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案例森田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案例

园区简介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青岛未来第三代新城的核心区,是“大青岛”发展战略的中心,成立于2010年8月6日,坚持“创新、绿色、共融理念”,以“生态、低碳、循环经济”为特色,重点吸引国家基础药物、小分子药物、蛋白质药物、基因重组药物、海洋生物药、临床诊断试剂、现代生物制剂、高端生物试验设备及医药设备的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国际国内知名机构、研发中心及相关企业入驻,打造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集群。园区规划园区提出“以城带业,以业兴城,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划分孵化区、产业区、生活配套区三大分区。孵化区内建设有国内先进的生物医药孵化器之一,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孵化生物技术及生物医药创业企业,满足新兴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研发中心、生物医药中介机构等企业的入驻需求。产业区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和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生产的客观需求,进行空间规划,为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打造“重点企业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支撑,配套企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生活配套区根据“宜居宜业,和谐发展”地建设科技生态新城的建设规划理念,建有高品质的生活配套设施,兼具城市商业和社区服务的功能,体现“绿色、创新、共融”的特点,为入园者提供舒缓、宁静、方便、浪漫的滨海生活环境。产业环境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青岛则是蓝色经济的龙头。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于1992年11月,是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规划中核心圈层的起步组团,位于青岛“品字型”架构的中心位置,是青岛、红岛、黄岛“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域,是青岛的第三代新城,承载着青岛市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的任务。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岛产业新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园区已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项目、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培育基地、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项目、青岛市创业孵化示范园区等称号,产业集聚和产业引领作用明显。服务说明中商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产业大数据+研究+规划+招商+基金”的一体化产业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地方政府、城市新区、园区管委会、开发商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空间、产业平台、产城运营、产业金融、产业申报及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核心业务包括: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规划、产业项目包装策划、产业园区升级转型规划、产业地产拿地策划、特色小镇申报及规划、田园综合体申报及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编制、行业研究报告及定制化调研报告、产业白皮书等。

马缨丹

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出炉 港城两园区入选

【连网】(记者 周莹 通讯员 连科 孙冬妍)昨日,笔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为探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规律,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赛迪顾问与新浪医药联合发布《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连云港高新区上榜,分别位列第4位和第21位。其中,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科创产出单项全国第一。据了解,《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的研究对象主要是387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其中包括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为了精准得出评估结果,此次《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设计了“1+3”榜单体系,即1个主榜单、3组子榜单。主榜单对所有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进行综合评估,评选出2020年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百强园区,3组子榜单分别就外驱动力、内驱动力和扩容潜力三个维度,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某个领域的表现进行评估。该机构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共计387个国家级产业园区。经赛迪顾问统计,其中有193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占比高达49.9%。这样的比例表明连云港医药产业正面临众多“敌手”,如果不能快速转型升级,未来将陷入发展的“红海”。在此次榜单中,专门设计了科技创投产出比榜单,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全国第一。数据显示,2019年1类新药申报数量在10个以上的园区仅有11个,园区之间1类新药申报数量差距悬殊。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1类新药申报数量位列全国第三,申报数量为61个。2019年,全国批准国产1类新药10个(品规),其中5个在连云港经济开发区。与此同时,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内聚集了包括恒瑞医药、豪森药业、康缘药业在内的多家第一梯队企业已经跻身主板,其中恒瑞医药今年市值达到5000亿元。多家第二梯队开始涉足上市进程,未来有望在科创板、中小板上市。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与区域创新处处长周梦玲表示,此次连云港高新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悉数上榜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表明我市生物医药的成绩值得肯定。经过50多年的发展,连云港医药板块已经成为港城创新效应和规模效应“双赢”产业,并奠定了连云港在该产业中的全国位置。未来,我市要继续做强医药板块,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不断拓展产业发展基础。

