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生物医药:让创新“药效”更强电影圈

生物医药:让创新“药效”更强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也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我省正在加快构建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之生物技术的迅速进步,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靶向治疗药物、生物疫苗等创新药,由于具有可观的利润水平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迅速成为医药研发的重要方向。在政策叠加和各方合力之下,我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研发成绩斐然。亚宝药业的生物1类药SY-005,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SY-012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准备申请I期临床试验;康宝生物的慢性阻塞性肺炎疫苗、人融合蛋白干扰素等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振东制药的脂质体抗肿瘤药物等已进入临床试验;锦波生物研发的人源胶原蛋白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借外力共同开拓生物医药蓝海据统计,研制一项创新药的全周期成本长达10年以上,可谓是“十年磨一剑”。然而,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却一般只能换来10%的药品上市成功率。“我们用了10年研究的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药物,一期临床顺利通过,进入二期之后,也比较顺利。但是临床结束以后,经过数据统计分析,距离一个新药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不甘心,先后组织了三批专家进行了三次论证,但最终还是放弃了。10年时间3000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时间对亚宝来说太珍贵了。”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武贤说。生物医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亚宝药业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任武贤介绍,亚宝分三个方面做创新。第一,自己招聘人才,建立平台,从基础研发做起。第二,借助外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第三,把别家成熟的技术引进到亚宝来。通过这三个方面快速解决人才匮乏和基础研发薄弱的问题。2014年,为了进军生物制药市场,亚宝药业在高端人才云集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成立了苏州亚宝药物研发有限公司,与数百家研发企业一起,共同开拓生物医药这片浩瀚蓝海。编号为SY-005的注射液,是苏州亚宝在研项目之一,用于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脓毒血症。2015年,由亚宝药业与加拿大劳森健康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仅用5年时间,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创新型合作方式,也催生出新的管理模式。双方签署了质量协议,对工作职责、内容、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约束,确保符合预期要求。亚宝药业借着顶级研发机构的“外力”,实现从传统药企向生物制药企业的转型。激发药企研发创新积极性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能力是其保持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亚宝药业每年把销售总额的8%左右拿出来投入研发,研发投入作为一种常态化支出,每年直接列入预算。“我国是医药大国,但不是医药强国,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医药研发的投入,这样才能走向世界的前列。未来,希望我们能够研发出一种填补世界空白的生物药,为推动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亚宝力量。”任武贤说。医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一旦一个新药研发成功,其带给企业的回报往往是巨大的。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合成类药物,生物医药在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能源消耗更低、污染排放更少,对环境也更友好,客观上也促使企业加大生物工艺的研发投入。“我国高度重视企业的研发创新,出台了很多鼓励支持政策。”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马景波介绍,比如,最近国家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原来的75%提高至100%;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目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省工信厅利用省技改专项资金,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新药研发投入。如何保障药企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英国博欧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提尔曼·齐格尔特表示: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降低企业税率,如果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了很多钱,就能少交税,在企业提交纳税申报单后,政府会返点,这有助于企业盈利。英国鼓励生物制药的方式之一是让行业联合起来。比如让大公司和小公司通力合作,建立供应商、客户、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官员组成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对于生物制药工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抢占未来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生物医药既是面向经济的主战场,也是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更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创新行业。山西出台了系列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扶持。按照“打造优势、挖掘潜力、补齐短板、延伸发展”的总体思路,山西着力打造晋北原材料及制剂、晋中中成药、晋南新特药三大现代医药产业集群。马景波表示,晋南新特药产业集群集聚着我省列入全国医药百强的两家龙头企业,产业基础较好,11月份全国医药战略峰会将在山西召开,省里也将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我省医药企业研发生物医药产品来抢占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聚焦生物医药领域,我省坚持需求导向、高端导向和融合导向,从基础研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平台建设、人才团队、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链条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对科技重大需求,则采取“揭榜挂帅”的立项方式,面向全社会揭榜招标集聚国内外优势力量,形成产学研联合共同体,开展科研攻关。省科技厅大健康与生物医药科技处项目专员、副处长薛强强接受采访时说:“目前,针对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正在凝练一流课题,覆盖现代医学、中医药学、药品和医疗器械、公共卫生预防及主动健康与康养服务等方面,建立了需求凝练-科研立项-评价监督的闭环运行机制。”山西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加速奔跑,如何在跟跑中找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机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建议,认真分析今后5到10年全球、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着眼于未来,及早布局,在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习其他优势省份的经验,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营造好的政策环境,营造好的产业生态,吸引一批优秀企业在山西集聚。面向“十四五”,我省提出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的多元化研发投入体系,超常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相信创新药成绩单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晋帅妮)【来源:山西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魂兽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报告(简版)

