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农业专题研究之“九种农业模式”(上)离于天下

2018年农业专题研究之“九种农业模式”(上)

2018年农业专题研究报告由中哲咨询研究员周彬提供。周彬从事研究经验:农业模式研究农业地区和企业标杆研究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演技项目经验:大冲山大嘉汇国家养生城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健康管理学院项目建议书(进行中)由于原研究报告文章篇幅较多,所以初期先介绍四种农业模式,后续再发布最后五种农业模式。本报告分为word版本和ppt版本,小编会结合文字和ppt版本一起发布,各位对下期内容或者是ppt版本感兴趣的朋友们都可以直接在文章最下方留言部分直接给小编留言进行索要。本期农业模式内容包括:1、生物农业2、精准农业3、旱作农业4、高效农业word版本一、传统农业的新发展1、发展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的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由于投入和产出的比重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重逐步下调。作为发达国家而言农业比重已经相当低,以美国为例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在2%以下。但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农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动力,目前我国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仍在10%左右,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来传统行业的新形态,行业分支不断细致,而有着相同发展倾向和发展行为的行业往往可以进行新的结合,这种结合是有机的是有严密逻辑的,继而形成新的模式。农业作为一种分支广泛的产业,与其他行业的结合是必然的而且是不断发展的。二、农业模式研究1、生物农业释义:生物农业指按照生物学规律,采取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高产、高效地生产优质农产品以及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和 产业模式。类别:类别一:生物种业类别二:生物型生产资料类别三:生物型食品加工业类别四:生物能源特点:特点一:集生产功能、生态功能、 生活功能于一体生物农业可以提供更为安全、优质、丰富的农产品;提供生态产品 (如清洁的空气、 优美的环境等)供人们消费,植被还具有保持水土和调节生态环境的功能;旅游观光为主的生活功能。特点二: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生物农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涉及农业、医药、能源、环境、食品等多门学科领域,生物技术对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扩散,带动了多种学科融合以及不同产业资源的整合。特点三: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生物农业强调通过促进自然过程和生物循环保持土地生产力,用生物学方法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该产业模式主要包括生物种业、生物肥料业、生物饲料业、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业等一系列生产和研究活动。发展路径:1.延伸农业产业链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研究水平方面,中国且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生物农业部分领域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这为进一步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技术、人才和产业基础,完善提升农产品生物育种、生物农业生产、加工、贸易产业链,建立优势产业联盟,整合产业资源,抢占产业上游的龙头,谋求对生物农业产业链的掌控主动性。2.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 当前,中国已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大中型沼气、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农村沼气形成了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植物生产的循环农业模式,秸秆能源化利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推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3.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减量化和生产结果无害化农业循环经济。一要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二要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三要开发利用农村新型能源。加快对太阳能、 风能、小水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4.促进生态产业发展发展和提升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态产业,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将现代科学与中国农业的传统经验相结合;三是将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四是要综合性与区域性相结合。我国生物农业的困境与方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农业产业起步较晚,目前面临六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品种良莠不齐2.植物病虫草害危害严重3.饲料、肥料资源短缺4.自动化程度低5.食品加工落后6.科研方面仍有不足我国生物农业发展的总结1、我国生物农业的起步晚,但经过常年的发展,目前在生物育种和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两大领域,包括转基因作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组织培养、兽用疫苗等细分行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2、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已有一定成效我国动植物育种经历了系统选育、杂交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等常规技术不断发展的历程。一批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中国荷斯坦牛、中国美利奴羊、小型蛋鸡等成果。3、绿色农用生物制品部分规模生产并推广应用我国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动物疫苗、生长调节剂等部分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上已取得积极进展,部分产品已推广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并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国情和发展上的历史原因,我国生物农业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仍旧还有许多不足,这就始终需要做出长足的努力,未来科研和农业发展仍旧仍中道远。建立高效有力的科研队伍,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在科研上取得新进展,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从而使得我国生物农业得到长足发展!2、精准农业释义:精准农业是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并以3S(CNSS,GIS,RS)技术为支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精准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就是将最先进的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技术基础:GNSS【GNSS的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是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还涵盖在建和以后要建设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RS【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思路:1.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2.结合需求发展农业智能化装备3.发展节 水 、 节肥精 准 农 业4.积极推进无线传感技术的普及和 应用5.大力推进地区性设施农业示范工程的发展6.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多种多样7.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借鉴各国经验8.应该分层级、分阶段发展精准农业3、旱作农业释义:旱作农业就是在降雨量不足,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及其他农业生产。旱作农业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降水量的多少能被利用%)和利用效率(每毫米降水可生产多少产物kg/mm.亩)。旱地占我国总耕地面积的50%左右。特点:1、降水量不足(年降水 250~600 mm 的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8、9 三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 %。包括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2、土地资源多,光热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北方旱区人均耕地 0.2~0.7 hm2,全国 0.09 hm2)。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光照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大。土地多,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和种养结构,光热资源丰富可一年多熟,水是影响旱作农业区光、热、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限制因素。3、农业生产水平低。灌溉农业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0%,旱作区占30 %(面积占50%),其中,北方旱作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4%(面积占 40 %)。说明旱作区生产的粮食主要来自北方旱作区,同时也说明北方旱作区单产低,潜力大。应用机械化旱作农业耕作模式:硬茬作物模式:模式一:用组合式旋耕多用机,大型拖拉机秋收后一次进地完成旋耕、灭茬、起垄、镇压达 到待播状态—春施肥播种、镇压—中耕管理(机械除草或药剂灭草、定苗、追肥等)。模式二:小型拖拉机秋收后灭茬—大型拖拉机深松(或超深松)—春施肥播种、起垄、镇压—中耕管理(机械除草或药剂灭草、定苗、追肥等)。软茬作物模式:模式一:大型拖拉机秋收后一次进地完成深松(或超深松)、起垄、镇压—春施肥播种、镇压—中耕管理 (药剂灭草等)。模式二:大型拖拉机秋收后一次进地完成浅翻(旋耕)、 起垄—春施肥播种、镇压—中耕管理(药剂灭草等)。模式三:免耕种植。土壤前一年秋天不耕翻、作物留茬—春播采用封闭式精量播种机直接施肥播种—免中耕管理(只进行药剂灭草)。这种模式是旱作农业的发展趋势。提升旱作农业水平的主要技术:1.以地膜覆盖为主的地面覆盖蓄水保墒技术 旱作农业技术的核心是如何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通过雨水拦蓄入渗、覆盖抑蒸、雨水富集叠加利用, 实现用水、保水、蓄水、拦水、截水五大环节的高效用水。因此,地面覆盖蓄水保墒技术是旱作农业的核心技术措施。2.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科学施肥、培肥地力技术 旱作农业区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面积大, 把耕地质量建设的重点放在中低产田改造上,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技术以及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增加产量、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特别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建立科学施肥体系为目标,测土配方施肥从技术措施上升到政策层面,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等重点环节,做到“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通过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以大幅度提高产量,挖掘有限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促进耕地质量水平的明显提高。3.以抗耐旱品种为主的结构调整和生物抗旱技术突出耐旱、抗旱节水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 选用水分利用效率高、需水规律与降水规律较吻合的品种,如玉米、马铃薯、糜谷、紫花苜蓿、沙打旺等抗旱耐旱作物,适雨种植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大力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等配套技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作农业区特别是半湿润偏旱区要根据雨热同季的特点,充分利用水热资源优势,在夏作收获后大力发展复种技术;积极发展粮粮、粮菜、粮经、粮饲、粮果等间作套种技术,通过提高种植指数来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和年产值。4.各种抗旱播种技术旱农区早春(3~5月)降雨稀少,土壤墒情极差,常常导致玉米等春播作物无法下种。采取点浇点灌、注水沟播、坐水播种、玉米撮苗、马铃薯整薯坑种等抗旱播种技术,通过雨水注入、耐旱品种及农艺抗旱技术三种措施的结合来保全苗、促壮苗,可有效解决春旱无法下种的问题。 旱作农业区特别是年降雨300~400mm的半干旱易旱区要把这项技术作为保证春播出苗的重要措施来长抓不懈。5.以集雨补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集雨补灌是实现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旱作农业应始终把集雨补灌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群众利用庭院、道路、荒山荒坡修建集流场,多挖蓄水窖,拦蓄自然降水。6.以深松耕、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免耕或少耕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深松耕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可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休闲期土壤蓄水量;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生产作业工序,节约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4、高效农业释义: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我国高效农业发展成就:各地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末,江苏省徐州市各地区温室、大棚、生产用房种植面积达2.6万hm2,巨型棚、钢结构的设施农业从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规模 ;江苏省沛县年出栏肉鸭9000万羽,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基地,纯利75000元/hm2,初步形成苗鸭孵化、宰杀、羽绒、饲料为一体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四川南部的宜宾市翠萍区沙坪镇建立了稻鱼蛙示范基地,2003年面积发展到35hm2。稻鱼蛙共养不仅消灭大量有害生物,而且大幅度提高稻田整体经济效益。据调查,与单种水稻相比,水稻平均增产加上蛙、鱼的销售收益纯收入增加了10倍以上,形成了多元高效立体的种植模式。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矛盾:①土地流转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但随着土地收益不断增加,土地流转成本加大。②农业投入问题。涉农部门都掌握一定数量的资金,但因资金用途限制不能满足农民需要。③高端产业发展问题。农业产业链不长 ,带动力不够 ,集约经营尚处起步阶段。④集体经济问题。镇村两级经济实力不均衡。⑤农业服务体系问题。良种推广、防疫灭病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甚至出现线断人散的现象。⑥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由于知识层次、因事因病返贫、缺少劳动力等因素,仍有一定比例的弱势群体。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困境:1.生产基础落后农业开发项目区由于投资的标准低,配套标准也相对较低,项目区里还有未治理到的区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说,农业在抗御旱涝灾害上仍然落后,从而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2.生产技术推广受制随着城乡经济管理传统格局的打破及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广大农村留守的农民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从比较效益说,农业比其他产业收益较 低,而且时间长、风险大、劳动强度大、环 境艰苦。这就使农业难以留住青年农民,造成了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提高过慢,对先进技术不易接受,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农业经营格局分散把农业当作主业的只有少数农户,多数农民只把农业当作收入渠道的一部分,多数时间外出打工,每年用于农业的时间较少;以致使用农家肥越来越少,对种植技术也没有兴趣和精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户均土地太少,农民如果专一从事农业显然难以取得高收入。然而大多数农民都不轻易放弃土地,从而造成农业规模小、不重视投入、生产技术难提高、现代化格局难突破。4.农业经济组织体系陈旧乏力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用全新的经营理念、组织方法和先进生产技术来武装。大包干以来,用市场的分配来管理农业是一种进步,这种管理方式持续至今,虽然也锻炼了一批高智商的农民,但大多数农民还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在组织现代农业方面显现出其观念与方法的陈旧乏力。ppt版本此报告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中哲咨询书面许可,其他机构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下期农业模式包括:1、观光休闲农业2、互联网+农业3、众筹农业4、创意农业5、多功能农业

