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觉得学习英语越来越重要了,一方面是英语作为全国唯一的语言,全世界的人都在学英语,另一方面是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人喜欢出国旅游,学好英语可以方便我们与外国人的交流,而且英语对于个人升学留学,择业就业也很重要。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全国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相关数据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来计算,月平均工资仅为6872元和4131元。近日由腾讯理财通联合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发布的《2019国人工资报告》中也明确显示,北、上、广、深的受访者中月薪为5000至8000元的人数居多,工作10年月薪过万的人数不足三成,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工资不及预期,逾七成受访者因为工资而考虑跳槽。收入水平直接关联着生活质量及幸福感,然而真实的统计数据以及2019年庞大的毕业生人数和激增的就业压力,迫使职场人士在升职加薪“事业”上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这既包含了与行业、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又涵盖了体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其他软实力。在华尔街英语近期发布的《全球英语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揭示出英语能力在薪资水平上的影响力。《全球英语研究报告》对全球八个非英语母语市场(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智利)的四千多名受访者进行深度调研后制作的,其中,48%的受访者在学习英语后收入提高了25%。除了直接关联外,报告中还显示,57%的受访者表示学习英语可以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61%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学习能让他们在申请工作机会时更具优势,高阶英语使用者对自己职业前景的乐观程度是非英语使用者的两倍。在互联网大数据中,网络非专业统计会对各行业薪资水平进行排名,从众多信息中不难发现,与英语关联度较高的企业、行业、岗位排名均靠前,例如外企、互联网行业、IT岗位等。可见,英语能力对于薪资水平的影响日益增强。所以说,学好英语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在我们未来的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只要有机会有时间就尽力去学好它吧!
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必须学会英语同义词替 换。也就是说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上不同的表 达。很多同学不重视词汇拓展,导致词汇量非 常少,同样一个意思,老是重复那句话,听者 会觉得你英语基础太差。如果要表达"检查,调査",每次都说check, 毫无疑问,外国朋友会听腻了 。我们来学习其它表达。第一个表达:inspect检査,看出,视察。表 示"仔细査看是否正常或者合格",侧重于上一 级对下一级的检査。The teacher walked around inspecting their work.老师走来走去检查他们的作业。Public health officials were called in to inspect the premises.公共卫生官员奉召来视察了建筑物第二个表达:examine检査,审査,检验,测 验。侧重于"仔细检査以便找出问题的原因"。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how the proposals can be carried out.有必要调查一下怎样才能实施这些方案。The doctor examined her but could find nothing wrong.医生给她作了检查,但没发现什么问题。第三个表达:look into考察,调査,研究。侧 重表达"深入査看,以便弄明白事实或真相"。They set up a working party to look into the issue.他们设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来调查这个问题。Well look into that right away.这事我们马上就去调査。第四个表达:侦査(某事),调査(某人),研 究,调査。和look into意思接近。Police are still investigating how the accident happened.警方仍然在调查事故的起因。We should not jump to conclusions. Let's investigate first.我们不应草率下结论,还是先调查一下吧。第五个表达:enquire into调査。侧重表达"查 明更多信息"。The council set up a committee to enquire into local unemployment.参议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当地的失业情 况。A committee was appointed to enquire into this issue.一个委员会已受命调查这件事。需要注意的是,短语double check并不一定就 翻译成"再一次核对",其实说的是"要认真核 对,多次检查"。以后要表达"检查,调查",不 要老是说check,用上其它还是有必要的。
单词/biliti/ ability例句:中文:华盛顿 作为 一个 将军来讲 有 很厉害的 能力。英文:华盛顿 有 很厉害的 能力 作为 一个 将军来讲。Washington had great ability as a general./witn hd greit biliti z denrl/.将军 华盛顿General Washington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句子,中英文的语序都一样。所以不一样的地方, 就要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研究规律,这样的话,当我们进行组装更多句子的时候,就有规律可循。对于一个新的单词或句子,只有多仿造句子,印象才能更加深刻。我 有 很厉害的 能力。你也有 很厉害的 能力。我的 爸爸 有 很厉害的 能力。这个 男人 有 很厉害的 能力 作为一个英语 老师来讲。这个 女人 有 很厉害的 能力 作为 一个 家庭妇女来讲。I have great ability.You have great ability too.My dad has great ability.The man has great ability as an English teacher.The woman has great ability as a housewife.你的大脑有很多单词,缺的就是激活。连续不断地组装10个句子,100个句子。这样才叫有效学习。
前段时间我连续给大家介绍了一批著名和非著名的国外期刊(),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一批优秀的纪录片。首先,我们来看看 PBS Masterpiece - 《唐顿庄园中的礼仪》(The Manners of Downton Abbey)《唐顿庄园》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英剧之一,也是广大英语爱好者取之不尽的资源库。除了精彩剧情和对白之外,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也是吸引人的一大亮点。但是,对于普通观众关来说,要想精准把握其中的内容还是很有难度的。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和拿捏一些细节,比如贵族如何更衣和就餐,仆人与主人如何打交道等,那么这部《唐顿庄园中的礼仪》一定会给你带来“赏心悦目的干货”。我们继续介绍PBS的另一部纪录片《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这部作品共4集,记述了美国建国以来的宪政发展历程。从主线上看,这部纪录片是围绕美国最高法院的发展史而展开,但同时也梳理了美国的整体发展历史。美国的司法制度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虽然通过众多的电影和美剧传播到了全世界,但我们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整体形态和具体细节还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如果想了解真正的美国法律全貌,可以先从这部纪录片开始。我摘录一段网上的英文简介给大家看看:THE SUPREME COURT is a four-part documentary series exploring the role of the court throughout American history. From its modest beginnings in the earliest days of the republic to the landmark decision in Marbury v. Madison, and from establishment of the “separate but equal” doctrine in Plessy v. Ferguson to its reversal in Brown v. Board of Ecation, the Supreme Court has been integral to the course of events in America’s history. THE SUPREME COURT, featuring exclusive interviews with Chief Justice John Roberts and retired Associate Justice Sandra Day O’Connor, tells the story of this most important of leg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from its inception to the present day.接下来我们分享一部极具话题性和观赏性的纪录片Premium Bond with Mark Gatiss and Matthew Sweet,有人翻译成《煮酒论邦德》本片由Mark Gatiss 和 Matthew Sweet主持。Mark Gatiss是英国著名编剧兼演员,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应该是《神探夏洛克》中卷福的哥哥。007是特工詹姆斯·邦德的代号,小说原作者是英国作家、前MI6特工伊恩·弗莱明。以007为主角的系列谍战片风靡全球,是生命力最强、存活时间最长的超级大IP之一。除了经典的模式化影片风格,这个IP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历任邦德的扮演者,每次换人都会引起全球大讨论。这部《煮酒论邦德》从角色塑造和表演风格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是我非常喜欢的解构类型。大家可以看看他们的精彩讨论,也可以评选一下自己心目中最帅和最丑的邦德。我们再来分享一部爱爵爷的纪录片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不用介绍,他实在太有名了——“英国国宝级主持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主持人中的主持人”……差不多可以肯定,只要你看过英国纪录片,就一定看过他拍的纪录片,而且他拍过的纪录片可能比大部分人看过的纪录片还要多。这位BBC纪录片的灵魂人物,在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几乎走遍了地球的每个角落,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赏体验。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在年轻时代还是年过九旬的如今,他一直充满了激情,用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英式英语不遗余力地传播着自然知识和科学精神。我不确定自己看过多少部他的有关动物的作品,但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那些庞然大物,而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精灵。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部,主角就是隐秘世界的迷你主宰者——蚂蚁。完整影片不方便在群内分享,如果大家需要请留言。分享一部讲述动物在极端气候下生存的纪录片 Life in the Snow我对这类题材一向很感兴趣,因为现代都市的人们往往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艰难。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动物的风采,对比一下它们的冬天和我们即将到来的冬天。影片的拍摄对象和拍摄角度都非常独特,英文网站上是这样介绍的:…search for animals that have adapted to the snowy conditions and cold weather. The programme features polar bears raising their cubs, owls keeping their food supplies hidden under a layer of snow, penguins that huddle together for warmth, black bears battling against a storm and wolverines and ravens working together to find food.最后我们来聊一个暴露年龄的乐队——Oasis(绿洲)这个老牌英国乐队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当年最喜欢的三大乐队之一(另外两个是 U2 和 Bon Jovi),“慢热型”的歌曲风格一开始并不惊艳,但不知不觉就单曲循环了几十遍。Oasis曾红极一时,演唱会屡屡创下人数纪录,比如1996年的Knebworth的“世纪演出”,据说超过4%的英国人口都在排队买票,最终25万人得以到现场观看。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部纪录片 Oasis - Supersonic 就再现了很多那个年代的珍贵影像。Supersonic 是 Oasis 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当然他们的经典歌曲还很多,因为 Noel 的创作能力是无可争议的。不过这个乐队的另一大看点是内部矛盾不断,Noel 和 Liam 两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也让人哭笑不得,但这些都不是我关心的话题,还是多听歌吧。Noel当年的一席话令我印象深刻:“We should have disappeared into a puff of smoke. But it was my idea that we should keep going. I’m an addict. That’s what shit kickers do. They ride it until the wheels come off.” 下面是我当年最喜欢的几首经典作品,完整影片不方便在群内分享,如果大家需要请留言。
