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观点·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儒墨皆起

观点·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

科技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让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此外,科技发展不均衡还可能加剧贫富差距,甚至带来国际冲突等问题。过去数十年,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的现状是既有速度、有成绩,又有问题、有期待。我国应加强科技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5G不仅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而且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G的增强移动宽带能力可以为4K/8K高清视频节目无线传输提供可靠通道,推动数字产业发展;5G的高可靠、低时延与广覆盖、大连接特性,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融合,促进了IOT(物联网) AI(人工智能)向AIOT(智联网)发展;5G 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推动人机物智能协同,不断催生新业态,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国际科学理事会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数字革命、政策与公共讨论中的科学、科学和科学体系的演变4个领域工作,致力于推动科学成为一项全球公益事业。为此,理事会制定了4个战略目标,推动与应对全球重大挑战相关的国际研究和资助,在公共政策、讨论和行动等层面加强决策科学性,支持世界各国持续、协同地推进具有严谨性和创造力的科学工作,保护科学研究自由并倡导负责任的科学实践原则。——国际科学理事会首席执行官海德·哈克曼一个国家要实现基础研究的突破,必须要从教育体系入手。瑞士建立了很有特色且具有成效的双重教育体系,除了大学以外,瑞士提供包括技术类、经济类等内容的教育,并且在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相结合方面颇为成功。我们正在大力倡导这一理念,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培育创新文化。——瑞士巴塞尔大学名誉教授、KAVLI科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夫·格贝尔要推动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源头技术的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其成功应用落地要达到3个标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应用案例,具备规模化应用和推广的能力,能够用统计数据说明应用成效。目前来看,算法、数学统计方法和脑科学结合以及人机耦合模式等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刘庆峰50年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携手合作,共同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多年来,太空探索成果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无线和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发明。太空探索仍在继续,我也希望能够为人类朝着更安全的太空旅行迈出一小步作贡献。因为高能粒子会破坏DNA并可引发癌症,我过去25年一直在设计和应用能够探测太空高能粒子的仪器,现在正与中国科学家合作推进这项工作。——帕多瓦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教授、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巴丹尼目前,“人工智能 教育”正在世界范围掀起教育热潮,这一变化必将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教学模式、教学内涵带来颠覆性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对未来教育生态、环境、方式等变化要做好预研预判。——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海外副理事长任福继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个人和社会都必须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要共同为一个更健康、更绿色的世界而行动,而不是将绿色发展视为零和游戏。同时应当看到,没有绿色工程和相关技术应用,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加强对这方面研究的支持,培养相关研究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南开大学讲座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阿卜杜勒·甘尼·拉扎普尔当前,科技革命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影响了大学的教育需求、方式、内容、评价体系等,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改革。应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交叉研究,大幅提升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基础研究取得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也是科研人员最应该沉下心做的事。北京大学将充分发挥北大基础研究优势,推进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平文(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发言摘要)《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17日 14 版)

龙江行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先进制造篇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先进制造篇全球制造业发展滞缓,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全球制造业发展滞缓。世界主要国家均采取分阶段解封措施扩大复工复产范围。欧盟签署总额5400亿欧元的紧急救助计划,并酝酿采取措施吸引制造业回归,降低供应链外部依赖。美国启动“大众企业贷款计划”,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英国通过降息、拨款、拟定创业就业计划等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失业潮。法国拨款1360亿欧元实施经济救助,包括援助航空产业150亿欧元和汽车产业80亿欧元。机器人技术持续创新,应用落地速度加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发出能在血液中逆流移动的微型机器人,可通过体外磁场控制运动方向,或将为微型机器人针对性和局部性治疗铺平道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发出可程序化控制的磁性机器人,首次实现了液滴的切割、移动、释放和旋转等复杂行为,在化学分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波士顿动力机器狗Spot在挪威石油公司Aker BP实现应用,使用其立体摄像头系统、避障系统和机载传感器进行故障检查。韩国SK电讯和日本欧姆龙集团合作开发出5G防疫AI机器人,其搭载了AI、5G、机器人自动控制等尖端技术,可执行建筑物内喷洒消毒喷雾,使用紫外线灯灭菌,协助出入访客体温检查等任务。3D打印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技术与应用齐发展。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开发出“分光束”双光子3D打印技术,可实现从100纳米到100微米大跨度尺寸的3D打印,较之前提高数十倍至上百倍。中美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构造出三维锥形不对称结构蒸发体系,使海水淡化速率达每小时每平方米1.72 千克,显著提高了水蒸发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美国海军空战中心飞机分部(NAWCAD)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医用防护面罩,以供给美国海军“仁慈”级医疗船,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工作。英国国防部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个性化形状的爆炸物,为爆炸效果创造新可能性,同时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5G技术加速与工业融合,促进智能制造新发展。英国投资900万英镑启动名为“5G-Encode”的5G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项目,将探索工业环境中专用5G网络的新业务模型,研究5G在改善复合材料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与电信运营商KT公司合作开发基于5G网络的先进智能船厂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自主机器人技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台湾微软与台达电子、远传电信三方共同打造台湾地区第一个5G智慧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建立智慧物流调度系统,稳定执行物流搬运工作,大幅缩减物料搬运次数及人力成本,并依据监测资讯即时下达指令,有效提高产能。作者简介张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一室,研究助理研究方向:跟踪全球先进制造领域研发端、产业端和政策端的进展及趋势联系方式:elisagy@126.com作者丨张宇编辑丨翟丽影研究所简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电话:010-82635522

