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发挥导师群体、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选拔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招生博士时,采用“申请-考核制”形式。关于“申请-考核制”博士的招生事宜,今天就详细说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1、什么是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是由院校或学科根据导师意见自主考核招收博士生的一种形式,是指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的招考方式。参加“申请审核制”选拔的考生不再参加学校组织的博士入学初试考试。2、申请考核制博士具体流程是什么?院校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的基本程序是:个人提出申请、学科考核和学院审查、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四个环节。落实到考生身上,具体的流程是:1.查阅院校招生简章,网上报名如实填写各种信息。2.提交纸质材料3.院校审核院校通过审核后,有的院校会组织英语考试,有的院校会有专业笔试,有的可能不需要考试,最后是面试了。这个跟你报考的院校有关,具体还得咨询院校。注:每个院校的招生流程可能会不太一样,具体报考事宜要以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来说,这个报读的流程还是很简单的,等学校报名系统开始后,只需按步就班的参加复试、面试走流程就可以了。3、怎样才能顺利通过申请考核制博士?1.提前准备好材料见导师如果你打算报考博士,就要从每年的9月底开始留心各院校的招生简章,一般从9月底开始各院校的申请考核制度招生简章就出来了。看到简章之后,你要提前联系导师,在满足学校、学院的要求情况下得到导师认可。一般经过邮件联系后院校都会让你去见下导师。见导师的时候,你最好提前准备一个PPT,包含自我介绍、科研经历、实验技能、英语情况等。导师约谈顺利的话,会直接承诺要你,那么你就等学校报名系统开始,按部就班的走流程就可以了。2.精心准备审核材料“申请考核制”博士对于院校来说,申请者递交的材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个申请者要在满足申请条件的基础上精心准备材料。申请者要寄交的的材料一般有:1、个人信息表一般是自己的情况介绍,包括年龄、民族、出生年月、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相关信息等。2、个人学习及研究经历这个内容一般包括个人学术及学术研究经历、在学期间取得的成就、报考动机、未来发展构想等等。一般没有具体模板,申请者自行撰写即可。3、科研情况以及学术论文代表作汇总这些如是撰写就可以了,一般申请者的主要学术背景资料会在网上公开,所以申请者在撰写时,一定要保证真实性。在这里分享一为博导对申请者的建议。有意走申请-考核制读博的同学,要知道科研论文才是最好的"硬通货",因为没有论文,是通不过资格审查环节的。如果你在硕士阶段由于平台环境有限或导师缺乏指导,可以尝试阅读海量文献和汇总,撰写一篇综述投稿。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时,综述修改后就是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章节一。3.笔试环节有的院校没有这个环节,有的院校有。如果你要报读的院校有笔试环节的话,申请者除了做好专业知识的复习之外,还要做好长时间作答试卷的准备。一般笔试环节持续时间长2-4小时不等。4.面试环节当通过一系列资格审核后,很多院校会组织专家评委对报考者进行面试考核。申请考核制下答辩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对于这种一人面对诸多导师的答辩现场,报考者一定要自信从容,保持仪态整洁大方,回答评审专家问题时,真诚专注,切忌不懂装懂。其它问题汇总1、申请考核制博士报考条件是什么?申请者须符合下述条件:(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境外所获得学位须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2)硕士就读学校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或国外高水平大学,且学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或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重要学术成果;(3)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全日制非在职)。(4)考生须具备报考导师自行确定的其他条件。2、满足申请考核条件就可以申请了吗?有些学校会提到他们的博导都能招申请考核的,有些学校规定只能长江,千人,院士,杰青,青千等才有资格通过申请考核招博士。这些在招生简章里面都会明确注明。3、申请考核是谁来考核?申请考核面试的话是有评审委员会统一考核,其实我觉得如果导师提前要你了,那个就是走形式,就像保研的复试一样。不过有些时候导师不了解你而且名额竞争比较激烈,就看你面试或者笔试(很少)的情况了,择优录取。学校不会审核,他们都把权力下放到学院,大文件一出,学院参考文件自行组织。各个学院也有差别,比如理工科和文科发文章差别。
申请考核制给了许多考生新的机会攻读博士学位,然而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你将拿出你最好的底牌去PK,你的学校,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可谓综合素质比拼。尽管如此也不应该放弃搏一把的机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做好准备尤为重要。第一,外语水平证明,六级、雅思等语言证书;第二,学术成果,就是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中文核心)SCI论文,多多益善;第三,成绩单(本科和硕士阶段),这没有什么还说的;第四,各种证书复印材料,有的都算;第五,推荐信,两位教授帮你写的推荐信;第六,博士阶段研修计划,根据联系好的导师课题写一下拟研究计划。第七,学籍,学历认证以及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可以到学信网下载学籍、学历认证。有人说没有过六级怎么办?不用太担心,有些学校不是强制要求,只要发表过英文论文也可以证明自己的外语水平。下面讲下如何联系导师?第一种是直接跟着自己硕士导师转博,最简单的方法;第二是让导师介绍外校老师,如果导师愿意的话;第三是自己联系导师,首先了解自己感兴趣课题组,然后看一下该学校往年的要求是否满足,然后发邮件给意向博导询问是否还有名额,一旦确定博导也有意向那么就要和博导保持联系,了解招生名额,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亲自去看一下,和博导见一面,就其研究方向获取相关资料,既可以用以填写研究计划也可以尽早熟悉课题。顺利话就可以如愿以偿。如果不放心,要寻找一到两个备选,确保时间上不冲突,同样的方式进行,一定能圆了自己的心愿。由此看来多发文章非常重要,学术能力最好的证明材料,所以要加油,不要放松科研。
国内名校博士竞争激烈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的原因,国内学生选择海外留学变得更加谨慎,以及各种原因的叠加,很多本来已经预定出国留学的学生也开始选择在国内深造,中国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多年,但是整体的硕士博士培养水平还是不高,就拿清华大学为例,虽然在校博士生数量超过1.4万名,但是科研产出与真正的世界名校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作为博士研究生,如果有机会申请到海外读博的机会,那么出国读博是大部分的顶尖学霸的选择,尤其是在硕士阶段表现出非常强的科研潜质的研究生,很容易获得海外名校的读博机会,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本应该出国留学的学生选择留在国内读博,直接挤压国内名校的名额,2020年各大名校的申请考核制博士竞争都非常的激烈!申请考核制博士名额十分有限如何读博,国内名校大多都选择海外名校,都是申请考核制,然而国内名校的博士研究生名额非常的有限,而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名额都被本校的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占据,因此留给其他硕士研究生申请考核的名额就非常的少,就以2020年武汉大学物理学院为例,一共有78个博士生名额,其中63个被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占据,留给其他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的名额仅有15名,其中还有大量本校没有获得直博机会的考生,外校考生想要挤进剩下15个招考名额非常的难,这也是为何2020年苏州大学《nature》第一作者的硕士研究生申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会引起热议的重要原因,按往年,这类优秀的硕士毕业生会直接获得海外名校深造的机会,受到疫情等原因,该名学生在全国高校中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而这类学生并不是个例,正是因为这类科研天赋秉异的申请考核硕士的存在,让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变得竞争激烈,在很多名校中,在资格审查阶段,一些手握2篇第一分区的SCI论文的硕士研究生竟然惨遭淘汰!