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脂是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消泡、乳化、洗涤等功能,可应用于农业、食品、化妆品及生物修复等领域。此外,鼠李糖脂在不同的温度、pH和盐度环境下均表现出稳定性,且可生物降解,对人类、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均不构成危害。餐厨废弃油脂具有污染与资源两重性,目前,处理餐厨废弃油脂的方法有填埋、焚烧、提炼回收和制作生物柴油,但这些方法存在二次污染及资源化利用附加值低等问题。微生物将餐厨废弃油脂(WCO)作为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能源,使之降解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并获得高附加值的次生代谢产物鼠李糖脂。因此,从自然界中筛选出高效降解油脂的菌株用于餐厨废弃油脂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意义。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质能源项目组硕士研究生石娟在其导师、副研究员李东的指导下,分离出一株新型耐盐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优化菌株降解油脂条件、分析油脂降解产物及探究降解油脂产鼠李糖脂特性。研究发现,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在最佳油脂降解条件下(5%接种量,35℃和pH为8),油脂降解率为85.20%,脂肪酶活性为23.86U/mL。短链脂肪酸乙酸和正丁酸是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降解油脂的主要中间体。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以WCO为唯一碳源时,所产鼠李糖脂的最大浓度为1119.87mg/L。其中,鼠李糖前体以WCO的水解产物甘油为原料合成,R-3-羟基烷酸酯前体以WCO水解产物脂肪酸为原料,由乙酰辅酶A从头合成。此外,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具有耐盐性,耐盐浓度最高可达70g/L。该研究为微生物降解油脂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餐厨废弃油脂的高值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上,石娟为论文第一作者,李东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四川省科技计划,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图1.菌株M4降解不同浓度的WCO时,生物量(a)、脂肪酶活性(b)、鼠李糖脂浓度(c)、pH(d)的时间进程曲线图2.以油脂为唯一碳源合成鼠李糖脂的途径
记者自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了解到,目前,位于崂山区的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明年6月可启用。研究院总投资30亿元,由山东省、中科院和青岛市三方共建,将建设由院士领衔的5大功能实验室和10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并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10个中试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围绕能源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突破科研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山东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彭辉告诉记者,目前,研究院已启动能源领域的7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及示范工程,覆盖生物天然气、固态锂电池、秸秆制糖技术等多个前沿技术需求点;引进2项重大能源项目实现落地,达产后共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超37亿元;制定了更加灵活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力。布局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年产值可达百亿元项目上马“剑指”我国能源研究领域的创新制高点,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在以未来眼光布局未来产业。据彭辉介绍,围绕能源领域需求发力,研究院在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固态锂电池等前沿技术方面进行了7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及示范工程布局,其中不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革命”了产业现状。“研究院针对填补我国二代生物柴油技术空白等重大产业需求,突破了均相液态催化加氢关键技术,通过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计划在山东建设年产能100万吨的项目,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利税也将突破10亿元。”彭辉举例道。而面对我国轨道交通等产业重大需求,研究院布局突破锂离子电容器快速嵌锂关键技术,已经实现了相关产品规模化制造,与水发集团、中车四方等达成了合作意向。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实现高容量、长寿命锂离子电容器电芯制作,预计今年10月在青建成锂离子电容器生产线。在生物天然气制备领域,研究院项目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反应器等关键装备技术,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反应器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在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推广生物天然气技术,打造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基地。助力“沧海”号视频着陆器实现全球首次万米海底直播的固态锂电池系统更是研究院的“王牌”。研究院将进一步推动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产业化落地,建设兆瓦级产业化示范系统。曾被国外垄断的发泡聚丙烯材料生产技术也已被“攻克”,年产能达1500吨的生产线已经建成;新型百吨级秸秆预处理—糖化—发酵串联生产平台和年产能6000吨的生物质橡胶改性材料生产示范线已经建成,达到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研究院引进的两项重大项目已经落地转化。