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知识报告|2020直播生态研究报告,多元化垂直化精细化成未来趋势众生相

知识报告|2020直播生态研究报告,多元化垂直化精细化成未来趋势

随着直播电商行业政策与市场双重利好,越来越多的商家入局直播行业,但是人人都知道直播好,那直播行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未来的趋势又是如何?因此在5月26日,新榜研究院发布了《2020直播生态研究报告》,为泛娱乐、教育、电商行业的商家指引未来发展方向。一、直播行业发展概述①直播行业流量红利渐消,行业发展趋于成熟稳定,开始进入深度渗透阶段2019年,直播行业因为电商直播的迅速崛起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成为互联网最火的风口之一。2020年,由于疫情扩散带来的用户居家、延迟复工复产等问题,更是进一步刺激了线上直播的发展。不仅各平台、各企业纷纷加大对直播的投入,同时主播规模、用户规模也在迅速壮大。深度渗透期:受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影响,线上化需求强烈,多行业青睐直播形式,加速直播行业的发展与渗透。多个平台开发直播功能、开放直播流量入口、出台直播扶持政策;教育、汽车、房产等以线下运营为主的行业也开始试水线上直播;主播群体更加多元,除了直播达人,越来越多的明星、KOL、商家、政府官员等开始进入直播领域。②直播用户规模接近六亿,网民渗透率超过六成,全民直播时代或将到来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直播用户规模达5.60亿,即40%的中国人、62%的网民是直播用户。受疫情影响,“直播”形式在多个行业的关注度均有提升,预计2020年数据再创新高。③直播渠道价值抬升,平台踊跃投入资源,线上新型场景渗透率提升,供需两端双增长平台积极赋能,给予流量、资源支持;学习、消费、泛娱乐等日常生活场景的线上直播比重明显增加;渠道红利崛起,供需两旺。需求端用户关注度高,相比疫情前,疫情期间于百度观看直播的日均用户数增速达430%。(百度数据)二、典型行业线上直播生态——教育①教育直播的关注度攀升,3月同期增长56倍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鼓励教育资源直播式应用,也刺激各方对教育直播的关注。2019年,“教育直播”的关注度相对平稳;2020年,受疫情影响,“教育直播”内容的关注度攀升。以微信平台为例,2019年各月文章数均在600篇以下,阅读量均在200万以下;受疫情及教育政策影响,2020年3月,“教育直播”内容的关注度达到峰值。提及文章数2134篇,阅读量超1249万,同期增长56倍。②教育直播内容品类扩展,丰富在线教育内容生态越来越多的细分教育品类开始尝试线上化、直播化,如K12学科、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均进入线上直播教学,较大程度的丰富了线上教育直播生态。③互联网平台与教育企业加大教育直播的渠道建设,不断开放创新教育直播入口根据机构属性、机构特点、用户群体,可以把教育直播类机构分为平台型、内容型、功能型三种。平台型——快手、虎牙等:作为平台链接教育机构和用户,教育企业和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提供服务和消费内容。内容型——新东方、学而思等提供教育内容的专业服务机构。功能型——钉钉、企业微信、小鹅通等工具,专门为教育直播提供渠道解决方案的产品。三、典型行业线上直播生态——泛娱乐①泛娱乐内容的生产方式逐渐向线上转移,新型线上娱乐活动层出不穷随着直播在大众生活中的渗透,以及受疫情影响,泛娱乐内容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出现了“云蹦迪”、“云旅游”等线上泛娱乐直播新内容。一方面,传统线下娱乐场所尝试拓展线上业务板块。另一方面,常见线下的娱乐活动也开始尝试线上化。②直播施工、直播睡觉等“慢直播”受关注,“无聊内容”受追捧由于线下活动受限、生活节奏放缓以及娱乐活动的匮乏,用户线上娱乐时间变长,注意力“过度饱和”的用户群体为“娱乐内容”的复苏提供了土壤,直播节奏较慢的“慢直播”渐受关注。③“宅”被迫成为生活常态,刺激“宅”文化的再度兴起“宅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主要是指专注于私人空间和精神追求的文化现象。受疫情影响,不仅用户自身创作出“橘子剖腹产、居家式旅游”等宅家娱乐活动,内容平台针对疫情之下的“宅家”场景,也推出了一系列“云娱乐”活动,满足用户居家的娱乐消费需求,推动“宅”文化再度兴起。四、典型行业线上直播生态——电商①直播电商获官方认可,政策利好产业快速发展随着线上消费的常态化以及疫情影响,直播电商在电商领域的渗透和战略地位的提升,政策支持、央媒站台、地方官员带货成为直播行业常态,助推直播电商产业快速发展。②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但占网上零售规模和整体电商规模的比例较小,潜在增长空间大根据艾媒数据,2019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速高达226%,为4338亿,仅为网上零售规模的4.1%,整体电商规模的1.1%,渗透率较低,增长空间大。③全行业积极加码线上化运营,拥抱直播电商根据单价和线上化程度,将直播品类按照四象限归类,如下图所示。电商直播品类集中的行业具有低价格、高线上化程度的特点。但可以看到,汽车、房地产等传统实体产业也在积极尝试线上直播。④主播身份更加多元,商家自播体量增长明显除了网红主播和商家运营人员外,明星、垂类KOL、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等,通过自播或参与其他主播的直播等形式开展带货。场外人士的积极参与,极大丰富了主播群体。⑤各平台加大直播电商投入,平台竞争愈发激烈作为连接直播电商供需两端的平台,电商平台、视频平台持续推出不同的流量和运营扶持举措,加大直播电商的投入,同时,一些内容社区也开始积极布局直播电商。淘宝直播:流量红利+供应链资源+网红造势,占据近半时候市场份额快手:去中心化模式+IP矩阵运营,赋能电商转化抖音:与话题人物合作开展直播带货,打造行业直播热点话题事件⑥企业自播成新风潮,总裁为品牌代言,同时积极联动平台和KOL扩大影响五、直播行业发展趋势①随着5G技术的发展,直播行业将被注入新的驱动力继2015年4G普及带来直播产业的迅猛发展后,5G或将为直播生态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②直播行业内容趋于多元,直播领域将更加垂直,直播精细化运营的重要度提升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渗透率的提升以及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多元内容类型、垂直内容领域、精细化内容运营将是直播行业未来的趋势。

如而夫者

《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2019-2020)》在京发布

12月18日上午,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中国首部《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2019-2020)》。这一系统阐述我国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的第一本皮书的出版,将推动我国生态治理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助力绿色发展的实践。《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是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打造的中国第一个系统研究、探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问题的系列专题报告。本次发布的《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 (2019-2020)》(下称生态治理蓝皮书)站在大视野、大治理、国际化的高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中国生态治理为背景,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以打造生态治理平台和提升“生态治理”品牌为重点,体现现代生态环境治理在发展中的地位,理顺生态发展脉络,探寻生态发展规律,提炼生态治理创新模式,以鲜活经验和生动案例全景式、立体化呈现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生态建设成果,调查目前中国在生态治理方面的问题与机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为生态治理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中国建议,贡献了中国智慧。生态治理蓝皮书分析指出,总体来看,我国生态治理情况中空气环境和水环境治理效果较好;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生态治理总指数远高于其他区域。生态治理蓝皮书还具体提出了我国生态治理政策建议。生态治理蓝皮书发布现场,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主导的中国生态智库同期成立。

玻璃箱

报告指中国大中城市正在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中新网上海12月29日电 (记者 许婧)29日在同济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绿皮书(2017-2018)——中国35个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以下称绿皮书)显示,中国大中城市正在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35个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成果同时揭晓。城市可持续发展演进图。 供图该绿皮书由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韩传峰教授、何芳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内,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应然目标。研究团队选用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方面指标构建生态投入指数,选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发展指数,构建二轴-四区分析框架与CSBD理论,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展开实证研究,对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改进模式。评估结果显示,相对于全国35个城市的平均水平,青岛、南宁、郑州、长沙、成都、长春等城市处于“低生态投入高生态文明发展”状态,这是可持续发展较为理想的状态,应选择S模式追求更高发展品质,在控制城市生态投入,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提高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避免不进则退。上海、深圳、杭州、贵阳、广州、合肥、南京、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厦门、太原、银川等城市处于“高投入高发展”状态,应选择B模式提质发展,即在保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同时,降低生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实现生态投入减量化,通过经济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增长模式。石家庄、哈尔滨、重庆、北京、济南、大连、天津、福州、沈阳、西安、海口、兰州等城市处于“低投入低发展”状态,应选择C模式扩容发展,即在生态投入不超过阈值前提下,通过提高生态效率来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跑赢生态投入增长速度,逐步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质量。南昌、西宁、昆明、宁波、武汉等城市处于“高投入低发展”状态,应选择D模式扩容提质发展,即减少生态投入和资源消耗,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同时要扩大发展规模,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绿皮书认为,中国地域广阔,城市发展在区域间存在不平衡现状,东部发达地区部分城市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广大的中西部城市仍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B模式和C模式在较长一段时期将同时存在。相对于全国35个城市的平均水平,上海市早已由“高投入低产出”状态进入到“高投入高产出”状态,正向“低投入高产出”状态迈进,可持续发展整体趋势向好。生态文明建设表面上是发展问题,实质上是治理问题。韩传峰认为,基于循环策略,应用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追求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应然模式。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C模式,从新型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及新型现代化三个领域,以及经济、技术、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实施可持续发展治理,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发展与生态投入“脱钩”。绿皮书评估实证结果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35个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轨迹虽均出现波折,但呈现出竞跑式发展特征,青岛、长沙、郑州、成都、长春已实现从低生态投入低生态文明发展状态跨越式迈入低生态投入高生态文明发展状态,这说明只要目标科学、内容明确、制度合理、行动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C模式完全可以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改革和创新,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理念智慧和执政能力。”韩传峰说。(完)

