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东深圳技术大学高调宣布联合培养研究生!西北大学:就是我!吕澂

广东深圳技术大学高调宣布联合培养研究生!西北大学:就是我!

现在国内大学都是在为自身的发展寻找一个稳定的发展方式,比如说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医学院等等。而近日广东的新建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就高调宣布将要和西北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且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展开合作。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所刚刚成立的新本科大学,目标是瞄准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两校将建立学生联合培养机制,共享优秀师资及优质教育资源。探索联合培养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并在电子信息、中药学、材料与化工等学科领域开展专业型硕士的联合培养。西北大学是一所老牌的211大学,学校在文理学科方面的实力比较强势,像西北大学的地质学、考古学、历史学等。此次签署双方还将加强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环境工程、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正好利用西北大学的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科研平台,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的战略支撑。西北大学是一所老牌的211大学,学校在文理学科方面的实力比较强势,西北大学的地质学、考古学、历史学等专业是十分强势的。此次签署双方还将加强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环境工程、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正好利用西北大学的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科研平台,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的战略支撑。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批准将正式设立深圳技术大学,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以工学为主,紧密对接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西北大学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摇篮”“作家摇篮”。小结西北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几十年办学经验的大学,再加上深圳技术大学的前沿科研活力,两校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我们拭目以待吧!关注环球社会前沿观察,带你了解中国高校、定期更新高校信息!敬请关注!注: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共犯者

深圳技术大学与西北大学将共建研究院,探索联合培养专业型硕士

新京报讯(记者 苏季)4月12日,深圳技术大学与西北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校将共建联合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展开合作。其中,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两校将建立学生联合培养机制,共享优秀师资及优质教育资源。探索联合培养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并在电子信息、中药学、材料与化工等学科领域开展专业型硕士的联合培养。双方还将加强科研协同创新,共建实验室,吸纳相关领域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环境工程、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与此同时,依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研究、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合作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明研究工作,推动深圳文化的传承发展。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1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深圳技术大学,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以工学为主,紧密对接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西北大学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摇篮”“作家摇篮”。新京报记者 苏季 校对 付春愔

七情

深圳最超值的“三高”大学,“低分上车”的机会,只剩今年!

今天和大家来介绍一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这所大学成立之初,就定了一个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即“三高”标准!其实还可以加上一条,”高速度“。一、高速度建成的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大学!2015-2016年深圳市筹建2015年9月,深圳大学官方发布消息:深大正在筹建"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开始招生,待时机成熟,再"孵化"出独立的"深圳技术大学" 。2017-2018年就开始招生了(依托深圳大学分校招生)2018年11月获教育部正式批准2019年9月在全国六个省一本独立招生807人。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指的是,一是指2019年学校成立,独立招生之时,就是一本招生,就是依托于深圳大学,在深大的基础上孵化长大的。二是指学校建校定位:立足一流,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培养的是一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建成的是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二、深圳技术大学的实力(一)专业建设速度,飞速发展!2017年依托深圳大学分校招生的专业有三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光源与照明、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2019年面向广东、辽宁、河南、陕西、山西、山东6省招生,计划招生800人。专业数量由最初的三个,增加到6个。2020年面向面向广东、黑龙江、辽宁、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宁夏、甘肃、贵州等十省招生,计划招生1600人,人数较2019年翻一番!其中广东省招生计划最多,为1355人,专业由最初的三个,增加到18个。(二)联合研究生培养,迈上快车道!1、与深圳大学这个“娘家”联合培养研究生,那是得心应手!如下图: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专业!不仅招收硕士研究生,而且还招收博士研究生。与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光机电工程与应用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主攻三个研究方向:(1)激光技术与系统(2)光成像及机器视觉(3)光电材料技术2、与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目前学校与深圳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60余人。3、与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2020年计划招生5人,招生专业为材料科学及化学科学、光学工程学科领域。4、勋哥分析:(1)从以上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分析来看,学校虽在2020年增设了部分人文类专业,但从专业布局来看,还是以工为主,理、经管类专业为辅。(2)从专业设置与接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这个角度来看,深圳技术大学,主要针对数字化网络设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与零部件、机器人、精密制造装备、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和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来设置学科专业。(三)亮点:对标德国应用技术教育!2、所有学生均需参与学校或企业实践项目在总学分 200-220 学分的总体要求下,要求有60%以上的实践学时学分,至少一个学期的企业实习环节,所有专业要求在大一学年安排行业认知课程带学生走入企业了解行业,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大一就能了解行业的需求,做好对标。3、利用丰厚的企业资源,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上图为学校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官网上合作的国内企业部分名单,这份企业名单,体现的就是地域优势!三、勋哥建议1、深圳技术大学的录取分数,将会与这所大学的发展速度一样,飞速发展,这两年应该是最后的超值填报机会!从陕西和河南2019-2020年的录取数据来看,在2020招生计划增加的情况下,录取位次还是不断上涨,这足以说明这种趋势。注:广东招生计划最多,所以广东的录取位次小幅下降,是正常现象。据学校内部数据显示:2020年学校计划招生 1600 人,实际录取考生 1596 人,广东省共录取 1367 人。2020 年首次招生文科生和艺术生,在陕西、河南和辽宁三个省份分别高于一本线 70、68 和 66 分,其中在河南我校理科投档线达 612 分,最高分达 625 分;新增招生省份录取情况表现出色,理科在甘肃、宁夏、贵州分别高于一本线 44、39、37 分,在黑龙江录取线高于一本线 94 分。2、学校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主要定位是工程师和设计师,建议大家一定要立足这一点,来选择专业。3、学校新办不久,从以往的办学来看,头几年进入大学的考生,有天然的红利,老师多,学生少,师生关系会更亲近,留校的可能性,以及老师人脉资源的拓展上,会有很多与大学校不同的地方。4、不要担心学校是新办的,因为深圳真正自己家的大学,不多。所以只要国家发展,深圳前进,大环境不变,学校的快速发展是大概率事件。

