据分析为重点的财经智库集群,主要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21世纪资管研究院、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广东海丝研究院等。南财智库每年举办“21世纪亚洲经济年会”、“南方财经国际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等高端活动。旗下海丝研究院致力于推动广东海洋产业建设,实施“一带一路”跨国调研。智库作为南财集团核心业务,将助力集团打造湾区一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财经全媒体集团,并服务好双区建设。
来源:时刻头条在线教育在2020年开始,已经正式被受众所认可,近日,一份来自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名为《K12在线教育头部公司测评报告》为在线教育行列进行等级测试,VIPKID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第一梯队在线教育平台。据了解,《报告》的8项测评指标分别为:是否在教育APP备案管理平台备案;是否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师资(含外教)资质信息;是否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是否晚于21∶00;是否包含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内容;每科一次性收费是否超过60课时;是否在培训平台的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是否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根据指标达标情况,《报告》将15家在线教育机构的测评结果共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全部指标完成较好,第二等级为一至两项指标完成不好,第三等级为三项指标完成不好或一项关键指标完成不好。最终结果显示,市场占有率越高的在线教育机构,指标完成情况越好。以占据在线青少儿英语80%市场份额的VIPKID为例,全部指标完成较好,位列第一等级。《报告》显示,在“校外线上培训内容不得包含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及链接”方面,15个测评对象全部合格;在“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是否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这项指标中,15家机构也都全部合格。而在“合规收费”这一项,则大多数企业未达标,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规定,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测评人员通过采访在线教育企业客服发现,VIPKID等少数企业符合相关规定。自2013年创立以来,VIPKID始终高度重视用户学习体验及学习效果。在去年VIPKID创立7周年之际,创始人米雯娟发内部信鼓励全体员工称:解决用户痛点,创造用户价值,是VIPKID创业的初心,也是VIPKID成功的基石。作为业内较早提出“北美外教1对1”的英语教育平台,VIPKID在过往几年就凭借发音地道的北美外教与1对1在线课程,获得诸多家长认可,过往多份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均表明VIPKID已成家长优选。中科院大数据实验室于去年6月发布的《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调研及用户消费行为报告》显示,众多在线教育平台中,VIPKID用户满意度高,而其广受用户好评的原因之一就是外教质量佳,“标准北美口音、教学经验丰富”。此外,VIPKID已通过大数据反馈及AI智能匹配,打造了贯穿教、学、练、评、测的数字闭环。自研超级AI互动课超过100万节,可通过技术实现固定师生比例达88%,远超行业水平。同时,VIPKID已经构建了全球庞大稳定的跨洋教学网络,课程并发超过3.5W节,完课率达99.99%。去年疫情期间,VIPKID还推出“春苗计划”,不仅为全国延迟开学的孩子们免费提供春季在线课程,还为全国各地学校以及机构免费开放在线直播教学平台和技术,让教师轻松创建在线教室,足不出户即可教学。VIPKID创办至今已经有七个年头,多年来在业内的口碑一直都不错,尤其是坚持聘用纯正北美外教作为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接受纯正的英语教学,让家长用户更加放心和信任。VIPKID已经被列为百亿级别在线教育平台,未来无可限量。
新冠肺炎疫情让在线教育行业取得快速发展,一些头部K12在线教育公司收获了千万级新增注册用户。业内认为,K12教育培训未来将是万亿市场,而在线教育将占50%的市场规模。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也引起监管层注意。2019年7月12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2019年8月1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2019年11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明确了K12在线教育的监管红线。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15家K12在线教育头部公司进行测评,以上述监管政策为依据,选取8项测评指标,并以问卷形式在《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群中开展了K12在线教育产品体验调研。测评发现:师资是在线教育机构核心竞争力经过测评,我们发现如下几点:1、市场占有率更高的在线教育公司,经营合规化程度越高。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业人士深度访谈发现,学而思网校和VIPKID分别在直播大班课机构和在线一对一机构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两家机构的测评结果也较好。2、直播大班课机构的测评结果普遍较好,除了在教师资质信息公示指标略有不足,在其他指标中全部合格。但清北网校所有在售课程的教师均没有公布资质信息,表现不佳。3、校外培训类在线一对一机构测评结果普遍较差。