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上211的研究生,和考上211的本科生,哪一个含金量更高?生死线

考上211的研究生,和考上211的本科生,哪一个含金量更高?

都是211学生,高考考211和研究生上211,哪一个含金量更高一些?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掌握越来越严格,就业市场对毕业大学生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种大背景大格局下,学历就是一块敲门砖,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开新天地。因此,不少一本二本的大学生为了给自己毕业后谋得一份好的工作,在校就读期间便开始为考取211大学的研究生而奋斗。于是不少就业公司在面试大学毕业生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考考取211大学的毕业生,另一种是考研考取211大学的毕业生。那么小编就不免为此产生疑问,于结果而言,同样都是211大学的学生,高考考上211大学与考研考上211大学,到底谁更胜一筹?从学校培养上来看,高考考上211大学的学生是更具有优势的。因为211大学无论是从师资力量,学习设备,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等各方面来说都优于普通大学。在优秀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眼界和思维都会更加开阔,更有创造性。而通过考研考进211大学的学生,在本身的教育培养上就已经迟了一步,当考研党开始在211学校学习的的时候,211的本科学生们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可以说211学生在接近跑道终点,但考研党才在跑道上刚刚开始或进行一半。显然,就业市场会倾向于更加成熟卓越的211大学生,而不是考研党。从本地市场的熟悉程度来看,跨地域考研党将迎来新的挑战。我国的优秀211学校多位于南方沿海或发达地区,当内地的普通大学生考研到沿海地区的211学校,将会面临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这需要额外的适应时间,以及面临重新清洗的人脉关系。而211大学生在本地已经就读了三四年,显然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在这种情况下,考研党只能以更加勤奋更加成熟的姿态来迎接新的挑战和困难,来为自己开拓一片新的就业市场。以上比较来看,高考考进211大学的学子比考研考进211大学的学子更有优势。有时候花费四年的时间来博得一个研究生,倒不如好好想想复读一年,来为自己博得一个新的前途又何不是另外一种可行方案?但是,并不是说考研是不必要的,现今的求职就业市场,学历是必须的,为了一份精彩的履历,学子们还是大胆的考吧!毕竟普通大学学子到考取211大学研究生,是一项耗时长久的任务,可以说有梦想,有目标的学子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做考研准备。这长久以来的拼搏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非一般人能做到,这个良好的习惯将会对今后学习和工作有诸多帮助。并且,考研到211学校,是给自己一个与211毕学生同台竞争的机会,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考研也是一个契机,何乐而不为?当然啦,以上只是小编的个人意见,如果你也有其他的想法,欢迎一起交流哦。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关注小编哦,我们会持续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讯!

万物云云

研究生到底有多吃香?看看全国研究生人数和比例就清楚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我国各大高校迅速发展。原来的本科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而一大批专科院校升入本科。所以每年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很多,所以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含金量并不高。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我国的平均学历都是大学学历,高校也不用担心招不满学生。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有很多人主张学习无用论。因为即使读了大学,毕业之后也不一定能保证找到一份好工作。还不如花大学的学费让孩子学一门手艺。本科生数量多,研究生数量同样很多,那么我国的研究生究竟是怎样的呢?研究生学历有值不值钱呢?根据我国的研究生人数和比例就知道了。从这些数据上我们看到,1995年至2016年,中国的研究生入学人数共计660.8万人。而2017年入学人数约为58万人,2018年入学人数约为60万人,总人数为770.8万人。这是一份2014年到2017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表。在2014年,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2万。到2007年报名人数就已经增长到了201万,从整体上的趋势来看,报名人数一直在逐渐增加。可以看出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很多,实际上按照我国总人口计算,我国研究生占有的比例约为0.5%。也就是说1000个人当中只有五个人的学历是研究生。这个数据比例其实很小。从数据上看,研究生学历在我国还是属于比较稀缺的人才。这个大数据也可以打破近些年很多人怀疑研究生含金量的问题。我国很多知名企业招收的人才学历要求都是研究生,如果我们不上研究生就会错失这一个很好的这个机会。只要在自己家庭能力范围,能够负担自己上研究生的学费,或者是自己有理想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历,完全可以读研。而且有些专业读研与不读研,毕业之后的待遇相差很大。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因为该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高的专业,所以大多数本科专业都是开设的五年制专业。如果仅仅是本科毕业,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精通,很多大医院都不能就职。但若是读了研究生之后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高,我国有不少公立医院的岗位都只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如果是读了研究生再去医院就职,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薪资待遇都会高很多。不过也有的专业读研与不读研相差并不大,这是由专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有的专业更加注重工作经验和实操技能,与其考取大学的研究生,倒不如用这三年的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就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工作经验,就会比学历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决定是否考研之前,一定要正确评估自身的专业,这样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无论怎样,学好专业知识是我们进入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毕业之后才能有一技之长。毕竟如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企业也不会录用我们,所以从进入大学就要开始好好学习。

