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望,沈阳药科大学2018级无涯创新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博士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沈阳药科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并在2019-2020学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影响因子4.833)和Chemistry & Biodiversity(影响因子1.449)共发表文章3篇。坚持源于热爱王望在2015年被郑州大学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研究生,后来,他的课题被定为天然产物衍生化相关的方向。一开始,他觉得无从下手:天然产物的溶解性差;反应活性不高;解核磁谱很难……为了解决难题,他每天坚持认真做实验,并经常与导师一起研究交流实验中的问题;实验空闲的时候,他在网上阅读相关方向的文献,并整理实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但解决了很多问题,还培养出对天然药物化学浓厚的兴趣。后来又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考取沈阳药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成为无涯学院陈丽霞教授的一名学生。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他的课题是天然产物续随子烷型二萜的衍生化。由于相关研究的论文很少,加上实验本身的问题,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连续一两个月没有实验结果。就在他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他受到沈药精神与沈药文化的影响,沈药厚重的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都深深震撼了他,勤奋严谨的沈药老师们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斗志也被重新激发起来。王望正常情况下会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日常的实验操作,他经常阅读文献,并根据文献的内容知道自己的实验思路,还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他每隔一段时间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在不断重复实验、查阅文献、总结经验的过程,王望终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和Chemistry & Biodiversity发表sci论文。关于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一些想法,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幸福,人活在世界上,除了基本的生活要求,得有自己热爱的东西,这是支撑我们一直活下去的动力。天然药物化学是我最早接触也是一直进行研究的方向,我对科研的坚持正是源于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热爱。以后我应该会一直在这个方向进行研究,争取得到更多科研成果。”导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王望的博士生涯,课题组的两位导师--陈丽霞教授和李华教授无疑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报考博士的过程中,陈老师给他提供了很多指导。在他每次写sci论文时,陈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进行修改。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陈老师严谨的作风深深影响了课题组的每一位同学。耳濡目染之下,王望也把这些勤奋、坚持、奉献的精神一步步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李老师总是对王望的实验内容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使他不断接触前沿的思想并尝试新的方法。在李老师的带动下,他的课题从普通的天然产物衍生物拓展到化学生物学方面,并成功合成出一些天然产物探针和降解剂分子。李老师对科研的勤奋和专注也着实让人敬佩。两位老师总是想着为学生们多提供帮助,多出成果。能遇到这两位导师,王望是幸运的。同时他也暗下决心,要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沈药是他心中的“圣地”关于为什么来沈阳药科大学深造,他说:“ 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实力雄厚同时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药学学府,是我心目中的药学‘圣地’; 沈药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方法、孜孜不倦的育人态度和勤奋的学习精神,给学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沈阳药科大学集中了大量的专业学术资源,比如经常举办的学术交流,企业、高校、科研所的专家学者们经常会来做报告,而这些报告能让大家接触到更多前沿知识;在沈药读书,将会对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有很大帮助。”王望还为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一些自己关于学习生活的建议:“在实验中一定要勤于动手,想出成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从设计实验、做实验、收集数据、写论文一步步走过来,靠时间上量的积累才能出成果。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大家一个共性的问题,遇到问题也有很多解决方法,你可以向你们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请教,他们很有经验。也可以自己多查点文献,看那些已经出版的paper里面,他们有很多更优化的条件。自己多摸索多尝试,做实验,不要怕错,多错几次就对了。还要多学会思考,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可以照搬的,只有学会举一反三,才能事半功倍,对自己做得好的要多总结,保持下去,做得不好的要多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长时间的科研工作对每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充满收获的。王望认为毕业并不是他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博士学位并不简单只是一个学位,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了一种不断超越自己、追求真理的精神。带着对药学事业的热爱和沈药精神的影响,他将继续在科研工作中奋力拼搏,用自己的所学去服务社会,尽全力把沈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带到他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来源: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沈俊彤 王世龙
“最亮的星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璀璨的!”陆鸿远,辽宁凤城人,2009年考入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学习。2014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继续攻读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专业硕士。2017年考入沈阳药科大学攻读临床药学博士学位。在沈药学习的十一年里,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及荣誉称号。博士研究生期间: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019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二等学业奖学金1次;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获诺瑞特医药奖学金、碧凯助学金;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及优秀团干部称号。硕士研究生期间: 2015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3次;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本科期间: 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其中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获石药集团奖学金、威斯利康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干部称号。成功没有秘诀,只需要笃定坚持!