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腾讯产品经理核心能力浅析: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仁可为也

腾讯产品经理核心能力浅析: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

关于“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 ,都有哪几个层级呢?每一个层级的要求又是怎么样呢?我们又需要如何实现呢?本文将为大家揭晓一系列答案。案例通过研究‘腾讯产品策划能力框架’的4类19项能力,老王准备迎头赶上的第一个目标能力,是专业技能类目下的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能力(客户导向):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用户反馈,掌握一定的调研方法论,持续优化产品。通过上述定义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之所以要具备这样的能力,究其本质是为了了解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或者可以定义成:通过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挖掘用户存在或潜在的需求,从而确定或完善产品的特性。用常用的话术,要做的就是需求挖掘(用户访谈、调查问卷、竞品分析等)、需求分析,然后进行产品设计,持续优化产品,这是产品经理最基本的事儿了。但是为什么不是用户调研与分析,而带了个市场呢?老王认为这是宏观与微观的角度不同。让我们举个栗子,看看什么是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比如说你是做SaaS的,有一次公司做了宏观市场调查,你通过观察市场调研普遍现象,发现小型餐厅在采购原材料时,交割以及付款存在扯皮等问题,而且找供应商比较困难。这个时候,你决定做一个市场调研,去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情况。然后你做了一个调研计划,想要发放一个调查问卷,为期2周,发放给全北京300家大中小型餐厅进行调查。结果你发现大型餐厅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系统,哪怕是不自行开发,有采购的能力。而中小型餐厅百分之九十都没有系统,因为价格太昂贵,人工完全可以满足,你基于对互联网的了解,认为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个现象。这就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的需求,这个时候,你确定这是一个机会,但是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你决定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所以你又走访了几家餐厅,跟餐厅老板和负责采购的大厨和财务进行了沟通,了解他们遇到的具体问题。以上就是一次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当然这是在做一款产品之前。当你把产品做出来了,也因为之前调研,留下了一些感兴趣的餐厅老板的联系方式,获取到了一些种子用户,产品在市场上开始运行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收集到一些用户反馈,比如说张老板认为存在卡顿啊,李老板希望导出采购报表啊,周老板希望能实时看到采购的花销等等。你决定再进行一次走访,去发现他们在使用系统时,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将问题拿回来之后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你发现很多老板对于采购信息的可视化有强烈的诉求,并将它收录在下一次迭代的需求中。这又是一次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在你已经有一款产品的时候,通过调研与分析收集了客户的需求。可以说做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就是收集需求,我们知道需求的来源有几种,领导需求,用户需求,运营市场需求,数据驱动需求等等。但是实质上,需求只分为两种,用户需求以及数据驱动需求。无论是领导还是内部合作的运营市场商务,他们都可以作为用户,比如领导想要看数据报表,运营想要个活动设置的开关。当然如果领导认为用户需要一个IM的功能,这就是他站在用户的角度提出的,他不能是你的用户了,只能是你的领导。而数据驱动需求呢,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用户的访问/消费的转化率太低了,为了公司活下去,需要提高转化率,找到流失的地方,分析流失的原因,尝试解决方案,根据数据反馈,再进行分析,直到数据达标。而这一部分要求的就是产品经理对于用户需求的挖掘、收集与分析。以上呢,就是老王给大家举的一个小案例,不太充分,也相对宽泛,但是这就是老王理解的“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腾讯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中关于这一能力的分级要求。图3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5级上图是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的5个level的关键词和行为标准,老王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划分,红色部分是基础能力和知识的积累,绿色部分是所要达成的成就(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或者是腾讯大佬出没,请务必指正!)。至于黄色的CE项目,老王不知道是什么,百度了一下CE项目是说CE认证,即只限于产品不危及人类、动物和货品的安全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诉老王。老王把这5个层级进行了白话文的翻译:level1能在领导的指导下,被动的收集有明确目标的客户需求;level2能够主动的收集用户需求,并根据需求改进产品;level3能确定核心需求,辅助决策并切实验证其确有价值;level4充分把握用户需求,并且通过需求形成差异化特性;level5不仅满足原有需求,还能创造用户需求,通过创造需求并且满足需求留住用户。我们先看下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level1和level2都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基础的调研常识;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巧;调研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识别客户需求、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我们把他们进行一下归类:第一类,基础常识:基础的调研常识;调研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第二类,获取用户需求: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巧;识别客户需求、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第三类,解决用户需求: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我们就按照这三个归类,一一的去回顾和学习一下吧,凡有所出入,都是老王的锅,希望大家积极指正。第一类,基础常识:基础的调研常识;调研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有人认为,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是两项不同是活动,其目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也有人认为二者是相同的,其本质都是研究人的。对于提升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而言,我更倾向于将其统一而谈,因为其本质是为了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而另一个能力,也就是专业技能类目下的市场分析能力/前瞻性(市场能力):了解基本理论知识,指导下完成工作,对行业有初步认知。这个才是纯粹从市场和行业角度去分析。所以这部分我们暂时撇开不谈。那么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的基本常识是啥?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老王也不引经据典了(好吧,我也没记住),就从历史来历,形式方法等方面总结到哪算哪吧。最初做市场/用户调研的其实是市场营销的人,通过邮件的形式去了解用户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否知道我们的品牌呀,是从什么渠道知道的呀,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不满意的呀,在使用什么产品啊,你还使用过什么产品呀,等等。这就是早期的调查问卷,回收一定的结果后,可以模糊的评估上一个阶段的营销效果。然后,市场营销人员根据结果去调整营销方案,以期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品牌。但是知道归知道,发现用户对很多产品并不买账啊,这总是做出来用户不买账的东西。慢慢的,在新品研发之前,大家就开始去关注用户是否需要这个产品。也就是从这开始,在投入做一个产品之前,不管他是汽车也好,香皂也罢,大家都会想去了解一下有多少人需要这个产品,这就是市场/用户调研的历史来历。调研,拆开了说就是调查研究,你会发现上面的描述中,调研的方向和目的出现了些许偏差,从最初是希望获得营销效果,到后面是希望获得用户需求。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调研除了获取用户需求,还有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所以,调研一定是有目的的,无论是新品开发前的调研,还是产品发布后的调研,都有其目的的。而目的不同,调研的人群、市场、内容也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市场/用户调研的目的不同,结论不同,但是调研方法大抵是相同的,不过也逐渐演变出一些不同的。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市场/用户调研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市场营销方面专业描述是这样的:图4 什么是市场调研其实跟我们获取用户需求的这个本质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之所以做市场/用户调研,不仅仅是收集用户需求,也是验证其真实性,从而获取用户真实的需求。市场调研的分类,主流分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调研目的分类;调研对象分类;调研地域分类;资料来源分类;分析方法分类。图5 市场调研的分类这里需要了解一下根据目的分类和分析方法分类,不理解的可以查一下,都是教科书般的解释,不多赘述了。接下来要说的是如何做市场/用户调研,凡事必有因果逻辑,所以做市场调研也是有一个基本流程可以参考的。市场/用户调研的基本流程是:确定调研目的;制定调研计划;实施调研计划;收集调研结果;分析调研结果;生产调研报告。其实这个流程是比较宽泛的标准化流程,其不同点在于,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研,相应的计划的制定、实施、收集结果的方法、分析方法以及最后的报告内容都会有所不同。确定调研目的无需多说,可以是一次对市场份额的普查,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需求的验证。制定调研计划,这一步细节是比较多的,包括:确定调研对象、选择调研方法、方案设计、确定信息类型和来源、确定抽样方案及样本数量、预估经费预算、规划实施进度。确定调研对象,一般来说就是目标用户或者目标市场,也可以是潜在用户或潜在市场,这里老王不推荐做普世调研,也就是说你需要明确,比如说年龄层,所在城市,经济收入等等,你所选择的调研对象越明确,收集到的结果也才能约精准。那么如何确定使用何种调研方法?老王也是没有找到一个准则,只能说根据调研目的和所能负担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进行选择。