迷幻屋

保研生和考研生,谁更让研究生导师偏爱?答案很现实

历尽考研的千辛万苦后,结果发现,考研只是一个开始,研究生的三年才是全部。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角色和你密不可分,一个是导师,一个是同窗。本以为可以像大学时候共同在同一起跑线出发,结果发现,起跑线早已不同,而且保研生和考研生在导师眼中的定位也有所区别。董师兄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到底保研生和考研生,哪个更让导师偏爱?而作为不被偏爱的一方,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被偏爱,如何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如果不被偏爱又要如何赢得在导师心中的地位?保研生和考研生,导师怎么看?首先说明一点,作为同一师门的弟子们,只要你没有什么恶劣的行径或是不端的作为,导师态度上都是会一视同仁的,因为只要你入了师门,就是自家学生,导师肯定是要保证师门和谐的。那么什么会有差别呢?其实主要就是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这两者直接决定了你走出师门的高度,也决定了你在这三年中需要付出的辛苦。保研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提前一年进入实验室,也就是说,三年的研究生,对于保研生来说是四年。铁打的导师,流水的学生。导师年年都会送走一批学生,所以情感上已经没什么太大变化,而唯一在意的就是能给实验室做出多大贡献。科研最重要的是想法和实验,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天才毕竟是少数,科研还是要靠时间熬出来的。所以导师一般会把对整个实验室发展更重要的,体量更大的,耗时更多的课题,交给新晋的保研学生,这些课题也恰好能以毕业设计的方式让保研生向前推进。老师其实看重的是课题研究情况,而负责这个课题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老师关注的对象,所以老师会经常过问、照顾这些负责的人,这就成了咱们口中所说的偏爱,实则也是情理之中。如果不被偏爱,会有什么影响?坦白讲,影响程度完全看个人。之前咱们说过,偏爱实则是对于课题进度的关注和重视,所以相当于施加了一股监督的力量。而自制力差的同学,在这种监督下,肯定能够很好地实现自我纠正,保证课题的进展。而不被偏爱的一方,也就是课题不是特别受重视的一方,可能导师关注度相对低一些,更多的就是靠自己的自制力和定期汇报来推进。所以如果你是自制力很强的人,这一方面对你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因为你本身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而且科研的过程中,导师的指导还是很有限的,关键还是看你自己。而且通常情况下,被偏爱的一方,做的课题更难,做出成果并不容易。而不被偏爱的一方,更多的是做实验室传承下来的课题,有更多的经验指导,所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其实都是通过沟通创造出来的,当沟通的机会增多,那么情感能够不断地加深。人就是这样,感情好了,就更愿意示好,给你更多的资源,给你更多的机会。所以如果在大家跟导师沟通的积极性上一致的情况下,那么被偏爱的学生就更有优势。不被偏爱的一方也不会有任何劣势,因为这些都属于额外机会, 不在导师本职范围内。偏爱与否,研究生又该如何过?不管你是被偏爱的一方,还是不被偏爱的一方,首先你要平衡心态,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而且真正决定偏爱与否的,并不是你是考研生还是保研生,关键在于你是如何与导师相处,以及如何完成自己的科研成果的。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再纠结于你是考研的还是保研的以及导师对你是好是坏了。先说说如何同导师相处。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主要是通过沟通,那么沟通的内容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聊家常,首先是从专业层面切入,除了实验室定期的汇报外,一定要经常和导师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这样的交流不只是为了多和导师沟通,更重要的是获得导师的指点,也许让你困惑已久的问题在聊天中就能让你茅塞顿开。接着就要说如何完成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也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首先就是选题,开拓性意味着挑战,继承性意味着稳妥,所以你要根据你科研的能力和兴趣决定你适合哪种。其次就是文献和实践并行,不要一味地沉浸在读文献和翻译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读文献获得广泛且可靠的理论支撑才行。最后就是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好已有资源。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有些时候的偏爱可能不限于上述这些内容,可能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但董师兄想说的是,偏爱与否不会影响你的成才,只要你行的端,做得正,有良好的科研态度,无论你到哪里,无论是否有人偏爱,你都会绽放自己的光彩。重大课题实艰难,学生自然重任担。导师关切因课题,重大项目不容易。万事万物靠沟通,社会学校总相同。考研保研不是事,关键取决凌云志。态度端正人品好,社会永远都需要。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天当

你还在纠结三年工作经验和读三年研究生到底哪个更值?一看就懂!

现在马上就要到7月中旬了,暑期备考黄金期就这么悄悄的开始了。但是最近小编依然会收到很多同学的询问,想让小编帮他们拿拿主意,他们还在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选择考研。当然大家犹豫的原因不外乎两大类:一就是担心7月才决定考研时间会来不及,关于这个问题小编在前面的文章《7月份准备考研到底晚不晚?已经在备考的同学如何制定7月份的目标与计划?》中已经非常详细的描述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二就是担心自己考研会不值得,还在纠结三年工作经验和读三年研究生到底哪一个更值?为了打消同学们在这方面的疑虑,今天小编就详细地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问题。首先小编想先纠正一个问题,读研是分两种的,也不一定都是三年,当然你们也不要怪小编这么较真,毕竟小编认为关系到咱们未来的事情,必须的严谨一点。科普一下读研分两种:2年的是专业硕士,3年的是学术硕士。前者偏向实践,后者偏科研理论。当然不管是工作两年、三年还是读研三年,我们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一份福利待遇好、稳定的工作,满足自己、家人的自我期望。所以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结“三年工作经验和读三年研究生到底哪一个更值?”,毕竟这个是要因人而异的。如果你是实干型的、不擅长理论,家境又不好,那么你应该早点出来挣钱,社会更能锻炼你,建议出来工作。社会大学跟学校不一样,靠的是真本事,真正检验你的各种能力的时候,不向大学里考试突击或论文东搬西抄。还会遇到各种你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关系复杂,不像学校里同学关系。工作中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学习,都是现学现用,缺什么学什么,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即使没有,在那样的环境下,也被锻炼出来。在社会一年的成长远比在学校1年的还多。如果你家里没有特别重的经济负担,你又想继续深造,那就建议你考研。毕竟能考上研的人,尤其是名校的,是很厉害的。学历这东西会跟着你一辈子,不管你在哪、多大了。如果是名校毕业生,那就是光宗耀祖,到哪都是榜样,一人考上,全家跟着光荣。有些高端、特殊岗位只招研究生,特别是国家管辖机构,包括政府、国企,以及一些有名的大型国企。这些福利待遇好的组织机构,都喜欢名校高学历的人才。当然上面都只是小编的一些个人意见,可能会有些片面,所以下面再一起看看那些过来人怎么说:过来人一:无论哪一方面更重要,都属于个人的财富。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学历,到最后都是要就业。所以我们要看的还是这两方面对工作的影响。如果是三年工作经验,且是在垂直领域的。那你就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因为三年足以让你成为该行业的能手,尤其是在技术类的岗位上。如果是三年研究生,那你在毕业以后应该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你扎实的理论知识将会给你带来不小的竞争力。另外,有些岗位是有最低学历限制的,比如大学老师,校长,企业管理者等等,有的学历不到,是连门槛都进不去的。这时候,学历就显得异常重要。过来人二:要看你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在不同的职业中,经验和学历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想从事翻译、法务/律师、研发/技术、建筑/房地产业的大部分专业职业、信息技术、金融业的大部分专业职业、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医生/护理等职业,那么研究生学历更具竞争优势。如果你想从事销售、外贸、公关/市场、人力资源/行政/秘书、物流/采购、生产、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与评估、发行、制片/策划、文化艺术经纪、零售业运营、餐饮/酒店/旅游/休闲场所业的专业职业、美发/美容/健身/保健业等职业,就没有必要考研,这些职业工作经验的重要性远远甚于研究生学历,换言之,你读研三年的含金量比不上三年全职工作,尤其是中大规模知名公司的经验。过来人三:如果你读研究生也是为了去企业工作,那我建议你最好是先积累工作经验,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除了国企外,其他企业更讲究实用,更看重你的职场经历。我跟一个同学,本科毕业,我选择读研,他选择工作,我读了两年研究生,他跳槽去了京东,赶上了京东快速发展的那几年,等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京东的一个中层主管了,后来我那个同学在京东工作的时候,又考了在职研究生,拿到了人大的研究生学位。过来人四:3年工作经验属于一个中等偏下的定位,这时你已经退却应届生的稚嫩但能力还不能独当一面,所以三年工作经验是一个坎,翻过这个坎薪资上涨的快,因为5年工作经验的人,已经是职场上能力较强的人了。而如果你读了三年研究生,这时你才以应届生的身份进入职场,毫无疑问你的起薪比三年前的本科生绝对是高,但是绝对没有一个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高,IT行业攻城狮这种现象就更明显了,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来看,肯定是三年经验薪资高。同时研究生的三年你是在投资,也就是花钱,而工作三年你是在赚钱,在金钱投入这方面来看,显然也是三年工作经验好。过来人五:工学一类,侧重应用,所以本科毕业后,读研的意义相对不大,工作比较好找。所以,工科一类的大学毕业生,直接去参加工作,在工作中走上晋升之路,是非常好的选择。过来人六:考研,增加的是你的学历,而工作三年中你会明白社会的生存法则。所以在你选择读研还是工作的时候要想好。考研的机会成本我能想到的是:错过秋招500强企业的应聘机会+可能没考上的风险,需要投入的成本是:7个月的精力投入+7个月的财力投入,还有考研的压力,在这之前你要认清楚这些,再去做选择。工作三年,不知道你的专业是什么,就如软件工程专业,其实对学历要求来说,并不是很高,本科就好,人家注重的是你的技术能力,所以说,有的专业,其实读研不读研都没有多大的区别,不知题主的专业是什么不好评判。过来人七:选择读研三年,首先你肯定会增加一方面的知识,将来工作的起点肯定比直接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人高。如果你三年一直好好学习,那你在学术上肯定会领先于工作三年的人;你有较高的学历,以后工作中也比毕本毕业的人有利。但是,工作三年的人会比你在社会里早打拼三年,心里慢慢的成熟,慢慢适应了社会上的生活,在工作三年里也有了一定的积蓄。这都是选择读研三年的人所没有的。过来人八:说活我身边的几个女孩子的经历:宿舍一女生本科毕业三年后一直混迹在某小民营企业,干了三年也没什么成绩,连个主管都没混上,一个月工资只有几千。宿舍另一女生本科毕业以专业第一考入上海同济,三年之后硕士毕业进入四大,转正之后月收入过万,两年之后年收入过四十万。所以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答案。毕竟80%的人都像第一种女生那样普普通通,毕业多年也只是混的一份马马虎虎的工作,拿着一份饿不死的薪水;而很少有人像第二种女生,从普通二本混上985,靠的是毅力和坚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宿舍还有另外一个女生考研失利,也是进入某小民营企业做业务,但是能力强会说话肯出差。一年之后从助理成为主管,三年之后在外面偷偷开了一家小公司。五年之后年薪百万,自己买房买车。所以,不管我们是选择工作三年还是读研三年,都是我们根据自身情况,深思熟虑之后做的决定。每个人不同的选择都会有不同的结果,选择哪一个都是有好有坏的,也不能片面地说到底哪个更值得,其实小编觉得只要我们今后不为今天的选择后悔,那么你的人生就会有属于你的精彩。