壶口情

世界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 6 万亿美元,2017—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30%。毕马威预测,5G技术在主要垂直行业的全球市场潜在价值可达4.3万亿美元。各国将加快在网络攻防系统中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美国国防部制定网络安全数据新框架,为人工智能网络防御体系奠定基础。2、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研发竞争激烈,超级计算机算力向百亿亿次级迈进。日本启动研发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富岳”(Fugaku),“富岳”最早将于 2021年投入运行。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ANL)、英特尔(Intel)和克雷公司(Cray)将共建下一代超级计算机“极光”,其浮点运算能力将达到每秒百亿亿次级。欧盟斥资8.4亿欧元建造8台超级计算机,这些超级计算机预计将于 2020年下半年开放使用。印度提出“国家超级计算机任务规划”,拟投资6.27亿美元,在2022年前分阶段建造60台超级计算机。3、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趋近极限,芯片设计水平稳步提升。台积电5纳米制程工艺研发成功,拟于2020年正式量产,苹果(Apple)、海思、高通(Qualcomm)等企业将率先采用。同时,台积电2纳米制程工艺开始研发,最早将在2024年投产。三星(Samsung)5纳米极紫外线光刻工艺技术开发完成,并获得高通5纳米基带芯片生产订单。三星3纳米芯片闸极全环工艺的技术路线图也已发布,该芯片拟于2021年实现量产。ARM发布下一代架构设计方案,采用新架构的CPU、GPU和神经网络芯片已经上市。4、各国政府强化对科技公司和数据平台的管控,打击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恐怖主义。日本拟于2020年修改《电信企业法》,加强对苹果、亚马逊(Amazon)等海外科技巨头的监管。5、5G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博弈的焦点,竞争日益激烈。2020年全球已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的328家运营商开始进行5G方面的投资,其中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家运营商已完成5G基础设施的初步建设。此外,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颁布5G扶持政策和规划。6、量子技术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美、德、英、日等国大力推动量子技术研发,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发布“量子跃迁挑战研究所”项目指南,拟投资9400万美元用于推动量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前沿研究;德国政府拨款6.5亿欧元开展大型量子通信研究项目,以拓展德国及欧洲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独立自主的能力;英国政府投资1.5亿英镑用于量子技术商业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英国在量子技术方面的潜力;日本发布《集成创新战略2019》,提出日本未来在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建议。7、人工智能发展加速,在各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断强化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如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力”行政令,将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作为优先事项;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欧洲人工智能项目正式启动,打造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协作平台;

