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实地研究的一般步骤林莹

实地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选择观察对象一般不关注样本的代表性,更加关注选择样本的典型性,因此一般不采用概率抽样而采用非概率抽样。1、非概率抽样方式(1)随意抽样(偶遇抽样)一般不为规范期刊所认可(2)立意抽样(判断抽样)借助于专家判断选择个案或以研究者目的选择抽样(3)配额抽样 可保证样本具有总体特征,但很难穷尽所有(4)滚雪球抽样 在特定总体数据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使用基本假定,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和组织与其它部分之间间接的联系在一起,大部分人和事物由于相互之间的关系置身于一个网络之中。2、选择原则(1)所提供资料要丰富(2)所选择对象尽可能自己不熟悉(3)所选择对象适合自己(二)取得进入的资格建议:1、对观察对象的情况全面了解(风俗、习惯等)2、寻找帮助进入现场的人(特别是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关键人)3、准备好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各种证件(证明合法性)(三)进入现场并与当地人建立友好关系1、处理好与权威人物的关系2、严格遵循当地风俗及生活习惯3、要以适当的方式说明研究目的 4、参与当地人的活动或提出力所能及的帮助(四)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五)资料的整理分析

功之怒

2021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

社会工作原理:名词解释1.专业社会工作2.亚文化3.社区行动4. 社会撤离理论 5.社会社区矫正工作 6.标签理论简答题和论述题(分不清楚了)1.西方社会工作意识形态和专业社会价值观念的对立2.结合我国的社会和文化,论述社会工作价值观念3.反贫困社会工作领域的问题和挑战4.社会工作面临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问题5.罗曼夫三种社区工作模式的基本内容社会工作实务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实务 2.跟进服务3.活动策划4.社会工作会谈5.社会工作咨询6.文献研究7.研究设计8.实地研究简答题1.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领域?2.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3.小组工作的基本技巧4.什么叫问卷结构?5.简述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内容论述题1.社会工作的讨论技巧2.案例:小玲是一个留守儿童,平时不爱说话,在老师和学生的印象里,她是一个很笨的学生,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对,同学们都很害怕她比较远离她,一位音乐老师是社工专业出身的,他发现小林的问题之后,经常带小玲去参加,自信心成长小组,刚开始小林跟不上小组内的节奏,大家都鼓励他,他慢慢的跟上了节奏,音乐老师还经常教她唱歌,最后他学会了唱一首歌,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学校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首独唱歌曲,当他上台唱歌的时候,还有小朋友替他伴舞,同学们都在台下替他欢呼,赞扬他活动结束之后,小林跑到校长面前,对校长说谢谢你帮助我,没有你的帮助,我今天也不会是这个样子.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小组工作的功能

地中海

实地研究中的访谈法

(一)什么是访谈法:指根据研究者拟定大致的研究计划或访谈题纲,对观察对象所做的访问无主题谈话,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获取资料。无结构访谈:随意访谈,不拟定提纲半结构访谈:一般有访谈提纲,可随时调整(二)访谈与面谈的区别1、问卷调查中的面谈,访员根据所列问题逐一提问,扮演寻问者、记录者的角色;访谈法采用最多只是访谈提纲交流式,扮演引导者、聆听者角色。2、问卷调查中的面谈需要聘大量访员,稍加培训即可使用,要求低;访谈一般由研究者本人或研究小组成员亲自参与,要求相关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经过专门培训,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三)访谈技巧1、营造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1)开场白最重要:见面第一句话尽可能自然结合受访者当时正在做的事谈起。(2)敏感问题不要直接问,迂回的旁敲侧击的问2、提问的技巧。开放式提问,问题尽可能准确3、的技巧。对重大问题、观点,可,但要求在访谈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不要随意打断受访者思路。4、聆听技巧对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层次低的人尽量聆听对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层次与访谈者相仿的人应积极探讨,建构式听对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层次比访谈者高的人站在平等立场上大胆发问、。5、回应技巧:适当回应包括言语性的和非言语性的常用方式:认同;重复(重组);相同经验;避免说教式回应、评论式回应、时间上不恰当回应6、记录技巧全景:记录访谈时的内容、背景、态度实录:要求原汁原味方式:速记、录音笔、两个人访谈一个主记一个主谈

