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圈几乎总是隔三差五地出现在读研究生轻生事件,包括很多知名“双一流”大学,让人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不免对读研产生了莫名的畏惧。1月5日晚间,非“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南京邮电大学就一硕士研究生意外死亡事件对外进行了通报。通报称,2019年12月26日早晨,也即是西方的圣诞节次日,该校材料学院有一名2017级硕士研究生意外死亡。校方在迅速调查了解后,对这位结束年轻生命同学的导师张某,进行了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处理。张某手中的其它在读研究生,学校根据个人意愿可转由其它导师指导。在事情发生10天后,南京邮电大学才发布了一则短短的两百余字“情况通报”。而且,对导师张某的问题,通报中还只是用“相关问题”的表述来遮遮掩掩,让人有些不知所云。难道10天时间还调查不出一些具体问题?还是这些问题不方便让公众知悉?不过,从通报对导师的处理,以及最后一段校方表态“将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教育和严格管理”中,可以判定这名硕士研究生之所以会轻生,与导师有着莫大的关系,否则张某不会被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学校也不会强调接下来会加强对导师的师德教育。据知情人士介绍,自2017年入学以来,该同学经常被导师张某谩骂、压榨、人格侮辱。眼看快熬到毕业了,张某还不指导、批改该同学论文,甚至要求签延期毕业书。要知道,延期毕业,是任何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都不愿看到的,也许这正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知情人士介绍的信息,与男友通报反映的导师张某师德师风问题吻合度高,所以可信度较高。通报中还提到,此事的后续调查正在进行中,希望南邮能把事件真相还原给公众。如果有证据证明张某不仅仅是师德师风问题,期待他能受到更大的处罚。联想到不久前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问题,不经要问“你还敢读研吗?”而现实是,过去十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更是来到了341万的历史最高水平。所以,既然无法改变越来越多人继续深造的选择,那就只有加强对读研学生和导师的双向教育管理,否则今后类似事件可能还会频发。对于研究生而言,如果遇到师德师风不正的老师,要敢于揭发举报,胆小退让只会助长这些“害群之马”的威风。对于校方而言,要高度重视学生对导师的举报,建立严厉的师德师风问题惩罚机制。如果没有校方的态度和制度做保障,学生敢发声也是枉然,反而可能会害了自己,所以,校方是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导师,能够坚守育人初心,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其实也就够了。南京邮电大学一在读硕士研究生,疑似因导师要求延期毕业引发轻生事件,你怎么看呢?
曾经我以为读研只是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然而读研之后,才发现仅仅拥有这些技能是不够的,有些人或许不需要有多少真才实学,却平步青云,要荣誉有荣誉。当我得知真相,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不懂读研生存之道啊。礼节之道读研以来,逢年过节要给导师行礼节之礼,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生日。教师节是体现尊师重道的重要节日,良好的礼节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导师行礼只是一部分,除此之外,师母和导师的孩子也要投其所好。虽然这样一来支出有些紧张,但是整个师门都在努力迎合,为了研究生涯的平安顺遂,大不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呗~平时什么土特产啦,的茶叶酒品啊都可以有意无意带点回来孝敬导师,礼多人不怪,送礼给导师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导师的尊敬之情和心意,是促进师生关系发展的妙招。饭局之道我们师门一年有N次聚餐,必不可少的是开学聚餐,期末聚餐,毕业聚餐,元旦聚餐,而每次聚餐于我而言,都是如坐针毡。其一是敬酒。如果不读研,或许我不知道我的酒量是如此惊人。作为酒精过敏的我来说,我最多最多喝一杯,但是在聚餐的饭局,一轮又一轮的敬酒,早已不知道喝了多少酒下肚。只记得后来走路都走不稳,回到宿舍倒头就睡着了。其二是说好话。但是到了聚餐的饭局,我愣是成了一个社恐,说句话都说不利索,看着同门们一个个能说会道,而我就像是害怕被点名的学渣一样,得旁边的同门提醒。这才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假装陪笑去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儿,内心却是一阵阵反胃。建议大家若是要聚餐了,必定要先想想要准备些什么吉祥话儿,同时可以练习一下酒量。说话之道每个研究生都会有不少在师门的微信群,用于不同的功能,但是论在哪个群,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便是“捧哏之道”。凡是导师发的通知消息,一定要秒回收到。凡是过节,不论大小,一定要群里送祝福+私聊送祝福。