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了解每一种方法的利弊,以及如何使用。方案设计就是在选定调研方法后进行方案设计,比如调查问卷的问卷设计、用户访谈的问题设计等等,然后预估一下所需要的经费预算,并且制定实施进度,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或者说收集到多少数据结束。收集的数据要进行抽样或清洗,什么样的数据是有效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垃圾数据。一般情况下,调查问卷是会存在随意填写的数据,但是当样本越大的时候,这个数据的占比相对会越低。而用户访谈因为数量较少,这部分数据更多是需要访谈人根据被访谈人的表现,语气,行为进行甄别,相对而言,更需要访谈人主观的去确定一些东西。实施计划于回收结果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的操作,到了数据分析则需要一些工具,比较常用的就是excel了,比方说求取平均值、占比数、用户分层占比等等,尽可能多的进行交叉处理和关系对比,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般要将数据做到可视化的程度,让阅读者更为直观的看到你发现的问题或验证的结论,比如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需求,哪些需求提及的人多,可以用饼状图或者柱状图去展示等等。市场调研报告分四种,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研究性报告;说明性报告。根据调研目的不同,得出的结论,报告的呈现内容也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摆事实(数据),说结论。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报告框架,老王没有整理具体的结构目录,只是把需要呈现的内容简述给大家:图7 市场调研报告框架那么市场/用户调研,都有哪些方法呢?最常见的调研方法就是问卷调查,这个问卷是泛指,可以是一张纸,一封email,一个h5。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定性和定量来分,定性分析法包括:用户访谈、焦点小组访谈、深度访谈、专家意见等,定量分析法包括:电话询问法、在线反馈、入户询问、拦截询问、问卷调查等。图8 腾讯ued调研方法分类也有一种分类将调研方法分为观察法、问询法、实验法。观察法,是指调研人员通过观察用户的实际行为进行分析,只关注实际产生的结果,不关注用户行为的心理,但是可以通过与问询法相结合,去了解用户行为产生的原因。问询法,比方用户访谈、电话询问、问卷调查等都属于问询法,通过直接或间接询问的方式收集信息,重点是需要设计好问题。实验法,更多的是使用在因果性调研,有些类似于A/B测试,通过调控变量观察相互影响与实际结果。时过境迁,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还诞生出了眼动测试、在线反馈等新的调研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算作观察法或实验法的一种。我们通过这些调研方法,挖掘用户和市场的真实需求、喜好,以期提升用户体验,使产品对用户产生真正的价值。第二类,获取用户需求: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巧;识别客户需求、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这一部分,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巧;识别客户需求、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这里先对这个命题进行拆解,我们可以获知的是一些理论,方法和技巧,但是产品经理的主动意识更多是源于内心,当然也是可以培养的,比如腾讯的‘1000/100/10法则’,这就是在培养你主动收集客户反馈的意识和习惯。上文中老王说过,需求的来源有很多种,不过,用户需求的来源只能是源于用户,无论他是主观的表达,还是下意识的操作,都代表了用户的需求。这里面就囊括了一些来源,比如主观表达多是在线评论,客服接听的用户反馈,访谈时的用户回答,调查问卷的结果,社区论坛的用户吐槽等等。下意识的操作更多的是用户行为监测获得的数据,包括数据埋点以及访谈时的行为,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索尼的黑白游戏机’,多数用户说喜欢白色的,而当拿走赠品的时候,却是拿走黑色的用户多。图9 索尼游戏机可以说,听用户怎么说的,不如看用户怎么做的。老王总结的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就是多听,多看,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这其实是知易行难了,大家都这么说,真正做的有多少,老王真不知道。而收集用户需求的方法,基本就是通过市场/用户调研,用户反馈,数据分析,体验产品等方法。(算了,把‘等’去了,基本也就这四种大的方法去获取用户需求了,有大佬有其他方法请务必留言指正呀!)至于技巧,说实话,我觉得做多了,也就有技巧了,老王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多呀。给大家抛砖引玉的说几个老王的技巧,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询问去理解用户需求,这个我记得好像叫‘五个为什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悉用户需求的本质,但是不特指问五个,也可能十几个,毕竟大家都是套娃,谁知道会套几层呢。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的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这部分请搜索统计学谬论,你就会发现,单一维度的比较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往往不一定是正确的。数据分析的核心其实还是分析的人,数据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分析的结果往往可能被数据所欺骗。体验产品,这里分两个层面说,第一部分要求产品经理要经常把玩自己的产品,时常把自己代入到用户的角色中去体验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在你用起来比较困惑的地方,这就是可以改进的地方。另一个部分则是说体验其他的产品,我们通常会做一些竞品分析,无论是新项目的时候去看竞品,还是在迭代的过程中,去跟踪竞品的动向。甚至是非竞品情况下,体验一些新奇有趣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初期你会发现一些产品设计的细节,某款产品操作顺畅,UI新颖,功能没玩过等等,这些细节在你设计产品的时候就会触类旁通的进行设计。等到中后期,这些细节的关注就会成为你的本能,这个时候,关注的就是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节奏把握,某款产品为什么在上线后12个月才上线社区模块,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社会现象,数据表现,去分析(猜测)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的一个思路。当然,这不一定是人家真的这么想,但是这回锻炼你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产品的把控力。当然,如果你认识他的话,偶尔也会听到‘这是老板非得要的,觉得给投资人演示的时候需要有’这种理由。那么如何识别用户需求,这其实是要产品经理判断需求的真伪,什么样的需求是真需求,什么样的需求是伪需求。其实这个真伪老王觉得挺唯心的,但是不得不承认也有唯物的一面。如何判断需求的真伪,用户需要的就是真需求,哈哈,但是一亿个用户只有十个人需要,这是真需求吗?原则上说这也是真需求,但是在工作中,这其实是一个伪需求。或者说真伪不能偏面的看用户是否需要,而是要看大多数用户是否需要,当然这用户是指你的产品的用户,而不是泛指所有人。专业相机的所有功能都是真需求,因为他是发烧友和专业人士中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而傻瓜相机则是非专业人士中大多数的需求。发现改进机会这个怎么说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不顺眼或者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你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把别人当傻子,当然有时候确实有傻子。因为有一部分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出来的最优解,而时过境迁在当下看起来可能不合适了。还有一部分,明知有点瑕疵,但是没必要,还有比之更为紧急或者重要的需求。最后一部分,就是他觉得怎么做都行,先上后改,先看看效果。而且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是说,发现可以改进的需求之后,需要权衡改进的机会,无论是时间还是资源,甚至说是老板的喜好,可能都要考虑进去。第三类,解决用户需求: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所谓‘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在老王看来就是要充分考虑产品整体,思考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思考需求的本质,而不是针对某个问题简单的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举个栗子,老王之前做的一款本地医疗服务类产品,通过研究与分析后发现,用户是有需求的,但是就是不下单,有反馈服务价格贵的,有怕出现医疗风险的。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去看市场环境到底是怎样的,需求人群的收入等等,确实有市场环境、人文习惯等原因,但如何通过产品得到改善。这一需求的本质是对服务安全缺乏信任感,用户打开App到浏览服务产品,到下单开始使用服务。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们能进行优化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产品介绍、UI等等,单一提出来都是可以进行改善的,但是不够系统。需要你从产品整体上考虑,服务定价、产品包装、用户教育、安全保障、运营活动等方面,综合的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而不是想当然的觉得就是价格太贵用户接受不了,或者是话术冗长这些表面问题。当然表面问题也是问题。如此,其实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说的通俗点,这不仅仅是有一说一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是解决了那个‘一’,但是并没有看到背后的问题,流于表面。而系统地设计,可以理解为在理解这个‘一’背后的问题后,通盘考量整个产品。当然,这是老王的理解,其实老王也在思考,如果是大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只专注于某一个模块的话,该怎么理解这段话。思来想去,老王觉得应该也是这样,当你找到问题的本质,而这个解决方案需要系统性解决,那么就需要与其他产品经理通力合作,说服他们,也算是系统层面设计了产品的解决方案。好啦,基础的理解与解读也就这样了,但是除了这些浮于表面的理论与方法之外,还希望大家对于具体的方法,比如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具体怎么用,区别在哪里,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有很多内容,后面老王觉得有必要的话,再去写一写,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积累。剩下的就是实践出真知了,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去做市场/用户调研,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与需求,习惯成自然之后,想必一定能融会贯通。至于level3-level5,这是需要你做到那个程度才会达到的,纸上谈兵永远只能停步在level2啦。图片来源:图8来自腾讯ued;其余图片为作者制作。作者:老王,一个不愿意透露体重的90后产品经理,公众号“老王修炼指南”唯一作者。本文由 @老王指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日中穴杯

