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报告一、调查者(即小编):只小编一人二、摘要:利用寒假在周边进行一次关于家乡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的调查,从中看出现代人们在对待家乡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问题。三、目录:1、调查对象2、调查背景3、调查步骤4、调查办法5、调查内容(提炼)6、调查分析7、调查结论8、建议9、结语四、1、调查对象:调查的对象大部分是女性,年龄大部分是在二十岁以下的中学生,少部分是36-50岁的中年妇女。2、调查背景:由于现实条件限制,本次调查本人并没有采用访谈,而是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此次调查。3、调查步骤:编写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发放调查问卷最后收集调查问卷提炼主要信息并进行反思。4、调查办法:调查问卷5、调查内容(提炼):通过六道多选题了解到,大部分调查对象是十分了解潮汕文化习俗,比如潮汕民俗、潮汕民间艺术、潮汕方言、潮汕音乐与潮剧和潮汕饮食文化,少部分了解了潮汕民居和潮汕工艺美术,只有一人知道并了解潮汕侨批文化。关于潮汕文化风俗传承方面大概有80%的调查对象觉得现在的人们在此方面的表现还行,大概有20%的调查对象觉得良好。有人认为,潮汕文化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缺乏有效整合;太过于古板,不懂得灵活变通。在对待自己的文化方面,有人留言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应该继续发扬传承。在生活方式方面,目前,潮汕人民还依旧进行着的传统生活方式还有正月初七食七样菜(潮汕地区有些地方没有)、拜老爷、迎神(拜老爷和迎神因疫情,现在也已经没有)、出花园、功夫茶和过年贴春联。但是大部分的人们还是觉得生活方式变化不大,小编认为可能是年龄阶段不一样所导致的调查结果呈现一边倒趋势,因为调查对象大部分为青少年而她们选择的是不大,调查对象在36-50岁的认为变化大。虽然在变化大小方面有歧义,但是每个人都认为这些变化好,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住房方面、饮食方面、交通方面还有购物方面(小编认为最主要还是购物方式)。6、调查分析: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此次调查的调查报告,因为调查对象和调查的资源有限,可能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全面,但是可见一斑。在调查中,小编还发现很少的人了解更多的传统生活方式(包括小编自己),说明在社会和世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能传承到现在的潮汕传统文化越来越少。在潮汕文化风俗中,有许多值得继承发扬光大的精神上的东西都被我们所遗忘。现代发达的社会让潮汕人们越来越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以至于忘了慢下来,踏踏实实地生活。7、调查结论:大部分的潮汕人们能知道并了解潮汕文化风俗,并且有意识地保护潮汕文化风俗;大部分的潮汕传统生活方式渐渐淡出潮汕人们的日常生活;小编认为,身为潮汕人应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潮汕文化风俗,不仅仅因为潮汕文化风俗是我们的根,还因为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结合着传统生活方式,不要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8、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宣传潮汕优秀文化,秉持并践行发展优秀文化的观念;对于传统生活方式方面,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要一边继承一边创新,使其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又不失其韵味和意义。不管是文化风俗还是生活习惯,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9、结语:本次调查报告到此结束。通过这次调查,小编学到了很多。这不仅是小编第一次就潮汕文化对周边进行调查,还是小编第一次写调查报告。可能这份报告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小编很用心地在学习,希望下一次的调查报告能写得更好。这还是小编第一次自己编调查问卷,因为是第一次,准备工作不足,做出来的调查问卷自己不是很满意,但是还是能从调查出来的内容上了解并发现很多问题。无论怎么说,小编还是会更努力地学习,争取下一次的调查可以写得更好。最后附上小编的调查问卷,再次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填调查问卷的小可爱们。关于家乡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请填在表格下方的空地,方便统计;请抽出寒假一点点的时间帮忙填一下啦,万分感谢!1、 您的性别:2、您的年龄:3、您知道并了解潮汕那些文化习俗:(多选)4、 您觉得现在潮汕文化风俗传承得如何:5、您具体了解哪些潮汕的传统生活方式:(多选)6、您觉得现在潮汕生活方式变化大吗?7、您觉得哪些生活方式变化比较大:(多选)8、您认为这些变化好吗?9、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文化?10、您认识的潮州文化存在哪些问题?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填调查问卷,再次表示感谢。资料: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广东三大文化之一。是汉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汉文化。潮汕文化是潮汕人(潮汕民系)创造的文化,特征是以海洋文化为主。潮汕文化的流行主要以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为发源地和集中地;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惠州市的惠东县。潮汕文化是潮汕人(潮汕民系)创造的文化,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特征是以海洋文化为主。