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就像刚从襁褓里走出来的婴儿,还未成熟。2017的“双一流”评选当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顺利入选“一流学科”,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却终究未能得到国家的青睐,遗憾落选,可能是想让它再慢慢长大一些吧,毕竟“双一流”是动态的,以后还有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而来,2017年5月才刚刚成立,并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虽然初出茅庐,但依托中国社科院这块招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表现很好,录取投档线超过多所985高校。2017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共招收300多人。在学科建设上,目前基本上和一所顶尖的211大学差不多,但其依托的是中国社科院,所拥有的资源和平台是很多985大学无可比拟的,本科的录取分相当高,一般人还真进不去。中国社科院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机构,社科院研究生院是社科院的下属机构,从行政上来看跟部属院校是一个级别的。不过部属院校上百所,社科院的研究生院独一家,因此社科院的人文社会科学实力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可谓不是211,胜过211。跟普通的大学比起来,社科院法硕特点在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鲜的领域。众所周知的事实,社科院法学所曾经代表着中国法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即使今天已经退到第四名仍然可以说是顶尖研究型学术机构,社科院的很多导师是各个领域的泰斗,在近年评选的《中国当代法学名家名单》当中,社科院的法学家数量仅仅排在法大人大和北大之后。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卢俊宇)28日,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法治中国与学术责任——新时代中国法学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谢伏瞻表示,新时代的法学研究,必须以建构中国特色法学体系为目标,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恪守正道勇于创新,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理论成果与学术成就。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先后从法治理念更新、法学理论创新、法治实践对策、法学教育树人等方面就新时代中国法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300余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随着Libra的提出,以及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试点的加速推进,全球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关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讨论、计划和落地也在不同程度地开展。12月9日,北京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了关于DCEP的专题研讨会,探讨了央行数字货币这种新趋势在法学界可能会引发的新研究课题和方向。火链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李慧受邀进行《DCEP的发展演进和现状》主题分享,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基本原理与核心特征出发,分析和阐述了中国数字货币DCEP的技术架构、总体规划以及当前发展的现状,并讨论其对中国以及全球的影响。北京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张真理、副所长王洁等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并对包括在数字化的世界里如何保护个人用户隐私、如何完成数字资产权属确认和转移等问题发表了看法。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 5G 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技术革新和数字化经济的全面兴起,让科技由最初的工具角色转变成驱动金融变革的中坚力量。而DCEP 可以满足数字化时代更低成本、零摩擦、可无限分割、安全和民众隐私保护的诉求。数字货币的优势有目共睹,货币数字化趋势正在铺开,央行数字货币的时代正悄然来临。据公开资料介绍,中国在DCEP的试点区域已完成约20亿元数字人民币试点交易,苏州也启动了约2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的测试活动。李慧认为,DCEP是中国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种金融基础设施,目前中国也在大力推进DCEP的试点和研发工作。实际上,中国央行在数字货币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2014 年;2016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成立;今年,DCEP已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四地一场景”的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除工、农、中、建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等非银行机构也共同参与试点。除了中国大力推进DCEP的研发和试点,全球其他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并加快推进CBDC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很多国际性有影响力的金融类组织也加入了关于CBDC的研究,并展开联合研究共同推进。展望未来,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深入融合与改造,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而DCEP 是人民币发展到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形态,是对现有金融系统和支付系统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创新,也必将助力数字经济走得更快,走得更远。”李慧说。 (责任编辑:赵融) 【来源:中国网财经】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举办首届生态法跨学科青年学者学术论坛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承办的“首届跨学科视野下的生态法——共识与分歧:生态法与传统法理学对话”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行。本届论坛的宗旨为“真诚切磋学问、理性交流思想、探讨学科前沿、开展跨界交流;讨论无讳、平等对话、群而不党、求同存异、理以省己、开放包容”,旨在为我国生态法学研究共同体提供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互动的对话平台。