美人邦

种业专题报告:农业芯片,浪潮已至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联证券,张晓春)报告综述: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战略地位突出一方面,种业是农业效率提升的关键,有研究资料表明过去100年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60%来源于种子技术。未来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中的75-90%或将来源于种子和生物技术。另一方面,种业事关“自主可控”,中国种业的竞争力与国际巨头相比,依然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种子市场规模较大,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潜在规模超千亿根据世界农化网数据统计,近年来,全球种子销售额呈现不断增长态势, 2019年全球种子市场销售额达到460亿美元。全球商品化种子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70%以上的商品种市场集中在20个国家,其中美国市场规模位 列第一,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其次是中国,约占全球份额四分之一。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和2019年中国种业销售额分别为706.34和 742.9亿元。事实上,潜在的种子规模市场已超千亿元。国内种企普遍体量较小,盈利能力弱,但未来存改善预期虽然种子行业战略地位突出,且行业规模不小,但国内种企即便是龙头公司,目前不论规模还是盈利水平都普遍偏低。这或存在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的原因。但展望后市,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集中度的提升,我们认为国内种企盈利均存在改善预期。而从全球种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通过兼并 重组做大做强或是大势所趋。中短期推力:转基因产业化加速2020年1月,抗虫耐除草剂玉米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瑞丰125以及耐除草剂大豆SHZD3201安全证书获批。时隔十年又有主要农作物品种获批, 这被业内视作转基因商用的一个积极信号。虽然转基因品种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后,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才可以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中间或至少还需要1-2年时间,但在库存下降、价格上涨以及防虫害需求提升背景下,我们认为后续或呈现加速状态,而这将直接 利好相关种业公司。1.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战略地位突出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是农业生产的起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美国原国务卿基 辛格说过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 就控制了全人类”。保障种业安全是一国粮食安全的基石。种业是效率提升的关键种业是农业效率提升的关键。中国在 1961 年每公顷谷物产量仅为 1192.7 千克,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到 2014 年已大幅提升至 5886.4 千克/公顷,高出全球 3886 千克/公顷的水平约 51.5%。这其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来自于以袁隆平杂交水稻为代 表的种子技术的提升。有研究资料表明过去 100 年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 60%来源于种子技术。从中长期发展趋势上看,由于受资源约束的影响,未来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中的 75-90%或将 来源于种子和生物技术。种业事关“自主可控”目前,全球种业高度集中。自 2016 年起,随着拜耳成功收购孟山都,陶氏和杜 邦成功合体,中国化工集团以 430 亿美元完成了对先正达的收购,全球种业格局生 变,行业集中度提升,寡头垄断加剧。2019 年,拜耳一家的市场份额基本就达到全 球四分之一,全球种业前 3 家市场份额就已达到 46.39%接近半壁江山,全球前 10 份额超过 60%。中国企业中有两家销售额进入前十,一是中国化工并购的先正达,位居全球第三,占全球 6.7%的市场份额,此外,隆平高科位居全球第 10,但其占全 球份额仅约为 1%左右。先正达与隆平高科合计还不到 10%(且先正达主要以国际业 务为主,国内占比较小),中国种业的供给份额与国内对粮食需求相比,依然还有较 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农产品如大豆高度依赖进口,近10年来进口依存度均超80%。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增长的大豆需求,提升大豆自给率、保障大豆安全迫在眉 睫。除了粮食之外,蔬菜种子对国外的依赖更显严重。根据数据显示,甜菜类国外品 种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占比达 90%;胡萝卜品种中,国外品种占 50%;番茄、萝卜、 白菜、马铃薯、黄瓜、辣椒、菠菜等国外品种占比在 10%-40%之间。而且国外种子 不仅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价格也远高于国内种子。一些蔬菜品种洋种子价格高出 国产种子几十倍,以至于“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正是鉴于种业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历年来,对种业保护和监管政策法规 频出。自 1982 年种业市场化转型以来,逐步构建了以《农业法》为指导,《种子法》 为核心,以《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主要农 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以及《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管理 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为补充的现代种业法律体系,内容涵盖品种审定、种子 质量管理、种质资源和作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种子包装与标签管理和 种子进出口、种业外商投资研发等诸多方面。2020 年 12 月 18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会议确定 2021 要抓好 8 项重点 任务,其中第 5 项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战略”。并提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业再次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 中国种子市场规模较大,约占全球四分之一2.1.全球种子规模接近 500 亿美元,60%左右需求集中在中美两国根据世界农化网数据统计,近年来,全球种子销售额呈现不断增长态势,2019 年全球种子市场销售额达到 460 亿美元。全球商品化种子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70%以上的商品种市场集中在 20 个国家,其中美国市场规模位列第一,约占全球三 分之一;其次是中国,约占全球份额四分之一。法国、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 德国等位列其后。2.2.中国种子潜在规模过千亿,商品化率和单价提升或续推规模增长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 和 2019 年中国种业销售额分别为 706.34 和 742.9 亿元。而这仅仅是销售额,事实上,由于部分种子商品化率并非 100%,销售 额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种子规模,潜在的种子规模市场已超千亿元。种子市场规模=(播种面积×单位用种量)×商品化率×种子价格。分项来看当前种子市场量增基本到顶,单位用种量还或有所下降,但商品化率和种子价格仍有 较大提升空间。商品化方面,国际上种子商品化率平均可达 70%,发达国家更高达 到 90%以上。与这些国家比,我国良种商品化率还不到 50%,杂交水稻、棉花、油 菜等品种商品化率已接近 100%,但常规水稻、蔬菜、小麦、大豆等商品化率比较低。 因此,在商品化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拓。而种子的价格与种子质量高度相关, 质量方面,种粮比是种子内在价值的体现,取决于种子的增产潜力以及商品种子的可 替代性。目前我国杂交玉米和水稻种粮比仅在 1:8-15,而美国达到 1:20-30,这 一方面是由于综合性能的差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种子市场极为分散,未来品种 的改善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种子价格的提升。2018 年三大主粮、豆类、油料和蔬菜的种植规模达到 14 亿亩,按照每亩种子费, 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品种的种子市场规模,假设未来商品化率将达到 100%,即便在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种子市场规模就已达到 1233.04 亿元。3. 国内种企普遍体量较小、盈利能力较弱,但未来存改善预期3.1.国内种企普遍体量较小、盈利能力较弱一方面,种业在国内粮食安全中具有着重要的战略,且行业规模过千亿,但另一 方面,国内种业企业普遍体量较小,盈利较弱,即便是种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也普 遍承压。目前,根据申万行业分类,种业企业共 8 家,其中隆平高科规模最大,其 2019 年营收也仅为 31.3 亿元人民币(同期拜耳为 107 亿美元),而排名第二的荃银 高科为 11.5 亿元。其余 6 家的种业营收均在 10 亿元以内。相比于市场的千亿规模,8 家上市公司的种业营收规模之和也仅为 67.9 亿元。事实上,相比于国际种业巨头 CR3 占比市场份额接近 50%,我国三种主粮种业 CR3 市占率还不到 10%。即便集中度较高的水稻品种,CR3 占比也不到 15%。整体 而言,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目前种业上市公司 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集中度的提升,未来上市公司尤其是 龙头企业未来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规模较小的同时,种企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较弱。2019 年,8 家上市种企中,仅3 家盈利。而从趋势看,近年来,8 家上市种企中,除了荃银高科和万向德农之外,整体 ROE 均呈现下行态势。考虑到种业企业的税收优惠,与其他行业相比, 真实的盈利水平或更低。 相比较而言,国际种业龙头盈利能力表现优秀。以被收购前的孟山都为例,近年来,其公司 ROE 持续在 20%以上。3.2.国内种企盈利能力较弱的原因:制度和技术或均存短板我国种业企业甚至龙头种企均整体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低,我们认为这主要或 存在制度和技术方面的制约。制度方面,中国育种技术长期依赖公共科研部门,虽然 2011 年国务院要求:“明 确种业科研分工,推进公益性研究和商业化育种分离,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商 业化育种新机制”,但目前中国育种依然整体上依赖公共科研单位。但公共科研单位 的绩效考核和现代种业市场需求之间或存在一些错位。与此同时,此前品种审定制度 设计较为严格,这在规范种子行业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种业企业创新的积 极性。而在市场制度方面,由于市场监督的不足,导致“套种”等侵权行为屡有发生。 种子行业存在众所周知的潜规则:“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仿制,仿制不如套牌”。 种业是高技术高投入的行业,通常选育一个品种需要三五年,审定一个品种又需要三 五年,累加起来就是“十年磨一剑”。然而,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存在维权难、 取证难等痛点,套牌种子仅通过较小的代价就能牟取暴利,严重抑制了研发的积极性。 正是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行业集中度低下,龙头种企无法通过市场获得 较好的销售,无法较好地反哺科研投入,从而使得国内种企在技术上与国际种业龙头 相去甚远。2018 年,种业前 50 强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超过 15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 7.5%左 右,这个指标正在接近国外大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但从研发投入绝对值看与国际龙 头依然有较大差距。我国较具规模的 1500 家种子企业,年研发投入也就是 33 亿人 民币,孟山都一年的研发投入的量就高达 17 亿美元,超过 100 亿人民币。国内企业 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隆平高科,每年也不到 1 亿美元。3.3.事情正悄悄起变化,种企经营存改善预期但我们认为,随着行业战略地位的凸显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此前制约种业发展 的瓶颈有望逐步解除,与此同时,从长期看,种业企业经营业绩或也存改善预期。24在品种审定方面,2014 年之前,国内品种审定渠道只有统一试验。2014 年,育 繁推一体化企业可通过绿色通道自主进行生产试验。之后的审定渠道便不断开启,至 2017 年,品种审定共有统一试验、绿色通道、良种通关、联合体以及特殊用途品种 试验 5 条渠道。品种审定渠道的增加对无疑将利好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种企加快品种 推出。同时,在品种来源方面,现在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超过一半是企业选育的,水 稻有超过 2/3 的品种是来自于企业,这说明企业正在逐步成长为育种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监督方面,为切实加强种业市场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种业创新 发展活力,提高种业发展质量,营造种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农业农村部制定了 《2020 年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实现种业涉访涉诉案件件件有登记、 事事有回音、违法必查处”;“以种子标签和种子质量为检查重点,开展市场专项检查,。