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内首创!浙大新增生物医学本科专业 由海归教授创办此以域进

国内首创!浙大新增生物医学本科专业 由海归教授创办

2018-05-07 07:2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湛 通讯员 柯溢能爱丁堡大学教授与生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小组讨论课。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浙江大学新增审批本科专业1个,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0个。这些新增专业基本都会出现在今年的招考名录中。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审批的生物医学本科专业,为浙江大学在国内首创。实际上,生物医学为教育部和浙大现有专业目录中已有专业,这次是审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于2011年获批建设国家试点学院,2012年与香港大学同期在亚洲首次设立该专业,采用3+1国际化培养模式,目标是培养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一群年轻归国教授创办的专业“2012年设立生物医学专业的时候,是在基础医学院下面,当时审批的是生物医学(100102TK),今年新审批的是生物医学(100102TKH),TK是特控的意思,是指国家对这一专业审批严格控制,而H指合作办学。”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说。这一专业,可以说是欧阳宏伟和浙大基础医学院一群年轻归国教授们创办的。今年47岁的欧阳宏伟,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做了一名骨科医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7年后,觉得不够‘好玩’”,所以,他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了博士。“我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念临床医学,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念组织工程学博士(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交叉学科),交叉背景帮助我很多,这也是我后来喜欢学科交叉思维,无论研究,还是教育。”欧阳宏伟说。2006年,机缘巧合,他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当时是最年轻的医学教授。“我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骨科医生,能治好刘翔、姚明的疾病,后来我发现,教育会比研究更有贡献。去实现一个教育梦想,是目前来说我的人生里最重要的事。”于是,2011年,时任浙大基础医学院院长的欧阳宏伟,决定筹办生物医学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当时这个专业是在基础医学院下面的。之所以找爱丁堡大学合作,是因为他们是世界医学的起源,由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培养的医学教育家创办了美国五个常春藤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达特茅斯大学)的医学院,同时,是达尔文的母校,多利羊(世界第一个成功克隆的人工动物)的故乡。”欧阳宏伟说。爱丁堡大学求学或执教的师生影响人类很多重要的生物医学进程,如:将清洁消毒引入外科手术的李斯特、将氯仿用于手术麻醉的辛普森、定义白血病的本内特,以及发明试管婴儿技术的爱德华兹。连接生物学与医学的跨学科专业那么,“生物医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专业呢?是一个新兴的连接生物学与医学的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的目标,主要是运用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技术,来探寻和完善人体健康知识,创新人体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手段。“个人认为生物医学专业最酷的地方有:再生医学技术,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欧阳宏伟说。比如,再生和抗衰老,需要生物学和医学等多学科交叉,通过研究干细胞技术、生物材料技术和三维打印技术等,合成各种人体器官组织,让损伤的人体可以像汽车保养一样换新零件,也可以保持机体年轻健康态。再比如,肿瘤免疫治疗,就是用肿瘤的特异抗原训练免疫细胞,像警察抓潜伏的坏蛋一样杀肿瘤,有很多临床试验了,以前很多不能治疗的病人也能治了,甚至治愈。2016年,两校合作升级,成立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同年面向高考直接招生。该学院官方微信上对此专业的介绍是:培养兼具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的生命科学人才,课程内容包括运动生物学和医学以及信息学等原理与技术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生物学研究寻找出口,为临床医疗寻找支撑。“《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析报告,揭示了各个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其中生物医学类等健康产业,最难被机器人取代。”欧阳宏伟说。学生将“交叉进化”成长很多人会有疑问,生物医学?感觉这个专业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这是个错觉。“大家都知道生物医学领域,但大学里只有‘生物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一直没有兼具‘生物学和医学’复合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培养。”欧阳宏伟说,常被人们搞混的生物医学工程一直是工科生培养(在信息学部培养),用工程原理解决医学问题,比如研发医疗仪器。”“临床医学培养医院的医生,生物医学培养生物医学研究人才和产业人才。但目前都是生物学专业和动物学专业学生开发医疗用的新技术新产品,这些专业没有医学背景会觉得有些挑战或障碍。”欧阳宏伟说。而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生物医学专业特有的复合型核心课程包括:整合生物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建立生物体II、微生物与免疫学II、应用生物医学II、人体系统的整合功能II、发育生物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等。既然是联合办学,师资肯定是国际化的。欧阳宏伟介绍,100%老师具有海外求学及科研经历,除了全球招聘的杰出全职国际师资,还有合作两校的兼聘师资,50%为爱丁堡大学多年教学经验优秀教师,50%浙江大学资深教授(院士、国家千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欧阳宏伟希望,他们的学生,也都是“交叉融合”的:“我们现在教你的是东方西方的融合,生物与医学交叉,学会以后可以和其他领域交叉。”所以,学院鼓励和资助每个学生去海外名校暑期交流、毕业设计和实习机会,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因为你了解了世界名校,你就可以平视世界。”这种“交叉进化”的成长模式,被欧阳宏伟认为是浙大生物医学专业的一个特色基因之一。而未来的方向,欧阳宏伟认为有四个:1,走向学界,30-35岁成为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目前急需生物与医学背景兼具的师资);2、走向产业界,28-35岁成为生物医学领域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科学家;3、走向支撑岗位,26-30岁成为大学、医院、高科技生物医学企业的骨干;4、走向投资或管理界,生物医学本科教育后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法律或者管理,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律师、投资顾问和管理人才。“你看看杭州余杭、下沙等区,生物医学高科技企业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强。”欧阳宏伟很是看好专业的就业前景。但目前,还没有毕业生直接去就业的,总共招生160多人,50多名毕业生全都获得海外名校深造,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等。这个领域的大咖,在他看来多到难以罗列:张锋,美国教授,刚出炉的80后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领域。山中申弥, 日本教授,日本2009干细胞诺奖,再生医学领域。丁列明,中国企业家,贝达药业,肿瘤小分子药物,肿瘤领域……“举几个可能大家在新闻上见得比较多的名人,其实生物医学牛人巨多,因为研究经费多,生物和医学经费占国家基金委所有学科经费的30%以上,生物医学领域的大学学院或研究院多,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比任何一个专业都多。”欧阳宏伟说。