论坛吸引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福州大学等20多家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实务部门的50位青年学者报名参加,与会者的研究领域覆盖生态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比较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在开幕式上指出,生态法是一个崭新的部门法,是从实践中出发,在解决传统法律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面临的难以妥善处理的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生态的发展需要法律作出相应的适应。生态法律关系的出现对传统部门法对法律关系的理解提出了挑战,生态法学的产生也使得法学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从研究方法,研究知识的基础等方面,为法学研究注入新的血液。南大学法学院陈海嵩教授作了题为《权利、义务抑或其他:生态法本位的再思考》的发言。陈海嵩教授在发言中提出,生态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说的环境法,生态法强调两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其本质上要强调公众性而非个体性;第二是生态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在生态法领域,无论主张权利本位或义务本位都将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应当改变前述静态的思考立场。生态法的对象所面对的社会关系,不是单线条的,因此应尝试着从一种动态法律关系角度重新思考对组成生态法基本的要素进行思考。生态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基于这三类主体,产生单向、双向以及多项三类法律关系。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政府透明度及政务公开研讨会(2020)”今天在北京召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201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围绕决策公开、管理的服务公开、执行和结果公开、政策解读与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等方面,继续对49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125家县(市、区)政府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评估发现,2019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评估发现,2019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其中,政务服务信息公开整体水平有所提升,表现在:一是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的公开率比2018年明显上升。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的公开率由84%提高到87.76%,省、市、县三级政府由74.19%、51.02%、57.00%全部提升到100%。二是多数评估对象实现市场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办事服务事项集成式、一站式公开。评估发现,省、市、县(市、区)政府对市场主体和个人办事服务事项集成展示的分别有26家、42家、125家和21家、35家、124家,公开率分别达到83.87%、85.71%、100%和67.74%、71.43%、99.20%。三是部分评估对象服务事项归类清晰便于查阅。四是部分评估对象办事指南公开要素更细化、更便民。部分评估对象服务指南中不仅有明确的办事地点,还有交通指引,提供了乘车路线或地图导航链接;部分评估对象提供了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错误示例等功能,集中解答群众办事疑惑,提升服务效能。评估发现,各级政府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初见成效,部分地方政府已率先建成全省行政执法信息统一平台公示。广东省、湖南省长沙市等地积极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落地,建立了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统一公示平台,平台均按照事前公开、事后公开两个板块分别建设,其中广东省公示平台覆盖了省、市、县(市、区)、镇(街道)四级各类行政执法信息,公示信息范围覆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征用、行政许可等各类行政执法行为。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公开债务信息情况较好:第一,债务限额、债务余额信息公开率较高。除2018年无政府债务发生的6家评估对象外,公开了债务限额的三级政府的评估对象共175家,总体占比达87.94%,公开了债务余额的三级政府的评估对象共180家,总体占比90.45%。第二,部分评估对象集中公开全省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如甘肃、青海等省设置政府债务信息专栏,不仅公开了省本级的政府债务信息,还用一张表汇总公开全省所有市、县债务限额、债务余额等情况。第三,部分评估对象积极落实随预决算公开政府债务信息的要求。评估还发现,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信息公开情况较好。125家县(市、区)级评估对象中,公开了本地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文件、咨询电话、小学招生范围、初中招生范围、普通学生入学条件和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的分别有91家、73家、69家、65家、90家和88家,公开率分别达到72.8%、58.4%、55.2%、52%、72%和70.4%,公开率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12.8个、1.4个、9个、7个、7个和1.4个百分点。评估结果还指出,政务公开工作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重大决策预公开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力度仍需加大;部分机关权力清单公开水平有所下降;审计计划、审计报告等公开率较低;部分义务教育信息公开程度仍然较低;等等。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发表致辞。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以“政务公开成效与展望”为题进行成果的总发布。
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法院围绕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走出了一条法院信息化的中国道路。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97.8%的法院支持网上立案,其中高级法院的实现比例首次达到100%,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实现比例也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达到99.3%和97.6%。全国法院全年网上立案的一审民商事和一审行政案件共有5149570件,占一审民商事和一审行政案件受理总数的33.2%。报告指出,全国已有2320家法院支持网上证据交换,占法院总数的66.9%。其中29家高级法院实现了该功能,占90.6%,相比2018年增长了18.8%。此外,全国支持网上开庭的法院共有2018家,占法院总数的58.2%。其中,有23家高级法院、257家中级法院和1738家基层法院实现该功能,分别占71.9%、62.7%和57.4%。澎湃新闻注意到,报告提到,2019年全国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了99.5%,其中2055家法院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占全国法院总数的59.2%。全国法院庭审直播次数也大幅度提升,达到3903771次,直播率33.2%,相比2018年提高了17.4%。