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环保部在廊坊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散乱污”企业治理暨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阶段总结现场会。廊坊市智慧环境生态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廊研院)借此良机邀请了国内36位环保领军专家专门召开座谈会,为廊坊市大气治理工作建言献策。持续发力廊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引领城市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发展——今年5月在廊坊开发区正式揭牌的廊研院,首创多领域专家协同合作、集体攻关和“民办公助”的建院模式,为智慧环境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让绿色梦想在廊坊开花结果。从专家组到研究院,生态治理深度推进11月30日一早,廊研院院长龚山陵从北京的家中赶回廊坊开发区,与同事商议未来一周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12月1—3日,京津冀地区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内中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中度、重度污染。”指着电脑上的“京津冀及周边一周PM2.5浓度趋势预报”图,龚山陵告诉笔者,每一次污染过程,他们都可提前一周预报,并分析成因,进行重点污染源追踪,并将管控措施细化到区域内的县、乡、村三级网格。“廊坊治霾的最宝贵经验是工作的标准化,比如治理散煤,按时间、按区域把减排任务细化到每个单位,就可以实现总体管控目标。”龚山陵说。龚山陵介绍,由专家组开发的空气质量智能实时管控平台,将廊坊作为落地实践的第一站。在专家组与廊坊市同心治霾的辛勤努力下,2016年廊坊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2.4%,成为河北省首个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倒排前十”的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久治理。此外还有污水、固废方面的污染都亟待解决。”廊研院副院长王奇峰说,廊研院与廊坊市政府签订了《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政府、科研单位和产业间的桥梁。“廊研院拥有庞大的研发和顾问团队,诞生仅数月就已展现出市场生机与美好前景。”廊坊市大气办副主任李春元说。从政策咨询到全产业链环保服务,引领智慧生态城市发展11月20日16时,廊坊大地木业有限公司里,由廊研院专家设计开发的廊坊市工业企业落实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一厂一策”公示牌亮起了橙黄色的预警灯。“当前预警级别为橙色,我们需要执行重污染天气Ⅱ级预警,除采暖性天然气锅炉外,其余机器全部要停产。”大地木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有了这个“一厂一策”公示牌,企业应对污染天气能更精准地落实响应措施。“大气办一发布应急预警信息,企业就可在公示牌上看到。按下控制按钮,就相当于接到了通知。但这并不单纯是公示牌,而是一个交互终端。”王奇峰介绍,按照他们的设想,未来这块牌子将被设计成一个“环保管家机器人”,每家企业的生产、排放、运输、消耗等流程都由上面的模块控制,由此实现单体企业的环保智能化管理。“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是要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的智慧生态。”王奇峰说。今年7月,廊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与廊研院签订《廊坊市散乱污企业治理技术服务》等一系列合作协议,由廊研院专家配备专业督查团队,通过巡查监督等方式,对廊坊域内数千家散乱污企业逐村逐街进行巡查。“通过这次巡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廊坊的产业现状,增强了为企业做环保咨询指导的针对性,及时帮助企业提升工艺、转型升级。”廊研院副院长胡海鸽告诉笔者,他们调派骨干力量配合廊坊市及中国环境科学院“一市一策”专家组完成了廊坊市2811家企业的重污染天气“一企一策”咨询工作。此外,廊研院为环保产业发展搭建集人才、政策、资金、技术等多位一体的广阔平台,在廊坊本地已成功孵化出海宏科技、智仁科技、真财科技、蜂海传媒等一批环保型高科技企业,涉及环保装备智能制造、环境大数据云平台、气象数据分析平台、环境检测服务、环保文化传播等整个环保产业链条,引进大批硕士、博士高端人才,创造近200个就业岗位。(通讯员卢艳丽 记者解丽达)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10月12日,在2020成都中日生态环保合作暨环保产业投资推介会上,成都天府科创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亮相”,这一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四方共建的研究院,将在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建设、政策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交流合作、创投孵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作为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城市,成都在将绿水青山“变现”为金山银山的征途中,已经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未来五年,成都将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低碳城市建设等五大类环保重点工程,涉及17类项目、394个子项目,投资金额总计约6155亿元。”推介会上,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道。3年带动千亿社会资本成都环保产业发展蓬勃在成都,环保产业发展的“成绩单”可以用一组主要的数据展现:2019年成都市环保产业共统计调查企事业单位1029家,营业收入总额为834.55亿元。根据15个副省级城市环保产业协会提供的环保产业数据,成都位居前列。“近3年来,成都先后投入380余亿元财政资金,开展环保重点工程536项,带动千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成都生态环境建设。”推介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提及,成都环保产业得以如此蓬勃发展,与强大的配套能力、充足的人才储备、力度大的扶持政策、雄厚的创新创造能力息息相关,“正因如此,这些环保企业才能连续三年实现10%以上增长率,高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据他透露,未来5年,成都将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障、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绿色安全都市生态圈构建和低碳城市建设五大类环保重点工程,涉及17类项目、394个子项目,投资金额总计约6155亿元。另一方面,这也成为成都参与中日生态环保合作的“底气”,据介绍,中日环保合作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目前已成为两国合作与交流中最活跃、最有成效和最有潜力的领域 之一。 作为国家正式批复的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都环保市场空间巨大,为吸引日本环保企业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而中国环博会成都展的引进也为推动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环保产业国际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四方联动共建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打造“政产学研用投”全链条服务平台推介会上,成都天府科创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揭牌暨签约仪式举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就联合共建研究院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共赢”的原则,四方将在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建设、政策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交流合作、创投孵化等方面开展高起点、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以科技赋能产业,力争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产业创研中心、“政产学研用投”全链条服务平台,有效发挥科技共同体的作用,形成带动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具体而言,四方将依托研究院建设,为政府、生态环境企业、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行业研究和政策咨询服务;吸纳国际国内生态环保优势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联合共建环保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工程实验室),强化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推动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和产业化项目落地,促进生态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与此同时,引入金融投融资机构,构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创投孵化条件,培育引领生态环境产业未来发展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助推生态环境技术项目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架起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交流合作桥梁。
