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晒出知识产权亮眼“成绩单”天行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晒出知识产权亮眼“成绩单”

央广网深圳4月24日消息(记者黄倩 通讯员严偲偲)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前夕,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对外公布了其在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最新进展。2019年,深圳先进院专利申请总数达到1516件,知识产权投资实现股权转让收益4.66亿元,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366件。截至4月8日,该院累计申请专利8905件,累计授权专利3627件,专利转化率达到24%。图为深圳先进院专利墙(央广网发 深圳先进院供图)PCT申请数366件 领跑高校院所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4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教育机构中PCT排名第二的清华大学专利申请总量为265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230件。深圳先进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院的PCT专利申请总量为366件,超过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且专利各项数据排名也位居中科院前列。其中,“3D打印方法”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银奖,“一种多功能健康检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获得2013年广东专利金奖。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离不开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深圳先进院的激励机制。据了解,深圳先进院与中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合作,发挥专家库的功能,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从撰写和审查答复等环节对专利质量进行把控。在此基础上,该院每年对申请专利的数量、质量和转化指标进行考核,从而形成科研人员积极开展专利布局的内生动力。此外,从专利申请的领域来看,深圳先进院的专利集中于知识产权密集型的前沿科技领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领域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等特点。股权变现4.66亿元 产业培育迎来回报期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深圳先进院知识产权投资股权变现4.66亿元,专利转化率达到24%。在成果转化上构建了新起点、新高度,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意义上的闭环。以深圳先进院医学影像中心团队与上海联影医疗公司的战略合作为例,自2010年合作以来,联合团队研发出我国首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T磁共振成像设备。深圳先进院以3项磁共振成像核心技术专利作价1240万元入股上海联影医疗公司,后又持续注入一批专利技术进行应用,到2019年实现股权转让到款4.37亿元,股权增值35倍。深圳先进院与上海联影将在5T、7T磁共振、PET-MR等新技术研发方面继续保持深入合作。为了让实用技术实现转化,深圳先进院计划从基础研究的专利创造阶段开始导入产业的技术需求,引入第三方机构,从技术路线、市场需求、应用和法律等层面进行辅导培训,布局高价值专利。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从科技成果,到股权价值,再到现金收益,深圳先进院这套“组合拳”有效实现科技成果投资股权价值向资产现金价值的转化。未来将进一步在科教融合特色中发挥优势,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双区驱动”的发展的机遇下,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近年来,深圳市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引导专利布局。来自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已连续16年全国城市排名第一,这也为深圳先进院的知识产权布局提供了一片沃土。

安全感

全国科研院所第一!深圳先进院2020年度牵头获批7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今年牵头获批7个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在“合成生物学”“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以及“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三个重点专项中,获批总经费8683万元,获批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科研院所第一。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共获批4个项目。合成所严飞研究员获批主持“高效超声/光声生物成像元件库的挖掘与应用研究”项目;合成所钟超研究员获批主持“生物活体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数字所曲强研究员获批主持“多方协同合成基因信息安全存取方法研究”项目;合成所金帆研究员获批主持“鲁棒型人工基因元器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项目分别获批。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集成所李光林研究员获批主持“智能灵巧上肢假肢及适配技术”项目,和医工所周树民研究员获批主持“运动行为监测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个项目获批。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获批1个项目。合成所李汉杰研究员主持获批“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异质性、发育调控与功能研究”项目。深圳先进院将充分发挥学科融合、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特色与优势,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王纳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纳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王其琪

