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的与西方接轨,其中高等教育随着几代留学回国人员进入高校成为各大高校的骨干教师力量,甚至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国内高等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和科研体系基本与西方接轨。科研方面,虽然国内研究者还鲜有能问鼎最高科学奖-诺贝尔奖,但是人数众多的中间层级科研队伍和能力已经是世界重要的科研力量,应用层面成果部分领域已经领先世界,顶级科研团队的建设和成果,仍需要几代科研工作者的积淀。科学最高奖项作为进入科研领域的入门证就是获得相关领域专业的博士学位,国内大学生不仅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攻读博士学位也成为毕业后的一个热门去向。那么,应该怎么对待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应该期待得到什么,自己是否适合攻读博士学位呢?笔者以个人的经验,讨论分享一下经验。高等教育学位制度首先,笔者认为博士学位并不能证明你比其他人高人一等,各行各业顶端都聚集或者筛选了大量精英,这些精英没有攻读博士学位,是因为在他们的领域,他们获得成功,博士学位并不是必须的条件。但是,如果你选择科研作为你的职业,那么,你就必须有博士学位。换句话说,博士学位只是你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不是证明你比别人强,也证明不了你已经成功,仅仅是证明了你具备了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如果你只是想光门耀祖,向谁证明你成功,读博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李开复博士在工业界取得巨大成功因此,攻读博士学位最基本要得到的是,通过你在导师指导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过程,掌握理解科研工作方法,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可以做一个基本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这是攻读博士学位最低的目标,也是博士学位带给你的最根本的能力和素养。进一步,与硕士学位相比,攻读博士学位一般需要4~5年,一些特殊专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个阶段与硕士学位又不一样。可以说,攻读博士学位是一种半读书半工作的一段经历,这个阶段,不仅可以提高你的专业知识深度,同时,也锻炼了你职业技术或者职场方面的能力,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管理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所以,你可以经常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公司高管,政府官员都是出自博士团体。换句话说,获得博士学位,你不仅可以得到一般的科研职业培训,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职业、职场的培训。所以,博士毕业后不仅仅是只有一条科研道理,你可以重新选择。笔者周围接触的博士生,有很大一部分往往走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拿到博士学位,只能去做科研,如果做其他工作,就觉得丢人,是因为进不了高校或者其他科研院所,才去企业或者其他工作。这些同学把自己的路不仅没有通过读博变宽,反而更加窄了。笔者认为,攻读博士学位核心是培养自己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能力,有了这些方面的锻炼,可以拓展个人视野和边界,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当然,你可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你也可以利用这种能力从事其他的事业,只要能更加实现你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有贡献。简单来说就是,博士学位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而服务的,而不是个人为博士学位而服务,本末倒置。另外,就笔者个人经验来说,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你可以跟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和工作,因为每个专业顶级的课题组,导师还是团队,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顶级水平,肯定是包括了非常好的科研思维,方法论,团队高效管理等一系列的优点,在读博的几年内,你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自己价值观,专业素养,方法论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尤其对于出身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这些家庭的孩子,有些智商很高,但是由于受到父母思维和视野的局限性,并不知道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等等,如果能有机会与国内精英学习共事,会对自己有个质变。笔者回顾自己的读博的收获,比起那张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困扰很久的一些价值观,工作方法方面,格局方面的提升,真是改变了整个的人生轨迹,对于读博阶段和导师,满满的都是感激!总结一下,攻读博士学位你可以得到从事科研工作的入场券,给你更宽更高的视野可以选择,但是不要被博士学位束缚住,另外,对于寒门子弟,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与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共事,解决底层家庭的一些价值观和思维的局限性。仅此而已,博士学位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人生需要不断地拼搏努力!正确认识,让博士学位助力自己实现人生目标!
文|冷丝栏目|考博和读博对于博士生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几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有做出读博选择的意愿。但是,为什么读博士?这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家庭有着很不相同的答案:出身经济和文化条件优越家庭的博士生,成长环境相对优越,往往会基于精神层面的追求选择读博士;而各方面相对劣势的家庭,博士生则往往需要考虑诸多现实因素。但无论是处于精神方面的追求还是物质方面的追求,获得博士学位的优势非常明显,至少有三大优势:一是找工作要容易多了,只要不是个人要求特别高,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难;二是进入国家机关、事业编制单位的几率非常大;三是未来发展前景看好,职位、职称晋升、工资收入都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人员。当然,冷丝也提醒,获得博士学位就是正儿八经的博士了,博士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应该是该领域既有创新又有深度的内容,因为它最后要经过同行专家的评审方能通过,才能获得学位。一旦拿到博士学位,就证明他们在所从事的领域中是个专家了,未来不但要进入学术领域,而且要成为一个更大领域中的专家。也正因为如此。攻读博士学位也有三大困境,而且要引起重视。第一,不能按时毕业的博士生数量很大,是困扰博士培养的难题,也是困境。读博士跟自己未来从事什么关系不大,别人无权干涉,但若从个人兴趣、个人发展、大学资源等各种因素考虑,还是应该慎重选择。近年来,进入博士项目而没有按时毕业者,也给博士导师带来不少困扰与难题。