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2020上半年深圳上市公司规模及业绩分析王大悦之

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2020上半年深圳上市公司规模及业绩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在第四届中国(深圳)公司治理高峰论坛上发布的《深圳市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精要版)》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A股上市公司共有298家,数量创历史新高,总量占到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7.94%,营业收入总额占全国的9.25%,利润总额占全国的12.84%。(一)深圳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深圳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对于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特区设立之前,深圳金融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近40年的发展,深圳金融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跻身内地三大金融中心。目前,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来,深圳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显著扩大。目前,深圳形成了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体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深圳共有310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为124家和96家。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市值来看,2020年6月,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59万亿元,流通市值为5.9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单行线

深圳特区40年: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 深圳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统计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8月26日,深圳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来,深圳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显著扩大。目前,深圳形成了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体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深圳共有310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为124家和96家。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市值来看,2020年6月,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59万亿元,流通市值为5.9万亿元。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深圳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夏夏夏

深圳公司实力大比拼:世界500强企业有八家,华为在当地排老二

回望近40年,深圳这座城市带给我们太多的激动、期待以及奇迹。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总营业收入达33万亿美元,再创新高。其中,深圳的表现亮眼,有八家位于深圳的企业在榜单中。进入世界500强深企中,深投控排在第八名,营收288.5亿美元。深投控以转型科技金控平台为契机,不断优化存量、拓展增量,持续提升金融企业资本实力和服务能力,将国信证券、高新投集团、担保集团打造成行业龙头企业。万科排在第七名,营收约为532.5亿美元。万科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2020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万科获取新项目5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980.2万平方米,权益规划建筑面积504.6万平方米。在深企中腾讯排在第六,营收约为546.1亿美元。社交和网络游戏业务依然是腾讯业绩重要支撑,2020年二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增至12.06亿。排名第五的是招商银行,营收约为572.5亿美元。1987年成立于深圳蛇口,近年来,招商银行紧密围绕打造“轻型银行”的转型目标,实现“质量、效益、规模”动态均衡发展,经营结构持续优化,数字化招商银行初具规模,国际化、综合化深入推进。恒大集团排名第四,年营收约691.27亿美元。以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多元化集团。累计纳税超2900亿,慈善公益捐款超180亿,拥有员工14万人。深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在第三名的是正威国际集团,营收为888.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972亿元)。是一家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拥有十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总部设在深圳,在国内成立了华东、北方、西北总部,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地设有国际总部。从企业营收规模来看,华为在深圳企业中排在第二。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去年总营收8588亿元人民币,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9.6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9%。年研发费用支出1317亿人民币,截至去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8.5万件。平安集团在深企中,营收规模排在第一名,去年总营收达到184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万亿元)。近年来,平安将“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义为核心主业,有着2亿个人客户、纳税超千亿元、员工数超150万人、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

变向上

2020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出炉:平安腾讯招行综合竞争力排前三

来源:证券时报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12月9日,《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0)》在深圳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报告》分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总体状况”、“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和“问题与政策建议”三个部分。截至2019年底,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18家,广泛分布于国内外主要资本市场。从市值状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22092.96亿元,相当于当年深圳GDP的4.53倍,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87266.11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超过71.47%,这充分反映了深圳经济“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的显著特征。这份报告能多大程度反映深圳经济状况?报告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剔除股票长期停牌、截至2020年6月30日未公开年报等特殊状况的13家公司,通过对405家深圳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报告提出,如果将深圳上市公司整体视为一个“经济体”,那么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经济体”的“生产总值”达到17495.31亿元,相当于同期深圳市GDP的64.97%,较2018年增长了13.05%,但低于上年同期增长率15.80%。同时,员工总数相当于深圳市在岗职工人数的28.67%,贡献税收相当于深圳市产业税收总量(不计海关税收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的70.40%,研发投入相当于深圳市研发投入的99.36%。可以说,深圳上市公司整体作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创新能力、税收产出、创造就业等方面与深圳市“实力”接近,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报告》利用三级、38个具体指标从规模实力、发展潜力、经营能力、社会责任贡献力四个维度对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和专项竞争力评价。其中,综合竞争力十强依次是中国平安、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万科、迈瑞医疗、立讯精密、汇顶科技、深信服、信维通信、鹏鼎控股。此外,规模实力十强依次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腾讯控股、中国恒大、万科、平安银行、工业富联、招商蛇口、中信证券、中国广核。发展潜力十强依次是汇顶科技、深信服、康泰生物、中新赛克、腾讯控股、先健科技、立讯精密、金溢科技、华测检测、和而泰。《报告》认为,深圳上市公司整体上还存在增速放缓、风险增加、效率不足、科创企业竞争不利等问题。围绕“提升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推进深圳上市公司更好服务深圳发展”,报告提出“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上市”、“鼓励优秀上市企业深耕国内市场”、“促进深港两地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鼓励上市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深圳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风险”等六条具体政策建议。据悉,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是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团队编制,旨在动态反映深圳上市公司发展的现状、特征、趋势,形成更多规律性认识,剖析深圳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力争以高质量的研究服务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期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于2018年发布,首次将遍及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的深圳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全景式的展示了深圳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报告以后每年发布一次。

