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前夕,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招录政策却突然大幅“调整”,令部分考生措手不及。受此影响的考生张唯(化名)近日告诉澎湃新闻,根据2018年9月19日公布的《中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图书情报”专业拟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7人、非全日制研究生70人,且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的“上线”考生,可申请调剂至“非全日制”。但2019年3月中旬,此轮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在即,“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招录政策却发生变化,不仅招生名额从87人“腰斩”至43人,“全日制”考生也不能调剂至“非全日制”。有考生直言,与往年相比,中南大学此次“图书情报”硕士招生名额大增,这意味着考取机会更大,“大家都想拼一拼”,“即便没有录上全日制还可以调剂去非全日制”。但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打乱了不少考生的计划。“这对冲着招生简章而去的考生而言,极其不负责任。”张唯认为。4月12日,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关于“全日制考生可调剂至非全日制”,学校不曾有过该政策。“调剂政策只会在复试线出来后才会通知。”该工作人员称,现在“纠结这个没有意义”。复试在即,招生名额和调剂政策生变多名考生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中南大学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报考我校各专业且达到第一志愿报考专业我校复试分数线的全日制考生,可申请调剂非全日制(可跨二级培养单位调剂)”。张唯证实,该文件发布于2018年9月19日,系其从中南大学官网下载。而在湖南省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职研究生网等多个网站也有相同内容的“招生简章”。学生最早从中南大学官网下载的招生简章显示,第一志愿报考同专业的上线全日制考生可申请调剂至非全日制。(图片来源:学生提供)《中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010修改)》版本中,调剂政策内容已被删除(图片来自官网文件截图)而上述招生简章所附《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一览表》提及,属于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的医药信息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三个专业,共招收23名全日制研究生、70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中,仅有“图书情报”专业招生非全日制考生,即70人。而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23名全日制研究生名额中,“图书情报”拟招17人。一名考生告诉澎湃新闻,非全日制专硕学费高于全日制,只能周末上课,没有奖学金和住宿,虽然学位证书和全日制相同,但学习经历会注明非全日制,证书含金量较低,因此录取分数较低。“大家一开始看到招生名额相比2018年多了20多个,都想拼一拼,即便没录上全日制,还可以调剂去非全日制。”一名考生称。但张唯发现,自己闯过了“初试关”,复试在即,情况却发生了变化。2019年3月12日,中南大学官网发布《2019年硕士生招生复试与录取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报考全日制上线考生不能调剂到非全日制复试录取,报考非全日制上线考生也不能调剂到全日制复试录取”。张唯称,上述通知发布后引起了争议,不少同学给招生办老师打电话,对方明确回应称“全日制不能调剂到非全日制”。招生人数也随即生变。3月 19日,中南大学信息安全与大数据学院官网下发复试方案,其中提及,“学院下属两个研究生专业医疗信息管理和图书情报合并到生命科学学院,复试方案按生命科学学院给出的执行”。而根据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复试方案,图书情报专硕招收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3人。相比于招生简章中拟招人数,几乎减半。3月26日、27日,该校组织图书情报专业上线考生复试考核。3月29日下午,该专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录取名单公布。根据受访考生提供的截图,4月2日晚,生命科学学院公布调剂方案,图书情报专业拟接受10名非全日制调剂名额,但只接受第一志愿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专业的非全日制考生调剂。按照3月公布的调剂规定,第一志愿报考图书情报全日制硕士考生被排除在外。专家:招生简章是考生报考依据,不该随意更改一名考生告诉澎湃新闻,一般情况下,全日制考生都可以申请调剂至同专业非全日制,甚至有的学校“只接受第一志愿是本校本专业全日制转非全的学生”。该考生称,其他大学如武汉大学、江苏大学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都接受本校第一志愿为该专业的全日制考生调剂至非全日制。“中南大学今年的政策把大家打得束手无策。”该学生透露,同批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成立了维权群,群中目前有25名参加复试未被录取的学生。澎湃新闻注意到,考生提供的《招生简章》中提及,相关调剂政策“仅作参考”,“2019年的调剂原则复试前公布”。考生对此也有过疑虑。张唯称,报名前夕,自己曾致电中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调剂情况,工作人员回复称,全日制考生可调剂至非全日制,“只要复试后填调剂申请即可”。而根据该校2018年研究生招生政策,全日制上线考生可调剂到非全日制。因此,考生们也未多想。但根据该校官网信息,2018年9月19日发布的“招生简章”中,附件名为《中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010修改)》,其中关于“调剂政策”的内容被全部删除。此外,图书情报专业所在的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拟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名额也从“70”改为“50”。考生们认为,学校曾在2018年10月10日研究生考试报名开始当天,对招生简章有过修改,并在某个时间上传至网上,而绝大多数考生并未注意到这点。对此,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一名老师近日回应澎湃新闻称,此次招录政策调整“都是学校的政策规定”。该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4月8日称,学校根据招生计划还有报考人数调整了学校政策,今年不能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政策一年一个样,每年都变,往年只能做参考”。4月12日,该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另一名工作人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否认学校曾对调剂政策有过调整。“我们一开始的(招生简章)上面就没有,因为这个(调剂)政策还没有定,所以(最初发布的)招生简章上并没有明确这一条规则,说‘全日制能不能调剂到非全日制’。”该工作人员称,调剂政策只会在复试线出来后才会通知,现在“纠结这个没有意义”。武汉一高校副教授柳城(化名)长期主持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他认为,高校提前发布研究生招生简章,这是考生报考的重要参考,“一般来说是不变的”。“考生正是研读了各校的招生简章后,才决定了报考的学校与专业。所以在复试阶段,招生名额可能有微调,但一般会增加,不会是大幅度削减。” 柳城认为,各个高校招生简章会在中国研究生招生网公开公布,时间长达半年至一年,“招生名额等就不应该有大的出入”。此外,柳城称,各个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报考率,一般会出台“兜底”的政策,即允许报考同校同专业的全日制考生,调剂至非全日制,以打消部分考生“落榜顾虑”。在他看来,如果中南大学招生简章中没有“全日制考生可调剂至非全日制”的政策,很多考生可能就报考了别的学校。“招生简章不应该如此草率。比如我们学校,前后修改多次才会定稿,招生宣传时都带着,不会随意更改。”