近几年,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活跃度持续领先,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生物医药发展概述1. 生物医药行业界定根据业内界定,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制药行业,制造市场可流通药品并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实体的总和。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推进化学创新药;发展现代中药等。本报告以“十二五规划”的定义为基础,将生物药分为四类:生物治疗药物(如肿瘤治疗)、生物预防药物(如疫苗)、生物诊断药物(如基因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及现代中药,同时界定生物药不包括小分子化学药和传统中药。2. 国内生物医药发展历程当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区域集聚态势明显,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与国外相比,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经历2005-201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从2015年开始进入爆发增长阶段。当前,国内生物医药已从最初的行业整体规模偏小、研发力量薄弱发展到如今海外资本涌入、人才大批回归、科研创新成果频出的。据业内统计,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14.3%,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3. 生物医药发展驱动因素国内生物医药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以及生物制药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多重驱动。1) 政策因素从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来看,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形成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30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投放市场,200个以上药品制剂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的目标,为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的后续发展方向与节奏定下基调,各地也纷纷出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逐步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区域主导产业。而国家“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要求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3.6%。从医药领域发展规划来看,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生物医药被正式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突破的发展领域。2016年《“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重申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的观点。同时,国家对社保投入日益加大,推出一系列新药政策,鼓励发展中国自己的创新药、仿制药,扶持各种国产化医疗器械和治疗及服务手段,政策利好推进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不断升级。2) 经济因素中国卫生投入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6.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为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需求提供经济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中产阶级人数高速增长。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中国中产阶级人数也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大概在1.57亿,十年之后翻了三到四倍,而根据相关统计,预测到2030年国内中产阶级人数可能还会翻一倍,达到接近10亿人。中产阶级对健康消费升级需求的提升,以及更强的支付意愿和能力,为生物医药市场扩容提供有力的支撑。3) 社会因素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据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当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5亿,未来20年内老龄人口会接近5亿,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来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为生物医药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此外,中国居民的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2003-2013年期间,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等主要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造成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包括恶性肿瘤(27%)、心脏病(21%)、呼吸系统疾病(12%)以及脑血管病(20%)等,且以上几类疾病的死亡率都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意味着国内居民对医药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4) 技术因素生物制药行业具有很高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与传统化学制药工艺相比,企业需要更高的制药技术水平和药物创新能力。目前,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有重组人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20余种重组蛋白质类药物上市。近年来,支撑医疗行业崛起的基础技术及产业配套已初步成熟,医疗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海外人才的回归,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提供强大的专业人才保障,中国生物医药技术迎来突破契机。 4. 生物医药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主要由生物医药原料生产与加工、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以及生物医药流通与应用组成。 1) 产业链上游产业上游为生物医药原料生产与加工,包括细分行业原料药、药用辅料等原料药是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原料药市场已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拥有药品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超过2400家,2019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数量达到1011.85万吨,同比增长8.83%。药用辅料是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是保证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药用辅料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一段时间内,我国药用辅料行业没有受到重视,品种和规模虽然不断扩张,但小乱散的现象明显。近几年。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药用辅料数量超过550种,药典收纳的辅料标准已从2010年版的132个增加到2015版的270个。2) 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中游为生物药物研发、生产企业,根据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产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疫苗、特异性诊断试剂、血制品、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等。目前世界较大的制药公司中,有70%的项目使用生物技术开发。从截止2020年6月底的最新估值来看,我国生物制药市场估值排名靠前的10家典型企业为:天士力生物、复宏汉霖、迈威生物、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只楚药业、信达生物、天境生物、基石药业、艾力斯医药、利德曼。其中,天士力生物已处于Pre-IPO阶段,最新估值达125亿人民币,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Pre-IP0轮最大“独角兽”。典型生物医药企业示例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整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生物药品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全球防疫措施继续推进,生物药品中的疫苗、检测诊断试剂迎来更大发展契机。而中药注射剂在当前环境下使用受限,基于“十二五”规划,传统化学药、中药将进一步向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发展。3) 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下游为生物医药流通与应用,又细分为医药商业(包括医药物流、医药电商、医药零售、医药批发等)、医药服务(医院、养老院、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其他(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等)。目前,下游行业中医疗服务占比最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医药电商将在医药商业领域占比越来越大。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疫情推动下各地医疗资源形成挤兑,国内医疗机构资源短缺问题显著,新基建推行,加速医疗机构建设。未来,随着医疗机构不断增长,对生物药品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也会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生物医药发展现状1. 生物医药市场格局1)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全球来看,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高速稳定增长,其中美国生物药品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相关产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7%,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此外,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研发生产的主要国家。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支付能力增加的驱动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也呈稳定上升态势。2016年到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1,836亿元增加到31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2025年,我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8332亿元。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情况数据来源:中情网,融中研究整理从产业链上游来看,2018年,我国是全球原料药第一大供应国和出口国。2019年,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市场规模达675亿元,预测2020年达730亿,同比增长8.15%。从产业链中游来看,2015-2019年,我国生物药品上市公司整体营收稳步快速增长,2019年,生物药品上市公司营收总额537亿元,同比增长24.8%。从产业链下游来看,2019年,我国医药行业全部上市公司营收7143.8亿元,同比增长17.1%;2019年,医疗服务全部上市公司营收600亿元,同比增长15.4%;2019年,医疗器械全部上市公司营收1105亿元,同比增长14.0%。2)生物医药行业格局全球竞争格局生物医药产业是继汽车、机械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目前,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家,其中76%集中在欧美,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美国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而亚太地区,整体销售额仅占全球3%左右,其中日本、新加坡位居亚太区前列。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国内区域发展格局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通过集聚发展,不仅有助于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资金、人才、研发等资源支持,还可以提高区域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国家政策也鼓励科学规划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医药行业自身发展需要叠加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明显,生物产业基地及产业园区发展迅速。从区域发展来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综合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环渤海地区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产业链互补优势较强。