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港中大(深圳)博士生以第一作者的3篇论文被顶级国际会议收录!精而又精

港中大(深圳)博士生以第一作者的3篇论文被顶级国际会议收录!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和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喜报频传,我校博士生作为第一作者的三篇论文被顶级国际会议收录。三名博士生的论文被IEEE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顶会CVPR 2020和信息检索顶级会议ACM SIGIR 2020收录。博士一年级学生颜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被IEEE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顶会CVPR 2020收录;博士一年级学生林逸群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也被CVPR 2020收录,该篇论文为我校与中国科技大学及快手科技合作共同完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马畅翼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被ACM SIGIR 2020信息检索顶级国际会议收录。这三名博士生都是理工学院崔曙光教授通过“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的科研平台面向全国招收的优秀学生,并与李镇教授、韩晓光教授、李文烨教授等联合执导。得知论文被接收,颜旭同学对于合作者和指导老师给予的支持和启发表示感谢。林逸群同学表示很受鼓舞,会继续努力。马畅翼同学说:“该工作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让我对机器学习和图像检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很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他们的指导对该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颜旭计算机与信息工程项目博士一年级学生研究兴趣:3D点云处理论文题目:PointASNL: Robust Point Clouds Processing using Nonlocal Neural Networks with Adaptive Sampling论文摘要:原始点云数据不可避免地从3D传感器或在重建算法中包含异常值。该篇论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鲁棒点云处理的新型端到端网络——PointASNL,可以有效地处理带噪声的点云。图:PointASNL其方法的关键部分是自适应采样(AS)模块。它首先从最远点采样点的周围对点的邻域加权,然后在整个点云中自适应地调整采样点。自适应采样模块不仅有益于点云的特征学习,而且缓解异常值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捕捉采样点和整体的长距离依赖关系,我们从非局部操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局部-非局部 (local-Nonlocal, L-NL) 模块。这种局部-非局部模块使学习过程对噪声不敏感。大量的实验证明了在分类和语义分割任务上,在合成数据,室内、室外数据,是否有噪声的数据上,该模块都有良好性能和鲁棒性,并且在有大量噪声的真实户外数据集SemanticKITTI上,明显优于以前的方法。林逸群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博士一年级研究兴趣:3D点云处理论文题目:FPConv: Learning Local Flattening for Point Convolution论文摘要:点云是三维物体最为重要的表示形式之一,但同时也具有非规则、无序性和稀疏性的特点。为了克服三维卷积带来的计算资源消耗和分辨率限制,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展开的面卷积方法FPConv,通过学习投影权重,将局部点云非线性地投影到二维平面上,而后利用2D卷积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图1]。FPConv可以方便地集成到各种网络结构中,以完成分类和3D场景分割等任务,达到与现有体卷积(如KPConv,PointConv)相媲美的性能[图2]。更重要的是,论文中的实验表明FPConv与体卷积互补,两者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总体性能,得到最佳的结果。图1图2马畅翼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博士二年级研究兴趣:机器学习基础理论论文题目:Large-scale Image Retrieval with Sparse Binary Projections论文摘要:受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启发,李文烨博士及其团队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发表NeurIPS文章和技术报告,揭示了稀疏二值投影和竞争模型的诸多优良特性,为信息检索等经典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不同于传统方法通过减少数据维度加快检索速度,我们的模型首先将样本投影到高维空间,然后利用WTA竞争对数据向量进行稀疏化和二值化重新表达。沿着该思路,本文借助一种新的算法,通过无监督训练来获得高质量的稀疏二值投影矩阵,并成功地应用于图像检索领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大规模图像检索任务除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之外,更能够有效提高检索精度和速度,并有效降低数据的存储需求,适合实际工业应用。·会议简介·SIGIR(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国际计算机协会信息检索大会是一个展示信息检索领域中各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重要国际论坛,专注于信息存储、检索和传播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学术会议,享有很高的国际学术声誉。CVPR是由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组织的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权威的国际会议之一,每年一届,与ICCV(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和ECCV(欧洲计算机视觉会议)并列为计算视觉领域最顶级的三大国际会议。国际计算机视觉领域普遍认为,CVPR/ICCV/ECCV三大会议代表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旗舰和风向标,而其Oral Paper(口头论文)则基本代表当年度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高水准。 2020年,CVPR共收到有效投稿论文6656篇,最终会议论文的录用率约为22%,而大会口头报告论文的录用率更低(2019年为5.6%)。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蛋炒饭

重磅公示!深圳大学拟18个博士点被推荐申报!