都说没经历过挫折的博士不是一个真正的博士,每当博士答辩时,大部分博士在致谢时几乎热泪盈眶,这不是完成答辩喜极而泣的泪,而是对过去所经历的苦与累的释然,感叹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回首研究生生活,陆鸿远也有过自己的困惑与彷徨,身为临床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如何兼顾临床实践与科研两不误是最难的问题。临床药学是一个注重临床实践的专业,刚下临床时,陆鸿远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她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与真正实践的匮乏,临床上药物的应用不能一味地遵从教材,临床用药更多的是结合患者病情的灵活使用。在明白了这一点后,她以更加笃定的态度刻苦学习轮转科室的疾病知识及不断更新的疾病指南,倍加珍惜每一次跟随临床带教医生对患者进行查房的机会,就连节假日也舍不得放弃。这次实践也拉近了她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反复与患者沟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真正做到用药方案个体化。在临床实践中陆鸿远更深入地理解了临床药学学科在未来社会里的重要作用,使得自己后续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更加笃定与坚持!由于临床实践需要一年的时间,留给陆鸿远的科研时间并不多,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把时间的效率用到最高。陆鸿远说在获得推免资格继续攻读硕士的时候,当时她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是科研,甚至连文献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面对第一篇文献中陌生的专业词汇和科学严谨的叙事手法,文献上花花绿绿的,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上了各种注释,像极了期末考试前的复习笔记。后来文献阅读的越来越多了,读懂每篇文献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也越来越明白科研设计思路,科研逻辑,每天都在不断地进步。她说正是因为这样不断培养起来的学术成就感使得自己爱上科研,就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义无反顾地考取了临床药学博士,继续着自己的科研生涯。博士的科研任务更加艰巨,在实验遇到瓶颈做不下去时,陆鸿远也有过低落的时候,在经历了无数次尝试没有结果时也曾哭过,但是哭过之后又是暂新的一天,她说还不到完全放弃的时候,试一试总会有希望的,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自己打倒。陆鸿远用努力浇灌梦想,用笃行加持志向,在科研过程中真正做到善于思考、努力专研,终于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5.574)、Life sciences(IF:3.448)、Molecular informatics(IF: 2.375)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SCI,影响因子共计11.397;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中草药》);以第二作者发表了五篇SCI,影响因子共计13.318。生活多姿多彩,积极向上是最亮底色!学习不是终点,而是全面发展的起点。陆鸿远不仅是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药学博士,也是一名政治素质过硬的共产党员。她在加入了党组织后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除了在学业上力争上游,作为一名党员,在其他各个方面也更加积极进取,争取全面发展,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当学院举办“实验每一天·安全伴我行”主题党日活动时,陆鸿远主动请缨,为生科院研一、研二同学带来一场别开生面、深入浅出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培训。陆鸿远在班级里担任班长,作为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桥梁纽带,她从未漏掉过一个任务通知,学院安排需班级自行举办的活动她都积极组织完成,争取第一时间将活动情况与总结上交。她还负责课题组的实验耗材与试剂采购等工作,她总是利用空余时间检查实验用品的使用情况,货比三家,认真比对价格和质量,尽自己最大努力保障大家的实验顺利开展。作为师姐,在实验室里,她责无旁贷地帮助师弟师妹解决在科研上搞不懂的问题,并且定期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得到了导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怀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感恩母校。陆鸿远说,从19岁到30岁,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一年都在沈药度过了,在这里,她不仅学会了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更感受到了“团结、勤奋”的校风校训,学到了“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明白了乐观、坚持的人生信条!感谢母校,伴我成长,教我飞翔!感恩导师。赵庆春教授是陆鸿远求学路上的引路人。从硕士到博士,赵老师一直是她的导师。老师常常强调八个字“定位,勤奋,品牌,乐观”,要给自己设定好目标,努力向这个目标前进,过程中虽然不能一帆风顺,但只有保持乐观心态才能赢得最后胜利!每每遇到挫折,这八字箴言就带给她力量,让她重拾勇气、克服困难。老师曾说,“好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从硕士到博士这几年来,陆鸿每天“早八晚十”来实验室,周末几乎也不休息,这并不是强制要求,而是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为主任,赵老师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和周末来实验室加班给学生们开组会、看论文、指导实验,并没有因为自身的本职工作而耽误了对学生的培养,陆鸿远说,“作为学生的我更不能掉链子,要对得起老师的这份辛苦!”感恩导师,教书育人,授业解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陆鸿远从一而终地选择了临床药学这个专业,虽然最初只是懵懂地一个选择,但“爱我所选、尽我所能”一直是她对自己的最低要求。用一颗淡定自如的心态,期待更多的美好和成功!陆鸿远坚信,只要为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奋斗,终究会摘到属于自己最亮的那颗星!来源: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王世龙 廖宏影
前言 Preface文 l 郭佳即时检测应用的几大主要领域包括个人健康管理(如血糖管理、妊娠检测)、临床应用(心血管类检测、感染因子检测、脑卒中、血气电解质类、血糖监测、儿科检测等)、传染病和重大疫情检测、现场执法检测(如酒精检测、毒品检测、法医毒理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随着即时检测项目和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临床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即时检测在临床和家庭中的应用也逐步得到普及,在体外诊断行业中占比不断上升。即时检测目前被误认为技术壁垒低、行业小,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近日,维渡纵横通过调研和走访,对即时检测领域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作者 l 郭佳来源 l 维渡纵横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 POCT)是一种在采样现场进行的、 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结果的检测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快速、随地、对操作者要求低。即时检测应用的几大主要领域有包括个人健康管理(如血糖管理、妊娠检测)、临床应用(心血管类检测、感染因子检测、脑卒中、血气电解质类、血糖监测、儿科检测、疗效监测、个性化用药等)、传染病和重大疫情检测、现场执法检测(如酒精检测、毒品检测、法医毒理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随着POCT检验项目和产品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升级,以及临床认识的进一步提高,POCT 在临床和家庭中的应用也逐步得到普及,在IVD 行业中占比不断上升。即时检测目前在体外诊断行业中被误认为技术壁垒低、行业小,实际上并非如此。近日,维渡纵横通过调研和走访,对即时检测行业进行了全新的梳理。01即时检测的技术发展史POCT行业技术平台更新和升级较快,平台的替换对研发要求也很高,外人看似简单的小仪器和试剂盒,实则研发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特别是在准确度和灵敏度上(目前上市的胶体金和荧光免疫产品准确度低,需要进行技术更新迭代),也是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行业之一。