补考记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重要承接地,位于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逼’出了一个异地监管新机制,在全国开了先河。”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华峰说,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按相关规定,药企必须在注册地进行生产、接受监管,不能跨地域生产,否则只能重新进行药品审批。对此,京冀双方进行了多次协商,最终探索出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新机制。2016年7月,当时的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批复,北京医药企业组团进入沧州生物医药园区的项目,由北京食药监局审批和监管,新厂区生产的药品还可以继续使用“京字号”药品批准文号。“异地监管打破了阻碍北京医药企业外迁的壁垒。”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美国独资企业,该企业沧州分公司负责人孙国伟说,过去企业原料药生产受发展空间制约,一直未正常进行,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北京迁到沧州后,企业投资1.46亿元建设原料药生产基地,年产量较原来扩大20倍。随着异地监管新机制实施,北京诸多药企打消顾虑,向沧州转移。截至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共签约项目158个,总投资484亿元,已落地项目74个,竣工项目32个。“车间生产现在是满负荷状态,企业二期工程即将启动,建成后又将有5种新创原料药投入生产。”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质量负责人蔡辉正在忙碌。自2016年由北京顺义区迁至沧州后,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实现规模性扩张。蔡辉说,随着产能扩大,企业将15个原料药和1个制剂产品放到沧州生产,目前3个产品已通过药监部门认证上市,其余13个产品2021年将按计划陆续投放市场。同时,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全面加强服务措施,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30余亿元,强化路网、蒸汽、供水、污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几年来,园区陆续建设了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化药孵化平台、分析检测平台以及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完整、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立化工技术转移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技术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与京津冀58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帮助区内企业实施技术对接170余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8项。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庞宇明说,2019年底投入运营后,绿色化工研究院首批12个课题组已完成入驻,有60余名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已累计走访企业50余家,征集技术需求50多项,正逐一对接解决。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家1.1类新药项目达到8个,大部分企业产品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产品市场份额超过50%。已投产企业中,正推进实施二期项目的达到11家。李华锋表示,未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将突出发展高端原料药、医药制剂、现代中药、大健康产业和医药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高标准、绿色生物医药示范园。

花簪

上海授牌5个生物医药产业园 张江、临港这样错位发展

来源:第一财经原标题:上海授牌5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张江、临港这样错位发展在发展重点产业的过程中,特色园区是承载产业转型的主要载体。在4月28日召开的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推进大会上,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和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5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正式授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出台了多项政策发挥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比如4月中下旬公开的《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就提出,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筹资支持力度。其中之一,就是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支持方式,将中长期低息贷款政策从集成电路扩大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今日的推介大会上,5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此外国盛集团、上药集团、上海科创投、国投创新、高瓴资本等十家单位共同签署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联盟合作备忘录,以支持产业发展。更早一些的3月31日,上海发布了26个特色产业园区和60平方公里产业新空间。园区产业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六大核心产业,规划的生物医药园区即为今日授牌的5个产业园。这5个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既有最早开始布局的张江,也有临港新片区这种有鲜明突出制度及空间优势的区域。根据规划,5个市级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总面积达到60.15平方公里。上海五年内还将新增1.2万亩产业空间,面向世界百强、国内50强企业加强招商引资。以张江为例,由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布局生物医药产业,该区域目前聚集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公司、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作为最早一批来张江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物化学家陈凯先也见证了张江整个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他说,张江累计获得的新药超过50个,在研新药品种超过400个,正在研发、处于一期阶段的超过50个,处于二三期研究的超过30个。“如今的这些成绩是张江发展值得高兴的时刻,但并不是终点。因为接下来的使命是要成为创新的策源地。”陈凯先近日对记者介绍道。记者近日在走访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中发现,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正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873平方公里的中间区域,目前园区内已落成多栋新建楼宇。该产业园开发主体单位—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产业园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扩区后将达45平方公里,重点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服务三大板块。“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是临港新片区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唯一的专题园区。”已签约入驻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的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EO陈建新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已经启动了10000平方米的GMP工厂建设项目,厂房正在装修中。他认为,生物医药产业要创新,离不开优越的制度。而临港不只有制度优势,还有广阔的空间可以拓展。“临港是一片开阔的土地,像一张白纸,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完全可以在这张纸上把画画好。未来两年,我们计划投入10亿元以上,用于生物医药GMP商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样看中临港空间优势的还有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国辉。他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目前上海其他生物医药产业园在产业化方面有一定局限。“医疗器械对厂房有一定要求,至少要做净化车间,而净化时间必须要一定的层高,这就需要比较大的面积,目前临港这些楼宇就就很适合产业化发展。”据上海经信委介绍,为了错位发展,今日授牌的这5个特色园区,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链,实现“全球新、张江造”;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重点发展精准药物、精准医疗器械、精准诊断、健康服务等领域;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重点发展高端生物制品、原料药、现代中药,及美丽健康等延伸产业;金海岸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制剂、高端医用材料和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北上海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高端医疗器械装备生产、现代医药物流等领域;闵行生物医药创新承载区重点推动健康医疗与智能产业紧密融合,打造健康医疗服务及创新疗法先行试验区。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38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9.9亿元,增长7.3%;医药商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亿元,增长7.0%;生物医药服务业完成总产出400.3亿元,增长17.9%。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增速位列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墨箓