本教学流程是对一个单元的新授课第一课时所做的设计,其他巩固训练课时可以做适当调整。根据教材编排,每模块的第一单元是话题集中呈现的部分,分为多各活动。其中活动一是热身,活动二是主要课文部分,承载着大量语言点、知识点,活动三是抽取的句型操练,活动四及后面的部分是拓展操练。我们把活动一整合到第一环节,活动二活动三整合到第三环节,活动四向后等整合到第四环节。Step 1:课前展示,热身激趣(3-5分钟)1.学生自由展示热身不限内容和形式,展示最能体现自己能力和水平的知识,可分个人、小组,可以介绍自己、他人,可以唱歌、表演课本内容,可以进行口头或者书面作文展示等,可以以复习卡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听力、单词、课文,也可以以预习卡的形式展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起到热身、复习、导入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自主展示有着分层教学的理念,让后进生进行展示,能够给后进生展示的空间,从而注重了对进步生的帮扶,在教师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可以逐步提高进步生自信心。教师在操作时可根据阶段内学生实际需要确定展示内容和形式,以上各种展示内容并不是一节课都要展示完,可以展示1到2组,1到2种形式,1到2个内容即可。同时注意进行评价。2. 活动一新课热身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或听录音一遍,第二遍Listen and follow, 第三遍全班同学或分小组展示,可以用listen and say/ chant / say等形式。本环节仅仅作为热身导入活动处理,不作为重点内容学习,一般情况下三遍即结束活动一的学习。Step 2:导入新知,呈现任务 (1分钟)导入环节是过渡环节。导入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导入有:谈话导入、图片导入、设置情景导入等。谈话导入要以活动一内容谈起。图片导入要利用与本课内容有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图片,或者直接利用活动二课文中的图片,选取一副合适的课文插图以who、where、what等进行谈论,目的是建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从而进入课文。呈现任务。通过教师课前对教材的处理,提炼教学内容,设定本节课的运用任务(如调查、活动设计、生活设计、情景描述等)。Step 3:课堂活动,操练新知(20分钟左右,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本环节是课文学习及知识点学习与操练的重要环节,是输入环节。在导入课文后,教师要设计听力输入与理解文本活动(“二听三读”模式,即:泛听listen、带问题精听listen and answer、跟读listen and repeat、精读read and understand、练读read and practice)1.一听(泛听)Only listen,可以听多遍。根据导入时谈论的三个“W”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录音,粗知大意,初步感知、挖掘课文主旨,让学生感受人物语言、环境、心情等,但不要让学生接触文本。2.二听(带问题精听)listen and answer教师要设计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既要有一般性的问题也要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认真听,听后回答问题。如以下形式的练习:Listen and circle,listen and choose,listen and answer, listen and tick, listen and draw或者给出有信息差的图片对比等有目的性的活动,进一步练习听力、理解课文。在操作听的时候,可以使用点读笔、也可以使用课件视频动画等,但发音一定要准确,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帮助学生提高听力,为下一步的能够准确发音打好基础。切勿没有配套音频而教师自己代替。每一步的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成实际情况,选择听的遍数。在听的过程中,如果有影响学生理解的词汇,可以进行处理。二听结束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了解,再进行三读,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准确发音、表达的能力。1.一读(跟读)listen and repeat教师再播放配套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如意群停顿、升降调、连读、失去爆破、同化等。2.二读(精读)read and understand对于本节课出现的新句型及不理解的地方,在学生精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文中的知识点----新句型进行梳理。这时学生已经是理解课文大意,这样在情景中学习和理解句型,改变了以前孤立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做法。这样就会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理解,也锻炼发展了学生英语思维。(注:在学习词汇、句子时不要出现汉语,也不要说出汉语意思,可以借助实物、简笔画、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其意义。简笔画要板书、图片可以用PPT。对于单词的发音可以借助学生早已学会的有相同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单词来辅助,即自然拼读法,也可以叫做音型结合法。在进行梳理学习句型时,其实就是处理了活动三(活动三一般就是本模块的主要句型及操练)。在学习句型时,特别是语法项目,不要讲的过多,尽量运用教室或学生周围的情景设计排比句操练结构相同的句子,在学生熟练运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出体现语法项目的地方,点到为止让学生熟练运用。(注:本环节一定要注意教师示范的作用,一是发音的示范,二是行为的示范。)3.三读(练读)read and practice播放录音或小老师领读1到2遍,可选取一组进行分角色示范读,这样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Group work,小组合作读课文,可以接龙读、可以分角色读,表演,这时可以制造竞争气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哪个小组先能够背诵,当然可以分段背也可以接龙背诵,再提高要求看哪个组先能够脱稿表演,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几分钟后进行Group show(分角色表演对话或朗读对话)。在展示时要注意学生的生成,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是否再进行。(注:教师示范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进行展示;可以设计符合本课内容,为本课教学目标内容服务的CHANT、游戏、对话、比赛等活动,怎样进行Group work就怎样Group show,展示形式要多样化,鼓励学生对展示形式创新,对于同一内容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展示。可以单人、同桌、小组,可以在台前,可以到适合活动的教室任何地方。)Step 4:巩固训练,拓展提高(5-7分钟)1.设计本课的词汇记忆、听力训练、补全句子、用给出的提示性的图片或词汇复述课文大意。2.完成第二环节提出的任务,如:小记者采访、小调查、看图说话、写作等。这个环节是学生自主、合作Group work 的时间,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进行采访、调查等行为,教师尽量不要打扰学生。Step 5:反馈展示,提升能力(3-5分钟)将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第4环节的巩固训练内容和完成的运用任务)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转化为能力,包括朗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设计符合本课内容的阅读理解、口头表达或书面作文(尤其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度思维和整理,展示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在展示巩固训练题目时要分工、合作,每人一题或者两人共同等,在展示完成后展示人要说“Follow me”引导全体学生再读一遍展示的题目。Step 6:总结点评,激励进步 (2分钟)既要总结教学内容,也要总结得奖情况。1.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总结,可以让某个学生或者某组分内容进行总结,但一定要说明具体内容,同时可以领其他学生说出。让一个小组的学生总结时所说的话,例如:第一个学生说:This class I have learnt some new words.第二个可以接着说:For example:***(单词),Follow me,*** (单词)领全体学生读一遍。第三个可以说:This class I have learnt some new sentences,For example:***(句型),Follow me,*** (句型))Follw me领全体学生读一遍。第四个可以说:These all, thank you!等等。2.对小组黑板评价栏得奖总结,可以老师总结,最好让学生总结,总结时学生要说:Now let’s counet the stars of the groups, 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Group one, two, there…,Group * and Group * are the winners. Congratulations!(对于分组较多的可以多评优胜组)。3.教师要对各小组内某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激励全体学生及进生的可持续性的进步的动力(以鼓励进步生为主),小组整理评价记录表。本环节往往是被教师容易忽视的,它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感激发也是至关重要。Step 7:作业布置,课后延伸 (1分钟)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布置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以及小组内检查展示的内容,将课内知识与能力在课后得以延伸,获得可持续性的进步。作业布置不是这节课的结束,而是这节课的延伸,是下节课的开始。作业的设计要告诉学生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奖,激励学生课后努力,进一步巩固,为下一节课课前展示做准备。要建立使用家庭作业作为家校联系的展示评价卡(如下图)。作业内容和展示形式及达到的程度由教师布置及设定,要有层次、有梯度,对于不同学生要给与不同要求。尽管如此,学生也一定会向高层次的目标努力,这样即使不能达到高层次目标要求,对于低层次的目标要求也会轻易实现,也会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起到激励作用。下面提供部分作业类型:小学阶段英语作业形式一般有:书面类、实践类、拓展操作类。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激发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的持久动力,达到巩固、运用的作用。1.书面类A.书写:抄写词汇句子,锻炼学生规范书写。B.习题练习:做配套练习册,单元检测题,巩固掌握语言知识点。C.写作训练:模仿句型造句、仿写课文、看图写话、根据模块主题写作文。2.实践类A.听力训练:听课文录音、听听力练习录音做听力习题。B.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对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表演课文等。C.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课文、阅读材料理解短文、读英语故事等。D.串编英语歌曲:根据模块句型,串编英语歌曲。3.拓展操作类A. Make “word and picture” cardB. Make English weekly paper(以当周学习内容为主,相当于周末复习卡)C. Make English paper(一月一次为宜,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D. English绘本(英语绘本就是让学生绘画并在旁边匹配相应的短文)以上所有的作业都要规范书写!