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的遇见,新的出发,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他们穿越茫茫人海于湖大相遇,翻开新的篇章。双胞胎姐妹花携手上湖大10月10日,湖北大学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姐妹花。姐姐云婉桥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化学(中外合办)专业录取,妹妹云婉璐则成为了2020级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中外合办)的新生,这对出生仅相隔3分钟的双胞胎将在湖大开启求学的新章程。云婉桥和云婉璐来自湖北荆门,小学、初中都是同校同班同学,高中文理分科后,姐姐云婉桥选择了理科,妹妹云婉璐则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科。“姐姐活泼外向,我更安静内敛一些。”妹妹云婉璐说。同时,两人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姐姐热衷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热爱运动和吉他,妹妹则更喜欢阅读和弹钢琴。两人一文一理,第一志愿并不相同,也没有事先干涉对方的志愿选择,甚至连填报志愿都是分开进行的。当得知两人都被湖大录取后,父母和姐妹俩都很意外。“真的没想到会这么巧!”云母说。高中同桌高考同分大学同专业在湖大续前缘10月10日,在湖北大学阳逻校区迎新现场,两位女生手牵手一起走进了新闻传播学院的报到点。她们是来自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中学的黄静雯和龙思琪,两人在高中曾是同班同桌,高考后又都以文科578分考入了同一专业。今年,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贵州省仅录取3人,而这对高中同桌就是其中两名。黄静雯感慨道:“缘分真是妙不可言啊。”在高中时,黄静雯和龙思琪不仅在发型、性格上相似,成绩也不相上下,几乎每次考试都在同一考场。虽然高考时两人以相同的分数成功被第一志愿的学校录取,但两人在填报志愿时并未商量。“湖北大学的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也很好,学习氛围浓厚。”在老师的强烈推荐下,黄静雯选择湖北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龙思琪则是自己通过搜寻比对后,选择了湖北大学。开学后,她们表示之后会一起加入学生组织,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高中上下铺同专业“报考同一所大学全凭默契”湖北大学2020级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张元豪、曾浩杰在高中时曾是同桌,不仅睡在同宿舍上下铺,还在彼此复读时并肩作战;如今惊喜收获同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坐上了同一列开往武汉的火车,在迎新报到现场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去年6月,高考成绩公布时,曾浩杰发现,自己的成绩离一本线还差20分,而张元豪的高考成绩尽管超出一本线30多分,但和预期相比仍有差距。慎重考虑后,两人决定重新出发。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他们如愿被湖北大学录取。虽然两人高考成绩仅差3分,但在填报志愿时并未事先商量,“报考同一所大学全凭默契。”两人的缘分还不止于此。被录取到同一专业的他们,都不约而同报名成为了各自班级的迎新志愿者,并乘坐同一列车前来报到。对于大学生活,两人充满期待,“我俩都比较喜欢志愿活动,但在社团组织方面,我们有着不同的选择。”曾浩杰说,他想多参加活动,锻炼口才,张元豪则想沉下心写作,锻炼文笔。两人都希望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参加运动比赛,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十年湖大缘,父女竟成“同门”师兄妹十年前,父亲何成宏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就读湖北大学在职研究生;2013年,何成宏与女儿何诗宜并肩站在湖大校门前合影,纪念父亲毕业;时隔7年,父亲陪女儿何诗宜来湖北大学报到,同样的场景拍照留念,只是身份“转换”,女儿成为了湖大研究生。七年前,女儿来参加父亲的毕业典礼七年后,父亲陪同女儿来报到十年的缘分要从父亲何成宏报考湖北大学研究生的那一刻说起。当时近40岁的他,顶着各种压力,坚持考取湖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湖大的老师很敬业,也很有情怀,我们是终生的良师益友。”毕业后,他也一直与湖北大学的老师保持沟通交流。2019年,参加工作已经3年的何诗宜决定继续读研,每天除了工作和休息,基本上都在备考状态。最终,何诗宜以超过国家线51分的成绩进入湖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就读,“其实,当时可以选择其他学校,但父亲在湖大求学的经历,让我坚定地把湖大当成首选。”巧合的是,10年前父亲的导师,如今也是女儿何诗宜的导师。父女二人成为了同门的师兄妹。两代人的校园卡历时35小时,跨越3000多公里湖大新疆籍新生组团报到宿舍楼前,来自新闻传播学类的娜扎凯提、旅游管理专业的热孜娅、历史学类的买尔孜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麦尔孜耶正在相互帮助搬运行李。原来,四人历时35小时,跨越3000多公里,结伴同行来到湖北大学报到。碰巧的是,娜扎开提与热孜娅早在初中就已是同窗好友。此外,2020级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类两位新疆女孩古丽米热·阿力木与刘俊华也选择结伴报到。“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难免会不适应,身旁有熟悉的同学陪伴就会好很多。”古丽米热·阿力木说。“我们会将这份难得的情谊延续下去,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中。”买尔孜亚说。15岁上大学,湖大迎来今年最小新生9日上午,还不满16周岁的安徽籍新生庞亚亚拉着粉色行李箱,在叔叔的陪同下跨入湖北大学校门。为何15岁就能上大学?原来,庞亚亚4岁就上小学一年级,10岁升入初中,13岁上高中,今年被湖大化学化工学院录取。她虽然入学早,但并没有跳级,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她笑着说,可能是因为自己各方面都发育得比较早,所以不觉得与身边同学有年龄差。“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特别开心,武汉是我一直很向往的城市,我非常期待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庞亚亚回忆起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仍难掩喜悦的心情。对于学习,庞亚亚表示,不挂科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希望在大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保持优秀的成绩,争取拿到奖学金。“本科毕业并不是终点,我会在大学继续努力,争取在考研时再创佳绩。”抗疫一线父母陪同新生来报到疫情期间,母亲在一线排查新冠肺炎病例;父亲负责医药管理,在后方保驾护航。曾子墨被距家仅一湖之隔的湖北大学录取,一家人高兴了好久。10月10日,湖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类专业新生曾子墨在父母的陪同下来校报到,艺术学院为曾子墨赠送了印有湖大标志的礼物作为纪念。曾子墨一家无独有偶,2020级物理学专业的刘乙骁的父亲也曾主动请缨支援战疫一线,负责当地新冠肺炎感染者的CT检查工作。在新生报到现场,刘乙骁惊喜获得了一套学院为他和父亲特地定制的人偶手办。刘乙骁和父亲同为基层抗疫一线人员子女的还有2020级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学生胡雪仪。疫情期间,胡母带领武汉市晴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在十天内圆满完成全街两万余人的核酸检测、参与四类人员预检和医学观察工作……“湖大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希望女儿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胡雪仪的家人如是说。胡雪仪一家新生报到,全家齐上阵10月10日,在湖北大学校本部车辆停放处,2019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付海浪正在为姐姐介绍学校环境。