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申请季来临 丹麦高校发力吸引中国学生快节奏

申请季来临 丹麦高校发力吸引中国学生

随着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增加,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也吸引了各国高校的注意。近日,英国伯明翰大学、莱斯特大学等海外高校相继宣布接受中国高考成绩,符合条件的中国学生无需就读一年预科即可直接申请。除了英美澳加等传统的留学热门地开放各种便利政策以外,一些非英语母语国家也正在积极拓展与中国的教育交流。10月底丹麦科技创业中心就相继专门在北京、上海与广州三地举办“Top Talent Denmark”专场活动,请到丹麦八所高等院校的招生官与中国学生现场交流。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丹麦目前有八所知名高等院校,包括哥本哈根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奥尔堡大学、奥胡斯大学、南丹麦大学等。其中多所大学排名在世界前200位,哥本哈根大学在2018QS大学排行榜上位列73名。“虽然丹麦是一个小国家,但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丹麦没有很丰富的自然资源,只有研究、只有教育。所以教育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谈到丹麦的教育资源时,丹麦驻上海领事馆教育科技领事马田表示。在英美等国,商科是中国留学生的热门选择专业,丹麦具有优势的留学科目则大多为理工科专业,例如自然科学、生命科学、IT技术等。据马田介绍,丹麦相关产业发达程度较高,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也较容易在当地找到相关的工作。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在英美等国纷纷收紧工作签证的情况下,在丹麦留学后还会得到延期6个月的签证。除此之外,政策优惠也成为了丹麦吸引留学生的优势,如相对英美国家较为便宜的学费、自由出入申根国家的签证权限、免费医疗服务、国际研究生英语授课等。不同于其他限制留学生打工的国家,国际学生可以合法打工也是丹麦受到留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中国和丹麦在教育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2008年,中科院与丹麦八所大学联合建立了中丹科教中心,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中丹科教中心是丹麦政府目前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唯一科教机构。中丹科教中心招生主任殷有薇告诉界面新闻,中丹科教中心每年招录硕士生约100人,博士生25人,目前已经有四届学生毕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双硕士、双博士的合作项目。除此之外,近年来包括哥本哈根大学在内的多所学院均与中国知名院校在自然科学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得更多国内大学生通过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去往丹麦留学。据马田透露,“未来丹麦高校将与更多中国高校合作,并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合作中来。”马田认为,中国留学生去丹麦留学不仅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也为丹麦的大学带来了积极影响。“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去丹麦的大学学习这对丹麦的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很多留学生毕业后也为中丹各方面合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田说道。根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同比增长11.74%。这其中,赴美人数超过35万人,赴英人数近9万人,占总人数的七成以上。而丹麦则仍属于少数中国留学生的选择,根据丹麦大使馆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赴丹麦留学的中国人不足一千人。马田表示,希望更多的学生考虑去丹麦留学。“在未来,中国也会与丹麦有一系列更紧密的合作计划,而教育和科研毫无疑问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爱背叛