长难句是考研英语中一大拦路虎,因此学会如何运用语法知识破解长难句也是同学们在基础语法学习的过程中的终极目标。本文以2020年英语一翻译真题为例讲解长难句破解,快来一起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2021考研同学哦~一、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church's teachings and ways of thinking being eclipsed by the Renaissance, the gap between the medieval and modern periods had been bridged, leading to new and unexplored intellectual territories.1、寻标志,断长句:断句标志“1)with(the gap between)...... by the renaissance,2)the gap between ......bridged,3)Leading to new......territories2、抓住干,识修饰主干:the gap had been bridged修饰:a. with ...... the Renaissance作伴随状语b. leading to new and ......territories作结果状语3、调语序,定句意1)译文:“随着教会的指导和思考方式的差异被文艺复兴变得黯然失色”解析:between...and “在...之间”,作后置定语修饰gap,翻译的时候翻译到gap前面,其余顺译2)译文:“中世纪和现代的差异被消除了”解析:整体主谓结构,between...and 在...之间,作后置定语修饰gap,翻译的时候翻译到gap前面,其余顺译3)译文:“导向崭新的和未经探索的知识领域”解析:lead to“导致”,顺译4、依逻辑,组整句:伴随状语顺译,结果状语顺译译文:随着教会的指导和思考方式的差异被文艺复兴变得黯然失色,中世纪和现代的差异被消除了,导向崭新的和未经探索的知识领域。二、Despite attempts by the Church to suppress this new generation of logicians and rationalists,more explorations for how the universe functioned were being made at a rate that people could no longer ignore.1、寻标志,断长句:断句标志1)despite attempts by the church to......rationalists2) more explorations for how the universe functioned were being made3) at a rate that people could no longer ignore2、抓住干,识修饰主干:more explorations were being made修饰:a. despite attempts......rationalists作让步状语b. at a rate ...... ignore作方式状语3、调语序,定句意1)译文:“尽管教堂做出许多尝试去压制新一代的逻辑学家和理性主义者”解析:by the church,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翻译到名词前面; attempt to do sth.试图做某事,顺译2)译文:“但是更多对于宇宙是如何运作的探索正在进行”解析:整体主谓结构,顺译;for+how宾从,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exploration,翻译到exploration前面3)译文:“以人们难以忽视的速度”解析:at a rate that 以......速度;that从句作定语从句修饰rate,翻译到rate前面4、依逻辑,组整句:让步状语顺译,方式状语翻译到所修饰的动作前面译文:尽管教堂做出许多尝试去压制新一代的逻辑学家和理性主义者,但是更多对于宇宙是如何运作的探索正在以人们难以忽视的速度进行着。
引言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初中毕业生课外阅读量累计应该达到15万词。我们熟知的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有报纸期刊阅读、分级读物阅读以及原著阅读等。其中英文原著阅读难度最大,但是也最为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方式。那么怎样才能在匆忙的日常教学之中帮助孩子们实现15万词的阅读目标呢?以最近孩子们阅读的200多页的Diary of a Wimpy Kid这本书为例,粗略估计词汇量在2万多词,也就是说初中毕业前最低要求也是要读7-8本这样的书。(这里暂时没有考虑报纸阅读等其他途径。)这样算起来是不是感觉难度不小。实际上原著阅读的集中时间确实非常有限,每个寒暑假读1本,平时再利用零碎时间读完2-3本,才可能实现阅读目标。但是回归到阅读本身来讲,英语的阅读并不是摘抄和笔记的疯狂誊写,也不是报告和展示的强制任务。英语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Lily希望学生们能用英语这把钥匙打开另一个语言世界,和里面的作者对话,和里面的角色共鸣,在英语的语言世界里面交流与思考,甚至忘记语言的阻碍。解读英语整本书阅读什么是"整本书阅读"(what)整本书阅读源自语文学科,指"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具有多样性,阅读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的目的是培养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构建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徐鹏, 2017) 。英文整本书的阅读和中文整本书的阅读认知过程基本类似。整本书阅读的意义(why)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平时我们学习,有问题了可以随时问老师,求答案,但是阅读的理解往往要求更强的自主性,答案也具有个别性。这种不同于应试的唯一答案的思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探索整本书的主题内容、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发展整体世界观、整体认知视角、整体认知与整体思维方法。通过整本书阅读,深度理解作者所建构的价值与意义、作品的结构美与语言美等。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建构更丰富的读者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更整体、更复杂的阅读体验。(鲁子问)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how)从整本书阅读的宏观安排上,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自主阅读展开研究,一些主要的阅读模式包括: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默读)FVR (Free Voluntary Reading自由自主阅读)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放下手头的一切来读书)DIRT(Daily Independent Reading Time每日独立阅读时间)USSR(Uninterrupt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无干扰持续默读)这些阅读方式都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尝试着进行展开。其中我本人实践过的是SSR,在一节课的前面五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持续的默读,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英文书。这个方法的成功与否与选书指导,教师示范,学生身边的物理环境等都有关系。坚持一学期后学生可以做读书分享等。需要注意的是给学生选择书目的自由,但也给予指导,让孩子有主动阅读的兴趣,也有持续阅读的基础。在选书时,教师要考虑四个因素:书本的教育价值,文本语言难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文本类型。(张金秀)具体来讲,拿到一本书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呢?之前举个栗子读书会也一起读过一本书,是美国教育家英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里面提出了EIASR的阅读层次模式: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识字,理解文本在说什么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短时间内抓取信息,进行信息系统化阅读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深入理解,咀嚼与消化为自己的认知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触类旁通,横纵比较的阅读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目的不同,到达的阅读层次也不一样。不同阅读层次边境也并非界限分明的。一般情况下,初中孩子阅读英文课外书能够到达第三个阅读层次就很好了。整本书阅读应选择契合学生水平的原版分级阅读读本,保证语言学习内容的地道性,同时在整体输入中"盘活"词汇语法知识,在归纳过程中发展获取结构化的知识和能力。输出时,可选择非小说类文本读者剧场的展示、mind-map的口语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展示等,在课堂中把学生在课下所不能做的交流、合作、探究活动在课内完成,实现高效课堂。(韩宝成)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how)根据张金秀教授团队的经验,整本书阅读应该打破传统的篇章讲解,和PPP模式(读前-读中-读后),以一本书的主题为纲领设计教学活动。大致设计的课型包括三种:第一类是兴趣导读课。激发学生兴趣,示范阅读策略等,可布置适当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下来自行进行阅读。