学霸君1对1表现最差,存在聘用中小学教师、公布教师资质信息不完整、直播结束时间超过21:00、一次性收费超60课时等问题。轻轻海风课堂则尚未完成教育APP备案。溢米辅导是唯一测评表现较好的校外培训类在线一对一机构。4、师资是在线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用户选择哪家机构的核心关切。直播大班课机构的师资能力比在线一对一机构更透明,对教师的学习、教学经历和成果介绍更详尽。通过业内人士深度访谈发现,目前在线教育机构的师资构成有以下方式: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兼职大学生、全职外教、兼职外教。直播大班课机构更多采用全职教师和全职外教,校外培训类在线一对一机构采用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兼职大学生等不同形式,外教一对一机构更多采用兼职外教。未来,更合规、更高水平教师队伍人数,将成为在线教育机构在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素。哪些在线教育机构在第一等级?本次测评将15家在线教育机构的测评结果分为三等,分别代表政策合规较好、一般和较差,第一等级的机构全部指标完成较好,第二等级的机构有一至两项指标完成不好,第三等级的机构有三项指标完成不好或一项关键指标完成不好:第一等级:学而思网校、高途课堂、一起学网校、VIPKID第二等级:新东方在线、猿辅导、作业帮直播课、有道精品课、溢米辅导、三好网第三等级:掌门1对1、轻轻海风课堂、清北网校、学霸君1对1、DaDa英语本次测评是国内财经媒体智库首次开展的K12在线教育头部机构测评,依托国内领先财经媒体所积累的新中产读者群——他们高度关注子女教育和公共事业发展,也是K12在线教育市场的核心用户——对测评对象进行多维度的体验、调查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监管政策作出的是“红线”规定,即合规的在线教育机构都应当达到的要求。本次测评认为,其中“师资具有教师资质且不得聘用在职教师”和“一次性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费用”两项指标,具有延展价值,即从这两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能够透视在线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教学质量、经营风险,因此可以转化为评判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上述评定等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的市场格局和走向。
林毅夫:21世纪,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在中国财经纵横★★★★★今天,我谈谈中国经济发展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当我想谈这个题目时,我就想到1995年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时,邀请我写的一篇祝贺文章,标题是《本土化 、规范化 、国际化》,标题的含义是说如果我们用规范的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本土的问题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就是国际性的贡献。这次把我在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国农村改革的文章,作为获奖的理由,那篇文章就是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本土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在这次获奖上面得到肯定。在国际上,也算是被引用率最高的文章之一。在那篇文章当中,我还做了两个预测,我预测21世纪,中国会是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21世纪会是经济学大师,引领思潮的大师,在中国辈出的世纪。1995年大家想想看,那时候,中国经济学家当中,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我想算来算去不会超过5个人,而从国内来看的话,95年在国内受过完整经济学教育的,到底有几个人?海闻跟我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当时我们只有6个人,全中国加起来不会超过10个人。那时我们是大量的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我在那篇文章当中,预测了21世纪中国会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中心、21世纪会是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的世纪。那时候我想很多人都认为我是异想天开。但是这个异想天开不是胡猜乱想,我是根据经济学的发展史,跟经济理论的本质来做的论断。我想在座的都是读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学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才从哲学当中独立出来,分成一个社会学科。那么从1776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百七八十年的时间,世界经济学的中心在英国,引领世界经济思潮的大师不是英国人,就是在英国工作的外国人,其他地方不是没有,但数量少的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是在美国,引领世界经济学思潮的大师不是美国人,就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其他地方不能说没有,但是跟美国比起来,要少得多。为什么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和大师产生的中心,会有这么一个时空的相对集中性呢?我想这是经济学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因为我们知道任何理论其实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因果逻辑,包括你用很复杂的数学模型,也是在写一个很简单的因果逻辑,而且这个逻辑应该是越简单越好,而不是越复杂越好。