2020年11月23日,陕西西安市下起了鹅毛大雪,室外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而此时,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同德晨曦园小区居民王敬修的家里,十分温暖。雪天气温骤降,考验着供热企业的服务质量。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系统,采取智慧能源管控、加强管网巡检等举措,全力以赴保障低温天气居民供暖的安全稳定。这是沣西新城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缩影。2013年,沣西新城开始探索应用中深层地热能,创新研发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通过钻机向地下2500米至3000米的高温岩层钻孔,通过密闭金属套管换热器将地下深处的热能导出,并通过热泵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整个过程取热不取水,不产生污染物和碳排放。2019年7月5日,全国最大规模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热系统投运,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159万平方米建筑供冷、供热和生活用水。2020年11月,在郑州市重点项目郑州鲲鹏软件小镇(一期)中,以中深层地热能集成应用为特色的综合能源系统,正式开始建设施工。目前,沣西新城推广应用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成立了地热能产业联盟和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中心,鼓励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等参与产业发展,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一个供暖季2000万平方米的面积计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万吨,减少使用标准煤32万吨,相当于种植712万棵树的全年生态补偿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未来,沣西新城将建成12座分布式绿色能源站,实现区域内建筑物绿色能源全覆盖,结合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建设开放智能绿色能源互联网体系,确保城市能源安全、清洁、高效。2015年4月,沣西新城成为全国首批、西北唯一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如何有效收集并综合利用雨水,是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在海绵城市研究试验中心院内,工作人员做了一个试验:提来一桶水倒在地上,不到10秒钟,地上积水不见,只有地砖表面呈湿润状态。据介绍,这种地砖是透水砖,用环保材料做成,透水性能极好,主要用于公园和人行步道。不仅是市政道路,这里的建筑与小区、景观绿地、中央雨洪调蓄系统一起构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4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传统的地下排水管网被绿廊、植草沟、蓄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替代。市政道路依据土壤特性探索双侧收集滞渗、单侧收集存储、分段收集净化3种道路收水方式,并结合道路断面,采用不同防水结构,在保证道路结构安全前提下,实现雨水的有效收集。收集的雨水经过净化后可以用于绿化和消防用水,为城市“解了渴”。2019年,沣西新城顺利通过国家三部门专家组现场复核验收,全面完成试点任务。截至目前,累计实施海绵型建筑园区320万平方米、道路80余公里、公园绿地240万平方米、防洪治理及滩面修复40余公里。让生态恢复自然,绿在林田湖草,也是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毛继鹏介绍,根据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规划建设总体安排,沣西新城承担渭河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沣河综合治理工程。其中,沣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长约12.9公里,占地面积225公顷,分滩面治理及水生态修复,计划5期建设完成。截至目前,沣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近4亿元,已完成堤防填筑12.3公里,堤顶路7.7公里。滩面修复已完成1875亩。目前,沣河西岸已具备了城市公园所需的基本功能,除了健身、娱乐空间,还有一条50公里的自行车赛道。不仅做到了让周边居民临水而居、伴水而行、亲水而乐,还实现了沣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治理目标。此外,2019年,新渭沙、钓鱼台、白马河等10多个公园绿地建成开放,总面积超过34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超过15平方米,形成“以点带面,连面成片”的绿色格局。《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1日 12 版)
12月17日,“智慧城市生态建设论坛”召开,此次论坛由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以下简称SCIE)秘书处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和华为联合承办,由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安全技术组组织编制的《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白皮书》正式发布,将为智慧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们提供系统化参考,对于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采取相关的技术、管理和运营措施,有指导意义。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肖寒、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钱恒、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马虹、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处处长史诗桢、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秘书长路宏峰、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安全技术组主席沈玉龙、华为企业BG副总裁喻东、华为企业BG智慧城市总裁康宁等嘉宾出席论坛,并参与发布仪式。《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白皮书》发布仪式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高涨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智慧城市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背后,也可能存在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用户的隐私,在建设阶段同步聚焦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困扰智慧城市管理者们的难题。为了协助智慧城市建设各方清晰梳理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安全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自2019年5月起,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安全技术组开始组织工作组成员单位,组建编制组,由华为牵头主导,打造白皮书。通过引入外部专家资源及多次会议研讨,最终编制出炉了《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白皮书》。