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际肥料中心落户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捐赠者

国际肥料中心落户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国际肥料科学中心(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entre of Fertilizers-Centre International des Engrais Chimiques (CIEC))成立于1933年,是肥料领域历史最悠久的非盈利性国际科学联合会。该中心于2016年在中国设立了总部以外的最大分支机构——亚洲分中心,挂靠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19年9月4-8日,以“Impact of anticipating research in the past on research in the future”为主题的第26届国际肥料科学中心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德国布伦瑞克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肥料科学中心主办,德国联邦农业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共同承办。来自美国、德国、中国、日本、英国、丹麦、匈牙利、荷兰、爱莎尼亚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大会上由现任主席埃瓦尔德·施努格先生宣布国际肥料科学中心(CIEC)总部从即日起由德国迁移到中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为该中心挂靠单位。同时,大会宣布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姬兰柱研究员任国际肥料科学中心(CIEC)第六届主席,并将该中心的标志-金钥匙和证书颁发给姬兰柱书记。这是国际肥料科学中心自1933年成立86年以来,首次由亚洲人出任主席一职。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肥料科学研究的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将成为世界肥料科研领域的领军机构,将引领世界新型肥料学科的最前沿。大会期间研究确定了2020年和2021年将分别在希腊雅典和爱沙尼亚塔林召开国际肥料科学中心年会和分中心年会。国际肥料科学中心现任主席Ewald Schnug先生为姬兰柱书记颁发国际肥料科学中心第六任主席聘用证书国际肥料科学中心现任主席Ewald Schnug先生将国际肥料科学中心(CIEC)的标志-金钥匙颁发给姬兰柱书记(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玻璃墙

沈阳生态所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和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土壤微生物的碳转化过程决定农田土壤碳循环特征及肥力功能,但对该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策略和代谢周转驱动机制对碳截获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采用13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土壤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真菌和细菌利用葡萄糖来源碳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从细菌向真菌演替的r-k策略决定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动态利用特征。在细菌群落中,隶属于富营养菌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对活性底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寡营养菌的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葡萄糖的不断加入未改变不同营养类型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和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不同,真菌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均可利用葡萄糖和土壤原有组分,表明真菌对底物的利用具有广谱性特征,且活性底物可诱导真菌对土壤原有组分的利用。基于此,利用磷脂脂肪酸同位素探针技术(PLFA-SIP)和氨基糖同位素探针技术(AS-SIP),评估微生物从底物利用策略到增殖-死亡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低有机质的红壤对外源葡萄糖碳响应较快,并通过较高的代谢能力和真菌残留物的积累保持外源活性碳固持能力;而有机质较高的黑土中微生物对外源活性碳响应不敏感,但可通过微生物量周转保持较高的微生物残体积累效率,从而控制外源活性碳在黑土中的积累。因此,微生物对外源底物的响应、微生物从增殖到死亡的周转以及微生物残留物的积累和稳定化,共同控制着土壤碳截获过程。该研究对明确微生物底物利用和周转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的驱动机制具有理论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Identification of microbial strategies for labile substrate utilization at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using a microcosm approach和Distinct regulation of microbial processes in the immobilization of labile carbon in different soils为题,发表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沈阳生态所物质循环组博士研究生王辛辛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何红波和张旭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支持。图1.细菌和真菌优势门的相对丰度和富集比例图2.葡萄糖来源的氨基糖与磷脂脂肪酸的比值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8071720302662?via%3Dihub

