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前,物联网还是一个很小众的概念,但是它的前景广受看好,各大研究咨询机构都对物联网产业抱有非常乐观 的态度,预测未来物联网的连接数量将会达到 200 亿、500 亿、1000 亿甚至更多。庞大的市场蛋糕诱惑之下,众多玩家纷纷投入到物联网的产业大军中,这极大的推进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时至今日,物联网产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首先,是技术的蓬勃发展,物联网产业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技 术,10 年前,甚至 5 年前,物联网产品可以选择的技术并不多,基本都是基于数十年前的老技术“旧瓶装新酒”,导致 的结果要么就是性能达不到预期,要么就是性价比太低。而在最近几年,各个层次的物联网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比如说智能传感器、性能更加优越的 RFID 产品、5G、 NB-IoT、Cat.1、LoRa、蓝牙 5.X、Wi-Fi6、边缘计算、AI 算法等等新技术的出现与演进,让物联网产品更加契合市场的需求。其次,是应用层面,相较于早些年,大众对于物联网的认知是“只闻其声,不见其用”而言,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 渗透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打车、购物、共享单车、智能门锁、智能音箱、安防摄像头等等。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各类 RFID 产品的出货量每年达到了 200 亿以上,Wi-Fi、蓝牙、ZigBee 等连接技术的出货量 每年也都有数十亿的级别,NB-IoT、LoRa 等技术每年出货量也在一亿以上,这些庞大的连接数字可以转化成丰富多样的 应用。最后,是在产业丰富度层面,相较于早年间物联网还是一个小众概念而言,在最近几年,物联网已经得到了华为、阿 里、腾讯、三大运营商、小米等各类巨头的青睐,大厂都视 IoT 为一条通向未来的 " 新赛道 ",除此之外,更多的配套厂 商与创业者涌入物联网领域,整个行业的玩家种类与数量都已非常的丰富。虽然说,物联网产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这个行业依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碎片化现象严重,碎片有多个层次,有技术的碎片化、应用的碎片化、玩家的碎片化。技术的碎片化,就是指物联网技术流派众多,解决某个项目的需求,往往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技术选项,这便造成了物 联网技术方案企业需要积累多种多样的物联网技术,才能更好的匹配市场需求。应用的碎片化就是物联网应用项目多种多样,如工业、城市、交通、物流、园区、农业、医疗等等,甚至基于这些细 分行业还会延伸出更加丰富的缝隙领域,每个领域有不同的行规,有不同的产业链,因此,对于物联网企业来说,需要投 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各个行业应用。玩家的碎片化,指的是物联网企业的玩家种类众多,因为物联网的概念模糊,并没有统一标准,大量的传统企业都可 以基于自己的理解来进入物联网,这造成了物联网市场上产品与方案鱼龙混杂,用户难以辨别的局面。另外一方面,物联网是一个“苦逼”的行业。多年从事物联网的人对此都深有感慨,这种苦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累”,另外一个是“钱不好赚”。 “累”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物联网价值链很长,在以往工业化时代的经验里,大家的认识是在一个产业链里面分工明确,每个企业专 注于某一个环节,某一项技术,某一种产品,当好产业链里面的一颗“螺丝钉”,就足以使企业活的很好。而在物联网产 业里面,价值过长,尤其是靠近终端应用的企业,做项目的时候需要企业有丰富多样的产品,软硬件精通,并且还需要搭 建好服务体系,这些会让物联网企业投入大量精力。另外就是应用的碎片性,企业要多做市场应用就需要分散很多精力,聪明的企业会专注于一两个细分领域,但同样也 会面临政策的变化、巨头的强势进入等风险。最后一方面,是需求的不明确,尤其是 to B 与 to G 的项目,终端用户的需求往往没有特别明确,在一个长周期的项目中, 会出现变更需求、变更方案、变更预算等等问题。“钱不好赚”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物联网项目周期长,对应的账期也长,做项目的企业需要较多的资产投入,此外,物联网方案虽然包含了软硬件, 但用户往往会忽视软件的价值,更多的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进行结算,导致市场会逐渐的透明化,利润空间逐渐压低。第二,市场环境容易陷入价格竞争,虽然物联网应用成千上万,但能够勇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多,大多数 企业都习惯了当跟随者,一旦某个市场被打开之后,就会涌入大量的企业,很容易陷入价格战,导致市场环境恶化。第三,是增长难以爆发,因为物联网的 to B 属性对应项目制的市场现状,导致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尽管巨头企业 都在尝试着将 IoT 业务尽量标准化,但成果有限。物联网业务的增长无法像互联网企业一样,短短三两年的时间,就能成 长为行业的巨头,物联网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当然,智能化是整个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目前阶段,整个行业还 处于一个“混沌阶段”,未来会如何演变,需要市场的选择才能给出答案。基于物联网当前的特点,我们对全国尤其是深圳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做了一个全面的调研,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通过线 上问卷、线下企业走访的形式,一共接触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安全与产业服务等物联网全产业链上 超过 300 多家物联网企业,以了解他们目前的运营状态。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需用于商业请咨询原作者
“内环+中环”趋势明显,新兴商务区未来可期2020年9月8日,深圳—仲量联行最新发布《 解构深圳发展40年与办公楼市场格局展望》研究报告,回顾深圳经济特区40年经济、产业、基建等方面的成就,在城市呈现“多中心”发展的格局下,仲量联行提出“内环+中环”的概念,预测深圳办公楼市场的需求,探讨未来机遇。仲量联行深圳董事总经理夏春毅:“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经过短短四十年的发展便成为全国的经济重镇和国际化创新城市,其根本原因正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能够力行改革、坚持开放、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深圳的经济体量已然位列全国第三,高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与劳动力,造就了深圳这个国内最具移民精神的城市。深圳办公楼市场高速发展顺应城市的建设轨迹,深圳办公楼市场也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飞跃发展。