硕士阶段争取论文一作随着国内硕士报考人数屡创历史新高,以及目前海外留学遇到的各类问题,未来国内各大名校的申请考核制博士名额也变得非常紧俏,如果想要未来可以顺利攻读名校的博士,那么硕士阶段就必须努力进入名校读研,毕竟大部分名校的导师都希望把自己有限的博士名额留给课题组的硕士,毕竟这些硕士经过项目组系统的学习,对课题的延续和实验的开展都有好处,除非遇到一些与之课题紧密,以及发表多篇SCI论文天赋变异的申请者,因此如果目前在普通高校,未来想要攻读博士的硕士研究生,一定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发表论文,特别是第一作者的排序和位置绝对不能谦让,毕竟在申请考核制博士竞争激烈的当下,多一篇论文就多一个机会,在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导师让学生出让第一作者的现象,面对这类事件,研究生要直接为自己争取正当权利,毕竟这些学术道德差,靠抢占学生成果的导师不会保证你能顺利获得读博的机会!
博士的录取并不是以“考试”为主,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和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方式不同,博士的录取并不是以“考试”为主,而是以直博生和本校研究生硕转博为主,即使考的话,不少学校都已经在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博士名额非常紧张,通常一个教授,一年只能分到一个名额,特殊情况下可以再临时争取一个。而据我所知,在一些普通的985或者科学院的研究所,稍微弱势一点的老师,有时一年一个名额都没有。博士招生名额紧张,肥水不流外人田,大多都会留给本课题组有读博打算的同学,让其以硕转博的方式,继续留在组上攻读博士学位。除非今年该老师课题组没人转博,这个名额才会空出来,用来招收外校的考生。而外校生考博,好一点的学校都会采取“申请-考核制”,需要看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至少发过一篇SCI论文(理工科),有的学校还要求论文发在二区及以上的期刊上。达到申请要求后,才能进入复试阶段,以面试为主,适当考察基础知识。考博本身难度不大,但由于名额紧张,加之对硕士阶段有文章要求,最终能拿到名校博士的人非常少。一个学院,能留给外校考生的博士招生名额,往往都是个位数。因此,如果有读博深造的打算,最好从硕士阶段就考入理想的学校,再争取硕转博,这是相对容易的办法;实在要考的话,也得提前联系导师,确认他那里今年还有招生名额。
考博三种方式1、硕博连读2、申请考核制3、参加统考参加统考或申请考核是目前大多数读博同学的选择。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高校也都逐渐转变为申请考核制,尤其是985院校,比如北大、南大等已经全部采用申请考核制,只有极少部分院校,采用传统统考。对于“申请-考核”制,无疑为一些想要自我提升的同学在选择上带来了更多便利。那么如果想要申请博士的话,对于“申请-考核”制该做何准备呢?一般流程上基本是导师考核(通过)→学校报名并按要求邮寄材料→材料审核通过去学校参加笔试、面试。首先报考专业时,因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比较灵活多变,所以要仔细看自己选择的院校招生简章。然后联系导师,与导师约谈时请准备好自我介绍、科研经历、实验技能、英语水平证明等。因为导师考核是第一步,所以导师对你的印象直接影响你接下来的各种选择,就像网上调侃的一样“如果你想申请你们本校的研究生,你说老师我想选你做导师,那你就像拥有保送名额一般”。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导师的重要性。精心准备需要递交的材料,然后按照学校要求邮寄材料,一般包括:学历证明,在校成绩单,导师考核表,导师推荐意见申请表,英语证书,两份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推荐信,读博计划,个人陈述,获奖证书,所获专利证明,期刊论文等。材料审核通过后将会有一个综合资格考试,综合考试包括了笔试和面试,综合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博士候选人的资格,考试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具体的根据自己选择的院校和专业进行系统的准备。另外,申请考核制须符合下述条件(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境外所获学位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2)科研能力强或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重要学术成果。(3)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全日制非在职)。(4)各院校报考条件也会有所差异,还需具备报考院校自行确定的其他条件。只有了解清楚申博流程,才能有方向的努力,然后认定目标,坚持下去,一举拿下博士学位才是王道。最后,愿每一位准备读博的同学拥有好的未来,前程似锦!关于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
1990年9月下旬,小赵同学生于某人口大省H省。1996年9月1日小赵还未满6周岁,H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小赵必须等到1997年9月1日入学,即7岁入读本村小学学前班。2003年6月小学毕业,2006年初中毕业于本县某中学,未考入省重点高中(本县有一所),入读本县排名第二的县高中,2009年6月高中毕业。当年高考500多分的成绩差几分到二本线,要么选择三本,要么选择复读,他选择了复读。2010年小赵同学入读本省重点大学(非985、非211,仅为省部共建)。2014年小赵以即将满24周岁的年龄大学本科毕业,获文科类学士学位。当年经考研调剂考入某非985、非211、非博士点院校,入读该校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7年正常毕业,当年考博落榜。1990年8月下旬,小王同学生于某直辖市B市。1996年9月1日小王顺利入读小学,2002年考入某中学,2008年高中毕业,顺利考入本市一所普通院校。2010年通过某交流计划到某高校交流一年,2012年本科毕业之后顺利考入某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14年通过硕博连读选拔顺利转入博士阶段的学习,2017顺利博士毕业。1991年12月下旬,小李同学生于西部某省C省。1997年9月1日小李开始了正式学生生涯,2003年小学毕业,2006年初中毕业,2009年高中毕业。鉴于本省高等教育资源一般加上部分学生获得专项计划,因此小李顺利入读B市某重点大学。201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返乡支教一年,2014年以推免生资格入读本科院校研究生,2016年顺利研究生毕业,考入B市某单位,获得户口。1995年6月下旬,小刘同学生于某东部发达城市G市,户籍中部某省。2001年9月入读老家小学,2007年跟随父母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份入读G市某中学,2010年返乡入读本县重点高中。2013年经过努力顺利考取该生某非985、非211的一所重点一本院校。当时父母的想法为,将来还可以通过考研圆梦名校。2016年小刘没有获得保研资格,只能参加2017年的研究生统考,报名某知名大学。2017年3月小刘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复试,未能逆袭,落榜。2018年3月小刘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某名校。以上是本文暂时设置的4位潜在的考博同学。其实从让文章论证更加充分的角度来看,本文应该设置至少20种不同的角色。但是基于记住这些角色本身就很麻烦,如果文中再频繁的变换角色会给读者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因此本文先如上处理。从上文的角色处理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过去20年中国的小学、初中、大学、研究生教育所开展的一些改革,以及这些改革给我们每个人所带来正面与负面的影响。有人从中受益,有人成为改革的受害者。