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指南(含数据信息、参考书目、考研真题)既雕既琢

2021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指南(含数据信息、参考书目、考研真题)

学院介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PEKING UNIVERSITY)建立于1982年,是一门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深入系统认识社会,从而提出相应社会理论的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学科,相比较北京大学的其他科系,社会学系是个相对年轻的学科。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了领导机构,统一组织教学与科研工作,现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高等院校中教学队伍最强、研究领域最全、出版的教材和研究成果最多的社会学系。2007年8月,北京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含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四个二级学科)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系北京大学现有的1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之一。毕业去向http://www.shehui.pku.e.cn/second/list.aspx?nodeid=1160 招生目录参考20招生学习方式全日制招生人数预计招收统考生2人实际录取2人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 ③ 645 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④ 927 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复试线20年:总分345 政治外语55/专业课9019年:总分345 政治外语55/专业课9018年:总分345 政治外语50/专业课90录取信息2020录取:3人进入复试初试分数:376、384、3912人最终录取初试分数:384、3912019录取:3人最终录取初试分数:355、384、4022018录取:3人最终录取(含计划生1人)初试分数:330、376、386参考书籍《人类学是什么》,王铭铭,北京大学出版社《人类学与当今人类问题》,博德利, 北京大学出版社《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人类学通论》修订版,庄孔韶,山西教育出版社《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埃里克森著)商务印书馆《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考研真题2020真题【名词解释】1、有机团结2、栖居视角3、文化圈【简答】1、沃尔夫关于农民的概念和对阶级的看法2、《金翼》的主要内容3、英国亲属制度理论的发展【论述】1、如何理解“互惠是······”(列为斯特劳斯)(这句话原话是什么我记不清楚了,大概意思是:互惠是***的基础,***的内容应该是社会或者文化或者心灵)2、博物馆学的发展对德国人类学的影响3、费孝通《江村经济》对人类学发展的贡献2017真题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6*5=30) 萨满 象征人类学 马林诺夫斯基 萨皮尔·沃夫假说 安乐死 阈限 二.简述(10*4=40) 1.介绍一下格尔茨对东南亚某个国家的研究 2.列维-斯特劳斯对社会、文化和自然关系的看法 3.什么是视角主义? 4.继嗣理论和联姻理论的关系 三.论述(20*4=80) 1.过去三十年里民间宗教复兴的意义 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代人类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文明人类学”的意义 4.家庭形态的分类及其变迁的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6*5=30) 资讯人(informants) 文化霸权 扩展个案法 《写文化》 他者观 文本分析 二.简述(10*4=40) 1.多点田野工作对现代人类社会研究的意义 2.什么是“行动研究”? 3.分析民族志互为主体性的内涵 4.“网络”概念对“社会”概念的作用(影响?) 三.论述(20*4=80) 1.利奇《缅甸高地诸政治体制》的方法论特点 2.从《历史之岛》谈谈结构主义与历史结合的方法 3.如何用整体观进行社区研究 4.说说你对研究方法的使用偏好以及原因 复试详情复试比例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我系硕士生招生实行差额复试。复试内容和成绩计算复试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社会学(人口学)专业、女性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硕B组的复试将设立一定数量的题库,由考生(包括港澳台、留学生)随机抽取试题序号对应的试题进行回答。综合复试时间不少于20 分钟。考生的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所占权重: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复试成绩占30%。因此,加权总成绩=(初试4门总成绩/5*70%)+(复试成绩*30%)。港澳台、留学生以复试成绩为最终总成绩。初取办法1、初取以各组考生的加权总成绩由高至低依次录取。2、复试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3、初取结果以上报北大研究生院获批的名单为准,研究生院审核通过后,第一时间将初取结果公布社会学系主页,请考生注意查看北大社会学系主页www.shehui.pku.e.cn。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精灵变