凡是导师获得了荣誉,一定要第一时间排队道喜。如果你总能够恰当的捧哏,那么你被导师青睐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科研之道如果你以为论文发表只是看实验成果和写作技巧,那说明你是非常单纯扎扎实实做研究的好孩子。一般而言,投稿期刊需要经过几轮审稿周期,应对3个左右的审稿人,与之斗智斗勇。然而,如果有一个审稿人是你的熟人,那么事情就好办很多了。熟人放水,你的对手减少了一个,剩下的工作量便轻松很多,毕竟,没有熟人放水的那些作者,需要比你耗费更多精力,当你已经终审通过快接收了,人家估计才第二轮呢。据悉不少大牛发论文都是找熟人审稿,甚至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利益关系,也难怪注水论文满天飞了。相处之道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是掌握你生杀大权的人,如果和导师处得好保管你顺风顺水,若是处不好那就是水深火热甚至危及性命。和导师相处首先得礼貌但凡和导师沟通交流,一定要表现地客客气气,要有尊称,要表明来意,要目的明确,不能浪费导师的时间。导师若是说你哪里不好,一定不能怼回去,要虚心接受导师的谆谆教诲。学会主动联系导师如果总是要导师联系你,那么十有八九你会被冷落。之于导师你是可有可无,但是导师之于你可是唯一啊~读了什么文献,有什么好想法,,实验进展如何,要常常主动汇报,如此一来导师便觉得你是一个认真专研的好学生,不会太为难你。多引用导师论文当你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多引用导师论文,不需要你赞美导师有多崇高,只需要你完美将导师的研究,穿插引用到你的论文中,这就是最大的赞美。总结,打铁还须自身强,没事多转发领域内新成果,新进展。简明扼要的点评一番,表明自己是一个密切关注学术,关注领域动态的,优秀的,有品的研究生。偶尔可以矫情一下,感慨读研不易,最后抒发一下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的情怀。或者是表面吐槽,内心却是十分优越的发一些牢骚。行文至此感慨万千,不谙世事的我时至今日才明白这些个门道,蓦然回首发现读研期间的种种就是社会的缩影,留下了咸鱼卑微的泪水,祝愿天下咸鱼皆可翻身。
一个花样年华,天之骄子的姑娘以这样的方式诀别了这个世界。眼前是26层的高楼,身后是悲痛欲绝的父母。他的父亲死死攥着她的一只手,奈何承受不了越来越重的拉力,眼睁睁看着她就那样掉下去了。我们都在猜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一个如此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为什么要屈从于命运的摆弄,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反思和后悔的机会,如此决绝。当我们将不忍和同情给了这个年轻的女孩,也同时看到了她最后一刻的悲观和绝望。一篇论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如同那个博士生跳河一样,他只是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选择与世界告别。人们都说,有什么样天大的事情可以和生命相比,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在平素的生活里寡言少语,疲惫不堪,有的在繁重的生活面前狼狈不堪,有多少人惧怕人生,又不敢去死。其实人从生下来那刻起,许多的东西都已经成为定局。你能走多远的路,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你的原生家庭,性格好恶息息相关,而面对压力和困境的时候,脆弱的人是相同的,就是推不开眼前的困难,走不出眼前的困局,打不破那层困住自己的壳。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许多人动用全部的心血和智慧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有些人为情绪所累,有些人为金钱所累,有些人陷入情感沼泽,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备受折磨。有些人在婚姻的藩篱中郁郁寡欢,有些人一辈子也挣不脱命运的枷锁。当你看透了世界的真相,仍然热爱这个世界的人需要相当大的胸怀和格局,情感历程中多重成全,命运途中多次的侥幸逃脱,还有孤独和落寞时生活给予你的援助和鼓励,宽怀自己,帮衬别人,还要走过无数的水坑,跳跃无数的小河,一颗心始终在坚信中走向明天。人生好难,任何的心灵鸡汤只会短期有效,迟早会将人打回原形,众生不易,求生太难,才会留下这一出出人间悲剧。听网上爆料称,该女孩因为论文引发情绪问题,自她自杀后,导师事后没有联系过女孩的家人。你知道吗?像导师这种年龄段身份和层次的人,怎么可能为一个年轻女孩生命的离散产生太多的情绪,他只不过是大众中的一员。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在你周围,遇到相交不太厉害的人走了你的表现,大家的语气,只不过是一阵唏嘘过后瞬间的释然。这就是世间情的真相,没有人会对别人的困境感同身受,我们只是在各自的轨道孤独的行走,你有你的迷雾,我有我的困局。孩子,当你想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多想一下你这么多年付出的坚辛和努力,想想把你培养成研究生的父母,想想身边关心你成长的亲人,我们可以和生活讲和,再不济也可以选择放弃,人生不是非得拥有一个结果,也许还有千万条的路等着你去选择。这就是后浪的困局,但,前浪也没有太轻松,世间皆苦,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换取那丁点的甜。