忧郁症

重磅!深大原副校长王晖出任深圳信息学院校长

办学近20年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圳信息学院)低调地迎来了新校长!师说君了解到,深圳信息学院今年2月份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校长的交接。深圳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晖出任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原校长孙湧到市政协任职。王晖是深圳信息学院第五任校长,也是继张基宏、邢锋之后,第三位来自深大的深信院校长。王晖王晖,男,1969年9月生,汉族,籍贯陕西西安。1997年4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电子仪器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1986年-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199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3年-199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习,获得博士学位; 1997年-2017年,历任深圳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人事教授工作委员会主任,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研究生院(筹)院长,教务部主任; 2017年-2021年,任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1年2月-今,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新校长是博士、教授,西安交大学霸公开资料显示,西安人王晖出生于1969年9月。1986年,年仅17岁的王晖考取西安交大电器工程系,从本科读到硕士研究生。后又在该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读博。可以说,他是妥妥一枚学霸,也是典型的理工男。1997年到2017年二十年间,王晖在深圳大学工作,从普通讲师一路晋升至副教授、教授,在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筹)院长、教务部主任等多个中层岗位历练后,最终升任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师说君注意到,出任深大校领导后,王晖在多个场合阐述过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看法,也跟深圳的基础教育有所接触。2018年4月,王晖在深圳大学与深圳外国语学校“优秀生源基地”合作协议签约及授牌仪式上介绍了深大建校历史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同年12月,王晖在一次访谈中表示,高校要引导学生回归刻苦学习的常识,要加强学风建设。他介绍了深大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经验做法:一是加强通专融合,特别注重通识教育在全人塑造方面的作用。二是改革培养模式,通过建设六类特色实验班加强复合人才培养。三是加强双专业辅修工作。四是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深圳信息学院的机遇与挑战此次深圳信息学院低调“换帅”,体现了这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一贯的低调作风。但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不管是从岗位的级别还是变动的时间节点看,都是如此。一方面,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学校另一个发展阶段的开始。另一方面,2019年10月深圳信息学院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教育部“双高计划”,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学院开设部分本科专业,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接下来,如何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探索本科教育,争创世界一流,对深圳信息学院来说,是重大发展机遇,也是艰巨的任务和挑战。首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乃至研究生层次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加,地方对优质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即便是深职院、深信院这样的名牌学校,也面临强手如林的竞争态势。其次,深圳官方对职业教育发展寄予厚望,但民间的热情仍相对较低。深圳信息学院要争创世界一流,不仅要有独特的优势、可供复制推广的模式,更要担当起牵引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带头大哥”角色。再者,深圳城市定位以及产业重心的抬升,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的校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探索出更好的、更具革新性的合作、融合机制,让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满足当下,还能够适应乃至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也是职教人应该思考的时代命题。深圳信息学院的校长都从哪里来?从2002年创办至今,深圳信息学院经历了5位校长,历任校长包括:张基宏(2003.8-2014.5)张基宏是深信院创校校长,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作为工学博士的张基宏,此前在深大工作多年,曾任深大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自2002年到2014年,张基宏带领深圳信息学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高职学校,到跻身国家高职院校“第一方阵”;从原本老旧的泥岗校区,搬迁到龙岗“大运村”成为现代化校园,办学规模和实力大增。2014年年中,在深信院工作了12年的张基宏调任深大党委副书记,后出任深圳市教育局局长。目前为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邢锋(2014.5-2016.1)深信院第二任校长邢锋同样来自深大。2014年5月,邢锋在深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上,调任深信院党委书记、校长。邢锋本人是土木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现任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梁永生(2016.3-2016.8)梁永生是毕业于哈工大的博士。2005年到深圳信息学院工作。2016年3月,已在深信院工作了11年,年仅45岁的梁永生出任该校校长。同年8月,他调任深圳市科创委主任,成为“学而优则仕”的又一典型。孙湧(2016.11-2021.2)2016年,孙锦与孙湧先后来到深圳信息学院工作。前者是从市科创委副主任任上,调任深信院党委书记,后者是从深职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任上,调任深信院校长。去年,孙湧获得2020年深圳市“十佳校长”称号。今年1月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伴随深圳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深圳成为科技之都,产业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支持深信院开设部分本科专业正当其时。而加快职业教育海外布局既有利于学校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支持深圳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双赢。作者:庄树雄、花花立足深圳,关注教育,最权威的教育资讯,最温暖的教育平台微信搜索公众号“名师说”了解更多深圳教育信息