有些高校已经开始规定,未按时毕业的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将缩减导师的招生人数。博士生是否如期毕业,给高校带来困扰,也会给博导带来负面影响。第二,博士之路不易,甚至可以说很艰难。攻读博士学位,这不但是对个人精神、智力、学习力、研究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个人体力与身体健康的全方位考验。所以说,在未做好充分准备并对未来没有较为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做出读博的选择。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沉重的科研压力和负担,面对未知的研究结果和延期毕业的可能性,很可能会中途崩溃,这是需要避免的。许多博士生会发现社会上自己的同龄人已经能够拿到一笔可观的薪水了,而自己拿到手的补贴还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对此也要正确认识。第三,优秀的博士生数量并不多,部分博士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专家。很多人误以为博士就是知识和水平的象征,其实不然,所有的博士毕业生之中,少数博士未来才有可能成为优秀专家。所以,社会上不该过分要求人们的高学历,更不应该在并非必要的机构中追求博士的数量。博士头衔听上去好听,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博士,即便进入了博士这个围城,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大学还是研究机构,都培养不出如此之多的博士,社会也并不需要这么多具有博士头衔的人。因此,冷丝觉得,考博和读博,也要慎重选择,不能为了获得高学历而盲目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已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了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政府人文社科方面的权威机构,已经确立了易经的学术地位,国家正在着力培养易经方面人才。打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方网站,按照“招生信息-博士招生-2019年博士生招生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2019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12月6日更新)”的点击顺序,就可以查询到在“中国哲学”的大条目之下有“《易经》与预测学”这一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如下图所示社会科学院招生名录社科院网站显示,该专业导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谭德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介绍谭德贵导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道教研究室研究员,国内《易经》研究领军人物。他自幼学习易经,在传统学习的基础上,摒弃门户之见,兼顾象数与义理。几十年来,不但精通象数,避免了学术界轻数重道的传统,坚持道术不分,道器不分,并打通易与象数,尤其是佛教与道教的界限,并用现代尖端自然科学汇通易学,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方面提出了“万法归易”的系统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管理等现代领域。十几年来,先后担任国际、国内许多政府机构、许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顾问,多次游学讲学于东南亚、港澳等地,并在国内北大、清华等名校讲授易经。在这次国家的鼓励与支持中,伯乐创投创始人梅骏骑作为谭德贵导师得意门生,受谭德贵导师邀请作为助教,协助谭导为社科院在读博士生们教授易经知识。左:谭德贵导师,右:梅骏骑老师梅骏骑老师协助谭德贵导师一起为社科院谭德贵导师、梅骏骑老师与社科院博士生伯乐创投创始人梅骏骑老师倾心研究易理渊源十几年,打破门派之限、博众家所长、去粕存精,耳目一新的从科学严谨的角度解析命运的玄机。梅骏骑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易经与预测专业(全日制)博士生导师谭德贵教授的入室弟子,也是台湾中华两岸易理研究协会首任理事长宋英成老师的得意门生。他曾获三项人工智能发明专利,他研发的人工智能测算软件已经与新浪星座合作多年,还是腾讯星座、网易星座的特约撰稿人,发表的专业文章及视频被众多网络媒体广泛转载。同时他被多家投资机构特聘为顾问,通过易经对人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对大批创业者进行筛选,并使用易理分析这个创业者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创业者的性格、能力、未来外部环境的利弊等成分,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创业者是否具备获得成功的综合素质;并结合项目所处赛道等外界环境(主要看3点外界因素:1. 项目合法合规;2. 市场前景足够大,天花板足够高;3. 没有过于强大的竞争对手)分析是否值得投资。梅骏骑老师通过研究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项目分析,进行精准投资,已创造推荐投资的项目估值两年内翻20倍、5个月翻5倍、1个月就获得数倍估值的下一轮融资等诸多投资奇迹!为什么天使投资的核心是投对人?因为事在人为,企业发展一定面临无数次试错和调整,面对各种挑战与竞争,只有创始人够强大,团队战斗力够强,才能坚持不懈走过暴风骤雨,抵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投资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所以投资的核心是要投对人,而不是投事,投模式,投方向。就像同样是做手机,小米从无到有做到上市,同年金立手机却竟然破产,锤子手机垂死挣扎,差异就在企业的掌舵人!同样是做共享单车,摩拜单车以百亿估值成功被美团收购,ofo单车在同时期却大厦将倾、使用者的押金早已退不出来!怎么选人?很多投资人通过学历履历选人,但经常有学业优异的神童后半生碌碌无为,而亚洲首富马云大专考了3年,初创时找遍全中国的投资人却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有的人前高后低,有的人前低后高,有的人起起落落…..易经为什么可以精准判断一个人的发展规律?欢迎搜索梅骏骑“命运的玄机”
作为一个文科博士,大学博士毕业之后,省社科院和当地的大学都想要你去工作,你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才更划算呢?在做选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社科院和大学的性质。社科院是作为科研机构而存在,社科院是一种智库。而作为大学,兼具两种功能,其一是科研功能,其二是教学功能。因此,选择去社科院,还是去大学工作,首先要看你是希望毕业之后纯粹做科研工作,还是一边搞科研、一边带学生。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纯粹的科研工作更适合自己,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甚至有的人虽然是博士毕业、学富五车,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教学。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求职者而言,兼顾科研和教学,反而更适合自己。如果我们选择去社科院工作,相比在大学工作,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工作的自由度更高。一般情况下,社科院的研究员都是不坐班的。也就是说,作为社科院的员工,你通常情况下,不需要打卡和签到。很多省份的社科院都规定,每年只需要完成定量的科研任务,就不用上班。甚至有一部分社科院,根本就没有科研任务的定量要求。