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报告(简版)高永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报告(简版)

近几年,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活跃度持续领先,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生物医药发展概述1. 生物医药行业界定根据业内界定,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制药行业,制造市场可流通药品并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实体的总和。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推进化学创新药;发展现代中药等。本报告以“十二五规划”的定义为基础,将生物药分为四类:生物治疗药物(如肿瘤治疗)、生物预防药物(如疫苗)、生物诊断药物(如基因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及现代中药,同时界定生物药不包括小分子化学药和传统中药。2. 国内生物医药发展历程当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区域集聚态势明显,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与国外相比,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经历2005-201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从2015年开始进入爆发增长阶段。当前,国内生物医药已从最初的行业整体规模偏小、研发力量薄弱发展到如今海外资本涌入、人才大批回归、科研创新成果频出的。据业内统计,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14.3%,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3. 生物医药发展驱动因素国内生物医药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以及生物制药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多重驱动。1) 政策因素从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来看,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形成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30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投放市场,200个以上药品制剂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的目标,为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的后续发展方向与节奏定下基调,各地也纷纷出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逐步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区域主导产业。而国家“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要求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3.6%。从医药领域发展规划来看,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生物医药被正式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突破的发展领域。2016年《“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重申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的观点。同时,国家对社保投入日益加大,推出一系列新药政策,鼓励发展中国自己的创新药、仿制药,扶持各种国产化医疗器械和治疗及服务手段,政策利好推进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不断升级。2) 经济因素中国卫生投入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6.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为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需求提供经济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中产阶级人数高速增长。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中国中产阶级人数也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大概在1.57亿,十年之后翻了三到四倍,而根据相关统计,预测到2030年国内中产阶级人数可能还会翻一倍,达到接近10亿人。中产阶级对健康消费升级需求的提升,以及更强的支付意愿和能力,为生物医药市场扩容提供有力的支撑。3) 社会因素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据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当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5亿,未来20年内老龄人口会接近5亿,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来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为生物医药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此外,中国居民的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2003-2013年期间,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等主要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造成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包括恶性肿瘤(27%)、心脏病(21%)、呼吸系统疾病(12%)以及脑血管病(20%)等,且以上几类疾病的死亡率都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意味着国内居民对医药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4) 技术因素生物制药行业具有很高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与传统化学制药工艺相比,企业需要更高的制药技术水平和药物创新能力。目前,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有重组人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20余种重组蛋白质类药物上市。近年来,支撑医疗行业崛起的基础技术及产业配套已初步成熟,医疗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海外人才的回归,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提供强大的专业人才保障,中国生物医药技术迎来突破契机。 4. 生物医药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主要由生物医药原料生产与加工、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以及生物医药流通与应用组成。 1) 产业链上游产业上游为生物医药原料生产与加工,包括细分行业原料药、药用辅料等原料药是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原料药市场已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拥有药品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超过2400家,2019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数量达到1011.85万吨,同比增长8.83%。药用辅料是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是保证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药用辅料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一段时间内,我国药用辅料行业没有受到重视,品种和规模虽然不断扩张,但小乱散的现象明显。近几年。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药用辅料数量超过550种,药典收纳的辅料标准已从2010年版的132个增加到2015版的270个。2) 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中游为生物药物研发、生产企业,根据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产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疫苗、特异性诊断试剂、血制品、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等。目前世界较大的制药公司中,有70%的项目使用生物技术开发。从截止2020年6月底的最新估值来看,我国生物制药市场估值排名靠前的10家典型企业为:天士力生物、复宏汉霖、迈威生物、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只楚药业、信达生物、天境生物、基石药业、艾力斯医药、利德曼。其中,天士力生物已处于Pre-IPO阶段,最新估值达125亿人民币,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Pre-IP0轮最大“独角兽”。典型生物医药企业示例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整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生物药品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全球防疫措施继续推进,生物药品中的疫苗、检测诊断试剂迎来更大发展契机。而中药注射剂在当前环境下使用受限,基于“十二五”规划,传统化学药、中药将进一步向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发展。3) 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下游为生物医药流通与应用,又细分为医药商业(包括医药物流、医药电商、医药零售、医药批发等)、医药服务(医院、养老院、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其他(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等)。目前,下游行业中医疗服务占比最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医药电商将在医药商业领域占比越来越大。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疫情推动下各地医疗资源形成挤兑,国内医疗机构资源短缺问题显著,新基建推行,加速医疗机构建设。未来,随着医疗机构不断增长,对生物药品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也会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生物医药发展现状1. 生物医药市场格局1)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全球来看,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高速稳定增长,其中美国生物药品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相关产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7%,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此外,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研发生产的主要国家。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支付能力增加的驱动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也呈稳定上升态势。2016年到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1,836亿元增加到31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2025年,我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8332亿元。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情况数据来源:中情网,融中研究整理从产业链上游来看,2018年,我国是全球原料药第一大供应国和出口国。2019年,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市场规模达675亿元,预测2020年达730亿,同比增长8.15%。从产业链中游来看,2015-2019年,我国生物药品上市公司整体营收稳步快速增长,2019年,生物药品上市公司营收总额537亿元,同比增长24.8%。从产业链下游来看,2019年,我国医药行业全部上市公司营收7143.8亿元,同比增长17.1%;2019年,医疗服务全部上市公司营收600亿元,同比增长15.4%;2019年,医疗器械全部上市公司营收1105亿元,同比增长14.0%。2)生物医药行业格局全球竞争格局生物医药产业是继汽车、机械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目前,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家,其中76%集中在欧美,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美国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而亚太地区,整体销售额仅占全球3%左右,其中日本、新加坡位居亚太区前列。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国内区域发展格局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通过集聚发展,不仅有助于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资金、人才、研发等资源支持,还可以提高区域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国家政策也鼓励科学规划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医药行业自身发展需要叠加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明显,生物产业基地及产业园区发展迅速。从区域发展来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综合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环渤海地区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产业链互补优势较强。