深圳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跟深圳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样作为80后高校,位于宁波的宁波大学已经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那么,深圳大学的建设发展之路又何去何从呢?可以明确的是,深圳大学是以“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的,要建成研究型大学,学位点必须成规模!深圳大学申报的学位点近日,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公示了2020年度广东省拟新增申报的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及相关高校的硕士授权点,经过学校申报、广东省教育厅考核,广东省拟一次性推荐深圳大学18个博士点、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到教育部申报新增!被推荐的博士学位点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刷新高校申报历史记录。从申报的结果来看,深圳大学申报的博士点如下:(一)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2、外国语言文学3、政治学4、物理学5、数学6、机械工程7、化学8、生物学9、测绘科学与技术10、材料科学与工程11、管理科学与工程12、基础医学13、艺术学理论(二)专业博士授权点1、生物与医药博士点2、临床医学博士点3、教育博士4、土木水利博士5、电子信息博士(三)专业硕士授权点1、公共卫生硕士2、生物与医药硕士3、资源与环境硕士4、翻译硕士5、能源动力硕士从申报的结果来看,深圳大学本年度无学术型硕士授权点的申报记录,只申报了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次性申报了1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

侵暴诸侯

“深圳文学40年研讨会暨《深圳文献·深圳人著作目录》(文学卷)新书发布会”深圳图

11月29日,“深圳文学40年研讨会暨《深圳文献·深圳人著作目录》(文学卷)新书发布会”在深圳图书馆举行。新书揭幕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深圳图书馆、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办。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巡视员张杰,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忠亮,深圳市委宣传部出版和电影处处长谯进华,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深圳市文联原副主席杨宏海、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廖虹雷、深圳图书馆理事邓康延、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军共同为新书揭幕。随后,黄东和、朱铁军、陈再见等20余位专家学者与作家代表围绕“深圳文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发布会现场文学在城市的文化发展脉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城市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40年来,深圳为全国奉献了打工文学、青春文学、新城市文学等丰富的文学形态。“深圳经过40年飞速发展,实现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在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带来了原有的记忆与文化烙印,带来了各种文化的激荡、碰撞和融汇,形成了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城市主流文化。”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巡视员张杰在致辞时表示,“深圳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进程和人们思想观念、社会思潮的历史性变化。每年发布的《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和《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中,文学类图书阅读量始终高居榜首,文学阅读深度融入市民日常文化生活。”张杰致辞为反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来深圳的文化成果,展现“深圳人”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取得的斐然成绩,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深圳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圳图书馆启动了《深圳文献·深圳人著作目录》(多卷书)编辑出版工作。张岩致辞“2018年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深圳图书馆策划并启动了《深圳文献》系列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同年,该丛书的第一部《深圳文献深圳图书馆馆藏选目提要(1978-2018)》完成编撰并出版,在馆藏地方文献中精选出820种反映深圳地情的优秀图书进行了集中展示。”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在致辞时表示,“作为地方文献中心,深圳图书馆致力保存城市发展的足迹,通过设立‘深圳学派’文献专区,发布‘深圳写作人作品征集令’,启动‘深圳记忆’项目等多项举措,深入广泛地搜集、整理深圳地情资料,挖掘、开发宝贵的城市发展记忆。”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曾说:“城市是有品位的,而品位的高下就看她是否有文学的底蕴。反过来说城市是文学的基石,它是一个落脚点。”文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文学可以把城市最生动的特质一一记录下来,长久流传,永不凋零。张忠亮致辞有鉴于此,深圳图书馆决定将丛书的首卷选定为文学卷,并在编撰出版过程中遵守“来了就是深圳人”开放包容的深圳观念,经过反复商讨,并结合征询专家学者与作家协会等机构的意见,将曾长期居住深圳(即截止到2020年8月连续在深圳居住一年以上)的作者,于197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国内地(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图书收录于《深圳文献·深圳人著作目录》(文学卷)中。据悉,《深圳文献·深圳人著作目录》(文学卷)共计收录949位深圳著作人的3615部文学作品,以著作目录的形式汇集深圳文学累累硕果,系统反映特区40年文学成就。收录的文学著作作者数量众多、身份多元,作品年代跨度大、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作者看,有祖籍鹏城的“老深圳”,有为早期深圳发展奉献青春与汗水的“拓荒牛”,也有从小在深圳长大的“深二代”、曾在深圳工作过的“打拼者”、退休后移居深圳的“幸福老人”等;从体裁看,作品涵盖了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戏剧、文学理论等所有文学体裁。这些著作呈现了深圳充沛的文化能量,亦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深圳表达。研讨会现场“40年来,深圳诞生了很多文学大家和著名的文学著作,深圳文学能够有如此影响力和关注度,与记载了这座城市40年波澜壮阔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希望更多深圳作者关注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事情,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的佳作。”张忠亮表示。以传承城市文脉为己任,深圳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深圳文献》系列丛书,为研究深圳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档案,对深圳地方文献工作进行了重要拓展和提升。(深圳图书馆供图)责编:杜英杰

