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自然指数: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总产出位居全球第二本寂

自然指数: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总产出位居全球第二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张家伟)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19自然指数-生物医学》显示,美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产出依然全球领先,但中国正努力追赶,相关科研产出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是自然指数首次聚焦各国研究机构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表现。数据显示,美国在该领域保持领先,科研投入和产出均排名全球第一,不过相关基金资助额度和高质量科研产出有一定下滑。科研产出方面,中国正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2012年至2018年间,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总产出位居全球第二,超过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中国2018年相关科研产出较2012年增长超过140%。基于2015年至2018年生物医学科研产出数据,增刊还对全球研究机构进行了排名,前50家中有34家来自美国;3家来自中国,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和英国牛津大学。数据还显示,这个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活跃。2012年至2018年的生物医学论文中涉及国际合作的比例由37.5%增至44%,由单一机构产出的论文所占比例已降至23%。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它通过追踪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所发表的科研论文,展示各国、研究机构和公司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情况。此次增刊依据的是涉及生物医学的55本期刊的相关数据。(完)

核桃树

2019高考志愿填报之生命科学专业介绍

高考热门专业中有这样一个专业,有时候叫做生物科学、有时候叫做生命科学。他们是一样的专业还是不一样?实际上,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他们是一样的,具体地说,他们就是研究生命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和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两个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当然、这是我们的理想。本科就读本专业,无论哪所大学,专业一致的前提下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一般说来其专业课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化学等。为什么选择生命科学专业呢?首先是个高大上的说法,因为这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生物规律的科学。我们可以通过探索自然界生物生老病死的规律,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来保证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我的志向就是服务全人类啊!远大的理想要标配的高校一定是顶尖的学府。在2018本科生物科学专业排行榜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雄居排行榜榜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紧随其后,并列第三名。2019年我们选择生物科学专业填报高考志愿,就从这五所高校选择吧!因为这门学科与医学、化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都有交集,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等专业的理论基础。所以报考前你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数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成绩和兴趣哦!动物如何进化成现在的形态?植物光合作用的机理如何?癌症的致病原理是什么?大到整个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长发育、发展及绝灭,小到细胞结构内部的生命现象,都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内容。生物科学专业研究对象由生物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发展历史、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界。当前比较通行的是美国R.H.惠特克于1969年提出的5界系统。和中国生物科学家陈世骧于1979年提出6界系统。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既要写论文,也要做实验。对于生科学生来说,穿白大褂泡实验室是日常,戴着护目镜,手举试管像厨子一样往试管里加试剂,活体解剖也是常事。自然科学实验往往面对着许多变量,并且周期非常长,一个疏忽还可能要推倒重来,坚持下去依靠的是细心与耐心。生物学很深奥,范围广、前景广阔。人类在生物学研究上包罗万象,看你要从哪方面研究。动物、植物、医药至森林、草原、海洋都缺不了生物学理论和成果的支撑。在面对气候、环境不断恶化的世界,在人类不断面临新的疫病威胁的今天,生物学将会帮助人类克服自身面临的很多困难。当然,对个人来说,则要看你的志向。你是否愿意在生物学领域研究发展?百家号“疯了老陈”,用内容影响世界!

黑兰花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在中国也能做世界一流科研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一直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所长王晓东的座右铭。记者翻看他的履历,发现其人生轨迹正如这一座右铭所言,无论做管理还是科研,都力求做到一流。近日,鉴于其对推动北京市生命科学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贡献,王晓东获得第三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自2003年起,王晓东负责筹建北生所。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北生所采取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旨在为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生命研究所,做出世界一流研究成果。多年来,王晓东一直在思考:中国的科学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怎样才能在中国做出影响世界的科学?王晓东给出的答案是:人才、机制和文化。“北生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文化和体制环境,并以此为载体,吸引有科学训练和科学追求的年轻人。”对此,北生所主要的科学家要求全球公开透明招聘;对人才评定打破学术背景、论文等限制,着重强调能力;打破科研“铁饭碗”,采用全员聘用制,五年内不问成绩,充分给予科研自由;建立有竞争力的年薪制及给予稳定科研经费支持;文化氛围追求卓越,讲求批判性思维……经过十多年的特殊化发展,北生所内科研人员已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12年,全球著名研究机构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来自17个国家的28位科研人员“国际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入选的7名中国科学家中,北生所独占4席。不仅管理工作,王晓东取得的科研成果同样可圈可点。他从事细胞凋亡研究,自1996年独立领导实验室至今,其团队发现了细胞凋亡的生化通路与其作用机理,研发出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型实验性肿瘤治疗药物,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包括200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了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社会效益,2011年初,王晓东和具有十多年制药公司管理经验的美国企业家欧雷强发起创办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济神州”),研发全球领先的抗癌新药。“要做就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药。”这是公司成立之初,王晓东和欧雷强达成的共识。“国外最新的药物专利发表后,我们很快就能进行解析,并跟自己正在开发的药物对比,如果发现我们研发的新药没有国外好,就坚决放弃,重新设计。”临床结果显示,他们研发的靶向型药物明显优于同类其他药物。德国老牌制药企业默克旗下生物制药公司默克雪兰诺出资5亿美元购买了两个药物的海外市场开发权,成为我国新药研发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路追求卓越,王晓东一直希望在中国做出影响世界的科学发现,“科学家以身作则,在中国也能做世界一流的科研”。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近期热文TOP15(统计周期:2017.2.1-2017.12.20)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1、补牙或将成为历史?2、科学你慢慢学,中医我先治病去了3、科学告诉你应该多久洗一次澡4、新证据:喝咖啡能延长寿命! 5、据说,这是生物医学硕士博士生的真实的生活写照6、一顿早餐到底有多重要?7、情商也是把双刃剑!高情商或让你更脆弱8、施一公: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鼓励科学家创业!9、“科学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风险10、睡眠科学家揭示出8种睡好觉的秘诀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转12、每周两半小时,任何形式的锻炼都可以使你更长寿13、喝醉以后,你以为睡一觉就没事儿了?!14、仰卧起坐等或将成为延寿运动? 15、冥想、瑜伽、太极等不仅能够改善身心健康...