枫树湾

2020深圳企业500强排行榜TOP100

中商情报网讯:近日,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发布2020深圳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显示,2020深圳企业500强在2019年度的营业收入总计达7.62万亿元,大致相当于深圳市2019年GDP的2.8倍。与2019深圳企业500强相比较,营业收入增加3700亿元,增长幅度为5.1%,较上一年增长幅度有所提高。入围2020深州企业500强的民营企业数量为422家,占比超过84%。2020年有125家民营企业首次晋级深圳企业500强。入围的民营企业总营业收入占2020深圳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74.15%,净利润总额占比为69.03%,近6成民营企业利润增长。在比重逐渐提高的深圳第三产业中,民营企业为主力军,2020深圳企业500强的民营企业中有近55%的企业在服务业发展,另有约3成的企业为房地产和建筑业。入围2020深圳企业500强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39%,国有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和平均争利润分别为253亿元和27亿元,优于民营企业和深圳企业500强的平均水平。2020深圳企业500强榜单中,前十位的企业分别为:中国平安、华为、正威集团、恒大集团、招商银行、腾讯、万科、比亚迪、顺丰以及中广核。资料来源: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招商情报库】专注于资本时代招商引资,力求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招商引资平台,为广大的招商人员、企业和投资人提供服务及最新最实用的招商引资信息。

话匣子

深圳特区40年: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深圳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统计分析(图)

8月26日,深圳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来,深圳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显著扩大。目前,深圳形成了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体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深圳共有310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为124家和96家。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市值来看,2020年6月,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59万亿元,流通市值为5.9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捉鼠记