实战第一步:市场调研

我们在做一款产品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去验证我们想法是否与市场相符合,用户是否有这样的需求。那本文主要讲的就是我们实战的第一步——市场调研。第一次写文章,文章里面可能出现错别字和口水话,但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毕竟打小语文就不太好的我开始写文章,也仅仅是想分享保存自己的项目经历和感受。愿读者们多多包涵!!【(0-1)全系列共为六篇】ps:有的人可能做了很久的PM,但是从来没有迈出公司大门口去市场溜达一圈。面对需求被砍掉、被老板怼、被开发怼,自己却无力反驳,原因在于你没有足够的论点论据去说服别人。PM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合理的依据,不是用一句:“我觉得…” 、“我认为…”、 “我想…”等等这些自我意淫去说服别人,这样只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客观,不专业。文章大纲调研分为三部分:原因:为什么做?经过:怎么去做?结果:什么样的结果?问: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做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很简单,就是在我们在做一款产品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去验证我们想法是否与市场相符合,用户是否有这样的需求。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方式有很多种,今天就只说一种常用的5W2H方法,在大环境和单个用户下可以通用。大环境:属于项目没开始阶段,你有了一个想法或者决定去做某个产品时去市场调研,调研大的环境,大的趋势是什么样的?结合自身资源看是否有必要去去实施这件事情。单个用户:属于产品版本迭代阶段,针对现有产品数据下滑,用户流失,或者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情况;可以进行对目标用户的深度分析(常用的分为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主要讲:大环境。分析大纲:针对整个市场的调研再结合实际情况又把5W2H进行了一次在细分。分成了对内、对外两种情况:对外:对市场情况的调研分析;对内:对公司项目资源分析。相比于对外调研,对内调研显得比较轻松,你可以直接询问boss或该项目总负责人就可以轻松的获得答案,因此我们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对外市场调研。对外如何调研?1. 对外【why】对外调研是需要调研你想做或者要做的产品市场所在区域是红海还是蓝海,从经济趋势角度长远地看待产品增长的趋势情况和政策策导向怎么样?对外调研分为以下几个内容:(1)市场规模 针对市场规模可以使用一个分析方法:2X2矩阵。PS:2×2矩阵可以分析很多的复杂的问题,感兴趣的话欢迎大家来骚扰我!用2X2矩阵分析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产品市场是在哪个区域,一般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是在“梦想”区域,而事实上大部分都在“梦想的隔壁”一片火海的战场上。(2)经济趋势这个主要是去分析产品在市场环境中呈现了怎么样的趋势,如下图:最理想的状态肯定是处于在爆发期,这就像所有的大佬空中说的“风口”,但是往往能抓住“风口”的创业者很少,很大一部分都属于跟风者,在差不多“饱和期”或者即将进入“饱和期”的时候进入市场。目前典型的例子就是共享单车,看到了市场的一个经济趋势,那么就离看清产品的市场情况又进了一步。(3)政策导向这个主要是去分析国家或者政府对该类产品的政策态度。如图:支持:如果项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肯定是大力的支持,肯定会对此类的产品或者企业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推进产品快速发展。反对:如果项目的竞争发展影响了相应的社会管理秩序、社会治安,那么国家或者政府肯定会各种政策打压,这种政府或者国家的干扰是致命的。2. 对外【where】研究了大环境,现在回到自己的产品所针对的目标市场,如果是目标市场就是整个市场的话,这一步就可以不用考虑了。但是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大部分都是在整体市场里面的垂直市场做新产品。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垂直市场的情况,如图:上图和【why】的图一样,只是纵坐标变了,一个是整体的市场,一个是目标市场。我们所需要了解的也是和上面【why】图的整体市场需要了解的一样,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图虽然一样,但是需要了解的市场发展不一样,主要是需要去明白垂直市场的发展状况。 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为自己的产品做最理性的判断。3. 对外【what】研究完市场规模和发展情况,接下来我们需要去调研现有产品。调研现有产品的方式,如图:PS:整个系列的0-1项目都是不分软件和实体的,因为它们只是企业市场化的载体。(1)实体根据你需要去做的新产品来寻找最适合的调研方式,比如:你做一个垃圾桶设计,你不可能去侧重于线下店铺调研;你做一个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你肯定不能侧重于的线上的调研,肯定需要亲身去线下观察,才能发现创意点。但是这三种调研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我下面简单的列一下每个调研方式的优缺点:1)线下店铺缺点:能寻找到的种类数量少;优点:能真实确切的体验产品。2)搜索网站缺点:只能搜索出来产品的外观,产品的优缺点很多都没有;优点:可以搜索出来很多有创意的概念设计产品,给自己做新产品提供好的idea。3)淘宝缺点:只能搜索出来已经生产的商品;优点:能详细的看到每个产品的介绍和卖点。(2)软件通过以上几种查询方式,可以寻找到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市场情况的话现在互联网行业也会有一些第三方数据报告可以了解他们的一个市场占有率。互联网软件产品的一些体验的方式方法和还有进入一些有门槛的产品,会在下一篇文章(0-1实战:第二步——竞品分析)中讲解。4. 对外【who】研究了整体市场、目标市场、产品概况、接下来就需要去了解目标用户的特点了。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哪些信息?又有哪些方法可寻呢?(1)首先我们来看需要收集用户的哪些信息。如图:疑问:有读者会觉得这不是用户体验5要素吗?你怎么说是收集用户信息表?解答:不管什么方法或者矩阵,都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就看你怎么去使用了。我们需要去记录用户的这一系列的信息,最后做统计分析,最终给目标用户分类,得出用户典型的几种模型。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或者明白目标人群拥有怎样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出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2)知道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去获取用户信息。下面我列了一些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如图:PS:图是我在网站上面找的,然后从新绘制了一下,如果侵权请联系我,我及时删除。

声侔鬼神

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超40%有房无贷 日均用手机超5小时

来源:金融界网站近日,58同镇发布《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采取定量研究方法,对全国下沉市场用户的基本特征、日常消费行为、生活娱乐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报告显示,下沉市场用户中,75.67%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58.23%拥有乘用车,41.04%有房无贷;下沉市场用户青睐3000元及以下价位的手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5.39小时,月均网购5.8次,63.4%的用户偏爱线上购物;平均拥有7个以上常用手机App,社交软件必不可少。下沉市场用户群体中青年居多,从事职业种类繁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县域人口达815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61.8%。随着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下沉市场消费升级也在提速。58同镇《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显示,在下沉市场,用户年龄集中在20-50岁,其中31-40岁青年人居多。从区域上来讲,下沉市场互联网用户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广东、江苏等人口大省及经济发达省份,它们也是58同镇进入时间较早、市场化运营更充分的区域。58同镇《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还反映,90%以上的用户学历在大专及以下,初中学历者占比最高,达到38.12%,其次是高中和中专学历用户,占比为35.22%。下沉市场用户从事的职业种类繁多,其中,15.89%的用户在家务农,15.21%的用户是个体工商户,27.17%的用户在私企或其他类型企业工作,也有7.61%的用户在机关及事业单位就职。据58同镇调研数据显示,学历水平制约着县域居民就业范围,初中及以下学历居民大多务农或从事建筑工人、安保等体力劳动,而大专以上学历者以从事机关、教师、医生等工作为主。58同镇《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还表明,77.26%的下沉市场用户都已成家有子女,生育愿望高于一二线城市,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用户占总数比例达到41.94%。与一二线城市居民相比,小镇居民在赡养老人、抚育孩子、买车买房等方面的经济压力较小,因此更愿意选择生儿育女,尽享天伦之乐。月均收入普遍低于5000元,手机成为不可或缺的伴侣58同镇《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显示,75.67%的用户月均收入为5000元及以下,这与县域经济结构较为简单、经济主体单一有关。不过,尽管月收入不高,但大部分居民并无房贷压力,41.04%的用户有房无贷,其住房压力小于一二线城市居民。此外,58.23%的用户拥有乘用车,车型价格集中在5-15万之间。这意味着,下沉市场用户的经济压力较小,具有更高的消费潜力。同时,58同镇《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对用户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下沉市场用户使用手机品牌的前三位是OPPO、华为、vivo,手机价位偏好集中在1000-3000元,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群体偏年轻。可见,在手机品牌的选择上,下沉市场用户注重实用性,中低端的高性价比手机是其首选。据58同镇调研数据显示,下沉市场用户平均每天的休闲娱乐时间为4.01小时,平均每天使用手机5.39小时,手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人均每月5.8次网购,线下消费爱“下馆子”58同镇《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还反映,与看电视、体育锻炼、社交、读书看报相比,下沉市场用户更喜欢用手机上网,63.72%的用户用手机刷短视频、浏览新闻资讯、使用社交软件。除了手机上网,下沉市场用户还热衷于网购,每人月均网购5.8次,可见,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下沉市场用户的消费能力和移动购物潜力稳步释放,63.4%的用户更偏爱线上购物。在下沉市场,线上与线下消费产品类型具有一定的差异。用户线下消费最常见的是购买餐饮食品,其次是购买生活用品和服装鞋帽。而用户线上消费最高频的是购买服装鞋帽,其次是购买生活用品和餐饮食品。这也表明,下沉市场用户更愿意在线下体验服务,而在线上购买商品。此外,下沉市场用户在线上购物追求的主要是口碑,其次是价格和品牌,而在线下消费更注重价格,其次是品牌和口碑。这意味着,县域用户在线上购物时,不会贸然选择低价商品,而是要参考其他消费者的意见,才会作出购物选择。58同镇《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显示,下沉市场用户平均每人拥有7个以上常用手机App,社交软件必不可少。此外,“熟人社会”在下沉市场效应显著,亲朋好友是用户最值得信赖的人脉关系。手机网络广告、小型路演、公路主干道的大广告牌信息是吸引下沉市场用户注意力的前三名,电脑网络广告则排名靠后。

