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创新教育出大成果,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亩产万斤”今又来

创新教育出大成果,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亩产万斤”今又来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会不断出现奇迹。这不,突然之间,涌现出一大批研究高深课题的小学神童。这样的奇迹,到底是喜是忧?在我看来,涌现出大批研究高深课题的小学神童,一点也不奇怪。此前,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思想指导下,不就创造过“亩产万斤”的奇迹,现在出现研究高深课题的小学神童,不就是“亩产万斤”的翻版么?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时候,大行其道的是“卑贱者最聪明”,这正是因为“卑贱者最聪明”,所以“亩产万斤”的奇迹,才能创造出来。否则,谁敢这样大胆去想,谁又敢这样大胆去说呢?现在,我们当然知道,当初的“亩产万斤”,极其荒唐可笑。而“卑贱者最聪明”之说,也明显的反智思想。可是,一个历史事实,既然能够创造出来,肯定有其符合某种特定逻辑的合理之处。也就是说,荒唐你可以认为可笑,但荒唐之事既然会出现,一定有其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这个社会现实基础,会不会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我们在创新教育的旗帜下,常常提到的“儿童最具有创造性”或是“儿童最具有想象力”之类的话,是不是跟“卑贱者最聪明”有几分相似之处?是的,少年儿童的具有无限的希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夸奖少年儿童,总是不会有错的。于是,我们就看到各种对少年儿童无限度的夸赞,你还不好意思去反驳。你怎么能够去诋毁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呢?但是,一个人的创造性,需不需要认知作为基础呢?一个人的想象力,需不需要知识来支撑呢?一个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如果只是敢想敢干,会不会堕入到“精神病人思维广,智障儿童欢乐多”的境地?如果只是敢想敢干就能创造出人间奇迹,那跟“亩产万斤”到底有什么区别?然而,这些年来,创新教育是如此的火热,以至于谁也不敢去否定少年儿童的创造力,谁如果要给少年儿童的创新教育泼冷水,似乎就是掐灭少年儿童希望的民族罪人。这么多年的创新教育,果真涌现出大批的丰硕成果,你看,小学生研究的高深课题,很多博士生都做不了,到底是真有这样牛,还是牛皮吹得这样大?少年智国则智,少年强则国强,按理说,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只是,我们还是要一句,到底是怎么来的?借用严复先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话,“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以前的“亩产万斤”是如此,现在的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也是如此。罗素有言:人生而无知,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变得愚蠢。那么,创造出小学生研究高深课题这样的奇迹,这种过度的聪明,是不是愚蠢的表现?好的教育,可让人变聪明;坏的教育,则让人变愚蠢。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直不乏“作伪”的种子,一旦在合适的气候环境下,“作伪”的种子,就会发芽生根茁壮成长,最后会开出娇艳的“无耻”之花,在世间无耻地招摇。

韩婴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通常都是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确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知实学术汇总了一些小学数学方面的研究题目,仅供参考。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式的研究以“智慧放手”的教学特色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模式研究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与评价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基于读懂学生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依托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思想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了解更多课题申报资讯,来知实学术。

是亦因彼

小学生“高端课题”引发公众关注,科学研究容不得投机取巧!

