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的众多专业当中,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最多的之一,从目前各个综合院校和地方学院来看,几乎每个学校都设置了这个专业,而且各个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招生人数比较高,就客观上造成了生物科学专业当前学生人数饱和。而从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途径来看,主要是为了培养生物教师,但是当前高中教师需要进行考试,且招聘的岗位比较少,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不高,就业专业不对口,大部分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是去了医疗器械销售、民立高中教学等,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但是你身边有生物科学专业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专业考研率非常高,几乎考研率可以达到90%,从认识的一个辅导员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个班级的三十多个学生中,考上研究生的就有20多个,而且考上985和211大学的学生比例比较高。研究生就业为何生物科学专业考研率这么高呢?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生物科学专业考研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加英语和政治,可以说不考数学它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二是生物科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而每年理科专业的考研英语国家线非常的低,每年理科英语的国家线大概是39分,每年都在这个专业徘徊,而和其他一些不考数学的专业对比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英语的国家线大概是54分,教育学专业的考研英语国家线也在45分上下,可以看出生物科学专业考研对英语的要求不高,因此考研率非常高。三是招收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的院校多,而且人数多。生物科学专业属于一级学科,研究生二级学科中细分很多专业,比如微生物学、植物性、细胞、生化、发酵专业等,这些专业目前在各个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中属于招生大户,招生人数多也是生物科学专业考研率高的原因之一。学生复习考研但考研率高并不代表研究生的就业就好。从各个高校每年研究生就业统计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不是很好,其中比较热门的专业微生物学专业可能情况会好点,其他的专业比如细胞生物学、植物性等,因为社会上对此类专业的需求不是很多,而高中生物教师每年招聘的人数也比较小,即使是研究生学历也需要考试,考生考上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很多研究生毕业后去医疗器械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但是薪资待遇低,就业环境不是很好,学生在这些机构就业后,半年时间内离职的很多。再从地区来看,目前东部地区的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还行,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生物产业发达,一些医药公司、食品公司、检验机构等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而在中西部地区,生物产业不发达,有些地区甚至都没有,即使是211、985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就业依然没有着落,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西部某211大学为例,虽然所处的城市属于一线或者二线城市,但是即使学的是生物科学专业中比较热门的微生物学专业,在该成城市依然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毕业生主要是去了当地的高中当高中生物老师,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合适的岗位。研究生而其实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非常的辛苦,每天都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和分析数据,而且基本上节假日无休,每天学习和做实验很晚,可以说他们过的非常的充实,但是研究生就业情况却不是很好,这一点让学生在考研的时候非常纠结。但是生物科学专业如果考到博士的话,出路会很不错。因此如果你现在学习生物科学专业,并且有志于科研的话,可以考虑继续深造,而且生物科学专业读博也比较容易,可以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将来肯定就业不愁。
生物学考研院校排行榜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择校则专业是很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了所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下面是成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为考生整理的“2020考研:生物学考研院校排行榜”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本文针对不同水平的考生,为大家推荐不同难度的国际商务考研院校,一起看看吧。上面就是生物学考研院校排行榜。其中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没有列出的院校并非没有排名,而是没有参与评估。
我不是什么厉害的人,三年的学硕之旅只发表了一篇Sci,同时有幸在校外委培完成了我的毕业课题,地点是某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科期间有在某大型的生物科技企业呆过,短短一个月的经历让我了解了什么叫“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生期间的梦想是想当一个临床医生,然而运气不好,就在我实习期满准备执业医师考试认证时,医院院长的儿子把我挤了下来。一次的运气不好并不能改变我什么,从头再来,和师兄一起进了某中国五百强药企做了一阵子的医药代表,好景不长,国家取代医药代表的政策一下来,企业的决策层直接把我们辞了,靠着雇佣保障金潇洒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发现临近毕业的日子不远,开始着手认真的找工作。先去了几家口碑较好的企业面试了一通,对我的评价很统一:你的经历是很优秀的,但是我们现在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也罢,接着找,在深圳,上海,杭州投了不下200份的简历之后,我被某实验室的负责人看上,去面试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近期可能需要去西藏建立一个研究分部,主要研究的课题是“极端气候下冷却细菌”方面的研究,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被我一口回绝,我爱科研,但也仅仅是爱,还不到那种不顾一切付出的份上,更何况我还要过日子的。就在我仍旧迷茫的时候,老家的发小联系打来电话,说有个工作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我问道:什么工作啊?他说:乡村医生。我回了一句:去你妈的。我开始焦躁起来,找到了之前一个很成功的博士师兄,想请师兄给我“点个道”,师兄把杯子里的酒一口闷完,语重心长的和我说:我们这些学生物的,看起来很风光,其实就是个屁,专业再好,学历再高,没有啥硬关系、硬路子,你想要有一番作为?那是胡扯蛋。无奈,我又去询问我的导师,年过半百的小老头皱着眉头回复道:你别指望我给你介绍工作啊,我这资源你也是知道的,不过你可以去考公务员,每年都能考,也是铁饭碗;药企,待遇也不错,现在效益很好;卫生局,保险行业都可以,但是为师劝你一句,有些问题还是需要一些东西打点打点。说完在我面前比划了几下食指和大拇指。我有点不甘心,觉得有点对不起之前自己做得那些实验和报告,振作了一下之后,将自己的简历投进了自己学校的招聘邮箱,然而却被学校的就业办的直接拦下,回复是:一个研究生留校能有什么作为?我彻底死心了,回到老家,和父亲说明了情况,并且表示想要接着考博士,老父亲叭了两口烟,眯着眼睛看了看我说:书你就别念了,跟着我干吧。于是我成了我们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每年光分红就有八位数,每天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倒腾着玉米和大豆,没事刷刷金融交易实时数据,看着刚刚投的几千万变成了几个亿,感觉还是挺刺激的。最近我经常在开着法拉利兜风时想一个问题,我当初究竟是为了什么才学的生物?