赵盾

一群海归教授创办 想让生物学和医学“交叉进化”

爱丁堡大学教授与生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小组讨论课。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浙江大学新增审批本科专业1个,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0个。这些新增专业基本都会出现在今年的招考名录中。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审批的生物医学本科专业,为浙江大学在国内首创。实际上,生物医学为教育部和浙大现有专业目录中已有专业,这次是审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于2011年获批建设国家试点学院,2012年与香港大学同期在亚洲首次设立该专业,采用3+1国际化培养模式,目标是培养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一群年轻归国教授创办的专业“2012年设立生物医学专业的时候,是在基础医学院下面,当时审批的是生物医学(100102TK),今年新审批的是生物医学(100102TKH),TK是特控的意思,是指国家对这一专业审批严格控制,而H指合作办学。”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说。这一专业,可以说是欧阳宏伟和浙大基础医学院一群年轻归国教授们创办的。今年47岁的欧阳宏伟,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做了一名骨科医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7年后,觉得不够‘好玩’”,所以,他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了博士。“我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念临床医学,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念组织工程学博士(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交叉学科),交叉背景帮助我很多,这也是我后来喜欢学科交叉思维,无论研究,还是教育。”欧阳宏伟说。2006年,机缘巧合,他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当时是最年轻的医学教授。“我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骨科医生,能治好刘翔、姚明的疾病,后来我发现,教育会比研究更有贡献。去实现一个教育梦想,是目前来说我的人生里最重要的事。”于是,2011年,时任浙大基础医学院院长的欧阳宏伟,决定筹办生物医学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当时这个专业是在基础医学院下面的。之所以找爱丁堡大学合作,是因为他们是世界医学的起源,由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培养的医学教育家创办了美国五个常春藤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达特茅斯大学)的医学院,同时,是达尔文的母校,多利羊(世界第一个成功克隆的人工动物)的故乡。”欧阳宏伟说。爱丁堡大学求学或执教的师生影响人类很多重要的生物医学进程,如:将清洁消毒引入外科手术的李斯特、将氯仿用于手术麻醉的辛普森、定义白血病的本内特,以及发明试管婴儿技术的爱德华兹。连接生物学与医学的跨学科专业那么,“生物医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专业呢?是一个新兴的连接生物学与医学的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的目标,主要是运用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技术,来探寻和完善人体健康知识,创新人体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手段。“个人认为生物医学专业最酷的地方有:再生医学技术,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欧阳宏伟说。比如,再生和抗衰老,需要生物学和医学等多学科交叉,通过研究干细胞技术、生物材料技术和三维打印技术等,合成各种人体器官组织,让损伤的人体可以像汽车保养一样换新零件,也可以保持机体年轻健康态。再比如,肿瘤免疫治疗,就是用肿瘤的特异抗原训练免疫细胞,像警察抓潜伏的坏蛋一样杀肿瘤,有很多临床试验了,以前很多不能治疗的病人也能治了,甚至治愈。2016年,两校合作升级,成立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同年面向高考直接招生。该学院官方微信上对此专业的介绍是:培养兼具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的生命科学人才,课程内容包括运动生物学和医学以及信息学等原理与技术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生物学研究寻找出口,为临床医疗寻找支撑。“《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析报告,揭示了各个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其中生物医学类等健康产业,最难被机器人取代。”欧阳宏伟说。学生将“交叉进化”成长很多人会有疑问,生物医学?感觉这个专业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这是个错觉。“大家都知道生物医学领域,但大学里只有‘生物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一直没有兼具‘生物学和医学’复合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培养。”欧阳宏伟说,常被人们搞混的生物医学工程一直是工科生培养(在信息学部培养),用工程原理解决医学问题,比如研发医疗仪器。”“临床医学培养医院的医生,生物医学培养生物医学研究人才和产业人才。但目前都是生物学专业和动物学专业学生开发医疗用的新技术新产品,这些专业没有医学背景会觉得有些挑战或障碍。”欧阳宏伟说。而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生物医学专业特有的复合型核心课程包括:整合生物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建立生物体II、微生物与免疫学II、应用生物医学II、人体系统的整合功能II、发育生物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等。既然是联合办学,师资肯定是国际化的。欧阳宏伟介绍,100%老师具有海外求学及科研经历,除了全球招聘的杰出全职国际师资,还有合作两校的兼聘师资,50%为爱丁堡大学多年教学经验优秀教师,50%浙江大学资深教授(院士、国家千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欧阳宏伟希望,他们的学生,也都是“交叉融合”的:“我们现在教你的是东方西方的融合,生物与医学交叉,学会以后可以和其他领域交叉。”所以,学院鼓励和资助每个学生去海外名校暑期交流、毕业设计和实习机会,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因为你了解了世界名校,你就可以平视世界。”这种“交叉进化”的成长模式,被欧阳宏伟认为是浙大生物医学专业的一个特色基因之一。而未来的方向,欧阳宏伟认为有四个:1,走向学界,30-35岁成为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目前急需生物与医学背景兼具的师资);2、走向产业界,28-35岁成为生物医学领域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科学家;3、走向支撑岗位,26-30岁成为大学、医院、高科技生物医学企业的骨干;4、走向投资或管理界,生物医学本科教育后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法律或者管理,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律师、投资顾问和管理人才。“你看看杭州余杭、下沙等区,生物医学高科技企业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强。”欧阳宏伟很是看好专业的就业前景。但目前,还没有毕业生直接去就业的,总共招生160多人,50多名毕业生全都获得海外名校深造,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等。这个领域的大咖,在他看来多到难以罗列:张锋,美国教授,刚出炉的80后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领域。山中申弥, 日本教授,日本2009干细胞诺奖,再生医学领域。丁列明,中国企业家,贝达药业,肿瘤小分子药物,肿瘤领域……“举几个可能大家在新闻上见得比较多的名人,其实生物医学牛人巨多,因为研究经费多,生物和医学经费占国家基金委所有学科经费的30%以上,生物医学领域的大学学院或研究院多,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比任何一个专业都多。”欧阳宏伟说。