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当事人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共联系法官73203次,是2018年的46.7倍。其中,法官及时回复62342次,回复率为85.2%,显著高于2018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就读法律硕士专业,我来介绍一下社科大的法学专业。1、专业设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开设有法学专业,办学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招收本科生、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2、师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法学专业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很多老师都是来自于社科院法学所的研究员,学术能力和教学经验一流。有名的老师例如刑法的刘仁文老师,民法的梁慧星、孙宪忠老师等,都是学界的知名人物。除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老师,还有很多来自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优秀师资。3、本科办学特色:“师徒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多年探索不断完善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社科大本科教育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导师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方面的指导,更对学生进行追求科学、严谨求学等方面的言传身教。同时,社科大的本科不仅有文科课程,还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以适应信息化的社会浪潮。如图所示是18级本科课程计划的选修课程的部分截图。4、优势特色:要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本专业的最大优势,应该就是学术方面了。在社科院大学读书的最大感受就是,这里是一个适合学习深造的好地方。学校位置的偏僻造就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空气质量。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也非常完备充足,图书馆馆藏数目丰富,信息资源库丰富,学校购买了很多学术数据库权限,学校内的学习氛围也非常的好。同时加上之前所述的特色办学模式和优质的师资条件,社科院大学绝对是一个适合深造的地方,尤其是答者介绍的法学专业。 感谢提问,欢迎采纳!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卢俊宇)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9年《法治蓝皮书》《四川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法治蓝皮书指出,2018年中国立法、法治政府、司法体制改革、刑事法治、民商经济法治、社会法治等全面推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方面面大踏步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法治蓝皮书指出,2018年刑事司法发展呈现明显的制度化趋势,顶层设计日益完善。通过修正《刑事诉讼法》贯彻党的政策,总结认罪认罚的司法经验并将之上升为法律;通过《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的缺席审判制度,加强国际追逃追赃,推进反腐制度化;通过完善刑事陪审制,推进司法民主;通过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及其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回应经济社会需求;通过开展新一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定社会秩序;通过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改革,贯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刑事申诉公开审查,加强检察监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8年中国民商经济法治发展继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改革成果落地,致力于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立法司法回应重大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需求;证券监管呈严格态势、缓解立法迟滞;完善商法立法,建设适应时代需求的商事环境;知识产权法治在司法和行政执法方面更有作为;修改《个人所得税法》,进一步优化国家税收结构。法治蓝皮书还提出,要防控社会风险,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困境,今后社会法治建设应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大处着眼,从规范政府决策、防控决策风险、紧急事件处置、社会关系修复等细微之处着手,建立起科学的社会风险评价机制,健全社会风险感知与防控体系,以期全方位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1年的考研报名即将开启,很多同学对法学考研的院校选择这个问题上依然举旗不定,笔者作为过来人,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总体来说,院校的选择要考虑几个因素,即想去什么城市,想从事什么职业,自己的实力究竟有多少。01城市其实,选择哪所院校最关键的标准在于好就业,其次要衡量自己的实力能够考上什么样层次的学校。而要想好就业首先要明确自己想去哪个城市。对于法学来说,显然是为大城市而生的专业。主要的城市选择就在于北上广,其他城市还包括杭州、南京、重庆、成都等等。因此,选择报考目标院校的基本标准就在于,你想去哪个城市工作,就考哪个地方的研究生。以北京为例,如果你想去北京,那么一定要报考北京地区的研究生。因为北京的工作都是面向北京高校毕业生倾斜。比如北京的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仅限于北京高校的毕业生,外地的毕业生必须符合三好学生或者一等奖学金等附加条件才能报考。因此,对于外地高校的毕业生颇为不利。再比如某杜、某达、某坤、某问等月收入超过2.5万元的高级律所,往往都需要超过一年的实习期才能录用,京外学生由于没有时间基本没戏。考博更是如此,身处京圈,更容易认识北京各大高校的博导,考取博士的概率比京外高出许多。因此,要想去北京工作,一定要考北京的研究生。 以此类推,想去上海,就考华东政法大学,想去重庆,就考西南政法大学,想去广州,就考中山大学。当然,北京的好的研究生院校走到哪里都不怕,反过来就很艰难。 还要特别提示的是,对于本科不是法学,想考法律硕士,还想干公务员的同学来说,更要来北京,因为北京的公务员并不要求本科必须是法学,反之江浙沪地区严格要求。 02职业选择法学研究生的就业主要是三个层面,即读博、公务员和律师。你想从事什么职业,也决定了你目标院校的选择。 第一,如果想读博士,一定要考北京的研究生。北京才是学术的重镇,知名博导全在北京。来到北京,即使你学校一般,也有大量的机会结识牛导。毕竟,现在的博士申请都是考核制,因此和博导的眼缘非常重要,导师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学生。从这一点来说,京外院校的机会明显偏少。当然,如果能跟到京外院校的大牛,也是不错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 第二,如果想从事律师职业,最好不要去北京,上海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如果能考到清北人的研究生,自然更好不过,有望进红圈所拿两万高薪,户口也有解决的希望。