深圳,一座拥有461家上市公司,无名牌大学却是发展最成功的城市

1980年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到如今已经过了整整4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40年乘风破浪的路上,深圳的资本市场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深圳资本市场从零开始,从1987年的“老五家”公司实现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到如今的全国资本市场重镇,一路走来,深圳始终用速度和创新惊艳着全国乃至世界。461家上市公司 8家500强企业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61家(包括多地上市),其中,A股上市323家,境外上市138家,包括港股上市111家、海外资本市场上市27家,46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超19万亿元,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上市公司总数排名第三,次于北京、上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深圳赋予的土壤及环境,同时企业的发展又为深圳注入了活力。1、A股323家深圳上市公司截至10月14日收盘,A股市场4043家上市公司中,有323家深圳企业。2019年,323家深圳A股上市企业实现总营收合计46723.06 亿元,营收平均值为144.65亿元,实现盈利(以归母净利润为主)合计4732.63亿元,盈利平均值为14.65亿元。以10月14日总市值来看,上述323家A股企业总市值合计达到98754.29亿元,市值平均值为305.74亿元。其中总市值前十的公司分别为: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迈瑞医疗、顺丰控股、立讯精密、中信证券、比亚迪、平安银行、万科A、工业富联。总市值前十的公司(截至2020年10月14日)数据来源:i问财2、港股111家深圳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10月14日,111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达约11万亿港元,其中总市值前十的公司分别为腾讯控股、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比亚迪股份、万科企业、中国恒大、思摩尔国际、招商证券和中兴通讯。单位:港元数据来源:wind无论是从上市至今涨跌幅还是总市值来看,腾讯控股都是深圳在港上市的龙头企业。据公开资料显示,腾讯控股成立于1998年,于2004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腾讯旗下拥有包括产品微信、QQ、腾讯游戏、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在内30余个产品。腾讯2019年全年营收为3772.8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1%。2020年上半年营收2229.48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572.32亿元,同比增长29%。3、深圳27家境外上市公司截至10月14日,共有27家深圳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数据:wind4、8家深企上榜世界500强日前,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深圳表现亮眼。截至2020年,深圳共有8家上榜企业,10年新增6家500强企业,是除北京外增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具体来看,深圳8家上榜企业分别是中国平安(21位)、华为(49位)、正威国际(91位)、恒大集团(152位)、招商银行(189位)、腾讯(197位)、万科集团(208位)、深圳投控(442位),其中深圳投控为今年新入围的企业。梳理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可以发现,深圳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快速,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企业增长强劲,反映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领跑全国;以比亚迪、立讯精密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企业,夯实深圳实体经济根基;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企业,助力深圳第三产业发展更加出色。深圳民营企业表现非常亮眼:华为以8588亿元营收,连续多年蝉联民营企业榜首;万科、顺丰、前海人寿、欧菲光等均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除了上述公司之外,深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诞生了比亚迪、顺丰、中兴通讯、国信证券、康佳、华侨城等一批朝气蓬勃的头部企业,他们已成长为国内各行业中的标杆企业。5、深圳上市龙头公司中国平安在国内,中国平安集团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综合性金融科技企业。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平安集团显然是必须要提的名字之一,它诞生于蛇口,经过32年的发展,长成参天巨树,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中国恒大回顾2015年到2019年五个财年,恒大销售额从2013亿元增长到6011亿元,营业收入从1331亿元增长到4776亿元,总资产从7570亿元增长到2.2万亿元。而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恒大迅速调整发展步调,以“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策略,实现了主业逆市增长。截至7月末,已录得销售3991.4亿,同比增长23.9%,按全年6500亿目标计算,完成率高达61.4%,领跑行业。在夯实主业的基础上,恒大还在积极开辟“新增长点”——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自造车至今,恒大在不到两年时间便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布局,今年以来更是驶入造车快车道。招商银行起航于深圳蛇口一隅,招商银行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从1987年迈步而来,招商银行已成长为沪港两地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亦见证、参与了深圳逐改革开放之浪潮,从中国走向世界。从企业性质,到治行理念,再到人才机制,招行都由表及里地践行着改革开放的核心要素之一——市场化。然而,仅仅建立市场化的底子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毗邻香港,视野开阔,招行在市场化的地基之上,率先抓住了银行业变革的一次风口——信息化。强于零售是招行的另一大优势。在一系列零售政策的推动下,招商银行逐步在业内坐稳“零售大王”的位置。腾讯控股腾讯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2004年6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以来,腾讯控股实现了高速成长。2004年,公司营业收入11.44亿元、净利润4.47亿元。2019年,营业收入3772.89亿元、净利润933.10亿元,15年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328.80倍、207.75倍。其中,2010年以来的10年间,经营业绩也为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196.75亿元、净利润80.54亿元,2019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较2010年分别增长约18.18倍、10.59倍。今年上半年,腾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229.48亿元、净利润620.03亿元,同比增长27.78%、20.76%,延续了高速增长。腾讯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微信支付更是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支付的重要工具。万科集团万科于1984年05月在深圳成立,1991年1月29日,公司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同年6月,公司通过配售和定向发行新股2,836万股,集资人民币1.27亿元,开始跨地域房地产业务发展。2020年9月10日,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9名,营业收入36789388万元。过去40年,深圳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企业。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后起之秀涌现,在世界舞台绽放。对于深圳的成功,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再一次主题演讲中《深圳高科技产业是怎么崛起的?——深圳高科技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做了最好的诠释!没有一所名牌大学,却是中国发展最成功的城市深圳没有名牌大学,也没有国家级研究机构,但是在改革开放中,深圳高科技企业却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有人说深圳是“中国硅谷”。在高科技产业的每个行业,包括细分行业,深圳都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有些还成为著名的世界级企业,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研祥等。是什么原因成就了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辉煌?是因为深圳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城市?这当然有道理,创新是以青年人为主体。是因为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这也是有道理的,多元化、包容性是创新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原因,从我在深圳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和亲身体会来看,我认为深圳高科技崛起的根本原因是小平同志所确定的改革开放大方向,是深圳几十年来坚持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是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民企与国企,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等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就。因此今天我就讲讲深圳高科技发展中的制度创新。1深圳高科技的崛起归功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产权制度和所有制结构的创新。在深圳的高科技企业中,我相信几乎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比重很小,我认为,民营企业作为深圳高科技的主体是深圳发展过程中历史的选择和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决定的。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梁湘主政时期,便与中国科学院合办国内最早的科技工业园,试图把国家的科技成果,以及把技术先进的国有企业引进深圳,但实践证明并不成功。在80年代末,李灏老书记推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把电子工业部的一大批技术先进的企业引入深圳,组建了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赛格集团,赛格集团虽然为深圳电子产业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但在现在在高科技领域也无声无息了。在90年代,深圳把一批在电子、通讯、精密机器等领域技术先进的国有企业,重组到市属国有企业规模最大的特发集团,试图使国有企业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特发集团最后几乎难以生存,不得己实行债转股,在艰难的经营中度过危机。