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将近 3 年来有套牌侵权、制售假劣、存在不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 生产经营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检查频次并及时向社会通报;对近 3 年在监督 检查中未发现问题的企业,酌情减免检查。”我们认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法 律法规制度完善,违法成本的增加,同样利好具有研发实力的头部企业。与此同时,政策也鼓励种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近年来,国家主要通过政策支持, 将人才、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集聚,打造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2011 年 4 月,国务 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将大 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到 2020 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 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 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 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2010 年以来,国家或地方出台多个相关文件支持种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2012 年 3 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龙头 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 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同月,农业农村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时,表明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农垦种业公司 上市,并将充分利用农垦优势,扶持种业公司发展壮大。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 求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2014 年, 证监会适当放宽农业企业上市财务准入标准。2013 年 12 月国务院刊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 意见》,提出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确定为公益性的科 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 2015 年底前实现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其他科研院所逐 步实行企业化改革。新布局的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 实验室等种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倾斜。2017 年 9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 经济的意见》提出要加快现代种业创新,扶持壮大一批种子龙头企业,推动新一轮农 作物品种更新换代。2020 年 2 月,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 年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 要点》,要求积极推动种业制种保险、信贷支持等政策落实,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基金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同年,农业部在部署“十四五” 工作时再次强调,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支持企 业做大做强。事实上,近年来,种业行业公司数量不断下降,从 2011 年 8700 家,降至 2017 年仅 4300 家,短短几年时间,行业中公司数量减半,行业集中度已呈现上升趋势。3.4.从全球种企发展历程看国内龙头未来崛起之路参考全球种企龙头的崛起之路,并购重组是其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而随着国内 企业竞争加剧,我们认为这或也将成为国内种企龙头的重要选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种业大约经历了三次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1997-2000)主要以纵向并购为主,实现了种子与农药的结合。 背后主要驱动因素是自 1996 年起,转基因逐渐普及,转基因成果的应用,要求种子 与专用农药相结合。这轮并购以农化巨头孟山都为代表,1996 年起,孟山都公司收 购了以培育玉米、大豆种子为主业的迪卡(Dekalb)公司和霍登(Holden)公司,重组了 嘉吉(Cargi11)公司和阿斯尧(Asgrow)公司,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不断扩大规模。第二次并购浪潮(2004-2008)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实现了不同种子作物之间 的互补。国际农化巨头并购标的由玉米、大豆种子企业向棉花、蔬菜水果等种子企业 拓展。2004 年孟山都成立美国种子公司(ASI)负责玉米和大豆种子产品,收购 ChannelBio 和 3 个种子品牌;2005 年孟山都以 1.4 亿美金收购了全球领先的蔬菜和 水果种子公司圣尼斯,并收购紧急遗传学 NexGen 棉花品牌和 Stoneville 公司的棉花 业务,2007 年以 1.5 亿美元完成岱字棉公司的收购整合,2008 年以 5.46 亿欧元购买瑞特种子公司。2004-2008 年期间,杜邦也做了小规模的并购,先正达完成了其另 外一半的并购;拜耳、巴斯夫和陶氏分别做了一些生物技术和种子公司的并购。世界种业形成了以农化集团为基础的六大集团——孟山都、杜邦、先正达、拜耳、陶氏、 巴斯夫。第三次并购浪潮(2016-2018)主要是跨国资本推动,实现了农化巨头之间的资 源整合。2006 年后,以拜耳收购孟山都、杜邦陶氏合并,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 为标志,种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最终形成了目前“两超四强”的格局.而在并购之下,种业龙头的业绩和股价均随之攀升。如孟山都净利润从 2005 年 仅 3 亿美元上升至 2017 年 23 亿美元,2014 年最高时曾达到 27 亿美元。先正达年 利润最高时也在 2012 年达到 19 亿美元。与此同时,两家公司股价节节攀升。孟山都从 2002 年最低 5.13 涨至 2018 年退 市前最高至127.97 元,16 年间涨幅高达 25 倍;先正达从 2000 年 6.62 涨至 2015 年最高 95.5,2018 年初退市前,股价也维持在 90 美元以上,同样涨幅可观。我们 认为国际种业巨头的并购史或对我国未来种业龙头的成长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4. 中短期看点:转基因产业化加速4.1.全球转基因概况基因的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初,基因的结构发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利用基因技 术来改造作物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1983 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 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直到 10 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 食物——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转基因西红柿才在美国出现。1996 年,由这种西红柿 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自 1996 年后,全球转基因种植快速发展,国家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截至 2019 年,全国共 29 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且种植面积达到 1.9 亿公顷。从绝对面积看,在所有转基因种植中大豆面积最大,2019 年占到全部转基因面 积 48.26%,约占半壁江山,其次是玉米种植面积,占到全部转基因种植面积的 32%。 而从相对数据来看,即单品种中,转基因种植占其总种植面积算,全球大豆和棉花的 转基因种植化率已超过 80%,玉米中,转基因种植占比相对较低,仅为 30.3%。从区域分布看,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转基因种植面积占比不断上升,甚至已超过发 达国家种植面积。从国家分布看,美国是最大的转基因种植国家,2019 年种植面积 高到 7150 万公顷,其次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为 5280 和 2400 万公顷。4.2.中国转基因产业化或加速,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2020 年 1 月,抗虫耐除草剂玉米 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瑞丰 125 以及 耐除草剂大豆 SHZD3201 安全证书获批。时隔十年又有主要农作物品种获批;2020 年 7 月 15 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20 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 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含玉米、大豆各一种。这是近十年来第二批获得生物安 全证书的国产转基因玉米、大豆。这些都被业内视作转基因商用的一个积极信号。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转基因市场主要按照三个步骤进行:3F 曲线,从距离 食物链较远的 Fiber(纤维材料作物,如棉花),到 Feed(饲料作物,如玉米),最后 到 Food(粮食作物,如水稻)。据统计,按以上路线,目前我国总共发放了五次农作 物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第一次是 1997 年发放的耐贮存番茄和抗虫棉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第二次是 1999 年发放的改变花色矮牵牛和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第三次是 2006 年发放的抗病番木瓜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第四次是 2009 年发放的抗虫水稻华恢 1 号、抗虫水稻 Bt 汕优 63、转植酸酶基 因玉米 BVLA430101 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第五次是 2020 年发放的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 DBN9936(大北农申报),以及 隆平高科参股的瑞丰生物和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瑞丰 125” (原名“双抗 12-5”),适宜生态区域均为北方春玉米区和基因耐除草剂大豆 SHZD3201” 抗除草剂大豆,适宜生态区域为南方大豆区。这是主要粮食作物距 2009 年 2 个水稻、 1 个玉米品种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之后,又有两大主要粮食作物的三个农作物品 种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虽然,拿到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于进入商业化应用。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转基因品种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后,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 和经营许可证,才可以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如 2009 年的 3 张安全证书,因其没有 得到品种审定,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也就无法推进,当前,我国被批准进行商业化 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木瓜,批准进口转基因品种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 花、甜菜等,但进口的转基因品种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允许在国内种植)。正常程 序下市场准入审核周期约为 1 至 2 年。但转基因的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事实上,早在 2016 年 8 月 8 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印发,将转基因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明确要“推 进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而在当前国际摩擦加剧,通胀压力上升之下,转基因产业 化更有望加速推进。由于转基因只是一门技术,需要叠加拥有田间产量性状优秀,推广面积较大的常 规品种,才会产生 1+1>2 的效果,才会取得应用场景最大化优势。目前拥有基因性 状专利的公司可以通过与拥有较大市占率的种子企业合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品种的市 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在转基因产业化过程中国,龙头种业公司或有望持续受 益。5. 全球主要上市种企估值对比从全球种业企业估值对比看,龙头企业如拜耳、柯迪华市净率仅分别为 1.65 和 1.3。相比而言,国内种业企业 PB 普遍偏高。但从已退市的孟山都和先正达的历史 PE 和 PB 看,在其成长阶段,估值也整体抬升。历史上 PE 大约在 15-40 倍之间波动,而孟山都历史 PB 最高曾达到 12 倍。先正达最高时也超过 5 倍 PB。考虑到国内种企还处在成长初期,或可享受部分估值溢价。风险提示:种子价格下跌,转基因进展不及预期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剑王子

