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别人的17岁: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获奖,开创生物学研究新课题毛嫱丽姬

别人的17岁: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获奖,开创生物学研究新课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当有些人的17岁依然一片懵懂时,有些人的17岁已经能够开创新的研究课题,与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学术问题,留下了动人的篇章。近日,55位小小科学家受邀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真正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其中,崭露头角的杭州女孩李依庭,因为开创了对中华绒螯蟹innexin蛋白的研究,获得大会颁奖,引起一片热议。李依庭01李依庭:绽放的17岁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在上海举办,参加会议的都是各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其中包括14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拉斯克奖等各世界科学大奖的得主。同时,全国共有55位青少年受邀参加,并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研究课题,其中就包括李依庭。李依庭在论坛上分享的研究成果《中华绒螯蟹精巢连接蛋白innexin的基因克隆与分析》,受到了大会的高度肯定。大会科学家认为,这也是生命科学史上对中华绒螯蟹innexin蛋白的首次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因此,特意为其颁发了奖项,授予其“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称号。李依庭在大会上获奖什么叫做中华绒螯蟹innexin蛋白的研究?通俗来讲,中华绒螯蟹就是大闸蟹,连接蛋白innexin是大闸蟹精巢中重要部分,对其研究能够选育蟹膏产量高的大闸蟹;而从专业上讲,这个课题是生殖生物学的范畴,李依庭是在对无脊椎动物精子发生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精子如何能正常成熟。这是十分具有挑战性而又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论坛副主席莱维特教授在听了李依庭的分享后,又建议她“可以从innexin蛋白的组织特性和病理药理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在李依庭看来,这是将本课题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结合的地方,也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必备的思维与情怀。李依庭与莱维特教授02尽情投入只是一个开始浙江地区自古地灵人杰,名校众多,人才辈出。李依庭是一位来自浙江名校——杭州二中的文静女生,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特有的稚嫩与朝气蓬勃,又有着这个年龄少有的细致和严谨。她从小就对科学怀着浓厚的兴趣,面对未知世界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她对科学的热情,却一直没有找到落脚的地方,没法深入进行探讨。幸运的是,考上杭州二中之后,这所向来鼓励学生“求是创新”的学校,为她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源源不断的养分。在进入高中之前,李依庭的生物学知识水平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在还没正式进入杭州二中就读之前,他就已经凭借自己的专长加入了学校的生物竞赛团队,跟团队一起学习了很多大学的生物学知识,甚至在学校“求是创新学院”的帮助下,有机会加入了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的团队,在真正的实验室中完成自己的课题。李依庭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上展示的课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在这里,她不知疲倦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实验中去,遇到任何不懂的知识,立即向团队里的专家请教。经过这一次,李依庭才真正体会到,有兴趣的引导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去,但知识的高峰令人仰止,尽情投入只是攀登高峰的开始。李依庭在大会上03兴趣广泛,文理兼修这样一个成绩优秀的李依庭,并不是一个整天扎在书堆里的“呆子”,相反,她的自由奔放,却是她能够肆意成长。李依庭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一族,平时工作比较忙,因此,李依庭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住宿。她的父母给予她充分信任和支持,从不过问她的学习成绩。当然,作为学生,难免会遇到学习的压力,但她的父母从来不会给她施压,反而十分关注她的情绪。看到别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父母反而开导她:“要允许自己犯错,经常跟她说,要放轻松”。在父母的谆谆善诱之下,李依庭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本分与责任。李依庭接受采访一到周末,李依庭的父母一定要抽时间陪她去玩,给她充分的关爱。也正因如此,李依庭从小到大从没上过培训班,却能把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她热爱生命科学,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一有时间就自己写作。在学校里,李依庭不仅是出了名的“小科学家”,更是彻彻底底的“文学少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她多次参加全省作文比赛,先后四次获得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称号,是学校有名的才女。这或许就是一个学生能够“出类拔萃”的原因——没有束缚,反而能够茁壮成长。04青春就该肆意成长是的,青春年少就是应该有这样的劲儿,有家庭温暖的气息,又有学校自由的空气;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又能全身心投入去学习;有清晰的目标,又有正确的价值定位,才能让青春“肆意成长”。首先,李依庭成长的环境里充满了阳光。家庭里,父母给她的关怀“恰到好处”,既没有束缚她的成长,也不曾让她的青春没有受到任何冷落和孤单。在学校里,她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自身的天赋在知识的沃土里绽放了花朵。因此,她才有机会沉浸在自己喜欢的知识中,并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其次,李依庭享受的时间里凝聚了热情。对于自己喜欢的知识,她从不吝啬时间,也从不会保留自己的热情。有了好奇心,有了想要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她才能在孜孜不倦地向前奔走。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并且,李依庭追求的目标里彰显了价值。李依庭曾在采访中表示,她从小就喜欢生物学,是因为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袁隆平把科学研究应用到实践中,用杂交水稻造福人类,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袁隆平这样的人。这是多么纯粹的价值观,学习不是为了大富大贵,不而是为了有利于他人,这样“无私”的青春,才是其美好的真实体现。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有一段话写得特别动人:“当我坐在舒适的长椅里,倾听耳畔虫子们的合唱,远处传来迷迭香的阵阵香味,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星空的魅力便黯然失色,因为在那里缺少一个宇宙中最美的也是最大的秘密——生命。”李依庭说,这段话也道出了她对生物学的感觉。其实,这句话又何尝不适合那些对知识、对未知世界充满浓厚兴趣的孩子呢?因为对知识充满兴趣,我们才能觉得那是最大的乐趣,最美丽的东西,才会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才能在这个领域走得更久更远。但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知识,肆意成长!