名校系列|社会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微云寄宿考研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理论:1.《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刘少杰著(刘老师是备考的关键2333)2.《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著(后现代的部分也就是丹尼尔·贝尔往后都不用看,以第一本书为准)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刘少杰著(重点看贝克和林南,其他的大致了解)以上三本书互为补充,相辅相成。4.《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刘少杰著(重点看梁漱溟和费孝通,常常考)5.《人口社会学》佟新著6.《人口理论》中央党校(重点看国外理论部分)7.《老年学概论》邬沧萍 姜向群著人口学、老年学占了考试的大头,需要好好准备,可以弥补社会学的不足。8.《人类学概论》庄孔韶著研究方法: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重点)2.《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著(补充)选看参考书: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著(可能复试会考,基础入门书)2.《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著(比较浅显易懂,适合理解理论,但不能只看这本)3.《社会统计学》卢淑华著(学有余力可以看,统计对文科生来说太难了)选好了参考书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把参考书看懂并内化为自己的惯习才是重中之重。我的时间安排相对比较紧迫,9月初到10月初我一直都在看书,一直到10月底我才开始背,以至于我这几个过得非常痛苦,每天都在背了忘背了忘的死循环中度过,不过只要克服了这种的挫败的心理,背诵的次数多了,在考场上这些内容一定会自己跑出来的。说到背书,一个建议就是画框架,在背的时候按照框架背,并且自己在背的过程中把具体的内容填充到框架中。背书的时候不要强求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读了几遍后像讲课一样复述给自己听,自己能够理解即可。按照某些记忆方法,不停地重复是记忆的关键。所以,一定要写题目,每次背完一部分内容,就应该找相关的真题或者是课后的练习题来做,做完后再回到课本对答案修改。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天在背新的内容前,一定要再重新看一遍昨天背的内容。这样循环几遍,记住这些内容一定不会太困难。不过记忆的前提是理解,所以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在看书的阶段充分理解课本的内容。用好真题能够事半功倍,拿到真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好好分析真题,做好统计,看看每年考的都是什么东西,并在书上的目录画出来,重点去背。考研说实在的也是考察你的心理素质,我分享两个成语,一句俗语,这或许就是我这几个月来真实的写照。第一个:视死如归,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那就不要再后悔了,只管一条路走到底,要知道,既然你的报名费都交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考场考试呢?第二个:战战兢兢,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了,毕竟比你努力,比你开始复习得早的人大有人在,只能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计划了。第三个:尽人事听天命,考试这种东西向来不完全是靠实力的,还有很大的运气的因素,所以你能做的只是不停地完善自己查漏补缺,只要自己做足了准备工作,剩下的结果就交由上天来决定吧,平时也不需要去害怕担心能不能考上这个问题,毕竟人各有命,你担心了也没用。在考研的过程中,你最好需要有几个人和你作伴,起到督促的作用,毕竟你的同伴在努力,你不努力的话,一定会被小圈子排挤的。同时,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想提醒一下大家,不要把自己的路堵死,一定要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如果有即将读大三的同学看到这篇帖子,我强烈建议你现在开始好好学英语,把雅思托福GRE考一考,考完研后可以试着申请国外的研究生。毕竟现实和你的理想总有差距,你以为的孤注一掷或许会害了你,年轻人,不要太热血。毕竟学英语总是没有坏处的。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1、《社会学教程》,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谢立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3、《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王汉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3、《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郭志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分支理论:1、《人口社会学》,佟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劳动社会学》,刘艾玉,北京大学出版社;3、《群体过程》,Rupert Brown,方文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5、《农村社会学》,很多版本,不知哪本好,随便看看。以上参考书仅供参考书,具体范围、考试点是我们辅导重要的一环。北大社会学初试经验:理论:北大的理论题目不是太难,但它的特点是概论、理论和分支都考。各占50分。而且题目越来越灵活,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各门的学习策略如下:概论:主要是王思斌的那本教程。重中之重,强调多重也不为过。这本书虽然简单,但是把理论和现实融合到了一起。这本书至少要精读十遍,最后达到的状态是看着目录能够把书基本背下来,真正的滚瓜烂熟!理论:严格意义上的理论题目只有两道论述题,但是出什么大家谁都猜不到。今年考了科塞和布卢默,后现代已经连续两年没考,估计明年肯定会涉及。理论部分,古典、当代和后现代部分都要熟悉。学习和记忆还是主要以人物为主。北大的理论题目一般是就某个人的某个理论而言,没有像社科院的出的那么宏观(涉及到理论流派的比较)。参考书目就是贾春增的那本书(主要适合背诵),和谢立中的那本(比较散,自己须总结)。人物+理论+评价和意义。分支:分支部分主要有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劳动社会学、和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不用再看了,已经2年没考,杨善华已经退休。分支的准备主要是八个字:“略读书目,精看论文。”每门的分支都会有几点反复考的,比如城市社会学的城市化和社区建设、农村社会学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劳动社会学的劳动制度和劳动关系、人口社会学的老龄化和流动人口问题(农民工问题是热点)。等等。论文主要看北大老师近几年的论文和这几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论文和该学科的热点。比如农村社会学就看看贺雪峰的论文,如果遇到农村社会学的题目,答上他的观点的话,判卷老师一定耳目一新,知道你对这个圈子有了解,起到很大的加分效应。论文主要是方文(社心)、刘爱玉(劳动)、佟新(人口)、于长江(城市)等等。理论主要看看谢立中和李康的东西,李猛的就翻翻就行(猛哥已经去了哲学系)。另外新进了一个老师叫孙飞宇,此人是扬善华的得意弟子,专门研究现象学。所以现象学的大家也要有所了解。总是理论部分都要熟悉,做到滴水不漏,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考过的和非重点的不会考。方法和统计北大的方法90分,统计60分。方法有名词解释(自己总结总结背背就可以)。方法选择和判断改错(考得比较细)。这部分要参考其他学校的考试题目来练习提高。简答和论述(考得比较宏观,涉及方法论层面,有的题目出的不清不楚有歧义)准备这一部分主要是把可能涉及到树上内容的都答上,研究设计和操作化之类的。方法论很重要,尤其是那个“科学环”,包含了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归纳和演绎。一定要多看多理解。许多题目譬如代表性的问题都可以从科学环上找出问题的源头和答案。另外就是总结老师的论文,郭志刚的有一篇关于什么满意度调查的论文就是10年的一道论述大题的原型。方法估计是郭志刚、邱泽奇和刘世定等出题。统计部分最难的是那30分的选择,考得很细。譬如置信区间和置信度等等。今年就考了一个关于标准化后方差和均值的变化的题目。所以也一定要理解。卢老师那本书是重点。也可参考其他学校的统计题目练习提高。至于两道统计大题大家不用担心,考得不会太难。一般会考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今年就考了双样本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主要给出图表自己会计算)、多元回归(自己会解释就可以)、样本量(10年出了成数样本量计算)、卡方检验(10年就出了变相的卡方检验,所以看书不仅要记公式,而且要知道原始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山大学社会学初试指定教材647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编写组 ,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2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推荐几个公众号:鸿儒中大考研网、聚英中大考研网、中公考研、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质性研究、社会学吧、社会学了没、南都观察、无为而不为理论和概论资料:自己整理的理论(从孔德到当代的吉登斯等二十多位学者的思想背景、代表作、理论观点等)概论(郑杭生版浓缩)+05-17年的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研书目+整理收集相关论文首先,把理论和概论的考研书目过一遍,结果重点知识完全没有记住。于是,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理论按照时间线(古典: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等等;现代六大理论:结构功能、社会冲突、社会交换、符号互动、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学;当代:科尔曼、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布迪厄、吉登斯等),概论我主要把郑杭生的进行浓缩,之前一直推荐郑的概论,今年不知道为啥变了,习惯了用郑杭生的概论。整理好笔记之后开始分析真题,真题从05年开始,按照考点在书本上一个个标记。比如05年概论名词解释:“文化整合”,我就在概论书159页文化那一章标记考点,哪个章节考点出现次数多就重点复习;理论05年名词解释“单边垄断”,我就在社会交换论埃默森那一页标记考点。后来发现理论主要考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这些近代思想,但是也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还是应该扎实复习。这样一年一年的真题分析我就差不多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由于是涂尔干逝世100周年,我把涂尔干的所有理论背的滚瓜烂熟结果考了30分的大题,今年考了一个50分的原题,“分析米尔斯的中产阶级这本书并进而谈谈你对中国中产阶级的看法”,之前有很认真分析真题做答案,所以这50分也挺简单的。方法和统计资料:05—17的真题及部分答案解析+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笔记+统计PPT+整理笔记(重点浓缩版)+考研书目由于自己经常做调研,对于方法的实践较为了解。方法自己没有动手整理笔记,在网上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关于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的浓缩版。因为平时运用比较多,方法的复习我主要是分析真题与每个章节出现的考点。抽样那一章年年都会考,社会研究方法主要了解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具体的方法和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统计一定要好好复习,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统计运用一定要好好看,不能忽略任何可能考的重点。每个都有可能会考。比如17届就考了“反事实”,今年考了什么泊松分布(各种想不到的),最后一个大题我都没看懂题目,感觉自己疏忽了。前面几章关于测量层次用什么方法分析,如定类和定类之间、定序和定序之间、定距和定距之间具体用Lamda、Gama等公式和应用规则一定要牢记,还有后面几章的数据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净相关分析等等)、各种假设检验、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也要弄懂。重要的概念会考名词解释,今年考了单选多选都是五六分一个,心疼自己错多了可能就byebye了,还有简答与论述。建议:统计重点复习百利而无一害,今年很多人方法统计没过线,调剂的资格都没有。统计光死记硬背是没用的,需要理解并运用。比如最基本的集中趋势(平均值、众数、中位数)、离散趋势(标准差、质异指数、四分位差)公式计算;不同测量层次之间如何分析与计算,Lamada对称与不对称,tau-y,Gamma,积矩相关,简单线性回归,相关比率等等;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多变项分析(详析分析、多因分析、多项相互关系分析)等等。郑州微云寄宿考研预祝各位顺利上岸!

永井

两个“不被看好”的大学专业,即使考研,都无法“拯救”

近年来,越来越多准大学毕业生去参与研究生考试,大家一来是为了深造,二来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不到一份不错的好工作,毕竟现在想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毕业的学生,真的就有种“找不到工作”的感觉,多数人无奈之下可能选择去转行,也有人可能去继续读研深造,不过在大学众多的专业中,有这么两个专业“不被看好”,即使考研以后,都无法“拯救”其就业前景。宗教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相信感兴趣的同学应该不多,而且大多数父母应该也不太愿意让孩子去学,这个专业“不被看好”是有原因的,当下的社会大环境中宗教会招收相关的学生,相关的宗教科研机构也会招收相关学生,基本上除了这两个地方,学生可以“对口”就业的地方几乎没有,即使参加研究生考试,毕业后能工作的地方无外乎还是这两个选择,作为父母多数肯定不愿孩子从事相关工作,这个专业前景不被看好也是人之常情!人类学专业人类学主要是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文化、族群、生态、历史等等各种相关方面的知识,他更像是一个将历史与考古结合起来的专业,这个专业的技能和如今大多数用人单位的需求,可能差距稍微有点大,就业面临一点小困难,不过即使是考研后,现状仍是这样,毕竟社会的需求不大,如果想就业就只能到党政机关、社科院、博物馆等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专业较好的大学是中山大学。其实这两个专业不被看好的原因差不多,首先这两个专业本身的“对口”工作,就业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窄,而且专业所具备的技能,与当下这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现状,有点不相适应。即使想换一份工作,也只能选择那种很普通的工作,那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基本上换不到。所以这两个专业才会不被看好,不过“360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什么专业,只要是你喜欢的,学到拔尖后,肯定能找到一个相对不错的未来。大家如何看待这两个专业前景,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欢迎在下方评论中给小编留言,小编会一一回复大家的。