麋与鹿交

产学研合作好案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科学技术日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创新驱动发展是大势所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多次强调指出: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为创新而生。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决定共建深圳先进院。深圳先进院实行理事会管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瞄准国际一流工研院,致力建设与国际学术接轨、与珠三角产业接轨的新型科研机构,定位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建立,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经过13年的发展深圳先进院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创新体系”,由八个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cGovern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筹)],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深圳龙华、平湖及上海嘉定)、多支产业发展基金、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科创客学院、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珠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先进技术研究院、杭州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组成。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2018年底在深签署《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协议书》,将依托深圳先进院及中科院在粤科研力量建设“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深圳先进院一直以来紧贴创新发展的脉搏,拥有全球的高端人才和新颖的体制机制模式,具备扎实的科研实力。14年来,院累计承担科研项目经费近60亿元,累计申请专利8000余件,专利总体价值、影响力位列全国科研院所第一方阵;累计发表论文超过1万篇,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及《自然》系列共发文30多篇;累计孵化企业968家。在创新驱动战略和率先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深圳先进院在高端医疗影像、低成本健康、医用机器人与功能康复技术等“一三五”科研方向取得丰硕成果,重点培育领域城市大数据计算、非人灵长类脑疾病动物模型、先进电子封装材料、肿瘤精准治疗技术、合成生物器件关键技术等均取得重要突破。深圳先进院现已成为国内海归密度最高、国际化学术交流氛围较好的新型科研机构。截至2019年6月,深圳先进院人员规模突破3000人(含学生),其中员工1595人,海归近600人,累计吸引包括诺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知名大学在内的百余位教授在深开展兼职合作研究,累计培养学生逾7000人。从成立之初起,深圳先进院不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运营的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道路。采用理事会管理模式,开放办院,需求牵引,动态定位目标。采用三方共建的模式,根据国际科技发展态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来定位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更加贴近世界前沿;主动拓展与国内外各界的互动,特别是与香港及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强调多学科交叉,鼓励跨部门、跨单位、跨界创新;坚持学术与国际前沿接轨,产业化与区域经济融合。不拘泥于传统科研机构的建设,通过13年的摸索,初步搭建了围绕科研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创新系统”,这一做法大幅提高创新的效率与效益,高效地实现了创新链上下游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且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复制性,可以成为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遵循“巴斯德模式”,形成学科交叉和集成创新的特色与优势。深圳先进院强调由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研发与生活、市场的紧密连接,真正实现科技创造价值,带动深圳产业跨越式升级。先期牵头的深圳机器人联盟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2006年全市机器人只有5亿产值,2019年统计已经超过1000亿。深圳先进院一方面立足源头创新,面向科技前沿,培育新兴学科,形成学科交叉和集成创新的特色与优势,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知识源头”和“核心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重大项目和前瞻性布局为牵引,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规模产业化。形成双螺旋产业化战略,合力推动产业化跨越式发展。深圳先进院以知识产权引导科研方向,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方向。为增强开放研发机制,与企业携手共进,推动产业化合作的“源头对接”模式,合力推动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在项目评价方面,加强产业化合作项目的绩效比重。在项目管理方面,改变蜂窝煤式项目管理模式,实施动态矩阵式管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圳先进院围绕“人才强院”战略、“质量先进院”战略的实施,优化人才培育载体环境,加大高端人才吸引力度,完善人才服务手段为抓手,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系统工程实施,建设三级人才梯队,促进人才优先发展。面向全球引才,建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和“国家引智示范基地”。国际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的建设,为深圳先进院建设国际一流工研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是党中央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作为在深圳成长了14年的国立科研机构,深圳先进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建立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先行示范区要有先进的科研技术、培植创新的沃土以及完善的知识市场机制。深圳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深圳速度,创造深圳奇迹,必然有其自身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集中于政策机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源头创新不足的短板势必会影响进一步转型和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大学为其发展作有力支撑。风物长宜放眼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先进院应该看到下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着眼未来开辟新域,全面提升创新的国际化水平。目前深圳先进院在IBT融合、脑科学与合成生物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创新资源在不断发生聚合反应,以后将发挥桥头堡作用,打造合作的最佳枢纽平台。据悉,深圳将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三位一体”为重点,联合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先进院地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中,且牵头建设的深圳市两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未来都将落地光明。深圳先进院也将成为开放的“窗口”,搭建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的合作桥梁。在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逐渐培育完善的“知识市场”,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深圳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关键就是要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想重现当年的企业发展盛况,继续不断涌现出“知识市场”中的华为和腾讯,首先要快速实现从工业经济模式到知识经济模式的换挡。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乘政策东风,扬创新之帆,劈波斩浪,一路向前。未来,深圳先进院将继续瞄准国际前沿和市场趋势,布局前沿学科方向,凝练高水平科研队伍,立足深港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引导IT和BT科研力量的融合,为建设国内一流新型科研机构和国际一流大学不懈努力。(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慨其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自然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位列广东省科研机构首位