汲黯

对标深圳,厦门拟出32所引入高校名单

问道者 谢嘉晟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高校。深圳围绕人才展开的高校建设模式为国内城市提供了一种成熟范本。厦门启动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与“深圳范本”称得上异曲同工。1厦门拟三年引进10所高校近日,厦门市发改委挂在官网上关于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引起了媒体的频频关注。《答复函》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力争用3年左右,引进10所境内外一流高校到厦门联合,或独立开办与厦门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应用型学科院所。《答复函》甚至对厦门拟引入的高校都有了比较具体的名单,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3所国内高校,以及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19所国外高校。最终先引进哪10所高校,期间还有个合作意向和引入政策的待定问题。不过,这至少说明,厦门在破解人才瓶颈上,有了更加长效和具体的应对方案。作为厦门唯一的“双一流”高校,已有百年校史的厦门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担负着为厦门乃至福建各地输送高层次人才的使命。最辉煌的时候,每年会有近半应届毕业生留在厦门,而留在福建省内的比例甚至超过一半。3月18日,在厦门市与厦门大学市校合作联席会上,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赵龙说,百年校地,世纪情缘。厦大和厦门相伴百年,厦门滋养了厦大,厦大反哺了厦门,厦大从厦门走向了世界。在厦门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之际,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等一行来到学校调研。尹力指出,厦门大学是厦门的厦大、福建的厦大,也是国家的厦大。要发挥厦大教育资源、智力资源的优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全省发展、服务全国大局。过去,厦门大学在厦门乃至福建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人才作用已是有目共睹。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时代,厦门乃至福建都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高层次人才,因此也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双一流”高校。2高校建设的“深圳速度”厦门提出对标深圳,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是向深圳取经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方日报》公开的信息显示,过去的近40年中,深圳除了自建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之外,还陆续引进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在深圳落地生根。根据深圳《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要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要达到25万人,要力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市。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标兵,或许不少人并没有预见到,深圳在高校建设上居然也跑出了“深圳速度”。深圳大学始建于1983年,到2019年,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深圳大学就有15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立于2012年的南方科技大学更被视为“一夜崛起”的后起之秀。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有81所高校上榜,南方科技大学排在第9,深圳大学排在第21,碾压了国内一众985、211、“双一流”高校。3“深圳速度”下的“深圳经验”但成就高校建设“深圳速度”的一些“深圳经验”,并不是什么城市都学得了的。央广网的一篇报道称,深圳创立深圳大学时,当时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但深圳硬是挤出了5000万元办大学。深圳大学从开始筹办到第一批本科生开学,只用了8个月时间。当时深圳全市有两辆奔驰轿车,一辆给市长,一辆则拨给了深圳大学的校长。深圳高校的很多闯试更是大胆吃了螃蟹。南方科技大学录取学生的方式采用“6+1+3”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此外,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深圳还把吸引人才放在突出的地位。深圳大学至今引进了各国院士、国家各类计划人才过百人。而南方科技大学起步就是国际化,有各国院士39人,教师中90%以上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有在世界排名前一百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2019年成立的深圳技术大学,首任商学院院长霍尔格·哈顿旺曾是德国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原副校长。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入国际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库郑永年筹建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并聘其担任首任院长。“深圳缺乏高质量的本土高校与城市科技产业体制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在2019年深圳两会上直言。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高校·科创·湾区”研讨会演讲中提道:“一流的湾区一定要有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创新成果,不可能完全依赖输入,大湾区必须要有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原创科技成果的生成能力,这就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群来支撑。”陈十一和李清泉的观点对于正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厦门同样适用。尽管厦门在高校建设步伐上比深圳慢了几条街,但启动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也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注:资料来源于厦门市发改委网站、南方日报、央广网。

