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评审标准详解紫荆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评审标准详解

根据选派办法,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的申请者及其相关文件将统一经由专家评审,择优录取。今天知识人网老师为大家详解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评审标准,只有明确评审的重点,及每项分值占比,才能真正地了解,什么样的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邀请函,更容易通过审批。刚接触到国家公派申请,很多学者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更有人不经意听到各种流言,比如“学院某位老师获得世界TOP30名校的offer,但是公派申请被刷下了……”又或者,“要是没有高分文章,根本不可能申请公派”,等等等等。有些申请者往往还没怎么开始申请,便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实际上,国家留学基金委拥有非常明确的评分标准,参考具体的标准,那些所谓的流言自然不攻而破,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近年的CSC公派评审细则都有哪些?申请者综合素质权重20%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档位的标准(16-20分):1.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2.有丰富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3.研究能力强,有创新性专利,或曾在核心刊物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4.各方面表现突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5.外语水平优异;有在国外交流经历。然后我们再看看第二档位的标准(10-14分):1.成绩良好,有较好的专业基础;2.有一定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国家科研合作项目或本学科领域一般性科研项目;3.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综合素质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5.外语水平较好;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由这些参考标准不难看出,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对公派评审有影响,但绝不是最关键的一项。一般申请者在这一项的差距通常不会超过5-10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面的分值来弥补。国外邀请单位研究水平权重20%国外接收单位主要考察留学目的国、留学单位在所选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其第一档位的标准是(16-20分):1.留学目标国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邀请院校单位系世界一流大学、权威机构,或在拟留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非常高;2.具备很好的科研条件。这里实际看的是邀请单位的世界排名,专业排名,声誉排名及其可提供的科研平台。如果申请者本身优势不明显,但是其他评分项获得高分,如邀请方学校好、专业好,研究水平比国内超出很多,就可以弥补前一项的分值差距。当然名校并不是唯一标准,需要结合其他评分项综合来看,后文将详细说明。国外导师情况及研究水平权重20%公派申请,导师实力非常重要!重要到其本身已经占据了20%的分值,更何况后续分值也与其息息相关。我们先来看看高分导师的标准(16-20分):1.国外合作学者或指导教授为该领域世界知名教授或权威,有较强学术影响力;2.有丰富的科研/教学经历,常年活跃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有高水平文章发表或科研成果产出(依专业领域确定);3.与申请者有共同的研究课题,并合作开展研究项目;4.国外导师所从事专业与申请者国内所学专业关联度极大。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什么有的申请者明明获得名校的邀请函,但是依然会被公派审核所淘汰的原因。国外该专业大牛导师的邀请函,与不相关专业导师的邀请函,或者相关专业但邀请方仅为讲师的邀请函,含金量差距太大,分值往往也是在这里被拉开的。研究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权重15%如何体现申请者此次公派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呢?成千上万的申请人,申请材料在评审眼中一晃就过,他们没有时间去仔细搜索您邀请方院校的具体排名,导师的学术成就,那么您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申报材料,把这些重点信息,放大,精准,逻辑清晰地展示到评审的眼前。除了导师的简历,研究计划是重点中的重点。甚至在以前留学基金委评审标准中,光研究计划就可以占20%的权重,所以知识人网老师建议大家在撰写研究计划时,结合以下评估标准,与国外导师详细沟通,精心准备:1.申请者专业及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与出国研究方向有很强的关联性,出国研究目标十分明确;2.申请者对赴国外合作者非常熟悉且建立有长期或实质性合作关系;3.国内外联合制定的研究计划具体并切实可行。专业及其发展程度权重15%专业及其发展程度的高分标准:1.属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急需交叉/空白学科专业获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2.在国内尚未开展或刚起步,其发展水平比较国际水平差距较大;3.拟研究方向(留学专业)与国内所学专业有紧密的衔接性。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人员的选拔自然是倾向于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学科,申请者可以详细了解《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还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其他国家战略和重要行业发展急需领域。我们之前的文章便提到了,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并通过研究计划进一步具体体现。单位推荐度和评价权重10%单位的推荐和评价经常会被申请者忽视,10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不论如何都值得大家去努力争取。以上六点便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评审的六大标准。以此看来,获得满意的国外导师的邀请函是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申请的最大关键——这一过程直接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40%,即邀请单位及导师研究水平;而获得邀请函的核心是结识与自己专业方向匹配的导师,并得到其在专业方面的认可——即与外方导师共同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30%,专业、研究方向定位和共同研究计划撰写。总共涉及公派评审分值权重的70%。知识人网多年从事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等申请服务,每年都有众多成功案例,所以在此方面感受也非常明显,有的学者仅本科学历,几篇中文期刊文章,但是凭借名校名导及匹配方向的邀请函顺利获得公派资格;有的学者专业较偏,offer难申请,邀请院校美国综合排名80开外,原想1月国家全额资助公派项目竞争激烈,只是尝试申请,未曾想到竟一次通过审批,原来是因为国外导师在业内影响很广,研究方向为国内发展重点,但国内同方向几乎没有同等级的竞争者。当然,还有更多更多,邀请函院校导师都非常优秀的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看过今天的文章,详细了解了CS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公派项目的评审标准,相信您一定有所收获吧。知识人网老师祝各位学者在未来都能拿到理想的国外邀请函,顺利通过公派审批,学业事业更上一层楼!