电梯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召开

会议现场。2018年9月26日,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大会暨中国特色民族道路与新时代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马飚副主席专门致电表示祝贺,全国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王伟光发来贺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谢伏瞻发来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做重要讲话。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路晓峰出席讲话。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5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和相关出版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各职能部门与研究机构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到会祝贺。与会嘉宾首先参观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图片展,观看了影视人类学研究室专为庆祝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制作的专题影片《美美与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影志》。成果展、影像志展出和播放了一大批珍贵的档案资料,展示了民族所专家学者深入田野调查研究的纪实影像,记录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不平凡的60年。民族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建所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调查等重大工作,主要负责组织编写完成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为奠定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民族所又主持开展了两次全国规模的民族大调查,围绕国家民族工作的重点,包括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进行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深入研究与阐释;为适应民族工作的新形势,还积极参与建设西藏、新疆等重点智库,做专门研究。在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事业基础上,民族研究所先后涌现出众多耳熟能详、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和专家学者,如包尔汉、翁独健、牙含章、费孝通、傅懋勣、王筠、秋浦、黄静涛、杨堃、王静如、冯家昇、金鹏、柳陞祺、刘荣焌、陈述、罗致平、王森、罗季光、李有义、喻世长、王辅世、刘尧汉、照那斯图等;一批批中青年学人在研究所浓厚学术氛围的滋养下不断发展,成长为学界中坚和骨干人才。同时产生了一批学术上具有开创性,在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如《中国民族史》(8卷本)、《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丛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蓝皮书)等。建所6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领域涉及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语言、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世界民族问题等诸多学科,具备多学科、综合性的学科体系和结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承担重要使命,具备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所。该所还主办了《民族研究》《民族语文》《世界民族》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主打学术走出去的《人类学民族学国际学刊》,管理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和9个国家一级学会,建立了3个院属研究中心,担当着中国民族研究学术重镇的重要角色。谢伏瞻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6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赞扬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紧紧围绕我国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涌现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为繁荣发展民族学研究,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谢伏瞻院长指出:新时代民族研究事业任重道远、使命光荣。为此,希望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为根本遵循,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关切,聚焦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提出有理论厚度和实践价值的对策建议,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实现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做出新的贡献。李培林的讲话,从百余年来民族学与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角度,强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学术传承和历史使命。他指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由封建王朝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伴随着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难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学人类学不仅为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提供了重要理论工具,也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开展的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和历史调查,为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社会中的平等地位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共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包括民族所在内的人类学民族学界,围绕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努力探索符合民族地区生态、人文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为推动民族地区全面脱贫,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李培林希望民族所的同仁和与会专家学者,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学术前辈筚路蓝缕、辛勤耕耘所打造的学术百花园里,再接再厉,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张京泽代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央民族大学致辞。他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中央民族大学的特殊的渊源,双方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我国民族研究事业。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二次和2010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调查研究中,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广泛参与,成为调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60年来,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同中央民族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培养、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在六十载的精诚合作,一甲子的紧密联系中,中央民族大学和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结成了亲密的友谊!展望未来,在“双一流”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制度政策的支持下,希望双方继往开来,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事业做出新的贡献。王延中所长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致辞。他全面回顾民族研究所60年的成长发展历程,总结民族所持续开展民族调查、努力打造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学术殿堂、加强民族研究领域重要智库建设、加强学科基础和学术传播平台建设、培养民族研究专门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王延中代表民族所全所同志对党中央、中央有关部门、院党组的亲切关心关怀,对院职能部门和院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对中央民族大学等各有关单位的密切合作和大力支持,对所有关心关注民族所发展的各界朋友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代表所领导对为民族所发展建设呕心沥血、做出贡献的所有员工尤其是老领导、老前辈和老同志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最后,他还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以党和国家关心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问题为主攻方向,认真学习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研究的重大意义,以及落实加快中国特色民族研究和民族学人类学学科体系、学术话语、话语体系创新等方面,对民族所的未来工作设想做了汇报;并向民族所全体同仁提出,把谢伏瞻院长贺信强调的研究重点落实到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为根本遵循,把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建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坚强阵地,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切实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做出更大贡献,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多产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一流科研成果,促进新时代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事业繁荣发展。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在会议几个阶段的主旨发言和自由发言中,热烈祝贺民族所建所60周年,畅谈交流60年来中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的成就和经验,以及未来的工作目标与发展前景。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所长王延中、副所长尹虎彬分阶段主持,民族所全所员工、离退休人员和各界嘉宾近300余人出席了大会。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等民族研究相关单位发来信函对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表示祝贺。

群生不夭

厦门大学人类学2021考研复习备考经验分享、参考书推荐

招生院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招生专业:030303人类学招生人数:6研究方向:01文化人类学 02应用人类学 03生态人类学 04文物与博物馆方向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4人类学通论④805民族学通论备考经验政治,如果你政治基础差,或者其它科目基础差,还是早点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比较好,因为可以把后期的时间匀出一些给更差的科目,不至于后期过于慌乱和焦虑。到考研当年的暑假前,知识精讲我大概一共看了3遍,第二遍的时候结合配套的选择题考察知识点的运用,第三遍看的时候只重做错题,查缺补漏似的扫荡一遍。然后我开始做真题,肖4、肖8出来以后就以它们为主,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就回到知识精讲巩固一下。英语,阅读理解是分值最高而又最容易得分的,所以我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阅读理解上是完全可行的,在练习阅读理解题目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单词的记忆,还加强了对文章的阅读能力,这对于读懂其他题型的文章十分有益。其次重要的是作文,小作文是书信或者告示,而大作文是漫画作文,在对作文的复习上,最有效的办法是对往年题目进行分类,将每个类型的题目进行总结,每个类型都整理出一些自己惯用的句型或套话,并多加练习,以便在考场上无论面对什么题目都能发挥得很好。至于新题型、翻译,都是读懂文章基本上就能做出来,所以词汇量和阅读能力及对语法的掌握能力很重要。而完形填空一共10分,每个空0.5分,主要考察词汇辨析、词组搭配、语法句法,难度较大、分值较低,所以考试的时候留在最后做比较好,免得因为完型耽误太多时间而又不得多少分。最后,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做模拟题,真题才是最好的模拟题,真题至少要做上3遍,确保能读懂阅读理解的所有文章,搞懂每个题为什么选那个选项,再好的模拟题,和真题命题的方式也不是相同的,过多的做模拟题可能会导致做真题及考试时思路跑偏,适得其反。专业课参考书推荐《人类学通论》庄孔韶《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资料:《新祥旭考研厦门大学人类学辅导班讲义》厦门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办人类学本科专业的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颇有人类学南派传统之风。特别适合对民族学、考古学等方面感兴趣,或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厦大题目类型是名词解释(5道)、简答(2道)和论述(1-2道)。出题老师多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出题,这就要求大家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加以了解。所以平时,大家可以多读老师的著作、论文,这些对做论述题也是比较有用的。另外就是要做真题,尤其是简答和论述题,可以把简答和论述题的答案大致整理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训练答题的逻辑。我是在考研文库里找到了近几年的真题,后期就专门做真题、研究真题。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经验了,希望大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盲从,加油吧。

并溃漏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暨中国特色民族道路与新时代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议现场。2018年9月26日,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大会暨中国特色民族道路与新时代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马飚副主席专门致电表示祝贺,全国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王伟光发来贺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谢伏瞻发来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做重要讲话。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路晓峰出席讲话。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5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和相关出版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各职能部门与研究机构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到会祝贺。与会嘉宾首先参观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图片展,观看了影视人类学研究室专为庆祝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制作的专题影片《美美与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影志》。成果展、影像志展出和播放了一大批珍贵的档案资料,展示了民族所专家学者深入田野调查研究的纪实影像,记录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不平凡的60年。民族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建所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调查等重大工作,主要负责组织编写完成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为奠定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民族所又主持开展了两次全国规模的民族大调查,围绕国家民族工作的重点,包括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进行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深入研究与阐释;为适应民族工作的新形势,还积极参与建设西藏、新疆等重点智库,做专门研究。在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事业基础上,民族研究所先后涌现出众多耳熟能详、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和专家学者,如包尔汉、翁独健、牙含章、费孝通、傅懋勣、王筠、秋浦、黄静涛、杨堃、王静如、冯家昇、金鹏、柳陞祺、刘荣焌、陈述、罗致平、王森、罗季光、李有义、喻世长、王辅世、刘尧汉、照那斯图等;一批批中青年学人在研究所浓厚学术氛围的滋养下不断发展,成长为学界中坚和骨干人才。同时产生了一批学术上具有开创性,在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如《中国民族史》(8卷本)、《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丛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蓝皮书)等。建所6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领域涉及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语言、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世界民族问题等诸多学科,具备多学科、综合性的学科体系和结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承担重要使命,具备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所。该所还主办了《民族研究》《民族语文》《世界民族》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主打学术走出去的《人类学民族学国际学刊》,管理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和9个国家一级学会,建立了3个院属研究中心,担当着中国民族研究学术重镇的重要角色。谢伏瞻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6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赞扬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紧紧围绕我国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涌现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为繁荣发展民族学研究,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谢伏瞻院长指出:新时代民族研究事业任重道远、使命光荣。为此,希望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为根本遵循,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关切,聚焦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提出有理论厚度和实践价值的对策建议,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实现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做出新的贡献。李培林的讲话,从百余年来民族学与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角度,强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学术传承和历史使命。他指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由封建王朝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伴随着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难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学人类学不仅为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提供了重要理论工具,也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开展的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和历史调查,为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社会中的平等地位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共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包括民族所在内的人类学民族学界,围绕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努力探索符合民族地区生态、人文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为推动民族地区全面脱贫,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李培林希望民族所的同仁和与会专家学者,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学术前辈筚路蓝缕、辛勤耕耘所打造的学术百花园里,再接再厉,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张京泽代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央民族大学致辞。他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中央民族大学的特殊的渊源,双方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我国民族研究事业。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二次和2010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调查研究中,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广泛参与,成为调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60年来,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同中央民族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培养、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在六十载的精诚合作,一甲子的紧密联系中,中央民族大学和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结成了亲密的友谊!展望未来,在“双一流”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制度政策的支持下,希望双方继往开来,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事业做出新的贡献。王延中所长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致辞。他全面回顾民族研究所60年的成长发展历程,总结民族所持续开展民族调查、努力打造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学术殿堂、加强民族研究领域重要智库建设、加强学科基础和学术传播平台建设、培养民族研究专门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王延中代表民族所全所同志对党中央、中央有关部门、院党组的亲切关心关怀,对院职能部门和院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对中央民族大学等各有关单位的密切合作和大力支持,对所有关心关注民族所发展的各界朋友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代表所领导对为民族所发展建设呕心沥血、做出贡献的所有员工尤其是老领导、老前辈和老同志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最后,他还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以党和国家关心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问题为主攻方向,认真学习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研究的重大意义,以及落实加快中国特色民族研究和民族学人类学学科体系、学术话语、话语体系创新等方面,对民族所的未来工作设想做了汇报;并向民族所全体同仁提出,把谢伏瞻院长贺信强调的研究重点落实到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为根本遵循,把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建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坚强阵地,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切实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做出更大贡献,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多产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一流科研成果,促进新时代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事业繁荣发展。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在会议几个阶段的主旨发言和自由发言中,热烈祝贺民族所建所60周年,畅谈交流60年来中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的成就和经验,以及未来的工作目标与发展前景。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所长王延中、副所长尹虎彬分阶段主持,民族所全所员工、离退休人员和各界嘉宾近300余人出席了大会。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等民族研究相关单位发来信函对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表示祝贺。