乾坤

骆利群院士发表特别评论,本科生如何做好生命科学研究?

撰文、编译 | 咸姐责编 | 兮在科研的领域,与高年级研究生或者博士后相比,本科生或许就像蹒跚学步的娃娃,充满朝气、充满好奇,却也略显稚气。当我们谈论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生代”时,通常指的都是前者,而往往不自觉地排除了后者。虽然一些成功的科学家从本科就开始进行学术研究了,然而大多数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时只是被当成实验室的“小帮工”,而非真正的科研人员,他们被误解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而不值得给予完整的科研训练,于是他们努力地做着被安排的重复性的、枯燥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慢慢地消耗着他们对科学世界的热情,等热情殆尽,或许生物医学领域就此失去了一位有潜力的科学家,这自然与我们吸引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投身生物医学研究的使命背道而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本科生最后成为了研究生。那么,这里就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部分的本科生主要是由研究生或者博士后(我们暂且称之为“小导师”)所指导的,这些小导师还处于探索自己的科研道路中,并且缺乏指导经验,他们的激情、能力、学识和个性,乃至科研习惯,都将深深地影响着被指导的本科生的未来科研之路。万事开头难,倘若开头的指导就存在着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将影响他们整个科研生涯,错误的研究习惯和科研思维不仅为他们未来的科研造成阻碍,也会阻止他们成为一个好的导师,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图1,左)。只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本科科研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才能形成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图1,右),当然,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首先,它可以吸引有才华和创造性的年轻人投身生物医学研究,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它为小导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在实验室大导师的指导下发展教学和激励技能,从而促进了小导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成功;最后,训练有素的本科生也能为实验室做出很大贡献,从而加速实验室的研究进展。不论从长远来看,还是只看眼前利益,似乎给予本科生适当的科研训练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那么,对于导师,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小导师来说,要如何更好地指导本科生的科研之路呢?2020年7月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骆利群教授与李介夫博士在Cell上发表评论Nurturing Undergraate Researchers in Biomedical Sciences,通过剖析常见的问题,为研究生以及博士后更好地指导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一些建议也适用于直接指导本科生的有经验的大导师,同时也为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了建议,以让他们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同事还是苦力?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好的开头,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虽然每个人的科研生涯都是从最基本的技能开始,并通过无数重复来掌握的,但是,导师们,尤其是新手导师,必须认识到,本科生不是廉价劳动力,应该以科学之美和探索之奇迹来激励他们,发现他们的问题,信任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类似于研究生的全面科学培训,而不只是让他们沦为重复劳动的“工具人”。万丈高楼平地起经验告诉我们,在科研过程中,如果不知道实验或方法的原理,本科生乃至所有人都可能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犯错误。这种由于缺乏基本知识或合理的假设而导致的错误往往最难被发现,并且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故障排除。因此,在给本科生分配任务之前,小导师应该首先与本科生们充分讨论项目的背景、理论依据、科学目标以及关键方法的机制,就像与实验室负责人或顾问委员会的讨论那样。在这样的讨论中,本科生们应该鼓起勇气,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彻底地解决了心中所有疑问。而导师要展示自己的知识和科学思维,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毕竟,如果一个导师不能说服他们的本科生,那就该重新考虑实验方向或是反思自己的沟通技能了。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本科生才能理解实验目的,避免实验过程中的错误。而与此同样重要的,是对本科生进行实验设计和项目管理的训练。他们的实验室工作通常是由单个实验来定义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但是如果能给他们一个小项目,让他们半独立地完成,在获得完整的研究技能的同时,会极大地激发本科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其学会如何解决意外的问题,并且如果项目成功,也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继续进行研究的信心。当然,考虑到本科生的课程和社团活动,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一个完整的项目,那么,小导师们可以定期与本科生讨论自己科研项目的进展和目前的困难,同时也包括实验设计、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对照设置的原因,让他们不仅参与实验,还可以了解一个项目的完整历史。打好整个框架,地基就是最重要的了。不要因为小导师的成功而让本科生误以为成功很容易,却忽视了成功背后的艰辛和努力,从而导致盲目自信,忽略培养自己扎实的科研技能,而最终埋下了一颗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虽然上文提到本科生不应该成为没有感情地做实验机器,但是为他们提供扎实的研究技能和实验技术培训是避免定时炸弹的必要手段。只有当本科生能够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完美地完成整个实验室,才能认为其真正获得一项技能。也只有当他们熟练地执行一项技术的时候,他们的结果才是可解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在低年级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勤奋、精通多种技术,但视野不够开阔。一个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本科阶段受到的不均衡训练——只学技术(因为小导师们的实验需要帮助)。积累知识,从而对某个领域的大框架做到心中有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文献。小导师应该通过对选定的文献进行彻底剖析,强调每一项实验对整体发现的贡献,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文献的世界。当我们的本科生发现并与我们分享我们自己错过的重要论文时,难道不是一个充满喜悦的里程碑时刻吗?同时,本科生应该得到更好的科学交流训练,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并可以鼓励他们继续研究之旅。而对于未来成为医生、律师或者政策制定者的本科生来说,这样的训练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运作方式、更好地与科研人员共事合作都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让本科生参与实验室组会也是提高每个人演讲技巧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此外,参加学术会议、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比赛,也是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部分。当然,除非是富到流油的课题组,大多数导师是不会轻易负担一个本科生的类似经费的。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来自各种机构和科学协会的支持了。做好自己最后,对于本科生,骆利群教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 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 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解决脑海中的每一个难题与疑问;3. 通过反复和耐心的实践掌握技术技能;4. 学习如何开展和推进一个项目;5. 练习沟通技巧,公开展示自己的研究发现;6. 通过阅读文献和参加研讨会来扩展自己的科学视野。总之,只有张开双臂欢迎本科生加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并通过适当的培训来培养他们,才可以建立一个拥有蓬勃发展的下一代科学家的更可持续的科学世界。科研要从娃娃抓起,当然,试管还是要刷的,但是记得告诉他们试管刷完有什么用。

