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2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9月20日,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一行赴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考察,并就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进行了座谈。该校海洋化工研究院院长王波,副院长卢伟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娜及相关研究方向老师陪同调研。座谈会上,王波首先代表海洋化工研究院对许光文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海洋化工研究院的历史沿革、特色产品以及发展战略构想。他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渔业及贸易的不断发展,也为我国的海洋化工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司的产品领域也从舰船配套延伸到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等方面,但是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亟需解决,也希望借此次洽谈机会,做好双方的优势互补。 许光文对海洋化工研究院为我国海洋行业及国防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敬意。他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表达了学校与海洋化工研究院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的意愿,并在高校基础研究和企业应用研究方面做好衔接,以“产教融合”为合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提升、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双方就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教融合、共建科研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洽谈,并达成了充分的合作共识。
今年的考研报名就快到了,相信同学们早已经选择好了心仪的院校,不过,相信大家都知道研招单位除了各大高校还有各类科研院,小编从研招网上为大家查询并盘点了辽宁省2020招收研究生的各类科研院所,没想到这些单位居然也招收研究生。沈阳铸造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2月25日,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事业单位,1999年7月1日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隶属于国资委管辖下的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铸造技术专业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主要从事铸造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相应设备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和产品生产,研究领域涉及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精密成形、工艺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绿色铸造技术及优质铸件生产技术。沈阳铸造研究所设有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材料加工工程》,2020年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名。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新中国组建最早的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战斗机、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和航空前沿技术预研。601所招录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一级学科名称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飞行器设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计划)6人,实际报考人数14人,一志愿符合复试分数线基本要求的考生4人,复试比例为120%,参加复试的考试人数总数为7人。中国航空研究院606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于1961年8月,坐落在沈阳市,是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大、中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设计研究与产品开发,满足我国航空武器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20年招收计划内硕士研究生9人,其中推荐免试生源3-4人(定向培养),统考生源5-6人(非定向培养),实际报考人数5人,一志愿符合复试分数线基本要求的考生3人,复试比例为120%,参加复试的考试人数总数为11人。中国航空研究院626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机构,于2000年由原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626所)和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627所)合并组建,隶属于中国航空研究院。主要从事航空气动力设计、数值模拟、风洞试验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以及配套设备研制,可承担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型号、高铁、民用设施等高低速风洞试验与气动力综合技术服务。626所培养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年计划招收3人。沈阳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1月8日,是国内最早的综合性化工科研院所,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并入中化集团。沈阳院是原化工部直属的从事精细化学品研究开发的重点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农药、染料、中间体、助剂等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研究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是全国农药和染料技术开发中心。2020年拟招收10人,3年制工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国防科研单位,坐落于大连市,始建于1966年,主要从事船舶噪声振动检验测试、海洋工程测试研究、海洋应用物理研究、海洋环境研究以及海上试验。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为定向生,专业为水声工程。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是省委培训全省中高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和统战系统干部的学校。我校2020年3个专业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拟招收13人,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4名, 030204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5名,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4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坐落于大连市,是新中国第一所正规海军高等学府, 主要面向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培养军政指挥军官和海洋水文与测绘类技术军官,主要承担水面舰艇生长军官培训、现职军官培训,以及研究生教育、士官培训、外军留学生培训等任务。