那既然逻辑是越简单越好,你怎么能说那个经济学家提出的逻辑就重要,所以他就是大师,另外的经济学家提出的逻辑就不是那么重要,所以他就是一般经济学家。怎么来决定这些逻辑的重要性?其实不决定于逻辑本身,决定于它所解释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包括过去经验的总结或是当前问题的意识或解决。但什么叫重要的现象?发生在重要国家的现象,就是重要的现象。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时候,英国已经是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又是工业革命刚开始。那么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是世界经济中心,在英国的经济现象,就是最重要的现象。我们所读的亚当斯密、李嘉图,其实都是研究英国的现象,因为英国重要,它的现象重要,解释那些现象的理论就是重要的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经济学家,就是大师级的经济学家。我们知道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到了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一半。那当然发生在美国的现象的重要性,就比在英国的重要性提高了。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往美国移,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基本上我们能想到的大师级的经济学家都转移到美国。1995年中国还那么穷,引进西方经济学才刚刚开始,我怎么有那个底气预测21世纪中国会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中心、21世纪会是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的世纪。1994年,北大一方面成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我跟海闻等几位教授推广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另外还出了一本叫《中国的奇迹》的书。在这本书里,我们提出的一个判断说,中国当时是很穷,但是只要沿着中国当时所采取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渐进双轨的改革方式,一方面维持经济稳定,二是在市场这一轨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那中国应该可以取得稳定跟快速发展。1995年中国很穷,经济规模在世界的比重很低,当时不到5%,但在那本书中,我们预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照市场规律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30年会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即使我们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候,因为我们人口数量是美国的4倍,我们人均GDP不过占它20%、30% ,我们还有后发优势,我们经济还可以比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发展的更快,所以世界经济中心往中国转移,是不可阻挡。如果我相信自己写的那本书《中国的奇迹》里的判断,如果我相信我对经济学的本质的分析是正确的,那我当然会预测,21世纪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会在中国,当世界经济中心在中国,世界级的经济学家,不是中国人,就是在中国工作的外国经济学家。就像从亚当斯密以后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国一样,或者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一样。我很高兴《中国的奇迹》那本书的论断。在1995年大家都认为林毅夫太乐观了,但实际上2014年时,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在2030年超过美国,基本上是世界上的共识了。所以我很高兴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基本是正确的。如果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正确的,我的第二个判断,世界经济学中心在中国,如何帮他变成实现呢?要让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中国来,让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如果让这个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研究中国现实的问题。但在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时候,怎么来研究才能真正有理论创新的贡献?在这里我提两点,第一要了解中国跟发达国家发展的程度不一样,从产业机构开始到金融结构、法律结构都有差异性,而这个差异性是内生的。第二,中国是一个转型中国家,有很多扭曲,这些扭曲都有代价,而且这些扭曲也是内生的。我可以简单讲两个例子,我们的金融应该服务实体经济,但是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跟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读现代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或者文献。公司理财是金融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另外一个是资产定价,公司理财会讲股票市场、风险资本、银行等等, 这对发达国家资本密集的产业是非常合适的。技术创新必须自己发明,这是非常合适的。可是在中国50%的税收来自于微型、小型、中型企业,70%的GDP来自农户加上微型、小型、中型企业,80%以上的就业来自于农户、微型、小型、中型企业。