得养生焉

北大博士教化学,中科院博士教生物,放弃科研,走进高中做老师

许多人或许认为,博士生应该从事科研工作,埋在一堆高、精、尖设备的实验仪器里,或者到高大上的公司里从事薪水高的工作。但是,偏偏有一些博士,把教书育人做为人生理想,走进学校当起普通的老师,在别人眼里的“大材小用”的非议中,把教学工作做得风声水起。正所谓:走自己的路,做适合自己的事,才会做得开心,做得有成就感和满足感。重庆南开中学化学组的卓峻峭老师,北京大学的理学博士,高中时通过自学化学,参加竞赛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化学专业,毕业后,被985高校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聘为“副教授”。但是,卓峻峭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晰的认识:放弃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科研,投身更感兴趣的教学工作,在别人不理解的眼神中,选择到心仪已久的重庆南开学校从事化学竞赛教学任务。经过系统的培训,非师范专业的“门外汉”博士,知难勇进,南开学校宽容自由的精神氛围和鼓励,卓峻峭再次表现出过人的素质和理论水平,他怀揣理想,迅速投入到教学的角色中,幸福地站在一线教学的讲台上。在教学过程中,卓峻峭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倾囊相授,用身边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化学概念,与学生一起讨论,用幽默的语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赢来学生的交口赞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年多的教学生活,卓峻峭获得“不俗”的成绩:不久前,在深圳举办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决赛中,他所带领的2018级参赛学生中一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被清华大学当场录取,还有两个学生因成绩突出,享受清华大学的降分优惠政策;在第三届新课程中学化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交流会上,他在大会现场做了“平衡常数在离子平衡中的应用”的讲课展示,获得了在座专家及教师的一致好评。“从孩子身上我能看到自己当初的影子,他们取得的成绩更能让我有成就感。”卓峻峭用略带西北口音的普通话说出自己的感想,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们指明人生发展的方向,这一切,在卓峻峭看来,就是做教师的幸福收获。现在,卓峻峭依旧会每天晚上陪学生上自习,会把作业有问题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会被学生开玩笑地喊做“大佬”,他的办公桌也总会有学生们来请教化学问题。这一切,在卓峻峭看来,都是“生活的享受”。“我身边的高中孩子们,也许会因为我的出现,而发生那么一点点改变。”这是烟台二中高一生物老师宋庆楠的梦想。宋庆楠是中科院植物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凭借“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的人生格言激励,从菏泽一中,一步一步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成为一名植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当别人一心憧憬做科研时,她却抱定“自己适合喜欢就好”的信条,走进高中学校,做起一名普通的生物老师。高中的生活是紧张的,做为高中的副班主任,从早上的晨跑,到晚上的检查寝室,基本每天都要到晚上11点左右才会休息。面对每一天紧张的生活,宋庆楠过得相当充实,学生的“求知的眼神更吸引我”,能够让她坚持走下去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动力,教会学生快乐的学习,未来能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去看待世界是她的教学目标。有专业人士说过:“连一个狮子老虎,连个果蝇小鼠都会有那么多博士在研究,何况是活生生的孩子。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孩子的教育就不需要高学历人才?孩子的教育始终应该用最优质的资源。”这话确实有道理。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名校硕士博士走进中学做教师的现象日渐普遍,特别是重点中学,优质的生源更加利于博士教师们发挥长处,他们把丰富扎实的知识和教学技巧相互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如鱼得水,取得教学成绩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毒中毒

“3+5”评价指引出台 凯赛生物的科研实力有多“硬”?

2020年3月24日,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生物”)已获上交所问询,在登陆科创板的路途上再进一步。据了解,凯赛生物于2000年11月创立,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以生物合成技术为杠杆,凯赛生物成功动摇了以英威达为代表的化学合成巨头的垄断地位。其长链二元酸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95%,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接近50%,是长链二元酸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军者。“3+5”评价体系出台 凯赛“含科率”显真章在3月20日,证监会发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提出了3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条款的“3+5”评价体系,以落实科创定位。在具体的实践中,企业如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即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如不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但是满足5项例外条款的任意1项,也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具体来看,3项常规指标分别为:一是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二是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三是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根据凯赛生物招股书内容,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9月,其研发费用分别为6,107.90 万元、9,120.79 万元和 7,110.66 万元,仅2019年前三季研发投入金额便远超6,000万元。同时,凯赛生物作为以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且打破国际技术封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产品主要有三类,分别为长链二元酸、戊二胺以及生物基聚酰胺材料。而涉及这些产品的专利数量早已远超5项,甚至为该标准的数倍。针对3项常规指标中的第3个条件,从凯赛生物近一年的营业收入情况也可略窥一二。根据其财务报表显示,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1-9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3.68亿元、17.86亿元以及 15.86亿元,皆远超3亿元标准。上述3项常规指标均超额完成,这充分展出凯赛生物的科创属性,也向市场和广大投资者传递了其登陆科创板的信心。此外,纵观目前已在科创板上市的92家企业中,据华金证券研报统计,满足研发投入条件的共有80家,满足发明专利条件的共有85家,满足营业收入条件的共有87家。同时满足三类条件的占已上市企业的75%,共有69家。而目前尚在IPO途中的凯赛生物,以三项标准满分的成绩,彰显出了其强大的“硬科技”优势。冲刺科创板 核心技术即是核心价值投资凯赛生物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积累了大量研发成果,其核心技术均应用于主营业务,技术先进性直接反映在产品的质量、性能、客户认可度及经济性上。同时,凯赛生物各项核心技术对应了产品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1)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微生物代谢途径和构建高效工程菌;(2)微生物代谢调控和微生物高效转化技术;(3)生物转化/发酵体系的分离纯化技术;(4)聚合工艺及其下游应用开发技术。凯赛生物对四大核心技术不断深入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产品质量、性能亦不断提升。在近年的市场竞争中,凯赛生物实现了我国生物合成产业量与质“跨越”,使得以英威达为代表的传统化学法长链二元酸(以 DC12 月桂二酸等为主)逐步退出市场。此外,凯赛生物建立了健全的研发体系,拥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研发队伍,完善的研发机制和充足的研发力量能够保证发行人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为了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切实推进技术创新,凯赛生物建立了针对性的研发管理制度,完善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以及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了完备的研发创新机制。核心技术及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凯赛生物自创立至今,用自身优异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开辟新天地,以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逐步主导市场。不仅实现了我国生物合成产业量与质飞速发展,还依靠生物基聚酰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僵局,是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实力代表。