高和资本冯巍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程璐洋 9月1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产业园商务区发展论坛上,高和资本投资管理部执行董事冯巍分享了高和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思考和实践。高和资本是商业地产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一线城市和1.5线城市核心区的商业不动产。在商务产业园的细分赛道上,高和已经关注了两三年,除了高和背后有药企股东的原因外,冯巍解释,还有一个机遇是北京的城市疏解,一方面,核心区的企业向外围疏解,例如研发类企业从中关村核心区向望京、上地扩散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外围产业园里一些低端生产制造型企业向周围城市转移,例如大兴、亦庄、顺义有大量此类空间腾出。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对这一资产类别,高和会延续此前的投资并购、资产证券化和产业创新投资的业务逻辑。具体到产业创新环节,主要是指在特定空间内,植入匹配的业态以及相应的运营,在医药产业园细分市场,高和希望导入医疗器械、生物医药这类新的高精尖行业。高和希望为此构筑三个桥梁:首先是产业与物业之间的桥梁;其次是资本与资产之间的桥梁,冯巍解释,高品质的业态孵化至少需要三年,这就要求资金的期限至少3年以上,需要私募基金介入成为资本与资产之间的桥梁;第三,要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间的桥梁。高和在做的医药产业链投资,本质是把金融资本导入到医药产业,变为产业资本,做园区、做孵化,为实业服务。在这个领域的实践中,冯巍介绍,高和在上海的一个产业园ATLATL创新研发中心是代表,该产业园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朱鹏程,高和于2017年收购,园区2.6万平方米,有标准写字楼、联合办公和实验室。冯巍认为,在经历了疫情、上海市租赁市场大幅下滑后逆势招商,该园区目前能够实现70%的出租率实属难得。园区的特色是它的一个核心实验室——飞镖加速器(ATLATL),它在生物医药行业的硬件层面、业务推广、报审等环节都能提供专业化服务,是所谓“敏捷办公”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我们园区的写字楼,可以比旁边的写字楼高出50%”,冯巍认为这是ATLATL平台价值外溢效应带来的租金溢价。对京沪两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冯巍做过比较研究,两地各有优势和缺环,北京的生物医药强调基础性科研,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聚集了最多的医疗人才,还有一些相关要素,比如说临床资源,一个新药出来需要做一二三期临床试验,没有足够多病人做不了,北京具备数量庞大的三甲医院和基础设施,科研能力最强。而其缺环是科研与产业脱节、投资与税收脱节;上海的优势是跨国企业多,他们的下游汇集了很多小型科研单位,CMO(合同生产组织,提供生产研发服务)、CRO(合同研究组织,提供药品临床试验及注册申报技术服务),产业链完整、先进。但上海的缺环是不像北京具备原发性科研优势。在北京做生物医药产业,高和资本归纳了三个主要区域,分别是昌平生命科学园、亦庄生物医药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因为有政策空间,比如排放、环评指标。具体到生物医药企业的选址,冯巍介绍,特点跟标准办公完全相反。比如对建筑空间的需求,甲级写字楼追求的小进深、好采光,做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逻辑则完全相反,需要大平层,甚至有些不需要采光,因为一些特殊的工艺和环节要把窗户堵住、密封住,需要有“三大”,大平层、大层高、大荷载。