潮汕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带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点,贯穿于潮人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以潮汕英歌舞、工夫茶、潮汕饮食、潮汕商帮文化、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汕方言、潮绣、潮剧、潮乐、潮汕工艺、潮汕木雕、潮州大锣鼓、潮汕民居等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潮汕英歌舞、潮汕侨批文化等多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粤东四市列入国家级的非遗名录已达46项,列入省级名录的达132项。与此同时,有29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07年5月22日,丁未黄冈起义爆发,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乃日后诸多民主武装革命的先声。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诸报端,广为人知。
在瞬息变化的时代,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与其说是商业模式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不如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引领着商业模式的改变。若不能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再好的商业模式也难有持久的生命力。广州,一个包罗万象的城市,这里有着多样化的人群,有全国各地奔赴而来求职的他乡人,有漂洋过海定居广州的异国者,他们来自于不同国籍,不同地区,生活方式也必然有所差异。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这也必定带来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多样化的消费特点会引领新的新的商业业态和市场趋势。商家要适应消费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其自身需多向完善发展,力求成为满足各类消费人群的综合体。但是,并不是所有商家都能拥有转变自身商业模式的能力,也难以承担综合化发展的风险。生存之道有许多,但许多商家倒在了上坡或是拐弯的路上。位于广州的创美金谷(IBC)就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迎合如今生活方式的线上新零售模式,让品牌商能在IBC解决单一商业模式问题,使品牌商能与其他商家形成流动的良性生态链。
1.电动车变多自行车变少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改变,而如今人们的交通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电动车当属如今年代最为普遍的出行方式2.汽车普及随着时代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富裕而汽车也越来越普及3.娱乐方式的改变如今网络时代来临,最大的改变当属手机娱乐了如今手机也得以普及
种种迹象表明,5G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于是,有关5G的相关话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议题和舆论焦点。在通信技术专家看来,所谓5G就是与1G、2G、3G和4G相比,传输速度更快、各种通信资源更丰富以及智能化、物联化程度更高、潜力更大的先进移动通信技术阶段、节点或标准。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我们可以利用的通信资源从频率扩展到时间、码字和空间资源等,经历了系统架构、多址技术等多条技术路径的演化发展。与此同时,通信容量、通信速率、通信能量、频谱效率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这一切都成为了5G制定技术标准的基础。可以说,5G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具有与物联网结合的发展潜力,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吉比特,能为人们带来更多、更好、更有趣味的移动通讯体验。随着5G及其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其必将成为新一代网络生活方式的载体,从而成为人类新媒介化文明的数字脚印、生活史记忆和技术社会演进的迭代环节。那么,5G的登场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这种媒介化生活方式的结构性特征和变化是什么?怎样审视5G及其网络生活世界的社会意义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摆在网络社会学者和生活方式研究者们的面前,亟待我们给予合理或适当的解释。5G将带来生活方式结构变化:快速化、数据化、智能化、物联化、多元化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生活方式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而网络生活方式则是回答人们在网络时间、空间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在某种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生活安排的活动方式。所谓“5G式生活”或“5G化生存方式”是指:网络生活者或使用者以5G移动网络通信资源和服务为客观生活条件或载体,并以相应的社会生活观念为行为方式制导的一种具有现代性意识的虚拟实在生活方式。任何社会的生活方式都存在着一个生活资源或要素的合理配置的结构性问题。网络生活方式的结构,主要包括网络生活活动条件、网络生活活动主体观念、网络生活活动形式等几个方面。5G将带来的生活方式结构性变化,也集中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首先,5G将极大地改进网络生活活动条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总是被特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生活方式的本质属性也一定是被网络社会所有现实的和虚拟实在的综合生产方式决定的。