德不形者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

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别烦我

读研读不下去了,去国外做博士后或许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的高校工作;国外三流高校的博士,却能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不要不相信,当我们查阅了国内高校的招聘信息后,的确能明显的看到这个情况。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只要海归,甚至是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资能比相同学历的人高上一大截。这一方面表明了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确实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很大的竞争力。比如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来自国际的人脉等,都是加分项。这并不是贬低国内高学历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只是在工作中,阅历和经验、视野、思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有的人在国内本硕博读完倒是想去国外镀镀金,但是一方面国外的博士不好申请,另一方面年龄等现实因素也不允许了,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国去做博士后!原因如下:1、在国外,申请博士后的门槛比申请博士留学低很多;2、外国人做博士后的少,很多岗位都招不到人,容易申请;3、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国外读博;4、时间短,只要2年。5、待遇丰厚,一年几十万不成问题。6、做了博士后以后有机会全球就业,相比国内的博士、博士后去国外就业简单很多......所以,当你真的无心科研,博士毕业后,申请出国做个博士后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读完,因为做个博士后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狐步舞

企业技术人员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无薪博士后职位

简介:W博士毕业后在企业担任监事,事业发展良好,但是其认为做科研还是需要去海外开拓视野,充实自己。知识人网助其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两年无薪博士后职位,导师是业内大牛,曾在Nature上发布文章。W博士以此邀请函顺利获得单位的公派资助。W博士背景:申请类型:博士后教育背景:博士工作单位:企业科研背景:SCI 2篇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接收方院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申请过程:W博士毕业后在企业担任监事,同时也在大学联合企业做博士后,事业发展良好,但是其认为做科研还是需要走出国门,开拓视野,了解国际前沿发展方向,学习最新实验技术,通过海外项目经验充实自己。委托知识人网时,W博士希望优先申请美国有薪博士后职位,如果导师或学校平台好也可以接受无薪博士后,再申请单位的公派资助。我们详细整理其学术背景,重点突出其生物医学相关实验技术及项目经历,向美国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推荐,并先后收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等院校导师的反馈,可惜大多数的职位暂时没有资金,其中MIT导师的面试邀请吸引了W博士的注意力。该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分子工程、纳米工程、合成生物学、组织工程等,是业内大牛,任MIT某研究中心联合主任,曾在《Nature》发表文章,实验室近年发表多篇高分文章,影响因子20+。能获得如此导师的青睐,W博士也颇为紧张,不过虽然口语较弱,但其依然以自身扎实的实验技能及对学术的热情打动了对方。经过研究计划的探讨及与实验室人员的二次面试,不到半个月,外方教授便发来的两年博士后职位的邀请函。W博士所在公司大力支持其在MIT的学术交流,提供两年的资金资助。尽管因为签证审核延误了一些时间,W博士还是顺利地拿到了签证,远赴大洋彼岸的MIT开始了自己的进修之旅,不仅MIT作为世界著名高校能为其提供诸多学术资源,该导师作为全球著名创新学者,实验室聚拢各界英才,相信W博士必定能与他们在思想上擦出激烈的火花。接收单位介绍: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截止至2018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93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六)、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八)以及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二)。2017-18年度,麻省理工学院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四、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学声誉排名,麻省理工学院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Offer展示:企业技术人员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无薪博