独立研究中顶会Spotlight,就业无门到成名,这位小哥经验分享火了

选自Medium作者:Andreas Madsen机器之心编辑部我成为了一名独立研究者,我不推荐你也这样做。但如果你坚持要「作死」的话……你可能最终能中一个顶会 Spotlight paper。这是一段「激励人心」的故事:一位名叫 Andreas Madsen 的小哥自北欧名校丹麦科技大学本科+硕士毕业之后(成绩是 top3%),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一个研究工程师的工作。而在最近无业的这段时间里,他写的论文中了 ICLR 2020,还是 Spotlight。2018 年 11 月,我完成了自己第一篇论文《Visualizing memorization in RNNs》的发表。我当时以为手握论文和机器学习硕士学位就可以找到软件工程师的工作,这实在是大错特错!2019 年 4 月,我决定成为一名独立研究者,目标就是在 AI 顶会上发表论文。经过近八个月没有任何资助的工作之后,我做到了。我的论文中了 ICLR 2020,而且不是 Poster,是一篇 Spotlight!在把这事公之于众之后,我立刻就成了网红一样的研究者。我收到了近 100 条私信,人们都在问我如何成为一名独立研究者。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给你一些建议。不过首先要明白:我成为独立研究者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 7 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工资,更没有资助可不是开玩笑,请慎重考虑一下。我中了 ICLR 2020!在那之后,我收到了近 100 条私信,人们在询问如何成为一名独立研究者。独立研究者?为什么要作死在 2018 年 3 月,我在 distill.pub 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机器学习论文《Visualizing memorization in RNNs》,我是唯一作者。这篇论文介绍了两个准确度相似的模型在 NLP 上的显著交互可视性有很大不同。那时我还觉得,有了这篇论文以及丹麦科技大学的机器学习硕士学位,我就可以申请到 PhD、研究工程师、实习项目或者机器学习工程师职位了。所以我就开始向谷歌、微软、Rakuten、ElementAI、英伟达、Hypefactors、英特尔、京东、亚马逊、三星、Shift Technology、Corti 等等公司投去简历——竟一个面试邀请都没收到!单说谷歌的研究软件工程师,我甚至找到了一名谷歌的资深研究员,他鼓励我申请他们部门的职位,并进行了正式推荐。为了保证成功,我还向另一名谷歌资深软件工程师要到了推荐,后者曾经与我在开源工具 Node.js 上有过很多合作—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收到任何面试邀请,也没有 HR 来联系我,啥都没有!「你得有一两篇顶会论文啊」一位与某 QS 全球排名 Top 100 大学的教授有点关系的朋友帮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非常感谢你的邮件,它们看起来超级有趣。然而通常来说,现在想要申博士学位有点困难,没有一两篇顶级机器学习/NLP 论文是没什么说服力的,Distill 平台的发表和你在工业领域的经验部分弥补了这一点。不幸的是,我现在没有可供申请的空缺职位。另一名来自 QS 全球排名 Top 5 大学的朋友说到:现在的顶级人工智能 PhD 项目需要有顶会论文才能申请了。我曾经在某大学待过,如果你连一篇 ACL/EMNLP/CVPR/ICCV/NeurIPS/ICML 论文都没有的话,你几乎就不可能成功申请到某大学了。当然,我也收到了其他一些邮件(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回复),那些教授说得没有这么直白,不过总体而言就是对于我的申请没什么兴趣。我怀疑他们也是想要一两篇顶会论文,但只是没有明说罢了,因为这种标准本身就显得有些不公平——在我从本科念到硕士的大学里,教授们并不鼓励我们发表论文。而丹麦的硕士学位其实并不差。所以,想要在没有内部推荐的情况下成功申请博士学位,你需要近乎拿到半个博士学位的资历。那就发顶会论文呗!为了实现我自 2011 年以来的梦想,我需要一两篇顶会论文。于是在 2019 年 4 月,我决定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力争在 NeurIPS 或者 ICLR 上发个论文。如果最终做不到的话,我就当个 JavaScript 程序员吧。没钱怎么办目标是远大的,现实是骨感的,没有工资怎么活得下去?到目前为止这是我被问最多的问题。虽然值得一提,但我觉得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条条道路通罗马,如果你没有什么债务,那就有很多办法节省开支。享受「孤独地生活,但不放弃希望」的状态吧。自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10 年,我一直都是自由职业者。当 NearForm 跟我接触时,我就已经开始作为自由职业者了。这时,我的朋友 Emil Bay 向我推荐了一个他们一直想做的新项目 clinic.js。该项目不仅需要详细了解 Node.js 的内部构件,还要有统计学背景和网页可视化技术。这个项目真是太适合我了,因为我做过大量的可视化工作,也深入了解 Node.js 长达 6 年的时间,并且刚刚完成了自己的机器学习硕士课程。所以,我加入了这个项目,他们也支付我非常高的薪水。如果我能将自己的开支消费控制在低水平,这笔薪水足以支撑 3 到 4 年。因此,可以说我在获得资金方面非常幸运。但是,丹麦是一个消费很高的国家,在另一个国家资助自己或许会更加容易。2019 年,他们还邀请我开发 IoT 智能手表/胸牌(它们是在 NodeConf EU 2019 大会上推出的)的 TensorFlow 部分。虽然这笔收入不足以支撑全年的所有开支,但确实对我帮助很大。好的想法从何而来正如我所说,获得一个好想法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所以不要邯郸学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2019 年 2 月,我参加了母校一个 AI 学生社团的开幕式活动,希望与之前的导师谈谈申请博士的事情。但遗憾的是,他无法成为我的博士导师。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 Alexander R Johansen,他是一位助理研究员,并想要寻找科研上的合作伙伴。2019 年 3 月下旬,我写信给他,他告诉我他的几名学生尝试复现 DeepMind 的论文「NALU」,但都失败了。