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蔬菜学、土壤学)、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土壤学、蔬菜学、植物病理学)。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推荐免试研究生180人,其中直博生30人。沈阳农业大学校园风景图沈阳农业大学的学生想要申请保研,需要是统招本科生(专升本,中职本科类学生无法申请),还需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并且专业排名前40%以内,详细见下图。沈阳农业大学推免条件直博生推荐名单统计,园艺学院推荐直博生7人,植物保护学院推荐直博生5人,食品学院推荐直博生3人等等,各专业中,园艺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推荐直博生人数较多为4人,具体数据请看下图。沈阳农业大学直博生统计汇总非直博生类型合计推免150人,其中农学院推免人数最多为19人,其次是园艺学院推免17人,食品学院推免15人,经济管理学院、土地与环境各推免,水利学院推免12人13人等等。各专业中,农学专业推免人数最多为15人,其次是园艺专业推免10人等等,详细数据如下图表所示。沈阳农业大学各专业推免数汇总综合统计,沈阳农业大学2021年总推荐免试研究生180人,2017年招生计划2827人,由此计算其保研率为6.37%。
昨日,沈阳农业大学首批225名省外毕业年级和有着重要科研任务的农大硕士生和博士生回到阔别已久的学校。学校供图昨日凌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硕士研究生赵鑫龙乘机从甘肃老家到达沈阳,学校老师和校医组成的“接机团”早已在机场等候,“同学欢迎返校!”经过测温、消杀、更换新口罩等“必做流程”后,赵鑫龙坐上回沈阳农业大学的专车,他也是农业大学首批返校学生中第一位到达学校的。昨日,沈阳农业大学首批225名省外毕业年级和有着重要科研任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回到阔别已久的学校。根据相关规定,对重点地区返校学生专门接站。为了降低风险,沈阳农大统一安排对返校的225名学生全部专车接回,对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返校车辆分开。桃仙机场、沈阳站、沈阳北站,每个接站点安排三名辅导员和一名校医接站。在接站点、校门口、宿舍楼门前,对返校学生进行多次更换口罩、物品消毒等流程后,才能进入“单间”宿舍。沈阳农业大学返校复学工作专项工作组副组长、副校长辛彦军介绍,为了做好迎接学生返校工作,全校进行了多次整体演练,对各环节精心谋划和部署。5月初,全校2784名教职员工统一进行了核酸和血凝抗体检测。对从非重点区域返校学生进行至少4天的集中隔离,入校两天后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校内活动。集中隔离宿舍,每间宿舍1人,每人固定水龙头,隔离期间辅导员老师全程陪伴。重点地区返校学生将在农大另一校区进行至少14天的单独隔离,一日三餐学校免费。5月18日,从黑龙江省返校的园艺学院博士研究生齐边斌经过测温、物品消毒后,来到单独隔离区的房间,桌上两个大红苹果和全新洗漱用品以及返校“暖心包”,里面包含医用外科口罩、体温计、书籍和健身拉力绳……齐边斌十分感动,“在疫情仍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学生能回归学校完成科研任务,很感谢校领导、老师和导员们的辛勤付出,”齐边斌说,对于14天隔离观察期,他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静下心来捋顺自己思路,制定即将展开的试验计划,多读几本课外书,提升自己,加强自我保护。”此外,在隔离期间,学生还可通过校内网校或小程序“下单”,辅导员将会客串“快递员”将学生所需物品送至宿舍楼口。学校食堂将在短期内实行“网上预约订餐”。张宜军辽沈晚报记者王月宏【来源:东北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宁世祥的老家瓦房店市得利寺镇是国内闻名的优质大樱桃产地,截至目前,全镇樱桃大棚有近3000个,总面积近600公顷,樱桃收入占农民收入八成左右。每年2月末,得利寺的大棚樱桃开始上市,吸引全国各地商贩前来收购,家乡靠种植樱桃富起来了。2014年,因为受经济因素影响,出现了卖果难的问题。大樱桃成熟后保鲜时间只1周左右,如果不能及时采摘出售,棚户们一年的收入将化为泡影。看到果农为樱桃销售而着急上火,正在读大三的宁世祥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帮助果农在网上销售大樱桃。经过对周边果农走访调查,宁世祥发现,家乡和其他地方的农村一样,青年人基本都去城里打工,留在农村的老的老、小的小。年纪大的人难以从事樱桃大棚的授粉和除雪等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于是,他萌生回家创业的想法。2016年1月,在沈阳农大读研究生的宁世祥注册了得利寺镇第一家由大学生创办的合作社,开始时果农们不信任他,他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6户果农加入合作社,共有樱桃大棚4栋,大田樱桃1500余株。宁世祥邀请懂技术有经验的大樱桃管理人员为果农授课,集体购买农资降低生产成本。宁世祥从2014年开始利用自媒体平台,与全国各地40多名销售代理商建立了联系,其中夏季大田樱桃销售额达68万元。下一步合作社还要注册商标,在国内知名平台开网店。在读研究生回乡创办合作社,让村里滞销户如获至宝。眼下得利寺镇大樱桃产业已进入一个提质期,亟须摆脱粗放式管理方式,解决樱桃的种植技术、大棚管理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问题。宁世祥创办的合作社,把这些问题的解决的干干净净。宁世祥所在学院对他的做法也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学校会作创业学生的坚强后盾,通过适当的形式组织专家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5月13日,来自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教师们在位于学校内的试验田上进行了一场特别的“春耕”。40多位不同专业的教师忙碌在田间进行花生播种工作。据学校工作人员介绍,试验田承担着品种繁育等重要科研项目,平时由各专业的学生与老师共同进行播种、管理、实验。但由于目前学生尚未返校,为了不耽误“农时”,学院这才组织在校教师进行助播工作。在此之前,学院还曾组织过玉米、水稻等相关应季工作。