分理

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硕世生物科研成果显著

来源:红刊财经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位于中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的医药企业,目前正在全力冲刺科创板。据了解,硕世生物成立于2010年4月,公司设立至今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等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实现了“仪器+试剂+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目前已发展成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产品提供商。科研技术保驾护航 多个领域表现突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硕世生物曾参与甲流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的制定,为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快速研发出检测试剂盒,使检测产品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为2014年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并作为国家援助物资供往非洲。自成立以来,硕世生物持续重视研发投入,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据招股书披露内容,硕世生物已取得51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备案凭证,其中第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0项,第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项。公司自主开发取得4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内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覆盖传染病检测、肿瘤筛查、女性生殖道微生态检测等多个领域的近500个产品。通过不断的创新驱动,硕世生物的研究产品覆盖面广泛,在多个领域均取得了突出的市场表现。在传染病检测领域,硕世生物是国内疾病预防控制核酸类检测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产品覆盖全国大部分疾控中心及其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呼吸道类、腹泻类、疹类等检测项目;在肿瘤筛查领域,“硕世21HPV分型定量检测系统”在鉴定中国人群宫颈病变最常见的HPV16、52、58和33型分型上具有强大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人群宫颈病变筛查的需求;在女性生殖道微生态检测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分析诊断系统,完成了阴道炎检测从手工到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避免表面治愈及过度治疗,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和使用者的诊疗体验,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积极参与国家科研建设 重大项目彰显行业引领地位据了解,硕世生物在重视原有产品的升级与新产品的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近年来,公司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研发项目,包括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同时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招股书显示,硕世生物曾于2015年被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评为“《中国优生科学西部行》优秀合作单位”、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被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评为“中国生殖健康品牌联盟品牌产品”;2016年被中国微生态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女性微生态诊治项目协办单位”、被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评为“女性生殖健康检测技术创新企业;2017年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等。一系列的项目成果和表彰奖项,充分体现了硕世生物在行业的示范和引领地位。此次硕世生物申报科创板,计划募投的“硕世生物泰州总部产业园”项目将改善公司研发设备和场地条件,提供更为高效实用的研发环境和资源,进一步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使硕世生物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推动硕世生物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迈出坚实的一步。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政事