换言之,网络生活方式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而是依赖于云环境、赛博空间、虚拟社区、复杂计算技术以及一切可能提供的或宏观、或微观的信息资源等客观社会条件。对于将处于高速率运行的5G网络社区中的不同个体和群体来说,影响其网络生活方式形成的因素有程度、时间占有量、空间场域和服务品种等,由此,造成各社会组织、族群以及个体间虚拟现实生活方式的千差万别。诚然,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与早期无线电在电视时代一样,1G、2G在4G网络风头尚劲、5G喷薄欲出之时就被人遗忘了。这表明了通信技术更新之快,显示出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技术变迁、时间飞逝状况。在任何一种技术变迁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生活适应问题,而且这种适应是需要一定时间的。5G网络及其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新潮生活方式的流行,至少也得经历若干年时间。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结构及功能上都不同凡响的突变节点,其网络生活影响所及,将是一片时光机式的极速景象。其次,5G将重新塑造网络生活主体观念。这种情形包括网络生活者信息素质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形成两个方面。网络社会生活主体即生活者,通常可分为个体、群体、阶层和社会等大小不一的层面。任何移动互联网的个体、社群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都是作为有意识或观念的生活活动主体的活动方式。在移动网络生活方式的主体结构中,一定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对人们的在线生活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甚至会成为调适网络社会心理的内在力量,进而引领某种网络生活方式的选择。可以预见的是,在“5G化生存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加速性时间观念和日常性行动观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彰显,并且变成移动网络时代虚拟社会主体性的一种重要特征。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在5G及其新一代手机登场之时,人们(移动网络的网民)对空间的认知和时间的适应将更加力不从心,甚至来不及思索当下“自我关系”(人内传播)和“群己关系”中的快节奏生活。在5G网络的时空关系中,网民身处超速率空间的在线日常生活会发生更多、更难以预料的事情。比如,在人们每天的生活行动中,都会不断地遇见来自其他时间和地点的人物或思想。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其《加速:现代社会中的时间结构的改变》一书中指出,我们社会的加速存在着技术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三个维度。并认为,技术的加速会引发空间、时间和制度的变革,而社会的加速将会增加生活的偶然性和复杂性。罗萨关于加速社会的思想,对我们理解5G这种以高速率为特征的移动网络生活方式来说很有帮助。事实上,作为一个可能的国际通信技术标准,5G的酝酿正经历着快速的演化阶段,由此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时间感和时代感。在线时间加速就意味着网络日常生活的延长,同时,线下时间也随之加速、延长或缩短。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线上和线下的日常生活互动,从而导致时间性、同步性、日常性的本真存在意义发生变化。因此,网络主体观念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导向,都不能脱离开上述社会学、哲学理论的滋养。再次,5G将促使网络生活方式或风格多元化。在移动网络社区中,生活活动条件和生活活动主体的相互作用,必然外显为一定的生活状态、生活模式、生活形式、生活风格,使得网络生活方式具有可见性和稳定性。所谓网络生活方式的风格特征,就是这种生活稳定性积淀而成的结果。因此,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往往成为描述和刻画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的群体有别于其他群体的重要标志。与以往3G、4G时代不同,5G化生活方式和风格的总体特质应该是普遍智能化、物联化、多样化、多元化。5G网络生活风格的基本特征是:先进的通信技术资源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关系被注入到所有网络社会关系中;与此同时,网络社会生活的加速化又致使一切网络行为都沉浸、笼罩在前卫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结构的干预或影响的气氛之中。从5G移动网络的生活方式和风格角度来看,可以认为,随着5G对加速化社会征候的塑型,网络生活的普遍理性特质将让位于日益弥漫的感性化倾向之中。与此相关,跟网络时代密不可分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与传统生活伦理的关系也将更加疏离。总之,5G化生活方式在风格上,将变得更加容易存在于源于通信技术的工具理性、非理性的性感诉求的具体情境之中。5G化生活风格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可以体现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休闲、娱乐、出行、家居、养老、医疗、工作、参政和管理等各类智慧生活行动中,也可以体现在未来物联网所有技术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上。其生活方式和风格可以是快捷的、简约的、有趣的、时尚的、精准的;也可以是延异的、复杂的、严肃的、实用的、粗放的。凡有所求,皆成风格。“5G化生存方式”的建构意义:创新性意义、现代性意义、普惠性意义毋庸置疑,通信技术的迭代或者演进是有其规律性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生命周期律”。同现实社会往往是缓慢渐变的不一样,5G给我们带来的智慧社会的种种变化将会是迅速的。对此,我们既不需要有太多的焦虑感,也不要盲目乐观。换言之,我们应该学会适应由此而来的智慧生活方式,承认其积极的意义,并保持对网络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力争使人民所获得的智慧生活更加充分、更加平衡。