现在读的公司金融理论,怎么解决这么样的一个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我们都知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如果你不了解这个结构差异性,你研究可以在顶刊上发表,但能否解决在中国这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实体金融的需求。我再讲另外一个结构的扭曲性是内生的,最印象深刻的是1988年,中国第一次发生18.5%的通货膨胀。我想大家都认为那既然通货膨胀,那就提高民用利率,增加投资成本,减少消费的意愿。总投资一除下来,那通货膨胀不就解决了吗。而且理论上讲的非常清楚,这还是好办法,只有好的投资项目会被保留下来,坏的投资项目会获取高的利息,那就被淘汰掉了。消费一样,只有重大消费被保留。这些资源配置多好,但中国当时民用利率不动,用的是所谓的治理整顿,用行政手段砍投资砍项目。如果政府用行政手段砍投资砍项目,一定乱点鸳鸯谱,很多好项目会被砍掉。我自己也看到好的项目被砍掉,当时北京新二环内的新大都饭店,盖一个新楼18层,到13层就被砍掉,变成烂尾。88年北京的饭店非常少,那么好的楼变成烂尾楼,不是乱点鸳鸯谱嘛,当时我有很大的冲动,写一个公开文章批评中国政府不懂宏观治理。那如果不写公开的文章,我可以上个条子,说就是提高民用利率就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从1978年到1987年,维持9年平均每年9%的增长。一个发展中国家,取得一年9%的增长很难,那我们取得9年的稳定和高速增长,又是转型中国家,其他转型中国家一转型经济就崩溃了,中国是稳定高速增长。中国政府绝对不是不理性。如果中国政府是理性,它的决策选择,跟我读的理论模型里面政府是理性,那么它的选择不一样,那谁错了?理论的假设条件不一样嘛,因为国外的理论没有像当时中国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规模很大,资本很密集,又有比较优势,如果没有一个廉价的资金,这些企业都活不了,用今天的话就都是僵尸企业。对这样的企业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利率提高后,让它亏损倒闭,但倒闭后失业怎么办,国防安全怎么办,里面还有当时的电力、电信,如果让它倒闭,经济怎么运行。所以你就发现,你提高利率后,它亏损增加,财政补贴就增加,财政赤字就增加,财政赤字一增加,那就货币化,通货膨胀就来了。所以如果你了解中国有很多扭曲式内生性,那么很多标准的理论,在这么个发展中国家就不适用,可是我们现在读的主流经济学里面,当然中国的问题它大概都有讨论,好像也都能解释。但是我们知道,目前的主流经济学,绝大多数是单部门模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即使是多部门模型,它也是把发达国家结构作为唯一的理想的结构。只要你跟它的结构不一样,那就是扭曲,那就是必须根据它的结构去靠,可是我们发展中国,发展的条件不一样,顶部条件不一样,比较优势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做原创贡献,一方面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了解结构的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性是内生的。要了解我们有很多扭曲,这些扭曲也是内生的。如果从这两个角度来做研究。那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理论创新的机会,而且这种理论创新,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出的扩大、在世界的影响扩大,我相信这些研究的重要性就会越来越大,我相信随着中国变成世界最大经济体,那么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不管是在座的各位,还是国外的老师们,会从中国这些现象当中作出原创性贡献,那么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就会从做这些有原创性的理论模型当中的来产生。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必然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必然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我们非常感谢这个时代,而且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组织的中国经济学年会这么一个平台来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用当代经济学奖来鼓励我们做原创的研究,让我们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作出原创性的贡献。(林毅夫:长安街读书会成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长安街直播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央视频、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责编:邢深;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导读:《21世纪经济报道》入选2020胡润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TOP10。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 者丨杜弘禹编 辑丨梁宇芳10月16日,胡润百富发布《2020胡润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榜》(Hurun China Most Influential Business Media Awards 2020)。这是胡润百富连续第二次发布此榜单,《21世纪经济报道》成功入选2020胡润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TOP10。作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下称“南财集团”)的旗舰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自创办之日起始终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以高品质内容服务读者,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一起成长。