心辩

「原创」重新发现深圳!2020“深圳原创之声”再度启航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通讯员 庞文洁换一种方式叙述深圳。26日,第五届“深圳原创之声”第一期在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举行。本期主题为“重新发现深圳”,活动邀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尹昌龙、资深媒体人胡洪侠和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从他们的深圳情怀与个人记忆出发,以不同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重新发现深圳。活动现场,当问及与深圳的结缘,3位嘉宾表示,选择深圳,是因为那个时代,如果有理想,就会奔向这里。尹昌龙说:“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到远方生活,避开家门口的压力,而深圳就是特别远的远方。如果要选择别处,深圳可能是这样一个地方。”胡洪侠的回答则是:“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地方去,唯一的选择在当年就是深圳。”在南兆旭眼中,来深圳是他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他说:“这个城市不仅改变了我生活的轨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收入,给了我很多东西。我问过好多人,他们和我的感受一样,深圳给予了他们改变生活的机会。”谈到深圳历史,南兆旭表示,深圳人来自四面八方,这个城市40岁了,人们到达的年代虽然不同,但把深圳当作自己的家园城市来关注,来热爱。为何要用“重新发现深圳”作为主题?尹昌龙认为,很多人所了解深圳是改革开放40年的深圳,“我们今天讲国贸大厦很多人知道,但是再往前追溯,很多人不知道。对我们来讲,深圳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除了40年什么都没有。那40年前的深圳是什么?”尹昌龙建议大家,去了解它、发现它,找到一个完整的深圳,“就像河流,它从哪里流过来,为了流向哪里。对人们来讲,需要去了解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胡洪侠表示,“重新发现深圳”这个话题对大家有一个好的导向,“就是我们要解决一个心结。我们既然要热爱这片土地,要热爱这座城市,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对它的历史和风物要了解。不了解这些历史,不了解它的风物,你说你爱深圳,这个爱都是浮云,都飘着,没有枝头可以降落,没有历史可以消化。说一千道一万,一起重新发现深圳吧。”嘉宾简介尹昌龙: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会长。出版个人专著《1985:延伸与转折》《重返自身的文学》《别处的家园》《全球化的烟花》等,主编《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6、2017、2018、2019》《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深圳书城模式研究》等,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图书发行年度领英人物等称号。胡洪侠: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出版社社长。1995年创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并任主编至2009年。其间于2006年创办“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并主持此项活动至2016年。著有《夜书房》《微书话》《书情书色》《书情书色二编》《对照记@1963》(与杨照、马家辉合作)《书中日月长》《非日记》等。编有《董桥七十》《1978—2008私人阅读史》《向阅读致敬》等。南兆旭:出版人,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中国自然好书奖”和“大鹏自然童书奖”发起人。主张“在地关怀”,记录、关注、保护居住地的自然生态。持续田野调查,创作了系列图书和纪录片作品,发起和组织了本土自然保护活动。图书作品有《深圳自然笔记》、《南寻深圳》、《十字水自然笔记》等。导演的纪录片作品有《梦开始的地方》、《一片湿地的智慧》等。