白象王

毕业季,研究生高薪火爆专业了解一下

马上迎来新一年的毕业季,不管是本科毕业生or研究生毕业生,新一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大潮尽在眼前,哪怕你不想。我们调查了上一年的毕业研究生,其中有不少已就业的研究生对目前的工作现状并不满意。其中才有不足三成的表示对薪酬以及工作状态表示满意,有将近40%左右的员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公司培训,工作挑战小、工作内容单调。曾经以为读了研究生就可以拿到更高薪更好的工作,没有想到自己的薪资水平依然跟大学本科生的差不多,就业形势却比上大学的时候难了很多。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10多年来一直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不过,我们大家都明白,其实70%学生读研的目的基本上都不是学术研究或者是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是因为现在就业压力大,希望通过读研提升就业几率。前日,碰到从深圳回来的学哲学的学姐深有感触地说:“哲学这专业到了哪里都无人问津,尤其是研究生,现在进大专院校都得博士了,一般的工作也用不到研究生,真是高不成低不就,我们简直成了‘嫁不出去的老闺女’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毕业之后难以找到高薪好工作,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又该怎么去改变现状呢?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考研遇到很多小伙伴在不明确考研目的的情况下,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考研,自己也就考研了,完全没有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但最终只是跟别人陪跑。其实目前的行业80%的单位本科学历就足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如果招聘一个本科生就可以,是很少有企业去招聘研究生的,企业也会控制用人成本。就比如实用性较强的,既然你在本科阶段已掌握了一定的技巧. 或完全无用的,就完全没有必要继续读研;又如许多专业学完之后基本没实用性,也没有必要继续学了。那哪些专业在考研中之后前景广阔、就业率大增、前景更广阔呢?工科类专业如:交通运输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船舶与海洋工程、软件工程等教育类专业如: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等语言文学类专业如: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财经类专业如: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等理学类相关专业如:生物学、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医学类相关专业如: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ps: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这十二个学科近几年就业率是一年高于一年,可考虑读研。就业薪资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研究生的工资基本都是6000元起步,剩下的至于能赚到多少就要看个人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行业了。目前研究生工资最高的分布在2个行业:计算机金融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就现在社会就业形势来看呢,也许你会觉得像新能源和人工智能没有像水木工程和机械制造的那么高,但是一些未来的朝阳行业,只要你愿意付出,愿意去学习,毫无疑问,你工作了两年之后都是以年薪来定格。总之祝愿未来的社会精英们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并为之奋斗。