翻个墙

21级 ·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 · 历年真题与简析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真题,很宝贵,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备考前期阅读真题,有助于了解考试风格、题型等,能帮大家指明复习的方向;备考中后期对真题进行练笔,有助于巩固知识、锻炼心态,提升大家的应试能力。小田心现将近三年的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的初试试题(回忆版)分享给大家,建议小伙伴们好好利用哦~ 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试题 回忆版考试科目:学硕 新闻业务综合(706)专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采访部分(75分)一、采访实务(20分)场景:格尔木临时记者站、三九的漠河林场、8月的三亚渡轮机舱1.简述三个场景在采访时的异同。2.简述三个场景在采访时的要求。二、材料题(15分)材料内容:一篇记者手稿,内容为中国投资希腊的一个港口1.分析该记者手记的特点。2.根据该材料论述国际报道的方法和原则。三、论述题(40分)1.“记者要走下去,新闻才能立起来”,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新闻采写原理?2.谈谈你对该原理的认识和看法。写作部分(75分)一、荐读栏目(15分)书目:《乡土中国》《全球通史》《红星照耀中国》从所给书目中选择一本,并给杂志荐读栏目写一篇200字的推荐。二、消息改写(20分)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消息。材料内容:关于重庆市整治P2P网贷的金融管理部门通告。三、评论写作(40分)1.根据材料评析新媒体报道的优缺点。(15分)2.根据材料写一则200字左右的评论。(25分)材料内容:关于平安九龙坡发布的一条新媒体报道,内容是热心司机帮扶老人。考试科目:学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810)专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新闻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新闻的趣味性2.总体真实3.新闻文化二、简答题(每题10分)1.为什么“好奇说”与“群居说”不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新闻观呢?2.为什么新闻传播者从事的永远是创造性的工作?三、论述题(20分)结合实际,试述新闻传播的法制化和科学化。四、材料题(20分)1.为何新闻业的研究领域应当关注现在所面临的核心政治、技术和经济问题?2.上述这段话对当前新闻教育有何启发?传播部分(75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的手段。2.简述信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二、论述题(20分)举例论述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三、材料题(20分)运用相关传播理论,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评析新媒体发展中的某一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材料:关于中国新媒体发展,中国在微博微信上展现了看不见的中国。四、判断分析题(15分)根据材料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进行分析。材料:一些研究者解读大众传播正在变化,并认为大众传播已不那么 “大众”了,更像是人际传播。 2019年西南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试题 回忆版考试科目:学硕 新闻业务综合(706)专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采访部分(75分)一、问答题(每题10分)1.什么是新闻工作者的“四力”?谈谈你对其中“脚力”的理解,并谈谈你对增强“四力”守正创新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看法。2.如何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自律?3.怎样理解“好记者是倾听者”?二、采访题(20分)请从下列信息中选择一条作为采访选题,说明理由并撰写报道方案。1.重庆市警方开展百日专项整治 将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2.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法院判决支付两倍工资3.都是导航的祸 女司机跟着导航走结果冲下台阶4.重庆市检察院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启动 分院改革已完成5.女子胆囊长6厘米大结石 竟是服药二十多年所致三、材料题(25分)材料:《东南早报》记者的随行记录,内容是关于金庸到福建访问请根据这段文字谈谈你对名人采访的认识及其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写作部分(75分)一、标题制作题(10分)材料关于朱日和沙场阅兵二、消息改写(25分)材料:兰州车站一家三口通过日记本交流。角度自拟,写一则400字左右的短消息。三、分析题(15分)材料:《别了,白家庄矿——两对父子矿工的煤炭情》请分析这条报道的写作特点。四、评论写作题(25分)材料:关于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答题要求:请根据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考试科目:学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810)专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新闻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媒介接近权(也有回忆:接近性)2.新闻的功能3.新闻传播调控二、简答题(每题10分)1.什么是新闻的新意?2.美通社全球内容授权与发布副总裁柯佳时(Joshua B. Cohen) 应邀出席在中国乌镇举行的2018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媒体变革与传播创新”分论坛,讲到“过去出现爆发性新闻的时候,谁最先报道出去谁就会获胜。而今天听到一个爆发性新闻之后要先去验证,准确性比抢第一更加重要。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论述题(20分)请论述社交网站不真实新闻的成因及防治方式。四、材料题(20分)材料:关于媒介融合1.我国媒介融合经历了哪些融合道路?2.结合材料,谈谈当前媒体融合如何推进发展的?传播部分(75分)一、简答题(每题5分,6选4)1.简述象征符及其特点。2.简述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理论。3.简述认知基模及其特点。4.简述内容分析法及其特点。5.简述受众的基本权利。6.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二、论述题(20分,4选2)1.举例论述奥尔波特的流言流通公式及其变化。2.举例论述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联系和差异。3.举例论述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与变化。4.举例论述“受众即市场”。三、材料题(35分)1.请运用相关传播理论,自拟标题,分析评议下述传播现象,并谈谈自己的观点。(15分)在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的《网络低俗粗鄙语言报告》中,“屌丝”““逼格”“你妹”“装逼”“妈蛋”“跪舔”“蛋疼”等不雅语言赫然在列。曾经难以启齿的语言如今却堂而皇之地流行起来。2.请阅读下列定义,运用相关传播理论或模式,自拟标题,并举出实例例或现象,阐释自己对“噪音”的理解(20分)。沙弗尔在《声景》一书中为噪音列举了四条最重要的定义:(1)不想要的声音;(2)非乐音;(3)任何吵闹的声音(超过法律规定的分贝数);(4)信号系统中的干扰。 2018年西南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试题 回忆版考试科目:学硕 新闻业务综合(706)专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采访部分(75分)一、问答题(每题10分)1.如何在集体采访中挖掘独家新闻?2.如何规范隐形采访?3.记者应该怎样处理与消息来源的关系?二、采访题(20分)假设你是澎湃新闻记者,澎湃国际频道让你就“一带一路”倡议策划一组系列报道。1.请问:什么是“一带一路”倡议?2.请用业务流程图呈现你完成任务的工作思路,并做说明。三、实务题(25分)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一次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媒体屡谈会"上说,“感觉媒体的思想还不够开放,因为4个月了,批评报道一篇也没见到”,井表示欢迎媒体加强舆论监督。1.假设你将采访王雁飞书记和他所指的某媒体的负责人,请分别针对这两个采访对象列出3个具体的采访问题。(10分)2.举例谈谈你对批评报道的认识及其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15分)写作部分(75分)一、标题制作题(10分)材料:发改委有望完成城市规划二、消息改写(25分)材料:关于越南合作发展讲话角度自拟,根据提供的素材写作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三、分析题(15分)材料:《武城农民率先持证带“权”进城》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四、评论写作题(25分)材料:关于二胎跟妈妈姓根据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考试科目:学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810)专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新闻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新闻自律2.新闻选择3.用事实说话二、简答题(每题10分)1.请问新闻传播的角色特征有哪些?2.你是否赞成将公民记者不纳入新闻记者的界定?并论述原因。三、论述题(20分)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四、材料题(20分)材料:中央电视台2016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截取内容。问: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融合新闻的定义和特点;主流媒体又应如何提升报道的引导力?传播部分(75分)一、简答题(每题5分,6选4)1.请简述框架的定义。2.请简述信息主权。3.请简述卡茨曼“信息沟”理论要点。4.请简述符号的基本功能。5.请简述库利“镜中我”。6.请简述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二、论述题(20分,4选2)1.举例论述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2.举例论述梅里尔等人关于媒介专业化(分众化)发展趋势的几个阶段。3.举例论述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4.举例论述意识形态霸权理论。三、材料题(35分)1.阅读下面材料,这段材料的意义表达属于何种传播类型?请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这则材料。2.有学者认为以下三个关键词可以把握当前传播的新特点和趋势——接力传播、关系传播和情感传播。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两个问题。(20分)材料:接力传播、关系传播和情感传播的定义。(1)举例阐述接力传播、关系传播、情感传播的任意传播案例。(2)如果要进行舆论引导,你认为着力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真题解析 ●01 特点总体来说,2020年西政新传的考题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了,这主要体现在题量、题型、题目本身等方面。接下来,小田心就带大家具体分析一下。首先,从题量来看,2020年的题量相对减少,但更注重对知识深度的考察。2020年两门专业课共考察了9+13道题,即706/334的采访与写作部分考了9道题,810/440的新闻与传播考了13道题。与2019年的9+16道题和2018年的11+15道题相比,题量变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对我们的要求降低了,“量”的减少意味着对“质”的要求的提高,这不仅考验大家的心态和临场反应能力,也考验大家的知识深度、洞察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从题型来看,一方面,在业务部分(706/334),西政更加兼顾理论,并更注重考察知识的全面性。2020年西政的业务考察的范围依然是新闻采访与写作,但今年采访部分涉及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如在考察采访实务的基础上,也考察了记者手记的特点、新闻采写原理等知识点。同时,写作部分考察的范围更加全面,除了消息改写、评论写作等常规题目,今年新增了“荐读栏目”,让大家在给定的几本书目中选择一本,并给杂志荐读栏目写一篇200字的推荐,这就要求大家在平时不能只学习给定的参考书目,像《乡土中国》《全球通史》《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延伸阅读书目也是需要大家有一定涉猎的,如果这几本书你都没有读过,那你怎么“推荐”呢?这体现了西政对考生的新的要求,即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而要主动学习,广泛吸收。另一方面,在理论部分(810/440),西政更注重回归基础,考察细节。西政今年新闻和传播部分的考题,几乎每一道都能在书上找到,如新闻的趣味性、总体真实、新闻文化、“好奇说”与“群居说”、新闻传播者从事的永远是创造性的工作、传播效果与信源的可信性、组织内传播等。另外,理论部分更加注重考察细节,如810/440中的第一个简答题——为什么“好奇说”与“群居说”不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新闻观,可能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只注意到了“好奇说”与“群居说”,但从未思考过它们和马克思唯物主义新闻观的联系,因此在面对这道题时,只能答出“一半”,其实这道题在《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一书的16页到18页就可以找到,童兵老师用一整节的篇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道送分题。这也说明了西政新传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大家在备考阶段,一定要认真研读书本的每个细节,而且,对于参考书目不多的你们来说,是有充分的时间吃透每一本书的,所以,千万不要偷懒哦~从题目本身来看,2020年西政新传的考察内容更加反映现实。一方面,在新闻采访与写作部分,消息改写题和评论写作题的材料分别提到了“关于重庆市整治P2P网贷的金融管理部门通告”和“帮扶老人”,这些都是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以这类问题作材料,能够考察学生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和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新闻与传播部分,题目考察到了“为何新闻业的研究领域应当关注现在所面临的的核心政治、技术和经济问题,以及这句话对当前新闻教育的启发”、“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展现了看不见的中国”、“大众传播的‘去大众化’”等等,这些议题都是当前学界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让老师看到你的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看完这些,是不是感觉西政对考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呢?其实大家也不用太害怕,因为西政新传的参考书相对于其它学校来讲较少,在同样的备考时间内,西政考生的优势更大,因为你有充足的时间去吃透每本书,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延伸阅读,延伸思考,而且,跟着小田心的全程课程、重点笔记、公众号推文、聚沙成塔,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没有翻越不了的大山。02 书目剖析从题目看,重点出题的书目还是以《传播学教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主,其他书目和知识点为辅。建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将这三本书作为重点来学习,当然,这里不是说其他书目不重要,而是这三本相对来说更为重要。03 田心说由于版面原因,「田心考研」在此暂时提供近三年的真题供大家参考。我们也会在21版「重点笔记」中为大家完整的呈现所有历年真题;在「免费公开课」中详细为大家的备考提供指导。/ 祝好 /