無法者

举人和研究生哪个更难考上,哪个社会影响力更大呢?

小时候,每次和父亲路过一个村庄,他都会停止说笑,告诉我这里100多年前出了一个举人,姓吴,这个村叫“举人湾”,周围几十里的人都知道。时过百年,人们经过这里时,仍然会放轻放慢脚步,心里凛然而生敬意,可见举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下面是一个清代科举制度结构图。可以看出,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而真正决定读书人命运的是乡试。因为乡试过关就是中了举人,具备了做官资格,命运随即发生重大逆转,难怪《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中了举人后喜欢得发了疯。一、举人和研究生哪个更难考上?举人好考吗?想想孔乙己,考了一辈子,别说举人,半个秀才都没捞到。再看看吴敬梓笔下的范进,50多岁时还在考秀才,主考官周进看他苍颜白发,衣衫褴褛,想到自己也是50多岁时才中的功名,心生怜悯之心,于是给他点了个秀才。很多有名的大文人像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不能说肚子里没有墨水吧,也都是考了大半辈子,与功名无缘,只得愤而著书。这说明举人太难考了。在明清两个朝代,录取举人名额由中央按各省人口数配给指标,每省最多不超过100名,全国录取总人数仅为1000至1200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要在现行高考中排名全省前100名才有机会!如果是全国统一录取,意味着高考成绩全国排名1200之前才能中举!所以,如果某地中了一个举人,当地会像过节一样开心、荣耀,连地方官都会觉得有面子,跟着沾光!而现在考研究生,相对而言就容易得多了。2019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大约260万人,录取人数大约65万,录取率为25%。拿博士生来说,2019年我国各高校招收博士105169名。从数据上来看,过去考个举人的难度要远超现在考博士研究生。二、举人和研究生的社会影响力哪个大?过去不要说中举人,就是中个秀才,就有了很多特权。秀才可以免交税赋,见着官不下跪,如果吃官司还要先报请上面同意,而且不能用刑。要是中了举人,那更是瞬间成为响当当的人物,名闻遐迩,轰动乡里。举人已经贵为官老爷,身份和地位同普通人有天壤之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这种强烈反差。《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本来是个乡村教书先生,穷屌丝一个,谁见谁欺,连老丈人都对他非打即骂。一朝中举,县里最大的土豪亲自来拜望,大把送银子,还把自己黄金地段的一套房子送给他。这一切变化都在中举喜报送到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中举不但让范进疯了,让当地各色人等都变得癫狂,可见中举人在当地的影响力多么强撼!而现在别说硕士,就连考上博士,除了亲朋好友间庆贺外,其余人等波澜不惊,因为司空见惯。三、举人和研究生的就业幸福感哪个大?过去如果中了举人,可以直接补缺县令,最差也可以等待补位,并且还有进一步参加会试殿试的机会,前途无量啊,谁敢小觑?就算是举人运气差点,等不来官位,他也成为地方名流,与上层社会勾连一起,大把敛财发家的机会,很快会成为地方豪强。当年我老家那位吴举人,听上辈人讲,有良田千亩,豪宅百间,妻妾成群,称势当地几十年。如今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大多自谋生路,其中不乏国家栋梁之材,不乏行业精英,他们能凭一己之长,为国效力,其就业自主程度和方式,当然远超过去的举人。将“举人”和“研究生”拿来对比,其实就是脑洞大开。说实话,聊这类话题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您觉得有点趣味儿就好。

既醉

2020年公务员和研究生,哪个考试比较难?哪个发展更好?