高中生物:有关育种的知识点归纳

近些年来,高考生物试题进行较大的改革,出题越来越注重把生物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综合,这样一来,就要求大家对基础知识掌握透彻,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中生物中有关育种的知识点。1.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2.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4.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4)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必须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技术难度大。(5)举例: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延熟番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鲤鱼)等6.细胞工程育种点击 7.植物激素育种(1)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2)方法: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可以发育成无子果实。(3)优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4)缺点:该种方法只适用于植物。(5)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

大剑

全国首个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花落河南

河南日报讯(记者栾姗)全国首个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花落河南。9月27日,省发改委传来喜讯,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正式批复了我省《关于申请组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请示》,原则同意由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相关金融资本、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共同组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据介绍,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解决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的核心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宁夏共享装备的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北京中科曙光的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湖北长江存储的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等,此次我省获批的产业创新中心是生物领域唯一一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最近3年要重点攻克抗病虫、抗除草剂等关键基因,实现基因编辑、分子设计等技术在生物育种应用中的重大突破,选育出抗赤霉病小麦、超高产大豆等一批具有显著优势特征的重大新品种,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规模化推广应用。力争到2030年底,建设成为全球著名的生物育种创新企业,推动形成千亿规模的生物育种产业集群,带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基本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动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完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组织架构,落实国家和我省联合推进工作机制,确保年底前具备运行条件。③9

凤凰镇

生物育种概念股丰乐种业三连涨停 提示种业占比较小风险

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种业翻身仗”,近几日生物育种板块集体爆发。丰乐种业(000713)更是以三连涨停成为版块中表现最抢眼的品种,截至12月23日收盘价为15.32元/股,市值达67亿元,创近一年半来新高。因短期涨幅较大,丰乐种业已连发两纸股价异动及风险提示公告,透露种子产业在公司整体经营收入、毛利中占比较小,并表示近期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三连涨停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种业发展,即: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并提出要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会议落幕当天,生物育种板块便开始狂欢模式,并在此后几个交易日持续走强。数据显示,生物育种指数自12月18日以来已整体上涨超9个百分点,远高于沪深市场核心指数涨幅。而在生物育种板块诸多个股中,丰乐种业涨幅位居榜首,近4个交易日已上涨43%,最新收盘价为15.32元/股,企及年内新高。从龙虎榜数据来看,丰乐种业本轮上涨行情主要体现为游资博弈,前五大买入及卖出席位不乏明星营业部的身影,且多个营业部存在买入及卖出互现的情况。其中,平安证券福州长乐北路位列12月18-22日卖3席位,累计卖出金额为2468.27万元,该营业部今年以来已26次现身丰乐种业龙虎榜;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12月18-22日分别位列买2、卖5;12月23日再度出现在买2、卖3;另外, 财通证券杭州上塘路、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自12月18日以来亦三度登榜。与游资博弈相对应,丰乐种业近几个交易日呈现成交量及换手率迅速放大的特点,12月22日-23日换手率均超35%,成交额也从前两日的不足10亿迅速攀升至超20亿元。 种业营收及毛利占比较小丰乐种业主营业务分三大板块,分别为种子、农化及香料产业,其中种子产业主要产品有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常规水稻、瓜菜、小麦、油菜、棉花种子等。因生物育种概念大涨,丰乐种业于12月22日晚间发布股价异动公告,表示已经关注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种业的发展战略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并列明了含种业在内的各大业务板块净资产及营收占比情况;12月23日,公司再度发出提示公告,特别强调了种业板块营收及毛利占比较小的情况,并提请投资者注意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公司种业净资产为11亿元,占整体净资产比例为65.36%;2019年度种业营收为4亿元,占总体营收的16.88%;毛利为1.7亿元,占比为44.24%;不过进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种业规模出现了萎缩,1-11月仅录得营收2亿元,占整体营收比例下降为11.49%;毛利为7407万元,占比下降为26.25%。方正证券指出,目前我国在水稻和小麦种源方面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且有全球竞争力;玉米和大豆受育种和栽培等因素限制,单产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且部分依靠进口;少数蔬菜品种同样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需要进口。未来加大种业研发创新、加强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和加快优质品种商业化推广进程将是大势所趋。据悉,丰乐种业开展了水稻、玉米、棉花等品种的分子辅助育种等新技术的研究和规模化应用。2020年上半年,丰乐种业研发投入为2854.78万元,同比增长32.6%,占营收比重为2.3%。

时代

河南要建国家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目标规划至2030年

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规划建设国家级小麦种质资源库,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那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进展如何?据有关报道,2021年1月2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仍在加速建设田间工作站、农机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4150亩田间试验区即将接受检验。包括科研实验楼、种质资源库、智能温室、知识产权交易和展览交流中心在内的350亩科研设施区已完成规划设计,一期工程正加紧建设。2020年12月6日下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议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召开,会议旨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架构,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推动生物育种中心高质量发展。早在2019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即发布。其中提到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搭建核心组织架构,基本建成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与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产业互联网等平台,高质量完成若干国家育种领域重大创新任务,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一批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并实现规模化种植。到2025年,具备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攻克并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比较完备的生物育种研发布局,开发出系列化的生物新品种,构建成熟高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种业产业化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到2030年,成为全球著名的生物育种创新企业,孵化出若干“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形成千亿元规模的生物育种产业集群,带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基本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巨人传