横行天下

讲座预告|本周末著名文学人类学研究专家徐新建先生开讲历史的尺度和数智时代

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每逢周末,便如期而至。本周特邀四川大学教授、著名文学人类学研究专家徐新建先生开讲,带领大家从人类学的视角反思过去,探索未来。讲座内容如下:  历史的尺度:人类世与地球史-时间-2020年9月5日(周六)09:30—12:10 -主题-历史的尺度:人类世与地球史人类生存在不同的历史尺度中并受特定的尺度观念影响。科学家提出,地球在第四纪后半期迈入因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表发生巨大改变的“人类世”。与地学年代的时空坐标相对应,随着生存方式的变异和技术手段的扩展,可以说人类物种也进入了自我演变的第四期。在这一时期,“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即“脑机融合”(BCI)等电子装置的开发使伴随人类自身的生物变异,逐渐打破“智能圈”与“生物圈”已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既有平衡。面对如此严峻的突变,有必要从地球史的尺度出发,反思既有的人类时空观念,重建超越人类中心的新人类学。 数智时代:文学人类学的前沿议题 -时间-2020年9月6日(周日)09:30—12:10-主题-数智时代:文学人类学的前沿议题幻想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物种的精神特长。从最早的神话、传奇到当代的魔幻小说、科幻电影,文学幻想在各地和各族群文化中缤纷展开,绵延不断。如今,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人类既有的幻想传统受到严峻挑战。在“人类世”的新时期,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智人写作?诗性与算法、人智与数智孰胜孰负?从理论推测与田野实证相结合的前提出发,沿着人类的文学幻想历程,在魔幻、史幻与科幻等不同路径之间继续探寻,已成为文学人类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向。  -主讲人- 徐新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文史馆特聘馆员;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及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执行会长。徐新建教授先后就读和访学于贵州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曾在贵州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地域文化与多民族文学研究,出版专著《从文化到文学》(1992)、《西南研究论》(1993)、《醉与醒:中国酒文化研究》(1993)、《民歌与国学》(2006)、《全球语境与地方认同》(2008)、《横断走廊:高原山地的生态和族群》(2008)、《侗歌民俗研究》(2011)及《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2015)等多部。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及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Revue de literature compare(法国《比较文学评论》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藏彝走廊的民俗遗产研究》与《西南多民族生死观与民俗考察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后期资助项目主持人,学术辑刊《文学人类学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主编。获得过庄重文文学奖(1994)、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199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009)、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1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 为配合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减少人群集聚,现每期讲座仅面向社会征集听众100名,先报先得!烦请报名成功的听众朋友携带有效身份证件、佩戴口罩,准时到达、测量体温、扫码进场、隔空就座,谢谢!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在微信搜索“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 3.市民报名咨询电话:0851-836176874.微信报名后台咨询电话:0851-84726170 -报名时间-9月1日——9月4日(上午:09:30—12:00)(下午:13:30—16:30)-地点-明德厅  -温馨提示- 1.为更好地做好公益讲座的组织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请各位听众配合做好讲座报名工作,务必报名后参与,便于我们及时掌握人数。长期报名参与的听众,我们将不定期地馈赠溪山踏歌行系列音乐会门票。2.报名成功的听众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与,请及时在微信后台取消报名(格式为姓名+取消+讲座日期,如张三+取消+10月20日)。3.讲座结束后,市民可将自己听完讲座的感悟和见解发送至孔学堂邮箱(3126902790@qq.com),优秀的文章我们将在孔学堂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进行刊登,另外还可以加入贵阳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听众交流QQ群进行讨论,群号为:159532784。来源 孔学堂编辑 邬建玲 陆维刚编审 李屹

鉴真

冷门专业不好就业!错!这些冷门专业超有前途!