阿依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2021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全套资料通过分析众多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可以发现不同院校考研真题相似性很高,甚至部分考题完全类同。为了便于考生复习备考,我们参照该考试科目指定教材知识点,精选了众多院校的考研真题进行整理,编写考研题库,并提供了答案及详解。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社会学方法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随机抽取答:随机抽取即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2.区群谬误答: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区群谬误一般是将社区特征与群体特征、群体特征与个人特征相混淆的错误。3.实地研究答: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也是一种理论建构型的研究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即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且要在其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所研究的现象。4.连续接近法答: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具体地说,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研究者也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然后,研究者又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者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而在每一阶段,证据与理论之间也不断地进行着相互塑造。这种过程就被称做“连续接近”,因为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循环,修改后的概念模型几乎“接近”了所有的证据,修改的概念和模型也更加准确。二、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20分)1.统计图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变量的分布,可以用直方图和折线图来刻画定类变量的分布。【答案】错误。查看答案【解析】折线图是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图形。直方图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位是分组数和组距。表现为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直方型矩形图,是一种几何形图表。而定类数据仅仅表现为数据上的差异,因此两种统计图并不适用于表现其分布。2.中位值是用来度量变量的离散趋势的。【解析】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值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中央位置的那个数值就叫中位数。它所描述的是定序变量以上层次的变量,是用来度量集中趋势的。3.中心极限定理说明,不管总体分布如何,当样本规模n扩大时,抽样分布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解析】中心极限定理表述为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其前提要求是“当n充分大时”。4.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就是假设检验。【解析】假设检验,实际上就是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量去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根据定义,“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是参数估计。5.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解析】置信区间的大小所体现的是估计的精确性问题,二者呈反比,即区间越大,精确程度越低;区间越小,精确程度越高。当置信区间越大时,精确程度越低,所以,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小。6.定距变量和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性质。【解析】定距变量和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皮尔逊相关系数(或称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r。r本身不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意义,但其平方r2(又称为决定系数)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意义。7.在研究两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使用的检验方法是t检验。【解析】正确表述为:如果采用t检验方法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通常表明这两个变量都是定距变量。8.显著性水平表达了在抽样分布中接受域面积所占的比例。【解析】显著性水平,即显著度,表示否定域在整个抽样分布中所占的比例,也即表示样本统计值落在否定域内的机会。所以,上述表示是错误的。9.在实验研究方法中,索罗门三组设计可以排除实验之外因素的影响。【解析】尽管三组设计已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仍存在缺陷。因为除了前测、实验刺激,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这些出现在实验内部结构中的因素外,还存在实验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控制组1的差分中(75-85),并不完全是前测的影响,它可能还包括我们所不知道的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样,在控制组2的差分中(60-85),也并不完全是实验刺激的影响,它也还可能包括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索罗门三组设计没有排除实验之外因素的影响。10.群内的差异程度高而群间的差异程度低,最适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解析】分层抽样适用于抽样群体层次性明显的群体,而群内的差异程度高而群间的差异程度低最适宜采用整群抽样。考生首选官网,请收藏才聪学习网,可获取更多相关考试资料!