细分来讲整本书导读又可以分为:1. 主题导读(引导学生挖掘题目含义、主题意义等,形成阅读期待和预测)2. 结构导读(书目的封面,目录,封底如果有值得挖掘的,也可以作为导读切入点)3. 人物导读(人物出现的频率,主次,作用,性格,对人物的评价等)4. 片段导读(根据某一个片段进行深度研究,初步挖掘主题意义)此外,小说作者和写作背景等要素如果与文本理解相关性较大都可以作为导读课的内容进行处理。第二类是讨论交流课。基于阅读到的内容,就书的主题,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深入讨论。开展小组活动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讨论交流课前需要给学生设计任务,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设计时考虑任务驱动,问题引领和合作思辨等因素。如让学生用Graphic organizer梳理文本信息,形成内容梳理成果,或者提出自己的阅读问题等。第三类是应用创新课。例如基于阅读内容展开故事续写,改编,撰写人物评价,情境短文或者进行表演等。读完整本书后主要是需要进行及时的补充讨论,创新迁移或者成果展示和评价。结合个人经验和其他老师的经验,这里总结一下常见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和工具包括:头脑风暴,阅读圈,拼图阅读,读者剧场,画廊漫步,自主提问,角色扮演,舞台剧,辩论会,复述链,话题讨论,写作圈,读书推荐,思维导图,维恩图,折叠书等。虽然方法罗列在这里了,但是如何投入实际教学,或者在实际教学之中的具体案例可能是读者更为关心的内容。这里就Lily以前的实践和见闻,给大家分类举例。整本书阅读设计的案例其实整本书的阅读由于书目类型的差异,每本书的阅读课设计会有差别,但是总体而言最常见的切入点有两个类型:第一是按照小说要素进行设计,即主题,人物,情节等。第二是按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之所以不说是按照阅读能力进行设计主要是因为整本书阅读活动之中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培养思维,文化等。例如抓取信息能力,总结能力,写作手法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都可以作为一节课的关键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就需要结合具体学情和教学目标了。课时安排上如果时间不充裕,尽量能保证两个课时,这样还能留一定时间给学生展示和深入讨论,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按照章节批量处理,每一次课处理一部分重点章节,设计针对性阅读活动。对人物要素进行处理的例子:1) STEAL characterizationSpeech: what they say; how they say it( accent, voice tone, speed...)一个人的言谈,说话方式,语气,语速,语调等。Thoughts: thinking;feeling一个人的感受,想法等。Effects on others: emotion; reaction其他人对一个人的情绪、反应等。Actions: with others; under stress一个人如何对待别人,在压力等(负面)情绪下的举止Looks: expressions and dress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和衣着外貌可以就整本书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让学生选取并且结合steal法的五个方面深入分析该角色,最后形成自己对于该人物的看法,判断和评价等。这里是一个学生作品案例,在阅读小说Holes后让学生以steal方法的五个方面分析主人公Stanley:2) 人物七行诗用书中人物和人物行为,品性等关键词为喜欢的人物编一首七行诗也是展现学生对人物理解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第一行:一个名词(人物1名)第二行:两个形容词(描述人物1)第三行:三个ing分词(刻画人物1)第四行:四个名词(前两个定位人物1;后两个定位人物2)第五行:三个ing分词(刻画人物2)第六行:两个形容词(描述人物2)第七行:一个名词(人物2名)诗歌的形式对于个别文本可能会起到凝练概括,又别出心裁的效果,但是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3) 人物速写为关键人物匹配两个关键性的描述词并且给出故事细节支撑。有益于学生有理有据进行概括并且全面认识关键人物的形象,如:4) 人物维恩图Venn Diagrams:在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点的时候可以使用维恩图,充分进行深入思考和挖掘,如在小说Freak the Mighty阅读活动之中,教师选择维恩图引导学生对Kevin和Max进行比较和对比,利于学生换位思考、推敲细节、理解人物,形成更为客观的分析与推断。对情节要素进行处理的例子:1) 情节排序与复述提取出整本书的关键情节让学生快速按照故事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复述有利于短时间内回顾整本书内容,如在小说A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的阅读活动之中老师设计了情节排序:2) 寻找情节因果关系这个思路其实就和使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类似,情节之间往往有推动发展的因果关系,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等因果关系可以挖掘,例如:3) 关键情节分析可以对个别关键情节进行细致分析,剖析这个情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者的写作用意等,如:在前段时间的Love or Money阅读活动之中Lily也曾带着学生寻找可以改变Molly死亡的关键情节,并且在此分析基础上对主题进行探讨。情节分析后往往可以伴随着深入的思考和主题挖掘。对主题要素进行处理的例子:这个方面的活动根据书的主题不同,采用方法也比较灵活,如在前段时间的Love or Money阅读活动之中,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们以天平这个图像来表示本书的主题,这是我自己正好在阅读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个图像,真正的不谋而合,悲剧里面有Jackie这样偏重于love进而引发悲剧产生;也有Roger这样偏重于money而人心冷漠的悲剧。用天平的图像升华主题:爱情与金钱就像天平上面的左右权衡,过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实现人生的幸福与平衡。设计出导学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安排的重点,让学生课前完成一部分学习任务 ,课上重点开展一些课下难以完成的需要每个人现场生成的任务了。这样课堂的内容就更加高效而深入。对英语素养进行专项培养的案例和方法:1) 词汇技能培养学生看到生词一定不要过分依赖词典和英汉翻译,最好通过上下文先进行猜测,后再去求证猜测正确性。而且对个别生词只要不影响阅读的理解,完全不需要都去查出其含义。这方面教师在设计reading log的时候就可有这样的考虑,如:2) 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概括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并且将个人和小组概括相结合,如:概括能力的培养其实与情节的活动也可以结合,如让学生阅读后制作折叠书,将整本书内容浓缩为8页(灵活安排),如:3) 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方式,一个是通过阅读圈,让不同同学在课堂讨论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进行深入讨论。如:另外一个是当学生需要就个别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时,可以使用六顶思考帽进行深入思考,开展平行思维的深入讨论:英语整本书阅读的读后评价说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每个人阅读同一本书,思考和收获各不相同,但是整本书的阅读效果却也客观上需要进行一个读后的评价,Lily看到过的方式里面有根据同伴展示成果进行two stars; one wish 评价的:还有利用朋友圈进行真实展示,相互评价的:还有利用评价量表对自己和同伴作品进行评价的:目前为止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活动设计不同进行的输出活动的评价,对于过程性的评价和体系化的评价量规这方面还所见不足。关于英语整本书的教学设计方法和Lily以往看到的经验总结目前主要就是这些。如果您对英语整本书阅读及其教学感兴趣,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能有所收获。特别感谢京沪名师工作室"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在线主题交流会和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发展论坛这样优秀的教育专题分享带给我写本文的灵感和素材。尤其感谢北京四中胡欲晓老师,本文有很多案例来自她的课堂实践。以Diary of a Wimpy Kid为例尝试进行整本书教学设计导读课:在开始这本书的阅读设计前最理想的情况其实是我已经读完了这本书了,可惜在上学期期末给孩子们布置下去暑假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也还没来得及看完这本书,因而导入课主要是片段导读和围绕人物,作者进行的整体导读:片段导读带领学生阅读书上1-8页的片段,初步分析Greg写这个日记的意图,和Greg的性格等;人物导读这是线下微课系列开始的第一节课进行的,其实并没有要求学生都看,所以部分同学可能并没有听到这部分导读的内容。这个环节Lily还加上了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因为部分同学在导读课后下来问我这本书是不是就是一个初中生写的,证明他们对背景其实会好奇,所以进行了补充。作者Jeff Kinney是自己27岁开始创作这本书的,写了7年后才出版。