其中,40万吨级煤制乙醇项目总投资30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35亿元;10万吨级别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总投资4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经费分配更灵活重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山东能源研究院还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开放协同的研发机制,实施更加灵活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山东能源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李敬介绍,以“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为宗旨,研究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与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产业出题、科学论证、协同攻关、市场验收”的科研创新机制。“在新的机制下,研究院‘重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探索市场化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出台政策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李敬说,“在技术研发阶段,出台‘横向提酬’制度,将结余经费的80%用于奖励科研人员;在技术成熟阶段,科研人员参与成立企业,其股权的50%要用于奖励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的80%用于奖励科研人员。”此外,研究院还积极打造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据悉,研究院打造了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再到集成应用的建制化大“组群”模式,探索打造跨部门、跨单位的“举院”协同创新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同时建立科研经费“包干+负面清单”新制度,赋予“组群长”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以最大限度激发科学家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潜力。动态调整新机制的建立则瞄准了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对科研团队和个人采取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类考评与动态调整机制,以此保障研究院永葆创新活力,为持续供给高质量科技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先行、技术引导、项目“探路”,山东能源研究院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一个辐射山东、服务全国能源需求的创新高地正在青岛崛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来源:青岛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记者自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了解到,目前,位于崂山区的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明年6月可启用。研究院总投资30亿元,由山东省、中科院和青岛市三方共建,将建设由院士领衔的5大功能实验室和10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并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10个中试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围绕能源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突破科研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山东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彭辉告诉记者,目前,研究院已启动能源领域的7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及示范工程,覆盖生物天然气、固态锂电池、秸秆制糖技术等多个前沿技术需求点;引进2项重大能源项目实现落地,达产后共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超37亿元;制定了更加灵活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力。布局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年产值可达百亿元项目上马“剑指”我国能源研究领域的创新制高点,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在以未来眼光布局未来产业。据彭辉介绍,围绕能源领域需求发力,研究院在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固态锂电池等前沿技术方面进行了7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及示范工程布局,其中不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革命”了产业现状。“研究院针对填补我国二代生物柴油技术空白等重大产业需求,突破了均相液态催化加氢关键技术,通过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计划在山东建设年产能100万吨的项目,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利税也将突破10亿元。”彭辉举例道。而面对我国轨道交通等产业重大需求,研究院布局突破锂离子电容器快速嵌锂关键技术,已经实现了相关产品规模化制造,与水发集团、中车四方等达成了合作意向。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实现高容量、长寿命锂离子电容器电芯制作,预计今年10月在青建成锂离子电容器生产线。在生物天然气制备领域,研究院项目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反应器等关键装备技术,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反应器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在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推广生物天然气技术,打造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基地。