央广网深圳12月17日消息(记者黄倩 通讯员冯春)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自然指数网站近日公布了最新自然指数排名。最新数据显示(统计时间范围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数排名,深圳先进院指数从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创历史新高,广东省科研机构排名由原来的位列第二跃居第一,中科院体系内排名17,全国高校排名85。据统计,此次计入自然指数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来自生命科学领域,这与深圳先进院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瞻布局紧密相关。例如,继去年11月在《自然》发表论文,揭示了生物迁徙进化策略的定量规律之后,合成所刘陈立实验室于今年5月在定量生物学领域再度突破,揭示了细菌细胞生长分裂新规律,修正了该领域原有两大生长法则,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今年6月,脑所屠洁团队与王立平团队合作在国际精神疾病领域顶级期刊《分子神经病学》上发文,团队首次解析了一条新的抑制性神经环路,揭示了调控焦虑症的新机制。从自然指数的构成来看,化学和物理仍是对深圳先进院自然指数贡献最大的两个学科,指数均达到13以上。例如,集成所唐永炳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团队研发出具有柔性界面的高稳定双离子电池,在高性能柔性储能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IF=27.398);材料所喻学锋团队与医药所团队成功制备出可穿透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粘液屏障的黑磷纳米药物控释载体,为解决因呼吸系统疾病粘液屏障所导致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IF=12.959)。近年来,深圳先进院科技论文发表数量稳步提升,论文质量突飞猛进,与过往检索时间得到的数据相比,自然指数持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深圳先进院已累计发表各类专业论文超过11000篇,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自然》子刊累计发表84篇。国际合作论文在中国科学院体系排名第8,成绩显著。

梦之岛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2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市委副书记、市长斯琴毕力格,市委常委、副市长金武、倪嘉宇,市政协党组成员、发改委主任高志华,市政府秘书长张众志出席签约仪式,伊金霍洛旗主要负责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斯琴毕力格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对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表示感谢。他指出,当前鄂尔多斯市正在积极推动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对鄂尔多斯市建设高水平研发及转化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为鄂尔多斯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将尽最大能力做好服务保障,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樊建平表示,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在鄂尔多斯这片热土上结出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谱写出通力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融合的新篇章,为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座谈会后,斯琴毕力格与樊建平共同签署《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并见证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中科院中科并购基金、神东天隆集团、君瀚发展投资中心、圣源能源集团、嘉泰投资集团签署《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意向投资协议》。鄂尔多斯日报全媒体记者 呼群