椎名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主效应:实验所获得的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单独效应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2、交互作用:在多因素实验中各因素间不同水平的结合所产生的复杂的变化称为因素间的交互作用。3、危险因素:又称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4、暴露因素:又称研究因素,凡是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心理行为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暴露因素可以是机体固有的、先天的,也可以是体外的、后天的。5、自变量: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变化的条件称之为自变量。6、因变量:由实验变量引起的某种特定的反应称为因变量7、控制变量:除实验变量之外,其他一切能够影响因变量的条件和因素则称之为控制变量。8、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作为基础,目的在于预测和控制,采用演绎推理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的研究。9、定性研究:以人文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采用归纳推理法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的研究。10、观察法:又称外观法、自然观察法或客观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外部表现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11、问卷法(questionnairemethod):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来收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12、相关研究:用于探索变量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行为作出解释与预测。13、因果研究:用于探讨引发变量之间的关系,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任务就是确定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4、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调查,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相关因素与心理行为或疾病分布的描述,探讨因素与心理行为或疾病分布可能的病因关系。1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通过对个案的深入调查来研究或探讨与之相关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称为个案研究法。16、实验研究: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作和控制,创设一定情景,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7、总体:指在规定范围内共同具有某些可观测特征的个体或某类客体的完整集合体。18、样本:就是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构成能够代表总体的集合。19、被试内设计:通常也叫重复测量设计,指通过观察和测量同一个被试接受所有处理条件,比较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处理条件的效果。20、被试间设计:指每个被试(组)只能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多个水平结合中的一种实验处理。21、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指由恒定而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的误差。22、随机误差:指由偶然的无关变量引起的误差。23、归纳法:先取样观察、收集资料并记录若干个别事例、探求事物的共同特征,找出事物间的关系,得出通则性结论。24、演绎法:从通则性的陈述开始,根据逻辑推理的法则,将通则性结论推广到其它未经观察的部分,从而获得一项个别性的陈述。25、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26、效度:即有效性,是指一项测验能测到所要测量的内容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27、操作定义:在定义一个变量时,不直接描述被定义变量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变量所要做的实际活动。28、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9、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有目的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30、现场研究:也称“实地研究”、“自然研究”,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真实生活情境中实施的各种研究。31、社会测量法:在社会心理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属性在数量上赋值的过程称为社会测量。32、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

桑扈

《法理学》名词解释(一)

实证法:是实证主义法学派提出的,实际存在的、具有实际效力的法律,认为国家制定法才是实在存在的唯一可行的法律,主张“恶法亦法”法学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法理学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法学思维是法学者在研究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态度、观点、价值和方法法学方法广义上包括法学建构的方法、法学研究的方法和法律适用的方法;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法律适用的方法法学体系也成为“法学分科的体系”,即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法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法学理论观点、思想和学说体系应然法指“应该死后怎样的法”,即根据其自身的特性而应达到某种理想或理念状态的法。又称为理想法或理念法实然法指“实际上是怎样的法”,即在现实中实际存在、实际发生效力、对人们的行为实际产生作用的法,有时候也被称为“实际的法”自然法永恒的法、理性的法、不成文的法。具有天然正义性,应作为衡量人定法的标准,主张“恶法非法”