近十年间,深圳办公楼市场多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从2015年开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二季度,甲级办公楼存量已经达到2000年年底存量的30倍以上。而需求方面,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来自这两个行业的租赁需求基本占全市的50-70%。深圳甲级办公楼市场物业分布同一时期,高新技术企业将非生产部门的办公空间从产业园升级至甲级办公楼的趋势非常明显,且他们还是深圳办公楼市场里最积极寻求扩租机会的群体之一。深圳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类细分领域,如社交媒体、芯片设计与制造、云服务等不但在近五年中增长迅猛,且未来大有加速增长的趋势。深圳是中国内地金融业占GDP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金融业作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该行业租户虽然在各区都有分布,但最集中的还是在福田中央商务区。全市及三个细分市场亮点及甲级办公楼近五年成交租户行业分布新兴商务区未来可期仲量联行将已经成熟的蔡屋围-福田-后海/科技园片区视作深圳的“内环”,将深圳地铁5号线沿线区域视作深圳的“中环”。 “中环”商务区的前景相当乐观,片区内外交通基建的完善将是加速这些“中环”商务区成熟的首要因素,同时,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其他有大面积办公需求和成本节约需求的企业、以及承租能力相对低的中小企业都将向“中环”商务区集中。仲量联行华南区研究部总监曾丽表示:“中环商务区的成熟将进一步奠定深圳办公楼市场的‘多中心’格局,而‘多中心’不仅意味着更多的产业载体,还能够大幅提升非核心区及城市近郊的土地价值,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并引导城市不同区域的平衡发展。”深圳核心商务区与新兴商务区分布两大主导产业持续支撑办公楼市场需求高新技术与金融两大主导产业在深圳的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核心商务区与新兴商务区全面覆盖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核心商务区与新兴商务区的错位共同发展。其与“多中心”发展格局的契合意味着深圳办公楼市场将延续供需两旺的态势。高新技术与金融产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部分高新技术巨头企业甚至还因疫情获益,扩张需求较强,而金融业也已走出金融去杠杆的阴霾,需求开始反弹。仲量联行预计来自这两大主导产业的大量需求将涌向新兴商务区。即便深圳市场面临大量新增供应,供过于求的状态中短期内难以改变,但空置压力估计不会进一步上升,而租金在短期内仍将下行,在中长期则有望企稳反弹。2019-2022年深圳甲级办公楼物业市场从长远来看,仲量联行估计上述新兴商务区将在2025-2030年间达到成熟,届时,对这些区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且这些需求在全市的占比将继续提升。而这些新兴商务区的新增供应预计在2030年前基本面市,供需关系将更趋平衡,租金水平也将迎来较快增长。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在城市发展史上的关键时刻,青岛坚定城市发展总战略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创业城市,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紧迫感,吹响了“二次创业、再次出发”的冲天号角。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大都市,创新创业是深圳城市崛起的强大推动力。青岛以“创”为名再出发,深圳是最好的“观测样本”,最佳的“创业导师”。风口财经赴深圳专题采访,与青岛市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紧密合作,联合组成调研组,在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的大力协助下,以深圳创新创业生态“优”在何处为主题,深入走访150家深圳企业,并向160家深圳创业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3份。治学之道,博观才能取其精要,厚积方能挥洒自如。调研组在创新创业最前沿潜心感受,在第一线深研细析,将所得所感所想所悟整理为调研报告,以期以深圳经验丰富青岛打法,助力青岛的创业城市建设全面起势。调研报告共分《创业天堂的来时路》、《深圳创业企业画像》、《深圳创业精英图谱 》、《以企业视角观察创业城市崛起》四部分。风口君把调研报告分为了上下两个篇章,其中上篇主要介绍了创业之都来时之路,下篇主要介绍以企业视角观察创业城市崛起。本篇章内容为上篇。创业之都来时之路一座城市关键时刻作出的关键抉择,对城市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建设创业城市就是青岛着眼于未来发展作出的一个关键抉择,它将为青岛畅通“双循环”、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引擎,并且源源不断地为壮大城市新经济注入澎湃的动力。人人皆知创业不易,对一座城市更是如此。美国学者雅各布斯曾说:“ 当我们面对城市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种生命,一种最为复杂、最为旺盛的生命。因改革而生,以创新为魂,以创业为源的深圳,无疑是最好的创业城市范本。从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从肩负经济特区使命到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40年来,深圳的创新成长令世人瞩目。从深圳成功的创业脚本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基因密码一一持续不辍的创新力、先进的观念和精神、有包容力的文化。它们,构成了深圳的创业基因,并不断强化、代谢、升华。“学赶深圳”不是一句口号。与深圳相比,青岛同样具有创业城市的特质,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但不得不承认,青岛与深圳在创业基因、创业环境上仍有明显差距。具体差在哪?应该怎么改?这些都成为青岛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们的“ 鹏城之问”。半岛全媒体 风口财经记者:景毅 李兵 刘丹阳编辑:董婉婉城市精神一个企业的创业需要有舍我其谁的企业家精神,一座城市的创业更是需要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这一点在深圳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短短40年间,深圳已经创业多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早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方向,创新路径,是深圳持续创业成功的关键。而能够自查自纠并找到突破路径,要感谢深圳人的先进观念。众人皆说深圳赶上了改革开放的风口,但殊不知深圳是中国第一个面临“四个难以为继”的超大型城市。在经济的全力冲刺中,深圳率先遇到了土地空间、生态环境、能源资源、人口等“四个难以为继”。作为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已经不再是独有优势,深圳一度出现经济低迷、股市停发新股、大量外资迁走等现象。有评论说,“特区不特了”“深圳,你被谁抛弃”。深圳人看淡光环,开始艰难的“二次创业”。英国《金融时报》曾经这样描述深圳:这是中国最具危机感的城市。