助力“沧海”号视频着陆器实现全球首次万米海底直播的固态锂电池系统更是研究院的“王牌”。研究院将进一步推动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产业化落地,建设兆瓦级产业化示范系统。曾被国外垄断的发泡聚丙烯材料生产技术也已被“攻克”,年产能达1500吨的生产线已经建成;新型百吨级秸秆预处理—糖化—发酵串联生产平台和年产能6000吨的生物质橡胶改性材料生产示范线已经建成,达到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研究院引进的两项重大项目已经落地转化。其中,40万吨级煤制乙醇项目总投资30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35亿元;10万吨级别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总投资4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经费分配更灵活重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山东能源研究院还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开放协同的研发机制,实施更加灵活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山东能源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李敬介绍,以“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为宗旨,研究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与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产业出题、科学论证、协同攻关、市场验收”的科研创新机制。“在新的机制下,研究院‘重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探索市场化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出台政策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李敬说,“在技术研发阶段,出台‘横向提酬’制度,将结余经费的80%用于奖励科研人员;在技术成熟阶段,科研人员参与成立企业,其股权的50%要用于奖励科研团队,成果转化收益的80%用于奖励科研人员。”此外,研究院还积极打造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据悉,研究院打造了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再到集成应用的建制化大“组群”模式,探索打造跨部门、跨单位的“举院”协同创新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同时建立科研经费“包干+负面清单”新制度,赋予“组群长”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以最大限度激发科学家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潜力。动态调整新机制的建立则瞄准了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对科研团队和个人采取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类考评与动态调整机制,以此保障研究院永葆创新活力,为持续供给高质量科技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先行、技术引导、项目“探路”,山东能源研究院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一个辐射山东、服务全国能源需求的创新高地正在青岛崛起。原标题: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计划明年6月在青岛启用值班主任:田艳敏【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传来喜讯:该研究所与河北常青集团石家庄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联合攻克沸腾床改造均相加氢工艺生产二代生物柴油技术,并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万吨/年规模二代生物柴油生产装置上实现成功开车,标志着中科院青岛能源所ZKBH均相加氢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液态分子催化成功量产商业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术。作为ZKBH二代生物柴油技术发明人与常佑工业化项目主持负责人,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研究员陈松博士高兴地说,目前,全部装置各项运行指标稳定,在生产中可实现高达80%以上的生物柴油收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满足出口欧盟标准。自主创新ZKBH均相加氢技术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我国面临着发展替代能源的紧迫课题。然而在世界范围内,第二代生物柴油生产技术难度高,现有主流装置全部采用固定床生产,固定床加氢技术是目前工业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加氢技术,但是固定床加氢对原料要求较高,催化剂容易丧失活性,特别对含磷、含硅量较高的油料容易受影响中毒降低反应活性,导致产量有限。而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成分比较复杂,杂质多、酸值高,直接用固定床加氢困难大。陈松说,ZKBH均相加氢技术借鉴了悬浮床的优势并利用了沸腾床渣油加氢的优点,通过开发高效液体催化剂解决了固体催化剂容易磨损失活和处理生物油脂易于粉化的问题,同时液体催化剂可以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自主研发的半陶瓷化抗水固态催化剂完美协同,实现高的收率并保障工业装置长期运行的生产稳定性。他认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与生物质燃料的春天即将到来。产学研结合开花结果陈松表示,第一代生物柴油和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相同但生产工艺方法迥异。第一代生物柴油是采用酯交换技术生产的脂肪酸甲酯,生产工艺简单,第二代生物柴油采用催化加氢工艺,得到的产品化学结构不同,属于清洁化加氢工艺得到的清洁化高质量烃类二代生物柴油。与第一代生物柴油即脂肪酸甲酯相比,第二代生物柴油在化学结构上与柴油完全相同,具有与柴油相近的黏度和发热值、与柴油相当的氧化安定性和更低的排放上的优势;与石油基柴油同属烃类,不影响柴油储运,不影响发动机和尾气处理且品质更高。同时,第二代生物柴油的CO2排放量比柴油低,可以减少限制的和非限制的污染物排放(包括SOx,NOx),还可以减少颗粒物排放量,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发动机的结垢,噪声明显下降。