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此外,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形成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从生物医药园区发展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形成各类生物医药园区100多个,其中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省级以上生物医药园区有50多个。其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等园区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且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成为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的典型代表。2. 生物医药投融资现状1) 生物医药企业数量整体上看,2007年至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新成立公司总计1,132家。2007年机构数量开始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07年的55家上升到2015年的150家的历史峰值。2015年后,行业进入大规模业务重组、整合的调整期,生物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也逐年递减,到2019年新成立企业仅有50家。2020年上半年,新成立企业6家,同比减少28家。2007-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每年新增情况(单位:家)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 投融资规模从2007到2019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持续增长,其中2007到2013年小幅增长,2013年以后加速增长。截止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累计投资事件723笔,涉及总投资金额1416.31亿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约为1.96亿元。2015年开始,国家级部门发布一系列的医药研发相关政策,政策红利背景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不论是投资笔数还是投资金额都开始大幅增加,2015-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笔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36%、投资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29%。 2007-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分别为91笔、325.16亿元,同比双双上涨,其中投资事件同比增长28.17%,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9.62%。受疫情影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受关注度持续增加,144家在2007-2019年未涉足生物医药投资的企业、机构纷纷加入生物医药投资的行列,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时间和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3) 投融资轮次投资轮次方面,2007-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A轮以及B轮,投资笔数占比分别为16.74%、41.36%、19.09%,合计占比达77.18%。其中,对A轮的投资笔数最多,平均投资金额为8,831.17万元。从B轮开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单笔投资金额大幅增加,其中Pre-IPO轮的单笔投资金额最大,达10.43亿元,其次是战略投资轮,单笔投资金额达5.80亿元。2007-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累计投资轮次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轮次后移,对天使轮投资笔数同比减少4笔,对A轮、B轮投资的笔数同比分别增加8笔、5笔,对C轮及以后的轮次投资笔数均有增加。2019年上半年、2020年国内生物医药累计投资轮次情况(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4) 区域投融资情况2007-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长三角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均居首位,投资数量353笔,投资金额达647.18亿元,占比分别为48.82%、45.70%;环渤海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第二,投资数量161笔,投资金额452.81亿元,占比分别为22.27%、31.97%;珠三角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位列第三,投资数量97笔,投资金额120.68亿元,占比分别为13.42%、8.52%。2007-2019年各地区生物医药投资数量、投资金额占比情况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融资发展演变来看,2007年至2013年,各地区的投资数量趋同,且均小幅增长。从2013年开始各地区投资数量出现分化,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增长较快。2015年之后,长三角地区投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远高于环渤海、珠三角等区域。三大重点区域的投资金额在2014年出现显著增长,均高于其他地区。2015年之后,长三角和环渤海的投资金额出现大幅上涨,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而拐点出现在2018年,长三角地区投资金额大幅下滑,反之,环渤海地区的投资金额出现爆发式增长,甚至超过长三角地区;其他区域的投资金额也在2018年之后出现大幅增长。2007-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趋势图(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07-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趋势图(单位:亿元)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各地区投资数量91笔,同比增加20笔,对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的投资数量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投资数量增加8笔、长三角增加10笔、珠三角增加6笔;对其他地区的投资数量减少4笔。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情况(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资数量占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环渤海、珠三角地区的占比增加,其他地区的占比下降,长三角地区的占比持平。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占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各地区投资金额325.16亿元,同比增加92.27亿元,增幅39.62%。2020年上半年对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三大核心区域的投资金额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349.59%,珠三角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105.05%、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102.53%;对其他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大幅下降,降幅89.06%。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资金额占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的占比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的占比增幅最大;其他地区的占比大幅下降。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占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生物医药发展趋势1. 国内药企竞争加剧,头部药企竞争逐步向全球渗透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行业整体竞争态势加剧。跨国企业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强势布局,也加剧了国内生物药企之间的竞争。2018年由于港交所上市新规出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未来,随着医药生物头部阵营企业数量将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在技术、市场及人才方面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头部药企等厂商在发展过程中,其研发实力、产品性能也不断提升,逐步建立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近10年以来,国内仿制药、改良新药、创新药三类药品生产商纷纷向海外市场拓展,据统计,国内企业在美国注册小分子化学仿制药总数已超过400个。未来,在欧美等海外医药医疗市场发展前景的吸引下,以头部药企为引领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将加速向海外市场拓展,并通过多元竞争模式加入到全球药企竞争的阵营。 2. 创新药发展加速,仿制药仍占重要地位我国是仿制药大国,据业内统计,在近17万个药品批文中95%以上都是仿制药。从2017年开始,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加速审评审批,推动国内创新药的发展。但是,创新药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很小,据业内统计,2018年,创新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份额的占比仅为3%,而仿制药占比超过60%。随着我国政府陆续出台支持国产创新药发展的政策,以及药企药物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速。据Frost & Sullivan分析,近年我国药品研发支出呈逐年上升态势,预计2019-2023年增速维持在20%以上。药物创新将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进阶之路,创新药市场份额加逐步提升。但同时,目前仿制药在国内医药市场仍占据主导,中小药企规模和资金实力薄弱,不可能全部向创新药转型;国家在2016年提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意见,对仿制药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仿制药整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支持;此外,据统计,2018-2022年将有1590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到期,对原药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为仿制药提供发展机会。因此,仿制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占据重要地位。3.医药研发服务外包(CRO)前景广阔随着国内医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药企向创新药发展转型,为了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对创新药研发服务的需求增强,借助外部资源和研发力量实现研发快速突破成为国内很多药企的重要模式。同时,基因和细胞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推动国内CRO发展。从全球来看,全球药物外包市场逐步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也驱动国内CRO市场发展。据Frost & Sullivan数据统计预测,2018年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达59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214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9.8%,CRO发展前景广阔。4.产业集聚化趋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核心区域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核心区域在人才基础、科研基础、企业基础、政策体系、资本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产业启动时间较早,发展较快。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也较高,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调研显示,2018年,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48万亿元和0.27万亿元,占各园区产业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4.58%和10.3%。未来我国生物医药区域集中化、行业产业化的趋势将继续维持,各大园区和产业集群在行业结构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对进一步扩大行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5.产业并购整合加剧并购整合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全球来看,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和重组加速,大大提高了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自2014年医药行业开始大举并购以来,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制药企业以及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一直非常活跃。随着国内创新药发展加速以及海外拓展加速,对于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型药企来说,未来通过并购引进新技术、扩充研发管线和产品线将是药企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手段;同时,收购重组也是规模实力较强的药企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全球性生产和销售网络的有效手段。未来,生物医药并购整合将成为产业生态优化的关键。