本文约800字 阅读时间3分钟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博士,对这个问题应该比较有发言权。总体来说,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自己本身的兴趣。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最大的一碗毒鸡汤。事实上我们吃上饭的是技能,而不是专业。啥意思呢?决定你能不能赚钱,是看你会不会谈判,会不会写文案,会不会计算处理数据,会不会演讲,而这些并不是专业。专业只是决定了你走的有多远。当然如果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自然是开心。但是,很多高中生可能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兴趣,就比如我们当年中学时最常听到的是“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觉得学生物,遗传病,转基因,克隆什么的非常高大上,因此一批一批的理科生报考了生物专业,尽管不少学校的生物专业往往是录取线较高的专业。然而,由于到目前为止,生物学仍然是投入高,产出低的行业,毕业后就业确实相对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生物确实是一个比较坑的专业,也确实面临毕业后工作难找,待遇较差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想挣大钱,生物学并不是一个好专业。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甚宽裕的孩子,如果想通过大学改变自己经济条件和命运,毕业后多半会后悔自己选择生物专业,不少生物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或者转行做销售,或者拼命考公务员,就是因为生物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好。此外,选择生物学专业还需要了解的是,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要想学好,就必须看大量的文献,做大量实验。并且生物学周期长,因此需要大量时间。如果你是一个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人,可能耐不住寂寞,往往不可能取得结果,最后可能也会半途而废。当然如果家庭经济不差,又对生物专业确实感兴趣,非常鼓励你学习生物专业,甚至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不少人本科毕业后甚至直接海外读博或作博后,稍有成就就可通过人才计划引进回国,待遇和社会地位都不会太差。此外,生物学的研究仍处于新兴的状态,和研究已经完善的物理学,甚至化学相比,生物学有更多的机会,生物学的谜团也需要更多生物学家们的深入研究。
生物学是理学里面的专业,相对而言冷门一点,每年报考工科,经管类专业的人很多,生物学的竞争相对要小很多了,考研学校好不好考,主要看三个方面:1、招生人数2、复试分数线3、报录比之前有同学问我,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几个学校哪个好考一点,我觉得每个学校的专业课都不同,考研的难度也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强势科目来选择,看看哪个学校的专业课自己是比较擅长的。其次也可以看看哪个学校招生人数多,其中郑州大学招生人数30几个人,在这种冷门专业里面还是相对招生比较多的,分数线也不算很高,可以看出来学校也不压分的,西北大学的招生人数比较少,很多方向只招一个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有的专业保研人数多,可以选择统招多的专业报考也是可以的。具体还有考研问题的可以留言咨询
生物技术专业属于理学门类、生物科学大类下的六个专业之一,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细胞工程及发酵工程等七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毕业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的能力。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专业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发酵工程等18个方向。对很多高考学生及家长来说,只要多了解一下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知识,都会听到及看到生物学属于“生化环材”四大最坑专业之一,很多志愿填报从业人员都在劝大家不要报考这些专业。其实,任何专业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来说,都是坑,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对这个专业的学习中去。比如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整个系就一个人,号称人数最少、最孤单的一个专业,可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出来就业,估计很多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都会艳羡不已。生物学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最热门的学科,而计算机专业却不一定能永久热下去。对于这个专业,除了兴趣、投入之外,本科毕业生出来寻找对口就业专业的确比较难,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度,通过考研、深造来提升自己在该领域的真正实力,才有机会摆脱这个最大的“坑”之魔咒。