为什么人们要以上面的思维和心态从容地面对5G的来袭,并以优质的5G网络技术来安排移动网络的生活秩序,进而进行“5G化生存方式”的建构呢?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加以反思:一是通过哪些社会理论可以对5G带动网络美好生活的行为进行解释?二是5G所引发的网络生活方式的社会意义是怎样的?三是我们如何准确地说明5G后网络社会结构与技术知识结构之间的生活价值以及价值关联,尤其是应该如何认识以5G为标志的复杂性移动网络社会的异质性特点?为了突出时代精神,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5G化生存方式”及其生活秩序建构的意义。首先,从马克思生产和生活互构理论来看,这种基于通信技术进步节点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社会创新意义。因为从1G到5G的技术社会演进过程,实际上体现了生产与生活的辩证互动关系,形成了“生活的生产”和“生产的生活”两种生产、生活互构的社会状态。同样,在上述技术迭代和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运行规律。其次,从现代性社会理论来看,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载体,5G无疑具有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的社会功能及意义。正因为如此,它有别于早期的初级技术阶段的简单交流,而成为一种可以驾驭各种复杂事情,完成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种复杂生活任务的高速运转的网络系统。最后,从美好生活的理论来看,我们要的是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提高网络社会质量、建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点的网络美好生活。建设智慧社会,说到底就是要建设普惠化的智慧生活。所以,无论是从媒介文明的兴起,还是重建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秩序上看,5G都将是一种可以带来福音的生活技术。对于怎样评价和看待5G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变化问题,尽管关于人们对现代技术的本质之一是具有异化性和物化性的思想已经不是什么新观点了,但是,我们仍然要说几句忧思之语。因为作为一种辩证思维,也很重要。严格说来,5G及其网络的出现并不会给现有的生活世界带来一种纯粹本质的变化,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更加有利和有趣的活法,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说它完全改变了人类文明传播的知性史和生活史。既然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对生活影响的限度,所以我们也应该在对5G的到来表示欢迎外,略微保持一点警觉,因为它也会造成国家信息安全、社团和个人隐私外泄之类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应从技术限定、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制等多个方面对智慧生活加以控制和治理。作者:唐魁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网络社会学会暨生活方式研究会副会长【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质量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美好生活指标体系的建构”(项目编号:18BSH032)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①黄晓华:《5G网络与物联网结合发展趋势分析》,《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第11期。②余全洲:《1G-5G通信系统的演进及关键技术》,《通讯世界》,2016年第22期。③唐魁玉、张旭:《网络社会质量的数据化基础——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网络社会演进》,《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年第8期。④[德]哈尔特穆特·罗萨著、董璐译:《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⑤[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⑥唐魁玉、解保军:《论生产与生活和谐互动的社会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2期。⑦[德]霍耐特著、罗名珍译:《物化:承认理论探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现在我国和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在三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远远超出过去的幻想小说和电影的描述。飞机和高铁出行方便和速度;网络时代更是给人们带来神话一样操作,只要你需要的,上网一搜基本都会找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享受,可以说过去皇帝也没有享受到现在普通人的生活,这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与时俱进,与时代的速度是同步的,但还是有不少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还生活在过去的生活方式和认知上。现在有这么一些现象:过于节俭。这方面老年人居多,中年人其次,主要原因是过去经历所至,他们经历过苦日子,现在生活好了,一下子反映不过来,一直过着节俭的日子,旧的物品不啥得扔掉,就如现在电视30年间都换了几代了,还有人既然还看着老式电视。也不愿去花钱去吃好、穿好、用好,把钱看得太重。总是与过去对比。现在的物价整体上要比过去是高了,就如猪肉,现在都30元一斤了,原来才几元钱我都舍不得买,现在更不能买了,总想着能降到几元钱时再买。受旧有的文化思想影响太深。头脑封闭、反映迟钝,不接受新知识,所以这类人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的。