5月入夏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的试验田迎来播种忙季。按照往年的计划,这些大小不一的试验田本应由不同课题组的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播种。但出于防疫需要,截至目前学校尚未开学,仅有教师进行了复工。为了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不耽误播种时节,学院于近期组织院内教师进行了播种工作。就在前天(5月13日),来自学校农学院的40多名教师在面积13.5亩的试验田内开始了花生播种。根据试验田划分的区域,有的老师手持滚轮式播种器将同品种种子从头播种到尾,有的则是用手进行小范围播种。教师用滚轮式播种机进行花生播种。受访者供图据了解,这是因为试验田内播种的花生种子品种较多,“不同品种的间距要算好,基本上一个品种就种3到4垄,不会大面积播种,很多品种都是学院的研发项目,在省内各地进行试种后再回到学校进行试种对比,统计每一年表现情况。”一个品种从杂交到选育要经过8到10年,因此学校每一年都会进行必要的播种工作。而当下时间,正是花生播种季。记者了解到,此次花生播种工作已经是该学校农学院教师们进行的第三次助播春耕活动。在此之前,学院还组织教师们进行过玉米播种、水稻育秧。播种不同品种前用标识划分区域。受访者供图参与此次花生播种工作的既有来自农学院花生研究所的本专业教师,也有来自水稻研究所、玉米研究所等跨专业教师,部分从事行政、教辅工作的教师甚至是第一次参与到试验田播种工作。据了解,5月18日沈阳农业大学将迎来第一批返校学生,以承担重要课题的硕士、博士生为主。在此之前,学院教师们预计还将在本月16日进行水稻插秧工作。新京报记者 张羽编辑 穆祥桐 校对 李世辉
11月15日,沈阳农业大学召开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陈温福院士、朱有勇院士、宋宝安院士、康振生院士、张佳宝院士及国内涉农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庆才、科技厅副厅长王学来出席会议并为生物炭研究院揭牌。沈阳农业大学校长陈启军出席会议并致辞。沈阳农业大学组建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旨在进一步加速生物炭科技创新,助力教育科研事业再上新台阶。研究院的成立将融合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工程等骨干一级学科相关研究力量,破除固有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以市场为引领、紧密联系产业实体、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全面服务生物炭产业发展。进而为沈阳农业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受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佳宝院士受聘为副主任委员,谢华安、李玉、陈温福、朱有勇、宋宝安、康振生等6位院士及国内涉农领域等10位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议当天,沈阳农业大学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周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浙江大学的徐建明教授、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李芳柏研究员为沈阳农业大学师生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还对国家生物炭研究院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了论证。【来源:辽宁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学生因疫情防控无法返校,水稻所老师亲自完成科研项目小区播种。”近日,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教授、副校长马殿荣在朋友圈中晒的一组照片,收获大量点赞。有校友留言说:“战疫未竟人手紧,大小老师俱躬亲。倒春寒里播稻种,别样逆行别样馨!”对于农业大学的学生来说,错过一时,就可能耽误一季。播种、移栽、授粉、防虫防病、组培苗继代、试验材料保存养护……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帮助尚未返校的学生们保住重要的试验材料和计划中的实验结果,不耽误未来的科研实验,沈阳农业大学的老师、教授们不约而同地走上保卫试验材料第一线,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截至目前,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所科研基地里,水稻研究所的老师们已经精心播下了2020年第二批试验种子。育苗授粉“呵护”千名学生试验材料疫情期间,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老师们几乎每天都要到北山教学科研基地进行育苗、授粉、田间管理、性状调查等各项工作,很多人都承担着原本需要5个人完成的工作量。据悉,沈阳农业大学北山教学科研基地中,园艺学院的日光温室和大棚数量最多,包含有上千名学生的试验材料。“都得管。”蔬菜学副教授章云说,“如果不管的话,万一试验材料死了,就耽误一茬,那就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儿了,要是过了一个生长季,再进行试验就得是秋天或者明年了。”在老师们的悉心照料下,试验材料都得以稳定保护,为学生们返校开展科研打好基础。甘当“力工”确保“贵重”细胞存活对于需要大量细胞进行试验的畜牧兽医学院来说,重要细胞的保存关系着未来的科学研究。有很多细胞非常贵重很难获取,需要利用液氮罐来冷冻细胞,将细胞保存起来。一旦液氮挥发到一定程度却没有及时更换,细胞就会死亡。为了确保冻存在液氮罐中的重要细胞在疫情期间不会死掉,完整留存相关科研成果,保障开学后教师和研究生能够正常进行有关细胞试验,牧医学院龙淼教授、李鹏副教授、张德显副教授,以及盖叶丹、陈晓月、桑晓宇、张俊鹏等青年教师主动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为学生们的科研工作保驾护航。沈阳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教师们身体力行,为科研事业和学生前程尽心尽力,充分发扬沈农教师恪尽职守、不辞劳苦的优良传统。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封葑