深圳在80年代、90年代真心诚意地支持国有企业发展高科技,使其发挥主导骨干作用,但这些企业并没有很好发展起来,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深圳改革开放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产权改革、所有制改革的过程,这其中既伴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又促进了新的市场竞争主体的培育和民营企业的不断涌现。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了。1987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鼓励高科技人员以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入股,华为总裁任正非正是靠这个文件创办了今天世界级的华为公司。90年代以来,厉有为老书记不仅在实践中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的产权改革,而且也进行理论创新,他关于所有制改革的文章影响全国,他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要使无产者变成有产者,使大多数人占有大多数生产资料,达到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了一些必要的支持,但总的来说政府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多少资金、提供大量土地,与对国有企业在发展科技产业给予的资金政策、土地等要素支持相比,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直接支持是很少的。政府主要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在这种市场竞争机制和良好服务体系的大环境下,深圳的民营经济经历了80年代起步,90年代成长,21世纪初随着加入WTO后的快速崛起,进而成就了深圳高科技的辉煌。在国有企业发展高科技遇到这么大挫折的同时,为什么深圳的民营高科技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基本因素:第一,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家有追求创新和资本增值的巨大动力。高科技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并实现了市场化、产业化,民营企业家就能获得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财富的增长。90年代以来,深圳的民营企业不断出现全国首富的神话,从医药健康领域中的朱保国(健康元),生物制药领域的李锂(海普瑞),互联网领域的马化腾(腾讯),新能源领域的王传福(比亚迪)等等。民营企业对高层管理团队和科技人员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激励力度,是国有企业无法相比的,华为内部几万人员工持股就是成功的案例。国有企业这些年也在探索建立内部动力激励机制,但实践中无法与民营企业相比。第二,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风险承担机制。发达国家成熟的现代化市场经济国家,创新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我国连5%可能都达不到。这些年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成功是少数,绝大多数失败了,在激烈的科技竞争、市场竞争、产品竞争中被淘汰了。正因为有少数成功后巨大财富所创造的动力,才能使无数民营企业家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第三,民营企业决策主体单一、决策程序简化,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的机制。民营企业面临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商机转瞬即逝,只有快速的决策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生存下来。而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遇到项目需要层层委托代理,层层监督管理,重大决策必须设立繁多的程序和规定,经过多层的审批程序,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规范,大大降低了决策效率。在民营企业崛起的同时,国有经济在本世纪初逐步找到自己位置,深圳根据中央关于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国有企业布局调整的要求,深圳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包括高科技在内的竞争性领域,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为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也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基础保障。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与全国不太一样。刘鹤副总理日前提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但是,深圳的国有企业不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而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对城市经济起保障作用,深圳民营企业在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中也不是处于下游,而是处于整个产业链和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一个是主体作用,一个是保障作用,相互支持、共同支撑着深圳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2深圳高科技发展归功于多年来形成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体制机制创新。在深圳几十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史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结构不断调整,从电子视听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到互联网、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当然,不能说深圳市的产业政策和行政手段没有任何作用。例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面向国内市场的电子视听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政府主导的行政手段的结果,对深圳当时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基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本世纪初以来,随着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发展高科技的市场环境进入逐步成熟的时期,随着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而促进了本世纪以来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圳最重要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也使深圳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型城市。试问本世纪以来深圳哪个高科技产业、哪个知名高科技企业、哪一代高科技产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按照产业规划和政策发展起来的?华为、中兴不是,腾讯不是,大疆更不是。可以说深圳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大都依靠自己的创造力,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经历了千辛万苦和曲折磨难而逐步成长起来。为什么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取得的辉煌主要是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而不是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行政手段促进深圳高科技的崛起?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与政府相比,企业离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业是市场信息变化的第一个接收者,对市场信息、市场需求最为敏感;而政府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传递的最后接收者,政府根据最后一道信息制定的产业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是滞后的。尽管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改进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但总的说来,当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复杂,制定规划、确立政策、设立基金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主要靠政府的产业基金扶持政策的企业,很难有多少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据我几十年来的经验观察,凡是天天找市长,向政府要政策的企业,或者采取各种方式,甚至不择手段去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科技企业没有几个最终成功的。同时,高科技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和科技创新风险,企业是风险的具体的直接的承担者,一旦企业在产品选择、产业选择、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脱离了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就要承担倾家荡产、前功尽弃的风险。这些人比起坐在机关里起草产业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审批分配产业扶持基金的公务员来讲,压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只有主要靠企业的科技和管理创新,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才能促进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升级,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才能成就深圳高科技产业的辉煌。3深圳高科技的崛起归功于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体系的政府体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深圳在几十年改革开放和高科技发展过程中,既坚持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又注重政府体制改革的创新,不断转换政府职能,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圳从90年代开始,为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做了很多的努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科技发展的政策,建立了若干高新技术产业园,尤其是在为高科技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深圳高科技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实事求是的说,没有深圳政府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也不会如此成功。