若是

沈阳生态所揭示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根际作用机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命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通常,多环芳烃与重金属可通过污水灌溉、固体废物处理、交通运输以及工业活动等途径进入到土壤中,通过积累而形成复合污染。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并且可在土壤中持久留存。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壤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问题迅速加剧,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是人们公认的一种利用植物降解、同化、代谢或解毒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的低成本高效技术。植物根际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会参与土壤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对根际污染物的降解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污染物共存可能会影响植物的修复潜力,因为污染物的存在会对植物与其根际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深入了解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将为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提供依据。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的刘睿团队通过在生长室中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修复植物火凤凰(一种羊茅)对多环芳烃-镉(PAH-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和根际调控机制。研究测定了植物生物量、PAH和Cd的去除率、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细菌群落。种植150天后,低PAH复合污染土壤(104.79~144.87 mg·kg-1)中4种PAHs和Cd的去除率分别为64.57%和40.93%,高PAH复合污染土壤(169.17~197.44 mg·kg-1)中4种PAHs和Cd的去除率分别为68.29%和25.40%。种植了火凤凰的土壤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而脱氢酶(DHO)活性变化与低PAH土壤中PAHs和Cd的去除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862(P<0.006)和0.913(P<0.002)]。同时,使用16S rRNA的高通量454 Gs-FLX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到细菌群落的连续变化,这些变化在PAH浓度低的复合污染土壤中尤为明显。火凤凰可以促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Dokdonella、Gordonia 和Kaistobacter的生长,它们在PAHs降解或Cd耗散中起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火凤凰能有效地激发土壤酶和细菌群落,增强PAH-Cd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潜力。该成果以“Fire Phoenix facilitates phytoremediation of PAH-Cd co-contaminated soil through promotion of beneficial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ies”为题发表于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在读博士研究生代元元为第一作者,刘睿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图1.本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图2.污染土壤群落细菌DNA序列的属级分类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生态修复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不迁其德

20考研新资讯:又一批学校、科研院所公布招生简章!

进入9月份,各院校、科研院所都会公布正式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小伙伴们这个月一定要关注好自己的目标院校。往期已经更新的学校有: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2、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上海海事大学(会计专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陕西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宝鸡文理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南大学(应用统计)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大学、河南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南京审计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数学科学与工程学院)5、暨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江汉大学、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重庆科技学院6、清华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外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上海海事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7、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8、北京大学(医学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农学院9、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湖南省委党校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延安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今天更新的学校目录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侨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1、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预计招收学术型硕士生 43 名,主要是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等专业,各专业的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等都列出来了,想考的同学可以去看看,非全国统考的专业课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大家最好看清楚。2、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总共招收97人,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都有涉及,但是有的专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命题,大部分专业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小伙伴们在看自己的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然后去中国科学院大学或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查看参考书目、考试大纲。3、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年共计招收34人,招生目录中研究方向、招生计划、考试科目、导师都有涉及,想考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和其他中科院研究所一样,除了全国统一命题的,都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4、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只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并且在北京报考的同学只能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计划是68人,专业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都有涉及,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5、华侨大学华侨大学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是非正式版的,不过基本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都有涉及、另外、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也都公布了,想考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6、杭州师范大学目前杭州师范只有招生目录和去年的招生情况,主要就是看看今年的招生专业还有谁,等过段时间就会公布正式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想考杭师的同学还是要看去年的招生简章。7、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招收1000人,招生专业目录中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招生人数都有,想考的同学可以去看看。8、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招生计划是246人的全日制,专业研究方向、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加试科目、备注、招生人数都有涉及,想考的同学一定要自己去看看。9、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分学院公布了招生专业目录,专业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都有涉及,另外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小伙伴们还是要等一段时间。以上就是今天更新的已公布招生简直的院校,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更多的招生信息不断更新中,欢迎大家关注51考研,获取考研新资讯!