POCT 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检测方法学平台,而是一种应用模式,强调检测产品的快速、轻便、易行,无论 IVD 产品基于何种方法学,只要其产品特性符合“小、快、灵”的特点,都可以纳入 POCT 的范畴[1]。经过调研,维渡纵横将POCT初步划分为三大类:固相POCT、液相POCT、分子POCT。一、固相POCT 固相POCT应用的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侧向免疫层析检测(lateralflow immunoassays,LFIA),是在大孔径的微孔滤膜(如NC膜、硝酸纤维素膜)载体上进行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根据被仪器检测的指示物质的功能完善程度,可以将固相POCT分为如下四代:第一代为胶体金技术、第二代为免疫荧光技术、第三代为上转发光和量子点荧光技术、第四代为磁定量技术。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POCT系统中,用作可视或可被仪器检测的指示物质均为光学原理,对这些指示物质的检测基本上都是肉眼观察定性结果或者基于光电效应的仪器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总有一些因素导致结果不太理想。比如,我们用光学仪器检测硝化纤维膜上检测线和控制线上的信号,基本上只能检测到膜表面到其10μm以下的部分,而通常使用的硝化纤维膜厚度为100μm 级别,指示物质在纤维膜上层析时,不仅存在于表面10μm的部分,而是也在整个膜上从底部到顶部均有指示物质的分布,多达90%的指示物质却未被光学仪器所测量到,这对于检测的灵敏度是个极大的损失。另外,光学检测还受到干扰性的底物(血液样本本身会产生荧光,荧光会受到入射光散射和背景荧光的干扰)、镜面反射、散射、自我吸收、基于荧光检测的信号淬灭等因素影响,所以,传统有色纳米颗粒和发光纳米颗粒的方法的灵敏度和定量分析能力会受到限制,限制了POCT的应用[2]。第四代POCT系统中,「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开始成为 POCT 厂家新的标记物选择,因血液样本本身不存在磁信号,磁性纳米微粒没有了荧光背景噪音干扰的问题,指示物质能被磁学仪器100%测量到,成为了灵敏度非常高的“全定量”检测手段,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对检测灵敏度、检测精密度的要求,检测结果可以媲美国外梅里埃和罗氏等大型化学发光仪器。目前超顺磁性纳米微粒正在被用于取代传统POCT技术中的指示物质,国内的「深圳理邦」(液相POCT)、「西安金磁」(固相POCT)两家公司已经将超顺磁性纳米微粒成功开发成了产品,并纷纷投入市场,开启POCT的磁学革命。第四代POCT具有如下优势:1、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只有在磁场中才具有磁性,这就使得磁性微粒在溶液中可以自由混合而不会因相互作用发生聚合。2、超顺磁性纳米微粒物理性质非常稳定,在较长时间之后仍可以重复实验测量结果,是存档备案的理想选材(而荧光方法则必须在15分钟内测量,否则荧光淬灭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3、磁场的信号强弱与磁性微粒的数量呈直接性关系。磁性检测数据的线性特点保证了分析的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以及宽广的检测区间。4、生物材料及生物体内极少有磁性物质存在,这一特点克服了光学原理分析中常见的干扰。5、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可以很容易地取代胶体金和荧光纳米颗粒,将现有快速诊断法兼容整合成定量分析方法,所需其它检测材料,例如抗原/抗体,硝纤膜,吸水垫以及生产设备等均无须更换。根据生物医学知识局统计,目前固相POCT大约有74家在药监局拥有仪器和试剂的注册证[2],根据技术不同,统计部分企业如下所示:胶体金技术公司:荧光免疫技术公司:同时拥有胶体金和荧光免疫技术的公司:量子点荧光技术公司:上转发光技术公司(独家专利技术):磁定量技术公司(独家专利技术):二、液相POCT 液相POCT技术主要指小型化学发光和微流控技术,目前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化学发光POCT就是将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应用于POCT检测场景,这种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胶体金技术、免疫荧光技术的检测结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对检测灵敏度、检测精密度的要求,但在技术实现上确是任重而道远……[3],比如化学发光的POCT严格意义上讲大多是半自动的,通道较少,速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快,成本相对固相POCT较高等等,但未来化学发光POCT一定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方向,部分化学发光在研企业如下。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又称其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术。其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微流控可以应用于生化、免疫、分子、细胞等诊断技术。生化、免疫已经进入全自动、成本快速下降的阶段,微流控成本过高未必占有优势;分子诊断目前产品价格昂贵,微流控芯片应用于分子诊断的前景可能更好[4]。微流控具有集成小型化与自动化、高通量、检测试剂消耗少、样本量需求少、污染少等优点。微流控的不足则为核心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相关人才严重不足、生产成本高昂、产业化量产难度大、技术平台待解决问题较多。目前国外的雅培Abbott、艾利尔Alere、生物梅里埃bioMérieux和罗氏Roche 在微流控细分市场中见证了增长;中国近年来微流控相关专利数仅次于美国,但商业化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引入微流控技术的企业如下:微流控核酸检测:微流控免疫诊断:微流控生化诊断:微流控细胞检测:综合:三、分子POCT 分子诊断作为技术含量最高的IVD细分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另一方面,POCT凭借即时检验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分子诊断与POCT结合,这意味着基因检测也能够拥有即时检验的特点,能够实现便捷的采样和及时的检测。目前分子POCT技术主要指小型核酸检测平台(基于 PCR 技术/非扩增检测)和微流控平台,结合当下精准医疗及基层医疗单位的发展,未来分子POCT类产品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布局分子POCT的企业,除了上文提到的微流控核酸检测企业外,还有如下基于 PCR 技术的分子POCT企业(如有遗漏请谅解):02即时检测的市场情况POCT类产品由于本身的即时便捷广受追捧,美国80%的诊断结果来自POCT产品检测,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280亿美元,预计2022年超过4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我国POCT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始终保持20%-30%的快速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不包括血糖检测),预计到2022 年行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5% [5]。从市场占比上看,在全球IVD各细分市场中,POCT产品市场规模在体外诊断行业占比29%,位居榜首;而我国POCT市场规模目前仅占行业整体的11%,未来可提升空间仍然较大[5]。03时代赋予的新机遇随着POCT技术的不断升级、分级诊疗政策的强力推行、国家五大中心建设的逐步完善、临床科室的硬性需求等等,将会给POCT领域带来新的增量。一、分级诊疗带动基层市场扩容 自2009年国家首次提出分级诊疗,2014年是分级诊疗真正的落地元年,一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速在提升。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医生水平等的局限,不适合采用大型设备。目前血球、生化检测已经下放至基层,而POCT还未达到普及程度,此次分级诊疗的大力推进使得POCT产品最早受益,未来3年,产品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检测成本低、检测区间广以及服务口碑好的POCT企业将会成为龙头。二、国家五大中心建设助力增量空间 2018年1月《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5个中心会在全国各个市县构建,预计会在2020-2022年全部完成布局,之后将为POCT市场带来每年103亿的增量。有专业人士提到,除了五大中心的终端需求外,在急救的救护车上,也是POCT极好的应用场景,目前已有厂家在布局。三、降低药占比后或增加临床科室需求 随着医改进一步推进,严格控制总费用中的药占比,2018年开始,耗材占比控制也正式实行,检查费用将成为医院新的收入增量。POCT产品简单、快速、便捷、不需要高要求的专业技能,适用于不是专门从事检验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可为临床科室增加检查费收入,不用再和检验科分成,因此科室未来大规模引入POCT产品可能性很大,以弥补“药品零加价”带来的收入缺口。