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方式和重要途径,是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内容。基于对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展望,本文从发展历程、基本现状、发展成效与成功经验来进行总结和阐述。发展历程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引进到接受理解(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和从多种实践到典型示范(2001年至今)两个大的阶段。国内正式引入“生态旅游”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之后20多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在国内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并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以后,生态旅游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举办一些重要会议的同时,也在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生态旅游的总体形势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的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区建设,有助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总的情况是发展很快、成绩很大,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前景光明。基本现状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形势喜人,无论从政策、产业,还是学术研究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都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更大的投入、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政策层面: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产业现状: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至今,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态旅游产业虽然还不能进行独立核算和统计产业体量,但生态旅游产业的特色和规模已经形成。此外,生态旅游发展带动了就业增收能力,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新渠道,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消费的新引擎,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人们对生态旅游兴趣的增强反映了一种不断高涨的时代潮流,那就是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正成为一种时尚消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形式的观光游览,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并注重参与性。学术研究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生态旅游的概念体系、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已基本清晰,其理论“范式”也初步成型。生态旅游是在围绕大众旅游与替代旅游、特定主题旅游、可持续旅游等相互竞争的语境或背景下产生的。国内学者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讨生态旅游的内涵和本质,并在客观上形成和积累了一套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还相继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机构、生态旅游相关协会与学术组织。特别值得一提和令人欣慰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生态旅游研究领域一直在研究项目上给予关注与支持,国家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也对生态旅游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给予了支持。到目前为止,生态旅游的研究内容逐渐聚焦,研究问题逐渐清晰。发展成效与生态旅游相关的研究理论得到深化: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在从理念引进到消化吸收的过程中,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得以深化。包括(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2)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景观生态学理论。(3)基于生态旅游容量的生态承载力理论。(4)基于可持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5)基于社区参与的利益相关者理论。(6)基于国际理念的生态旅游本土化理论。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基本形成: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1956年在广东先行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此后,伴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逐年增多,政府各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分工和行业特点又相继建立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沙漠公园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8900多处,总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已达2992处。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本土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些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中国自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已相继发布多个关于自然保护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政策指导文件。中国借开展国家公园试点的契机,最终目的是重组自然保护地体系,理顺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体制,同时也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制度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纳入生态旅游运营:政府层面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律及政策环境。迄今为止,在我国涉及生态旅游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旅游活动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有《旅游法》、《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旅行社管理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国家现有法律的基础上也相应地制定了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及政策。在此过程中,国务院在1999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在2000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立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基本原则;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在《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环评审查和生态环境监管重点;2015年环境保护部印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6年环境保护部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述法律法规为生态旅游的有效运营提供了现实依据。