科创大赛、达人挑战赛、“小院士”评选、机器人竞赛……多元平台为怀揣科技梦想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能的窗口,也为部分人提供了投机取巧的空间。近日,部分小学生的“高端课题”引发公众关注。记者查询发现,中小学生的科创项目,既有与肿瘤微环境、虚拟现实、智能学习、石墨烯、人机交互等前沿热点相关的“高大上”的研究探索,也有对排水井盖、锄头、螺丝起子等身边事物的改进创新。专家指出,青少年开展科创,在充分理解课内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有所发挥和应用,就属于创新,对于孩子而言不能一味追求原始创新,也切忌过深、过偏、过怪。评委、家长和辅导教师,都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培养真正的科学家。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的“展示活动”上,众多学生正在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览。摄影/卜向东孩子的课题也能“高大上”家长老师不要过分“代劳”于加(化名)有20多年学生科创项目辅导经历,曾获“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称号。他介绍,科技、教育部门推出了多个项目,为学有余力的孩子们的梦想“助力”;尤其是北京的中学生,更是背靠充足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平台,可以进行“高端”的课题研究。比如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打造的“翱翔计划”和中国科协、教育部的“英才计划”等都致力于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让中学生提前走进科研院所开展研究。于加说:“这些孩子进行高大上的研究再正常不过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刘楚骅就是科研资源的受益者,她将自己的研究对象瞄向了“不死的癌症”痛风。这个看起来对中学生遥不可及的选题,来自中科院专家讲座的启发。“一次,中科院专家来到学校讲座,谈到多年的实验室与现场应用都证实磁场不利于管道中晶体的长大。”专家的一席话让刘楚骅动了心思,“对工业管道中的晶体有作用,会不会对人体‘管道’内的晶体也有帮助呢?”刘楚骅妈妈的一位好友是痛风病患者,变形的手脚和折磨人的疼痛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人体血液中尿酸过多时,尿酸结晶会在关节、体液和组织中聚集,引起痛风。“这些恼人的结晶体能否通过磁处理进行干预呢?”与老师一交流,她的想法得到了肯定。于是,刘楚骅以《磁场干预痛风石主要成分尿酸钠晶体生长的影响条件探究》为题参加了“翱翔计划”,在学校老师和中科院物理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的指导下,踏入科研的精彩世界。不过,“高大上”课题的确有掺假可能。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协原副主席王渝生曾担任过好几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审评委会委员、副主任,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中小学生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名次,不切实际地选择“高大上”的题目,“一般是学校的辅导老师和作为专家学者的家长过分‘代劳’的结果,这是很不正常的。”兴趣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小切口背后隐藏着大课题当然,更多的研究灵感还是来自生活,尤其对于低幼阶段的学生来说。科技辅导老师张好(化名)介绍,她在启迪学生确定科创项目选题时,一般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于加也表示认同,“小孩子大多喜欢小动物、小植物,他们的观察角度跟大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会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产出。”即便是购物、动漫这类听上去与科研无关的爱好,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可以挖掘的课题。生活中的痛点是不少科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孩子们的灵感源泉。毕业于人大附中的王佳琦,中学期间就获得过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她的不少科研灵感,就来自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她读初中时,北京深受雾霾困扰。雾霾一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关窗。“关窗到底有没有效果?”王佳琦决定用实验进行验证。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老师指导下,她监测分析了室内外大气雾霾浓度区别,并获得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进入高中,王佳琦加入人大附中远古探秘社,并担任了副社长。在学校博物馆参观时,一个长约10厘米的中空管状岩石引起了她的注意,那件展品叫雷击石,内壁光滑,外壁吸附了沙砾,有些粗糙。“这个岩石是怎么形成的?能复制吗?”好奇心又让她开始行动了。在校内外老师的指导下,她和同学一起开展“雷击石的鉴别与人工合成尝试”课题研究。那段日子并不轻松,双休日、寒假她都要投入到课题中。她和同学们还多次到野外考察,采集标本。“门头沟深山、二连浩特空旷荒漠、山东淄博等古生物活跃的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王佳琦记得,有次在内蒙古荒漠深处,暴雨突袭,因地界空旷担心闪电,“所有人都不打伞,空中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我们被淋成了落汤鸡!”更大胆的冒险则是在山东沾化中科院一个气象观测站,王佳琦和同学尝试做人工引雷制作雷击石的实验,“当雷电来时,我们向空中发射小火箭,下面坠有铜线,将雷电引至地面的石英砂池,引雷击石。”经历挫折后学会了坚强参与过程比获奖更重要为追求奖项名次而失去科研初心的功利做法最近也频繁引发讨论。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竞赛主办单位全面开展自查,对以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事实上,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从确定选题到一路获奖的整个经历,比获奖这个结果更重要。参加过“翱翔计划”之后,刘楚骅说,自己对科研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向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断经历失败也不断享受惊喜,“科研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枯燥,不断发现的过程其实很有魅力。”当然,科研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心。参与调查“北京城区自行车路网现状”的王月林,成了第一个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中学生。为了了解北京市公共自行车道的相关信息,她唐突地“闯”入路政部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提交了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北京八中毕业生贺婉卓曾通过“英才计划”在中科院开展《天冬多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选择性抑制髓源抑制性细胞》研究,并到国外参赛。与世界各国的优秀选手交流后,她意识到自己的项目实用性不够强,应该从临床角度入手,解决实际问题。比赛中,她还接触到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专家,“我接触到了大量专业的文献和知识,初步建立了较为专业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而王佳琦也提到,在野外考察的时候,“经历一次次挫折后我学会了坚强。”于加总结,做科研并不只是闷头做实验,还需要有跟人采访调研的技巧、答辩展示的能力、展板布置规划的能力等,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专家说法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培养真正的科学家到底什么样的奖项受评委青睐?王渝生分析,在学校课堂科技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基础上,让中小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有所发挥,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就属于创新,而不是一味追求原始的创造发明。他也坦言,“孩子们的科技论文,其内容往往是前人结论的追述和延伸;孩子们的新奇实验,往往是重复科技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孩子们的科技创新过程,实际上是在体会、了解、学习、模仿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和游戏规则。所以,不宜追求项目名称和内容的‘高大上’,切忌过深过偏甚至过怪的题目和内容。”干了一辈子科研和科普工作,王渝生有感而发:“无论是评委、家长还是辅导教师,都要坚守诚信、以身作则,对祖国的下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诚信友善为荣、弄虚作假为耻的正确荣誉观,引导青少年通过创新大赛等活动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家!”(原标题:科学研究容不得投机取巧 孩子的“科创梦”急需引导)来源:北京晚报本报记者 牛伟坤 任敏流程编辑:TF020