法而不谍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呈现出4大趋势

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业内预计,到2020 年之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引导产业。实际上,随着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不断突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并且开始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还有生物医药新技术的成熟,我国生物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布调研园区的生物医药总产值约1.5万亿元,较2015年增加了近0.4万亿元。2017年,所调研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占园区产业总量的比重从2015年的16.9%增加到了18.8%。到了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总产值已经达2.13万亿元。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将突破2.5万亿元。二、研发创新投入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一直以来都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为应对科技创新瞬息万变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各国际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无独有偶,近年来国内排名靠前的头部企业在研发人员的招募和硏发资金的投入方面,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大力度,对硏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例如,以岭药业从2016年至今,就已在化学生物药研发领域投入超过3个亿。对此,业内认为,在连续研发投入推动下,以岭药业的化药业务将进入收获期。三、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成趋势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制作品质提升,加大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和药品数据的可靠性。因此,近年来全球大量药企都开始大力探索人工智能与新药研发相结合,通过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提升研发效率。目前,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在大环境下也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除了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外,在科技产出方面,近10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中文科技论文发文量也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7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外文科技论文产出已累计达到34655篇。在大环境下,加快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必将会是行业的大势所趋。四、核心城市集中提高,呈产业集聚化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新兴产业分类(2018)》显示,生物医药产业是目前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近年来,在政府及宏观政策的支持,各地相关部门正逐渐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通过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各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我国已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产业园区有67个,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从整体来看,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政策的导向,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而根据2019年12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生物医药作为长三角区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十大聚焦产业领域之一,将建设一批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来看,核心发展地区,例如长、珠江地区因其具有较高的人才、科研等基础,集中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金银滩

机构重点调研医药生物行业

何文本报讯 iFinD统计数据显示,上周两市有71家上市公司披露调研报告,从行业分布来看,被调研公司集中在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按行业分类看,被调研公司中,医药生物行业被调研的公司数量排名首位,有10家公司被调研,化工行业被调研的数量有8家,排名第二,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行业被调研的公司数量也较多。个股方面,新产业上周累计接待机构达215家,位居首位;另外,调研华峰测控的机构也较多,达101家,排名第二,阿拉丁接待97家机构,排名第三位。在新产业的调研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集中采购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其指出,本轮集采主要针对高值耗材,体外诊断试剂暂未被纳入国家集采范围,因此公司业务暂未受到影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为封闭系统,且占整个医疗器械市场的比重相对较低,推行集中采购具有一定的难度。从具体调研机构来看,私募淡水泉调研了华峰测控、威胜信息、新产业等,高毅资产调研了新产业,千合资本调研了富森美、卓越新能、新产业等。公募基金方面,博时基金调研了谱尼测试、兆驰股份、康泰生物等,华夏基金调研了温氏股份、昊海生科、奥特维等,嘉实基金调研了奥飞娱乐、鸿路钢构、卓越新能等,南方基金调研了牧原股份、隆盛科技、金博股份等,易方达基金调研了温氏股份、康泰生物、奥特维等,招商基金调研了伊之密、鸿路钢构、昊海生科等。海外机构方面,毕盛资产调研了伊之密,富达基金调研了思瑞浦,富兰克林华美、高盛调研了华峰测控,野村证券调研了昊海生科。

