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商集团权属单位省药科院到复旦大学开展交流学习。3月31日,省药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岱州,副院长段崇刚等一行赴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开展交流学习;4月1日,张岱州、段崇刚等一行到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交流学习,应邀参观了复旦大学P3实验室和抗新冠疫情展览馆。在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复旦大学卢红斌教授详细介绍了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人才团队、科研成果和主要研究方向。双方重点交流了通用高分子、石墨烯等材料在重症(儿童)监护、智慧医疗中心、柔性传感器、高性能散热膜、电磁屏蔽、水系锌离子电池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一致认为可以积极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开展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应用转化等方面的长期合作研究。同时,双方还在人才团队建设方面达成共识,将进一步开展人才交流和技术骨干培养等合作。此次交流合作对省药科院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关键技术提升和创新医疗器械的开发与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交流学习中,复旦大学研究员谢幼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详细介绍了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专家委员会成员、人才团队和技术骨干。教研究员蔡启良着重介绍了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人员组成、管理体系和运行情况。张岱州详细介绍了省药科院的整体情况,特别是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方面的工作。双方就抗感染性疾病新药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感染性疾病创新药物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转化方面,双方达成合作共识,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抗病毒药物的快速发现和产业化。省药科院研发的一种抗新冠病毒药物拟在复旦大学P3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其活性,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精准性。本次交流合作,通过实验室联合共建、资源共享,快速提升省药科院抗病毒药物研发能力和人才团队建设,进一步促进抗病毒药物研发平台的建立、完善和创新发展,显著提高省药科院药物研发的国际竞争力。(信息来源:鲁商集团)【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的题词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聚医杰)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和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等领导专家于1988年支持创办的一所专为基层中医,民间中医服务的中医药学术机构。开始是由国家卫生部报国家科委批准设立的科研学术机构,后来由于机构变迁、体制改革,2006年2月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重新注册后工作至今;33年来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的主要工作是:1、为基层中医们构筑学术交流平台; 2、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基层中医发展政策建议; 3、弘扬中医药特色医疗优势,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 4、甘当伯乐培育基层名中医; 5、研发推广中医药科研学术成果; 6、为民间中医增加正能量,反映民间中医的诉求。江淑安院长出席科学家论坛大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扎实努力的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进,赢得了基层中医、民间中医的欢迎,被誉为“民间中医之家”、“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医科技推广先进单位”、“中医药科研创新先进单位”、“传承文明·自自主创新”等荣誉称号。中医事业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曾题词:“北京聚医杰是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成立33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不仅为基层中医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热心帮助基层中医提高技术水平。近十几年该院先后为基层中医举办了45次特色医疗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而且还先后举办了“中医诊所中药师培训班”、“中医确有专长人员技术培训班”、“真想学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班”等专题中医适宜技术及基础理论培训班二十多场次,受到了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基层中医人员的欢迎。2020年初,武汉市暨湖北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淑安带头捐款并组织干部职工共捐款12万多元,分别捐赠给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革命老区黄冈市支援抗疫。近期又组织了几位中医专家专程到革命老区大别山免费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和乡村中医,为老区的基层中医药人员、民间中医送去实用技术,以简便验廉、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充电。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培养了1万多名基层中医,其中有许多成为著名的中医专家,如国医大师唐祖宣,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原院长庞国明,直肠滴入研发人王洪才,现代穴位埋线研发人任晓艳,中医钩活术的研发人魏玉锁及著名中医专家王英、沈峰、张安林、朱华春、苏振州等都曾参加过“聚医杰”的学术活动,北京聚医杰先后创新完成中医药学术成果、特色医疗成果200多项,其中有些成果还填补了国内外中医药学术研究的空白。2016年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特邀江淑安院长代表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出席并作主题交流发言,大会授予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为“2016年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授予江淑安院长为“2016年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今年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江淑安院长带头讲党史,宣传我党的光辉岁月和战斗历程,教育广大职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文/耿直)