弟子读书

课题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3个内涵与特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教育科学研究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涵及特点,必须先理解和把握科学研究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表明以下三层含义:(1)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发现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以便预见并改造现实例如科学史话中关于毛地黄草治心脏病的传说说的是一个巫婆用马尾巴上的毛天落水毛地黄草等六种东西配成药,可治心脏病后来人们偶然发现这六种东西中少了某一种,有时也能治心脏病,有时却不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六种东西中,只有毛地黄草是必不可少的从而证实了治心脏病靠的是毛地黄草尽管这个故事仅仅是个传说,却也说明科学研究的目标指向。(2)科学研究依靠的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集中反映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规律及范畴之中它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却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客观规律,指出正确的途径和思考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如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及类比系统思维方法等为我们提供了思维的途径而具体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以及数学方法等的合理应用,则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手段。(3)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固然关注探索研究的结果,关注研究能否验证某种假设,揭示某种规律,但更关注的是研究的过程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随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可见,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并运用研究方法,是促进科学发展掌握规律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关键。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形成,他们的科研意识得到提高,科研方法渐趋成熟,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加强所有这些,都是别的活动过程所不能给予的。科学研究的特征科学研究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1)客观性科学研究是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必须客观地反映客观现实其客观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研究对象来自客观世界科学研究作为为人类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过程而每一项研究,都是缘于客观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是有待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例如上世纪80年代杭州市天长小学“幼小衔接”的研究课题,就是由于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低段的不同状况这一客观教育实践需要而提出并加以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为了使科学研究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克服随意性,确保客观性这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例如要有科学的假设,明确的研究目标;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记录与分析;可靠的资料与数据;等等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或凭个人主观倾向取舍材料例如有位哲人碰巧抓了一只丢了条腿的苍蝇,就断言苍蝇的腿是五条这就是以个别例子代替客观现实的一个案例。———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真理,要求各方面都十分准确,例如资料准确观察准确调查准确统计和测量准确分析论证准确结论表达准确等等它具有可检验性一方面,就研究的结果而言,有明确的预设的可供检查的指标,绝对不是主观臆测的产物;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它不仅要检验所得的结论能否用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检验它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否得到综合运用。(2)系统性现代系统论理论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框架中加以考察,把系统作为认识的出发点,从整体着眼,对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分析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更大的研究系统的子系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填补空白的项目,也要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与资料,不可能“脑袋一拍,计上心来”例如韩进之等1983年开始研究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在我国尚属空白的课题,他们就查阅了我国有关自我意识的研究资料,并借鉴苏联的一些研究成果,才开始起步的。———研究方法与程序的系统性科学研究是按一系列预定的步骤进行的系统的科学探索,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总之,不仅研究的方法是系统的,而且研究的程序也是系统的。———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即某方面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在这一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不仅不互相排斥自相矛盾,而且互相补充紧密联系在这一体系外部,它是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例如对儿童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研究,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但它仅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子系统学校教育只有与社会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3)创造性创造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对此,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内容的创造性一项研究课题,不是去重复研究人们早已解决了的课题,而是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必须赋予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研究,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换句话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方法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用科学方法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因此,科研方法上的革新突破就更显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科研方法若按方法来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等等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一项研究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需要同时运用好几种方法在这里,研究者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很重要。———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很艰巨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某项研究课题的创造性程度,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创新思维即能否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是否善于抓住研究过程的机遇,“当机立断”?对资料有否高度的鉴别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捕捉“闪光点”?敢否直面失败,勇于“东山再起”?总之,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他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传教士