孰应六律

四大实验室落户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去筹成立。先进院供图中新网深圳11月13日电 (郑小红 朱族英)中科院定量工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联结解析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成像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粤港澳人机智能协同系统联合实验室四大实验室,落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简称“合成所”)去筹仪式、四大实验室落户深圳先进院揭牌仪式以及重大项目签约仪式,13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上举行。合成所成为深圳先进院的第七个研究所。中科院定量工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揭牌。先进院供图据悉,目前合成所已汇聚一批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域领军科学家及青年骨干,团队规模超400人。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旨在将合成所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机构。四大实验室中,广东省粤港澳人机智能协同系统联合实验室结合国家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粤港澳三方的紧密合作,汇聚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和创新科研合作成果,推进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领域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团队引进与培养和高质量创新平台建设等。霍斯特·梵格教授受聘为深圳先进院医药所首席科学家。先进院供图仪式现场,先进院院长樊建平为瑞士科学院院士霍斯特·梵格教授颁发聘书,聘请梵格教授为深圳先进院生物医药所首席科学家,负责开创引领GPCR膜蛋白生物芯片领域的研究,成立新型的GPCR膜蛋白生物芯片研究学科,并协助团队人才建设、开展学科间交叉合作及进行国际交流。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深圳先进院多项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其中包括深圳先进院与光明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未来技术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与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深圳市南油集团公司、康臣药业集团等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深圳先进院分别与深圳国信科技服务公司、中山生科试剂仪器公司、深圳烯湾科技公司、国机智能(苏州)公司、墨子科技公司5个公司签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据了解,联合实验室是深圳先进院院地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深圳先进院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完)

爱无疆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鲁佳教授:机器人学视角下的自动驾驶与自动物流 | CCF-GAIR 2018

雷锋网按:2018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得到了宝安区政府的大力指导,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雷锋网CCF-GAIR 2018 延续前两届的“顶尖”阵容,提供 1 个主会场和 11 个专场(仿生机器人专场,机器人行业应用专场,计算机视觉专场,智能安全专场,金融科技专场,智能驾驶专场,NLP 专场,AI+ 专场,AI 芯片专场,IoT 专场,投资人专场)的丰富平台,意欲给三界参会者从产学研多个维度,呈现出更富前瞻性与落地性相结合的会议内容与现场体验。大会第二天的计算机视觉专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鲁佳教授作为下午场的最后一位演讲嘉宾,发表了题为“从自动驾驶到自动物流的机器人学视角”的精彩演讲。演讲中,王鲁佳教授从机器人的角度切入,向大家介绍了自动驾驶、自动物流的最新进展与关键技术,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做了总结与展望。她总结道:一、目前低速无人驾驶正在由单一传感器朝多传感器融合转型;二、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结合可以降低无人驾驶系统的成本;三、机器人技术要与时俱进,从应用端、落地端提炼产业需求,为算法界和学术界引入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下是王鲁佳教授的全部演讲内容,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大家好,这个专场的主题是计算机视觉。从早上到现在,我们听了很多学术界泰斗和工业界大咖介绍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前沿进展和成果。计算机视觉最终的载体是机器,其中最主要的载体就是机器人,所以接下来我会从机器人的角度,和大家聊聊自动驾驶和自动物流的发展。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感知,数据处理、理解、计算与优化。我将从L3到L4无人驾驶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切入今天的演讲。移动机器人的无人驾驶涉及几个方面:首先是环境感知,包括硬件、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主要包括传感器的校准和标定,软件方面指传感器数据的处理算法,具体包括图像特征和关键物体的识别、分类,以及点云数据的分解、感知与检测。其次是环境的描述和理解,包括机器人视角的建图和定位。最后是控制与决策。在对环境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后,机器人需要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进行规划,并控制机器人本体执行。下图展示了我们课题组现有的部分自主驾驶移动平台:自主驾驶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分类,比如按环境可以分为陆地和水上,陆地又包括高速、低速场景,结构化场景、非结构化场景。结构化场景包括城区路面、高速路,非结构化场景主要指封闭园区。下面我将从整车和解决方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低速自主无人驾驶。我们团队和学术界开展了多方面深入合作,也得到了产业界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搭建了一个国际人才交流和产学研融合的平台。下图展示了低速无人驾驶车辆。其中左下角展示了一个多线激光雷达构建的地图,包括环境中的障碍物和一些特征检测与标注。左上角是我们标记障碍物后,对车辆自主控制决策的实时体现。刚才主要介绍了建图和定位,其实我们在低成本视觉导航方面也有研究。2011年,我们通过Robots@home家用服务机器人,实现了基于视觉伺服和拓扑地图的协同工作。这套方案的计算量和功耗非常低,还解决了多种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是一套能自适应光照的低成本视觉导航方案。现在很多公司、团队在研究停车场场景的视觉导航,我们也有所涉及。即通过一个单目摄像头和一个惯导传感器,在停车场实现自主导航。另外,我们在多机器人协同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通过一个RGBD传感器实现了多机器人同时定位和地图融合。例如,在停车场范围太大,单个机器人需要很久才能扫完地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多机器人地图融合和自主导航。下图展示了小载重自主物流系统在大范围园区内利用激光传感器构建地图和自主导航避障的场景。其中左边展示了该系统夜间在园区场景内导航的画面。右上角是园区全局的高精度地图,通过它可以实现从起始点实时路径规划、避障,最终达到目的地。右下角展示的是通过实时感知的数据进行局部规划和避障,最终到达目的地。关于大载重量的自主驾驶系统,下图中,左边展示了真实环境中连续长时间运行的场景;右下角展示了三维高精度环境地图,机器人可以通过这个地图和路径规划算法实现自主导航和定位;右上角是服务器端对这个自主驾驶系统的调度和实时监控,包括电量、车速、实时位置等信息。我们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云、网、端结合的物联网。在云端,我们研究存储、负载平衡等问题,同时解决实时通信问题,通过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结合降低成本。最后简单总结一下:首先,目前低速无人驾驶正在由单一传感器朝多传感器融合转型。通过前期研究与验证,(我们发现)单个传感器很难适应动态、复杂的环境,因此多传感器融合一定是趋势。其次,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结合可以降低无人驾驶系统的成本。我们团队已经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同一领域甚至不同领域的上下游,进行资源整合,降低了产业的试错成本。最后,机器人技术要与时俱进,从应用端、落地端提炼产业需求,为算法界和学术界引入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桔梗