付海浪的堂姐付慧君是2020级研究生新生,就读于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随她一起报到的还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弟弟等7人。姐妹两人同时在湖大相遇,在家人的意料之外。付慧君一年前在选择考研院校时,付海浪还在紧张地备战高考,姐姐表示:“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共同进步,在湖大见证彼此的成长。”在生命科学学院新生报到现场,另一个特殊的十口之家也十分引人注目。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新生彭锐家住湖北省黄石大冶市,一家九口“亲友团”送他来报到,其中,最年长的奶奶已经86岁,她很高兴能一起来送孙子上学:“全家出动除了给他打气,也都想看看他未来学习生活的地方。”整整齐齐的一家人~每一年的新生报到现场小贝都能发掘许多温馨有趣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源于你们对湖大的信任与支持从此,咱们都是湖大人了~来源:湖北大学 文/记者团 刘湘琳 袁聆彬 安昶霖 叶宛铧 陈江薇 娄新雅 黄敬哲 胡雨瑄 刘虹婕 吴承汇 肖雨轩 左盈 高洁 徐志俊 杨彬琪 许童悦 章悦 图/记者团 丁楠蓝 朱嘉怡 熊建婕 潘文昊 黄宣玮 曹祥飞 吴桐 王雯婧 魏子妍 编辑/记者团 王金瑞 陈冰玉 李炫儒
金秋十月,一师十一团四连“两委”成员张立春遇上了两件喜事。一件喜事是连队职工种植的棉花丰收了,另一件喜事是女朋友王甜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乌鲁木齐来到阿拉尔,即将到塔里木大学工作。2011年,张立春考入塔里木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学习生物技术。“我出生在黑龙江,小时候就从亲戚口中听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张立春说,高考结束后,心怀憧憬的他将塔里木大学填进了自己的高考志愿。从东北到西北,张立春乘飞机、坐火车、坐大巴车,历经40多个小时才到了塔里木大学。“太远了、太偏了。”坐在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的火车上,张立春有点儿后悔了。那时,他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扎根南疆。张立春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接受了兵团精神、胡杨精神教育,听到了许多校友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故事。“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沐浴了塔里木大学的洗礼,毕业前夕,张立春坚定了扎根南疆的想法,他觉得南疆就是自己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从技术员到“两委”成员,张立春已经在南疆基层工作3年多了。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始终牢记塔里木大学“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牢记“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去年,张立春报考了塔里木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 他说,是母校激励着他扎根兵团、奋勇前行。大学毕业至今,张立春只回黑龙江看过父母一次。“起初,父母希望我能回去工作。这几年,他们对兵团的了解深了,看到我在这里发展得很好,也就放心了。再过两年,我就把父母从老家接到兵团。”张立春说,当初选择留在南疆是正确的。“奋斗的人生最幸福。以后,我要和王甜一起并肩奋斗,为南疆发展贡献力量。”(兵团日报记者 姜小薇)
02:21扎根南疆 开枝散叶——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 为兴疆固边服务”纪实(上)12月16日,在塔里木大学校史馆,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在参观学习。谢龙摄12月15日,在塔里木大学校史馆内由芨芨草、胡杨枝做屋顶的“地窝子教室”前,22岁的曹建翠久久驻足。她拍下一段抖音,“要让更多人看看我的母校是从这样艰苦的岁月、艰苦的环境中走过来的。”曹建翠是塔里木大学法学专业大四学生,这个来自甘肃武威的姑娘正在备考阿克苏地区一家单位。“四年大学生活,让我深深爱上了南疆。我觉得这里能实现我的理想,我决定留下来。”曹建翠说。留下来!留在新疆!60年光阴流转,“95后”的大学生与60年前那群在亘古荒原、沙漠边缘、胡杨林中艰苦奋斗的青年学子作了同样的选择。塔里木大学到底是怎样一所大学?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这所位于沙漠边缘的学府,能够吸引万千学子扎根南疆?塔里木大学退休教授闫春雨说:“我们在这儿扎根60年,一直按党的教育方针办学,任凭雨打风吹,就像胡杨一样顽强!”12月14日,李志军教授在塔里木大学附近的实验林里,捡拾地上的胡杨种子,与学生一块查看。谢龙摄胡杨的种子虽小,却有着扎根大漠、成长成材的信念“胡杨的种子非常小,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每年7月到9月,大量带有冠毛的种子随风飘散到各地。如果落在干燥的地面,它就耐心等待雨水的浇灌;如果落在潮湿的地方,当年就能生根发芽……”12月10日下午,被塔大学生昵称为“胡杨公主”的李志军教授,正在课堂上讲解胡杨的习性。1983年,李志军进入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园林系果树专业学习,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如今已是国内胡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我们的团队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李志军说,一次在轮台县轮南镇考察,镇上只有一家简陋的旅社,窗户玻璃是破的,也没有窗帘,甚至门锁都是坏的,她和同伴用床顶着门和衣而卧。“大风刮了一晚上,早上醒来我们几乎成了‘兵马俑’。”“我们的大学,是在胡杨林中建起来的,胡杨精神是塔大人永远的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把胡杨研究好、保护好。”李志军说。12月15日,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张锐教授在兵团职工张红亮家的核桃地里,给他们指导剪枝技巧。谢龙摄还是在那片胡杨林里,四川小伙程焕良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1964年,26岁的程焕良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怀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雄心壮志,来到塔里木农垦大学(现塔里木大学)当教师。茫茫沙海,用胡杨木做成的简易课桌和黑板,让人怎么也无法与“大学”二字联系在一起。家人劝他回四川,可他拒绝了。当时,“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添草加木’”的彭加木正是感召一代年轻人奔赴边疆的精神偶像。程焕良常用彭加木那句名言激励自己:我愿一辈子做一颗铺路的石子,让别人踏在自己的背上走过去。就这样,程焕良和其他师生一起,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做课堂;手拿笔,肩扛锄,大地写文章。他把一辈子奉献给这座校园。今年80岁高龄的他还是学校“胡杨精神”讲师团成员,每学期坚持三次以上宣讲。“我要告诉年轻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本。”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赵光辉说,对塔里木大学而言,这个“本”就是服务南疆、服务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胡杨的种子虽小,但却有着即使身处大漠也要成长成材的信念。如同每一个塔大人的梦想,虽然渺小,但却与家国梦想相呼应。“无论是开发塔里木,还是助力改革开放,塔大人始终以赤子之心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回应祖国的召唤,坚决履行好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新时代,我们要把教书育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结合起来,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始终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赵光辉说。