刘小鹏老师在新余市分享志愿填报知识从生物类专业招聘岗位条件来分析高考毕业生如何选择专业,以及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另外如果学生就读了该专业,大学期间如何做好规划以提高未来的就业质量。以下数据来源于各大招聘网站,点评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公司一:好未来上市企业招聘岗位:初中高中生物教师岗位薪资:1-1.5万/月(点评:待遇较好)岗位信息:要求:1. 毕业于985/211院校。2. 热爱教育行业,有曾经从事教育工作***或创业经历优先;3. 有初高中对应科目教师资格证优先;主要工作职责:输出各类讲义和资料,设计长、短期班产品,题库制作,开发高品质学科资料等;在线授课。(点评:很多教师的小孩,他们高考毕业的时候,这些教师都不想让自己的小孩学师范类相关专业,也不想让他们从事教育行业,他们觉得这个行业既辛苦收入又低。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教育从业者他们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关键看学生的职业规划是否做的好。生物类专业未来就业往教育方向就业的毕业生,每年都非常多,对教育感兴趣的生物类专业毕业生可以重点考虑,大学考到教师资格证。)公司二:检验检测技术招聘岗位:生物技术助理研究员岗位薪资:6-8千/月(点评:待遇中等)岗位信息:1.华裔科学家(博士)直接指导下,负责项目实验操作、结果与数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2.获得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任职资格:1.具有分子生物学或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或以上学历毕业;熟悉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技术;具备分子生物学或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经验。2.具备中英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点评:这类岗位如果是本科学历,后期很难有更大的发展,因为如果要做课题或项目,本科学历比较低,该岗位只适合职业过渡。)公司三: 计算机服务类国企招聘岗位:生物仪器-软件工程师岗位薪资:1-1.5万/月(点评:待遇较好)岗位信息:1. 从事生物仪器数据分析软件研发;2. 熟练运用C++/C#或Java;3. 掌握数据库开发设计;4. 熟悉软件工程、设计模式;专业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生物信息学(点评:提到生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就业不太好,生物里面的生物信息学这个专业其实就业还是不错,值得考虑。)公司四:医药科技类企业招聘岗位:生物信息学工程师岗位薪资:0.8-2万/月(点评:待遇较好)岗位信息:职责概述:1. 根据研发需求,整合各种数据库资源,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2. 生物信息应用项目研发,主导主流生信分析的研发与前沿生信分析的探索;3. 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审核、撰写并出具分析报告;任职条件:1. 学历背景:院校要求:985及211高校毕业,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全日制学位。专业要求: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2. 相关经验(Experience):学术经验:在英文期刊发表文章(一作)1篇及以上。3. 技能要求(Required Skills):英语技能:无障碍阅读英文文献。编程技能:熟悉Linux操作系统,精通Perl、python、R/bioconctor中两种以上编程语言。(点评:生物类专业就业,同样可以找到好工作,关键是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比如生物科学专业,再选修软件工程双学位,这种复合背景的人才未来是很吃香的。同时生物类专业,选择985和211大学的就业优势也比较明显。)公司五:丁香园医药类互联网企业招聘岗位:生物信息学付费课程讲师岗位薪资:1.5-2.5万/月(点评:待遇非常好)岗位信息:1、负责产品线生物信息分析方向付费课程的体系搭建以及课程研发;2、根据生物医疗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学习需求,设计和开发线上或者线下付费课程;3、承担生物信息学相关付费课程的审核及优化工作;任职要求:1、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2年以上生物行业工作经验,生物信息学统计类相关专业优先;2、熟悉和掌握并至少精通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 包括但不限于Python Shell R Perl C,C,Java;具有数理统计基础且掌握常用算法者优先;3、熟悉常用的生物统计模型、数据结构和算法;(点评:这类岗位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好知识储备,并且需要研究生学历,互联网+未来在医药领域的发展也非常快,提前是学生需要做好知识储备。)公司六:金融基金类企业招聘岗位:投资经理(生物医药)岗位薪资:1-2万/月(点评:待遇较好)岗位信息:1 行业研究、市场分析2独立开拓项目来源,发掘投资机会;3.搜集项目相关资料、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分析等工作,撰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或投资建议书等文件;3.做好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归档工作;岗位要求:1.生物,医药相关硕士及以上学历;(985高校)2.具备对生物,医药,器械,耗材相关行业的浓厚兴趣;3.具有科技投资的思维和理念。能独立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和商业计划书。4.事业心强,热爱这份工作,做事投入、踏实、有激情,书面表达能力强,逻辑性强;5.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点评:生物类专业也可以在金融领域就业,不过这块需要学生的大学背景强,同时研究生学历,人际沟通能力强,性格略偏外向。大学期间选修金融学专业,就业更有优势。这类岗位比较少,对学校要求也比较高,但也提供了一种就业途径,这些需要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公司七:新兴医药类企业招聘岗位:生产技术工程师(生物 & 机械)岗位薪资:1-1.5万/月(点评:待遇较好)岗位信息:1.