非世之人

科学教学法:类比(5)—对于理解而言,术语有碍、类比更有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ID:xxkx-js】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发表说明】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5部分,力图说明:科研思维与教学思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又都基于全人类共通的思维方式:类比。科研思维所强调的“严谨性”、“术语表达”,对于教与学来说,反而会变成学生理解知识的重大阻碍。教学目标,并不等同于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学目标与学习者之间“搭梯子”的过程。而“类比”正是一种“搭梯子”的好方法。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往往有一个关于学习的狭隘认识。他们往往假定:书本知识,是完全独立于日常生活的——或者说,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是“反科学的”,因而最好不要与书本知识联系在一起。这种理念鼓励人们在接受新思想新知识,不要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学校是个神奇的捷径,在这里,数千年来人类努力发展的思想可以在几年时间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另一个关于课程设置(尤其是科学课程)的僵硬信条则主张:科学知识最好用严谨和正规的术语传授——特别是数学公式,这样可以更加严格、无歧义地表达那些微妙的观念这种信条与专业人士的思路相吻合——显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这一点是必须的。但当他们把这种观念“移植”到教学中时,就会出现大问题。因为,有极大的可能,连这些专业人士自己都忘了:这个观念是他们在达到科学的高峰上才建立起来的——这是学习的结果、而非学习的过程——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他们本人也并非象他们说的这样来学习的。甚至,他们自己所推崇的这些术语表达,有时也不是他们自己从事科学思维的方式。比如,下面这个棘手的公式表达的意思是函数f(x)在点x0是连续的:(倒置的A和反向的E是速记符号,分别代表"对所有"和"存在";箭头则读作"如果……则……"。)如果读者中有数学专业人士的话,不妨一起来验证一下如下观点:熟悉微积分的人真的总是在脑子里想象和处理这些希腊字母吗?娴熟使用了这个公式后,行家们就真的把关于连续性的直觉概念都彻底抛弃了吗?(说实话,王珏老师个人对于这些速记符号的引入极为不解,因为引入速记符号、或直接写出相应的文字,与逻辑的严谨性完全没有关系。但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来看,速记符号的引入显然进一步加重了认知负荷,使得学生本来就感到心惊胆颤的数学,又额外增添了一些莫名其妙——尤其是考虑到这样的速记符号可能是仅此孤例,很快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这些速记符号的引入就显得更加毫无意义了。)事实上,专家们并不是通过在脑海里来回倒腾这些希腊字母来思考连续性的。他们都有关于这些概念的鲜明的视觉图像。公式里的希腊字母只不过是图像转换的帮手而已……重视严谨的术语与公式表达,而忽略类比表达、直观表达,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哲学假设所带来的结果,这种假设认为:逻辑思维高于类比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来说,这种观点来自于对类比思维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认为,依赖类比,初涉某一领域时或许有用,但基本上是小儿科的,一旦进入某一领域的实质部分,并开始严肃思考时,类比应当被迅速抛弃,就像抛弃拐杖一样。基于这种刻板现象,很多人认为:类比不属于推理的范围,而属于“直觉”的范围,它是非理性的,不能也不应该被传授。————————————————————【以上内容来自于《表象与本质》一书。以下部分则为王珏老师的评论】王珏老师认为:这种观念,把严格的正式定义与人们脑中关于概念的心理现实混为一谈,把教学的最终目标、与达到目标的路径视为同一件事情,是一种科研思维主导下的“教学盲”的表现。关于“目标”与“路径”的关系,我们不妨这样来类比:假如我们发现远处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比如珠穆朗玛峰),我们希望爬上峰顶。这样,我们的目标就确定了。但这一目标的确定,却与如何达到和爬上这座山峰的路径、方法,是完全无关的(显然,确定珠穆朗玛峰为登山目标是相当容易的,而要想登顶则是极为困难的)。也就是说:需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是一回事(理解知识本质、掌握术语表征方法),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则是另一回事(如何开展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美国卡耐基基金会主席博耶教授所提倡的“四种学术”,也深谙此道。在四大学术中,“教学的学术”是独立于“探究的学术”的另一种学术。“探究的学术”关心的是如何发明新的知识(也就是“科研”);而“教学的学术”关心的则是:如何有效地组织知识、呈现知识,设计各种教学行为,使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更易接受、更有意义地掌握。仍然以上面的“山峰”为例,“探究的学术”相当于是“如何爬上一座全新的山峰”;而“教学的学术”则相当于“教小白掌握爬上某一座山峰的路径与方法”。无论我们是从“四种学术”的解读中、还是“山峰”的类比中,都可以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直接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本身(即用严谨的术语来表征知识),并不会“天然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甚至可以说,会“天然地”阻碍学生理解这一知识!尤其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由于往往同时兼具“探究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的实施者的角色,因此必须时刻警醒这二者在基本的工作目标、思维方式、实施方法,都是相当不同的;在从事不同的工作时,需要进行快速的角色转换。具体来说,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不能直接把“陡峭的”教学目标(理解知识的本质、并掌握术语表征方法)直接暴露在“小白”学习者面前,并告诉他:我告诉你怎么爬,然后你必须要自己爬上这山顶。——这不是把学生视作“小白”学习者,而是把学生视作自己在爬山(类比于科研)方面的“同行”,显然这是极其荒谬的!教师必须要在“陡峭的”教学目标与“小白”学习者之间,搭建一座坡度较缓的阶梯,使得“小白”学习者有能力沿着缓梯,缓慢而坚实地爬到预定目标。相信上图可以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完全不是一回事;要想达到教学目标(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术语表征方法),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应的、但又截然不同的教学过程。要想搭建好这个“知识阶梯”,不仅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知识本身、了解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而这正是本系列文章的主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理解搭建出一个合适的“知识阶梯”呢?在《表象与本质》一书中,非常明确地向我们揭示了一种符合全人类基本思维特点的方法:类比!————————————————————下面的内容,仍然是《表象与本质》一书中的原文。如果我们在“逻辑思维高于类比思维”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就会忽略通过运用“类比”和“直觉”方式建立恰当的范畴家族的方法——事实上,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其实就是构建相关的“范畴”的过程。因此,我们的看法与上述“逻辑思维中心”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人们所依赖的并不是对情境进行“公式化”的感知,每个人都具有将新情境、看成熟悉环境的能力,因为人脑天生具有“范畴化”(即通过分类建立范畴)的能力。而“类比”思维,则是理解新情境和构建新概念(范畴化)的关键。而且,这一原理,适用于所有人——从最没有把握的新手、到游刃有余的专家。【王珏老师的话:类比能够让最没有把握的新手,在思维时有所借力、助力,成为理解的抓手,取得关键性的突破,这对于“小白”学习者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事实上,新手与专家的区别并不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并非专家依靠逻辑思维,新手依靠类比思维——而是二者掌握的范畴库存的不同,以及这些范畴的组织方式不同。在前文所举的“函数连续性”的例子中,我们提到:专家们并不是通过在脑海里来回倒腾这些希腊字母来思考连续性的。他们都有关于这些概念的鲜明的视觉图像。公式里的希腊字母只不过是图像转换的帮手而已……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更加详细的解读,以期说明:即使“严谨的定义”是由专家提出的,但在专家的思维方式中,却是用其它方式来进行处理和思考的。在专家的脑海中,会想象一个以点(x0,f(x0))为中心的小方盒。“连续性”的意思是,无论你希望f(x)多么靠近f(x0)(这个想法可以转换成一个矮盒子的形象,在其中所有的函数y值在垂直方向都非常近),你都可以把盒子想象得非常窄,窄到所需条件在其中任何地方都成立。——在上句话中,“无论你希望f(x)多么靠近f(x0)”,这句话是的视觉表现。最终,一切都聚集到尺度任意小的函数图形上,因而与熟悉的事物有关,例如:放大镜、显微镜,还有走向某个物体时,从远处看时模糊的部分逐渐变清晰。这些都是日常经历,是一个精通数学的人理解连续性所依赖的经验。所以,理解“连续性”这个丰富的概念就需要构建这样一个视觉图像。那些ε、δ只不过是帮助你达到目标的工具。勿勿用之,用后迅速弃之!通过以上对专家脑海中构建“连续性”概念的描述,我们可以感知到:即使是专家,其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也不是完全形式化的(也就是通过概念->概念的推理),而是通过“朴素类比”实现的。更遑论作为“小白”的学习者呢?!(所谓“朴素类比”,也就是与学生所熟悉的范畴之间的类比——通常是日常生活或低级别的知识)。这些熟悉的范畴可以来自任何领域,而且经常来自没有在课堂上讲授过的领域。)因此,“朴素类比”虽然不够精确,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误导的,但其在人类的思维方式中,仍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学习者学习科学思想的过程和学习其他思想的过程,没有任何不同,学习科学思想也同样根植于“朴素类比”,这是普适的。