生态旅游管理体制得到完善:在我国,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生态旅游者、当地社区、政府或行政机构和旅游经营者、其他产业部门以及NGO组织。生态旅游产出的效益在各利益相关之间实现合理分配,是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各利益相关者依赖各自掌握的资源,对其他各方施加作用,最终各取所需。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作用关系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其成败的关键。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始终贯穿在生态旅游管理的框架之中,其中政府的协调与调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等多重目标的一种最佳手段。生态旅游产业规模初步显现: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禀赋丰富,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巨大,其产业规模和体量已初步显现,并引领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工程以及生态产品等旅游价值的实现。成功经验生态旅游对实现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等方面有着显著影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3个方面最为显著。作为生态保护的适用途径:生态旅游既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合理利用方式,也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有效管理途径。近年来的环境保护运动不断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的进一步认识。由于自然具有文化属性,现价段的自然保护已是文化性的自然保护。无论是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都是生态旅游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自然得不到保护,受到破坏甚至消失,生态旅游也便无从谈起。作为环境教育的实用手段:环境教育为旅游者提供深度体验的机会。为了使生态旅游者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需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和旅游景区的环境特征,以便更好地实施环境教育。生态旅游不仅要承担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效果,同时要借助环境教育设施、经过周密的环境设计和环境解说等环节而进行环境教育活动。作为社区参与的有效策略:社区参与的目标就是维持社区的可持续生计。生态旅游的核心内涵是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性利用,使当地社区得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它要求在享受自然地同时保护自然,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它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获得收入,提高整体生计水平。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多重经济的繁荣,从而减轻社区居民对当地资源的依赖。实践活动表明,社区生态旅游作为一项生计策略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生计结果,但同时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来源:绿维文旅)
中国生态旅游业网由李总建立。是中国知名的生态旅游大型综合性网站。自建成以来凭借庞大的网络渠道、资深的网络技术、优秀的网络推广队伍以及强大的信息覆盖,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行业信息网站之一。"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最新定义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名称探源传统旅游所表现出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是坚持还是摒弃?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响应。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两大内涵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保障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主要目标关于生态旅游的争论很多,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主要包括:第一,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第二,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第三,给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第四,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强调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认识自然基本规律内涵。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致辞中指出的"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这三个重要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工作"。国际趋势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归自然,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复合观景、度假休闲及专项旅游,使世界的生态旅游产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业已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游客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分,如肯尼亚,赞比亚,中国台湾,不丹,日本等。但是,与热潮澎湃的大众旅游相比,我省的自然保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几乎依然保持"静养深闺"的状态。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森林旅游以其良好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已成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阳产业"。