作为一名1990年出生的人,在过去20年的教育改革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是如下事件:我出生前国家就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小学阶段开展素质教育改革、初中阶段放宽升学学校范围(即在此之前我们乡的学生只能考本乡的初中,高中只能考县北的高中)、高考志愿填报改为出成绩后填报、名校保研名额快速增多、考博试行申请考核制与硕博连读以及最近两年特别火的夏令营保研、直博。下面正式进入本文的主题——申请考核制的是非评价。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改进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建议”进行答复。答复中称:教育部在着力探索建立博士生招生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招生单位建立健全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第三方评价服务为补充、主管部门宏观管理为指导的博士生招生质量评价机制。为啥会有这样的公开答复,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育部、学校、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到博士招生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生了一些引发争议的规定,让大家对博士招生的公平性、公正性产生质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争议,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又是什么呢?一、申请考核制的探索与发展本文先从当下的博士生招生体制改革历史说起,然后结合诸多的争论进行一一的分析研究,特别是不时的结合本文设定的几个角色进行分析评价,希望对大家理解申请考核制有所帮助。鉴于本文讨论的话题比较大,因此文章的结合安排可能会显得不是那么的重点突出,还望见谅。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院校开展申请考核制的探索与实践,由于当时绝大部分高校还未开展申请考核制,以及只在部分院系、专业开展申请考核与保留普通考试制,因此在当时主流的声音还是支持申请烤鹅湖之探索的。2013年之后越来越多的院校采用申请考核制的方式选拔博士生,一些院校甚至全部采用申请考核制的方式,极个别院校在申请考核制的申请条件中设置了一些准入的门槛。如设置985、211院校、博士点院校等条件作为报考条件。这样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音,特别是一些已经考了多年的考生,突然被告知不符合报名条件时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关于申请考核制争议的10万+文章也正式出现。为了缓和这种不良的影响,一些高校通过放宽申请考核制报名条件以及提出一些变通的政策让申请考核制得以存续。本文中设置的4个角色此时只有小王即将进入考博阶段。一方面是申请考核制的探索,另一方面一些学校为了兼顾本校学生,开始探索硕博连读选拔制度,即在本校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小王一方面感到未来学校的考博会变难,另一方面又了解到一些考取本校博士的好政策,其中一个就是硕博连读。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硕博连读。毕竟在那时大家还没有当下的学生那么犹豫万一博士毕不了业,连硕士学位也没有的担忧。2016年前后,硕博生中的学术不端现象不端涌现报端,博士生导师的人数也开始激增,一些问题亟待解决。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至此,全国绝大部分文科类博导一年只招一名博士,未毕业的在读博士成为博导们关注的重点,延期毕业的博士比例显著提升,据估计,有60%以上的博士无法在规定的年限内正常毕业。因此伴随着申请考核制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院校将基本学习年限从三年改为四年。这样当前全国在读的博士生人数约等于过去几十年已毕业博士的总和。从加强监管的角度,教育部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要求各博士招生单位加强信息公开。例如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招生单位应根据国家招生政策、本单位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等,制定并公布本单位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性申请条件和要求、申请材料审核办法和程序、通过标准和申诉机制等。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招生单位应组织本单位相关学术组织和导师组按照相关办法和程序认真审核,给出审核意见或成绩。审核结果要公开公示并及时通知申请人。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招生单位要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落实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进一步完善“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对“申请-考核”招生管理办法、申请条件和要求、材料审核办法和程序、审核通过标准和考生申诉机制等,要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公布并严格规范执行。想必大家近日都关注到这样一则新闻:教育部日前发公告称,已约谈博士论文抽检问题突出的单位,这些单位必须做好五项整改工作。据了解,2018年随机抽检博士学位论文6572篇,占全国总数的比例为10.4%。这则新闻给我们两个关注点,一个为2018年毕业的博士人数大致为63192人。一个为博士毕业再也不能糊弄了,开始健全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突出学术诚信审核把关,加大对学位论文的抽检力度与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二、小王的优势以及潜在的风险想必不管是申请考核制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大家都想成为小王一样的人,求学历程比较顺利,顺利的拿到博士学位。当我们还在努力时,小王已经顺利的走向讲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可否认,小王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也将有独特的年龄竞争优势。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多个方面去剖析小王的求学生涯,挖掘存在的制度盲点以及可能引发的争议。首先是小王出生的地方教育资源相较于小赵、小李、小刘占有独特的优势,这让其在日后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本文暂时不评价当前的高考体制安排,但是诚如下文将提到,对于一些考生来说,高考将成为决定其终身受学历教育水平的唯一一次机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一考定终身。其次是小王的选择符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比较容易实现。在小赵、小刘身上我们可以明显得看到其在教育改革中的挣扎以及因此付出的代价。例如小赵由于本省升学难,高考竞争力大,选择了复读一年,这样从长远来看,其求学时始终比同班同学大1-2岁,日后一旦遇到新的挫折,其很容易陷入困境。可能这一点不太好理解,简单解释就是这个社会其实给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设置了年龄束缚,当你错过时很容易出现人生困境。如30岁博士毕不了业,30岁还没有对象,30岁还不能补贴家庭等等。再者,小王更可能不是本家的第一代大学生,而小赵、小李、小刘更可能是他们家的第一代大学生。这也是我们国家特定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往往会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责任,这样他们自身的压力相对大一些,他们很容易以为再上一个台阶更利于自我的发展。因此我们很可能看到小赵、小李的人生规划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考上大学时是家里甚至村里、乡里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自豪骄傲啊,身边人都认为将来他们应该过的更好。大学毕业的时候发现就业形势不是那么好,而且身边的同学都读研了,于是自己也选择读研。读完研之后发现依旧无法改变现状,于是考虑读博。最后,小王拥有本市户口,成功的路上少了很多羁绊。