四、技术升级有望进入三甲医院 POCT产品目前还未能进入三甲医院,主要是由于过去胶体金和荧光免疫POCT产品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一直是产品应用的痛点,也给三甲医院医生造成了“POCT测不准”的不良印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定量POCT、微流控和小化学发光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他们可以使POCT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这三者中微流控和化学发光的成本相对较高,工艺流程复杂,产业化难度相对大,相比之下磁定量POCT更具备综合优势,将迎来下一个5年的飞速发展期。04引用文献[1] 袁维. 即时检测(POCT)行业深度研究:空间不小, 壁垒不低,行业被低估. 国金证券. 2019.[2] 疯帽子. 侧向免疫层析的“探针”新机遇. 生物医学知识局. 2019[3] 张洪华品牌管理. 聊聊CACLP上的POCT化学发光. IVD资讯. 2019[4] 王卓逸. IVD/POCT底层技术革命-微流控行业现状全解析. 思宇医械观察. 2018[5] 《2019-2025年中国即时检验(POCT)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201905人物简介郭佳,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博士,美国 Bruch S. Blumberg Institute博士后研究员。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医疗硬核股权投资;曾任美科资本创始合伙人、久友资本执行合伙人、中钰资本投资经理、远大集团诺康生物研究员等;提倡通过资本、管理和资源的输出,运用“产学研融”四位一体化理念,促进新经济企业健康发展。
□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记者 董娜一杯醇香的拿铁,一块美味的点心,一束洒落窗台的阳光……简单且充满温情。10月24日,尚美第三城的绿耳咖啡厅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淄博市人才政策宣介暨青年人才代表恳谈会主题咖啡沙龙正在氤氲的咖啡香气中举行。我市人社部门诚邀30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青年人才,畅谈体会和收获,倾诉烦恼与困惑,分享工作经验和方法,气氛热烈美好。从会议室到咖啡厅,变召集开会到互动交流,由中规中矩的座谈改为轻松惬意的畅谈,看似一个小变化,彰显了淄博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现场,青年人才更放松了,“场面话”没有了,真心话更多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更近、关系更亲密了。活动开始,大家逐一进行自我介绍,简短地分享了自己与淄博的故事,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一扫而光。随后的游戏互动环节,每一位青年人才更是积极踊跃,整个咖啡厅洋溢着歌声笑语。期间,工作人员还全面细致地进行了人才政策宣讲并一一解答了青年人才们的提问。现场的青年人才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对淄博这座城的热爱与憧憬。“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淄博人民特别热情,平日里无论出门问路还是超市购物,他们都充满耐心,生活倍感暖心。2018年我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当年同是博士研究生的妻子也和我一起选择了淄博。目前我俩都在新华制药工作,宝宝也1岁多了。”冯煜焜一番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他表示,除了博士安家费以及每月的生活补贴,现已申请到了“淄博精英卡”,对未来的发展不再有后顾之忧。城市的未来系于青年人才,城市的梦想成就青年人才。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的王守乾是以硕士身份参加淄博市“人才特招”行动,这名93年的“学霸”看起来比同龄人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清晰而坚定。“我了解到有些政策和待遇需要博士学历才能享受,虽有些许遗憾,但仍旧感动于淄博市政府不惜重金聘才、良策为才、真诚纳才的深情厚谊。当然,我也十分愿意为了享受淄博市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和待遇而继续努力,努力考博,努力提升自己。”当下有为,未来可期。邢晓燕是土生土长的淄博姑娘,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感自豪。2019年从英国伦敦大学毕业的她,毅然选择回国,现在是淄博柳泉中学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她也盼望着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涌向淄博、留在淄博、建设淄博。有青年的城市才有活力,有人才的城市才有希望。沙龙结束之际,工作人员为现场青年人才逐一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晏伟告诉记者:“接下来,市人社局还将继续组织开展‘鹊桥会’、书法沙龙、文体比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解决青年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淄博,正在成为一座“胶原蛋白”满满的青春城市。正如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就业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鸣清所言,“很多人来到淄博后发现,这里是一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把自己所学技能和研究成果在淄博落地开花,成为一名新淄博人。”
7月2日下午,广东医科大学首个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揭牌,并迎来6位博士后加入基地进行开题研究。如此大规模高层次人才同一天下沉基层,这在全省县级市尚属首次。这是继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以来,这所山区县级医院又一次受到高校青睐,院校合作培养高层次医学复合型人才,带动智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下沉山区基层,更好地满足县域群众的健康需求。“人才是科研创新驱动发展最核心的因素。”带队出席高州基地揭牌仪式的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新光教授指出,双方优势互补,建立有利于学术交流、学科交叉、人才流动的人才使用和培养制度,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有了这样的好环境、好土壤、好平台,相信能有更多的成果和产出”。据了解,广东医科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贯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地方培养输送了逾20万名医学人才,成为广东最大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基地。只有人才下基层,才能撑起县域健康。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作为我省山区县级市成立的首家“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做好人才的“磁力链接”,在政策资金、设备更新、人力配备、技术开展、安居乐业上“五倾斜”,增强平台优势聚集效应,引领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向基层流动。近5年来,高州医院已入职博士15人、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11人,入职硕士105人,近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4项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当天,同时扎堆进站的6名博士后分别是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邓丽、首都医科大学的赵维纳、吉林大学的牟青春、沈阳药科大学的于凤波、厦门大学的唐龙光、广西医科大学的秦豪,先后围绕解决临床的疑难问题做了开题报告,涉及心脏大血管3D打印、脑部认知障碍研究等交叉学科的前沿领域,经专家评委通过后顺利开题。“我们将进一步依托高校资源和基地平台,以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医院人才内生增长,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王茂生说,发力构建人才的“强磁场”,聚集更多“凤凰”来栖,惠及更多的县域百姓。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林巧文、李光建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林巧文、李光建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杨洪权