谈到二代生物柴油技术成果的研发生产过程,陈松表示,这项技术成果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心血,是产学研结合的结果。2020年初,石家庄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寻求二代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经过调研后慕名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进行交流合作。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提出液态催化沸腾床加氢耦合固态催化加氢脱氧提质的ZKBH工业化技术改造方案,并迅即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启动,一期目标处理20万吨生物质油脂生产二代生物柴油。双方团队通力合作,经过3个月的反复调试、实验,在完成现场所有设备调整和工艺流程改造施工并将首批液态催化剂和配套生物柴油固态提质催化剂运抵现场后,7月30日,装置正式试料开车,一次切换进8吨/小时进料,初进原料为国产地沟油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质原料;8月6日正式生产出产品,所生产的二代产品生物产品外观水白色,密度0.7903,十六烷指数接近100,硫氮均小于5,经送上海有关机构检测,产品达到生物柴油出口欧盟标准,产品指标全部达标。(王健高 通讯员 刘佳)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传来喜讯:该研究所与河北常青集团石家庄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联合攻克沸腾床改造均相加氢工艺生产二代生物柴油技术,并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万吨/年规模二代生物柴油生产装置上实现成功开车,标志着中科院青岛能源所ZKBH均相加氢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液态分子催化成功量产商业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术。作为ZKBH二代生物柴油技术发明人与常佑工业化项目主持负责人,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研究员陈松博士高兴地说,目前,全部装置各项运行指标稳定,在生产中可实现高达80%以上的生物柴油收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满足出口欧盟标准。自主创新ZKBH均相加氢技术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我国面临着发展替代能源的紧迫课题。然而在世界范围内,第二代生物柴油生产技术难度高,现有主流装置全部采用固定床生产,固定床加氢技术是目前工业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加氢技术,但是固定床加氢对原料要求较高,催化剂容易丧失活性,特别对含磷、含硅量较高的油料容易受影响中毒降低反应活性,导致产量有限。而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成分比较复杂,杂质多、酸值高,直接用固定床加氢困难大。陈松说,ZKBH均相加氢技术借鉴了悬浮床的优势并利用了沸腾床渣油加氢的优点,通过开发高效液体催化剂解决了固体催化剂容易磨损失活和处理生物油脂易于粉化的问题,同时液体催化剂可以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自主研发的半陶瓷化抗水固态催化剂完美协同,实现高的收率并保障工业装置长期运行的生产稳定性。他认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与生物质燃料的春天即将到来。产学研结合开花结果陈松表示,第一代生物柴油和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相同但生产工艺方法迥异。第一代生物柴油是采用酯交换技术生产的脂肪酸甲酯,生产工艺简单,第二代生物柴油采用催化加氢工艺,得到的产品化学结构不同,属于清洁化加氢工艺得到的清洁化高质量烃类二代生物柴油。与第一代生物柴油即脂肪酸甲酯相比,第二代生物柴油在化学结构上与柴油完全相同,具有与柴油相近的黏度和发热值、与柴油相当的氧化安定性和更低的排放上的优势;与石油基柴油同属烃类,不影响柴油储运,不影响发动机和尾气处理且品质更高。同时,第二代生物柴油的CO2排放量比柴油低,可以减少限制的和非限制的污染物排放(包括SOx,NOx),还可以减少颗粒物排放量,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发动机的结垢,噪声明显下降。谈到二代生物柴油技术成果的研发生产过程,陈松表示,这项技术成果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心血,是产学研结合的结果。2020年初,石家庄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寻求二代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经过调研后慕名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进行交流合作。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提出液态催化沸腾床加氢耦合固态催化加氢脱氧提质的ZKBH工业化技术改造方案,并迅即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启动,一期目标处理20万吨生物质油脂生产二代生物柴油。双方团队通力合作,经过3个月的反复调试、实验,在完成现场所有设备调整和工艺流程改造施工并将首批液态催化剂和配套生物柴油固态提质催化剂运抵现场后,7月30日,装置正式试料开车,一次切换进8吨/小时进料,初进原料为国产地沟油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质原料;8月6日正式生产出产品,所生产的二代产品生物产品外观水白色,密度0.7903,十六烷指数接近100,硫氮均小于5,经送上海有关机构检测,产品达到生物柴油出口欧盟标准,产品指标全部达标。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传来喜讯:该研究所与河北常青集团石家庄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联合攻克沸腾床改造均相加氢工艺生产二代生物柴油技术,并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万吨/年规模二代生物柴油生产装置上实现成功开车,标志着中科院青岛能源所ZKBH均相加氢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液态分子催化成功量产商业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术。作为ZKBH二代生物柴油技术发明人与常佑工业化项目主持负责人,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研究员陈松博士高兴地说,目前,全部装置各项运行指标稳定,在生产中可实现高达80%以上的生物柴油收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满足出口欧盟标准。