很多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对未来很迷茫,突然离开了校园,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很多人随波逐流的找工作,但是一份又一份的工作,都不尽如人意。还有的人,早早在大四就做好了不进入社会的打算,开始备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虽然说不排除一些人真的是想继续学习深造,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不想工作。但无论怎么样,这两种选择的未来发展肯定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2020这样特殊的一年,考公务员和考研哪个比较难呢?哪个发展会更好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每年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的人数都非常多,竞争也尤为激烈。一度是10000:1的录取率。如果是重点学校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有保研的机会,那都还好。但是对公务员而言,学历只是加分项,并不会成为你的决定项。考研的过程中,肯定是针对你所学专业去考核,需要专业知识非常强,尤其是英语、数学这样的科目,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至于考公务员,题目难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题量比较大,行测部分需要非常快速的去答题,否则时间可能来不及,出现答不完卷的情况。公务员考试的内容比较全面,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另外面试一关也要好好准备,否则也比较难通过。今天,国家的利好政策一再公布,考研扩招百万人,公务员优先毕业生扩招政策,都预示着这两条路,对于眼下的毕业生或者有考试想法的往届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机会。如果你不知道选择哪个,或者说都想考的话,那就可以选择先考研,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走到哪里还是都比较受欢迎的。总而言之,无论是考公还是考研,同学们都要经过慎重的选择,不要盲目跟风,一旦决定考公务员或者考研,那就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并为之全力以赴!

记曰

考上北大清华的本科和硕士,哪个更厉害?