横行天下

短视频市场调研报告

本文旨在快速了解短视频行业,寻求发展机会。enjoy~一、调研目的快速了解短视频行业,寻求发展机会。二、调研手段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问卷调研和线下访谈,又考虑到经济成本因素,没有采取购买行业数据资料方法。因此主要通过研读网上相关调研文献,公开数据(相关企业的官方数据、企鹅智库、七麦研究院、艾媒网、艾瑞网、Useit知识库,易观千帆等)进行分析,并完成报告。三、行业概述1. 行业背景(PEST分析)随着短视频行业野蛮生长并逐渐形成规模,国家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规范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近几年,相关监管部门通过发布《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调整《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提高了短视频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加强了内容监管。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良好的运营数据,优秀的商业模式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受到资本和巨头的青睐。随着大量的资本涌入,更多的短视频平台诞生并活跃在市场上形成激烈的竞争,倒逼各企业设计出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成熟,人民的消费需求也逐步升级,传统的图文形式不再满足消费者的内容消费需求,而更加生动直观的视频形式逐渐成为流行的信息传播形式。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掀起了碎片化时代,短视频提供碎片化信息,加持社交互动功能,增强了分享性和可玩性,能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宽带流量成本降低,为视频发展为主流的内容消费形式提供了技术保障。技术驱动行业进步,似乎成为必然。短视频头部厂商大都利用智能分发技术,向用户推荐展示内容,优化了用户体验。2. 行业发展现状(1)平台发展历程PC端视频网站的拍客模式是短视频最早的一种探索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快手、秒拍等移动端短视频应用大量涌现,吸引资本关注。目前短视频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初级阶段,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市场规模/投资情况短视频行业不断得吸引资金涌入,2016年投融资事件数最高达102笔,金额高达53.9亿元(人民币),短视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7年投融资稍有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我认为投融资事件数量稍减的原因是市场头部厂商逐渐形成,加上巨头的布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资本逐渐回归冷静。(3)用户规模2017年以来短视频市场整体增速依然强劲,截至2018年2月移动短视频综合平台月度活跃用户规模高达4.035亿人,聚合平台月度活跃用户规模高达1.655亿人,用户获取和留存数据表现优秀。相对于全网9亿多用户而言,短视频行业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4)产业链分析典型成熟的互联网模式,为用户提供免费消费内容,形成流量规模,通过广告合作,电商合作获取利润。短视频产业链特征:内容生产模式成熟,UGC、PGC和PUGC是以往图文内容的主要生产模式。MCN模式崛起,更专业的管理和更高效的运营促进内容生产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短视频分发平台多元化,除了独立短视频平台,综合平台以内嵌短视频的形式存在,目前主要有新闻资讯平台,社交平台和传统视频网站。四、市场表现1. 短视频app下载量排行榜以及用户规模在短视频APP下载排行榜中,抖音,快手,美拍,西瓜视频,土豆视频,火山小视频,秒拍等名列前茅。目前抖音国内日活达到1.5亿,月活达到2.63亿,反超快手,跻身短视频行业老大;快手凭借着市场先发优势和先进的推荐算法系统在此前一直稳居行业第一,目前月活高达2.59亿;其他今日系短视频产品(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表现也很优秀,月活分别为1.48亿和1.44亿。娱乐类型的短视频平台,更受欢迎。在我看来,市场表现优异的短视频产品背后,都有先进的推荐算法技术支持,精准的内容推送,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先进技术驱动为基础的产品,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更具优势。2. 用户粘性表现相对于其他典型泛娱乐消费领域,短视频行业用户粘性表现不俗,处于高位,占据用户大量的碎片化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国内移动短视频市场用户人均单日使用长64分钟左右(独立平台)/67分钟左右(综合平台),人均单日启动次数 7次(综合平台)/5次(独立平台)。我认为,随着短视频传播形式的普及,综合平台对短视频应用有待开发,其用户粘性有很大的提高空间。3. 海外表现抖音领衔出海,进入全球top10的国家已有19个,工具类VUE有6个,相比之下,快手表现逊色,仅有4个。据抖音官方公告,抖音在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可见抖音的产品定位和运营策略非常出色,值得学习借鉴。五、主流产品分析根据市场表现选取抖音,快手,美拍作为代表,分析主流产品情况。1.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简介:短视频行业的黑马,16年9月份上线,历经不到2年时间,凭借今日系强大的信息流推荐算法技术,以及优秀的运营手段,截至18年6月,日活1.5亿,月活3亿,成为短视频行业第一。产品定位:专注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主体公司:字节跳动运营策略:早期种子用户的冷启动运营,引入一些兴趣达人和高校学生引导社区氛围和产品调性,利用今日头条系的产品对用户生产内容进行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推荐。标志性事件是17年3月岳云鹏在微博转发带有抖音水印的视频,抖音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开始快速发展。明星战术,通过明星的影响力扩大宣传范围。热门综艺节目赞助宣传。17年突然火爆起来的《中国有嘻哈》,主流的《快乐大本营》《偶像来了》等综艺节目合作。联合推广。曾与网易云音乐互换过资源。基于社交的病毒式传播。由奥美等顶级广告创意公司制作周期为一个月的《世界名画抖抖抖起来了》,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疯狂传播。与MCN机构合作。2. 快手——快手,记录世界,记录你简介:定位三四线城市,去中心化,不干预运营的草根短视频社区。抖音横空出世,并在今年6月份月活超过快手之前,快手一直是短视频行业的老大哥,坐拥2.5亿月活,并且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产品定位: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短视频平台主体公司:快手运营策略:快手的运营理念是不打扰用户,不扶持网红,不引入明星,而是让每个用户都有自我表达的机会,形成草根网红UGC为主的健康生态。快手也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凭借着优秀的推荐算法,提高了用户的体验。3. 美拍——在美拍,每天都有新收获简介:美图的产品矩阵中重要的一环,用户定位一二线城市的潮流女性。产品定位:专注于女性化生态的潮流短视频社区主体公司:美图公司运营策略:产品社区多元化,主导短视频+直播。明星+网红双重效应,前期利用明星效应吸引粉丝关注进行宣传推广。与MCN机构合作,促进内容高质量的生产。六、用户调研分析(国内用户情况,以抖音、快手、美拍为代表)1. 用户分类抖音、快手和美拍等短视频应用由于产品功能结构特性,需要内容消费者和内容生产者用户的同时参与,才能运营起来。并且大多数用户既是内容消费者也是内容生产者。2. 用户画像短视频用户都是女性用户偏多,24岁以下年轻用户为主。以女性潮流社区为定位的美拍女性用户比例高达76%,而音乐短视频抖音的24岁以下用户高达76%。在城市分布上,美拍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上,中高消费水平用户占比例相对抖音快手也是比较高,这得益于美拍较成熟完善的“直播礼物”消耗功能。而抖音和快手相对于美拍,在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分布比例较大。快手在四线城市及以下渗透率高于抖音,抖音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高于快手。从消费水平上看,快手和抖音较为一致,中等消费水平为主。(1)用户消费场景可见用户使用娱乐类短视频的目的大多是消遣,打发无聊时间,重度使用者会牺牲睡眠时间,社交时间和玩游戏时间。(2)用户使用行为用户使用短视频app,高频行为有刷“推荐/发现”页、点赞视频、看评论,然后是点关注、刷“关注”页,写评论等行为。(3)用户心声对内容的看法:有意思的人,有才艺的人,熟人的内容,颜值高/时尚的用户,名人明星依次成为受关注的对象,其中熟人占到近30%,说明社交在短视频应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内容上,最受欢迎的是搞笑类,其次技能类,依次为日常生活类,教程类,歌舞表演类,颜值类,游戏类,风景类。对广告的接受程度:超过70%的用户表示,能接受创意有趣的广告内容;在教程类视频中植入广告,男性可接受用户占22%,而女性占到43%;在品牌/产品中露出广告,有20%左右的用户表示可接受;而名人明星出现的内容,仅有10%左右的用户能接受。七、总结短视频行业头部厂商(今日系产品,快手)已经逐渐形成,巨头进场布局,目前短视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但仍然有巨大发展空间。通过分析主流产品,尤其是抖音,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推荐系统的智能分发技术,精准的内容推送能提高用户体验,借鉴抖音的运营策略。除了短视频独立平台,综合平台之外,今年出现了短视频+的模式,短视频+在线租赁(途家),短视频+在线音乐(网易云音乐),短视频+美食推荐(大众点评),短视频+知识问答社区(知乎),短视频+招聘(钉钉)以及短视频+电商(淘宝)等。短视频取代,辅助传统的图文信息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可以从以上两个方向寻找市场机会。本文由 @drg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来者勿禁

市场调研,人群分析,一招全搞定

营销岗位的效果取决于数据分析,不知道大家认同不认同。能用上的操作都不多,重点在于怎么去做策划、做营销,而这些的重点都离不开——数据分析。SEM这个岗位,会搭建账户,基本操作就都会了。差距在哪?高手会根据市场反馈的结果调整账户,没有经验的人遇到问题只会瞎调。这些数据在大的互联网公司早有准备,今天来介绍数据分析的神器“观星盘”。观星盘是百度的营销数据平台,核心能力是数据洞察和人群分析行业洞察:主要是针对汽车、奢侈品和3C客户。功能强大需要的自己研究。品牌洞察:针对有限的几个行业,对于行业里面的大品牌,市场占有率,竞争情况,客户搜索特征做了统计。关键词洞察就厉害了,是大部分行业都能用的:意图关键词拓展出来的词,对比于以前大搜给的词精准了很多。搜索前后序能看到客户在搜索我们关键词之前和之后搜索的词,对应的是客户的初始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深度需求。有了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的推广信息更接近客户的初始需求。举个例子:比如做餐饮加盟,通过前面的关键词,就能捕捉到,客户最初的需求,可能只是做加盟,或者只是做创业。我们就能比同行更早的接触到客户。再举个例子:未被满足的深度需求,我们布局到我们页面中,或者写成沟通工具的文案,对客户发起沟通请求,客户会更容易接受。人群集市主要是人群属性,人群属性太重要了。OCPC和CPC的主要区别就是这个,OCPC拥有智能算法,可以匹配到最接近目标客户的人群。所以OCPC效果好于CPC。推广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在对应的位置看到人群属性。通过人群集市可以清楚的看到,点击消费的这部分人,和制定推广计划时候想的是不是一批人。对比品牌洞察和主题人群,就知道,我们的投放有没有偏差。还可以通过转化好的人群属性去加属性拓量,人群属性是和关键词一样重要的一个维度。观星盘是SEM、SEO以及所有营销人员非常重要的法宝,相信对你肯定有用!