12月16日,在阿拉尔市印象蓝泊湾生态观光园,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2012年毕业的齐华玲给游客讲解。谢龙摄距离繁华很远,却离乡村很近、离各族群众很近60年前的仲夏,一队轻骑在蜿蜒的塔里木河畔扬鞭飞驰。奔上一座沙山,为首的将军挥动马鞭一指:“这里,就在这里给南疆人民建一所大学!”这位将军就是王震。难以想象,60年来,这所大学竟像扎根戈壁荒漠的胡杨树那样,把根深深扎在了南疆大地,把遒劲的枝干伸向四面八方,开枝散叶、播种希望。12月17日上午,喀喇昆仑山深处的阿克托尕栏杆村,前方河道横亘,没有路了。岳士芳揣着文件夹跳下车,扬起一片尘土。这是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岳士芳来这里走访贫困户。岳士芳,塔大新闻系2002届专科毕业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扶贫办干部。大学毕业她来到这里,在离县城165公里的马尔洋乡当了两年支教老师。“去乡里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冰达坂,大雪封山时,要先骑马再走路,吃的蔬菜都是靠人背肩扛,有一次粉条把我的棉裤都扎出了洞。”从乡村教师到乡党委副书记、县扶贫办干部,岳士芳默默无闻,甚至在同学中完全“失联”。“今年校庆时,我才辗转打听到她的情况,真难以想象,当年班里最柔弱的丫头,在帕米尔高原扎下了根,一待就是16年。”岳士芳当年的班主任肖涛感慨道。“距离树干一米范围内,不能深翻,要浅耕,以免伤到水平根系……”12月13日上午,兵团第一师十一团四连副连长张立春,正在职工文成田家的红枣地里,讲解红枣越冬技术要点。家在黑龙江的他从塔大毕业后,已在基层连队工作三年多,去年又考取了母校的在职研究生,“希望能更好地为连队、为团场服务。”塔大还有一群最像农民的教授,他们走出校园,一脚就踏进了农田;迈出实验室,一脚就跨进了老百姓的羊圈、牛圈。塔大距离繁华很远,但是却离乡村很近、离各族群众很近。60年,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85%留在新疆,68.5%扎根南疆,内地生52%留在新疆工作。这一组鲜活的数据饱含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明导向,是塔大人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胡杨精神的生动注脚。12月14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树伟教授,针对实验结果与学生交流。谢龙摄 把胡杨精神落实到立校办学每一个环节“发扬胡杨精神不是一句空话。作为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首批共同培养的学子,我们应当以滚烫的热心来学习专业知识,以坚毅的恒心来提升专业能力,以医者的仁心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12月12日下午,在塔里木大学医学院“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团日活动中,临床医学专二班学生张月明的一席话,让副校长张爱萍倍感欣慰。今年秋季,塔里木大学迎来全国各地的110名医学专业新生。这也是塔大与石河子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一批医学人才。自此,塔里木大学有了医学院。12月14日,塔里木大学“胡杨科学讲堂”首次开讲,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温浩成为首位受邀讲学的学者。“人是需要一些精神的,胡杨精神、职业精神、大爱精神、志愿精神,作为塔大培养的首批医学生,更需要把这些精神融入思想灵魂。”讲台上,温浩娓娓道来,讲台下,张月明和同学们听得认真。塔里木大学今年刚落成的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谢龙摄塔里木大学校长张传辉透露,目前塔里木大学正致力于打造“胡杨品牌”,建设“胡杨大学”。不仅将建设胡杨公园、胡杨广场、胡杨剧场,开办“胡杨科学讲堂”“胡杨文化讲堂”,还将建成胡杨精神研究中心,打造一批“胡杨精品课程”,选树一批“胡杨教师”,把胡杨精神落实到立校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中。12月15日,在塔里木河畔微露的晨光里,大四学生陈柄润和他的维吾尔族兄弟阿卜都萨拉木·阿不都热西提肩并肩一同走进图书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准备;李青教授正赶往墨玉县,准备开展精准脱贫的社会调研……这样的塔大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在张传辉看来,中华民族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根基,兵团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沃土。“新时代发扬胡杨精神,就是要初心不改,继续扎根南疆大地办大学,大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祖国放心,让人民满意。”12月14日,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学生在表演朗诵《甲子学府胡杨情》。当日,该学院举办了“胡杨精神育栋梁 奉献青春建边疆”为主题的文艺晚会。谢龙摄让胡杨精神深植新疆大地塔里木大学60年一如既往,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激励着一代代教职员工坚守沙漠腹地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批甘愿将青春奉献在南疆大地、将理想信念熔铸在建设边疆的崇高事业中的栋梁之材。胡杨精神是塔里木大学的精神灯塔,是鼓舞塔里木大学人不断创造辉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疆辽阔的塔里木盆地,处处可见傲然挺立、片片成荫的胡杨,它们生于荒漠、长于荒漠,肆虐的风沙不能将其击败,贫瘠的土地不能让其退缩,即便失去生命,仍枝干挺拔。塔里木大学独特的气质像极了胡杨,它立足于沙海边缘,扎根于无垠荒漠,在沧桑岁月中涵养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这,就是胡杨精神。胡杨精神的文化渊源是中华民族精神,根基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沃土是兵团精神。胡杨精神,是塔里木大学在60年办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导向的生动体现,是塔里木大学确保教育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行的具体实践。塔里木大学用一甲子的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事实证明,从塔里木大学走出的毕业生,之所以心甘情愿留在南疆的平凡岗位上,并保持充沛的工作动力和激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身上那股可贵的胡杨精神。建校以来,塔里木大学已为国家培养输送毕业生6万多名,他们中85%在新疆就业,其中4万多名优秀人才奋斗在南疆地区。催人奋进的胡杨精神,不只是塔里木大学发展所需要。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更要让胡杨精神深植新疆大地。让胡杨精神深植新疆大地,就要时刻发扬不忘初心、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60年来,塔里木大学始终不忘服务南疆、服务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初心,砥砺耕耘、滋兰树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种精神是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征程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继承和发扬的。让胡杨精神深植新疆大地,就要时刻发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塔里木大学是在亘古荒漠上建起来的大学,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她每取得一项成果,都要付出比其他大学更为艰巨的努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奋斗精神,塔里木大学才能顽强生存、日益壮大,坚定地扛起历史重任,为新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维稳戍边事业接班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就要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去努力拼搏。让胡杨精神深植新疆大地,就要时刻发扬扎根边疆、为国戍边的奉献精神。塔里木大学60年如一日,扎根在最需要科学文化润泽的南疆地区,为新疆尤其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依靠的就是默默奉献的精神。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特别需要这种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将胡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胡杨精神时刻激励我们在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进程中砥砺前行。□新疆日报评论员扫一扫