整整齐齐

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李彦宏演讲:八大关键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11月8日,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球顶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融合共生。在开幕式主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发表题为“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八大关键技术”的演讲。他认为,在未来的十年中,自动驾驶、机器翻译、生物计算、深度学习框架、数字城市运营、知识管理、AI 芯片和个人智能助手等八项技术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旦发生质变,这些技术对数字经济,甚至更广泛的社会、文化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演讲全文: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这个论坛非常有意义。如果说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主要得益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所释放出来的红利;那么未来很多年,中国经济的中高速成长,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效率提升,这已经是新共识。我本人一直是非常热爱技术的。前段时间,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居然翻出了30年前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听清华的石纯一老师上人工智能课时做的笔记。那个时候,它还只是写在本子上的一个梦想。而今天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量,它不断的落地应用,变得近在咫尺。今年9月份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我们通过央视新闻直播,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百度人工智能在普通人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比如社区的老人,用上了智能语音交互的小度来听新闻、买菜、问医生;酒店客房用上了小度机器人进行客房送货;我们还展示了未来智能驾仓中的生活方式;数字人和数字人进行对话等。10月10日,百度在北京面向公众开放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从开始运营到现在,我们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天天爆单,高峰期日订单量超过2600单。我们的同事注意到,在北京、长沙等地,有一些视力障碍的乘客,积极试乘我们的无人车。因为视力问题,他们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自己开车,无人驾驶技术给了他们新的希望。这些都让我们觉得,技术真的可以改变世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可能性,这一切非常有价值又令人兴奋。百度一直是一家以技术立身的企业,我们相信科技创新的价值,并愿意长期坚持投入。我们多年保持研发支出占公司收入的15%以上,我们很多同学都有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和使命感。百度也是中国最早全面投入人工智能布局的企业。百度从2010年开始布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的研发;2013年成立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研究院;在自动驾驶上已经持续投入了7年。我们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超过10000件,在中国连续两年都是位居第一的。量子技术最近被公众关注,我们在2018年就成立了量子计算研究所,同一年我们还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Analytics Insight》杂志公布了“2020全球十大量子计算公司”名单,其中就有百度。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看,突破性创新的技术,才能带来爆发性的增长。美国斯坦福教授莫里斯,绘制了一张公元前14000年到2000年的人类社会发展指数图。这个曲线图看上去就像一个向左躺倒的字母“L”,也很像一个曲棍球杆,在前面很长一部分几乎是平的,但是快到尾巴的时候,突然开始变陡。莫里斯发现,在过去14000年的绝大部分时期,人类社会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其综合指数得分不超过50。但是在工业革命后,人类才迈过文明曲线上的最大拐点,发展指数在过去200年间节节攀升,从50分跃升至900分。为什么呢?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人类发展最近的200年里,技术不断奔涌向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增长奇迹。那么,面对未来,我认为,有八项关键技术,将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它们分别是自动驾驶、机器翻译、生物计算、深度学习框架、数字城市运营、知识管理、AI 芯片和个人智能助手。自动驾驶技术。大家感受最深的是无人车,这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一个技术方向,有不少公司在做,但也有很多人不看好,一些专家,包括图灵奖的获得者都公开地讲,可以从理论上证明,解决无人车问题跟解决通用人工智能一样难。也就是说,三五十年都不一定能解决。我们没有那么悲观,况且我们从来就没有只依赖单车智能。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很重要,车路协同可以大大提升无人车的安全性,当无人车的安全性大大超越有人驾驶的车辆时,大规模商用的机会就会来临。最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无人车进入了平行驾驶时代。驾驶员不在车里头,而在云端。当无人车需要人干预的时候,驾驶员在云端就可以操控,而且一个人可以远程控制很多台车。今年9月份,我们在央视直播中,就给大家展示了这个技术的应用。无人车“去安全员”,将会导致业态发生质变,比如共享出租车运营将提速。自动驾驶是最复杂的人工智能工程,在商业化过程中,将直接带动雷达、传感器、导航系统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说无人车自身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是远远超越交通工具本身的,它带给人们全新的生活方式。机器翻译。近年来,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机器翻译水平大幅跃升,质变即将来临。过去几十年靠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制造火遍全球。随着语言障碍的逐步消失,服务贸易也将迎来全球化的巨大机遇。百度在2015年全球率先实现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大规模产业级应用,目前已经实现203种语言间的互译,每天翻译过千亿字符,服务数亿用户,并支持超过40万第三方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帮助世界人民跨越语言鸿沟,更好地沟通交流。生物计算。我们认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普及,大量生命信息被数字化,生物计算将在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晶型预测等方面大显身手,新药研发的速度将大大加快,过去十年磨一药,未来可能两三年就能完成一个新药研发周期。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早筛方面,也看到不小的希望。有生物计算公司通过对血液进行检测,可以比正常的手段提前四年查出来好几十种癌症。大家都知道,别说是提前四年,提前半年查出癌症,都是有巨大的意义的,这大大提升了生存的希望。还有精准诊疗,根据人的基因和身体状况,来测试你对哪些药有反应,对哪些药没反应。这都是 AI 可以施展威力的地方,是未来非常值得期待的一个领域。深度学习框架。PC 时代的操作系统是 Windows,移动时代的操作系统是 IOS 和安卓。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是什么?是深度学习框架。目前,全世界最为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有 Tensorflow、PyTorch 等。百度的飞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深度学习框架。从2016年正式开源到今天,飞桨已服务230万开发者、9万家企业,创建了31万个模型,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根据 IDC 报告:中国深度学习开源框架市场份额,飞桨第三,前两名是美国的 Tensorflow 和 PyTorch。飞桨是芯片的上游, AI 时代的芯片,其实是要根据深度学习框架来优化选代和设计的,所以它处在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芯片层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生态的竞争,AI 芯片也不例外,它将对深度学习框架有天然的依赖。以今天的市场格局来看,底层技术自主可控非常重要。数字城市运营。现代城市的数字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数字孪生将成为未来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大家对机场、高速铁路、电信网络的运营商模式非常熟悉,尤其是电信运营商,推动了无线通信网络从 2G 到 3G、4G 乃至今天 5G 的大规模商用,缔造了今天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因为有运营商,这些基础设施的效率非常高,效益也很好。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数字城市的运营商。建设和运营是两码事,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已经成熟,但运营技术还没有开始。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被拥堵困扰,不得不通过限购限行来解决。我认为,数字城市运营商模式,会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在长沙和保定的智能交通项目,不是做完了之后就交出去了,再也不管这个事儿了。而是以智能交通运营商的理念在做,我们在持续不断地优化算法,持续提升整个城市通行的效率,解决过去靠人力、传统基建解决不了的城市中顽固的堵车点。如果按照我们这样的方式坚持做下去,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十年之内拥堵问题基本可以解决。知识管理,也是一个我非常看重的,属于智能时代的大的机会。在工业时代,因为流水线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地提升。那么智能时代的流水线是什么?有没有一个系统,能够让我们创新的速度大幅度提升?我认为,就是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就是 AI 时代的创新“流水线”。百度已经在做这样的工作,我们正在持续迭代发展我们内部使用的智能办公系统“如流”。通过让企业的知识、经验等信息完成线上化,通过智能分发算法把相关的知识经验推送给可能需要的人,实现知识在企业内部的高效流动,让企业创新的速度有大幅度的提升。我要求,三年之内,我们的工作效率要因为知识管理提升一倍。个人智能助手。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专属的个人智能助手。今天小度智能音箱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在很多家庭里已经被当作一个家庭成员看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对它非常喜欢和依赖。很多小孩,每天睡觉前,都会跑到小度前面,跟它说“晚安”,早上起床后,也会和小度打招呼,这些孩子可以说是智能生活原住民。未来,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都能拥有自己专属的个人智能助手。比如在教育方面,今天我们给自己的孩子请各种家教,报各种辅导班。未来 AI 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个专属的教育智能助手,帮助孩子学习。医疗、教育、金融等任何一个大家熟悉的领域,都可能会出现专用的智能助手。AI 芯片。在 PC、移动互联网时代,芯片相对标准,如 CPU、GPU 所用的芯片。但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可能会出现大批专用芯片。这既包括在各类终端上使用的相对价格低廉的专用芯片,也包括在云端服务器上相对通用的价值数万元一片的高端芯片。比如智能音箱的语音识别芯片,只要能精准识别人的语音就够了,不需要其他复杂的计算,不需要那么大内存,所以成本可以大幅降低。随着应用场景的丰富,图像、视频专用芯片,甚至自然语言理解专用芯片,都有可能出现新机会。百度自研的云端通用 AI 芯片昆仑,就已经在搜索引擎上使用。我们首款专门针对远场语音交互研发的鸿鹄芯片,也已经应用在小度智能音箱上,高躁音下首次唤醒率提升10%以上,且误报极低,识别字错误率平均降低了30%。以上我讲的这些技术愿景,很多人可能会表示怀疑,觉得实现不了,觉得不够理性,我想引用萧伯纳的一句话:“理性的人适应环境,不理性的人则试图让环境适应他们,因此所有的进步都是不理性的人努力的结果。”我认为这八项关键技术,在未来的十年中,都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旦发生质变,这些技术对数字经济,甚至更广泛的社会、文化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谢谢大家!