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这个城市每隔三五年都要进行一场“深圳你被谁抛弃”这样的自我探讨,而对于深圳人来说,这种多少带点自虐色彩的拷问是真诚的,这是深圳不甘于流俗的一种城市特征和表现,“如果甘于流俗,如果进退行止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那还叫特区干什么呢?”2011年,深圳举办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敢为天下先”“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等十句话高票当选。这些话语是深圳城市精神最核心的表述。在先进观念和创新驱动力的作用下,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不仅涌现出华为、腾讯、中兴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 “ 全球阅读典范城市”“创意之都” “设计之都”也成为深圳的城市新名片。再回到企业家视角上。解放思想是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源泉。在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中,“思想” 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 思想市场”也是重要的要素市场,需要继续培育和发展。那些充满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观念变革带来的源动力驱动下,为了摆脱贫困、创造财富,敢冒风险,打破既有的均衡,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进行“颠覆地破坏”,甚至在失败之后仍然不折不挠,持续推动创新。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企业能在多年竞争激烈的市场丛林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可以说,没有任正非、王传福、马化腾他们那种企业家创新精神,就不会有世界一流企业的存在。在当前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时期,仍需要坚持解放思想,以开放拥抱世界,更要注重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见证,40年来深圳经过不断探索,也早已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最低端,走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前端。深圳经济特区早期有的企业从技术弓|进吸收起步而仅仅停留在模仿创新阶段;有的只是代工收取加工费,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的吝于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长期依靠企业家一人的能力维持发展,他们最后都退出历史舞台,或者由生产性企业转型为非生产性企业,靠资源租售、政府许可及财政扶持生存。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家注重积累人才优势,以各种激励引进工程师甚至科学家,许多创新型企业家本身就是工程师或科学家,他们最后都在前沿创新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这也是深圳近十多年来大力发展研究型大学、实验室、新型研究机构来培养工程师,引进科学家的原因所在。深圳为什么总能一直走在创新前沿? 科研为其提供了内核驱动力。作为科技和创新之城,深圳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全国领先。2019年,深圳全市科技财政支出54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05%,排名全国主要城市之首,也是唯一一个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超两位数的城市。2014年至2019年,深圳市科创委通过各种项目向企业发放科技研发资金约270亿元。科研力度高投入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2019年,深圳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授权量增速、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五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国内专利申请26.15万件,同比增长14.4%;国内专利授权16.66万件,同比增长18.8%。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万件,占广东省的70.6%,占全国的30.6%,连续1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专利授权量83.41件,居全国第一 ;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06.3件,是全国平均水平( 13.3件)的8倍。科研专利申请激活了企业创新动力,也汇聚了来自全国、全球的高科技人才。《深圳特区报》资料显示,40年前,深圳的技术人员只有一名拖拉机维修员和一名兽医,而今,深圳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83.5万人。按深圳常住人口计算,每20位深圳市民中,就有3位是科技工作者。开放的产业生态,丰富的产业链,以及研发机构的相互支撑,为企业家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能力。深圳经济特区选择了引领性和融合性非常强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基础工业,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相关的集群,形成了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具有强大而快捷的配套优势。2004年,深圳拥有计算机上下游相关企业约3000多家,生产除芯片外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零组件,这样的硬件配套能力除了高效服务计算机行业,还推动深圳形成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存储、手机、软件、智能装备等重要生产基地。深圳这种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产业链配套,一方面为企业家创新组合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家创新。此外,丰富的产业生态使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共享劳动力、技术、知识、信息和部分配套市场,激发浪潮式的技术创新。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朝着数字化社会加速转型,一场改变现有产业组织形态、重塑全球技术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正加速到来。深圳作为一座以“科技”和“创新”著称的城市,由“经济特区”变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当仁不让地扛起大旗,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已经在5G应用领域取得一系列骄人成就。