农业深度报告:复盘全球种业巨头成长路径看种业未来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王莺)报告综述:全球 TOP20 种业集团格局:两超四强、差异发展世界种业市场正发生深刻的变革,国际大型种业公司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外延并购,种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种业企业正在向多元化、集团化与国际化发展。纵观全球种业企业市场,呈现中、德、美三足鼎立局面,TOP20 种业集团形成“两超、四强、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领跑第一梯队的是拜耳、科迪华农业,两者销售额占据 TOP20 的 60%,两大集团在转基因作物与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拜耳也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公司;第二梯队囊括先正达、巴斯夫、利马格兰和科沃施,四家销售总额在 TOP20 里占据 26%;剩余 14 家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仅占 14%,但这些企业拥有特色的种子业务,如丹农和百绿集团的牧草、草坪草种子业务,坂田和瑞克斯旺的蔬菜种子业务,泷井的花卉种子业务,隆平高科的水稻种子业务等。全球五大种业公司横向并购扩展市场份额,纵向研发促内生增长。全球五大种业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短期内通过资本 并购,迅速获取市占率的提升,长期则在于投入研发,建立起高技术壁垒 护城河,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全球 5 大种企中,拜耳(孟山都)是种业 市场超级航母,在生物技术领域方面斥巨资投入,为整个行业开疆辟土创 立了一个新时代,加速推进种子生物技术商业化,并创新性的将技术费用 植入到农业推广领域。与孟山都分庭抗礼的另外一巨头是陶氏杜邦分离出 来的独立公司科迪华,聚焦种子、植保和数字化农业三大方向,是世界一 流的开发先进种质和性状的供应商。先正达是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2017 年 6 月中国化工宣布完成对先正达的收购。巴斯夫是全球化工巨头,种业 小而优,以创新为驱动力,倡导数字技术、产品和作物多元化。利马格兰 是全球第二大蔬菜种子供应商,具有独特的合作社商业模式。孟山都捆绑销售转基因种子和农药,并收取专利使用费。孟山都捆绑销售转基因种子和农药。农民购买孟山都转基因种子,也需 要购买孟山都的除草剂,因为种子内置了抗除草剂的基因,只有使用孟 山都的除草剂,才能既杀灭杂草,又不影响转基因作物继续生长。孟山 都既卖种子又卖农药的模式在国际上成为一种趋势,化工巨头陶氏化学、 拜耳、杜邦原本只生产农药,但后来都进入种子研发领域,与孟山都合 作或另起炉灶研究转基因种子。孟山都也收取授权使用费。国际种业集 团不仅销售种子,还可将性状、种质资源进行许可,相互之间的许可已 成为企业合作的常态,以孟山都为例,其 2/3 销售收入来自知识产权许 可。孟山都商业运作模式除了生产、销售转基因种子,还会利用获准的 转基因作物种子专利保护出售专利技术,通过技术垄断占领市场并获得 高额利润,授权使用费通常根据种子销售数量收取。1 全球 TOP20 种业集团:两超四强、差异发展国际种业集团正通过并购不断提升集中度,种业规模呈上升趋势,种业产业链一体化态势明显。作为农业大国,种子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中国农用种子行 业空间次于美国在全球位居第二,中美两国种子需求总量占全球种业 60%。2000 年《种子法》颁布后,我国种业市场化进程加速,种子科研与商用化结合,我国种业与国际市 场接轨加速。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种业公司依然规模较小,增长稳健性、育繁销一体 化、盈利能力、研发投入等仍与世界种业集团存在差距,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种业作为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是粮食根基,粮食安全不容忽视,作为农业的“芯 片”,202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种子问题作为 2021 年八大任务之一,开展 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Phillips McDougall 数据显示,全球 转基因种子市场销售额占比达 54.3%,传统大田作物种子占比 31.9%,传统蔬菜种子占 比 13.8%。世界种业市场正发生深刻的变革,国际大型种业公司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外延并购, 种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种业企业正在向多元化、集团化与国际化发展。本报告着重分析 了世界主要种业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商业模式、研发优势与研发投入、收费模 式,力求借助他山之石,镜鉴国内种业行业未来发展态势。整体看,世界种业行业呈现 6 大种业集团高度集中化垄断格局。从种子销售情况 看,世界前 10 大种业的销售额占据全球销售额的 90%以上,而中国种业企业市场销售 额在全球占比约 10%;农药方面,先正达、孟山都、拜耳、巴斯夫等 6 大跨国种业集团 掌握着大部分收入;育种方面,中国三千多家种业企业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不到 100 家, 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不到 1.5%。全球种业大致经历了三次不同侧重点的并购浪潮,2019 年是世界种业历史上第 三次并购浪潮的分割线。第一次并购浪潮(1997-2000)以纵向并购为主,以孟山都为 代表的农化集团对种业进行并购整合,实现了种子与农药的结合,转基因抗除草剂大 豆、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和抗虫棉等科技进步成果的应用,要求种子与专用农药相结合 是重要驱动要素;第二次并购浪潮(2004-2008)以横向并购为主,国际农化巨头混合 兼并重组,并购标的由玉米、大豆种子企业向棉花、蔬菜水果等种子企业拓展,实现 了不同种子作物之间的互补;第三次并购浪潮(2016-2019)是在全球农产品价格下跌 背景下,跨国资本推动国际农化巨头超大型并购与资源整合。第三次浪潮中,陶氏杜 邦合并,分拆出农业事业部科迪华农业科技,于 2019 年 6 月在纽交所单独上市。中 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接手拜耳原有种子业务,形成以拜耳、 科迪华农业、中化+先正达、巴斯夫为首的四大集团。中国化工全球种业规模达到 10%, 拜耳和孟山都的全球份额达到 40%,杜邦陶氏全球份额达到 30%。全球种业美国、欧 洲、中国三方各形成一家巨头,但是从各大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来看,全球种业行业 则呈现明显的双寡头垄断格局,种子行业发展也呈现产业链一体化,并与农化等产业 关联密切的特点。根据 AgroPages 世界农化网,以 2017-2018 年各大种业企业财报种子销售数据为指标,进行归类排序了 2018 年种子销售额前 20 的企业。领跑第一梯队的是拜耳、 科迪华农业,两者占据 TOP20 的 60%,两大集团在转基因作物与现代生物技术领域 拥有绝对优势,拜耳也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公司;第二梯队囊括先正达、巴斯夫、利马格兰和科沃施,这四家的销售总额在 TOP20 里达 26%;剩余 14 家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仅占 14%,但是这些企业拥有特色的种子业务,如丹农和百绿集团的牧草、草坪草种子业务,坂田和瑞克斯旺的蔬菜种子业务,泷井的花卉种子业务,隆平高科的水稻种子业务等,在全球种业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们复盘种业企业发展史,全球经历过三次并购大浪潮,目前行业整合仍在进行中。第一次浪潮出现在 1997-2000 年,大型农化集团对种业进行纵向并购整合,实现农药与种 子结合;第二次浪潮出现在 2004-2008 年,农化集团进行混合兼并重组,全面并购种业公 司,尤其是拥有生物技术能力的种业公司,农化和跨国种子格局形成;第三次浪潮出现在 2016-2019 年,农业集团跨国超级并购,拜耳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杜邦与 陶氏合并,这一系列并购金额高达 2,000 亿美金,超级农化与种业巨头诞生。除了上述几 起大并购外,TOP20 中的其他特色化种业企业也在不断拓展业务版图。超大型的企业整合 已经结束,但行业仍将在整合与重组中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其中,我国种业第 1 次兼并 重组浪潮开始于 2013 年,仍在持续但势头有所放缓,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我国种企数 量由 2010 年的 8,100 多家集中到 2018 年的 3,421 家,下降幅度超 60%。归纳全球种业巨头的成长路径,我们认为种业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扩大其市场 份额与提升其研发能力,短期内可以通过资本并购,迅速获取市占率的提升,长期则在 于投入研发,建立起高技术壁垒护城河,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2 全球前五大种业企业成长历程2.1 拜耳(孟山都)——种业航空母舰2018 年,拜耳以 630 美元收购孟山都,是德国公司 20 年以来最大的收购案,诞生 了全球最大的种子、农药公司。2019 年,拜耳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 37.24 亿欧元。截至 2019 年 12 月,拜耳在中国拥有超过 9,000 名员工。2.1.1 孟山都起源孟山都创建于 1901 年,是全球最大的种业公司。业务从最初的化工领域扩展至农 业生物技术领域,涵盖农用产品、医用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 4 个方面,其生产 的旗舰产品农达(Rounp)是全球知名的草甘膦除草剂,也是全球转基因种子的领先 生产商。孟山都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阶段一(1962 年之前):始于糖精,化工、农药并行。孟山都以糖精生产和销售 发家,之后扩宽业务领域至化工。美国农业新政及化工产品需求锐减,公司日益拓展农 药业务。阶段二(1962~1982 年):并购种业公司,布局种业。公司收购 Farmers Hybrid, 成立孟山都 Hybritech 种子国际公司,开始涉足种业;与此同时,草甘膦除草剂发明问 世,孟山都的农药业务日益壮大。阶段三(1982 年至今):迈入转基因种子时代。孟山都转基因技术的研发能力和转 基因种子日益丰富,1996 后美国政府也同步较大规模开放转基因种植许可。孟山都抓 住转基因风口,成功在农业领域应用生物技术行业商业模式,在玉米、大豆、棉花等转 基因种子领域方面孟山都拥有强势话语权,成为全球最大的种业公司,开启了转基因农 业时代。敏锐切入转基因赛道。在美国转基因种植进一步放开之前,孟山都提前布局转基因 育种技术,具有先发优势。其获得美国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田间测试品种数量高达 6,782 个,位居全球第一,拥有全球 90%转基因种子专利权。与此同时,孟山都也与其他种业 公司横向建立了战略合作,整合管理与技术资源,进一步加强业内话语权,维持其高额 利润。巩固政府关系。转基因生产经营需要政府许可,市场需求也需要政策支持,孟山都 全力与政府建立良好联系,以求寻得政治上的庇护。其花费大量资金用于选举资助,以 此谋求运用政府公权去为其转基因产品背书。另外,为获得更好的政界关系与资源,孟 山都还加强对于离职政治人员的雇佣。2.2 科迪华(陶氏杜邦)——一把尖刀在种业领域占据两极中一极,与孟山都分庭抗礼的另外一巨头是陶氏杜邦分离出来的独立公司科迪华农业。完成独立的科迪华将原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及 技术互补,以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2017 年,陶氏与杜邦合并,陶氏杜邦农业部门拆分 独立上市;2018 年 2 月,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公布英文商标名称为 Corteva Agriscience, 同年 8 月启用中文名称科迪华;2019 年 6 月,科迪华从陶氏杜邦完成分拆独立在纽交 所上市。科迪华继承并结合了杜邦先锋、杜邦植物保护以及陶氏益农的技术和业务,主 营业务包括种子、植物保护和数字化服务,种子、植物保护收入占比分别为 60%和 40%。 目前,全球种子和植物保护的市场规模已达约 1,000 亿美元,科迪华约占 14%市场份额。 科迪华在全球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2019 年净销售额达 138 亿美元。2.3 先正达——新篇章的破局者1970s 进入种业领域。公司的源头可追溯到 17~18 世纪成立的 Geigy、Sandoz、 Ciba 和 ICI 等农化公司,历史上推出过 DDT、百草枯等经典的农化产品。1970s,先正 达进入种子市场,和孟山都一样,通过不断兼并收购发展壮大;公司目前在全球 90 多个 国家开展业务,种业收入占比 20%左右。2019 年,先正达销售收入 135.82 亿美元,农 药、种子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101 亿美元、31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74%、23%。 先正达是最早进行生物育种的公司之一,早期推出过全球首个转基因番茄产品,后 因战略调整在转基因方面落后于孟山都。近几年先正达又重新开始发力,并在北京建立 了全球第二个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近年研发投入占比不断增大。2.4 巴斯夫——全球农化巨头根据 Agrow 数据,先正达在全球农化公司 TOP20 榜单中以 99.09 亿美元排名第一, 拜耳以 96.41 亿美元排名第二,巴斯夫以 69.16 亿美元排名第三。巴斯夫成立于 1865 年,是德国化工企业,以染料产品起家,业务范围涉及农业解决方案、化学品、材料、 工业解决方案、表面处理技术、营养与护理六大领域。