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此外,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形成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从生物医药园区发展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形成各类生物医药园区100多个,其中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省级以上生物医药园区有50多个。其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等园区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且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成为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的典型代表。2. 生物医药投融资现状1) 生物医药企业数量整体上看,2007年至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新成立公司总计1,132家。2007年机构数量开始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07年的55家上升到2015年的150家的历史峰值。2015年后,行业进入大规模业务重组、整合的调整期,生物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也逐年递减,到2019年新成立企业仅有50家。2020年上半年,新成立企业6家,同比减少28家。2007-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每年新增情况(单位:家)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 投融资规模从2007到2019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持续增长,其中2007到2013年小幅增长,2013年以后加速增长。截止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累计投资事件723笔,涉及总投资金额1416.31亿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约为1.96亿元。2015年开始,国家级部门发布一系列的医药研发相关政策,政策红利背景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不论是投资笔数还是投资金额都开始大幅增加,2015-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笔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36%、投资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29%。 2007-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分别为91笔、325.16亿元,同比双双上涨,其中投资事件同比增长28.17%,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9.62%。受疫情影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受关注度持续增加,144家在2007-2019年未涉足生物医药投资的企业、机构纷纷加入生物医药投资的行列,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时间和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3) 投融资轮次投资轮次方面,2007-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A轮以及B轮,投资笔数占比分别为16.74%、41.36%、19.09%,合计占比达77.18%。其中,对A轮的投资笔数最多,平均投资金额为8,831.17万元。从B轮开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单笔投资金额大幅增加,其中Pre-IPO轮的单笔投资金额最大,达10.43亿元,其次是战略投资轮,单笔投资金额达5.80亿元。2007-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累计投资轮次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轮次后移,对天使轮投资笔数同比减少4笔,对A轮、B轮投资的笔数同比分别增加8笔、5笔,对C轮及以后的轮次投资笔数均有增加。2019年上半年、2020年国内生物医药累计投资轮次情况(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4) 区域投融资情况2007-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长三角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均居首位,投资数量353笔,投资金额达647.18亿元,占比分别为48.82%、45.70%;环渤海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第二,投资数量161笔,投资金额452.81亿元,占比分别为22.27%、31.97%;珠三角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位列第三,投资数量97笔,投资金额120.68亿元,占比分别为13.42%、8.52%。2007-2019年各地区生物医药投资数量、投资金额占比情况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融资发展演变来看,2007年至2013年,各地区的投资数量趋同,且均小幅增长。从2013年开始各地区投资数量出现分化,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增长较快。2015年之后,长三角地区投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远高于环渤海、珠三角等区域。三大重点区域的投资金额在2014年出现显著增长,均高于其他地区。2015年之后,长三角和环渤海的投资金额出现大幅上涨,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而拐点出现在2018年,长三角地区投资金额大幅下滑,反之,环渤海地区的投资金额出现爆发式增长,甚至超过长三角地区;其他区域的投资金额也在2018年之后出现大幅增长。2007-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趋势图(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07-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趋势图(单位:亿元)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各地区投资数量91笔,同比增加20笔,对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的投资数量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投资数量增加8笔、长三角增加10笔、珠三角增加6笔;对其他地区的投资数量减少4笔。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情况(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资数量占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环渤海、珠三角地区的占比增加,其他地区的占比下降,长三角地区的占比持平。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占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各地区投资金额325.16亿元,同比增加92.27亿元,增幅39.62%。2020年上半年对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三大核心区域的投资金额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349.59%,珠三角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105.05%、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102.53%;对其他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大幅下降,降幅89.06%。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资金额占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的占比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的占比增幅最大;其他地区的占比大幅下降。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占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生物医药发展趋势1. 国内药企竞争加剧,头部药企竞争逐步向全球渗透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行业整体竞争态势加剧。跨国企业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强势布局,也加剧了国内生物药企之间的竞争。2018年由于港交所上市新规出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未来,随着医药生物头部阵营企业数量将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在技术、市场及人才方面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头部药企等厂商在发展过程中,其研发实力、产品性能也不断提升,逐步建立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近10年以来,国内仿制药、改良新药、创新药三类药品生产商纷纷向海外市场拓展,据统计,国内企业在美国注册小分子化学仿制药总数已超过400个。未来,在欧美等海外医药医疗市场发展前景的吸引下,以头部药企为引领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将加速向海外市场拓展,并通过多元竞争模式加入到全球药企竞争的阵营。 2. 创新药发展加速,仿制药仍占重要地位我国是仿制药大国,据业内统计,在近17万个药品批文中95%以上都是仿制药。从2017年开始,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加速审评审批,推动国内创新药的发展。但是,创新药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很小,据业内统计,2018年,创新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份额的占比仅为3%,而仿制药占比超过60%。随着我国政府陆续出台支持国产创新药发展的政策,以及药企药物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速。据Frost & Sullivan分析,近年我国药品研发支出呈逐年上升态势,预计2019-2023年增速维持在20%以上。药物创新将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进阶之路,创新药市场份额加逐步提升。但同时,目前仿制药在国内医药市场仍占据主导,中小药企规模和资金实力薄弱,不可能全部向创新药转型;国家在2016年提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意见,对仿制药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仿制药整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支持;此外,据统计,2018-2022年将有1590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到期,对原药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为仿制药提供发展机会。因此,仿制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占据重要地位。3.医药研发服务外包(CRO)前景广阔随着国内医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药企向创新药发展转型,为了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对创新药研发服务的需求增强,借助外部资源和研发力量实现研发快速突破成为国内很多药企的重要模式。同时,基因和细胞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推动国内CRO发展。从全球来看,全球药物外包市场逐步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也驱动国内CRO市场发展。据Frost & Sullivan数据统计预测,2018年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达59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214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9.8%,CRO发展前景广阔。4.产业集聚化趋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核心区域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核心区域在人才基础、科研基础、企业基础、政策体系、资本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产业启动时间较早,发展较快。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也较高,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调研显示,2018年,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48万亿元和0.27万亿元,占各园区产业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4.58%和10.3%。未来我国生物医药区域集中化、行业产业化的趋势将继续维持,各大园区和产业集群在行业结构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对进一步扩大行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5.产业并购整合加剧并购整合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全球来看,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和重组加速,大大提高了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自2014年医药行业开始大举并购以来,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制药企业以及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一直非常活跃。随着国内创新药发展加速以及海外拓展加速,对于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型药企来说,未来通过并购引进新技术、扩充研发管线和产品线将是药企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手段;同时,收购重组也是规模实力较强的药企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全球性生产和销售网络的有效手段。未来,生物医药并购整合将成为产业生态优化的关键。