荀子

他是深圳大学与社科大联合培养博士,在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今天,小编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深圳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的2017级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冯泽华脚踏实地、坚守初心、投身学术的大学故事。个人成果展示1.在《文化遗产》《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评论(香港)》《“一国两制”研究(澳门)》《海峡评论(台湾)》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论文4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被香港中联办官网刊发主要观点1篇)2.获得2019年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3.获得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4.中共中央统战部颁发的2018年度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与导师合作)5.2018年度广东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特等奖(与导师合作)6.2019年广东省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7.2018年闽粤两省宪法学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8.2018年广东省法学会“与法共进——改革开放广东发展成就”撰文活动一等奖(与导师合作)9.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深爱法学,与深大结缘冯泽华在攻读硕士时,即对港澳法、行政法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凭着这份对港澳法学的热爱,他坚定自己继续攻读博士的想法,选择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深入钻研。在深大导师邹平学教授的再三建议和真诚鼓励下,他选择报考深圳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项目。准备好大量报考材料的他,在备考期间挑灯夜战,努力攻克考博科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冯泽华最终成为了邹平学老师的弟子,成功与深大结缘。冯泽华在香港参加学术研讨会时发言以善待人,乐于分享经验冯泽华把与人为善、知无不言作为自己待人接物的法宝。在生活中,他热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深受众多同学、朋友的喜爱。在工作上,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任劳任怨,积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深受支部同志们的认可。在学术交流时,他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向他请教和交流的朋友,几乎做到来者不拒。冯泽华还经常与同学们分享他投稿的经验,避免他们在投稿时踩雷。一心钻研,四过家门而不入对学术浓厚的兴趣驱使着冯泽华一心钻研学术,他笑称自己“几乎每天都沉迷于学术的海洋中,一天不敲论文,就浑身不自在”。遇到捉摸不清的难题,他也会积极向各位同窗、学界朋友求助,或是向导师们求教。冯泽华以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读博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累累科研成果。除了待在宿舍写论文之外,冯泽华还积极出差参加学术研讨会。对他来说,外出散心的时间也要抓紧汲取学界前沿知识的机会。冯泽华的家乡在广州,他曾多次奔赴广州参加学术研讨会,但因学业繁忙,四过家门而不入。冯泽华在澳门参加学术研讨会时发言以声动人,粤语情结助研究在班级中,有些蹩脚的普通话成为冯泽华鲜明的个人特征。冯泽华作为一名地道的广州人,偶尔因普通话发声出错,或引用蕴涵诙谐的案例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研究动向而成为班上的开心果。冯泽华以岭南为傲,常常用最地道的广州口音向大家展现岭南文化和美食。冯泽华的研究方向是港澳法,他把会说粤语的语言优势比作他与港澳同胞打成一片最为有利的法宝。“同声同气自己人”,研究港澳法时,他坚持把港澳问题的情感逻辑纳入自己的研究中。朴素治学,以信念克服困难冯泽华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自懂事以来,一直脚踏实地,把刻苦学习作为振兴家庭的捷径。在攻读硕士时,他树立了一个朴素的治学理念:“坚定信心,即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学术路途上困难重重,冯泽华也曾有过苦苦钻研却未得成果的时候,但他坚信,唯有信心不破,保持对未来的向往,才会有学术的春天。后记采访结束时,冯泽华向小编提出一个请求,他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表达对他的导师邹平学老师的感谢。邹老师自他报考博士时,即为他提供诸多报考信息,对他顺利被录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攻博期间,邹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大大缓解他的经济压力,也正确指引他从事科研工作,有效地提升他的学术水平。他无法用三两句话高度概括邹老师的恩情,只能待他往后通过各种实际行动报答。他说:“我的导师,是我读书以来最为感谢的人!”同时,他也感谢文学国老师三年来一直的关心和教诲。与邹老师一样,文老师也是他读博期间的指路明灯。总之,文老师和邹老师在他攻博期间双剑合璧,共同汇就他最为宝贵的学术财富。供稿: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唐颖 林雨珊 责编:李世卓