文 / benoit royer(知乎)【友情提醒:超长鸡汤文,不适者慎入】鉴于本文太长,故将原文『后记』提至篇首,俾便感兴趣者把握主体。【后记】因为一年多没有认真写过文字,刚好这个题目和近一年来的经历有些关联,故借此机会简单梳理一下过去的一段经历和心路,也算是练笔。白居易曾经讲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从大一开始,答主写文字一直以此为目标,努力将文学性、思想性与情感性相结合,旨在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有些论述超出了题目本身,是希望围绕基本主题发散思维,进一步阐述自己对一些现象的简单想法,也算是为了锻炼系统的思维能力。正如有分析说,一个人的文字表达水平反映甚至限定了思维水平。答主年纪轻轻,一直身处象牙塔之中,还未曾履足社会,积累不够,见识浅薄,所思所写,难脱稚气,难免见笑于大方之家。然而有句话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司马迁也讲过,『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其意大抵如此。下面有评论问,简单一个问题哪有必要附会这么多?答主这几天将这些文字不断补充完善,其原因除了刚刚所说,更为重要的是专门写给一个人。同时也是为了封存于此,将来对比今日之境遇,情随境迁,『感慨系之矣』。【正文】作为外地985高校保研到清华的小硕,也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以答主现在所在的清华为例,不能简单地说本科上清华和研究生上清华哪个更令人佩服,关键要明白所佩服的是什么。【第一部分】从几十万人中经过高考或者通过保送等方式,本科就上清华,确实是令人十分佩服的,称之为天之骄子在我看来也当之无愧。我上学期做我导师本科生课程的助教,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清华本科生综合素质在国内确属上乘,不管是外语水平、个人阅历,都属人中翘楚,智商就不用说了。他们令人佩服,一方面有赖于本身的因素,比如本身智商确实非常高,别人要看好多遍的东西他们可能看一两遍就通了;另一方面,还要看个人背后的东西,这些在决定一个人能否上清华方面同样影响重大。清华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中产或以上家庭,来自二代家庭的就不说了。清华一个老师做过调查,2010级本科生源中来自农村的比例只有17%,而同期全国农村考生占比达62%。北大复旦等重点高校的学生中农村生源应该更低吧。不同高校农村生源占比具体数值可能会有差异,但国内绝大部分排名靠前的学校农村学生近年来占比都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说法盛行的一个事实支撑,也是近年来清华等校需要保证一定比例农村生源学生的原因所在。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清华本科新生中,来自县级以及县级以下高中的接近25%(数据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清华3300余名新生今报到最小仅14岁农村新生比例提高),北大今年本科新生农村学生的比重也达到19.4%(数据来源:网易教育:五百寒门学子圆梦北大 农村籍学生比例实现连续增长)。这算是很大的进步了,也是我对清华很有好感的一个原因。当然,关于农村学生越来越难上名校,这涉及到一个很宏大的问题,也引起很多讨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段引用数据以及部分讨论内容,可参见:网易新闻:研究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持续滑落;有关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数据,可参见:2015年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名单)就我通过相关资料以及日常接触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很多人家境良好,和我以前本科院校身边同学相比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反映的不仅是城乡,还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他们能够上清华,其实一定程度上从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他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里的经济条件、所在的城市等等都是他们将来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出生于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加上自己平时也很努力,那么他们将来上清华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我带的本科班有一些是外语保送生,他们从小就在外国语学校读书,刚进大学,别人还在忙着考四级的时候,他们的外语水平已经是雅思8分或者8.5了。最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回答,讲那种玩得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可能是农村出来的,因为农村孩子能够上清华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成绩高,其他方面由于从小条件受限很难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这样。(相关讨论,可参见:清华北大的学神为什么能够在娱乐、学工兼顾下还能“考前随便翻翻书”式地在绩点和学术上碾压众人? - 学习,『顾雷』的答案。)简而言之,本科上清华的决定因素=个人禀赋+家庭环境+区位因素。一个人能考上清华,首先要有良好的禀赋,若非天资聪颖,至少也要有异乎常人的刻苦努力。加上父母受过良好教育,从小家庭环境就很好,然后在重点中学读书,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可能就去清华了。当然,我所讨论的不包括那些寒门学子通过极其刻苦努力最后上清华的部分。对他们来讲,基本是完全靠自己吧。【第二部分】 再来讲讲研究生上清华。较之本科上清华相当程度上还要看先天因素,研究生上清华就纯粹多了,基本上靠的就是后天努力,加上一颗不断向上的心。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先说点自己的经历。答主无能,高中的时候曾被老师寄予厚望,认为可以考进北大,高三上学期似乎前景明朗。但到了下学期,在距高考两个多月的时候,多年的鼻炎发作,晚上无法用鼻子呼吸。因为只能用嘴呼吸,早上起来嘴巴完全干涸,以致无法发出声音,上课的时候则头脑昏昏沉沉。加上祸不单行,此时又有了颈椎病,脖子僵硬酸胀,根本无法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无奈之下,在面临高考压力下去医院住院开刀,做了鼻中隔偏正以及切除鼻肥胛手术。在住院的一个多星期里,答主母亲回来照顾答主。有一次晚上鼻子大出血,把母亲吓坏了。在这种情况下,加上高考一些因素影响,最后发挥一般,只去了普通985高校。答主出生自农村,家境一般,就是那种下馆子吃饭要看菜单上价格的。从这种环境走出来的比较进取的孩子,未来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因为从小物质匮乏,将来有可能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存在填补幼年缺憾的补偿心理,这也是有舆论讲很多贪官都来自穷二代的原因。(相关舆论的讨论例子,可参见:南风窗:从郭伯雄看“穷二代”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人民日报政文:“穷二代”更易贪腐是个伪命题;抓住穷二代特征嘲讽是另一种血统论;秦百川:鼓吹“官员出身论”,意欲何为?)另外一种就是能够看淡物质因素,在早年的艰难中磨砺出坚毅的品格,最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一番事迹,所谓『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答主从小也读过几本圣贤书,原来看过一本书,讲曾国藩三十岁开始修身,事情真伪我不得而知,但答主亦以文正公为榜样。自二十岁时答主开始有意识地修身治性,砥砺自己,就是让自己不断正心术,也希望将来能够发出一点光和热。如果不能给父母增光,至少也不能有辱门楣。答主很喜欢《诗经》里一首诗《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其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几句,每每念来,情难自已。答主从上大学后,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一直心感惭愧。父母将自己养大多么不容易,而且在他们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我的要求。答主最怕的事情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自己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早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鸟之情,苍天可鉴!从小学三年级起父母外出谋生,答主开始成为留守儿童,无人管教。所以成龙成蛇,只能在于自己的把握。也许是骨子里就不甘于平凡吧,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很自律。虽然小时候很调皮,也有过两年痴迷电子游戏的经历,但在身边伙伴一个接一个成绩开始下滑或者一些人中途辍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在12年的时间里成绩基本都保持了第一名(高一除外,最高不过第二名)。只是时运不济,到了高三下学期,由于突然发作的鼻炎加颈椎等原因,最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来曾幻想一塔湖图,最后的高考结果是一塌糊涂。其实这种结果我躺在医院的时候就预料到了。录取通知书拿回家后,放在桌子上,熟人经过连看都不看一眼。有些人背后说,平时都说他念书多么多么好,现在看他考得也就这个样子嘛。『人情似纸张张薄。』当时的心境是很压抑的。到了僻处西北的本科院校后,看到满眼荒凉,一开始意志消沉。我有个室友来自浙江,他妈陪他过来报到,他在学校待了不到一个星期受不了,就回家复读了,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我一个学妹,她是天津的,她妈送她过来,看到学校环境后,劝她回去复读一年,好在她还比较淡定。我妈送我到学校,后来和我讲,她看到学校环境,回来的路上一个人在火车上抹眼泪。本科时候读过『十年砍柴』回忆在本科学校求学生涯的一篇文章,感慨万千。个人的沉浮与家国时代的变迁相互交织,而个人在时代的浪潮里、在时间的长河里如此渺小,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个人,其意志在巨大的社会机器面前如此卑微,以致于无能为力,由此演绎出一幕幕悲喜剧。开学一段时间后逛书店看到一本书,上面有句话大概讲,『如果你认为你曾经很优秀,可是你在现在的环境下都做不到最好,那凭什么说你优秀呢?』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于是答主开始树立目标,要好好学习。目标就是研究生保送北大,圆高中梦想。无数个傍晚吃完晚饭在昆仑堂前的台阶上坐着吹晚风,眺望校门远方绵延荒山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这辈子的记忆中。本科开学伊始,适逢学校举行实验班录取考试,答主通过笔试面试,有幸进入文科实验班。表面上算是全校最好的文科实验班,当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实话。在实验班因为有明确目标,学习比较努力,大学三年总成绩保持了班级第一名。由于实验班的独特优势,本科阶段申请去台大交换了一学期,还去美国游学了一阵。加上父母在城市做点小生意,每年暑假都会去上海及江浙等地逛逛。综合下来,答主比起一般的农村学生,在眼界与个人经历方面,算比较丰富。这在本科时和身边同学相比,就是一种优势。最后答主保研的时候申请了北大清华人大三所学校,因为一心想去北大,所以暑假做了一些复习,都是按北大要求来的。结果没进北大复试名单,为此答主还抑郁了几天。最后被清华和人大录取,选了清华。『世事如棋局局新。』答主本科三年一心想去北大,结果最后去了清华。但到了清华,才发现清华也许更适合自己。谈到保研,中间有心酸的回忆。当时答主刚谈了不久的恋爱,而那一学期修了10门专业课,又在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打算大四去英国交换一年,还要准备考托福,自己又远离班上同学,一个人在另外一个校区上课。心力交瘁,忽视了对方,不小心就被劈了。这对当时的我来讲,晴天霹雳。当然,这不能怪人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人一开始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也是真心真意在一起的。