而小赵、小李、小刘如果想获得户口就需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是没有回报的代价。我们欣喜地看到小李顺利的通过公务员考试拿到了本市的户口,这样其日后再作出人生的重大选择时会少很多顾虑。而且本市户口也有利于未来在本市找工作、就业。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下,可能小赵需要十年的奋斗才能获得户口,这中间注定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即便最终小赵考上了博士,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即绝大多数一本院校是看他的本科、硕士毕业院校的,很可能直接拒绝他。当然小王还有其他优势,如没有经历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大城市有自己家的房子等等。而小赵、小李、小刘可能都经历过教育资源贫瘠的时刻,例如小赵他们村的小学已经没了,初中名纯实亡,高中学校一本升学率逐年降低,大学图书馆没有足够的好书等等。下面将简单的剖析一下他们对申请考核制改革的不认同。从小学开始,小赵同学都被动的接受素质教育、合村并校、高价入读重点高中、高考改革等等,对于他们来说,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为了他们的成长,为了让他们能够有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他们却深感自己很多时候是改革的试验品,得到的好处远远少于坏处。即整体上显得公平公正了,但是对他们个人来说则被迫进入一个不公平的外部竞争中。小学的时候优秀老师陆续去往县城,中学的时候优秀的学生、老师都去市里了,大学考研时发现学校的保研名额太少,而名校近一半的研究生是通过保研录取的。这样他们对教育公平的最后一次期望就是考博,因此无论我们怎么论证申请考核制更公正,对于处于劣势的他们来说,这都不是他们想听到的。如果说普通考试制还留给普通学子一次考试的机会,拼搏的机会,那么申请考核制则直接将大门紧闭,普通学子看不到大门背后的情景,他们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一些在名校学子看起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大问题。例如本科成绩单原件、教授推荐信、联系博导等等。而且在过往一些过时的博士遴选机制还在发挥着作用,他们也许正在等待,可是突然发现这个机制在某一年失灵了。例如之前存在当前在个别导师依旧存在的排队现象,由于越来越多的院校采用直博生、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导致一个导师连续多年没有招收外校硕士的名额。这些问题虽然是局部的,但是也许未来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毕竟当下名校的硕士绝大多数来自名校,普通院校的学生考入名校的难度正在增加。甚至一些院校设置硕士推免生的来源范围,非985、非211、非双一流之类的已经过时了,直接点名只要某几所院校的推免生。再则普通院校的推免生名额少的可怜,不要用你为啥不保研名校这样的说辞去反驳他们啦!还有一个问题也很严重,那就是名校的专硕急速扩招,他们的学费也高的吓人,这样一方面名校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增加了,另一方面普通学子读不起名校的专硕。三、急速扩招中的博士,不合理的论文发表生态本来这并非一个独立的部分,但是后来仔细一想,由于博士的扩招以及不好的论文发表生态导致绝大多数的博士与博导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进而影响博士的招生工作。这就不得不说到,2018年教育部提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全国博士的招生人数增加了很多,特别是名校。2017年全国招收博士83878人,2018年则为95502人,扩招13.86%。而且主要为名校扩招,这样给其他高校博士的压力就非常大了。同时,我们看到全国各大院校招聘博士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置35周岁以下、海外留学北京、本科硕士阶段的院校要求、博士阶段发表3篇C刊等等。你说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博导选拔博士生有没有影响。一些名校的博导明确表示,我虽然可以给你复试的机会,但是你得考虑一下未来的就业问题,以你的现状,未来很难在一本院校就业,更别说北京高校了。从论文选题、写作、发表的角度来看,普通院校的学子相对更弱一些,特别是博士阶段的论文应该有足够的外文文献支撑,以及研究生阶段应该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我们不否认当下很多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发文的数量比名校的学生多,但是对他们是否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是打疑问的?特别是方法论的训练、思维的训练、外文数据库的训练、外文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训练很多时候是欠缺的,这也将直接影响博士后能否快速的进入角色。如果说点题外话,那就是什么是博士?博士阶段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非博士点院校的学生可能根本不了解,而博士点院校的学生更容易接触他们的博士师兄师姐,更能够了解真实的博士生活,从来作出更理性的选择。四、申请考核制的是非评价与观点交锋关于博士招生,教育部的态度是要充分发挥初试(笔试)和复试考核的优势和特点,坚持能力、素质与知识考核并重,着力加强对专业素养、学业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和全面考查。在推进“申请-考核”制招生改革过程中,教育部始终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鼓励招生单位首先在制度建设完善、培养力量较强、培养质量较高、办学行为规范、招生信誉良好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专业。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过度的苛责教育部,毕竟博士招生进行申请考核制是符合博士选拔、培养规律的,也更有利于发挥博导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教育部也在着力探索建立博士生招生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招生单位建立健全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第三方评价服务为补充、主管部门宏观管理为指导的博士生招生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招生单位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选拔培养质量。我想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适合我国培养模式的博士选拔机制终将建立起来。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如何适当兼顾各方的利益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此,我们分别从以下15个问题进行探讨交流。1.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关于这个问题,看似答案清晰,实则始终存在争议。我们都知道,当下我国的大学教育采用的是大众教育模式,即让更多的学子考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相比于我国刚恢复高考时极低的入学率,当下我国的大学生入学率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声音也出现了,那就是大学生不值钱了,上学无用论盛行。同样地,关于博士选拔方式的争论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选择。很多人会不加思考的选择博士一定是精英教育,但是诚如我们上文所呈现的,我们很多人还是把博士作为一次重要的改变自我命运的教育机会,即这是我改变命运的机会呀。例如文中的小赵,其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无疑考博是其中最好的方式。面对这样的争议,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最终结果就是两极分化,优秀人,出身好的人,越来越优秀,差的连翻身机会都没有!”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如何看待?毕竟在当下大部分学子为双非学子,他们并非不努力,只不过多种因素导致他们处于当前被动的局面的,真的是出身不好的永远没机会继续深造了。2.关系户与教育公平不可否认,任何一种招生制度都存在钻空子的人,但是由于之前招生人数相对较多,因此大家还是抱有希望。