近日,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血清总胆红素测、橡胶外科手套不透水性试验” 在国家药监局综合司通报的2020年检验能力结果验证中,获得“满意”结果;同时,在建的未来科技城院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软件功能、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端子骚扰电压、口罩过滤效率及呼气吸气阻力”等能力验证项目均获“满意”。一直以来,省器械院始终立足检验检测本职,不断强化技术支撑能力,着力提升实验室检测水平。每年组织制定能力验证计划,通过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开展先进仪器设备购置及制定落实相关制度措施协同推动实验室监测能力提升。下一步,省器械院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检验环境、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科学规范的监控、发现及消除实验室间存在的系统误差,将检测结果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提高检验院数据分析处理的有效性,更好的发挥在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领域的技术支撑及保障作用。信息来源: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来源:办公室】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4月13日,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石家庄召开。由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教授主持完成的“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技助力疫情防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开展大量科学研究,在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细胞-动物-临床”完整证据链。理论创新并提出早中期积极干预治疗策略该项目系统梳理、科学诠释了历代瘟疫诊疗规律,应用络病理论指导新冠肺炎辨证论治,指出新冠肺炎属于“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络和气道,提出“疫毒袭肺,气道壅滞,邪盛正退,气络虚滞”为该病早期发病特点。毒热内生,气道壅阻,“换气转血”功能失常是发展加重的关键环节,气病及血,血伤入络,耗血动血是后期转归。提出早中期积极干预治疗策略:首重病因、驱逐毒邪;先证用药、积极干预;整体调节、多靶治疗。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利用SARS-CoV-2(新冠病毒)感染细胞模型,证实连花清瘟明显抑制SARS-CoV-2病毒活性,降低病毒表达量,改变病毒形态,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该研究发表于国际知名杂志《药理学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 5.574),是率先报道中成药抑制SARS-CoV-2基础性研究的文章,该文章还获评2019/2020年度《药理学研究》全球优秀论文奖;通过SARS-CoV-2感染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证实连花清瘟抑制感染小鼠体重下降,改善肺部炎症,揭示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具有抗病毒、抗炎多靶点干预优势。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疗效显著该项目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完成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84例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显著提高发热、乏力、咳嗽消失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提高临床治愈率,在降低转重型率方面显示良好趋势。该研究发表于国际植物医学领域知名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IF 4.18),是率先报道中成药治疗新冠肺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论文。该项目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连花清瘟被列入国家防控疫情中医药重大成果“三方三药”代表药物,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适应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列入说明书,抗疫成果促进品牌提升,促进中医药国际化,截至目前连花清瘟已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巴西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注册,并积极布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注册工作,让中医药国际化之路走上“快车道”,为全世界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2020年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被列入武汉《方舱医院工作手册》,在方舱医院及湖北1600余家医院社区应用;湖北疫区应用临床疗效确切,抗击疫情发挥重要作用;连花清瘟先后被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八版)及20余个省市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成为被推荐频次最高的中成药,在全国广泛应用;针对抗疫成果多次进行国际交流推荐,向意大利、伊朗、伊拉克等国捐赠,外交部采购连花清瘟用于海外留学生疫情防控;该研究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作为获奖项目“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及应用”的第一完成人,贾振华教授作典型发言时表示,作为来自企业的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加强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势在必行、大有可为。一是要坚持“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模式;二是要建立起基于临床研究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精神,把此次获奖作为新征程的起点,继往开来,始终坚持中医药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壮大中医药产业规模,为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据了解,连花清瘟是以岭药业在SARS期间研制的创新中药,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有效防治肺部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重功效。自上市以来,连花清瘟连续20余次被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列入防治甲流、乙流、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诊疗方案推荐用药。“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曾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日,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组织举办“科技大讲堂”系列讲座,首期以“浙江省科技计划体系介绍、科技厅项目申报及管理要点”为主题,特邀浙江省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葛慧丽研究员进行专题讲座。 葛慧丽研究员从科技计划的定义展开进行授课,主要从科技计划的整体布局、未来优化的方向、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对我省科技计划体系作详细介绍,并就医疗器械领域的相关项目申报方向分享了个人的经验和体会;重点围绕项目类别、申报要求、时间安排、申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等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进行专题讲解。 本次讲座是省器械院开展“科技大讲堂”系列的首次尝试,讲座内容充实,干货满满;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下一步,省器械院将持续优化“科技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主要面向科研项目申报、标准制修订、创新产品检测等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邀请科技厅、高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企业研发人员等来院授课交流,以此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器械院整体科研水平,推动器械院打造成为科研技术的先行高地;同时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了解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趋势,有利于省器械院整体检测水平及检测能力的提升,为“浙造器械”品牌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及技术保障。 