钢琴梦

生物与医药硕士解读

1. 生物与医药硕士简介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 细胞、 组织、 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 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 治病 、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 制品、 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各国 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生物医药硕士培养基础扎实 素质全面 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 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 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专业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 工程实施、工程研究 、工程开发 、工程管理等能力。(3) 掌握一门外国语。(4) 具有健康的体魄与心理素质。研究方向有:(1)生物医学电子学(2)医学成像理论与技术(3)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4)生物特征识别技术(5)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6)医学物理2.高校招收生物与医药硕士研究生情况3. 生物与医药硕士就业前景及方向就业前景:全球现代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生物技术产业的主要门类有生物制药业 生物农药和生物环保业,目前发展最为活跃,最受关注的是生物制药业,有60%-80%的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于医学领域。而生物农业今年由于受需求迁移而发展迅猛,此外,生物技术还在轻工业环境保护海洋新能源食品以及资源开发等方面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医药保健是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最大市场。从现今情况看,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该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就业方向: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 产品研制 生产 技术管理 质量控制等工作,生物制药专业就业领域为:生物药物生产经营企业 生物药物研制与开发单位 药检索及药政管理部门 各类生物工程公司等与生物制药专业相关 相近的领域内从事应用技术研究 开发 生产 经营与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化学药品的生产 营销和检验及相关的其他岗位,在医院的药房或药剂室工作,在社区从事药品普及教育工作。

假随从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

在位于山东济南的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化生物医药生产车间里,我国首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安可达处于满负荷生产中。这种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药物,去年底上市后打破了国外医药巨头多年对中国同类药品的独家垄断,大大增强了临床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为我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19年齐鲁制药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出口6.15亿美元;2020年前11个月,其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4%。目前,齐鲁制药产品已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活跃、影响最深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供给能力,不仅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在加速崛起中成为稳增长的“新动能”。在疫情初期,口罩作为必备防疫用品,市场上曾“一罩难求”。济南市利用一个月时间打通口罩生产全产业链,日产量从6万只放大400余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把好“检测关”是有效降低疫情扩散风险的“法宝”之一。2020年2月初,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济南银丰医学检验所(银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迅速成为济南市首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机构。其自主研发的新冠试剂盒通过欧盟CE认证;自主研发的山东省首台客车式5G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可实现日均2万人份样本检测。在疫情冲击下,大量企业加班加点转产增产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抗疫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内外抗疫一线。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在短短数月时间,紧急生产发货生物安全类设备、空气消毒机产品、灭菌器等产品5000余台。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为全球提供防疫物资,仅口罩就超过2000亿只,全世界人均30只。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防疫物资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8287.8亿元,增长37.5%。此外,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1.8%、48.2%。高端制剂产品出口欧美国家,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介绍,目前齐鲁制药15个人药制剂对美国出口,注射用头孢吡肟、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索利那新片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国内首次向日本出口商业化包装注射剂;实现9个产品出口欧洲市场。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广泛应用于骨科、眼科、普外科、整形外科等在内的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燕说,依靠自主创新,华熙生物在国内率先实现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的突破,改变了中国以动物组织提取法生产透明质酸且主要依靠进口的落后局面,在透明质酸领域走到了世界前沿,目前销售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药物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与实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中国制药企业赢得国际竞争,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未来‘领跑’的重要抓手。”齐鲁创新药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屹东说。历时7年,齐鲁制药成功研发非小细胞肺癌特效药吉非替尼片(伊瑞可),在上市的3年多时间里,推动同类进口药品价格由每盒5000多元降到500多元;历时近10年时间,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研发成功,上市以后同样使药价大幅下降。以齐鲁制药、华熙生物等为代表,如今山东崛起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山东拥有国家级医药创新平台21个,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5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61家,医药工业规模占全国七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多地也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019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江苏苏州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3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近5万人,2020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收约1700亿元,同比增长约24%,预计全年营收可超2000亿元。“加快创新药研发速度,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鲍海忠说。齐鲁制药紧跟国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目前在研创新药物项目50余项,有10余项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2020年有11项在中国、美国申报IND(新药临床试验)。2020年1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指出,自2010年以来,中国专利申请数量维持在全球第二位,2019年专利授权量占全球第一。生物技术和新药研发仍是资本最关注的两大领域,中国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投融资密集区域。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谭勇看来,近几年中国对全球医药创新的贡献度快速增长,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在基础研究上持续发力,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加快中国向全球医药创新第一梯队迈进的步伐。原文转自:经济参考报