从孤僻男孩到药学大牛,北大教授的科研一生

杨震,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杰出的化学家。研究兴趣: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包括五味子家族重要天然产物的多样性导向合成与其他小分子的合成,主要方法学或合成策略基石为基于硫脲化学的Pauson-Khand反应(Schindilactone A)、IMDA反应(Maocrystal V、Caribenol A等)以及近期发表的Rh催化方法学合成双四级碳二环体系(Nature Commun.)等。杨震的童年是孤独的,因父母被批斗,从小受人欺负。1990年代初,杨震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完成了天然紫杉醇的首次人工全合成,轰动世界。正当意气风发之时,杨震在一次实验爆炸中重度烧伤,差点截肢,在医院昏迷了近两周。九死一生,他对生命做了三个承诺:不做坏事、同情、尊重宗教。2001年,杨震回到中国,参与建设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孤独是种力量和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人一样,我童年的记忆多是难以忘却的孤独。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时代,作为家里第七个孩子,我的出生并没有收获什么祝福。母亲很疼我,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也都疼我,但是深深的孤独感从未离开过我。小时候的我性格孤僻,常常一个人出门转,所以常常走丢。哥哥姐姐对我小时候的记忆就是一个小脑袋从门后面探出来,怯生生地观察外面的世界。后来我养成了自己跟自己说话、自己跟自己娱乐、自己做玩具,什么都是自己的习惯,这整个经历和过程养成了我独自思考的习惯。因为出去玩也好,自己玩也好,我总是自己问自己一些东西,后来我知道这恰恰是思想升华的时候。图源:杨震课题组我是在沈阳出生的,七岁的时候全家下乡了。爸爸是留日归来的学者,日伪时期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县石桥子中学任教,这段历史后来成了我们全家的痛。由于爸爸当时会说日语,他负责的学校又帮助日本人种粮食,因此,在“文革”期间爸爸吃尽了苦头。1971年,我们全家从沈阳被遣送回爸爸当初做老师的凤城县。那时候,爸爸经常被批斗。头一天批判他,第二天就批判我,因为批判他的时候我没参加。我不能参加啊!那很惨的!就跟现在看的很多片儿一样,挂着大牌子,揪着头发,戴着砖,我没法看那个画面,所以就跑了。第二天学校就把我揪出来,然后批判我,说我是改造不好的人的子女。我小时候上学很艰难的,人家走大路,我只能爬山路,因为我要走大路的话就得给买路钱,我要不给,他们就打我。当时我母亲还有些零钱给我,一般她给我五分钱,希望我中午可以买点吃的,但那些钱我很少花,基本上都是买路了。走到那儿把钱给他们,今天就不挨揍,我要是没钱,就不能走那条道。为了躲他们,我习惯走另一条道,真的很恐怖的,狼啊什么的野兽都有。但我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后来养成了一个挑战权威、仇视优越感的习惯。正因为我从小受到弱势群体的待遇,我一直同情弱者。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弱不一定是软弱,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过程,这个感悟对我一生都很重要。一般来讲,我跟任何人相处,只要他不欺负人,我们都是好朋友,一旦他出现欺负人的时候,就碰到我的底线了。慢慢养成的这种独立、刚强、不怕苦的性格,对我整个化学研究生涯有很大的帮助。单纯专注就好我是药学院的学生,化学基础并不太好,有机会师从香港中文大学黄乃正院士,我真的很幸运。那时候年轻的我对世界充满好奇,也从来不计较多干活,在实验室里,我愿意帮助任何人做实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像个神童,搞定越来越多的实验,连黄教授也非常吃惊。当时我身体很棒,喜欢打网球,打球的对手是曾经参加香港公开赛的香港中文大学冠军,我俩每天早晨晨练。我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但是大家都夸我网球水平进步很快,体力好,技术也不错。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日子过得飞快,成长得也飞快,收获很多,真的很幸福。当黄教授推荐我到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追随当时合成化学界的一代宗师尼克劳(Nicolaou)教授读博士后时,我并没有太多伟大的理想。当时我和太太说,就想去赚两万美金,然后我就回来。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的概念。我是跟着我的实验来睡觉的,就是它几点结束了,我就几点醒。那时候我的生活简单得一塌糊涂,人家买车我不买,我骑自行车,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省钱。我自己因为是穷孩子,什么都会做。我做饭很好吃,自己带饭很省钱,基本上一个星期花不了多少钱。人家到美国先去学习英文,我哪儿也不去,天天在实验室干活。后来他们问我为什么不学英文,我说,在美国说英文有用吗?那时候我还有很多小时候的心理阴影,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奴隶。我一心一意想着两件事:第一是别被老板提前炒鱿鱼,第二是挣完两万美金我就回家。那时在实验室里,任何人需要帮忙都愿意找我,我无代价地给他们干活,帮他们备料,做各种各样的反应。我当时在想,我时间不多,必须要学到我希望学到的东西。怎么学?跟人家讲“你教我”?这样是不会有人教我的。那怎么办?“我帮你干活啊!”这个是最有效的,因为他要想让你干活,他必须把真的东西告诉你,否则你把它就给做坏了,这个时候你学到的知识就全是真正的好知识。我刚到美国时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第一天去研究所见导师时,他搂着我脖子,很亲切,随后的两个月,他就再也不理我了。我问周围的同事:“教授咋不跟我说话呢?”同事告诉我,等我做出东西来,教授才会理我。我后来理解此“冷处理”是教授的一种特殊管理方式,并且逐渐接受这种会让人去思考的方式。但在当时,刚到异国他乡的我觉得很受伤,所以,我在实验室有些古怪的行为。比如:实验室经常拍照片,我从来不参加。因为我觉得既然你不喜欢我,我就不跟你照相。好几次实验室的秘书都跟我说:今天又照相,你能不能不走?我还是溜走了。回想起来,青年时代的我幼稚而倔强,所以今天我也可以理解年轻人,哪怕有些小古怪也没关系,我也无条件地爱他们。图源:杨震课题组世界的新星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曾经有两个诺言:一个是关于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另一个是征服肿瘤。这两个科学诺言当时震惊世界。阿波罗登月70年代初就实现了,但征服肿瘤一直遥遥无期。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生物个体,称为二倍体。细胞的复制过程遵循2、4、8、16……法则,可用2n表示。细胞复制过程涉及一种叫微管蛋白的关键物质,简单来说,微管蛋白在细胞中的功能就像房屋中的砖块,细胞的复制是将这些“砖块”有序地重组,构建成两个独立的细胞。人体正常细胞的复制过程可控,而肿瘤细胞则是一类“细胞复制”无法控制的癌变细胞。从细胞复制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够阻止“砖块”的解聚,是不是就影响房间的分化?如果找到外来物种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机制,不让这类“砖块”解聚,那事实上我们就可以抑制肿瘤的扩散了。然后再通过其他的化学手段、治疗手段,就可以抑制或治愈肿瘤了。1962年,美国植物学家巴克莱(Arthur S. Barclay)采集了加州杉树(Pacific yew, 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196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沃尔(Monroe E. Wall)和瓦尼(Mansukh C. Wani)教授从树皮中分离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紫杉醇。1971年经X光衍射分析确定了紫杉醇的结构。但由于它的溶解度不好和分离上的困难,他们没有继续研究该物质,并将它放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化合物库里。1979年,美国纽约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sity)的霍维茨(Susan B. Horwitz)教授发现紫杉醇是通过抑制微管蛋白的解聚实现它的抗肿瘤效果。从机制上来讲,紫杉醇正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物质。人类没法模拟天然产物,这个是进化的结果。紫杉醇的发现是人类药物发展史中的一次伟大发现,给人类治疗癌症带来了曙光,并启示人类发现更加有效的抗癌药物。尽管我是药物学毕业的学生,但是对这种时髦的东西不怎么感兴趣,不知道紫杉醇是什么东西,只知道很重要,能治疗癌症,但不知道它在药物研发历史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为紫杉醇不仅是科学家打开生命大门的一把钥匙,而且还是医院治疗癌症的一线药物——肿瘤药目录表里第一个抗癌药就是紫杉醇。当时世界各大公司、著名的研究室,都在纷纷竞争来实现这个分子的全合成。1992年我去美国,正好赶上这个末班车。当时很多实验室,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课题组,宣称他们即将完成紫杉醇全合成。我的导师当时介入该分子的全合成研究不久,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手参加此项工作。于是,他问我想成名吗,我说想,他说做这个就能成名,我说,好,谢谢。六个月后,我奇迹般地将紫杉醇的模型做出来了。最终,我们经过近两年的日夜奋斗,完成了天然紫杉醇的首次人工全合成。这项工作轰动了世界,杨震这个名字也被很多人熟悉起来。好多人都说,这个杨震是过去沈阳药学院的那个杨震吗?是不是同名同姓的?当我做完紫杉醇的时候,有一天导师把我拉到办公室,说:“你不是一直想跟我照相吗?来吧!”九死一生问苍天紫杉醇将我变成举世瞩目的新星,1996年我又完成了抗癌药埃博霉素的首次全合成,1998年完成了抗神经毒素Brevetoxin A 的首次全合成。等我做完这三个复杂天然产物,我觉得我已经领悟了合成化学。