所以,他问我是否愿意对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或许能够成为一篇 NeurIPS 论文。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和在 Distill 上发表的论文都是对其他人夸大其词或误导性的作品提出批评,然后对它们进行修正改善。并且,复现论文的难点在于优化,而该领域正是我所擅长的。所以,我觉得自己可以接受 Alexander R Johansen 的研究任务。几乎所有发表的论文都会对效果夸大其词,所以修正改善他人的论文内容是一种可行的研究策略。就是这样。这并不是一种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和策略,也会遇到一些重大的挑战(只需要深入解读即可),但的确可行。生活孤独,但不要失去理智或希望作为一名独立研究者,你不太可能获得来自任何人的鼓励。我知道许多的博士生导师也都不会鼓励他们自己的学生,但是他们可以从有类似遭遇的同门那里获得慰藉。这也是我不建议大家成为独立研究者的首要原因。在苦苦挣扎着写论文的时候,你得不到任何安慰,这确实是我不建议成为独立研究者的第一要素。每个人都多多少少需要一些鼓励。别觉得没人鼓励,你自己也能撑过 7 个月。当时的我一直在担心:找不到解决方法、遭遇不公正的评审、得不出有用的结果、发现某个重要缺陷……甚至担心即便发表了也会因为课题过于小众而被淹没。同时,7 个月的研究经费支持也是压力山大。如果最终没有发表,这些钱就打水漂了。事实上作为独立研究者,我的机会是低于平均水平的,仅仅是因为我得到的反馈更少。作为一个独立研究者发表论文,很可能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预料到会失败,但不管怎么样尽力就好。—在日本某地的感想。然而,你可能没有一个后援团来帮助度过难关,他们之前可能存在和你相同的经历。不过,下面两件事还是可以做到的:我通常会与 Alexander 开周会,讨论一下新的想法。虽然 Alexander 并没有 Ph.D. 学位,但他是非常杰出的批判性思考者。我并不认为必须和那些有很多一作发表经历,或者有多年论文指导经验的人交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和那些能质疑我们研究工作的人交流。不然的话,我们可能会变得懒惰,从而对那些论文中的错误视而不见。与他们讨论你的论文,这会给你更大的压力,从而避免找一些「捷径」。我会做多个子项目,如果把所有时间都分配给相同的工作,那么这样的风险太大。我们可以花些时间做那些有用的小项目。写个开源工具、复现个知名论文都非常有帮助。有时候,把视线从研究移开、放松一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研究项目失败了,但至少完成了某些小项目。在我的经历中,有这些业余项目,其它研究者会更认同你,这对你是非常好的一种鼓励。三天完成的业余项目示例,其它研究者会向你表示感谢,这是非常有价值的鼓励。写一篇好论文大约只有 20% 的论文会被接收,你的同行审议会尽力寻找原因以拒绝你的研究。「足够好」并不能满足要求,你需要一篇让人感叹「great」的论文。然而,你并没有任何导师能帮你,此前你也没有发表论文的经历,那么你该怎样写一篇让人惊叹的论文呢?在我的经历中,我的第一份论文放到了 distill.pub 期刊上,当时是非常幸运的。Distill 特别关心书写风格,他们需要展示和解释,而不是通过同行审议的肯定。对于我来说,写一篇用于展示与解释的文章,要比写一篇送给同行审议的文章容易,因此在 Distill 上发文章是很好的起步。然而,我投给 Distill 的第一篇文章被编辑拒绝了,他们弄不清楚该研究的贡献体现在哪。那篇论文到底是对 Nested LSTM 的批判,还是提出了一项新的 NLP 任务「自动补全」,或者就是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一篇论文中可能有一到两条主要信息,如果它们被误解了,那么读者对整项研究都会感到困惑,从而拒绝该研究。所以,不要害怕复述某些重要信息,它能避免这些问题。在我的 Distill 论文中,它传递的信息是:「可视化能给模型提供重要信息,而准确率度量并不能。然而,你需要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直观问题,中文诗歌生成并不是这样的问题。」在 ICLR 的论文中,它是:「异构单元之间的门控看起来非常困难,但在这之前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会在未来的研究里解决门控的问题。」仅仅这样写还不够,他们还需要在整篇论文中高亮显示这一观点,让最懒惰的评审也能看到。我对论文进行了重大修改,再一次提交到了 Distill,这一次他们更加开放一些。Distill 上的 Chris Olah 和 Ludwig Schubert 在论文进入同行评审环节之前给出了非常有用的反馈。我不太确定,如果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的经验,我还能否进入 ICLR。大家可以读一下小说家 McCarthy 关于如何写科学类文章的技巧,里面涵盖了我学到的大部分东西。最后,我想提一句,Alexander 和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润色这篇论文,尤其是在摘要和引言部分,他所提供的帮助非常有价值。被 NeurIPS 2019 拒绝我们将论文提交给了 NeurIPS 2019,但被拒了。当时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投入了很长时间却一无所获。感觉自己再也不能实现梦想,再也不能继续搞 ML 的研究了。让命运掌握在审稿人的手中真的太艰难了。拿到 NeurIPS 2019. 审稿意见的我本人。——「Red Ink」绘画 byJorge Cham所以我是因为什么被拒绝的呢?我总结如下:一些审稿人不相信我们成功地复现了 NALU 的结果(即那篇我们声称进行了改进的论文)。「为什么原始论文中的结果比你们提交论文的结果要好很多?」,这个质疑反复出现过多次。一些审稿人要求我们在提交的论文中做到 NALU 论文声称做到的所有事情。即使我们已经提供了明确的证据来说明 NALU 模型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如果你看过这个论文,这恰恰就是我们没有去花时间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进行了改进。第二点也是,一些审稿人不相信我们的结果和复现。这就是想改进别人「夸张性结果」时的难点。审稿人更偏向已经发布的研究成果。他们更容易对你新提交的论文保持批判性眼光,而不是去批判以前的论文,尤其是 DeepMind 发表的论文。我想说明一下的是,DeepMind 的结果并不是假的,它们是可以复现的。但这个结果对于主要目标「外推任务」(extrapolation task)来说却不是以最合适的方式去构建的。