一边藏好眼泪,一边选择欢笑,为了社会为了别人,为了父母选择做那个不容易的自己。其实,说到底,我们还是败给了自己。我们拒绝长大,害怕承受,不敢失败,还是因为心中常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这个社会有时候真的很可笑,一边劝想轻生的人好好活着,一边却总想逼死想努力活下去的人。25岁的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他死前在微博上留下了遗言,讲述了这些年来自己的经历和遭受过的打击,与寻常愤世嫉俗的遗书不同,他的文字带着诙谐甚至是调侃,可是却让读的人感觉字字诛心,难过得令人窒息!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他一个温柔友善的孩子,他到遗书的最后都还不忘祝福家人朋友顺顺利利、祖国繁荣昌盛,这样一个孩子怎么就舍得就这么离开了?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都太脆弱了,动不动就选择轻生,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年轻鲜活的生命消逝的原因,有人思考过吗?他们梦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被希望变成什么样的人?那么多梦想和希望,完全可以把人逼到绝路。从学生时代,我们就被要求努力学习,学校希望我们为校争光,父母希望我们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体面的工作。我们自己也在为这些目标不断地努力着,希望自己可以有出息,希望不要辜负了自己和家人的梦想,"希望"和"梦想"可以成为动力,可它们也能变成压垮我们的稻草。我们都抱着梦想和希望不断的摸索前进,可这个社会的竞争实在太激烈,有时候甚至不允许有失败,如果你失败了,你就是没出息,就是辜负了众人对你的期盼!我们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吗?不管我们怎么做,都会有人否定,永远也不可能做到所有人希望的那样。"那就是你笨,懒,没用。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的研究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去死吧。"这些文字,从自杀的孩子脑子里"演练"了无数次。我们背负这个社会太多的希望,我们不断把这些希望当做我们的梦想,因此我们都是朝着很多目标去努力,可你成功了,他们认为你只是刚好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值而已,可当你失败了,却遭到无数人的唾弃。"我真的很没用吗?""不,你只是没有达到别人的要求!"顺其自然、随心所欲,被说成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而强加的包袱却变成了崇高理想。很多人拼尽全力却只能过着平淡的人生,这样的人就是废物吗?我们的梦想,只有追求成功吗?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过着平庸的生活,平庸可耻吗?"如果我身上还有哪个部位都能用的,都拿走吧。请把我烧成灰随便埋到哪块地里,好歹能贡献点养分。"是什么,把一个高材生逼成一个"废物"?好好活着,什么时候成为了一种奢望?没有谁有权要求别人要怎么活,我们不必活成别人的期望!生活匆忙,人生漫长,迈不过的坎儿,就别迈了!好好生活,这才是希望的本身。
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了历史最多的341万人,这无疑验证了大家传言的“考研严冬”的到来,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其实,最近几年以来,那一年不是考研“严冬”?因为,从2016年以后,每一年,考研人数增长率都超过了10%,2018年到2019年考研人数增长率最高,达到21.8%,所以,这么来看,2019年到2020年,增长率还略有下降,增长率为17%。面对如此多的竞争者,考研的同学,他们为了能够考上研究生,可以有多拼?2016年的冬天,显得比往年更冷也更漫长一些,北方的冬天更是冷的痛彻心扉,没有暖气的出租屋,犹如一个冰窖。有一个孩子正披着被子坐在床上,在他面前摆着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他的考研资料,虽然双手已经冻得有点麻木,以至于握不稳笔,但是,他依旧在坚持写写算算。寒冷,对他来说,却不算是一件坏事,因为可以让他的大脑异常的清醒,他目标明确,行动果断,心无旁骛,最终,他成功了,因为,与研究生梦想相比,寒冷又算得了什么?当他,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自己曾经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唯有感动,也很感谢曾经那个努力又拼命的自己。相信大家都猜到了,这个人就是我自己!下面,我们再看看其他一些研友,看看他们为了能够考上研究生,可以有多拼?研友@杨卷毛儿“复习的这段时间刘海一直都没剪,便长到了下巴,自己连护肤品也不用,只用清水了,有时太累,洗脸也免了算了,压力大到满脸都是痘痘,学弟学妹见到我,都不敢认出我来。衣服一直没时间洗,被子再也没晒过。冬天了就一直轮流穿着脏衣服,盖着潮湿的被子。可谁知道我本是个标标准准的处女座啊。”相信,这位同学的形象大家可以脑补一下,也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考研人。他们为了考研,无论是曾经那个每天都要化妆1小时,直到自己美美哒才肯出门的小仙女,还是那个每天都要将发型打理的纹丝不乱的时尚大男孩,无一例外地不再那么注重自己的形象,即使是处女座也拯救不了他们。