天谴

为何你费尽心思去做市场用户调研,却总造出垃圾产品

前几天,看了一个案例,它是一个产品,一个不需要用电的无线开关。开关其实有两种:一种有线(接电线),另一种是无线的(也需要电用电池,如五号七号电池这种纽扣电池)。无线电池,它这种不需要用电,也不需要用电池。原理是什么呢?是靠跷板式开关键。当你在按键的时候产生的微弱动能,然后给接收器传输信号,那么无线遥控灯具门铃等其他设备,都适合用它这种开关。它的好处就是:替代装电池的无线开关,省电。我问创始人:当时什么原因想做这个?他就告诉我:当时看论文看到技术,他就想替代传统开关多好,然后做了很多的调研,用户觉得这个产品呢省电很好,得到正向反馈后开始研发,6年后终于实现量产。厉害了,几十项专利。但是,产品上市之后 ,销量非常惨淡,根本没有人买,只有少量行业应用了他这个产品。创始人就非常困惑,为何调研的和现实情况差距这么大呢?其实很多企业问题都面临相同问题,调研总是得不到真正需求?产品大神的看法乔布斯说过: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苹果公司从不依靠市场研究。张小龙也说过: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不来自调研,不来自于分析,也不来自于讨论。为什么苹果之父乔布斯,微信之父张小龙,两个大神都认为调研得不到真正需求?我们总喜欢读名人金句,去消化其中寓义,但总是看到大神的结论,却不知道原因?且听老苗非常道来。两个局限、两个偏移局限1:用户对外认知局限汽车大亨福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问你的顾客需要什么,他们会说我需要一辆更快的马车。他不知道这个汽车的存在,那么他的认识局限是,停留在马车这样一个事物身上。再举一个当下的例子,用户说:我想要更舒服更干净的出租车。用户坐出租车的痛点是,不够舒服也不够干净。解决方案是:更干净更舒服的出租车。那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的认知局限在出租车这样一个事物上,因为我们不知道后来有滴滴这个网约私家车。局限2、 厂商的思维局限厂商往往倾向于为自己已经做的东西寻找合理性、正当性。那么他的调查设计都是基于当前的技术和当前的市场而开展,从问卷的设计到调研的纬度、选择的人群,就都产生它的了局限,自然而然容易得出有利于自己的结论。但不一定是真实的。偏移1、用户对自我的认知的偏移大多数时候,用户以为自己喜欢的,但那个呢并不一定是真的。举个例子,我们在调研用户喜欢看哪种类型资讯时,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收上来一看大多数人选择了:时事新闻、体育、历史、音乐等,但实际监测的数据结果却是:大多数人最喜欢看的,是娱乐八卦这一类的信息。偏移2、厂商的解读偏移刚才说的那个例子,用户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对于厂商来讲呢,解读的时候如果落在我想要,做一个更快的马车满足我的用户。他的这个解读实际上就产生了偏移。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更快”才是这句话背后的真正的需求。所以,汽车诞生了!所以说呢总而言之,真实的需求来自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是对用户行为的深刻洞察。而不是把期望完全寄托于用户调研,客户有痛不一定能说得出来。当然,调研仍然有一定价值,可以增加对用户的了解。所以你的用户调研,应当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梦千年