而且,NALU 这篇论文只展示了单个 seed 的结果,而我们的论文展示的是 100 个 seed 的结果。关于这些我们有一篇 workshop 论文:https://arxiv.org/abs/1910.01888提交给 ICLR 2020,有什么不同?在给 NeurIPS 2019 回复 rebuttal 之前,我们已经对论文进行了一些改进。提交 ICLR 时我们补充了更多的证据和实验去支持我们的表述观点。我们还把 NALU 的实验设置和复现结果发表成了 NeurlIPS 2019 的 SEDL 研讨会论文。我们发了个推特,艾特了 NALU 的一作,他还回复了:「Great Work!有了好的基准,我们才能继续提升(模型的性能)」这件事很有意思,我们不必再去争论实验设置和新模型了,而是可以专注于我们提出的模型。真希望我能告诉你我们的改进起了很大作用,但事实是,我觉得我们只是比较走运,遇到了一位杰出的评审。他在 OpenReview 上评论为我们带来了更积极的讨论、更深入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更少的辱骂性评论。我们得到了四位评审的意见,这意味着我们的领域主席非常投入。其中一位评审在 NeurIPS 上也审阅过我们的论文(可能是 reviewer #3),同时他/她也是我们的 NeurIPS 投稿最具建设性的审稿人。经过所有的修改,这位审稿人的意见从 NeurIPS 的 Weak Reject 提升到了 ICLR 的 Weak Accept,最后又改成了 ICLR 的 Accept,他/她甚至还对其他审稿人的意见评论道,「the contribution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too incremental.」评审意见。这个评审意见让我为之振奋。彼时,我们的论文还有两个 Weak Reject,所以还是有可能被拒绝。但即使被拒绝,我也会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评审流程有问题。费这么大劲值得吗?最终,我们的论文被接收。我希望我能肯定地说,这件事能帮助我找到一份研究工作,但说实话,我现在还不知道。我刚刚看到一封邮件,上面说我需要「2 篇顶会论文,而且最好是和著名研究者合著,才能进入一所顶级大学读博,」但作为一名独立研究者,这一点我是做不到的。希望只是这所大学有这种要求。机器学习研究之路是漫长的。但如果你一步都没迈出,一切都会变成不可能。如果你真想去做,那就付诸努力去寻找其他方法。——Vancouver, Canada问答环节前面的内容并没有回答我收到的所有问题,所以我在下面做了一些补充:Q:你这些漂亮的图是什么做的?A:我所有的图都是用 R 库的 ggplot2 绘制的。Q:你的工作没有什么用,你就是个笑话。A:谢谢你,你有想过成为一名评审者吗?Q:你花了多长时间?A:在这篇论文上,我每周大约花 48 个小时,有时候达到 100 个小时。但要记住一点,我也在做业余项目和自由工作。Q:你的计算资源来自哪里?A:Alexander 可以为我们提供计算资源,因为他是一名助理研究员。Q:我的导师要给我一个读博的机会,我是否应该接受?A:如果你真的想做研究,也许你应该接受。现在竞争很激烈,我认为你应该接受你所能得到的。Q:我现在正在实习,但我感觉什么都学不到,因为我的导师不管我。A:你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指望你的导师主动来找你。很高兴你能得到实习机会,我之前没有得到。可以开始着手安排会面,但也要记住,除了导师,你还可以向别人请教。Q:我是硕士在读,要怎么为发论文做准备?A:如果你能找到一位对此持开放态度的导师,那就尝试发表。同时,注意在学习期间找实习工作。大多数实习工作只对学生开放。我曾经得到过实习机会但却去不了,因为我已经毕业了。Q:我要如何提升自己的编程技巧?A:我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写开源代码,在此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优秀程序员的指导。Q:要发一篇 Spotlight 还需要什么?A:说实话,还需要运气吧。Q:我看到一些人拿到硕士学位就进了谷歌当研究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A:是有这种情况,而且黄金时期是 2013 年到 2015 年。如果当时你拿到了硕士学位并且足够幸运,你就可以走得很远。总结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写给其他独立研究者的建议。与他人协作。这个人不一定是论文写作方面的专家,只要能对你的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即可。此外,在大学里找一个能接触大量算力资源的人可能很有必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但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你要知道,只有 20% 的论文被接收了。作为一名独立研究者,被接收的概率可能更小。不要在被拒绝一次后就垂头丧气,做一些业余项目,即使你失败了,也不完全是在浪费时间。避免成为独立研究者。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实在是不必踏上独立研究者之路。也许你的导师对你不上心,但至少有同门的博士生可以交流。如果做了独立研究者,你就失去了相互扶持和勉励的关系网络。成为一个独立研究者将会非常艰难、孤独。但如果幸运,也可能在转角处遇见璀璨星光。——拍摄于加拿大温哥华机器学习圈也有阶级固化问题最后,我去参加了 NeurIPS 2019,因为我们有一篇论文被研讨会接收。在会上,我有幸与几位招聘者、教授、研究者交谈,结果发现招聘者的要求、研究人员的要求和教授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想让研究者们知道的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得到一个读博机会似乎比拿到博士学位还要难。如果你是在 2017 年或更早之前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那么进入名校读博还是可以实现的目标。但如今,这些机会都要求你在顶会(NeurIPS/ICLR/ICML)发表 1-2 篇论文,而且最好是与著名研究者合著。我希望研究者、教授、委员会成员以及大会组织者都能够帮助遏制这种迅速崛起的新精英主义。它只会加重这一领域已经存在的固有偏见。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andreas_madsen/becoming-an-independent-researcher-and-getting-published-in-iclr-with-spotlight-c93ef0b39b8b