甘棠

中科院就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恪守科研伦理发出提醒

中新网4月30日电 日前,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就生物医学研究中有悖于伦理规范的常见问题发出“伦理提醒”,倡导在科研实践中恪守各类伦理要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图为节律紊乱克隆猴宝宝。文/孙自法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供图 (图文无关)科研道德委员会在此次提醒中指出,恪守科研伦理是科研机构的基本社会责任。中科院属各有关单位是科研伦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切实提高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思想意识,高度重视科研伦理工作,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独立开展伦理审查工作。提醒文件强调,中科院属各单位应注意吸纳不同领域的专家如社会学、管理学、哲学、伦理、医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和外部专家参加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责任,未经委员会集体研究同意,任何个人均不得代表委员会在各类审查文书上签署意见。提醒文件重申,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应了解国际生物医学伦理的基本准则、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并予以遵守。项目负责人应主动在项目实施前提交伦理审查,需更改实验方案、扩大研究范围的,应重新进行伦理审查,不得事后“补充”伦理审查。提醒文件特别指出,在涉及国内外、境内外科技合作的相关研究中,即便研究项目已经经过所在国家、地区和机构的伦理委员会审查,也应当向本单位伦理委员会申请审核。此外,提醒文件还对尊重和保障受试者基本权益和个人隐私、成果发布前的伦理审查、开展不同层面的伦理教育等内容作出相关要求。针对科研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发布诚信“提醒”已成为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开展诚信教育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方式聚焦问题、化繁为简,以简洁文风阐述相关学术规范,受到科研人员普遍欢迎。

悬悬而望

Google与NIH合作,加速利用云进行生物医学研究

美国医学研究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谷歌云合作推出了一项新计划,旨在利用商业云计算的力量,并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提供最先进,最具成本效益的计算基础设施,工具和服务。名为STRIDES(发现,实验和可持续性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基础设施)的倡议将减少访问和计算大型生物医学数据集的经济和技术障碍,以加速生物医学的进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首席副主任劳伦斯塔巴克说:“NIH处于独特的地位,可以将学术和创新行业合作伙伴聚集在一起,创建一个生物医学数据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NIH支持的生物医学研究数据,为人类健康带来最大利益。”星期二晚些时候发表声明。“STRIDES计划旨在最大限度地增加研究人员的数量,以提供最大数量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健康和减轻疾病负担,”他补充说。与谷歌的合作为NIH研究人员以及全国2500多所获得NIH支持的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框架,以利用Google Cloud的存储,计算和机器学习技术。该声明说,此外,它将使NIH资助机构的研究人员能够使用谷歌云平台建立培训计划。“今天,我们宣布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便更容易地访问和分析大型生物医学数据集,我们认为这将加快寻找治疗和治疗疾病的努力,”Google Cloud首席执行官Diane Greene表示。。NIH最初的工作重点是通过云使NIH高价值数据集更易于访问,利用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数据相关创新,并尝试新的方法来优化技术密集型研究。“通过我们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合作......我们正在让科学家和医生更容易获得NIH资助的数据集,并通过适当的隐私保护获取见解,这将最终加速生物医学研究进展,寻找最具破坏性的治疗和治疗方法我们这个时代的疾病,“Google Cloud医疗副总裁Gregory Moore解释道。