穿越爱

深圳多举措促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 一文看懂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布局

中商情报网讯:日前,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出台《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两份配套文件,《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时出台。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深圳作为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较好。上述政策逐步落地,将为区域内生物医药企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此次出台的系列文件中也提到,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助力龙头企业做优做强。上市公司作为行业的头部力量,或有望优先受益。据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提出:坚持“要素集聚+空间集聚”双核驱动,聚焦重点、突破短板、完善生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市场链优化。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突破2000亿元,建成“一核多中心”错位发展格局,打造十个重大公共服务平台,争取药品临床批件超百个,实现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上市产品近万个,基因检测数据产出能力全球第一,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布局据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深圳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共17家,其中包括迈瑞医疗、健康元、华大基因、华润三九,以及在科创板上市的微芯生物、普门科技等。目前,深圳基本形成了以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坝光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先锋区为主导的产业空间格局。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布局资料来源:深圳市政府1.坪山生物产业基地坪山生物产业基地是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基地规划了“一核”、“一廊”、“四分区”的空间结构:“一核”是生物产业创新综合体;“一廊”是沿荣田河打造的生态景观和生活配套所形成综合服务走廊;“四分区”是生物医疗器械区、生物医药产业区、生物服务区、生物产业综合发展区。经过多年发展,基地已经吸引了1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和产业化平台项目入驻,代表性企业有赛诺菲巴斯德、国药致君、海普瑞、康哲药业等。未来,深圳将依托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加速形成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集聚区。加快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临床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联合打造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吸引全球潜力型初创企业落户,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推动企业生产制造规模化发展,打造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与产业化高地。2.国际生物谷国际生物谷于2013年由深圳市政府主导建设,是深圳市继前海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增长极。深圳国际生物谷地域范围覆盖东部沿海大鹏、盐田及坪山地区,以地处大鹏半岛东北端的坝光片区为核心启动区。以坝光为核心,形成三个圈层:核心功能圈层,以坝光为主导、与葵涌、鹏城形成三极互动的核心圈层。融合功能圈层,与坪山、盐田等区域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相融合,构建集总部、研发、生产、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生物科技产业链,形成深圳东部区域生物科技产业的融合共生发展。协作功能圈层,拓展延伸生物科技产业链,搭建全市生物科技产业互动平台,形成全市生物科技产业的大协同发展。国际生物谷围绕生命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生命健康服务、生物资源开发、生物环保与制造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规划构建“一库一院两园多平台”的产城融合格局,重点发展国家基因库、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等空间载体。目前,国际生物谷已引进多个国际知名团队,包括“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正在推进建设的“沃森生命科技中心”、巴里·马歇尔建设的幽门罗旋杆菌检测及精准医疗中心、美国三院院士伯纳德·罗兹曼的罗兹玛转化医学研究院,生物谷配套园区已引进生物企业52家、科研机构11家,年产值逾8亿元人民币。未来,国际生物谷将聚焦基因测序、干细胞临床等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吸引全球精准医疗优质项目落地转化,打造坝光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先锋区。引进国际科研团队、创新平台等合作项目,加快国际生命科技中心建设。推动坝光建立国家深海科考中心,依托“一库两园”配套基础搭建海洋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孵化推广基地。依托中以创新合作产业园区,开展精准医疗创新合作,构建优质产业综合生态体系。3.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在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深圳将把握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学、脑解析与脑模拟等生命科学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契机,构建高端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制造完整产业体系,创建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组建医疗器械共性平台,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合同研发生产等新模式发展。重点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特色园区建设,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4.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深圳将在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创新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模式,强化园区建设顶层设计,通过政府引导、国企参与的方式建设符合特殊需求的产业空间及环保排污等配套设施,实现产业需求与空间供给精准匹配。创新科研设备投入机制,通过政府前期垫资建设满足研发生产需求的创新实验室及BE平台、GLP平台、CRO/CDMO平台、质量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资金用于购置开放共享的公共研发生产设备以及部分个性化设备,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支持,实现产业需求与公共服务精准匹配。创新管理服务机制,通过政府资金补贴运营管理经费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构建市场运作、标准规范的园区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注册申报、知识产权、人才服务、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产业需求与园区管理的精准匹配。协同推进空间供给、公共服务及园区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全到位、专业服务全覆盖,打造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5.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未来,深圳将充分发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桥头堡”区位优势,打造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先进生物治疗技术临床研究应用。深化研发活动国际合作,联合国际机构开展新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向国家争取对紧缺药品、医疗器械和生物样本的进出口实施特殊审批。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wk.askci.com/details/89f414a9d49c4bc087b081868a9e0905/,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子在