总结:导读课这次准备得比较匆忙,当时课下布置的暑假阅任务是完成每个阶段的阅读词汇量和笔记记录,加上准备读完后的reading report. 形式上要求得并不死板,可以灵活地选择喜欢的片段,人物等进行总结和评价,也可以将内容画出来配文说明。所以现在主要想的是开学后的课堂交流环节如何设置才能让学生高效地把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交流课:文本解读:Lily首先是抱着作为读者的心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这本书。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讲,这本Greg的日记带给我的了一个震惊,两个思考,和三个问题。一个震惊: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主人公Greg并不像我以往所知道的主角一般,品质高尚,能力出众,救人于水火。读完一本书我可以为主人公找到n个负面的形容词,他就是自命不凡,看中名誉,不爱负责,窝里横,利己主义,不思自省...(此处省略100词)这似乎和我以往的认知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我震惊。当时反过来看,这是一本diary啊,一个人如果在日记里面都伪装自己,那岂不是虚伪到无药可救了?其实主人公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中生,在自己的日记里面他是主角,当时他不是故事里的英雄,他或许缺点很多,但是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如鬼主意多,思维灵活,关键时候也挺身而出,而且不爱说恭维的话等。两个思考:1. 读完以后我在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不像传统的长篇故事,主题相对突出,矛盾相对明显。作为一本日记合集,作者一开始可能也并没有想围绕一个清晰的"主题"来编故事。所以我们课堂上可以深挖的点其实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个人来讲,我想到自己中学时代写日记的日子,记录自己难以和被人说的感受,慢慢的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了。所以主题来讲,我认为可以一则定位到少年成长上。成长过程之中面对过父母偏爱,朋友离开,成名失败,道德纠结,学长欺负...的主人公在一次次的事件之中不断做出选择,或对或错,都是成长。看完后有学生给Lily发消息,说感觉同样是初中生,感觉主人公心智没有自己成熟,还有同学说读完之后感觉Greg不是个好孩子也不是个坏孩子,虽然有时候在面对选择的情况下自私的选择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但是又能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这都是学生们自己读出来的关于成长的感受,或许可以深入讨论一二。2. 第二个思考是关于朋友的思考。整本日记虽然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家人,朋友,同学等,但是除了主人公Greg,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他的好朋友Rowley了。最有意思的是Greg和Rowley成为好朋友是因为Rowley新搬过来,用蹩脚的方式来Greg家想和他交朋友,Greg善心大发,觉得这样的Rowley很可怜,进而才把Rowley收入麾下。但是由于Greg的自私他失去了好友,最后又因为为好友挺身而出重获友情。兜兜转转,也许作者无意之间向我们传达出一个主题:哪些人性之中美好的东西为我们无形之中带来了生命之中最好的相遇,但是如果不加珍惜,丑恶的人性就回带走身边的美好。说实话我挺羡慕Greg的,至少他可以重新获得好友,其实生活之中,很多友情随着时间慢慢就淡了,根本没有挽留的机会。三个问题:1. 读完以后我自己有三个问题想要深入查阅和研究一下,第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问题。文章之中Greg犯错让Rowley顶包后自己明明辗转反侧,陷入道德思考,却还是选择了利于自己的决定。这样我又好奇起人的道德发展了,一起看到过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实验,大家可以看看视频,你会怎么选择呢?也许成长就是开始学会做出对自己不利但是又必须如此的选择。2. 第二个我还比较好奇的是青少年欺凌问题。文章之中偶尔就会出现Greg被同年级的大块头欺负或者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画面。还提到学校给学生放Be yourself.主题的短片,反而被恃强凌弱者作为欺负别人的借口。于是我就好奇,怎样的教育方式和引导手段可以尽量避免校园欺凌。而且校园欺凌的情况在中国现状如何。偶尔会看到新闻说某学校孩子被同寝室疯狂扇耳光等类似欺凌事件,每每看到都于心不忍,是怎样的仇恨或者阴暗可以让本来应阳光积极的中学成了黑暗历史的不堪回首处?前段时间正好热播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的原著《坏小孩》我正好看过,当时就觉得朱朝阳最后那句"我是你的骄傲吗?"让我心痛。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骄傲,当时一定没有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骄傲被踩在阴暗的脚下。我希望,至少我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难免有道德动摇的时候,也或许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刻,当时无论如何,请心有阳光,因为你们,都是Lily的骄傲啊!3. 读完Diary of a Wimpy Kid我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标题的。从词典的解释来看,wimpy指的是懦弱的,主人公真的是一个weak and ineffectual的人吗?是否我们读到的Greg最突出的特质并不是Wimpy? 所以这个点个人觉得也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基于以上对文本的个人解读,我的读后交流课设计大概主线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主人公形象,将自己对Greg的理解成果化,并进行交流讨论。活动设计(40min)1. Warming-up 3min热身环节我想先就本书之中的一些地道表达进行一个含义速配。因为本书作为一本原著,表达非常地道,又是一本日记,很多接地气的俚语等,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根据语境猜测。如前两天学生问我kiss one's butt是一种国外礼仪吗,我当时就感觉这方面的猜测能力学生还比较欠缺,从上下文其实多思考不难看出这是拍马屁,阿谀奉承的意思。作为一个思路分享,具体题目我就不透露了,如果开学真的实施,怕孩子们提前知道了题目,失去了活动意义。2. Free-talk 3min快速热身后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先自由交流一下读完这本书后自己最大的感受,最喜欢的情节或者人物,为什么等。调动一下原认为,可能有同学已经忘了自己读过的内容了。3. Venn Diagram 10min这里是对情节的归类处理,让学生小组活动,翻书把你认为Greg做得很好的情节写到左边,很不好的典型情节放在右边,总结交叉部分是你觉得不好不坏或者难以判断的。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回忆故事情节,并且分类思考为接下来的人物分析做好准备。4. Brain storming 8min这是对人物的处理,就刚刚的维恩图,板书出学生答案并归纳讨论后就情节让全班学生头脑风暴出一个形容词,形容Greg在这件事情你们反映出的品质。这里可以求助字典等。进而再归纳根据事实反映出的Greg是一个怎样的人。5. steal 人物侧写 8min这也是人物相关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利用steal方法,选择典型故事片段从Greg的speech,thoughts,effect on others, actions和looks几个方面深度解读Greg的人物形象和特点,让学生从刚刚归纳出的众多Greg的主要特质之中选择一个描述Greg,为本书重新起一个标题,并说明原因,或者沿用标题,也说明原因。6. If I were Gerg 8min再次回到情节,让学生选择如果你是Greg,你最会改变他的行为的一个片段,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同为初中生,言谈举止和处事选择上,你会与主人公有怎样的不同与相同,说明原因。进而从情节探讨升到主题挖掘,这里主要挖掘中学生的成长问题。由于生成性特点明显,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返校以后时间进行,或许最多只有一节课时间可以做交流,所以设计的活动主要是一节课的活动,当然也只是非常初步的想法,还不够具体和精细,主要思路是由下至上的阅读讨论,处理了生词与表达后从情节到人物再到情节,进而升华到主题的讨论,其实这本书还有许多点也可挖掘,如果时间充裕,或许课程又是完全另一个样子,例如这本日记最大的特色就是图文并茂,很多图片其实可以进一步挖掘,进而培养学生看的能力,如Greg说自己的爸爸生气的时候喜欢把手边的东西给他砸过来,因此有这样的一幅图,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第一幅图是搞破坏的好时机,第二幅图不是等。还有最后Greg和Rowley被高中生欺负,Rowley被迫吃腐烂的cheese的时候,为什么作者忽然不把画面画出来,而用了三个词等:转眼之间奋笔疾书了八千多字关于整本书设计的总结,加上一起做的Diary of a Wimpy Kid的笔记近一万词,这次读书带给我的思考都已经有快两万词了,但是言语有限,有的东西不能用数字去描述,更不能用言语去代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倘若有机会就把自己的思考和设计投入课堂吧。或许一节课不能带来什么改变,但是长久的实践与积累,一定可以。这就是三尺讲台的魅力。谨以此文,纪念读完Diary of a Wimpy Kid,致敬教学热情和Lily一样的老师们,激励学习热情和Lily一样的学生们。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畅快逍遥游!
