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旨在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法律硕士学位教育已成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丨北京大学MPA(2019)丨北京大学MPA教育中心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主办单位。负责北京大学MPA的招生和教育,进行MPA教育的国际国内合作,主要为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招生人数:180 名双证非全日制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 2 年MPA学费:7.8 万丨清华大学MPA(2020)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2013年,清华MPA项目成为美国之外全球首例通过国际公共管理院校联合会(NASPAA)认证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清华大学MPA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强调“植根中国,放眼世界”,注重“价值、知识和技能”三位一体的公共领导力提升。拟招生名额:190名主要招生方向:公共政策、政府管理、公益慈善、全球治理、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国际双学位MPA-SDG)、大数据治理(国际双学位MPA-BDG)等研究方向。(部分研究方向后续将单独发布招生简章)学习年限:2.5-4年学习方式:1. 分段集中上课:即每学期集中1次,每次学习6周左右。课程学习共4个学期2. 晚上和周末上课:课程学习共4个学期学费:9.9万元丨北京航空航天MPA(2019)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授予权的24所高等院校之一。北航MPA依托公共管理学院而建,秉持“多元、创新、远见、卓越”的理念,旨在打造公共管理高端人才培育基地,培养公共事务领导者,共同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大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A-”。8个特色方向: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与项目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技术转移政策与管理、 公共经济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文化传播与管理拟招生名额:拟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学生约500人学习方式:一般利用周六周日全天在北航授课。学习年限及学费:学习年限为2-4年,学费标准为2.4万元/生学年 丨(深圳)北航MPA丨特色方向:技术转移与商业化运营;行政管理;项目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拟招生名额:拟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学生约100人学习方式:灵活方式深圳研究院授课。学习年限及学费:学习年限为2-4年,学费标准为3.2万元/生学年丨社科院MPA(2019)丨培养使命: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高效领导者;培养目标: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公共管理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学习形式及学制:学习形式均为非全日制,学制为三年。(定向和非定向)拟招生名额:拟招收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150人MPA学费:22500元/年丨北京科技大学MPA(2019)丨北京科技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举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24所院校之一,学校自2001年起开始招生,于2006年11月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教学合格评估,取得了优秀成绩。培养目标主要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化公共管理思维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的分析方法与技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研究方向:行政法治与公共政策、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公共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等学习年限:1.校内在职不脱产学生,学习期限2-4年,周末上课2.与地方合作在职不脱产学生,学习期限2-4年,在地方上课 丨北京邮电大学MPA(2019)丨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MPA)2010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生,依托学校在信息通信与互联网领域的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办学伊始,学校提出了“培养信息社会公共管理精英”的核心培养目标,坚持以“两化融合、低碳发展、创新引领、信息支撑”作为办学特色,目前已形成了以行政管理、网络空间治理和公共信息管理为主体的学科发展方向。4个专业方向:行政管理方向、网络空间治理方向、公共信息管理方向、社会组织管理方向拟招生名额:约40人学习方式及就业方式: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就业方式分两类: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学费:4万元丨中国农业大学MPA(2019)丨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24所MPA招生试点高校之一,2001年开始招收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201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MPA项目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进行的首批试办高校MPA专业学位教学评估,致力于培养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管理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拟招生名额:拟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学生约110人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年,最长4年MPA学费:人民币3.6万元学习方式:招收非全日制学生(定向和非定向)丨北京师范大学MPA(2019)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在原管理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于2013年,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首批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单位之一,是2010年教育部确立的MPA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专业方向:非全日制MPA包括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政府经济管理、公共服务与政府创新方向招生计划:非全日制135人;非全日制(珠海)135人;全日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40人左右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学生主要采用周末为主的形式上课学费:6万元注意: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01不区分方向实行正常批的报考方式。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02不区分方向(珠海)实行提前批与正常批相结合的报考方式。丨中央财经大学MPA(2019)丨中央财经大学有着“中国财经管理专家摇篮”的美誉。培养遵循公共价值与公共伦理,具有宏观战略思维和卓越领导能力,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知识与技能,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战略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特色专业方向:开设政府战略与绩效管理、财税与公共政策等特色专业方向招生计划:拟招收普通计划公共管理硕士100名。其中,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拟招收20人,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拟招收80人。招生类别及学习方式:招生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年限及学费: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年,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学费均为2万元/年。毕业生去向:我校MPA毕业生就业去向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从事与公共管理相关的行政实务、政策分析与咨询、学术研究、知识传播等工作。丨中国传媒大学MPA(2019)丨中国传媒大学MPA依托学校文化传媒学科优势,贯彻新时代公共治理、智慧管理与文化传媒相互交叉渗透的原则,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组织培养适应全球治理发展,熟悉国家宏观政策,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通晓文化传媒知识和智能管理技术,能从事基于智慧管理的现代(城市)公共治理,能应对公共危机与舆情管理,能开展公共政策分析下的全媒体与公共文化治理的复合型高端管理人才。专业方向:公共治理与城乡智慧管理、传媒与公共文化管理、公共危机与舆情治理招生人数:全日制20人左右,非全20人左右培养方式:最低修业年限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为4年。学费:每学年2.9万元丨对外经贸大学MPA(2019)丨2010年,对外经贸大学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授权资格。本项目定位于服务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鉴于此,依托本校外语、外贸、国际法、管理等学科优势和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特色,以学生职业发展——“三业并进”(事业忠诚-专业过硬-职业有操守)为导向,开始两个特色专业。特色专业方向: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海关与国际贸易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海关方向与海关总署签订了“定向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公共行政管理主要面向政府涉外经济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招生规模: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一共74名,全日制名额6名,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学费:全日制学费合计4万元,非全日制学费合计5万元丨中央民族大学MPA(2018)丨中央民族大学支持MPA办学,与内蒙古、西藏、宁夏等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开设了政府治理与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城市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建设了30多门MPA专业课程,范围广、数量多,为MPA研究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学习期限:学习年限为2-4年,非全日制不得少于2.5年。学费:全日制30000/人,非全日制50000/人丨中国政法大学MPA(2019)丨中国政法大学自2010年起开设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MPA教育以我校优质的法学教育资源为依托,充分体现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具有“法大”特色的MPA教育体系。