自主创新ZKBH均相加氢技术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我国面临着发展替代能源的紧迫课题。然而在世界范围内,第二代生物柴油生产技术难度高,现有主流装置全部采用固定床生产,固定床加氢技术是目前工业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加氢技术,但是固定床加氢对原料要求较高,催化剂容易丧失活性,特别对含磷、含硅量较高的油料容易受影响中毒降低反应活性,导致产量有限。而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成分比较复杂,杂质多、酸值高,直接用固定床加氢困难大。陈松说,ZKBH均相加氢技术借鉴了悬浮床的优势并利用了沸腾床渣油加氢的优点,通过开发高效液体催化剂解决了固体催化剂容易磨损失活和处理生物油脂易于粉化的问题,同时液体催化剂可以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自主研发的半陶瓷化抗水固态催化剂完美协同,实现高的收率并保障工业装置长期运行的生产稳定性。他认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与生物质燃料的春天即将到来。产学研结合开花结果陈松表示,第一代生物柴油和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相同但生产工艺方法迥异。第一代生物柴油是采用酯交换技术生产的脂肪酸甲酯,生产工艺简单,第二代生物柴油采用催化加氢工艺,得到的产品化学结构不同,属于清洁化加氢工艺得到的清洁化高质量烃类二代生物柴油。与第一代生物柴油即脂肪酸甲酯相比,第二代生物柴油在化学结构上与柴油完全相同,具有与柴油相近的黏度和发热值、与柴油相当的氧化安定性和更低的排放上的优势;与石油基柴油同属烃类,不影响柴油储运,不影响发动机和尾气处理且品质更高。同时,第二代生物柴油的CO2排放量比柴油低,可以减少限制的和非限制的污染物排放(包括SOx,NOx),还可以减少颗粒物排放量,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发动机的结垢,噪声明显下降。谈到二代生物柴油技术成果的研发生产过程,陈松表示,这项技术成果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心血,是产学研结合的结果。2020年初,石家庄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寻求二代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经过调研后慕名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进行交流合作。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提出液态催化沸腾床加氢耦合固态催化加氢脱氧提质的ZKBH工业化技术改造方案,并迅即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启动,一期目标处理20万吨生物质油脂生产二代生物柴油。双方团队通力合作,经过3个月的反复调试、实验,在完成现场所有设备调整和工艺流程改造施工并将首批液态催化剂和配套生物柴油固态提质催化剂运抵现场后,7月30日,装置正式试料开车,一次切换进8吨/小时进料,初进原料为国产地沟油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质原料;8月6日正式生产出产品,所生产的二代产品生物产品外观水白色,密度0.7903,十六烷指数接近100,硫氮均小于5,经送上海有关机构检测,产品达到生物柴油出口欧盟标准,产品指标全部达标。(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作为一种代替动力的领先产品,植物油燃料配方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在环保排放、节能降耗、安全性能和成本操控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植物油燃料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能的不断突破,植物油燃料技能得到了全面发展,能够说,当今新一代植物油燃料已经彻底逾越了传统的环保燃料,成为一种全新的产品。#植物油燃料#在技能和安全方面,植物油燃料早已与民用型餐厅厨房相匹配,并在热值、粘度、火焰温度等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和进步。植物油燃料在常温下储存、运送、运用,不需高压氧气瓶,仅存放于一般金属材料或塑料制品中。燃料运送和应用极为快捷,随着技能的不断进步,植物油燃料已可代替传统饭馆中的紧缩气、柴油、工业锅炉、加热锅炉用轻质燃油、柴油等,并且新的植物油燃料点火排污环保,无粉尘,是一种极好的燃料。植物油燃料焚烧技能,能保持清洁、无污染排放,能满足供热和工业生产的需求。与紧缩气相比,植物油燃料的成本能够节约25%左右,与柴油相比能够节约20%左右。植物油燃料技能能够应用于金属表面处理、装修建筑材料等工业生产领域,它能够清洁代替煤、柴油、液化气和其他传统动力。实际运用中,植物油燃料低碳环保,无废气、污水及其它“工业废料”排放,焚烧充分,含氧量高,植物油燃料日用清洁,无黑烟排出,不会熏黑锅底,无残留物。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咸漠研究员一行4人到西安石油大学交流座谈。会议在雁塔校区召开,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李华主持会议,西北大学及学校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李华对咸漠研究员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回顾了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希望以此为纽带,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持续推进双方技术交流与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咸漠研究员对该校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示赞赏。他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工作,希望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合作方向,深化细化合作目标,将双方合作提升到更高层次。 与会代表就已开展的“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策略的含能材料精准合成与智能化筛选”合作项目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通过此次座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校企紧密合作、推进产业化项目落地达成共识。(通讯员:西安石油大学何康宁来稿)