科普|一图读懂在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20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11月9日,在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济和《柳叶刀》主编、爱思唯尔柳叶刀系列期刊总编辑理查德·霍顿共同发布了“2020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本次发布问题根据Scopus数据库、INSPEC数据库相关科学研究热点关键词的检索结果,由国内外知名科技期刊主编、编委、高端战略科学家反复讨论、不断凝练提出候选问题,并通过网络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投票,经中国科协九届常委会学术交流专门委员会终审选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参与了评选,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学与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与微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与信息科学、地球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周济介绍说,遴选并发布十大科学问题已成为每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重要活动,目的在于面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挑战,凝聚全球科学家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谋求破解之道,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战略前瞻。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发展目标为基础,本次发布的十个问题内容涉及卫生、安全、资源三大领域。卫生领域的4个科学问题是:1.人类行为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传染病大流行的影响机制是什么?许多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寨卡病毒)的产生、流行和衰减都与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其直接作用机制尚不明晰。如能清晰地了解其发生的作用机制、恢复生物多样性良性变化,将有助于从源头减少新传染病的发生。2.抑制超级传染性和高危害性病毒如SARS-CoV-2的机理是什么?SARS-CoV-2病毒全球大流行,是本世纪以来全球遭遇的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重创世界经济发展。为了更快、更便宜、更安全地研究和生产出针对这些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迫切需要了解抑制这些病毒传播和危害的机理。3. 未来新技术有效保障人类卫生和健康的范式是什么?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很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卫生健康。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机器人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的哪些技术能高效推动卫生服务模式、诊疗方法和健康保障体系的发展?4. 重大疾病高效、准确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机制是什么?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脑损伤、帕金森病和精神病等重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尽早发现、治疗,将有效减缓甚至阻止疾病进程。如何高效、准确诊断和筛查出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意义重大且非常紧迫。安全领域的3个问题是:5.采用哪些科技手段能有效保证食品更健康、更安全?当今食品生产所使用的基本原料难以保证良好的品质,例如:农作物中有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残留物,甚至含有因水和土壤受到工业污染而产生的毒素;畜禽、水产品中有抗生素过量使用带来的残留物。采用哪些科技手段避免这些基本原料被污染,从而保证食品更健康、更安全?6. 怎样使人类社会更具备抵御不安全因素的能力?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类生存环境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一些不安全因素,例如流行病不断、洪水泛滥、森林火灾肆虐,预示着人类的未来或将受到更多的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需要尽最大努力消减引起诸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不安全因素,以减少对人类社会的伤害。7. 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良种覆盖率以促进粮食安全?在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消费者需求持续增加的同时,一些区域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导致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利用新技术培育高产并能抵御恶劣环境的优良作物品种,是当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资源领域的3个问题是:8.自然资源总量快速减少应对响应机制有哪些?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日益增加的消费,正在快速消耗自然资源。如何维持和弥补全球自然资源总量,逆转因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所造成的损失,以保障优质生态产品持续供给并提升人类福祉?9. 哪些技术和材料能够更高效地存储和转化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都属于间歇性能源。间歇性能源供电的电力系统需要大规模的电网存储材料。但当下存储材料和存储技术不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需要,急需开发能高效存储和转化清洁能源的材料和技术,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10. 采用哪些新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利用太阳能既能逐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人工光合成制氢是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转化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迅速提高人工光合成制氢转换率,同时减少关键金属的使用量成为重大科学问题。(来源:《科技日报》)研究|咨询|服务|交流【2019年中国能源研究会系列报道】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圆满结【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委会“构建储能高效发展新模式”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中国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专题论坛成功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中小配电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新型配电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城乡电力(农电)发展中心“农村清洁用能与资源利用”专题论坛成功举办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研究会,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何谓真人

未来10年内,世界科技可能飞速发展的黑科技!