招生计划:全日制20人、非全日制142人学制:全日制基准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基准学制为3年就业方向:全日制(MPA):可选“定向就业”或“非定向就业”非全日制(MPA):仅限“定向就业”MPA学费:全日制3万元,非全日制5.5万元丨中国地质大学MPA(2019)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MPA教育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专业方向: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招收计划:我校2019年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双证)研究生30人学费:本年度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培养的考生全部学费4.5万元丨北京林业大学MPA(2019)丨北京林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学科优势,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面向重要地区、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培养集公共管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等知识、能力、方法于一身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招生名额:招收学生45名录取类别: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以周末学习为主。学 制:2.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 5 年学费:每年15000元(2.5年37500元)丨华北电力大学MPA(2019)丨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旨在为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及能源企事业等单位培养具有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熟悉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规律,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专业方向:能源战略与治理和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学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费都是每年2万元招生名额:拟招收MPA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PA研究生50人左右学制和学习方式:全日制MPA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 年,全日制周一至周五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MPA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 年,非全日制采取定期集中学习方式。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MPA(2019)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鲜明特色的高校。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适应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的工作需要,具有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四个专业领域:公共管理(劳动关系领域)、公共管理(工会工作领域)、公共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学费与奖助金:学费标准均为15000元/学年,住宿费为1020元/学年招生计划拟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MPA双证)共60人。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类别;培养方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别
首先强调一下我的考研专业是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的社会保障专业,由于社科院的院系比较多,以社会保障为方向的专业也有不少。首先说一下我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家也可以看到,社科院招生规模并不是很大,因此刚开始搜集信息可以说是相当困难。打开专业招生目录,除了考试科目是681社会保障概论和885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外基本没有任何可利用信息。没有参考书和范围、往年真题甚至社会保障专业的报录比都没有提供。抛开考试题目的难度不论,这样的信息环境确实算得上困难了,在准备过程中我也是一度想更换目标。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样的考查方式并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所有人都处于信息不充分的状态,只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部分高质量的信息,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权衡了地区、发展前景和专业基础之后,我还是选择了继续准备。经过从考研想法开始到考研最后一门结束前不停的信息搜索,加上复习备考的基础,我还是总结了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 参考书目社科院没有规定参考书目,因此要把主流的参考书目做到全覆盖,目前主流的参考书目主要有:1.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买最新版)《社会保障学》 郑功成(最新一版大概是08年版)《社会保障学》 赵曼《社会保障学》 潘锦棠《社会保障概论》 孙光德、董克用2.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穆怀中(买最新版)《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郑秉文译《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 吕学静《国外及港澳台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张丽云这些参考书目基本涵盖了社会保障的各类基础知识,一定做到熟知各章内容,熟读每段文字。虽然我按科目进行了分类,但在复习过程中你会发现两门课程的参考书目内容有不少重合之处。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两门专业课本身就非常相近,今年考试中就出现了第一场681考察国外某项制度,第二场885要求解释某项制度原理的情况。其次对一个专业的描述,一般就是从理论和史论两个方面展开,两门专业课的结构大体相同,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和串联知识点。另外,社会保障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如果有最新一版的参考书,尽量买最新一版的。二、 复习方法复习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私人性,这里我只说一些共性的、通用的建议。首先一定要做笔记,我曾经尝试不做笔记阅读一个新的章节,但不出5分钟必走神。两门专业课都是论述性语言为主,只有仔细整理笔记才能形成深刻印象、勾连起各章之间的联系。有条件可以参考学长学姐的笔记,但自己整理总结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学长学姐的笔记更多的是查漏补缺的作用,毕竟学长学姐在准备时也处于信息不足的状态,不要忘记专业课是没有规定范围的。前期重点放在基础巩固上,后期再着重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押题。在复习之中经常会有一种感觉,你会根据信息去猜题押题,把自己的想的重点当作了重点。这就像我们个人赋予了知识感情色彩,很容易导致基础不牢固。论文、新闻和时政固然很重要,但你的作答是以牢固的专业知识为基本盘的,不注重基础一味押题,显然是舍本逐末了。一定要利用好真题。无论是什么手段,至少要拿到去年的考试真题,从而对题目、题型和老师的出题意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有针对性,效率也会提升不少。博览群书,拓展知识面。一定要关注那些热点问题,尤其是和我们专业相关的热点。这一方面的功夫主要在平时了,利用吃饭休息时间看看新闻,在了解的同时要思考一下如何与专业所学知识进行结合,每天坚持去看,考试时就不至于太慌乱而无话可说。三、论文和资料一定要认真的去阅读社科院相关老师的论文,重要的论文要整理、理解和记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借阅甚至购买相关笔记或资料,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也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四、其他1.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现在已经4月中旬,基础部分应该已经进入正规了。每天也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和计划。2.既然选择了这个目标,尽可能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复习到崩溃的时候任何人都有,关键是你能否重新振作起来,以及你重整旗鼓的时间。把不良情绪的时间尽量压缩,集中到一个时间解决比较好。3.关于自己的本科学校和成绩,也不要过度担心,任何学校任何老师招你做研究生看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过去。本科如何都已经是过去,考研这个过程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疫情影响,现在的复试安排也没有明确,希望这篇经验能为自己积攒点人品,迈下最后一步。加油各位!以上内容转自考研论坛
2021考研:除了那些名校,还有中科院和社科院!考研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院校和专业,自己除了在网上需要看一些热门专业和了解突击的兴趣专业之外,还要知道自己终究想要的是什么?其实除了一些知名院校之外,一些中科院和社科院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们也可以稍作了解之后再做出选择.中科院我国科学院建立于1949年11月,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安排、科学技术最高咨询安排、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开展中心。中科院设有院机关13个,分院12个,研究单位114个,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7个,其他单位4个,共建单位12个,院直接投资的全资及控股企业22个,四类安排34个,院非法人单元113个,相关安排5个。社科院我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安排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建立的我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一)学科建设截至2016年6月,研究生院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03个(含13个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二级学科)、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09个(含13个自主设置的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具有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我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二)办学形式集中办院:即我国社会科学院会集创办一所研究生院,作为一致的招生单位和学位颁发单位,并建设一座一致的学校。按所设系:即研究生院的教育系依托我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院所设立,实行“所系合一”体制,系主任原则上由所长兼任,系导师从该所副高级以上研究人员中遴选、延聘,系和导师担任研究生的系专业基础课教育。分片教育:即依据学科类别由若干教育系组建一个教育研究部(简称“学部”,也叫“学科片”),担任按学科群开设的或同一专业研究生一起必修的学部专业基础课教育。统一管理:即研究生院担任思维政治理论、外国语等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必修课教育,并一致管理招生、教务、后勤、外事等工作。公共必修课、学部专业基础课、博士生限制性跨学科必修课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在研究生院学习。博士生和学术型硕士生的系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在研究生院或各研究院所学习。专业硕士生的公共课、专业课一般均安排在研究生院院内学习。南极光寄宿考研一向相信,决定考研、将要考研和正在考研的人,九成都是跟我一样的心态:我们处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环境中,他人或许觉得,考上了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工作一样挣钱一样这样过一生?可是,只要你知道,不一样!更高的平台,更高的起点,终究会给你带来更宽广的舞台。求上则可能居中,而求中则可能居下。20在战的考研人,南极光考研和你一起加油!