抱德炀和

机构密集调研生物医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披露的信息,上周(6月29日-7月3日)共有64家上市公司接受各类机构的调研。机构调研重点关注的行业有特种化工、生物科技、建筑产品、工业机械、房地产开发、电气部件与设备等。其中,上周机构的调研,加大了对建筑、地产行业的关注力度。上周沪综指继续“乘风破浪”,一举功破3100点。周内主要指数均收获较大涨幅,成交量明显放大,资金氛围全面回暖。具体来看,上证50、沪深300指数强势上涨7.33%、6.78%,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深证成指涨幅超过5%,创业板指也上涨了3.36%。有基金经理指出,经历了上半年结构性行情的持续演绎,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估值比较优势已经演绎到极致,甚至部分板块出现泡沫化趋势,需要警惕极致风格下的短期风险。64家公司获机构调研数据显示,上周两市共有海鸥住工、瑞丰高材、一心堂、德联集团、华阳集团等64家上市公司接受各类机构调研。行业分布上,机构调研重点关注特种化工、生物科技、建筑产品、工业机械、房地产开发、电气部件与设备等行业上市公司。观察发现,上周机构的调研,加大了对建筑、地产行业的关注力度。具体来看,房地产开发行业上市公司深振业A上周迎来西南证券、九悦资管、清水源投资管理的联合调研。调研信息透露,目前,深振业A在深圳的项目主要有锦荟PARK以及深汕合作区振业时代花园。截至2019年底,锦荟PARK累计销售面积23.26万平方米,目前是尾盘销售阶段。深汕时代花园一期于2019年底售罄,二期项目主体已封顶。公司与地铁集团后续是否有进一步合作安排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未来仍将立足深圳,深耕大湾区以及重点聚焦现已进驻城市及其周边,积极关注当地土地市场及寻求棚改、租赁等其他形式发展途径。上周,建筑产品相关上市公司岭南股份、海鸥住工、坚朗五金、雄塑科技、东宏股份等迎来机构密集调研。其中,海鸥住工上周迎来多家机构的组团调研,涉及到的基金机构有华宝基金、永赢基金、上海合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厚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同犇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公司透露,有巢氏和福润达为公司定制整装卫浴两大品牌。2019年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及过硬的产品品质,已覆盖成为龙湖地产、越秀地产、万科地产、旭辉领寓、卓越集团、上坤、华润、绿地香港的战略集采供应商;通过参加上海KBC展、广州BIC广州建筑工业化展及北京住博会,拓展市场、推荐新品和服务、提高客户认知、树立品牌形象;顺利完成青岛新厂搬迁,多项信息化系统上线规范管理提升效率。警惕市场短期风险上周,在券商机构中,安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调研的频次较高,重点关注的个股有索菲亚、岭南股份、帝尔激光、华阳集团、瑞丰高材等。华夏基金、新华基金、中欧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平安基金等公募机构上周调研频次较高,重点关注了正海磁材、帝尔激光、仙乐健康、一心堂、开立医疗等个股。私募机构方面,上海彤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西藏源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榕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同犇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重点关注了正海磁材、开立医疗、海鸥住工、一心堂、华阳集团等个股。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方面,上海人寿保险、平安养老保险、东吴人寿保险、中国人寿养老保险等机构上周调研了开立医疗、海鸥住工、正海磁材、一心堂、仙乐健康等个股。上周主要指数均收获较大涨幅,成交量明显放大,资金氛围全面回暖。具体来看,上证50、沪深300指数强势上涨7.33%、6.78%,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深证成指涨幅超过5%,创业板指也上涨了3.36%。行业方面,上周30个中信一级行业全线收涨,消费者服务、非银金融、房地产三大板块涨幅领先,均超过10%,消费者服务行业上周涨幅高达19.4%。医药、传媒表现靠后,震荡上涨1.98%、1.19%。数据显示,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上半年上涨35.6%、20.85%,而代表价值蓝筹的上证50指数下跌2.15%、沪深300指数仅上涨1.64%。汇丰晋信慧盈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严瑾认为,经历了上半年结构性行情的持续演绎,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估值比较优势已经演绎到极致,甚至部分板块出现了泡沫化的趋势。极致市场风格演绎至今,需要警惕短期的风险。来源:中国证券报