但如果你是一位大学老师,如果每周都要给学生上课,这就意味着,你的工作受到学校管理规定的限制更多。从学术研究的氛围而言,很多人更倾向于认为,大学的氛围更好。毕竟,大学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更纯粹。作为大学老师,一边教书,一边搞科研,更容易取得成果。如果是在社科院工作,很多人会觉得,社科院的研究员相对而言更功利一些。他们更热衷于做项目、做课题,从中获取劳务报酬,而不是纯粹做科研。社科院研究员们所做的课题的应用性比较突出,但学术性相对而言更少一些。因此,如果个人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真正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得首选大学。从收入上来看,社科院工作和进入大学工作,到底哪一边的收入较高?对此,其实并没有定论。关键是看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社科院工作和在大学工作,都可以按月领取固定工资。如果想要赚取额外的收入,要看个人的科研能力强不强。如果你的科研能力比较强,不管在社科院还是在大学,都能够赚到不菲的收入。如果你的科研能力比较差,在哪里都是“混日子”而已,只能领一份“死工资”。如果你是一位文科博士,毕业后,你会选择社科院还是大学呢?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大学专业和就业我国博士授学位授予权是在1981年确定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共有151个(详细名单请见本文结尾处)。哪些高校拥有首批博士授予权?博士毕业生怎样才能去高校当老师?在所有的博士授予权单位中,114家单位是高校,比如北大清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等。而在这些高校之中,还有5所军事院校,有第二、第三、第四这3所军医大学,还有军需进修学院和军需大学。京津地区高校名单这首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大多成为了后来的985高校和211高校,也是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主要高校。2005年之前,博士毕业生一般都能够在高校任教,而且能够较为轻松地进入985、211这样的一流高校任教。2005年之后,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才能够进入好的高校任教,所谓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指的是有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有较高级别的科研项目等等。一般水平的博士毕业生如果想要到高校任教,一般只能选择去传统意义的二三本院校。博士生毕业选择高校和科研单位依旧是多数。博士研究生作为公认的知识精英,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可以分为“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两个方向。北京科技大学学位授予仪式就传统的博士生就业意向而言,学术职业为博士生的主要选择。但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博士学位不再是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可靠通行证,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开始进入非学术领域,就业途径和形式向着多元化发展。比如,以教育部直属部分代表性高校2014届到2017届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博士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一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选择了学术职业,但相对于往年数据,这个比例已有所下降。非学术职业异军突起,在吸纳博士生就业方面已占据近半壁江山。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博士生就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受院校所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就业选择丰富多样性的影响,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高校的博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比例较大,比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处于中西部省份的高校,比如陕西师大、兰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省份高校。北京林业大学受学校类型影响,财经类、工科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掌握的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地转化为经济效益,这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以人文社科领域见长的师范类高校博士毕业生更倾向于进入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这些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就业率高达七成以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博士生供求双方都不同于往日,形势变化很快也很大。博士毕业生供给量增大。博士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供给量的增大既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鲜血液,也增加了博士生的就业压力。中国农业大学市场对博士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明显扩大。除了高校、科研机构提供的岗位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之外,企事业、政府机关对博士毕业生需求量逐年增加,博士毕业生就业岗位更加多样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传统的博士生教育意在培养学科的“看守者”,知识生产高度学科化,所培养的博士生多在高校任职,从事纯理论知识的生产工作,培养目的十分单一。而在崇尚知识经济的今天,博士生培养模式也逐渐发生改变,在训练其学术基本功的同时,增加了符合社会需求的内容。附录全部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名单:全部名单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8~2019学年度第16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年限、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等基本要求。2014年以来,清华大学先后召开了第24次和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博士生教育定位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高度的体现。清华大学还先后成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推动了一系列涉及博士生培养的改革举措,原《规定》中的部分条款和要求已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2016年7月,学校将《规定》的修订工作列入《制度建设五年任务分解方案(2016-2020年)》,2017年1月正式启动修订。