虽善不善

深圳大学2021年心理学考研招生简章报名条件

腾学考研教研组为同学们提供2021年深圳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简章内容,欢迎持续关注。一、报考条件(一)报名申请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深圳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章程》相关规定。(二)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毕业证书);(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5.我校所有招生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人员报考。6.我校部分专业(领域)对考生的工作年限、之前在高校学习的专业等有限制性要求,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7.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取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于复试前提交相应的书面证明。注意: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复试及录取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报考、复试以及录取等资格。二、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学制及学习方式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录取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按类别可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学制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学制2-3年,学习方式分两种,分别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我校全日制专业均为脱产学习方式。三、非全日制的专业(领域)我校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领域)均为专业学位,分别是: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金融、会计、汉语国际教育、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非全日制硕士(双证)招生信息》。四、报名(一)网上报名报考2021年硕士研究生必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进行网上报名。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2.报名流程考生登录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推荐免试生报名流程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章程》。3.报考点选择(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2)在深圳市参加初试且报考深圳大学的考生,报考点须选择深圳大学(考点代码:4427)。4.注意事项(1)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须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2)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二)现场确认所有统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时间、地点及程序请考生自行查阅所选报考点公告。深圳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相关信息将于确认前公布在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五、准考证打印考生可于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六、初试初试由教育部组织在全国实行统一考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一)初试时间: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8:30—14:30)进行。(二)初试地点由考生本人选定的报考点负责安排,详见《准考证》或咨询所选报考点。深圳大学考点的考试地点安排以《准考证》为准。(三)初试科目和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初试科目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及复试参考书目》。(四)初试成绩发布初试成绩可登录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七、复试复试由我校各招生学院(部)负责具体实施。(一)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50%,一般不高于200%。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各专业招生计划和上线情况,确定我校各专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分数线,并公布在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二)复试时,我校各招生学院(部)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三)复试包括专业课、英语、面试等,具体以复试前公布的相关信息为准。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学院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具体的复试内容和复试方式由学院根据教指委相关文件精神和专业特点制定。(四)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期间必须在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五)有关复试内容、时间、地点、程序及其他具体要求详见我校于复试前公布的《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须知》八、调剂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低于复试人数的专业方可接收调剂生参加复试,具体见我校公布的复试分数线及调剂办法。调剂基本条件:根据我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接收调剂生工作应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考生不可向全日制专业调剂。其他调剂基本条件说明如下:①符合本章程中规定的调入专业报考条件。②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A类考生的《国家初试成绩基本要求》。③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④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⑤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九、录取原则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规定,严肃招生纪律,坚持公平、公正,维护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良好信誉和国家研究生学历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公信力。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政审情况及体检结果,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录取:①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和宁缺毋滥。②总成绩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按总成绩结合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复试总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如总成绩相同,则按复试总分、面试总分、初试业务课总分、初试外国语、初试业务课一、初试业务课二科目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③调剂生与一志愿考生一起复试,共同排名。具体规定可参阅我校于复试前公布的《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须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审查结果不合格者。(二)复试总成绩低于复试满分60%者。(三)不按时提交复试报到材料或报到材料弄虚作假者。(四)未到我校指定医院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五)已接受其他学校待录取者。(六)未按规定时间调入人事档案或者提交定向就业合同者。(七)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者(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除外)。(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报到时(9月1日前)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者。十、录取类别及就业全日制脱产学习专业只招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非全日制学习研究生须选择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的研究生(以下简称定向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在学期间不转工资、户籍关系及人事档案,无“全国毕业研究生报到证”。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须将人事档案调入我校。毕业后按学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十一、学费和奖助学金(一)学费根据国家政策,凡被我校正式录取的以全日制脱产方式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以非全日制方式学习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具体如下(均不含教材费、海外与本土学习行动等费用):法律(法学):90000;工商管理(MBA):198000元;公共管理:99000元;金融:学费共计人民币78,000元;会计:学费共计人民币99,000元;汉语国际教育:学费共计人民币60,000元;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费共计人民币54,000元;心理健康教育:学费共计人民币72,000元。(二)住宿费以全日制脱产方式学习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宿舍房源和住宿条件,800-1500元/人/年。非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三)奖助学金深圳大学依托地区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通过提高待遇水平,吸引优质生源,鼓励学生专心学业。(1)国家助学金8000元/年;特设新生奖学金,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2)在评选国家奖学金、发放国家助学金、设置学业奖学金的基础上,提高了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的奖励力度,新增荔研优学奖学金;(3)为了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精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锐意进取的创新、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学校人才、科研平台等资源优势,造就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学校特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金。研究生可申报研究生创新项目(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4)设有“鹏城奖学金”、“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等一批社会(企业)奖学金;(5)增加了研究生“三助”岗位数量,提高了岗位待遇;(6)学校通过立项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鼓励导师提供科研津贴等形式吸引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从而获得资助;(7)部分学院还设立1-2万不等的优秀推免生学院奖学金。按照我校奖助政策体系,以全日制学习方式的非定向硕士研究生一年获得的奖助学金均不少于8000元,表现优异的将不少于6万元,如累计学校现有国家助学金、社会(企业)奖学金等,一年所获奖助学金可超过10万元。奖助学金的具体情况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2021级)》。(四)助学贷款与特困补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校可协助经济困难的硕士研究生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对于特殊困难学生,学校设有特殊困难补助。十二、毕业证与学位证被我校正式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规定年限内修满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注明学习方式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二〇二〇年八月四日注:以上信息来源于院校官网(部分删减)