旅游企业们出于各自的不同需求与目的,在酒店、航空、金融、乐园等领域不断布局。图/视觉中国跨界随着国内服务业在GDP中比重的增加,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引导的服务业在进行结构性调整,跨界也是其必然趋势之一。部分行业分析师认为跨界是重新整合、重新分配的过程,任何一个行业都难以逃脱跨界融合的阶段。跨界对于当今的产业经济而言并非新鲜事物,但是面对这一必然趋势,旅游业的跨界也只是这几年才开始的事情。执惠旅游CEO刘照慧认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增速至少还有5至6倍的空间,如果按照现在4万亿市场计算,未来至少可以达到20万亿以上的市场,而这个速度也意味着旅游业的跨界融合才刚刚开始。从旅游到旅游+,行业界限未来也许会消失随着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旅游业创新突围的需求已愈发明显。此外,旅游大消费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旅游业上下游产业链新的跨界和融合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从线上到线下,从C端到B端,从旅游到旅游+,形成了越来越多生态圈。旅游企业们出于各自的不同需求与目的,在酒店、航空、金融、乐园等领域不断布局。虽各自的跨界幅度不同,但其最终旅游行业产生的影响是极其一致的,行业分析师认为,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不断跨界合作,将会使其本次的界限进一步融合,甚至消失。近两年来,从传统旅游企业的跨界做旅游+教育、旅游+医疗、旅游+地产、旅游+演出等,到在线旅游企业的跨界做旅游+航空、旅游+金融…旅游行业内的跨界内容颇多,而这其中,受移动互联网等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快速的在线旅游企业的跨界不仅充满看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旅游行业整体的跨界步伐。在线旅游近几年尝试的跨界领域颇多,尤其是在旅游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消费时,逐渐变成载体的旅游可以承载的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增多。在线旅游向资源端跨界,航空金融是重点在流量竞争结束之后,在线旅游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进一步的优势,扩大自己的地盘与影响力,而开始纷纷往资源端跨界,如跨界航空公司。途牛与海航旅游达成合作,携程30亿元入股东方航空。今年3月,携程商旅与东航签署合作协议,同程也宣布要注册成立航空公司。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彦锋认为,在转向资源端跨界的旅游企业中,景域旅游属于先知先觉、抢占先机的一类,其是最早在渠道资源、营销资源正盛之时,却反向布局资源端的成功案例。他指出,越来越多在线旅游企业在比较偏重的资源端跨界上跟进,这也是他们向服务端或终端资源延伸的一种方式。此外,目前旅游行业的整个链条都已深度接入旅游金融。旅游在金融领域的跨界是许多比较大型的企业都在尝试的运作。实力越大的企业,越是可以通过跨界金融建立强大的竞争壁垒。如携程,早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涉足跨界金融领域。它先是预付卡类产品“携程宝”;在去年还宣布成立携程金服业务板块,联合万事达卡推出“携程万千赏”平台;去年11月,携程还以发起股东的方式从获得银监会批复筹建的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那里获得了一张稀缺的消费金融牌照。除此以外,携程还成立了上海携程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携程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上海携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线旅游的跨界更多的是微跨界在线旅游众多形式的跨界中,杨彦锋认为目前只有线上线下的跨界是目前效果最好、最明显的跨界方式,而其他几类方式因为发展阶段与发展周期的原因,目前成效并不太好做评价,但是这几类方式的跨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是被看好的,特别是资源端的跨界,一旦成功,其产生的大都是万一效应的影响。但杨彦锋也指出,任何跨界都带有一定的探索成本。跨界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也是蛮高的。以被看好的在线旅游企业跨界布局线下门店为例,虽然目前此类形式的整体跨界形势是成功的,但是许多企业在这过程中还是付出了高达上亿的门店资金等成本作为了代价。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左驭资本执行董事王亭看来,虽然在线旅游跨界的形式多元化,在旅游行业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与趋势代表性,但是他认为比起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跨界,在线旅游行业的跨界,更多的是微跨界、微创新。受其本身资本与资源的影响,在线旅游是不太可能做出一架飞机,一场文化实景演艺的,他们更多的是围绕已有的供应链、资源进行新的改头换面而已。事件分析同程跨界金融板块2017年2月份,由同程旅游联合哈尔滨银行等共5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的哈银消费金融公司正式获批,这使得同程旅游在金融板块的跨界进一步得到延伸。点评:前几年激烈的价格战,让许多在线旅游平台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因低价的旅游产品而引发的不达标服务严重伤害了游客利益,另一方面长期价格战对平台已造成超负荷影响,也使得旅游企业一度面临发展瓶颈。而随着旅游行业整个链条逐渐与金融接轨,从融资到旅游分期、消费信贷再到供应链等各个产业链条都出现了金融的跨界运作。在线旅企入股航空公司2017年6月,同程旅游总裁马和平现身云南红土航空员工大会并讲话,同程旅游拟入股红土航空事件被坐实。此外,同程旅游今年还对外透露将以南通兴东国际机场为主运营基地,以10亿元注册资本,成立同程捷运航空有限公司。在线旅游企业以入股等形式参与航空公司,主要是在提直降低等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为谋求上下游产业链的多元化,借助彼此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解决之道。携程打造音乐之旅今年7月,携程与独立音乐乐队“丢火车”合作,打造了国内首条独立音乐之旅。在丢火车的整条“独立音乐百日之旅”中,携程根据其全国巡演跨越的10个城市,分站点上线产品,歌迷和音乐爱好者可以在携程旅游平台上进行预订。在旅游产品营销上的跨界,音乐是其中一个领域。此外还有旅游+综艺/影视/娱乐、旅游+时尚、旅游+冰雪、旅游+医疗、旅游+马拉松等各种玩法,这是旅游企业基于不同的用户需求,而进行的业务尝试。(下转D06版)D05-D06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真真
产业分析本报记者 吕红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公认的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幸福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更是给具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要把握住生态旅游的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同的国家和个人对生态旅游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是自然环境,为了珍重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完整性,生态旅游必须是小规模的,也可称之为小众旅游,其具有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保护责任,也并非排斥经济利益,当地居民能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并分享其经济利益,因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也期望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而且生态旅游应该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被放在突出位置,生态旅游业无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应该看到,生态旅游离不开农村,但是并不是所有农村都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刘思敏看来,一些农村比较偏远,农民也比较分散,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也不太好、土地资源贫瘠,不适合大规模耕种的农村不适合搞生态旅游,同时,大规模的平原地带的农村也应该以农业为主,也不适合搞生态旅游。“只有那些生态资源比较好、民俗比较浓郁、地方特色比较突出、交通比较发达,特别是离大城市较近的周边地区,应该通过旅游来实现乡村振兴。因为,乡村作为乡愁的一种寄托,使得乡愁本身就作为一种消费品存在,这些地区应该是以‘旅游+农业’为主。”刘思敏强调。中国生态旅游问题的对策我国的生态旅游业由于起步晚、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有些地区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往往不顾长远利益,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过度利用资源,最终造成无法补救的悲剧。还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GDP的增长,在没有考虑实际的情况下,便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几乎没有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参与规划。