深圳先进院牵头三大基础研究机构顺利通过筹建期验收

近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牵头建设的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三大深圳基础研究机构顺利通过筹建期验收评估,标志着上述基础研究机构将正式进入建设期,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受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委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于2020年8-9月对三大基础研究机构开展了筹建期评估活动,评估程序包括自评估、材料审核、专家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等环节,重点对研究院的机制体制、人才队伍、条件平台、科研工作和资金筹措等筹建任务完成情况及筹建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三大研究机构均圆满完成了各自筹建期任务书中的各项指标和绩效目标,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弥补深圳基础研究短板、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开放水平、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等方面成效显著,希望研究院能够在顶层设计、创新发展、学科建设及重大应用上进一步凝练与思考,为深圳推进“双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月,共建单位包括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筹建期内,研究院组建了一支年轻有活力、多学科交叉的创新队伍,人员规模超500人,引进了36位全职PI,超过60%的团队骨干来自国外知名高校。研究院重点聚焦在人工生命体的理性设计基础理论、高效自动化的合成测试使能技术以及面向生命健康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与国内其他合成生物学力量差异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力量,围绕“造物致知、造物致用”建成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合成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合成生物化学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中心,牵头获批9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产出了一批以“定量公式解释合成生物学群体/个体建构原理”为代表的高质量成果,在基础研究、使能技术、医学应用以及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月,共同牵头单位为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单位包括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筹建期内,研究院遴选并组建了69个高水平科研团队,人员规模近700人,依托深圳先进院设立了7个研究中心,建成了非人灵长类脑疾病模型构建及转化研究等6个科研支撑平台。研究院在脑科学研究新技术、脑疾病诊疗新技术、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与服务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牵头成立的“脑认知脑疾病学术与产业联盟”辐射国内近110家机构,产出了“非人灵长类脑疾病模型”等一批代表性高质量成果。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于2019年6月19日注册成立,是由深圳先进院和宝安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市级二类事业法人单位。筹建期内,研究院组建了一支超200人的全职人员队伍,围绕电子封装材料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布局了“晶圆级封装关键材料”“芯片级封装关键材料”等八个研究方向,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放大、产线验证的全链条研发平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晶圆级封装材料“薄晶圆加工临时键合材料”已完成技术转移转化,打破国际垄断,成功“备胎转正”,商品化应用于终端龙头企业服务器芯片;介质材料“埋入式电容材料”已完成技术授权并通过器件端验证,应用于终端龙头企业硅麦克风等产品,有望打破国际垄断。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王纳 通讯员:李志鑫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杨洪权