包天仁(以下简称“包”):李老师您好!最近忙什么?李静纯(以下简称“李”):包老师您好! 我最近在忙教师培训的事情,闲暇下来思考一些内容,还要写一点东西。同时也在思考外语教育的一些宏观问题。包:课改多年了,外语界还有很多迷茫,仍需探索。主要是课改理念,如“核心素养”的提法,争议较大,存在严重分歧,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难以贯彻,落地。李:最近就义务课标修订,我接受了一个正式的调研,在调研中,我提出建议,“情感态度”应当体现在课标的顶层框架之中。我有三个理据支持这个建议:第一个理据是情绪在人的内心运作中具有全局效能,脑科学实验研究表明,情绪与思维是“孪生的一对儿”,它们的“合力”决定人的基本心理品质。第二个理据是情绪在中小学学习阶段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品质,它们的“合力”决定着学生成长的走向;第三个理据是情绪决定着课堂运行的基本质量,没有“正情绪”的主导,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很多积极的效能。包:从目前教育基层的情况看,高中课标落地会遇到很多困难。李:高中三年的学习,要有充分的完整的时间让学生专心学习,考试的安排不可加大密度,这是应当注意的时间问题。在当下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信息中,好像人们还没有充分注意时间分配问题。一句话,考试过多,会影响高中正常的教学运行,从而会影响高中教育效果,因为,高中的三年是学生从“孩子”演变为“成年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应当都被各种考试占据,而应当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的多元教育支持,高考的改革应当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否则,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包:中国课改出现的某些问题与基本概念有关。比如外语和二语的概念界定问题,我一直在说,外语和二语的概念有本质的不同,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我一直很重视中国的英语教学定位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不是二语教学。李老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李:我在以前的访谈中谈过这个问题,我对外语和二语的界定,一开始并不是特别重视,以为这两个说法区别不大。这也恰恰是搞外语教育的很多研究者的一种普遍看法。可以说,外语界对外语和二语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但是,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如果把外语和二语加上文化底色,我们就会看到,它们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有些是本质性的差异。包:这是对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定位的方向性问题,即我国的英语教学是“英语外语教学”(TEFL: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而非“英语二语教学”(TESL: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更不是母语教学(TENL: teaching English as a native language)。这三种教学类型区别巨大。正如张正东教授在仙逝之前所顿悟的那样,中国孩子初学英语时与英美母语孩子及二语国家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不同,所以不能“习得”英语,更不能搞学科英语(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用英语教授别的学科,这样不仅违法,而且达不到“一石两鸟”的教学目的。在二语习得问题上,我和张正东教授一直在强调文化差异。张正东教授指出: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有些人提出要与国际接轨,这是十分无知的说法。这里面直接涉及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问题。李:我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看法发生改变,也是从文化背景的思考开始的。尽管中国文化在最近一、二百年已经开始与西方文化发生某种程度的融合,但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是独立发展的。外来文化进入古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文化,这样的文化进入华夏本土,也是被改变为符合中国文化情景的特定形态,不符合的那些成分,并没有真正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我国的历史学家都注意到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被本土化的这种特征。这一点,在我们研究中国的外语发展战略时应当加以重视。历史学家指出,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外来文化总是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只有被同化的元素才可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成分。这是中华文化几千年发展进程中一个根本性的趋势,我们在研究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时应当重视中华文化的这个特征。包:我同意借鉴西方语言教育的某些思想,在英语教学方面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中国文化特色,像习主席讲的那样,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采取借鉴而非照搬的做法。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作为非母语而学习的,即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在这里,外语的概念与第二语言的概念就必须加以严格的区分。李: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在这些特征中,有些涉及到语言学习的某些根本问题。人群的首要差异是文化的差异。世界各国研究文化问题,首先要区分的是东西方差异,其中包括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学习语言的文化特征,我总结了三点,第一个是特别重视“字”的精确性,这一点和中国人学习汉字的长久习惯有关,因为,中国的孩子们最初进入群体学习场地(包含私塾)学习汉语时都是一个一个地记诵中国字,在字的基础上再进入词的学习,这一步往往与西方国家孩子们学习母语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学习中国汉字,记诵更加重要,找规律则是第二位的事情。包:我同意您的这个看法。这个习惯也会带到英语学习中来。汉语是字、词、句、篇,而英语是词、句、篇。但在利用大脑智力进行记忆,各民族都是如此。将短时记忆变成长期记忆,这是重要的英语学习能力(aptitude)。李:是的。第二个特征是口头表达时的感觉和书面表达时的感觉具有更大的差异。儿童说出来的中国话,完全是口语表达感性浸染的产物,上学以后学习字词,则是另外一种感觉,是一种基于书面语的学习体验,这一种心态与欧美国家的学习者有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说出的英语口语,也大体是基于书面语的。第三个特征是不可避免的汉语翻译的介入。这与汉语和西方语言的巨大差异有密切关系。汉语和英语不是一种类型的语言体系。由于汉语的字词结构和句法结构都与西方语言有巨大的差异,所以,汉语翻译因素的介入也具有更强的态势。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只用英语进行语言认知,但是,学生内心的潜在“翻译”却是不可避免的。这三个特征,在不同的中国学生那里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强度,但是,在总体趋势上,三个特点是无法否定的。如果我们从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民族文化差异上去看语言学习问题,就要深入研究我国英语教育的战略方向问题。包:我把这个问题归纳为“语言教学类型”问题。我们要在东西方文化异同这个根本问题上来区分教学类型,这件事情做不好,教学就容易出问题。李:我们英语教育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意识受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比较大,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某些基本概念,都与二语习得理论有关联。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对于曾经较大程度影响我们外语教育的理据也应当进行一番反思了。西方文化环境培植出的二语习得理论,论述了语言学习的通则,其中有些通则是东西方学生共同拥有的,可以指导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但是,这些研究者并没有特殊地研究汉语和西方语言的根本性差异,而且,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深入的汉语学习背景,所以,他们都只是一般性地论述学习者的文化差异,也是一般性地论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差异,所以,二语习得的研究者更加重视“趋同研究”,即找出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把这样的一般规律视为“普世规则”。从中国人学英语的角度看,这样的研究风格忽略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某些重要的基本特征上的本质差异。中华文化最早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因此,汉语的很多基本特征是与西方语言不同的,甚至因为母语的这种差异而导致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西方人更加倾向于细化与分析,中国人更加倾向于意会和整合。这些问题,在最近一百多年里,中国学者都有研究,也有清楚的论述,但是,或许是“隔行如隔山”的缘故吧,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与论述,并没有从根本理念上影响我们外语教育的构思,所以,我们的英语教育论述基本上是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的,是基本上“求同的”,而这个“求同”意识就比较容易使研究者完全接受二语习得的所有论述。包: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和张正东老师就主张:既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中国的外语教育应该也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的发展要更多地体现中国特色。“习得”和“学得”之争在国际语言学界早已辨明,连二语习得倡导者都承认,二语习得势头在下降。习得理念之所以在中国兴风作浪几十年,要么是一些人无知,要么是居心不良,与西方某派势力合谋的结果。