傅奕

2020年4月统考复习资料之汉语言文学《外国文学史一》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文艺复兴文学概述1.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答:①文艺复兴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初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②这一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又重新受到重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纷纷学习希腊文,掀起研究古代文化的热潮。他们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被淹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文艺复兴”就因此而得名。实际上,资产阶级召映古希腊的亡灵,目的不是要重建奴建制旧文化而是要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的意识形态。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①首先,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宗教色彩,早期的资产阶级作家们,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贵族和倡侣上层的败德恶行严加抨击,对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进行嘲讽批判,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的批判一般多限于道德方面缺乏深到的政治尖锐性。②其次,这一时期的文学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更加成熟。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古典文学间研究,特别是作家们参加了反封建反教会的实际斗争,促进了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家们力求了解现实、反映现实,他们都爱把文艺比作反映现实的镜子,说明他们在更加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写作。③第三,这一时期是欧洲主要国家的民族文学诞生的时期。随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庇反映民族生活、富于民族色彩、使用民族语言的民族文学先后建立了起来,有的国家还产生了本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从民间传说和语言中汲取营养又借鉴了古典和外国的文学成就,加以革新创造,从而为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发展奠定下基础。④另外,欧洲文学中的许多重要体裁,也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被特拉克的抒情诗、薄伽丘的短篇小说,塞万提斯、拉伯雷的长篇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蒙田、培根的散文,都是这些体裁的最初成就,对后来的欧洲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3.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意义:答:①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义者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和它对抗。对“人”的肯定,成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②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③人文主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起着强大的冲击作用,因而在当时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人文主义还对当时文学的繁荣和哲学、法律、教育等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不同特点和主要成就。答:①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关系最早出现的地方,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因而人文主义的新文学出现也最早。彼特拉克和薄迦丘是早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彼特拉克的抒情诗集《歌集》创造性地运用十四行诗的形式,奠定了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基础。薄迦丘的《十日谈》则运用框架结构,表现了反禁欲主义的内容,成为欧洲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的开端。②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继承了中世纪民间文学反封建的优良传统,对封建制度和教会势力进行了批判,艺术上也勇于探索创新。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具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前者的代表是七星诗社,它为法国民族语言的成熟和抒情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后者的代表是拉伯雷,他的小说《巨人传》是法国人文主义的最高成就。③西班牙是文艺复兴时期教会统治和封建专制最严酷的国家,人文主义文学诞生较晚。主要成就有流浪汉小说《小癞子》,维伽的民族戏剧和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④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主要成就有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斯宾塞(的《仙后》,“大学才子”派的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莎士比亚的创作则代表了英国和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⑤这一时期的德国仍处于分裂状态,资本宝义发展迟缓,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民间文学在德国相当繁荣,其中以《梯尔·厄伦史成格尔)和《浮土德博士传》为代表。5.流浪汉小说的艺术影响:答:①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城市发达,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产生了新型的流浪汉小说。②流浪汉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通过描写下层流浪主人公的流浪经历,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③这种“旅行”的结构形式和“非英雄”的人物形象,为后世西方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6.《巨人传》的主要思想内容:答:①《巨人传》通过漫画式的形象和荒诞不经的故事,极其广泛地反映了十六世纪的法国社会,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②《巨人传》的战斗精神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对教会和经院哲学的揭露批判上。在小说中,教皇、教会以及教会的典籍都是作家攻击嘲弄的对象。他尤其深刻地批判了经院教育,尖锐地指出那是愚民政策的产物。③小说还正面描写了人文主义理想。德廉美修继院就是作者正面主张的集中表现,它名为修道院,实际上里面没有清规戒律,修士们互相信任,和睦相处,过着无优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洁。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发财致富,可以自由结婚。④小说突出表现了拉伯雷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通过实践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全智全能的人”,特别强调知识的作用。卡冈都亚和庞大因埃这一对巨人父子的形象富有人文主义特色,他们渴求知识,渴求真理,他们知识渊博,爱好和平,厌恶教会的精神束侧,其中也反映了作着对人的力量的坚定信念和他的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2、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7.《堂·吉诃德》的思想内容:答:①《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灭亡了的骑士制度的长篇小说,但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作家对骑士制度的批判。②作者以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巧妙地把堂吉诃德的完荒诞离奇的幻想与苦难中的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以史诗股的规模,描绘了这个时代的广阔的社会画面。③作者以犀利的讽刺笔锋对西班牙的上层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嘲骂,对人民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④小说还在许多方面表达了作者“民主自由”,摆脱封建束缚、反对种族迫害、反对封建割据、反对殖民政策等人文主义思想。8.如何理解堂·吉诃德这一艺术形象:答:①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结合于一身。②一方面,这个犯了时代错误的堂吉诃德却要在现实生活中恢复过了时的骑士精神,因而使得他成了一个夸张的、滑稽的、喜剧性的角色。他耽于幻想,脱离实际,处处歪曲现实,行为荒诞。他的荒唐行为往往事与愿违,害人害己。③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个严肃的悲剧人物,他立志铲除人间不平,为追求正义理想,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具有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的高贵品德,表现了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清醒时,他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热情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行侠和改造社会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都以失败的悲剧结局告终。④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的反映。9.如何理解桑丘·潘沙这一形象。答:①桑丘·潘沙与堂吉诃德是既对立又互为补充的形象,他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一个淳朴劳动农民的典型。②一方面,他具有劳动人民的机智、普良的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他对现实有正确的判断力,常常纠正堂吉诃德的错误和偏激。③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封建制度下小私有者的弱点,眼光短浅,狭隘自私,讲求实际。他当骑士待从不是为了建立“丰功伟业”,而是幻想通过冒险生活寻求一条摆脱穷困的生活出路。④桑丘的形象反映了农民的困苦处境和变革现实的民主要求。10.《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答:①《堂吉词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创造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使主人公触及下层的社会生活。它还摈弃了骑士传奇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主人公的消极形象,发展了英健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总之,它既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因循守旧,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近代小说的边缘。②《堂吉诃德》还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经典的艺术想象,这两个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性格鲜明生动。③作品以主仆游历为线索,经常插入一些独立的小故事,使作品能广泛地反映现实,统一中又富于变化。④在艺术手法上,作品巧妙运用讽刺艺术,采用对比、幽默、嘲讽、夸张等手法。如在人物设置上富有对比性,主仆二人的形象,既对立又相辅相成。⑤《堂吉诃德》的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它形式多样,时而庄重,时而诙谐,有时含蓄,有时明快,一扫骑士小说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它还采用西班牙人民通用的口语,体现了民族的风格。3、莎士比亚及其创作:11.莎士比亚创作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主要成就。答:根据当时英国社会历史的情况和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作三个时期。①早期(1590一1600),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写出《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历史剧九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喜剧十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等悲剧三部。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正当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这时,英国建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由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执行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得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因而形成王室和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暂时联盟。