负责生产工艺流程,负责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负责操作、指导操作质量部、生产部、研发部需求的小样;3.负责新项目的引进及相关文件资料的撰写;4.负责生产各类规程文件,在生产现场起到纠防的作用;任职资格:1.211/985 硕士及以上学历;生物、化学、机械、医学等相关专业。2.英语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点评:生物医药行业,对学历和学校背景要求较高,这类岗位越老越吃香,喜欢生产技术的同学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公司八:生物技术类企业招聘岗位:分子生物学研究员岗位薪资:10-15万/年(点评:待遇较好)工作职责:设计和完成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实验;构建斑马鱼新品系,包括转基因品系、基因突变和基因敲除品系;撰写研究建议书和研究报告;在科学会议上进行数据展示讲解;指导研究助理。任职要求:1.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博士毕业;2.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qPCR、WB、原位杂交等,有基因knockdown、knockout或转基因实验经验优先;3.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资料;4.愿意从事实验室研究工作(点评:从事生物类研究工作,硕士学历比较有优势,同时对英语要求也比较高,动手能力也要比较强。)总结:高考毕业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之前,先去了解这个专业目前在各大招聘网站的情况,分析这个专业所在行业的平均薪资待遇,以及岗位对求职者的学历及学校背景要求,综合来评价是否应该填报该专业。生物类专业,要想就业有优势,研究生学历是必须的,同时211和985高校的就业优势更明显。生物类岗位待遇与研究方向和公司有关,如果录取了生物类专业,尽量去研究那些岗位待遇比较好,并且招聘岗位比较多,自己也喜欢,然后大学期间去相关岗位实习,或者准备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储备。不要等到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再思考这些问题,那个时候考虑就非常晚了。如果不清楚,可以关注本文作者,私聊。
欢迎关注斜杠青年的日常~在这里,我们将交流个人发展、生活方式、情感态度、科学普及、实用信息、新鲜事物、热点新闻等内容希望给单调的生活带来充实,让平凡的人生变得独特文:无杠青年相信每位生物学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都曾无数次灵魂拷问:我到底适不适合做科研?什么时候才能毕业?毕业后要去做什么?实际上,学术道路并非适合每一个人,只有真正做起科研后,才能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体会。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寻找“价值低估”的工作岗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本文将介绍生物学硕博在学术道路之外的职业选择,其他专业亦可参考。欢迎大家交流补充!01—公务员/军队文职生物学专业可供选择的公务员岗位较少,专业对口岗位大多集中在海关、检验检疫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报考既可参加“国考”,也可参加各省的“省考”。军队文职中,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对口岗位招录,需参加军队文职的统一招录考试。公务员类的工作稳定,基本不用担心失业问题,是大多数父母眼中的理想工作。此类工作薪酬待遇水平一般处于当地的中上游,可选择任何想去并且有岗位招录的城市。如果感兴趣,建议提前准备行测、申论、结构化面试~02—选调生/定向选调生相较于公务员,选调生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有更高的上升空间。当然,职位晋升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毕业于名校,更可参加各省定向选调生的招录,一般基层锻炼结束后,直接进入省直、市直部门,根据学历定副科级、科级、副处级,甚至处级岗位(存在地区差异)。薪酬待遇、备考方式等方面类似于公务员。03—高校行政教师/辅导员喜欢高校的工作氛围,但对科研不感冒的同学,可以考虑行政教师/辅导员岗位。这类岗位相信每位同学都十分熟悉,所以不过多介绍。想到以后身边都是年轻人,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是不是很美好呢~并且这类工作能够很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如果感兴趣,建议及时关注目标院校的招聘公告,提前准备行测、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及英语~04—高校科研平台教师对科研中用到的仪器、技术有兴趣的同学,高校科研平台教师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这类岗位相信同学们也比较熟悉,不再进一步介绍。如果感兴趣,建议读研期间除了解决科学问题,要更多注重技术方面的精益求精,对仪器、技术的原理有深刻的认识,能够熟练使用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注意平时关注目标院校的招聘公告~05—事业单位非科研岗事业单位除了我们熟知的公立学校、医院等,还包括许多公立研究院所、专利评审中心等机构,里面涉及多种岗位。很多专业相关的岗位可供选择,这些岗位兼具稳定性和高收入的可能性,可谓“进可攻,退可守”。由于单位众多,但每家单位招录人数极少,建议多关注招录信息,广泛撒网,同时准备行测、申论、专业知识、英语和结构化面试。06—中小学/培训机构教师中小学教师也是生物学硕博可选的职业方向。科研思维的训练对完成中学的教学任务十分重要,尤其在重点中学,授课方式早已不仅仅是讲授教材内容。