雨中花

我和媳妇到美国读博士,用12年想留在那里工作,却双双黯然回国

12年前,我和媳妇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发展。当时我出国的原因就是听信一些人说,在国外赚钱如何容易,媳妇也多次在我的耳边吹风。出国前我在国内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晋升了副教授,媳妇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很一般。在媳妇的竭力鼓动下,我同意她先通过考试去美国读博士,然后我去美国读博士后。我们计划两年内两人都可以到美国,可媳妇用了5年时间才通过考试。为了支持她出国,我牺牲了很多,想各种办法挣钱养家,到处找兼职挣钱,却荒废了我的研究工作,几年都没有写一篇论文。媳妇到美国半年后,我便以探亲身份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我曾学的专业在美国找博士后很难。由于我的英语表达很差,想找份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只好转了身份开始读书,一边训练自己的语言,一边通过学生身份作为找工作之前的缓冲时间,来适应美国的环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专业重新读博士,因为成绩好申请到了奖学金,经济上才开始好转,和媳妇一商量,决定把孩子也接到美国来。孩子之前一直由岳父岳母带着,正好他们以送孩子的名义,到美国游玩。我没有想到,岳父岳母的到来,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本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靠我的奖学金和在外兼职挣钱维持。媳妇在家就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岳母又是一个强势的人,来美国后不了解美国的行情,总是惹事儿,我不得不经常为她擦屁股,有时候还不得不缴纳罚金。家庭条件越发拮据,岳父岳母却不给我们钱,我就提议岳父岳母把孩子留下,提前回国。没想到因为这事儿,一家人给我开批斗会,把我说得无地自容。岳父岳母硬是在美国留了半年才回去,那个时候我已囊中羞涩,甚至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借来的,可为了面子,我还不敢跟媳妇提。儿子留下来后,媳妇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很多学习时间,以至于她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遇到了美国经济萧条,她找工作找了近一年也没有找到。这期间,我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激化,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儿子到来影响了她毕业,我们因此争吵不休。后来她的OPT身份到期了,却突然要回国找工作。我说费了这么多周折,出来不容易,让她转成F2 继续在美国,但她却一意孤行,和她父母商量后执意回国。媳妇回国后,把儿子也带回去了,一年后我博士毕业。这期间,我和媳妇联系不多,但每一次联系,我们之间都免不了一些争吵,以至于我和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博士毕业前,我已经在美国找到接收单位,毕业后决定回去一趟,把我和媳妇之间的事情了结了。尽管我已经有回去跟她离婚的打算,但是,她却并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涉,她终于同意离婚,却又在财产上提很多要求。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背景,还有父母要赡养。在国外时,虽然我过得很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偷偷的给他们寄点儿钱回去以表孝心。而且我也十分愧疚他们,我在国外多年,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如果这次不是为了和媳妇离婚,我恐怕要等到在那边立足之后才会回来。回国后,我和媳妇的家庭展开了离婚大战,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我不得已将她诉上法庭,经过了一审和二审判决才把离婚的事情解决了。可是因为离婚的事情拖得太久,美国那边的工作也不得不辞掉。离婚后,我对于再次去美国的激情已彻底消退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和前妻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想圆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没想到最终确实两人都黯然回国,婚姻破裂。出国这么大的事情,最后为何搞成这样?回想这12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通过反思得出结论,除了我媳妇的无能之外,就是我太轻信在国外发展一定比国内好的传言,实际上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在美国那些年我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比例,试想如果当初我安心的在国内工作,12年的奋斗,绝对不是如今的下场。所以就想劝一劝那些还在为出国发展徘徊的人们,留在中国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暴风雪