埃迪森

深圳新文学大系第二辑研讨会 探讨“深圳文学与深圳精神”

2019年12月1日,由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海天出版社协办的“深圳文学与深圳精神”——深圳新文学大系第二辑研讨会,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著名作家邓一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杨;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一级作家南翔,深职院人文学院教授张克;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尹昌龙;以及深圳市著名文化学者、出版人、作家等。本次研讨会在“深圳文学与深圳精神”的议题下,探讨了4年间深圳人文精神的嬗变和传承。1979年3月5日,深圳市正式成立,由此踏上了都市化快速进程之旅。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和创新发展,深圳创造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人也在时光中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形成了注重效率、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深圳精神。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深圳市成立40周年纪念日,深圳市海天出版社出版编辑这套丛书,对深圳四十年来的代表文艺作品进行梳理和结集,不仅仅是对地方文学史的记录,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卓越成就,映照着时代的历史走向。深圳市海天出版社选择了诗歌和散文这两种体裁为载体出版深圳四十周年文集,恰似一面镜子的两端,希望尽可能丰富地呈现出深圳精神与现实两个世界。在深圳的见闻和短暂经历触发作者写出的作品、长期在深圳工作生活的作者的代表作、内容有关深圳的作品,本文集均广泛采纳。为充分表现这一特质,编委会特意选择了以四个十年作为观察角度,读者会发现,每一十年的创作都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展现鲜活的当下片段,聚焦于此时此刻。通过文学作品的展现,探索深圳人的精神演进历程,在短短四十年间就形成了大致趋同的身份认同感、相似的价值观体系,这是“深圳奇迹”的内核。著名作家邓一光作为《深圳新文学大系》第二辑丛书的主编,表示“任何有关城市的宏大叙事最终都需落地于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深圳人在时光中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形成了注重效率、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深圳精神。这是一种入世、现世、现代性的城市精神,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审美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它浸透着这座城市的文学创作者及其作品,使之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开阔的视野。”随后李杨、南翔、张克、尹昌龙等知名学者、作者也纷纷表达了对深圳文学四十年的理解,指出深圳精神感召下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艺美学价值。

峨眉山

深圳福田成立全国首家区级文学院,贾平凹任荣誉顾问

记者4月2号获悉,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文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家区级文学院。它的设立得到了全国各地46个作家协会的祝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文学》主编杨晓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聘参事、文学博士周建平,广东省作协组联部调研员肖馥筠,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张忠亮,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熊国雄,福田区人大副主任范胜祥、福田区政协副主席杨金山出席了挂牌仪式。福田区莲花山文学院挂牌仪式。▍20多家刊物主编担任导师据介绍,福田区莲花山文学院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担任荣誉顾问,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张伟担任文学院的顾问,另外还邀请了《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全国20多家品牌刊物的主编、编辑担任文学院导师。挂牌仪式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福田区作家协会承办。▍创建了7个福田作协创作基地据了解,2012年至2017年,福田作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如宣传文化体育事业专项资金扶持的“文学福田” 出版工程、《福田好故事》出版工程;自创品牌“五朵金花”“五虎诗贤”“跟着名家去游学”;创建了七个福田作协创作基地;组建了“福田作协义工队”“福田作协讲师团”;成立福田作协党支部等。除此之外,福田作协热衷于公益,为福田区残疾人文学社策划文化活动,派福田作协讲师团讲师到文学社、社区等地开展文学讲座、组织“爱行千里”代表团助学延安川口中学创作基地等。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通讯员 温现青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子容

尧曰

深圳博士教中学,内地大专进编制:人才浪费还是岗位地区不合理?