深圳为高科技产业提供的服务体系是全方位的,最重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为高科技发展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高科技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没有不同层次的金融资本服务体系,高科技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经过几十年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努力,目前深圳不仅有主要为高科技机构服务的中小板、创业板的证券市场,也形成大批的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等为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提供金融服务的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还有有高质量的法律、审计、投行等专业服务体系。例如,深圳在1994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的“高新投”,1999年成立最大规模的专门从事创业投资的“创新投”。本世纪初,又专门成立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担保的“深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等。目前,深圳拥有创投机构数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国内20强创投企业中,近半数为深圳企业。深圳中小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第二,建立高科技产业服务的人才服务体系。自1992年开始,深圳市领导亲自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这种招揽人才的方式,是深圳市在全国各省市中的首创。这几年,深圳引进留学人员连续三年增幅超过40%,2016年深圳一年从海外引进人才超过一万人。相比来讲,多年来内地各级政府无数次来深圳招商,有多少来招人才呢?又如,深圳多年来持续建立和完善有形人才市场。1984年,深圳设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寄放具有干部身份的科技人才档案,让企业放心与人才签订合同,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1996年成立深圳市人才大市场,为各类人才提供人事管理方面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在深圳还活跃着大批高质量的国内外“猎头公司”,每时每刻为深圳高科技企业搜索、推荐了大量的人才。再如,多年来深圳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服务政策。1993年出台《关于企业取消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2000年推出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即《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发布《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暂行办法》。2010年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培养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对引进的高端团队和项目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深圳还确定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体现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尊重。第三,建立以高交会为主要平台的高科技交易市场体系。1999年10月,朱镕基总理亲自到场并宣布首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每届高交会都有无数的科研成果与投资基金、科技企业之间进行洽谈、沟通、交易,推动了大批高新科技企业的诞生和发展。马化腾在首届高交会上拿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各个展馆,募集到第一笔风险投资——IDG和盈科数码投资的220万美元,为腾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第四,建立以高新园区为平台的区域服务体系。为了发挥高科技企业的集聚效应,并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区域的系统服务体系,深圳是最早成立高科技园区的城市,从八十年代的科技工业园到九十年代的高新技术园区,再到近些年的软件园、孵化器等等,其中2017年底深圳累计培育近90家孵化器载体。深圳成千上万家高科技企业,上百家高科技上市公司,都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园区中诞生和发展,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土地、厂房、资金、人才、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第五,建立以华强北为代表的为高科技产业服务的产品配套市场体系。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企业在研发、产品试验和规模生产等重要环节进行攻关,也需要外部环境提供系统的配套供应链作为支撑,任何一个高科技企业都不可能自己形成完整的产品生产体系。深圳在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发展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生产配套体系,形成区域性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其中以赛格大厦为核心的华强北电子产品配套市场,就是最为典型和成功的高科技产业的配套市场。华强北电子市场有大小商户一万多户,从业人员10万多人,市场规模之大,品类之全,堪称世界第一。华强北电子产品配套市场的价格与国际接轨,是全国电子产配套产品的“晴雨表”并逐步辐射全世界。个别新的科技产品,依靠华强北电子配套市场,甚至可以做到半天出小样,一天出大样,无缝衔接生产,这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配套环境。4深圳高科技的崛起归功于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的体制创新。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深圳是改革开放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高科技的发展和崛起,既是多年来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也是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成果。从深圳几十年历史来看,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既是依靠发挥人民群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性的成果,更是依靠打开开放大门,与世界经济接轨,学习、借鉴、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的结果。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深圳主要依靠引进港资、台资,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为主要模式,诞生了“深圳加工”;90年代后期加入WTO后,在“世界工厂”成形过程中形成了“深圳制造”;再到本世纪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不断改革创新而崛起了“深圳创造”。每个阶段,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外开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加入WTO后,深圳高科技产业与世界经济基本接轨,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方向,也是成就深圳高科技产业崛起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创新。这是因为:首先,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是深圳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国际市场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提高了广阔的市场。截止2017年,深圳外贸出口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2017年深圳出口3亿元人民币,其中高科技产品7713亿元,占整个深圳产品出口46.6%。从地域来看,2017年深圳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日本和欧盟28国,其中美国占出口总额约15.3%。离开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广阔国际市场,深圳高科技产业是难以成功的。再次,对外开放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国际人才。最后,深圳通过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科技成果。目前已有多家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深圳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产业的IBM、康柏、希捷、三洋、施乐,通信产业的菲利蒲、北方电信、朗讯科技,新材料产业的杜邦等等。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品出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培养了人才,带来了信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深圳特区成立38周年。40年来包括高科技产业在内的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奇迹。但同时,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和严重挑战,从国内来讲,随着中国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和经营环境的改变,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有的已经难以为继,其中不少企业已经把部分制造基地甚至整个企业迁离深圳,深圳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和危机。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对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出口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随着美国与日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关税、零壁垒自由贸易谈判的成功,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经济程序将面临着重大调整,对未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的因素。对此,中央确立了更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来应对未来的外部挑战的基本方针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及时的。在面临严重挑战、遇到极大困难的新形势下,深圳更需要进一步坚持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的基本方向,坚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战略,认真总结几十年深圳高科技发展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使深圳高科技产业以及整个经济继续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为深圳、为国家乃至为世界高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说来,深圳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首先,进一步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其次,进一步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动摇。再次,进一步坚持政企分开改革大方向。最后,进一步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来自:ipo观察、大象IPO、第一财经资讯、南友圈