信息来源: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 【来源:办公室】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编者按: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资源。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团组审议时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发展迎来大好时机。河南作为中医药大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即日起,本报拟从中医药服务能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角度,盘点我省中医药家底,展现优势、寻找发力点,为河南向中医药强省迈进增添动力。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2020年2月,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内,众多新冠肺炎病人整齐划一地打太极、做八段锦,那画面至今令人难忘,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关键角色”让人眼前一亮。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两个数字可见一斑: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500多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在河南,中医药实现全程覆盖,参与比例达99.1%,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经过疫情洗礼,古老的中医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也让更多人对中医药“刮目相看”,圈粉无数,越来越多人把中医作为看病治疗、养生保健的首选。2019年,全省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出院患者人次比重分别达到全省医院服务总量的21.6%和16.7%;2020年上半年全省中医医院门急诊总量1500万人次,出院病人91万人次,诊疗服务比重分别达到全省医院服务规模的23%和18%以上。业内人士表示,仅从这两组数字就可以看出,中医诊疗服务比重不断提高,中医药越来越深入人心、受到追捧。中医馆“遍地开花”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4月6日早上不到九点,在中原西路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馆内,早早地就来了很多患者,中医师冯正已经在忙着给张大妈扎针。“我这腰疼老毛病了,来这做做治疗,效果挺好的。”张大妈家离这儿很近,是这里的“常客”。郑州市中原西路社区卫生中心中医师在为患者做治疗。记者看到,在一楼古色古香的中医馆内,设有中医诊室,及理疗、针灸、推拿、艾灸、熏蒸等治疗室,提供几十项服务,患者大都是家住附近的居民,大家都表示:“调理一下身体、推拿按摩这些老跑大医院太费事儿,在社区做又方便又便宜。”这样规范化的基层中医馆,目前在全省85%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开设,真正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把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社区的老人、农村地区很多群众都会面临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等常见病、慢性病,中医药对这些疾病效果很好,充分发挥出简便验廉的特性。”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会遴选125所示范中医馆,同时加强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提升技术水平。河南作为中医药大省,目前全省共有中医医院637家,其中三级中医院29家(5家县级中医医院)、二级中医院180家,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设中医科室,中医类医疗机构数量、开放床位数和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建设区域专科“领头羊”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不断下沉、深入群众;在三级中医院,中医药水平不断提升,跻身国内一流。提到心血管疾病,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放支架、搭桥手术等西医疗法,然而,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确是中医、西医“两手抓,两手都很硬”,在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培养等方面都是华中区域内的“领头羊”。张先生是一名严重心脏病患者,动脉重度狭窄,医生建议他进行搭桥手术。后来,偶然机会他到了中医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我们根据他的情况做了一个综合的心脏康复方案,包括运动处方、中医治疗处方等,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改善很多,还到处旅游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杜廷海对这个病例印象深刻。中医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慢郎中,在解决急危重症、复杂疾病方面也是“一把好手”。杜廷海说:“中医药在抗炎、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很多复杂心血管疾病都能起到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如今,我省已有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正在推进建设,包括心血管、肝病、肺病、脑病、儿科等专业,同时两批省级区域诊疗中心也在稳步推进。“区域诊疗中心主要为患者解决疑难复杂疾病、急危重症等,并辐射带动全省中医药水平发展,打造全国中医药发展高地。”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县县都有中医院,家门口就有中医馆,在中医文化重要发祥地河南,从城市到乡村,中医药处处飘香,中医药服务正变得触手可及,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编辑:陈鑫
日前,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首次组织实施了两项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会议评审工作,这是省基金办验收改革后省院第一次作为依托单位组织进行该类项目的验收工作。此次评审项目为刘柱主持的“基于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构建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的非定向筛查模型和筛查数据库”和李樱红主持的“农药减施增效视角下苯醚甲环唑新型脂质纳米粒的开发及靶向抑菌效果评价”,这两项课题均获得专家一致好评,顺利通过验收。 会议验收组专家由来自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技术专家及财务专家组成。 