过江龙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情况及市场推动因素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生物药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但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生物医药市场从2013年占中国整体医药市场的8.7%增至2017年的15.3%。2017年中国生物药行业市场规模为2185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到2022年增长至4785亿元,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0%。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生物类似药市场情况来看: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近年仍相对较小,有关市场的增长预计将于2017年至2022显着加快,复合年增长率为70.9%,并于2022年达致169亿元。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的增长显着加快,其原因主要为:中国生物药市场通常随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加及中国生物裂药公司的研发及生产能力提升;其次,能接触较广泛患者群体及提升于不久将来获列入医保报销目录的可能性的成本优势;另外,中国近年建立生物类似药规管制度及鼓励生物类似药的有利政府政策;大量畅销生物药将于近期或中期到期所驱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推动因素分析1、不断扩大的病人群体在中国,疾病谱系正从传染性疾病转为慢性疾病,其中肿瘤疾病日益高发。癌症病例已于2017年达4.2百万起且预计将於2022年达4.8百万起。癌症治疗具有成本高及医疗需求周期长等特微。由于越来越多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而生物药在治疗该等的疾病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因此癌症等慢性疾病患病率的日益增加,预计会激发对生物药的需求。2、日益增长的资本投资生物药市场资本密集及需对研发及生产过程进行大量投资。中国裂药行业的资本投资2017年达249亿美元,占全球投资的22.2%。投资已为生物药研发及生产设备建造提供充足资金。3、有利的政策中国政府为加速创新药物的审批流程颁布一系列政策。此外,已实施的优先审查加速了可能绶解紧急临床需求的药物的商业化进程。专利保护亦大大加强。此类改革将吸引跨国裂药公司於中国市场推广更多创新生物药,并鼓励国丙企业更多地投资研发。因此,可用的生物药日益多样化,并推动未来消费。4、不断增加的支付能力及保健意识生物药具有较强的功效及较少的副作用, 与化学药相比,其价格通常更高。经济持续增长导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对健康意识及购买意愿的提高有积极影响。此外,更新的中国国家医保目录和价格谈判机制包括了更多的生物药报销,其进一步扩大了生物药市场。