全球独角兽:深圳20家企业上榜

8月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全球独角兽榜单,共有586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成绩斐然,占据其中的227席,不仅蚂蚁集团、字节跳动和滴滴出行占据榜单前三甲,土巴兔、喜茶等20家深圳企业成功入围。本次榜单,中国企业可谓是大放光彩,无论是入围数量还是头部企业,无一不是星光熠熠。前10名中,除了头部三甲被中国企业包揽,更有陆金所、快手、菜鸟网络等巨型独角兽入围,中国企业占据了大半席位。前20名中,中国企业依旧还是焦点,占据了其中一半数量。今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中,深圳共有20家企业上榜,相比前一年增加了2家,微众银行排名最高为第11位,互联网装修平台土巴兔连续入围。按照评选标准,本届榜单中的企业全部为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非上市公司。“10亿美元”为上榜门槛。纵观榜单,中国上榜独角企业所属领域更加多样,其中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三大领域入围企业最多,分别为39家、21家和18家。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大变局之下深圳上市公司的特征

来源:经理人杂志来源| 综合开发研究院12月9日,《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0)》在深圳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主持论坛及发布会//招商银行原行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主席马蔚华作主旨演讲//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作主旨演讲//厦门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屈文洲作专题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作专题演讲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是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团队编制,旨在动态反映深圳上市公司发展的现状、特征、趋势,形成更多规律性认识,剖析深圳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力争以高质量的研究服务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深圳市蛟龙出海科技有限公司是本期报告的联合编制单位,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本报告提供了技术支持。首期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于2018年发布,首次将遍及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的深圳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全景式的展示了深圳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报告以后每年发布一次。//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余洋发布报告《报告》分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总体状况”“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问题与政策建议”三个部分。“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总体状况”报告从深圳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市值状况、财务状况、研发投入、资本市场利用、国际化经营、承担社会责任等角度全方位勾画深圳上市公司群体的现状和发展特征。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总体上呈现“一快三高”的四大特征,“一快”指上市公司整体发展速度快,“三高”,分别指行业分布集中度高、国际化程度高、对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截至2019年底,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18家,广泛分布于国内外主要资本市场,仅在2019年当年就有28家深圳企业以IPO方式实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剔除股票长期停牌、截至2020年6月30日未公开年报等特殊状况的13家公司,通过对405家深圳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报告提出以下主要结论和观点:(1)从市值状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22092.96亿元,相当于当年深圳GDP(26927.09亿元)的4.53倍;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87266.11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超过71.47%,这充分反映了深圳经济“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的显著特征。(2)从财务状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深圳上市公司的资产总规模328110.93亿元,净资产总规模56917.52亿元,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总规模60277.48亿元,实现净利润总规模6953.85亿元。(3)从研发投入状况来看,在年报中专门披露研发费用的企业有310家,占比超过76.54%,这说明深圳上市公司普遍重视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这310家深圳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为1319.47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2.19%。(4)从利用资本市场状况来看,2019年11家深圳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实现再融资308.05亿元,30家深圳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实现债务融资18908.44亿元,深圳上市公司合计直接融资金额达到19216.49亿元;92家深圳上市公司披露了并购交易,累计并购交易额达到1881.07亿元。(5)从国际化经营状况来看,公布年报的405家企业中有205家企业披露了境外收入情况,占比达到50.61%,境外收入比重超过10%的企业共有130家,占到32.18%。(6)从承担社会责任状况来看,上市公司积极发挥践行社会责任主力军作用。在就业贡献方面,截至2019年底深圳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达到334.44万人,当年员工总薪酬达到5741.92亿元。在税收贡献方面,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合计纳税4807.75亿元。(7)从主要发展指标增速来看,与2018年相比,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主要发展指标实现快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从392家增加到418家,增加了26家;总资产增长了14.69%,净资产增长了18.72%,营业收入增长了12.21%,净利润增长了18.69%,研发投入增长了21.92%,员工薪酬增长了12.21%,均高于同期深圳市GDP 名义增速11.17%。(8)如果将深圳上市公司整体视为一个“经济体”,那么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经济体”的“生产总值”达到17495.31亿元,相当于同期深圳市GDP的64.97%,较2018年增长了13.05%,但低于上年同期增长率15.80%。同时,员工总数相当于深圳市在岗职工人数的28.67%,贡献税收相当于深圳市产业税收总量(不计海关税收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的70.40%,研发投入相当于深圳市研发投入的99.36%。可以说,深圳上市公司整体作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创新能力、税收产出、创造就业等方面与深圳市“实力”接近,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另外一方面,深圳上市公司又是深圳的优秀群体,人均创造的生产总值高于深圳人均GDP120%以上,在深圳发展中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旗帜和引擎。(9)在行业分布方面,深圳上市公司较北京上海更加集中。(10)无论是从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总额(国际上市公司为“除税前利润”),深圳龙头上市公司都实现了对国际上市公司的明显追赶。“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报告利用三级、38个具体指标从规模实力、发展潜力、经营能力、社会责任贡献力四个维度对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和专项竞争力评价。# 综合竞争力十强依次是:中国平安、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万科、迈瑞医疗、立讯精密、汇顶科技、深信服、信维通信、鹏鼎控股。# 规模实力十强依次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腾讯控股、中国恒大、万科、平安银行、工业富联、招商蛇口、中信证券、中国广核。# 发展潜力十强依次是:汇顶科技、深信服、康泰生物、中新赛克、腾讯控股、先健科技、立讯精密、金溢科技、华测检测、和而泰。# 经营能力十强依次是:中国平安、万科、中信证券、信维通信、迈瑞医疗、智莱科技、广和通、歌力思、招商证券、立讯精密。# 社会责任贡献力十强依次是:华润三九、深信服、明辉国际、东江集团控股、金溢科技、天虹股份、鹏鼎控股、富安娜、汇洁股份、迈瑞医疗。“经验、问题与政策建议”报告认为深圳上市公司整体上还存在增速放缓、风险增加、效率不足、科创企业竞争不利等问题;围绕“提升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推进深圳上市公司更好服务深圳发展”,报告提出“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上市”、“鼓励优秀上市企业深耕国内市场”、“促进深港两地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鼓励上市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深圳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风险”等六条具体政策建议。//高端对话一:如何推动本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做优做强//高端对话二:“注册制”下如何寻找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投资标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作总结发言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结果