岛 君 说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决定刘鹤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是一位真正的专业学者,又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知行合一的洞察者,更是有着坚定改革理念、大国理念、知行合一理念的真性情者。这里,我们忍不住找来《中国新闻周刊》推出的一篇重磅文章,深度解码这位务实的行动者。10年之前,资深媒体人凯雷、海岩曾到海里访问过刘鹤,之后形成了逾三万字的采访稿,今天就撷取其中23条印象深刻、有趣、有料的金句与大家分享。十年后回想,仍给我们以思想的闪烁与洞见。作 者:蔡如鹏 编 辑:肆澍来 源:中国新闻周刊(chinanewsweekly)“他对我非常重要”2013年3月,61岁的刘鹤被任命为中财办主任。在这之前,除了他所供职的机构和经济学术界,外界对他几乎是一无所知。当年5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多尼隆飞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习近平指着身边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对多尼隆说:“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据《华尔街日报》后来报道,多尼隆本来没有计划与刘鹤会谈,但他随即调整了日程,安排随行人员当晚就在人民大会堂与刘鹤举行了会面。因为他被告知,作为中国经济计划的重要制定者,刘鹤勾勒的经济前景将指导中国未来10年的行进方向。这个细节被披露后,如今已广为流传。不过,事实上在被任命为中财办主任之前,刘鹤作为经济政策核心智囊的角色已经开始凸显。2011年3月,刘鹤被任命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研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在出任这两项新职的同时,他仍继续担任中财办副主任。国研中心是国务院宏观财经政策的核心制定部门,中财办则为中共最高领导层提供经济方案,一人同时在这两大智囊机构担任领导职务,之前尚无先例。这次调整也使得刘鹤跻身正部级官员行列。一年后,刘鹤在中共十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当选不久,他就以中财办副主任的身份与时任中财办主任朱之鑫一起,陪同习近平到广东视察。这次视察是习近平出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地方调研。从那以后,习近平几乎每次视察或出访,刘鹤都是重要的陪同者。这也使得早先“他对习近平非常重要”的说法得到印证。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对关心中国政局的人来说,刘鹤的名字已经是无人不晓了。媒体为抢先披露会议即将公布的改革方案,四处打探他的消息,因为他被认为是这一方案的主要操盘手,称他是“经济新蓝图的起草者”。《华尔街日报》在会议前几个月的一篇报道中说,刘鹤目前面临的最迫切挑战是督导11月改革方案的制定。报道援引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李成的话说,“大约几个月前,他把七个‘研究小组’集合在一起,研究金融自由化、财政政策、放松管制、城镇化和地权等问题”,并“一直努力将七份报告拼凑为一个连贯的整体”。彼时已身居要职的刘鹤谨言慎行,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要求。他的办公室在回复《华尔街日报》的电子邮件中说,刘鹤认为外界对他在中国经济政策制定方面扮演的角色有许多误解,实际上,中国的经济政策是通过一个集体决策体系制定的,任何个人发挥的作用都是相当有限的。刘鹤的低调不但没有冷却记者追逐他的热情,反而激起了媒体更大的好奇心。不久,一份报告又将他推到了更高的潮头浪尖。2013年10月27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两周——刘鹤所在的国研中心对外发布了该机构为全会撰写的改革方案总报告。在这份简称为“383”方案的报告中,勾勒了一幅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这份公开发布的报告还显示,负责方案制定的国研中心课题组,由该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国研中心多位资深专家参与写作。由于这一方案的改革力度空前,又恰逢会议召开前夕,使得它很快成为当时舆论关注的焦点。刘鹤本人也因为“担纲领衔”成为焦点的中心,一些记者甚至将对全会的关注转移为对他个人经历和经济观的探究。善于内外合力刘鹤是一个坚定的改革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敦促执行市场化改革。他重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强调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注重新经济、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崛起,刘鹤认为应归功于在充分反思“文革”教训、形成共识后,坚持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坚持推行对外开放。他深信,改革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不竭源泉。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断言,未来20年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只有两个:发达国家高技术的扩张和中国的城市化。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有三件事是这一代人无法回避的责任:强化社会共识和推动改革开放;总结历史经验和推动理论创新;思考深化改革的导航图,“现在进入了中国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纪元”。1998年6月,时任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的刘鹤做了一项影响至今的决定。他和经济学者樊纲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这个旨在为国家经济政策献策献力的智囊团体,从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吴敬琏、易纲、林毅夫、周小川、楼继伟等一大批知名经济学者,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经济学界的改革派。发起这个论坛,刘鹤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学术讨论,而是希望汇集国内经济学界的同道力量,为经济改革出谋划策。他曾回忆说,“记得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我感到,需要在经济学者之间对经济形势进行严肃讨论和深入交流,希望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讨论平台,在相同的研究层面上交流学术思想。”2003年5月,北京非典疫情肆虐,公众都尽量减少社交活动,唯恐躲避不及。而就在当月,这些经济学者仍聚在一起,在颐和园昆明湖上的一条游船上,讨论非典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如今,“中国经济50人论坛”已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智库,成为服务于经济改革的一支活跃力量。论坛中有五位成员在十八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两位当选候补委员,很多经济改革方案的出台都与它有密切的关联。除了是一位改革的推动者,刘鹤也是一位务实的行动者。他思想开放,处事务实圆融。2012年2月,世界银行与国研中心联合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2030:建设一个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研究报告。报告就中国未来二十年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建议。这些风险包括短期内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数减少、不平等程度上升、环境压力和外部失衡构成的挑战等。报告建议,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发展民营部门,促进竞争。建议认为,国有企业应当受到独立资产管理者的监督,这些管理者将力图确保这些企业专注于商业目标,而不会利用他们的政治权力来打压竞争对手。由于阻力过大,这项提议最终不了了之。对此,刘鹤的回应是不正面对抗,而是采取另一个策略:倒逼机制。他试图通过开放封闭行业,引进外资、外企,激发经济活力,加速国企的转型。朱镕基在2001年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时曾用过这个策略。当时,他做出了减少外商投资壁垒、下调关税以及推行其他一些改变的承诺。这在之后10年提振了增长,同时令数万家竞争力差的国企被迫关闭。刘鹤显然是这一做法的拥护者。他曾表示,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相统一是事情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压力,中国的事情认识再好也做不成,内部本身的动力常常需要外部压力来激活。经济学的训练刘鹤对渐进式改革表现出的耐心,很可能得益于他长期参与国家经济政策制定,以及对中国改革进程的了解。1988年,36岁的刘鹤因一篇《中国产业政策的初步研究》报告,得到当时国务院领导的器重,从国研中心调到国家计委从事产业政策工作。在计委的十年中,他先后在工业综合局、政策研究室、产业政策和长期规划司工作,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制定政策,并且推行全国。事实上,在调入国家计委前,他已经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经济学者了。1978年7月,在经历了一年下乡插队、三年军旅生涯和四年工厂劳动后,刘鹤考上中国人民大学,重新拾起了书本。在人大,他先后获得了工业经济系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毕业后短暂留校任教。在大学期间,刘鹤曾和几个同学一起,为北京市西城区撰写了几份重建西单老商业区的研究报告。据当事人回忆,这些报告不仅调查了北京百货大楼、西单商场等商场的经营方式、财务情况,还结合西单地区的客流和已有的商业经营情况,给出了商场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让区里的领导大开了眼界”。进入国家计委后,刘鹤开始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筹备和制定。这使得他有机会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而这种视野在1992年随着他的出国求学,又变得更加广阔。出国后,刘鹤先是在美国西东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两年后转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并在1995年获得了该院的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一直以培养精英官员著称,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公共政策培训基地。值得注意的是,刘鹤在肯尼迪政治学院学习期间,还是该院梅森学者项目的学员。这是一个专门为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项目,迄今已举办了50多年,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墨西哥前总统卡尔德隆、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前特首曾荫权,都曾是梅森学者项目的学员,而授课的老师很多都是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比如罗伯特·劳伦斯、罗杰·波特等。肯尼迪政治学院的经历,对刘鹤影响颇深。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能力至关重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刘鹤和他的同事们将这场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进行了对比,以粗线条勾画了两次危机大背景与表征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危机爆发后决策者将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三大挑战。