据《辽宁日报》报道,日前,沈阳农业大学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对236名超期在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予以清退,其中硕士研究生119名、博士研究生117名。至此,沈阳农业大学超期研究生全部实现“清零”,释放出研究生“严出”的强烈信号。报道称,被清退的研究生多数为在职研究生,清退原因大多为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如没有完成毕业论文、论文不合格、学分未达到标准等。沈阳农业大学从2015年开始,分三批对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规定要求,以及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截至目前共清退超期研究生236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沈阳农业大学今年3月2日曾发布过《关于清理超过最长修业年限及未按规定申请延期研究生学籍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称:2015年教育厅责成我校对超出最长修业年限的研究生拿出处理意见。为此,我校向教育厅上报《沈阳农业大学关于清理超期毕业研究生学籍的请示》(沈农大[2014]98号),并已在辽宁省教育厅备案。我校从2015年12月31日以后,定期对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研究生及超出基本修业年限且未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进行清退。根据沈阳农业大学公布的《2018年1月取消学籍名单》、《2019年5月取消学籍名单》、《2020年3月取消学籍名单》,被清退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中,最早的一人入学于2001年,入学已有19年之久。公开资料显示,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目前,该校已成为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应用型大学。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就“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问题,此前多所高校已有类似处理。譬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今年8月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并附有33名未联系到的拟作退学处理的博士生名单。公示显示,这些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时间在2005年至2008年,均属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根据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四)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六)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植发太贵,我的头发不值这些钱。”“你的毛重要还是你的钱重要?”“我一室友天天往脑袋上抹生发水,闻着跟‘蚊不叮’似的。”“我也抹的……”2018年末的一个下午,麦森的一个微信群突然聊炸了,话题是“最近脱发了”,20多人的群,热闹了几个小时。有人推荐进口的无硅油洗发水,有人分享植发咨询经历。麦森觉得这个话题“有毒”,总有人跟他聊起。麦森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明年夏季,1990年出生的他即将成为“90后”第一批博士。早在本科期间,麦森就因脱发去看过校医。“脱发”这种时代症候,正在向“90后”下沉。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2016年曾发布过一份“脱发人群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脱发人群约为2.5亿,以20到40岁之间为主,30岁左右发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提前了整整20年。发际线越来越远麦森读本科时就发现自己的头顶日渐稀薄,他特意去看了北大校医,挂的是皮肤科,得到的答案是“遗传”。他也跟生命科学院的同学探讨了这个问题,答案是类似的。最终,他决定相信科学,尊重现实。在现有的基础上,麦森依然在积极改善,能留长的地方留长,再抹点啫喱,梳个造型,“别人看来可能有点奇怪,可我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麦森最初发现自己“有点秃”,大约是在大三的时候。那时还是人人网的时代,有段时间,突然开始流行晒“本科—硕士—博士三联”照片,一张张愈加成熟的脸上,发际线越来越遥远。麦森依然习惯叫“人人网”最初的名字——“校内”。高中开始,他就是“校内”红人,演讲、辩论、朗诵,照片日积月累,有朋友“挫”他“越来越秃”。他本以为,只有哲学系是脱发的重灾区。没想到高中同学曹明说,他们法学院有句话,“天若有情天易老,人学法律头发少。”曹明本科就读于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6年工作下来,曹明发觉自己的脑门越来越大,“大到怀疑人生”。念书的时候,曹明留过长发、剃过光头,现在他只留小平头,发茬短短地贴着头皮——因为耳侧的头发太稀疏了,如果头顶的头发长一些,又垂不下来,就会向两侧突兀地翘起,像长了两个犄角。对于医学院的学生阿青来说,脱发让她恐慌。“头发一把一把地掉,跟化疗了似的。”阿青今年夏天刚刚研究生毕业,随后入职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影像科。她身边的既有研究生、也有博士生,脱起发来,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感觉整个人被撕扯争夺,而且每件事情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 阿青和同事们常常感到被临床和科研两头撕裂。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阿青每天晚上要改课题文章到凌晨一两点,早七点钟又要按要求到岗。一周上六天班,上午下午接诊病人,中午和领导汇报课题进展。一低头,地上掉落的头发越来越多。扎马尾,头皮开始藏不住了。跳槽前后:压力大到自己都不知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植发中心主任吴文育曾公开表示,“植发现在已经迈入90后了,90后已经占到所有脱发人群的36%左右,80后已经占到了38%。”“其实很多(脱发)是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是非常有关系的,比如说有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喜欢熬夜,饮食的习惯啊、工作的焦虑啊等等这些,都会加重脱发的提前发生。”吴文育称。曹明第一波“凶猛”的脱发,发生于第一次辞职期间。法学院毕业后,曹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企做机要秘书。在家人看来,这是一个稳定和机遇并存的工作机会。可干了两年后,曹明“熬不住了”。长久以来,曹明的工作按部就班。在这架运转稳定的机器中,曹明一直是那枚固定的螺丝钉,重复带来的消耗感,让他越来越望不到头。那年六一,他提出了离职。可手续真正办下来,拖了近两个月。领导给曹明的说法是,一定要找到交接的人才行。上家不让走、下家催入职,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眼看要拖黄。瞪着屏幕,曹明开始不自觉地揪头发,一揪就是一缕,再藏在键盘底下,他想看看自己能撸掉多少。到了离职那天,键盘下面已是黑黑的一层。曹明目前供职于一家金融机构。这几天,他明明睡着了,却总是在凌晨4点突然睁眼。天还是黑沉沉的,他强迫自己继续睡去。“有时候压力大到自己都不知道。”数月前,曹明单位的一位高层在反腐中落马,目前已被检方批准逮捕。