地球中人类的历史你可以想象一下有太多相似之处了。而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我总结了一下过去与未来,畅想过未来。而一百年前,欧洲发生的一场工业革命。在不平凡的岁月里,无数的人开始思考未来。但当他们真正思考未来该如何发展时,我们都觉得他们的想象力是脆弱但又是爆炸性的。五十年前,美国研制出来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来计算登陆月球的能力。来计算太空环境能发把火箭发射到太空箭。而50年后,与50年前登陆月球的美国超级计算机相抗衡的智能手机出现,在智能手机出现后我们却用它来打游戏而今天,让我们在思考50年后的世界。未来肯定比我们想象的更激动人心。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未来的四大黑科技。智能机器人1.智能机器人广泛人工智能一直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一个日益忽视正常的社会互动的时代,能够与人类互动并解释人类情感的社交机器人正变得流行。据报道,软银公司开发的1000个Pepper社交机器人将在六月份正式上市后瞬间就被抢购一空。但机器人的速度也有限,因为它们的大小有限,所以未来的机器人行动是笨拙的。但是一旦它们连接到互联网并被超级计算机支持,它们将是万能。通过加载不同的模块,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未来的机器人将出现在工厂、学校、家庭、月球上的土地、殖民地等。5G时代2.5G通信时代的到来5G通信下一代通信技术,即5G,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中国、韩国、日本和欧盟在开发5G网络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其中,韩国SK电信早些时候宣布,预计在2017年将率先运行5G网络,最快的传输速度可达19.1Gbps/秒。200年前,我们使用鸽子、快马通信,150年前我们使用电报通信,100年前我们使用电话通信,50年前我们开始使用无线移动通信,现在我们使用智能电话通信。我们的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传输。他们正在缩小我们与人之间的距离。现在,5G时代即将来临,5G的传输速度更快,更稳定。它为未来的智能生活奠定了基础。虚拟世界3.虚拟现实(Virtual RealEngy,VR)将成为主流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成熟。目前,包括微软、索尼、HTC等在内的主流厂商已经投资于资源开发和研究,并推出相关产品。随着2018年技术的成熟,将引进更多的VR头盔,VR应用将扩大,价格将下降。VR将进入主流市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虚拟现实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越来越真实;而更快的通信5G;更大的容量,更小的内存;更清晰和更便宜的屏幕。让VR虚拟现实成为可能。让未来更加丰富多彩。无人驾驶4.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是最接近通用产品、AI入门级产品、通用条件、5G通信:让车载智能与车载智能通信,让城市指挥中心与各车辆进行通信。人工智能:每个城市都有一台具有人工智能的超级计算机,用于指挥汽车和智能交通灯。更便宜的设备:汽车雷达,测距,等等。未来,无人驾驶交通的普及将成为历史。人工智能将根据不同的目的分流交通流,控制速度和交通灯,使人们能够享受更平稳的旅行。