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太难?从这3个方面入手,课题研究更轻松

当下,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成为一个热门行为。有的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应对绩效考核,纷纷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课题研究费时费力。针对这一热门行为,不少人提出质疑: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开展课题研究?怎么做课题?本文将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目的,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以及做课题的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01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做课题?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做课题,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功利性目的的导向下,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出现了种种乱象:乱象1:做课题为了职称和绩效,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引导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可是,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砝码。有的学校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有的学校则是硬性规定老师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课题研究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成了考核的标尺。乱象2:10年毕业班教学工作,不如课题1个课题研究费时费力,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搞科研,都会写论文。结果是在各类评比中好好教学的老师反而比不上会写论文的老师。难道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做课题的老师就不优秀吗?乱象3:科研能力低、功利性太强,做课题沦为形式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足,被赶鸭子上架,只能东拼西凑,实在不行就出钱买。有的老师沽名钓誉,课题立项后只想拿到最后的结题证书。以至于他们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甚至是眼里只剩下做课题,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学成绩什么的都无所谓了。上述种种乱象,与课题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驰。老师很难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不能取得有效的研成果,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校园里需要的是安静的书桌,而不是各种考核、指标、沽名钓誉带来的浮躁之风。所以,开始做课题之前,老师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初心”:我对课题研究是否真的有兴趣?我为什么做课题?是为了职称评审?还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荣誉?是为了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是为了提升自我?其实,课题和职称评审挂钩也是以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并不反对把课题列为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恰恰相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申报市级课题,就是因为当时我的教龄达到职称晋级的条件,心想有课题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然而,并没有。学校还参考教学成绩、工作成效等各项指标,我的职称申报失败了。不过,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很多:选题的过程找到了教学研究的兴趣点;不断修改申请书,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积累不少知识。最终,申请的市级课题获准立项。在后续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搜集案例而更加专注于教学,为了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自己也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写作、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做课题是除了讲授公开课之外,促进自己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我做课题的初衷的确是为了评职称,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因为抱着那么一点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初心。所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成长进步的目标。可见,课题研究抱着一点功利性的目的无伤大雅。老师们如果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促进自己发展作为后盾,体会课题研究的乐趣,怀抱这样的目的来做课题,那么,课题研究的艰辛也会变得别有滋味。02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课题呢?并非如此。中小学老师是否具备做课题的条件,主要参考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老师:第一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类老师至少工作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教学能力很强,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家中子女长大成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照顾家庭,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之外开展课题研究。这类老教师建议做课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种是,把自己几十年探索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和借鉴。第二种课题研究特别适合老教师,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提炼、升华已有教学经验的过程,是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教师,做事雷厉风行,讲课独具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她主持编写的教辅书摞起来比自己还高,带出来的年轻教师个个青出于蓝,教学成绩突出,频频斩获课赛一、二等奖。不少老师很喜欢她的教学方法,劝她:申请名师工作室,多带几个徒弟,传授教学经验。或者,写论文、做课题,把自己的经验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老师。但是被她以工作太忙拒绝了。结果,去年的副高职称评审,学校把名额给了另一个教学成绩没那么突出却完成8个课题的老师。这位老师才猛然惊醒:自己可以早一点做课题把多年的教学成果系统化,于己、于人都有益。事实上,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做课题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不断推广,成为名师的。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素养,推广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第二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这类教师工作5、6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上升期,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加上职称晋级的压力,他们特别的上进好学,主动性很强。而且,因为年轻,他们有着充足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当然,另一类中青年教师因为经验的积累足以应付教学、考试等日常工作,但缺乏目标,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职业倦怠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多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中青年教师不管是出于积极进取的阶段,还是职业倦怠期,都建议他们做课题。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趋向年轻化,以青海西宁为例,课题研究主持人平均年龄在不断减小,青年教师比重在增加。如下表:西宁地区2015年——2017年市级教科研课题主持人年龄调查表中青年教师关注学科热点,注重学科关联和外延,教育视角和观点较为先进,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他们的成长为教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的问题时是,引导中青年年教师做课题,要给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避免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弯路。第三类: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这类老师工作时间低于5年,有的没有完整带过一届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同时,也几乎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年轻教师一般不建议做课题。课题研究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年轻在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把本该用来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用以开展课题研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如果对课题研究有兴趣,加入其他老师主持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先跟着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当然,这里只是针对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把中小学老师做个粗略分类,并非严格的划分标准。老师们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开展课题研究,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突出?课题研究的能力是否够格?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充足?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再决定是否要申报课题。03给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三点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造就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如可促使中小学老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行政部门看,教科研机构要加强指导。有关部门构建合理的教科研体系,增加财政投入,组织有效的培训,完善课题评审和检查制度,加强对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指导。从学校看,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不能仅以论文、课题数量来考核评价教师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搞科研、写论文的老师,要通过讲座、培训等加强引导,鼓励、引导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完成,老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高校不同。高校课题研究注重理论创新,研究目的是形成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流派。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实践运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并将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可见,老师们边教学,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这是中小学老师做课题较好的方法。建议中小学老师从日常教学中选题,留心那些小而实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取一个小切口,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说的:“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比如,有的教师觉得自己批改作业效率低,于是申报课题研究如何高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老师常年带毕业班,做课题探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切口小、周期短、好操作、有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能有效促使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总结性或开创新的成就,又能保证课题顺利完成,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提升科研能力老师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论文,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等方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选题的洞察力。学会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比如: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已有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支撑点,从棘手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然后,明确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以此提高选题的洞察力。2.撰写申请书,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填写课题申请书的过程,就是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填写申请书是为了让评审老师明白你做这个课题的价值,以及你准备怎么完成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是什么,以便评审老师决定是否通过立项申请。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述。写出一份好的课题申请书,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题研究不是材料搜集整理,老师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关注成果化的东西,比如结题报告、论文、获奖课例等。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们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和规范,不断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做课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因为中小学老师做课题难成立课题组,几乎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甚至会因为教学工作的调整使得研究对象无法固定。大多数老师都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完成课题研究。所以,老师们在做课题时,要处理好课题研究和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克服课题研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不断提升对时间、精力、情绪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保障课题研究的完成。总之,建议中小学老师们抱着探究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申报课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岑礼霞:《我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娄小明:《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九种错误的价值观》吴维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使民心亲