美国教职体系介绍—访问学者博士后关注的那些事

申请美国的访问学者或博士后职位时,我们会在外方导师的主页上看到各式各样的title。如果按照国内职称来理解,往往会有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会对职位申请产生影响吗?今天知识人网将简要介绍美国的教职体系以及申请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终身聘用制Tenure Track美国高校教职体系的核心是 Tenure Track,即“终身聘用制”。一般来说正教授(Full Professor)和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都是所谓的“终身教授”。取得终身教授职位后,除非刑事犯罪、严重的学术不端,或学校遭遇财政危机,否则不得不对终身教授做出裁员,可以说是非常强的就业保障。以获得终身教职为目标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被称为“on the tenure track”,即“走上终身聘用的道路”,而成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是“这条道路”上的第一站。助理教授需要学校在社会公开招聘,所看重的也并非求职者已有的成就,而是对方的学术潜力。根据院校要求不同,助理教授要用5至7年的时间通过Tenure track的考核,来获得终身聘用的资格。考核标准Tenure track的考核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是faculty根据CBA(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劳资谈判合同)的条文制定的,相当于法律文件,措辞非常严谨。考核标准分三个部分:(1)教学(含主要任务)Teaching/Primary Duties,比如授课,为学生提供建议;(2)学术研究Scholarship,比如在track期间发表文章A类多少篇,B类多少篇,有明确规定;(3)委员会服务Service,比如参加各种活动等。如果在任期内三方面都表现出色,助理教授就可以获得终身教职,成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但是如果表现不佳,其终身教职将被拒绝,未得到续聘的助理教授必须离职,一般学校会给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助理教授找新工作。副教授晋升正教授有另外一套考核标准。因为要求非常高,在美国拿到正教授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如果副教授没有晋升的追求,也可以一直作为副教授。注意:助理教授可以独立指导博士或者硕士,也就是说助理教授可以是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只要系里开设相应的博士点或硕士点即可。其同样可以招收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美国常见教职1 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是美国科研主力军,也是访问学者/博士后的主要套磁对象。正教授、副教授的优势在于,已经获得终身教职,没有太大的文章发表压力,拥有一定的学术自由,也愿意接受或开展新的课题研究。劣势在于申请竞争激烈,导师忙碌可能沟通机会较少,且有部分教授因此缺乏外部压力,科研动力不足。有些申请者主观认为出国就要跟正教授牛导,助理教授不做考虑,这其实也是申请的一大误区。在我们看来,助理教授具有以下优势:(1)能被名校聘为助理教授的导师,必然是该领域的学术新秀,大多是名校博士获曾在名校做博士后,眼界格局,人脉资源,学术素养被招聘委员会认可;(2)可以经常见面,经常沟通,有显著的指导优势;(3)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导师的晋升息息相关,大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知识人网曾有博士后案例,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博士后与导师发表多篇高分文章,导师成功获得终身教职,其也在导师的帮助下成功移民。所以选择导师不能光看title,还需要根据自身需求综合考虑。美国高校还有一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这类教授只负责研究,并且经费来自于科研基金,而不是学校的常规预算。研究助理教授通过科研成绩可晋升为研究副教授、研究正教授,但并不算作终身教授。2 讲师与国内不同,讲师(Instructor或Lecturer)不算在“Tenure Track”中,如果想要获得终身教职,必须先获得本专业的最终学位(terminal degree),然后应聘助理教授。讲师(Lecturer)主要负责教授本科课程。讲师的职位通常可以续约,有些学校的讲师在服务满一定年限后可晋升到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但是,高级讲师仍然不是终身教职,期满需要续约。3 访问助理教授访问助理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主要负责教授本科生课程,一学期3-4门课。与助理教授不同,访问教授是个临时职位,对科研无明确要求,并且职位的期限通常较短,比如1-2年。4 代课教授代课教授(Adjunct Professor)在美国高校需求量很大。前面提到的教授职位,无论是否终身,都是全职,享受年薪及福利,比如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相比之下,代课教授的薪水取决于教授几门课,并且通常无福利。5 荣誉教授美国的荣誉教授是额外加在最高级别上的称号,一般叫做Distinguished Professor。 该称号一般授予拿到重大奖项的正教授,如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图灵奖等等。但是拿了奖项不等于直接授予荣誉教授,但是荣誉教授一般都是获得过该等级奖项的正教授。之后,知识人网老师将对美国终身聘用体系内教授们的职责进行介绍说明,如果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感兴趣,或将来有意在美国从事高等教育行业,您可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同时欢迎有相关经验的读者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明天既是五一假期,知识人网老师们提前祝海内外学者节日快乐!