这里是沈阳--沈阳农大后山遗址沈阳农业大学的后山,这些人便是沈阳人的祖先。出土620余件 古人类石器 包括手镐、 尖状器、砍砸器等 2012年8月~2013年9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先后两次对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9平方米。通过发掘,考古人员取得三个重大收获。 考古专家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两处发掘地点考古发掘出大量古人类加工和使用的石制品。这两处发掘地点均在沈阳农业大学北山科研基地内。据了解,经过连续三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挖掘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已经出土包括尖状器、雕刻器、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等在内的近千件古人类加工和使用的石制品。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新乐文化的7200年,提前至距今11万年左右。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发现了5个连续分布的旧石器文化层,经光释光测年法测定,其年代距今1.5至11万年;揭示出1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建造和使用的建筑遗迹,其年代距今7至7.3万年;出土了620余件古人类加工和使用的打制石器,包括手镐、盘状石核、尖状器、雕刻器、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断块、砾石等。新乐文化的发现,证明了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继新乐文化发现之后,沈阳又相继出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偏堡子文化,距今3000多年的高台山文化等重要遗址。在一个城市里发现如此多的原始文化类型,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记录沈阳最早人类活动的新乐文化遗址以及沈阳及辽宁其他城市代表性的人类文化遗址。沈阳农大后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将沈阳地区有人类历史提前至距今11万年。一直到今日,人类依然不能清晰发掘发展的脚印,但是已经大致勾勒出了人类发展的粗疏旅程。几百万年以前,非洲丛林中的古猿拿起了木棒;几十万年以前,山顶洞人在北京房山燃起了熊熊篝火;几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了石器时代……人类的历史,有着太多曲折的道路,也有着太多精彩故事。出土620余件 古人类石器 包括手镐、 尖状器、砍砸器等 这处遗址最初被发现,用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队队长付永平的话说是“上天给予的偶然惊喜”。 调查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考古人员正好走到了沈阳农业大学后山的位置。这块地属于农大果园,当时正值开春,土已被翻动。走到这发现地表上几块石头很像旧石器时代的石器。 针对窝棚式建筑遗址的发掘,事实上发现的只是平面的三个点位,但这三个点位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点位两两之间相距4米左右,以往专家们发现的同时代人类居住方式以穴居为主,而这次发现窝棚式的建筑,说明当时我们沈阳人的祖先已具备为自己建造更加舒适居住环境的能力。沈阳祖先 为何定居这里 说明该处非常 适宜人类居住,沈阳农大后山一带是青铜时代的遗址,不过当初专家也是“试试看”地去考察。而这一带又出现旧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该处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已于2013年被列为沈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遗址已经回填。专家们将制定文物保护方案. 11万年前 沈阳祖先 就可利用工具 改造环境 旧石器时代指距今约300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的是,让沈阳人为之骄傲的新乐遗址的发现,将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7200年前。 沈阳农大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充分证明了早在11万年前,沈阳这片土地上就一直有人类繁衍生息,他们不但能制造石器工具,而且能利用工具改造生存环境。 沈阳农大后山遗址发现的石器工具加工技术比较成熟。这反映了从距今11万年至1.5万年左右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逐渐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这次发掘对于研究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时期,沈阳乃至东北亚地区古人类的迁徙与融合、旧石器文化的交流与演变、现代人起源与发展等重大学术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 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化石两颗。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 距今115万~70万年 蓝田人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蓝田人的生活年代,1987年重新测定后认为是距今约115万年前到70万年前。 距今70万年 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其化石遗存于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关于其年代的争议较大,一般认为约在距今70万年前。 距今11万年 看看新发现的“沈阳人”所处的年代 距今1.8万年 山顶洞人 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进行发掘。年代为距今18865±420年。