来源:全景财经9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科创引领 创新驱动——科创板上市公司‘云走进’系列活动”,本期将走进目前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生物柴油和废油脂处置企业——卓越新能(688196)。能源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目前对外依存度超过60%,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是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路。另一方面,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要消耗大量油脂,产生不低于1000万吨的废油脂(地沟油、潲水油、酸性植物油、陈化油),而这些废油脂没有较好地利用,有部分回流餐桌,危害百姓生活健康。开发利用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促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是解决减少废油脂回流餐桌的最佳途径,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越新能”),创立于2001年11月,从事利用废动植物油(地沟油、潲水油、酸性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生物柴油、生物酯增塑剂、醇酸树脂、工业甘油。本期全景云调研将通过多屏互动,连线上市公司高管、行业分析师,共同探讨生物柴油行业的热点话题与行业发展趋势,全景网编导还将带领投资者实地探访公司,参观卓越新能铁山工厂和募投项目:美山基地,深入了解卓越新能的核心技术和该募投项目的最新进展。精彩看点01行业探讨:生物柴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生物柴油的现状和市场接受度如何?行业前景和市场空间有多大?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听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叶活动和国泰君安证券环保首席研究员徐强的介绍!02参观卓越新能铁山工厂和募投项目:美山基地卓越新能到底有哪些核心技术?美山基地募投项目的最新进展如何?我们全景编导将带领大家透过镜头一起去实地走访看看!03公司介绍:产业布局、经营情况、研发进度、规划部署公司的产业布局是怎样的,在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近期生产经营和研发进度如何?对公司未来发展又将有哪些规划和部署?卓越新能董事长叶活动将为我们做详细讲解!04董事长亲自上阵,解答投资者们的灵魂拷问目前卓越新能的研发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技术或新产品?针对新能源战略所带来的契机,公司如何制定未来规划?市场普遍认为,生物柴油目前主要的瓶颈有两个:成本高,原料有限。公司将如何突破?投资者们关心的问题,卓越新能董事长叶活动将为您一一解答!* 投资者可以在活动开始前或活动期间,通过全景网直播页面向公司高管提问,公司高管将在直播现场予以解答,或通过全景·路演天下平台进行文字回复。活动流程9月16日15:00-16:0015:00-15:05︰︰︰︰活动开场15:05-15:20︰︰︰︰行业探讨:生物柴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卓越新能董事长、总经理 叶活动国泰君安证券环保首席研究员 徐强15:20-15:35︰︰︰︰实地探访:参观卓越新能铁山工厂和募投项目“美山基地”卓越新能董事长、总经理 叶活动15:35-15:50︰︰︰︰公司概况分享卓越新能董事长、总经理 叶活动15:50-16:00︰︰︰︰交流互动:卓越新能董事长、总经理 叶活动出席嘉宾卓越新能董事长、总经理叶活动 国泰君安环保首席研究员徐强关于卓越新能卓越新能是一家以废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并将副产物提炼为工业甘油,同时将产业链逐步延伸至生物酯增塑剂、安全环保型醇酸树脂等绿色生物基材料产品的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企业。生物柴油是公认的清洁、绿色、可再生的优质液体能源,主要是与化石柴油调合后用作车用燃料,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欧盟主要利用大豆油、菜籽油等生产生物柴油不同,我国实行“不与人争粮”的粮食安全战略以及面对我国植物油还需大量进口的国情现实,我国生物柴油主要以废弃动植物油脂制取。卓越新能是国内最早以废油脂(地沟油、酸化油等)制取生物柴油并投入产业化生产的企业。2016年,公司获得欧盟ISCC认证,生物柴油品质达到欧美以大豆油、菜籽油生产的生物柴油质量标准,实现向欧盟的大量出口,并连续多年位列国内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出口量第一。卓越新能是目前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生物柴油和废油脂处置企业,建有龙岩平林厂、龙岩东宝山厂、厦门卓越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龙岩美山厂(筹建)四个生物柴油生产基地以及福建致尚生物质材料发展有限公司、龙岩卓越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两个生物基绿色新材料生产基地,2019年公司采购处置废油脂超过 25 万吨,生产生物柴油超过24万吨,生物基材料产品--生物酯增塑剂超过4.4万吨,生物基工业甘油超过0.9万吨。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围绕主要产业生物柴油,进一步深加工生物基新材料产品--天然脂肪醇、生物基丙二醇等,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废油脂的综合利用率。生物柴油行业概况生物柴油主要指以生物质作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柴油混合使用的液体燃料,是公认的清洁、绿色、可再生的优质液体能源,主要是与化石柴油调合后用作车用燃料,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欧美等国家已经执行生物柴油的强制添加政策。在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更是实现了地沟油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确保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环保意义,因而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属于朝阳产业。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带你走进上市公司“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促进上市公司贴近投资者,增进双方互动“认识”,让上市公司重视投资者的诉求;二是促进投资者转变成股东,真正担负起股东的权利与责任,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上市公司建立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树立积极服务和回报股东的意识。这也是对“理性合规投资”的深化。借此形式,投资者能接触到的不再只是股票代码、公司财报和K线图,而是形式更丰富的图片、视频,甚至有机会亲赴上市公司生产一线,与公司高管齐聚一堂,详细了解企业的最新生产动向,直击当前行业热点话题,把握公司未来发展脉络。本期活动携手“全景云调研”,使用“全景i直播”手机自助式直播平台,改变走进上市公司活动的“打开方式”:由原来的线下参观改为上市公司高管通过全景的平台实现线上直播。投资者可以通过全景网官网、全景路演天下手机APP端观看本次直播。“全景i直播”,是全景网面向资本市场推出的手机自助式直播平台,可实现音视频直播、PPT共享、定向邀约用户、在线互动交流、自动生成回放等功能,还可支持开放式(面向所有公众)或封闭式(仅限受邀用户)的直播场景。