从其强梁

丹麦技术大学(DTU),一所你越来越难申请到的北欧名校

丹麦技术大学(DTU) , 一所你越来越难申请到的北欧名校丹麦技术大学(DTU),是一所位于丹麦国哥本哈根市的科技院校, 她建校于1829年,被称为北欧理工大学里面的“BIG 5"。随着DTU在世界上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学生,对这所北欧名校充满了向往。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所院校的申请难度,将来会大大提高。(1)DTU录取率逐年降低梦想中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这是HIIA在留学咨询过程中,不断地会想起的一段话。由于北欧院校并不注重国内的推广,很多学术背景并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总是认为这些在国际上都响当当的名校,会特别好申请,仅仅是因为“身边朋友好像没有那么多人申请北欧院校”。从国际学生总数上看,的确,去北欧留学的学生数量,确实不多。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北欧四国加起来也不过2000万人口,仅仅相当于一个北京市的常驻人口,动辄几万的国际学生,对于当地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在整个欧洲来说,北欧都是最理想的留学目的地,所以,中国学生申请北欧留学,不光是在与本国学生竞争,实际上,中国学生是在和全世界最优秀的学子们在竞争。说到DTU,近几年热门专业的平均录取率低于10%,申请难度在逐渐加大。(2)丹麦政策紧缩屋漏偏逢连夜雨,丹麦近几年的紧缩政策,在整体上限制了国际学生的招生数量,作为丹麦高校里面的当家花旦,DTU当仁不让,一口气裁撤了多个专业,面对越来越紧缩的名额,可想而知在未来的申请阶段,竞争将会多么激烈!丹麦街景(3)国际政策导向近日,英联邦为首的几个留学热门国家: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纷纷提高了入学门槛,试图通过提高门槛来“彰显”自己的口碑,实际上多年来的营销化教学,早已经将过去这些国家积攒的教学质量,拖入了下降的趋势里面。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明白了,在海外,能够提供优质的学术氛围和环境的高校,实际上是非常少的,稍微对国际教育有所了解的家长和学生们,早已经将未来的留学目的地切换到了北欧,这势必会导致留学北欧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大留学申请的难度。(4)怎么办?寰亚留学在这里建议大家,摆正心态,正视自己学术背景上的不足,同时要弥补自己在国际教育认知上的缺陷。千万不要再抱着“只要有钱,名校随便上”的落后想法。同时有能力的家庭和同学们,还是认真衡量下自我在申请节奏上的把握能力,DIY到底可不可取?即时是可以DIY,但是有了HIIA这样顶尖机构的帮助,是否可以让自己的教育投资更物有所值呢?(更好的申请结果,更多的就业可能)实际上这些观点,接触过国际教育的朋友们都可以想清楚,现在到了这种艰难的留学时刻,寰亚留学也不希望因为我们本身高素养所带来的一种含蓄,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北欧名校,从此再也找不到交集。