一画

《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发布 全国约60%国土生态文明水平明

《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发布。(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为阶段性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项目成果,22日,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组正式发布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二期)项目研究成果暨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15—2017年我国生态文明指数得分提升显著,全国约60%国土生态文明水平取得明显提升。记者了解到,本次成果发布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二期)项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和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生态文明指数为69.96分,总体接近良好水平。福建省、浙江省和重庆市在全国省区市中生态文明指数排名前三位,厦门市、杭州市、广州市珠海市、长沙市、三亚市、惠州市、海口市、黄山市、和大连市在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前十位。2015—2017年我国生态文明指数得分提升显著,37个城市生态文明指数显著上升,198个城市生态文明指数明显上升,全国约百分之六十国土生态文明水平取得明显提升。专家分析,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效率提升是我国生态文明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文明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均衡仍然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突出问题。”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说。刘旭告诉记者,报告评估结果表明,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发挥了巨大成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取得了可喜进展。据记者了解,丛书分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估、我国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战略研究、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研究5卷。丛书提出了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无废国家”为目标,促进资源充分循环,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乡村等政策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丛书还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培育生态产品生产成为新兴产业,将生态资源资产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扩大生态生产产业的就业;二是坚持绿色驱动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三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四是将建设“零碳无废”社会目标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推动能源革命实现低碳发展,推进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循环发展;五是培育全民生态文化自觉和绿色生活方式;六是健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法制保障,创新生态资源资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七是引领全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中国智慧;八是实施绿色科技创新工程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发布会上,刘旭还向记者介绍了项目组其它成果,包括《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经验与建议》咨询报告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和时任副总理张高丽同志的批示,支撑了中央将福建省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决策;《关于通过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社会的建议》咨询报告为国务院出台《“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供了依据与参考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指出,要针对当前生态文明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咨询研究,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要站在工程院要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新兴国家高端智库的高度,做高品质项目、出标志性成果、以高标准咨询、促高质量发展。“本次成果的发布,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践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认为,项目还要继续长期深入系统推进下去,不断完善不断深入,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前瞻、更加及时的数据基础。

北草地

《2018年数据生态报告》发布,5大方面助力领跑数据智能时代

近日, TalkingData联合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组委会在“2018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主会场高峰论坛上共同发布《2018年数据智能生态报告》,TalkingData CEO助理、腾云大学校长、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数字生态行研中心首席研究专家杨慧博士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针对数据智能的发展趋势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企业更好驾驭数据智能,领跑数据智能时代。《2018年数据智能生态报告》结合TalkingData在助力行业发展变革中积累的经验,梳理了当下中国数据智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给出了数据智能、数据智能平台的定义和时代的特性。本报告洞察了数据智能时代的本质,分析了数据智能市场行业全景及痛点,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应对策略,倡议积极推动行业合作,共建数据智能平台。现今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行业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对于数据的收集、处理、算法的精炼以及最终对数据价值的应用。但是如何在这样一个以数据智能时代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动真正实现数据价值的提炼,利用数据智能去改变企业决策、改善人类生活?这是我们需要共同来探讨的。一、数据智能的定义与本质著名图灵奖得主Jim Gray提出的四大范式,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梳理科学的演进。其中前三大范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录、归纳和模拟现实世界;而进入数据智能时代,在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数据逐渐呈现出高维度、高阶态、异构性的形势,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挖掘,并且通过建模、工程等方式来解决实际的预测和决策问题,最终实现决策的行动,则为“数据智能”。数据智能也和数据科学、数据工程、数据分析等概念息息相关,但数据智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和其它几个名词最大的区别在于:数据智能的目的是“预测”和“决策”,而非“分析”或者“展示”。由于数据智能指向决策,所以用来判断数据智能的效率和价值就在于其决策的结果产生的可衡量的商业价值。数据智能产出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够承载和调动一系列智能数据、核心模型以及面向不同情境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智能平台。最终呈现出有封装的、有交互界面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决策的数据智能产品。从商业和经济的本质上来说,数据智能平台指数级地加速了数据和人的智慧,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体现在聚合效应,即从数据源到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最终形成数据产品过程中,实际上遵循价值“微笑曲线”;数据智能通过聚合各个环节的剩余价值,从而提升整条价值链的价值。第二方面体现在加速效应。在数据的获取和应用的这些环节,数据的价值链已经从单一的线性结构逐渐演变成为模块与模块之间互相交叉融合的复杂架构。数据的每一个环节都都能够得到数据智能平台的加速,产生更多价值。综上,通过打通数据价值链,可以集中剩余价值、降低数据成本、提高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数据智能所带来的价值红利。二、数据智能平台的使命与能力数据智能平台/数据中台的使命有两件事:帮助企业更好的“看现在”——对现有数据的治理;帮助企业更好的“看未来”——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对未来的预测;“看现在”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的“看未来”,这是因为在数据智能时代,数据的量级和异构的程度都极其复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这是企业实现数据智能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数据智能价值实现最为关键的基础。具体进一步来说,这两个能力拆开后又包括了以下这些能力要素:为了更好“看现在”连接、共享、安全;以及为了更好“看未来”的管理、科学与工程。1、连接,提高数据维度及饱和度。连接不强调对数据的拥有,而强调能够触及和返回的数据的广度、丰富程度。将不同来源的数据汇聚和连接起来形成更丰富的数据维度,是数据智能平台的使命。2、共享,通过OPAL实现数据价值流转。共享能力是评估一个数据智能平台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共享不代表要完全的透明,而是通过像OPAL(Open Algorithms,开放算法库)这样的技术框架去构建一个合理的、区分权限的、能够保护数据同时让知识的价值流转的机制。3、安全,推动数据安全合规标准的建立。安全合规是重中之重。一个数据智能平台是中立的、合法合规的,它中间涉及到的各项任务都应该是安全且合规的,具有安全管理、用户管理、平台接入与使用的审计、调优和保障高可用性和容灾的能力。4、管理,实现企业的数据资产化、资源化。管理是数据智能平台实现价值的起步,让数据的排列有序、结构趋同,可以被进一步的分域、保存、备份、重新组合,形成更多的协同价值。5、科学,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数据科学是探索数据价值的流程,也是数据价值被挖掘的核心过程。数据的价值不是一次成型的,数据价值的挖掘依赖与不断假设、分析、验证、校准的反复迭代过程,最终才能凝聚沉淀成模型和解决的方案。6、工程,实现数据价值的快速转化。数据能够直接变成决策,中间需要工程来构建环境,实现汇聚、仿真和自动化。工程这个因素将数据和算法、工具和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封装的、内部自成体系的数据智能产品。有了以上六个能力因素,数据智能平台才得以成为一个独特的平台,也成为企业想要快速构成数据智能产品、实现客户价值的必需平台。三、数据智能市场的发展与痛点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飞速进步,数据量级的增长、计算能力的提升、存储的便捷化等推动数据智能市场蓬勃发展。数据市场从以传统IT企业为代表的软件时代,到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数据时代,再到以数据智能企业的生态时代,数据的支撑和驱动因素越发成熟。随着终端的智能化、数据异构化、商业问题复杂性的提高,数据智能市场也向着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进发。对企业客户来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痛点问题,但是总结来说会有如下几类:第一、业务管理者或高管不知道怎么构建数据业务 / 数据能力;第二、缺人,缺人,还是缺人;不知道从哪里获取这类人才,或者人才掌握的是上一阶段发展所需的知识;第三、客户没有透彻地理解数据能力和企业业务能力之间的关系:无法与客户商业决策所对应的商业指标绑定;第四、相应数据虽形成闭环但是数据闭环本身太小或者太过封闭,能够解决的问题过少、过小。 客户侧出现的问题,体现了整个数据行业目前面对的深层次问题。那么为什么要有数据智能平台呢?有数据智能平台的在位企业才能帮助客户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数据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数据获取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单一数据源的维度价值有限、数据需要共享才有价值;其次,数字业务推陈出新速度非常快,各数据源及应用厂商各自造轮子,很难形成规模优势,缺少行业的分工和合作;法律法规包括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等还在不断完善,数据安全成为桎梏所有数据价值共享的主要鸿沟;数据与商业场景割裂,缺乏行业洞察,很难进行有效转化;最后,专业数据人才缺乏,大多数都集中在数据行业的从业企业中,留给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提升的人才十分有限。目前高校等培养机构供给还处在缓慢加速的过程中,行业人才空缺加大。因而需要这样一个数据智能平台来通过能力的共创、复用、沉淀等,促进企业前端业务或者数据智能产品的效率、协同和创新。为了解决以上的痛点问题,无论是对于客户企业还是对于数据行业的在位企业来说,都需要出现一家企业、一个团队来主导数据智能平台/数据中台的建设,这个新的数据智能平台/数据中台的存在,才能打破传统价值分工、重构数据行业的生态全景,全面提高行业的价值产生的能力。四、数据智能行业全景与玩家分类数据行业诞生以来,大多数企业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上进行试水。如果把整个行业分为标准化/产品化、客制化/服务化的纵向坐标以及数据和软件工具的横向坐标,究竟是将数据作为护城河,还是产出成型高效的软件应用工具,如何在数据加工程度和软件工具、客制化和标准化中找到一个平衡,也是当下数据企业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我们可以以此为维度,分为以下六种商业模式:数据源、数据交易、市场智能、SaaS、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处于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在整个数据智能行业中的身份与角色也不尽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速赢关键因素和策略(见报告详解);但是在智能数据时代,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在不约而同的自主发展数据智能平台,或者与行业中的数据智能平台形成深度的合作。更多的合作呼唤更灵活的合作方式。不同于普通的平台类企业,数据智能平台需要同时包含数据、工具、算法和服务多个要素,不同要素的组合需要用不同的商业模式进行变现,甚至会改变价值分布、突破传统的、单向的客户关系甚至是竞争关系。因此数据智能平台需要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商业模式支持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和不同定位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形成协同作用。突破传统的技术合作伙伴或者是联合建模合作伙伴、数据智能产品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真正跨越简单的客户的概念的新型客户类型,与数据智能平台/数据中台类企业构建按照效果分成的成效合作伙伴关系。五、数据智能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数据智能还有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变道初期如果不能快速跟上,必将会错失在一次新的产业革命(甚至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中的赶超良机。因此,必须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积极谋划,推动发展。具体来说,未来中国数据智能行业的发展会呈“两化”趋势——生态化和开源化。只有集中了生态化和开源化的力量,数据智能才会开放互联的打通与连接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而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智能数据中台。如此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面向不同商业决策的痛点问题,支持多渠道多场景的数据分析与运营,产出包括智慧金融、智能营销、商业洞察等等行业成熟的解决方案与应用组合,将数据智能潮流推向新的高潮。