2020年招收学术学位:军事学学科:战术学;工学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位:军事硕士:军事指挥、军事装备、军队政治工作;应用心理硕士: 应用心理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电子信息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法律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注意的是:只接受3类考生报考:军队在职干部考生、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国防生。信息来源研招网(图片、信息均来源于网络)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7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近期,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公布了沈阳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名单。沈阳化工大学申报的“沈阳市工业精神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基地建设工作是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首次开展,此次共批准19家单位,成立42个研究基地。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研究团队,根据学校的专业与学科优势,结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际,经过广泛调研与论证,决定申报“沈阳市工业精神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中心”。目前,该研究中心已经正式开展研究工作。 据介绍,今后,在该校校、院两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之下,“沈阳市工业精神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中心”团队会紧紧围绕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深入研究,为弘扬沈阳工业精神,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产出优秀研究成果,为振兴沈阳工业,提升沈阳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助力。
辽宁省是我国工业的老大哥,是中国制造业最先发展起来的省份。辽宁的经济以沈阳为龙头,沈阳是东北的新一线城市,是辽宁省的科技、创新、文化、教育中心城市,也是中央企业聚集的城市。你知道中央有多爱沈阳吗?沈阳的超级中央企业有多牛,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1,沈阳造币有限公司沈阳造币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是国家指定的专门从事法定货币生产的特殊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流通硬币、金银纪念币和工业金银材等。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始建于1896年,是东北第一家机器工厂,开创了“近代沈阳机械工业之先河”,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造币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级金银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和印制行业唯一一家造币技术研究所,是印制行业直属硬币研发基地,拥有博士后科研基地。2,航空工业沈飞集团公司沈飞集团公司,1951年6月29日正式创建,被命名为“国营112厂”,1979年改称国营松陵机械公司。 沈飞集团公司自1951年正式创建以来,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先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70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公司还为波音737生产尾段。3,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中国机器人领军企业及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新松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品线及工业4.0整体解决方案。新松本部位于沈阳,在上海设有国际总部,在沈阳、上海、杭州、青岛、天津、无锡建有产业园区。现拥有4000余人的研发创新团队,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头雁,新松已创造了百余项行业第一。产品累计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4,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拥有在岗员工12,000余人,主要业务涵盖航空发动机、国际业务与民机等多领域。公司前身始于1919年张作霖创办的奉天军械厂,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制造企业。公司修理、仿制、改进改型、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发动机,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长期从事半导体器件研制、生产的国家军工骨干研究所,坐落于沈阳市皇姑区,总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我所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系统和测试系统,主要从事MCU/MPU及接口电路、存储器电路、FPGA电路、抗辐射集成电路、多芯片模块电路等电路的研制、生产。为我国微电子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6,沈阳辽海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沈阳辽海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60年7月。公司总部及科研机构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浑河民族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加工基地位于沈阳市长白岛经济区。现有在岗职工1007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7家全资子公司及1家控股子公司,主要民品产业包括水声装备、应急装备、电梯装备、民用电子、船舶电器等。7,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1月8日,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综合性化工科研院所,是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现隶属于中化集团化工事业部。目前沈阳院主要开展化工新材料、生态农业、生物化工、医药、化学品测试与评价等方向的研究及产业化。是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8,华润雪花啤酒(辽宁)有限公司辽宁是华润雪花啤酒的发祥地,隶属于大型中央企业中国华润集团。华润雪花啤酒的第一家企业——当时的“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就在辽宁。从1994年至今,辽宁公司十余年时间的成长壮大,见证了华润雪花啤酒飞速发展的平凡与神奇。现在的华润雪花是我国排名第一位的啤酒品牌,市场占有率大约是30%。现在的华润雪花啤酒(辽宁)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沈阳、大连、鞍山、辽阳、盘锦等10多家生产基地,是辽宁省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猜图:这是沈阳哪个标志性的建筑?除了我们提到的8个来自沈阳的超级央企之外,你知道辽宁还有哪些享誉全国的超级企业集团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