因此,对受过科研训练的研究生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想到以后要培育祖国的花朵,将自己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交给下一代,内心是不是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呢~并且中小学教师“综合收入”较高,如果感兴趣,建议课余时间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尝试家教或者教学相关的实习,尽早考下教师资格证~07—医院病理科、检验科医生/医师这可能是医院里除了研究岗、博士后之外,极少的招收生物学硕博的岗位了。如果研究内容相近,可以选择这类岗位。建议熟练掌握实验技术,多发文章。08—生物公司技术支持/销售经理/产品经理/市场经理/研发/生物信息工程师生物公司有多种岗位可供选择,不仅限于研发岗。其中技术支持侧重对产品、服务使用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开展技术讲座与专业培训;销售经理侧重整理客户信息、维持客户关系等与客户直接联系的工作;产品经理侧重设计规划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优化公司的产品、服务结构;市场经理侧重分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情况,制定市场推广计划;研发的工作内容近似于读研期间的研究工作;读研期间接触过生物信息的同学可以考虑生物信息工程师(生物信息学科班出身的同学大多会选择互联网公司)。在生物学的知识背景基础上,建议结合自身性格和特长选择相应岗位~09—证券公司行业研究员行业研究员主要通过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公司财务状况等方面,对公司进行价值分析,出具研究报告。虽然是金融业的工作,但却需要很多行业人才,毕竟公司的价值和“坑”,业内人士更容易懂。生物医药公司数量庞大,科技含量高,需要大量专业的行业研究员。并且这类工作的“钱”景十分广阔。如有兴趣,建议提前进入券商实习,考下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和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0—科普作家/期刊、图书、新媒体编辑科普就是把科学用大众能听懂的、爱听的话讲出来。接受过科研训练的研究生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如果文笔或视频处理能力尚可,则能使科普内容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随着国家对科普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生物学硕博从事科普工作大有可为。如果对文字工作感兴趣,也可选择编辑工作。建议科研之余尝试写作,积极投稿,不断提升创作能力~11—专利代理人员生物医药行业作为高科技领域,不乏众多专利申请。申请专利时一般会委托专利代理机构进行,其中的专利代理人员需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专利知识。如果感兴趣,建议提前学习专利知识,考取专利代理人资格,提升英语水平,最好在读研期间尝试申请专利。12—管培生很多公司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轮岗,让员工尝试多种职位,最终双向选择定岗,这就是管培生项目,类似于学校里的“大类招生”或者“实验室轮转”。岗位一般包括研发、技术、市场、销售等。如果目前对岗位没有明显的偏好,这种项目是很好的选择,但建议选择相对可靠的生物制药、科研仪器、医疗器械、食品相关企业。如果有兴趣,建议提前进行实习,准备职业能力测评、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和英语~职业选择切忌给自己的思维设限,建议结合自身兴趣、专长、家庭情况,综合考虑薪酬、上升空间、城市、稳定性等因素,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生物类专业整体竞争激烈,并且薪酬水平较低,但只要能为社会创造出真正的价值,也能获得不菲的回报。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每年的大学生就业黑榜专业中,总有一个专业会入选,这个专业就是生物专业。生物专业也曾是朝阳专业,世纪初也曾被追捧,然而后来考生就发现了这个专业的本质,也开始把这个专业打入“冷门”。211生物硕士毕业工资才3000多,选错大学专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教育君当年在湖南某985大学参加校园招聘,和这所学校一位生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起求职,当时他就吐槽说这个专业不好就业,很多同学都想转专业,这哥们找本专业工作找不到,在各种找销售工作,但是口才不行,最后也没找到啥像样的工作。教育君也认识一位华东某211大学学生物的研究生同学,虽然他就读的大学不是什么特别牛的学校,但是毕竟也顶着一个211光环,在全国也有一些知名度。但是这所学校的生物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十分尴尬,每年学校计算机、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在愁选择哪个单位时,生物专业的学生却在愁怎样获得一份工作。据悉,这所大学的一位大学生物专业研究生,最后拿到了江西地区一个生物公司月工资三千多的offer,进去当技术人员,这真是让人无限感慨。可能有人会说,生物专业很好就业,当个生物老师不就行了。其实,事情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以为生物老师那么好当的?先不说要考教师资格证,当然这个证也不难,但是也能刷掉一部分人,其次,想要当生物老师,你得参加事业单位统一招聘考试才行,动辄百里挑一,哪是那么容易考上的。生物专业,这个专业确实对社会有意义,但是目前产业发展一般,提供不了太多高薪职位,这个专业的学生其实是很尴尬的。另外,生物专业的硕士不好找工作,这个其实在考研时就能看出来,生物这类冷门专业的研究生其实是比较好考的,对比计算机、电子等热门专业的研究生竞争难度,生物专业竞争压力小得可怜,所以毕业时就业差也不要抱怨什么,毕竟研究生考试选择了简单模式,出来混总要还,毕业就业时遭遇困难模式也是正常现象。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就业才是读研究生的动力,所以选择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就变得尤为重要,选错大学专业,读研的意义会大大降低,毕业后的发展也会处处受限。你怎么看?