灵域

金准人工智能 2018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生态研究报告

前言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对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智能平台建设情况,选取视觉智能,语音智能、数据智能、企业智能四个领域,进行了研究分析。金准人工智能专家经过调研发现,部分企业都有人工智能应用或者应用规划。从已经有人工智能应用的企业来看,大部分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只有不到10%的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效果不理想。从总体来看,目前还处于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的融合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整个IT系统或者进行业务转型的企业较少。在人工智能厂商选型时,企业最看重厂商的技术实力、品牌、对于业务的理解和融合能力。应用落地、平台构建、生态培养同步并举,厂商之间的竞争将在多个维度同时进行。人工智能生态各要素动态演进,基于开放平台的生态逐渐成型。算力、算法和数据之后,场景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视觉智能已经迈过了技术拐点,走向应用普及阶段,并将成为未来5年最有商业前景的领域。人脸识别开启了人们的认知,但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才是视觉智能的“星辰大海”。语音智能交互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普及,B端和C端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C端呈现操作系统级别的竞争态势,B端市场窗口还很大,不同行业的垂直应用场景有待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是数据智能的基础,局域智能将向全域智能转变,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具有巨大优势。海量的数据将在“云端”汇聚,并实现数据之间的高度融合,“云端数据智能”将更加普遍。由于新零售概念的兴起,大家逐步关注到线下数据的价值,并通过高德地图、美团、支付宝、微信等应用,结合人脸识别等新手段,大量获取线下数据尤其是线下消费和支付数据,最终实现线上数据与线下数据的融合,构建更完善的用户画像。一、视觉智能应用、平台与生态视觉智能是5年内最有商业前景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2018年,智能安防将是视觉智能厂商的发展中心。根据中安协发布《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安防行业将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且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只是智能安防这一个领域,就足够支撑多个百亿级别的独角兽企业,满足资本对于视觉智能厂商的业绩期望。在智能安防领域,按商业演进路径可以将厂商分为两类:以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和博思廷为代表的“AI+安防”类厂商,和以海康威视威为代表的“安防+AI”类型厂商。智慧城市将是视觉智能最大的应用领域,未来的市场规模必将在万亿以上。视觉智能+数据分析,将成为智慧城市系统的主体,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视觉智能应用,已经从图像识别、物体识别转向计算机视觉理解、视频理解这些更具挑战和应用价值的领域,未来其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终端智能将获得快速提升。云+端的数据处理方式成为潮流。未来智能终端将成为视觉智能应用重要的计算载体,同时云端对于数据打通将发挥关键作用。LFW是目前人脸识别领域最权威的数据库之一,LFW中的图像均产生于实际场景。具备自然的光照、表情、姿势和遮挡等干扰因素,且考虑到涉及人物多数为公众人物,也涉及到化妆等更复杂的干扰因素,在LFW数据库上验证人脸识别算法理论上更贴近实际应用。从数据上看,目前计算机视觉的识别率普遍高于人眼(97.53%),而目前主流的视觉智能厂商,其系统的识别率普遍高于97.53%,比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博思廷、百度、腾讯等,其系统的识别率普遍大多在99%左右,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视觉智能厂商达到这一水平。这意味着视觉智能已经迈过技术拐点,未来几年将面临疾风骤雨式的应用普及。二、语音智能应用、平台与生态语音智能领域,总体上来看,C端语音智能市场已经开始显现操作系统级别的竞争,并以开放平台和生态体系的方式来进行竞争,主要表现:不断嵌入更多的智能硬件设备,其中又主要是手机和智能音箱,并逐步扩展到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厂商之间的竞争焦点集中于手机厂商、智能硬件厂商;在自家的语音交互系统中不断接入更多的服务,不断扩展用户通过智能语音助手能做的事情;构建开放平台,聚拢大量的软硬件合作伙伴,以生态体系的力量来强化其竞争优势和市场领导能力。目前国内主流语音智能厂商的识别率普遍高于97%,迈过了是商业应用的技术门槛。语音识别准确率方面,科大讯飞、百度、思必驰等领先,科大讯飞在方言领域的高识别率是其一大特色。远场降噪和远场识别能力的提升,催生出智能音箱产品,进一步推动智能硬件的发展。科大讯飞、百度等主流厂商,其机器翻译能力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语音智能与视觉智能、无人驾驶一起,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张名片。基于语义理解的语境理解、意图理解,形成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是一大难点。B端语音智能市场窗口较大,基于语音交互的垂直应用场景有待挖掘。基于语义理解和语音交互的垂直应用场景进一步深耕,具有语境理解、多轮对话、可随时打断等能力,是语音智能厂商的重要竞争力。智能客服、嵌入企业管理软件的语音助手、医疗机器人等是重要的细分领域。尤其是智能客服,针对不同行业的业务属性,开发场景化语音交互系统,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挖掘的蓝海市场。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领域,语音智能厂商纷纷跟进对应赛道。在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中,语音智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一方面,办公软件尤其是移动办公软件中,已经有一些厂商尝试在其产品中嵌入语音助手模块,让用户可以用语音交互的方式处理工作事宜;另一方面,基于语义理解的业务流程打通,将语音交互融入其业务流程系统,这也是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主要的发展方向。三、数据智能应用、平台与生态在数据智能领域,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数据可视化、智能营销、用户画像与个性化推荐,BI等是重要的细分领域;在数据类型方面,移动数据和线下零售数据的分析成为热点。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基本的数据局积累和数据处理体系已基本成型,未来关注的重点将转向多渠道、多种数据形式的融合,并且会从局域智能转向全域智能。局域智能是在某个细分领域的数据智能,为用户解决某些特定类型的问题。与之对应的,全域智能将实现三方面的突破:1. 多渠道数据的融合。包括PC数据、移动端数据、物联网数据、线上数据和线下数据的融合;2. 多类数据的融合。不仅能处理结构化数据,也能处理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并能实现数据打通,基于多种类数据的全面分析提供结果和决策建议;3. 多维度数据融合。包括电商数据、社交数据、搜索数据、线下消费数据等多维数据的融合;另外,局域智能更多的侧重于分析,而全域智能则更多侧重决策建议,并为用户自动化处理部分事物。深度用户画像成为行业基础,互联网巨头在数据智能领域优势巨大。很多数据智能应用都是以用户画像为基础的,以此衍生出个性化推荐、智能营销、商业智能、安全态势感知等。更进一步的,深度用户画像能对用户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刻画,可以据此开展一些更高价值的智能服务,比如金融风控,这在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具有广泛地应用。互联网巨头,由于其海量的数据积累和较强的综合实力,在数据智能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这一优势还会进一步加强。这其中阿里巴巴的优势最为明显,阿里的电商数据、支付数据、物流数据是价值量最高的几类数据,可以基于对用户实现全面的特征刻画,进而发展出丰富的智能应用。由于新零售概念的兴起,大家逐步关注到线下数据的价值,并通过高德地图、美团、支付宝、微信等应用,结合人脸识别等新手段,大量获取线下数据尤其是线下消费和支付数据,最终实现线上数据与线下数据的融合,构建更完善的用户画像。云计算的成熟,有力地推动了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产业的发展,也有效促进了数据的融合。未来,海量的数据将在“云端”汇聚,并实现数据之间的高度融合,“云端数据智能”将更加普遍。四、企业服务应用、平台与生态企业智能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业务场景+管理流程”是企业智能的理想模式。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企业智能目前还处于探索期,模式尚不固定,智能助手、人脸识别打卡等只是初级应用,并没有切入企业智能的核心 。