载歌载舞

沈阳生态所在肿瘤靶向超级抗原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免疫治疗是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未来趋势。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特异性和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免疫系统的有效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超级抗原分子可在极低的剂量下高效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并对肿瘤细胞和实体瘤产生有效免疫杀伤,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剂。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课题组依托沈阳市超级抗原研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超级抗原生物大分子构效关系研究、结构改造和免疫抗肿瘤药物开发。近期,沈阳生态所研究员徐明恺创新性的将肿瘤靶向穿膜肽iRGD与活性增强的超级抗原改构体ST-4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融合,构建出全新的肿瘤靶向超级抗原ST-4-iRGD。研究选取4T1乳腺癌细胞系和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系,分别在体外细胞模型和荷瘤小鼠体内模型中,对ST-4-iRGD的肿瘤靶向性及抗肿瘤活性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发现,ST-4-iRGD可肿瘤特异性地靶向并穿透到肿瘤组织中,并展现出显著增强的肿瘤抑制率,实体瘤明显缩小,生存期显著延长。研究同时发现,靶向分子的引入显著加强了超级抗原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组织分布,有效提升了实体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发挥了更强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此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现ST-4-iRGD引发的任何毒性效应,具有新药开发前景。该成果以An iRGD peptide fused superantigen mutant inced tumor-targeting and T lymphocyte infiltrating in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于2020年发表在药学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博士研究生宋宇博为论文第一作者,徐明恺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沈阳市科技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等支持。肿瘤靶向超级抗原ST-4-iRGD作用机理示意图及靶向抗肿瘤效果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517320304828

贵贱无义

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和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土壤微生物的碳转化过程决定农田土壤碳循环特征及肥力功能,但对该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策略和代谢周转驱动机制对碳截获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采用13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土壤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真菌和细菌利用葡萄糖来源碳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从细菌向真菌演替的r-k策略决定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动态利用特征。在细菌群落中,隶属于富营养菌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对活性底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寡营养菌的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葡萄糖的不断加入未改变不同营养类型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和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不同,真菌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均可利用葡萄糖和土壤原有组分,表明真菌对底物的利用具有广谱性特征,且活性底物可诱导真菌对土壤原有组分的利用。基于此,利用磷脂脂肪酸同位素探针技术(PLFA-SIP)和氨基糖同位素探针技术(AS-SIP),评估微生物从底物利用策略到增殖-死亡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低有机质的红壤对外源葡萄糖碳响应较快,并通过较高的代谢能力和真菌残留物的积累保持外源活性碳固持能力;而有机质较高的黑土中微生物对外源活性碳响应不敏感,但可通过微生物量周转保持较高的微生物残体积累效率,从而控制外源活性碳在黑土中的积累。因此,微生物对外源底物的响应、微生物从增殖到死亡的周转以及微生物残留物的积累和稳定化,共同控制着土壤碳截获过程。该研究对明确微生物底物利用和周转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的驱动机制具有理论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Identification of microbial strategies for labile substrate utilization at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using a microcosm approach和Distinct regulation of microbial processes in the immobilization of labile carbon in different soils为题,发表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沈阳生态所物质循环组博士研究生王辛辛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何红波和张旭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支持。图1.细菌和真菌优势门的相对丰度和富集比例图2.葡萄糖来源的氨基糖与磷脂脂肪酸的比值来源: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大商场

沈阳生态所量化残遗种对长白山火山喷发后森林景观恢复的影响

火山喷发后森林景观恢复的速度和轨迹主要取决于种源和种子传播。因而未受火山影响的邻近森林的基带种源以及在火山干扰区域内幸存下来的残遗种,在森林景观的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研究关注基带种源对森林恢复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已意识到残遗种在森林景观恢复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量化其影响的研究仍然较少。长白山曾发生过一次火山喷发,对周围的植被产生较大破坏。经过多年的森林演替,目前在北坡已形成温带森林典型的垂直植被带,为量化种源对该区域火山喷发后森林景观恢复影响的重要性提供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景观过程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吴苗苗通过森林景观模型LANDIS PRO,重建长白山火山喷发后的历史森林景观,并设计因子分析实验量化基带种源和残遗种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森林恢复的早期,残留种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影响较小,但其重要性随着森林恢复而逐渐增加。此外,残遗种在森林恢复后期主导晚期演替树种的恢复,进而影响树种组成,加快森林的演替。相关研究成果以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remnant seed sources on post-volcanic-eruption forest recovery through historic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from 1710 to 2010为题,发表在Landscape Ecology上。吴苗苗为论文第一作者,沈阳生态所副研究员梁宇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论文链接残遗种和基带种源分别对基面积、树木密度和林分年龄恢复的相对重要性【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器之