巴斯夫集团自 1914 年开始涉足 农业领域,不断通过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并购巩固其龙头地位。巴斯夫在全球拥有约 118,000 名员工,2019 年销售额 593.16 亿欧元。目前,中国是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市场, 仅次于德国和美国,2019 年巴斯夫中国地区销售额超 73 亿欧元,员工人数超 9,230 人。2.5 利马格兰——蔬菜种子巨无霸1942 年,法国农场主在奥弗涅地区建立了利马格兰集团,目前,利马格兰的大田种 业在世界位居第四,蔬菜种业位居世界第二,在欧洲两项业务均位列第一。利马格兰也 涉足谷物加工与食品生产,Jacquet-Brossard 是利马格兰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专门 经营烘焙系列食品,是世界第三大法式甜点生产商。利马格兰是欧洲功能面粉领导者, 旗下 LCI 公司生产的功能性面粉位居欧洲领先水平,这种面粉可适用于农产食品的各个 加工领域,尤其在婴儿食品方面,LCI 公司也生产 100%可降解、100%可堆肥的农业地 膜。基于在农业市场中的不断调整与创新,利马格兰在全球农业与农产食品加工业中具 有持续的影响力。作为全球领先的种业集团,利马格兰始终视研发为集团的核心优势, 将 15.9%的专业销售额投入研发,并持续推动创新。在中国市场,利马格兰在原有的转基因技术、高通量分子标记、双链单倍体生产等 生物科技的基础上,与山西腾达种业企业合资创建山西利马格兰特种谷物研发公司,主 要方向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育种与研发。利马格兰也与隆平高科开展合作,对小 麦、玉米、大麦、油菜等农作物进行研发,专注于研究超 10 种中耕作物种子,也包括 20 多种蔬菜。欧利马是利马格兰在中国的独资公司,主要业务是在中国推广蔬菜品种及农业技术服务。3 全球前五大种业公司构筑研发技术壁垒3.1 拥有全球研发基地的孟山都拜耳(孟山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研发网络基地,雇佣了大约 1.6 万名科学家。研究项目的重点由拜耳各部门的研发战略决定的,涉及健康和农业部门。2019 年公司研 发支出 53.42 亿欧元,占销售额的比重为 12.3%,公司在农业方面持续投资全球生产网 络种子产品研发、农业数字化转型,2019 年研发投资项目包括美国的除草剂生产(2.5 亿欧元)、玉米育种站(5,000 万欧元)、德国的杀菌剂生产(2,000 万欧元)、客户开发 农业数字解决方案等。3.1.1 高科技+大数据的精准农业研发战略孟山都致力于通过前沿数据科学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满足农民需求,提供对抗干旱、杂草、病虫害充分释放农田潜力的解决方案。孟山都目前的五大研发平 台包括数据科学、作物育种、农业生物技术、作物保护和农业生物制剂,阶段推进项目 数量创历史新高,连续第五年有 20 个以上项目研发进阶。孟山都的产品研发平台通过提供以下创新支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实践。据 FAO 统计,每年因虫害、杂草和植物病害而导致的全球产量损失占潜力产量的 40%。在孟山都 核心产品研发线中,棉花的草盲蝽和蓟马控制技术进展到第四阶段,旨在保护农民的棉 花作物同时免受草盲蝽、蓟马和盲蝽蟓等害虫的侵害,并帮助农民减少喷洒杀虫剂。病 害诊断与鉴定技术,使用人工智能对玉米、大豆和小麦中的病害进行实时鉴定和诊断, 帮助农民在作物生长季更及时地采取作物保护措施。目前该技术正从研发阶段进展到预 商业化阶段。新型配方和成熟除草剂的组合,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将帮助农民管理杂 草,避免杂草与作物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除预测并应对作物所面临的威胁,农民还需要挖掘农田生产潜力。孟山都致力于种 子技术,从用土壤微生物处理种子到选择育种以提高作物产量,都在致力于帮助农民释 放其生产潜力。在孟山都产品研发线中,玉米生物增产 II,待监管部门批准后将注册品 牌上市,利用土壤微生物作为种衣剂,增强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目前已进入生物农业 联盟产品研发线的第四阶段。高密植玉米系统 2018 年推出,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使玉米种子在小间距种植时,也能够生长茂盛。蔬菜育种项目每年平均为农民提供 20 种作物 的 125 个新品种,在农艺表现、风味特点、大小、颜色或形状方面提供更多改良。3.1.2 多点开花的种业研发管线创新孟山都在农用化学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生物制剂、种子性状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18 年,拜耳并购孟山都的业务带来了领先的种子品牌和强大的植物生物技术 特性基础。2019 年,整合研发活动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数字应用和尖端技术,孟山都为 农民开发和销售一系列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包括种植地选择,种植的土地大小或采用 何种农业实践,以可持续的方式提高生产力。孟山都研发活动由大约 7,800 名科学家推 动,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开展业务。2019 年 6 月,孟山都宣布计划在未来 10 年投资约 50 亿欧元用于研发新的杂草控制方法,这包括对抵抗机制的研究,发现和发展新的行动 模式,以及借助数字技术提出更精确的应用建议。孟山都还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利用其已建立的网络推动创新,为农民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育种。孟山都的目标是推动精准育种、性状整合、温室和田间产品测试、可扩展的 数据分析和自动化能力的改进,以帮助农民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育种的核心是通过 扩大环境洞察力来推进实地测试,为农民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议。综合孟山都全球种质资 源基础,使其能够加速开发新的和改进的产品解决方案。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帮助孟山都制定解决方案,以有针对性的方式增强植物对昆虫、 杂草和其他环境压力(如干旱)的抵抗力。利用各种分子方法,包括 CRISPR 等新的基因 编辑工具,孟山都将有益的特性,如抗虫害能力或更有效地利用水的能力,转移到作物 植物,使其更好地在其环境中生存。生物技术通过诸如促进保留表土和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的最低限度耕作等方式,使农业生产更多产,并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作物保护。孟山都发现和开发具有除草剂、杀虫和杀真菌活性的创新、安全和可持 续的化学作物保护化合物。孟山都目前的产品组合和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获得 更好的收成。生物制剂中的生物酸方法包括对微生物有机体及其衍生材料的关注。这些 生物制剂使孟山都能够减少合成化学品的使用,减少残留水平,并帮助保护活性成分免 受耐药性问题。通过在传统化学项目中引入微生物,孟山都正在建立一个更全面的系统, 在建立更健康的根系的同时杀死害虫和病原体。数字应用。数据科学正在改变农业世界,尤其是算法、分析、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 它们可以给农民带来重要的好处。作物的产量潜力取决于许多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收 益率取决于遗传、环境因素(气候和害虫/疾病负担),农艺实践数字解决方案的目标是了 优化收成和最小化环境影响,给农民建议使用什么产品,多少,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孟 山都产品研发渠道包括大量新的作物保护产品、种子品种、数字产品和增强产品(生命周 期管理),以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帮助提高生产力。2019 年,孟山都启动了 7 种新的化学、 生物活性成分和植物特性的验证性技术概念验证田间研究。2020 年,孟山都启动四种新 的化学、生物活性成分和植物性状的验证性技术概念验证现场研究。除草剂。为种植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窗口,提高了作物安全性,更好地控制杂草。 2020 年 9 月,孟山都介绍了在非洲大陆实施 Root2Success TM 概念的最佳实践经验。 这种整体的方法支持可持续的生产系统,包括作物轮作、土壤整理、捕捞和覆盖作物, 以及使用创新的作物保护产品 EmestoTM、VelumTM 和 SerenadeTM。孟山都在肯尼亚 的小农户项目的四年经验证明了这一概念的成功。3.1.3 孟山都的全球研发合作与专利保护孟山都是全球农业合作伙伴网络的一部分,其与众多的公私机构、非政府组织、大学和其他机构展开合作。2019 年,孟山都展开一系列新的研究伙伴关系。2019 年 2 月, 孟山都与特拉维夫的耐特菲姆公司和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的 BGN 科技公司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合作。这个项目的目的是 结合土壤研究,数字预测工具和滴灌技术的焦点。同时,Baver 和德国 KWS SAAT 公司 向丹麦 MariboHilleshog ApS 授予 ConvisoTM Smart 联合栽培系统的长期许可证。有了 这份协议,另一家全球领先的甜菜育种公司可以为全世界的农民提供创新的 ConvisoTM 智能技术,该技术基于耐某些除草剂的传统甜菜品种。除了该系统的广谱杂草控制,与 现行标准相比,除草剂的使用量可以大大减少。孟山都创新性的把技术费用植入农业推广领域,定期为其在化学作物保护和种子、 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申请专利保护。专利和产品之间的联系相对复杂,因为产品往往结 合了世界不同地区获得不同专利的多种技术,专利往往只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后期才授予。 虽然孟山都的一些作物保护活性成分,如草甘膦、三氟菌素、原硫康唑或吡虫啉的专利 已经过期,但孟山都在这些活性成分的配方、混合物和/或生产工艺方面拥有一系列专利。 此外,孟山都作物的一些较年轻的活性成分,如氟吡仑和比昔芬,至少在 2023 年之前 仍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巴西、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受专利保护。事实上,氟吡仑 在美国一直受专利保护到 2024 年,在巴西一直受专利保护到 2025 年。虽然孟山都对第 一代农达 ReadyTM 大豆性状的专利覆盖已经过期,但一些品种在美国仍然受到品种专 利的保护。孟山都的第二代抗农达 2 YieldTM 大豆性状的专利覆盖至少要持续到 2020 年中期。孟山都下一代 Intacta RR2 PROTM 大豆也拥有专利覆盖,至少到 2020 年中 期。孟山都新一代除草剂特性的专利,使麦草耐药力至少持续到 2020 年中期。在玉米种子和性状方面,孟山都第一代 YieldGard TM 性状专利已过期。然而,大多数农民已经 升级到下一代品牌玉米特性,专利覆盖范围至少要到本世纪 20 年代中期。3.2 拥有全球最齐全种质库的科迪华科迪华拥有全球品种最齐全的种质库。同时,也有种子研发团队专攻农业领域适用 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相关的赋能技术,在中国有两个研发中心,其中种子业务的研 发中心坐落于北京,不断地开发培育新的种子品种。北京的种子研发主要是通过杂交育 种的手段,培育更高产抗虫的玉米品种;上海的研发机构主要针对农药业务,测试农药 性状的机构和设备均在上海。2020 年前三个季度,科迪华研发费用占比 8.37 亿美元(占 净销售额的 8%)。然而,为了降低成本,自陶氏和杜邦合并以来,科迪华已经关闭 30%的研发设施。将 一种新的种子从研究推向市场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和长达 20 年时间。科迪华公司 2019 年全年研发预算为 12 亿美元。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部(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的一项研究显示,2014 年,仅杜邦一家公司就在农业研发上投入了超过 10 亿美元。2017 年陶氏化学和杜邦合并后,新公司将农业和非农业领域的研究支出从 32 亿美元削减至 21 亿美元。3.3 拥有全球先进种业生物育种技术的先正达先正达集团拥有全球领先专利和非专利农药研发实力,及先进的种业生物技术及育种技术,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种子公司。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4.8 万名员工,2019 年销售额 230 亿美元,已超过拜耳作物科学,成为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 农化集团。新成立的先正达集团在中国有近 1.4 万名员工,2019 年销售额 56 亿美元, 业务范围包括植保、种子、作物营养和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MAP)、数字农业四大业务单元,是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供应商及领先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运营商。通过 业务重组和协同,先正达集团中国可提供行业内最广泛的产品与服务,涵盖植保产品、 原药供应、作物育种、作物营养,以及 MAP 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和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在 中国市场位居植保行业第一、化肥行业第一、种业第二。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种业公司, 在高价值种子领域名列第三,其种子业务收入的一半来自于玉米和大豆品种,蔬菜种子 所占比率也高达 24%,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商业价值。