“有些部门、地方在制定生态旅游规划、标准时,甚至不去关注国外已广为普及的规范、标准,而以‘适应国情’为名,提出了发展‘大众生态旅游产品’,建设‘生态旅游大省’,实现‘生态旅游收入××亿元’等目标,这毫无疑问地与‘原教旨主义’的生态旅游相违背。”刘思敏表示。据刘思敏介绍说,所谓“原教旨主义”的生态旅游是小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是在欣赏自然的同时,更强调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不以经济收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旅游方式。在发展生态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针对我国实际,刘思敏提出了四大对策及政策建议,即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科学规划生态旅游,推行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导游的积极作用。他强调,由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敏感性、脆弱性,必须对生态旅游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既要注意功能分区,又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建立生态监测站,对生态负荷和游客容量进行监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发展而去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在实践发展中也可以进行试点、示范,选择适当的地区,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试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予以推广。在刘思敏看来,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类似景区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郭香玉)记者12月3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1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生态旅游成三大万亿级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林业一二三产业比例已由2012年的35:53:12调整到2018年的32:46:2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建成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6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50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519家。以生态旅游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已建成100家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国家基地和12条国家森林步道,生态旅游吸纳社会投资总额达1400亿元,全国林业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为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林草资源合理利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林草资源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全国林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以上,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达2.5亿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2400亿美元;林业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接待规模达50亿人次,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25 : 48 : 27。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出席第四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会上提出,下一步,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沙、竹、种苗及油茶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着力培优育强一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推进林草资源与旅游、休闲、康养、教育、文化、体育、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高质量品牌,提升我国林业产业标准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培育一批“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林业品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63万亿元。商品材产量8811万立方米,人造板2.99亿立方米,干鲜果品、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量达1.81亿吨,花卉种植面积2445万亩。各类生态旅游地1.1万多处,生态旅游人数16亿人次,综合产值1.5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1603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消费国、贸易国和花卉生产基地,原木、木浆、锯材进口和木制家具、人造板出口均居世界首位。
农业产业振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是优化农村生产力结构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中国,具有真正意义的现代生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来才兴起的。生态农业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并已初具规模。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面临“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局面,即产业规模发展和企业效益错位,一方面产业规模以两位数字速度增长,另一方面企业效益却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开发、经营、管理好生态农业旅游区?如何把生态农业旅游区搞出特色、出效益?这些问题是摆在每一位旅游区投资者、策划设计者和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划时代的变革阶段,从主题娱乐项目成为新宠,到体育运动持续火热,从康体疗养备受青睐,到生态观光游趋势日益明显,文化加生态的农业观光旅游正在成为旅游度假观光市场新的热点,逐步演变为成为主要出游动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在区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应依托当地优势农业资源,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康乐打造全域生态旅游产业链每日甘肃网6月23日康乐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马晓春)盛夏时节,阳光明媚。走进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太子山麓的草长沟景区,只见亭桥棋布的人工湖,风格独特的农家乐,隐藏林间的木栈道,崇山峻岭间将草长沟、菜子沟、白桦林连为一线的乡村生态旅游通道,将莲花山、竹子沟、药水峡连为一体的旅游扶贫大通道,这是该县打造全域生态旅游产业链的一个缩影。2019年,该县升级改造莲花山森林公园和拔字沟、纳沟等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旅游扶贫大通道和药水峡、莲花山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8亿元,开工建设八松乡乡村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工程。成功举办了首届胭脂湖啤酒文化旅游音乐节和冬春季文化旅游节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210.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5亿元。今年,该县统筹抓好景区景点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项目引进和旅游宣传推介。争取恢复莲花山4A级景区,努力把将胭脂湖公园建设成国家4A级景区,将竹子沟、草长沟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加快拔字沟、河口等4个乡村旅游建设和红色政权纪念馆、长征文化主题公园等3个红色旅游扶贫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八松乡乡村生态旅游扶贫和古树牡丹植物园建设,全力打造度假游、红色游、乡村游、文旅游等多元结构为一体的全域生态旅游产业链。