不可

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空间技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在航天领域,美国依旧扮演着全球航天领导者的角色,有序推动空间研究和深空探索任务的开展。2020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携手研制的“太阳轨道飞行器”成功发射,并在4个月后完成了首次掠日飞行,开始帮助科学家揭示太阳磁场的奥秘;7月,NASA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始人类新一次火星探测之旅,寻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在年中完成首次载人飞行端到端测试后,于11月15日正式载人首飞,搭载4名宇航员飞赴国际空间站。NASA的“商业载人飞行项目”以SpaceX公司的胜出而告一段落,美国的太空事业也将由于SpaceX的成功而发生重大转变;SpaceX公司的星舰SN8原型机也在12月9日进行了一次重要试飞,使其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在重大研究成果方面,美国科学家绘出了迄今分辨率最高的太阳图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节帮助科学家研究太阳磁场;发布了首份月球地质综合图——“月球统一地质图”,以1∶500万的比例显示了月球的地质情况;创建了首张火星大气电流分布全景图,开启了火星大气研究的新时代。 伴随更多先进仪器和技术的应用,人类的目光所及越来越远。美国科学家在海王星轨道外的太阳系外缘发现了139个先前未知的小型行星;在距离地球1200多光年处发现了一颗质量是木星3倍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银河系外发现了氧气。 此外,NASA的OSIRIS-REX航天器完成了在距地球3.34亿公里的小行星贝努上的历史性着陆,并完成了岩石采集,这些富含碳的样本终将返回地球。 新冠疫情严重打击了航空业。美国波音公司的737Max从全球停飞事件中艰难恢复,在对安全软件全面升级并做出一系列安全举措后,得到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复飞批准,但能否挽回消费者失去的信心,还需时间验证。 在军用航空方面,美军持续推进空中作战平台和装备研发,积极为构建空中优势奠定基础。一方面推进包括“下一代空中主宰”战斗机在内的作战装备的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无人机战法、“空战演进”项目等新型战法的研究和演练。 韩 国 自研地球轨道卫星发射成功 与澳大利亚地面站首次通信 本报驻韩国记者 邰举 2020年2月,韩国研发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千里眼2B”发射成功,发射37分钟后与澳大利亚Yatharaga地面站进行了首次通信。“千里眼2B”经过5次变轨进入静止轨道。卫星上搭载的观测设备能够提供海洋和大气环境信息服务。 以色列 研发新型无源相干定位系统 “三叉戟”有望探测“海卫一”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毛黎 艾尔塔(ELTA)系统公司研发出新型无源相干定位(PCL)系统,利用飞行物对民用调频(FM)广播或数字音频广播(DAB)无线电波的反射信号,建立飞行物的飞行轨迹图,实现探测和跟踪的目的。 新火箭(NewRocket)初创公司研发采用高推力、易存储且无毒性凝胶燃料的火箭发动机,其发动机适用于各种飞行器,满足太空探索和国防用途。凝胶燃料通过向煤油添加能将其转变成胶体的材料后,再添加其他物质而成。 以色列理工大学与艾尔塔系统公司合作,开发出先进且独特的能安装在纳米卫星内的小系统,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地面的信号,让纳米卫星能用于救援精确定位和遇险信号探测。 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提出的“三叉戟”航天探测器被美国NASA初选为未来太空探测项目,有望在2026年发射升空,并于2038年抵达海王星的最大卫星“海卫一”进行探测,探索其真实面目,包括有无生命。 阿列夫农场有限公司希望与科技公司和航天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创新肉类培育技术整合到未来人类航天计划中,满足人类在太空和外星球对肉类食品的正常需求。 英 国 测出银河系精确直径 发现金星大气中磷化氢 本报驻英国记者 田学科 英国科学家称找到了银河系的边界,指出银河系精确直径为190万光年(1光年等于94600亿千米),这一数字有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估算银河系的质量。 剑桥大学科学家结合系外行星K2-18b的质量、半径和大气数据,确定其富氢大气下可能存在液态水,表明该行星或许适合生命生存。这一发现为在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系外行星上寻找生命打开了大门。 在太阳系研究方面,英国科学家首次在金星大气中探测到磷化氢气体。磷化氢的发现被广泛猜测为与生命有关。尽管探测到磷化氢尚无法作为微生物存在的有力证据,但表明金星上可能发生着人类此前未知的地质或化学过程。另外,卡迪夫大学领导的国际天文团队在金星云层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分子,也暗示着金星上可能存在微生物生命。 日 本 拟开发新型无人货运飞船 密封舱完成取样返回任务 本报驻日本记者 陈超 日本文部科学省将针对美国主导的载人登月探测计划“阿尔忒弥斯计划”推进相关研发,计划正式启动新型无人货运飞船“HTV-X”的开发,以向预定在绕月轨道上建设的空间站“Gateway”运送物资。 2020年度申请的有关“阿尔忒弥斯”计划的预算中,将向日本自主开发的小型月球探测器“SLIM”投入47亿日元,计划2022年度发射,目标是精准登陆月球。另外,还为设想与印度等国合作推进的月球极地探测计划申请了48亿日元预算,目标是让探测器登陆月球南极,调查水资源的存在量和可用性。 日本政府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和火星卫星探测计划“MMX”等日本主导的宇宙探测计划中,已经与海外航天机构开展了合作,同时日本制定了“战略性海外共同计划”,目标是通过提供日本有优势的观测设备,协助海外开展比较有前景的计划,推进科技外交和人才培养。 2020年12月,JAXA确认“隼鸟2号”密封舱装有小行星气体与固体。调查确认其内部检出的气体来自小行星“龙宫”而非地球,成功带回固体与气体样本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100%完成了取样返回任务。 乌克兰 “借壳上天”三次进入太空 提议建古阿姆集团航天局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张浩 2020年2月15日和10月3日,美国先后成功发射了NASA“心宿二”运载火箭,乌克兰多家航天企业参与了该运载火箭第一级的研制,乌克兰南方设计局为发射提供了技术支持,包括火箭发射、信号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等;9月3日,欧洲“织女星”运载火箭携53颗微型卫星发射升空,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厂所研制了该运载火箭第四级的发动机。 遗憾的是,在2020年11月17日的“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中,火箭升空后偏离轨迹导致任务失败。由于火箭是在启动运载火箭第四级发动机后失去了控制,因此有媒体引用专业人士评论指称,此次事故可能是由乌克兰制造的RD-843发动机故障所引发。 2020年10月,乌克兰国家航天局局长乌索夫提出建立古阿姆集团航天局的建议,以保护成员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利益,为成员国创造独立进入空间的途径,建立一个区域卫星组以及共同参与全球太空探索项目。该建议得到了与会各成员国代表同意。 法 国 土卫二北半球发现新成形冰 “织女星”运载火箭首发成功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 法美科学家通过联合研究,利用来自NASA卡西尼号空间探测器的数据,在土卫二的北半球发现新形成的冰。土卫二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世界之一。 欧洲和俄罗斯合作的火星探测飞行任务ExoMars取得进展,生命探测器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漫游者号已经与哥萨克号火星登陆器完成对接。 欧洲空间局与瑞士初创公司“清洁太空”签署了总额为8600万欧元的合同,委派该公司制造一款特殊卫星“清洁太空-1”,并于2025年发射,捕获一块约100公斤重的太空垃圾。这将是全球首个捕获和处理太空轨道垃圾的任务。 在火箭发射器方面,由法国阿丽亚娜航天公司运营的“织女星”运载火箭搭载13个国家21位客户共53颗卫星从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 德 国 军方正式成立首个空天行动中心 发布最详细银河系冷分子云地图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山 德国军方正式成立了首个空天行动中心,寻求通过卫星等手段保障国家安全。该机构将重点监视太空垃圾对卫星或地面人员的潜在威胁,保护卫星免受干扰和攻击,并探测导弹威胁。 宇宙探索方面,2020年2月,欧洲空间局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的太阳轨道飞行器(Solar Orbiter)成功发射,6月第一次近距离(7700万公里)飞掠太阳,随后发布了获取的第一批图像和数据。 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借助智利的Apex亚毫米望远镜的观测,发布了迄今最详细的银河系冷分子云地图。该项目还获得了银河系内2/3范围内所有星系分子云的结构、距离和速度等信息。 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发现,一颗距地球约650光年的红超巨星——猎户座参宿四,正常亮度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4月下降了40%。研究认为参宿四变暗可能是其上巨大的斑点造成。 马克斯·普朗克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将与太阳相似的恒星的科学数据与太阳活动的历史记录数据进行了比较,认为按照宇宙普遍恒星的标准,太阳一直很不活跃,这也是地球生命能够相对安全地生生不息的原因。 6月,德国和俄罗斯联合开展的“光谱—伦琴—伽马”(SRG)任务的eROSITA X射线望远镜完成了第一次完整的勘测,获得了165GB的数据,汇集成一张前所未见的宇宙全天空图像。 海德堡大学天文学中心通过对“中子星—黑洞并合”进行详细建模,揭秘了中子星和黑洞在致密的恒星环境中并合时的电磁辐射特征。 俄罗斯 “联盟”号创下最短对接纪录 新型离子火箭发动机成功点火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董映璧 2020年3月,俄罗斯“联盟-2.1b”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将英国OneWeb公司34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10月,载有3名宇航员的“联盟MS-17”号飞船在升空3小时03分后实现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创下快速交会对接最短时间纪录。 12月,俄“安加拉-A5”重型火箭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把重2.4吨的卫星模型送入预定地球静止轨道,这是该火箭2014年12月首次试射后的第二次试射,也是安加拉系列火箭的第三次发射,为俄罗斯推动深空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用8年时间未达到该系统2012—2020年联邦发展计划规定的精确度指标。卫星信号的最高精度是2020年1月30—31日达到的0.93米。相比之下,美国GPS系统的最高精度是2020年6月1日的0.38米,平均精度为0.52米。 俄2030年前太空计划提交政府。该项国家计划包括用于开发格洛纳斯卫星系统的联邦专项计划、开发超重型火箭航天综合体的子计划、创建多卫星轨道群的计划、在东方航天发射场建立地面太空基础设施的计划、开发新工业综合体和现代生产设施的投资项目等。 12月,俄装配自产PD-14发动机的MS-21客机首飞试验获得成功,在载员64名的俄伊尔114-300支线客机也成功通过了首飞试验。这两项首飞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俄罗斯在航空科技领域的重大技术进步。另外,俄罗斯航天集团下属“凯尔迪什科研中心”研发出新型离子火箭发动机,成功实现了ID-200 KR新型离子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 俄前景研究基金会与俄SuperOx公司联合,世界首次进行了基于统一高温超导平台的航空集成电力系统部件的实验室试验,试验平台由电池、高温超导电缆、高温超导限流装置和高温超导电动机组成。