接子

季维智院士:新兴学科交叉融合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0 年 11 月 19 日,第四届 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于苏州市相城区召开。作为在全球享有盛誉,以权威见解深度解读全球科技趋势的盛会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的 EmTech 系列峰会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会议风向标。今年,EmTech China 2020 继续以技术与商业的结合为主线,数十位世界顶级科学家、海内外院士、商业领袖、科创精英将莅临现场,探讨新兴科技发展现状及其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此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 家聪明公司” 2020 年榜单也在现场重磅发布。图 | 季维智(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发表了以《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为主题的报告,以下为整理后的演讲实录: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EmTech 大会,这是我第二次参加 EmTech 峰会,正如主持人所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是一个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平台,在中国的科技和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苏州,特别是相城区对科技非常重视,最近几年,我曾来过苏州很多次,感觉苏州始终保持一种优雅的传统,给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但是最近几年给我带来更为深刻印象的是苏州人民现代化的办事风气,所以我也希望苏州能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一张苏州的新名片,并推广到全中国,以促进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做好科技改革,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排头兵;我也希望《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旗下的 EmTech China 峰会能继续为促进世界科技发展做出更多、更美的贡献。在此,我想为各位来宾分享我的报告:《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生命健康是生命科学的核心问题,在生命发生和发育的过程中,健康与疾病问题始终紧紧围绕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与疾病长久相伴、共存与斗争的过程。中世纪时黑死病,也就是就是鼠疫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了西班牙流感,造成数千万人的死亡;2020 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肆虐也是说明了上面的观点,人类的健康需要发展生命科学相关的关键技术,而这项技术就是生物技术(Biotech)。生物技术是什么?生物技术的简单概念就是对生物或生物成分进行改造,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来研究整个生命系统,去开发治疗疾病的有力工具。而在开发这些工具的过程中,我们的试验过程无法在人体上直接进行。第一,缘于伦理的限制;第二,实现的过程非常困难,即技术的限制。所以我们希望利用一种替代品实现上述过程,这种代替品就是实验动物。根据统计,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都是基于实验动物所取得的成果。关于生物技术,本世纪有两个最有力的生物技术:一个是基因编辑;一个是干细胞。同样的,在没有经过动物试验去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前,如果将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直接应用于人类是不道德、也是没有把握的。所有的研究必须经过实验动物的检验,最理想实验动物就是猴子,因为猴子和人类的遗传背景太相似了,有 95% 以上的相似度,其他动物只有 85% 左右的相似度。所以在临床前,生物技术要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比较理想的动物就是非人灵长类。大家都知道干细胞包括几个种类: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目前还有一种干细胞叫做间充质干细胞(MSC),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间充质干细胞不属于干细胞,因为它主要在体内起到刺激内环境的作用,不像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完成再生和分化的过程,所以这三种干细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干细胞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一次是 2007 年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这三位教授,他们建立了小鼠的胚胎干细胞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基因修饰。第二次获奖是在 2012 年。2012 年有两个科学家获奖,一个就是 John Gurdon,另外一位是日本科学家 Shinya Yamanaka。John Gurdon 是最早把一个高度分化的细胞变成了全能的、像精子一样的细胞;而 Yamanaka 把一个高度分化的皮肤细胞变成了多能性干细胞,也就是 IPSC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他们两个的贡献是颠覆了发育生物学的概念,把高度分化的细胞变成了多能性的细胞,因此获得了 2012 年诺贝尔奖。从干细胞研究再到临床应用,还有三个关键的科学问题。第一,科学问题 —— 如何保持干细胞的多能性?多能性决定了干细胞具备能够分化成我所需要的器官、组织细胞的能力,以达到修复或者再生的目的。第二,要实现大量的体外扩增。达到一定数量,干细胞才达到治疗目的,因此要保证细胞质量的稳定性,并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第三,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干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被注入患者体内可能无限生长而诱发肿瘤,这就是它的不安全性。所以,在进行干细胞临床试验的时候,必须要进行临床前的安全评价。那么如何鉴别干细胞是否具备多能性呢?目前有两个金标准。第一,干细胞必须形成嵌合体;第二,能实现生殖腺的传递转移,并且能够持续再生。过去的研究只在啮齿类动物体内实现了嵌合体和生殖腺的转移,同时,人类无法作为嵌合体试验的受试者,非人灵长类生物就成为了检验干细胞有多能性的模型。2012 年,美国的科学家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他认为灵长类(包括人和猴子)的胚胎干细胞不具有多能性,因为它不能形成嵌合体,这使干细胞用于再生医学缺乏了理论支持。我们在 2015 年否定了美国科学家这个武断的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猴子的胚胎干细胞能够形成嵌合体,也就是说它具有多能性。这让干细胞成为再生医学应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基础,我认为,这项工作让干细胞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干细胞的临床试验已经有 5000 多例。获准的干细胞的药物已经有接近 20 例。即便如此,目前关于干细胞的几个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第一,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的理论没有完全清楚;第二,规模化、批量生产的能力较弱,所以干细胞距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另外一个重点技术就是今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定向的编辑基因,从 2012 年 CRISPR 被发明出来到现在,它已经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2013 年,Nature 对 CRISPR 发表一篇评论文章。文中提到了三个重要的观点,1)非人灵长类是复杂疾病的关键模型动物;2)基因编辑是否在能在灵长类动物中实现;3)文章认为美国和日本可能率先获得相关突破。为什么要提这三个问题?因为过去有很多技术,像最早的转基因技术,在 1974 年发明出来以后,经过长达 27 年的漫长发展,在 2001 年才实现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的基因编辑。因此,基因编辑技术能否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实现,是人类是否可以利用这一技术的关键指标。西方学界认为这项技术肯定会是美国或者日本率先获得突破,但出乎他们的预料。2014 年,我们在猴子体内成功实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这次成功也让这项技术被 MIT 评为十大科技突破,Nature 杂志也认为这是当年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之一。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干细胞和基因编辑技术成为了全球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让人类既可以利用基因编辑,也可以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还能通过基因的编辑实现新的器官或者组织的再生。基因编辑技术第一次成功应用是治疗了一个白血病女孩儿,用别人的细胞并把它编辑以后,再重新注入女孩儿体内,让患者拥有克服自身白细胞的生长的能力。接下来大家也可以看到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例如小麦等粮食上的改造,也产生出了很多新的品种。还有一种应用 —— 器官移植。大家希望把猪的器官(尺寸大小和人类相似)用于器官移植。但猪体内含有特殊病毒。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把这个病毒敲掉,让猪的器官可以不携带上述病毒,这个病毒对猪无害的,但对人是致死的。当然,基因编辑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早 CRISPR 只能把一段 DNA 敲除掉,后来发展到对碱基的编辑。基因都是由 4 个碱基组成的,碱基的编辑更准确,效率更高,只对单碱基进行操作就可以把一个基因修复。我们实验室最近也编辑了这样一个基因叫做 HGPS,如果 A 碱基突变成 T 碱基的话,就会产生人类早衰的模型。左边这个图,小孩子生下来就像一个老人,属于家族性的遗传早衰。我们在猴子体内进行了实验,把 A 碱基变成了 T 碱基之后,生下来的猴子也更为矮小、衰老。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只猴子的年龄相同,大的这只是正常的,小的这只不正常。它的反应非常迟钝,整个器官组织受到了损伤,一个月左右以后就 “牺牲” 了。利用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研究早衰疾病的机制。所有的复杂疾病,如果不把它的机制搞清楚,就没有办法找到它的有效治疗办法。所以说,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疾病的基础研究上。当然用今天的技术,我们人类还希望得到一些新的器官,这些器官是从猴或者猪体内再生,来治疗一些器官损伤所带来的疾病。器官的重构与再生有很多关键的科学问题 —— 对细胞功能性调控机制的理解,特别是对细胞谱系分化的理解。在灵长类,着床后 7-30 天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胚胎发育不良,就会导致流产。这时的胚胎在子宫内基本无法被观察到,所以调控机制始终都是不清楚的,因此我们需要发明一个新的体系。我们构建了一个体外的 3D 培养体系,这个体系模仿了人的胚胎,进行 14 天的培养后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胚胎结构,部分解决了发育时间在 7-10 天、14 天之前胚胎发育相关的几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这项研究今年也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人的胚胎为什么只能进行 14 天前的研究?因为全世界有一个共识 —— 伦理的共识,认为 14 天以后的胚胎就产生了神经外胚层,神经胚胎是生命的证明。所以在一个生命上进行研究是不道德的,过去曾发生的基因编辑婴儿的事情在全世界的哗然和轩然大波,所以一定不能违背伦理原则。不能做 14 天以后的相关人胚胎研究。这时,非人灵长类就是很好的模型,我们就在猴子上把胚胎培育到 20 天,因此,较系统地解决了整个灵长类胚胎发育的重要科学问题,这些成果对人的疾病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我认为,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单单依靠生物学科学家是不能解决器官再生、再造和其他一系列的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就像基因编辑技术是化学家发明的。所以学科交叉对于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物理学、化学都应该交叉到生命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上。基因编辑和干细胞的技术,为一个新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就是合成生物学,它也为我们创造生命体带来了可能。最后,我认为前沿生物技术对我们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会在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生物材料、化学以及一些交叉学科、转化医学、再生医学等方面都会产生长足的影响。生命科学的发展会突破、探索、改变人类的认知和发展,也会带来人口健康和社会的福祉,甚至对国家战略与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当然,其中也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譬如伦理、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公众议论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让人类社会更健康的向前发展。谢谢大家。