比较成熟的企业智能应用,一定是要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管理流程、业务场景的高度融合。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语义理解、数据挖掘技术,将嵌入企业信息系统的各个领域,包括ERP系统、CRM系统、HR系统、SCM系统以及财务系统等。通过对这些系统中各种数据信息的理解和价值挖掘,然后结合管理流程,以及融合业务场景的知识图谱,对企业整体及各个细分领域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更进一步的,智能系统能依据特定流程自动处理一定的。企业内部数据的打通、人机协同是企业智能接下来的发展重点。通过数据和行业、业务知识的整合,构建针对特定行业的知识图谱,“专家系统”有可能获得重生,并发挥较大的价值。一方面,建立企业内部专家系统,辅助企业的管理决策和业务开展,也为新员工的培训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业务系统的延伸对外提供服务,比较典型的如智能客服系统,依据对行业和企业业务的知识图谱,回答客户的问题,进行一些业务操作。未来几年,嵌入式智能将得到进一步普及,在企业服务领域智能硬件设备的使用成为一个亮点。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机器主导、人主导、人机协同。未来不再是单一的人主导或者机器主导,而是人机高效协同。人提出问题,提供数据资料,智能系统根据信息进行提出决策建议,并在一定业务范围内实现自动化运营,人是智能服务的受益方。通过企业智能应用,可以实现科学化决策、自动化运营、人机高效协同的组织状态。五、中国人工智能应用问题与趋势展望1. 阻碍人工智能应用的因素分布根据调研情况,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度不高是目前阻碍人工智能应用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大部分企业还面临数据缺失,不知道如何进行人工智能厂商和产品选型的问题提。进入人工智能项目实施阶段后,某些情况下系统部署成本与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匹配,也阻碍了人工智能应用的进一步普及。数据匮乏、技术与业务融合度不高、实施成本高等阻碍人工智能的普及。数据垄断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大部分数据,都集中在政府、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手里,政府目前的数据开放意愿最强,但其数据质量和办事效率低,政府数据开放程度并不高。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由于其本身的商业利益诉求,开放数据的意愿不强,尤其是随着大家对数据价值的认知提高,这些企业将其积累的数据看作其核心资产,进一步降低数据分享的意愿。阻碍数据共享的最关键因素是数据巨头本身的商业利益协调很难,这一方面要考虑到数据巨头尤其是互联网巨头的商业利益诉求,清晰界定共享数据和互联网巨头独享数据的边界,并基于价值对共享的数据给予合理的回报和补偿;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强制推动,并以数据联盟等形式来进行组织保障和可持续化运营。人工智能项目经济效应有待验证,人工智能公共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人工智能从概念走向产业应用,必须给客户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带来价值要超过由于人工智能系统实施造成的成本支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但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验证。人工智能应用普及可能带来的系统性事业值得关注,并要警惕随之而来的大规模社会风险。底层技术与“世界第二”的人工智能国际地位不匹配,尤其是人工智能芯片、机器学习为代表的底层算法、通用性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的实力还很不足,绝对不能重蹈传统信息产业领域“缺芯少魂”的覆辙。人工智能领先厂商之间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基础技术、数据的共享不足,重复开发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有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国家层面在资金和组织资源方面的投入还不够。2. 政府、企业联动,建立开放共享、利益边界清晰的数据生态从国家层面,一方面,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发布。清晰定义各类数据价值和数据交易规范,厘清数据共享与个人隐私、企业利益诉求之间的关系。政府加大数据开放力度,拓宽开放数据的种类,提高开放数据质量。推动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巨头组建数据共享联盟,推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建立、完善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基于真实数据价值得数据交易,充分考虑个人隐私和企业利益诉求的,实现数据交易和数据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组建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图像、语音、视频、文本等多样化数据形式的训练资源库和标准测试数据集。另一方面,在政府指导下,建立企业之间的数据联盟,厘清利益关系,在充分尊重各自数据权益和利益诉求的前提下,协商可交易、共享的数据范围,规范交易、共享的方式和流程。推动数据在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研究机构、政府之间的流动,在流通中实现数据价值。建立数据标准,尤其是数据接口标准,构建数据接口API ,方便进行数据调用。建立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之间、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数据共享的有效推动。更近一步的,在国家层面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一体”:政府联合企业构建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如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库等。“两翼”:一、对实施人工智能应用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在传统企业中的普及。二、建立超大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至少在5000亿量级以上(不低于软银“愿景”基金规模)。对内扶持初创人工智能企业,对外进行全球性的产业大并购。另外,为将来部分“中概股”企业国内上市提供政策和资本支持。企业层面,在竞争的同时加强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尤其是底层、前沿领域的技术合作。借鉴美国谷歌、脸书、亚马逊、IBM、微软5家科技公司成立的人工智能联盟,国内以以BAT、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及旷视、商汤等新兴人工智能独角兽,应尽快建立类似的联盟,推动技术合作和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基础数据和技术的开放。领先人工智能公司应该以更大的担当,深耕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等前沿领域,拓宽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边界。推动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的人才流动和联合培养机制。3. 人工智能应用趋势展望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将经理三个阶段,两个奇点。奇点一是通用算法、类脑芯片;奇点二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芯片、量子算法。阶段一属于弱人工智能,是某种算法只能用于一个或相关的几个领域的应用,局限性较高。阶段二是强人工智能,是一套算法可以解决人类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的问题,并获得相当的创造力和自我意识。阶段三是超人工智能,智能系统全面超越人类,尤其是超越人类的思维局限,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神”。当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候,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超级人工智能应遵循以下三条定律:第一定律:超级智能应追求终极真理,提升对宇宙的感知和行动能力。第二定律:超级智能尽可能与人类共处并提供帮助,提升人类能力和生存水平。第三定律:超级智能应承认人类的合法地位,不因人类的局限而做出毁灭的决定,最坏的情况是脱离接触。总结目前企业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业务场景+管理流程”是企业智能的理想模式。金准人工智能专家预测企业内部数据的打通、人机协同是企业智能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技术与业务融合度不高、数据匮乏是阻碍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因素。数据垄断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商业利益协调艰难、数据边界不清晰,是阻碍数据共享的关键因素。金准人工智能专家预测认为未来一种可能的状态是:政府、企业联动,建立开放共享、利益边界清晰的数据生态。