他们每天顶着大油头,游走在食堂、图书馆、宿舍,他们可以两个月不剪头发,因为,他们不想浪费一分一秒,考研压力也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在考研面前,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形象又能算得了什么?@匿名研友1觉得时间很紧急,就早晨买两份早饭,基本就是烧饼什么的,带到自习室又不出来,拼命喝咖啡。不过那时候在自习室经常见到一个姑娘,更拼命,为了上一个很好导师的研,基本她在自习室呆的时间比我还要久,困了就站起来看书。这样搞的结局就是头发拼命掉,因为营养跟不上,再就是现在再也喝不了咖啡了,一喝就心悸。咖啡,是每一位考研人的好伴侣,他们在疲惫犯困的时候,咖啡就是他们的提神“良药”,为了不让自己睡着,他们的咖啡“瘾”,也是一天比一天大。除了咖啡,他们还有一个“朋友”,那就是“头发”,头发可能会出现在他们亲密接触的物体上,可能是复习全书上,也可能会出现在他们的电脑键盘上,掉下来的头发,成了他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让他们为自己的发际线惆怅不已。@匿名研友2考研时半年一直待在租的小屋里就只看书,每天看十小时以上,最后熬不住生病了还坚持看书,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考前给妈妈打电话哭得稀里哗啦,哭完接着看书。好像心情也没有特别压抑,因为和好几个同学一起复习的。考研的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考研不像高考,高考更像群体作战,而考研,则是孤军奋战,孤独、怀疑、犹豫一直会伴随着他们,如果能够寻得一两个研友,那将会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而家人则永远是考研人最坚实的后盾。研友@宇浩“早晨6:00起床,吃饭洗脸刷牙,6:30开始学习,一直学习到12:00吃午饭,然后午睡到1:00,起床,一直学习到下午6:00,然后吃饭,看新闻联播直到7:30,又开始学习到晚上12点,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段日子,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不凡传奇。如果你想问我,“什么人的生活最规律?什么人的生活最自律?”,答案当然是考研人,他们每天过着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看似单调却又充实的生活,他们可以放弃一切娱乐活动,即使是偶尔看一会儿手机,都会让他们自责半天。研友@涂山“天蒙蒙亮时,我已在边温习昨天的复习内容,边等楼管大叔开门的路上。晚上,我又是整座教学楼里离开最晚的人,只是为了能充分地利用每天最后的时间多记几个知识点、多做几道模拟题,我总是熬到教学楼熄灯才打着手电摸索着回宿舍。当我在考研教室里熬夜打瞌睡的时候,我就用开水冲上一包咖啡来提神,刚开始是一包,后来逐渐地增加,每次喝三四包我都感觉不到苦,似乎考研的甜蜜已经冲淡了咖啡的苦味。考研的路荆棘满地,但我却无所畏惧,因为考研,让我成长。”以上,就是一些研友分享的自己的考研心得体会,有苦,有累,也有甜,当我们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当他们在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研究生梦,支撑着每一位考研人,无论有多苦,有多累,他们都能够坚持下去,即使考研不成功,哪有怎样,至少自己曾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过、拼命过。每一位考研人,都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真心祝愿每一位考研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李派 摄今天上午,清华大学举行2020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秋风徐徐,碧空如洗,9400余名研究生新生满怀美好憧憬与向往,从清华园里扬帆起航。典礼上,清华校长邱勇讲述了同学们身边动人的“战疫”故事,勉励新生,要永葆心念苍生的情怀,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确立兼济天下的志向,给生命以温暖,为理想而躬行。鉴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今年,清华开学典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设置了包括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内的32个会场,并面向全球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在战疫面前,你们经受住了考验,确立了人生努力的新方向,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社会的温暖,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担当。”典礼上,邱勇与大家特别分享了清华学生自身的“战疫”经历。“这些动人的片段驱散了他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获得治愈的力量。”邱勇说,因为疫情,同学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无论处于何种情况,经历怎样的悲欢,生命都值得倾尽全力去珍惜、去关怀、去守护。”