胡润给《21世纪经济报道》颁奖现场图《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韩瑞芸在现场分享提到:“今年是《21世纪经济报道》成立20周年,21始终致力于为读者创造价值,未来会一如既往推出好新闻,同时加强产品创新,继续为读者提供有料的新闻,有价值的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韩瑞芸现场分享2020年,以“数字化智库型财经媒体领跑者”定位再出发的《21世纪经济报道》,正在推动以“更迅捷、更专业、更深度”为目标的新一轮移动端优先战略升级。依托《21世纪经济报道》在国内经济领域,尤其是在金融行业、资本市场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由21财经APP、微信微博矩阵、21经济网等组成的“智能化”新媒体集群覆盖人群过亿,影响力稳居全国财经媒体前列。今年以来,21财经客户端站内流量和稿量均创新高,优质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其中,21财经客户端下载量为7585万,站内流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18%。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博粉丝突破2082万,相比2019年底增长13.5%;前9个月总阅读量56.4亿,百万+爆款731条,共创建13个阅读量过亿话题、25个阅读量超过千万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达200万,较去年底增长14.4%。前9个月每月均入围新榜公众号100强,最高排名为全国第25名。截至9月底,微信10万+爆款文章达398篇,相比2019年全年增长279%。其他重点平台订阅号总阅读量达8.3亿,同比去年增长56.6%。与此同时,今年以来,21财经客户端短视频业务量和质均取得较大提升,短视频生产较去年全年增长50%,实现总阅读量7.7亿,较去年提升670%。南财集团成立于2016年,是经中央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全媒体集团。目前,南财集团已初步完成“媒体、智库、数据、交易”四大板块的核心业务布局,覆盖总用户数达1.5亿,发展成为国内媒体介质最全、高影响力媒体最多的财经媒体集团。南财集团构建了“两报两台三刊四网两微一端”全媒体集群,除《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客户端外,还拥有广东经济频道(电视),股市广播频率、《投资快报》、《21世纪商业评论》、《快公司》、南方财经网和21经济网等众多媒体资源。智库方面,目前,南财集团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中国资产管理研究院、21京东BD研究院、海丝研究院和上市公司大数据研究院等,其中21世纪经济研究院被中国社科院评为“中国核心智库”,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数据方面,当前南财集团正全力建设以“南财云平台”为核心、以“南方财经大厦”为载体的粤港澳大湾区财经数据中心,加快抢占财经数据制高点,今年7月已推出“南财云平台”,作为数据共享中心、赋能中心及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引擎,加快数据转型。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信息渠道的权威性变得特别重要,官方媒体仍然是财经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原创内容是决定财经媒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万亿GDP城市重大项目图谱:合肥近半产业项目落子新兴领域,穗成渝“豪掷”轨道交通大基建万亿GDP城市如何巩固提升发展势能?重大项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更是城市经济活力的晴雨表。从城市重大项目清单,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见城市的投资流向、发展重点,乃至中长期经济发展路线图。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领头雁,截至2020年末, 万亿GDP城市俱乐部已扩容至23席,深入剖析这23座城市的年度重大项目安排,重要性和前瞻性不言而喻。近期,各大城市本年度首批重大项目正密集开工。截至目前,除深圳、苏州、武汉和南通4城之外,19座万亿GDP城市的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也已悉数出炉。透视重大项目清单,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万亿GDP城市正突出谋求从两大维度提升发展势能:一是强化先进制造业投资,重点瞄准供应链、产业链重点环节“强链补链”,加快提升产业发展优势;二是强化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大基建投资,以提升资源要素汇聚和区域辐射能力,这也促进都市圈、城市群单元的竞争发展。 合肥重点项目量增近四成无论是从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额度来看,2020年万亿GDP俱乐部新晋成员——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今年的重大项目投资清单均十分亮眼。这充分展示了这些城市充沛的发展动力和强劲势头。以合肥为例,这座近年颇受外界关注的城市,今年共安排重点项目2852个,总投资33311.5亿元。从19座城市已公布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的万亿GDP城市看,合肥在项目数量上位居第一,若对比自身,今年合肥重点项目数、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增速均达两位数,分别为36.9%、38.6%、12.4%。产业类项目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成为合肥规模庞大投资布局的重点。今年合肥共安排产业类项目1468个、年度计划投资1474亿元,其中战略新兴产业项目619个,年度计划投资776.9亿元。换言之,今年合肥近半产业类项目和投资额度聚焦在新兴产业。