近几年经常出现“深圳某中学,新教师全是清华北大博士”,博士生去街道办等报道,总让人以为现在博士都这么不值钱了吗?还是说人才培养以及超额到博士生都去教中小学了?但是,一份中部地区事业编制录用人员名单里,很多录用人员却是大专、二本学生,也许能看出,地区之间的人才配置不合理有多严重。录用名单,部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金九银十招聘季,今年毕业的学生们又到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今年的大环境尤其紧张,很多2018年、19年和20年毕业的高校大学生们都没有找到工作,更别说今年即将毕业的2021届,又有800多万学生等待毕业找工作了。这么多毕业生积压,就业形势的紧张就很容易发生了。前几年经常出现“深圳某中学,新教师全是清华北大博士”,或是近几年的985名校博士生去街道办等报道,总让人以为现在博士都这么不值钱了吗?还是说人才过度到博士生去教中小学了?其实,并非人才过度培养,也不是博士不值钱,而是当代年轻人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高学历到高薪水:实用性从未改变,地区经济或是就业热门原因的重点我们的传统思想,都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将读书看作改变人生等级的重要渠道。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加大,人们的思想、眼界也发生了变化。说博士去教中学是人才浪费,可能是没看到人家获得了足够的物质补偿。首先,看一下深圳的中学招聘教师的薪资待遇:年薪25万,给编制,给户口,还分一套人才公寓免费住。这么好的待遇,你觉得吸引不到人才吗?以往,很多人常常总觉得一个大学生去教中学就行了,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提升了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很高,物质提高了,精神文化水平也得赶上来。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招聘,放出高薪、优厚待遇,只为求得人才。不仅是深圳,广东、福建甚至江浙沪地区,教师待遇都不低,所以竞争力大。相较而言,内陆地区的中小学学校招聘却没有这种万人空巷的狂热。这与内陆地区待遇不高有很大原因。博士教中学,教育资源浪费?也许是教育资源重新配置有人说,博士生去教中小学,以往培养的都是做科研、高精尖的人才,这样会不会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应该说,他们本身的教育资源并未浪费,甚至,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十年前的高校教育,还是精英化教育。那时候大学扩招还没有这么大规模,能够考进名校的学生都是最顶尖的一批人。选择继续深造的,更是顶尖中的顶尖。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但是教育水平并未提高。甚至,随着数量增加,一位教师要面对比以往多出一两倍的学生,授课时的教学指导精力,当然会被大大分散。原来,一个学校一年才有几个博士毕业。现在,一年都能毕业10万博士生。而高校中对教师数量的要求又是有限的,那么多出来的博士生们,当然要去往其他工作岗位。去往其他岗位的高学历学生,对于提高岗位素质,无疑是有帮助的。这样,教育资源获得重新配置,人才水平提高。博士去中学,或许是对不合理的高校要求的抵抗现在的科技水平,想要短期就获得极大的科技突破已经越来越难了。要想做出成果,需要亿万的投资和至少五年的专注,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成果和突破。但是现在高校的评审机制,却又要求老师们五年内出成果,三年内发核心。出不了成果?那就走人——“非升即走”模式。这种要求下,很多青年高校教师们为论文、为科研、为项目愁白了头,各处找前辈、找人脉,发论文、申项目。原本应该做研究、时间培育的项目与深度理论,变成菜市场一般的你拉我扯。曾经标榜的”坐热冷板凳“,再也不可能。可以说,这种要求本身就完全不遵循时间规律,一味急功近利,是对科学精神的抛弃。这种情况下,一份待遇好、薪酬高、职业压力没有那么大的工作给你,你要不要?每天只用给学生们上课,没有科研任务紧逼,不需要发高质量论文,不要求每年有新成果······精神压力减轻,薪资待遇优厚,工作体面轻松。选哪个?估计明眼人都能看出。人生不过几十年,多一些时间精力给你的家人、朋友,让自己保持轻松不好吗?内卷只是不同赛道人的竞争,换个跑道你也能成为冠军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到了博士进高校的程度,而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却依然稀缺。比如一份某中部地区省属事业单位的录用名单中,录取者大多是普通高校本科,甚至有大专院校的学生。某省图书馆招聘,录取者多是二本、三本学校学生而且观察他们的年龄,很多录取人员都已经毕业几年甚至十几年。可以说,在这里,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们也不是很热衷稳定、体面的有编制的岗位。现在很火的词汇”内卷“,其实也只是说明人们都往几个热门地方聚集,从而导致水涨船高,相关行业要求越来越高。中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政策、经济水平等方面的不发达,导致在人才竞争这条跑道上不断落后。应该说,毕业生们发愁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符合自己预期的好工作。这是目前市场经济下的常态。对此,年轻人们调整好心态,把握当下,并且把眼光放得长远,一步步稳扎稳打,相信都能收获自己想要的。转换思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静观