景曰

2020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研究报告在青岛发布

在2020青岛创新节开幕式上,国家信息中心继2018年后第二次在青发布《2020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各地持续建设创新创业生态,领跑型城市扩容并呈现“多极”领跑态势。报告发布了18家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武汉、西安、青岛、合肥、重庆、苏州、郑州、天津、长沙、济南、宁波。其中,青岛“跑进”前十,位列第10位,较2018年城市指数提升2个名次,排名提升幅度在全国范围内排第三。一次全国城市创新创业的大排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双加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的驱动下,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支持服务创新的发展,将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双创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做好创新创业统计监测工作。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全面承担起了这项工作,以季度为频率对全国城市创新创业生态进行常态化统计监测,形成了多个区域的创新创业数据。研究中,报告借用仿生学方法,类比自然生态界系统,建立了创新生态系统。这个创新生态系统包括产业主体、科研主体、培育主体三个创新生态主体和政策扶植、市场活跃、资本助力、平台载体、科创服务五项生态环境。本次报告发布,国家信息中心还在2018年基础上将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更多地结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了8个分类二级指标及55项数据采集点。本次报告测评选取了全国范围内50个样本城市,入选的城市不仅需要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还被综合考虑了区域均衡、产业结构均衡、部委和研究机构推荐等因素。在这个基础上,报告配合来自城市统计年鉴、统计监测数据、社会化数据和合作单位的测评数据,形成了多维度的测评图表,对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成熟度进行水平“排名”。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青岛有“王牌”在创新创业的生态构造当中,不同城市有不同的表现。从报告中,我们可以一窥青岛创新创业领跑的“秘诀”所在。报告分析,GDP保持较高增速和体量的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表现得比较突出,两者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城市之间呈现出一种赶超趋势。青岛、西安、合肥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从各分指数来看,有更多规上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高新企业的城市,具有不同特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城市,能够面向创新创业者释放更多应用场景的城市,在产业主体分类这一分指数中表现较好。在这个领域,青岛排名第12位。在扩大创新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和力度的基础上,政策扶持分值数突出的城市往往表现为更注重政策精准度、普适程度和满意程度。在这个指标上,深圳表现最好,排名第一,它的双创政策“三度率”达到99%,获得政策扶持便利度也达到99%;同时,青岛表现也非常亮眼,排名第6,其中,青岛双创政策渗透率达92%,企业政策获得的便利度也达90%。资本助力是创新创业活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从表现突出的城市来看,城市流动性资金充裕、早期创业投融资活跃、知识产权抵押和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通畅是资本助力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表现。在资本助力这一个指标上,青岛排名第8位。全国各类孵化平台在经过数量爆发式增长后,更加注重建设专业化、品牌化孵化载体,平台载体的高质量服务对构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基石作用。这方面青岛表现非常突出,全国排名第4位,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86家。供给高水平的科技服务和科创服务,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创意点子转移转化,这是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的催化剂。在这一指标上,青岛排名第11位。此外,承载国家级科研创新载体,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较高,以及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是城市抢占科研主体创新创业高地的关键;吸引和留住高等院校毕业生在本地创业就业,重视培育校友人才链创新创业,提供良好配套设施和服务,将为城市培育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主体;市场活跃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测度,全社会消费供给和市场主体供给是城市创新创业生态各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要素。在这些指标上,青岛表现也十分不俗。总体来看,青岛政策扶持、资本助力、平台载体这3类指标进步明显,表现突出,这反映了青岛近年来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显著,蕴育了极具“养分”的创新创业生态土壤,这是青岛市打造创意创新创造“热带雨林”的重要条件。以报告分析为依据,青岛将进一步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比较,发现短板和差距,从而找准着力点,抓关键政策、用关键主体、获关键资源,在创新创业创造的“康庄大道”上跑出青岛加速度。

海口人

2017年中国电竞生态研究报告

除了电竞游戏外,电竞生态的核心与衍生部分是整个电竞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联盟化的到来,电竞生态也在转型与变化。 此份报告中,艾瑞咨询盘点中国电竞生态一路的变化、主客场制后电竞生态的发展,并且抛开电竞游戏的收入,对未来几年的电竞生态市场细分与整体进行估值。 本文主要观点: 1. 随着联盟化的到来,预计2020年中国电竞生态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将实现五倍的增幅。 2. 主场化激活当地电竞场馆与周边配套商圈,形成电竞商业娱乐综合体,带来巨大市场价值并推动当地电竞生态产业发展。 3. “电竞是体育”的认同度获得大幅提升,整个电竞行业走向正规化、职业化。 ▌ 中国电竞行业进入爆发期 ▌ 中国电竞生态市场规模三年内将突破百亿元在联盟化以及主场化的影响下,未来中国电竞核心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预估经过电竞“黄金五年”发展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亿元;而包括电竞衍生市场在内,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达到250亿元。 ▌ 联盟化推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目前电竞衍生市场规模仍然远大于电竞核心市场规模,预计经过3年的发展后核心市场规模将会超越衍生市场规模。而在联盟化与主场化的推动下,线下场地配套以及周边收入将会迅速扩张,并且带动相关电竞产业在当地迅速发展。 ▌ 2020年联盟化效果初成,主场化带动配套场地收入经过3年的联盟化与主客场建设,预计2020年中国电竞生态整体逐步完善。其中,作为电竞生态核心部分的俱乐部获得巨大的增长,在2020年预计收入规模将会达到40亿元。而电竞衍生生态方面,主场建设所带动的场地配套商圈将会有接近22亿元的收入规模。此外,赛事版权、直播平台等也均获得大幅增长。 ▌ 中国电竞生态发展趋势 ▌ 电竞赛事发展趋势内容提供商整合升级制作专业电竞内容与赛事伴生的电竞内容提供商也在同步发展,行业中开始出现了如VSPN这样的整合者,吸收优质内容资源打造精品赛事内容。在整体行业上,各个内容提供商开始挖掘自身特色;另一方面,俱乐部、平台等其他产业相关公司开始建设自己的内容团队,以适应观众不断变动的内容需求以及自身属性的差异。 ▌ 俱乐部与选手发展趋势收入得到基本保障,退役后转业选择多样行业的规范化对选手权益保障有着重要影响。过去,由于俱乐部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对于选手工资等权益的分配很少有明确合同,导致诸多冲突发生;此外,选手收入来源也较为单一,非常不稳定。现在,正规俱乐部与选手签订合约,并且缴纳社保,保障选手的基本权益;选手的收入来源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如产品代言、直播合约等额外收入来源。 ▌ 传播与赞助发展趋势广告主开始重视电竞消费群体,纷纷介入电竞赞助过去的电竞赛事的赞助商往往是与游戏联系密切的电脑硬件厂商为主。赛事的进一步发展在扩展电竞用户人群的同时,也提升了赛事的广告赞助价值。在最新的英雄联盟世界赛中,赞助商除了传统的硬件外设厂商外,还出现了快消品以及汽车品牌。这一事实证明了广告主开始重视电竞消费群体,通过赞助电竞赛事等方式切入电竞市场。 ▌ 联盟化与主场化头部电竞游戏推动行业发展头部电竞游戏一直在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配合游戏更迭整个电竞行业也不断完善。今年是《英雄联盟》进入中国的第六个年头,在此期间中国电竞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赛事规格提升、俱乐部迅速发展、直播平台兴起,电子竞技的社会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现在,《英雄联盟》率先开启电竞联盟化与主场化,推动整个中国电竞产业向传统体育方向进一步发展。 ▌ 俱乐部与赛事落地满足各地观赛需求从用户侧的反映来看,实际上只有10%左右的电竞用户曾去现场观赛——其中大多数用户没有观赛的主要原因则是“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制约。目前电竞赛事与俱乐部主要集中在上海,高度集中的电竞产业把赛事局限在一处。随着电竞生态的完善,各个城市对于电竞赛事需求不断提升。上述的客观条件为电竞赛事的主场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与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主场化的进行,赛事与俱乐部将通过主场入驻电竞气氛浓厚的城市,把线下电竞赛事的体验推向更多用户。 ▌ 本地俱乐部归属感更强主场意识有效提升用户对于主场电竞赛事的关注度。和传统体育一样,电竞用户对于主场赛事的观看意愿更高,并且对于本地城市文化相结合的电竞内容更感兴趣。从对《英雄联盟》的用户进行调查中可以发现,主场化能够提升用户对原本并不感兴趣的俱乐部的关注度,并且有强烈的意愿去现场观赛、去支持本地俱乐部,肯定会支持的用户达41%。 ▌ 电竞场馆配套产业潜力巨大除了满足当地电竞用户的观赛需求外,主场化对当地电竞行业以及场馆配套商圈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俱乐部主场场馆为核心,当地的电竞配套产业会迅速发展率先满足场馆的赛事内容需求。此外,主场场馆所配套商圈也会从赛事举办中收益,大量观众在观看赛事前后可以在配套商圈进行消费娱乐;部分地产公司已经与俱乐部携手打造电竞商业综合体,进一步开发电竞场馆的商业价值。预计在2020年场馆商圈配套收入将达到22亿元。 ▌ 线下赛事有效提升社会对电竞的认同度数据显示,观看过电竞赛事的观众对电竞的观感高于普通用户,而线下电竞赛事更能够提升用户对于电竞是体育项目的认同度。随着主场化的推动,在得未来的五年内,主场化将大量观众吸引到现场观看赛事,并且提升社会对于电竞的认同度。 ▌ 电竞生态迎来黄金五年联盟化与主场化为电竞生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体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增长。预计未来五年是电竞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整个电竞生态向体育化与商业化靠拢,预计在2022年整个电竞生态将达300亿元的规模。 ▌ 线下电竞场馆商业化展望打造电竞 + 娱乐综合娱乐中心体育场馆不仅是观看体育赛事的场所,具有多元的商业娱乐中心的潜质——曼联的老特拉福德球场就有配套的购物与娱乐商业中心。而随着商场的不断演进,娱乐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形成新型商业综合体。未来电竞场馆除了观看电竞赛事外,更是一个以电竞为主题的消费+购物+娱乐的商业综合体,给年轻人提供更多元的娱乐选择。未来随着俱乐部主场化的进行,电竞场馆不仅仅会成为当地的电竞中心,更是多元化的商业娱乐中心。