父亲

刘勇在调研生物医药产业时强调 要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产业体系 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普洱日报讯(记者 付颖) 3月1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勇深入普洱工业园区调研生物医药产业。他强调,要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产业体系,全力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大健康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在普洱工业园区,刘勇先后深入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云茯苓产业园”项目选址现场、普洱淞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云茯苓普洱有限公司、普洱良品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大唐汉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项目建设等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发展瓶颈,研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刘勇强调,生物医药产业事关人民健康福祉、事关发展新动能培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规划引领,整合优势资源,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重点产业。要念好“山字经”,推林下、抓有机,不断培育壮大优势品种,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打造最优质道地药材原料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市生物医药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要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快推进药品、特色饮片、保健产品、日化品等生产线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要构建生物医药追溯体系,完善投入品管理、档案记录、产品检测等制度,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确保产品质量。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涵盖种植、制造、流通和营销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入普发展,增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动能。刘勇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精准高效地把服务落到企业急需处,深入研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优惠信贷支持,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要建立健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储备库,以省委省政府调研普洱现场办公会为契机,推动项目落实落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市领导胡国云、罗景锋、李荣、吴学榕、胡良波,市政府秘书长杨若雨参加调研。【来源:普洱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目标战

张大中到广安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

11月18日,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省药监局 党组书记、局长张大中一行到广安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广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苏虎彪,市政府副市长王瑛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在广蓉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馆、广安岳池创新药物公共服务中心质检研发平台、四川新青阳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张大中指出,广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的很好的成绩,后续发展大有前途、大有作为。他强调,一是高度重视,要牢牢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成都·广安“双飞地”园区发展,乘势而上,打造产业特色。二是强化监管。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风险管控,规范各项制度建设,守住药品安全底线,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为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做优服务。坚持问题导向,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积极深入企业走访,开展上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打造良好的营商“软环境”,促进广安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岳池县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参会企业踊跃发言,省药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对与会企业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省药监局办公室主任李成辉、政策法规处处长於红焰、药品注册管理处处长聂全江、第四检查分局局长杜宇,广安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欧彦、总工程师易武元,岳池县委常委罗向前,副县长刘永红、刘裕文等参加调研。【来源:广安市市场监管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农林

冯艳丽调研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调研现场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袁野 通讯员 赵忠宇 菏泽报道近日,菏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冯艳丽深入辖区生物医药企业,调研企业生产运营和发展情况。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谷恒俭参加活动。冯艳丽一行先后来到奥迈检测中心、国九堂医药物流园、葆年堂等企业,现场听取企业负责人汇报,详细了解企业改革、科技创新、产品营销、安全生产、政策落实等情况,询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冯艳丽强调,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强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全方位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在对外合作领域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推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大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物指

视点|市经信委调研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月16日下午,市经信委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李甲、副处长刘厚佳一行来我区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地走访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通过实地参观,李甲一行简要了解了嘉定区高端植介入器械和细胞免疫治疗产业领域的建设理念与发展成果。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园区及企业情况介绍,并就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需求进行了深入了解。会议期间,调研组对园区及企业的发展成果予以了高度肯定。李甲表示,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思路清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已经成长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园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十分契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发展的要求,未来发展令人期待。针对座谈会上园区与企业提出的困难与诉求,他表示市经信委生物医药处将加快研究协调,积极落实解决,努力为园区及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刘厚佳指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创业热潮迭起,但拥有独特赛道的很少。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在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促进细分领域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前进。此次调研,看到了嘉定在培育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用心,也看到了嘉定区在项目遴选、孵化培育方面的独到之处。他表示,区镇两级应在人财物地等方面加大对园区及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配套,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嘉定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文华陪同调研。【来源:投资嘉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杂烩