3月24日,中共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正华一行到沈阳化工大学开展调研,省委政策研室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处处长周健、一级主任科员徐凤伟陪同调研。当天上午9时,调研座谈会室召开。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网络视频形式参会)、副校长笪可宁,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建民、北方华锦集团化工研究院副院长付传玉,沈阳化工集团石蜡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姜立辉,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英、高级工程师韩微微出席座谈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院(部)负责人及相关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笪可宁主持。她首先对杨正华副主任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历史以及近几年学校在服务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得工作。许光文通过视频连线对杨正华副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省委政策研究室这次调研活动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学校相关工作的认可。当前,辽宁正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推动工业振兴已成为辽宁省振兴发展的突破点。学校具备人才和科研优势,在辽宁省石化产业优化升级,拉长产业链条方面能够发挥很大作用。他表示,希望本次座谈会能够为省委省政府制定全省石化行业的决策部署提供一些对策建议,也希望省委省政府继续关心支持学校发展。随后,学校参会人员和企业代表就石化产业及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重点、辽宁省高端化工品竞争力分析、辽宁省聚烯烃产品情况分析、石油基与生物基高分子的发展前景与未来、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辽宁省无机非金属矿的高值化利用、菱镁资源(辽宁)绿色开发高端利用产业与科技需求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环保与安全产业分析及技术需求、沈阳化工大学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交流汇报结束后,杨正华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沈阳化工大学对本次调研座谈会准备充分、交流内容全面,既对辽宁石化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也充分展现了化工大学相关的科研成果。他强调,本次调研工作是全面落实辽宁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积极落实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关要求,研究深入推进辽宁结构调整,更好地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全省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辽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当前,辽宁石化行业虽然体量大,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仍处在产业链后端和价值链低端。如何提高石化产业附加值,促进辽宁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辽宁省在全国石化产业中的地位已刻不容缓,也是辽宁省做好“三篇大文章”和深度开发“原字号”的必然要求。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理清辽宁石化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集中发展哪些产业,依托何种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等方式能够将这些产业做大做强。沈阳化工大学近些年积极投入辽宁的振兴发展,聚焦辽宁石化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市场、有前景的应用成果,为辽宁省石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他表示,本次调研座谈会取得了预期成果,希望沈阳化工大学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省石化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座谈会后,杨正华一行在笪可宁等陪同下,调研参观了辽宁省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训中心、辽宁省高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研究中心和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与实验室负责人进行交流讨论。(通讯员:沈阳化工大学杨春波)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12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谢英鹏)6月8日,沈阳化工大学副校长笪可宁带领科学技术研究院、计划财务处、分析测试中心和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到东北大学开展调研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立新接待了笪可宁副校长一行,并在东北大学综合楼1304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东北大学科研、计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上,唐立新首先对笪可宁副校长一行到东北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双方共同交流研讨科技管理经验、深化合作,为两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随后,唐立新详细介绍了东北大学近年来科技创新情况。东北大学加强了顶层设计,从科研文化,科研理念、科技战略、组织创新、科研管理队伍等五个方面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打造了“系统规划、精细管理、工程控制、高效创新”的科研工作理念;形成了HSEV有组织科研战略布局;完成了以优化职能、厘清边界、消除内耗为核心的“科技+管理”组织创新,确立了回归科研本质的无功利科研文化;加强了以政治、技术、管理三位一体为重点的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笪可宁对唐立新副校长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和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笪可宁副校长对东北大学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所推行的“五位一体”科技创新机制、“十六字方针+HSEV”理念战略、“科技+管理”工作模式等创新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笪可宁副校长表示,东北大学作为东北地区的“品牌”高校,多年来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等相关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次调研学习了东北大学在科技工作理念和管理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对沈阳化工大学科技创新相关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期待学校与东北大学加强交流,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扩大合作领域,共同为辽宁振兴、东北振兴贡献力量。座谈会上,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计划财经处、科技产业集团、分析测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部门的组织架构、人员组成、业务领域、创新做法等。