同花顺APP 产品分析(上):市场及用户分析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各行各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反映到股票市场,行情发生了相对剧烈的震荡。跌宕起伏的股市获得了人们的更多关注,吸引了一大批想要入市的新股民,相应的第三方证券服务应用下载量也出现了短期的较大增幅。作为同样是股市小白的笔者,尝试对“同花顺APP”进行产品分析。同花顺APP多年来作为移动端第三方证券服务应用无可争议的流量霸主,拥有全网最多的活跃用户,平台内容不止局限于股票交易和行情资讯,在产品多年的更新迭代过程中,新增了智能投顾、分析工具、基金销售、模拟炒股等功能,逐渐有发展为一站式个人投资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的趋势,成为业界同类产品的发展风向标。本系列文章主要以新用户的使用体验角度,从市场、用户、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了多位前辈的相关文章结论,并在最后从个人角度对同花顺APP部分功能的提出优化建议,作为产品新人可能有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还望各位前辈多多包涵,不吝赐教。一、产品概况1. 体验环境体验机型:Smartisan 坚果 pro 2系统版本:Smartisan OS 6.7.1APP版本:9.88.03体验时间:2020.032. 产品简介名称:同花顺炒股票类型:金融理财,炒股软件slogan:让投资变得更简单定位:一款功能强大、资讯丰富的免费炒股软件二、市场分析1. 宏观市场:股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宁缺一十三”在其公开文章《同花顺APP产品分析:如何优化基础功能以及社区模块》中,主要基于MobData研究院和易观千帆的统计数据,对同花顺APP的市场边界和空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结论。但文章中主要使用了2018年及以前的统计数据,虽然客观上说一年的时间市场情况不太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但考虑到数据时效性和结论严谨性,本文选择补充2018年11月至今的部分数据进行验证。(1)活跃股民数量,与股市大盘走势息息相关。(2)同花顺针对所有有效炒股人群,不仅限于活跃股民。百度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关键词的热度:同花顺与股票股市搜索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三者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大盘指数变化密切相关:自2018.11.1至今,搜索指数出现短期暴增的时间段,大盘指数往往也发生了剧烈变动。2018.11.1-2020.3.9上证指数与同花顺、股票、股市搜索指数组合图例如相关百度指数在2020年春节前后出现短期暴增,而这段时间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大盘指数出现暴跌。后续指数虽未持续高位,但平均水平也比疫情爆发之前有明显提高,且持续中小幅度波动,与近期大盘指数波动相对较大的态势相符。2020.1.1-2020.3.9上证指数与同花顺、股票、股市搜索指数组合图百度指数与大盘走势之间的关联,主要取决于用户的心态。当大盘形式向好,或出现较为明显波动时,股票关注者认为有利可图,受投机心理的驱使,部分未入市的新股民和暂时锁仓的老股民开始行动,借助同花顺这类专业软件进行股票交易操作。以本次新冠疫情对股市的影响为例,大众媒体的高曝光度(如3.6星期六天地板,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广泛关注),吸引了一大批新股民入场,同时老股民也借助这段时间的大盘异动,进行股票交易操作。对于有效炒股人群,参与股票交易基本都要借助于各种股票交易软件,主要区别在于软件的使用偏好和使用频率。以上分析符合1、2两条结论。(3)股市成交量受活跃股民减少的影响较小,股民有较高粘性根据同花顺IFind的统计数据,2015年股灾以来,大盘指标持续下跌,活跃股民数量不断下降,但日均交易额却没有明显的下降,反而相对平稳,整体上有小幅下降。2019年初和2020年初的较大涨幅,也与大盘异动相互印证。同花顺IFind-中国股票市场日均交易额统计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除去部分长期价值投资的佛系散户和短期入场的投机者外,核心炒股人群具有很高的粘性,不会因为行情的变动而对交易频率和交易总量产生太大影响。(4)2018年全国自然人投资者1.4亿,证券服务APP活跃用户1.1亿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统计:截止到2020年1月,投资者数量已达1.6亿。而2019年证券服务应用APP活跃用户数接近1.3亿。二者相差的3千万用户,包含了统计上的重复数据以及部分对手机APP不信任或不习惯的投资者(以老年人居多),排除这部分之后的数据误差可以接受。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大致估算当前同花顺APP的市场空间为1.3亿中国股民,同比增加0.2亿。2. 微观市场:证券服务APP根据易观千帆的统计数据,2020.02,证券服务应用月榜前五名分别为同花顺、东方财富(领先版)、大智慧、涨乐财富通和国泰君安君弘,其中同花顺以3646.9万活跃人数高居榜首,比后四位的总和还要多,地位不言而喻。增幅方面,五款APP活跃人数环比增幅均在15%以上,这与2月份股市的剧烈变动有直接影响,同样也印证了宏观市场分析部分的结论。但在应用月度总榜方面,五款APP的排名均在百名开外(同花顺刚好100),且排名间隔大,也从侧面反映出证券市场相对小众,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易观千帆-2020.02应用月度TOP榜在金融应用领域,活跃人数月榜前30仅占四席,且排名相对靠后,这与目前的用户体量、使用场景和使用效率等因素有关。但从环比增幅来看,证券服务应用与整体飘绿的大环境相比恰好相反,平均15%的涨幅与其他金融类应用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与现实中全民自我隔离停工封城等导致转账交易需求急剧下降有关,另外在一定意义上也表明人们的注意力与资金部分转入证券市场,造成了这类应用的短期活跃大增幅。易观千帆-金融领域应用月度TOP榜根据MobData《2018中国股民图鉴》的统计数据,七成网民手机中仅安装一款股票APP,偏好使用固定一款APP。但依然有三成股民手机里会有两款及以上的炒股APP,通过实际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有两个:2015年开始证监会整顿规范券商和第三方股票软件的合规性,大部分券商切断与第三方股票软件的交易接口,这部分券商的开户股民只能通过券商自研的软件交易,由于转移成本的原因,部分股民会在第三方软件基础上再安装券商交易软件,而没有完全转移到券商自研软件上(券商自研软件往往体验不够好)。部分股民对体验的要求较高,会选择安装两款甚至以上同类竞品软件,分别使用各自的部分功能(比如使用同花顺看行情,使用东方财富/雪球看资讯和社区交流),竞品软件间的各自竞争优势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前提。本质上说,用户选择使用几款APP,取决于自身需求(交易、行情、资讯等)是否被更好地满足。总体来说,同花顺APP在移动端证券服务应用领域中拥有活跃用户数的绝对优势,是发展的核心资源,同时也要在保证自身优势服务的同时,尽量弥补短板,缩短与竞品的差距三、用户分析1. 用户画像对于中国股民的特点,根据MobData《2018中国股民图鉴》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获得比较直观的群体特征:股民中,近七成为男性,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为主要群体,其中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炒股热情非常高。学历层面,本科学历者过半,这与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联系密切,也反映出股民素质相对较高。股民职业分布上,企业 白领过半,但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人员最支持股市发展,个中原因与这类人员的特殊地位有关,不必多言。家庭情况方面,已婚有孩股民参与度更高,尤以初高中孩子家长为甚,可以看出一个稳定的家庭是股民投身股市的“坚强后盾”。再看财产收入情况,高收入、有房有车的股民占比和参与度都更高。两个方面的数据刚好互相印证,再结合上半部分年龄职业分布状况,典型用户画像已经呼之欲出,且与我们日常认知较为吻合。最后再看股民的地域分布状况。全国来看股民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中部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再看城市层面,中高级别城市居民多,上海居民表现突出。数据情况与上面收入财产方面的数据互相印证。结合以上数据,一份中国股民用户画像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来:葛韭菜,40岁中年男性,本科学历,某一线城市事业单位人员,有房有车有家庭,月收入15k。最大的优点是有超强的抗压能力;缺点是记性不好,好了伤疤忘了疼;最大的爱好是站在天台上用手机刷同花顺。注:作者“宁缺一十三”在其文章《同花顺APP产品分析:如何优化基础功能以及社区模块 》中,将同花顺运营数据与《2018中国股民图鉴》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出二者数据高度重合的结论。故不再重复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移步原文阅读。2. 群体分类“同花顺针对所有有效炒股人群,不仅限于活跃股民”。上文中国股民用户画像的描述,更符合活跃股民的特征,无法作为”所有有效炒股人群“的代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划分用户群体的维度有很多,个人倾向于按照需求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韭菜种子(准股民)特点:有理财意识,想炒股但不清楚如何操作,愿意从0开始学习炒股。以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为代表,素质较高学习意愿强,但资金较少。需求:希望通过app学习炒股知识,掌握入门技巧,发展成自己能掌握的理财方式,然后考虑投入资金实战。这部分用户更关注app的交互体验和辅助学习功能,比如同花顺app的模拟炒股和问财机器人。2)新韭菜(新股民)特点:有一定的炒股经验,但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往往根据自己的简单分析或KOL们的分析建议进行股票交易。以典型的上班族为代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炒股,是炒股app占比最大的一类用户,主要有短线和长线两类。需求:炒短线的用户主要关注app技术面的内容,如行情页的基本数据和k线指标等;炒长线的用户主要关注app基本面的内容,如大盘行情和相关资讯信息等。3)老韭菜(老股民)特点:在股市摸爬滚打,积累多年炒股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对股市比较了解。相对来说中年男性占比较高,相关从业人员也可以归为这一类。需求:希望通过app方便地了解行情资讯以及交易情绪,有一定的社交需求,喜欢在社区发表看法观点,创作ugc内容。4)韭菜花(股票KOL)特点:把股票作为内容创作核心,通过输出行情分析等内容创作,打造自身IP,获得粉丝和影响力,并进行流量变现。这类用户不止包括个人用户,也包括各类股票媒体和自媒体需求:对炒股app的社区功能和活跃用户量级更加关注,希望通过打造自身IP,提供收费咨询服务或运营自己的粉丝群,获得更多收益和影响力。2. 用户的成长性(用户群体的流动性)每个股民都是从新手小白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用户的成长性反映为用户群体的流动性。新人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和模拟炒股,对交易逐渐熟悉,开始投入真金白银,成为新股民;在股市摸爬滚打,经历起伏,逐渐成长为老股民;有些老股民喜欢将自己的行情分析见解发布在ugc社区,并喜欢与大家讨论交流,逐渐积累了自己的粉丝群……股票市场风云变化,每天都有心灰意冷的退市股民,也有满怀热情的入市股民。股民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以各种原因退市(暂时性退市为主),但重新入市的可能性较高,主要受到股票市场变化的影响,炒股软件的用户体验影响反而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即股市变动对股民的吸引是股民使用炒股软件的必要前提。除了暂时性的退市入市带来的相对平稳的流量波动,股民体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理财观念的传播和社会总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把股票作为重要的理财手段。仅2019年一年,全国自然人投资者新增2千万,增长迅速。基于以上分析,炒股软件想要做到持续的拉新和高效的留存促活,持续增长的准股民和新股民群体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新人的懵懂期提供优质的新人引导服务,培养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同时提高股民对股市和炒股软件的粘性,增加用户的转移成本,并能不断满足股民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求,是同花顺等炒股理财类APP获得长期稳定用户增长面临的重要问题。(退一步说,如果无法满足所有需求,用户流失在所难免,那么努力做到能最好满足部分需求,使得用户在使用其他APP时保留同花顺,将用户流失转变为部分注意力流失)本文由@李海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喜临门

如何分析产品的用户画像?怎样做好一个产品上线前的用户调研?

作为一个公司运营人员,我们都经历过或者说时刻都在经历着如何把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给最符合产品定位的用户。既然说最符合产品的用户,我们就必须知道我们的用户群体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属于哪个阶层、有什么爱好?他们现阶段在使用什么产品、有哪些竞品已经早于我们投放市场等,他们的销售情况又如何等等。用户调研在营销活动中必不可少在开展产品定位前,需要我们进行对用户画像的定位、以及用户的市场调研等。而如何有效地对用户画像进行分析定位,怎样才能全面地了解我们产品,以及如何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匹配是每一个运营人员以及市场负责人所必须做的前提工作!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进行市场用户调研的几个方法和工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这些方法也是我个人学习到的并且一直在使用的)1、我们的用户是谁?不关你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都必须了解我们的用户是谁?利用搜索工具:比如百度指数、360趋势、头条指数、或者阿里指数等。这些工具都是运营人员必须知道的,比如说我们准备销售某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可以直接在这些工具上对我们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搜索查看,了解这些产品或服务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是处于一种什么状态!最常用的百度指数,直接可以看出产品的走势趋向,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我们计划做的这个产品或者服务在大环境下处于什么状态,然后进行决策,同时在百度指数里面也可以看出产品的用户画像属于什么年龄、人群属性、地域分布等。基本在百度指数里面可以对产品属性以及用户属性的认识有个大框架,如图:产品相关的人群搜索指数2、市场现有的产品让用户有哪些问题?了解用户关心的问题或者痛点我们才能对产品更好的改进或者完善!同样可以用百度指数,查看需求图谱、打开百度或者360等搜索工具的搜索框查看搜索引擎推荐的用户搜索关心的问题的长尾词,比较常见的高频词就是某某怎么样、某某好不好、某某是真是假等,但这并不是很全面,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另外一个工具:5118网,相比百度,5118网更加细化,可以在5118网的用户需求图谱里面查看详细的用户需求数据,如下:5118工具里查询的用户搜索词频还有比如一些电商产品在进行推广售卖之前,可以在诸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对现有的竞品公司售卖的同款产品的用户的不满意的点找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差评、中评,基本都会看到真实用户的反馈。从用户评价里面找痛点3、他们在寻求何种解决方案、都有用过市场上的那些产品或者服务?这一步需要注意,在产品端,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在推向市场的时候都有缺陷或者令用户不满意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缺陷和不完善,然后逐步地更新完善我们的产品来更好地满足用户;用户端,有时候市场还没有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用户是怎样解决自己的需求的。这个时候还要看用户的认知到什么程度,比如在减肥市场,用户的认知就是运动可以减肥、吃减肥药可以减肥、控制饮食可以减肥,如果你的产品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你可能会存在先去教育市场、培育市场的先行条件。这一步可以在知乎论坛、小红书、微博论坛等,基本在这些论坛都能看到专业人士或者意见领袖的权威发言。可供我们对自己产品的分析知乎论坛上的用户话题4、用户为什么要选择我们在分析完上述3步的方法后,最后一步就是为何要选你?相比同行竞品你有什么优势?你能带给用户什么好处?相信对上面3步的用户调研以后,我们已经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用户画像出来,知道该如何定位我们的产品,该怎么拿我们的产品与同行进行竞争,以及怎样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基于此,任何产品或者服务上线前都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从用户调研定位、竞品分析、打磨产品、选择渠道、推广投放都是必不可少的,选定人群,才能卖好产品,动手试试吧!