(工作人员为返校学生进入校园进行二次消毒。张文魁摄)从5月18日起,沈阳农业大学按照“先省外后省内、先毕业年级后其他年级”原则,分批、错时组织学生返校。“首批18日返校的学生共计225名,为省外毕业年级学生以及有重要科研任务的其他年级研究生。”沈阳农业大学返校复学工作专项工作组副组长、副校长辛彦军介绍,学校为返校学生准备了“暖心礼包”以及减压球、拉力器等运动器材,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爱心早餐”温暖你的胃齐边斌是果树学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家住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着急回校做实验的她,生怕错过实验材料的生长期。“我今早6点50分到了沈阳站。让我意外的是,除了辅导员老师,校医也在,为我测量体温、消毒等。老师们还给了我一份热乎的早餐,实在是太暖心了。”此次返校共有20名来自重点地区的学生,沈阳农业大学将他们安排在南院区进行14天单独隔离,隔离期间将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他们每人一间房,由校医、护士、保洁、保安等7名工作人员提供全天服务。齐边斌告诉记者:“我们隔离的房间内,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牙刷、毛巾都有,还给我们准备了两个苹果。我给父母报平安,父母都挺感动,说要感谢学校的细心周到。”宿管人员提前晒好被褥5月17日,沈阳农业大学为迎接学生“回家”,再次进行应急演练。记者在学校门口看到,已经隔离出来的入校通道,每隔一段就提供一个二维码。副校长辛彦军介绍:“返校学生必须出示国务院防疫电子行程卡、当地健康码、‘沈农人’微信二维码,测温合格以后才能进入校园,最大限度保障校园安全。”返校学生进入校园,不在校园停留,直接前往宿舍,进入宿舍楼前需要再次测温和登记。“你好!同学,欢迎你回家!请阅读并签署《医学隔离观察承诺书》。”学校后勤处副处长刘兵介绍:集中隔离学生的被褥,宿管人员已经提前帮忙晾晒,对寝室也进行了彻底清洁、消杀和通风,水龙头上贴有使用人名字,每名学生有“专属水龙头”。食堂安心菜送到楼门前跟妈妈一起从广西东兴坐火车返回沈阳的章舒婷说,再次回到想念已久的学校,觉得格外放松。“今天中午,学校提供的盒饭是两荤两素,还有一个小菜,是学校的味道。”学校后勤处处长范守君介绍:学校推出了线上点餐服务,返校学生隔离期间利用网络订餐平台预定营养套餐,学校每天派专人配送到隔离区宿舍楼门前。章舒婷告诉记者,她已经预定了明天的三餐,“早餐为5元套餐,午餐和晚餐分别为8元、10元和12元套餐。我比较喜欢明天10元套餐里的蔬菜。”据介绍,集中隔离的学生完成核酸检测后,检测合格的就可以解除隔离,开展实验等校园活动。【来源:沈阳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查看水培番茄的生长情况。 进入暑假以来,沈阳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们紧抓暑假空闲时间,在学校实验室、农业教学科研基地、自习室等地做实验、查资料、写论文。学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有序进行。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甜瓜生长情况。↑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专业的研究生在实验室提取昆虫样本。↑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专业的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昆虫分子生物学实验。↑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西瓜生长情况。↑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甜瓜生长情况。↑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甜瓜苗生长情况。↑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专业的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昆虫显微注射。↑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棚内温度、湿度等信息。↑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操作气相色谱仪对乙烯进行检测。↑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查看白菜幼苗生长情况。↑8月3日,在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蔬菜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西瓜生长情况。
辽宁沈阳农业大学清退了236名硕士和博士,其中硕士119名,博士117名。1.为什么他们会遭到清退?根据公布的相关信息,这些被清退的硕博士研究生中有很多都是在职研究生,被清退的原因是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论文不及格、学分未达标等。2.近年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高校对这些长时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的研究生进行清退,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智的行为。一方面,可以让本校学习超过规定期限的研究生实现“清零”;另外一个方面,可以对外释放出研究生“严出”的强烈信号。3.在职研究生这种学历不好混了,对于超过期限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各大高校开始动真格了。一旦被学校清退,就不会再有相应的毕业证书,当初的考研就白考了。沈阳农大这种举措再次告诫我们的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后不是随便混一混就能毕业的,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不继续努力,会面临被清退无法获取得毕业证书的严重后果。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