那个时候“人类基因组”即将解密,当时“化学基因组织”的发起人之一哈佛大学的施莱伯(Schreiber)教授,讲人类基因组解密之后,两万多个基因如果能被有效调控,人类就不会有疾病的困扰了。当时我一听,觉得这才是我的梦想。1994年做完紫杉醇后,我开始骄傲起来。好多次教会请我去参加他们的聚会,一次我开玩笑说:“上帝,你就别挂在那儿啦,也不干活!下来干活吧,像我一样。”不到半年,在一次实验过程中不幸发生了爆炸,当时我重度烧伤,达到30%以上,在医院昏迷了近两周。从医院出来之后,我全身的皮肤全移动了,因为30%的烧伤我需要植两次皮。第一次是拿下我身体30%的皮用来保护我身体被烧伤的部位,防止感染,而第二次植皮才用于治疗。当时医生说我要截肢,我问截几个肢,他说可能截我的右手。我想了一下,说没有右手的话,有左手还可以活。后来有一天我的身体出现了感染,医生就说可能要截双肢。当时我想了半天,不知道没有双手的人该怎么生活,我说那我就不活了。然后医生说,这就看造化了。多亏我身体好,要是身体不好就活不下来了。烧伤病人治疗上与一般的病人不同,烧伤病人不能输液,因为一输液就水肿。为了避免水肿,烧伤病人需要输高浓度的生理盐水,让你脱水。那个高浓度生理盐水的脱水过程真叫人难熬,我的嘴和舌头当时干得像锯锉一样。起初的四周时间,我因为全麻醉移植后太痛,基本上都是在做梦,梦见在水里或者是在冰窖里,就是想喝水。我太太那时候天天给我拿纸蘸水点在嘴唇上。因为身体素质很好,到最后恢复过来,胳膊也没截。恢复期间他们也很佩服我,医生问我有什么梦想,我说我还想回实验室,他说我得配合他,因为我做实验要用我的手。图源:杨震课题组当我手背上的皮肤刚愈合时,他为了不让手背结痂,就用胶带把手掌和手指头缠成拳头状,缠到一定的时候他一使劲,把关节上所有的皮重新打破,血都喷了出来,整个纱布、胶带全是血。就这样,他让我手指的关节部位又复活了。有个德国的女护士,我很感激她。她每次给我做处理的时候,把皮撕开之前她就先哭了,说:“你不是想回到实验室吗?求你忍住,对不起、对不起。”很多时候,我总是忙着安慰她,忘了一些痛。当时胳膊是三度烧伤,胸和脸是二度烧伤,耳朵都烧没了,后来做了几次手术才得以恢复。很多人不相信我有这样的经历,我跟别人讲这个的时候,他们就让我好好编,我跟他们说这是我受过的磨难。我当时出院后是不需要再工作了,因为我拿到了美国的终身残废保险。看完那封信之后我流泪了,当即就把信撕掉了。我儿子当时很小,才九岁,他说:“爸,那很多很多钱呢!”我当时跟他说:“不能要这个!你爸不仅不能靠别人养活,而且还要养活别人。”这对他后期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我儿子很刚强,很自立,我们根本就没有管过他,他自己成长得很好。他本科在康奈尔大学学生物,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脑神经生物学博士,现在在该校做博士后。他是很优秀的小伙子,他见证了我整个的过程,这是他生命的营养。在这个九死一生的过程中,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提升,小时候的那些仇恨在这个过程当中全部被清洗掉了。图源:杨震课题组从那以后,我对生命有三个承诺。第一个是不会再做坏事。我可以不做好事,但我绝不做坏事。我不能说我不犯错误,但我不会主动去犯错误,更不会报复、陷害、做偷抢之类的事情。第二个就是同情。我早期对吸毒人员很不尊重,看不起他们。我从医院出来之后,用了吗啡,但要戒掉吗啡的时候,那个痛苦很难控制。从那以后,我就对所有的吸毒人员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是一群失落的人,不应该被歧视。我改变了很多这种以前的想法。第三个就是尊重宗教。尽管出身不太好,但我一直努力向上。我学习好、听话,反正在学校里头,什么事情我都是努力去做。以前我对宗教是反对的,也没工夫去学,带有很大的偏见。从那以后我对宗教不评论,也不反对。我在病床上痛不欲生的时候,医院里很多医护人员来探望我,他们以一种仰慕英雄的目光注视着我,表达他们的感激。因为我的导师告诉他们我是“合成紫杉醇抗癌药的英雄”。许多个深夜痛彻心扉的时刻,我需要吗啡才可以挺过去。后来医生告诉我,对烧伤病人的伤害70%来自于病人精神上的痛苦,30%才是伤痛引起的,因此,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很关键。带着这个信念,我积极配合治疗,努力睡觉,恢复得很快,半年后基本上不需要用纱布了。后来这家医院里一旦遇到需要心理战的人,他们就去跟那些人说:“曾经有个博士很厉害啊,人家很坚强,配合医生的治疗,恢复就很快啊,人家已经又回到实验室工作了!什么叫博士啊,就是有梦想的人!”我知道是医院里的药救了我的命。在医院里,当我痛得又蹦又跳时,一看到护士拿着装有吗啡的针,还没有给我打呢,我就开始安静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药是多么重要。多少次我安静下来,内心都感慨这神奇的世界。上天啊,我该如何回报这救命之恩?忽然间我懂了,上天用这么艰难的方式,赋予了我一个伟大的梦想:去做药的研发,以此去回报这世界的救命之恩。我立志做药,这个理念本身就是回报吧,选择做药救人,这是我生命的最高境界!于是,我选择了放弃眼前已经让我赫赫有名的领域,重新开始进入一个新领域,去哈佛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开展化学生物学研究,开发药物,拯救病痛中的人们。离开哈佛,跟随林建华回家到了哈佛,我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率先开展了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导向的组合合成研究。很快实验室就产生了一些抗癌和抗病毒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后来华尔街的投资人来找我,说我做得不错,大家很喜欢我,何大一(戴维何)愿意跟我一起开公司。我说好啊,但是我真对社会很不了解,我没钱。他说我不用投钱。我说那怎么合作公司。他说他们出钱,我做。我说做赢了,行,做输了,我拿什么赔?他说我不用赔。我当时才意识到美国潜在的魅力,你可以靠能力去吸引资本。何大一听说我不错,各方面、人品都挺好的,然后他就说我们一块做公司吧。我就跟他在纽约创建了抗病毒药物研发公司,我也成为该公司的五位发起人之一。很幸运,我一直跟他干了八年多,我们俩很好。到哈佛医学院工作是我生命中莫大的幸运。在那里,我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来从事科研工作,遇到了最优秀和最聪明的学生,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科学大师并能亲耳聆听他们的演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渐渐感到孤独。当时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带给我许多无形的困惑和压力。我一直在想,一个民族不强大,你在哪儿都一样。我就跟尼克劳教授讲我现在很不开心。2001年,时任北大化学院院长、现任北大校长的林建华校长请来访的尼克劳教授帮忙推荐做有机合成的年轻人回北大任职。尼克劳教授就推荐了我,他找我说:“你们中国的哈佛需要人,你愿意回去吗?”林建华校长也问我:“你愿意回来?”我说:“我愿意!”他说:“为什么呢?”我说:“吃了这么多苦,就这么待在美国,不甘心。”所以我回来了,义无反顾。我早期回来的时候,我跟何大一的公司每年给我的北大实验室十万美金,整整七年,支持我们实验室运行。与何大一等人的接触教会了我爱惜人才。我早期在北大的一些学生一拿到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就经常不在实验室工作了。为什么?他们说要去做家教,挣钱买机票,因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自农村。我知道之后就说你们不用再挣钱了,我给你们买机票的钱。因此,一些早期学生的机票都是我买的。人生很多时候就是缘分。回国后每天追剧、跑步是我的娱乐活动。追剧是因为没过多的时间去接触现实社会,希望通过看电视剧来学习新语言、新概念,增强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我也喜欢帝王片,最近又看了《康熙王朝》和《武则天》,希望通过电视剧了解历史。有趣的是在自己年龄的不同阶段,看这些史剧的感受也不同,常常发现对历史人物有全新的认识。《武则天》里面的一句歌词我很喜欢:“回头看是善是恶,还是千古的迷惑。”回来之后我就到深圳建设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早期跟林建华一起戴着安全帽建校区,和吴云东院士、邓宏魁等一起开始了创业一样的生涯。我们建了一个化学生物学实验室,后来变成学院,现在又变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步一步地推进。事实上这是筑梦的过程,也是必然的结果。我尊重海闻,尊重吴云东,他们都是有梦的人,不是机会主义者。我骨子里头也是天生的爱国主义者。我很认同一句话——跟国家和民族一起爬坡。我当时觉得国家没钱,就像我们家很穷,但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回国参加建设,是我们这代知识分子无比重要的责任,也是无上的荣光。深圳真的很好,早晨醒来之后吃饭,然后就到办公室,中午太太就做好饭了,吃完了休息一会,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然后回家吃饭。深圳给我一种很像加州的感觉,没有那种地域的文化,大家都很平等。从办事效率来看,深圳在中国是最好的,它没有官气,你能明显感觉到,官员是跟你同步的,真是跟你同甘苦,很多事情让人很感动。图源: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大深圳是学者筑梦的地方。今天我们拥有了“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唯一从事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很感谢林建华、海闻和吴云东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们的梦想是做出中国第一原创新药,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老借助世界的文明来发展自己,中国要对人类做贡献。这个梦能不能实现我不知道,因为做药事实上是一个建立在科学上的机遇,你就算再努力,有些时候你未必有这个幸运。做药的过程是个统计学,人多了,总会有人有好运。好多人都说,你怎么每天都是这么激情满怀的?我就说因为周围的人让你不得不充满激情,他们给你永远品味不完的精神食粮。我要再提一下我的好朋友,也是早期创建我们新药研发平台的著名生物学家邓宏魁,他是个angel(天使),为科学而生,在自己世界里活着。我的人生很幸运,一路走来让我结识了许许多多值得为他们骄傲的人。事实上,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通过与这些杰出的人士结识,我的人生品位确实提高了很多很多。来源:《我在北大当教授》、杨震课题组