曹明清楚地记得转折的那天。那晚,新闻通报一出,单位的各个微信群开始躁动。等到第二天一上班,曹明发现大堂里的宣传视频不播了、该领导写的书也被集中回收了。开始,曹明和同事们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如今,才发现事情余波未平。这对曹明和同事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一直处于“应急状态”中,业务开展一度停滞,薪酬因此波动,年终奖也可能大幅缩水。一年前,曹明刚刚结婚,贷款买了房。两家两代“六个钱包”才凑够了首付,贷款就要靠他们夫妻二人自己还了。如今,每月夫妻二人发了工资,先要减去银行的月供,才能留出生活费,“买房都是奔着自己的极限去的,还要假设自己工资会涨、不会生病。”说起这些,他又忍不住去搓自己的头发。曹明感觉“累”,“身心俱疲”。怀孕后:准备秃一阵跟曹明一样,今年冬天,江语觉得“头特别冷”。她明显感觉到怀孕后自己的头发又少了,寒风直刺着头皮。传说中的“产后脱发”,似乎来得有些着急。江语27岁了,这是她结婚的第二个年头。有了孩子后,她已经做好“秃一阵”的准备。从孕期到哺乳期,她都不打算再用防脱生发的产品了,她担心里面含有不良化学物质,会影响孩子。妈妈建议是,让她坐月子的时候把头发全部刮掉,兴许能长得更好。孩子12周了,妈妈陪着江语去做产检,一天就花出去1000多元。这些钱,相当于江语上38节课的课时费,现在正是放寒假的时候,没有课教,她的工资少了一半。妈妈嘴上不说,可到了中午,怎么也不愿意在外面吃饭,非要回家做,江语急得连拉带劝。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完研究生后,江语选择了回家乡,在这座北方城市的一所幼师专科学校中当语文老师。最近,单位的年终奖快发了,江语有一晚失眠到凌晨三点。那晚她琢磨着,这笔钱要怎么分?给爸爸包多少红包?给妈妈包多少?物业费还要交。早上起来,枕头上都是头发。毕业后,江语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前些年,父亲的工程生意一下周转不开,至今仍未等来起色,母亲常年照顾家里,也没有收入来源。研究生后期的一笔奖学金,让她撑过了就业前的过渡期。成家后,长女江语成了这个家的“家长”。最近,小她3岁的妹妹去外地找工作了。在家乡这个小城市里,大专毕业的妹妹只能打些零工。江语知道,妹妹还想上进,她很支持妹妹出去闯闯。最近妹妹落脚杭州,租住在一间地下室里,江语刚刚给妹妹寄了钱。由于工作关系,江语和丈夫常年分居两地,平时,只有她自己在家,而丈夫随公司项目住在外地。结婚前,家里人一直在讨论,让她毕业后跟去丈夫工作的城市,可她最终还是没去。她选择留在家里,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江语说,她不想重蹈母亲的覆辙,不想为了家庭失去自我。江语的父母自幼关系不睦,为了保障她们姐妹的生活,母亲不想离婚。从小到大,父亲很少在家,江语和妹妹跟随母亲长大。所以,在自己的婚姻中,江语想要留下一张底牌——有稳定的工作和踏实的存款,这样才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我可以养家,他可以养房,这不是挺好的,大家都生活得很负责。”升学考研:希望一到凌晨就昏睡过去在很多“95前”的回忆中,脱发往往始于学生时代。那个时候,他们还会熬夜唱K,通宵煲剧,在一个又一个作业截止日前挣扎到天明。脱发的恐慌往往在毕业前来临,吹起的刘海能让人跨越年龄层、面膜越来越敷不住脑门、男生们纷纷开始烫头……当“95前”端起保温杯“服老”后,“95后”前赴后继。张绒出生于1995年初,如今正在上海某重点大学读研二,明年即将毕业。她如此形容自己发量的变化:“就像狮子王被雨打湿。”每次回家,奶奶总惦记着给她买黑芝麻酱。这几年,她总在压力和焦虑中挣扎。大三那年,为了保研,张绒豪赌了一把。为了刷高分数,她把几门艰难的课程重修了,其中就包括高数。高数是她最大的心病,要分三个学期上,不能补考,只能重修,一门课顶普通三门课的学分。重修期间,一些课程时间彼此冲突,她只能放弃平时成绩,全靠卷面分。她很清楚,这就是在冒险——如果期末考不好,全部玩完儿。在保研材料递交后,张绒半夜一遍遍去刷学校网站,查通知、查公示。每天一躺下,张绒的脑子根本停不下来:保不上怎么办?还要考研,万一考不上,以后工作怎么找?其实在交材料前的那个暑假,张绒就开始做第二手准备,复习考研。那个夏天,她一个人住在宿舍,冲刺复习,缓解焦虑唯一的办法,就是吃。某天晚上,她暴饮暴食到凌晨三点,最后忍不住吐了出来。那段时间,她的体重长了10斤。好在,保研最终顺利通过。升学后,张绒特意参加了学校的新媒体中心,她觉得这是自己履历上的空白。本科期间,她还没有参加过学生工作。新媒体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第一年,张绒干得细致、耐心,任劳任怨,次年换届后,她被选为新媒体中心的负责人。最近这一年干下来,张绒每天60%的时间都给了新媒体,连跟男朋友约会,她都带着电脑,随时审核推文。让她不时感到崩溃的是,老师的反馈意见总姗姗来迟,可一篇推文的更改,就意味着后期所有计划的顺延。张绒很久没有早睡了,要么忙碌,要么失眠。她现在的愿望是,能有种强制性的东西,让她一到凌晨就昏死过去。据“麦可思2018年大学生睡眠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77%的大学生遇到失眠问题。30%的失眠群体表示自己出现脱发症状。在失眠群体中,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大、焦虑、紧张或担忧”(63%)。寻求平衡:90后最大的都奔三了!这几天晚上,从医院下班后,阿青又在熬夜改课题文章。她觉得自己扎头发的橡皮圈变得越来越松。脱发的原因,阿青说不清,可能是熬夜,也可能是焦虑。但她可以确定,脱发只是连锁反应中的一环,“并发症”还有失眠和便秘。现在,唯一可以让她喘口气的时机是,“被领导忘记的时候”。阿青的理想是当个网红写手。之前,她一直都在写作,可今年夏天入职医院后,她连睡午觉的时间也没了,公号也半年没更新。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她在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推文,结尾是“要是感觉挺不下去的时候,就把牙咬得再紧一些。”如今,她的想法有了些变化,“现在觉得,活着最重要。”这两年对阿青阿来说,就像弹指一挥间。阿青一直想写一本书,医学生版的《活着》。她把现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当作“潜伏”,积累写作素材。写完了《活着》,再攒点钱,她就辞职。至于辞职后做什么,她还没太想好,总之不是回家。阿青的老家在哈尔滨,她一回家就能吃能睡,不回去,就是怕丧失斗志。6年前,曹明毕业时也没有选择回老家,他怕回去以后,家里人太“念”。大三时,他考研失败,那个假期,母亲每天都在饭桌上叹气。工作后,他还是坚持考上了在职研究生,如今已经毕业。在上海成家立业后,曹明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让理想与现实相互匹配。人生基本稳定后,他觉得头发也该稳定了,“秃不到哪去了”。对于目前的分居生活,江语觉得这也是一种“平衡”。重要的是,两个人对长达10年的爱情长跑有了一个交代。这段在高中时萌发的“早恋”,终于开花结果。江语内心肯定,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变。麦森仍然沉浸在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里,这已经是他在哲学系读书的第8个年头。麦森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宋明理学。他希望毕业后,还能在本专业担任一份教职,继续深耕学术。在他看来,探索人类知识的边界已经充分刺激,就像做过山车一样,身心舒畅。对于头发,麦森也有长远的规划。一旦脱发变得不遏制,他准备向秃头的著名哲学家福柯学习——白色高领羊毛衫,戴副大眼镜。那也是无数哲学人心中的智慧典范。而着眼现在,麦森报名了老家公务员系统的选调生,并参加了面试,这是他明年就业的第二选择。明年夏天,张绒也要毕业了。她已经预感到了找工作的压力,但她不想回家,“不要听他们的,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张绒觉得,90后是随着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借助他人也好,借助网络也好,可以努力地自己塑造自己。现在,张绒都不说自己是“90后”了,她管自己叫“95后”。“你掐指算算,90后,最大的都29了!”(为保护个人隐私,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准大一开学在即,同学们都在憧憬着大学里的生活。可是,总有一些同学因分数不够、志愿填报失误等原因无法get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而闷闷不乐。没关系,读研深造可以帮你实现心中的梦想。