弗莉卡

5年新增5所大学 深圳高等教育实现“惊人一跃”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频频进入国际国内权威的大学排行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新面孔成功入选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深圳技术大学首次独立招生;中山大学·深圳校园正式启用……近年来,一条又一条重磅新闻,让关注深圳高等教育的人们惊叹不已。与频密的重磅新闻相呼应的,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中不断出现“大手笔”、瞄准“快节奏”。“十三五”以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深圳高等教育实现“惊人一跃”,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等教育下一个高地。一张令人瞩目的大学“增量”成绩单去年8月,中山大学·深圳的校园正式启用,红墙绿瓦,颇具岭南特色的校园因师生们的到来而充满生机和活力。记者梳理发现,“十三五”以来,深圳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等教育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增量”成绩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深圳5年新增5所大学,创造出了高等教育的又一个“深圳速度”。目前,全市已开办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11.32万人,专任教师6999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66%。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还不够雄厚,尤其需要走差别发展、重点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高教意见》),擘画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深圳蓝图。《高教意见》是我市第一个针对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制定的文件,确定了我市下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为我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高教意见》在高校数量、高水平大学数量以及高水平学科数量等方面明确了目标和分步走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目前,我市已高起点、高标准启动筹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新高校。《高教意见》提出,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深圳将形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中国好大学”版图正在重新绘制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质量。近年来,深圳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开放多元经费筹措机制,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高水平大学建设连获重要突破,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2018年11月,广东公布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学科名单,深圳4所高校和20个重点建设学科成功入选。其中,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进入整体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新面孔成功入选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如今,深圳高校寥寥,吸引力不足的情况已发生根本变化。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多所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稳居全省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哈工大(深圳),作为一所在深圳办学的高校,已多年在广东招生的投档线高于该校本部,足以体现考生对深圳高校的青睐。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国际国内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上综合排名迅速攀升,引发关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目前,深圳正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发力建设全国高等教育高地,随着深圳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国好大学”版图正在重新绘制。大学和城市实现“融合发展”对于深圳而言,知名高校的不断增加、规模扩大,不仅仅意味着深圳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高校还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随着深圳高等教育取得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趋凸显。作为一所新成立不久的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对接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以深圳先进制造业急需专业为重点发展方向。中大·深圳首批进驻的5个工科学院同样结合深圳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继续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工科创新平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与深圳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如今,深圳高校的人才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已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载体。全市高校现有全职两院院士超过30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超过500人。2018年1月,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依托单位的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深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目前,我市高校牵头建设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5个重大基础研究机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我们更为在意和追求的是,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推进大学和城市的“融合发展”,围绕深圳产业发展的需要,扛起深圳科技体制创新的旗帜,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文化引领。“口碑”证书“地处南海之畔的计划单列市深圳,正以惊人的速度摆脱‘洼地’之名,成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高地。”——澎湃新闻“深圳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更强烈。这也是深圳不惜成本办大学的动力所在。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冲击顶尖大学,是深圳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必然要迈上的台阶。”——公众号“功夫趋势”“近些年来,深圳大手笔发展本土高等教育,创造了人才与科研领域的‘新深圳速度’,成为特区发展动力源”。——公众号“青塔”“广东高校,尤其是深圳高校,在过去十几年里的进步速度,可以用‘彪悍’两个字形容。”——公众号“软科”“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自主创办高校以实力圈粉,为海内外了解中国、观察改革开放提供了独特视角。”——网友“大胡子”延伸阅读深圳高校门面 全日制在校生11.32万人自1983年深圳大学开办以来,在短短不到40年时间里,深圳高等教育从零起步,到如今已开办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11.32万人。纵观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就是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的探索史,特别是近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跑出了高等教育的深圳“加速度”。时光回溯至1983年9月,此时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仅三年,特区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开学,迎来首届216名学生。作为一所应改革开放而生的大学,深圳大学始终以改革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使命,用“拓荒牛”精神探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世纪之交,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深化改革、迅猛发展的新阶段,深圳的高等教育同样不甘落后。为了满足深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2000年,深圳开始尝试与名校创办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大学城,清华、北大、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入驻,成为深圳追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又一创举。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南方科技大学,明确赋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在招生改革、学生培养、现代大学制度探索等方面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近年来,深圳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5年新增5所大学,分别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深圳将形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来源:深圳特区报审读:谭录岗

飞行猫

西北大学南下布局深圳!与深圳本地高校合作!