公案

重磅发布!深圳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40位卓越企业家评选隆重揭晓

编者按40年前的今天,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40年沧桑巨变,40载砥砺前行,深圳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上市公司与卓越的企业家。由证券时报社发起的深圳特区40周年“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及人物”评选活动日前隆重揭晓,经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评选产生腾讯控股、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比亚迪等“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华为CEO任正非、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人获评“最受尊敬40位企业家”,康泰生物、深南电路、欧菲光等企业获评“最具潜力50家上市公司”。在专家评审会上,大家就深圳产业发展、上市公司如何发挥集群优势助力大湾区发展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深圳的明天积极建言献策。日前,证券时报深圳特区40周年“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及人物”价值评选专家评审会议在深圳举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执行官何璁、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沈小平、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苏自申、重阳投资总裁王庆、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长江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徐春、国海证券副总裁燕文波、证券时报社社长助理朱丽等专家通过现场或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了会议。现场会议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中,专家评审会对本届评选各奖项进行了评审。第二个环节中,与会专家就深圳产业变革、上市公司发展等议题各抒己见,并就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关系变化对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助力深圳发展进行了探讨。具体荣誉榜单如下:评审专家积极为深圳发展建言献策:前海开源基金首席执行官何璁:深圳人的拼搏精神是原生动力深圳人有着拼搏精神,作为移民城市,绝大多数深圳人都是从原有的家园,来到深圳建设一个新家园,这是深圳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深圳在竞争中能够胜出的决定性因素,正是这种精神所在。现在经济发展面临压力,深圳未来的投资机会,应该是紧紧把握全球供应链重整和经济内循环。内循环就是进口替代,金融行业应该积极发现和支持能够实现产品和技术国产替代的企业。虽然技术替代攻关会困难重重,但如果有企业做成了,于国、于民、于深圳、都是很好的。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沈小平:深企打造产业创新核心能力特区建设40年来,深圳以现代服务业主导的服务经济快速成长起来,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向服务经济转型,这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深圳现代服务业体现出“两高两新、一特一优” 的特征。两高是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两新是服务领域新、服务模式新;一特是内涵元素独特;一优是人力资源结构优。在服务经济良好发展的同时,深圳制造业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布局结构上正在向高度化、合理化攀升,逐渐形成深圳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然而,深圳的制造业仍存在创新发展的瓶颈,制造业整体上创新投入较高,但多数行业(以规上制造业为例)相对来说整体创新效率不太理想,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平均效率偏低,均存在20%到30%的提升空间,行业之间差异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和成果产业化效率不高是影响创新效率的瓶颈。深圳制造业亟待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变革传统的路径依赖,重构具有主导能力的产业创新价值链。目前深圳本地A股上市企业312家,其中制造业176家,占比56%。深圳上市公司在特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不断提高,成为具有可持续自主创新活力的主力军。国任财产保险副总裁苏自申:深圳将迎接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深圳特区40年,所有的经济主体都收获了改革和发展红利。国有企业在这过程中发挥了保障民生,助力与赋能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地完成了腾笼换鸟,由“三来一补”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随着“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进入双循环的经济新常态,深圳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要在转型过程中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再把产业集群通过政府这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高速行进中的换挡与转型。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当中,国企将继续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履行国企担当,与其他市场主体共同进步,通过双向良性的互动交流把整个深圳的核心领先优势继续保持下去。如国任保险的科技保险战略,就是主要对深圳科技行业进行金融赋能,助力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重阳投资总裁王庆:深圳始终处于改革创新的前沿总结深圳这么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圳始终处于改革之前沿,勇立潮头。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来一补”低端增长走到尽头,深圳提出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2005年,深圳再次遭遇发展瓶颈,提出创建创新型城市,2008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9年8月,深圳迎来更大突破,从经济特区跃升为先进示范区。另外一点是,深圳在创新方面积累了很强的实力。深圳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方面实力雄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超过了4.2%,连续多年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全国第一,而且率先完成了产业升级,实现了知识和创新驱动增长。从企业视角来看,深圳创新氛围非常浓厚。深圳企业总数超过200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公司超过1.4万家,著名的公司腾讯、华为、大疆都在深圳孕育诞生。深圳也成为吸引国际著名企业落户的中心,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等知名企业都在深圳设了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最近几年,深圳又有一个新的角色,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发展战略中成为创新升级领导者。一方面,深圳产业本身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深圳是粤港澳城市群的产业节点。