2020年“深圳市优秀群众文学(小说)评选颁奖暨创作论坛”举行!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通讯员 黄雅雅4日下午,2020年“深圳市优秀群众文学(小说)评选颁奖暨创作论坛”在深圳市文化馆三楼多功能厅举行。此次活动由深圳市文化馆主办,得到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社、宝安日报社的鼎力支持。深圳市作协副主席于爱成博士、《特区文学》主编费新乾、作家王国华担任评委。经评委组审读、复评、决评,55篇部作品脱颖而出,夺取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等级奖及新人新作。这些优秀作品,呈现出深圳三年来小说创作繁荣态势,证明了小说和文学艺术在深圳这块热土有着坚厚的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多年来,深圳市文化馆以馆办刊物《文化天地》为平台,组织创作队伍,培养文学作者,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积极推动了深圳的文学创作。深圳市文化馆组织作品参加历届“东丽杯”全国文学评选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使深圳文学在全国打出了品牌、打响了名声。深圳市文化馆副馆长戴昱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于爱成、国家高端智库(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廖令鹏等领导专家出席、致辞发言并为获奖者颁奖。颁奖仪式后,举行了小说创作论坛,于爱成主席、廖令鹏研究员分别以《当前深圳小说创作片谈》《深圳小说的新使命》为题作精彩演讲。审读:谭录岗

牡蛎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文学好书”评出30强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文学好书”评选活动日前通过多轮筛选,已评选出30强。入围书目包括格非、阿来等中国作家新作,以及米沃什、布罗茨基等世界名家文集。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作为读书月的重点品牌, 始终坚持高标准遴选、推举那些关切社会现实、关照人类境况的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的新书,成为深圳读书月中具有全国影响力,深受国内出版界、读者关注并喜爱的品牌选书活动之一。今年,“年度十大好书”重点聚焦内地各出版单位所出版的“文学”类图书,旨在推出具有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学精品,让文学历久弥新,故更名为“年度十大文学好书”评选。本届“年度十大文学好书”评选活动由南山区委区政府、深圳出版集团、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办,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深圳书城新华书业连锁总部有限公司承办。根据组委会制订的规则,本年度的评选范围为内容原创、于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内地首次出版的文学类图书。活动于2019年9月下旬正式启动,征集了近一千一百种基础书目。在此基础上,来自全国的二十余位教育界、出版界、文学界、阅读推广界、媒体阅读栏目等专家组成的评选终评团将通过初选、复选、终选等环节,各产生100本、30本以及最终的10本入围书单。据了解,“年度十大文学好书”榜单最终将于11月27日揭晓。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韩文嘉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