西北大学校门西北大学是陕西省的省属211、“双一流”高校,虽然是省属大学,但是,西北大学却有一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即A+学科,这个学科是“考古学”,除了“考古学”,该校的“理论经济学”也获评A-级别,对于一所地方高校来说,西北大学能有如此的成就,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标杆,经过多年发展,西北大学非常综合,被誉为“作家摇篮”、“经济学家的摇篮”等。该校的学科和文化底蕴是深圳这座城市所需要的,所以,西北大学开始布局深圳了,据小编所知,西北大学已经与深圳本地的深圳技术大学签约合作了。两校签约合作现场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所刚成立没有多久的高校,该校是为了服务当地产业发展而设立的,虽然直接冠名“大学”,但是,该校的定位却在应用型!该校将在联合建立研究院、人才培养、师资培育等方面与西北大学展开合作。人才培养这里所说的“人才培养”指的是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的博士教育已经有很多年了,而深圳技术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上缺乏经验,为了弥补学科建设的不足,深圳技术大学将在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中药学等专业学位类别上与西北大学进行合作,西北大学也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努力提升深圳技术大学的学科建设,为该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共建联合研究院深圳技术大学小编在前文也简单叙述了西北大学的历史底蕴,而作为新兴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极度缺乏办学底蕴,为此,两校将建立联合研究院,致力于在环境工程、信息安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有所突破,据了解,深圳技术大学要把这个联合研究院打造成一个集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于一体的机构。此外,借助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研究资源,深圳技术大学将大大提升自己在传承深圳文化上的能力。师资队伍经过多年211工程高校建设,西北大学的师资力量已经非常雄厚了,该校本年度的预算经费高达十几亿,是陕西省省属大学中最高的!据小编了解,该校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有四人,全部教职工接近3000人,如此优秀的师资自然能有好的学科建设!该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多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或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高达24个,对于一所地方大学来说,这个实力可谓非常喜人!深圳技术大学校门合作意味着联系,虽然深圳技术大学的综合底蕴和综合实力没有西北大学好,但是,西北大学前往深圳进行本地化合作,也有利于西北大学自身资源的积累,长期来看,这些行为都有利于本校“双一流”建设!当下,首轮“双一流”考核要开始了,借助合作的优势,西北大学通过“双一流”考核也增加了更多的砝码,因为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都是“双一流”考核的重点项目!