适切的研究策略:中小学课题研究不再辛苦

有老师反映一线干部教师做课题很辛苦,每天忙不完的工作,还要做课题,真是难以应对。其实,有些课题做起来之所以辛苦,不是因为课题难做,而是没有找对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策略不对路,课题研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下面,本人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课题研究策略的重要性。一、概念分解策略什么是核心概念分解策略?所谓核心概念分解策略,就是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分解,找到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而推进课题研究的工作方式。有这样一个课题: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组搞了一些亲子活动,但是拿来一看,很多活动在结题时用不上。为什么?因为课题组没有抓住这个课题的核心概念,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就是“和谐亲子关系”。我们应该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可以称得上“和谐亲子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大概不难回答。比如相互平等的、尊重的、理解的、信任的、民主的、支持的亲子关系,就可以称得上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我们在设计亲子活动时,就需要紧紧针对以上主题进行设计。设计主题活动目标、搜集活动内容及素材、安排活动流程、设定活动评价,这么研究下去就对路了。如果这个课题研究能够呈现出若干个典型案例,结题时就不会犯难了。二、分类研究策略什么是分类研究策略?就是将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所分类别逐一进行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家校沟通是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我们如何有效开展研究呢?课题组对家校沟通进行了分类处理,使课题研究变得轻松起来。他们是怎么分类的呢?课题组按沟通人数进行分类,分成两类:一是群体式沟通,二是个体式沟通。所谓群体式沟通即学校、年级、班级向广大家长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学校开放日沟通、家长会方式沟通、家校交流会式沟通。所谓个体式沟通即教师与家长一对一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互访式沟通、书面式沟通、电话式沟通。课题研究时,可以对每一种沟通的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并且探索某一沟通方式针对什么问题、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效果又是怎样的。有了一系列的案例,课题研究也会变得轻松了。三、经验总结策略什么是经验总结策略?就是对学校这方面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罗列、分析,遴选其中一些特别有效的做法、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编码和建构,进行再深化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XXX学校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遇到了一个极大的困难,他们在努力建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虽然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但终难实现。本人认为,与其建构一个完美的家长学校课程,还不如建设一个不甚完美,但非常实用的家长学校课程。怎么建构呢?经验总结策略就可以实现。把班主任们都叫到一起,每四个人分成一组,大家共同研讨:在过去学校开设的家长学校课程中,哪些课程是家长最为亟需的,哪些课程效果最好,把这个好的课程总结出来,按年级进行梳理,每个年级形成若干节家长学校课程,而后开展验证性地研究,通过具体课程案例呈现出来,这样研究就可以顺利展开。有了这样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定不会难写。四、成品分析策略什么是成品分析策略?所谓成品分析策略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形成的研究案例、或工作总结、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矛盾化解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如果按照正常研究的逻辑就是对家校矛盾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成:因家校价值观差异造成的矛盾,因教育理念不同造成的矛盾,因家校利益突出造成的矛盾,因家校信息不对等造成的矛盾等。分好类别后,再针对不同类别的家校矛盾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而后提出有效策略。但是在具体研究中,虽然可以进行系统地分类,但是有了类型却很难找到案例支持。因为案例不会按照你的设计而出现,没有课题组需要的案例,其设计价值就不大。怎么办?此时特别需要使用成品分析法进行研究。有人会问:没有成品怎么研究?这好办呀,创作成品。每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接触家长,接触家长就会有矛盾,可以布置一项征集案例的任务,让每位教师写一个案例,主题就是化解家校矛盾的协同育人故事。当您收到几十个或是上百个这样的故事,你下边的工作就是文案工作,对这些故事进行阅读、分析、遴选、分类、提炼、加工。从中梳理出化解家长矛盾的若干教育策略,命名、诠释,并以生动的案例支撑。有了这些工作,课题研究报告自然不难写了。其实推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不止这些,我们在实践中还会生成一些非常有效的策略。得当的研究策略,就会有效降低研究难度,也才可能取得研究实效。您是怎么认为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兴致勃勃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5天会专业知识 父母主攻同领域