毋意

饶毅: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你真的适合生物行业吗?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是选择生物专业需要你认真考虑!俗话说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而劝人学生物,不是养猪就是种树。况且生物行业就业惨淡,连续多年被列为教育部红牌专业,这样的话,你还会选吗?除非是真的热爱,否则对于我们大多数想毕业找工作的人来说,生物专业真的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为什么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呢?为什么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而不是其他的学科的世纪?首先必须要说明一下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其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所以,生物不是医学,也不是化学,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界的物种(但是不包括人),生物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换句话讲,也就是21世纪生物专业最容易出博士,在生物领域钻研的硕士和博士比较多。生物学由于覆盖面比较广,导致生物专业的研究选题会特别简单,尚未被研究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甚至有些很基础的问题至今都没有定论。对于生物学来说,一个小的发现就可以衍生出许多课题,因而对于无论是真正想做学术的博士,还是想混日子的科研人员,毕业难度都是相对较低的。博士好毕业,其研究的课题又是与物种多样性、环境保护、生态研究直接相关的,当这些研究成果都集中出现在21 世纪时,这当然就是生物的世纪。另外,你也会发现诺贝尔奖也总是颁发给生物领域的研究者。既然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仍不建议你选择生物!生物行业普遍投资回报周期长,需要经历长期的研发过程。例如,想要研发一款新药,首先从分子的筛选到药物用到细胞,之后用到老鼠身上进行试验,最后再用到人的临床试验,逐级下来,最终到药物上市,整个周期可能需要10-15年,而且中途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并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而对比其他行业,例如金融、计算机行业,这些行业普遍回报周期短,投资者能够快速获利,大量的资金也会快速涌入这个行业之中。总而言之,生物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即使有资金投入,行业中更加需要的也是技术研发人员,需要你有很高的学历,对于本科甚至是硕士来说,从事研发也是比较困难的。生物的起点是博士,而大多数专科生、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的就业前景都不容乐观。生物类专业毕业生,只有一小部分优秀人才会被研究所招去做科研,至于其他人要么转行,要么去了农林牧副渔一线,总之,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低,危险系数高,远离城市等种种原因,使得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都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结语生物学作为研究对象,其潜力无限。研究杂交水稻的袁老,发现青蒿素的屠老师都证明生物行业的确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如果你是怀揣理想,喜欢研究并且爱好动植物,爱学习肯吃苦,那么你可以完全放心,生物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并且如果最后你足够优秀,足够幸运,完全可以让你名利双收!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必须认真考虑。毕竟大多数人选专业就是为了以后好就业,专业是要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相比于其他专业而言,生物专业真的不适合。想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意味着你必须读研读博,现实中能够在学术上坚持下来的人也寥寥无几,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消耗都是巨大的。总而言之,生物行业真的不值得!如果你已经卷入其中,又不打算走科研这条道路,那么或许要早做转行的打算。定期分享教育领域相关问题,帮助您更加明晰教育路线!感谢阅读和关注!