不饰于物

北京泰圣康源生物医学研究院与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

2020年12月9日,北京泰圣康源生物医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在泰圣康源生命科学馆举行了签约仪式。北京泰圣康源生物医学研究院董事长于福江、院长柏雪峰、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孙中生教授等双方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在签约仪式上,于福江董事长代表泰圣康源生物医学研究院进行了发言,他讲到,今天,我们汇聚了多位院士专家,行业精英,所在的领域、共同的目标与方向均在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是未来产业,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产业,此次两家研究院的携手,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双方将会在干细胞、免疫细胞、基因等生物制剂的联合研究上,为生物医学产业的发展蓄势谋远,竭诚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是研究院的使命,也是每一个科研人的坚守。在双方代表的见证下,两家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专业领域,孙中生教授及其领导的科研组是目前中国在遗传基因领域的领军团队,他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无不昭示着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的勃勃生机,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他们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此次与泰圣康源医学研究院的签约,不仅是专家人士之间的学术碰撞,更多的是让科研项目落地实施,在实践层面上走出成果,更快的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仪式最后,在场嘉宾共饮美酒,为双方的联合研究以及未来送上祝福,期待共同为生物医学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也将进一步为泰圣康源生物医学研究院“研发、转化、医养、教育、运营”五位一体的全生命产业链赋予强大能量,研究院也会继续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生命科学的优质平台,力争做出民族品牌,国家品牌。