新京报讯 云南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灵石,凭借一个关于结直肠癌基因研究的课题,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新京报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陈灵石的父母均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与陈灵石获奖课题所属领域相同。5天学会专业知识风波缘起一则获奖信息。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官网显示,一个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课题,于2019年3月9日参加第34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决赛,获得一等奖,并于2019年12月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三等奖。官网同时介绍,陈灵石是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官网“在线展厅”页面,同时展示有陈灵石参加实验的照片,还有一份实验记录本,记载有其研究过程。新京报记者看到,陈灵石自称于2018年1月6日,在一名老师带领下,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研究人员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陈灵石的实验记录。“2018.1.9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2018.1.13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PCR引物的设计、PCR扩增mRNA底物和荧光基因的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而判断一个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强大与否。”通过网络了解何为“基因”后,5天之内既可以操作 “高大上”的课题,并获得全国大奖,陈灵石的获奖过程引发外界质疑。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一位神经生物学博士后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陈灵石所完成的Western-blot,qRT-PCR,genetic knockdown等分子实验,“相关专业研究的本科生需要经过大半年的训练才能操作,但实验结果并不能做到陈灵石同学那样完美,很难相信一个小学生会有如此精准的手法。”7月13日,陈灵石论文的推荐方、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已关注到上述争议事件,“当时这位同学答辩过了,所以我们把他推进了全国赛”,其同时表示,协会实际上更倾向于一些构思巧妙的、创新性比较强又有实用价值的课题,陈的论文有些“高大上”。父母研究同一领域“这种专业的项目,指导老师应该是专业人员,比如大学教授或研究员。”上述研究人员表示。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陈灵石的指导老师是吕冬梅、马倩、时燕萍,其中吕冬梅、马倩为昆明市盘龙小学的老师,时燕萍为现任校长。不过,陈灵石的背景依然引发诸多猜测。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初步核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获奖项目学生,是其所内研究员之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多名研究人员证实,陈灵石是研究员陈勇彬与杨翠萍之子。一位研究员表示,“他们是一家子,他们肯定和这个课题有关系。”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陈灵石的获奖论文,与父母的研究属同一领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陈勇彬是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曾承担《肿瘤发生机理研究》、《Hedgehog(Hh)与Hippo (Hpo)信号通路在肿瘤与干细胞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等科研项目;杨翠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细胞信号通路转导研究、对肿瘤发生和干细胞功能进行解析,以及筛选治疗肿瘤或提高干细胞功能的新药。其中,杨翠萍曾承担过一个名为《C10orf67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研究项目,与陈灵石获奖的结直肠癌课题十分接近。7月13日,新京报记者多次联系陈勇彬与杨翠萍,均未得到回复。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大笨蛋