当时正逢考试季,自己要考8门课,结果因此变故状态太差,有5门全部弃考。和老师说了,参加完复旦夏令营后回来补考,好在老师也十分体谅,同意了我的不情之请。虽然心情奇差无比,但最后总成绩还是保持了第一名。中秋那天去北京参加复试的时候,也是心情最差的时候,几乎无心考试。保研后答主做了一年的努力想要挽回妹子,最后无疾而终。为此,也反省了很久。答主去年研究生入学典礼上,阎学通老师讲过,『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读博,那么你已经不适合读博了。』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现在舆论经常讨论要不要读博这个问题。其中有点就是穷人的孩子不要读博,读博就像古希腊的辩论一样,都是家境优渥的人,闲暇时所进行的活动。具体我就不展开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看过一些人写的文章,讲述自己作为文科博士艰难的求学生活。我觉得物质上的匮乏还可以忍受,关键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失落、彷徨、纠结与苦楚,折磨着一颗颗敏感脆弱、在深夜难眠的心。确实,如果经济条件一般,在决定是否读博之前要慎重思考。毕竟,除了四年左右巨大的时间成本,还有机会成本,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落差与不适应,都是需要考虑的。答主本科从大三开始学习国际政治,一直牢记『博古通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这句话,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王沪宁那样的人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曾经年轻气盛少不更事,也曾想过要有为于社会,至少要在学术上颇有一番造诣。『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做不到立功,至少希望能立言于世。为此,答主学习国际关系的时候,曾制定计划,按照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三个大的板块构建知识体系,外加IPE、地缘政治学等其他科目;在此基础上,每周看英文文献,把握前沿,掌握搜索与阅读文献、做笔记、写论文的科学方法,力图夯实基础,深刻把握国际关系这门学科。而答主自幼喜欢文史哲,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地理学、伦理学以及美学等,都有浓厚兴趣。曾经幻想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努力构建系统的跨学科知识框架,举数十年之功,庶几小有所成。『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矣!去年开始读研后,在清华感觉到和身边人的差距,一直深陷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忧虑之中。是继续追求自己所爱,还是先要满足物质需求?后来考虑到父母谋生不易,而生活也很现实,因此决定放弃学术追求,首先要实现财务自由,务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因此,也就放弃读博的想法,以后有机遇的话再考虑吧。答主很多同学都曾问我读不读博,得知我不读博,都很诧异,也感到可惜。对于这种选择,用几句诗来说,『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窥一管而见全豹,对于那些立志读研的同学,他们所要付出的成本,在轻易评价他们行为的同时应该需要考虑。【第三部分】 再来说说答主的同学。对于文科生保清华,第一名很重要。开学时老师讲,有16个学校的专业第一名进入复试,最后录取了三个(老师开学典礼上如此说,具体数据我并没有掌握,因此可能存在偏差)。答主刚好忝列其中。就我所知,文科外校保研进清华的,很多专业都要求是专业第一名,至少是前5%(文理专业及文科不同专业间存在区别)。而我考进来的很多同学,包括我室友,都是考了两年或者三年才考上的。很多最后还专业调剂了。他们考研蛮辛苦的,我没有体验过,但我自我感觉,要是让我考清华研究生,我是考不上的。毕竟大学前三年一直比较努力,到了最后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了。所以对于这些研究生考进清华的,我是蛮佩服的。不可否认,研究生从外校考进清华的,和清华本校的学生(清本)比,在综合素质方面应该存在一些差距。但具体到专业素养方面,外校学生由于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有机会进入清华,所以他们一些人的专业素养可能比清本学生接着在本校读研究生的要好。但清本学生由于本身综合素质较好,在一些方面发展潜力也许更大。当然,不同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清华,清本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的隔阂还是挺明显的。这也是很多学校都存在的情况。『清本』这个牌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区分『他者』与自己人的标志,意味着自己人往往更加优越。我们这一级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外校学生一块玩,清本学生自己玩。诸如研会、研团等一些部门,基本都是外校学生参加,而清本学生可能参加其他一些部门,他们和本科生走的更近。当然我讲的只是一般情况。当然,我并不否认自己和很多人的差距,也一直向他们学习,事实如此。我感觉,在清华,硕士是最不受重视的,清华看重的是本科和博士。本科属于博雅教育或者通识教育,博士属于学术性质,而现在清华硕士的定位存在职业化倾向,在一个学术型大学里,自然是最不受重视了,能理解。我一些外校来的同学,他们刚来清华后觉得,好歹现在自己也在清华读研,也算是清华学生了。而我一开始就很清楚,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当他们经历过上述事件后,总算明白,外校来的和清本学生之间,是有道看不见的线的,即便平时大家在一起言笑晏晏,但一道无形的『铁幕』横亘在他们之间,难以逾越。我那个在我前面絮叨过几次的同学,一开始就自我感觉我现在是清华的了,经过上述事件后,感慨不少。毕竟,若干年后,在校友会或者系友会上,很多人是不把那些本科不在清华就读的人当做校友的。答主有点小傲娇,从来不会去争取这种所谓的荣耀。所以在外面,除非别人问到我具体在哪个学校,我一般是不会说的。说出去的话,『啊,你清华的?好厉害啊』,我的回应只有打哈哈。当然,每个人的观感不一样,也许答主夸大了这种隔阂,所以答主在此处的描述并不具有代表性,而只是个人主观论断。生活中清本学生还是很友善的,我也非常欣赏他们的才气,以他们为榜样。只是个人性格使然,对这些比较敏感吧。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更佩服清本学生,还是更佩服外校来的研究生,这个选项背后,其实体现了一种浓厚的社会意识。当我们在讲外校来的研究生时,在这个标签的背后,他们自己也在默默忍受很多。即便他们辛辛苦苦考进清华,在心理上依然承受着不当的压力。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答主并非愤青,也无意于讨论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只是想指出,就题主这一问题本身而言,考虑到考研学生的遭遇,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理解和宽容。讲了这么多,要我选的话,我会更佩服那些考研进来的。也许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不上清本学生,但这种差距在我看来更多是先天决定的。如果他们同样出生在相同条件的家庭,他们完全有可能同样本科上清华,甚至做得更好。这些考进来的学生,他们用自己后天的努力,努力缩小与一些人先天形成的差距。这种希望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生命力,才是我敬佩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对自己本科时的状况并不满意。这不是他们否认自己的本科院校,我相信每个人对高考后接收了自己、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地方都是充满感情的。他们只是觉得只要再努力一点,自己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而通过正当手段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都不可剥夺的权利,也不应该受到指摘。想想吧,一个人本科毕业后,蜗居在五道口狭小的一个房间,用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在考研失利后不抛弃不放弃,忍受与亲友隔绝的孤独,度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饱受前途不确定的煎熬,然而依然意志坚决,只为圆自己的一个清华梦或者北大梦。这就是我身边一些研究生考上清华的同学的写照。相对他们,我是幸运的。而这些人进入清华或者北大后却受到奚落,因为他们不是清华本科,但他们有什么过错吗?他们只是非常纯粹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处境,获取一个更高的平台,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加充实,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可能。你可以说他们来清华不过是为了镀金,拿一张学位证书而已,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因为要做学术才应该读研。他们没有通过祖上的荫庇,也没有使用任何其他手段,仅仅单纯地通过无数个夙兴夜寐来努力改变命运。我觉得,从任何意义上来讲,这一点都是令人佩服的。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先天的优渥很难获得,而通过后天努力改变自己命运,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现在很多人讲社会阶层开始固化,下层往上升的渠道不断被压缩。如果这种最坏的情况真的在发生,那么怎么改善这种状况呢?为了不让我们自己、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沦为底层,需要我们努力啊。即便自己安于现状,也不应该轻易指责别人的努力。【第四部分】那么,对于这种来自于普通家庭甚至社会底层的普罗大众,或者即便身居清华园依然受到各种歧视内心感到屈闷压抑的寒门学子,再推而广之,对于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受到形形色色不公平待遇但自己又难以改变而倍感屈辱的千千万万人,该怎么做呢?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曾经讲,『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答主看来,真的猛士,更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处境,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谓『反身而诚』,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谓『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所谓『随缘惜缘不攀缘』,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如此等等,大概都是这个意思。李鸿章曾经讲过,『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各种遭遇在所难免,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要做好自己,不留遗憾,默默等待改变现状的机会,同时更应当淡定从容。从答主现在的角度看,就是要能够做到贫寒时不虚荣;囊中羞涩时不打肿脸充胖子,起自底层有朝一日飞黄腾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时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掩盖过去的寒酸,『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与富贵人物打交道相形见绌甚至心感自卑时不能矫揉做作强装台面。用答主分享的诗来讲,就是任何时候都应当『跟村夫交谈不变谦恭之色,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主虽然称不上大丈夫,然而亦一直渴望涵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德川家康也说过,『人生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之时,当回顾贫困之日,可无事长久。』