李尚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

2018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生态环保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解我国公众生态环境行为基本状况,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践行生态环境行为和主动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本次公民生态环境行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周期为2019年4月10日至4月30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区、市),回收有效问卷13086份。其中,城镇样本占比为84.8%,高于农村;男性样本占比为64.7%,高于女性;26-5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为83.1%;大专、本科及以上人群占比为76.1%。调查主要发现及结论:公众普遍认可个人行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选择低碳出行、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等多数生态环境行为领域践行度较高,能够“知行合一”,但在践行绿色消费、分类投放垃圾、参加环保实践和参与监督举报等领域还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现象。受访者认为的影响行为践行的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个人层面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知识、意识、习惯、生活方式等。如“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等绿色消费行为和“给政府提工作建议”等环保实践行为的践行度低,主要与个人意识和习惯有关。二是政策制度类因素。如公众认为“选购绿色产品和耐用品、不买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等绿色消费行为践行度低的原因,主要与市场管理不规范和认证制度不完善等有关;认为“垃圾分类”践行度较低与垃圾处理体系和基础设施不健全有关。三是平台渠道类因素。如公众认为“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买卖闲置物品”等绿色消费行为践行度低,主要是由于缺乏交流捐赠平台;认为影响监督举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监督渠道不畅通、反馈处理不及时等。一、关注生态环境:公众较为关注生态环境信息,对生态环境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有较大提升空间。关注生态环境信息,了解相关知识和政策,提升自身意识和环境素养,是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基础。本次调查选取了“关注政府、企业或其他机构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和生态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两个方面,了解公众关注生态环境的状况。(一)超六成受访者经常“关注生态环境信息”,高学历人群、城镇居民、从事环保相关工作的群体对生态环境信息更为关注。调查显示,75.3%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关注政府、企业或其他机构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是重要的,60.8%的受访者“总是”或“经常”关注生态环境信息,践行度与认知度较为接近。受访者在“关注生态环境信息”行为上存在差异,主要与其受教育程度、城乡属性等因素有关。关注生态环境信息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大专、本科及以上受访者“总是”或“经常”关注生态环境信息的人数高达六成,而小学及以下人群不足四成;同时,城乡行为差异明显,城镇受访者更为关注生态环境信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环保工作的受访者更为关注生态环境信息,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图1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关注生态环境信息情况图2 不同工作单位性质人群关注生态环境信息情况从四大区域来看,东、中、西部人群对生态环境信息更为关注,“总是”或“经常”关注的人数达六成以上;东北地区相对较少,“总是”或“经常”关注的人数占比为45.5%。图3 四大区域公众关注生态环境信息情况(二)公众了解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但对政府相关工作具体信息的了解还需加强。受访者对生态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体良好。84.9%的受访者知道“雾霾的产生与散煤燃烧无关”是错误的;81.6%的受访者了解“《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的发布情况;78.8%的受访者了解“露天烧烤会产生PM2.5”。此外,65.8%的受访者了解环保举报热线电话,了解程度相对不如前几项,表明公众对政府具体工作信息的了解还有提升空间。图4 公众生态环境知识回答正确率统计受教育程度影响受访者对生态环境知识的了解。对于“露天烧烤会产生PM2.5”和“雾霾的产生与散煤燃烧无关”等环境知识,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掌握程度越好。同时,受访者普遍了解《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的发布情况。图5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生态环境知识掌握情况二、节约能源资源:公众践行度较高,普遍“知行一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能源资源对于减轻我国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选取“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电器电源等节能行为”和“外出就餐时适度点餐或餐后打包”两种典型行为,考察公众节约能源资源的情况。调查发现,近九成公众经常注意“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电器电源”。78.7%的受访者认为该行为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89.2%的受访者“总是”或“经常”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电器电源,表明这已经普遍成为一种习惯。他们践行程度较好最主要的考虑是“节约能源资源”,其次是“为安全考虑”和“为节省开支”,占比分别为54.1%、26.1%和19.0%。图6 公众经常“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电器电源”的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超七成公众对自身践行“外出就餐时适度点餐或餐后打包”行为评价较高。80.2%的受访者认为该行为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72.6%的受访者认为自身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分年龄段来看,年龄与“外出就餐时适度点餐或餐后打包”的自我评价呈正相关。65岁及以上老年群体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的比例高达91.3%,而18岁及以下群体的比例只有53.4%。图7 不同年龄段人群“外出就餐时适度点餐或餐后打包”方面行为情况此外,高学历人群对“外出就餐时适度点餐或餐后打包”的自我评价整体较高,硕士及以上学历受访者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的比例高达76.9%。图8 不同受教育程度公众在“外出就餐时适度点餐或餐后打包”行为自我评价三、践行绿色消费:公众高度认可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但受质量和价格等因素影响,践行度相对较低。绿色消费对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个人都应身体力行。本次调查考察了3种典型的绿色消费行为,包括“选购绿色产品和耐用品、不买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购物时自带购物袋代替塑料袋”和“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买卖闲置物品”。(一)公众在“选购绿色产品和耐用品、不买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等绿色消费行为上践行度较低,主要与市场管理、产品价格和认证制度等因素有关。仅五成受访者在“选购绿色产品和耐用品、不买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等绿色消费行为上自我评价较高。89.6%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是重要的,但仅有54.1%的受访者认为自身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同时,受访者认为影响其选购绿色产品的主要因素为产品质量、价格和认证标准等,具体包括“市场管理不到位,绿色产品质量没保证”(66.7%),“绿色产品价格较高”(51.2%)和“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健全”(48.6%)。此外,有11.6%的受访者认为“周边的人很少买”是阻碍自己选购绿色产品的原因之一,表明部分公众还存在跟风心理,需要树立“从我做起”的生态环保行动意识。图9 阻碍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选购绿色产品的原因(二)近六成受访者在购物时未能经常自带购物袋,他们认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便利程度和个人习惯,中老年群体和东部地区践行度相对较高。调查发现,84.7%的受访者认为“购物时自带购物袋代替塑料袋”是重要的,但只有43.8%的受访者“总是”或“经常”自带购物袋。受访者认为未能经常自带购物袋的主要原因包括“购物袋携带不方便”(49.6%),“没有自带购物袋的习惯”(43.8%),“很多商家会免费提供塑料袋,不需要自带”(35.7%),“已经接受塑料袋有偿使用的事实,且塑料袋便宜”(26.9%)和“身边的人很少带”(17.4%)。这表明,公众未能经常自带购物袋主要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人宁愿付出额外成本购买塑料袋,也不愿意改变个人生活习惯。图10 阻碍公众“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的原因不同地域、年龄段的人群在自带购物袋行为上存在差异。从各地来看,海南、北京、上海的受访者自带购物袋的频率相对较高,“总是”或“经常”自带购物袋占比分别是60.5%、58.4%和55.9%。从四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频率相对较高,“总是”或“经常”自带购物袋的人数占比为50.2%,其他三个区域相对较低。从不同年龄段来看,随着受访者年龄增加,其“总是”或“经常”自带购物袋的人数占比增加,中老年人群自带购物袋的习惯更好。(三)仅两成受访者“总是”或“经常”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买卖闲置物品,多数受访者认为平台渠道、便利程度等是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73.9%的受访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买卖闲置物品等行为”是重要的,但仅有20.4%的受访者“总是”或“经常”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买卖闲置物品。受访者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和渠道”是他们未能经常“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买卖闲置物品”的主要原因,人数占69.3%,其次是“不方便”“太花时间精力”和“身边很少有人这么做”,占比分别为37.3%、36.4%和23.2%。图11 阻碍人们“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买卖闲置物品”的原因统计四、选择低碳出行:低碳出行深入人心,成为多数公众采取的主要出行方式。超六成公众经常采取低碳出行方式。84.6%的受访者认为“日常出行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63.3%的受访者“总是”或“经常”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仍有近四成(36.7%)受访者“几乎不”“很少”或“一般”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他们认为这主要是受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和时间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原因包括“不方便”(63.1%),“基础设施(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站点等)不完善”(53.5%)和“太花时间精力”(39.2%)。此外,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身边很少有人这么做”(3.2%)和“有损身份形象”(1.7%)是影响其未能经常采取低碳出行方式的主要原因,表明跟风、攀比的现象仍然存在。图12 阻碍公众“日常出行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的原因五、分类投放垃圾:公众高度认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践行度普遍较低,公众认为垃圾处理体系和分类知识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次调查的所有生态环境行为中,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最为认可,但实际行动与认知程度差异最大。超九成(92.2%)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但仅三成(30.1%)受访者认为自身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受访者认为影响自身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所以没必要分类投放”,人数分别占63.7%和59.6%;其次是“不知道怎么分类”和“不了解分类后垃圾的处理进度和结果,没有成就感”,人数占比分别为36.5%和34.5%。