王望,沈阳药科大学2018级无涯创新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博士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沈阳药科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并在2019-2020学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影响因子4.833)和Chemistry & Biodiversity(影响因子1.449)共发表文章3篇。坚持源于热爱王望在2015年被郑州大学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研究生,后来,他的课题被定为天然产物衍生化相关的方向。一开始,他觉得无从下手:天然产物的溶解性差;反应活性不高;解核磁谱很难……为了解决难题,他每天坚持认真做实验,并经常与导师一起研究交流实验中的问题;实验空闲的时候,他在网上阅读相关方向的文献,并整理实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但解决了很多问题,还培养出对天然药物化学浓厚的兴趣。后来又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考取沈阳药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成为无涯学院陈丽霞教授的一名学生。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他的课题是天然产物续随子烷型二萜的衍生化。由于相关研究的论文很少,加上实验本身的问题,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连续一两个月没有实验结果。就在他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他受到沈药精神与沈药文化的影响,沈药厚重的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都深深震撼了他,勤奋严谨的沈药老师们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斗志也被重新激发起来。王望正常情况下会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日常的实验操作,他经常阅读文献,并根据文献的内容知道自己的实验思路,还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他每隔一段时间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在不断重复实验、查阅文献、总结经验的过程,王望终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和Chemistry & Biodiversity发表sci论文。关于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一些想法,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幸福,人活在世界上,除了基本的生活要求,得有自己热爱的东西,这是支撑我们一直活下去的动力。天然药物化学是我最早接触也是一直进行研究的方向,我对科研的坚持正是源于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热爱。以后我应该会一直在这个方向进行研究,争取得到更多科研成果。”导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王望的博士生涯,课题组的两位导师--陈丽霞教授和李华教授无疑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报考博士的过程中,陈老师给他提供了很多指导。在他每次写sci论文时,陈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进行修改。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陈老师严谨的作风深深影响了课题组的每一位同学。耳濡目染之下,王望也把这些勤奋、坚持、奉献的精神一步步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李老师总是对王望的实验内容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使他不断接触前沿的思想并尝试新的方法。在李老师的带动下,他的课题从普通的天然产物衍生物拓展到化学生物学方面,并成功合成出一些天然产物探针和降解剂分子。李老师对科研的勤奋和专注也着实让人敬佩。两位老师总是想着为学生们多提供帮助,多出成果。能遇到这两位导师,王望是幸运的。同时他也暗下决心,要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沈药是他心中的“圣地”关于为什么来沈阳药科大学深造,他说:“ 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实力雄厚同时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药学学府,是我心目中的药学‘圣地’; 沈药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方法、孜孜不倦的育人态度和勤奋的学习精神,给学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沈阳药科大学集中了大量的专业学术资源,比如经常举办的学术交流,企业、高校、科研所的专家学者们经常会来做报告,而这些报告能让大家接触到更多前沿知识;在沈药读书,将会对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有很大帮助。”王望还为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一些自己关于学习生活的建议:“在实验中一定要勤于动手,想出成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从设计实验、做实验、收集数据、写论文一步步走过来,靠时间上量的积累才能出成果。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大家一个共性的问题,遇到问题也有很多解决方法,你可以向你们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请教,他们很有经验。也可以自己多查点文献,看那些已经出版的paper里面,他们有很多更优化的条件。自己多摸索多尝试,做实验,不要怕错,多错几次就对了。还要多学会思考,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可以照搬的,只有学会举一反三,才能事半功倍,对自己做得好的要多总结,保持下去,做得不好的要多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长时间的科研工作对每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充满收获的。王望认为毕业并不是他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博士学位并不简单只是一个学位,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了一种不断超越自己、追求真理的精神。带着对药学事业的热爱和沈药精神的影响,他将继续在科研工作中奋力拼搏,用自己的所学去服务社会,尽全力把沈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带到他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来源: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沈俊彤 王世龙
“最亮的星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璀璨的!”陆鸿远,辽宁凤城人,2009年考入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学习。2014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继续攻读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专业硕士。2017年考入沈阳药科大学攻读临床药学博士学位。在沈药学习的十一年里,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及荣誉称号。博士研究生期间: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019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二等学业奖学金1次;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获诺瑞特医药奖学金、碧凯助学金;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及优秀团干部称号。硕士研究生期间: 2015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3次;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本科期间: 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其中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获石药集团奖学金、威斯利康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干部称号。成功没有秘诀,只需要笃定坚持!