今天,英才君分别从读研比例较高的专业及就业方向、读研比例大数据分析、读研的原因这三个方面来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读研比例较高的专业及就业方向临床医学读研比例42.7%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主要到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推荐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读研比例40.4%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 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就业方向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吉林大学。工程力学读研比例37.1%工程力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就业方向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推荐院校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医学读研比例33.3%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推荐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延边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读研比例31.4%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推荐学校长安大学、辽宁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读研比例30.2%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属于理科大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是光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光信息的产生、获取、转换、传播、存储等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及其应用。本专业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光纤通信、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与此专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推荐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读研比例30.2%生物医学工程学是一门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是应用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医学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前景可在管理机构和国家机关,医学机构(临床研究、高度专业化的医学护理,管理) , 在医疗器械的使用、销售和服务上,研究所,大学(基础研究,教学),国际制药、保健品企业(管理、研究和开发),私人机构和医生合作,毕业生可直接参加高度专业化的医学护理和解决临床基础研究的问题,由他们研制的器械和系统对于疾病的观察、诊断、治疗、缓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材料化学专业读研比例29.3%材料化学(Material Chemistry)专业一般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院中的一个专业方向。材料化学专业所研究的大多跟传统产业有关,属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学科,市场对优秀的材料化学方面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读研比例29.3%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部队提供各类装备和进行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推荐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湖北海军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材料科学与工程读研比例26.7%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多进入各钢企、制造企业、汽车厂,以及陶瓷、水泥、家电等企业,就业范围广泛。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读研的比例相当高。而上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研发、技术职位也大多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2读研人数大数据分析根据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和网上调剂唯一指定网站——研招网发布的《2015-2018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我们可以看出:1、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以下为我国近4年(2015-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单位:万人)2、女生读研占比超半数报考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以下为近四年男女生考研人数对比图(单位:人)3、往届生比例增幅明显 部分省市专硕超学硕对在职人员来讲,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充分满足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除了总体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之外,专硕的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以河北报考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为例:(单位:人)3读研的原因有哪些?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数据调查显示,对于自己或身边的人选择考研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提升就业竞争力(58.8%)通过考研进入名校(41.4%)通过考研更换专业(37.1%)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33.3%)工作晋升需要(30.9%)暂时逃避就业压力(24.9%)因身边朋友都在考而“随大流”(19.6%)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0.5%)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8.2%)案例:1、提升就业竞争力河北石家庄某高校的吴硕表示,由于学校一般,不论就业还是申请出国都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全班近一半同学选择了考研。对吴硕而言,选择考研一是出于自己读名校的执念,二是考虑到未来对就业的影响,“身边非985、211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简历投出去,得到的回应特别少”。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他,考研志愿填报了北京某985高校。2、换专业胡杨本科读的是电气工程专业,他表示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是换专业,“4年读下来,觉得自己不太喜欢与机床、传送带打交道。希望研究生能学个‘和人打交道’的管理类专业”。3、工作晋升山东济南某高校的研一学生李潇妍认为,读研能让自己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比如很多公司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和起始职位都是不一样的”。英才君:2018年高考人数高达97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35万人。四年后的毕业季,就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也许考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你准备考研了吗?考研的目的原因是什么?欢迎留言互动!