周广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世界气象组织(WMO)第十七届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全体照片生态学和气象学分别属于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是两门古老的学科,起源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和泰奥弗拉斯托斯。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和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危机愈加严峻,一个融合了生态与气象的新兴交叉学科——生态气象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作为中国气象局“应用气象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项目(原“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胜扛起了中国生态气象学科的大旗,瞄准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化学-管理过程与定量描述、生态气象灾变过程识别与灾害风险管理、多时空尺度相互作用与耦合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开发惠及全球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气象数值模式以及生态气象监测预警评估技术。从南京农村里懵懂的“小孩司令”,机缘巧合地步入气象科学的殿堂,周广胜用半生时光致力于生态气象理论与技术研究;他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能、建报国之业,实现中国生态气象研究由国内走向国际的重大跨越。初窥门径:从“小孩司令”到“气象学新兵”1965年出生于南京的周广胜,打小在高淳农村长大。周广胜小时候的成绩并不好,但他性格直率,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小孩司令”,身边总有“小孩兵”。初一的时候,周广胜物理、化学都只考了58分,回家被父母责备;第二年,班里60人按成绩分成四个小组,周广胜毫无意外地被分到了成绩最差的第四组,还成了第四组的小组长。结果,这件事情被自己的“兵”拿来嘲笑他。这大大地刺激了周广胜的自尊心,他开始发奋学习,并逐渐找到了学习的窍门。两个月后,他的成绩就已经达到了第一组的水平,并成为全班考取初三/高中的十五人之一。善于总结的周广胜还发现,每次背诵之前先大声呼喊一下,有助于将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进入到更佳的学习状态中。上初三后,为了让自己少做小动作,第一天上课时他就坐在了第二排,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聚精会神地听课;上课的时候,为了跟上老师思路,他总是快速记录,不在乎笔迹潦草,等晚上回家后再重新认真整理笔记。而到了考试前,他却要把笔记全撕掉,以此来告诫自己,知识是要装进脑袋里的。高二分班时,周广胜的文科考了全年级的最高分,老师动员他去报文科班。周广胜却执拗地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不是老师天天都在说的吗?”1983年,周广胜参加高考。学校老师鼓励年级前三名报考清华北大。周广胜没听,另两名同学也没听。结果,三人一个考了军医大学,另一个和周广胜一起考进了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在周广胜看来,南大离家近。尽管已经过去将近40年,当年的经历却仿佛历历在目,成为他青春时代的美好记忆。周广胜考了529分,志愿填报的是南大化学系与数学系,但没录取上,他服从调配,误打误撞地被分到了气象学系天气动力学专业。中国的气象学是新中国成立前在竺可桢先生的领导下才逐步走上了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时,气象科研力量仍较弱。本科4年学习,不仅让周广胜爱上了气象科学,也逐渐在气象学科研究中初窥门径,成长为气象研究领域的一名“新兵”。1987年,周广胜被免试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时称“中国科学院林业与土壤研究所”)攻读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导师是生态气候室的朱廷曜研究员,主要从事农田防护林气象研究。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沙灾害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1978年11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开始兴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被称为绿色长城。科学管理和发挥这些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需要建立系统的评价理论与技术。也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东北地区风沙灾害,中国科学院林业与土壤研究所筹建了生态气候研究室。农田防护林的核心功能就是减弱风力和缓解风沙灾害。但此前的防风效应研究多集中在单条林带或网格,且以对观测结果的定性描述或统计分析为主,难以用于大面积农田防护林网的规划、设计、评价与管理。网格化的防护林建设有着很深的学问,既要考虑林带最佳的防风效应,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带的胁地效应。因此,农田防护林建设究竟是采用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长和宽的比例多少才是最佳?所建林带又该如何实现林、草、灌木的有机结合?带着这些问题,周广胜去了北京,在北京大学力学系的风洞实验室里,通过模型测算防护林的防风效应。到1989年,在前期艰辛实验的基础上,他们继续与北京大学展开合作,周广胜跟着导师在吉林乾安的农田防护林中连续蹲守、观察了整整45天。他们在林外建立了11米高塔,在农田防护林内立起19米的高塔,同时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系留气球等先进观测技术,结合农田防护林内部与外部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开展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对比观测、农田防护林地区边界层结构与防护效益机制研究,并发展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评价模型。这是周广胜将气象与生态结合起来的第一个生态气象科研项目。