北京大兴区将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 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

中商情报网讯:从日前召开的北京大兴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了解到,2020年大兴区将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为重点,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力推动精准医疗、干细胞、高端医疗耗材等领域发展,与“三城一区”、科研院所和专业高校建立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前沿转化高地。据悉,大兴将以生物医药基地扩区为契机,精心打造“中国药谷”品牌,加快一批效益高、见效快的高精尖项目集聚,实现民海生物二期等项目开工,推动东兴堂等项目竣工。同时,积极承接首都医科大学等医学类资源,推动院所资源合作共享,创新医药企业落地、发展、监管优势政策,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目前,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入驻企业2000多家。近年来,医药基地不断加快“高精尖”项目和中检院、医科院等大院大所的引进,推进医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与生产,实现了园区以药品研发检测为核心板块,现代中药、创新化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为主体板块,兽药、大健康为拓展板块的“1+4+2”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长周期、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其聚集化发展的特性。以园区的形式聚集,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从而促进其成长。近年来,受益于政策利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随之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总产值达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6.95%。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将突破2.5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89f414a9d49c4bc087b081868a9e0905/,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王尔德

一个生物医药园区的诞生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瞿依贤回想起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以下简称“I·Campus”)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无锡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朱晓红颇为感慨,他第一件与这个园区有关的工作是建楼——那是2019年,I·Campus刚有概念雏形,但园区硬件不够国际化,不符合入园企业诉求。翻修、改造,为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入驻预留公共空间。一年以后的4月27日,I·Campus全面启用,包括5家新签约企业在内的10家海内外创新企业正式入园办公。I·Campus由无锡市政府、无锡高新区与阿斯利康合作共建,在各地生物医药园区的建设中,几乎没有企业以共建方的角色出现。生物医药产业近年在各地政府的经济规划中越来越重要,北京、上海、大湾区及其他城市和地区都把生物医药产业放到关键位置,生物医药园区的招商会、推介会越来越多。疫情之下,这种规划偏向更加明显,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助力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也是日后城市竞争力的参考指标。坐落于无锡的I·Campus是一个观察样本。政企共建共建园区的想法是阿斯利康提出来的,因为阿斯利康此前在无锡已经建成了诊疗一体化的创新中心,想协同行业伙伴实现从筛查、诊断、治疗到慢病管理全环节的合作。阿斯利康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双方一拍即合——打造一个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智能展示、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孵化创新平台。2019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无锡高新区与阿斯利康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共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那么,在这次政企合作中,企业扮演了什么角色?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负责人徐晶表示,阿斯利康作为跨国企业,在海外做推介有优势,可以利用全球网络,建立跟主要国家创新平台的网络布局,把包括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在内的国外初创企业介绍到中国来;其次,阿斯利康作为外企进入中国有27年,在适合中国的商业模式上有管理经验,可以在商业模式和产品的成熟化上帮助合作伙伴。4月28日上午,入驻企业、无锡市高新区管委会跟阿斯利康的科学家、主要业务部门开了一场对接会,作为针对入驻企业的辅导机制之一,帮助入驻企业核心产品的打造过程中少走弯路,加速产品孵化,同时在商业模式上对企业进行帮扶。具体来说,江苏省药监局和无锡市政府为入驻企业开通了“药械准入绿色窗口”,打造快速审评审批服务通道;阿斯利康的注册、研发部门计划根据重点治疗领域与入驻企业对接,加快产品在中国的上市。“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很强,涌现了像腾讯和阿里这类创新型企业,但目前海外企业在中国的创新还有待加强,我们的想法是帮助像印度、以色列、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海外公司进入中国,阿斯利康可以提供中国的平台去帮助他们。”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阿斯利康希望打造全病程的管理方案,这些初创企业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但他们的商业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了解都有所欠缺,所以阿斯利康可以为他们提供商业化和市场环境的辅导。