王明

「转型进行时」生物医药:让创新“药效”更强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也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我省正在加快构建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之生物技术的迅速进步,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靶向治疗药物、生物疫苗等创新药,由于具有可观的利润水平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迅速成为医药研发的重要方向。 在政策叠加和各方合力之下,我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研发成绩斐然。亚宝药业的生物1类药SY-005,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SY-012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准备申请I期临床试验;康宝生物的慢性阻塞性肺炎疫苗、人融合蛋白干扰素等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振东制药的脂质体抗肿瘤药物等已进入临床试验;锦波生物研发的人源胶原蛋白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借外力共同开拓生物医药蓝海据统计,研制一项创新药的全周期成本长达10年以上,可谓是“十年磨一剑”。然而,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却一般只能换来10%的药品上市成功率。 “我们用了10年研究的一种用于治疗滑膜炎的药物,一期临床顺利通过,进入二期之后,也比较顺利。但是临床结束以后,经过数据统计分析,距离一个新药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不甘心,先后组织了三批专家进行了三次论证,但最终还是放弃了。10年时间3000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时间对亚宝来说太珍贵了。”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武贤说。 生物医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亚宝药业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任武贤介绍,亚宝分三个方面做创新。第一,自己招聘人才,建立平台,从基础研发做起。第二,借助外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第三,把别家成熟的技术引进到亚宝来。通过这三个方面快速解决人才匮乏和基础研发薄弱的问题。 2014年,为了进军生物制药市场,亚宝药业在高端人才云集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成立了苏州亚宝药物研发有限公司,与数百家研发企业一起,共同开拓生物医药这片浩瀚蓝海。编号为SY-005的注射液,是苏州亚宝在研项目之一,用于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脓毒血症。2015年,由亚宝药业与加拿大劳森健康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仅用5年时间,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创新型合作方式,也催生出新的管理模式。双方签署了质量协议,对工作职责、内容、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约束,确保符合预期要求。亚宝药业借着顶级研发机构的“外力”,实现从传统药企向生物制药企业的转型。 激发药企研发创新积极性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能力是其保持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亚宝药业每年把销售总额的8%左右拿出来投入研发,研发投入作为一种常态化支出,每年直接列入预算。“我国是医药大国,但不是医药强国,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医药研发的投入,这样才能走向世界的前列。未来,希望我们能够研发出一种填补世界空白的生物药,为推动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亚宝力量。”任武贤说。 医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一旦一个新药研发成功,其带给企业的回报往往是巨大的。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合成类药物,生物医药在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能源消耗更低、污染排放更少,对环境也更友好,客观上也促使企业加大生物工艺的研发投入。 “我国高度重视企业的研发创新,出台了很多鼓励支持政策。”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马景波介绍,比如,最近国家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原来的75%提高至100%;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目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省工信厅利用省技改专项资金,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如何保障药企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英国博欧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提尔曼·齐格尔特表示: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降低企业税率,如果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了很多钱,就能少交税,在企业提交纳税申报单后,政府会返点,这有助于企业盈利。英国鼓励生物制药的方式之一是让行业联合起来。比如让大公司和小公司通力合作,建立供应商、客户、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官员组成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对于生物制药工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抢占未来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生物医药既是面向经济的主战场,也是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更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创新行业。山西出台了系列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扶持。 按照“打造优势、挖掘潜力、补齐短板、延伸发展”的总体思路,山西着力打造晋北原材料及制剂、晋中中成药、晋南新特药三大现代医药产业集群。 马景波表示,晋南新特药产业集群集聚着我省列入全国医药百强的两家龙头企业,产业基础较好,11月份全国医药战略峰会将在山西召开,省里也将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我省医药企业研发生物医药产品来抢占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聚焦生物医药领域,我省坚持需求导向、高端导向和融合导向,从基础研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平台建设、人才团队、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链条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对科技重大需求,则采取“揭榜挂帅”的立项方式,面向全社会揭榜招标集聚国内外优势力量,形成产学研联合共同体,开展科研攻关。 省科技厅大健康与生物医药科技处项目专员、副处长薛强强接受采访时说:“目前,针对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正在凝练一流课题,覆盖现代医学、中医药学、药品和医疗器械、公共卫生预防及主动健康与康养服务等方面,建立了需求凝练-科研立项-评价监督的闭环运行机制。” 山西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加速奔跑,如何在跟跑中找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机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建议,认真分析今后5到10年全球、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着眼于未来,及早布局,在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习其他优势省份的经验,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营造好的政策环境,营造好的产业生态,吸引一批优秀企业在山西集聚。 面向“十四五”,我省提出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的多元化研发投入体系,超常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相信创新药成绩单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晋帅妮)【来源:山西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變羊記

诺奖得主:中国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非常突出

今天(9月19日),第十八届海科会“第六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2019未来科技创新论坛分论坛”现场,行业专家们把“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从试验台到产业发展和人类应用”“人类退行性疾病与衰老程序性细胞死亡”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医学项目研究分享给现场观众。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台下观众席早已座无虚席,慕名前来听讲的医学行业从业者甚至站到了门口。↑ 乔治·斯穆特进行主旨演讲乔治·斯穆特作为第一位主旨演讲嘉宾登场。作为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乔治·斯穆特也是伯克利宇宙物理学中心的创始理事,甚至曾出现在著名美剧《生活大爆炸》当中。现场,乔治·斯穆特分享了自己在生物制药创新领域的研究和心得。他表示,在今后的生物医药环境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然人工智能不是无所不能的,最终人工智能会成为我们一个辅助性的工具。” ↑ 托马斯·苏德霍夫接受采访以研究“神经系统突触接触”出名的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也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论坛。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托马斯·苏德霍夫感叹到,“此次论坛是个了不起的论坛,十分非凡,这也是吸引我来参与其中、参与到科学家对话和塑造过程中的原因。此次论坛更可以将各个行业的,特别是医药行业的专家们汇聚一堂,进行对话,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直言不讳地肯定,中国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非常突出。“我有很多学生都回到了中国,他们也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在大学生物医学领域上的研究也是很丰富的。我和不少大学都有接触交流。”托马斯·苏德霍夫更笑言,他毕生的研究都集中在大脑上,但时至今日,对他而言大脑仍是一个最奇妙的存在,“大脑的记忆和工作的机理是非常奇妙的,我们常常提到,我们大脑的记忆十分糟糕,因为我们可能只会想到一些记忆的碎片、片段,但其实我们无法回忆起的那些事情都是我们大脑想象出来的,这不是很奇妙吗?”红星新闻记者 陈成 袁野 摄影报道编辑 张超

统待

牵手世界知名生物医药研究机构

近日,深圳湾实验室与世界知名生物医药研究机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签署合作协议。12月2日,记者从深圳湾实验室证实,双方将共同开展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及创新药物应用转化国际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针对合成化学、天然产物、糖生物学、化学基因学、蛋白质组学等化学生物学领域展开相应研究。除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基础研究外,本次合作还将在癌症、代谢和肝病、炎症和退行性疾病等领域进行转化研究。在今后的科研合作中,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药物研发部门将在加速转化各类研究发现方面提供相应指导,助力创新药物研发。成立于1924年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是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所在基础生物科学方面的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今年1月6日成立的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是深圳市继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之后,在深圳启动建设的第二家广东省实验室,重点开展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工程等方向研究,在生物医学前沿和应用领域,建设公共平台,聚集优秀人才,支撑生物医药产业与临床医学发展。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赤子心