如果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后果往往不会太好,如陈胜认为贫贱之交有损自己颜面,因此失散人心最后身首不保;又有多少饮食男女一开始相结合,但因为不能诚实面对自己而欺骗对方最后还是劳燕分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翻翻二十四史,翻翻名人传记,自古迄今多少豪杰出身草莽,但敢于面对自身,如刘邦从不以自己大老粗为耻,而项羽出身贵族,为名衔所累过于矜持,最后二雄相争刘邦胜出。其他因素固然发挥重要作用,但答主认为出身和性格在影响楚汉结局上也很重要。做到坦诚地面对自己,知易行难。答主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概是讲,『只有当你敢于面对完全真实的自己时,你才能够获得自由。』我曾经一直思忖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想我大概明白了。坦白地讲,答主年幼之时内心怯弱,不敢正视自己的处境,甚至很小时第一次去上海这种大城市和一些人打交道时心生自卑。即便现在,在面对比自己各方面都要优越而又令自己心仪的姑娘时,会有顾虑而逡巡不前,以致于在情感上过于理性从来不会冲动。可是后来我明白,这种负担一直在束缚着自己,让自己无法去追求一些想要的东西。从长远看,它令我不能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场合为了维护虚无的面子过于矜持。而如果我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想开放开,那么从灵魂到肉体,我都轻松多了。想开后,面对很多事情就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虽然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至少能够让心境平和不少。因为没有自不如人包袱的束缚,就能够更专注地投入。比如,认识到自己从外校来清华读研,知道自己在一些方面比不过别人,也明白清本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的隔阂,理解这一切,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你若愿意和我打交道我当然乐意,你若自感优越,很抱歉,不敢高攀,好走不送。埋头做好手头事情,努力提升自己。再比如,遇到一个比自己各方面都优越的姑娘,在对方不了解自己背景的情况下,两人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但最好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她讲清楚自己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如果对方愿意接受当然更好,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就坦然面对,长痛不如短痛,当然也要祝人家幸福。任何时候,不要怨天,不要尤人,即便难过也要坚强。换位思考一下,为人父母,辛辛苦苦将姑娘养大,当然希望她过得更好,而不是让她跟一个条件一般的男生受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唯有敢于面对真正的自己,我们方能避免许多无谓的纠结和痛苦,把更多地精力用于努力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人生在世,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某种形式或者某种意义上的苦难,当时让我们感觉昏天暗地世界末日般的经历,现在回首,只不过『也无风雨也无晴』,早已经云淡风轻,即便还有影响,也不过只是偶尔在内心泛起一些涟漪。所以,从一种超越的角度来看,我们当下所遭受的任何不幸与苦难,都有走出来的一天。有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走出来,但是却并不愿意。因为这种对过去困难的回忆与再塑造,是我们保持与过去联系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感知自己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一种形式。答主学历史的时候,不喜欢读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的凶险环境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历史上我们曾经历多次分裂与统一,相对于国家的分分合合来说,无数个个体的悲欢离合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早已经化为尘埃,无处踪迹。特别是1840年代以来屈辱的历史,已经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与精神中。在当时那样看不到出路和希望的黑暗年代,我们的先人们依然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希望再造崭新的华夏国家,无负于我们先民创建民族基业的汗水和血泪。我们现在回首往昔,如果用这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就会明白,国家当下所遭受的诸多不易,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就能共克时艰。用李大钊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在『艰难的国运』中依然要有、更要有『矫健的国民精神』,唯此之故,我们民族、我们文化的火种才得以生生不息,绵远流长。如果在考虑个人命运的同时融入对民族命运的思考,那么个人在生活中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将会得以稀释。对个人而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留下的,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只是,作为凡人,我们即便明白很多道理,却又很难做到超越。但认识到这一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它能让我们在遭受不幸时更加坚强,明白当下的一切都将会过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努力减少在这过程中的纠结,由此我们的心智也将日益成熟。有句话讲,『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柴静也说过,『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大概就是其意义所在吧。答主讲这些,是考虑到有些人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会心生怨恨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在此提出自己关于如何化解戾气的一些想法。【第五部分】『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怜悯』,这三种感情同样支配着我,其中对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悲悯,更来自于本能。答主来自普通家庭,自然站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但令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我一般不会讲我是清华的学生,只是讲,在清华读书。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确实是答主从小到大一直践行的箴言。理学讲『事理通达、心平气和』,这些问题其实看明白、想通就好。争一些无谓的头衔、做一些无谓的争论,在答主看来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很多人往往喜欢争论。大凡人情,总是喜欢看结果,而个中的艰难却鲜有人在意。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这个道理。轻易地评价别人是很容易的,不过是费费口舌而已。就像我们评论马云有什么了不起,他不就是走运嘛。从答主的观察来看,一般喜欢轻易评价他人并盖棺定论的人,往往没有兴趣和耐心去了解别人,自身缺乏足够修养却又自我感觉良好,有点自命不凡却又眼高手低缺乏行动力,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他们的眼界与能力已经被限定在狭小的区域,内心容易充斥焦躁与怨忿,未来发展的空间也不会很大。其实他们是脆弱的。因此,应该同情他们。这种缺乏了解却轻易judge别人的做法,容易成为自己懈怠的借口,也失去了学习他人提升自己的机会,容易让人的心胸变得狭隘,眼界不断被拉低。看到某种事物,睁开因心灵蒙上灰尘而睡眼朦胧的双眼,嘟囔了一句『有啥了不起的』,然后翻个身又接着睡了。『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背景,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生活中一些不为人知且无处诉说的磨难。而且人们处于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层次,在一些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匪夷所思;一些人每天习以为常甚至感觉不到的生活方式,另一些人可能发挥最大的想象力都无法想象。孔子讲君子有『三畏』,对一些事情保持基本的敬重、一定的谦卑,不要轻易评价别人,是完善自己人格的重要方式。《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书中第一句话就讲,『life is difficult』,人生是艰难的旅行,每个人都不容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多一丝宽容,多一份理解,于人于己都更好。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所坚守更加困难。我明白自己做不到,所以才佩服自己的同学。其实,与其佩服别人仰望别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努力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尽可能活出精彩。毕竟别人的精彩,顶多是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偶尔成为自己打鸡血的原料。而自己一天一天的努力,『丰碑无语行胜于言』的执着,敢于扼住命运喉咙追求更好的自己的志气,才关系到自己的命运,乃至于自己后代的命运。李陵见苏武的时候讲,『人生如朝露,苏君何久自苦如此?』是啊,人生如白驹过隙,白云苍狗,转瞬不过百年,又何久自苦为?大一入学的情境还历历在目,现在已经研二开学了。今天还在这儿写这个答案,很快这种经历又有可能成为两年后的回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日月逝矣,时不我与。感时伤世,还不如活在当下,努力把握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一直很喜欢这首词,也寄托了答主偶尔寥落中的心境。我大一的时候,读过两首现代诗,一见倾心,一直用来激励自己,稍加改动后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此分享愿与各位共勉。生命的含义你不会有那美丽的相逢,除非你之前能忍受等待的煎熬;你不会有那明朗的清晨,除非之前你的睡梦能忍受黑夜的迷雾;你也不会获得任何东西,除非你敢于下赌注赌注,赌注,生命的赌注,就是你的脚步。但是,你要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因为,只有让你迷路的地方,才是你真正的出路。有多少次此刻的离别,就有多少次彼时的相逢;有多少次此刻的酒醉,就有多少次彼时的痛醒。所以,你应当理解一个人的沉默。沉默,就是一个人最多的话语。你也应当谅解一个人的忧伤,之所以忧伤,一定是他不肯舍弃某些快乐。生命,确实有两层含义。如果众人六神无主而你镇定自若而不人云亦云,如果被人猜忌而你自信如常而不枉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而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而不走火入魔,如果你于成功之中不喜形于色而于灾难中勇嚼苦果,如果你看到追求的美好破灭为瓦砾也不言弃,如果你辛勤劳作已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敢于一搏,且不惧功名化乌有,如果你跟村夫交谈不变谦恭之色,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如果他人的爱情左右不了你,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自立,如果昏惑的骚扰不动意志,你依旧心平气和再作答,那么,你的修养将如天地一般博大,你的魅力将如大海一般深邃,你的未来将如日月一般闪耀,那么,你,将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文 / benoit royer(知乎