蔡李佛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能源篇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能源篇全球油气市场供过于求,国际油价低位震荡。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油气市场需求低迷,国际油价低位震荡,大量油企面临生存挑战。2月,世界多国疫情持续发酵,原油需求疲软,国际油价连续下挫,自年初以来已累计下跌27%。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未与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达成一致,国际油价再次遭受重击,出现恐慌性下跌。随后,沙特阿拉伯大幅下调销往欧洲、远东及美国等市场的原油价格,率先打响石油价格战。4月,芝交所交易规则修改后极端投机行为造成美国WTI原油期货结算价跌至负值。5月,OPEC+重启谈判达成的最大规模减产协议于5月1日正式执行,同时欧美经济重启,油价开始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受低油价冲击,国际石油巨头雪佛龙、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多家油企入不敷出,面临生存挑战。可再生能源投资火热,能源转型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为振兴经济投资可再生能源。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发布“3年能源可持续投资计划”,将在2020-2022年间投资278亿欧元用于绿色能源项目,以进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英国政府宣布,将资助1.17亿美元用于支持一系列清洁能源项目,以帮助一些工业领域和民众家庭降低碳排放。韩国公布一项可再生能源长期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占韩国能源结构的比例从目前的15.1%提高到2034年的40%。此外,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到2021年,美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超过核能和煤炭,2045年将超过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在美国发电结构中的份额将从2019年的19%增加到2050年的38%。先进核反应堆和小堆商业化应用加速。全球多个国家和机构正在加速先进核反应堆和小堆的商业化应用。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宣布,将启动开发区域供热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并围绕小型堆技术在芬兰建立新的工业产业链。乌克兰国家核电公司表示,将不再新建大型VVER机组,转为建设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更好的实现可再生能源与核电的电力互补。国际原子能机构启动一项为期3年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经济性研究项目,以帮助开发者按照市场的需求和期望开发特定的小堆商业模型。美国能源部宣布启动先进反应堆示范计划,不仅提供1.6亿美元的初始资金,建造两座能够在未来5到7年内投入运行的反应堆,并且通过国家反应堆创新中心测试和评估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以帮助美国私营企业研发先进核反应堆。氢能技术备受关注,产业发展迅猛。作为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载体,氢能开发与利用成为世界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发布的可再生氢能工业行动计划称,塔斯马尼亚州将于2025年开始出口可再生氢气,并于2030年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可再生氢气生产商和出口商。德国通过《国家氢能战略》,计划将氢能技术发展成为德国出口的核心业务领域。欧洲氢能学会发布2 x 40吉瓦绿色氢能倡议计划,以支持欧盟市场绿色氢的生产。欧盟采取多项举措,如为氢能源生产提供50亿欧元至300亿欧元支持、将下个长期预算中对氢能源项目的扶持资金提升至13亿欧元、通过特别基金项目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等,来推动氢能源技术发展。作者丨张欢欢编辑丨翟丽影研究所简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电话:010-82635522