差不多

硕士如何成功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带薪博士后研究员职位

■R医生背景申请类型: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博士后研究员)教育背景:硕士学位(在读博士)工作单位:某二级医院医生 研究方向:眼科学术背景:数篇中文文章出国单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申请过程R医生所在医院虽然只是区属的二甲医院,规模不大,科研条件与三甲医院相比,要薄弱一些,但是医院支持医务人员的在职学习,提供部分资金扶持医生们赴国外学习进修。其单位也想籍此机会和国外先进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本单位的科研水平。R医生本人更是一直没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除参加正常的临床诊疗手术外,还在职进行了博士学习,承担了一部分科研任务,发表了数篇国内核心期刊。借单位政策的东风,R医生想到美国学习半年,故发来自己的简历,请知识人网帮忙评估可行性,咨询应该偏重科研还是临床学习?需要向美国医院交多少进修费?我们评估后告知:根据R医生以往偏重临床型科研的背景,建议临床与科研结合,合理利用半年的学习时间,即参与部分科研,同时也兼顾临床观摩。至于所谓的进修费,完全不必缴纳,顶多自己负担租房等生活费用。为了申请到满意的职位,我们重视每个环节,首先就是在文书资料部分突出优势。虽然国内医院的科研条件弱,但也有国外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就诊患者多,病种复杂,所以我们建议增加临床经验的阐述,突出手术技能、使用仪器进行诊断治疗等能力。开展申请的半个月内,我们就收到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一位知名教授的回复。经过数次邮件沟通和电话面试,教授决定以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博士后研究员)的名义接收R医生,明确其可参与黄斑病变的科研项目,并可进行临床观摩(包括门诊和手术)。教授本人将亲自指导R医生的研究项目。完成项目后,还可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另外鉴于纽约的消费水平较高,外方体贴地为R医生提供每月2000元美金的津贴,以补充国内单位提供的资金,且为其购买医疗保险。这一切出乎了R医生的意料: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名校地位毋庸置疑;导师——该医学中心眼科疾病和手术的专家,开创了目前在这一领域使用的许多外科手术技术。获得多个奖项,被公认为美国最好的医生之一;头衔——硕士取得博士后研究员职位;更为惊奇地是,不光不用交进修费,还得到了外方的租房补助。R医生连连感叹,作为二级医院的硕士医生,得此待遇何其荣幸;作为辅助申请方的我们,更是为其感到高兴! ■接收机构简介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为哥大(Columbia)。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属于常春藤盟校 ,是美国大学协会创始成员。哥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截止2017年共有9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哥大学习或工作过,居世界第三位。哥大在201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 颁布的美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2018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第8;2018《华尔街日报》/《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国大学排名第2。其医学院是美国最初的十三个州中第一个建立的医学院,从此美国也就有了医学博士的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医学院之一。在美国研究型医学院中哥伦比亚医学院目前排在第8位。■Offer展示博士后邀请函