他的第一篇论文《林带阻力系数与透风系数的关系》获1992年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硕士论文《林网化地区近地面层的湍流特征研究》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博士论文《区域性农田防护林网的动力效应研究》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他基于长期的野外系留气球、涡度相关观测和风洞模拟实验,创新性地从湍流谱特征揭示了林网防风效应机制在于对大尺度涡旋的破碎作用,发现林网地区形成了新的大气边界层结构,而其扰动边界层内风速遵守对数分布规律且不受距林带远近影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基于新的大气边界层风速评价区域性防风效应的新观点,发展了林带阻力系数理论模型和大面积农田防护林地区区域性防风效应评价模型。成果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第三世界科学组织网络和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农业奖。周广胜与团队研究生合影登堂入室:从“防风固沙”到“气候-植被关系”事实上,早在20世纪中期,随着生态学与气象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就认识到植被与气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和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危机愈加严峻,一个旨在研究以植被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生态气象也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系列重大国际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包括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IGBP,1985-2002)、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GCP,2002—2014)和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2014—2023)等,极大地促进了生态气象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全球气候模式发展要求用数学方法描述大气与陆地景观的交界面以及陆地与大气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这些过程受植被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和气孔导度等的调节,推动了大气科学家从地球物理研究领域扩展到生物地球物理研究领域;另一方面,陆地生态系统管理关注的空间尺度也从局地向区域甚至全球拓展,也更加关注天气、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影响。2002年,中国气象局出台的《关于气象部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的指导意见》,昭示着生态气象的科研与业务布局的开始。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与气象工作者密切配合,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科技保障能力,这一顶层设计也极大地推进了生态气象学科的发展。尽管已在“生态气象”领域小有成就,但博士毕业后何去何从,周广胜仍面临着艰难抉择。生态气象的学科交叉融合在中国相对滞后,也让气象学科班出身的周广胜备感“尴尬”。幸运的是,受到时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张新时院士的青睐,周广胜来到北京,跟随张新时院士做生物学专业的博士后,主要开展植被-气候关系研究。1994年,周广胜抓住机会,作为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的首个全球变化重大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并主持专题“对全球变化反应的植物群落学特性研究”。通过这个项目,一举改变了外界对他“气象行、生态不行”的看法。植被生产力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用于气候预测的中国气候-植被模型研究”中,为实现植被生产力气象监测评价,周广胜发展了新的自然植被生产力模型,解决了国际著名Chikugo模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不适用性。这一模型还被国内知名期刊冠名为“周广胜-张新时模型”。在这一模型基础上,周广胜研制了生态气象监测评估预警业务系统,用于院士咨询项目和青海省气象业务,这在三江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了关键决策支持作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决策的重要依据。周广胜建立的植被生态气象保障服务工程技术体系,不仅发展了植被对气候变化适应与脆弱评价理论与技术,也为国家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技术和决策支持,其成果还获得了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气象与生态,生态与气象,周广胜的科研曾一度在“夹缝中”生存,但却奠定了其在生态气象学这一交叉学科中的基础,而无论是气象还是生态,或者在生态气象研究领域,他已登堂入室,渐至佳境,最终厚积薄发。炉火纯青:从“数值模式”到“多尺度机制”1995年,周广胜担任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副主任。随后两年,他相继前往美国蒙大拿大学陆地生态系统数值模拟实验室、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森林科学实验室进行访问交流,了解学习国外科研机构在生态气象数值模式和生态气象监测预警评估与应对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1997年回国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育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组首席研究员,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自2008年至今,周广胜担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1993年至2013年的近20年时间里,周广胜带领研究团队相继完成了包括“用于气候预测的中国气候-植被模型研究”“水热-生物-土壤养分综合影响的土壤呼吸作用观测与模拟”“全球变化的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研究”“中国东北样带典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与机理”“中国东北典型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综合观测与模拟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重点项目,以及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化影响下我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等。