杀人犯

专访:药物研发和公共卫生干预对战胜疫情至关重要——访刚果(金)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穆延贝

新华社金沙萨3月3日电专访:药物研发和公共卫生干预对战胜疫情至关重要——访刚果(金)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穆延贝新华社记者王松宇刚果(金)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让-雅克·穆延贝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刚果(金)和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经验有助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加速药物研发和加强公共卫生干预方面为后者提供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日说,刚果(金)已经两周没有收到一例埃博拉病例报告,这对全球和所有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务工作者都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全世界曾极为担心埃博拉病毒,现在这条战线的战斗有望结束。作为刚果(金)抗击埃博拉疫情工作的牵头人,穆延贝指出,在2014年西非大规模埃博拉疫情和目前刚果(金)境内仍未结束的本轮疫情期间,医学专家进行了药物临床试验并最终找到了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但这一过程花费时间太长。世卫组织已经表示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经验将加速新冠肺炎药物的研发,医学界有望在不到一年时间研发出疫苗,或找到治疗新冠肺炎药物,这已经是一个突破。穆延贝说,不管是埃博拉病毒还是新冠病毒,科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至今无法掌握病毒来源的确凿证据,这也是为什么一次疫情结束后,依然存在再次出现的风险。穆延贝强调,尽管疫苗研发尚需时日,但目前仍有可采取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在刚果(金),一旦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就会被送去隔离,因为切断传播链对遏制病毒传播至关重要。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表现出积极抗击疫情的决心,这种全体防控策略是“有效的办法”。穆延贝此前在出席中国驻刚果(金)大使馆记者会时表示,中国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阻断疫情传播做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有效避免了疫情向境外迅速扩散。他指出,抗击传染病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抵制谣言,战胜恐慌。中国积极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为其他国家的防疫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刚果(金)人民也在努力战胜埃博拉病毒。他相信两国人民都会取得最后胜利。穆延贝现年78岁,于1976年参与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研究埃博拉病毒超过40年,入选英国《自然》杂志2019年全球十大科学人物。(完)

骷髅头

医学伦理学—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委员会成立

阳光讯(吉鹏程 记者 郑亚雷)11月9日,由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国卫生法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健康报社、医师报社、中国家庭报社等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等联合承办,潍坊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北京经纬传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锦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医院等联合协办的伦理委员会建设与伦理审查专题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成功召开。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代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宣布中国医学伦理学—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委员会成立。据悉,成立这个伦理建设委员会主要是为建设中国医学伦理学—生物医学创新发展伦理的智库、大数据库、案例库和资料库,为中国的生物医学创新发展伦理设立国际对话、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论文发表、咨询指导、健康传播、培训提升及其他活动的平台,在生物医学创新发展伦理的研究和科普方面达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水平。中国医学伦理学—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委员会是《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领导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学术组织,其宗旨是服务生物医学创新发展伦理建设领域的供方和需方,加强我国生物医学创新发展伦理的研究、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生物医学创新发展伦理建设的机构和人员提供支持平台。旨在捍卫科学尊严、捍卫生命尊严,促进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与发展,推广国内外伦审查的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提升公众对于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本次会议各位专家分享的报告,可以感受到,国家十分重视我国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水平和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能力提高,着力推动我国医学科研工作的规范、有续开展。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的保护和人民生命健康,在促进科研创新的同时重视风险管理,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医学伦理学—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委员会的成立,将为规范伦理培训,加强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提高医学科研、临床工作者、伦理审查者的医学伦理素质,培养医生的人文情怀发挥作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这对杂志来说又是一次引领和创新,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当前伦理委员会的建设、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医学伦理学”既有《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特定含义,又有聚焦中国伦理审查问题开展研究——“问题导向、全球视野、面向未来、知行合一”之意。

夜玫瑰

生命科学创投的趋势与误区有哪些?专访美国数量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Regis B. Kelly