沈玉龙 SCIE安全技术组主席“希望我们能够帮助智慧城市的管理方,明确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的范围和主要的内容,能够给出智慧城市安全建设开展,端到端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一些思路。”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安全技术组主席沈玉龙认为,网络安全是一个整体,需要通盘考虑,统一规划,才能最终实现端到端的安全。只有为智慧城市生态提供一个体系化的安全保障,才能让智慧城市真正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此次发布的《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白皮书》描绘了基于云、管、边、端的智慧城市安全架构,通过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运营三个角度,全面统筹考虑智慧城市中遇见的安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钱恒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只有把透明度、可信赖以及可追责等安全话题能够考虑进来,才会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为安全在里面是1,后面很多的内容才是0,如果前面没有这个1,后边的0都无从谈起。”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钱恒在会上这样表示。此外,他高度评价了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安全技术组在领域内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并肯定了白皮书作为业内优秀参考的地位。康宁技术架构组主席、华为企业业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裁会上,技术架构组主席、华为企业业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裁康宁针对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认为要综合考虑各个行业和各个专业部门在安全、体验和效率三个层面上的平衡,有些行业对安全的要求更高,在数据的建设和数据的分享上,应该要有更多的措施保证安全。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问题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运营,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未来,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仍将联合各方力量,在智慧城市安全领域针对安全产业政策、安全技术、安全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贡献力量。华为是此次《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白皮书》的牵头编制单位,作为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发起方之一,从2012年就开始进入智慧城市领域,已服务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城市,5亿人口。华为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城市真正所需要的“智慧”,绝不是单纯的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构筑智慧城市的全产业合作共赢平台,通过“技术+业务”双轮驱动,从技术角度理解业务需求,从业务角度理解哪些技术更适合业务的发展,优化整合新ICT技术与融合数据,盘活城市的数字资产,降低新技术的驾驭难度,从而带来城市应用的创新和价值提升,促进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来源:中国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0日讯 5月10日,“选择不凡·平台应变”为主题的华为北京城市峰会2019在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各领域的2000多名行业专家和生态伙伴齐聚一堂,与华为共同探讨智能时代下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华为希望通过本次峰会,将领先的数字平台和“平台+AI+生态”的战略理念带给北京地区的客户和伙伴,加速推进区域协同、产业创新和行业升级,助力北京打造世界级数字生态城市,成就不凡。智能时代,数字北京成就不凡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熟的智能时代,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对数字生态城市、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高度重视,陆续发布了《北京市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北京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等重要战略规划。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刚在致辞中指出,北京欢迎华为和参会的各行业用户代表与合作伙伴,聚焦5G、芯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从“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的转变,为谱写新时代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刚数字平台,助力北京迈进高质量发展之路面对数字北京的智能化发展需求,华为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指出,华为打造了以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整合IoT、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GIS等新ICT技术,打通各类数据,驱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华为数字平台向上支持应用快速开发和灵活部署,使能各行业业务敏捷创新,向下通过无处不在的联接实现云、管、端协同优化,从而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助力数字北京迈进高质量发展之路。独行快,众行远。鲁勇表示,华为将在北京成立OpenLab,联合伙伴打造面向不同行业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华为愿与北京的客户和伙伴携手,持续为北京的信息技术、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提供服务,共同打造世界级数字生态城市。华为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选择不凡,为北京智能升级注入新动能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表示,新一轮产业转型的核心动力是数据驱动,全行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为特征的第二曲线。企业上云的程度决定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大型政府和企业正在逐渐将关键业务、核心业务上云,并在云上构建新型应用,关键需求主要聚焦于行业应用、全栈AI能力和安全可靠。华为云集30年ICT领域的经验与能力,致力于成为大型政企数字化智能化的黑土地,通过“三个全栈+五个统一”的混合云解决方案高度匹配上云需求,通过全栈全场景的AI能力注入创新活力,以及全方位的安全战略和解决方案提供稳健保障。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数字平台,构建政府数字化转型坚实底座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管理和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城市管理者的政府也进入了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建设处(智慧城市建设处)副处长刘旭表示,面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全球性话题,只有把握城市化的规律性,才能够明确需求、有效应对。当前北京正在向新型数字生态城市的方向发展,需要通过“技术+生态”双轮驱动,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共建智慧城市。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建设处(智慧城市建设处)副处长刘旭华为致力于打造开源、开放、应用驱动的数字平台,构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华为中国区企业BG行业解决方案总监赵东表示,华为数字平台重新定义了政府ICT基础设施,成为支持城市运行的基础,向下兼容各种城市传感器,构建城市数字孪生,向上支撑城市应用百花齐放。