此外,也存在“身边很少有人分类”和“太麻烦了,没有精力”两种个人主观因素,人数占比分别为22.2%和13.3%。图13 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在四大区域中,东北和东部地区受访者的垃圾分类自我评价相对较好,认为自身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的人数分别占33.0%和32.4%;西部和中部的自我评价相对较差,人数分别占27.7%和27.0%。图14 四大区域公众的垃圾分类行为自我评价情况六、减少污染产生:公众在“不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上践行度较高,与认知度较为吻合,但存在城乡和年龄差异。调查发现,全国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已经发生大的改变。72.4%的人认为“不燃放烟花爆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是重要的,69.2%的人“几乎不”或“很少”燃放烟花爆竹,一定程度上表明受访者传统生活理念和方式已经发生显著改变。同时,比较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受访者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发现,东部地区受访者对“不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践行度反而较高,表明“禁燃令”等严格的制度政策确实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各类人群在“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上存在城乡、年龄差异。相比于城镇,乡村地区在节假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受访者人数占比明显较高。此外,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是燃放烟花爆竹的主体,但是该人群中“总是”或“经常”燃放烟花爆竹的比例并不比其他年龄段人群高很多,表明年轻一代在节假日期间的娱乐庆祝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图15 城镇和乡村公众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情况统计图16 不同年龄段人群“总是、经常”燃放烟花爆竹行为情况七、呵护自然生态:近九成公众“不购买使用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或其他制品”。保护野生动植物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次调查考察了公众在“不购买使用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或其他制品”行为上的表现。“不购买使用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或其他制品”是公众在各类生态环境行为中践行度相对最高的行为,公众对其践行度与认知度较为一致。85.4%的受访者认为“不购买使用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或其他制品”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同时有89.5%的受访者认为自身在该行为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八、参加环保实践:不到四成受访者曾向政府建言献策,其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多,东北地区较少;高学历人群和环保工作从业者践行度更高。参加环保实践是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查主要考察了公民“通过网络、热线等公开渠道给政府提工作建议”的情况。调查发现,66.5%的受访者认为“通过网络、热线等公开渠道给政府提工作建议”对于促进企业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而只有37.6%的受访者主动给政府提过建议。其中,东部地区行动占比(40.0%)最高,东北地区最低(28.5%)。总体而言,公众“主动给政府提工作建议”的认知度和践行度均偏低,有待提升。图17 四大区域公众采取“通过网络、热线等公开渠道给政府提工作建议”行动占比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中,“本科/大专”的受访者曾“通过网络、热线等公开渠道给政府提工作建议”的人数占比(40.9%)较高,初中及以下的受访者占比较小。图18 不同受教育程度公众“通过网络、热线等公开渠道给政府提工作建议”占比情况不同工作单位类型的受访者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从事环保工作的党政机关或政府事业单位”的受访者和环保社会组织从业者“通过网络、热线等公开渠道给政府提工作建议”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6.4%和47.8%;社区基层工作机构(如居委会、村委会)比例相对较低,为35.6%。图19 不同工作单位类型公众“通过网络、热线等公开渠道给政府提工作建议”占比情况九、参与监督举报:公众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度,参与相对理性有序,但仍有提升空间。监督和参与生态环保工作,既是公民权利也是义务,及时举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及影响公众健康污染环境的行为,对我国生态环保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一)受访者普遍认为个人监督举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监督方式是通过媒体和体制内渠道,其次是民间环保团体等。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个人监督举报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较为重要。79.2%的受访者认为“向媒体反映情况,引起舆论关注”对于促进企业环境保护“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占比最高。其次是体制内渠道,认为“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企业污染行为”的方式“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受访者占比为70.2%;认为“通过上访向上级政府反映企业污染问题”的方式“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占比为54.4%。“寻求民间环保团体的帮助”占比仅为45.4%。图20 个人采取行动对于促进企业环境改善的重要程度(二)公众监督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较高,超六成受访者针对企业环境污染采取过监督行动,行动方式多样且理性有序,首选体制内渠道,然后是媒体和民间环保团体等。过去三年中,超六成(63.0%)受访者针对企业环境污染采取过行动,行动方式首选是求助各级政府,其次是求助媒体。选择“向当地政府部门投诉举报”的人占37.8%;选择“向当地街道、居委会或村委会反映情况”的人占25.5%;选择“向媒体反映情况,引起舆论关注”的人占17.9%。此外,也有部分受访者选择了“寻求民间环保团体的帮助”“通过上访向上级政府反映企业污染问题”“直接找企业协商”等方式,但占比较小。图21 公众针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采取行动情况对比受访者关于不同监督渠道的认知和实践发现,虽然在认知层面上,公众认为向媒体反映情况“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人数比例最高,但在实际行动中,人们首先倾向于通过体制内渠道向政府、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等相关部门投诉或反映情况,其次才是通过媒体曝光解决。这表明政府的监督举报渠道是公众的首选,但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公众会认为求助媒体比较有效。(三)受访者认为影响其监督举报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诉监督渠道不畅通、反馈处理不及时等,且存在地域差异。面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近四成(37.0%)受访者选择“什么也没做、忍着”,他们认为,“投诉举报了也不会得到反馈或处理”(53.8%)和“不了解反映渠道或渠道不畅通”(45.8%)是他们不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此外,也有部分受访者“担心企业打击报复”(27.9%),担心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还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不关我的事,应该由政府解决”,环境责任感较为缺乏。图22 公众面对企业污染问题未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从各地情况来看,河北、山西、江西、湖北受访者选择“投诉举报了也不会得到反馈或处理”占比较高,均超过60%;广东、江西、湖南、上海、陕西、宁夏等地受访者选择“不了解反映渠道或渠道不畅通”的占比较高,均超过50%;此外,在浙江、云南、江苏、吉林、四川等地,认为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不关我的事,应该由政府解决”的人数占比较高,均超过10%。十、共建美丽中国:公众认为政府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自身环境意识和行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全国多地的突出环境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次调查选取公众对政府生态环保工作的评价,对自身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水平的评价,以及对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程度的评价三个方面,考察了公众对共建美丽中国行为的认知。(一)公众对政府生态环保工作高度认可,普遍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生态环保工作力度都在不断增强,同时中央工作力度高于地方政府。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生态环保工作力度都在增强,但地方工作的增强力度没有中央明显。超八成(80.6%)受访者认为中央工作力度较一年前有所增强;超六成(61.4%)受访者认为所在地政府工作力度较一年前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受访者认为地方生态环保工作的增强力度没有中央明显,但中央和地方工作力度都呈现出增强趋势。图23 公众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变化情况的评价受访者对中央生态环保工作力度的评分普遍高于对地方的评分,同时认为部分地方工作力度与中央存在较大差距。以满分10分计,全国受访者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评分为6.84,对地方政府工作力度评分为5.54。其中,北京、上海、宁夏等地受访者对地方政府工作力度评分接近中央,差距相对较小。(二)公众普遍认为自身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水平,且在不断提升,为公众参与和推动生态环境工作奠定了基础。约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自身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水平有所提升。以满分10分计,受访者对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评分为7.04,略高于对生态环境行为的评分6.82。76.9%的受访者认为,与一年前相比,自己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一些”或“提高了很多”,其中认为“提高了很多”的占20.2%;75.1%的受访者认为,与一年前相比,自身生态环境行为“进步了一些”或“进步了很多”,其中认为“进步了很多”的占17.2%。图24 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与行为表现变化自我评价(三)全国多地受访者认为居住地周围的环境问题改善显著,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受访者反映,其居住地面临的多种类型环境问题都有显著改善,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废弃物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40.4%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一年在其居住地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显著改善;30.0%的受访者认为水污染问题得到显著改善;28.9%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废弃物污染得到显著改善;22.7%的受访者认为生态破坏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图25 过去一年公众居住地环境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情况从各地改善情况来看,北京、河北、天津、山东等地认为当地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的人数占比最多;浙江、云南、福建等地认为水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黑龙江、内蒙古、海南等地认为土壤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宁夏、新疆、重庆等地认为噪声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安徽、内蒙古、河南等地认为垃圾废弃物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宁夏、云南、黑龙江、广东等地认为电磁辐射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认为生态破坏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来源: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环境报