这篇名为《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的论文,后来发表在吴敬琏主编的学术期刊《比较》上,广受学界好评,尤其是文章提出的三点思考(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如今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刘鹤也凭借此文获得了2014年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对于身居高位的刘鹤获奖,评奖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解释道,这个奖项评选的是作品,而不是个人,评委会不受参选人身份的影响,只注重作品的学术水平。“我们认为,文章对2008年危机以后走势的判断,现在看来都是准确的。文章最后得出的启示,比如树立底线思维方法、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等,对现行政策制定更是具有前瞻性。”张卓元说。从这篇论文中,不难看出刘鹤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他曾用“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来描述中国经济的未来。他乐观地预言,“我们将目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后的经济繁荣,但即便到那时,增长还没有画上历史的句号,还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2016年2月,“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刘鹤全程聆听与会者发言,但没有参与讨论、发言。对于媒体的穷追不舍,这位“中国的萨默斯(美国总统奥巴马前首席经济顾问)”惜字如金。不过,当有记者问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时,他回答说:“中国经济转型必然成功。”(本文首发于2016年6月13日总第759期《中国新闻周刊》)到海里访问刘鹤未见报稿逾三万字资深媒体人10年后撷取23条金句分享作者:凯雷 海岩 来源:凯雷(ID:kailei2020)11年前,2007年两会后,我和香港文汇报资深财经媒体人海岩到海里专访人大校友刘鹤,见到校友,这位时任中财办副主任的“隐形学者”敞开心扉,谈历史,谈当下,谈个人当兵求学举办事业做研究,谈人民大学谈五十人论坛……问无不答,知无不言,访谈3小时,逾4万字。刘鹤是一位真正的专业学者,又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知行合一的洞察者,更是有着坚定改革理念、大国理念、知行合一理念的真性情者。他对我们的写的内容一字未改,种种原因,未能发表。11年过去,刘鹤讲的内容,我想起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他一个上午传递出的坚定的理想理念与智慧谈吐与洞察,令我和海岩今晚谈及,那闪光的智慧片断让我们忍不住回看、讨论,浮现在脑海。这里我们忍不住撷取23条印象深刻、有趣、有料的金句,十年后回想,仍给我们以思想的闪烁与洞见,撷取百分之一,和大家分享先。1.我觉得许多经济学家的眼界比我们要深得多。2.之所以就选择人民大学,选择工经系,四个现代化中,其中一个最核心的支柱就是工业现代化。在这个背景下就选择了人大,读本科、研究生,当过一年教师。3.插队在吉林陶安县白城,当时若是留在北京最好的工作是在北京建筑公司当建筑工人。4.还有一个感觉是民间的智慧和潜能超出想象,很多普通的农民讲历史典故、讲英雄人物、讲文化,比城里的人要强得多。学农活,对人的锻炼比较大。5.(参与八五、九五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世界最前沿的。中国作为搞经济工作的人,非常幸运的就在于这一点。他所研究的问题都是转轨经济大国遇到的最前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作为中国政府官员是不能不理解和回答的问题。6.如果说个人的信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希望中国崛起,希望中国实现现代化。7.我认为应该率先加大改革的力度。中国的很多改革都做了,高校的改革现在需要积极地探索。8.在肯尼迪学院,给你一个600种不同课程的单子,你自己去做“windows shopping”,“team work”。出的题特别刁钻,超出任何个人的智力能解决,必须有四五个人讨论……9.跟着时代走,中国不知不觉走在世界前台。所以对中国的政府官员、学者、知识界、报界的要求完全不一样了,要做一个负责的大国。10.科学精神,首先是实事求是,但是要与时俱进,还要开拓创新和脚踏实地。【实际并不是要变得特别现实】,如果你能很好地解释实际,这本身就是科学。就是发生了什么,你的解释本身就是科学。11.在北京无线电厂,最初当模具钳工,是做半导体模具外壳的工作,兼车间团支部委员。这个工作使你树立一种整体意识,除了干活之外,还需要工作进度监督,形成工人阶段综合的思想意识。12.我是1997年到国家信息中心当常务副主任,主任是国家发改委的常务副主任,我是法人代表。当时到国家信息中心的最主要任务是把一个国有的事业单位转制改革,后来办公司都是转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信息中心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事业机构,在全国各省各市都有分支。是庞大的一个系统,【全国有几万人,北京也有几千人。所有的优势都具备,但是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国有事业单位要断皇粮】,断皇粮以后,这种事业单位该怎么办……13.我的一个很主要任务是怎么构建一个新的体制框架,使它焕发活力。当时在信息中心赶上新经济的IT泡沫,信息全球化的背景。【当时我兼7个公司的董事长,同时在事业单位当了6个机构的法人,同时创办了中国五十人经济论坛】。那时特别忙,特别累。14.我认为中国经济走到今天,需要的政府官员将越来越多的【应该是而且必须是学者型官员】,否则难以适应全球化的挑战,知识的爆炸,不断变化的事件以及很多新的情况,政策很难具有预见性,或者对事件的深刻的理解。15.中国的改革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改政府,过去改企业,改微观,现在改政府,政府能不能提供比较好的公共服务关系到整个体制,第二就是在中国推广新技术,从政府做起,带动企业,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16.我到现在都认为中国的许多社会问题的难题,是有可能通过信息化方式解决。比如现在农民工的管理和教育、社会保障,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所以政府转型为重点,推动中国建设,带动中国信息化,这是一个至高点,这个至高点始终是正确的,但是走的路还很长。17.母校应该发扬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敢讲真话,坚持真理这些优良传统。因为人大在国内和国际形象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更结合实际,所以在这方面应该继续发扬。18.当时选择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的母亲是人大五十年代的学生。感觉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批比较结合实际的人才。人大和其他学校相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比较多地参与实际的政策研究,甚至参与实际的决策……19.我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国家,在面临着全球失衡和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的仍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重要的是尊重市场经济发挥的作用,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20.怎么使经济摆脱这种萧条,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衰退中复苏。到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激发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情。21.你必须从全局考虑问题,要求你有这种思想方法,而且特别能够忍受寂莫……你不是决策者,你提供的是服务,需要默默地做一些事。22.很多事涉及到中国老百姓的利益,使得你不得不追踪这些事。长期要做一些准备,比如人口老龄化、气候和环境变化、石油不够用。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摸着石头过河,走中国自己的路。1.李敖的“小处”2.张瑞敏哈佛重磅开讲!中国人要把这事做成了,全世界都恐惧3.中国人跑美国搞了个“美版咸鱼”,2年狂赚30亿4.闾丘露薇:我眼中的王岐山5.吴军:真正决定企业高度的,是老板的见识与格局
从院系的角度看,以下都是比较著名且有特色的,在我国的学术领域排名十分靠前:哲学教学研究部哲学教学研究部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哲学系和世界宗教研究系。教学研究部主任为世界宗教研究系主任郑筱筠教授。本学部开设专业基础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前沿》。经济学教学研究部经济学教学研究部包括:经济系、工业经济系、农村发展系、财经系、金融系、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投资经济系、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城乡建设经济系和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教学研究部主任为财经系高培勇教授。本学部开设专业基础课为《经济学前沿》、《西方经济学》(高级)、《西方经济学》(中级)。法学教学研究部法学教学研究部包括:法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民族学系和社会发展系。教学研究部主任为法学系主任李林教授。本学部开设专业基础课为《法学前沿》。文学教学研究部文学教学研究部包括:文学系、外国文学系、少数民族文学系、新闻学与传播学系、语言学系和语言文字应用系。教学研究部主任为少文系主任朝戈金教授。本学部开设专业基础课为《文学-文化前沿》。历史学教学研究部历史学教学研究部包括:历史系、近代史系、世界历史系、考古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和中国边疆历史系。教学研究部主任为历史系主任卜宪群教授。本学部开设专业基础课为《史学理论与前沿》。网页链接戳这里还有一些详细介绍。
撰文 | 赵萌一年一度的博士研究生招考报名在不久前已经结束。观海解局发现,这几年,一些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们“非同寻常”,他们都来自政界,有的曾担任省级“地方大员”,有的此前出任党和国家机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看看这些曾担任高官的博士生导师都有谁?他们又教授哪些领域?博士招生简章出现了国务院副总理每年11月底、12月初都是各大院校博士研究生招考报名的时间,观海解局注意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2019 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显示,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导师团队“不一般”,有几位导师的名字也是为大家广为熟知的。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河南省委原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等前官员的名字赫然在列。事实上,上述三位前官员并非在2019年首次担任中国社科院的博士生导师,根据中国社科院官网的公开资料显示,曾培炎、马建堂、谢伏瞻2014年至今都担任了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一职。中国社科院官网上这样介绍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系博士生导师”。1998年,曾培炎出任国家发改委的“前身”——国家计委会主任。2003年,曾培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目前,曾培炎还担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一职。2018年9月,观海解局曾在清华大学一场中日友好活动上遇到过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留给记者的印象是,已经80岁的曾培炎声音洪亮清晰, 对媒体也十分友好。