华为将以数字平台为支点,以开放共赢的生态为杠杆,携手生态伙伴,一起撬动智能时代,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华为中国区企业BG行业解决方案总监赵东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园区,让智慧触手可及园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载体,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而实现转型升级,公园景区则是园区的一种典型场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亚红表示,未来公园景区管理的方向将是大数据化、数字化,构建公园智慧园区。充分利用大数据,发掘大数据价值,成为帮助公园提高管理效率、保护遗产安全、技艺传承、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利实现公园景区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亚红一个城市,除了马路都是园区,智慧园区是智能世界与数字中国的落脚点。华为企业BG智慧园区业务部总裁苏宝华表示,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构建了端、边、管、云全栈式的智慧化能力,实现园区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华为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华为以自己的园区为试验田,将经过华为验证的、成熟的解决方案推向市场。我们坚信,当我们把一个个园区都智慧化了,拼起来就是美好的智能世界。华为企业BG智慧园区业务部总裁苏宝华华为云AI成就不凡新城市AI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正在改变各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指出,AI与产业结合,主要对传统的重复场景、专家系统和多维度决策的复杂场景带来改变。目前AI已经与城市政务、城市管理、环保水利、工业制造等领域深度结合,不仅能够预测雾霾、治理城市河道等,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华为云+AI通过大量时间和数据反复的推演训练,提升煤焦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帮助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训练成本等。她还分享了华为云与《流浪地球》及广联达的合作,并介绍了华为云人工智能AI平台和AI应用市场。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传统建筑行业的建造和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新需求,要实现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广联达副总裁王鹏翊表示,广联达数字施工聚焦工程项目的建造阶段,覆盖商务、技术、生产各业务线,利用数字化技术为项目和企业的在线协调、智能决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广联达充分发挥在建筑领域多年积淀的业务优势,携手华为云共同构建数字建筑生态体系,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化”融合的新常态。广联达副总裁王鹏翊此外,在10日下午,围绕智能安防、教育、医疗、金融、泛互联网、云+智能、生态+智能、华为云技术、智能计算举办了精彩纷呈的九大“智能”分论坛。华为联合客户和伙伴分享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与应对之道,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分论坛精彩纷呈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为以“选择不凡·平台应变”为主线,围绕“行业+AI、ICT基础设施、平台+生态”搭建展台,全面展示了华为最新、最重点的智能化产品,打造的开放、坚实、灵活的数字平台,以及华为与伙伴联合推出的创新、领先、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展厅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呈现方式,让每一位与会嘉宾切实感受到华为领先的数字化能力和生态的魅力。站在智能时代的入口,华为期待与北京各行业的客户与伙伴结为数字化转型同路人,携手实现区域协同,产业创新和行业升级。华为还将在全国各地搭建生态舞台,把领先的数字平台、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和“平台+AI+生态”的战略理念带给更多的伙伴和客户,共同打造智能时代命运共同体,持续创造生态的新价值。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9月9日-11日,2020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正式在“云”端召开。作为腾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产业互联网盛会,今年大会聚焦“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趋势,展现腾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全景图。其中,产业生态再次成为焦点话题。“生态共建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唯一选择。”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大会致辞中指出。过去两年间,腾讯从数字技术供给、解决方案打造、企业成长三个维度,逐步构建起产业互联网的开放生态。在9月11日的腾讯云合作伙伴专场,腾讯云进一步公布了合作伙伴生态的成绩单及最新战略。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在专场致辞中表示:“疫情下腾讯云与合作伙伴直面挑战,也看到了数字经济的韧性。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不仅重新定义了未来的产业格局,也带来了生态合作的新机会。”腾讯云产业生态的“成绩单”和“路线图”长期以来,腾讯云一直致力于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探索产业数字化升级之路。截至目前,腾讯云产业生态中已有超过8000家合作伙伴,构建了包含代理、行业、服务、咨询四大合作模式在内的产业生态合作体系。据统计,包括产品转售、联合产品合作、服务分包、咨询等合作业务在内,累计至今,腾讯云联合合作伙伴共同创造的市场营收已达到百亿规模。腾讯云副总裁、CSIG产业生态合作负责人陈广域介绍,未来腾讯云将从三个方面加大投入,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新基建时代下的新机遇。首先,行业深耕带来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随着数字化需求激增,腾讯云将持续深耕行业,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为各行各业提供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例如在政务领域,腾讯发布了“WeCity城市合伙人”计划,通过提供项目、培训、产品、方案、市场、技术六大支持,联合生态伙伴拓展更多落地城市,不断完善业务模块和产品体系,为城市数字化发展赋能。在这次专场中,腾讯云也正式发布了“WeCity城市合伙人”首批成员名单。其次,与合作伙伴共建区域下沉渠道。为了助力更多下沉城市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腾讯云希望与产业生态合作,构建更多层次的覆盖渠道,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挖掘合作新场景,实现销售、服务、技术全链路渠道体系。最后,产品专项赋能合作伙伴。在腾讯会议、企微管家、SaaS等未来重点发力的能力和产品专项上,腾讯云将对合作伙伴做定向的推送和培训,帮助合作伙伴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以疫情期间的标杆产品腾讯会议举例,腾讯云希望从0到1建立起腾讯会议生态。陈广域表示,腾讯云将优选500家优质合作伙伴成为腾讯会议生态队伍,培训3000名以上专业资质的认证人员,同时还将提供超过百万的营销支持。腾讯云副总裁、腾讯CSIG产业生态合作负责人陈广域数字化不仅仅是“大企业”的战略思考,也应该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创新突破口。腾讯将尽全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数字化的工具、资源和技术储备,全面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在9月10日的主论坛上,汤道生还宣布,腾讯将投入100亿资源,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100个中小企业专属SaaS产品及方案,携手1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种数字化培训课程,帮助中小企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抗疫”和新基建,腾讯云与合作伙伴携手“团战”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而“新基建”则被认为是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助力经济转型,为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基础。