礼相伪也

院士专家聚广州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 刘雷 摄中新网广州9月24日电 (索有为 张英俊)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9月23日-24日在广州举行,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以及广州地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机遇。峰会由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办,广州市科技局指导,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作为支持单位,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联盟、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联盟、广州智慧医疗产学研(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等协办。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系列活动是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的重要活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 刘雷 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表示,中药研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已有范例,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主要代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要提高,目前采用超声、微波等技术后,实现了效率高、产量优。他说,中医药传承中要创新,创新中要能超越。名老中医的珍贵经验,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传承。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姚新生教授认为,传统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传统中药不应单纯是作为西药创新药物的原料,应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姚新生说,传统中药材是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传统医药学在历史上对一切古老民族和国家的延续和发展、壮大,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对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尤其如此。中国天然药物可以分为传统中药、民间药、民族药、国外传入的药物,但传统中药材占的比例最多、起的作用最大,构成了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认为,中国应该尽早实施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也就是从头到脚、从分子到器官、从心理到环境的健康管理。全人、全程指的是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依靠技术,最后能够做到每一个人生的健康、逝的安详,对中间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争取做到想病不易”。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介绍,2015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635亿美元,年增长19.8%,2018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5年中国干细胞产业规模300亿元,年增长66.67%,2021年将达到1500亿元。峰会期间同时组织院士团队、相关领域的成果推介,大会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开通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万人次。(完)

故辞

专家齐聚广州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与发展机遇

专家齐聚广州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与发展机遇。(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广州9月26日消息(记者 郑澍 通讯员 张英俊)9月23日-24日,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在广州举行,邀请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以及广州地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机遇。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系列活动是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的重要活动。花城院士科技峰会以“科学战疫,广州地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机遇”为主题,邀请刘人怀、钟南山、杨宝峰、程京、徐涛、钟世镇、姚新生、苏国辉8位院士以及黄文华、丁克、于波等教授共同参与,分别做精彩的专题发言。会议邀请广州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共同参与,共同研讨。 广州市科协副主席何志勤在致辞中表示,花城院士科技峰会是创交会的重头戏,活动的举行对于推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复工复产和快速发展可谓及时,相信专家学者通过峰会的平台深入进行交流,能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支持。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表示,中药研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已有范例,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主要代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要提高,目前采用超声、微波等技术后,实现了效率高、产量优。他说,中医药传承中要创新,创新中要能超越。名老中医的珍贵经验,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传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认为,我国应该尽早实施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也就是从头到脚、从分子到器官、从心理到环境的健康管理。全人、全程指的是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依靠技术,最后能够做到每一个人生的健康、逝的安详,对中间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争取做到想病不易。”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介绍,2015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635亿美元,年增长19.8%,2018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5年中国干细胞产业规模300亿元,年增长66.67%,2021年将达到1500亿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介绍,生物岛实验室目前在再生医学前沿基础研究、临床创新研究、生物信息、生物安全和高端医疗器械五大方向布局8个研究中心,建立开放式科研—转化—孵化一体化平台,打造成果转化服务链条。截止到7月底,实验室累计发表文章280篇,预计到今年底,将组建2000人左右的创新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说,一个民族不创新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创新想要国富民强、想要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可能。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应该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作为医药科技工作者担负的使命巨大。【来源:央广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孔子推琴

美15座生物实验室曝光,研究项目比新冠更可怕,是要向全球投毒?