截至2020年6月,深圳已累计建设5G基站2.8万个,今年8月底前,还将新铺设约1.7万个5G基站,总量将达到4.5万个,将在全国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和独立组网。室外区域基本实现全覆盖,机场、港口、口岸等重要场所实现深度覆盖。宽带普及和光纤入户建设处于国际先行梯队,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51.5%,光纤接入用户占比达94.2%。除此之外,深圳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也保持了国内领先。深圳具有全球最完备、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长期以来占到全国的1/6以上,依托完备的产业链配套,本地企业如腾讯、比亚迪等已在多个领域建立领先优势。深圳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不断加大创新科研投入。去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全市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4万家,80%以上的创新载体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来自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当前,深圳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四个千亿”计划,发布了多项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多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截至2019年9月,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197.1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6%。无论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企业数量还是人均拥有企业数量,深圳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全民创业创新的局面已经形成。深圳市工信局局长贾兴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深圳一直是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在全球也是具有相当竞争力和发展力的城市。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 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下,深圳持续朝着高质量发展前行,有力带动了200万中小企业在深圳优异开放的营商环境中创新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表现非常优异。”资本力量身处粵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坐拥深交所,深圳的“吸金”能力日益凸显。深圳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为企业家在创业早期提供了金融支持,分散了创新风险。深圳从90年代开始建立并形成了包括深交所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集聚了高新投、创新投、深担保、松禾资本以及前海基金等为代表的VC/PE机构。2019年深圳拥有VC/PE机构超过5万家,注册资本超3万亿元,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均占全国的1/3,是我国内地创投机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除了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支持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资金需求不大的创新项目以及规模较小的初创型企业。深圳市政府也通过各种资金形式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深圳30多年来持续扩大科技三项经费规模,陆续设立了科技研发资金、软件产业发展资金、留学人员创业资金、产业技术进步资金、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诸多财政性专项资金;设立创投/风投引导基金;帮助企业家申请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同时,加大金融政策供给,以制度保障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形成了良好的金融生态体系。如1998年出台政策面向全球吸引风险投资机构; 2000年制定国内第一部关于创业投资的规章《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暂行规定》; 2003年在创业投资处于低潮的时候颁布《创业投资条例》;2012年制定《深圳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及《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措施》等。随着VC/PE行业发展,企业家创新特别是那些具有产业化运用前景的领先型发明创新,比较容易获得大规模、多元化的风险投资,在这方面,深圳无疑是“沃土”。如柔宇科技公司,从2012年创立后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显示技术,在短短八年中获得近10轮VC/PE,成为全球瞩目的独角兽企业。可见,深圳活跃的VC/PE不仅为创新企业提供融资,还起到明显的弓|领和带动作用,加速企业家技术创新、产业化以及创新公司治理等。深处改革开放第一线,资本和企业活跃,注重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鼓励创业、包容性高,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下,深圳孕育了国内许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一个城市最具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其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城市的综合实力。近40年里,深圳抓住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机遇,上市公司数量从最早的 1990年深圳“老五股”发展至截至2020年8月底的317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北京的371家,和上海并列全国第二。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31日,深圳317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9.74万亿元,仅次于北京的13.31万亿元,高于上海的7.64万亿元。截至8月31日,剔除已终止和进入发行阶段企业,A股全部IPO排队企业数量达到750家,深圳和上海以70家的数量并列第一,超过北京的60家。注册制改革对深圳资本新动能的助力明显。深圳的70家IPO排队企业中,45家拟在创业板上市,20家拟在科创板上市。