蹲循勿争

汽车行业市场调研是这样做的

今天某新能源车企的朋友向小编吐槽,他们领导每天带着他奔赴各市做调研,为了做好车主访谈,花费了巨大的金钱和精力,也不知道得到的结论到底有没有参考性。他们公司目前还没有形成流程化的成熟的调研团队,一切都在摸索阶段,虽然新能源车卖的非常不错,但他们平常参考的目标市场和用户研究结果全都是外购调研公司的咨询产品,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局限,不仅意味着长期付出高成本,还会对调研公司形成依赖,无法创造出差异化的产品,既然用户调研这么重要,那么一个还没有建立成熟的调研机制的企业怎样做好目标市场的细分,做好用户研究呢:第一步:市场分析把市场分析放在第一步,是因为汽车行业的特殊性。这个行业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各种车型都经过了市场的检验,用户的偏好也能够直接的从销量中反映出来,先对行业的数据,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很快的寻找到调研的切入点,譬如上海的插电偏好,海南的日系车偏好,新能源汽车主销的为什么都是大城市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对畅销车型的配置,外形,品牌,营销等都做一个分析,最终找到有助于支撑公司做战略规划,产品规划的调研需求。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和相关部门对接,避免做无用功。第二步:整理需求寻找到调研需求之后,要将这些点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你只能选择一个,比如依据城市,人群,项目,调研形式等等,分类过程中还要和相关部门对接,考虑成本和创造的价值两相权衡。除了探究市场的调研需求,汽车公司还有很多反馈性的调研需求,需要知道上市产品的表现如何,消费者是怎么评价这款产品,他们买或不买的原因,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使用场景,满意和不满意的点等等,这类需求通常是按车型立项,专门针对一款车的用户进行全面的调研。第三步:确定主题整理好需求之后,需要把相关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来确定你调研的主题和内容,你不用担心他们会烦,一定要多对接多沟通,这样你的调研才能为这些做战略和产品规划的同事提供支撑,一定程度上,公司做出来产品是不是受欢迎,有没有竞争力,跟调研结果有很大的关系。第四步:设计方案方案涉及的东西比较多,但也并不是很麻烦,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调研方法,和选择样本,一般先选择调研方法,再取样。调研方式要考虑定量和定性的优劣势,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两相结合,比如新车的准入调研,只要目的是市场预研和产品定义,就需要定量与定性结合,但如果只需要验证产品某方面的消费者评价和接受度,采用定性调研就可以了。选择样本的时候不同于理论方法的是,必须对竞争产品的配置,品牌等进行筛选,调研用户时,也首先选择我们目标市场内的用户,再通过用户画像进行甄别,选择优质的调研对象,一般企业做调研都会给参与者提供报酬,才能邀请来相匹配的调研对象,所以要事先搜集用户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就职的工作,家庭情况,收入,学历等等,再相应的筛选。第五步:预调研很多企业会省略这一步,其实做一个预调研对方案进行验证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小规模的预调研,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中可能不完善的细节,可能达不到的目的,经过验证和完善的调研方案能够让调研活动事半功倍。第六步:正式调研之前的所有步骤都是正式调研的准备工作,但都比这一步要重要。在正式调研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更多是细节。就比如现在各大车企用得最多的就是访谈方式,只需要1~2场深度访谈的时间,却能同时搜集到8~12名用户的反馈,于是在敏捷的用户研究中,焦点小组似乎成了无往不胜的利器。但其实这种方法固然好,在正式调研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主持人需要对要调研的产品本身非常了解,这样在焦点小组执行的过程中,才能敏锐扑捉到讨论中的重点,选择的用户也非常重要,最好没有意见领袖型的用户参与,否则很可能主持人就控不住场,导致整场下来达不到调研目的,此外,访谈室的布置,温度等等都会影响这场调研的效果。做完以上这些工作之后,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一一解答最初收集到的需求,解答完之后挖掘这次调研中发现的新的问题点,用户需求等等,完成调研报告。最后的最后,应该针对这次调研做一个总结,有哪些地方遇到了问题,调研方法,样本的选择有什么经验或教训,这样下来,一个调研才算是做完整了,在为公司创造了价值的同时,个人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思考。