以植被为核心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科学问题,周广胜研究组将宏观的气候-植被关系与微观的植物生态生理过程相结合,从植被地理分布/作物种植分布与生产力两方面系统研究了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创新性地组织并开展了中国东北样带(NECT)这一国际全球变化陆地样带前沿研究。全球变化陆地样带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之一,而中国东北样带是IGBP在全球启动的首批四条样带之一,也是采用空间代替时间获取全球变化相关信息并实现不同尺度过程耦合的重要方法。他与合作者基于样带选择标准,提出了中纬度半干旱区以降水梯度变化为主要影响因子的中国东北样带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在基金重点、杰青和科技部重大项目等支持下,利用国际先进的气象和生态观测模拟系统(涡度相关系统、地面和星载高光谱、星载多光谱、红外增温模拟技术等),创建了集多因子控制实验、原位模拟实验、长期定位观测、样带定位考察、遥感监测和模型模拟于一体的气候变化对植被多尺度影响的立体监测体系,填补了我国植被多尺度变化观测数据的空白,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国内走向国际的重大跨越,被作为全球变化研究范例在全球推广。他从分子、植物生理生态、个体到生态系统、甚至区域层次,阐明了气候变化各因子单独及其联合作用影响植被多尺度的碳氮代谢及其分配的新机制,发现气候变化影响植被的机制在于改变了叶片氮化合物组分,填补了高温和干旱联合影响的研究空白,发展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碳氮关系影响的多尺度模式;阐释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综合影响机理,明确了决定植被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及气候临界值,构建了具有自主产权的气候-植被分类模型,发展了耦合生物-物理-化学-管理过程的陆地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定量评估了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和国家尺度陆地的碳收支、碳固定潜力及其变化趋势,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研发了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气象条件贡献率评价系统,正在国家气象中心及全国31个省(市、区)业务推广应用。品学端正、作风正派、学风严谨……这是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项时,同事们对周广胜的评语。作为中国气象局“应用气象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全国生态气象专家组组长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周广胜数十年来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0余篇。他主编主讲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全球生态学”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近30年来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70余人;他被聘为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学委员会管理组委员和主席顾问,先后40余次应邀作国际会议学术报告,为推进国际气候变化政策与规划制定做出重要贡献。星光不问赶路人。从初窥门径的气象人,成长为生态气象研究领域内执牛耳的科学家,至诚至朴的周广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自己的道路上耕耘不辍,无怨无悔。专家简介周广胜,1965年生,现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中国气象局应用气象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同时,他还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第15和16届会管理组成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CNC-IGBP);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工作组组长(GCTE-CNC-IGBP);亚洲通量指导委员会(AsiaFlux Steering Committee)委员;中国科协联合国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WGUNEC-CAST);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主任;《植物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应用气象学报》等期刊的副主编;《科学通报》《气象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刊物的编委。迄今为止,他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原“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重点基金(4项)、面上基金(3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1项)、原“973”项目课题(4项)以及原“863”专题;中国科学院碳专项和创新工程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农业)科研专项经费;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系统性重大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合作专著15部。已经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70余名。曾获第三世界科学组织网络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1项),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以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优秀奖各1项。