来源:雪球雪球上有一个讲医药的女生@青侨阳光,她投资医药股11年,聚焦专注投医药5年,她温柔不失坚定,内敛不失沉稳,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今天的主角不是她,是她背后的男人@青侨阳光-林伟,一个同样专注医药研究和投资,热爱家庭的男生。我是怎么走上投资这条路的我叫林伟,武大生科院本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硕士。2012年去恒瑞做了2年单抗研发,2014年加入某二级市场私募做医药行业研究,2019年加入某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看生物医药相关的项目。2020年6月份全职加入青侨阳光,和家人一起合伙把深度聚焦医药的青侨阳光产品做好。我的性格好宅,比较好奇,有时候有些随机散漫,做事情比较慢。不过各种性格都是有其一体两面性的,看上去表面上是随机散漫、不拘小节,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思维比较开放,看问题的角度会比较多;然后做事比较慢,换个角度来说其实是比较“慎”,做的选择很少,但选择某个方向之后不会左右摇摆、犹犹豫豫或者患得患失,做出的选择都非常坚定。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家人的鼓励下,觉得应该了解一些财富相关的东西,印象中启蒙的一本小书是《巴比伦富翁的理财圣经》。当时就开始慢慢接触了股票和基金,后来还开了个户,08-09年,就开始尝试性的做一些投资了。08年的时候,资金量还极其少。刚开始也不太靠谱,玩的不亦乐乎,但是最终算账还是亏钱的。后来就比较不服气,觉得为什么别人能赚钱,自己不能赚钱。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可总结可习得可内化的一些东西?然后11年开始就开始比较多的琢磨投资相关的东西,可能很多人跟我类似,就是简单的从阅读和理解一些巴菲特、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他们的那一批的书籍开始。然后慢慢体味、内化、尝试,后来觉得这应该是可以可持续的在市场中存活下来的正道。12-13年后就基本建立了一个以低估逆向为基础的一个投资体系。因为性格比较钝,耐心、毅力和坚持上天然跟我比较契合,所以低估逆向的理念就非常容易的接受和内化。第一个阶段就是单纯的靠找低估、拼心态,稍微算是有点入门。然后那时候就开始喜欢去看投资相关的东西,特别是有深度的文章。那个时候,如果有人对投资的深度文章感兴趣,感觉迟早还是会碰到雪球的,因为当时雪球上有非常多的干货的文章,很多一些真正的热爱投资的人也很乐意分享。2013年开始雪球就开始逐渐成为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了。我也有时会在雪球上分享一些我对投资的看法,后来慢慢聚焦到医药上,到2014年的时候积累了1.9万的粉丝,再到2015年因为工作原因就没再在雪球发新的内容了,只是每天潜水看其他人的文章、想法和思路。现在算是通过青侨再次回归到雪球,感觉跟雪球的缘分还是非常深的,慢慢看着雪球从一个小的晶核开始,逐渐长大、延展,变成一个自称体系的投资生态,在这其中也还是有很多感慨的。医药行业的积累是我股市里的第一桶金接着上面的经历,到了12-13年之后,一方面是体系稍微有点成型了,另一个也是正好碰到熊了几年,市场从09年见底一直到12年已经下行了3年多了。当时觉得市场不可能永远下跌的,而且对中国经济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很悲观,短期前景看不清楚,但我对转型成功挺有信心的,这背后并没有什么重大的理论支撑,只是心底抱有的一种对中国前景的乐观。觉得市场跌了几年了,估值很便宜,应该会有一波大的恢复。当时有一批的大蓝筹,特别便宜,那个时候不是开玩笑嘛,把大蓝筹叫大烂臭,把价值投资叫夹头。从那一轮开始,买了比较多的很低估的金融股,当时买的第一重仓是中国平安,复权看,主要仓位就是13年挖坑前的那一段买入的。偏左侧,但后来抗下来了,也买过一些分级b,主要都是金融相关的,因为那时候的金融股特别便宜。之后的当然,14-15年修复之后卖出,获利绝对额不算太多,但也算是我们自己意义上金钱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在那之后就开始转向医药投资,从最初的找低估拼心态转向更踏实的拼专业,理解医药行业里面的不同细分的业务本质,开始专注的积淀在医药行业的专业性,试图做到know how,不仅仅是最终赚到所谓价值回归的钱。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转向医药行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医药行业从2015年开始推动深度医改,整个医药的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在15年之后持续搅动并影响着整个医药行业,在这个过程中,搅动和变化是有利于新人的。尤其是从以前的中药、辅助用药,首仿药为王的老的医药环境(那个环境下也造就大量成功医药投资人),切换到临床价值导向,创新和效率崛起的新环境。这对于生物专业出身的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10年前看医药没有人看创新,看单抗,看靶向药……但是15年之后的医药行业发生了很大不同,这个新的环境在当时对我这个新人来说是如鱼得水的,我又是非常好奇的性格,对医药这一块非常感兴趣,在这期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医药行业里面一个点一个点的慢慢踩量,逐渐在医药行业里面积累了一个库。