本文系2017硅谷创业节演讲嘉宾专访生命科学,可以说是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最直接相关的学科了:自人类社会发展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地在与疾病抗争,而药物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维持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武器。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为人们带来了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人工胰岛素的合成、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的发展,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对生命科学有重重迷思,认为这是泡在实验室的戴着罗圈眼镜的科学家们成天捣鼓的事情,毕竟“基因检测、人工克隆和普通人的生活相隔也太远了”。其实不然!让密探给你举几个例子:运动品牌Adidas上个月宣布推出了新款环保鞋。这双跑步鞋的鞋面布料名为FuturecraftBiofabric,是由德国生物科技公司AMSilk实验室里研发的合成蜘蛛丝编织而成,材料本身和蜘蛛吐丝相同。这款可生物降解的运动鞋比普通运动鞋轻15%,能给用户增加23%的平滑感和10%以上的缓冲力。(Addidas可降解的运动鞋)旧金山湾区生物科技公司BoltThreads推出限量版的合成蜘蛛丝领带。听起来玄乎,其实这款每条价格314美元的领带,真正的配方是酵母、糖、水和蛋白质!(RobbieRogers佩戴BoltThreads合成蜘蛛丝领带)其实这些看起来神奇又有趣(甚至看起来有点好笑)的创造,都是生命科学的产物。第二届硅谷创业节开始在即,受瀚海硅谷科技园的邀请,硅谷密探(微信公众号SVS-007)独家采访了QB3美国数量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著名神经生物学家RegisB.Kelly博士。(Dr.RegisB.Kelly)Kelly博士先后担任过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学院院长、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荷尔蒙研究所所长、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这位在生命科学界权威的教授和优秀的投资人,将为大家讲一讲生命科学创业投资的故事。生命科学在硅谷硅谷之所以得其名,是因为这里举世闻名的电子科技产业。然而就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名词刷满朋友圈的同时,在这个世界创业投资的前沿之地,生命科技的发展态势也不容小觑,个中原因与周边高等教育学府林立,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鼎力支持不无关系。(加州拥有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的人数位于世界首位)生命科学在硅谷的发展,可远溯至40年前,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ruceAmes创立了埃姆斯测验法,成为日后基因实验的基础。后来的重组DNA技术更是由来自UCSF和斯坦福的学者共同完成,并为近代生物科技研究奠定了基础。(加州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影响整个美国)说到UCSF,虽然可能不如斯坦福和伯克利名气大,但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却处于领导地位。由Kelly博士担任院长的美国数量生物医学研究院QB3,由加州政府、加州大学三所分校和企业及风险基金投资者于2000年合作发起成立,是加州四大科学与创新研究院之一。在这所世界惟一聚集生命科学研究及技术产业化的机构中,聚集了全美最顶尖的生命科学领域专家,每年的专利申请使得加州大学在全美高校排行榜中居于首位。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态势近一段时间以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各类项目红透了半边天,美国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什么新动向?Kelly教授告诉密探,大数据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打得火热,然而想要把它充分运用在生物科技领域其实是非常有难度的。这并非难在大数据所涉及的IT技术,而是由于生物科技研究本身,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如此,但是由于大数据的运用对于生命科学的帮助是突破性的,这一切都是非常有希望的,只是还有待努力。”(阿尔兹海默症的病变)Kelly博士表示,他本人比较关注的领域是对于人类老化疾病的研究。简单来说,由于医疗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到100岁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虽然如此,可往往是‘空有一副好皮囊’:脑部的老化使得人们在70岁之后,就不太能够从事很多依赖脑力劳动相关的事情了,包括人类攻克多年的难题阿尔兹海默症,生命科技研究正在致力于像延续生理年龄一样地延续人们大脑的年龄。“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老龄化程度的家中,各种老化相关的疾病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也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市场,”Kelly博士说,“甚至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能够能有效治愈阿尔兹海默症的专项药物。目前我们所做的就是在这一领域尽可能地探索和发现。”除此以外,关于癌症治疗的研究,合成生物学也都是未来生物科技发展较为热门的方向。生命科学投资的迷思如同硅谷在技术领域的动态“一动则牵动全球”,这里的投资风向也影响着全世界的创业者和资本。说起生命科技、生物科学,密探总想到诺贝尔奖获奖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屡败屡战的实验长征”;连实验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在这样一个依赖于研究的领域,寻找投资项目会不会极其艰难?不仅是密探这么想,有很多投资人士也认为,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的风险投资挑战太大,很有可能其回报要低于互联网科技类投资,以至于忽略了这一创投热土。但这个认知是错误的。Kelly博士告诉密探,其实这都是人们在一贯对生命科学的固定思维下的迷思。其实生命科学的研究,为的也是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并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有所提升。例如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血液检测设备,正是因为它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才会引发社会的密切关注。科技类创业公司往往都有强有力的市场宣传,主流的科技媒体也紧跟它们的融资动态。生命科技类创业公司则相对较为低调,极少自我宣传和炒作,所涉及的某些概念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较为生僻,这才引发了人们的忽视。甚至还曾有调查表明,生命科学类风险投资的收益明显超过了互联网科技类投资。生命科学的投资和其他任何领域的投资一样,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押宝”、“试错”,投资人所需要关注的,仍然是创业者和其项目本身。优秀的创业者在市场中,首先就会根据情况调整项目的方向;辅以孵化机构的帮助,创业项目在与投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模式和技术都会趋向清晰。生命科学创业:Do'sandDon'tsKelly博士告诉密探,QB3主要接触的是较为早期的项目,而处于这一时期的项目往往问题重重。想要在生命科学领域闯出一点名堂,首先就要注意以下几点:找到合适的伙伴创业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这不仅是因为一旦选择了创业,将面临长期的挑战;更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往往需要一人身兼数职,技术、市场、公关、客服都是需要把关的环节。有市场经验的创业者都已为之犯难,更何况整日与实验打交道的科学家们呢!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们似乎都像《生活大爆炸》中的Sheldon一样,固执、钻牛角尖,还不善社交。曾经有一篇名为Doesbeingajerkwork?nthecontextofscienceblogs(当个混蛋真的有用吗?)的论文指出,科学家们常常会把事情的后果和状况描述得非常糟糕,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让人觉得非常恐慌——换句话说,科学家们不是“让人愉悦的”交流对象。而此时,有一名懂得市场和公关技巧的CMO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开创公司不同于在实验室做项目,是需要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的。因而,走出实验室进行创业,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从公司的角度对所做的项目进行多个维度的思考:有没有发展前景?是否适用于市场?是否有商业模式?及时调整模式(Pivot)既然在实验结果尚未确定之前,都是有风险的;又有Theranos这样的前车之鉴,在此领域的创业者们,该如何面对失败的实验结果呢?Kelly博士说,其实在每个领域的创业都有很大的风险,除了找出问题之所在以外,及时调整模式是非常关键的。文章开头所提到的BoltThreads就是QB3孵化的项目,而在往生物材料、纺织业发展之前,他们面对着自己能够仿制蜘蛛丝的专利也是一筹莫展。通过及时进行市场调研、调整模式后,BoltThreads已经与有“地球上最酷的公司”之称的户外品牌Patagonia签订了合同,将共同研发合作研发环保材料“人造蜘蛛丝纱”。另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一家想用种蘑菇的技术造砖的创业公司。一开始,他们研发了一项用蘑菇造砖的技术,可以在不使用大型的机器的情况下,制造很多很多的砖头……大概是长这样:可是在逐步的发展中,公司成员发现,砖头这种东西,利润少,使用的机会也不多,很多特殊的建筑还要求特殊的材质——这个发明看起来很厉害,可是真赚不了什么钱。于是他们转而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了人造皮革方面,利用蘑菇的生长速度,制造出大量廉价又结实的人造皮革,既环保又好看(饿了也许还能充饥)。合适的投资人投资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不仅仅是带来经济上的援助,还有人脉、资源、建议等多方面的帮助。一个真正的好项目,应该是被多方培养(nurture),甚至在项目发展初期,对于资金的进入是需要极其谨慎的,而不是借市场和公关之力把自己捧成投资人们眼中的香饽饽。Kelly博士说,在QB3,他们帮助很多创业公司寻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创业小伙伴,能看到他们一起为项目努力,让公司健康成长,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事。为年轻人创造条件目前QB3不仅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创业公司提供孵化服务、工作空间,还成立了专项基金,为优秀的创业公司提供资金支持。Kelly博士说,之所以有QB3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加州政府对于创业创新和青年人的支持,另一方面,在生命科学这些强技术依托的领域,最适合创业的人才,就是学生了!Kelly博士告诉密探,不仅仅是在UCSF,在很多研究机构,博士生们都会帮助导师做很多项目。在这其中,不乏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发现。这些新晋的研究人员不仅思想活跃,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跨专业技术非常了解,而且由于长久以来的实验室经历,使得他们非常有拼劲——比起每天都忙于会议、课程和其他事项的教授们,更有生存压力的学生们显然是更能适应于创业文化的,毕竟“创业不是一件像讲课一样轻松的差事”。目前QB3已经帮助了超过400家创业公司,陪伴他们在创业初期成长发展,其中不乏像Alector这样已融资D轮的优秀项目。(Kelly教授在与学生交流)“那几个用蜘蛛丝做领带的小伙子(BoltThreads)也是从QB3走出去的,”Kelly博士笑着说,“只可惜他们做的限量领带必须抽签购买,而我(作为投资人)居然没有优先购买权,我可是难过的不要不要的!”Kelly博士的办公室挂满了中国书法字画,这位看起来和蔼可亲的爷爷说,自己和中国的渊源很深,现在自己的家中还住着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后,自己也常常有口福可以吃到好吃的饺子!“虽然QB3是UCSF合作成立的机构,但是不论创业者来自哪里、背景如何,只要符合我们的条件,QB3一定会尽可能予以帮助。”2017年第二届硅谷创业节将在SantaClara会展中心举行,届时Kelly博士也将出席并参与炉边对话环节。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创业节详情吧!硅谷密探推出全新互动直播平台—硅谷Live为你带来全球化创新、实践、经验分享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体验每场Live付费后可无限次反复回听,语音和PPT会永久保存在「硅谷Live」。获取直播信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硅谷Live」服务号,直播前可收到直播提醒,不错过精彩内容。