对于I·Campus选择落地无锡的原因,王磊总结为:“我想它的地理位置、GDP万亿俱乐部、人均GDP中国排名第二,电子产业、传感器产业,都是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也是中国领先的。无锡包括它周边的地区,说是未来中国的‘硅谷’也不为过。”入驻企业I·Campus的第一家入驻企业是临床试验合同研究组织泰格医药(300347.SZ)。同样是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阿斯利康主办了一场论坛,泰格医药创始人叶小平是受邀嘉宾。论坛主题是探讨各个国家创新平台发展的特色,一番交流之后,叶小平对无锡生命科学园有了初步了解,在结束语环节,叶小平当即表示,要第一个入驻I·Campus。上海观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合医药”)也随后入驻。观合医药是泰格医药的子公司,由迪安诊断与泰格医药在泰格医药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共同打造,提供CRO(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服务、中心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分析等服务。在决定落地I·Campus之前,观合医药走访了不少园区,包括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其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片区。从去年3月听到阿斯利康和无锡政府共建I·Campus的消息,一直到9月宣布开园,它一直在关注,也与泰格医药内部体系讨论了很久,后来才付诸行动。观合医药总经理徐颐联系了I·Campus高新区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匡宏,表明入园意向。接到电话的匡宏反应迅速,几天后就到了观合医药位于上海的实验室,看了仪器设备等。徐颐告诉匡宏,观合医药是平台型企业,为阿斯利康、信达生物(01801.HK)这一类创新药企业服务,帮这些企业开发一些方法来更精准筛选病人。“我跟他说了我们的业务生态以后,他还蛮理解的,也愿意支持我们这样的平台型公司,在研发层面帮助园区落户一个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服务园区内将来要入驻的其他平台。”徐颐说。除了国内企业,更多国外企业也在考虑进驻。无锡市政府、无锡市高新区政府跟阿斯利康一起出国考察、推介,到英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巴西、新加坡等国家,由阿斯利康“牵线搭桥”,到各国的行业协会、资本创新园洽谈,打造“姐妹园区”,同时吸引国外企业。推介初有成效。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包括印度的健康人工智能公司心安医疗(Tricog)、中国香港的癌症基因检测公司善觅(Sanomics)、日本的医疗器械公司欧姆龙集团等,已经涵盖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及AI技术等领域。这些企业都是在考察了长三角和全国各地的园区后,综合比较优惠政策、营商环境、产业生态等做出的决定。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加速了各地政府的行动。一方面,生物医药技术帮助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另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也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就无锡市而言,2019年全市生物医药企业达到 792家,同比增长12.8%;实现产值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7%。全市纳税百强企业中有6家生物医药企业,阿斯利康以纳税34.2亿元居首位,无锡市还拥有药明康德、西比曼、四环生物、祥生医疗等7家上市生物医药企业。今年4月,无锡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无锡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把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2019年综合竞争力排第1名到第3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后两个位于长三角地区。4月28日,上海举行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推进大会,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和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5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正式授牌,总面积达60.15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必争之地”,I·Campus有什么竞争优势?朱晓红坦言,医药行业非常大,除了阿斯利康的整合资源和商业化平台,目前无锡生命科学园的比较优势还在探索。但从长三角地区来看,上海张江做得好,就会溢出到苏州、无锡。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上海的土地空间比较少,主要是做研发,是医药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所以一到大规模产业化的时候,它反而没地方了,必须要走出去”。“江苏主要是做大分子,原来是纳米科技和大分子,做新药,它有偶然和必然性,因为有十年的发展。当时我们(无锡)在做物联网,还有一股力量在做诊疗器械,现在诊疗器械做得很好。生物新药这一块,苏州做好了,我们当然会避开。这个行业很大,我觉得大家都有口饭吃,应该问题不大。”朱晓红说。被问到平时关注哪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动态,朱晓红第一个提到的是上海张江,I·Campus会与其错位发展,上海张江可能是其园区招商的主要目的地。“大家错位,有的企业适合在张江,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我们园区更有比较优势。这是二线城市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之后,一线做一线的事,二线做二线的事。”第二个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虽然入驻企业不是I·Campus的客户目标,但朱晓红会关注BioBay的一些做法;第三个是南京生物医药谷,因为有中国药科大学。朱晓红告诉经济观察报,园区全面启动之后,他的下一步工作是招商。