具体而言,今年内,合肥将迎来G8.5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捷敏半导体IC电源管理器件生产线、北斗+5G微波通信科技园等竣工投产,以及汉柔超薄柔性玻璃基板、国轩三元正极材料、阳光电源智能光伏发电研发生产等项目启动,而协鑫高效光伏组件生产、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基地、12英寸晶圆驱动芯片等项目也将继续推进。这无疑将为合肥产业升级形成强大推动。实际上,福州、泉州、西安等城市,也都在产业类项目上呈现出明显发力态势,特别是将制造业作为关键落脚点。再以西安为例,今年该市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740个,年度计划投资3950亿元,是2020年的1.4倍。西安发改委预计,这将支撑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其中,西安将推进177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包括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隆基光伏电池、奕斯伟硅产业基地、西安国家超算中心、“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等创新发展类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751.27亿元,为2020年的1.5倍。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计划“倍增”,背后是西安不断向“先进制造业强市”迈进。2020年,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7.0%、13.3%和23.4%,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西安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作为民营制造业重镇,泉州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7.2%,这在23座万亿GDP城市中占比最高,但其“加码”制造业的决心同样坚定:今年泉州538个重点在建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多达206个,涉及新材料、半导体研发与产业化等领域。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发展逻辑是,万亿GDP城市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不仅瞄准“新兴”,更聚焦“核心”,反映出不约而同地重视和探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万亿GDP城市均已在产业规模上迈入一定量级,从巩固提升长远持续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需加快抢占更有利的发展新位势和塑造更充沛新动能。穗成渝“豪掷”大基建大基建也是不少万亿GDP城市重大项目焦点。以广州为例,今年该市计划安排重点项目777个,总投资4.22万亿,年度计划投资3604亿元,从其中666个正式项目来看,基建类和产业类项目数量均超过200个。在“轨道上的大湾区”蓝图下,广州的城轨建设进展迎来进一步提速,备受瞩目的广州18号线、28号线和22号线均被例如今年重点项目,并提出2021年将力争开通试运营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先通段, 届时将实现地铁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线路不仅是串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城际轨道,还是广州大手笔谋划的全国最快地铁,建成后时速将到达160公里,这对加快大湾区互联互通意义重大。此外,一批广州标志性项目也将在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广州恒大足球场、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等将开工,建成之后,全球最大足球场、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全球单体航站楼建筑面积最大的机场,将全部落地广州。除了广州,成都、重庆这对西南“双子星”,2021年的基建布局也可谓“大手笔”,分别安排了220个和367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额均突破千亿级。以重庆为例,今年共安排轨交项目17项,仅新开工项目就有8项,其中串联重庆沙坪坝城市副中心、观音桥城市副中心、江北城等重要片区的9号线也将于年内完工。此外,高铁方面,郑万高铁重庆段将于2021年内建成投用,该线路通车后从重庆中心城区到郑州将缩至4小时,到北京仅需6小时左右。同时,成渝城市群的标志性工程——成渝中线高铁也将于今年6月正式开建,届时成渝两地将实现40分钟通达。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强化基础设施尤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万亿GDP城市提升城市能级、强化区域辐射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依托。以西安、成都、重庆和郑州为例,这些城市既是国家中心城市,也都是各自城市群、都市圈的核心增长极,一批高速、高运力和广覆盖的轨道交通开通,将实现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的加速跨区域流动和汇聚,从而优化区域内节点城市的产业协调分工,这对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值得一提的是,“新基建”也出现在多地今年重大项目计划中。例如,成都、郑州都将于今年推进22个涉及新基建的重大项目,重庆则计划投资64亿元强化新基建,将于年内推进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平台、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等41个项目。这也被多地寄予对内支撑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对外强化高端要素吸聚和竞争发展优势的期望。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十四五”时期,随着相关规划落地实施、政策优化完善和技术迭代发展,新基建在多重利好催化下仍将有突出表现。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十四五”时期新基建相关投资有望超过十万亿元。万亿GDP城市,显然将成“主阵地”。(作者:刘美琳)