都说没经历过挫折的博士不是一个真正的博士,每当博士答辩时,大部分博士在致谢时几乎热泪盈眶,这不是完成答辩喜极而泣的泪,而是对过去所经历的苦与累的释然,感叹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回首研究生生活,陆鸿远也有过自己的困惑与彷徨,身为临床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如何兼顾临床实践与科研两不误是最难的问题。临床药学是一个注重临床实践的专业,刚下临床时,陆鸿远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她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与真正实践的匮乏,临床上药物的应用不能一味地遵从教材,临床用药更多的是结合患者病情的灵活使用。在明白了这一点后,她以更加笃定的态度刻苦学习轮转科室的疾病知识及不断更新的疾病指南,倍加珍惜每一次跟随临床带教医生对患者进行查房的机会,就连节假日也舍不得放弃。这次实践也拉近了她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反复与患者沟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真正做到用药方案个体化。在临床实践中陆鸿远更深入地理解了临床药学学科在未来社会里的重要作用,使得自己后续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更加笃定与坚持!由于临床实践需要一年的时间,留给陆鸿远的科研时间并不多,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把时间的效率用到最高。陆鸿远说在获得推免资格继续攻读硕士的时候,当时她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是科研,甚至连文献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面对第一篇文献中陌生的专业词汇和科学严谨的叙事手法,文献上花花绿绿的,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上了各种注释,像极了期末考试前的复习笔记。后来文献阅读的越来越多了,读懂每篇文献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也越来越明白科研设计思路,科研逻辑,每天都在不断地进步。她说正是因为这样不断培养起来的学术成就感使得自己爱上科研,就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义无反顾地考取了临床药学博士,继续着自己的科研生涯。博士的科研任务更加艰巨,在实验遇到瓶颈做不下去时,陆鸿远也有过低落的时候,在经历了无数次尝试没有结果时也曾哭过,但是哭过之后又是暂新的一天,她说还不到完全放弃的时候,试一试总会有希望的,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自己打倒。陆鸿远用努力浇灌梦想,用笃行加持志向,在科研过程中真正做到善于思考、努力专研,终于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5.574)、Life sciences(IF:3.448)、Molecular informatics(IF: 2.375)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SCI,影响因子共计11.397;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中草药》);以第二作者发表了五篇SCI,影响因子共计13.318。生活多姿多彩,积极向上是最亮底色!学习不是终点,而是全面发展的起点。陆鸿远不仅是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药学博士,也是一名政治素质过硬的共产党员。她在加入了党组织后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除了在学业上力争上游,作为一名党员,在其他各个方面也更加积极进取,争取全面发展,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当学院举办“实验每一天·安全伴我行”主题党日活动时,陆鸿远主动请缨,为生科院研一、研二同学带来一场别开生面、深入浅出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培训。陆鸿远在班级里担任班长,作为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桥梁纽带,她从未漏掉过一个任务通知,学院安排需班级自行举办的活动她都积极组织完成,争取第一时间将活动情况与总结上交。她还负责课题组的实验耗材与试剂采购等工作,她总是利用空余时间检查实验用品的使用情况,货比三家,认真比对价格和质量,尽自己最大努力保障大家的实验顺利开展。作为师姐,在实验室里,她责无旁贷地帮助师弟师妹解决在科研上搞不懂的问题,并且定期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得到了导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怀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感恩母校。陆鸿远说,从19岁到30岁,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一年都在沈药度过了,在这里,她不仅学会了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更感受到了“团结、勤奋”的校风校训,学到了“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明白了乐观、坚持的人生信条!感谢母校,伴我成长,教我飞翔!感恩导师。赵庆春教授是陆鸿远求学路上的引路人。从硕士到博士,赵老师一直是她的导师。老师常常强调八个字“定位,勤奋,品牌,乐观”,要给自己设定好目标,努力向这个目标前进,过程中虽然不能一帆风顺,但只有保持乐观心态才能赢得最后胜利!每每遇到挫折,这八字箴言就带给她力量,让她重拾勇气、克服困难。老师曾说,“好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从硕士到博士这几年来,陆鸿每天“早八晚十”来实验室,周末几乎也不休息,这并不是强制要求,而是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为主任,赵老师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和周末来实验室加班给学生们开组会、看论文、指导实验,并没有因为自身的本职工作而耽误了对学生的培养,陆鸿远说,“作为学生的我更不能掉链子,要对得起老师的这份辛苦!”感恩导师,教书育人,授业解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陆鸿远从一而终地选择了临床药学这个专业,虽然最初只是懵懂地一个选择,但“爱我所选、尽我所能”一直是她对自己的最低要求。用一颗淡定自如的心态,期待更多的美好和成功!陆鸿远坚信,只要为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奋斗,终究会摘到属于自己最亮的那颗星!来源: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王世龙 廖宏影
前言 Preface文 l 郭佳即时检测应用的几大主要领域包括个人健康管理(如血糖管理、妊娠检测)、临床应用(心血管类检测、感染因子检测、脑卒中、血气电解质类、血糖监测、儿科检测等)、传染病和重大疫情检测、现场执法检测(如酒精检测、毒品检测、法医毒理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随着即时检测项目和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临床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即时检测在临床和家庭中的应用也逐步得到普及,在体外诊断行业中占比不断上升。即时检测目前被误认为技术壁垒低、行业小,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近日,维渡纵横通过调研和走访,对即时检测领域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作者 l 郭佳来源 l 维渡纵横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 POCT)是一种在采样现场进行的、 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结果的检测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快速、随地、对操作者要求低。即时检测应用的几大主要领域有包括个人健康管理(如血糖管理、妊娠检测)、临床应用(心血管类检测、感染因子检测、脑卒中、血气电解质类、血糖监测、儿科检测、疗效监测、个性化用药等)、传染病和重大疫情检测、现场执法检测(如酒精检测、毒品检测、法医毒理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随着POCT检验项目和产品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升级,以及临床认识的进一步提高,POCT 在临床和家庭中的应用也逐步得到普及,在IVD 行业中占比不断上升。即时检测目前在体外诊断行业中被误认为技术壁垒低、行业小,实际上并非如此。近日,维渡纵横通过调研和走访,对即时检测行业进行了全新的梳理。01即时检测的技术发展史POCT行业技术平台更新和升级较快,平台的替换对研发要求也很高,外人看似简单的小仪器和试剂盒,实则研发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特别是在准确度和灵敏度上(目前上市的胶体金和荧光免疫产品准确度低,需要进行技术更新迭代),也是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行业之一。