经常看到,一些看似生活过得不好的人,如捡破烂的人,在道边卖点自产的菜的人,他们吃穿用住都很差,很多人还很可怜他们,当你真正了解他们,他们可不是穷人,大部分都是有不小的存款和财产,要比很多看似过得不错的人富有多了。这就是典型的过于节俭、守财奴的实例。每个人过去的生活经历是无法抹去的,但要明白社会都是在变化的,不能以过去的一切来看现在和将来的,不论什么人都要享受社会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产物。现在有多少职业没有了,多少用品淘汰了,这些年出现多少新行业,新产品,软件行业现在都成为基础行业了,这说明发展有多快呀。不是你变不变的问题,你不变都无法生活了。过去别说手机了,就是家里有个座机电话,都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上的。可是现在智能手机,你不用都不行了,要是没有手机,你基本上是无法出门了,现在最普通人坐公交车,要扫健康码,你没有智能手机,你都坐不上车。如果你不变,会给你生活带来多少麻烦和不便。人都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去学习,去奋斗,使自己和家人享受速度和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新生活。
中国的新一代消费势力正在崛起。2018 年以来,我们目睹了完美日记、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盒马鲜生等一众超级新品牌的快速发展,它们是成长于微信、淘宝直播、抖音、小红书、线下新兴业态等各类新渠道上的“新一代消费品牌”的代表。年轻人的品味正在重新定义消费市场。根据尼尔森2019年调研数据显示,46%的消费者喜欢尝试新事物,而据阿里研究院测算,2018年新品控人数超过7500万,新品控消费占整体消费的35%。消费方式的改变,同样加速了中国家居产业的丰富和创新。以家居生活方式平台桔至生活为例,2019年7月,桔至生活首个线下“新零售生活美学共享展厅”在青岛正式营业,主打一站式家居服务与场景体验,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万。据悉,桔至生活由广州至爱智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是一个以家具购物、全屋定制、风格设计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专注于为大众消费者提供家居生活方式产品和一站式解决方案。2019年9月,桔至生活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正式成为在天猫、菜鸟网络、盒马鲜生之后的阿里系新成员。桔至生活方面曾表示,从成立伊始团队就开始聚焦为消费者甄选优质优价的家居消费品。因为年轻人的居住场景正在发生变化,人们花在房间里的时间越来越多,很多人假期更愿意呆在自己房间,因此团队判断,年轻人对陪伴时间越来越长的家具、家电会更加重视。但在购买这些大件产品时,消费者却面临很多痛点:以定制柜为例,传统家居卖场价格不透明,质量层次不齐,而且消费体验非常差。很多人在装修新房时,为了买齐全屋家具电,需要花费数月时间,在多个品牌店之间奔波,其中稍不注意极有可能”踩坑“。桔至生活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涵盖100多家大品牌家具家电产品,能够一站式购齐全屋装配需要。同时提供”3D设计“与”全屋定制“服务,解决了消费者在家装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独特的模式也构成了桔至生活的竞争力。长久以来,桔至生活一直坚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使用材料,控制成本。系统化、数字化对成本优化产生巨大空间,使成本直接降低66%。同时,在阿里巴巴的资本加持下,团队深挖C2M模式与新零售经营,将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链接在一起,缩短供应链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让好产品以大众买得起的价格进入更多家庭。目前,桔至生活多层实木板199元/㎡的价格,几乎比业界同等级产品低一半。桔至生活的消费者和关注者主要是25-39岁之间、对家居环境有一定要求的年轻人,目前销售渠道涵盖淘宝、天猫、线下直营店等。同时,每天还有数十万用户通过躺平、抖音、小红书等社会化媒体渠道的推荐了解到桔至生活。”我们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也是新品牌和很多传统品牌不一样的地方。“桔至生活方面表示,他们是一个从技术出身的品牌,团队很务实,更关注产品本身的品质。在广告上没有花钱,而是通过优质优价的产品围绕客户做口碑传播。而从长期来看,未来桔至生活希望以”高质价比“为切入点,做一家“家居生活方式平台”。通过新设计、新工艺,C2M新制造模式下跟生活场景相关的优质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实现向往的生活方式。新一代消费势力的崛起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加速推动了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以桔至生活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顺应趋势潮流,相信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的生活新体验。
北京营养师协会秘书长刘兰发布《媒体人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新京报讯(记者 张晓荣)5月17日,今年全民营养周期间,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北京营养师协会、中国行业报协会·传媒茶话与百胜中国发布《媒体人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饮食方面,受访者普遍存在三餐不规律、水果摄入不足等问题。据介绍,此次调查由媒体茶话会、北京营养师协会和百胜中国发起,主要针对媒体人的身体、生活、饮食行为等状况进行数据收集和信息解读。调查对象则涉及国内29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西藏、新疆、港澳台)的近2000位媒体从业人员,其中一线编辑、记者占比为95.5%,男女性别比例则为1.19:1。三餐是人体营养的重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53.4%的受访者三餐不规律,同时水果和牛奶的食用状况也有待改善。其中,42.5%的媒体人一周食用水果的频率为1-3次,另有16.1%的媒体人几乎一周也不吃水果,还有28.1%的媒体人不饮奶。值得注意的是,媒体人容易患胃肠疾病,对此,34.8%的媒体人认为是不规律的饮食,如经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19.3%的媒体人认为是精神压力大导致,18.7%的媒体人认为是吃酸辣油腻食物引起,但仅有8.8%的媒体人反馈肠胃没问题。此外,56.2%的受访者存在颈椎/腰椎/后背疼痛困扰,男性更容易失眠多梦,女性内分泌失调,仅有4.2%感觉状态良好。熬夜也是媒体人的常态,数据显示,41.3%的受访者在凌晨1-2点后入睡,另有38.0%的受访者睡眠不足5小时。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图片来源 企业供图 校对 何燕