随着资产管理新规以及后续监管细则的陆续出台,中国资管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期,适应新规与细则、增强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当下资产管理机构关注的重点。日前,中国商业报道领导者《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了“2018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及其系列活动,将通过资管领袖系列报道、资管闭门研讨会、年会交流、研究报告等多维度活动平台,与国内外资管机构深入探讨行业发展。真资管时代的核心竞争力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以罕见的一致步伐,出台了上百份监管文件,目标是让资管行业“打破刚兑、去杠杆、围剿‘非标’、各回本源”。进入2018年,中国金融改革步伐不断深化,资本市场迎来真资管时代。4月27日,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将近半年之际,“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后称《资管新规》),开启了大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的新时代。后续各金融监管部门将以《资管新规》为基础,针对具体的资管子行业出台相关的细则。《资管新规》显示监管要求依旧严格,一些基本原则未发生变化,如严格地切割表内和表外,去通道、去杠杆、去嵌套、破刚兑等将继续贯彻执行。事实上,各资管行业已经出手整治和规范行业发展。以银行业为例,在《资管新规》发布数天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内部的理财管理系统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实现直接联网运行。通过直联接口,理财信息登记的要求可以有效延伸至商业银行内部系统,落实监管部门关于“穿透式”管理的要求。银行理财业务直连有助于产品项目真正实现透明化,实现全流程监管,使银行理财业务进一步走向规范。显然,随着文件层面的“靴子”落地,资管业务回归主动管理本源,市场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资管行业未来竞争力。资管质变与投资方向2018年在规范资管行业发展、金融扩大开放的背景下,资管行业如何打造新竞争力?质变方向何在?新的掘金机会在哪儿?这些将是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系列活动关注的焦点。为此,今年的“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将聚焦多个子题,进行深度碰撞和探讨。宏观层面,我们将邀请监管领导和经济学家解读政策及深研当下国际宏观经济环境趋势。微观层面我们一方面关注科技改变资管及所带来的影响。譬如智能投顾的不断升级,AI推进,包括区块链等技术究竟能够解决资管行业目前哪些痛点?有哪些行业领先探索可以分享?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资产配置的未来方向:如权益性投资机会、资产证券化投资机会、养老金融和地产金融等等。如果说去年是消费金融大年,那么今年供应链金融将接过热点大棒。特别是大资管新规引导资管减少“非标”投资,并对ABS做出了排除性安排,意味着证券化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今年供应链金融证券化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有哪些供应链场景具有挖掘价值,整个市场又期待怎样的制度性调整和完善?同时,面对金融领域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趋势,2018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也将加大外资参与年会的力度。高端交流平台助力行业发展由中国商业财经报道领导者《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并主办的“中国资产管理年会系列活动”,和资管行业已经同行十载。《21世纪经济报道》拥有十多年专业财经媒体的积累,集合了政府和行业等多方面资源,同时媒体的属性决定了其具备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中国资产管理年所搭建的交流平台,关注当下最热话题,每年都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因此被业内人士评价“活动见证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从萌芽到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期。”为了更好服务行业需求,《21世纪经济报道》成立了分享交流、建言献策的智库平台——21世纪经济研究院,并从2016年开始,每届年会推出干货满满的年度《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资管行业进入严监管期,面对上百份监管文件,行业与监管需要更多畅顺交流,“中国资产管理年会系列活动”为此增加“中国资管闭门研讨会”,打造监管领导与资管高层直面交流平高。加上每年都进行的《中国资管30人》系列报道、中国资管「金贝」奖评选,“中国资管年会”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平台和载体,研究中国资管行业发展,为资管行业建言献策,全力推动中国资管行业健康发展。附2018中国资管系列活动:【5月】2018中国资管系列活动正式启动【5月-6月】第十一届中国资管「金贝」奖申报与评选【5月-12月】《对话2018资管30人》系列报道【5月-12月】中国资产管理闭门研讨会【7月底】2018中国资产管理年会2018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发布第十一届中国资管「金贝」奖颁奖典礼活动咨询:评选报名:媒体合作:(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