少女心

移民美国攻略:美国杰出人才绿卡申请

随着现在国内申请人数迅猛增长,2019年的额度很有可能在2019年3月就用光。许多移民类别的排期就是这样被累计地越来越长的,EB-1A目前还是最短的,因此对于符合条件申请人,还是越早申请越好,不要错过最佳提交时机。EB-1A的明天可能就是今天的EB5,名额急缺。首先,什么是EB-1或EB-1A?这类移民属于以职业为基础(Employment Based)的移民类别,就用了第一个字母EB缩写。EB-1是指美国职业移民中的第一优先类别,通常被称为杰出人才或特殊人才移民。EB-1下面又分为ABC三小类:第一类EB-1A:是面向具备特殊专业才能(Extraordinary Ability)的杰出人才,就是说申请人应为在其专业领域具有特殊专业才能和成就的人。要满足EB1A的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交足够的材料证明在其在领域内已经获得公认成就,未来也将继续从事该专业来贡献美国,EB-1A在申请时不需要有美国雇主。第二类EB-1B:专为具备杰出专业才能的教授/研究人员(OutstandingProfessor/Researcher)设置, EB-1B申请中的职业人才应该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并在某些特定科学或学术领域的杰出教授或研究员。EB-1B 申请需要美国雇主的支持,要提供聘用信,通常该聘用来自大学丶学院丶公立或私立研究机构。第三类EB-1C:是针对具备特别专业才能(Exceptional Ability)的跨国公司主管/经理,就是说EB-1C类别移民申请主要适用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移民到美国,成为永久居民。EB-1C要求申请受益人在过去三年中,必须在美国雇主的海外机构 (如母公司丶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工作过至少一年,且未来必须在美国从事一定级别的管理工作。如何判定申请者是否满足EB1或EB1A要求?如何初步判定自己是否属于杰出人才呢?作为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申请者,应该能够证明自己拥有的专业水平已经到达该领域的顶层水平。在提交申请时, 必须附带提交能够证明你在该领域持续获得良好声誉的初步证据,同时证明你的成绩已在专业领域内获得公认。如果你对下面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很可能满足EB-1A杰出人才类别移民的要求:1.在商业丶科学丶艺术丶教育或体育运动领域,你有特殊的能力吗?2. 在你的领域,你是否持续获得国家或国际范围内的良好声誉?3. 到美国后, 你是否依然愿意在相同领域工作?符合EB-1A的十项条件(1)申请人获得过国际奖或国家一级奖;(2)是著名的学术团体成员;(3)专业杂志报刊上有对申请人及作品的评论或报道;(4)在比赛中当评判;(5)在本领域中与众不同的特殊贡献;(6)专业杂志报刊发表作品;(7)参加国际表演或展览;(8)申请人在所属的领域起到领导作用;(9)比同行收入高;(10)商业上获得很大成功。网上说EB-1A符合十个条件里的三个就可以了,其实这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误导。“十个条件” 仅是美国移民局给出的提供申请支持证据材料的参考建议,用满足十项中三项来证明申请者具备“杰出能力”,但仅仅具备这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许多申请案就是因为没有吃透这一点而折翼。此外,移民局还指出,如果这十项条件不适用申请者职业,还可以通过提供“类似证据”证明符合此类别移民资格,而不必拘泥于这十项条件。事实上,相关移民和国籍法案中的法规条款,已经对这个问题给出权威解答,其中的逻辑关系如下:符合美国杰出人才移民资格应该满足以下三条:a.外国申请者在科学丶艺术丶教育丶商业或体育领域具备特殊才能,同时这种才能已经通过持续获得国家或国际范围的赞誉所证明,本人所做出的成就也可以通过广泛的文件材料来证明已经获得业界认可。b.外国申请者寻求来美后在本人具备特殊才能的领域继续工作。c.外国申请者来美后的工作将大大利益美国。网上广为流传的十条,是用于证明符合条件a,即具备“杰出才能”提供的证据参考,而不是全部要求。另外补充,法规中对于上述“特殊才能”(Extraordinary Ability)的界定是:“特殊才能”意味着专业水平显示出已经处于所在专业领域一小部分比例的顶层水平。大家可以也去查查英文字典,好好理解一下Extraordinary这个词的含义。申请人如何判定自己属于哪个领域?这和本人职业又有什么不同?事实上,相关移民法规排除了许多单纯以领域中实践者身份,即“本职职业”为基础的EB1A的申请。例如,申请人不能以医生作为领域申请,这是职业身份,不是领域。这种排除的原因是如果你只是个治病救人的医生,没有对医学领域原创性的贡献,比如没有发现和发明,没有过发表论文,没有获得过国家级奖励,没有媒体报道,不是行业协会会员,没有做过评审,那你只是个临床大夫,只是治病救人第一线的实践操作者;但如果反之,你就可以以医学领域中具备特殊能力的人士来申请。换句话说,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是不具备杰出人才资格的。为便于理解,例举不同领域中一些职业,但在申请时要着重描述申请人的细分领域而不是具体职业。例如:1) 杰出科技人才包括:科学家丶院士丶发明家丶高级工程师丶高级程序师丶计算机专家丶医师丶医学家丶正副教授丶博士丶博士后等。2) 杰出艺术人才包括:画家丶书法家丶舞蹈家丶音乐家丶音乐指挥家丶歌唱家丶影星丶名模丶电视主持丶影视导演丶动画设计师等。3) 杰出教育人才包括: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丶教育学学者丶教育理论家等。4) 杰出运动人才包括:运动员丶教练员等。5) 杰出商业人才包括:企业家丶贸易商人丶管理专家丶金融专家丶媒体传播专家丶公关专家丶广告专家丶品牌营销专家丶市场销售专家丶咨询专家丶经济师等。