深港合作能够进一步提升深圳的产业牵引能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深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无论市场监管、产业培育、政企合作方面都可以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未来,通过深圳、香港、澳门在技术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有可能在创新金融科技、跨境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进一步先行试点,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深圳取得这些成绩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圳创新企业的崛起得益于政府的创新体制、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深交所上市委委员、爱尔眼科副总裁吴士君:“三向”精神是深企的宝贵财富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来,涌现出一批批优秀领军企业,表明深圳的营商生态环境好,其他省市区可以学习借鉴深圳政府的孵化经验。这些在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影响力的企业,体现了三个“向”的精神。首先是向善,企业不但创造经济效益,而且有社会价值,贡献正能量;其次是向上,企业自身在技术上、服务上不断向上跃升,引领行业持续升级;三是向前,上市公司、企业家领袖要不畏挑战,克服困难、突破前进,现在中国经济遭遇比较大的挑战,更要砥砺前行。这些优秀的上市公司和企业家既是前浪,同时也是后浪,他们过去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未来更要秉承创新进取精神,引领其他企业发展,产生更大的示范效应和集群效应。回看爱尔眼科,创始人也非常不容易,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眼科集团,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自强不息、追求向善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发展得很好,今后会在大湾区加大布局。长江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徐春:深圳本地企业将加速产业升级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的再平衡,也重塑了部分行业的竞争格局。除疫情因素外,中美贸易关系演变对深圳本地企业也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深圳作为贸易出口量第一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开展,加征关税冲击下深圳本土进出口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经营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从总量上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整体的影响依然可控,尤其是对深圳的民营企业。在贸易摩擦升温的2019年,深圳民营进出口企业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实现进出口双增长。中美贸易摩擦对核心零部件的约束在不断增强,这也倒逼深圳本地上市企业加速产业升级。除产品及经营战略外,知识产权等基本要素也是值得聚焦的方面。近些年,伴随着贸易摩擦的升温,无论是深圳本土企业还是全国优质制造企业,都在完善供应链安全性及知识产权保护,深圳在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已走在全国前列。在深圳的土壤中,过去培育了很多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深圳的优势也在于新兴产业的集群效应较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深圳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国海证券副总裁燕文波:深圳还需打造更多硬核科技企业得益于市场化的开放机制,深圳快速成长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角色,并涌现了一批优秀代表性的企业。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目前的几大优势特征。2019年,深圳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公司市值达78768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超过70%,充分体现了深圳“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的特征。其次是民营企业占比高的特点。深圳上市的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超过200家,占比基本超过2/3。第三是具备头部示范效应的特点。深圳涌现出一批代表性的企业,其中不少还是民营企业,比如市值超过万亿的中国平安,还有迈瑞医疗、万科等。同时,深圳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硬科技代表中深圳极少出现核心产业的绝对领头羊,新崛起的一批势力中代表性企业规模还不足。国海证券统计了最近一年首发金额募资超百亿或前十名企业,深圳只有一家上榜,北京、上海比较集中。前面40年,深圳有先发优势、体制优势、包袱轻等优势,深圳后面40年如何走?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区域产业引入、完善产业链生态圈,促进深圳在强化硬核科技领域发展、优化产业链生态、培育优势战略新兴产业等各方面再上台阶。产业引导方面,建议再加大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没有主轴或集中资源的投入很难成长,适当产业引导是有必要的。较为典型的是合肥政府,一度被称为伪装成政府的投资机构。合肥政府对产业做了认真研究和梳理,在产业引入上敢于投入重金。另一个是上海,上海打造优势企业力度也很大,比如上海张江集中了不少著名的生物医药头部企业。产业结构方面,建议在完善产业均衡上再下功夫。深圳目前具有“信息技术+金融”两大优势产业,在国家规划的战略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方面还需加大培育力度。生态链布局方面,继续加大引入配套的科技研发机构。深圳这些年引进了不少大学与研究院所,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构建的生态基础,短期内很难见效。只有经过长期的投入搭建成系统,才能由后端向前端形成源源不断的输出。证券时报社社长助理朱丽:深圳诞生了很多伟大企业5年前,深圳提出要在2020年前培育8-10家深圳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如今目标已达成。8月10日,《财富》杂志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发布,8家深圳企入选,比2019年又新增一家,新增加的企业为深圳市属国企深投控。除了国家政策支持、深圳移民城市孕育的个人奋斗精神以外,我想可能还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深圳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从入选世界500强的深圳企业名单中可以看出,活跃的民营经济是深圳成功的因素之一。8家500强企业中平安保险、华为、正威、恒大和腾讯都是民营企业。证券时报评出的深圳优秀企业有不少也是民营企业。其次是深圳产业升级成功,不断在培育网红企业。从最早的来料加工、三来一补企业、到世界制造工厂、再到硬件硅谷,深圳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深圳政府在培育产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018年深圳确定了7大战略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第三个成就深圳的因素就是创新。敢于创新是深圳上市公司的特点,也是深圳保证快速增长的秘诀。前不久浙江大学发布了一份题为《2020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南京列创新能力前六城市,其中深圳有43家公司上榜创新500强,仅次于北京。(文章来源:e公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