2018年4月22日,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原“清华阳光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更名暨科学技术委员聘请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奠基人、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殷志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强、倪维斗、王光谦等能源行业知名专家及顶尖科学家出席会议,探讨能源革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旭光主持会议。启迪清洁能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文辉启迪清洁能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文辉在致辞中对研究院诸位委员三年来对启迪清洁能源甚至整个能源界发展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启迪清洁能源集团一直承担着清洁能源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致力于推动优秀科研技术落地发展,运用“技术+产业+资本”三螺旋的发展模式,在顶尖专家指导下,齐聚发展力量,加速技术产业化。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成立以来,得到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能源界泰斗级专家学者的指导,在集团项目选择、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在启迪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中,研究院具有引领、指导、推动的作用,研究院是企业的智囊,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桥梁 ,期望未来和专家们携手将更多优秀的清洁能源技术实现成果转化,为国家能源建设做出贡献。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奠基人、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殷志强教授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殷志强教授回顾了研究院自2015年4月成立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的目标是聚焦清洁能源的科学与技术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年来,研究院数次汇集专家学者召开关于光伏、氢能、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太阳能中低温利用等研讨会,为中国的能源革命提供了宝贵意见。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卢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卢强教授就全光谱太阳能发电、生物柴油的利用、生物质利用做了指导,并提议启迪可以探索一条在国外建设清洁能源示范项目的道路。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教授对“天河工程”的最新进展做了介绍,并希望启迪与青海及青海大学能在清洁能源领域加强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动系倪维斗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动系倪维斗教授以《对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几点思考》为主题,就能源形势、能源革命发展方向、煤炭清洁利用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他强调,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建设的基本保障。当前,以煤为主是我国资源禀赋的现实,从战略意义上讲,目前阶段煤炭是我国最安全、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其他替代能源只能是辅助能源,而不能成为主力。无论从能源安全、大气清洁还是缓解气候变化,天然气都不是最终的解决途径。只有靠能源革命,全面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才可破解问题。清华大学能动系教授、北京热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张衍国清华大学能动系教授、热华能源董事张衍国就《固体燃料的清洁燃烧和高效利用》做了介绍。他指出,多流程循环流化床技术是针对当前锅炉运行环境而设计,燃料为煤和生物质,可降低燃料成本;炉内两级物料自平衡、可提升能效比,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热效率高、超低排放等特性,将很多难处理的废弃物熔于一炉,突破了以往技术局限,同时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污染物排放,达到天然气排放标准。合影留念会上,文辉与殷志强共同为新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聘请卢强、倪维斗、王光谦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聘请王如竹、王志峰、王斯成、王赓、毛宗强、石文星、刘德华、李凡、何涛、张衍国、张晓黎、夏清、袁晓、梅生伟、韩敏芳为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以科技支撑引领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清洁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为需要,产学研多方结合,致力于成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院。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召开清洁能源会议,汇集能源大咖探讨能源革命,为中国能源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