如何抓住新基建的战略机遇,成为全行业的关注焦点。工信部所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联合腾讯云、腾讯研究院对新基建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其研究成果《新基建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新基建、新要素、新服务、新生态白皮书 (2020)》于9月11日正式发布。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博士表示:“新基建需要生态合作伙伴共同赋能,打造‘新生态’。”在解决方案层面,需要腾讯这样的领先平台企业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合作,共同助力政府、区域和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在渠道拓展层面,则需要依托代理商的渠道通过本地化的落地,助力产品的交付。除了新基建,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关键词—— “抗疫”。“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的突出表现成为新基建加速落地的一个样本。当然,无论是‘抗疫’还是新基建,都是产业生态的一场‘团战’。”邱跃鹏表示。例如,疫情期间,腾讯云联合北明、东华、中大凯旋等近50家合作伙伴,支持了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疫情防控小程序的部署上线,平均每天就有4-6个小程序在各大城市上线。通过小程序上的健康码和其他服务的触达,有效帮助政府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效率。教育领域,腾讯云联合30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近5万所智慧校园的建设,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产品的部署,累计帮助了超过1亿的学生在线学习。同时,腾讯云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新基建,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已经在全国落地了8个工业云基地。为打造好这个“数字化基座”,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腾讯云与近50家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工业云应用市场,目前,平台上已经承载了近1000个应用。抓紧数字化浪潮,生态伙伴共话新基建在数字新基建的发展浪潮中,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和塑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拥抱数字化的过程中,各行各业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比如说在抗击疫情方面,东华软件高级副总裁、东华云和智慧城市董事长郭浩哲表示,疫情初期,东华软件接到国家任务,要求在9天内上线火神山医院管理系统。但最终,依托东华软件自身核心系统云化方向的探索和提前部署,同时依托腾讯会议对前台和后台人员的沟通起到的核心支撑作用,最终胜利完成任务。小鹅通 CEO 鲍春健表示,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客户都在微信生态用起小鹅通的直播功能,而小鹅通所有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基于腾讯云的IaaS和PaaS层,效率很高,质量也有保障;疫情期间,小鹅通直播功能异常火爆,最高峰的时候达到每天近两万场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0万,“幸亏有了腾讯云,才顶住了快速扩容的挑战”。丙晟科技CEO高峡表示,新冠疫情对线下消费打击巨大,极大加速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丙晟进行了很多线上线下融合的探索,助力传统企业实现了顾客体验立体化、商户经营数字化、商场管理智能化。2020年上半年,在非常萧条的市场环境中,万达广场小程序吸引了了8.77亿人次访问,实现了7.4亿的销售额。飞虎互动 CEO 石海东谈到了疫情之下的远程视频银行场景与实践。他表示,在疫情期间,飞虎互动充分发挥虚拟营业厅 “非接触式” 办理业务的特点,基于腾讯云实时音视频能力,通过小程序快速为十几家农商行搭建零接触金融服务渠道。除了抗击疫情,腾讯云在新基建的浪潮下也与生态合作伙伴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有诸多突破和成果。其中,优特云董事长许宁主要谈到了与腾讯在城市数字化方面的新基建进展,比如说优特云在贵阳市和腾讯云一起做了数字贵阳,它定义为城市移动端的唯一入口,把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做融合来实现服务和治理;目前在已经完成建设100多个小程序,用户数达到了当地人口的1/4。北明软件高级副总裁、北明数科CEO王进宏主要介绍了北明软件和腾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作。比如今年4月,北明数科、腾讯、佛山市南海区政府三方签订协议,三方将共建腾讯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基地。腾讯作为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方,北明数科作为基地建设运营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共同建设和运营基地。嘉为科技 CEO 邹方波主要介绍了与腾讯云在云计算应用方面的合作。比如在云咨询方面,嘉为提供200多名云计算人才,利用腾讯平台为传统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嘉为联合腾讯蓝鲸智云的PaaS平台,为企业打造云上/云下统一运维管理平台,该平台已经在数字广东、南方电网、CCTV等复杂环境下得到检验。本次大会上,腾讯云副总裁王峰还和其他几位合作伙伴代表及行业领军人物,对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如何借助数字化实现长期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王峰表示:“腾讯持续开放平台能力、共享C端连接能力,连接用户、连接企业、连接政府、连接合作伙伴,让新基建发挥更大的作用。”2020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云合作伙伴专场圆桌对话 十年前,腾讯推出开放平台并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时就曾提出“将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在产业互联网的大潮中,合作伙伴生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腾讯云希望与更多优秀的合作伙伴一起,做好‘数字化助手’,联合生态伙伴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共同携手,一起去推动数字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邱跃鹏表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奇编辑 郝梦编审 李中迪 罗玮
引言: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15个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赛迪智库信软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围绕15个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基本进展、发展趋势和发展痛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报告》(PPT)(点击蓝字,阅读PPT全文)、各方向专题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本文为该研究系列的产业平台生态篇。在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培育过程中,由传统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服务类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数字平台是核心。数字平台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整合数据、算法、算力,实现居中撮合、链接多个群体以促进其互动的服务中枢,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服务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以及交流展示等数字交易服务和技术创新服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数字平台的发展,有利于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发展,有利于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开放价值网络。