在全球农业科技领域,先正达 拥有最具实力的市场运作和管理模式,跨作物、跨地区的市场营销能力使其在全球市场 游刃有余。先正达在中国的知识转移战略是 “植根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为快速进入中国,先正达在中国设立山东寿光、北京顺义、湖北武汉三个种子培育 基地,筛选出适用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品种,将甜椒、辣椒、番茄等蔬菜作物品种推入中 国市场;此外,还针对中国市场不断地研发优质的玉米品种。先正达总部快速向中国公 司转移最新科技和产品,为中国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并不断完善技术、设备和人员。 先正达在中国开展以研发和合作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在科研体系建设方面,长期与 中国的科研院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在中国建立了不同品种育种中心;在人力资源方 面,对中国员工进行内部培训,还将 20%员工送到美国研发中心进行培训;在知识转移 过程中,先正达采用本土化模式,其所设的独资、合资公司积极与当地机构、政府和供 销商合作,在已有技术知识之上,不断吸收来自中国市场的知识和信息,形成了中国本 土化营销知识系统,同时又将这些市场知识转移给先正达。3.1.1 建立针对于本地需求的研发能力先正达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研究设备及实力,专注于玉米、 大豆等主要作物早期生物技术和天然农艺性状领域的研究,提高作物产量、抗旱性及 抗病抗虫能力,并积极与中国的生物技术相关院校合作,培养本土生物技术领域人才, 带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和升级。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是先正达全球七大研究 中心之一,2008 年落户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同年 10 月正式运营,总投资超过 1 亿美元。现有约 100 人的研发团队,均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3.1.2 先正达中国四大业务单元先正达中国是先正达集团的第二大板块,拥有 6 大原药生产基地、6 大制剂工厂、 5 大研发创新中心、3 亿吨优质磷矿资源,涵盖了从植保产品、原药供应到作物育种、作 物营养,以及 MAP 和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四大业务单元。先正达中国的成立,有望结合多 平台的前沿技术和创新能力,迅速提高我国新型化肥、农药、种子的研发和生产实力, 助力我国农化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农化强国。3.1.3 先正达转基因性状优势全球领先先正达集团拥有全球领先的专利和非专利农药研发实力,以及世界一流的种业生物 技术及育种技术,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种子公司。通过在转基因领域的持续 投入,先正达和孟山都、先锋等少数公司占领了美国转基因性状的主要市场。截至 2019 年,美国共批准了 128 例转基因性状,其中孟山都拥有 40 例,先正达拥有 9 例,先锋 拥有 7 例。先正达在转基因研发方面的投入和已有的性状储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我国转 基因政策逐步放开的进程中,先正达研发优势将更加凸显。先正达获批的性状针对玉米、 大豆、棉花三种作物,性状包括抗虫、抗除草剂、耐高温等。目前先正达销售的转基因 种子包括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其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的主要销售地包括阿根廷、巴西、 加拿大、菲律宾、越南和美国。从 2017 到 2019 年,先正达的转基因收入占其种子收入 的 40%,玉米和大豆也成为先正达种子业务中占比最大的品类。3.4 为种植者提供解决方案的巴斯夫巴斯夫在亚太地区拥有 4 个研发中心。除各业务部,三大全球研发平台(工艺研究 与化学工程平台、先进材料与系统研发平台、生物科学研发平台)给予巴斯夫强大的创 新能力。作为巴斯夫先进材料与系统研发平台的全球总部,上海创新园是巴斯夫在亚太 地区最大的研发基地。巴斯夫加注重为种植者提供相关解决方案,以平衡农业产量、环 境保护和社会需求。巴斯夫规划其农业解决方案创新管道的峰值销售潜力将增加到 75 亿 欧元以上,到 2029 年,将上市 30 多个研发成果,涵盖新型种子和性状、化学和生物作 物保护、数字农业产品和新型制剂。在 2019 年,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业务部的研发支 出达 8.79 亿欧元,约占该部门销售额的 11%。巴斯夫农业战略的基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主要业务集中在四大战略市场及其轮作制度。美洲的大豆、玉米和棉花,北美和欧洲的小麦、菜籽(油菜)和向日葵, 亚洲的水稻,全球水果和蔬菜,这些作物约占全球市场 70%。2018 年,巴斯夫农业解决 方案业务部的销售额 62 亿欧元,2019 上半年的销售额 44 亿欧元,同比增长 38%;不 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 8.61 亿欧元,同比增长 23%,增长主要原因是,巴斯夫收购 了拜耳农化板块部分核心资产和业务。巴斯夫计划到 2028 年在农业解决方案领域推出 30 余款新产品,最高销售额有望超过 60 亿欧元,这些产品包括八种活性成分,以及具 备独特性状的杂交小麦、大豆、油菜、棉花和蔬菜高性能种子。高效的研发是创新先决条件,也是巴斯夫的增长引擎。在开发创新工艺、技术和产 品方面,巴斯夫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比如,创新杀菌剂 Xemium 可对整个作物,包括 叶片的最外层发挥作用,并长时间保持药效、抑制真菌感染。这款产品可直接用作种子 处理剂,从初始阶段就为作物提供有效保护,可大大减少种植者工作量。相较于其他作 物保护产品,Xemium 既可用于水果蔬菜等特种作物,也可用于大豆、谷类等种植作物。巴斯夫通过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实用性建议,打造成果导向的全新业务模式。早 在 2016 年,巴斯夫就推出了在线应用程序 Maglis,该平台帮助农户管理田地,并就如 何种植及推销作物提供更明智的决策方案。在其协助下,农民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田地和 作物管理计划,实现风险管控并提高产量。2017 年 2 月,巴斯夫与欧洲航天局签署合作 协议,利用卫星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此次合作中,巴斯夫提供行业的专业信息, 如农艺技术、大田数据以及来自种植户的反馈信息;而欧洲航天局将通过提供图像和数 据对此项目予以支持。2017 年 5 月,巴斯夫宣布收购 ZedX 公司,后者专门开发农业气 候、作物和害虫模型。在收购前,两家公司已经有长达 3 年的合作,曾共同研发出一款 基于天气和环境条件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实时气候条件下,为巴斯夫的一款除草剂鉴 别出最佳的使用方式。2018 年巴斯夫收购拜耳部分资产和业务,与其现有的作物保护、生物技术以及数字化农业业务形成战略互补,其中就包括收购全套数字化农业平台 xarvio。2019 年 6 月,巴斯夫和 Nutrien Ag Solutions 宣布达成合作,xarvio SCOUTCHING app 将登陆 Nutrien Ag Solutions 的门户网站。该 APP 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和 数据共享可帮助种植者和农学家即时、准确地识别田间杂草和病虫害。3.5 蔬菜种子研发王者利马格兰50 多年来,利马格兰以研发为核心,拥有 2,100 名研究专业人员,在世界上拥有 100 多个研发中心。2020 年,利马格兰将销售收入的 16.7%用于研发投入。同年,欧洲 投资银行签署 1.7 亿欧元贷款协议,为利马格兰种子研发提供资金,主要为在特定区域 改善农艺作物品质。利马格兰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多产业布局,多元化拓展,尤其是前瞻型研发投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其世界种业领导地位。利马格兰拥有 1 万多名员工来自 80 多个 不同国籍,逾 2,100 名从事研发活动,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20%;2019 年在科研方面的 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 15.9%(2.42 亿欧元),玉米研发的投入比重甚至达到 19%。在全球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极高研发投入的背景下,利马格兰目前在全球建立了 120 所研发 站,每年约 250 个以上的新品种成功进入市场。利马格兰覆盖 8 个物种,70 个植物育种中心和一个高通量基因型中心。欧洲的研 究目标有两方面,为产品系列提供新品种,更好地了解基因组如何运作,并利用生物技 术检测感兴趣的新基因,以便为未来的创新做好准备。利马格兰欧洲利用这些资源以满 足未来欧洲农业在三个基本领域的需求,提高品种的生产力,以确保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和生存能力,结合利用生物技术,特别是通过转基因生物技术实现的创新,响应不同市 场的演变。利马格兰延续其一贯的技术领先战略,因地制宜,在小麦、玉米与蔬菜种子等领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变。特别是在玉米品种领域,利马格兰依托其拥有的全 球丰富的种质资源,凭借经济优势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培育出了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优 良品种,既丰富了玉米种质资源,又促进了玉米育种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以番茄 种质创新为例,因番茄病毒病很难预防和治疗 ,最简单可行的防治办法便是选育出抗番 茄病毒病的品种,利马格兰旗下的海泽拉(Hazera)种子公司最终培育出抗番茄病毒病 的新品种。除种子培育和谷物改良以外 ,利马格兰还在生物降解上有着先进技术,通过 塑料的颗粒与谷物合成,其自主开发可广泛用于作物生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地膜,在生 物塑料市场具有非常广阔前景。此外,利马格兰谷物配料公司生产的功能性面粉位居欧 洲领先水平,这种面粉可适用于农产品加工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婴儿食品方面。4 孟山都的种子销售与收费模式转基因种业公司的种子销售收费模式一般收取技术使用费。技术使用是指在现有种 子产品上叠加转基因的抗虫技术,费用包含专利费和每年的使用费。在美国、欧盟以及 大多数发达国家,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可以申请专利,获得专利以后,农民每年种植这 个品种需要向专利所有者交使用费。专利保护是转基因作物重要的内容。以转基因作物为例,目前世界上种植规模最大 的是抗虫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美国孟山都、杜邦先锋利用技术优势,掌握着核心技 术专利,控制着国际种业市场 70%份额,其中关键是转基因作物包含着大量的专利,开 发转基因种子用到的技术手段在关键环节都被申请了专利。后来跟进者无法绕开这些专 利,只要涉及专利就必须支付巨额专利费。《粮食危机》披露:种子购买成本占普通玉米生产成本的 10%,转基因种子比非转 基因种子需多支出 25%-40%费用;以 BT 玉米为例,技术使用费通常每英亩 8-10 美元, 较非转基因玉米高出 30%-35%,转基因种子技术费有时甚至高达每英亩 30 美元,转基 因购买使用合同也禁止农民自留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孟山都做大规模的途径是将转基因种子与农药捆绑起来整合销售模式。若农民购买 了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也需要购买孟山都的除草剂,因为种子内置了抗除草剂的基因, 只有使用孟山都的除草剂,才能既杀灭杂草,又不影响转基因作物继续生长。孟山都既 卖种子又卖农药的模式在国际上成为一种趋势,化工巨头陶氏化学、拜耳、杜邦原本都 只生产农药,但后来都进入种子研发领域,与孟山都合作或另起炉灶研究转基因种子, 事实上,由于孟山都在转基因作物研究上的优势,为了农药不被转基因种子排斥,先正 达、杜邦、陶氏化学等都与孟山都进行合作,相互之间交叉授权。孟山都除自身销售转基因种子外,剩余是授权。美国农作物转基因种植率超 90%, 孟山都会授权多余性状给需要被授权的区域性小型种子销售公司,以收取授权费。孟山 都目前控制着全球谷物与蔬菜种子市场近 50%份额,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转基因技术。国际种业集团不仅销售种子,还可将性状、种质资源进行许可,相互之间的许可已成为 企业合作的常态。以孟山都为例,其 2/3 销售收入来自于知识产权许可。孟山都作为利 用农业基因专利获取利益的典型,其商业运作模式除了生产、销售转基因种子,另外就 是利用获准的转基因作物种子专利保护出售专利技术,通过技术垄断占领市场并获得高 额利润。转基因作物种子按照性状多少来收费,根据所含性状,不同区域也不一样。通 常会按照性状多少来增加销售费用,例如抗除草剂两个性状比一个性状可能多 10 美元 左右,每个公司每个区域定价都不同,当性状叠加的多的时候会有折扣,特定区域有特 定性状,收费也会不同。性状越多,收费越多,价格越高。转基因数据导入需要收取手 续费,销售转基因种子按照销量收费。总体而言通常情况下,授权使用费是根据种子销 售数量收取,每销售一单元种子就收取一定使用费。基因或种质许可费一般为种子售价 10%左右,性状使用费一般在 0-15%,许可使用费由授权方与被授权方协商确定。种子 的销售价格则由被授权方自行决定。在不同的地区,基因、性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可 能不同,许可使用费也会因此而有差异。风险提示:转基因专利纠纷授权问题;跨国公司本土化问题;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贰拾蚊