驶入注册制快车道的高达65家,仅有5家仍在核准制通道。“小政府”的大担当在很多人看来,深圳的高速发展与深圳政府的高效运作密不可分。不过真正深入其中才能体悟到,深圳高效的关键并不在于政府的高执行力,而在于政府营造的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家创新需要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深圳政府放松管制的各种行为,使得政府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把创新的空间让位于企业家。深圳从90年代开始推行依法行政,法治化程度走在全国的前列: 1997年在全国率先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2013年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到现在实现了“三十证合一”,开办企业“零成本”; 2018年出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等。这些制度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降低了创业创新成本,提升了创新效率。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深圳各种类型的企业家,包括生产型企业家和非生产型企业家出现,集聚效应。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家创新在不同的时期出现角色转型,如万科,从贸易、制造业转向房地产;平安从金融集团转型为金融科技集团;富士康从单纯加工制造为主向工业互联和高科技拓展。深圳很多企业是“种植型”,在深圳长大,总部在深圳,市场在全球,如华为、迈瑞、比亚迪;也有一部分“移植型”的企业,发源在别的地方,发展和长大却在深圳,如华大基因、顺丰;还有已经发展的企业,把功能性总部放到深圳,不仅有跨国公司总部,也有国内企业总部,如微软、阿里巴巴、小米、字节跳动等。技术是创新的基础力量,而制度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好的制度或者一套相对完善而适宜的制度体系,能激励企业家持续创新;一个不好的制度或者与创新规律相悖的制度,可能摧毁企业家创新精神,甚至对整体区域的创新造成巨大打击。相较于西方企业家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花在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从事商业创新,中国企业家仍然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深圳40年的经验表明,制度创新就是政府要给企业家放权,要给企业家让渡资源,给企业家更大的“空间”,这样的制度创新在一定时期比技术创新更重要。一句话,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给企业家稳定的政策预期。深圳激发企业家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如特区建立初期,政府主要发展商品市场并进行要素市场改革,着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由市场引导创新。在深圳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时期,政府进一步放松管制,简政放权,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提升产业配套水平,有重点地扶持战略性产业,营造积极的国际交流氛围,鼓励和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加快自主创新过程中,深圳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工作等方面加强立法,完善法治环境,为企业家创新创造公平环境,提振他们的信心。今日深圳的成功离不开“小政府”。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深圳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政府对城市各方面的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市场的调节强于政府调节。当政府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的时候,反而会使经济获得更多的活力,这是深圳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相较内地而言,这些年深圳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还是偏少的,尤其在创新领域。创新领域不能搞政府计划,也不能讲举国体制,因为创新无法事先预见,不能事先预见就不能制定计划。能够事先计划的都是确定性的技术、确定性的商业模式和操作方法,比如两弹一星,虽然它的技术属于高精尖,但都是已知的和确定性的,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就可以实现。创新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乔布斯开始做苹果手机时,谁也没料到今天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身的用品,成为把每一个人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贝索斯开始卖电子书时,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今天会卖“云”,而“云”是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这些技术的发生和发展路径高度不确定,是无法提前做计划的。在科技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政府过多的管制会抑制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深圳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没有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是小政府,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市场上的创新型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除此之外,深圳还有一个其它城市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移民。从人口构成来讲,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全国的人才在这里聚集,各种想法在这里碰撞,碰撞产生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第一需要开放自由,第二需要多元化的生态环境。移民到了深圳之后,他们不受在原有社区中习惯思维的束缚,也不受原有社会氛围的潜在影响,他们没有过去的包袱,没有社会地位的包袱,也没有周边环境的包袱。在深圳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有多大能力都可以发挥出来,只要以市场为导向,就可能获得成功。市场导向就是你必须首先为社会创造价值,你的产品必须要卖得出去,才能够赚到钱。市场导向意味着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前,个人财富积累在后,个人致富的欲望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想了解更多关于鹏城调研的具体内容,请关注风口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风口财经出品】