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对殖民地的掠夺,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英国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加上莎士比亚这对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单纯,真诚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实现,这就决定了他的早期创作充满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②中期(1601-1607),一谈称为悲剧时期,共写出《哈姆雷特》等悲剧七部、《一报还一报》等喜剧四部。十七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年,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都尖锐化起来。这时,随着对现实认识的加深,莎士比亚深深感到现实的发展和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揭露批判的力量加强了,剧作的情调和风格也发生变化,带上了悲愤沉郁的色彩。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主要写的是悲剧,其中著名的除《哈姆菜待》外,还有《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等。③后期(1608-17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四部和《字利八世》历史剧一部。莎士比亚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越是尖锐激烈。他不可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解决矛盾的出路,便从现实世界转向幻想世界,梦想用超自然的力量,以调和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实现理想。这个时期的剧本大都带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浪漫气息浓郁。《暴风雨》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被称为莎士比亚“诗的遗嘱”。12.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答: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特点鲜明。①首先,莎士比亚是一个自觉的艺术家。他认为文学艺术的描写对象是“人生”、“时代”,文学艺木就是要如实地再现这个“人生”和“时代”。而这个原则,莎士比亚又是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是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不是直接取材于现实,而是借用现成的故事加工改造,反映现实,有的取材子现存的剧本、外国的散文和诗体的故事以及历史著作等,二是他的戏剧多以广阔的背景和生动、丰富的情节表现历史的内容。前者就是马克思思格斯所称誉的“莎土比亚化”、“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和“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后着也是被思格斯所赞赏的。②其次,是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莎士比亚对欧洲文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总是以鲜明的个性来显示丰富的社会内容.他笔下的众多人物都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行动着,绝对无法把他们混同起来。他善于描绘人物性格的多方面性:善于在性格与环境的冲突中表现人物,也从性格的内在冲突中表现人物:善于在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方面性。③再次,莎士比亚的欢剧艺术表现自然,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内容上是崇高与卑下、可三线与可怕、英雄与丑角的奇妙混合。时间没有限制,地点可以随便转移,情节有单线、双线、三线和多线等,同时,打破各种戏剧界线,把笑剧、闹剧、风俗喜剧、传奇剧、恶剧等因素融汇在一起,一切都服从于生活描写和性格表现的需要。④最后,莎士比亚也是个语言大师。莎氏的剧作中,既有韵文,也有散文,特别是把人民的谚语、俗语、民歌等都引进了戏剧舞台,解除了戏剧语言的束缚促使它走向近代化。莎士比亚语言的最高成就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和词汇的丰富他的剧作里,词汇的运用达到了一万五千之多。13.如何理解夏洛克这一形象:答:夏洛克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犹太商人,它是莎士比亚剧作中一个比较复杂的形象,作为一个贪财图利、设计害人的高利贷者,莎士比亚给以讽刺和批判,让他最后落得人财两空的悲惨广场。但是作为一个犹太人,一个受歧视的民族成员,莎士比亚对他又有所同情。他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振振有词,很有说服力。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使得他成为莎士比亚笔下最有争论性的人物之一。14.奥塞罗形象分析。答:奥塞罗是莎士比亚杰出悲剧《奥塞罗》的主角,①奥喜罗有不平凡的经历,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无敌;在生活中,宽宏坦荡,对人信任,追求一种真诚相待的关系。他把苔丝德梦娜的爱情看作是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实现,因而极为珍视,一旦他认为爱妻不忠,便把这看作是理想的幻灭,如他自己所说,“心灵失去了归宿”,“生命失去了寄托”,他追求人的尊严,不能容忍邪恶,即使在他错杀无宰的时候,他还自认为是为了维护正义。消灭祸种。因此,当他最后恢复信念的时候,便公正地裁判了自己。②信任人,真诚地待人,这是奥塞罗的优点,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这又是一种轻信,一种弱点,因此在伊阿古的两面手法的蒙蔽之下,奥赛罗由轻信产生嫉妒,以至轻举妄动,铸成大错。③奥塞罗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理想被丑恶现实毁灭的悲剧。15.李尔王形象分析。答:①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杰出悲剧《李尔王》的主角。悲剧的主人公李尔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形象。②他从一个刚缚、昏庸的暴君,沦为卑贱的流浪者,地位在变,性格也在变。当他亲身遭受恶势力的迫害.亲眼看到广大人民的苦难之后,他的视野大大扩展他的思想立场也随之改变,一切原有的旧观念在新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他的头脑中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他体会到了人民的痛苦,他痛悔自己过去身为国王而不考虑百姓的疾苦,进一步认识到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势就是罪感的遮羞布。这时的李尔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呼呼有权有势的人们分一些“享受不了的福泽”给穷苦的百姓。③李尔立场的转变,显示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寄托了作者对在位君主的希望。16.哈姆菜特形象及其典型意义。答:①哈姆菜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哈姆菜特》的主人公,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论身分,他是一个王子,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但是,他在德国威登堡大学上学,在那里接受人文主义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对于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的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的看法。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光彩夺目的美好的天地,他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②当他从德国回到丹麦,残暗的事实把他从理想的世界唤回现实的世界。他的父亲被克劳狄斯毒害死,母亲也改嫁,他面对着为父报仇的任务。对于哈姆菜特来说,为父王复仇既是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又因为凶手是当今的国王,是专制王朝的代表,推翻国王,也就扭转了这混乱的局面,拯救了这濒于崩溃的国家,因而又不仅是个个人的问题,而是关涉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问题。他勇敢地承担了这一任务,同时也深感这一责任的重大:“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莱特性格中的忧郁和延宕,实际上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精神状态,是他面对个人和社会的巨大贵任,面对强大的恶势力,不断探索寻求途径的矛盾心态的体现。③但是,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的时代,他的敌人又是一个无比奸诈、善于笼络臣下的国王,而他自己,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备职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当不满的人民已经被雷欧提斯煽动起来反抗暴君的时候,他始终把这一件艰巨的事业单纯作为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的任务,孤军奋战,终于抱恨死去。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5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初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的产物。资产阶级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和现世思想,来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以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的意识形态。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这一运动猛烈冲击了教会神权统治,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科学领域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就,标志欧洲近代史的开端。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义者则提出人是字宙的中心来和它对抗。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人文主义以人性对抗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起着强大的冲击作用,因而在当时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剧作《亨利四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一个著名的喜剧人物之一,就出身说,他是一个破落的封建贵族——爵土,在他身上带有浓厚的封建寄生生活的特点:好酒贪杯,纵情声色。他是军人,却缺少一个封建骑士的荣誉观念和勇敢。同时,他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市民社会过渡的时期,他没有新兴市民阶级的进取心,却染上了他们的愉快乐观和自我享受他利用拍马、吹牛、逗笑、取乐来谋取生活。莎土比亚通过一系列难忘的喜剧场面,塑造出这一个从封建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时期的寄生者的典型。思格斯把福斯塔夫生活的这种社会背景称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4.七星诗社: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一个著名的诗歌流派,由以龙沙为首七个贵族出身的诗人组成。1594年,杜·倍雷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他们的宣言。他们主张学习古典,统一民族语言。同时要求发扬法国的语言和文学的传统,以建立与古典文学比美的民族诗歌。为此,他们也致力于创作实践,写诗、写剧本。“七星诗社”的诗人在改革语音、改革诗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流浪汉小说: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城市发达,产生了新型的小说即流浪汉小说,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并通过城市平民的眼光对各阶层人物加以讽刺。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它对西明牙与歌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大学才子派: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英国戏剧进入繁荣时期。新建的剧院越来越多,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适应戏剧发展的需要,一大群中产阶级出身、在大学念过书的作家产生了。他们大多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具有比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为“大学才子”。他们对戏剧颇有创断,为莎士比亚的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关注并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共同成长,你身边的小帮手魏老师