生化武器是众人谈之色变的一个话题,但近期美军15座生物实验室曝光,再一次将全球陷入生化武器带来的恐惧之中。生化武器是一种极具隐蔽性,但杀伤力相当大的武器,而美国自然是研制生化武器的佼佼者,随着此次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美国的生物实验室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它不仅仅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军事基地,还建立了数量不少的生物实验室,严重威胁到别的国家的人民安全。美军无法继续隐瞒,15座生物实验室暴露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乌克兰境内的15座美国生物实验室曝光,被指证正在秘密研制有害病毒。而乌克兰的一位议员也发表声明,对乌克兰当局隐瞒美军在本国运营15座生物实验室的事情表示指责,并称这些生物实验室正在进行危险感染的研究以及生物武器的制造。而乌克兰当局给出的回应则是自相矛盾,两位卫生部高官说法不一,其中一位声称,乌克兰根本没有美国生物实验室,另外一位则表示美国实验室没有在乌克兰从事经济活动。这位议员对当局给出的说法并不满意,而且表示,美国实验室可能真的没有从事经济活动,但它一直在从事情报工作,以及制造生化武器和测验危险病毒。美国生物实验室遍布全球,到底想做什么?事实上,美国的生物实验室不仅建立在乌克兰境内。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外交部此前也发布消息表示,格鲁吉亚境内也有类似的实验室,但当俄罗斯方面对此地实验室军民两用情况向美提出质询的时候,美国方面并没有给出任何相关信息。据了解,在格鲁吉亚的卢加尔公共卫生中心曾招募过志愿者进行过人体试验,有70余名志愿者因试验死亡。而韩国此前也曝光了美国在自己国家建立的4个生物实验室,韩国对此发出强烈谴责。据悉,美国于2009年到2014年间在这4个生物实验室进行过15次炭疽杆菌试验。【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作为生化武器则主要是通过生物武器袭击使人类感染,以气溶胶方式散布的炭疽芽孢能够同时大面积污染空气、水源、食物。】面对大家的质疑,美国如何回应?在大家向美国方面提出质疑的时候,美国此次却一改往日高调作风,除了否认之外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再加上此前各国呼吁签订有关核查机制,美国也一再反对,这更加让大家怀疑,其生物实验室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三清

沈雅琼:高中生物学生命观念项目化学习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摘要本研究主要关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这一素养,聚焦如何优化项目化学习中的问题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学科生命观念的目的。本文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19年8月AB刊相较于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17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名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部分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新方案中提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其中生命观念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本研究主要关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这一素养,聚焦如何优化项目化学习中的问题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学科生命观念的目的。生物学中的问题类型及特点以生物学学科“有丝分裂”教学为例,上述问题的样例如下图。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到,驱动性问题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驱动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驱动性问题有“学科中心”特性。驱动性问题中较少存在挑战性问题中面临的价值观或哲学观的思考,能够从紧密围绕学科自身出发实现学科内的核心概念的培养。驱动性问题设计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梳理各类问题设计驱动性问题。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其形成过程都是基于“事实(过程)—概念—原理—理论” 的框架,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可以依从此逻辑。因此,设计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逐级向上的思路。即从事实性、概念性问题出发,作为驱动性问题涵盖的“问题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抽象、总结,运用教师的高阶认知策略设计驱动性问题。基于学生困惑设计驱动性问题。在项目化学习一书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K(已知)-W(未知)-H(解决),这种学习工具与日常教学中的导学单相结合能够起到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梳理学生的问题,设计出下一阶段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利用“知识调用”设计驱动性问题。学者俞丽萍指出“学生的原有概念体非常顽固,当原有概念的不足或与新情境矛盾时,他们的概念体才会处于‘失衡’状态,才可能‘松动’,从而促进原有概念体的转化,进而形成更适合于解决新问题的概念体”。因此,借力于原有认知结构并进行“知识调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在对于“组成生命体的化合物”这块内容教学中,生命体的构成主要元素有C/H/O等,在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中以各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结合近期垃圾分类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辨析有机体与湿垃圾之间的联系。因此该单元的驱动性问题设计为“探究湿垃圾与生命体的关系”,从物质能量的角度看待垃圾分类,该项目成果展示也起到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效果。