本研究重点分析数字平台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建议。一、发展现状数字平台包括技术赋能、信息撮合、交易结算、物流配送、融资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断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其中,交易结算、物流配送类平台规模最大,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为例,2018年交易规模已达19.5万亿。信息撮合类平台起步最早,融资服务类平台伴随着传统产业发展不断焕发升级,两类平台的商业模式逐步成型,据统计,2019年网贷平台成交量达到了9649.11亿元。技术赋能平台起步较晚,但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近年来也得到各行业企业的关注,成为行业投资和发展的重点,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据工信部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相关产业的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2.13万亿元。二、发展趋势从产业规模看,数字平台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预测,到2030年数字平台及相关产业将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阿里研究中心预计,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将达到30万亿。智研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近7000亿元,预计到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占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15%。从应用推广看,数字平台在行业应用将逐步走深向实。随着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深化,数字平台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世界的桥梁作用日益突显,其整体发展将更加务实,将聚焦行业痛点问题,将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面向特定场景、具有更大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将会涌现。从区域发展看,发达城市数字平台建设领先全国。北京、杭州、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地方数字平台建设依然领先全国,将会带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整体提升,为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高效互动、孵化创新衔接加速赋能。三、突出问题平台治理与监管有待加强。疫情期间,数字平台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同时由于平台监管与治理滞后问题,平台乱象也集中暴露,假冒伪劣产品流转于各大平台,虚假发货等诈骗行为频频发生,“坐地起价”现象时有出现,售后服务问题较为严重。平台盈利模式有待深入探索。疫情爆发引发需求快速释放,带动一些平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疫情结束,外部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平台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用户留存以及用户消费水平难以保证,供应链建设依然面临重大考验等。平台应用有待丰富和深化。当前数字平台虽然在应用场景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就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当前平台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描述性应用多、预测性和决策指导性应用少,单点应用多、协同应用少等问题。四、发展建议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统筹推进5G、数据中心、云计算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重点突破海量数据存储、多元异构数据处理、时序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及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提升行业共性技术能力,加快机理模型与微服务开源社区以及行业知识库、模型库、专家库建设。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推动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产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发展。挖掘培育应用场景,推动平台成功落地。建平台是基础,用平台为目标,平台应用的拓展和深化是未来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平台+5G”、“平台+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趋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培育数字平台应用解决方案。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间的数据流和业务流,探索协同办公、协同生产、在线服务等新模式,培育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打造协同发展生态,扩大平台影响力。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加强全产业链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推动数字平台的功能迭代、服务创新、行业落地和智能演进升级。依托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传统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生产、服务、商务、物流、投融资等资源和能力数字化、网络化在线汇聚,实现行业资源和能力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和实时交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行业整体运行效率。加强平台治理与监管,优化平台发展环境。在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厘清数字平台的责任与义务以及数字平台的履责范围,进一步明确面向数字平台的监管原则和执法标准。结合政府、社会等在治理和监管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各方的监管职责与角色分工,构建多元共治的平台监管和治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平台,实行差别化监管,精准施策。推广数字技术治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平台治理与监管中的应用,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水平、创新监管模式。维护或建立必要的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为平台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
由市政府新闻办主办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电视系列发布活动,昨晚聚焦余姚。“十三五”以来,余姚坚持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扎实推进“六争攻坚”行动,实现综合实力大跃升、创新能力大提质、城乡品质大蝶变、改革开放大突破、生态环境大改观、民生福祉大跨越,经济强市、历史文化名城、最具幸福感城市三张“金名片”更加闪亮。到今年底,余姚全市GDP将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约7.6%,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差距进一步缩小,居全国创新百强县第5位、营商环境百强县第5位,第11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几年来,余姚把四明山革命老区发展作为“全面奔小康”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扎实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如今,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生活更好了、口袋更鼓了;老区的产业更活了、环境更美了。去年四明山老区人均收入达到25100元,是2000年的10倍多,年均增速11%,9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全面消除,余姚全面小康的底色更加亮丽。