两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又一起“共事”了2015年,马建堂出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2018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层调整,马建堂任党组书记。谢伏瞻在2013年履新河南省省长前一直在中央部门工作,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等职,其中国务院研究室也被看做是国务院的核心智囊机构。2016年,谢伏瞻升任河南省委书记,主政河南两年后,再次回京任职,2018年3月,他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建堂和谢伏瞻除了都在国务院智囊机构工作过,值得一提的是,两人还都曾担任过国家统计局局长。2008年马建堂接替谢伏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和谢伏瞻是业界公认的“学者型”官员。马建堂拿下了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社科院博士三个学位,并曾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发表过《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等学术著作。而谢伏瞻也曾于1991年和2001年两度获得中国经济学的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谢伏瞻主要发表的著述都集中在经济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和企业改革等,据报道,他曾先后主持(或共同主持)了《东亚金融危机跟踪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作用的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观海解局也了解到,曾培炎、马建堂、谢伏瞻担任博士生导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学院的直属系。中国社科院官网介绍称,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0年。这一院系成立还有一个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和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的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承担起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为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和形成建制规模效益,根据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教授的提议,对部分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承担导师工作的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专门组合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2004年更名为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 观海解局注意到,这一院系的培养方向和政府、政策有着紧密的关系,包括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能源经济与政策比较、公共政策分析、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参政党与人民政协功能研究、政党协商与中国参政党建设、协商民主等。观海解局还了解到,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已出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江小涓也出现在了中国社科院大学2019 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中,为财政系产业经济学服务经济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央行下属研究所的博导团队太“豪华”不止是中国社科院大学,观海解局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清华大学2019年联合培养博士的导师团队也非常厉害。2018年11月末,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了上述博士学位的招生简章。根据招生简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清华大学2019年联合培养博士导师团队共有27人,其中不乏在金融监管机构以及经济部门任职的前官员和现任官员。现任官员中如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等。前官员有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等。观海解局注意到,这一“豪华”团队已经不是第一年担任导师了,2018年这一博士项目的导师团队也是由上述27位导师担任。2019年招生简章显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清华大学2019年联合培养博士共招考16人,入学通过资格考试后再确定导师。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导师团队之一周小川今年3月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目前是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大家都知道,央行行长不仅是本国货币政策的掌舵人,同时也在国际金融交往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周小川曾担任央行行长16年之久,有“人民币先生”之称,这一尊称是对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认可。图为周小川不管怎样,博士研究生有个具有业界和学界双重背景的人士担任导师都是非常幸运的!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 央行官网 第一财经
大家回答的字数都有点多,我这里来简单总结一下好了。考研比较好考的专业,对于我个人来说,只要是不考数学就相对容易一些。比如:历史(世界史比中国史要容易点儿,正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中国史考试的深度明显要比世界史更深。中国史录取率极高的专业像陕师大,社科院等都是不错的院校。世界史录取率高的好学校不多,人大还是很不错的)。文学、哲学、政治、教育、新闻、传播、法律、行政管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都不用考数学。另外还有农业:比较冷门,很多985的大学还降分录取呢,没什么人报名,但是录取几率就大很多了。建议去看一下自己心仪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网查看研究生专业目录,了解有哪些可能有兴趣的专业,从兴趣入手备考的过程也会相对轻松些。另:可以试试管理类硕士,像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硕士、审计硕士等等,一共是有7个专业。它们的笔试比较简单,政治和专业课不考,考试内容也比较简单,它的数学考的是初高中的数学,没有高数,英语考的是英语二。不过一般是要求有工作年限的,比较适合工作几年之后再考的,全日制非全日制都有。
3月19日,66岁的刘鹤从幕后走到台前,当选国务院副总理,成为中国政府新经济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回顾过去二三十年,刘鹤一直是结构性改革的信奉者和推动者,而且在很多关键时点的发声,颇具前瞻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刘鹤就认识到中国经济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即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匹配。而金融危机十年以来信贷扩张带来的高产能、高库存、高杠杆等让中国经济再次走到结构性改革的关口,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负债集中在地方政府(包括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其中大量债务存在着潜在违约风险。一位与刘鹤同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的经济学家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现在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都可称得上“生死关头”,但所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不一样。“那时候国有企业不盈利,现在国有企业盈利,”他说,“降杠杆跟企业破产是两回事,就像心脏病和肺炎都是要命的,但不是一回事,治法也不一样。有的是必须立即手术,有的是保守疗法。降杠杆一定是缓慢的过程。”这位经济学家说。从插队知青到无线电厂工人,从经济智囊到国务院副总理,被誉为“中国的萨默斯(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刘鹤,要实现“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的承诺,面临的挑战并不轻松。 从幕后到台前来自官方的简历显示,刘鹤生于1952年,和那个时代很多城市知识青年一样,他也下乡插过队。1969年,刘鹤来到位于吉林省西北的穷困县洮南瓦房公社插队。一年后,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王牌军——第38军。1973年,刘鹤进入北京无线电厂做工人,在这里工作了6年,历任团委干事、书记,这是他进入国务院之前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包括刘鹤。两年后年,刘鹤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国务院直属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987年,年仅35岁的刘鹤因一篇《中国产业政策的初步研究》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器重,从国研中心调到国家计委,开启了 “政策设计”生涯。在国家计委工作期间,刘鹤还有一段“洋插队”的历史。1992年,他赴美国西东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两年后转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国际金融和贸易专业,并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一直以培养精英官员著称,授课老师很多都是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刘鹤在美国留学的那段时期正是全球互联网热潮逐步形成之际。1998年,刘鹤出任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正局级),参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2001年,他转赴新成立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任副主任,主管电子政务和国际合作工作,同时兼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2003年3月,刘鹤出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分管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面工作。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下设的中财办,是为最高领导层提供经济方案的部门,属正部级机构。近20年来,中财办主任同时兼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根据2008年10月出版的《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一书,进入中财办后,刘鹤参与每年国家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起草和宏观经济政策工作,是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文件重要执笔人。