敢问其方

2020直播生态研究报告第三篇——直播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直播行业将被注入新的驱动力继2015年4G普及带来直播产业的迅猛发展后,5G或将为直播生态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5G对直播行业的影响视听效果提升视频清晰度进一步提升,信息传输更加流畅。交互形式扩展强大计算能力能够支撑更高传输成本的互动行为,主播和用户、用户之间将有更多形式的互动。直播类型多元5G技术将优化AR/VR等技术的使用成本和实际效果,VR直播、全景直播、沉浸式直播应用范围或扩大。直播行业内容趋于多元,直播领域将更加垂直,直播精细化运营的重要度提升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渗透率的提升以及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多元内容类型、垂直内容领域、精细化内容运营将是直播行业未来的趋势。多元化 单一 → 多元随着直播渗透率的提升,单一类型的直播内容不再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内容类型将趋于多元化。垂直化 泛娱乐 → 垂直泛娱乐直播经过数十年发展,已至流量增长瓶颈,存在同质化现象,用户审美疲劳,垂直行业仍是流量蓝海。如直播+教育、直播+医疗等。精细化 粗放式 → 精细化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精细化运营将成为直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除了直播背后的产品供应链对接能力,直播内容策划、主播能力、执行能力都影响着直播能否成功。直播专家观点专家观点李建伟 新榜联合创始人、COO在疫情刺激之下,从2018年开始火热的电商直播再度升温。与游戏直播、秀场直播相比,电商直播的用户基础要大得多,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深度还原了线下购物场景,观众与主播实时互动,解决了所见即所得的问题,这是图文、短视频,乃至传统电视购物都不具备的优势。电商直播在电商、短视频平台传统业务之外,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同时造就了薇娅、李佳琦、辛巴、散打哥、罗永浩、祝晓晗等头部主播的崛起。另一方面,商家自播的增长趋势明显,企业高管、自有主播齐上阵,直接面向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销售利润。而在货源地/产业带-带货主播-消费者的销售链路中,主播将批发商、零售商的角色合二为一,成为新的销售通路,真正提高了商品的流转效率,并快速获取到用户的需求反馈,从而反向刺激供应链提升和供给端改革。周葆华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新冠肺炎的肆虐,使得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感受直播行业的蓬勃兴旺。直播行业的兴起,不仅彰显出技术的演进,市场的推动,平台的崛起,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形态,重构出新的社会展演方式、商品流动方式、人群交往方式,乃至生活生存方式。短短几年间,直播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集中于“泛娱乐”领域扩展至更多的垂直领域,从依托娱乐性平台到更多元的电商、短视频、社交、以至新闻、教育、政务等平台,参与者也从原来似乎带有“另类”色彩的“网红”到涵盖社会不同身份的多元群体,这样的变化值得关注。本报告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直播行业的最新发展、形态变化、运行逻辑、未来趋势等问题做了分析与透视,进行了归纳总结,相信会给行业带来及时的参照与启发。王丁虓 巨量引擎营销中心总经理直播火了。从教育到娱乐,从展示到带货,从一支9毛9的中性笔到一辆几十万的豪华车……在这些热闹背后,需要回归更本质的思考:直播仍是一种内容,它的根本动力是“用户因内容想看”和“创作者有内容可播”。而直播带货,只是用户想看的内容之一。直播的内容形态和创作方式仍然处于早期,用户体验和互动都尚未达到“优秀”。作为平台,我们要做的,正是不断加强中台产品能力建设,让每个人——无论明星、达人、企业还是一个普通用户,都能简单、快速、有方法地开播,更逐渐形成常态化的直播内容消费习惯。因此,不应该只盯着几个头部的直播达人,更无需眼红于一夜几个亿的直播流水。在这个大生态中,正有大量以产业链思考去持续投入且收获颇丰的团队和企业,他们极其精细化地研究内容方向和进行内容打磨,让用户通过直播掌握新知、获得放松以及发现优质的商品——他们,是更值得被关注和研究的那些先行者。这一切都还充满着太多可能,我们期待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做出开拓。白嘉乐 某平台电商运营负责人伴随着直播电商的崛起,直播行业在2020年迎来了全面爆发,教育、泛娱乐、电商这三个与直播结合最为密切的行业,都在不同程度 的 被直播改变。从《2020直播生态研究报告》可以看出,直播行业在飞速进化的同时,也在经历着迭代升级,适合于直播电商的商品品类日益丰富,高客单价商品和一线主流品牌开始拥抱直播电商,消费直播的用户经济能力也在逐渐提升。下半年,直播行业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实体经济的每一个领域都将不可避免地与直播产生联系。赵圆圆 圆气文化创始人这个行业最缺少的就是系统化的分析研究,从业者都闷声发财,而外部围观点评有相当一部分在错误解读,直播电商的本质是提供更优质的线上购物服务。这其中又包含了更复杂的柔性供应链变革、粉丝经济、视频社交、电商综艺等,不同行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直播电商,都是不同的样貌。而头部mcn机构形态各异,头部主播完全不一样的发迹史,又让大家很困惑,觉得找不到什么共性,也没有规律可循。于是认为薇娅、李佳琦不可复制。混沌、迷茫、错误认知、不成熟,构成了一团直播迷雾,但这正是直播电商迷人的地方,迄今为止这里仍然在诞生各种神奇的故事。拨开迷雾,发现本质,这一份直播生态研究报告来的正当时。老李 优大人创始人在当下直播电商的爆发期,新榜研究院出具的这份报告,对当下直播行业的从业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直播电商作为新媒体、新电商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大流量平台商业变现的底层建筑。直播电商在交易链信任度、原产地直供、价格进一步去中间环节,以及购物的情感需求上都大大优于传统电商,更趋近于实体商业,很大几率会成为下一代电商的主要模式。随着各大平台线下直播产业带的形成,更近一步促进了各地产业的升级及改造。新榜做为新媒体营销第一站,相信在直播这个新媒体渠道一定会有更大的建树。笑笑 纳斯MCN创始人自今年2月份以来,直播俨然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复产复工的有效方式,各企业、各平台踊跃投入资源,主播规模、用户规模也在迅速壮大。但就直播电商行业而言,目前占网上零售规模和整体电商规模的比例仍然较小,潜在增长空间大。接下来若能抓住细分市场,并致力于提高精细化运营,内容多元化、领域垂直化,相信电商直播市场仍大有可为。景红 新榜学院讲师、红顶天传媒创始人新榜研究院出品的《2020直播生态研究报告》,内容体系性强,实操性强,对于直播/短视频从业者来说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随着人社部将直播销售员定义为新的工种,直播将会和各个行业产生化学反应,不仅仅是直播电商,例如直播/短视频+教育也会释放出更多可能。莫卫建 新榜学院讲师、爆款哥创始人这份报告系统的阐述了直播行业的发展过程,让读者能快速了解到直播在行业应用的整体情况。直播电商章节的表述比较全面,同时结合数据从行业、平台、品牌等不同角度进行表述,能够使直播行业的从业者或准备进入直播行业的新人对直播行业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随着技术的发展,直播将会有更高的渗透率,垂直必将是未来的趋势,随着直播在行业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将涌现大量的商业机会,请关注新榜直播系列报告。闫博 新榜学院讲师、义乌创业之家创始人短视频、直播越来越成熟稳定且流行,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育、泛娱乐、电商等各行各业都积极的涌入这个赛道,创业之家见证了这个行业从兴起到成熟的过程,感谢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新榜的研究报告客观真实且有深度,是我们从事短视频、直播的创业群体的灯塔,感谢新榜为这个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