近日,《深圳市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国际一流职业教育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提出,要开展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认互通。据了解,该调研报告是根据深圳市人大常委会 2020 年监督工作安排,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牵头,在市教育局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组织开展并形成的。根据报告,未来 3 年我市将新增职业教育学位 1.8 万个。目前,全市现有职业院校 31 所,在校生 12.5 万人。2019 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2018 年 12 月,教育部批准设立目标定位为应用本科的深圳技术大学,2019 年首次独立招生,录取分数居全省第九位。但报告也指出,我市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产教融合整体深度不够,缺乏 " 中职-高职-职业本科 " 纵向贯通机制,以及职普横向融通、产教融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制度保障等。对此,报告建议,要形成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一体化协同发展、贯通培养模式,推动中职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推进专科层次职业学校扩大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规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招生计划一定比例用于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提出,要建立深港澳职业教育定期会商制度。推进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依托 " 学分银行 ",开展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认互通。探索与港澳地区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面向港澳学生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来源:读特】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1月21日,以“金融服务实体信用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19深圳金融峰会在深圳举办,会上发布了《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调研报告》,报告展现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十大痛点,以及给出了扶持实体经济的十大建议。据悉,该报告由南方城市智库、南方日报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历时五个月,深入5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研制作而成。调研发现,当前深圳实体企业融资的十大痛点是:一、不怕利息高,就怕高门槛;二、融资中介常骚扰,贷款银行不好找;三、抵押类贷款过度偏爱房地产;四、以行业风险判断企业风险;五、贷款期限过短,过桥成本过高;六、银行抽贷现象时有发生;七、产品设计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吻合;八、融资审批流程慢、效率低;九、贷款之外缺乏综合性金融服务;十、服务体验有待优化。对此,来自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的人纷纷为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建议,分别是:一、适当提高对银行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二、数据驱动,建立以大数据风控为基础的线上普惠金融贷款产品;三、银行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普惠金融产品;四、抵押物多元化;五、针对不同行业和产业开发针对性产品;六、推出更多到期无还本付息续贷产品;七、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简化贷款手续;八、贷款外提供更多综合性金融服务;九、银行利率更加市场化;十、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建议,现在实体经济存在困难,但是银行的利润还挺高,每年赚的钱都不少。对银行来讲,可能要转变理念,提高对坏账的容忍度。“此外,银行可以将小微企业贷款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力争将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明确化,对民营企业企业不良贷款执行差别化的容忍度。”来源: 证券时报网
深圳市政协发布调研报告指出,深圳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有待解决。在今天(20日)召开的深圳市政协六届四十一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上,深圳市政协发布了上述报告。近年来,深圳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建成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的要求以及当地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报告称,2017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5%,较杭州的9.8%、北京的8.5%略低,高于上海的6.5%和广州的5.3%。不过,其总规模次于北京和上海,居第三位,高于杭州和广州。报告表示,深圳文化产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行业龙头企业不多。按企业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纳税总额、从业人员数量等主要指标衡量, 全市4万家文化创意企业中,除了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和华强方特集团堪称文化创意产业标杆企业和全球知名企业外,规模和实力可以与国际知名文化企业竞争的骨干企业不多。这意味着,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够。为什么?除了这座年轻的城市缺乏丰厚的文化积淀外,还有诸多原因。深圳市政协委员封昌红认为,一个原因是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她说:“文化创意产业是人脑为主加电脑辅助的轻资产型的行业,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贷款较为谨慎。银行认为一旦出现坏账,轻资产型企业可执行补偿的资产少,贷款风险相对较大。