其觉无忧

全丹学联举办首届中国留学丹麦博士生论坛

人民网哥本哈根8月30日电 日前,由丹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全丹学联)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丹麦中国博士生论坛”活动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成功举行。冯铁大使与参会人员合影(李严摄)中国驻丹麦王国冯铁大使,科技参赞彭斯震,教育组邓理明老师,全丹学联主席董国位等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致辞。来自哥本哈根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以及奥胡斯大学的近40位各学科领域的中国在读博士生济济一堂。本届博士论坛以“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为主题,围绕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开展。涉及学科覆盖:环境,材料,能源,食品,生命与医学等多个专业。首届丹麦中国博士生论坛(王丰摄)论坛开始,全丹学联主席董国位代表主办单位欢迎大家参加首届博士论坛,希望将博士论坛搭建成为推动中丹科技合作与进步的桥梁。彭斯震参赞就中国科技创新发展70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从中国科技发展概况和国内科技创新政策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科技发展70年的成就。目前,愈发紧密的中丹项目联系为未来的科技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和丹麦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彭斯震参赞发言(王丰摄)全丹学联主席董国位致辞(李严摄)丹麦科技大学张春雷,周光妮,孟易辰以及奥胡斯大学梁川州四位博士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能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前沿应用。哥本哈根大学李倩,黄楚楚,李知泉,牛丽丽和张程五位博士围绕生命科学领域就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生动活泼的介绍。报告结束,在场师生纷纷提问讨论,气氛热烈。旅丹教授代表发言(李严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彭斯震参赞主持了“我与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论坛结束后举行。丹麦科技大学黄晓旭,侯晓琳,房磊三位教授与哥本哈根大学张国捷,余武胜两位教授结合各自科研工作与个人旅丹经历畅谈体会,忆古思今,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盛赞70年来祖国取得的进步与成就。学生学者纷纷表示,留学生作为站在对外科研交流的第一线人员,将牢记为祖国科技发展事业奋斗的重任,认真做好本职科研的同时,为祖国科技交流与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同时,作为中外文化沟通的直接桥梁,来自哥本哈根商学院的董国位以及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黄楚楚,舒楠,蔡桓和许树奇五位博士生代表也表示了在工作学习中积极宣传中国文化与当代国情,争取打破偏见,树立中国新形象的决心。冯铁大使致辞(李严摄)冯铁大使最后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发展日新月异。青年学生学者承载着祖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希望大家牢记科研使命,继承优良传统,坚定信念,胸怀祖国,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在勤奋工作、拼搏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周明月)

赵奢

欧洲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申请条件

作为近年留学的热门,相信大家对留学话题都很感兴趣。哥本哈根大学的教育质量已经达到世界级的水平,每年会吸引很多的学生前往留学,下面就和选校帝了解一下欧洲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申请条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拥有相关专业背景,通常会有最低学分要求。2.雅思总分6.5以上或者托福总分在83分。3.申请材料要求:本科相关专业毕业公证,学士学位公证,大学成绩公证,语言考试成绩单,个人简历,申请信和推荐信。4.申请截止日期是在每年的1月15日。哥本哈根大学的申请条件主要包括学历条件,语言条件,最有就是材料方面的要求,在满足这三点要求之后,就可以申请成功了。以上是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选校帝。

备胎侠

丹麦启动实施“终身教授”人才计划

丹麦国家研究基金会(DNRF)启动实施了新的人才计划——“终身教授”(DNRF Chair grant)计划。目标是加强和丰富丹麦的研究队伍,激励和支持丹麦的大学吸引和招募来自海外的杰出研科人员,其中包括希望返回丹麦的科研人员。具体目的是为丹麦的大学招聘潜在的或新聘的终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s),提供启动科研经费支持。 学科领域包括:人文、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终身教授”计划实施期限为2020-2024年,平均每年预算约为4000万丹麦克朗(约合4298万人民币),总计2亿丹麦克朗,预计每年支持3位申请人(由所在大学申请),每年有3次提交项目申请机会。每个项目的平均经费约为500-1000万丹麦克朗。仅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赠款最多可达到2000万丹麦克朗。资助经费可用于开展科研活动的启动费用,例如设备、差旅、会议、消耗品以及团队年轻研究人员和博士生的薪资,但不包括申请者本人的工资,本人工资由大学提供。 【来源:科技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废车场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首次将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中国女教授

因建立中国首家丹麦研究中心增进中丹、中西跨文化理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张喜华8日在哥本哈根大学建校庆典上获颁荣誉博士学位。这是哥本哈根大学建校540年来首次授予一位亚洲女性上述学位。张喜华(资料图片)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当天出席了建校庆典,并在典礼后与5位获颁荣誉博士学位的学者分别亲切交谈。哥本哈根大学在提名张喜华候选荣誉博士时介绍说,张教授促成了中国首家丹麦研究中心的建立,该中心启发并促进跨文化理解及社会和学术思考,从而增进中国与丹麦乃至西方世界的学术和跨文化理解,使丹中学者共同受益。张喜华当天在接受荣誉博士学位时表示,希望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丹合作研究、语言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知华友华的丹麦学子和学者,以文化、教育、学术等方式助力两国进一步了解与合作。2011年,张喜华代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与哥本哈根大学跨文化与区域研究系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建立双方校际合作关系。201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丹麦研究中心。2017年,经中国教育部备案,中国丹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张喜华担任中心主任,其合作单位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丹麦科技创新中心及丹麦驻中国文化中心等。哥本哈根大学创建于1479年,是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自1929年以来,哥本哈根大学开始颁发荣誉博士学位。此前,获得荣誉博士学位的大多为欧美教授。来源/新华社(林晶 于珂)编辑/侯晓然

祸福溷溷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首次将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中国女性教授

新华社哥本哈根11月9日电(记者林晶 于珂)因建立中国首家丹麦研究中心增进中丹、中西跨文化理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张喜华8日在哥本哈根大学建校庆典上获颁荣誉博士学位。这是哥本哈根大学建校540年来首次授予一位亚洲女性上述学位。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当天出席了建校庆典,并在典礼后与5位获颁荣誉博士学位的学者分别亲切交谈。哥本哈根大学在提名张喜华候选荣誉博士时介绍说,张教授促成了中国首家丹麦研究中心的建立,该中心启发并促进跨文化理解及社会和学术思考,从而增进中国与丹麦乃至西方世界的学术和跨文化理解,使丹中学者共同受益。11月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张喜华(左)在哥本哈根大学建校庆典上获颁荣誉博士学位。(新华社发,霍彬涛摄)张喜华当天在接受荣誉博士学位时表示,希望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丹合作研究、语言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知华友华的丹麦学子和学者,以文化、教育、学术等方式助力两国进一步了解与合作。2011年,张喜华代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与哥本哈根大学跨文化与区域研究系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建立双方校际合作关系。201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丹麦研究中心。2017年,经中国教育部备案,中国丹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张喜华担任中心主任,其合作单位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丹麦科技创新中心及丹麦驻中国文化中心等。哥本哈根大学创建于1479年,是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自1929年以来,哥本哈根大学开始颁发荣誉博士学位。此前,获得荣誉博士学位的大多为欧美教授。