以“云技术”吸纳全球爆炸式的信息,将其转化为庞大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再井喷式地向全球投射。而服务的对象,就是活生生的我们。因此,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最终表现为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丰富了生活的多样性,改变了人类。我们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也不再是固定地每晚7点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了。云技算关于“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最初就表现在信息接收的方式上,报纸、电视等媒体收到了强烈的冲击。想看大是大非,我们有手机报、腾讯、百度新闻;想了解身边事,我们有微博、贴吧、网易娱乐。腾讯云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时段,不再是固定的早闻、晚间,而是更加细碎化的。我们在地铁上看,在餐厅看、在厕所看、在公司偷偷地看,而传统媒体也不得不牵手互联网,做出改变。低头族无论是PC时代,还是大行其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反映出来的变化就是:人们将越来越多零碎的时间花在互联网上,常年在线。人群关注点的转移,迫使各行各业做出相应的改变。移动视频数据媒体首当其冲,而其作为传统广告载体的特性,也紧随其后。借用互联网业内术语,互联网已成为“用户流量”的入口,为了抓住流量,所有行业都必须投身其中,进行互联网改造。用户在线上,市场就在线上,甚至连政务、教育、医疗等事业都需要在线上,人类的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2019年初,奥维云网针对最近半年内购买过家电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了一次生活方式调查,采用线上调研和线下拦访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样本,其中,线下样本覆盖北京、沈阳、苏州、湘潭、西安、成都、广州七个城市,线上与线下样本均覆盖一线到四线城市以及东南西北各个大区。调查共获取1857个样本,具有典型意义。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参与调研的人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三类核心人群——自我中心者、经验跟从者和谨慎尝新者,他们是目前中国家电消费者的缩影。 自我中心者:他们购买家电从来不盲从,不会轻易相信促销员的介绍,甚至连亲朋好友的推荐都不会特别关注;他们不会刻意购买高端产品或新上市的产品,不迷信外资品牌,不喜欢网红产品;他们坚信自己的判断,看重家电的物质属性,消费是一种自我认同。 经验跟从者:他们购买家电时会根据长期的使用经验来挑选品牌,而网友和亲朋好友的使用经验也是他们必须参考的内容。他们受媒介影响比较大,容易进行冲动型消费;他们注重消费体验和产品体验,消费是一种生活场景的投射。 谨慎尝新者:他们是朋友圈中较早尝试新科技产品的行动派,喜欢年轻时尚的品牌,会因为避免落伍而购买最新产品;他们关注高端品牌,注重品质体验和身份认同;但是,他们也会多方比较,不会盲从,消费在他们看来具有审慎的符号意义。图表1 三类人群在总体中的规模他们的社会特征是什么样呢?从性别来看,经验跟从者中男性群体居多,谨慎尝新者中女性群体居多。从年龄来看,70、80后是自我中心者的主力,80、90后是经验跟从者和谨慎尝新者的主力。在这些家电消费者中,80%以上均拥有独立住房,家电消费兼具刚需和更新的特征。从职业上看,企业一般职员和中高层管理者在谨慎尝新者中比例相对最高。从收入来看,家庭月收入在10000-300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作为消费主力。图表 2 三类人群的性别分布图表 3 三类人群的年龄分布图表 4 三类人群的职业分布他们是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的呢?研究发现,看电视是各类人群共同的爱好;相对而言,自我中心者更偏好看电影、购物和玩手机等内容消费活动,而谨慎尝新者青睐的闲暇生活则更丰富,包括购物、看电影、上网、玩手机、旅游等等,他们在运动健身、社交聚会、美食、美容护肤等爱好上的倾向也普遍高于其他两个群体。图表 5 三类人群的闲暇生活从经常光顾的商业场所来看,大型商场是各类人群均比较偏好的场所;相对而言,自我中心者光顾超市、菜市场的频率相对较高,而谨慎尝新者在超市、便利店、电器连锁店、品牌专卖店的频率相对较高,可见,他们的功能性消费普遍多于享受性消费(如看电影、吃西餐等)。图表 6 三类人群经常光顾的商业场所从他们接触的媒体来看,微信、电视、电商平台是他们获取信息都比较关注的渠道,相对而言,谨慎尝新者的媒介渠道更丰富,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的表现相对突出。图表 7 三类人群的触媒从他们关注的信息类型来看,家电消费者都比较关注新闻;相对而言,谨慎尝新者在娱乐、购物、美食、旅游、科技、时尚等领域的信息获取量要远高于其他群体。图表 8 三类人群关注的信息从他们关注的央视频道来看,家电消费者都比较关注中央一套;相对而言,谨慎尝新者在中央6套、3套和5套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其他群体。而在关注的地方频道中,他们均最关注湖南卫视,相对而言,谨慎尝新者对于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的关注程度也要高于其他群体。图表 9 三类人群关注的央视频道图表 10 三类人群关注的地方频道从他们关注网站来看,腾讯、百度、新浪三巨头是最受关注的门户网站;淘宝、京东、苏宁是最受关注的购物网站。图表 11 三类人群关注的门户网站图表 12 三类人群关注的购物网站从他们经常使用的APP来看,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排名前三;微信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社交APP。