这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个被广为认可的原因则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性短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总量较大,但大多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中低端。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基本上是美术类工作者,懂文化和经营的人才少。上述报告称,虽然近年来,深圳市政府积极制定实施了各类人才政策,但是文化创意产业整体上仍有强烈的人才短缺感。深圳市政协委员尹昌龙说,人才将是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品牌建设最大的瓶颈。“最近一些年来,我们这个行业见到的新面孔越来越少。”尹昌龙认为,深圳用地空间的匮乏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性、品牌化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对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等地产关联行业以及动漫游戏等集聚效应明显的行业园区建设造成了较大冲击。
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报告★ 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深圳的定位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当前,深圳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民营经济主导之下高新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深圳产业园经济模式功不可没,深圳的高新科技企业因此快速落户,快速成长和淘汰,最终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快速成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产业园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为了更好的了解深圳产业园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19深圳市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六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产业园概况、深圳产业园开发环境、深圳产业园发展现状、深圳重点产业园案例、深圳产业园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深圳产业园发展趋势。报告最后一部分为附录,统计汇总了深圳产业园区名单,包括产业园区的所在地、面积、入驻企业等。PART1:产业园概况产业园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PART2:深圳产业园开发环境分析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的发展。本章从经济、人口、政策产业发展需求、产业定位要求解读深圳产业园区开发环境。近几年,深圳经济运行总体稳健,深圳市2019年上半年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2133.92亿元,增长7.4%。同时,深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0.1:39.1:60.8。PART3:深圳产业园发展现状目前,深圳总体数量超过200个,以龙华、龙岗、宝安和南山居多。深圳产业园区主要吸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通信和计算机、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的研发测试以及数据中心等行业的企业入驻。PART4:深圳重点产业园案例本章主要重点介绍了蛇口网谷、宝能科技园、深圳大运软件小镇、龙岗天安数码城、星河WORLD、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中海信(深圳)创新产业城。PART5:深圳产业园产业发展趋势《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泛在高效信息网络,以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建设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壮大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硬件、高端软件等产业,前瞻布局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前沿高端领域。PART6:深圳产业园发展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圳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必然要适应深圳战略转型的要求,认清园区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做好园区长远发展规划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下载《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19深圳市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9f8d0dac9a1543119786f9925ea4bc2d/点击快速下载完整版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小慧近日,《深圳市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国际一流职业教育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提出,要开展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认互通。据了解,该调研报告,是根据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安排,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牵头,在深圳市教育局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组织开展并形成的。根据报告,未来三年深圳市将新增职业教育学位1.8万个。目前,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1所,在校生12.5万人。2019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2018年12月,教育部批准设立目标定位为应用本科的深圳技术大学,2019年首次独立招生,录取分数居全省第九位。但报告也指出,深圳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产教融合整体深度不够,缺乏“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纵向贯通机制,以及职普横向融通、产教融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制度保障等。