萧何

博士后工作难找,欧美一些研究者探讨了背后的原因

博士后训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吗?美国和欧洲的两项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结果发现博士后的经历对于学术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而对于想要在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博士后经历甚至可能是减分项。对那些招聘博士后的课题组长们来说,他们只是想找一个能干活的人,而不是找一个合适的人加以培养。10 月 8 日《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在线发表了美国学者的一篇关于这个话题的论文,论文的落脚点在博士后这个群体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员 Christopher Hayter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年初采访了 5 所研究机构(其中 4 所是美国的顶尖大学)的 97 位博士后,其中有 84 位计划在未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在今年 10 月 8 日之前,84 位博士后中只有 6 位找到了助理教授(tenure-track)的职位,而剩下的大部分人,最终都将不得不做出其他的选择。“一个顶尖研究机构的博士后在学术界无法找到工作,这种情况虽然令人震惊,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Hayter 说。教职的饱和、竞争激烈是欧美学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麻省理工(比如工程学院),每次开放一个助教职位,就会收到 400 份申请,这些申请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十分优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拉森博士说。博士后不仅在学界难有出路,去企业找工作也困难重重。一位企业雇主在接受 Hayter 访谈时表示博士后“所有的那些学科技巧你都不需要,而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他们却没有。”Hayter 建议更多的大学提供教授博士后企业技能的项目。“他们或许不会确定他们就想进企业,但是这样的项目至少能打开他们的思维,看到别的可能性,”他说。另一项于今年 12 月发表在《斯堪的纳维亚管理期刊》(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的研究则将目光投向了与博士后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群体——课题组长(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I),研究人员想知道博士后的招募和遴选标准是怎样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四所欧洲大学的博士后招募和聘用过程。通过对 21 名课题组长的访谈,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对于博士后的要求是有用、熟悉以及为短期项目工作的意愿,而这些素质对于博士后产出最好的科学成果或者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最好的准备却不是必须的。一位瑞士的受访者表示他通常招聘的博士后要“能马上上手,能对项目有帮助,但不需要特别杰出,不需要是顶尖人才”。聘用过程常常基于非正式的联系和熟悉程度。“课题组长们时间有限,所以他们更喜欢已经认识的人。”论文的第一作者荷兰拉德堡德大学(Radbound University)的管理学博士生 Channah Herschberg 说。Herschberg 认为如果能够找到愿意给研究者更多时间完成项目的资助机构会有所帮助。另一方面,选择更为正式的招募过程也会有帮助——这能为职位找到最合适的候选人。她说:“如果课题组长能够更加公开地进行职位招募,他们将会给新人机会,而研究的质量也可能会提高。”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in Chapel Hill)的博士后事务办公室主管 Sibby Anderson-Thompkins 认为这两项研究说明了美国和欧洲博士后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真的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对如何设计博士后训练计划、如何招募和聘用博士后人选的方法进行重新调整。”她说。图片来自:The Blue Diamond Gallery