可当下的博士招生,特别是文科博士的招生,基本上是一个博导一年招1个,因此在当下申请考核制不是那么透明、规则不是那么明晰的情况下,不少人就产生了质疑,不自然的会联想到可能关联度并不大的教育公平上,认为不公平。其实,在当下的博士毕业要求下,特别是招生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一位博导是拒绝将招生指标给不合适的人的。只不过不太好处理的是,博导的招生指标多时,以及存在关系考量时,我们该怎么办?一位网友的评论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在大众的观念中可能有一个误区,觉得读博士就像义务教育一样,是一个权利。这是因为很多企业在招工过程中把是学位看成是一种证书,以至于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博士是一种职业培训。 但是对从事科研的人来说,读博士其实更是一种选择。因此读博士的申请考核过程,更多是一个导师与报考学生之间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类似于相亲的过程,更多的是合适不合适,而不是公平不公平--如果大家把博士和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理解成男女之间的寻找对象,就不会纠结于所谓的公平了。 而那些形式上的所谓公平的举措,恰恰会导致实质上的不公平。比如说由全体面试组成员投票决定一位导师能不能再收一个学生等措施,仔细想想还有颇多的可笑之处,因为一个学生收进来之后完全是由其导师负责,学生无论成长的是好是坏都是由其导师来承担后果,而那些当初投票决定他是否能进来的其他老师没有一个人会为此负责,只会在旁边看笑话。这就是典型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所以这种为了保证表面上公平的规定,实质结果就是各种黑箱操作和桌底下的利益交换,引发更多的矛盾和争议。3.申请考核制的报名条件限制从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当前博士报名条件的限制还是相对比较多的。例如一些院校要求考生的本科院校为一本院校、为博士点院校或者排名多少名之前的院校,这样就给大家一个错觉,这个考博还对得起考这个字吗?我想也许考博应该更名为申博了。还有一些院校要求考生必须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英语六级成绩必须达到540分以上,某院校甚至规定考生研究生阶段应该获得过国家奖学金。一些考生调侃道“这辈子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唯一能要求的就是劝自己断了读博的念想。”是的,很多考生都是由于一些限制条件达不到而不能报名,这样他们的怨言就比较大,特别是当看到录取的同学只是出身好,科研实力一般时更是非常气愤。如某考生留言道“去年博士申请东北某985,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我硕士期间发表录用6篇北大核心,两篇c扩,面试被刷了,因为本硕不是211,最后老师要了一个体育生,你说奇不奇怪。”“名校不敢说,我这里的一所大学今年采用这个制度招的博士,是去年统一考试的最后一名,三科考试平均每科成绩30分。别问我怎么知道,刚好参加了统考和看了审核考试名单的公示。”4.学术传承与学术创新这是一个我们并不愿意过多讨论的话题,即如何平衡导师与博士之间的学术观点差异。无疑通过招收自己的研究生更有利于自己学术观点的传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招博士到底再招什么?是一个自我观点的传承者还是研究者。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毕竟在当下的文科博士都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即博导的研究课题不太适合学生,一些研究已经基本终结,亟待开拓新的课题。另外,我们也看到确实存在学术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的问题,学术生态不正常。5.普通考试制下的高分低能这是很多人反对普通考试制的重要理由,而且在过往的招生中也不时的出现,甚至一些博导因此作出拒绝招生的决定,引发一些争议。无疑,博士应该招收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多的,而不是招收考博卷子复习时间久考的高的人。如果想深入的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就必须直面什么是博士的问题,即很多考生其实是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也不太清楚博士究竟是培养出来的多,还是自己专研出来的多,即博士阶段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平台、机会还是手把手的指导?6.申请考核制招生的担忧一方面博导想找到优秀的博士,另一方面又不想为此付出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于是很多博导对学校设置一些较高的报名门槛是持支持态度的,他们认为自己招收一名博士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这并非没有问题,即可能会出现博导找不到博士的情形。特别是在当下很多人选择同时报考多所院校,只上一所。我们看到很多招生比较早的院校往往发布很多次补录公告,因为之前招生的博士被更好的院校录取了,所以放弃该校的录取。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困境,一方面是想去上的人上不了,另一方面是考上的人不去上,博导尴尬啊!好在有补录制度,但是一些考生不及时告诉学校,不去学校报到,学校只能发一个公告谴责一下。而且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如果一个博导没人报或者没有理想的人他会采取什么措施呢?可能有两种,一种为软硬兼施让没有读博规划的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读博,这在理工科非常普遍;另一种为走关系户保指标。如果一位博导不愁招不到博士,那么自己的学生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竞争现象,甚至出现一些博导违反师德的现象。7.联系博导与走关系申请考核制自身的特点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联系博导,取得博导的认可。但是当下我们这个社会有欠缺必要的培训与指引,如何联系博导?应该呈现什么?是否应该走关系,是否应该送礼?等等。虽然博士考生都已经成年,但是在当下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其实不仅考生困惑,博导们也困惑,如何跟考生打交道?如何回复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如何协调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每年准备申请的考生几个甚至几十个上百个,如果通过考试制,按照分数排名很容易就确定哪几个人进入复试。但是申请考核制则不同了,你需要按照学校的、自己的标准作出评判。特别是在遇到一些难缠的考生时,更是纠结呀?毕竟你的一言一行很可能被考生作为证据曝光在网络上。8.论文、科研水平代表你的实力吗?不可否认,名校学生的机会更多一些,他们拥有一些优势相对更容易一些。例如与导师一起发表一篇论文,参与导师的课题,申报学校的课题。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则要看导师了,很多时候想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除了公开发表论文,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诚如一名考生所言“学生的整体科研水平是跟学校的实力挂钩的。双一流和老牌985、211分钱多的学校有更好的师资平台,而我等双非本科生,一个大创老师也要挤破头去抢,大创进行一半,学校还不允许在实验室做实验了!我的朋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就有业界大牛带,有独立办公桌,独立实验室做实验,没有任何干扰,实验经费不愁,实验场地也不愁!这样的情况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而参与考核制的名校也算是基本上将我们双非的学生拔高的机会无限缩小了。不能说它好,也不能说它不好,只是教育改革史上,对我们双非学生的黎明前黑暗而已!”但是以论文为评价标准是否会异化呢?我们看到某知名高校的学生为了发论文不顾学术不端,我们的心都在流血。怎么说呢?每当我们定下一个指标时,他都可能异化,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愿意承担这个异化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还有就是如何评判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问题。看他发表的刊物是核心期刊吗?