沈阳化工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科学技术研究院运行模式、科技成果推广中心运行模式、政府会计制度落实情况、分析测试中心发展与运营模式、科技园及入园企业发展与运营模式等问题与东北大学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未来网高校频道1月9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杨磊)1月6日,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建伟、发展规划处处长孙亚光、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王成家、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龚斌、校友总会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王成琛、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福群等一行7人到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秉光校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许晓军校友及人力资源部、华锦集团化工研究院相关领导会见了许光文校长一行。 双方就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洽谈。杜秉光总经理对许光文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达了对母校培养的感恩之情。他简要介绍了集团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集团相关部门领导就精细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许光文校长对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各位领导的热情接待及为该校毕业生提供的发展进步的平台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及与优秀校友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他提议,拟定定向合作协议,着力深化沈阳化工大学与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定向研发及定向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人才定向培养机制,根据集团需求,打造特色班或混合制班级,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优化就业方式,在建立就业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种方式的就业新模式,定向输送优秀人才;依托集团优势,联合组建专业科研团队和共建产业研究院,在催化剂研发、精细化工等方面通力合作,将定向研发及定向转化无缝对接,实现全面的共建共赢。随后,学校相关人员就所负责领域提出合作意向。 杜秉光总经理最后表示,安排专人与学校对接,将合作事宜尽快落实。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加强集团人员继续教育培养,并进一步探索科研合作的切入点。 座谈会后,许光文校长一行在集团领导的陪同下到北方华锦集团乙烯分公司总控制室参观。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中国化工捐60万升消毒液,火速制隔离服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化工”)旗下众多板块都关乎上下游命运,消毒液、隔离服等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更是事关疫情抗击。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化工了解到,中国化工旗下沈阳橡胶院、曙光院两家子公司在疫情紧急关头火速研制出十分紧缺的医用隔离服,旗下安道麦荆州基地、江西星火等10家涉及氯产品和双氧水企业则从春节起连续加大生产配制。此外,在防护物资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化工海外企业还积极在海外采购口罩等防护用品,支援抗疫。截至2月6日,先正达在全球各分公司的协助下,采购口罩8万只;安道麦第一时间投入防疫供应保障战的同时,紧急从以色列采购10万只口罩运往国内。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化工还在有序开展旗下各子公司的复产复工工作,保障上下游稳定运行。中国化工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为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在世界500强列144位,员工16万名,8.6万名员工位于中国境外。中国化工的战略定位是“新科学,新未来”,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石油加工及炼化产品、橡胶轮胎、化工装备和科研设计6个业务板块。其总部设在北京,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并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火速研制医用隔离服、连续加大生产消毒液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中国化工旗下2家公司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火速研制并下线生产隔离服。中国化工旗下昊华科技所属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沈阳橡胶院”)率先开展“隔离服”产品生产工作。沈阳橡胶院作为国内专业从事胶管、胶布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院所,具备生产针对化学污染物“隔离服”的能力。在中国化工、昊华公司和沈阳市、铁西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沈阳橡胶院马上启动了相关工作。1月31日,沈阳橡胶院全面启动“隔离服”开发,成立了三个“党员突击队工作组”,分别负责资质办理、产品研发设计,产品生产、物资采购,以及资料申报工作。2月1日,首件“隔离服”样件即正式出炉;2月2日,检测中心完成“隔离服”全项检测,“体检”合格;2月2日,申报“隔离服”第I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资料;2月3日,完成生产经营范围增项,拿到全新营业执照,并成功获得“隔离服”《第I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和《第I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2月3日,全面开工生产“隔离服”;2月5日,正式向铁西区交付疫情防控物资——I类A型“隔离服”40套。沈阳橡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常敏介绍,“我们的隔离服采用橡胶或橡塑涂覆织物为主要原料,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A型可以30次。”目前,沈阳橡胶院A型隔离服每天交付60套,B型隔离服正在紧急备产中,预计最大产能可以达到860套/日。中国化工旗下另一家子公司也在短短55小时内完成了接到任务到第一套隔离服下线的全过程。2月5日,中国化工向旗下曙光院下达了组织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资隔离服研制开发及转产的工作总要求,中国昊华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冬晨连续召开三次电话会议紧急部署。接到工作任务后,曙光院党委迅速成立了以班子成员为负责人的材料配方、工艺设计、结构设计等党员突击队小组和样品试制团员突击队,分别负责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原材料采购和相应的资质申报工作。2月8日凌晨2时,第一件医用型隔离服成功下线。从2月5日晚接到工作要求到第一套隔离服下线,曙光院用了不到55个小时。曙光院此次研制的GL-7、GL-8两型医用隔离服,采用军用防化级橡胶涂敷材质,具备优异的病毒隔离防护性能,针孔采用外部贴条保护,安全可靠;按照医用防护服版型设计,轻便舒适(重量不到700克)、穿脱方便;经化学洗消或紫外灭菌后,可重复多次使用。其中GL-7型可以清洗消毒并重复使用30次,GL-8型隔离服可清洗消毒重复使用10次。据了解,目前曙光院研制的两款医用隔离服正在按要求上报政府相关机构检测并申请医疗器械备案和生产备案,取得资质并正式批产后,预计可达到GL-7型隔离服日产300套、GL-8型隔离服日产1200套的产能。下一步,曙光院将全力转产。