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生命蓝湾志在生物医药产业新策源

【编者按】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2020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调研园区: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调研时间:2020年9月28日在美国波士顿生物医药行业浸润多年的陈建新,三年前在朋友建议下来到临港,为其新公司选址建厂做调研。陈建新打算发展生物医药的CRO模式,这对土地空间和产业生态都有较高要求。一番调研后,陈建新果断选中这片“未来之地”,并迅速着手租楼拿地。彼时新片区还未成立,临港生物医药产业也几乎是一片空白,是什么吸引陈建新将新公司落户临港?9月28日,课题组来到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简称“生命科技产业园”)调研,寻找答案。如何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新策源“2035年GDP达到1万亿。”这是临港新片区的规划目标。从数据看,相当于再造一个浦东。与之对应,新片区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七大前沿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是其中一个产业方向。生命科技产业园首期项目“生命蓝湾”是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依托。十年后,这里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张江药谷?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霞明确表示,生命蓝湾走的路与张江不一样。临港新片区地处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部枢纽,产业发展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产值税收仅是新片区产业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在国家战略下的制度突破创新,压力测试,先行先试才是临港产业发展的使命。生命蓝湾立足临港新片区国家战略,总结张江发展模式经验,整合国际国内产业资源,未来将与张江南北呼应,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策源。因此,在发展思路上,生命科技产业园直接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对标美国波士顿生命科技城、圣地亚哥金三角精准医疗产业区等国际顶级生命科技产业聚集地。园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聚焦4个一级产业细分领域,12个二级产业和33个细分的切入环节,主要包括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及健康服务及外延四个组成部分,园区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中心、精准医疗产业发展高地、创新转化枢纽地,创新服务聚集区。实际上,生物医药在临港的产业布局中是一个后来者。曲霞告诉课题组,与其他四个生物医药特色园区相比,生命科技产业园的系统性规划和产业发展所需资源供给最强,再加上临港集团的服务和资源调动能力,可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在此天然集聚。专注于疾病辅助诊断的透景医疗是第一家落户临港的生物医药企业。早在2015年,透景在临港买下20余亩地,将公司的生产制造、物流综合管理、小部分研发放在这里。透景医疗质量部副总经理杨恩环告诉课题组,公司在临港规划的重点仍然是生产制造,主要生产体外诊断试剂盒,考虑到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公司在用地和厂房建设上提前做好了布局。据悉,2019年,透景医疗的销售额达到4.4亿元,净利润1.5亿元。2016年底,总部在张江的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君实”)开始谋划来临港布局。彼时,该公司抗肿瘤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等多个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急需扩产。君实的到来暗含临港规划的一步大棋:临港在试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2017年7月,君实在临港开始建设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共有三个车间,主要用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生产,产能3万升,并预留新产能的落地车间。该生产基地严格按照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进行建造,未来将成为君实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一环。君实目前还在规划在临港推进更多研发和产业化板块。2019年8月,临港新片区成立。此时的君实和透景已成临港生物医药的“元老”。尽管如此,但君实、透景的企业总部仍在张江,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臻格生物”)则不同。臻格生物成立于2017年11月,直接注册在临港新片区新杨公路860号,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CDMO服务(包括细胞株开发、工艺开发及工程放大、200L/500L规模GMP中试生产、药物IND及BLA申报、工艺表征和验证等业务)、动物细胞培养基开发及生产等。在已购置的45.8亩地上,臻格生物计划建设6.6万平方米的商业化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3亿元,可贡献2000L(一次性反应器)/5000L(不锈钢反应器)产线各三条,该项目预计2021年12月投产。虽然仅仅成立三年,臻格生物的人员、固定资产投入、产值每年都以成倍的规模在增长。2020年3月,臻格生物完成了4亿元的A轮融资,由济峰资本领投,跟投方为IDG资本、同创伟业、KIP资本、君信资本、国方母基金及临港科创投。本文开篇提到的陈建新就是臻格生物董事长,2017年新片区还未成立,陈建新缘何选择将企业落户离市区远,交通不便的临港?根据陈建新的经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真正的好地方就是大城市的靠海郊区,同时也要靠近大的国际机场。临港恰恰具有这一地理位置优势,靠海,有充足的土地进行产业化,离浦东机场也近。“临港太好了!一定要做高大上的产业。”陈建新说,临港新片区成立后,从零开始规划,可塑性强。新片区又享受着对外贸易自由化的便利,对接国际国内人才和各种资源都非常便利。事实验证了我当初的判断。外界质疑上海做不了产业化,对此曲霞表示,只要是符合临港产业方向的好项目,经过科学筛选,生命蓝湾都全力支持,肯定不缺地。从研发、中试到生产,我们要打造健康产业生态。据悉,生命蓝湾去年底竣工的28万平方米厂房,短短大半年时间,现房已基本完成去化,后面又将进入“图纸招商”阶段。曲霞表示,今明两年园区将陆续启动600亩厂房物业的建设,打造累计近200万平方米物业空间,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快速落地。关于项目引进和产业集聚,君实生物工程执行总监徐惊平建议,可以把一些走出上海的企业吸引回临港,完善产业生态圈。比如现在长三角其他地方产业化用地也很紧张,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从头开始布局的优势,召集一些疫苗、小分子制剂企业回到临港,促进上下游产业集聚。目前,生命蓝湾已集聚君实生物、白帆生物、透景诊断、恩华药业、奥普迈生物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仅仅一年时间,已新引进领军企业60多家,正在形成产业集群。曲霞表示,先引入产业资源,同步再把项目研发,配套服务引进来,园区将会打造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生命蓝湾不仅要成为技术策源,更要成为产业转化成果的新策源。”