其一命也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再创新高 145个项目获资助

央广网深圳9月29日消息(记者黄倩 通讯员冯春)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项目评审结果。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该院共有145项项目获得资助,立项项目数创历年新高,较2019年度同期资助项目数增长率达46.5%。其中,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47项,青年项目8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批直接经费合计6222万元。据了解,本年度深圳先进院有6位青年科研人员从基金委五个科学部分别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创历史新高,体现了深圳先进院多学科交叉集成特色和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同时,大部分获资助者具有良好的产业化背景,也体现出深圳先进院的工研院定位以及学术引领服务产业的特色。其中,数理科学部优青获得者孟龙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超声操控的研究,发展了超声相位调制声场理论,发明了超声特异性细胞筛选技术;发明了超声操控神经元放电技术,实现了超声对神经元放电频率的精确控制,曾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其7项专利实现产业化。生命科学部优青获得者胡战利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医学PET和CT成像方法,突破现有技术在时空分辨率和辐射剂量方面的极限。在实现学术前沿突破的同时也参与了我国多项高端医疗装备和科研仪器的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将提出的医学成像方法应用在国产CT和PET成像系统中。医学科学部优青获得者赖毓霄研究员,主要从事骨植入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医学应用。其3D打印含镁骨修复产品已通过国药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并进入产业化,产品及其核心技术获中国专利银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等国内外奖项,产品通过临床试验伦理审批,即将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工材科学部优青获得者杜学敏研究员,紧密围绕刺激形变高分子与柔性神经接口器件开展研究,通过材料与器件多功能集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策略与技术,部分技术已实现产业化转移。信息科学部优青获得者邱维宝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分辨率超声成像技术研究,针对浅表和内窥等临床诊断需求,开展了超高频超声换能器、新型超声仪器系统和成像算法等多方面前沿技术研究,并推进了多项创新医疗超声技术的产业转化。信息科学部优青获得者徐天添副研究员,以实现微型机器人在精准医疗的应用为目标,建立了微型机器人的自主路径规划与视觉伺服运动控制方法,提出了微型机器人针对复杂环境的优化驱动技术,研发系统平台并解决了微型机器人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部分技术难题。本年度深圳先进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分别是合成所戴俊彪研究员团队申请的“复合污染物降解生物体系的设计构建与应用”项目;医药所陈棣研究员团队申请的“基于骨关节炎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制定创新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项目。另据了解,在8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中,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刘陈立研究员位列其中(研究领域:定量合成生物学)。目前,深圳先进院申报的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其他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深圳先进院将进一步强化基金项目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特色与科研优势,为未来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静之至也

深圳先进院获7项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今年牵头获批7个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在“合成生物学”“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以及“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三个重点专项中,获批总经费8683万元,获批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科研院所第一。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共获批4个项目。合成所严飞研究员获批主持“高效超声/光声生物成像元件库的挖掘与应用研究”项目;合成所钟超研究员获批主持“生物活体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数字所曲强研究员获批主持“多方协同合成基因信息安全存取方法研究”项目;合成所金帆研究员获批主持“鲁棒型人工基因元器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项目。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集成所李光林研究员获批主持“智能灵巧上肢假肢及适配技术”项目,和医工所周树民研究员获批主持“运动行为监测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获批1个项目。合成所李汉杰研究员主持获批“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异质性、发育调控与功能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