图表 13 三类人群关注的影音娱乐APP图表 14 三类人群关注的社交APP综上可见,置身于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家电消费者的媒介模式是聚焦的而不是分散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有迹可循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这也意味着,消费者认知不是铁板一块,企业在审慎的营销资源投入后激起消费者的心智波澜是大概率事件,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则将强化企业人设,型塑企业品牌。至于做强哪部分细分市场,引流哪部分人群,则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情了。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离开家乡和亲人在大城市奋斗,“空巢青年”这一群体大规模形成,并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空巢青年”指的是远离父母及亲人独自一人居住,年龄介于20岁至39岁之间的年轻人,“独居”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青年群体最显著的特征。“空巢青年”现象的出现与社会转型背景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和工业化充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固有观念。中国社会个体化的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自我意识、追求个性的“空巢”形式逐渐兴起,独居正在成为一种常见的青年人的生活选择。针对“空巢青年”,人民智库对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生活方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并为进一步改善“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提出对策建议。更多精彩观点最让“空巢青年”感到压力的三个问题:购房、婚恋和收入不足“空巢青年”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这是我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对“空巢”和非“空巢青年”进行分析后发现,“空巢”与非“空巢青年”对生活均较满意,且满意度差异不大,然而在生活压力方面,非“空巢青年”的压力比“空巢青年”明显还要更高。在压力源方面,最让“空巢青年”感到压力的三个问题分别是购房(28.4%)、婚恋问题(24.8%)和收入不足(12.6%)。虽然“空巢青年”享受独居带来的自由与轻松,也能够乐观面对一人生活带来的困扰和不便,但他们在迫切希望从以往的集体生活、家庭生活、乡土社会宗族关系中脱离的同时仍存在对亲密关系的渴望,31.7%独居三年以上的受访者对“婚恋问题”感受到最大压力,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婚恋压力在独居三年以上和不到一年的“空巢青年”中更为普遍。“想有自己的隐私空间”是人们选择“空巢”最主要的原因在“空巢青年”样本中,几乎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是主动选择独居的(92.3%)。近一半的人因“想有自己的隐私空间”而选择独居(47.5%),女性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占比达到53.7%。有39.2%的人因为“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别人不同,不想受到他人影响”而独居,选择“一个人生活很方便”和“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单纯地想体验独自生活”的“空巢青年”分别占比33.5%和32.2%。相较而言,被动选择独居的受访者中,有更多的人是因为“合租的朋友、同事搬走了,只能选择独居”。“空巢青年”最看重“安全的社会环境”“满意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最期待“满意的收入”“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稳定的工作”等的显著改善基于先前的研究,我们列出了11个“空巢青年”可能关注的问题(安全的社会环境、受人尊敬、舒适的居住环境、可靠的社会保障、稳定的工作、优美的生活环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丰富的文化生活、民主、公平正义、满意的收入),并让“空巢青年”根据每个选项的重要性和对未来提升的期待程度分别进行打分(满分为5分)。结果显示,“空巢青年”认为最为重要的三个内容为“安全的社会环境”(4.23分)、“满意的收入”(4.22分)和“稳定的工作”(4.21分),而“民主”(4.07分)“受人尊敬”(4.07分)和“丰富的文化生活”(4.05分)得分则相对较低。在“期待未来有多大程度提升”的问题上,“满意的收入”同样获得了最高的评价(4.13分),其次为“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4.09分)和“稳定的工作”(4.08分),同时“空巢青年”对“丰富的文化生活”(4.00分)、“民主”(3.99分)和“受人尊敬”(3.98分)的期待并不高。根据“空巢青年”对不同内容的重要性的评价和对未来的期待水平建立二维坐标系,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11个项目按相互之间的距离划分为三个维度,层级逐步升高。“空巢青年”对第一个维度关注度最高,该维度以物质层面为主,包括“满意的收入”“稳定的工作”“可靠的社会保障”和“安全的社会环境”。对第二个维度的关注度次之,该维度以对社会环境的要求为主,包括“公平正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四个方面。“空巢青年”对第三个维度的关注度较低,该维度以个人和对社会更高的要求为主,包括“丰富的文化生活”“民主”和“受人尊敬”三个方面。“空巢青年”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如其他群体紧密,业余生活中更倾向于选择个人式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空巢青年”的社会关系比其他群体更为疏远。