这个库是我在医药行业里积淀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这桶金并不是以金钱的方式来展现,但它的意义和价值远比当时金额上的第一桶金更大的多。这个库到现在还没有填满封仓,它是一个逐渐的正向累计的过程,慢慢的它就形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东西。大家很容易复制一套某个标的的长中短逻辑,但很难真正的短时间内复制一个有关科技和政策的库。A股、港股、美股,那个市场容易赚钱?市场是一个大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要持续的活下去,得给这个严密的生态有一个理由。所以我觉得三个市场都不容易赚钱,觉得赚钱容易是一个假象。我个人觉得,金融长期来看一定是一种偏重的东西,需要相对完善的体系和持续的积淀。而不是一种轻飘飘的搏一下,抓一个牛股,吸引一个眼球,冒个尖儿就好了。在承认这个市场并不容易赚钱的基础上,横向对比A股、港股和美股,我觉得是三个市场中A股相对好赚钱一些。可能跟A股的资金比较充裕,还有散户投资者比较多有关,在这个市场里存活,有时候有一些基础常识、基本的耐心就可以在这个市场里面获得比较优势。相比之下,港股和美股有时候会更残酷一点,没有那么多保护。在这个两个市场中,专业投资者更多,没有阻尼效应,个股基本面碰到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下跌无底的。我们是先A后港后美的。最先是A股投,后来15-16年A股这边有点泡沫化了,然后港股因为有港股通,开始对接了,然后港股的估值就显得特别低估,然后其实里面有一批还算不错的公司,15年之后去了港股,然后19-20年开始随着海外的收益互换的开通,我们对创新药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开始投美股。我们在港股和美股都交过学费。当然港股跟美股的凶险性大,它的另一面就是会跌得特别透,在估值最底部的时候如果能看到它技术瓶颈的突破,挖掘到这样的机会的话回报也会大很多。因为它跌得透,一旦涨起来很容易就3倍5倍10倍涨上来的,这种例子也很多。我觉得不是看到那个市场相对容易就待在哪个市场,而是对不同的市场特性,参与的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三个市场因其节奏的不同,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结构调整的机会。一个投资中最亏钱的案例,怎么亏的我的性格偏钝,就是那种敏感性不是很强、喜欢挖深度,但认了之后会比较坚定的那种,所以就有个特点:看的票不多,但总体选出来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回头看大部分最终还都是赚钱的。从12年到现在,在港股上被坑过两把,在港股交了“价值陷阱”的学费。就像有人常说的,得不到金钱就得到了经验。这次交学费直接促成了我们对低估逆向1.0版本转向低估逆向2.0版本。简单说就是,低估逆向1.0版本是去寻找绝对的价值低估,分散投资,之后通过耐心等待最终等到价值回归,当然或者是价值陷阱,也就是接下来要分享的。而迭代之后的低估逆向2.0版本,就是去寻找那种“憋不住”的逆向低估,更强调质地,强调业务本质上的壁垒属性或业绩节奏上的憋不住的属性。当下看上去是低估,但是这种低估在未来3-5年的尺度上来看一定是憋不住的,这种憋不住的低估我们真正要寻找的低估标的,也是我们后来定义的大双击的雏形概念。具体亏钱的经历大概是这样的:我们是15年下半年开始转向港股,然后港股有一波系统性价值回归,在这之后,我们分了一部分估值较高的标的到去了港股的小票。这个思路后来反思检验的时候发现,其实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质地”和“估值”两个层面上,天平更偏向了估值更低的一边,之后就吃了教训。在港股的医药小票里面,挑了几只非常便宜的,当时市值只有5-6亿,一年现金流净流入1亿多,只有3-4倍的pe而且市值已经明显低于净现金了,不是老千,用格雷厄姆的标准去算,各个维度上去衡量都没有问题,但是后来市场就是不认,直到2-3年之后基本面都要开始恶化了,市场就更不认了。第一次体味了什么叫价值陷阱。 随后修正迭代了当时的投资体系,将质地的权重逐渐提高的比估值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对我们体系的进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虽然是亏了钱,但得到了更有意义的经验,痛点也是进化点,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交学费弄明白了交在哪里,也挺好的。投资过程中那些令人难忘的事情投资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比如说,最先第一个阶段,10-11年的时候有一次拉了自己的历史交割单,感觉自己还行啊,但回头发现跑输市场这么多,还亏了很多钱。那时候还是很震撼的,觉得真的是要好好的学一学投资这门学问,然后第二个阶段是到了14-15年,那一波也是印象很深刻的。比如说觉得平安低估了,看好保险的前景然后相信民营的优势,觉得应该有所恢复。但当平安真的开始爆拉的时候,其实内心非常心虚,那种感受很深刻,就是表面看上去是赚钱了,但是往里再把两层就没有了,不知道为啥而赚的钱。