“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1998年6月成立的非官方、公益性学术组织,刘鹤是发起人之一,现在和吴敬琏同为该论坛学术委员会荣誉成员。刘鹤代表了与那些活跃在大众视野的官员们不同的另一类形象:他们是中央很多重要文件的幕后起草者,在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选择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却很少为外界所知。近年的政治新名词“顶层设计”,以及当前的“供给侧改革”等,背后可能都有刘鹤的身影。让刘鹤开始受到外界普遍关注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在2013年10月的一篇报道。彼时,他刚升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一职7个月。报道在开头说,2013年5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多尼伦飞往北京参加一场中美高层会晤,习近平指着自己身边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对多尼伦说:“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在国内很快流传开来。此后,刘鹤的每一次现身都会引起外界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的世界经济论坛召开期间,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维德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与会人士对于能听到刘鹤的演讲热情高涨,大会组织接到了很多要求安排与他会晤的请求。“鉴于刘鹤在理解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届时人们将非常热衷于听到他的观点,更好地解读中国的未来。”艾维德说。尽管如此,刘鹤还是保持着道家“光而不耀”的处世态度。比如,刘鹤办公室在回复《华尔街日报》上述文章的电子邮件中说:“刘鹤认为外界对他在中国经济政策制定方面扮演的角色有许多误解,实际上,中国的经济政策是通过一个集体决策体系制定的,任何个人发挥的作用都是相当有限的。结构性改革的轮回“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机会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可能我们有一些措施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刘鹤在今年1月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就“中国的经济政策”作特别致辞后这样回答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的提问。刘鹤对于结构性改革的推崇可说是一以贯之,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要求所有不同。在1987年发表的“成名作”《中国产业政策的初步研究》中,刘鹤写下了这样一段思考:“在我国供给结构明显存在缺陷,市场机制不健全、消费档次没有拉开的情况下,单从总量层次调控供求矛盾是很难奏效的。深入到供求体系的结构层次,通过制定产业结构政策从根本上改善总供给能力,实现结构性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可能是解决问题切实可行的思路。”即使在对中国80年代通货膨胀的研究中,刘鹤也认为不能将其简单归结为货币现象,而是进一步将其导向了我国特定的结构和体制变化背景。他在1990年发表的《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及其治理》一文中的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同时存在“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两类因素,两者互相渗透,互为因果。其中,需求拉上通货膨胀不仅起因于货币供给超过产量增长等短期因素,而且诱发于当时的产业结构剧烈变动,体制转换,松货币政策和名存实亡的中央银行职能等特定背景。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则是由外部成本上升,工资刚性引起的劳动成本上升以及“利润刚性”推进物价上升三个环节因素叠加而成。“若把两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加以考虑,就可以看到,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需要立足于结构转换和机制变革的主调之中,把改革、 开放、发展、 治理融为一体。 既要考虑对直接诱因的控制,更要注意消除其形成机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仅通货膨胀这一概念,实际包括了产业结构调整、 宏微观机制构造等多方面的内涵。”刘鹤说。当前的经济热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可以追溯到最初的产业政策。刘鹤1987年提出的“产业政策”实际是指联接宏观和微观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其通过协调财政、金融、税收、外贸、外汇、技术、人才等各种间接或直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某种(某几种)产业的生产、投资、研究、开发现代化和产业改组进行促进,而对其他产业的同类活动进行抑制”,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这样的产业政策,从宏观上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又从微观上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当时“计划”与“市场”的协调仍面临较大阻碍的情况下,报告借鉴日本战后初期的产业政策,将“竞争”与“干预”、“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为该阶段的计划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论”。此后20年,中国的产业政策无一例外都体现了上述调控思路。但是,由于最初的政策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进入新世纪后,一些行政性直接干预措施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被进一步强化,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政策的弊端也逐渐暴露。198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产业政策法规,即《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农业、能源、交通和原村料等基础产业,同时控制一般加工工业的发展,使它们同基础产业的发展相协调。1994年4月,国务院颁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提出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产业政策的实施,支持短线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对长线产业与产品采取抑制政策。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16年第6期《比较》杂志上撰文指出,这种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名义下以产业政策直接干预微观经济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到世纪之交形成了“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产业政策方针。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汽车、钢铁、水泥、煤炭、铝业、电力、船舶、纺织等一系列行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规定”和“产品目录”。“不过,这种直接干预市场和限制竞争的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乏善可陈,使我国产业结构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变得越发扭曲,由行政力量推动下形成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下降成为一个明显的事实,以致‘三去一降一补’,即‘去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供给短板’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紧迫而沉重的任务。”刘鹤本人也在2008年的一篇文章中深有感触地说道:“(总结中国经验)的重点可能是再认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重新定义公共产品,再认识价格机制的重要作用,再认识在全球化条件下战略性产业政策的功能,再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模式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再认识保护产权、完善激励机制等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因素的重要作用。在这些问题上,的确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事实上,到21世纪初,中国一些基础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2005年,刘鹤在解读“十一五”规划建议时指出,应对供给体系和总需求结构同时进行调整,即压降过剩产能的同时,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不过,随后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原本为应对供给过剩问题采取的“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被“4万亿”政策打断。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国内经济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10月,担任中财办主任的刘鹤在广东考察期间强调,要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1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斗转星移,在当年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钢铁、煤炭等基础性产业,成为如今迫切需要去产能、去杠杆的重灾区后,刘鹤,将继续成为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操刀者之一。预见者和改革者回顾过去二三十年,刘鹤似乎对于中国经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首要任务总能准确把握,在很多关键时点的发声,颇具前瞻性。1998年,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国内不少学者认为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可能已经完结。但刘鹤认为这种观点过于悲观。他表示,“中国经济仍具备长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力和大部分条件。在未来10年, 中国的三个基本趋势 : 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将为高速增长创造物理空间、动力机制和运作惯例。”当时还有一种观点提出,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强调质量,但刘鹤认为,让中国经济增长保持“高速度”更具有紧迫性,而所谓的过剩产能可以依托城市化进程得到解决。“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中国经济不抓住增长的好机会, 在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尽可能快地解决结构性改革的历史任务, 就可能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他强调。事后证明,正如他所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又持续了十多年。