红太阳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孰为文采

二本研究生和一本本科生,到底哪个更有出息?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的选择,如果你无法去选择,留给你的终究只是一声叹息!考研本来就是一场势均力敌,棋逢对手的战役,没人能保证一定得偿所愿。假如不考虑二战,那么在面临出师不利,要调剂去二本的前提下,究竟是放手一搏,直接工作,还是坦然面对,二本就位?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今天董师兄就在这里和大家谈谈,二本研究生和一本本科生,哪个更有出息?所谓出息的定义,简单来讲,就是工作说的出口,薪资拿得出手。对于二本研究生和一本本科生,没有绝对定义的孰优孰劣,只有相对的略占上风和暂时的稍逊一筹,而决定这一切的,是你本身的特质,以及你专业的特点。图片来源网络,侵删1、如果学历是门槛,答案则显而易见很多专业,决定了你未来去政府机关,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是上佳之选。所以这群人的努力方向就变成了选调生、人才引进和国家公务员。表面上本科和对口专业,就能满足要求,但仔细观察过后你会发现,那些炙手可热的岗位,都是有更高学历的要求,而它的门槛就是研究生,却没有学校的绝对要求,所以一个二本研究生足矣。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除了公职类,很多国企、私企对于热门职位和高薪职位,也都将门槛提高到了研究生,所以哪怕你是985或者211的本科生,也是无济于事的,门槛是死的,没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你的学历。很多同学可能会问,面对这些热门岗位,二本研究生虽然满足学历要求,但不满足实力要求啊?你记住,985是平台,211是平台,一本二本也是平台,而你是平台上的一颗弹珠,能不能跳理想的公司,就看你自身的实力。二本虽然高度最低,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但若你把握良机,一样能成就最好的自己。所以当你面临的目标职业,是有学历门槛的,那么选择二本研究生,就是最好的图腾。图片来源网络,侵删2、如果想要跨专业,你最好选择读研考研有些人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还有一些人是为了逃避本专业,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未来更有发展的专业。而这部分人,也是最容易因为不理想的成绩,最后遭遇调剂。但即使是被调剂,你也达到了你之前一半的目的,那就是成功实现了专业的转移。从此你不再为你不喜欢的专业捶胸顿足、唉声叹气,也不必感慨专业不好、命运不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我有一个本科同学,一起学通信的,最开始要报考人大的经济学,初试380+,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水到渠成的时候,结果她在复试时英语挂了,直接失去读研资格,只能参加调剂。调剂的时间因为也比较晚了,最后去了一所二本的财经院校。从本科985,到二本研究生,虽然跨度很大,但她也说,终于不用学通信了,2018年研究生毕业,她去了省招行工作。如果你真的不想再在本专业浪费时间和精力,那就接受去二本读研究生的结局。虽然平台没有之前的好,但你去到了你想尝试的专业,你还有时间,有空间,有能力,去决定未来的自己,工作有价,未来无价。用暂时的隐忍,去换取未来无限的可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魔鬼曾经告诉浮士德,比爱更伟大的力量是兴趣。图片来源网络,侵删3、如果你没有想法,工作是当下最好的选择读研是要考虑时间成本的,如果读研三年,没有工作三年获得的更多,那么读研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所以如果你没有门槛的限制,也没有跨专业的诉求,那么也许现在去工作会给你更好的未来。很多同学,其实对于未来很是迷茫,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考研作为一个暂时的避风港,但我告诉你,未来会比现在更残酷。我有很多本科同学,都是本科毕业就选择工作。有选择稳定的国企,如本省的市级中国移动这种的,当所有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可以去省移动的时候,适逢我们研究生找工作时候,本省中国移动发出声明,省市都不会再进行校园招聘,只进行市级以下的招聘。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计划赶不上变化,你看不上的今天,可能就是你羡慕的明天。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而且本科毕业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明白你的短板所在,你提前有了预知未来方向的优势。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是工作后读研,他们知道他们的短板和天花板之后,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也明白读研的意义和生活得不易,最后毕业,他们反而成为最优秀的一群人。所以暂时性的战略撤退,是为了之后更好的王者回归。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世上所有的选择,没有普适性的好坏,只有具体环境下的优劣。看清环境,认清自己,付诸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有出息。别为了研究生的名头,忘记了自己的优秀;别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忘记了长期投资自己的意义。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你,决定你能否有出息;你,决定你人生的意义。命运对勇士咆哮,你无法阻挡风暴,勇士低语,我就是风暴!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院校专业咨询。

何晏

985本科毕业证和一般大学研究生毕业证,谁的含金量更高?

985本科毕业证更高。先说难度。985大学也是大家平时说的名牌大学,高考招生人数很少分数要求很高。一般高中每年一共考不上多少个。而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则显得简单太多。考研本来就只考四门课,大部分学生会选择211或者更好的学校,普通大学基本上过了国家线都可以上。再说潜力。985毕业的都是高考时分数最高的一部分人,聪明,学习能力要高于一般学生。有时候智商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我觉得我算是智商还可以的,但至少带过一个清华毕业的徒弟,给她一本专业书不到一个星期就看完而且掌握了,让我很震惊,自愧不如。985本科和一般大学研究生那个含金量高是相对的。985本科难度大,一般大学研究生学历高,那个含金量高要看什么单位和什么专业,总体来说后者要优势大点。一,在公务员等国家编制招录中一般大学的研究生含金量高。因为很多岗位和部门都要求研究生学历,本科学校再好也没资格报考。同时招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单位入职后二者薪酬待遇相差也很大。二,看专业情况。有的专业实用性强,比如软件工程,机械电气等工科专业,在企业招聘中985本科要优势大些。有的专业理论性强,比如生物,数学等专业必须读研才有出路。还有的专业对学历要求较高,在大城市工作必须研究生以上学历,比如医科专业,县级医院也必须是研究生学历。这些专业研究生的优势就大。总的来说在企业招聘中985本科含金量大,在公务员。教师、医生、研究所等事业单位研究生的优势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