在大学里,有一些专业被称为“冷门专业。说它冷,一方面要么报考人数极少,要么招生极少,有的则是近些年开设的新专业,鲜为人知。它们不同于文学、金融、经济等受到众多学子的欢迎,默默接受着其他专业的“排挤”。造成专业冷门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就业环境艰苦、危险系数高,有的是因为传统观念忌讳,有的是因为招收人数少、学生不敢填报,还有的,则纯粹是专业名字惹的祸。今天就让小编来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小、冷、难的专业~一、极小专业(一)警犬技术爱狗之心,人皆有之。学这个专业,人手一只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自己赚了!警犬技术专业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极小专业了!现在国内仅有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和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三所大学开设了警犬技术专业,授予法学学位。听起来只要和狗打交道,难度并不大,实际上警犬专业却是最难考的专业之一。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例,在各省文理科都有招生,全国每年只招70人左右,还包括农村定向项目,而且“性别歧视”很严重,女生只招不足10人。毕业的优秀同学们要带着警犬在缉毒、打黑第一线冲锋陷阵,这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智力和爱心的要求都很高。所以想学好这门专业,也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它有一定的危险系数。(二)瑞典语刚听到瑞典语的时候,小编觉得还好啊!就是一个小语种,和其他的有什么区别呢?原来北欧本来就以地广人稀闻名,全球瑞典语使用人数仅900万,这个人数,比说东北话的人还少。由于师资紧缺,早在2013年国内就没有瑞典语研究生了。全国只有上外和北外开设瑞典语专业,其中上外仅四年一招、每回招一人,人数如此的少,真可谓是前不见师兄后不见师妹的“史上最孤独专业”,要进入这个专业学习,不知道是有多热爱瑞典了!同样冷门生僻的,还有全国独家的天津外国语大学斯瓦西里语专业,云南民族大学的泰米尔语、乌尔都语等七门南亚非通用语专业,这些语言很多人恐怕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吧,就别提去学这门专业了,心疼这些同学。为了同学们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同学们大多还会兼修法学、国际贸易等课程,以复合型人才的姿态昂首踏入社会。(三)特殊教育学大家对于教育学,一般的理解都是当老师,而小编现在要介绍的特殊教育学是其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专业。他们要教的都是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及超常儿童。而且学习这门专业并不轻松,他们除了要学习教育学类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特殊教育理论和手语、盲文等特殊教育方法。截至2013年9月,全国只有四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特殊教育本科专业,每年毕业生总数不足50人,哪怕算上大专、中专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每年最多也只能出400名特殊教师。由于体制问题,特师毕业生到专业特殊学校就业很难,比如某年的华东师范大学该专业,100%就业的学生中,仅有一人到地方聋哑学校就业,待遇也并不理想。小编认为,这个专业小众,并不是因为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及超常儿童的数量少,而是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工资待遇等实质性支持少,希望未来特殊教育学可以发展起来。(四)死语言(灭绝语言)死语言专业,就是研究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化的语言。死语言的种类包括佉卢文、粟特语、突厥语、于阗语、叙利亚语、 吐火罗语、古普鲁士语、峨特语、高卢语、奥斯干语、温布利安语、涅希特语、巴比伦语、古迦南语、腓尼基语、古希伯来语、古埃及语、科普特语、女真语等,都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文化所发明的文字。来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的粟特文摩尼教经卷,约公元9世纪前后(唐代)写成。佉卢文。西夏文,又叫河西字,这个尚为流行,不少人会写。看着这些画符一样的文字,小编脑壳都痛~二、极冷专业(一)船舶与海洋工程造船圈流传着一句充满酸楚的调侃:上辈子造孽,这辈子造船。为什么说他们“冷”呢?更多的原因是学习了很多知识之后,就业很冷。同学们在学校里要学习诸如船舶电工基础、船舶CAD/CAM等让人听起来就很难,而他们毕业后很多人只能去船厂就业,月薪两三千是常态。两名船舶工程专业学生在参加实训在学习了船舶电工基础、船舶CAD/CAM等一大串听起来就很pro的课程之后,无数过来人明确地警告这些数学物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都很强的同学们,毕业后去船厂就是死路一条,哪怕是上交大的毕业生,也无法逃过月薪两三千的命运。在行业的凛冬中,坚持在日渐凋零的船海专业的,除了真爱,就只有被调剂的不明真相的高中毕业生了。(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乍一听,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似乎和如今的社会趋势完美契合,应该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可是在该专业的同学眼中,给老人喂饭、翻身、叠床单、按摩,才是他们的日常必修之一。有人说,累点不要紧,有回报就好。现在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40年更是将进入超老龄社会,到时候社会上将有大量的老年人口,那么这个专业自然会变成大热门,该专业的同学也不用愁工作问题。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不提倡把老人家送养老院,养老院不但数量较少,服务水平也难保障,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只占很小一部分。老年服务业发展不起来,就业率带不动,这个专业职能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三)宗教学你会不会出家当尼姑?你会不会出家当道姑?你会不会出家当修女?终极三问让学宗教学的同学们很是苦恼啊!宗教学确实是一门冷门学科,大陆开设它的学校不超过三十所,每年全国毕业生数量不超过四位数。要学习宗教也一点都不简单。它和神学截然不同,但你又得对神学有所了解;它和哲学紧密相连,但又容易互相攻诘;它还常常和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交叉在一起,你应该什么都懂一点。听到现在大家可能都有点崩溃了,学了宗教到底能干什么?找不到工作的你私底下可以偷偷研究个什么梅花易卦,占星塔罗,八字面相啥的,力争在毕业找不到工作时能在路边支个摊自己过活。三、极难专业(一)古生物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美剧《老友记》。剧中的Ross引以为豪,每次邀请朋友来听演讲都被无情拒绝的专业,就是古生物学。听这个名字就能想象,这个专业一般人并听不懂,艰难晦涩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张照片↓这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就来自从2008年创办以来已经“六代单传”的北京大学古生物学系。虽然古生物学不是就业型专业,圈子小,但出国深造机会比较多,面向的行业也很广,包括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是典型“别人听起来很担心,实际上前途挺放心”的专业,为学习古生物学的同学们点赞~(二)兵器科学与技术听到这个专业,大家都会觉得很厉害,瞬间会想起武侠小说里面的侠客~还会想起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虽然现在是和平时代,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武器!难怪微博上有人说,每次看兵器专业的同学的教科书,感觉就像在偷窥国家机密。看见其重要程度!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全国不及十所,但几乎都是重点专业。学科标杆南京理工大学,前几年就因为老师手持AK-47步枪上课,在“没有人敢逃课”的调侃中红了一把。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流体力学、弹道力学、水物理场理论……这些让人一听就只看高精尖科技气场的课程名都知道,这专业不是普通人可以应付的。(三)直升机设计直升机不是亿万富豪的专属,更事关国防和经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是我国唯一开设直升机设计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高校,该专业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架直升机、第一架无人直升机。该专业成立时,从西工大的飞机设计专业选拔出20人,连老师上课前都要先自学知识。60年以来,不足3000名毕业生让我国直升机从零开始,形成了12个平台、60多个型号的直升机谱系,撑起了一个产业。物以稀为贵,该专业的选拔要求也非常严格,能考进去的学生不仅是妥妥的学霸,对家庭背景和思想政治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绝大部分毕业后会留在研究所深造,成为我国研发直升机的中坚力量。要求如此高的专业,没有真本事可读不了,真的很厉害!不愧为“极难”专业!虽说有些专业看起来比较冷门,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冷门专业”现在正式逆袭了!快来了解一下这些冷门但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一)哲学专业曾经,哲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状元的理想。如今,这曾经的“思想殿堂”却成为调剂专业的“收容所”。从招生人数来看,哲学专业不及1万的招生人数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大多还是被“调剂”的。当今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带着“功利”的眼光排斥哲学专业,同时又有很多工作不对哲学专业开放,导致了该专业遇冷。但是哲学专业也在“冷”中求变! 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下放预算编制和调剂权限等方式,力求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不少高校的哲学院系开始了自己的交叉学科实验项目。例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多院系联合培养的PPE专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武汉大学建立了打通文史哲界限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等。北京市教委年初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北京地区在本科及以上就业中,哲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竟达到99.02%。开设哲学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浙江大学等。(二)博物馆学专业“你是学什么的?”“博物馆学。”“这个专业之后能干嘛?修文物?给人看风水?“……”对博物馆学专业认知度高是这个专业爆冷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热人为该专业就业比较窄,主要是博物馆部门和考古部门,而且本科毕业很不占优势,所以很多同学很多都考研了。但是!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有这么多机会,还发愁就业吗?开设博物馆学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三)殡葬专业在了解到学生学习内容是“星期一殡葬概论、收尸、整容、插画,星期二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更是拒绝孩子填报该类专业。因此殡葬管理专业便成了专业中的绝对冷门。由于传统观念的讳莫如深,有的家长、考生对殡葬打心底里排斥。事实上,这个冷门专业是就业市场上不折不扣的“香饽饽”——殡仪馆属于事业单位,进入殡仪馆工作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得到事业编制,有很好的待遇和福利。然而,即使如此,愿意从事该行业的毕业生也是寥寥无几。经社会市场调查发现,从殡葬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大型城市年薪甚至可达到18万元。就业率更不成问题,2016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专业平均每个毕业生都能拿到3到4个对口职业。开设殡葬专业的高校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原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武汉民族职业学院,福建民政学校,辽宁民政学校,河南民政学校等。(四)航空航天类专业近十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遥感科学与技术、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等相关专业曾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专业无人报考的因素有很多,这与名校的此类专业招生计划较少不无关系:考生与家长“拿不准”不敢报考。航空航天相关的部分专业就业率高达97~98%,毕业生五年后平均月薪达到10635元,在所有专业中排名前三。然而这些无人报考的专业依然面临着“学生全靠调剂而来”的尴尬局面。如今,世界航空航天市场总额已高达数千亿美元,并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中国近年来在该领域的投入也明显增加,一系列鼓励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并实施。伴随着“登月”的日益临近,我国对于航空航天人才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多。此前频频遇冷的航空航天专业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热门。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五)茶学专业“还有这种专业?”看到专业名称,也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听都没听说过!泡茶还要去大学学?茶学还能学些什么呀?以后工作肯定不好找,还是不要选好了……但事实上,茶学专业不只是在“学泡茶”,还包括茶审评、茶营销、茶企经营管理等等茶文化。它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知名高校浙江大学的茶学专业始于1952年,60年代起开始培养茶叶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培养茶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特别是伴随着我国贸易的转型,行业内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茶专业并非培养“茶农”的行业。因此,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茶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开设茶学专业的高校有: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武夷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其实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相对而言的,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大学生追求的热门专业就业时反而成了竞争压力最大的专业;而一些大学生避而远之的冷门专业,最后却有可能变为成就未来的“金饭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并不断努力学习,争取以后能够读到自己所追求的专业,才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情啊~互动:你学习的专业冷门吗?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哟~编辑:阿丁来源:人民网、青春全烩、微信