邱勇勉励同学们,中文里,“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人类正是在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中走出蒙昧,走向文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永葆心念苍生的情怀,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确立兼济天下的志向,给生命以温暖,为理想而躬行。”来源 北京晚报记者 李祺瑶流程编辑 吴越【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距离初试结束已经有一段日子了,相信不少同学已经开始畅想自己的研究生生活,那么读研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针对这个问题,学姐咨询了身边的几个朋友,我发现,不同的读研生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读研目的来决定的。而读研目的总结下来无非也就两种:1、学术派:为了深入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2、实用派:为了找工作时能有更高的文凭那么今天学姐就结合朋友们的分享以及自己的读研经验跟大家谈谈研究生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吧。part 1:研究生的日常1号学姐坐标:济南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校里好的课实在是很多,学界大佬的讲座也很多,基本上除了上必修专业课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蹭课或者听讲座。下午的话一般会在图书馆里看书或者抱着电脑出去坐坐写些东西,我们这个专业需要很大的阅读量以及比较硬的笔头。经过研究生一年级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专业课学习后,研二会被建议写一写文学批评以及发一些论文,但很幸运这些都是我的乐趣所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话会看看电影或者走出去深入了解一下济南这座城市。研究生一年级就已经定好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所以毕业论文也在缓慢进行中。但总体来说,是不紧不慢又能让生活过得很充实的那种节奏,我很喜欢。读研感想与收获:因为我是从普通二本人考进985的,前后差距蛮大,所以进来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普通学校和好学校的资源、平台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身边的同学也和从前不同,大家都是专业基础扎实,但平时又很会玩的那种,可能也就是效率会比较高吧。一开始我会有一些压力,但后来发现和这些老师同学们待在一起,自己也会提升的很快。最大的收获就是眼界开阔了,保持住了读书的状态,确定了搞科研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所以以后可能会选择读博吧。2号学长坐标:上海专业新闻传播学我导对我们基本采取放养政策,平时不太管我们,当初我就是因为这个才选这位老师的。而且这个老师也比较鼓励我们出去实践,所以我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在外面实习上。魔都嘛,只要你肯吃苦,我们这个专业的实习遍地都是,一个学期下来,我自认为还是积攒了不少经验。剩下的时间基本就平分给了专业课学习和发展爱好上面。因为本科的时候学的就是新闻,所以我比较喜欢摄影,周末我会提着相机到处去走走,准备在毕业之前能拍到上海更多的面。读研感想与收获:我觉得研究生生活过成什么样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导师。——是要边读边积累工作经验还是要专心搞学术这个定位要在选导师之前就想好,然后选择相应风格的导师。我现在这样挺好的,工作经验和文凭双丰收,但是压力同时也很大,因为课堂报告,学期论文什么的都不能糊弄。所以读研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磨练的阶段,但是如果辛苦三年我可以同时得到工作经验、硕士文凭,并且还发展了自己的爱好,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3号学长坐标:大连专业:无机化学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泡实验室,食堂吃饭,寝室睡觉三点一线。重复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在导师的项目里跟在导师以及师哥师姐后面屁颠屁颠跟着学。第一个暑假没有回家,留校做项目,并且一个假期下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觉得有一点挫败,又有一点委屈,但是最后成果出来的时候我们导师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我也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这绝对是我2018年的高光时刻。读研感想与收获:最大的感想还是不后悔吧。手里要做的事情又多又难,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抗压能力这么强。