高巍

苑东生物:目前已在生物药领域积极布局多个在研项目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12月1日讯,有投资者向苑东生物提问, 请问公司有将生物制剂作为主营业务的发展计划吗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坚持“以高端仿制药为基础、以小分子创新药为重点,以生物药谋发展,仿创结合”的战略,目前已在生物药领域积极布局多个在研项目,进度较快的1类生物新药EP-9001A单抗注射液预计2021年上半年申报临床。未来,公司将加快战略实施的步伐,提升创新药和生物药的占比。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与支持!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存形穷生

Sci.Fun论文选题推荐|微生物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毕业论文#生物学中微生物学专业主要涉及微生物制药,环境能源微生物,临床微生物,生物发酵等类别,研究方向不同,论文题目选择也有所不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以供参考!1、脲解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研究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4、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5、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6、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污染微生物分析7、油脂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代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8、深海微生物硝化作用驱动的化能自养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9、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10、微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11、草莓不同生育时期根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12、台湾林檎叶片浸提液对致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13、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1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15、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响16、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17、不同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18、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19、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20、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21、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探讨22、外源汞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23、论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4、采煤塌陷复垦区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2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26、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7、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28、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29、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30、外源生物炭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31、浅谈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32、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33、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34、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35、5种江西特色盆景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36、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37、浅谈林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38、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39、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0、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41、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42、淡水湖泊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43、微生物法修复水污染技术研究进展44、玉米栽培模式对暗棕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45、浅谈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46、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47、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机制及影响因素48、地方性高校《动物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优化49、微生物技术修复水污染的发展50、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51、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微生物群落分析52、浅谈《微生物学》教改53、信息技术条件下《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54、《微生物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55、微生物对冰封期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降解释放的影响56、《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57、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58、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59、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开发探析60、微生物生态学理论框架61、群体感应抑制剂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62、刍议微生物工程技术对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63、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64、微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65、浅谈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6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思考67、高氨氮污水的微生物修复初探68、《微生物技术》信息化教改的研究69、探讨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70、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71、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72、论助教机制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作用73、论教师在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74、制药残留溶剂对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微生物毒性的测定方法比较75、师范类院校开设微生物学多元化教学的几点思考76、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77、土壤质地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78、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生效应、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79、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80、微生物分类单元整合与检索81、构建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提升兽医专业技能82、案例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83、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分析84、探究如何有效进行兽医微生物的教学活动85、微生物培养箱温湿度控制策略研究86、以应用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87、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88、微生物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89、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90、有效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91、石油污染土壤土着微生物强化修复研究92、巴丹吉林沙漠盐湖微生物多样性93、媒介黄脱色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途径初探94、鸡骨泥微生物控制方法的研究95、浅析高职高专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96、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97、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98、论环境微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9、海洋类高校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索100、高职院校动物微生物课程改革措施--以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等候室