五路

2020年生物医学研究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方案

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2020-6-901一、目标和任务生物医学研究院是复旦大学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高地,以创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学术研究机构”为奋斗目标,依托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支撑平台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研究领域覆盖表观遗传与表观基因组、蛋白组学与大数据、肿瘤代谢、肿瘤免疫与治疗、肿瘤生物学、非编码RNA、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类遗传疾病、肠道微生物、微流控芯片与器官芯片、感染与免疫治疗、重大疾病的干预与治疗等。生物医学研究院作为独立招生单位“生物医学研究院”(招生代码151),每年通过本科生推荐免试、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和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等方式,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本次夏令营的优秀营员可获得成为各专业推荐免试硕士生和直博生候选人的机会。二、申请时间及方式凡欲申请本研究院夏令营的同学(含复旦本校学生)请于即日起至6月30日登陆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www.gsao.fudan.e.cn),通过“复旦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 中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填报申请信息。三、申请资格1、2021年夏季毕业学生,本科专业为生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等,并欢迎计算机、数学等专业学生跨专业申请。能够按时拿到学士学位;2、英语水平良好,本科学习成绩优秀,总成绩排名在学校同年级同专业中名列前茅;3.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对生物、化学、基础医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潜力。四、申请材料根据报考服务系统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电子版材料证明(材料不全者视为放弃申请资格),如提交材料与事实不符,研究院有权取消其营员资格。申请材料纸质版无需寄送。五、入围名单研究院根据报系统名材料择优确定入围名单。营员入围名单将于7月1日后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主页上公布,同时以邮件通知入围者本人。未入围者不再另行通知。六、活动时间及安排本次夏令营拟采用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于7月初开展,具体的活动安排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