果败而反

377万人考研背后,这些新趋势正在发生

“初试、复试都是第一!”近日,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校复试成绩陆续公布。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姜清越的努力有了收获,她将继续深造,迈入研究生学习的新阶段。而同时,连续在职考研4年的31岁文员张怡雅(化名)也拿到了成绩,她叹了一口气,终于决定放弃。“考研人数年年暴涨,录取分也水涨船高,压力太大了。”不少考生感慨:考研热,考研难。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有377万人报名考研,而2016年仅为177万人,短短几年报名人数翻番。越来越多人选择挤进这条赛道,期望通过考研带来人生的新变化。今年考研的复试正在进行,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考生、高校、企业多方发现,考研热正在催生新趋势:未来报考可能更集中在知名院校、一线城市院校;不少高校优势专业接收推免生的比重可能越来越大,考研压力进一步增加;往届生为跳槽、职业提升等需求回流考研比例将进一步上涨。趋势一报考集中在知名一线城市院校“去年报考时,有很多文章说考研人数会‘爆炸式增长’,疫情影响了出国深造和就业求职,更多人选择考研。”这次考研,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大四学生余炜君没能进入复试。想去上海读物理学硕士的她,在报考时已经预想到了考研竞争的激烈。余炜君的预想是正确的。2021年全国有377万人报名考研,比上年多出了36万人;而广东考研总人数20.2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具体从高校来看,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8000人(含推免生),共计有3.5万考生报考;暨南大学招生计划为4700人(含推免生),也有2.7万考生报名参加。报考人数井喷的同时,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去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稳步扩大。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2020年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而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64.51万人。但这显然赶不上报名人数的剧增。“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这两年报考人数急剧增加,2021年1.48万人报考,而招生计划在2700人至2900人。工科、金融、管理、教育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节节高,专业硕士热度不断。”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春明认为,未来“考研热”趋势还将继续,广州大学也正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充优化黄埔研究生院、桂花岗校区等办学空间,改造宿舍等措施,以适应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办学压力。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昊也感受到了考研热带来的压力。“报考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热度越来越高,2020年报考人数超过了2.2万人。2021年虽然提高了初试统考科目难度,但报考人数也超过1.9万人,与4000人的招生规模相比,竞争还是很大。”陈昊说,一些热门专业去年的报录比很高,如教育学达到3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学科教学、设计学等专业也超过了20:1。陈昊认为,这两年考研人数增幅很大,未来几年可能还会保持增长趋势,短期很难改变。“据我观察有三点趋势,一是报考学校会更加集中在知名院校、热门院校,因为一所好大学、一座好城市的吸引力不容忽视;二是不少高校的优势专业接收推免生的比重可能越来越大,这对参加考研争取深造的考生来说,压力进一步增加;三是往届生为了跳槽、职业提升等需求回流考研比例正在上涨。”趋势二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主因尽管竞争压力很大,今年还是有377万人选择走考研路。“考研或许能为我就业提升竞争力。”考研初试、复试成绩均为第一的姜清越说。大学期间,她在校园媒体做过新闻报道,但她发现自己不能承受一线记者的工作压力。而对于民俗学专业的热爱,坚定了她考研的决心。“希望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之后也考虑读博,继续深造。从这点来看,研究生学历必不可少。”“现在找工作才发现,学历真是求职的重要门槛,很多岗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暨南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刘若岚今年考研没有成功。她原本打算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跨考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提升当老师的专业素质。眼下,趁春招高峰期,她准备向教师岗位投简历。“希望能获得教师编制或到教育机构工作,之后也打算报考在职研究生继续深造,提升在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她说。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加之就业压力大,希望提高就业竞争力。“其实当下‘考研热’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分不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就业岗位紧张、就业压力大的时候,不少人会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但是考研一定对工作有帮助吗?广州一家中型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黄小姐透露了招聘的“偏好”。“现在投递过来的简历从博士、硕士到本科,甚至专升本都有,但的确越年轻的人,学历越高了。”黄小姐说,必须要承认,更高更好的学历代表应聘者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会被认为潜力更大。有得选择时,企业的确会更倾向于学历更好的一方。”她也提醒,企业岗位毕竟不是学术研究,学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应聘者学历虽然不高,他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实践的意向,且有一定的工作积累,企业还是很乐于选择这类人才。“其实为什么求职者找工作和企业招工都很难,因为企业总想要以最低的成本找到最好的人才,求职者又想进入最好的平台拿最高的工资,两者之间总有一个落差。”黄小姐说,如何面对落差,正视自己、做好定位,对各个学历阶段的人来说,都是职业生涯的第一课。趋势三在职考研人渴望得到重返校园的“门票”从2017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以来,在职考研人的身影逐渐走进公众视线。例如北京大学今年有近3万考生报名考研,其中非应届生比例高达70.1%,报考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约19.7%;而北京交通大学1.3万余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占到15.4%。他们有的一边上班一边备考,希望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升学历;有的索性辞职一搏,拿到一张重返校园的“门票”,给人生增加新的可能性。张怡雅就是其中一位,从2017年起连续4年考研,一边工作一边跨专业报考广东几所高校的法律硕士。“文职的工作没有价值感,考研就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争取到法律行业工作。”从27岁考到31岁,张怡雅为了保住工作,还要瞒着领导偷偷备考,但每次分数出来总是差一点。“其实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张怡雅说,她走出考研“4年长跑”,现在她准备把精力花在提升工作上,找机会换一份工作。“其实,无论学历提高多少,都只是一个台阶。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人生的长远规划。”储朝晖建议,应该理性对待考研,做好人生规划,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而是要想清楚,人生目标是否可以通过考研来进一步实现。唐春明也认为,考研只是实现人生规划的手段,一定要选择与兴趣相符、为职业发展储能的专业,不应当盲目追逐热门专业。“我见过连续10年报考深大研究生却始终没有考上的案例,也看到过考了7年终于‘上岸’的励志故事。能提升学历固然是好,但总的来说还是建议大家正确看待考研。”陈昊表示,考研初试看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复试则更偏重考生的个人综合实践能力的考察。对于应届生,陈昊建议应该放平心态,即使考研不成功也不要气馁。考研不是唯一的人生路,可以考虑进入社会就业,锻炼提升自我。对于往届生,考研也不应强求,工作经验其实更加重要,尤其是那些考研三四年的人来说,与其死磕“学历提升”,不如在职场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来源:南方+编辑: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