曲霞表示,现在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时机。我们要在33个细分领域,有针对性地引进各领域的领军企业、前沿项目,把临港宝贵的产业资源,精准匹配到产业链。对标国际的产学研一体化一年时间,除了引进60多家领军企业入驻之外,园区还吸纳海归人才百余人。为何如此高效?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临港新片区为产业落户和服务创造了特殊通道。“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这些要素流动自由化优势给国际化企业落户带来了极大便利,迅速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曲霞介绍,以后外资还将爆发式增长,会有越来越多国际人才涌进临港。园区也将在产业、金融、教育、商业等方面同步完善,推进产城融合。上海走在中国生物医药工业技术的前列,但同国外顶尖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原创性研发成果仍不足。作为专家型企业家,陈建新曾在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课题负责人,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多年从事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及细胞生物物理信号传导等工作,他认为,生物医药原创研发需要有学术成果支撑,临港要成为辐射国内外的技术引领地,除了发展生产,一定要加大研发力量。事实上,生命蓝湾正在进行这方面规划。波士顿“临床-实验室-临床”(“Bed-Bench-Bed”)的研发模式,是园区产学研互动的重要参考。环波士顿地区医学医药领域聚集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40 多所世界顶尖高校,还拥有全美著名的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等优质临床医学资源,以及众多在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新材料及化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的优势学科群和实验室。这三者高度集聚于一个相当紧密的地区,三者互动创造出大量基础研究成果。借鉴波士顿经验,陈建新提议,临港要引进几所国际型自由开放包容的大学,中国公司缺乏创新型研究人员,我们不仅要引进人才,也要自己培养,这种遵守国际规则的大学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同时也能培育出一些国企之外的研发型企业。让制药企业、初创公司与大学、科研机构间紧密合作,这也是园区正在努力的方向。据悉,园区正与上海有机所共同打造临港分子制造研究院,以分子智能制造为研究方向,主攻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研发,配套研究生培养、共享开放式仪器平台等功能,同时也解决了生物医药企业高端人才需求。园区还与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共同成立“药品创新服务基地”、“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服务站”,积极与在监管科学领域有研究基础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开展产研一体化服务,精准对接园区企业,推进产业发展。“临床-实验室-临床”环节中,研发型医院扮演重要角色。在生物医药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源头创新很大一部分是基于临床、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这些原创研究,一端直接依赖基础研究,另一端与临床(包括临床研究)及生物医药产业紧密结合。研发型医院其实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功能性机构,类似于生物实验中心这种公共平台,企业可以共用。像波士顿儿童医院,就是一家创始于1869年的非盈利医疗机构。140年以来,致力于为儿童疾病的治疗而努力,从1947年成功缓解白血病到复杂胎儿心脏缺陷的矫正,该医院在儿童疾病诊疗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据课题组了解,园区打算在临港建立一家平台式的学术型医院,目前在与市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商榷。“现在越来越多生物医药企业落户临港,研发型平台医院建成后,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徐惊平表示,这家医院实际上是研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发现一些靶点,进行技术攻关或者临床推广,旨在解决一些重大机理和病理问题。这是设立研发型医院的意义。研发型医院首先可以进行学术研究,开展与生物医药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因为背靠医院,有很多独有的病例材料,还可以进行临床性研究。此外,针对疑难杂症,还可以把病人移送到研发型医院进行研究攻关。面向未来:产城高度融合的示范区临港新片区总体规划中明确,到2035年,新片区主体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约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万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不少于上海全市的1/3,人口结构以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流动性为基本特征。如果说打造国际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生命蓝湾的目标,那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建设一个产城高度融合的示范区便是此中应有之意。入驻园区的企业负责人多次强调,临港未来一定要设计好与人才需求相契合的产城配套。陈建新称:“未来临港新片区要在尖端科学技术上实现引领,政府一定要把各项产业、设施提前建设好,吸引全球最顶尖人才到这里来,形成国际引领性产业。临港要以吸引人才为导向进行规划,而非以亩产为导向。”目前,临港新片区拥有上海唯一的直接落户政策,针对一些重点企业引进的人才,可以直接落户临港,外地户籍人口在临港居住生活,享有居住证加分政策。这一政策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人才奔赴而来。君实生物人事行政高级总监王琦一直负责产业人才引进工作。她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面临中高端人才缺乏状况,培养这批人才需要很长时间,君实目前正在从新加坡引进中高端人才,但这类人才往往因税收和孩子教育问题打退堂鼓。新加坡的职业教育规范,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培养了一批中高层人才,这些人大部分是华人,中英文都流利,很多人想举家搬迁到上海,但这类人才对税收和孩子教育问题都比较看重。据课题组了解,临港新片区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并在逐渐完善,大力度吸引国际人才。今年8月20日发布的《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明确,加快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有效解决外籍高层次人才子女的国际教育个性化需求,打造海外人才踊跃汇聚目的地。方案还指出,到2022年,集聚20家以上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培育海外引智引才中转站,建立海外创新中心前沿阵地。建设人才安居工程,在临港新片区全域实施人才购房政策,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打造世界级产业高地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是临港奉贤园区“十四五”规划的一个目标。