而现在,真正到了强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候。世纪之交,刘鹤还敏锐地预感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力量。他从1996年到2003年陆续发表多篇文章,大力推荐“新经济”,并鲜明地提出,“最危险的是对新经济的麻木不仁”。彼时的刘鹤已经清醒认识到,相对于传统经济,新经济更倾向于扁平的,互动和网状的组织结构,将对现行组织及其体制产生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全面体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管理行为、交易方式和制度变化等方面。但其恰恰也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最好的动力。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仍不过时。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补短板”的其中一项正是要求“培育发展新产业”。2008年8月,国内面临紧缩政策是否需要继续的争议,刘鹤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指出,就中国经济的现实表现看,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没必要再加大调控力度,应保持各项宏观政策的稳定,创造一个良好、透明的外部环境。那年9月开始,沿海地区出现严重的出口下滑,来自发达国家的坏消息接踵而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2009年4月,全球经济还处于不断受到冲击的困顿之中,刘鹤提出了这样的担忧:“与上一次经济危机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没有新的增长点,技术突破缺乏储备。展望十年,如果处理不当,这场金融危机存在出现一波三折的潜在风险,一旦如此,金融危机经历的时间会比想象的还要长久,对此亦高度警觉和防范。”最近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深刻影响了刘鹤后期的理论形成。从2010年起,刘鹤牵头的中财办课题组,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启动了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两年后,《比较》杂志刊登了由其执笔的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他在这篇后来获得中国经济领域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文章中,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归纳了两次大危机的异同之处。从宏观视角看,课题组认为,两次危机带来的启示包括:繁荣时期要有危机意识,不能一再延误改革良机。货币政策必须松紧适度,不能只顾追求短期繁荣。财政政策必须量入未出,留有余地才能临危受命。金融安全网必须及时修补,社会安全网必须覆盖广泛,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等。课题组还在研究中还特别提出,要吸取两次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向过度负债型经济,重视调控由金融引发的波动。在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方面,强调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货币金融环境不能助长债务型经济过渡发展。发展消费信贷要稳步推进,严格偿付能力审核;地方政府借债行为要逐步透明化、制度化,加强市场约束;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和民间融资要规范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强资本约束和内部治理约束,防止利益冲突和道的风险。第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宏观调控要在关注真实经济指标的同时,更注重调控金融引发的波动,加快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弱化金融的顺周期性质。第三,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既改善实体经济经营环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又抑制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刘鹤认为,危机的爆发是“人祸”而非“天灾”,两次大危机中一个共同的原因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超过了微观层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宏观层面的监管能力。在金融监管方面,本轮金融危机至少带来了三条启示:第一,金融监管要有前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是内生反周期性的,特别是在繁荣时期,金融监管在不受重视时最有价值。第二,金融监管体系要有适应性,监管者需要具备深刻的自省意识和不断改良的能力。第三,金融监管要“长牙齿”,不能只说不做。在全球经济治理新架构确立过程中,课题组提出,中国在走出危机的激烈国际博弈中应维护利益、适时出手。要认清,顺差国家实际上在“再平衡”过程处于主动,不能在再平衡压力下,承担过多国际经济调整责任。在全球力量对比加速变化,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处于大变动和寻找信均衡的背景下,中国应寻求由积极参与者向主导塑造者转变,设置“中国议程”,推出“中国方案”。刘鹤这代人由于早年的磨难,往往认为自己对改革负有更大的责任。正如他2008年在《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一文中所说,“三十年前我们以惊喜的心情迈进大学,赶上了时代的末班车,不觉之间几乎到了花甲之年。展望未来,路途还很遥远……有三件事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回避的责任:一是强化社会共识和推动改革开放;二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推动理论创新;三是思考深化改革的导航图。”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鄂璠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照进现实,看看三位“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的故事,就不难理解“2020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了。累—变—希望—温暖—忙—难—学习强国,燃!这是从2013年至2019年,中国人的年度感受。2020年,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它来临之前,人们早就将对它的美好期待体现在一系列包含里程碑含义的“定义”当中: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谋划的关键之年。遥想着,盼望着,期待着,这一年终于来了!但谁也没有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追梦“小康”的路上砥砺前行的中国人,又会有着怎样的年度感受呢?小康榜 2013~2020 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白天做牧民,晚上当明星,坚守出奇迹“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有爱就是天堂。”这是《文成公主》实景剧中的一句歌词,马新明很喜欢它。而这部演出的打造之地拉萨,也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马新明与拉萨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10年。那年,他37岁,是北京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基层工作处处长,有北大新闻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工作得心应手、舒心坦然,但他却偏偏主动选择了援藏。打造实景版《文成公主》时,马新明刚好到了援藏3年届满的时候。那段时间,他的痛风很严重,膝盖如同大碗口般粗肿、红胀而光亮,妻子曾流着眼泪劝他回北京。可他却说放不下一摊子事。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守,又干了一届。过去的7年中,《文成公主》这部剧成为西藏文旅产业扶贫的典范,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5000余万元。剧中800余名演职人员,95%以上为当地藏族群众。很多群众白天是农牧民,晚上是演职人员,连各家各户的牦牛、马、羊、藏獒,都成了舞台上的“明星”。2015年12月,在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协办的“第十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马新明获得“2015年度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奖。2017年7月,马新明调任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至今,他仍坚守在扶贫事业的第一线。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作为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够交出亮眼成绩单,离不开无数像马新明一样的人“有爱就是天堂”般的坚守。“坚守”,成为了这一年无数国人的“集体感受”。近日,《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20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以下简称“2020国人年度感受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提及的高频词汇有30多个,其中,“坚守”一词位列第一。接受深度采访的受访者,在提及“坚守”的感受时,普遍会讲述的是这些年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中国故事,“80后”“90后”受访者讲述更多的是他们在今年看到或听到的抗疫医生或志愿者等群体坚守岗位的故事,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直到今年才深刻体会到“坚守”一词的含义。小康榜 2020 国人心中的十大生活色彩九旬女先生白发变黑,逆境中如何把磨砺“轻而化之”?在“2020国人年度感受调查”启动时,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已开启全球公映。这部片子的主角是一位年近百岁的女性,在96年的岁月中,她面临生活的困惑与不幸,却秉持着一种平静、淡定与从容的处世态度。她,就是“2019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一世多艰,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里。炎天流火劫烧余,藐姑初识真仙子。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一朝鲲化欲鹏飞,天风吹动狂波起。”这是叶嘉莹写的一首词,就挂在南开大学为她修建的迦陵学舍的一面墙上。这是她对自己波澜起伏一生的悠然回顾。青年丧母、漂泊异乡、中年失女、晚年回国,叶嘉莹的一生命运多舛,非常“磨”人,但在《掬水月在手》导演陈传兴看来,叶嘉莹身上有一种“弱德之美”——“她是一个弱女子,但比许多男人都要坚韧,既能扛起个体的坎坷命运,也能扛起大时代里中国诗词的命运。”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磨难中成就生命的光辉,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逆境中还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轻而化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的叶嘉莹却做到了。无数人在观影时,都被电影尾声部分的一个细节打动了:2002年,诗人席慕蓉带着叶嘉莹回到叶赫水寻找蒙古先祖原乡。叶赫那拉部族从前的居地,如今已是一大片玉米田。伫立在高大茂密的枝干之间,叶嘉莹静静地站着看了一会儿,忽然侧过身来说,这不就是那首诗吗?她随即吟诵起《诗经·黍离》。