另外就是自己变得更加细心和理智了,一开始的时候总是犯错,但是导师和学姐学长们人都很好,有耐心,所以我也就很快适应了组里工作的节奏。以后读不读博不好说,但是也会认真做好当下手头的每一件事,给研究生生涯一个好的交代吧。part 2:导师怎么选?研究生的生活也许不想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一定也不会是一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刻板和无聊。研究生生活过成什么样的第一尺度,就是你自己的定位选择。是要继续读博深入科研,还是尽快毕业找工作,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你应该选择什么风格的导师,也决定了你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发现,学姐的三个朋友都在聊天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导师。其实导师正是你的研究生生活质量的第二个重要尺度。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被导师压迫到自杀的程度。很不幸,昨天这样的悲剧又一次重演,同济大学一条年轻的生命又离开了我们。其实这些不幸的背后,都有着相似的导火索,那就是导师的压迫。文科类专业这样的现象还不是很严重,理工科类的学生们就常常会变成导师的“廉价工”。这种导师跟上面学姐朋友提到的那种自愿进项目学习提升自己完全不属于同一个范畴,更近似于把你当成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学生或是合作伙伴,并没有起码的尊重。比如去年把手下博士逼到自杀的女导师,她要求那名博士做的事情就远远超越了科研工作的范畴。所以,以怎样的标准去选择一个跟自己更合拍的导师就成为了你研究生生活将会过成什么样,你有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最关键的要素了。首先你要做的,肯定是全方位搜罗这些导师的信息,对这些老师形成一个基本的了解。先做完这一步的筛选,才能开始发邮件进行沟通,一般来说,获取导师信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找到该专业直系师哥师姐,从他们那里获取这些导师的信息,这是能够了解到这些导师信息的最佳途径。2、 学校贴吧和论坛里搜索这个老师的名字,很多老师都会同时上本科生的课程,贴吧和论坛里的吐槽或是赞叹一般来讲比较真实3、 很多学校现在是双选制度,选导师之前会有一个导师见面会,这个见面会上你要发挥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从每个老师的发言当中对这个老师的性格做出一个预估接着,你应该对自己理想状态的研究生生活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位。——是要好好学习搞科研,还是外出实习拿经验,对这个层面进行思考后,选择研究领域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相对应,严格程度也符合自己预期的老师。这样一来,你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掉到“无良老师”的坑里,在研究生生活中行使自己的自主权啦。其实读研有可能就已经是很多人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了。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这最后的一段宝贵时光,无论是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发现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还是要为自己的工作搭一个更高的跳板……我们至少做到——不虚度2019的小伙伴们在半年后也会迎来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应该怎样去规划这三年……其实现在,已经可以准备了。
本报讯(记者李祺瑶)今天上午,清华大学举行2020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秋风徐徐,碧空如洗,9400余名研究生新生满怀美好憧憬与向往,从清华园里扬帆起航。典礼上,清华校长邱勇讲述了同学们身边动人的“战疫”故事,勉励新生,要永葆心系苍生的情怀,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确立兼济天下的志向,给生命以温暖,为理想而躬行。鉴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今年,清华开学典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设置了包括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内的32个会场,并面向全球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在战疫面前,你们经受住了考验,确立了人生努力的新方向,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社会的温暖,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担当。”典礼上,邱勇与大家特别分享了清华学生自身的“战疫”经历。“这些动人的片段驱散了他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获得治愈的力量。”