桃太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生物篇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生物篇多国重视生物科技和生物经济发展,积极出台战略规划。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203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和“从农场到餐桌的公平、健康和环境友好型食品体系战略”,力图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立可持续生物链方面成为国际领导者。欧盟生物基产业联盟发布《战略创新与研究议程(SIRA2030)》草案,提出在欧洲建立适应未来的循环型生物社会。德国发布新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和生物经济行动计划,将在2024年之前投入36亿欧元发展生物经济。美国发布《2020-2030年国家流感疫苗现代化战略》,拟加强和多样化流感疫苗的研发、制造和供应链。韩国计划投资210亿美元用于生物健康等高新技术研发,在2021-2030年内继续投资23亿美元用于药品研发。前沿生物技术领域频现颠覆性突破。在干细胞领域,日本京都大学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出不受限制、可给任何人输血的血小板。美国哈佛医学院利用干细胞在体外构建出迄今最逼真的人皮肤类器官,其可长出毛发、分泌皮脂并对触摸敏感。基因编辑领域,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发出新型CRISPR/Cas酶SpG和SpRY,几乎可编辑基因组任何序列。中国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删除大鼠的特定记忆。脑机接口领域,西班牙米格尔·埃尔南德斯大学开发出“仿生眼睛”脑机接口系统,可直连大脑视觉皮层使患者复明。中国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构建出新型光学脑-脑接口,在两只小鼠间实现了高速率的运动信息传递。合成生物学领域,美国哈佛大学合作利用青蛙细胞构建出全球首个活体微型“异种机器人”。美国华盛顿大学从头设计出具有分子逻辑门功能的人造蛋白质,实现“生物电路”设计的关键步骤。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合成出全球首个完全由计算机生成、不基于DNA模板的细菌基因组。生物存储和计算领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开发出“打孔卡”DNA存储方法,有望实现更低成本、更大容量的DNA存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使用32条DNA链创建了一种DNA生物计算系统,可开900以内十进制整数的平方根。多国竞相研发新冠病毒疫苗,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已开展130多个,其中10种研发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5个,美国3个,英美印合作1个,中美德合作1个)。中国疫苗研发采用多管齐下的策略,由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稳步推进,目前已有5款疫苗进入2期临床阶段。美国政府对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问题极为重视,甚至采取了多头下注的策略,美国政府分别向强生公司、Moderna、赛诺菲、阿斯利康等多家研发机构提供了资助,其中Moderna研制的新冠疫苗有望7月启动3期临床试验。英国目前已审批通过了27个针对对抗新冠病毒的研究项目。英国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公司联合研发的疫苗已进入临床2/3期阶段,是目前全球进展最快的疫苗之一,最早将于2020年9月底上市,并有望于圣诞节期间在英国全面推出。作者简介刘发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生物科技、生物安全、前沿颠覆性技术及交叉技术等联系方式:liufp@drciite.org作者丨刘发鹏编辑丨翟丽影研究所简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电话:010-82635522

丽拉说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举行 中外科技界共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靳丹妮):10月16日,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主题,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重要科技组织会士、大学校长、企业家等嘉宾出席论坛,共话科技文明,共谋未来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辞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论坛上表示,携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全球性问题的紧迫需要,也符合各国人民和全球科技界的新期待,“201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科学与技术是实现议程目标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动力支撑。中国政府积极响应、率先行动,将《2030年议程》与中国战略规划密切结合,中国科技界将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各领域的科技创新,同国际同行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致辞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科院加快提升重大原创能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并始终以开放合作的心态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全面深化推动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目前,中科院已与全球45个国家的90多个科研机构、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构建亚太、亚欧、亚非地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搭建高效务实的科研合作平台,推动科学研究和科技资源全面开放共享;还全面参与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发起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努力在推动科技突破与发展中贡献中国创新、中国智慧。白春礼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科学院将继续秉持平等互惠、包容互信、全面开放的理念,继续推进与各国科技界开展全方位、高水平、深层次、重时效的科技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致辞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介绍,中国工程院已同世界40多个国家的工程院和有关的国际工程科技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开展了密切的合作,特别是在工程科技方面的合作,构建起了’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科技合作的基本框架,“未来中国工程院将携手国际工程科技界充分的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发挥跨领域的学科优势和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还有交叉领域,来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对话和交流,推动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开拓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格局。”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正在举行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共同发起,旨在打造主场高端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聚焦人类可持续发展和文明互鉴的时代话题,深入探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青年科学家与中小企业成长三大议题。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达亚瑞迪致辞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达亚瑞迪认为表示,全球科学界正处在凝聚共识、共聚发展的时刻,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是共享知识、互相交流,推动建立更好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在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候,科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我们想要在科学以及青年发展上实现成功,必须要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及合作伙伴、民间社会及行业和智库方面的通力合作,所以我们此次的论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