近些年,城郊或乡村成为都市人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的选择,游客更加倾向于前往乡村旅游。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国外旅游机会减少,游客越来越喜欢节奏慢、周期短、距离近的出行方式,对健康、安全、舒适的旅游体验也日益重视,乡村旅游受到游客青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驾出游的游客比例为78.00%,高铁出游占比为7.50%,大巴出游的比例为4.50%,普铁出游2.30%,飞机出游的比例仅为1.7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2.6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达2.2亿,民用轿车1.46亿辆,私人轿车保有量增加1112万辆至1.37亿辆,汽车保有量的提高为旅游自驾创造了条件,开车自驾出游去乡村旅游成为新趋势。了解更多相关数据,可搜索“艾媒数据中心” guan wang 前往查看。
华夏时报网华夏时报记者公培佳 北京报道“有两棵树就叫生态旅游区,种了两朵花也叫生态旅游区,这就跟国际上的生态旅游有了一定的差距。”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5月8日在首届中国森林生态产业基地建设高峰论坛上称:“希望我们未来的森林旅游能够走向接近于国际思路的生态旅游,而不是一般性的旅游。”据李明德介绍,进入21世纪,世界旅游组织有一个预判:全世界旅游有四大产品将最为火爆,第一个就是生态旅游。而国际上搞生态旅游坚持四个原则,即:生态旅游是一种教育旅游;尊重生物的多样性,生态旅游不能因为人的进入干扰了整个生命世界;旅游基础设施坚持用本地的材料,让生态和谐地在那里存在;不要赶走原住民,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是那些人,由于长时期生活在这儿,他们跟整个生态已融为一体。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针对上述国内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会长、《中国森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命名与管理》管理委员会主任孟繁志表示,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会同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北京林业大学在“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框架下,提出开展中国森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的命名与管理工作。“2-3年内,将建成20个左右的中国森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让基地起到引领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的龙头示范作用。”孟繁志在答记者问时称,中国森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的范围涵盖森林旅游基地、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产品加工基地、生态小镇、林下采集和种植基地五大板块。在高峰论坛上,云南普洱市江城县森魁林业林下经济基地、四川雅安随享家康养基地、海南定安沉香康复养生基地、黑龙江双丰林业局燕安红松康养小镇成为首批中国森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试点单位。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1、乡村旅游类型多样,形式丰富目前我国休闲农业主要呈现四种类型,即农家乐、民俗村、农业园以及休闲农庄。结合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情况,乡村体验类乡村旅游形式多样,成为重要的乡村游类型。中国乡村旅游景点景区类型统计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320个乡村入选乡村旅游重点村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2019年7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包括北京古北口村、浙江余村、贵州云舍村、四川战旗村在内的320个乡村入选。从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区域分布情况看,新疆及新疆兵团共计有15个,排名首位;其次浙江、湖北、湖南重点村分别为14个,其余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总体分布也相对均衡。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区域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乡村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同步增加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截止至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2012-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2015-2017年乡村旅游人数占国内游人数比重超过50%,至2018年达到30亿人,占国内旅游人数的48.39%。《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15.1亿人,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2012-2019年H1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总收入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多样化、体验化、融合化成未来主要趋势截止目前,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随着人们消费升级的提升及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我国乡村旅游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乡村旅游消费模式从观光式旅游过渡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乡村游形式逐渐多样化。现阶段,乡村经济发展路径也日渐形成了“乡村主题化、体验生活化、农业现代化、业态多元化、村镇景区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等8大新趋势。中国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我国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的发展过程中,《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政策指出,至2020年我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达到6000个,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以上,农家乐300万家,带动5000万个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以上数据来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来源: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