东西跳梁

张家港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发布

10月31日,作为全市长江文化节暨金秋经贸周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张家港)生物医药产业峰会暨医药产业园规划发布会召开。本次会议由张家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火石创造承办。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韩卫表示,近年来,张家港市深度策应苏州关于打造“中国药谷”的远景布局,把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全市“八大主导产业链”,以一流的服务支撑、充足的资金保障,全面吸纳产业创新要素,广泛集聚各类企业基石,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位起步与发展,并率先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相信生物医药必将成长为港城最具标识度的产业地标之一。会上,张家港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正式发布。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翁羽人认为,医药蓬勃发展,张家港要在大行情中“特立独行”。张家港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2500亩,产业方向为成品药、涉化环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目标成为国内知名、长三角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已有水木天蓬、迪亚莱博等公司入驻园区。当天,免疫学家朱迅,长江润发集团总裁、长江润发健康董事长郁霞秋,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国盛医学董事长邓杏飞,产业大数据专家、火石创造创始人amp;CEO杨红飞,观泽医学CEO、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副所长宋庆伟,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罗氏创新中心对外合作负责人、瑞士创新园区特别顾问郑中洲,与张家港保税区领导围绕张家港生物医药产业定位和重点发力赛道,与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的协同,政府营商环境建设,以及火石这样的产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对产业的赋能等多个维度,政企共商发展大计,为张家港生物医药产业建言献策。产业数字化专家、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在“新形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主题分享中表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高速增长,2030年产值预计将超38万亿美元。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但产业竞争需避免同质化,而基于数据智能的决策革命和工具革命将是破局的唯一路径。张家港虽然入局较晚,但近10年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医健企业数量年增速16%以上,2019年高达2195家。医疗器械方面已经形成产业影响力,二、三类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占医疗器械总量的23%,骨科手术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无源植入器械等细分领域深入布局,优势逐步显现。

三鼎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长周期、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其聚集化发展的特性。以园区的形式聚集,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从而促进其成长。目前,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并形成了诸多生物医药聚集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以及环渤海区域三大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生物医药园区凭借其在产业聚集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汇聚技术、资本、人才资源,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逐步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报告》从产业园行业相关概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现状、生物医药产业园竞争格局、生物医药产业园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六大方面剖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为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和爱好者提供了参考信息。以下是报告详情:PART1:产业园行业相关概述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对产业园区可做出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包括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工业小区、技术示范区等。PART2: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生物药是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医药产品。2018年的十大畅销药物中,八种为生物药,其中包括7种抗体药物,1种疫苗,该八种生物药的销售收入占2018年十大畅销药物总销售收入的82.5%。凭借生物药卓越的疗效、生物科技的显着发展以及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1.78万亿美元。PART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近年来,受益于政策利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随之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总产值达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6.95%。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将突破2.5万亿元。PART4: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格局根据《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显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和济南高新区位列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榜单前五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均位列第一,领跑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PART5:生物医药产业园典型案例分析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大广高速以西,固安高新区域内。在产业选择方面,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顺应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构建以单克隆抗体与治疗性疫苗为特色产业,以生物诊断试剂、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高端医疗器械为支柱产业的产业体系,覆盖生物医药临床前研发、中试,及绿色无污染、经济效益显著的高端制造,构建集生活、办公、休闲、文化于一身的国际性园区,树立人文、生态、花园式科技园区标杆。PART6: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存在问题及前景预测近年来,受益于政策利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十分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将达到5.84万亿元。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下载《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89f414a9d49c4bc087b081868a9e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