因为对这个公司的业务本质和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大约会到哪儿,业务前景到底怎样都不清晰。投它就是一个非常非常粗糙的逻辑:保险会起来,民营会起来一样。我猜估计就跟很多医药行业的投资者觉得老龄化会来,高端医疗需求会被唤醒这样的粗逻辑类似。这个逻辑代表着一定的常识,但是太粗了。 还是需要有一个更专业性的理解,要投那种自己真正能看得懂的、搞得明白的公司。 后来就聚焦到医药行业上来了。然后到了下一阶段16-17年之后,特别是17年前后那一波收益主要都是来自医药行业了,都是一些专业的研究判断,也非常清晰的知道收益背后的支撑。但是,那时候也碰到了另一个问题。到了18-19年的那时候,有些股票是基于长逻辑去投的,但是中间因为市场的风格偏好挖了很深的两个坑,这个印象也极其深刻。有些公司你觉得这些公司你觉得值10块钱,但是就是跌成5块,虽然它最后确实反应了长逻辑,但这中间的过程有没有可能对市场有一个相对的理解。这个就是我们在专业前瞻的阶段背后提出了一个“辨时用势”的概念。在专业和前瞻之外,对时和势有所理解。因为那段时间里,那些我们相信低估的继续往下砸,感觉还是有些难受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投资中路上有过很多很多moment ,有些是开心的时刻,有些是孤独的时刻,最孤独的时刻在偏早阶段,因为早阶段的时候情绪容易被牵引一点,后面慢慢的就宠辱不惊了。11-12年是相对比较孤独的,拉了自己的交易之后发现几年下来是跑输的。而且很多时候发现很多公司根本就看不懂,还在那里买进卖出不亦乐乎,然后刚开始试图去看的时候,一片茫然。当时感觉是很孤独的,后来就基本没再有过这种感觉开心的时刻也是在偏早期阶段。就是11-12年,虽然只知道一点粗糙的逻辑,中间也各种迷茫和孤独,但后来也是坚持下来了,基于一些心态和常识,加上一些不服的那种心气儿和一些基础信念。那个底熬出来之后,特别是14年那一波爆拉,算是全仓全程参与的第一波,那种感觉是挺开心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意义,对我来讲都是投资和生活中,所经历所见证所获得的部分,我很感恩每一个阶段。关于投资能力圈的一些看法投资能力圈,可以一体两面的看。首先,我们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能力圈。每一个重仓的公司某种程度上相对高确定的能看到它三年后五年后甚至十年后长什么样,这种专业性带来的踏实感对我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能力圈还是需要的。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能力圈。其次是也不要被这个圈所束缚了。之所以可以在投资领域不断的进化就是不断地往圈外探索。以青侨为例:我们说新、特、强。首先攻克的是特跟强,对这种壁垒业务有了一种比较好的理解之后,我会开始更多的开始考虑新,对创新和技术周期的把握。当我们可以对长逻辑把握比较好的时候,还是会试图把我们的能力圈往中逻辑去拓展,去理解这里面的时与势。一个是说专业性上从“往特与强的方向把握”,拓展到“往新的技术周期的把握”;另一个是说,从长逻辑的追求三年翻倍,到希望能够更好的理解市场的时与势,更好的把握中逻辑。这些拓展都是逐渐的在走出我们的圈子的。所以它对应是一个坚守与进化的关系。首先要有一个圈,能力圈保证立足,其次得不断的去打破这个圈,因为这个市场是在变化的,医药行业尤其这样。所以就是一个坚守与进化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吃到一些苦头,犯一些可逆的错误,但最终总体来说,我觉得坚守和进化两者都是有意义的。现在跟初入市的时候变化还是比较大。原来害怕错过很多机会,害怕会踩很多坑,患得患失的。现在就比较坦然,知道自己在赚什么样的钱。另外一个对投的公司,原来只知道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前景怎么样,现在有个专业性基础,好多公司我们是能够相对明确的看到它三年五年甚至10年后的行业前景,所以变化还比较大。另一个就是我们也见过一些周期的起落之后,确实在周期面前也会更淡定从容一些。在投资的路上,和家人之间更多像是互相滋养、信任和成长的过程。最初其实是家人督促我多去想想投资相关的事情的,我是那种比较随遇而安的,做科研的时候也做得挺开心的,后来拐弯做投研也觉得做的挺开心的。之后慢慢想明白了要走什么样的路,然后逐渐的路就越来越清晰。刚开始我并没有找到投资相关的工作,但是家人也很支持,让我慢慢来,支持我去做一些学习和尝试。那时候工作之外的大量时间和经历都是在学习、看东西啥的,如果没有家里人的支持,很多事情是不敢放手去做的。尤其是在前面提到的股市最低谷的时候,12年市场反转前,一段时间自己压力还是有一些的,但家人也还是坚定的支持的。这个很重要。后来包括15-16年去港股,17年初成立青侨阳光,再后来17-18年去布局新三板,家人都是非常支持。这个很难能可贵。在投资的路上,和家人之间更多像是互相滋养、信任和成长的过程。这样即便外界环境遇冷,短期遭受一些困境,但至少心里还是暖和的。对投资上,我远没到长者可以给新人建议的阶段,自己目前还处在一个持续进化常思常新的状态,从某些角度上来说,也算是新人。市场一直在变,尤其是医药行业,没办法以资深老人或者投资履历上的长者自居,大家都在这个大环境里不断的学习和进化,都是新人作者:雪球达人秀链接:https://xueqiu.com/1876906471/151583468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