当问及“您有多少关系亲密、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时,回答“一个也没有”和“1-2个”的“空巢青年”占比59.7%,高于非“空巢青年”6个百分点。在遇到烦恼时,“空巢青年”向他人求助的频率也比非“空巢青年”低一些。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空巢青年”的业余生活。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空巢青年”在业余生活中选择个人式活动的比例更高一些,排在前三位的活动分别为“看电视,电影,上网,听歌”(51.2%)、“玩网络游戏”(37.8%)和“看小说,杂志,报刊”(33.6%)。而非“空巢青年”业余活动形式前三位分别为“看电视,电影,上网,听歌”(65.2%)、“和家人一起度过”(39.2%)和“看小说,杂志,报刊”(34.8%)。非“空巢青年”“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比重高于“空巢青年”14个百分点。虽然更多“空巢青年”选择个人式活动,但他们却对自己的业余生活评价更高,有25.9%和36.4%的“空巢青年”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或者比较丰富,而选择这两个选项的非“空巢青年”仅占8.9%和22.8%。“空巢青年”个体化程度更高,非“空巢青年”反而更孤独“空巢青年”与非“空巢青年”在心理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空巢青年”自尊得分和个人主义得分要高于非“空巢青年”,安全感分数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空巢青年”一定孤独吗?从对“空巢青年”业余生活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该群体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发现“空巢青年”经常或者偶尔感到孤独的频率比非“空巢青年”低5.9个百分点,“闲下来的时候”(44.5%)和“睡觉之前”(29.5%)是“空巢青年”最容易产生孤独感的时刻。每个人都有排遣孤独的方法,有40.6%的“空巢青年”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圈”,有30.3%的“空巢青年”选择“增加与家人的联系频率”,选择“谈恋爱”与“在工作中努力奋斗”的较少,分别占14.1%和12.9%。认为“缓解不了”的则几乎没有。“空巢青年”对未来并不迷茫,52.3%的“空巢青年”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调查结果显示,“空巢青年”对未来充满希望,有20.1%的“空巢青年”表示对未来非常有信心,表示比较有信心占比37.8%。当问及“对未来是否有计划”时,有52.3%的“空巢青年”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明显高于非“空巢青年”的比例(30.4%),仅有1.6%的“空巢青年”表示对未来没有规划。“空巢青年”的选择可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不应只关注他们在独居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与困惑,更应该发现他们选择生活方式的能动性和控制力,给予“空巢青年”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相对于其他青年群体,“空巢青年”的婚恋观更为自由开放“空巢青年”不同的生活选择与其特殊的社会关系使婚恋观念与婚恋行为深受其生活方式的影响,显现出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与新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父母反对您的结婚对象时,您会怎么做?”有61.9%的“空巢青年”会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相较而言,非“空巢青年”中这一选项的比例为51.3%。“空巢青年”对离婚的接受度也更高。对比结果显示,有26.6%的“空巢青年”认为“离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非“空巢青年”高出近7个百分点。这种观念的改变源于人们开始基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来考虑问题,这在个人主义更为明显的“空巢青年”中体现得更为清晰。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未来我国“空巢”人数会越来越多;超四成受访者认为“科技发展使得独居生活更方便” 是促成“空巢”人口增多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空巢”生活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相似的结论,有78.3%的受访者认为“空巢”人数会越来越多,认为“空巢”人数会变少的仅占13.5%。人们对“空巢”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现象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分歧,有47.4%的受访者认为“空巢”群体的日益庞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有41.4%的受访者对“空巢”的看法相对消极,他们认为“空巢”者越来越多意味着“人们越来越不爱与他人接触”。科技发展、社会规范以及人们的观念变化都是使得“空巢”生活受到更多人选择的原因,其中有43.3%的受访者认为“科技发展使得独居生活更方便” 是促成“空巢”人口增多的重要原因,41.8%的受访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让“空巢”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空巢青年”对社会中“空巢”这一现象的理解更为积极,有超三成的“空巢青年”认为社会更为接纳“空巢”者是主要原因之一,而选择人际关系疏远这一选项的“空巢青年”的比例则比非独居者少了8个百分点。文章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6月丁原文标题:《“空巢青年”心态特点与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尹泽轩原文责编:臧雪文 / 王茂磊视觉: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