可能有人说看内容,但是我们申请考核制不应该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吗?9.考博英语的存与废从2020年开始北京大学等院校取消考博英语,考生的英语水平不再是学校兼顾的事情。这样考生特别是毕业比较早的考生必须面对一个问题,要想考博必须先去考雅思、托福,而两个考试的费用都不低,而且考他们考生需要付出的世间成本也很高,毕竟中国的大部分学生英语的口语、听力不是那么好。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认为以后要留学,考博之前考过了读博期间就省事了。10.统考与申请考核如何共存?不可否认,申请考核制与统考各有优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让两者共存呢?但是在当下的环境下,博导们的自主选择权并不像想的那么大,很多时候不得不随波逐流。毕竟统考的组织工作也是一件很费事费力的事情。特别是在其他导师都申请考核制,我还在统考是否很另类。11.支持者与反对者在说什么?支持者认为申请考核制能赋予导师与研究团队更多考核、招录的自主权,有利于选拔出适合攻读博士的人才,考生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能力会是重点考察部分。而反对者认为,由于缺少统考环节,申请考核制可能将终结高校招生中“英雄不问出处”的局面,没有名校背景的研究生升入重点大学几率也许会进一步减少,更有人担心部分人或将利用申请考核制大搞特权之风,钻制度的漏洞。12.直博生异军突起带来的变化当我们还没有考虑清楚如何更好的实施申请考核制时,一个新的招生模式正在成为名校的新宠。它就是直博生,据学术之路统计,当前一些院校的直博生招生名额占年度博士招生名额的一半,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关注。这样就出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也许上面的很多疑问都不再是疑问,因为全国除了直博生外博士招生的名额正在减少,而考生正在增多,博导们有足够的生源供选择。可能不少人还不了解直博生,直博生并非没有问题,他的最大疑问就是这些人毕不了怎么办?是否会出现很多问题博士?这是值得各高校深思的。支持者在表达申请考核制可能的优势,反对者在担忧申请考核制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育选择的是以公开促进公平,即博士招生的全流程公开,评分标准的公开,但是这是否会削弱导师的自主选择权呢?以及一些指标如何评价?如考生与导师的契合度问题,考生的博士选题与导师研究领域的紧密度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13.博士培养的成本问题随着博士待遇的提升,当前博导们的压力也不小。一些高校明确要求博导必须每年支付一定金额的培养费给博士生,这对于大部分文科博导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也许我们更影响考虑博导的选择权。此时如下的很有力:难道不应该把资源用在更合适、优秀的学生身上吗?什么都讲公平,可什么才是公平?让每一个想圆“博士梦“的人,都有“圆梦“的机会才叫公平?非得让导师招个他不满意的,甚至连毕业都难的学生才叫公平?博士教育最大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不公平吧。最大不公平也恐怕恰恰是假公平之名,浪费博士教育的宝贵资源。14.在职读博在当下在职读博,特别是非全日制读博的名额已经非常少了,但是在此我们也必须提出一个疑问。即博士都已经成年,他们除了学习还有很多人生大事需要去做,如何兼顾呢?特别是在当下我国的博士急速扩张的大背景下,如何兼顾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看到现实中不少人虽然是全日制博士,但是其通过一些运作同时在外面工作,或者从事一些兼职业务,你说这很公平吗?当然我们不否认一个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钱获得更多,但是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在职博士制度设计,不能让违规成为常态。15.如何构建合理的权利监督体系在当下的考博市场,给我们的一个感觉我们不得不说出来,那就是可以全面开展申请考核制,只要保证考核筛选过程的透明和公正即可。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很严重,如何解决?这将是成为避免贪腐,避免导师权利过大的关键问题所在。说实话,很多高校在采用普通考试制时其往年的考试真题往往需要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这难道不应该值得反思吗?申请考核制下导师的权利真的变大了吗?下面我们再简单的剖析一下小赵、小李、小刘的考博之路。基于举例子需要很多详实的背景信息介绍,而且决定考博的因素过多,因此上述15个问题中并未过多的以他们作为例子分析。我们认为本文中所举得小赵如果其在2019年没有顺利的考上博士,那么就不再建议其近期考博了。因为其经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我国博士招生制度改革,即2016年9月份清华大学开展2017级的博士招生工作,这样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招生安排。2018年、2019年全国博士扩张很多,最近4年招收的博士以及未来4年招收的博士人数将远远大于当前高校可接纳的博士人数,我们预估2020级的博士生有一半以上的无法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其自身的本科、硕士条件一般,因此竞争力不足。至于小李,他面临的困境为当下在职博士名额缩水,以及刚入大城市生活,需要一定的周期去适应,因此其可以考虑将来有足够的资本后再读博。建议其在平时注意适当的发一些文章,并兼顾一下英语的学习提升。而小刘同学则要把握住本校的硕博连读机会,这就要求其平时努力学习,跟着导师做科研,积极发表论文。如果没有把握住硕博连读机会,那么的竞争力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轻松进入申请考核制中的面试环节。总之,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面对上述疑问我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文中的一些观点选自网络。本文也不想过度的表扬或者批评申请考核制,只是想呈现很多问题与思考,希望为申请考核制的完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愿广大考生都能够圆梦博士梦,愿广大博导都能够找到心仪的博士。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博士招考的时候已经取消了之前的普通招考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流行的“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顾名思义需要学生向所报考的学校提出申请,然后向学校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课题经历,然后提交给学校,如果学校审核通过,那么学校则被录取,可以说在一些985大学“申请考核制”已经成为发展趋势。那么考博申请考核制会完全取代普通招考制度吗?我认为还不能完全取代。原因有三点。第一,申请考核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本身没有论文成果,但是自己名字挂在某个老师论文上面,自己就可以拿着这篇论文去申请读博。这与申请考核制的初衷不符。再比如一些学生通过一些熟人关系提前向一些博导打招呼,让其在面试中给给予一定照顾。申请考核制过程缺乏监管,录取标准不透明是现在申请考核制面临的最大问题。第二,普通招考模式还有着生命力。人们通常说考试考会扼杀创造性,考试成绩高的学生都是一些应试教育的学生,不是有创造力的学生。这样的逻辑没有错,但是错在忽视申请考核更难以发现有创造力的学生,因为学术功底是需要知识基础的,没有知识基础只会发一些粗制滥造的论文,而没有实践价值。普通招考模式下,学生为了能读博会付出努力去学习博士阶段课程,这本身就是在为学术训练打基础,而不是应试教育。因此普通招考模式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第三,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数量难以满足申请考核制的需求。若所有的学校都施行申请考核制,现阶段毕业的研究生不一定能够满足真么多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有论文发表,因而每年近5万名左右的名额就会产生很大的空缺,很多学校的博士会招不满,难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延续发展。更深层次意义上,考博也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助推器,就如高考一样,它是改变普通家庭学生命运的机会。