POCT 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检测方法学平台,而是一种应用模式,强调检测产品的快速、轻便、易行,无论 IVD 产品基于何种方法学,只要其产品特性符合“小、快、灵”的特点,都可以纳入 POCT 的范畴[1]。经过调研,维渡纵横将POCT初步划分为三大类:固相POCT、液相POCT、分子POCT。一、固相POCT 固相POCT应用的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侧向免疫层析检测(lateralflow immunoassays,LFIA),是在大孔径的微孔滤膜(如NC膜、硝酸纤维素膜)载体上进行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根据被仪器检测的指示物质的功能完善程度,可以将固相POCT分为如下四代:第一代为胶体金技术、第二代为免疫荧光技术、第三代为上转发光和量子点荧光技术、第四代为磁定量技术。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POCT系统中,用作可视或可被仪器检测的指示物质均为光学原理,对这些指示物质的检测基本上都是肉眼观察定性结果或者基于光电效应的仪器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总有一些因素导致结果不太理想。比如,我们用光学仪器检测硝化纤维膜上检测线和控制线上的信号,基本上只能检测到膜表面到其10μm以下的部分,而通常使用的硝化纤维膜厚度为100μm 级别,指示物质在纤维膜上层析时,不仅存在于表面10μm的部分,而是也在整个膜上从底部到顶部均有指示物质的分布,多达90%的指示物质却未被光学仪器所测量到,这对于检测的灵敏度是个极大的损失。另外,光学检测还受到干扰性的底物(血液样本本身会产生荧光,荧光会受到入射光散射和背景荧光的干扰)、镜面反射、散射、自我吸收、基于荧光检测的信号淬灭等因素影响,所以,传统有色纳米颗粒和发光纳米颗粒的方法的灵敏度和定量分析能力会受到限制,限制了POCT的应用[2]。第四代POCT系统中,「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开始成为 POCT 厂家新的标记物选择,因血液样本本身不存在磁信号,磁性纳米微粒没有了荧光背景噪音干扰的问题,指示物质能被磁学仪器100%测量到,成为了灵敏度非常高的“全定量”检测手段,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对检测灵敏度、检测精密度的要求,检测结果可以媲美国外梅里埃和罗氏等大型化学发光仪器。目前超顺磁性纳米微粒正在被用于取代传统POCT技术中的指示物质,国内的「深圳理邦」(液相POCT)、「西安金磁」(固相POCT)两家公司已经将超顺磁性纳米微粒成功开发成了产品,并纷纷投入市场,开启POCT的磁学革命。第四代POCT具有如下优势:1、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只有在磁场中才具有磁性,这就使得磁性微粒在溶液中可以自由混合而不会因相互作用发生聚合。2、超顺磁性纳米微粒物理性质非常稳定,在较长时间之后仍可以重复实验测量结果,是存档备案的理想选材(而荧光方法则必须在15分钟内测量,否则荧光淬灭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3、磁场的信号强弱与磁性微粒的数量呈直接性关系。磁性检测数据的线性特点保证了分析的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以及宽广的检测区间。4、生物材料及生物体内极少有磁性物质存在,这一特点克服了光学原理分析中常见的干扰。5、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可以很容易地取代胶体金和荧光纳米颗粒,将现有快速诊断法兼容整合成定量分析方法,所需其它检测材料,例如抗原/抗体,硝纤膜,吸水垫以及生产设备等均无须更换。根据生物医学知识局统计,目前固相POCT大约有74家在药监局拥有仪器和试剂的注册证[2],根据技术不同,统计部分企业如下所示:胶体金技术公司:荧光免疫技术公司:同时拥有胶体金和荧光免疫技术的公司:量子点荧光技术公司:上转发光技术公司(独家专利技术):磁定量技术公司(独家专利技术):二、液相POCT 液相POCT技术主要指小型化学发光和微流控技术,目前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化学发光POCT就是将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应用于POCT检测场景,这种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胶体金技术、免疫荧光技术的检测结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对检测灵敏度、检测精密度的要求,但在技术实现上确是任重而道远……[3],比如化学发光的POCT严格意义上讲大多是半自动的,通道较少,速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快,成本相对固相POCT较高等等,但未来化学发光POCT一定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方向,部分化学发光在研企业如下。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又称其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术。其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微流控可以应用于生化、免疫、分子、细胞等诊断技术。生化、免疫已经进入全自动、成本快速下降的阶段,微流控成本过高未必占有优势;分子诊断目前产品价格昂贵,微流控芯片应用于分子诊断的前景可能更好[4]。微流控具有集成小型化与自动化、高通量、检测试剂消耗少、样本量需求少、污染少等优点。微流控的不足则为核心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相关人才严重不足、生产成本高昂、产业化量产难度大、技术平台待解决问题较多。目前国外的雅培Abbott、艾利尔Alere、生物梅里埃bioMérieux和罗氏Roche 在微流控细分市场中见证了增长;中国近年来微流控相关专利数仅次于美国,但商业化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引入微流控技术的企业如下:微流控核酸检测:微流控免疫诊断:微流控生化诊断:微流控细胞检测:综合:三、分子POCT 分子诊断作为技术含量最高的IVD细分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另一方面,POCT凭借即时检验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分子诊断与POCT结合,这意味着基因检测也能够拥有即时检验的特点,能够实现便捷的采样和及时的检测。目前分子POCT技术主要指小型核酸检测平台(基于 PCR 技术/非扩增检测)和微流控平台,结合当下精准医疗及基层医疗单位的发展,未来分子POCT类产品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布局分子POCT的企业,除了上文提到的微流控核酸检测企业外,还有如下基于 PCR 技术的分子POCT企业(如有遗漏请谅解):02即时检测的市场情况POCT类产品由于本身的即时便捷广受追捧,美国80%的诊断结果来自POCT产品检测,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280亿美元,预计2022年超过4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我国POCT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始终保持20%-30%的快速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不包括血糖检测),预计到2022 年行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5% [5]。从市场占比上看,在全球IVD各细分市场中,POCT产品市场规模在体外诊断行业占比29%,位居榜首;而我国POCT市场规模目前仅占行业整体的11%,未来可提升空间仍然较大[5]。03时代赋予的新机遇随着POCT技术的不断升级、分级诊疗政策的强力推行、国家五大中心建设的逐步完善、临床科室的硬性需求等等,将会给POCT领域带来新的增量。一、分级诊疗带动基层市场扩容 自2009年国家首次提出分级诊疗,2014年是分级诊疗真正的落地元年,一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速在提升。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医生水平等的局限,不适合采用大型设备。目前血球、生化检测已经下放至基层,而POCT还未达到普及程度,此次分级诊疗的大力推进使得POCT产品最早受益,未来3年,产品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检测成本低、检测区间广以及服务口碑好的POCT企业将会成为龙头。二、国家五大中心建设助力增量空间 2018年1月《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5个中心会在全国各个市县构建,预计会在2020-2022年全部完成布局,之后将为POCT市场带来每年103亿的增量。有专业人士提到,除了五大中心的终端需求外,在急救的救护车上,也是POCT极好的应用场景,目前已有厂家在布局。三、降低药占比后或增加临床科室需求 随着医改进一步推进,严格控制总费用中的药占比,2018年开始,耗材占比控制也正式实行,检查费用将成为医院新的收入增量。POCT产品简单、快速、便捷、不需要高要求的专业技能,适用于不是专门从事检验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可为临床科室增加检查费收入,不用再和检验科分成,因此科室未来大规模引入POCT产品可能性很大,以弥补“药品零加价”带来的收入缺口。