李:包老师一贯提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在新时期里就更有意义了。文化交流有一个基本趋向问题,抽象地说,交流都是双向的,均衡的,对等的,但是,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内,这种“双向”是有不同侧重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比较侧重向外界学习先进的经验,相应的,在语言交流上,也就有了侧重,英语教学在这样的侧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基本上是引进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包:中国的英语教育永远是外语教育,不可能是二语教育。中国的地理面貌也决定了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多多少少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已经西化几十年了,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同时,我们要研究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这不是说英语教学都讲中国文化,而是说,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就提到日程上来了。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英语外语教学,中国的TEFL与英美的TEFL和其它国家的TEFL也有很大的不同。李:国家外研中心的杂志,《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应有所体现,突出这种特色。包:国外的外语教育思想,主要是理性主义和行为主义这两条线,体现在教学法方面就衍生出几十种教学法。有些方法试图中国化,简单改造一下,结果仍然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基于中国文化发展起来的本土教学法,如我创建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继承创新了中国自己的特色,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有益的内容,可能教学效果更好。在教研层面,我们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任务型教学一直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还需要增加重复的过程才能补全必要的语言知识。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人学习外语受时间和语境的限制太大。李:你说的这种“水土不服”道出了多年来外语教育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东西方文化是在不同历史土壤中形成的,尽管最近一百年来,西方的文化与科学一直对东方文化产生着影响,但是,两种文化的根基具有巨大的差异,它们以前在影响着各自的教育思想,现在仍然在影响着各自的教育思想,将来亦如此。世界各类文化正在融合,这是事实,但是,另一个事实是,融合的态势改变不了各自的文化根基,所以,我们仍然要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这样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教育思想的演变,也会影响语言教育思想的演变。包: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贯坚持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一定要有中国特色的原因。外国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中国本土化和改造,这和推广中国本土教学理念和外语教学法是两码事。前者是拿来主义,后者是学习、借鉴国外的理念和方法,继承、创新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套做法。李:是的。我一直在研读你的杂志和书稿中所强调的中国特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的基本走势是学习和引进英美国家的语言教育理论和概念,同时也在研究语言教育的文化问题。但是,总趋势是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概念系统中进行探索,在应用语言学的概念系统中进行研究。这样的吸收过程,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但是,吕叔湘提出的“中国人学英语”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张正东老师曾经论述过关注中国特点的问题,你也发表了关于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在新时代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包: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概念系统”中探索,恐怕此路不通,是死路一条。我认为,这是“教学类型”问题,我很早就提出这个思路,即中国的外语教育要有中国的思路,当时许多人认为没有必要谈这个问题,认为教学类型问题并不重要。但是,实际上几十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推广,对我国英语教学形成了很大的冲突,由于“水土不服”,二语习得也引发了不小的理论争议。中国的英语教学根本不是二语教学,怎么能“习得”?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二语习得”是西方攻入中国英语教学阵地的“特洛伊木马”,已被发现并揭穿,不可能继续攻城略地了。李:对待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科学界一直在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界在对待东西方文化问题,理论上讲,有两个走向,一个是我们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另一个是把我们的好经验向西方传播。但是,由于东西方发展的差距,一边倒的趋势一直在延续,尤其在英语教育领域,就更明显,即我们吸收英美国家在语言教育方面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进入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从而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均衡的文化沟通。我们外语教育领域有必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研讨。包:西方文化和经验并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许多是错误的,更多是为了霸占中国的教育市场和考试主权而与中国的代理人合作的阴谋和“馊主意”。说到底,中国特色问题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李老师,您对这个问题有哪些新的想法和建议?李:我认为,在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这个问题很重要。在外语教育中加强中国特色,并不是要英文里加入汉语的因素,而是在教育战略上,在教学策略上,在课堂实施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更加深入地考虑和注入中国的教育思路和想法,从而改变完全依照英美语言教育思路和措施来指导我们的外语教育。这样做的基本目的是探索更加适应中国教育条件与情境的教学路径。包:不是仅仅在英语教学上加上一点汉语的因素,而是要建立中国自己的英语外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当务之急是在政策制定、学术科研、教师发展、考试评价等主要方面进行改革,在战略上拨乱反正。李:这是一次外语教育的战略调整。概括起来,要努力做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是全面贯彻我们的育人理念。东西方的育人理念,有些是共有的,比如热爱自然,人际间相互关爱,助人为乐等等,但是,有些是不同的,比如,我们中国的育人理念更注重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更注重社会主义的爱国情怀。我曾把英美国家的英语教科书中的育人元素进行过细目的统计,同时又对我国的育人元素细目进行了统计,各列出了100条细目,其中,有明显差异的约占三分之一。做好这件事,就可以直接指导教材的选篇,直接指导教学的内容选择。包:这些细致的工作很有必要。李:第二件事,依照我国的育人理念,选择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我对东西方的语言学习材料都进行过统计分析,在外语学习材料方面,我们要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这件事与第一件事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选好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育人理念。包:我们国家外研中心和英语辅导报社在资源建设和内容选材方面做的非常出色。我们开发的书报刊和师生活动项目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语言内容的原创原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和活动风靡全国的原因。李:第三件事是学校的课堂要进一步加强母语和外语教学中支持健康成长的力度,语言教育要承担起重要的育人任务,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日常课堂的微观活动中实施育人的完整教育,这样,母语和外语的课堂,就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课堂,要把它们提升为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包:我主张,通过语言学习,领悟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把语言学扎实。在语言教学中以直接、显性教学为主,渗透文化因素,这样既能学好语言,又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里使用,还能传播自己的文化。李:最后一件事,是教师发展的方向问题。英语教师要精通英语,但同时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育人技能。英语教师要有育人的胸怀,要有育人的知识,要有育人的技能。英语教师要实现两类提升,一类是语言类的提升,另一类则是教育方面的专业提升,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具备系统的育人知识和技能。当然,更要有育人的情怀。包: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引起真正的重视,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能动性。好的。这次我们集中讨论了外语教育的中国特色问题以及英语课程发展的战略方向。这些问题十分重要,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究。限于时间,今天就谈到这里。李:好的。包老师,再见。包:下次再见!