我的环球留学申请之旅: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瑞典

「导师专访」是大圣未来海外导师分享留学申请经验和求学感悟的一个栏目,同学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同申请背景的学长学姐的留学申请及就业分享和一手经验。本期分享导师▼Zoe Liu布里斯托大学图像及视频通信信号处理硕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拿到西交大信息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没有惊喜,没有期待。我不知道这听上去很高大上的专业会学习什么,也不知道迎接我的大学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怀着满心没有考到自己梦校、没有就读自己理想专业的不甘,带着对西交大的一丝抗拒,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1误打误撞,让我有了海外交流的机会高中时,学校对中考分数高的学生,统一录取到了所谓的“理科实验班”。班里同学的目标都是清北的理工科专业,而我却因为受到凤凰卫视战地记者报道的影响,梦想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但因为所在班级重理轻文,从各科老师,到理工科出身的父母,都不支持我的决定,也许是年纪太小对人生目标还不够坚定,不懂如何争取,虽然内心很难受,但还是在高二文理分班时选择继续呆在理科班。高考后,确定被西交大录取,父母问我想选择什么专业,没有任何想法的我,任由父母帮忙填报了听着就很火爆的信息工程专业。入学后,因为对专业没有足够的认知,学习成绩着实算不上优秀,就这样慢慢的磨灭了学习热情,时常感到很迷茫,对未来没有方向。大一寒假后回校,看到舍友拿了本厚厚的单词书从早翻到晚,封面上大大的三个字母:GRE。好奇心驱使,凑过去问她,这堪比板砖的书是干嘛用的?舍友举起她的大板砖书,扔给我,说:研究生我想去美国,咱们这工科专业都需要考这个。五月是最后一场老GRE考试了,这成绩五年内都有效,你英语也不错,要不和我一起备考试试?于是,我和舍友一起入坑了GRE。由于没有留学规划,既没有目标院校专业,也没设定目标分数,我们俩除了背背单词,报名的GRE大班课经常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英语基础还行,一直学习理工科又占了点逻辑思维能力的便宜,但最终的成绩也只有1350,对比大神们1480-1550的分数,只能说是到了及格线。随后,我俩为了不浪费备考GRE时积攒的单词储备,又在大二上学期报考了两次托福。第一次时,虽然自我感觉准备了不少,但坐进考场的那一刻就蒙了,因为没有过模拟的考场练习,对整个机考流程非常不熟悉,导致在本身就争分夺秒的考场里,情绪更加紧张了,最终只考了92分。有了经验后,第二次去考试的我,感觉从容不迫了许多,拿下了108分。大二下学期,班主任在班级群里转发了一个去美国密西根大学做一年交换生的项目。当时对本专业的学业感觉厌倦和疲惫的我,迫切的想换一个环境,立刻报了名。幸运的是,之前的托福和GRE备考在这次选拔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同学因为没有符合条件的英语成绩,只能遗憾的落选,而我和舍友由于早早的考完了托福考试,达到了要求的成绩,很快就被通知入选了交流项目。在大二结束的暑假,我俩愉快地踏上了去往美利坚的飞机。2一年的交换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在密西根的一年,我体验了完全不一样的学习方式。首先,在专业的总体课程设置内,我们的选课是相对自由的,你可以选择你更感兴趣的课程方向,一步步深入学习。同时,如果你选择了多门课程,开课后觉得没有兴趣或学习吃力的话,只要满足该学期的学分要求,在几个不同的时间点都可以选择退课。这种自主权给我了极大的激励,选课前会认真研读课程介绍和方向,并开始对后期的学习内容进行规划。除此之外,课堂的内容也更具有开放性,从实验到课程研究,都可以根据自己想研究的方向进行内容的选定,如果没有想法,也可以在office hour去寻求教授的帮助。就这样充满热情的度过了在密西根的一年,所修的课程都获得了A/A+的成绩。准备离开的时候,教了我两门的课的教授告诉我说希望我能读他的硕士,觉得我可以在专业内有所成就,是个smart girl。听完以后,原本想着硕士一定要转专业的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内有所发展,也坚定了我要申请出国继续深造的心。回国归校后,为了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我报名参加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每天投入忙碌的参赛准备中。没料想,又被告知美国和西交大的学分互换后,还需要补足大三西交大的必修课程,加上大四上学期本身还有不少专业课,托福成绩也刚刚过期需要重考,所有这些事涌来,一下子打乱了我申请美国的计划。思索过后,我准备gap一年,找个实习先干着。大四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找到我,听说我放弃了保研,问我接下来准备的去向。在得知我准备gap一年再申请美国时,表示我放弃保研很可惜,可以选择边读研边申请。另外,也可以看一下还有哪些国家的申请未关闭,尝试申请别的国家。于是,我开始了对其他国家留学情况的了解,发现英国可以先提交文书等材料,随后补充雅思成绩,加上教学质量和环境都很受认可,便着手准备申请英国,选定了布里斯托、南安普顿、曼彻斯特、帝国理工四所学校进行申请。那一段时间,每天从早到晚的浏览学校网页信息,看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申请材料要求等信息,并且申请的各方面材料,都亲历亲为,一遍遍的反复修改。幸运的是,拿到了全部四所的录取通知书,在帝国理工和布里斯托中纠结了很久,最终因为布里斯托的导师推荐了更适合的研究方向而选择了去往布里斯托。△布里斯托大学小结1、 出国留学需要早做准备,最好能在大三之前完成所需要的托福、雅思、GRE等成绩。2、 大三需要在努力提升专业课成绩的同时,从实习、参赛等各方面加深自己的软实力。3、 申请学校时,不要海投,浪费精力和时间。一定要仔细筛选符合自己专业方向规划的学校,分层次进行投递,增加拿offer的概率。3重重意外,开启走天涯的申请之旅一切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的样子,到了布里斯托后,很快遇到了自己挚爱的D先生,毕业后,我回国加入三星工作,软件开发的工作忙碌且充实。但由于D先生呆在国外很多年,已经适应了那边的节奏和生活,在商议过后,我们决定申请到加拿大那边读书,然后移民。于是,我又一次经历了全部的申请流程。此次,我将申请重点放在了和三星工作内容更契合的专业上,最终拿到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滑铁卢大学和曼尼托巴大学三所学校的offer。正当我们兴冲冲的准备几个月后前往加拿大时,却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个宝宝,一切只得停步。本以为一切都又回到原点,机缘巧合,在去年的时候,D先生被公司外派到了北欧业务部门,负责丹麦和瑞典的相关业务。再一次,我开始了丹麦和瑞典学校的申请,有了多次的申请经历,加上每一次都是亲自操刀,对于整个申请流程已经非常熟悉的我,在重新考取了雅思成绩之后,获到了哥本哈根大学和KTH的录取。然而,过年之后欧洲爆发的疫情,再一次阻挡了脚步,我只得defer offer,待疫情平稳之后,再前往北欧继续深造。虽然人生充满波折和意外,但每一次申请都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目标、更了解学校的要求,从而有规划的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前路漫漫,即将又去往新的国家,开始新的生活,人生充满了未知,但每一次都会成为生命中很有意义的经历。看过世界万千,才会有内心的淡然,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本文为大圣留学原创撰写,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后果自负)■■■■■想知道我的条件可以去哪所学校?想更精准的规划我的留学申请想了解更多英国留学的真实体验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扫码,回复“英国留学”免费咨询,获悉你想了解的内容▼