就是我

南极光考研集训营:南大研究生331社会工作原理复习资料真题

西安南极光二战考研集训营:南大社会工作高分研究生编写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复习资料真题参考南京大学高分研究生推荐考研资料:2021南大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由金陵南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南京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南京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根据以下参考书目《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结合往年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南京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南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典型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为保障购书考生利益,本书仅对外出售80册。因考研辅导资料的资源稀缺性,本书一旦出售,谢绝退货。2、 适用范围适用院系: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位)适用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3、内容详情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1、考试解读(内部资料):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的考试情况;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南京大学社工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331社会工作原理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根据南京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part 3 往年真题分析最新真题是南京大学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南大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part 4 考试展望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南京大学考研的核心要旨。part 5 南京大学考试大纲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考研前期的准备;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考场注意事项。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罗列南京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南大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2、 考试重难点通过总结和梳理《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高教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3、 教材课后习题与解答针对教材《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高教版)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4、 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汇编名校专业课考试科目真题讲解,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5、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汇编南大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10-2020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有2010-2020年真题答案详细讲解。本部分包括了(解题思路、答案详解)两方面内容。首先对每一道真题的解答思路进行引导,分析真题的结构、考察方向、考察目的,向考生传授解答过程中宏观的思维方式;其次对真题的答案进行详细解答,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2020考研人,如果你选择了考研,就要坚持,就要为之奋斗,不服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目标清晰,找到考研对于自我的价值,直到你走向成功的那一刻。我们或许不如大人物那样伟大,但是至少要让自己满意,问心无愧才好。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间,找到你真实的兴趣所在,然后为之持之以恒地坚持,不要让你的犹豫和懒散拖垮了你。考研尽管辛苦,可是值得每一个人去测验,用一年的时间专注投入学习,开阔你的眼界、进步你的学识,这段征途,值!(本文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南极光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