一直以来,工业是余姚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年来,余姚围绕经济转型发展核心,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创建为引领,聚焦新材料、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有基础、有优势的产业,实施产业强链补链行动,深化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打造中意宁波生态园、余姚人才创业园等一批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平台,借势借力引进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慧科技产业园等科研载体,通过中国机器人峰会、“河姆智谷”国际人才洽谈会等吸引一批院士专家、精英人才带团队、带项目来姚创新创业。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夯实了余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四梁八柱”,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展望“十四五”,余姚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力争基本形成‘三五千百亿’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人才科技创新引领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一主一副五片’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老百姓‘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所扶’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推动余姚在全国全省现代化新征程中当模范生、排头兵。”余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云如是说。【来源:宁波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9月21日,碧桂园森林城市最新发布《森林城市生态发展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阶段性生态城市发展建设、运营管理的目标。遵循这一纲领,森林城市将以绿色生态发展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目标,以高科技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赋能,打造产城一体、多元文化融合、绿色生态的未来城市。同日,森林城市生态博物馆一期展厅正式开放。森林城市生态博物馆。(央广网发)森林城市生态博物馆坐落在森林城市沙滩旁,秉承 “开放式博物馆” 理念,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局限,将海边的户外绿植、生态走廊、海草保育基地区、展陈室、实验室等融为一体,最大程度地维持整体原真性的保护、培育、展示和发展。森林城市生态博物馆一期展厅。(央广网发)目前博物馆一期业已建成,包括展厅、实验室和部分生态走廊。展陈大厅内共计展出超过100种生物样本,其中实验室将作为科研教学基地供给合作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工作,也作为科普教室为周边居民提供科普教学讲座等。同时,博物馆二期已经启动建设,包括打造4公里生态长廊,规划建设绿植迷宫等,三期正在规划中。森林城市生态博物馆一期展厅。(央广网发)同日,森林城市向公众公开了《森林城市生态发展行动纲领》,将森林城市的生态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从城市运营的“产、城、人”三个领域明确发展指标。第一阶段自2014年到2019年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基础阶段。森林城市用环保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开发建设和城市运营。从环评标准,到填海防砂保护项目等环保实施方案,到制定企业级环保施工标准,再到卫星监测及日常巡逻结合的红树林养护、保护项目,海草基地及周边水文动态监测,森林城市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发展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同时,森林城市与专业科研机构长期合作持续开展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科学监测及分析,为有效修护、维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保障。2016年以来,森林城市已获得超过10个国内外的环保奖项,彰显出社会公众对森林城市环保努力的认可。目前已经完成的一阶段城市生态发展目标也在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就。领先本地的IBS 预制工业化产业基地、绿色休闲养生度假胜地及其相关产业均已落户森林城市,形成了城市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森林城市自2019年启动“爱自然,爱森林城市”——“GO GREEN”居民及员工环保计划,已持续开展了多期的绿色生态环保活动。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23年,森林城市产城一体化目标将逐步实现。森林城市以“绿色”、“智慧”作为先导,引进如工业化4.0及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以产业赋能城市的绿色发展,发展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城市。电商中心、绿色智慧产业、高科技产业等为代表的领先产业将为森林城市发展赋能。在城市建设方面,森林城市计划建设打造4公里生态长廊,规划绿植迷宫、原生态基地、海草保育区、婚庆广场、树屋Café、露天影院等打卡点,营造沉浸式生态体验。森林城市将充分利用人工岛的优势,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打造多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例如绿色生态养生线路、环保教育体验线路等,带动当地的旅游业。森林城市将发展成为生态旅游文化交流基地、环保科普教育基地、休闲养生基地等。第三阶段从2024年开始面向未来,森林城市将逐步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目标,成为未来城市榜样。产业发展方面,森林城市将着重旅游会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外企驻地、近岸金融等产业方向的规划和投入,实现产城一体、产学研一体、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相互协调、有序结合,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
9月9日-11日,2020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正式在“云”端召开。作为腾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产业互联网盛会,今年大会聚焦“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趋势,展现腾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全景图。其中,产业生态再次成为焦点话题。“生态共建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唯一选择。”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大会致辞中指出。过去两年间,腾讯从数字技术供给、解决方案打造、企业成长三个维度,逐步构建起产业互联网的开放生态。在9月11日的腾讯云合作伙伴专场,腾讯云进一步公布了合作伙伴生态的成绩单及最新战略。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在专场致辞中表示:“疫情下腾讯云与合作伙伴直面挑战,也看到了数字经济的韧性。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不仅重新定义了未来的产业格局,也带来了生态合作的新机会。”腾讯云产业生态的“成绩单”和“路线图”长期以来,腾讯云一直致力于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探索产业数字化升级之路。截至目前,腾讯云产业生态中已有超过8000家合作伙伴,构建了包含代理、行业、服务、咨询四大合作模式在内的产业生态合作体系。据统计,包括产品转售、联合产品合作、服务分包、咨询等合作业务在内,累计至今,腾讯云联合合作伙伴共同创造的市场营收已达到百亿规模。腾讯云副总裁、CSIG产业生态合作负责人陈广域介绍,未来腾讯云将从三个方面加大投入,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新基建时代下的新机遇。首先,行业深耕带来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随着数字化需求激增,腾讯云将持续深耕行业,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为各行各业提供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例如在政务领域,腾讯发布了“WeCity城市合伙人”计划,通过提供项目、培训、产品、方案、市场、技术六大支持,联合生态伙伴拓展更多落地城市,不断完善业务模块和产品体系,为城市数字化发展赋能。