生物医药精准研发崛起无锡力量

太湖湾科创带重要园区之一的生命科学园近日又有好消息传出,无锡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区持续在新药、器械及技术研发上精准发力,不断推高园区产值。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外包区169家生物药企实现销售66.67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24.52亿元“精准研发”占比36.78%,为史上最高。10月23日,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工作会议上,滨湖区委书记马良在发言中提出,要抓住太湖湾科创带重大机遇,落实好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推动生命健康等产业提质提效。“精准医学”概念最早于2015年提出,起初是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临床医疗决策,后与临床紧密接轨的新药、检测、器械等领域的精准研发都被纳入。拥有无锡90%新药研发能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区针对重、特、大、罕见等疑难杂症,根据临床特需持续加大精准研发,在国内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树立了越来越多的“无锡标签”,比如专注新药研发的药明生物;深耕器械领域研发的天瑞、蓝软和瑞迪姆;不断开发诊断试剂的傲锐东源;开发新冠CT快速筛查系统的脉得智能等。进入四季度,新的“精准研发”在持续推进。由天瑞精准医疗研发的百万身价“质谱检测前处理机器人”本月投入批量生产,仅此一项企业年产值增加逾5000万元。相比人工检测“耗时耗力”,“机器人”操作从血样提取到报告出具只需1.5小时,而且杜绝了人检的“不稳定性”。蓝软智能医疗投资数亿元推进“医学光学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将助力外科手术精准实施,并将精度提高至0.1毫米以内。本月初,投资7.2亿美元的健适医疗项目即将开工,心脏、神经、肿瘤介入等高值精准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投产后产值规模将超百亿元。“十四五”投资超30亿元的智康弘义致力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研发。10月21日,药明生物港股股价大涨10%,市值站上3000亿港元关口,超过国内所有新兴生物制药创业公司。据悉,今年药明生物赋能客户研发生产新冠抗体的研发团队已超过3000人,目前部分项目已进入临床试验。也不断提高园区和企业的产值。在全国400多家生物医药园区中,占地仅为5平方公里的无锡外包区面积最小,但创造了“单位面积税收贡献”、“上市公司市值”等两个全国“第一”。据外包区副主任刘焕介绍,“十四五”生物医药竞争将进入深水区,新药、器械“精准研发”比拼将更激烈。与很多产业园轰轰烈烈的大招商、快招商不同,今年前9个月,外包区谢绝了近50家传统生物药企的进驻意向,新注册企业虽然仅为8家,但属于高端硏发及医疗服务性企业。10月23日,无锡市委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科创带的发展首先要追求“高科技”,坚持“科”字为先,对科技水平不高的项目,一律不能在科创带落户。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晔告诉记者,地处湖湾岸线,面对苛刻的环保要求和紧张的土地资源,外包区提高亩均产出只能在“精准”上发力,“创新研发加速区”等新空间将“精准”留给“高精尖”研发药企。11月份,国内生物医药品牌论坛——“2020太湖(马山)生命与健康论坛暨精准医疗发展大会”即将召开,大会以“聚焦精准医疗,服务健康中国”为主题,知名院士、院长及专家将围绕精准预防、新药研发、精准器械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赵晔表示,专家院士、研发人员、医院院长构成了推动“精准医学”发展的精准信息供应链,论坛对接两头将助力更多无锡新药、器械的“精准”面世。(邵旭根)【来源:无锡市委网信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一丝一毫