验收组专家审阅了工作总结、技术报告、经费决算报告等相关材料,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关于研究内容、方法、过程和成果等汇报,经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认为“基于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构建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的非定向筛查模型和筛查数据库”,建立的食品中523种有机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的非定向筛查模型和全扫描筛查数据库,解决了无需标准品即可完成快速准确定性的关键技术难题,有助于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的高通量筛查和快速确证;“农药减施增效视角下苯醚甲环唑新型脂质纳米粒的开发及靶向抑菌效果评价”开发出新型苯醚甲环唑脂质纳米粒,解析了靶向抑菌机理,有助于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与生物活性,减少农药用量和有效成分流失,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为推进食品安全和农业环境安全的工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信息来源: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东北网4月16日讯 逊克县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纵深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以中药材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采取主动走出去招商、聘请专家把脉、攀贵科研院所、延伸产业链条等有效措施,着力推动中药材种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逊克县立足丰富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创新机制,合理布局,确定了“以人参、五味子种植为主,以白鲜皮、苍术等种植为辅”的林产经济发展思路,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有林下参、五味子、苍术、黄芪等25个,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连续两年获批省级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争取奖补资金1780万元,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2个、展示园2个,实现了科学种植和合理开发同步推进。为了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有序发展,逊克县举办了高寒高纬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发展处就全省中草药材产业成效、近期全省中草药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重点工作进行政策解读。聘请专家组给出合理建议,明晰了今后逊克道地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方向:从文化定位出发,挖掘药材故事,建立文化优势。这个县还大力发展优势中药材,建立育种体系、补助机制,保护优良种源;塑造中药材品牌,围绕道地药材和大宗特色药材做好宣传;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以三产融合的典型范例带动产业发展;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培养一批有远见、有胆识、有能力的企业家,围绕互联网业态发展中药材产业,创新引领市场,增强竞争力。积极与黑龙江中科先丰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对接,该公司表示,将在逊克县投资6000万元,开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初加工、药食同源保健品市场开发等建设项目,年平均产值实现亿元以上,努力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条发展。该公司拟在四年内种植关防风1万亩,目前已完成第一期1500亩种植用地租赁和野生关防风种子的采购,起垄机、播种机、拖拉机、运输车辆等配套机械设备已经落实到位,四月底将启动整地、育苗,五月开展移栽作业,6月初完成种植任务。公司还计划种植刺五加等药材,同时计划用两年时间开发5款以上药食同源产品及保健食品。逊克县人民政府与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协议,共同携手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产业文化,助力中医药种植产业发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GAP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道地野生药材种植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也纷纷表示了与逊克县合作的意向。逊克县人民政府与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签订了逊克县中草药种植技术合作项目,聘请该研究所专家为中药材种植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并在逊克县落实道地药材品种实验示范合作协议。逊克县今后将以优势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为核心,以产地加工为重点,以市场营销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确保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在推进措施上,重点抓好强基地、上加工、活流通、优政策、兴科技、抓宣传六个方面;在工作抓法上,着力抓好全产业谋划、全要素推进、全方位服务;在发展路径上,加快打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服务链,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培训、做好服务,促进中药材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近日,省药监局公布2020年度在浙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考核结果,以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建设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医学光学重点实验室” 被评为考核优秀实验室。 一直以来,省器械院高度重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监管及服务产业为出发点及落脚点,聚焦生物医学光学领域的难点问题、关键问题及共性问题,着眼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安全性评价,切实抓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2020年度,重点实验室按照三年及五年发展目标和规划,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正式发布医疗器械标准3份,起草完成医疗器械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8项。新立项科研项目8项,发表科技论文13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4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黄丹获得“IEC 1906”国际大奖,成为中国药监系统首位获此奖项的专家。颜青来入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科技尖兵,进一步彰显器械院在支撑行业高水平安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担当。 下一步,省器械院将在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持续完善,在人才培养及引进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将国家局生物医学光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监管科学、研发创新的高地,为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做好做好技术支撑,助推产业发展,保障用械安全。 信息来源: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