本次修订历时两年多,学校及时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和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并贯彻落实到《规定》修订工作中。学校还开展了广泛的院系调研和师生讨论,组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系师生代表、相关部处负责人等征求意见会10余场。坚持立德树人,坚定培养目标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价值塑造作为第一要务,以立德为出发点,以树人为落脚点,培养把个人追求融入社会进步主流的时代新人。《规定》的修订遵循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教育理念,将博士生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博士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增加了“学风严谨”、“身心健康”等要求,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和传承学校重视学风和体育的优良传统。完善学术评价,激励原创研究原《规定》要求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因此被列入清华大学完善学术评价制度需要首批修订的文件。修订后的《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一方面,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由各学科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突破学科界限,推动交叉创新近年来,清华大学加快推进博士生学科交叉培养,既支持医工交叉等基于师生学术兴趣自发开展的交叉培养,也重点建设了一批学科交叉博士学位项目。2018年,学校修订通过了试行三年的《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理顺了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机制。为与之衔接,《规定》修订时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交叉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此类博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可突破现有学科培养方案框架,在学位课程基本符合主修学科(申请学位的学科)培养方案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选修所涉其他学科的课程和培养环节”。在给予灵活性的同时,加强培养过程把关,要求在论文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环节聘请所涉其他学科专家参加。引导学术就业,促进全面发展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明确了博士生教育“着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鼓励和支持博士生面向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毕业后到主流的学术科研机构就业”。基于这一导向,新的《规定》鼓励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修或选修的博士生教学实践环节(担任助教等),通过在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博士生未来从事高校教职的胜任能力。同时,支持博士生在获得指导教师同意时,“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的课程”,培养跨学科创新思维和技能,例如参加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学术与职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强化过程考核,严格分流退出2014年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多个文件,要求高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清华大学各学科和院系在博士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关键培养环节质量把关方面已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新的《规定》要求“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推进质量控制要求的精细化、规范化,用客观、刚性的依据严格执行博士生分流与退出。规范体例术语,适应综合改革2017年起,清华大学加强了规章制度规范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规定》在修订过程中按照新的体例要求,采用条文式表述,分八章二十六条。此外,学校综合改革的推进也使得《规定》中部分术语不再适用。例如,2016年起学校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因此有关博士生选拔方式的表述由“参加全校组织统一入学考试的普博生”修订为“经普通招考录取的普博生”;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后,教研系列的副教授、助理教授均可以独立指导博士生,因此有关资格考试委员会成员的表述由“三至五位教授”修订为“三至五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新《规定》发布后,由在学研究生构成的研究生培养学生咨询委员会调研了博士生同学的反馈。被调研同学表示,新《规定》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而是更注重博士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性,这不仅能够促进博士生更加从容地追求科研上的突破,也避免了论文数量要求导致的科研浮躁和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在普遍支持《规定》修订内容的同时,同学们也期待各学科和院系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继续保持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标准。新的《规定》将用于指导学校各学科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将从2019级博士生开始执行。为配合新《规定》的实施,目前学校已经启动相关配套文件的修订工作,特别是各学科博士生学术创新成果的要求,配套文件预计从2019级博士生同步实施。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为了缓解自身就业困难,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很多本科生选择考研。近几年,考研人数大幅度增加,毕竟高学历能够在未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如今博士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然而每年仅有10%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何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想继续读博?一、攻读博士太辛苦,毕业困难所谓“硕士研究生严进宽出,博士宽进严出”,意思就是考硕士难考,毕业容易,博士正好相反。名校的硕士在本校直博相当容易,无需参加考试,填一张申请表即可。博士的科研任务要远大于硕士,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研究带来巨大精神压力,有的博士会出现大量掉头发、抑郁等现象。