国为虚厉

市场的第一步:学会市场调研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Penn先生,ID:impen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商业的世界,调研是一门技术活儿,但是很多情况下都被人们给忽视了,或者说,根本不会花时间精力去做。记得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学习市场调研,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学术的层面,尽管很多广告策划案的第一部分,都是基于市场调研的市场分析。但是现在回想,觉得当时是那么的不专业。正好回家,把买了半年多没来得及听的《跟张弛学市场调研》,花时间学完,挑选一些观点分享出来。(一)市场调研的作用什么是调研?你可能会说,调研不就是发发问卷,开开座谈会,收集收集数据吗?这当然不是调研。上学的时候,我觉得为什么要市场调研呢,是为了了解市场,洞察客户,为了支持我接下来要做的策划方案。似乎正确,也似乎缺少掷地有声。张弛老师说,市场调研是为了决策,调研不是简单的分析数据,调研的本质就是回答决策者的问题,帮助决策者降低决策风险。电影《决战中途岛》的核心情节正好能够告诉我们,调研的作用。电影里美军发现了日军的一段密码,密码中有个关键词是AF,这代表日军即将在AF岛发动攻击。美军陷入了内部争议,有的人认为是中途岛,有的人认为是阿留申群岛,而当时的美军军力有限,不可能分兵作战,只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个点上,所以确定AF到底是哪里就成了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后来,美军为了确定AF就是中途岛,故意向外放出中途岛缺少淡水,果然发现日军电报中出现AF缺淡水的信息。由此确定,AF就是中途岛,美军事先在中途岛埋伏,并取得胜利,成为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我们来看下整个过程:雷达信息采集,是调研中的收集数据发现AF,是调研中的数据分析确定AF是中途岛。这是调研里的提炼洞察埋伏中途岛,这是指导决策。所以,调研是一整套的辅助决策的行为。调研是为决策做准备的。既然是为了决策准备,决策者最关心的也就是调研最关心的。美国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话: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和苦难不够近。那么商业如战场,商业世界的炮火和苦难又是什么呢?就是那些正在发生裂变的用户需求和急需拯救的用户痛点。而调研就是要走进这些真实存在的需求和痛点。归根结底,调研不是在关注数据,而是真正的“人”。我们所有的商业行为,本质上都是在优化人的体验。在张弛老师看来,调研真正的价值是在于,帮助商业决策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去优化人的体验。(二)破解终局性问题商业世界里,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找不到问题的解决答案,而是问题本身就是问题,需要先掀开问题的面纱,看清问题的本来面目后,再给出解决方案。在这里,张弛老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作“终局性问题”。什么是终局性问题?所谓终局性问题就是只描述一个终局的状态,而没有给出问题的抓手。例如,怎么让人生更有意义,如何让年轻人喜欢我的产品,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类问题都是终局性问题,看似有很多解决方案,也可以说是无解。而大多数的决策都是在问终局性的问题,怎么把产品卖得更多,这个产品如何才能更有新意,怎么让年轻人喜欢上我的产品?对于市场调研来说,就是要把这些大而泛的终局性问题转化成具体的调研问题,具体方法是:标准化的三维商业时空,即微观时空,宏观时空和时间。任何一个商业问题,都可以用这个三维商业时空来进行调研。具体到商业世界来说,所谓微观层面就是决策者的角色是什么?市场部们和研发部们的决策者关注的需求点一定是不一样的。只有先明确决策者的角色,才能确定其主要诉求是什么。而宏观层面则是决策者所处的场景是什么,也就是行业状况,快消品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决策场景肯定是千差万别。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同样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勤快点?你女朋友和你的leader跟你说,就会指向不同的解决路径。因为他们的角色和场景是完全不同的。商业世界也是一样道理。明白了决策者的角色和场景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商业主体,那便是”产品“,任何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产品,服务也有自己的产品——服务体验。既然是产品,就会涉及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新产品上市期,还是产品上升期,还是衰落期。这便是三维商业时空的最后一维度,产品的时间维度。同样的一个问题,出现在不同的时间点,就会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尽管我们会经常遇见终局性问题,但是这类问题往往很难直接回答,而市场调研中使用的三维商业时空,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帮助我们转化拆解掉大而泛的终局性问题,从而更容易的解决掉具体的商业问题。(三)一个好问题价值千金做调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问问题。提问题看起来谁都会,但是真相真不是谁都能拿到。因为,你和真相之间,永远有一个难题:你的调研对象会”撒谎“。为什么调研对象要撒谎,有时候还真不能怪对方有意撒谎欺骗。张弛老师归纳了三种情况: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刻意给出了假的答案比如,一名美国黑人在竞选州长,竞选之前的民意调查显示他的支持率远远领先竞争对手,可是选举结果却是落选了。选民撒谎了。人们在面对民意调研的时候,为了不被认为是种族歧视者,为了维护自我形象,说出了支持黑人竞选。但是选民的最终行为往往不是如此。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会期望偏差”,也就是说 ,受访者为了满足社会期望,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可能会为了礼貌说饭店的菜挺好吃,也可能为了避免别人识破自己的无知,而说自己知道某某。解决方法:尽量去除掉问题里的敏感信息。如“你听过大家都在谈论的传音手机吗?”改成“你听说过传音手机?”误解了问题,无意中给出了假的答案例如问题”你旅行时,经常住哪类的宾馆?“可能得出来只有不到5%的人说自己会住民宿。这对一个想要开民宿的人来说,看起来市场空间就不太大。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对宾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笼统的旅行时,得出来的答案就很难具有商业价值,更难以起到决策作用。对于市场调研来说就是灾难性事件。稍微改动下问题”你和家人度假时,在旅行目的地,通常住什么宾馆?“结果可能会有超过30%的人选择民宿。你看,问题不一样,给出的答案就会出现极大的误差。问题不聚焦,就会掺杂很多复杂情况,答案的纯度也就会下降。这在我们的日常工作沟通中也会经常出现,因为信息错位,彼此的理解通道就会偏离,工作效率也就会大大下降。解决方法:用具体的描述代替模棱两可。被诱导性问题控制,不自觉给出了假的答案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真实的情况,但是有时候,调研者本身给出的问题,已经导致了答案的失真。如”你喜欢美剧还是韩剧“,结果70%说喜欢美剧。很遗憾,用户又撒谎了。用户可能不喜欢美剧也不喜欢韩剧,但是又不得不选,就只好随便选一个了。例如律师问对方”你现在还会打儿子吗“无论回答是会还是不会,都等于默认了爱打儿子。律师的问题在一开始已经限制了答案,甚至还有点隐蔽。所谓的诱导性问题就是用不恰当的方法限制用户的回答,表现形式会多种多样,而且通常都会很隐蔽。再比如“如果有一副太阳镜可以保护你的眼睛远离太阳的有害紫外线(据说会导致失明),你愿意为这副眼睛支付多少钱?这样的定价调研,答案往往已经失真。因为过分夸大了某个因素,消费者已经从购买一副眼睛的需求无形中被转移到了要花多少钱防止失明,问题的答案还能具有参考价值吗。当然不能。这样的案例在商业世界不胜枚举,特别是经常被夸大的产品功能,调研前是爆品出世的感觉,投放市场后无人问津。解决方法:问题不预设立场,不刻意夸大某一方面,对于给出的选项问题,要给出合理的区间选择。(四)用户的需求不是需求市场工作离不开目标用户,用户的需求也是很多企业重点关注的。商业世界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搞不懂用户的需求,或者说,用户的真实需求往往被隐藏起来了。例如,你女朋友跟你说,下班要早点回家,表面是需要陪伴,隐形需求是什么呢?实际是需要的是被爱的感觉。所以,下班早点回家只是提供被爱的感觉的一种方法而已。对于调研者来说,很多情况下是要挖掘需求,寻找痛点,因为真实的需求,客户往往不会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能够通过表面行为洞察出真实的需求,进而把需求转化成产品。在张弛老师看来,准确的说,不是挖掘需求,更应该是还原需求,也即是还原出用户真实的隐形需求。通过三个方法可寻得。需求长在场景上如果你问一个消费者,你想要一款什么耳机?用户可能会说,音质更好的。音质好,算是需求吗?当然是,但是音质好是好耳机的标配,没有实现可能是受技术和成本限制。这也不是我们要找的隐形需求。大家可以回想下自己的日常,是不是经常会遇见过上述的情况,看起来不是需求的需求,被当成了如获至宝的需求,做出的商业决策自然也会以失败告终。要记着,用户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都能够简单的说出自己的需求,那么,市场调研和用户洞察也就不会存在了。用户真实的需求长在场景里,少问为什么,多问场景和感受。所有的产品都要放在具体的场景里才能发挥作用。请人吃饭、家庭聚会和 生日宴,不同的场景,对餐食的需求也是完全不一样。还是回到耳机的问题,你可以这样来问:你都什么时候用耳机?通勤的地铁上你都听什么音乐?你在地铁上用耳机的感受是什么?“有时候觉得周围太吵了,耳机线还经常缠在一起,有时候还会挂住别人的包”慢慢的,你会发现,用户的隐形需求是安静和方便。而这一需求转化成产品就是“一款无线的降噪耳机。需求长在别人身上用户往往说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外部工具帮助其描述出来。比如我们小时候早恋,如果父母直接问你早恋了吗?估计没人会说实话,但是如果父母问,你们班有同学早恋吗,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这种行为呢?无形中把你和那个早恋的你隔离开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反正说的也不是自己嘛。这就是映射法,把对方不想说,或者说不清楚的需求,嫁接到另一个人或者场景里去还原出来。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也会经常用,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最近怎么怎么了。没错,那个朋友,就是你。映射法除了用第三人称,还可以用绘画、联想、归类和句子填空等方法,这些映射方法都是很好的帮助调研者还原用户需求的好工具。当然了,无论是通过场景,还是通过映射法找到隐形需求,都需要直接询问消费者,但是如果遇见,用户不是不想说,而是压根就不知道或者说不清楚,我们该怎么办?需求长在细节里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获取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而且这一点,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非常容易和方便,基本也是每个互联网运营的基本功。但是,大数据有大数据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因为大数据没有同理心,很难协助理解消费者背后真实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也更需要小数据,就是用户真实生活里的事件、习惯、表情、穿衣打扮等等。获取小数据的方法只有一个:观察。记得之前做大学生校园市场,我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上得来的数据,分析大学生的种种行为和画像状况。但是很难直接还原出当下区域的用户需求,或者说不能准确确信。更多的情况下是,你经常去学校,和学生接触,慢慢就会发现一些他们的特点,行为习惯,市场差异等等,最终指导我做出市场策略和市场行为。站到用户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用户的一言一行,感受她对自己的期望,如果你是用户,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一旦你能和用户建立情感共鸣,也就等于和一个用户群体建立了共鸣。总之,不要轻易被用户说出来的需求所欺骗,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用户的隐形需求,而隐形需求本质上都是消费行为背后的情感述求。既然是情感诉求,无论我们采用何种还原需求工具,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和用户建立情感共鸣。请铭记:情感共鸣是与用户打交道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五)企业并不关心用户满意度滴滴下车后,师傅笑容满面的说,记得给我五星好评哟。晚上点个外卖,也会提醒你要给个好评哟。说实话,我很少点这些,原因是觉得很浪费时间,除非是过程我确实觉得内心触动。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被日常生活中的满意度调研包围了。对消费者来说,当你点击满意的时候,真的是因为很满意对方吗?并不一定是。对于企业来说,他真的关心用户满不满意吗?其实,企业根本不关心。企业只关心自己的生意能不能做好,而用户不满意会影响自己的生意,所以才关心。用户不满意会影响自己的生意,那么,用户满意,生意会不会一定就好呢?也不一定。实际上,用户满意度,只是一种情感的平衡。购买了某种产品或服务,反馈出正面感受有多少。换句话说就是,我没做这些,你会不满意,但是我做了这些,你也未必满意。满意度更多的是一种质量监督系统,它反映的是用户对产品的态度,而态度不等于行为,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很好,用户也很满意,但是不代表他会买。所以企业如果想要往前走,就要关注另外一个指标:忠诚度。这里的忠诚度,不单单是指精神的忠实程度,而是指行动上的忠诚。衡量忠诚度在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叫做NPS净推荐值,也就是有多少人会把你的产品推荐给别人。当然了,NPS值高并不代表企业业绩马上升高,NPS值更多的是预测销售的未来增长情况,帮助企业识别出什么影响了用户的重复购买或推荐购买的决定,以此来促使企业及时采取增强购买行为的改善动作。所以,很多国际企业都会把NPS值作为重要的衡量工具,来关注自身未来的增长性。如果你的企业也关注这个,说明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到这里还是不够的,满意度只能完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监控,忠诚度做到了客户是否重复购买,是企业未来增长性的指标,如果一家企业的目的是基业长青,终极的关注点是什么呢?企业最关注的指标是心理承诺。什么是心理承诺?就是用户是否真的爱你。特别是对竞争激烈的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再高,也不能说明什么。只要用户没有心理承诺,一旦遇见了更好的选择,或者当你遇见了负面危机,就会转身离开。这是一个品牌的严重灾难。但是,很多企业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满意度调研上,数据做的很漂亮,不自觉的会觉得自己和用户的关系非常好,心想自己的生意应该也会很好。这是企业满意度调研的误区,忽略了忠诚度、心理承诺,最终的市场调研也是徒劳无功的。我们再深度思考下调研的价值是什么?调研服务于企业决策,企业的唯一使命是满足用户需求,而企业的最大局限是资源有限,正如经济学上的帕累托佳境,在不额外增加资源投入的情况下,让收益变得更大,这不就是所有企业的终极商业追求吗?最后,关于市场调研,放上毛主席的名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研,同样,没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