在这次专场中,腾讯云也正式发布了“WeCity城市合伙人”首批成员名单。其次,与合作伙伴共建区域下沉渠道。为了助力更多下沉城市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腾讯云希望与产业生态合作,构建更多层次的覆盖渠道,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挖掘合作新场景,实现销售、服务、技术全链路渠道体系。最后,产品专项赋能合作伙伴。在腾讯会议、企微管家、SaaS等未来重点发力的能力和产品专项上,腾讯云将对合作伙伴做定向的推送和培训,帮助合作伙伴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以疫情期间的标杆产品腾讯会议举例,腾讯云希望从0到1建立起腾讯会议生态。陈广域表示,腾讯云将优选500家优质合作伙伴成为腾讯会议生态队伍,培训3000名以上专业资质的认证人员,同时还将提供超过百万的营销支持。数字化不仅仅是“大企业”的战略思考,也应该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创新突破口。腾讯将尽全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数字化的工具、资源和技术储备,全面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在9月10日的主论坛上,汤道生还宣布,腾讯将投入100亿资源,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100个中小企业专属SaaS产品及方案,携手1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种数字化培训课程,帮助中小企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而“新基建”则被认为是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助力经济转型,为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基础。如何抓住新基建的战略机遇,成为全行业的关注焦点。工信部所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联合腾讯云、腾讯研究院对新基建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其研究成果《新基建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新基建、新要素、新服务、新生态白皮书 (2020)》于9月11日正式发布。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博士表示:“新基建需要生态合作伙伴共同赋能,打造‘新生态’。”在解决方案层面,需要腾讯这样的领先平台企业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合作,共同助力政府、区域和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在渠道拓展层面,则需要依托代理商的渠道通过本地化的落地,助力产品的交付。除了新基建,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关键词—— “抗疫”。“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的突出表现成为新基建加速落地的一个样本。当然,无论是‘抗疫’还是新基建,都是产业生态的一场‘团战’。”邱跃鹏表示。例如,疫情期间,腾讯云联合北明、东华、中大凯旋等近50家合作伙伴,支持了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疫情防控小程序的部署上线,平均每天就有4-6个小程序在各大城市上线。通过小程序上的健康码和其他服务的触达,有效帮助政府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效率。教育领域,腾讯云联合30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近5万所智慧校园的建设,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产品的部署,累计帮助了超过1亿的学生在线学习。同时,腾讯云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新基建,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已经在全国落地了8个工业云基地。为打造好这个“数字化基座”,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腾讯云与近50家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工业云应用市场,目前,平台上已经承载了近1000个应用。抓紧数字化浪潮,生态伙伴共话新基建在数字新基建的发展浪潮中,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和塑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拥抱数字化的过程中,各行各业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比如说在抗击疫情方面,东华软件高级副总裁、东华云和智慧城市董事长郭浩哲表示,疫情初期,东华软件接到国家任务,要求在9天内上线火神山医院管理系统。但最终,依托东华软件自身核心系统云化方向的探索和提前部署,同时依托腾讯会议对前台和后台人员的沟通起到的核心支撑作用,最终胜利完成任务。小鹅通 CEO 鲍春健表示,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客户都在微信生态用起小鹅通的直播功能,而小鹅通所有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基于腾讯云的IaaS和PaaS层,效率很高,质量也有保障;疫情期间,小鹅通直播功能异常火爆,最高峰的时候达到每天近两万场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0万,“幸亏有了腾讯云,才顶住了快速扩容的挑战”。丙晟科技CEO高峡表示,新冠疫情对线下消费打击巨大,极大加速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丙晟进行了很多线上线下融合的探索,助力传统企业实现了顾客体验立体化、商户经营数字化、商场管理智能化。2020年上半年,在非常萧条的市场环境中,万达广场小程序吸引了了8.77亿人次访问,实现了7.4亿的销售额。飞虎互动 CEO 石海东谈到了疫情之下的远程视频银行场景与实践。他表示,在疫情期间,飞虎互动充分发挥虚拟营业厅 “非接触式” 办理业务的特点,基于腾讯云实时音视频能力,通过小程序快速为十几家农商行搭建零接触金融服务渠道。除了抗击疫情,腾讯云在新基建的浪潮下也与生态合作伙伴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有诸多突破和成果。其中,优特云董事长许宁主要谈到了与腾讯在城市数字化方面的新基建进展,比如说优特云在贵阳市和腾讯云一起做了数字贵阳,它定义为城市移动端的唯一入口,把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做融合来实现服务和治理;目前在已经完成建设100多个小程序,用户数达到了当地人口的1/4。北明软件高级副总裁、北明数科CEO王进宏主要介绍了北明软件和腾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作。比如今年4月,北明数科、腾讯、佛山市南海区政府三方签订协议,三方将共建腾讯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基地。腾讯作为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方,北明数科作为基地建设运营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共同建设和运营基地。嘉为科技 CEO 邹方波主要介绍了与腾讯云在云计算应用方面的合作。比如在云咨询方面,嘉为提供200多名云计算人才,利用腾讯平台为传统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嘉为联合腾讯蓝鲸智云的PaaS平台,为企业打造云上/云下统一运维管理平台,该平台已经在数字广东、南方电网、CCTV等复杂环境下得到检验。本次大会上,腾讯云副总裁王峰还和其他几位合作伙伴代表及行业领军人物,对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如何借助数字化实现长期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王峰表示:“腾讯持续开放平台能力、共享C端连接能力,连接用户、连接企业、连接政府、连接合作伙伴,让新基建发挥更大的作用。”十年前,腾讯推出开放平台并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时就曾提出“将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在产业互联网的大潮中,合作伙伴生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腾讯云希望与更多优秀的合作伙伴一起,做好‘数字化助手’,联合生态伙伴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共同携手,一起去推动数字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邱跃鹏表示。(文章来源:通信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