此外,2月2日,中国化工旗下昊华科技所属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接到浙江湖州下游客户的紧急求援电话,需要尽快提供15吨专用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树脂,用于生产疫情中紧缺的医用防护服。经过几天日夜奋战,2月8日凌晨,产品检验合格后迅速装车发运。在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多方协调运输通行,1800公里路程仅用了一天多时间,就将原料交付到湖州客户手中。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是一种柔韧而富有弹性的微孔材料,具有透气而不透水的特性,其高性能和可重复使用性强,2003年曾在非典前线得到很好的应用。当时,受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委托,公司仅用7天时间完成抗“非典”药物生产关键设备——裂解仪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在消毒液方面,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化工紧急安排旗下安道麦荆州基地、江西星火、沈阳化工、昊华宇航、德州实华等10家涉及氯产品和双氧水企业从春节起连续加大生产配制,并承诺产品不涨价,以免费捐赠为主。截至2月11日,累计捐赠622261升。科学制定复工复产计划在全力保障防疫防护消毒等物资供应的同时,中国化工旗下复工复产工作也在有序展开。此的2月5日,中国化工集团召开应对疫情专题会议。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高宁讲话指出,针对即将迎来的企业大规模复工,他提出四点指示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服从国家疫情防控工作整体部署、担负起中央企业的责任使命。要全力保障防疫消毒物资供应,保证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正常进行;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全力阻击疫情在社会扩散传播。二要全面加强防控,有效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全面掌控;要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坚持疫情防控日报制度。三要妥善周密部署,切实做好节后返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当地政府管理要求,指导员工做好返程错峰和疫情防控,妥善处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系。四要发挥上下合力,着力解决防控物资短缺突出难题。各企业要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群策群力、广开门路,加强防控物资的组织协调。会议还强调,安全条件不具备,未征得地方政府复工同意的企业要延迟开工。以中国化工山东蓝星东大有限公司(下称“蓝星东大”)为例,为确保顺利复产,公司制定了复工复产方案,细化落实到部门和班组,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两不误。该公司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疫情防控和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每日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日报了解和关心员工身体状况的基础上,为在岗员工准备了口罩、喷壶、消毒液等防护和消毒用品,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所属责任片区的防疫工作。同时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积极采取防护措施。2月3日,蓝星东大接到山东泰安一家客户的紧急需求,其下游客户为江西江铃救护车提供产品配套,疫情发生后,江铃加紧赶制救护车订单,捐赠给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为交付救护车订单,客户要求蓝星东大尽快发30吨聚醚多元醇产品,以满足其生产需求。蓝星东大克服特殊时期跨地区运输困难的现状,第一时间备好产品发往泰安,为疫情防控奉献力量。2月9日,位于湖北襄阳的公司客户“回天胶业”向公蓝星东大提出供货要求。该公司向武汉雷神山医院提供粘合剂等产品,希望紧急供应120吨聚醚多元醇。蓝星东大接到任务后,紧急调配库存,多方联系运力,并向司机提供防护用品,产品已于2月12日启程发往一线。蓝星东大1月聚醚销售13800吨,完成月度计划的95%。目前,蓝星东大已恢复产能,下一步将根据下游客户需求,进一步调整生产计划。另外,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南通星辰”)也做好复工准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做好防疫物资的配置,口罩消毒液等全部布置到位。厂区门口均设置测温点,食堂采用一人一桌方式拉大用餐间距,各项消毒卫生措施全部到位。该公司现有约180名员工在岗,已在南通市开发区管委会做好复工备案。作为连续型化工生产企业,南通星辰春节无休,主要生产装置开足马力24小时保持连续生产。双酚A装置连日来保持满负荷生产,日产量超500吨;基础环氧车间克服种种困难,确保每班有10名员工到岗上班,每日生产0164环氧树脂18批,6101环氧树脂5批,装置产能负荷超80%,有力保障了产品链供货需求;PBT车间提前与产品链进行沟通,优化排产计划,减少品种切换,确保了PBT装置高质量运行,1月份产量达到6122吨,再创历史新高。
未来网高校频道1月1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浦声江 杨磊)1月11日,沈阳化工大学隆重举行2020年科教融合工作推进会。辽宁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处三级调研员李国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组织人事处处长曲文生以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院所相关部门负责人,该校校长许光文、副校长笪可宁以及各相关单位、学院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笪可宁副校长主持。 会上,许光文校长首先致欢迎词。他对省教育厅领导、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及相关院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省教育厅、各大科研院所对学校科教融合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许光文校长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总结科教融合学院2019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规划2020年及下一步的工作要点,力争将科教融合工作在全国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处三级调研员李国华作了讲话。他首先代表省教育厅对以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为首的各大科研院所对沈阳化工大学及全省高校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教融合工作提出三点建议和要求:第一,学校要加强统筹、做好引领,全面推进科教融合各项工作,加强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相互支持,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第二,学校要坚定开放合作的办学理念,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探索形成科教融合长效发展机制;第三,合作各方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围绕辽宁省主导产业及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联合公关,多出重大科技成果,多在省内转化落地,推动辽宁省经济全面、全方位振兴。发展规划处处长孙亚光汇报了科教融合学院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目前,科教融合学院已与8大科研院所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有100名研究生进入科教融合学院联合培养名单。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这100名同学就将进入相关科研院所进行深造。