对此,报告建议,要形成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一体化协同发展、贯通培养模式,推动中职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推进专科层次职业学校扩大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规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招生计划一定比例用于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提出,要建立深港澳职业教育定期会商制度。推进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依托“学分银行”,开展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认互通。探索与港澳地区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面向港澳学生开展技能等级认定。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易东 通讯员 陈炜铭)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命体系让传统生活模式发生巨大改变,夜晚成为商业消费的重要时段,夜间经济,也逐渐成为城市复兴、经济增长与文化创造的新引擎,成为了新的城市竞争维度。近日,RET睿意德首次发布《璀璨之城——2019深圳夜间消费研究报告》,通过研究深圳8个夜间消费的典型业态,不仅用大数据勾勒出深夜城市的夜生活细节,反映深圳这座“璀璨之城”的个性,更指向一个更加明晰的新型商业消费热点,洞察新常态下深圳夜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据报告,深圳城市夜生活指数仅次于上海,排名第二。“夜经济”已然成为深圳一个亮眼而醒目的城市标签。“不眠之城”:深圳夜场电影活跃度全国第一据报告显示,深圳平均每天有超过1000场夜场电影上映,总次数以及平均散场时间最晚时间等指标领跑全国。截至2019年初,深圳共开设约270家连锁院线和46家点播影院,连锁院线依旧是电影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纵观整体的院线电影行业,深圳2018年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21.43亿元,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5.79%。总票房和观影人次爆发增长的同时,带来的是大量影院开业和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场均人次和平均票价的下滑。“夜宵之城”:深圳夜间外卖订单名列榜首夜宵与城市的经济实力,人民消费力密切相关,反映城市的活力。据报告显示,在各大城市夜间21点至凌晨2点的外卖订单占比中,深圳名列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夜宵之城”。在深圳的夜宵市场中,有超过6成的比例为经营至深夜的饭店。宝安、龙岗传统夜宵居多,而酒屋这类新型夜宵聚集在福田、南山。夜宵连锁品牌开始成为消费者首选,大品牌的进入将有助于重塑夜宵市场,使夜宵市场逐步规范化。正是由于深圳夜宵市场的庞大,许多品牌开始转向新场景探索,开出了24小时店、或延长营业时间。报告表示,夜宵服务带来的情感释放,将成为其消费的重要原因。此外,夜宵业态有望成为购物中心新业态选择,经营空间开放的购物中心更受夜宵品牌的欢迎。“自我的消费”:深圳人最爱晚上健身据报告显示,深圳的城市运动氛围在全国名列前茅。对比其他城市,深圳是夜晚时段健身人数比例最高的城市,晚上6点之后的健身人数占全天运动人数的70%以上,健身已经成为深圳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近年来,互联网健身房的兴起,为城市人群的健身运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健身房的经营模式更为灵活,能够实现夜晚的长时经营,在便利性、经济性、选择权方面给予消费者充分的空间。RET睿意德CEO王玉珂表示,商业是点燃城市活力的核心引擎,作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位战略优势的深圳,温和的城市气候、年轻活力的城市面貌、深圳人强大的消费能力,已然为深圳夜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次对深圳夜经济作了大量的研究,就是希望通过系统化的挖掘,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从夜经济的开发、运营、品牌输出等多个维度寻找爆发点,真正为这座城市赋能。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信易贷”平台发布 主办方供图中新网深圳11月21日电(记者 郑小红)《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1日在此间举行的在“金融服务实体,信用创造价值”2019深圳金融峰会暨第一届信用科技论坛上发布,4万字的《报告》指出实体经济十大融资难题,并提出十大建议。该《报告》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南方城市智库、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历时5个月,对优必选、海能达等近5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研而得出的结果。接受调研的近50家实体企业行业分布较广,年销售额从小于1000万元到超过3亿元不等。《报告》称,当前深圳实体企业融资的十大痛点包括:不怕利息高,就怕高门槛;融资中介常骚扰,贷款银行不好找;抵押类贷款过度偏爱房地产;以行业风险判断企业风险;贷款期限过短,过桥成本过高;银行抽贷现象时有发生;产品设计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吻合;融资审批流程慢、效率低;贷款之外缺乏综合性金融服务;服务体验有待优化。同时,调研也发现,在实现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深圳金融业正在通过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完善信贷管理机制、科技赋能创新风控、创新产品、拓展综合性金融服务、完善行业生态扶持体系等做法,致力于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2019深圳金融峰会现场。 郑小红 摄《报告》为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的十条建议包括:适当提高对银行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数据驱动,建立以大数据风控为基础的线上普惠金融贷款产品;银行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普惠金融产品;抵押物多元化;针对不同行业和产业开发针对性产品等。当天发布的深圳“信易贷”平台,是由深圳微众税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企业信用信息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该平台将联合各大金融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为深圳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融资信贷服务,也是目前广东省内首个面向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基于信用信息运用而实现的纯信用、无抵押、智能化的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