此时此刻,年近八旬的她并无老态,只有一个普通寻根人对飘零人生要找到物理栖息地的深情寄望。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2020年,96岁的叶嘉莹在9月10日那天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当日,《掬水月在手》天津教师节特别放映活动在南开大学举行,叶嘉莹迫不及待地和现场嘉宾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趣事——“白发变黑了”。原来,在拍摄《掬水月在手》的时候,叶嘉莹不小心跌破了后脑,她坚持使用中药喷剂疗伤,结果,不仅治好了后脑外伤,更神奇地使她的白发变黑了!叶嘉莹开玩笑称,和拍摄时相比,自己已经换了一个人。叶嘉莹饱满的精神状态也让很多在场的年轻嘉宾自叹弗如。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而叶嘉莹在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磨砺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对诗歌传承的坚守。在自传《红蕖留梦》结束的话中,她写道:我的生活并不顺利,我是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后浪 抗疫斗争的重压之下,中国的年轻一代勇敢地站了出来。图片/tuchong磨,感恩,健康第一在坚守中积蓄力量,战胜磨砺,保持健康,是叶嘉莹的智慧,也是中国人在今年这场抗疫战中展现出来的“集体智慧”。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中国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踏上征程。在抗疫斗争中始终坚守的还有疾控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应急救援人员、新闻工作者、企事业单位职工、工程建设者、下沉干部、志愿者,等等。汇聚了如此强大的“坚守之力”的中国,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疫情期间,许多社区实施了封闭式管理,老百姓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安心宅在家里,不给自己所在的城市“添乱”。无数老百姓把“健康第一”落实到行动上,“发明”了不少居家健身的新方式。中国还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国际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主张,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磨、健康第一,都入选了“2020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之“2020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它们紧随“坚守”之后,“健康第一”排名第二,“磨”位列第三。抗疫斗争的重压之下,中国的年轻一代勇敢地站了出来。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将“感谢”两个字说出口很容易,但能够在磨砺之下、压力面前,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感恩,则并不容易。今年,中国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做到了。更年长一些的父辈早就为“后浪”们做出了榜样。时光回溯到1991年,马新明作为丽江市高考状元,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管理学系行政管理学专业,第一次看到火车,第一次离开故乡,也成了第一个通过读书走出当地大山的彝族青年。至今谈及37岁那年自己做出的援藏选择,他都说:“我永远不能忘了父老乡亲,不能忘了帮助过我的人,不能忘了还有那么多贫困群众。我能做的就是把感恩和感激的心化为实际行动,投入脱贫攻坚的事业中去,用尽一生报恩情。”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无论是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还是在9月10日当天以《掬水月在手》的放映来表达对叶嘉莹坚守初心的感谢,都让中国人感受到了感恩之美。在“2020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感恩”一词位列第五;与“磨”息息相关的“压力大”一词排名第四。小调查 2020 年以来,您觉得用哪种滋味来形 容您的感受最为贴切?“要冲鸭”——当大导演面对累与难“2020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显示,累、难、通透、要冲鸭、奋进,这5个词,亦是这一年中国人的普遍感受,在榜单上,它们分列第六至十位。《小康》杂志社联合相关专业机构,自2013年开始推出“国人年度感受调查”,查看过去7年的“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不难发现,“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高频感受,在“2013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在“2014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在“2017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位居第十,在“2019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位居第三。“难”字也不是中国人的“新体验”,在“2018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位居第一。“通透”一词在去年首次上榜,排名第十,今年则又前进了两个位次。“奋进”一词也是在“2019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首次亮相,排名第二,今年再次登榜。“要冲鸭”则和今年排在第一的“坚守”,排在第二的“健康第一”,排在第三的“磨”,排在第五的“感恩”一样,首次登上“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今年排在第四位的“压力大”是第三次登榜,这个词在“2017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在“2018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排行榜上位居第六。面对累与难,我们应该怎么办?“201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著名导演高希希的故事,或许能给人们以启示。今年6月26日,由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乡村第一书记》在河南杀青。这是今年扶贫攻坚项目中很重要的一部作品,疫情却让整个拍摄期足足推迟了1个月。2月份,高希希才带领剧组来到河南开始拍摄。尽管在这期间经历了“磨”,在此之后又要面对“累”与“难”,但高希希的心态却挺好,“我们正好把细节做得更扎实,这段日子也让前期制作获得了精耕细作的时间,能潜下心来反复打磨剧本。”电视剧从2月底拍到6月,高希希一直住在村里的香严寺。物质条件艰苦,他却乐在其中:“这里空气极好。大家每天吃盒饭,我也吃,挺好。”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常常指挥千军万马,拿出所有积蓄孤注一掷去拍《三国》的大导演。他的创作历程与他的个人生命相互印证,像极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定要把那块巨石推上去,无论前路艰险,亦或困难重重。美国作家海明威是高希希最喜欢的作家,他的名言“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对高希希影响至今。当初拍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剧组在荒原上,面对困难,疲惫的高希希随手翻到这句话,心灵被呼唤,重新焕发能量。这样的状态像极了“2020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的排序——因通透而生发“要冲鸭”的干劲,继而保持“奋进”。延续往年惯例,“2020国人年度感受调查”还对国人年度色彩和年度滋味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受访者选择用“五颜六色”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除了感受到色彩斑斓外,选择用“白”和“蓝”这两种色彩来形容自己生活状态的人也非常多。在描述这一年自己感受到的滋味时,大家普遍选用了“辣”字,其次是“苦”,再次是“酸”。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诗经》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数千年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这同样是一种“坚守”。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照进现实,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坚守喝彩。(《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12月上旬刊
中国最牛的大学是谁?大家都知道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内高校谁的工科实力最强,大家也毫无疑问地说: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虽然努力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这么多年,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工科大学,文科可有可无,理科羽毛未丰,医科几乎为0。而清华大学也喜欢工科,看不起其他学科,所以清华大学作为工科院校,经费全国第一,足足比北京大学高了一100亿。2019年清华大学经费预算297亿,是国内唯一超过200亿的高校,而著名的北京大学经费只有190亿,比清华大学少了100亿。看来还是工科挣钱啊。那么国内大学文科谁最牛呢?估计不少人说北京大学啊,不是北京大学就是清华大学,其实你们错了,最牛的是一个国字头高校。那么怎么评估文科实力厉害呢?第一是学科评估,第二是这个论文了。赞先看论文,再看这个学科评估。文科发论文和理工科不一样,理工科都以SCI,nature,science,cell为荣,而文科基本上不讲这一套。近日,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中国高校南大核心发文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南大核心发文量位居全国第一。厉害的是,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在南大核心期刊共计发文2699篇,成为全国高校第一,也是唯一一所发文量超过2000篇的高校,其他文科牛校,比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列第二至五名。而曾经很牛的复旦大学这次跌出五名外。中国人民大学可不是这一次第一,而是2006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南大核心期刊发文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充分体现了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高学术水平与强大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论文长期全国第一,实力绝对的牛。那么学科评估呢。咱来看看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评估成绩。中国人民大学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有9个第一,其中人文社科学科有8个。8个A+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4。在人文社会科学排名A+学科数量为8个,排名全国第2(统计学是理学,其实是文科),如果算上的话,和北京大学并列第一。A类学科(含A+/A/A-)数量为13个,排名全国第2中国人民大学还有一些学科是第一,比如: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所以目前人文社科第一名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当然有人会说社科院大学怎么样?我只能说,和北大人大比还是差半条街。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