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第三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本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在读法律硕士,在此根据我所在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情况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法学专业目前只有硕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一句话概括是:还挺好的。法学专业的学生首选的就业去向是公务系统,即法院、检察院和司法管理部门。每年的毕业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去了各级法院、检察院和与法律有关的其他部门工作。据我了解,每年通过京考留在北京的司法机关的学生人数不少,能有十几个人(一届毕业生百人左右),都去了北京各个区的法院,如海淀区人民法院、朝阳区人民法院、通州区人民法院和房山区人民法院。社科院大学的毕业文凭在法院和检察院系统中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可以和一些在法学专业比社科大强势的学校持平甚至更好。其次是去律师事务所,每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去了律师事务所工作,基本上以知名大型律师事务所为主,毕业薪酬也能有10k每月左右。每年能去红圈所(所谓红圈所就是律师事务所中的八家起薪最高的)的人数大概是个位数,起薪能超过20k。上述去律师事务所的就业情况和起始薪资是描述的在北京工作的同学的情况。每年也有很多同学选择回到地方工作,同样也是去大型的知名律师事务所,薪资和北京的比自然要低。然后是在国有企业从事法务工作的,也有去中央企业的。这部分大约十多人。最后是毕业读博的学生,大概有个位数。社科院的学术氛围很浓厚,是个适合学习深造的好地方,有些同学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深造读博。以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系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就业情况的大概情况,说不上是很强势的就业情况,因为毕竟目前的就业形势略显紧张,找工作的压力还是有点大。感谢提问,欢迎采纳!

从之游者

非211的社科院在高校中处在怎样的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于2017年,晚于211高校的评选时间,也晚于教育部第一轮的双一流高校的评选的时间,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目前既不是211、985高校,也不是双一流高校。要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高校中处在什么水平,这个问题标准非常之多,限于篇幅,答者想用“社科大在用人单位中的印象评价”来作为标准,在此角度衡量其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合并而来的,如果是在社科大读硕士或者博士,那么目前在用人单位的视角看来,了解的人会下意识的想到,这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如果是本科毕业生,由于社科大建校时间较晚,目前仅有两届毕业生拿的是社科大的毕业证,口碑评价目前不详。根据答者以社科大的研究生的身份找实习工作的经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招牌目前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应该是属于“等同于中等偏上的985高校”,也就是说在学历方面,社科大的学生会被用人单位以和一个来自于“中等偏上的985高校”的学生同样对待。以法学专业为例子,法学专业圈子内有五院四系之说,社科大或者说社科院研究生院并不在此列,北京地区的法学类院校的最高水准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其次是对外经贸大学、再次是中央财经大学和其他本地985高校。在就业市场,社科院的学生可以和第二或者第三层级的学生打个平手。以其他院系的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社科院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因为学历所受到的待遇,也基本上和“中等偏上的985高校”基本一致。故,单论就业情况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水平可以和中等偏上的985高校持平,某些社科院的强项领域可以超出这个水平。感谢提问,欢迎采纳!

文科博士毕业,社科院和大学都想要你,选哪一个更划算?

作为一个文科博士,大学博士毕业之后,省社科院和当地的大学都想要你去工作,你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才更划算呢?在做选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社科院和大学的性质。社科院是作为科研机构而存在,社科院是一种智库。而作为大学,兼具两种功能,其一是科研功能,其二是教学功能。因此,选择去社科院,还是去大学工作,首先要看你是希望毕业之后纯粹做科研工作,还是一边搞科研、一边带学生。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纯粹的科研工作更适合自己,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甚至有的人虽然是博士毕业、学富五车,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教学。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求职者而言,兼顾科研和教学,反而更适合自己。如果我们选择去社科院工作,相比在大学工作,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工作的自由度更高。一般情况下,社科院的研究员都是不坐班的。也就是说,作为社科院的员工,你通常情况下,不需要打卡和签到。很多省份的社科院都规定,每年只需要完成定量的科研任务,就不用上班。甚至有一部分社科院,根本就没有科研任务的定量要求。但如果你是一位大学老师,如果每周都要给学生上课,这就意味着,你的工作受到学校管理规定的限制更多。从学术研究的氛围而言,很多人更倾向于认为,大学的氛围更好。毕竟,大学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更纯粹。作为大学老师,一边教书,一边搞科研,更容易取得成果。如果是在社科院工作,很多人会觉得,社科院的研究员相对而言更功利一些。他们更热衷于做项目、做课题,从中获取劳务报酬,而不是纯粹做科研。社科院研究员们所做的课题的应用性比较突出,但学术性相对而言更少一些。因此,如果个人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真正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得首选大学。从收入上来看,社科院工作和进入大学工作,到底哪一边的收入较高?对此,其实并没有定论。关键是看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社科院工作和在大学工作,都可以按月领取固定工资。如果想要赚取额外的收入,要看个人的科研能力强不强。如果你的科研能力比较强,不管在社科院还是在大学,都能够赚到不菲的收入。如果你的科研能力比较差,在哪里都是“混日子”而已,只能领一份“死工资”。如果你是一位文科博士,毕业后,你会选择社科院还是大学呢?