后备箱

又见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布,到底哪所学校适合你

每年都有这么多211或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大学需要调剂吗?通过下面可以看出来宁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名牌大学需要调剂,另西北政法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前重点大学也需要调剂,港哥想知道调剂的考生到底从哪里来?宁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调剂考生须符合教育部及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且初试成绩(单科与总成绩)达到国家统一划定的B类地区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接收调剂的学院有: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回族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西夏学研究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数学统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西部生态中心、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煤炭与绿色化工国重实验室需要调剂,具体信息请参考宁夏大学研究生院网研究生信息-硕士研究生专栏(http://graate.nxu.e.cn/info/1020/5185.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工程管理硕士(MEM)招生调剂公告: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招生即日起开始接收调剂,调剂申请者分数:通过国家A线。具体信息请参考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网信息公告专栏(http://jgy.swpu.e.cn/info/1052/3335.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研究生复试接收调剂专业信息:我校各招生院所均有调剂指标,请符合条件的考生待23号系统开放后申请调剂到我校,具体信息请参考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网通知公告专栏(http://glbm3.nepu.e.cn/yjsxy/news1/152153687942796371.html),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广西民族大学2018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调剂公告:我校将于 2018 年 3 月 23 日开始网上调剂工作,拟于 3 月 30 日至 4 月 2 日进行复试,初试成绩符合国家B类地区要求即可,调剂专业为我校各招生均有调剂指标,请广为利用。具体信息请参考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网招生信息专栏(http://yjs.gxun.e.cn/info/1028/4066.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学科(专业)在A类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所有拟调剂考生须认真阅读我校调剂基本要求,并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平台开通后登录网上调剂系统,填报调剂志愿。具体信息请参考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网最新动态专栏(http://yjsy.ncut.e.cn/yjsy/12/20180320/160537482785103.html),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调剂相关通知: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一类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2. 须符合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和招生院系复试细则中规定的准予参加复试的条件。我校大部分专业均有调剂名额,具体信息请参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硕士招生专栏(http://www5.ncwu.e.cn/yz/contents/3813/496.html),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基础学科类)预调剂公告:为做好我校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调剂工作,根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结合学校招考实际,现将我校基础学科类调剂基本要求及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须为全日制统招本科毕业生,一般应获得学士学位,身心健康。具体调剂专业等信息详见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站硕士招生专栏(http://www.sxmu.e.cn/yjs/info/1062/2095.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西安邮电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复试公告:西安邮电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现已公布,为保证我校调剂和复试工作顺利开展,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初试成绩达到国家 A 类地区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拟接收部分应用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管理学)、企业管理等学科学术型硕士调剂生,以及集成电路工程、物流工程、工商管理(非全日制)等专业型硕士调剂生。为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我校在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等学科专业(领域)实施优质生源引进计划,具体调剂专业等信息详见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网站通知公告专栏(http://gr.xupt.e.cn/info/1048/4176.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西北政法大学2018年接收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调剂的通知:为了提高我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按照《西北政法大学关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我校接收优秀生源调剂,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毕业院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我校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校内各专业均可接收优秀生源调剂,调剂专业原则上以考生原报考专业为准,具体调剂专业等信息详见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招科专栏(http://grs.nwupl.e.cn/html/xinwendongtai/2018/0318/876.html),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接收调剂专业信息: 经学校研究, 我校部分专业可接收考生调剂,我校未开通“调剂意向采集服务系统”,3月23日待“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考生登录系统直接报名。具体调剂专业等信息详见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网站招生工作-招生动态专栏(http://yjs.synu.e.cn/node/222),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沈阳药科大学关于2018年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的通知:按照我校调剂方案要求,我校部分专业(方向)可接收考生调剂,我校只接受初试外国语为英语一或日语的全日制合格考生,调剂考生按150%差额复试,优先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具体调剂专业等信息详见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网站招生工作-招生动态专栏(http://grs.syphu.e.cn/info/1015/6317.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20北京工商大学2018年各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汇总:各学院已陆续发布本学院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线及调剂名额,请考生们关注学院网站,及时了解调剂及复试的相关信息,研究生院也将陆续更新各学院相关信息。目前已公布的学院有:理学院、食品学院、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具体信息请参考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公告专栏(http://yjs.btbu.e.cn/zsgz/zsgztzgg/134279.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19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政策:.申请调剂我校的考生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所报考专业在A区对应专业的分数线且需达到该生要求调入专业的A区线,即:该生初试成绩必须同时满足调出专业、调入专业在A区的分数线。我校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均需要调剂,具体信息请参考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网招生信息专栏(http://yjs.shou.e.cn/Show.aspx?info_lb=628&info_id=3955&flag=98),信息发布日期:2018-3-19北京印刷学院2018年研究生部分专业接收调剂信息:2018年北京印刷学院以下专业拟接收调剂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学术硕士)、机械工程(学术硕士)、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硕士)、物流工程(学术硕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从即日起开始接收调剂目前已开始接收调剂考生登记,请符合我校录取条件、有调剂意向的考生,尽快与相关院系联系。具体信息请参考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院网研究生招生专栏(http://gs.bigc.e.cn/yjszs/2018nzs/77694.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19这些学校虽然不及985那般风光,研究生有的读还是二战就看你自己的啦!毕竟好多学校的实力毕竟还是很强的,这个就需要自己来衡量啦!