四、技术升级有望进入三甲医院 POCT产品目前还未能进入三甲医院,主要是由于过去胶体金和荧光免疫POCT产品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一直是产品应用的痛点,也给三甲医院医生造成了“POCT测不准”的不良印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定量POCT、微流控和小化学发光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他们可以使POCT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这三者中微流控和化学发光的成本相对较高,工艺流程复杂,产业化难度相对大,相比之下磁定量POCT更具备综合优势,将迎来下一个5年的飞速发展期。04引用文献[1] 袁维. 即时检测(POCT)行业深度研究:空间不小, 壁垒不低,行业被低估. 国金证券. 2019.[2] 疯帽子. 侧向免疫层析的“探针”新机遇. 生物医学知识局. 2019[3] 张洪华品牌管理. 聊聊CACLP上的POCT化学发光. IVD资讯. 2019[4] 王卓逸. IVD/POCT底层技术革命-微流控行业现状全解析. 思宇医械观察. 2018[5] 《2019-2025年中国即时检验(POCT)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201905人物简介郭佳,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博士,美国 Bruch S. Blumberg Institute博士后研究员。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医疗硬核股权投资;曾任美科资本创始合伙人、久友资本执行合伙人、中钰资本投资经理、远大集团诺康生物研究员等;提倡通过资本、管理和资源的输出,运用“产学研融”四位一体化理念,促进新经济企业健康发展。
□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记者 董娜一杯醇香的拿铁,一块美味的点心,一束洒落窗台的阳光……简单且充满温情。10月24日,尚美第三城的绿耳咖啡厅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淄博市人才政策宣介暨青年人才代表恳谈会主题咖啡沙龙正在氤氲的咖啡香气中举行。我市人社部门诚邀30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青年人才,畅谈体会和收获,倾诉烦恼与困惑,分享工作经验和方法,气氛热烈美好。从会议室到咖啡厅,变召集开会到互动交流,由中规中矩的座谈改为轻松惬意的畅谈,看似一个小变化,彰显了淄博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现场,青年人才更放松了,“场面话”没有了,真心话更多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更近、关系更亲密了。活动开始,大家逐一进行自我介绍,简短地分享了自己与淄博的故事,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一扫而光。随后的游戏互动环节,每一位青年人才更是积极踊跃,整个咖啡厅洋溢着歌声笑语。期间,工作人员还全面细致地进行了人才政策宣讲并一一解答了青年人才们的提问。现场的青年人才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对淄博这座城的热爱与憧憬。“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淄博人民特别热情,平日里无论出门问路还是超市购物,他们都充满耐心,生活倍感暖心。2018年我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当年同是博士研究生的妻子也和我一起选择了淄博。目前我俩都在新华制药工作,宝宝也1岁多了。”冯煜焜一番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他表示,除了博士安家费以及每月的生活补贴,现已申请到了“淄博精英卡”,对未来的发展不再有后顾之忧。城市的未来系于青年人才,城市的梦想成就青年人才。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的王守乾是以硕士身份参加淄博市“人才特招”行动,这名93年的“学霸”看起来比同龄人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清晰而坚定。“我了解到有些政策和待遇需要博士学历才能享受,虽有些许遗憾,但仍旧感动于淄博市政府不惜重金聘才、良策为才、真诚纳才的深情厚谊。当然,我也十分愿意为了享受淄博市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和待遇而继续努力,努力考博,努力提升自己。”当下有为,未来可期。邢晓燕是土生土长的淄博姑娘,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感自豪。2019年从英国伦敦大学毕业的她,毅然选择回国,现在是淄博柳泉中学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她也盼望着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涌向淄博、留在淄博、建设淄博。有青年的城市才有活力,有人才的城市才有希望。沙龙结束之际,工作人员为现场青年人才逐一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晏伟告诉记者:“接下来,市人社局还将继续组织开展‘鹊桥会’、书法沙龙、文体比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解决青年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淄博,正在成为一座“胶原蛋白”满满的青春城市。正如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就业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鸣清所言,“很多人来到淄博后发现,这里是一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把自己所学技能和研究成果在淄博落地开花,成为一名新淄博人。”
7月2日下午,广东医科大学首个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揭牌,并迎来6位博士后加入基地进行开题研究。如此大规模高层次人才同一天下沉基层,这在全省县级市尚属首次。这是继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以来,这所山区县级医院又一次受到高校青睐,院校合作培养高层次医学复合型人才,带动智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下沉山区基层,更好地满足县域群众的健康需求。“人才是科研创新驱动发展最核心的因素。”带队出席高州基地揭牌仪式的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新光教授指出,双方优势互补,建立有利于学术交流、学科交叉、人才流动的人才使用和培养制度,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有了这样的好环境、好土壤、好平台,相信能有更多的成果和产出”。据了解,广东医科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贯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地方培养输送了逾20万名医学人才,成为广东最大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基地。只有人才下基层,才能撑起县域健康。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作为我省山区县级市成立的首家“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做好人才的“磁力链接”,在政策资金、设备更新、人力配备、技术开展、安居乐业上“五倾斜”,增强平台优势聚集效应,引领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向基层流动。近5年来,高州医院已入职博士15人、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11人,入职硕士105人,近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4项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当天,同时扎堆进站的6名博士后分别是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邓丽、首都医科大学的赵维纳、吉林大学的牟青春、沈阳药科大学的于凤波、厦门大学的唐龙光、广西医科大学的秦豪,先后围绕解决临床的疑难问题做了开题报告,涉及心脏大血管3D打印、脑部认知障碍研究等交叉学科的前沿领域,经专家评委通过后顺利开题。“我们将进一步依托高校资源和基地平台,以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医院人才内生增长,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王茂生说,发力构建人才的“强磁场”,聚集更多“凤凰”来栖,惠及更多的县域百姓。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林巧文、李光建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林巧文、李光建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杨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