但对于大多数人想从事律师的学生来说,北京并不是好的选择。北京的户口非常难拿,从事律师职业,意味着将没有户口,而且律师的开始阶段非常困难,每月的工资甚至都付不起房租。想干律师,最好考华东政法大学,在江浙沪的认可度比复旦、上交、浙大、南大都高一些,为了户口容易一些也可以考取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和复旦。如果想去广州,最好考中山大学,毕竟广州没有政法类院校,中山大学的法学研究生非常受到市场的欢迎。 第三,如果想从事公务员职业,一定要选择较好的985院校和名牌政法类院校。这主要考虑的是选调生的问题,因为选调生待遇好,而且考取相对容易。对于选调生而言,清北最好,不少省都会先选择清北的学生,再来选择其他知名院校的学生。例如天津河北,先给一部分岗位给清北毕业生,再来选择其他985院校的毕业生。再如浙江,仅面对26所知名院校和名牌政法大学招录选调生。要想报考公务员,只拿下部分省份选调生报名资格的大学最好谨慎考虑。 第四,如果想报考军队文职,最好报考985和211院校。例如解放军军事法院2020年文职人员招聘法官助理的条件是:男性,中共党员,985和211工程大学的法学硕士毕业。03个人实力名校的名额是有限的,因此选择考研院校,还要考虑自身的综合实力。笔者把考研院校分成四档:第一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二类,名牌政法类院校和985院校;第三类,特色专业院校;第四类,普通院校。选择院校的原则应该是考研院校的实力大于等于本科院校。事实上,大多数单位看重的是你的最终学历的院校。只有在最终学历差不多时,才会比较本科学历。因此,一定不要为了上个研究生,调剂到比本科学校差很多的学校。比如,从名牌政法类院校,考研调剂到一个很普通的211,就是一个败笔。 报考清华、北大、人大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报考人数众多,但录取人数较少,复试录取的不确定性也很大,985院校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名牌政法类院校招生人数较多,但由于报考人数多同样不好考,不过相对于985院校来说容易一些。其实,考生还可以关注特色专业的学校。例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可以借助其平台,在民商法,经济法和国际法上大有作为。即使你是个三本院校,认为自身实力不够冲击上述名校的话,考一所普通院校其实也不至于沮丧。特别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往往要求法学专业研究生,但对哪个院校的研究生基本不做要求,因此只要你是研究生,你就具有报考资格,因此仍然有成长和进步的空间。反之,就算你本科学校再好,没读上研究生,很多单位的报考资格都没有。04总结总之,考研院校的选择需要结合自身条件,考虑城市、职业选择和个人实力等多种因素。本文只是结合自己的经验优势和上述因素,从就业现实的角度对考研院校的选择作出的简单分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今天(9月16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政府透明度及政务公开研讨会(2020)”在北京召开。研讨会还进行了网络直播。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201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围绕决策公开、管理的服务公开、执行和结果公开、政策解读与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等方面,继续对49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125家县(市、区)政府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评估发现,2019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评估发现,2019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其中,政务服务信息公开整体水平有所提升,表现在:一是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的公开率比2018年明显上升。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的公开率由84%提高到87.76%,省、市、县三级政府由74.19%、51.02%、57.00%全部提升到100%。二是多数评估对象实现市场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办事服务事项集成式、一站式公开。评估发现,省、市、县(市、区)政府对市场主体和个人办事服务事项集成展示的分别有26家、42家、125家和21家、35家、124家,公开率分别达到83.87%、85.71%、100%和67.74%、71.43%、99.20%。三是部分评估对象服务事项归类清晰便于查阅。四是部分评估对象办事指南公开要素更细化、更便民。部分评估对象服务指南中不仅有明确的办事地点,还有交通指引,提供了乘车路线或地图导航链接;部分评估对象提供了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错误示例等功能,集中解答群众办事疑惑,提升服务效能。评估发现,各级政府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初见成效,部分地方政府已率先建成全省行政执法信息统一平台公示。广东省、湖南省长沙市等地积极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落地,建立了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统一公示平台,平台均按照事前公开、事后公开两个板块分别建设,其中广东省公示平台覆盖了省、市、县(市、区)、镇(街道)四级各类行政执法信息,公示信息范围覆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征用、行政许可等各类行政执法行为。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公开债务信息情况较好:第一,债务限额、债务余额信息公开率较高。除2018年无政府债务发生的6家评估对象外,公开了债务限额的三级政府的评估对象共175家,总体占比达87.94%,公开了债务余额的三级政府的评估对象共180家,总体占比90.45%。第二,部分评估对象集中公开全省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如甘肃、青海等省设置政府债务信息专栏,不仅公开了省本级的政府债务信息,还用一张表汇总公开全省所有市、县债务限额、债务余额等情况。第三,部分评估对象积极落实随预决算公开政府债务信息的要求。评估还发现,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信息公开情况较好。125家县(市、区)级评估对象中,公开了本地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文件、咨询电话、小学招生范围、初中招生范围、普通学生入学条件和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的分别有91家、73家、69家、65家、90家和88家,公开率分别达到72.8%、58.4%、55.2%、52%、72%和70.4%,公开率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12.8个、1.4个、9个、7个、7个和1.4个百分点。评估结果还指出,政务公开工作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重大决策预公开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力度仍需加大;部分机关权力清单公开水平有所下降;审计计划、审计报告等公开率较低;部分义务教育信息公开程度仍然较低;等等。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发表致辞。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以“政务公开成效与展望”为题进行成果的总发布。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陈倩审签 | 梁泽铭实习生 | 罗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