如何在录取人才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也是需要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为何感觉想读博变得有点难,导师间如何分配招生?曾几何时,小西读博那会还没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还得英语测评。当时英语成绩未达线(按比例划线、分数浮动较大),隔年参加的学校博士普通招考。有段时间,本校生硕博读博流程简化,取消英语测评,填写一份申请表格即可。转眼,小西自己已进入高校,成为一个普通的研究生导师。近几年博士招生指标紧缩,尤其是不属于首批22所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如不少博士生导师约0.5人/年的招生指标。学院根据整体课题经费进账或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等折算每个导师的当年博士生指标数,当然长江、杰青等大牛导师基本是2个+指标/年,"四青"1个+指标/年。其实,学校指标量化中,经费到账是小西最为认可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工科。一旦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在读博士生开展课题会变得非常困难,往往不少科研成果是"用钱烧出来的"。当然,每个学校或学院都会有自行拟定的《博士研究生名额分配办法》,将指标细分配到位。因此,近些年博士生导师选择学生十分谨慎,也许错过就是一年。博士生 阳光灿烂的笑容申请-考核制中导师或大牛推荐重要吗?日常中,有导师主动将自己的硕士推到更好的平台读博,也有导师会在同领域的学术圈中找其他导师给自己推荐博士生。对于导师来说,和学生几次邮件沟通或一次简短的面谈,无法深入了解一个学生,尤其是近几年不少研究生心理问题频发(不推脱、导师同样有责任)。相对来说,学生自己硕士生知道导师3年相处后的总结会更加准确和到位,往往这样的"总结"是口口相传,而不是一份《推荐表》的几句话。也许硕士生导师是年轻教师,或者院校层次稍低,再或导师有意留你读博(这一点有时候没有道理可讲)。总归来说,还是有不少学生最终"没有人脉关系帮忙推荐"。尽管一个好的推荐对于申请-读博十分关键,自己主动联系导师同样没问题的,试试用诚心打动她。女博士 申请-考核制如何准备?首先,提前摸清几所感兴趣院校的申请-考核制流程,如部分院校有12月、3月两次选拔,可根据自己科研论文接受情况灵活选择。除专业面试环节,还有科研实践与写作、外语水平考核,单科不合格就会直接淘汰(合格线不少划到75分)。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建议选择2-3所院校,且提前沟通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在和某个导师沟通好招生指标后,小西建议和其他同意接受的导师提前说明情况。当然,委婉些的话更好,比如"老师,和家人沟通后,我想着也许工作更好,耽误您时间了。"。整个过程中真的不太建议说"你要我就来"的承诺,调皮的导师给你来一句"你来我就收"……其次,部分导师会友好的回复"欢迎报考",也许是当时尚未发布当年的具体招生指标分配。切记和导师保持沟通联系,重点关注研究生院网站的信息。录取过程中,导师对于自己招生指标的生源选择具有极大的自主权。换句话说,学院考核选拔仅仅是"去粗"(去除不符读博条件的生源),各自导师的选择才是真正的"取精"。和导师沟通非常重要记住!尽量找同学打听下联系导师课题组的具体细节,必须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导师今年有几个指标,导师课题组有没有硕士生研二硕博连读或研三有想法读博?如XX导师课题组几个招生指标,团队指导的硕士生选择硕博连读后已用完招生指标,"但是"后面的话小西就不说啦,体会过的人都懂。同时,有意走申请-考核制读博的同学,科研论文才是最好的"硬通货"(没有论文,通不过资格审查环节的)。若是硕士阶段平台环境有限或导师缺乏指导、没有足够经费,可以尝试阅读海量文献和汇总,撰写一篇综述投稿。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时,综述修改后就是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章节一。博士生导师的态度对于能否录取十分关键,但是能做的是在你通过学院的资格审查和综合考核后,愿意给你招生指标与接受你读博。至于如何通过学院考核就得考生自己认真准备,如每年都有不少朋友在英语考核中未达合格线被淘汰。博士生 攀爬在学术路结语其实申请-考核制对与985/211院校的学生来说,简化了博士入学的流程和缩减了备考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做点研究。但是,双非院校的学生想要进名校读博更难。和求职一样,联系导师是申请-考核制不可或缺的环节。记得认真准备一份个人简历、一份自我陈述、一份未来研究计划,权当在申请一所国外大学的材料准备,细节到位、认真些总没有坏处的。一个小细节:沟通中某个导师回复"欢迎报考"后,若是连个"面谈"的要求都没有,要么自己主动去面谈一次,要么得思考是否要换个导师啦,你说呢?最后,预祝各位参加高考的学子,明天能够取得好成绩,不再有院校层次差异的烦扰,加油▼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发布。考生要注意,在报考方式和报考时间上,各校各学院略有不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六所高校的招生信息。考生要关注目标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各学院的《招生细则》,按时按规定完成报名。北京大学(校本部):有三种招生方式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采用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招生方式。其中“申请—考核制”考生要在院系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北大研招网报名并上传相关材料。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要按相关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向报考院系提交材料。材料包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毕业院校的正式成绩单原件、硕士学位论文、个人陈述、两封专家推荐信、5年内取得且至入学时仍在有效期内的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和报考院系要求的其他材料。清华大学:四院系申请11月30日结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工程物理系、金融学院、网络研究院公开招考博士生。申请人要在11月30日前完成报名申请。综合考核时间为2020年3月。申请的基本流程是登录学校研究生招生网,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按要求填写本人各项真实信息;下载博士生报名登记表,在相应栏目内签字;下载空白专家推荐书,由两位与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填写推荐信;按各院系招生简章规定的时间将填写好的报名登记表、本科和硕士阶段成绩单、学士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推荐信及所需附件、院系招生简章所需材料交至所申请院系研究生办公室。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学校将考核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生要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1个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1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000人。2020年人大博士生报名在学信网全国博士生统一网报系统进行。原则上学校每名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已招收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的博士生导师一般不再招收其他类别的博士生。2020年,除经国家下达和学校设立的个别专项计划外,各专业原则上不招收以不脱产方式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即要求学生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全日制在校学习。报考哲学院、劳动人事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考生网上报名时间为11月1日10时至12月10日17时。人大研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报考上述学院的考生逾期无法补报名。这5个学院的复试录取时间均比其他学院提前。考生要仔细查看简章和报考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或办法)中的要求。