美好无双

先翻越几座高山,再来研究游戏

Awsple 出生于 1990 年,是抱着游戏机长大的 90 后。上大学的时候,Awsple 曾做过一次以《中国城市青少年游戏状况研究》为题的国创项目,其中一个环节是覆盖八个城市的社会调查,这份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认为自己喜欢玩游戏?」。当调查进行到某所大学时,Awsple 想办法发出了 800 份问卷。「也许是托校领导发放问卷的缘故,问卷回收后,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否』。」他回忆道。「玩游戏是一件政治不正确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个观念,我才想做游戏学术。」这是 Awsple 开始正经研究起游戏的原因。2019 年,中国游戏玩家数量超过 6 亿人。这 6 亿人中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在探索游戏世界时,突然抽离其中,退后注视游戏,思考起了它的意义。他们就是「游戏研究者」,Awsple 是其中一员。游戏的学问「游戏研究包含游戏的很多方面。」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郝雨向我介绍起了「游戏学」这门专业。作为一名研究游戏的学者,她会日常思考一些「基础问题」:「游戏的本质是什么?『玩』在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游戏如何分类?游戏如何讲故事?什么是游戏文化?游戏又如何传递文化?游戏作为一门艺术,如何与观众产生互动?游戏如何模拟现实?又与现实有哪些不同?」游戏研究者们深入研究游戏,使游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术学科。他们单对「什么是游戏?」这一命题,就能辩论上几天几夜。实际上,就算到了今天,游戏的定义之争也未曾出现一丝大一统的迹象。除了学者,还有许多人在思考游戏的意义。开发者希望设计出拓宽游戏边界的作品;游戏媒体向读者布道游戏文化;评论家能从「不够好玩」的作品里嗅出先锋的味道;高手在民间,一些玩家对游戏的考据程度甚至超过了学者。如《游戏学》一书中所说,「人们透过一个巨大棱镜的不同侧面去观察游戏,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只有把这些侧面重新拼合起来,才能得到对『游戏』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广义上讲,围绕游戏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这件事情,就是「游戏学」。游戏学在中国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盗版浪潮淹没了无数国产单机游戏,不久后,电子游戏被扣上了「电子鸦片」的帽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做游戏就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冒险。2018 年,6 亿中国玩家支撑起了一个年收入达 2144 亿元的游戏市场,中国摇身一变,成了全球瞩目的游戏大国。但做学问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业,当游戏产业突飞猛进,公众对游戏的认知却相对滞后与脱节。《中国游戏风云》中写到,「电子游戏因为能带来巨额收入逐渐得到重视......但相比『有趣』和『好玩』,甚至『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今天的游戏好像离『金钱』和『虚荣』更近。」胡一峰是《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和副研究员,在他看来,游戏进入中国后,社会对这个迅速风靡市场的新鲜事物感到不适应,为了理解游戏,许多人开始用简单的标签去定义它。游戏的价值是什么?—— 资本,中国游戏产业规模达到 X 亿元!游戏为什么让人着迷?—— 电子鸦片,让我来告诉你怎么让孩子不沉迷游戏!这些都是目前最常见的公众理解游戏的角度。长远来看,认知体系的不健全,将对游戏产业造成诸多不利。「真正让一件作品留在历史上的,是人们对它的叙述。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独特的游戏,但因为没人去研究和评论它,很快就被人遗忘了。我们描述它,未来的人才会知道,原来这件作品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胡博士强调。历史是一个任人粉饰的现象,仅用数字去装扮她,人们就只能记住她标签化的样子。慢慢地,那单薄的样子也就化为了游戏仅有的样子。游戏研究者的目标,就是让游戏的样子饱满起来。中国的游戏研究者这两年,游戏学将一群人捆绑在一起。他们来自不同背景,带着不同目的,都希望「游戏」能自立门户,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Awsple 就是中国最早正经研究游戏的人之一。在 Awsple 19 岁那年,已经玩过上千款游戏的他绝对算得上是一名游戏老兵。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一天,他仿佛受到了「天启」一样,突然开始思考起了「游戏四大基本性质」 —— 规则核心性、目标导向性、娱乐性和交互性。他提出的「游戏四大基本性质」,后来成了《游戏设计概论》第一章的内容。如文章开头所说,Awsple 想在中国推动游戏学,是因为玩游戏在大众眼里是一件不正确的事情。他想要扭转这个观念。你爱玩游戏吗?此时此刻,你愿意挺直腰杆表达自己对游戏的热爱吗?胡又天博士前年从香港浸会大学获得了人文与创作系的博士学位,他告诉我,尽管从小玩游戏到大,但上大学的时候,还是偶尔会对自己「还在玩游戏」这件事情感到难以启齿。「我怕被父母说,20 多岁的人了还玩游戏,或怕被同学笑。但我又会分析自己的心态。我不应该有这种心态啊?玩游戏有什么不好说的嘛!」胡又天笑着说。「游戏要争取一个在社会上的体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提起《巫师 3》、《隐形守护者》、《绝地求生》、Dota,它们都是很有内涵的东西,我们应该都愿意讲,觉得讲起来很光荣才对!」他补充道。胡又天博士为了传播自己的游戏热情,创办了《东方文化学刊》,这是一本聚焦日本游戏系列《东方 Project》同人文化的研究评论期刊。「我最大的追求,就是要向世界宣布游戏的体面。」这是胡又天博士的目标。在中国做游戏的学问有这么难吗?和几位受访者交流下来,我的感想是:的确很难。玩家、研究者和游戏学之间,屹立着几座高山。第一座高山:谈游戏不体面如果年轻人谈游戏是政治不正确,那老学者谈游戏,岂不是天方夜谭?的确不大体面。蔡丰明是 Awsple 最尊敬的一位老学者,现任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著有《游戏史》一书,书中他对中国古代游戏颇有研究。「但是蔡丰明先生的个人成就里很少提到这本书,也没提过游戏。」Awsple 在采访过程中,又用搜索引擎做了一次确认。胡又天博士与 Awsple 有相似的记忆:「老一辈的学者,其中有一些很敏锐的人,他们很早就认识到游戏是未来的东西。」他回忆,「20 多年前,我很钦佩的一位台湾学界教授,在一场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学术会议上提醒在座的学者要关注游戏,因为他在读高中的女儿,放学回家,和同学打电话时都在聊这个。但台湾学界发展至今,讨论游戏学问的圈子依旧未成气候。」学者研究游戏,要面对很多压力和质疑。「作为一名学者,如果他们真的在游戏身上看到了不亚于文学、电影、绘画的生命力,这当然对他们来说具有研究价值。但现实中,当他们写出这些文字,有多少观众会看?对学者们的名誉有什么影响?这都将成为他们谈论游戏的层层阻碍。」胡又天博士补充道。对于在学界谈论游戏是否「体面」的问题,比 Awsple 和胡又天博士要年长一些的胡一峰博士也分享了一些想法。他认为,「学术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学者当然可以闷头自己做研究,但那样做不到规模,也做不出影响力。学术研究是一项集体事业。」如果玩家对自己的热爱难以启齿,谈何游戏研究?如果学者看到了新时代的趋势,却因「同行压力」长期未能涉足这个如今已是庞然大物的领域,谈何游戏学术?游戏学在中国无法建立,最大的阻碍之一,就是社会对游戏的偏见。第二座高山:没有学术共同体2009 年,19 岁的 Awsple 提出了「游戏四大基本性质」,并在大学期间完成了《游戏设计概论》一书的大部分内容。2018 年底,这本书出版了,转眼七八年,时间都去哪了?Awsple 回忆:「我写了很多东西,但没有地方可以发表。出版社不行、期刊不行,最后找到了一本文学杂志,实在不合适,放弃了。」国内没有专门的游戏学术平台,其他学术刊物也不接受游戏方向的投稿,Awsple 就这样陷入写了文章发不出的困境。「没有人知道我,七八年就这么过了。」Awsple 说。像 Awsple 一样陷入窘境的游戏爱好者可能还有许多。Awsple 提到,他知道有好几个人写了大量游戏文章,学问做得很深,但因为没有市场,所以没有读者群体,更别说找个平台发表了。「我算是这群人里的凤毛麟角,还能把东西发表出来。」Awsple 感慨道。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学术界,少有人研究游戏历史和理论。因为就算他们研究了,也没地方发表。一场没有观众的独角戏,哪个演员愿意唱?胡一峰博士也向我介绍了游戏学在学术圈的现状。「游戏目前在学术界缺少学科依托。