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生态及驱动力

张鑫 丁清扬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全球市场概况从全球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分层来看,纵向上,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通常通过国家医疗福利、强制医疗保险及个人保障等层面得以满足和实现,而横向上则是对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商业等子领域存在更多元的个体需求,应该说从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到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以及所涵盖的子行业和品类,医疗健康领域所涉及的范围、种类和内容非常广泛。根据Evaluate Pharma的统计,全球处方药规模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2018—2024年间的全球药品销量复合增长率预计在6.4%以上(见图1),到2024年来自于孤儿药(Orphan drugs,也称为罕见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因此相较于其他药物的研发成本要高,这些药物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孤儿药)的增量则将达1240亿美金,而来自于先进疗法的增量预计为50亿美元。肿瘤药物是重点领域之一,在肿瘤药物方面的增长率将超过12%。未来药品销量的主要风险会在专利到期方面,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预计将从2017年的20.9%下降到2024年的16.9%。(二)影响市场需求的两个因素1.人口结构的变化。在自1950年以来,全球人口总量基本呈线性增长,65岁以上人口在未来10年的增速将更为明显,老龄化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在15—64岁人群中的比例)在2015年出现明显加剧上升的拐点,并持续保持约2%的增长幅度。老龄化趋势加剧将对经济、医疗、社会等各层面产生深远影响,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包括了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政府公共财政不堪重负、社会医疗保障费用剧增等。2.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新生儿出生率的恢复,叠加居民财富的增长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市场规模在近些年来迅速扩容。除此之外,由于医疗技术进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人工作、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谱也在发生着变化(见图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恶性肿瘤、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因此免疫疾病药物、肿瘤用药等成为主要的需求。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热度分布(一)全球医药创新热度从全球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及复合增长情况来看,根据Evaluate Pharma统计,全球医药制造的治疗领域排在前十位的分别为肿瘤治疗、抗糖尿病、祛风湿、疫苗、抗病毒、免疫抑制剂、支气管扩张药、皮肤科用药、感觉器官和抗高血压药。其中,肿瘤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排在第一位,2017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04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23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12.2%;其次为抗糖尿病和祛风湿,2017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61亿美元和557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分别达到595亿美元和56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7%和0.2%。综合医药产品销售收入以及复合增长率两个维度,全球前25销量的药品中销售量最大的是艾伯维的修美乐(阿达木单抗),达到189.22亿美元,其次是来那度胺,约107.31亿美元。(二)全球药品在研管线在研管线是反映生物医药公司未来估值及增长的重要指标,根据Pharma intelligence统计,在2018年研发管线药物数量前十位的跨国药企中,数量最多的是诺华,为223个,其次是强生和阿斯利康,而2018年新启动的研发药物数量也是诺华居首,达到138个。从各治疗领域研发管线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抗癌、生物技术、神经、抗感、消化道/代谢、药物重制等治疗领域,尤其是抗癌和生物技术是最为集中的两个治疗领域,未来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三)研发管线趋势特点目前,全球药物研发管线有以下几个趋势和特点。一是虽然增长率下降,但是整体研发管线数量仍然保持增长;二是临床阶段的新药数量和成功率没有显著变化;三是排名前十的药物研发企业在新管线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更多有少量管线的小公司占据了新管线的份额;四是抗癌药物的研发管线占总体的1/3,且仍保持快速上升趋势,癌症免疫疗法相关药物研发热度不减;五是生物药占所有在研新药的40%。可见,生物医药领域在现有治疗领域和医药公司的比重正在显著增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对于生物医药产品未来的价值回报,结合新的疗法技术,将可能带来更为显著的业绩增长。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生态环境(一)国别环境从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的生态环境来看,以美国、德国、瑞士、英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医药和医疗产业发达程度较高。我国在2018年也从顶层机构设置方面以及政策推出上均有较大的改革力度。从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的发展环境、增速和未来潜力来看,相比较其他国家,也具有更大的空间。(二)区域创新环境与生态系统各国的区域环境对于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产业来讲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全球比较有代表的创新区域如美国硅谷、西雅图、旧金山、纽约、波士顿,英国伦敦,德国柏林,以色列特拉维夫,日本Shonan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深圳。近年来,我国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下,在全球的创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三)创新研究院和加速器在学术研究和商业研发之间的“死亡之谷”一直是阻止大学实验室将它们的研究成果推入市场的重要障碍。从国外的实际经验来看,以美国为例,会通过创新研究院、加速器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障碍。哈佛大学的Blavatnik生物医学加速器,一直在力图缩小早期创新生命科学研究与高影响力生物医学产品研发之间的缺口,而且已经取得优异的成果。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产业的驱动力(一)需求增长一是需求总量的上升。随着人口高峰期叠加、低出生率、人均寿命的延长和死亡率的降低,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4.5亿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3%。这就意味着社会整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尤其是与慢性病相关的药物和服务,在未来会有快速的增长。同时,人口政策的调整,尤其是2013年启动的“单独二孩”政策和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推动儿童用药、儿童医疗、辅助生殖等相关需求的增长。二是需求内容的升级。一批具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对于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海外更先进和更多样的品种呈现加速引进的趋势,而面向高净值人群的体检、医疗美容等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未来在新药、医疗服务和医药消费品方面存在显著的提升空间。(二)前沿技术生物学、医学研究突破促进人们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带来了治疗、干预和控制手段的革新。例如,基因测序技术的成本降低、检测速度更快,为疾病生物过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精准用药等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重组技术为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从而促进了新机制、新靶点的发现;干细胞技术的修复、刺激机体再生功能上的突破,为以往难以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希望。同时,交叉学科与医药健康研究的广泛融合加速了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更新。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带来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提升了医生与患者的交互质量,进而带来医疗资源更合理的配置。材料科学与医药健康产业的融合使得3D打印技术、碳纤维材料、纳米材料等先进的材料科技引入高性能耗材和可穿戴设备等医疗器械。在大量实验数据、临床电子病历积累的基础上,人工智能逐步开始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辅助和健康管理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三)政策改革对于生物医药与医疗行业,未来的政策指向是影响行业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会直接作用于各类型细分领域企业和技术的研发和发展方向。目前从全球来看,有几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对于创新型企业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二是短中期政策对于现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力度;三是投资领域的活跃程度对企业的资本支持;四是人才引进政策与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多项药品审评政策鼓励临床急需药品的加速研发及上市应用,在药品“标准”审评制度体系下,先后建立了特别审批、特殊审批、优先审评三种类型的特殊审批制度。虽然三种特殊审批制度都有各自特色和关注点,但相较特别审批和特殊审批而言,药品优先审评制度首次确认了药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制度内容更规范、条目更清晰、可执行性更强、更具先进性。同时,如新医保目录、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以及两票制等政策对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医保控费以及压降药品价格的主要目标上,对于以仿制药为主的企业,利润空间较以往会大大压缩,创新驱动的方向始终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张鑫,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丁清扬,清华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