科技创新方面,能源与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2019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其中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固体燃料反应解耦分级热转化基础与技术”项目获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联合申获了“十三五”重点科技专项科学仪器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辽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项目5项。功能分子研究所与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创制出2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并实现产业化,构建了新农药创制研发平台。辽宁省橡胶弹性体重点实验室杜仲胶基础与应用科研团队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紧密合作,承担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等。同时,学校与科研院所相关人员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申获专利10余项。 随后,与会领导、专家就科教融合学院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大家针对合作模式、招生计划单列、加强导师间的沟通与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待遇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科教融合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举措:设立科教融合基金,召开科教融合学术论坛,以项目引领将导师和学生凝聚到一起等等。同时,大家针对具体操作过程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师之间沟通交流少,缺少联络人机制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大家一致认为,科教融合模式是一种国家大力提倡的办学模式,可以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赢。未来,合作各方一定要举起科教融合的大旗,在全国做出影响、做出品牌,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 许光文校长作总结讲话。他指出,2019年,科教融合工作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一是争取将科教融合学院招生计划单列;二是希望更多院所能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一样,将科教融合招生计划列入统一招生计划中,这样生源质量更有保障;三是要进一步细化联合培养中的相关工作细节,例如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相关制度要统一;四是要进一步强化科研方面的合作,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等,联合进行科技攻关,为振兴东北经济贡献力量;五是要加强宣传,合作各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宣传,提升科教融合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五是要尽快成立科教融合工作委员会,建立联系人工作机制等。 本次会议对推进科教融合学院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开展,完善科教融合相关工作的机制体制,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教融合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立项结果,由我校李雪教授主持申报的“菱镁固废化工材料高值利用技术与基地集成示范”项目获立项支持,项目总经费7400万元,其中申请国拨经费2300万元。该项目是在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下,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联合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辽宁科技大学、海城镁矿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菱镁行业的优势科研单位和行业企业共同申报。该重点研发项目的获批既彰显了学校科技创新内涵式发展理念、实现了“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又为我校科技创新工作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创新科研组织范式提供了宝贵经验。菱镁资源是辽宁省特色资源、也是国家战略资源。辽宁年生产、供给各类“镁”产品以元素“镁”计占国家年总消耗“镁”资源的80%以上;辽宁菱镁产业目前年产值约600亿元,具备打造千亿级产业的巨大潜力。因而,菱镁产业既是国家战略资源产业、对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又是辽宁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对推动辽宁全面全方位振兴意义重大。辽宁菱镁矿的开采利用已历经百年,但是,长期的“采富弃贫”和“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大量的低品位和小颗粒菱镁资源没有被利用而成为了固废,不但造成了国家菱镁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我校在菱镁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技术积累雄厚,校内多个团队长期从事菱镁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工作,学校拥有国家发改委“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资源化工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省教育厅“能源与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省发改委“硼镁精细化工产品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顶层设计、整合校内团队和平台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以突破菱镁产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全面引领提升我国菱镁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项目示范工程之一:40万吨/年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产业化工程建设现场该重点研发项目拟通过菱镁固废梯级开发利用,实现矿产资源的“吃干榨尽”。项目将针对形成固废的低品位和小颗粒菱镁矿石,研究开发高效率、清洁化的轻烧并生产高活性氧化镁的技术与装备,研究以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制备高值高端化氢氧化镁、特别是阻燃剂型氢氧化镁产品的技术原理、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研究开发具有阻燃和保温功能的镁质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技术,研究基于低品位菱镁矿利用的生产金属镁的技术方法与工艺,开发同上述菱镁固废处理与处置产业链相配套的煤制燃气的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依托菱镁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集聚基地集中开展集成示范,形成菱镁资源大宗固废高效清洁利用生产高价值镁质化工与材料产品的系列技术与产业化模式。项目成果及其应用示范将推动辽宁菱镁产业实现传统技术替代、传统产品升级以及高端高值新产品拓展,支撑国家对各类“镁”产品的战略需求。同时,项目的实施将为形成千亿级辽宁菱镁特色产业提供强力支撑,并创造数万工作岗位,年减排百万吨级工业三废,显著改善矿区园区生产与生活环境,切实贡献辽宁的振兴发展。来源:沈阳化工大学官网 编辑:徐明康 校审:汤汪玲 张硕 责编:石宁 编委:肖于波 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