现在从事游戏研究的人,一帮人来自哲学界,另一帮人来自传播界。这两个领域的人,都不会把游戏研究当作本行的重要领域,游戏研究很边缘化。」胡博士说。当游戏没能自成体系,而是依附于「传播学」和「文学」等学科时,游戏学的发展将面对诸多问题。第一,学者申请不到课题。如果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想申请一笔经费研究游戏,得到批准的概率很小。第二,研究成果难发表。如果一位学者写了一篇关于游戏的文章,把它投到哲学或传播刊物上,很可能被拒绝。就算发表了,也不会被当成重要板块看待。「当学者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没有成果发表平台的时候,一个学术共同体就很难建立起来。」胡一峰博士总结道。没有学术共同体的后果是什么?胡一峰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健全的学术共同体内,当一名学者想研究某个领域,她可以直接拿到关于这个领域的基础资料,因为其他学者已经收集、分析和整理好了原始数据。后人踏着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登,这叫做学问。从原始数据开始自力更生,这也许只是在原地踏步。第三座高山:圈内不屑圈外人「连游戏都不玩的人,不应该来研究游戏。」胡又天博士的观点很直接,「圈外人」写的文章,他是看不起的。但是不玩游戏的「圈外人」胡一峰博士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资深玩家和专业学者之间的鸿沟,是游戏学在中国面对的更深层次的阻碍。这条鸿沟的名字是:游戏。研究任何事物都有门槛,那么研究游戏的门槛是什么?如果一位学者研究 MMORPG,她是否至少应该玩过《魔兽世界》、《梦幻西游》等代表作品?如果这位学者打算讨论《魔兽世界》,她是否应该在游戏世界里至少投入几百个小时?在 Awsple 和胡又天博士的观念里,「游戏阅历」是做游戏研究的基本功。连游戏都不玩的人,不应该来研究游戏。胡又天博士说,「作为一名游戏玩家,当我看到一篇文章,第一时间就能判断作者玩不玩游戏,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不是为了游戏,还是只是把游戏拿去辅助其他学科。」「中国的游戏环境很特殊,我们上一代人对游戏几乎不了解,从 80 后开始,大家才逐渐对游戏熟悉。那些平常不玩游戏,又想研究游戏的人,一般都会去期刊网络搜索相关研究。但是传统期刊上的作者也通通不玩游戏,那么这位作者也几乎不可能找到真正优秀的文章,只会看到一些很水的边角料。」「不玩游戏的人研究游戏,看着很勉强,也很尴尬,是硬凑的。」胡又天如是说。Awsple 的观点相对柔和:「有更多人从事游戏学术的研究,肯定对整个学科的发展有帮助,只要不只说游戏的危害,我都接受。」但 Awsple 也提到,他从未打算进入学术界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学术界的人,根本不懂游戏。这层矛盾很大,后果也很棘手。如胡又天博士所说:「圈内圈外的沟通是很难的,说多了,圈外人看不懂,扎实的观点,也出不去。」资深玩家的话语权仅限于游戏玩家群体,在游戏以外几乎毫无影响。也因为游戏这道鸿沟,不玩游戏的人往往也听不懂玩家说的话。第四座高山:圈外不知圈内事胡一峰博士不怎么玩游戏,也的确对「圈内」的声音不甚了解。用胡又天的话说,他是个「圈外人」。与胡一峰博士会面的过程中,我最常听到的一个句子就是「我本来想写一篇文章,但是」。《尼山萨满》胡一峰对文学和艺术有很深的研究,《尼山萨满》是他最喜欢的游戏。他本想写一篇关于《尼山萨满》的文章,为学界创立一个模版:当学者们碰到艺术感很强的游戏时,应当如何用艺术评论的视角和工具,对这款游戏进行分析。「但是我没有写出来。」胡一峰博士告诉我。他具体描述了写不出来的原因:「当我开始着手研究的时候,我发现牵扯的问题有很多。我做了很多准备,包括了解尼山萨满的传说,查找田野调查的资料。但当我在表达的时候,我遇到了困难,我缺少用于表达游戏感觉的语言,没有贴切的概念。」仿佛一锅开水烧开了,水却倒不出来。胡博士聊起游戏的样子,有一种憋得慌的感觉。在胡一峰博士看来,他缺少游戏的「中层概念」。当一位艺术学者在评论一副书法时,她会提到「线条」、「墨色」、「结体」和「布局」;当她在赏析一部电影时,她会分析「镜头」和「叙事」;当她在观赏一部话剧时,她会注意「表演」和「导演」;当她在看戏曲时,她会写到「唱」、「念」、「做」和「打」。这些都是「中层概念」,它是一套语言体系,用于形容文化产品中的抽象概念。「我在谈论《尼山萨满》时,我可以说出很多高层概念,比如这部作品『拥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了剪纸艺术』、『很有中国民俗格调』、『参考了神话传说』、『致敬了传统文化』、『参考了民俗音乐』等等。」「我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切入,比如品鉴游戏的故事、分析主角尼山戴着鹿角的样子。但问题是,中间这层在哪里?」。「我没找到。」胡一峰博士遗憾地说。因为圈内和圈外的鸿沟,胡一峰博士的确没有找到充足的材料。胡博士的资料来源哪里?中国知网。他说:「我把中国知网上能够检索到的内容都读了一遍,正经研究游戏的学术论文大概有四五百篇,不算译作的专著有六七本,我都读完了。」中国知网是一个学术文献集合平台,在上面检索「游戏」,搜索结果的「主题关键词」和许多游戏玩家的预期可能不大相符。在 28 个主题下,产业和问题导向的子类占了大半:「幼儿园」、「小学生」、「企业管理」、「教育游戏」、「个性心理特征」、「虚拟财产」等等。对于游戏本体,主题分类也相对简单:「网络游戏」、「体育游戏」、「手机游戏」、和「电子游戏」。如胡又天博士所说,中国知网上的游戏相关文章大多出于不懂游戏的人之手,对游戏的看法也趋于片面,分类较为粗暴。在外界眼里,游戏是商品、是毒药,是一个达成目的的工具,但它在每个玩家心里都代表着独特的感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文化现象。当玩家已经开始对游戏里的文化符号展开严谨考据,在策略游戏中寻找关于现实的真相,就步行模拟器是否是游戏而争得面红耳赤时,圈外的人却还在为了不知道怎么描述游戏举步不前。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游戏圈内圈外的鸿沟之巨大,可见一斑。不玩游戏,就不能研究游戏?「只有和尚才能研究佛学?」胡一峰博士问我。同理,做游戏学研究,一定要痴迷于游戏吗?胡一峰博士认为,一个人不一定要每天吃斋念佛,才能研究佛学。「我的研究不能替代和尚对佛家教义的理解,但同样,和尚对宗教的研究,也不能替代我对宗教的理解。所以它们不是相悖的两种的思路。」他说。胡博士擅长的领域是电影、戏剧和艺术批评,已发表过数篇文艺领域的学术论文。正如他本打算写一篇关于《尼山萨满》的文章,提出欣赏艺术性游戏的方法,他希望将「艺术评论」的视角引入游戏领域。游戏研究者不一定必须是游戏玩家。胡一峰博士也不是唯一抱有此观点的人。游戏学者郝雨告诉我,在西方,有一些游戏学者并不是传统游戏玩家,但他们依旧为这个学科带来了重要的视角和观点。著名人类学家 Bonnie A. Nardi 就不是一名玩家。为了撰写《My Life as a Elf Priest:An Anthropological Account of World of Warcraft》一书,她在《魔兽世界》里玩暗夜精灵牧师长达三年,在网吧里泡了一个月。她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和讨论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特征,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了游戏学。《魔兽世界》郝雨说:「对于那些游戏年龄不长的研究者,他们的『陌生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这些人没有那么多游戏经历,所以每一款游戏对他们来说都很新鲜。当他们研究游戏的时候,也就能带来不一样的角度,这些角度,是那些老玩家们无法获取的。」胡一峰博士认为,做学术就好比盲人摸象。每个盲人都摸着大象的一个部位,嘴里叙述着他们想象中大象的模样。只有当盲人交换观点,构筑一个共有概念,大象的样子才会愈发趋于真实。所以,圈内圈外人做的游戏学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结合,游戏的知识体系也将长得更加茁壮。开始翻越高山吧最后,胡一峰博士分享了一些建议。想要让游戏学在中国发展起来,学术界可以做这四件事。一,建立一个致力于推动游戏学术研究的协会,也就是学术共同体。这里定期要举办一些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学者们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二,建立一个成果发表平台。它可以是一个传统的平台,比如一本学术期刊,也可以是一个新媒体平台。三,对游戏研究者提供基本的资金支持。四,推出评奖机制,引导学术发展。在中国研究游戏,研究者们要翻越好几座高山。胡博士提出的这几点,应该是最容易翻越的一座了吧。但普通玩家又能做些什么?我想在这里引用《中国游戏风云录》作者王亚晖在本书末尾写的一段话:笔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接触了很多第一代游戏玩家,这些人基本都已经超过了 40 岁,甚至孩子也将要步入社会,很多人被社会摧残得没了锐气和头发,其中大部分人也不再有精力整晚地打游戏,但当和他们再次聊及游戏时,他们依旧会一脸幸福地回忆那段峥嵘岁月。胡塞尼说时间会吞噬所有的细节,但显然吞噬不了对游戏的爱。作为一名普通玩家,只要我们深爱游戏,偶尔表达一下对它的爱意,游戏的样子,就将在我们所有人的记忆里,变得比过去再饱满一点。