今年以来,已有9位院士相继逝世,包括王绶琯、沈忠厚、程镕时、周毓麟、周又元、彭士禄、沈善炯、谢毓元、李京文。03:42至此清明之际,让我们一同缅怀这些为了祖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科学家们。天文学家:王绶琯王绶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20世纪90年代,王绶琯与苏定强等共创“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方案。国际编号3171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王绶琯星”,标志着他在天文领域的杰出贡献。而他不仅致力于科研,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1999年他倡议并联合60位科学家创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被会员们称为“科学启明星”。他曾说:“科学普及了,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我们尽力根植一片深厚的土壤,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钻头之父”:沈忠厚沈忠厚,男,我国著名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技术专家、教育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石油工程学院沈忠厚院士。沈忠厚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技术专家、教育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高压水射流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在淹没非自由射流、自振空化射流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将射流技术与钻井和完井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我国石油钻完井技术的新领域,为我国石油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沈忠厚院士发明了多种射流钻井与增产技术及核心装置,多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其它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出版中英文专著和教材6部。被评为能源系统特等劳动模范、“国家科学研究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1年2月5日11时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物理化学家:程镕时程镕时,男,江苏宜兴人,1927年10月生。我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程镕时是我国高分子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早在50年代初,他就在钱人元先生领导下,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物理化学研究小组,配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成橡胶研究的需要,从事高分子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的研究,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粘度、渗透压、分级等方法,其后对这些方法的基础理论―溶液性质以及高分子结构参量与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他关于合成橡胶的分子量分布、支化结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为顺丁橡胶的工业化选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因病于2021年2月7日19时36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数学家:周毓麟周毓麟,男,1923年2月12日出生于上海,数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苏联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讲师。对非线性发散方程(组)进行了系统的长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完整而深刻的结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对Landau-Lifshitz型方程进行的全面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重视,在计算数学、流体力学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整地建立起离散泛函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将偏微分方程中的内插不等式等应用于有限差分理论中。2021年3月2日,周毓麟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天体物理学家:周又元周又元,男,1938年生于上海,1960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即分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周又元主要从事天体物理研究,是我国类星体和宇宙学研究领域的早期开拓者,在活动星系核的结构、辐射机制与宇宙大尺度结构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和宇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等。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等奖励。2021年3月12日,周又元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彭士禄,男,中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革命家彭湃之子,是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将毕生智慧都倾注于科技报国上。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建造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2日中午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微生物化学家:沈善炯沈善炯,男,著名微生物生化学家、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倾注大量的心血。他在赴美留学期间,响应祖国召唤,不顾阻扰,毅然归国,将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到无怨无悔、兢兢业业的科学事业中。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6日22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是上海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中最年长的一位院士。药物化学家:谢毓元谢毓元,男,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药物化学家、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以科技报国为己任,多次根据国家需求转换研究方向,并取得重要成果。他解决了我国普鲁卡因等急需药物自给的合成工艺问题;作为主要发明人和他人一起成功研发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完成莲心碱等天然产物的结构确定及全合成;发现喹胺酸等一批高效促排药物;实现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国产化;完成新的高效植物生长激素“表-油菜素内酯”的合成工艺研究。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药学优秀人才。曾获得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因病于2021年3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经济管理学家:李京文李京文,男,汉族,1933年1月生,广西陆川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李京文长期致力于科技进步、生产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估、工程管理、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作为中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较早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论证理论与方法,采用科学方法对中国经济作年度与长期预测和产业结构与地区发展的研究,主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超大型工程的技术经济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2021年3月31日,李京文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9岁。他们将毕生的心血献给祖国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视频 | 陈经宇、任赫、樊薇、汪菲翠责任编辑 | 张湘怡本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