河南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中心组建

河南日报记者 尹江勇7月14日,河南省政府组织召开生物育种中心组建方案专家论证会。副省长武国定在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完善方案、理清思路,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中心组建工作。会上,省农业科学院汇报了生物育种中心组建方案,来自省直有关部门、新乡市的负责人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的专家踊跃发言,提出了意见建议。武国定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工作,省长陈润儿对中心的功能定位、目标方向、运作模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好论证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抓好方案的完善提升工作,用国际视野、先进理念做好谋划,拿出符合国家要求、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方案;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尽快确定方案、加快项目报批,同步组建专班,研究配套政策,推动中心早日落地。

化妆师

财信研报:农业股13只高确定龙头及逻辑

▲财信证券研发中心行业分析师杨甫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上周以《关注政策受益和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板块》为题,发布农林牧渔行业月度跟踪报告。该研发中心行业分析师杨甫、研究助理吴号在研报中建议重点关注的标的个股包括:长期来看,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种子行业集中度、规范性将进一步提高,品种储备多、研发能力强的种子企业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例如种子龙头隆平高科、大北农;动保行业具备短期和长期成长逻辑,生物股份、中牧股份、普莱柯为其中龙头企业;从中长期看,非洲猪瘟疫情将提升我国生猪养殖的行业壁垒,加速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推动生猪养殖企业向下游环节(屠宰、零售)整合,生猪养殖企业有望演绎“以量补价”和“全产业链一体化减缓业绩波动”的成长逻辑,龙头企业包括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宠物食品板块: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单只消费金额等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空巢化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宠物食品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国外品牌占主导,市场集中度低,行业竞争格局有望重塑,宠物食品龙头包括中宠股份和佩蒂股份;冰鲜及肉制品板块:当前我国生猪、黄羽鸡行业以活猪、活禽交易为主,“活物流通”极大增加了疫病防控的压力。非洲猪瘟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大力推动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建设,逐步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同时消费升级、冷链运输、餐饮连锁化等也将推动冰鲜行业的快速增长。建议关注较早布局屠宰加工、冷鲜销售的猪肉制品龙头双汇发展、区域黄羽鸡冰鲜龙头湘佳股份和鸡肉制品龙头圣农发展。潇湘晨报记者陈海钧【来源:潇湘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第二部

陈润儿:提高农业作物育种能力 引领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陈润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强调提高农业作物育种能力引领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屈芳小种子承载大使命,生物育种对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6月24日,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工作。陈润儿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特别是种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化认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中心建设,提高农业作物育种能力,引领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会上,省农业科学院汇报了生物育种中心建设进展情况,有关厅局和新乡市作了发言,提出了意见建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将我们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最根本的是要将作物的种子抓在自己手中。”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陈润儿指出,要深刻认识到,农业结构的调整基础在育种,农业效益的提高根本在育种,农业产品的创新关键在育种,农业经济的安全核心在育种。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种业大省,当前建设生物育种中心的人才、技术和体系基础已经具备,要勇于担当、下定决心、加快推进,努力把中心打造成为“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这个“新高地”怎么建?陈润儿强调,要瞄准全球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进一步明晰中心定位,即技术研发基地、合作交流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孵化基地。要突出建设重点,着力打造“四个中心”“一个基地”,即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分子生物育种中心、种子资源创新中心、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以及技术实验基地。要创新运作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开放合作,互利多赢。要加大政策支持,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要素整合、税收优惠、收益分配等方面大胆探索,用好政策,激发活力。陈润儿还就注重技术协同创新、汇聚高端人才、整合优化资源提出要求,强调要突出河南在粮食、油料、蔬菜、花卉、畜牧等方面的种业发展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胸襟、视野汇聚八方英才,推进协同和集成创新,尽快构建流程化、模块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生物育种创新体系,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作出河南的种业贡献。武国定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