千人斩

CIS科研项目-所有生物学都是计算生物学,你怎么看?和布朗大牛聊聊

与学术巅峰对话“与学术巅峰对话”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由CIS科研社发起,每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1-3场学术分享讲座,邀请英美顶尖名校在职终身教授、行业大咖、录委会委员主讲,内容横跨STEM及人文艺术多学科领域,围绕当下大家关注的话题传播知识、分享经验、探讨方案,旨在为学生、家长及关注教育与个人发展的人群搭建一个分享、沟通与学习的国际化教育平台。上周末,“与学术巅峰对话 2020” 系列公益学术讲座正式开讲,分别由耶鲁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Nuno Monteiro和莱斯大学商学院教授Lin Giralt带来的两场讲座均参与名额爆满。在一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教授们输出了满满的干货。听了讲座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受益良多,感触颇深!一起来回顾下吧1.新国际环境下的国际安全政治何其复杂,尤其国际局势更是风诡云谲,对政治不敏感或是缺少政治常识的人总觉得政治是高深莫测的,可是Nuno Monteiro教授却能讲解得深入浅出,让观众听得进去,理解得了。听完确实很意外,好的教授真的不会掉书袋,他讲的我都能听懂,听得进去而且还理解我之前不知道的新概念…好神奇!教授回答我的问题时,我感觉教授的信息更新真的突破了地缘障碍吧,一些本地人都未必察觉到的情况教授可以有instant产出的系统总结。百闻不如一见,快戳讲座视频:v.qq.com/x/page/g3067utkeih.html2.企业如何理性应对危机所造成的经济困境CIS科研项目创始教授之一,莱斯大学商学院教授Lin Giralt在讲座开始之前,暖心地鼓励大家对战胜疫情一定要有信心,要乐观,随后紧密结合当下武汉疫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了对经济的影响,带大家看清经济形势。热情、智慧、亲切的Lin Giralt教授不自觉地又圈了一大波学生粉啦!百闻不如一见,快戳讲座视频:v.qq.com/x/page/s3067sx6cv4.html“与学术巅峰对话 2020”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三讲,将迎来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终身荣誉教授Sorin Istrail带来的“机器深度学习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主题讲座。1992—2000年,Sorin Istrail担任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计算生物学项目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首席高级成员,创立并领导了美国能源部(DOE)计算生物学项目。2000—2005年,他担任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和赛莱拉基因组公司(Celera Genomics)信息学研究小组高级主管和组长。他的团队在构建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的研究小组建立了一套强大的全基因组算法,用于对迄今为止所有人类基因组组件进行比较。还曾多年担任布朗大学计算分子生物学中心(CCMB)主任。当前人类在生命科学研究上还面临着艰巨的挑战,还有许多难题,正是需要科研人员勇于担当、不忘科研使命和责任,为全人类造福的紧迫之时,加大对这方面的关注、研究和投入意义重大。如今,所有的生物学已经成为了计算生物学,生物学中的下一个重大进化将由数学、统计和计算方法驱动。此次讲座,CIS科研社特邀请Sorin Istrail教授带来这场公益讲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计算生物学及它的研究和应用意义,相信一定会让你获益颇丰!更多讲座信息,请VX添加小助手cis-research ,备注讲座即可获得讲座链接PS:本次讲座通过ZOOM平台直播,请提前下载好软件进入直播间哦~