美康生物承担20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显示,美康生物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高端试剂可溯源量值定值技术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承担子课题《临床质谱诊断试剂量值溯源及质量评价研究》。质谱技术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临床检验技术的进步。利用质谱技术,许多疾病得以准确、快速的诊断。据介绍,在欧美国家,质谱技术已经成为激素检测、新生儿筛查、治疗药物检测等临床检验领域常规应用方法,发挥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质谱技术的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可检测多种目标分析物的优势,在上述这些领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美康生物董秘熊慧萍表示,国内临床质谱技术主要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维生素D、药物浓度等领域,对应市场空间超100亿元;但绝大多数方法均为实验室自建方法(LDTs),这些方法缺乏溯源性、参考物质和质量评价方法,导致测量结果缺乏可比性。据了解,本课题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药物浓度、肿瘤相关等领域的参考方法、标准物质研制及临床质谱分析用试剂盒研究,同时开发具有溯源性的试剂盒产品,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满足临床重大疾病诊断需求。来源: 证券时报网

苞裹六极

一天两篇Nature,颜宁课题组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再获重要突破

5月13日,颜宁团队在 Nature同期发表两篇研究论文,分别解析了人源ACAT1同源二聚体及四聚体结构,及人源DGAT1同源二聚体结构。第一篇论文题目:Structural basis for catalysis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human ACAT1。该研究首次解析了分辨率为3.0和3.1 人源ACAT1的同源二聚体以及四聚体结构,并结合相关活性实验,确定了酰基辅酶A(acyl-CoA)在ACAT1上的结合位点以及底物识别的机理。胆固醇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中的重要组分部分,占细胞膜脂质的50%,相比之下它只占内质网脂质的5%。ACAT1酰基转移酶(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将长链脂肪酸转移到胆固醇从而通过酯化作用形成胆固醇酯,并结合成胞质脂滴。在胆固醇超载的条件下,ACAT1维持内质网的低胆固醇浓度,在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表明ACAT1与老年痴呆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的发生有关。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对ACAT1结构的相关报道。总的来说,该研究首次解析了分辨率为3.0和3.1 人源ACAT1的同源二聚体以及四聚体结构,确定了酰基辅酶A(acyl-CoA)在ACAT1上的结合位点以及底物识别的机理。这种结构和生化特征有助于合理化ACAT1对不饱和酰基链的偏好,并提供对MBOAT家族内酶催化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第一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钱洪武博士,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Xin Zhao、西湖大学Renhong Yan为共同一作;颜宁教授为通讯作者,钱洪武博士为共同通讯。第二篇论文题目: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human diacylglycerol-O-acyltransferase 1 。该研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分辨率为3.1人源DGAT1的同源二聚体结构,并通过结合酶活性实验,确定了酰基辅酶A(acyl-CoA)在DGAT1上的结合位点。三酰甘油酯(triacylglycerol, TAG)是生命体中主要的能量储存物质,其合成过程主要有两种路径:3-磷酸甘油路径以及单酰基甘油路径。两种合成路径的最终一步都是二酰甘油酯(diacylglycerol,DAG)的酰基化从而产生TAG,而这一过程是由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O-Acyltransferase, DGAT)催化完成。人体中有两种序列不同源的DGAT,分别为DGAT1和DGAT2。DGAT1 主要负责脂肪吸收及储存过程中TAG的合成,DGAT2则负责各组织及皮肤基本脂肪的平衡。前期研究表明,DGAT1敲除的小鼠能保持正常的代谢,并且可以抵抗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而DGAT2敲除的小鼠则由于皮肤脂肪的缺失在出生数小时内死亡。因此,DGAT1被认为是重要的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的药物靶点,各药物公司都有针对DGAT1抑制剂开发。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中报道了首个人源DGAT1同源二聚体结构以及其底物acyl-CoA的结合位点,对于针对DGAT1靶点抑制剂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另外,DGAT1的结构也将为MBOATs超家族中其他成员的结构及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第一作者为贝勒医学院博士生王列,普林斯顿大学钱洪武博士、贝勒医学院年寅博士,普林斯顿大学韩亦沫博士为共同一作。韩亦沫博士现为莱斯大学助理教授,年寅博士现为昆明动物所研究人员,贝勒医学院周鸣授和普林斯顿大学颜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