藏娇记

留学时讯|博士被“优待”?工签政策叒放宽(内含奖学金资讯)

天时地利人和,将英国捧上了20FALL留学最热国家的宝座,虽然第一波申请状况百出,无论从学校还是政府层面,通过一些政策的改变,对当前的留学形势也给出了积极回应。(莫不是在给应对脱欧后的不良反应积蓄储备力量?)近日,有小伙伴发现,继PSW2.0面世后,T2签也悄咪咪地重装升级~内容从申请到永居都有涉及,最让小编惊喜的是,为了留住高价值人才,T2工签对博士群体开放了“特殊待遇”!假如你是英国在读或准博士,那么你将享受到:正式被移除RCoS竞争之列若持有T2工签的博士生需要长时间待在英国境外从事科研访问工作,将不会算入永居申请时的“缺席”范畴内RCoS竞争有多激烈,在英国毕业求职申请过T2的小伙伴是深有体会的,此次新政的颁布让博士群体免去了竞争,更快速地投入到英国工作环境中,本硕的小伙伴竞争压力也能减小一些~同时“因公离国”不再成为申请永居的绊脚石,让博士工作者再无后顾之忧。说到RCoS申请,除了通过劳动力市场测试,还有一种途径就是以“短缺工种”来申请工作签证。英国劳动力市场某些工种由于人力短缺亟需海外雇员补充,“短缺工种”也可以看做是之后两三年的就业指南参考了。凭“短缺工种”申请工签的申请人,可以享有以下特权:无需通过劳动力市场测试有限额情况下具有优先权申请永居无需满足永居薪资门槛无需达到RQF Level 6的工种要求根据移民局官方数据,目前T2工签RCoS的年度限额是20,700个,英国短缺岗位占比已高达10%,符合条件的人员竞争成功机会还是很大的。本次新政拓宽了“短缺工种”列表,增加了生物科学家和生物化学家、社会人文学科的科学家、心理学家、兽医和建筑师等专业。除了当局政策外,英国许多名校也越来越多地开放奖学金机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报名。在各大排行榜前座拥有姓名,中国留学生申请热门的三大院校:帝国理工学院, 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也祭出了自己的大招,心仪这三所高校的小伙伴们赶快接招吧!帝国理工学院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al Scholarships 适用范围:申请机械工程学院课程的全日制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要求:均分在89以上金额:4,000-13,250名额:8人时间:一年SinoMed-Imperial College MSc Scholarship 适用范围:申请机械工程学院的全日制课程的学生要求:◆ 中国国籍;◆申请高级机械工程硕士(the Advance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ME) MSc )的全日制课程;◆在2020年2月28日前达到入学所需的语言要求金额:19,000 (约17万,其中1000作为往返中国的旅行费用)名额:1人截止日期:2020年1月31日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cholarship for MSc in Statistics 适用范围:申请统计学硕士学位的任何人都有资格申请该奖学金。奖学金将颁发给具有出色学术成就的杰出候选人。该奖学金将保留给那些在完成硕士课程后表现出渴望并有能力继续进行相关研究的候选人。金额:10,000名额:2人时间:一年申请截止时间:2020年1月31日(ISC)2 Graate Scholarship (硕士) 适用范围:正在学习或申请信息安全或网络安全有关课程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要求:GPA3.5+/4.0 (或同等水平)金额:1000-5000美元名额:20人截止日期: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2月27日伦敦国王学院 King's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KIS) 2019-20 伦敦国王学院为在2019-2020学年的国际学生提供9个奖学金名额,适用于任何学科的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奖学金金额为25,000英镑,将用于支付学费。支付费用后剩下的任何余额将作为现金助学金发放。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是国际(非英国/欧盟)学生,并应按国际费率支付费用;◆ 进行全日制研究生授课的硕士学位课程;◆ 已经拿到了KCL的conditional/unconditional offer;◆ 在规定日期前(2020-2021学年待定)向King's申请;◆ 满足King's规定的相关学术和英语水平要求;◆ 在规定的截止日期(2020-2021学年待定)之前完成并提交奖学金申◆ 请表和其他所需的证明文件注意:◆ 奖学金将优先支付学费。剩余资金将作为一次性付款或现金助学金发放;◆ 不适用于已经入学的学生;◆ 非全日制学位课程不符合条件;◆ 欧盟/英国的学生不符合资格;◆ 远程学习课程不符合条件;◆ 对于期限超过12个月的课程,奖学金仅在第一年支付;◆ 由于该奖项仅提供部分资金,因此申请人必须能够确认是否已经/正在寻求途径来支付奖学金未涵盖的其他费,可以通过其他资助奖项或自筹资金。ET Davies studentship 申请要求:所有国籍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必须是申请数学系理学硕士课程(MSc programme in the Department ofMathematics)的学生。申请时间:从 2019年8月1日 到 2020年12月31日金额:500英镑-2,000英镑名额:1-2人 伦敦大学学院 CSC-UCL Joint Research Scholarship 博士研究生(2019年)UCL和中国奖学金理事会(CSC)提供以下26份奖学金,旨在扩大英中之间的教育、文化和技术合作。价值和持续时间:奖学金由CSC和UCL共同资助。CSC提供往返英国的经济舱机票、生活津贴和签证申请费。UCL将为全日制MPhil/ PhD计划的标准期限(最长48个月)(包括撰写期)提供全额学费。优先考虑的研究领域:◆ 工程科学系博士:每年最多10名◆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博士:每年最多10位,另外根据CSC的要求在其他学科(工程学院和数学与物理学院优先)招募最多5名学者◆ UCL教育学院(IOE):每年1名博士截止时间:申请工程科学学院和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的申请人请在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之前根据学院Dean'sPrize计划申请费用资助。教育学院申请人:◆ 简历CV◆ 在申请课程时提交的研究计划书副本◆ 如果是UCL在读学生:提供您的主管或私人导师的推荐信有小伙伴就吐槽了:大家全往英国挤,竞争太大了,感觉受不住啊!最近英镑又涨价了,荷包在哭泣,那有没有其他地区性价比高的学校推荐一下?这不小编狗腿地为大家搬来了2020年欧盟Erasmus+硕士项目(部分)讯息,跟着奖学金选学校,经济、选校问题一步解决啦~LCT-European Master Program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语言和通信技术硕士,学制2年,学费8500欧元/年,奖学金24500欧元/年。专业背景要求:(计算)语言学、语言技术、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语言要求:托福95分雅思7.0申请截止日期:1月15日联办院校:德国萨尔大学(协调院校)、马耳他大学、法国洛林大学 、西班牙巴斯克大学、意大利特兰托大学、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FAME+ - Functionalized Advanced Materials & Engineering+ 材料与工程高级硕士,学制2年,学费9000欧元/年,奖学金25000欧元/年。专业背景要求:物理、化学、冶金、材料学、电化学等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语言要求:雅思6.5(写作不低于5.5)或托福92(写作不低于22) 申请截止日期:1月15日合作院校: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协调院校)、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葡萄牙阿威罗大学、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EMMA - Erasmus Muns Masters Journalism, Media and Globalisation (新闻传媒与全球化硕士), 学制2年,学费9000欧元/年,奖学金25000欧元/年。专业背景要求:新闻传媒专业学士学位,成绩良好或具有3个月以上的记者新闻经历或提供媒体类实习推荐信。语言要求:雅思7.0分(单项不低于6)(只接受雅思成绩)。申请截止日期:1月10日该项目由以下大学联办: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协调院校)、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智利天主教大学BDMA - Big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tics 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硕士(原IT4BI项目),学制2年,学费:9000欧元/年,奖学金25000欧元/年。专业背景要求: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语言要求:托福72或雅思5.5申请截止日期:12月15日该项目由以下大学联办: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协调院校)、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法国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BeinPM-Be In Precision Medicine 精准医学硕士,学制1年,学费9000欧元,奖学金25000欧元/年。专业要求:临床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师、药剂师等相关学士学位语言要求:待定申请截止日期:待定该项目由以下大学联办: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协调院校)、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BIOCEB-Erasmus Muns Joint Master Degree in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for a Sustainable Bioeconomy 可持续生物经济的生物和化学工程硕士,学制2年,学费9000欧元/年,奖学金25000欧元/年。专业背景要求: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加工工程、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良好的数学水平。英语要求:B2申请截止日期:2月18日 该项目由以下大学联办:法国巴黎农业高等科学院(协调院校)芬兰阿尔托大学、爱沙尼亚塔林工业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法国兰斯-香槟-阿登大学CNE - Chemical Nano-Engineering 化学纳米工程硕士,学制2年,学费9000欧元,奖学金25000欧元。专业背景要求:化学、物理、机械、化学、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等理学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英语要求:雅思6或托福80 申请截止日期:2月17日该项目由以下大学联办:法国马赛大学(协调院校)、波兰弗罗茨瓦夫科技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DCLead - MSc Digital Communication Leadership 数字传播领导力硕士,学制2年,学费8600欧元/年,奖学金24600欧元/年。专业背景要求:大众传播学、新闻学或传媒学等相关学士或硕士学位、或者具有法律、社会学、教育、翻译或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学士或硕士学位学生有数字通信领域相关的工作经验也可以申请。语言要求:雅思6.5分或托福92分申请截止日期:12月5日该项目由以下大学联办:奥地利萨尔茨堡大雪(协调院校)、丹麦奥尔堡大学、比利时荷兰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DOCNOM - DOCNOMADS+ DOCUMENTARY FILMDIRECTING EMJMD 纪录片导演硕士,学制2年,学费9000欧元/年,奖学金25000欧元/年。专业背景要求:电影研究、艺术或媒体传播研究的学士学位。需提供两个长度分别为3分钟和9分钟的视频作品。语言要求:雅思6或托福79 申请截止日期:1月9日该项目由以下大学联办:匈牙利戏剧与电影艺术大学(协调院校)、葡萄牙卢西亚达大学、比利时卢卡艺术学校EMLE - European Master In Law And Economics 法律经济学硕士,学制1年,学费9500欧元,25500欧元/年。专业要求:法律等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语言要求:托福95(写作不低于21,口语不低于18,阅读不低于13,听力不低于12)或雅思7(各部分不低于6)申请截止日期:12月16日该项目由以下大学联办: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协调院校)、法国马赛大学、意大利罗马LUMSA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英迪拉甘地发展研究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波兰华沙经济学院、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