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中国青年报,百年英才小编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北电力大学虽只是一所211大学,但是他在电力大学中是有着“电力黄埔”之称,是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因和国家电网公司挂钩,电气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可进入国家电网部门工作,连张雪峰都大大赞誉过该学校的就业前景,那么,进入国家电网企业工作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工资相当高,工作相当稳定。电力是人们生活与国家发展的必备能源,而且就我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其用量只增不退,这就造成了进入了国家电网相关单位就业的人,不但工资高,待遇好,而且工作相当稳定。那么,进入供电公司的工资待遇有多好呢?拿小徐老师的亲戚来说,小伙子当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分别向北京,上海还有离老家近的山东济南、德州均递了简历,结果上海和德州电力公司首先要求签订工作合同,如果进德州的华北电力公司,工资第一个月8000,过了试工期起10000,再加上各种生活补贴,如话补,车补,餐补和年终资金等,绝对让你在这所小城市进入富足的生活层次 ,工作几年后,根据工作表现还分配福利房,基本没有生活压力。但是如此优厚的工资待遇仍然没留住这孩子,他觉得自己应该去上海的大公司去锻炼一下,于是应聘上海供电公司,其工资待遇更加优厚,如今他又考取了在职研究生和一建工程师,工资又加了6000,仅月工资就高达20000多,再加上各种福利、补贴,资金等,又要比德州高出一截。二、工作单纯,不需要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电气类专业大多与仪器,机器打交道,虽然工作有些沉闷无聊,但却不需要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华北电力大学的学生进入电力公司工作,工作正对口,没有所学无用的困惑。再拿华北电力大学本身来说它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名列前茅的居高就业率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拿小徐老师所在河北的学生来说,如果去不了好一点的985大学中的好专业,就不如去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类专业。这已经达成共识。保定华北电力大学,除了住宿条件差一点,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践教育环境都是一流的,也造就了学校较高的教学、实践和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水平,图书馆的藏书也是一大看点,再加上食堂的饭菜超级好吃,令学生们称赞不已。再来说说哈工大,既然华北电力大学如此牛,是不是哈工大就不如华北电力大学了呢?当然不是,哈工大作为实力雄厚的军工性985重点大学,其综合实力绝对比华北电力大学在强,在2019年世界十大权威大学排名9中国理工类高校)100强中,哈工大在国内排在第三位。特别是实力强劲的几个学院,如计算机学院,材料科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最有意思的是,哈工大被人们称为“小清华”,而人家哈工大还不愿意听,认为哈工大就是哈工大,清华工科也就那么回事,根本不屑相比,你说这份自信厉害不厉害?另外,哈工大的学习氛围也相当浓厚,因其前身是军工学校出身,因此管理也是正规的军事化管理,学生在这里将被培养出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哈工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拿哈工大的航天专业来说,全国的航天单位,都会首先去哈工大招聘,其实力媲美南航。另外哈工大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今又是因“理工科大学师资的摇篮”而享誉全国。其毕业生质量同样被全国各大企业所信赖,其本科生就业率高达95.6%,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8%,博士就业率99.5%。且薪资水平一直居同专业前列。哈工大所有专业中,只有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就业率较低。华北电力大学和哈工大相比而言如果进哈工大,只能选择其垫底的专业,那么放弃哈工大,而选择华北电力大学电气类专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华北电力大学的就业相当有优势,其工作环境和工作稳定性以及工资待遇都是令人向往的,如果能进哈工大的其他优势工科专业,那么还是选择哈工大会更好一点,哈工大全国理工类排名第二的实力绝不会让你失望。
这5所院校的农业硕士,适合大部分城市的学生报考!农业硕士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治理部分;院校和科研部分等。今天必尚考研为考生们分析一下这五所非全农业硕士院校的考研情况!1、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科技大学的非全日制农业硕士的学费为10000/年,没有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往年都会有部分调剂名额,毕业生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周边地区就业的比较多,就业岗位也多多。2、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坐落于河南洛阳,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河南科技大学的农业硕士的研究方向有:作物、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种业。往年都是有部分调剂的,凡符合国家2017年A区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复试基本要求和调剂政策的考生,均可申请调剂。农学、理学(生物学)可以调剂到农业硕士,人文、社科类可以调剂到农业硕士中的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或农业资源利用领域。3、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术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非全农业硕士的每生每学年学费8000元。非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不享受奖助学金待遇、不安排住宿。对于非全日制招生,山东农业大学的报考条件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等等。4、长春大学长春大学坐落在北国春城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审定允许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长春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有机械工程、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学术硕士授权一级学科,长春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拥有控制工程、材料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长春大学的非全日制农业硕士的学费为每年1万元。5、青海大学青海大学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青海大学的非全农业硕士的初试考试科目为: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政策学或农业经济学(二选一)。农艺与种业的专业方向有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草学、观赏植物栽培生理及遗传育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的专业方向有植物病虫草害防控、植物营养,畜牧的专业方向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食品加工与安全的专业方向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理论与技、食品工程。如果考生们还有关于择校或者择专业的问题,都可以来咨询我们必尚考研的老师哦!21备考双证研究生私信:考研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