惑者胜也

关志鸥:生态学博士入主国家林草局

生态学博士关志鸥的职业生涯迎来重要一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5月18日发布消息,5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一春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关志鸥同志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张建龙同志不再担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职务。官网消息称,会议由张建龙主持,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出席会议并讲话,关志鸥、张建龙作表态讲话。微集分预计,关志鸥将按组织程序出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现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张建龙1957年1月生,已满63岁。张建龙是林业系统的“老将”,从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系治沙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林业系统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2018年机构改革后新成立,是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国家局,为副部级,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国家林草局的职责,除了原国家林业局的职责外,还整合了原农业部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国家林草局下设18个机构,为副司局级,同时还跨地区设置15个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加挂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办事处牌子,驻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除外),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派出机构。关志鸥是辽宁沈阳人,1969年12月出生,曾是全国省级党委常委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此次在山东省委常委任上进京,从任职省份来看,是关志鸥仕途第三站。在调任山东之前,关志鸥的工作、生活未离开过沈阳。他先后在沈阳师范学院(现沈阳师范大学)生物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生态专业学习并取得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关志鸥入职沈阳市计委,先后任农经处工作人员、副主任科员,1997年在短暂担任沈阳市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后,重回计委农经处任副处长,2000年升任市计委农经处处长,其间1998-2001年,关进行了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生态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生态学博士学位。关志鸥之所以获选主政国家林草局,与其农学和生态学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2002年,关志鸥调任新成立的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2005年转任沈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2006年,未满37岁的关志鸥提任沈阳市正局级岗位的沈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党组书记。2007年,关志鸥获下派锻炼,转任沈阳市法库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后转正,次年出任法库县委书记。2010年,关志鸥重返市级政府组成部门,出任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2013年1月,43岁的关志鸥当选正厅级的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工负责工业经济、安全生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工作。2015年7月,关志鸥转任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5个月之后职务再次调整,出任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并跻身省政府党组成员之列,2016年1月明确为辽宁省政府秘书长。2016年12月23日,辽宁省选举产生新一届省委常委,关志鸥新入常委班子,被媒体称为“换届后班子里唯一的本地常委”。2017年1月至3月间,身为省委常委的关志鸥同时身兼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职务和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职务,3月之后,专任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2018年3月,关志鸥南下山东,出任省委常委,后明确为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2019年7月起,关志鸥又兼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关志鸥简历关志鸥,男,满族,1969年12月生,辽宁沈阳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生态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现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1995年07月至1997年05月,沈阳市计委农经处工作人员、副主任科员;1997年05月至1997年08月,沈阳市花卉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08月至2000年03月,沈阳市计委农经处副处长;2000年03月至2002年04月,沈阳市计委农经处处长(1998年8月-2001年7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生态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04月至2005年08月,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08月至2006年07月,沈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2006年07月至2007年10月,沈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党组书记;2007年10月至2007年12月,沈阳市法库县委常委、副书记,法库县政府代县长、县长候选人;2007年12月至2008年07月,沈阳市法库县委副书记、县长;2008年07月至2010年10月,沈阳市法库县委书记;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2013年01月至2015年06月,沈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15年06月至2015年07月,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省粮食局局长(兼);2015年07月至2015年12月,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省粮食局局长(兼);2015年12月至2016年0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兼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兼);2016年12月至2017年01月,辽宁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兼);2017年01月至2017年03月,辽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兼);2017年03月至2018年03月,辽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2018年03月至2018年05月,山东省委常委;2018年05月至2019年07月,山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2019年07月至2020年05月,山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兼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2020年0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