中小学要不要搞课题研究?几乎老师都在搞课题研究,评职称要用

中小学要不要搞课题研究?现在,几乎每个中小学老师都在忙着搞课题研究,因为评职称要用。不过作为老师,我一直很奇怪,这个课题作用究竟有多大?1、几乎没有教师认真搞过,过程好多都是在造假。2、课题成果对教育教学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也不会有人用在自己的教学上。3、再努力工作都不如有一个课题,没课题教学业绩再好也不能评职称。可见,大家搞课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而是为了评职称。设置课题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设置一个职称门槛,有的可以评,没有的反正不能评。全国这么多老师做课题,成果在哪?运用了多少?有人关心吗?真的没有。

老大回

中小学课题研究有多少实际意义?

有老师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课题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有多少实际意义?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不知道谁把高校的课题研究移植到了中小学。前些年评职称要论文,老师们就千方百计买论文,自掏版面费发表。论文被吐槽得久了,不再唯论文了,好么,换成了课题研究。中小学教育,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规律性的知识,大多一线教师,被教育教学和各种繁杂的事务包围,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下班回家还有家务孩子老人一堆的事儿,连读书的时间都难得能挤出来,还有精力去搞课题研究?反正据我观察到的,所谓的课题研究,都是凭空想象一些理念,在网上搜索、复制、剪切、粘贴,拼拼凑凑,改头换面,上报课题时再去教育局找个熟人说说情,有时再花点钱送个礼啥的,也就差不多能立项了;中间的一年搜集点图片文字材料,最后一年再搞点结题材料,上交一大摞打印的材料,就等着拿证书吧。如果这就叫研究,真让人觉得好笑;科研能儿戏到这样的程度,也真叫人绝望。那么,是不是搞成了课题研究的教师就一定比没有课题的教师水平高读书多有思想会教书呢?还真不一定。拿到不同级别的课题证书,对应着能在职称评定中加多少分,只要晋升了职称,谁还会说课题这回事?早扔到一边儿了。要是问老师课题的一些专业问题,他还不一定能说清楚。可以说,现在的课题研究,就相当于当年的论文,把老师折腾得不轻。很多老师感叹:真难呀!好不容易盼走了论文,可是又发明了个课题研究,比论文的难度更大!一些所谓的课题研究培训,更是挤占了老师的时间,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养活了一批贩卖套路的人。学生呢?成为老师表演、捞取利益的材料!真是的,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真是有的,尤其是折腾的智慧。职称制度把很多任何事都异化了,原本初衷很好的,一沾上职称,就会很快变了味儿,然后,就会看到很多人都在这其中被扭曲了。教师渐渐变成了全围着职称转,对职称有利的事就去争去抢,没有直接利益的事情不愿去做,能静下心来读书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少了,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越来越少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不愿再呆在这个染缸里,纷纷选择出逃,因为这样不科学的事情时时会折磨着一个清醒的人的神经,你如果想要好好地生存下去,除非把自己和他们变得一样!

达有三必

朝春中心小学“OMO模式下小学生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开题

1月18日上午,朝春中心小学举行了《OMO模式下小学生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会。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马骏、高级教师陈音、原上海市电教馆教研员顾妙芬,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开题论证。这是2020年度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普陀区小学中唯一入选的重点课题。论证会由普陀区教育技术中心教学研究部主任黄蕾主持,朝春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参加。朝春中心小学校长黄建平作开题报告。他详细陈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价值、目标、内容、思路、方法及研究计划,厘清了“OMO模式、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等核心概念,梳理了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的创新点,并就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做出了预设。随后,专家们进行了课题评议。马骏主任指出,本课题顺应了信息科技运用的大背景,指向性明确,目标设定合理。他提出两点建议:作为重点课题,要立足于高起点,做出高质量、高水平;带着“目前上海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强、运用知识能力弱”的问题导向,在作业内容设计上,多思考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陈音老师肯定了此课题的选题价值及其前瞻性,并就课题在教师中的知晓度、参与度,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情感的关系,加强师生、家校联系,团队分工、目标划分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顾妙芬老师则提出了“数据驱动赋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数据评价的思考和建议。课题组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OMO模式下的拓展作业设计、反馈、展示、评价的研究,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研究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来源: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网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