博士的毕业条件非常苛刻,需要发表多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才可以毕业。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博士延迟毕业率高达60%。二、对科研不感兴趣,无心读博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历,增加自身的就业优势,未来能够找到一份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部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浑浑噩噩,对科研丝毫不感兴趣,也没有取得任何科研成果,毕业时通过导师帮忙写一篇毕业论文应付了事。因此,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适合读博,不喜欢做学术研究的人,读完博士研究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中途退学。三、读博年限长,毕业后年龄太大一个人正常年龄入学,中间没有任何留级和复读环节出现,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通常是25周岁到27周岁之间。攻读博士的学制是3年,但有多少博士生三年就能毕业的,通常都需要5年,甚至时间更长,这样一算,博士毕业年龄30周岁以上。读博士30周岁,一般会被家里各种催婚,事业上一事无成,压力山大。因此在年龄的压力之下,导致很多人放弃读博。现在博士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企业招聘时,会给一笔不少的安家费,当地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人才补贴,综合工资相当可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博士免笔试,可以直接面试,拿到编制的机会很大,让人羡慕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各地各招生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健康第一、公平至上、质量为先的要求,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考虑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等情况,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确定本地本单位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科学设计考核内容,严格考试招生组织管理,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考生咨询服务,强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属地责任和招生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切实稳妥做好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有关具体要求按照2019年有关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有关精神执行。招生单位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须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各省(区、市)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方案须报省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组织实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本地区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博士研究生招生科学、规范、公平、公正。教育部办公厅2020年5月6日
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继续攻读博士,或者是不读博、及时找工作,10年之后,彼此的差别有多大呢?现在,就让我们来捋一捋这个话题。继续读博:专业上的提升更大继续攻读博士,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在专业上的提升,很显然是更大的。在现阶段,博士属于是高层次的人才,一般情况下,各地选拔高层次人才,都是以博士为基准的。从博士毕业之后,基本上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专家”了。从学习教育内容来看,攻读博士的阶段,确实是一个人的学术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读博士的时候,得到导师的指点,往往也更多、更丰富、更全面、更细致、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这种优势,在今后10年的工作中,都是存在的。及时工作:经验的积累更多硕士毕业之后找工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积累的工作经验相对更丰富。及时找工作,在职场上,就具有了一种先发优势,比起博士毕业之后再工作,在经验的积累上,领先了三年。尤其是对一些更重视经验和实践的行业,硕士毕业后工作,可能是更切实际的。博士毕业:就业起点更高博士毕业之后,再进入职场,还有一个特点就在于,就业起点会更高。比如,想要成为一名大学教师,通常情况下,都必须拿到博士文凭才有机会。硕士研究生毕业,一般情况下,只能够在高校担任辅导员,不容易直接担任大学教师。因此,博士可以说是高收入的起点,更是高门槛工作机会的起点。这种起点上的优势,在今后10年、20年的工作中,都会继续保持。特定行业:拿到博士文凭才有“入场券”还有一部分特殊的行业,只有拿到了博士文凭,才算是具备了“敲门砖”或入场券。就如同刚刚我们已经说过的,大学招聘教师,一般情况下,没有博士文凭,想都别想。一部分985大学,甚至还必须有留学的经历,才有资格进入。除了大学,一部分科研机构,比如说,科学院、社科院、党校等机构引进人才,也是从博士招起。因此,是不是博士,对于个人的职场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同样是工作10年,博士和硕士的人生,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博士更容易发展得顺风顺水。对此,你怎么看?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5日讯 今天,闪电新闻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公众号了解到,日前教育部发文,要求做好2020年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根据此前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考虑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等情况,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确定本地本单位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切实稳妥做好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通知》要求,招生单位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须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各省(区、市)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方案须报省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组织实施。闪电新闻记者 冯振弘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