何以加此

从质性研究到大数据方法:超越与回归

内容提要: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分析方法分别源于两种不同传统,演变为方法论的分离和对立。大数据的兴起或许会给解决这种“两张皮”的现状带来机遇。从质性研究方法、传统量化分析方法到大数据方法,研究工具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见证了研究对象——社会本体的变迁。大数据研究促使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走向融合,社会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也获得了交汇的途径,大数据方法是对既有研究方法的超越,也蕴含着社会学想象力的回归。关键词:质性研究/量化分析/大数据/方法论/社会学想象力/作者简介:石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西安710065社会学研究一向有定量、质性之争,这两种源于不同范式传统的方法之争,近些年似乎有分出高下的意味来。定量占据主流及有意识地抢占主流位置,质性研究方法在各方面似乎都显现出弱势。①如何看待不同的研究方法取向,尤其是能否理清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传统量化分析方法和正在兴起的大数据方法之间的关系纠葛,对于未来研究当有借鉴。一、方法之争及其范式起源讨论不同方法的差异,有必要追溯学科发展的历史起源及其传统。社会学和人类学可以算是最相近的学科,就其早期形成的各自研究对象和领域而言,社会学研究工业社会、现代社会,人类学研究传统社会、游牧社会、“土著”社会。西方社会学的诞生与现代化、工业化的进展息息相关,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一开始就将社会学置于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厦之最顶层,并将其命名为“社会物理学”(sociophysics),确立了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方法导向。②而西方人类学的兴起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与当时航海探险、殖民扩张的热潮分不开。早期人类学者主要由航海家、旅行家、传教士、商人等构成,以“他者”身份对“远方的”原始部落、少数民族的异质文化开展考察,逐渐形成了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的方法特色。科学主义范式的社会学自诞生起就以自然科学为样板,借鉴和遵循近代自然科学认知原理和方法论原则,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量化分析研究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立在统计学意义上的问卷调查研究,包括理论假设、调查设计、资料收集、量表测量、信度效度检验、统计分析等环节,一般通过人为控制和区分自变量、因变量,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确定相关性,判断因果关系,建构数学模型。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步骤之一是概念的操作化,也就是根据研究需要把概念变为一套可测量的、能够用数字表述的信息。譬如用五分制量表测量人们的满意度;将幸福感分解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进行测量,以建构“幸福指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区分起见,也有人把这种大多来源于抽样调查、访谈、行政记录和实验设计等传统统计方法的数据称为“小数据”,把传统的量化分析方法称为“小数据”方法。一般来说“小数据”体积小、易于快速理解、数据的读取分析和处理都相对简单。③而大数据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数据科学家将大数据的特点总结为4个V: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即体量浩大、模态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具体到量级,大数据的量级已从GB到TB再到PB级,甚至开始以EB和ZB来计数。④质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深度访谈、焦点小组法、民族志(人种志)方法、扎根理论、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一整套方法体系。质性研究方法从起源上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的人类学研究,但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体系得到归纳总结,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到20世纪初,社会工作领域兴起的个案小组实务中,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被拓展到心理学、教育学领域;20世纪中叶,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开始涌现各种“后现代”理论和思潮。社会学理论也从逻辑实证主义转向阐释和批判主义,社会学领域出现对量化研究的“反抗”思潮,这些思潮也影响、促成了质性研究方法的成熟。虽然量化研究方法源自西方的科学主义范式,同样也是西方思潮产物的质性研究方法却可以在古老的东方思维中找到哲学基础。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是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观为基点的。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思维方式着眼整体思维,注重辩证思维,擅长关联思维,习惯类比思维,突出直觉思维。20世纪初社会学、人类学传入中国,中国最早的社会学家多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如吴文藻、潘光旦等,早期社会学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基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质性研究方法。到1979年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在研究方法体系上则主要引进了美国的社会学量化分析方法,科学主义范式在中国社会学研究领域成为绝对主流。20世纪90年代中期,带有西方“后现代”色彩的质性研究方法被介绍到中国,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内在契合,也唤起了中国早期社会学所形成的人文主义传统。随着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由恢复重建伊始的“拿来主义”到本土化中国化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源自不同传统的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分析方法的分离和对立逐渐显现且愈演愈烈。学界对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以及“代表性”、“科学性”等问题莫衷一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学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同时也为原本的方法之争更添纷扰。⑤有观点认为,大数据可能引发一场社会科学革命,⑥另有观点则认为,大数据面临着诸多挑战。⑦人们担忧,大数据的出现有可能把质性方法和量化方法“两张皮”进一步撕裂为“三张皮”。在此背景下,也有学者认为“方法主义是今日学界危机的根源”,呼吁“破除方法主义迷信”。⑧应当看到,学术论争、学派林立恰好是学科繁荣发展的表现,是学科走向成熟过程的必然。方法论争源自“与生俱来”的不同研究传统,面向未来也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发展趋势。二、工具演进、机器依赖及对象变迁从时间序列看,人类学方法的形成要稍早于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虽然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形成普遍认同的方法体系,但其实际的社会学应用却要早于传统量化分析方法。大数据方法的出现,则是直到今天才刚刚开始。因此按照出现时间的早晚,可以粗略地把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脉络归纳为“质性研究方法—传统量化分析方法—大数据方法”。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由“纯人工”到“机器”参与介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过程。具有鲜明人类学田野色彩的质性研究方法,强调参与、体验、感悟、在场、情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依赖于直觉、联想、类比、领悟。要求置身于现实的社会群体生活空间,研究人们的社会活动及社会关系。其研究特点决定了质性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人工的个体劳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脑的直觉。即使发展到现在,口述史、影像志、深度访谈等引入了现代录音录像设备、计算机编辑处理工具,人的“参与”、“在场”仍然是质性方法的基本要求和灵魂。传统量化分析方法一开始也是“全人工”收集人们特定的社会活动及社会关系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早期问卷调查基本是纯手工操作,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编码识别、统计分析软件把过去复杂的统计计算变得轻而易举,传统量化研究逐渐由以人工为主过渡到机器参与成分越来越多。但是,现代社会大型调查研究即使计算机全程参与,也必须以研究者主观设计、人为主观赋值编码为前提。也就是说,传统量化分析方法始终是以人工为主,机器处理作为辅助手段的研究方法。大数据方法则依托于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背景。正是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二维码、传感器、GPS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微信微博新媒体的大规模使用,以及手机网络支付手段的更加便捷化,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交网络、人际互动、经济活动都被客观记录下来,留下“数字痕迹”,形成海量的大数据。正是由于数据量大到无法由传统软硬件处理,且数据具有多样化的结构特征,所以大数据的获取不再是通过人工采集得来,而是由“机器爬梳”而来。大数据方法主要是通过机器学习,运用适当的算法,对数据自动进行学习,识别事物间的关联性和规律。当然,数据爬梳、分析的背后也有“人”,但这里的人已由台前退居幕后,机器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工作。从质性研究到传统量化分析方法再到大数据方法,工具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见证了研究对象——社会本体的变迁。从微观层级的个体行动、人际互动,到宏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等,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着不同的特征。质性研究源自“田野”的方法无疑带有浓厚的传统社会印记;传统量化分析对应着的是现代社会,如果说这两种方法主要研究现实社会,大数据方法则显然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社会的产物。在网络愈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与现实行为具有越来越多的同一性,网络上的个人、群体间的互动与行为,以及网络上的组织结构都已经影响到现实社会,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之大前所未有。譬如手机及其他即时交流工具成为个人与社会交流交往的基本中介桥梁,随之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变化;人工智能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发了职业分化的加速;物联网、众筹经济正在促生新的社会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且仍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本体发生了改变,对于这些关系、行为、结构变化所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研究,就具有现实重要性。从这一角度而言,大数据研究对于社会学的本体论意义大于方法论意义。来源: 社科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