桓谭

海外博士后的烦恼: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了却没合适的岗位

博士毕业之后,一般来说会进入工作岗位,选择去高校或是进企业。但有部分博士会选择继续深造,这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去做博后,一方面可以做研究,一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收入维持生活。而做博后,去海外会是首选,通过借鉴海外的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同时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当然,之所以选择去海外做博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内高校招聘人才越来越看重海归经历了,有些高校甚至明文规定没有海外留学或者访学经历,升职都将受到影响。在某博士后论坛,有一名博士后发起了调查,想要了解长期在海外做博后最烦恼的方面,得到的两个最多的回答:一个是在海外融入的问题,一个是回国找工作的问题。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大多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能融入当地社会,扎根海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回国。因为如果考虑回国,两年博士后出站后大多数人就选择回国了,长期做博士后的海外人士,自然在等待机会。那么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他们内心有哪些烦恼?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博后的回答中窥知一二。最主要的还是海外融入问题。我的很多朋友出去时间长得几乎也有接近20年的了,短的也有5到6年的,但是绝大部分都还是无法融入当地的环境,尤其是和外国人之间的交往,或许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我们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外来人,或许是不同背景的人很难走入对方内心而无法真正成为朋友,说实话,国人到哪里工作都是勤奋的,可以获得成绩的,这个没有问题。在外多年的经历以及科研经验,回国不存在占坑和不占坑的问题,回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回国,这是个问题。总而言之,在哪里混生活都不容易。另外一名博后同行则表示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也找不到一劳永逸的合适岗位,一直处于纠结中。国内的科研环境好了,国外一直很难融进去,想着回国,但是这个很大程度上有背离原先的出国初衷。再者,真要想着回国内能够一劳永逸的职位也少,都是给国外回去的大牛们准备的,相信多数在国外混了好久的博后都不属于此列,所以回国也是要拼的,就这么反复纠结中。最烦恼的就是,在国外没什么发展机会,鸡肋一样,想回国了还没有合适的岗位,郁闷无比。博后的位置时间一般不长,相对不稳定,得经常找工作,一般2年或者3年,有的甚至一年就得换一个地方。工作两站后,会担心,接下来博后不好找,因为一般找博后的地方,都不希望对方是做了十年八年博后的人。现在国内竞争大,海归人数多,而且长年在海外,在国内一般认识的人少,找国内位置也不容易。在小编看来,如果一直在海外做博后,不能成为当地大学的老师,其实是有风险的。丰厚的收入虽然有,但是期间的担忧会越来越多,从一个博后做完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时,总是在不停地跳,没有固定下来。这对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人来说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最好是有目的性地做博后。有人说博士后是国外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做的,但是在国内,由于文凭的影响力所限,所以好多人选择做博后镀金或跳槽海外。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中间一定要实时地调整对策,不可盲目地总在做博后,可以考虑回国或在当地找工作,一定要坚定信念,才能事有所成。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是教育向前冲,本篇图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