浑浑沌沌

RELX悦刻启用生命科学实验室 公布未来10年科学计划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向炎涛9月17日,RELX悦刻宣布已于近期启用生命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将系统性研究电子雾化气溶胶在人体细胞、动物层面的减害程度,并开展临床前安全评估。记者在位于深圳国际生物谷的RELX悦刻生命科学实验室看到,这里正开展悦刻产品对小动物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毒理及组织影响的研究项目,以此进一步完善气溶胶成分的安全性评估。除了动物实验房,实验室还配有细胞实验和生化实验区域,对悦刻产品做细胞安全性的毒理评估。十几位研究人员正忙着通过专业设备,让细胞暴露在可控气溶胶环境中,探究一个特定成分是否会造成细胞损伤。目前,电子雾化器依然属于全新消费领域,社会公众亟需获得更多信息,但系统的科学研究尚不完整。此次开放日上,RELX悦刻也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持续投入,建立全球科学研究平台,打造“1+4”完整科研链条。“RELX悦刻希望成为一家值得信任的企业。”RELX悦刻创始人&CEO汪莹表示,“科学是获得信任的基础,作为头部品牌,我们有责任拓展电子雾化行业的科学边界,不断探索并回答未知。”生命科学实验室落地毒理研究探索“显微镜下的悦刻”作为一家电子雾化器品牌,RELX悦刻为什么要“向科学进军”?英国公共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电子雾化器相对传统卷烟减害95%。作为可减害产品,电子雾化器这个“新物种”已获得许多消费者认可。但电子雾化器减少了哪些有害成分?如何让减害性发挥到最大?除了减害,存在的其他影响是什么?人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这些复杂问题的实验,还需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给出答案。“正因为有未知,才会有疑问。”RELX悦刻联合创始人、研发与供应链负责人闻一龙说,“悦刻科学工作的使命,就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下探索未知,以系统的科学方法收集证据,证明悦刻产品的低风险潜力,最终把产品的使用权交给用户。”目前国内对雾化吸入领域的系统性科学研究资源非常稀缺,远远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RELX悦刻启用了这所生命科学实验室,展开针对产品的毒理学研究。“毒理研究是化妆品、护肤品、新药物开发的一个必要流程,也是食品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RELX悦刻实验室负责人姜兴涛介绍,“而悦刻产品的毒理学研究,需要探寻的是数十种不同的气溶胶化学成分对不同身体组织、在不同维度所产生的影响。”理化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1+4”补齐科学完整路径不过,要得出RELX悦刻产品减害程度的系统性结论,仅依靠碎片化研究还远远不够。“电子雾化器对个体健康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特别是长期健康影响的程度,不是发几篇论文就有答案的,它需要一个完整的生命科学链条来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闻一龙表示。为此,RELX悦刻建立了“1+4”的科学研究路径:其中,“1”指的是持续严控产品品质,如果品质不稳定,后续严谨的科学探索将失去基础,科学研究的结论也就没有意义。为了提供品质安心的产品,过去两年,RELX悦刻已建立深度管控的供应链与品质管理体系,并落地RELX悦刻理化实验室,在化学层面严格把控雾化液和气溶胶的化学组成、潜在有害物释放水平。参考食品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制定了严苛的雾化液企业标准,为每批次雾化液的品质保驾护航。目前,RELX悦刻理化实验室已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而RELX悦刻科学研究路径中的“4”,则指的是建立理化研究、毒理研究、临床研究和长期影响评估四大模块,系统性开展对电子雾化器的科学评估。“1+4”科学路径的建立,意味着RELX悦刻科学创新能力完成了从点到面的布局,也有机会建立全面复杂的分析模型,引领行业扩大电子雾化器的认知半径。“科学的本质是扩展认知边界和发现未知,而理化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生命科学实验室启用,已经让RELX悦刻迈出了向科学进军坚定的第一步。”闻一龙说。公布未来10年科学计划搭建全球科学研究平台据了解,RELX悦刻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等6所大学、2家医院、9个科研机构建立不同维度的多个合作项目,并取得多个研究成果。此次开放日上,姜兴涛也公布了其中5个重要发现。其中,悦刻产品在苯、4种亚硝胺等有害气溶胶成分方面分别减少99.1%和99.8%以上。保守估计,气溶胶细胞毒性也至少降低90%以上。另外,RELX悦刻产品气溶胶未显示出遗传毒性,肺纤维化风险也更低。同时,RELX悦刻也公布了未来10年的科学计划,将建立RELX悦刻全球科学研究平台,打造从微观到宏观,从化学、生物学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完整科学链条。(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