未来五年,临港奉贤园区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将达到1000亿元,重点抓好投资10亿元以上的具有引领性、示范性、标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引入和落地。园区将形成1000名高端创新人才规模,以生物医药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带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工作站等,形成高层次人才集聚,打造知识密集型的创新策源基地。通过“基地+基金”运营模式撬动1000亿基金服务园区发展。陈建新表示,“基础设施做好,人才自然而然就来了,相应的尖端技术理念就会带过来,也会促进产业发展。”此外,在临港奉贤园区“十四五”规划中,生命蓝湾发布了生物医药产业2.0版政策,释放出新一轮政策红利。各类人才制度也正在完善,园区在国内人才引进、海外人才引进、人才专项奖励、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都出台了对应政策。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继续强化国际化视野和建设标准,提升交通可达性,完善教育、医疗配套一、园区基本特征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位于新片区的奉贤区域东部,一期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命名为“生命蓝湾”,二期和三期扩区建设后总面积将达45平方公里,是上海市26个特色园区中可系统规划性和资源可供给性强的生命科技产业专业园区,也是临港新片区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唯一的专题园区。园区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在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及相关健康外延服务4个一级产业领域、12个二级子产业和33个细分领域,加大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冠军企业的引入力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精准医疗产业发展高地、创新转化的枢纽地和创新服务集聚地,形成全产业链生态环境的闭环。园区计划到2025年集聚100家左右行业高端企业,其中百亿级企业2家,十亿级企业5家,高端医院2家,生命科技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到2035年,园区集聚200家左右行业高端企业,并以生命科技产业为核心,向康养、医美、教育、培训等衍生领域拓展服务半径,构建大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二、发展优势一是产业支撑政策力度大。园区与市内其他产业园不同的是,她处于新片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的政策叠加中,既享受新片区的产业支持政策,又享受特色产业园区内对生命医药产业的扶持。此外,奉贤区的一些医疗美容支持政策也同样适用,多重政策叠加使得该区域政策优势明显。二是空间承载能力强。目前首期规划和建设面积为4.5平方公里,只占未来总区域规划面积的1/10,本着以“好项目不缺地、好产业不缺空间”的原则,未来面向生命医药的头部企业和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等将会有一批空间供给,既有园区管理方提供的标准化厂房让企业“入驻即开工”,也有一批空地让大型企业自主开发生产。三是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初具规模。生命蓝湾愈发高涨的国内外关注度与品牌效应,也进一步促进产业生态的集聚发展。产业园区目前已吸引30多家细分领域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总投资超80亿元,首期预计达产产值260亿元。引进外资成效更是亮眼,2020年上半年临港奉贤园区实到外资完成1亿美元,其中,医药企业实到外资额就占了九成,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目前生命蓝湾已签约了德建聪和、和元、都创、恩华、乐纯、皓纪等11个优质项目,涵盖糖尿病创新药、基因治疗、神经药物、CDMO、CRO、牙科器械、药用包材、高端培养基等行业细分领域。园区成熟在谈产业项目还有20余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另外还有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科研院所等重点功能平台在谈。三、存在问题一是区域行政主体和实际管理主体分离,带来一些流程上的困扰。该产业园区地理空间上的行政区划属于奉贤,但被划入了自贸区新片区中,实际的管理则由新片区管委会进行统筹和规划。其中产业发展的职能由自贸区管委会执行,而交通、环保等审批手续则由奉贤区政府执行。两区域主管部门如不及时加强沟通和协商,在企业的一些行政审批上将会带来流程办理的障碍。二是通勤交通网络仍是短期制约人才流入的主要障碍。产业园周边公路和高速道路目前均已畅通,但是在通勤的公共交通方面目前仍是短板,从产业园区到奉贤南桥新城大约需要1个小时,到市区乘坐公共交通大约需要2个小时,且7点之后公交车班次少,较为不便。配合人才大规模流入,园区与市区以及附近的城市副中心的公交联系有待加强。三是周边的教育和医疗配套仍显不足。目前已有世外学校在建,但距离投入使用仍有时日。此外面向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医院,尤其是具备临床研究功能的综合性医院目前仍不具备,这些都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导入,从而影响产业长期的发展。四、未来发展建议一是进一步理清管理机制,奉贤区政府和临港管委会加强合作和联系,建立统一性对接平台和信息枢纽,明确分工,协同管理,合作治理。二是在“十四五”规划中加强有轨电车或地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加强该区域与附近城市副中心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建议开设往返机场、张江地区、南桥地区、临港地区的大站车,建立起完善的通勤网络。三是周边的教育和医疗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市区知名中小学的分校或分部,依托奉贤海湾的三所大学和临港的高校建立附属小学或中学,建设三甲医院的奉贤分院,进一步优化人才公寓和周边商业设施的配套等。四是强化国际医疗服务的平台建设,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建设产业园二期,考虑根据生物医药类企业需求建设研究型医院,依托机场优势,建立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等。[本文执笔人:王琳杰、戴跃华,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大学城

侯婕到菏泽高新区调研生物医药产业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2月20日讯 2月19日,菏泽市副市长侯婕带领市卫健委、市中医院主要负责同志到菏泽高新区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菏泽高新区领导郭保存、冯艳丽、李嵩等参加活动。在了未元大健康产业园,侯婕一行详细听取了化学制药全类别成品制剂、中药创新药及“一人一方”大健康产业、公共卫生防护新材料等产品情况的介绍。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区领导及企业负责人就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交流意见。侯婕指出,高新区产业思路新、理念新,高质量发展态势值得肯定。下一步,要按照市生物医药产业规划,重点突出打造共享概念,形成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为后续招商引资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型,为打造全市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有效支撑。【来源:中国山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