说明听说距离你新生报到还有几天。我想趁这个机会,给你写些东西。之前,我给你的师兄师姐们写过《写给我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那些都是关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事情。这次给你写的,是关于未来三年,你求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这些话,能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些帮助。我不想一次谈太多的东西。今天咱们就老生常谈,聊聊你的英语学习吧。说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一件小事儿,给我的触动。知乎上面有一个问题,叫做《如何系统地自学 Python?》,我在后面写了自己的答案,其实就是你之前在我公众号读到过的《如何高效学Python?》。答案网址在这里。这个答案,获得了将近 2400 个赞同,800余次感谢。然而,在留言区里,我看到不少人把话题转移到了英语学习上。他们要么很客气地找我要中文学习资料,要么不客气地……我就不重复了。但是显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准备学英语。我号称“爱问问题的王老师”,所以面对这个情境,也不禁在心中画了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他们这么反感学英语呢?用处原因可能不胜枚举。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他们认为,学英语没用。我们都观察到,许多人对自己认为“有用”的事情,即便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是愿意做的。你生活在一个中文环境里。看报可以用中文,聊天可以用中文,娱乐可以用中文,点餐可以用中文,上网购物一样可以用中文。所以英文看起来,似乎真的是没有什么用。这时候,你想学个 Python 语言分析数据。突然发现有个莫名其妙的人,告诉你你得用英文读书上课,是什么感觉?他们这样想,我无权干涉。但是你不要有这种想法。作为导师,我得告诉你:英语很有用。问问你上一届,那位今年夏天去了哈工大上暑期学校的学长,看他怎么说。想想看,千里迢迢,自己花学费和路费,在最炎热的夏季,跑这么远的路。天天课程排得满满的,中午连休息时间都没有。烈日下从住处走到教室,下课走回去,一天的锻炼目标就能达成了。如果课程不够精彩,收获不够大,谁会去犯这个傻?可问题是,即便你付出了这些,能收获多少?因人而异,因为课程是全英文的。为什么课程全英文?我不希望把答案扔给你。已经快要上研究生了,我希望你自己从这个例子中分析出答案和启示。(给你两分钟思考时间)好了,咱们接着说。这就是你,在读研究生过程中,即将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你的专业不是英语文学,因此我对于你的英文作品文采,没有什么过高期待。你的英语,需要达到学术上的沟通能力。这当然包括听、说、读、写。听,就是学习MOOC,或者参加这种全英文的课程、会议与培训时,能够听懂内容;说,就是如果遇到疑问,能够准确描述并且提出问题,跟别人沟通;读,就是能够检索和读懂专业论文和相关资料;写,就是能够用英语简洁表达你的想法。最低标准,是能够和专业人士书面沟通,高一些的标准是独立完成英文报告与论文撰写。如果你现在就能达到这些标准,那自然很棒。但从你给我的简历上来看,应该还有差距。有差距不要紧。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办了。方法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到现在大学都毕业了,想必你听说过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已不少了。咱们没空把它们一一罗列一遍。何况其中还有很多你自己试过,不灵对吧?记住我下面这句话:先创造环境,压迫自己改变学习路径;然后等待正反馈的到来。我先给你讲讲后半句。学知识和技能,就跟攒钱一样,不是线性增长。哪怕利率不变,假设都是年利5%。那么如果现在你有100块,问20年后你有多少钱?这个自己算。最好绘个图出来。用 Python 或者 R ,并不难。况且,学知识和技能,“利率”也是变化的。你已经学得越多,就很有可能学得越快。而且越来越驾轻就熟,这就走上了正反馈(或者叫“良性循环”)的路径。我的同学里面,不少在大学时,英语学习达到了这种境地;更有甚者,高中就已经达到了。你问我?我当时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想想看,如果你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不借助字典,看懂《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看美剧和好莱坞电影完全不需要字幕。那到了今天,你会比现在的自己,多掌握多少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将带给你多少宝贵的机会?想想就好,不要陷进去。后悔药没处买,咱们得往前看。往前看,就是有朝一日,你也希望达到这样的境地。但是如何做到?这就需要用那句话的前半句了。先创造环境,压迫自己改变学习路径。为何要改变学习路径?因为它想必有问题。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如果方法真的得当,怎么可能大学都毕业了,还学不好?首先是训练目的不对。学英语,不应该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应用。对你来说,应用的重点,自然是沟通。其次是训练方法不对。单词背过吧?语法拆解过吧?阅读理解没少做吧?但是为什么效果不好?因为没有动力,缺乏反馈。先说没有动力。除了考试以外,英语真的用上了吗?如果没有用上,就想办法用上。我第一次不得不用英语,就是被逼出来的需求。那是我上高一的时候。英语老师是班主任。上第一节课,就全部英文授课。我们都吃惊非小。更吃惊的是,下了课,他也不说中文!我们开班会,他说英文;下课布置各种任务(主要是卫生值日啥的),他还说英文;班委课代表开会,他说英文;找他请假或者交作业,也必须英文对话……红着脸,一个个单词往外蹦的时候,不少人(例如我)被逼得上房的心都有。开家长会……他终于说中文了。大伙儿奔走相告。于是家长们在里面开会,门口我们一帮同学侧耳倾听。发现老师说英文的时候,发音标准;中文带着浓重的天津乡音。这是老师营造的环境,给我们带来的英语学习动力(或者叫压力),下面咱们说说反馈。反馈就是你写下一段文字,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说了一段话,老外能听懂吗?看了一段无字幕视频,理解得对吗?听人家用英文高谈阔论,理解中究竟夹杂了多少“想当然”的噪声?所有这些,反馈得越快,你进步就越快。实践如果你缺乏动力和反馈,咱们下面说个实际的例子,帮助你实践。咱们学校,毕竟是坐落在港口城市,又是直辖市。外国人不难找。多尝试跟他们交朋友,然后聊呗。当然,交朋友得有选择。人要正派(安全问题一定要有意识),发音要标准。我认识一个咱们学校的美国外教,是我在肯塔基访学的时候交的朋友。他们学校跟咱们有合作办学关系。因此他本科一毕业,就经由校方推荐,应聘过来教英语了。我把他也介绍给了你的师兄师姐们认识。但是他在这儿呆了两年,我只见过你吴师兄跟他主动打过一次招呼。反倒是其他院系的学生,甚至只是来蹭他课的,有不少人跟他着实提升了英语技能。其实方法很简单,请他吃饭呗。咱们学校食堂,比外面餐馆便宜多了。外教们一般课程安排比较紧,中午没有时间跑出学校去吃一顿,所以不会挑剔的。请外国人吃顿饭,比你找私教学英语省下多少钱?自己算吧。吃着高兴,聊得开心,还能交个朋友,这难道不是双赢吗?反正我每周至少请他吃一顿饭。两年下来,自觉英语有长进。当然,也有副效应,就是我自己去食堂的时候,打饭的大姐总会问我“外国人怎么没来?”这种情况下,你丢掉了所有的“拐棍儿”,只能凭着真实的英语能力来对话。原先,你自己英语怎么样,就如同“薛定谔的猫”,状态未知;现在你能否听懂,表达是否准确,即时反馈,一目了然。借助真实的场景,你能发现实际生活中许多自己欠缺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能在近距离沟通中,感触到文化的差异和思考方式的区别。这些东西,考试不会考,所以无法体现在你的成绩上。但是将来你的学业和事业上,可能真的会因为这些隐性知识显著受益。这些进步,都需要你走出这关键一步,创造出一个合适的小环境。我给你举了这一个例子。但是你不应该局限在里面。好的学习态度,不能满足于萧规曹随,而须要举一反三。想想看,还有哪些类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形成这种环境,给自己以推动?欢迎你把思考后的答案告诉我。今天先聊到这里吧。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12月16日上午,南海小学英语学科开展了基于“课堂情境创设研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并特邀南山区小学英语教研员董立鹏老师莅临南海小学指导。南海小学校长张文兴、副校长李惠及全体英语老师参与此次活动。一、听课研讨活动前,在11月中下旬,英语科组的6位青年教师经过一轮赛课后,推选出周爱平、张璞和黄庆三位教师于12月16日代表科组进行课例展示,内容分别为三年级上册《Smallanimals》、四年级上册《Inthekitchen》以及五年级上册《Usefulwater》。二、评课研讨活动中,南海小学副校长李惠致欢迎词,并感谢专家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区教研员董立鹏老师首先肯定了英语科组,是一个由有经验的教师引领、中坚力量成绩突出、新生力量认真好学的,有凝聚力的团队。同时,董老师也为南海小学青年教师发展以及英语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1.课堂情景创设需要具备:科学性、逻辑性、语言设计性。2.教材分析:区分重点和难点。3.教学设计:从师生互动过渡为生生互动,减少教师语量。4.课堂板书:注重书写,结合课堂,减少粘贴。5.原音模仿:重视听读,从群体模仿过渡为单个模仿。研讨活动结束后,与会专家、领导和南海小学英语科组全体教师合影留念。得益于董老师深入剖析,精心指导,英语科组全体教师也将继续潜心教研,深入研究英语课堂情境的创设,不断反思成长,走出具有南海小学英语特色的教学之路。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