邱勇说,因为疫情,同学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无论处于何种情况,经历怎样的悲欢,生命都值得倾尽全力去珍惜、去关怀、去守护。”邱勇勉励同学们,中文里,“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人类正是在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中走出蒙昧,走向文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永葆心系苍生的情怀,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确立兼济天下的志向,给生命以温暖,为理想而躬行。”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见图,冯艾摄),生前总这么说。青藏高原是广袤壮阔的圣地,也是植物探索的“禁区”。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2011年7月,珠穆朗玛峰一号大本营。下午2时刚过,狂风开始肆虐,人呼吸都困难。“钟老师,您留守大本营,我们去!”学生拉琼看到老师嘴唇发乌,气喘得像拉风箱,不由担心……“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逆风而上,向珠穆朗玛峰北坡挺进,上不来气的钟扬嘴唇乌紫,脸都肿了,每走一步都是那样艰难……“找到了!”一株“鼠曲雪兔子”跃然眼前,这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海拔最高的种子植物,也是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在青藏高原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冷库中,将在80到120年后,为人们绽放生机。2016年的一个夜晚,西藏拉萨。钟扬像往常一样吞下一把降血压、降血脂、扩血管的药物,打开电脑,写下“我自愿申请转入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这是钟扬第三次申请援藏。钟扬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他突发脑溢血,可离开ICU刚半年,他就又偷偷进藏了。“希望老天再给我10年时间,我还要去西藏,还要带学生。”钟扬这样对妻子解释:“百年后我肯定不在了,但学生们还在。我想带出一批博士生团队,打造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在钟扬带领下,西藏大学最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地推向世界。2017年9月25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钟扬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53岁。他的声音,仿佛回荡在人们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实现多少人的梦想。”(来源:人民日报)
李派 摄今天上午,清华大学举行2020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秋风徐徐,碧空如洗,9400余名研究生新生满怀美好憧憬与向往,从清华园里扬帆起航。典礼上,清华校长邱勇讲述了同学们身边动人的“战疫”故事,勉励新生,要永葆心念苍生的情怀,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确立兼济天下的志向,给生命以温暖,为理想而躬行。鉴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今年,清华开学典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设置了包括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内的32个会场,并面向全球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在战疫面前,你们经受住了考验,确立了人生努力的新方向,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社会的温暖,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担当。”典礼上,邱勇与大家特别分享了清华学生自身的“战疫”经历。“这些动人的片段驱散了他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获得治愈的力量。”邱勇说,因为疫情,同学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无论处于何种情况,经历怎样的悲欢,生命都值得倾尽全力去珍惜、去关怀、去守护。”邱勇勉励同学们,中文里,“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人类正是在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中走出蒙昧,走向文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永葆心念苍生的情怀,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确立兼济天下的志向,给生命以温暖,为理想而躬行。”来源 北京晚报记者 李祺瑶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