报考其他学院的考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2月20日10时至2020年2月15日17时。北京师范大学:网上报名后要邮寄书面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生选拔方式包括公开招考、“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四种方式。硕博连读仅限本校在读的二年级学术学位硕士生申请,一般在每年12月进行。本科直博生主要接收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类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在每年9月至10月进行。北师大2020年在哲学学院、教育学部、法学院、文学院、外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学院、天文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系统科学学院、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新闻传播学院、心理学部、地理学部针对招收普通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开展“申请—考核”制改革工作。公开招考考生网上报名12月12日截止。报名者还需在12月26日前按要求向报考学部(院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相关书面材料(以寄出日期为准)。选拔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科目为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初试时间是2020年3月21日、22日。北京交通大学:同等学力考生注意招生专业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有四种: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和公开招考。各学院2020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略有不同。公开招考、“申请—考核”制和硕博连读考生登录学校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页中的博士招生系统报名及缴费,时间为11月14日至12月12日,报名考试费200元,缴费方式为网上支付。学校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博士研究生报考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两种。报名结束后,考生报考类别不能更改。学校统筹定向就业考生录取工作,拟招收人数为学校录取规模的10%左右。在读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如尚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按同等学力人员对待,不得以应届生身份报名。考生要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网)、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或相关权威认证机构对相应的学位、学历、学籍信息进行认证,并获取认证报告。国(境)外所获得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获得认证报告。认证报告复印件按照要求进行寄送。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要仔细阅读《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选择招收同等学力考生的专业。不按要求选择报考专业导致不能参加考核的,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同等学力考生还要在考核阶段加试自然辩证法及两门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报名结束后,考生的招生方式、报考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导师、报考类别等报考信息不能任意调整与修改。考生在报名阶段要慎重填写。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报名12月2日开始首都师范大学2020年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将于12月2日9时至12月16日16时30分进行,物理系“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将于12月2日9时至12月27日16时30分进行,均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所有参加学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包括硕博连读生)均要网上报名。报名时,考生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册账号,登录报名系统,按要求及提示上传电子照片、填写报名信息,进行网上报名缴费。考生成功支付报名费,方为网上报名成功。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要及时下载专家推荐书和报名信息表。申请物理系“申请—考核”制考试方式的考生还要下载《2020年物理学学科“申请—考核”科学研究计划书》。学校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提醒,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考生不能兼报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逾期不能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报考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生发展与教育、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的考生,报考类别要选择定向就业。来源:北京考试报
对于已经考上研或者在读研的小伙伴,有没有想过将来读博呢?也许你还在迷茫中,也许你会觉得暂时没想过,然而你可知道在研一的时候,你就有机会可以直接申请硕博连读的呢?接下来,我总结了一下读博的几种录取方式。总的来说,读博的途径还是很多的,只要自己抓住机会,一切都会实现的。读博的途径目前有四种途径:直博、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和统考直博:在本科阶段申请,一般只有211.985工程的大学招收直博生,在继续深造期间不发硕士学位证书,只发博士学位证书;如果中间停止深造,硕士学位证书也是拿不到的;招生对象为本科的推免生;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具有创新能力的硕士生中遴选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一般需要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阶段提出申请,供招生单位考核;如果不合格,继续完成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博士阶段未完成学习,也可以完成硕士论文答辩,答辩不通过不会发放硕士学位证书;提前攻博:需要在研二阶段申请,可以跨招生单位申请,有点类似于本科阶段的推免生政策,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申请人不需要参加笔试但需要和当年统考生一起参加复试考核;研究生阶段分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进行;统考:指满足招生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国博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方式以上四种方式方式是针对大部分高校的情况,具体高校可能有所不同,需要自己去研究生院询问清楚。在了解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之后,接下来就需要看自己适合哪一种招生方式,然后按招生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科研任务。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研一阶段的学业成绩和自己的科研任务,这在申请读博或者撰写论文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