盒子怪

社科院大学录取分数不低,而且一下子成立了12个学院,令人羡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字头高校,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大学不同一般。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都是“院系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时候,曾经想叫“国家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大学”,被教育部否决了,所以就想了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是一大创新,国内很多研究院想办大学都知道怎么改名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青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借壳上市,通过接收中青政获得本科生招生资格,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强大实力改名。2020年,社科院大学共录取396名本科新生,其中国家专项考生30人、收一批次(本科批)考生366人。凭借社科院大学的招牌,分数超高,比一般的985高校分数高得多想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难度是非常大的,比如河南省理科分数需要660分,要知道这个分数可以说清华北大和华东五校之外的其他任何高校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本科生是小精尖,而且实力强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处处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也开始所有院所都开办大学,所谓全院办学,科教融合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有多少研究所,就要一个院系对应一个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那一套,社科院大学都要学,估计社科院的数据也拿过来,这样数据超过人大也不是不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成立12个科教融合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媒体学院)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厉害了,每个院系都有一个研究所牵头,比如哲学是哲学研究所牵头,历史学院是历史研究院(包括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郭沫若纪念馆、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历史理论研究所、台湾研究所),总之中国社科院大学要大展宏图了。不过目前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缺点是,热门专业太少,都是大冷门专业,这样对考生吸引力就不足,合格大学应该借助金融研究所,多开金融专业才比较厉害。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合于天伦

去年才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家觉得怎么样?

各省市的高考分数马上就要公布了,小编的心和大家一样,非常紧张,紧张之余,建议大家还是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要报考的大学情况。可能很多人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这是一所中国科学院办的大学,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今年是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前段时间还在网上还很火爆,毕业生中8成继续深造。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不太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今天小编带各位考生来了解下这所新成立的大学。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5月,以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成立的。成立当年秋季便向全国招收本科生。2017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有4个学院7个专业参加招生,录取389名本科生。四个学院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具体招生专业如下表:2 办学基础我们来了解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它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社科院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00余人。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人员1600余人。自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实施以来,社科院先后有31人次参与授课。曾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法律和领导人讲话起草等工作,承担一系列国家办的重大研究任务。美国TTCSP2016年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社科院在中国智库中排名第一。3 培养模式社科大的特色培养方式包括“师徒制”培养模式、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和教学与科研结合培养。这里重点说一下独具特色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师徒制”培养模式是指本科学生在课程学习基础上,跟随指定的学业导师进行学习,学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指导。社科大第一届大一新生上学期就通配备了176名学业导师。这些导师资历深厚,其中好包括6位学部委员,平均一名学业导师带2-3名学生。学业导师的职责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要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指导学生学好专业课,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三是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四是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五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4 2018年招生情况2018年,社科大招生专业从7个扩大到14个,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学、英语、法语、新闻学、历史学、财务管理。社科大计划招生400名,名额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2017年社科大首次本科招生,文科平均录取分数为605分,理科平均录取分数为623分。下表是2017年社科大本科一批招生录取情况:通过以上分析,大家觉得社科大怎么样呢?还需要社科大相关资料的同学们可以私信联系我,免费赠送!

合于天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该选哪个?

本人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读金融研究生,路过答一下~其实国科大和社科大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首先是学科设置的区别。我们知道,社科大偏重于人文社科研究,2017年秋中国社科大招收首批本科生。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经济学院开设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开设英语(国际经济、政治方向)专业。而国科大偏重自然科学研究, 2014年起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可见,两个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完全不同的,选择哪个学校取决于你的专业选择。其次是录取分数的区别。以2017年官方公布的的录取分数线为例。社科大的分数线低于国科大分数线,但高于部分985高校。两个学校的录取分数很高,报考难度也比较大。国科大2017年分数线社科大2017年分数线最后是学校名声的区别。国科大比社科大提前三年招收本科生,目前市场上的国科大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都知道是非常好的学校。社科大17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学校,市场的认可度没有国科大强。很多人把社科大当成国科大。但不得不说,两个学校都是非常优秀的。另一方面,大学只是一个敲门砖,最终每个人的发展如何,还需要个人的不断努力。

许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西湖大学,哪个更好一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西湖大学都是我国最年轻的大学,至于哪个更好,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者侧重点不同?我分析如下,根据自身条件做出选择,就是最好的,欢迎大家留言探讨。主要有四方面区别:区别之一院校属性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创立于2017年5月,前身是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属于公办性质大学,经费来源国家财政。西湖大学创立于2018年2月,前身是西湖高等研究院,属于民办性质大学,经费主要来自民间筹资。区别之二师资力量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现有高级专业人员1576人,其中607名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湖大学面向全球招聘高水平学术领军人才,目前已签约37名教师,计划三年后达到210人。区别之三院系专业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截止2017年已设置有8个学院:管理学院、媒体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西湖大学主要集中在三个学科门类:前沿科学、生命与健康、理学设立一级学科。区别之四人才培养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采用“本硕博一体化”和“师徒制”人才培育模式。导师由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指导2-5名学生。西湖大学类似加州理工学院,前五年只招博士生,而后再招本科生,采用“小而精”教学培养模式。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谢谢你的关注,期待你的点赞!

恶搞版

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博的比例低了,你知道读博的成本有多高吗?

面对着就业市场不断加剧的求职压力,许多大学生通过提升学历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所以,你看到每年考研的人数以几十万计的数量增长。然而很多同学,即使取得了硕士学位,却依然不满足,还要向着更高级别的学位迈进,以此来获取更大程度的收益。那么问题来了,取得博士学位后,真的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收益吗?研究生工作三年的收益高,还是取得博士学位的收益高呢?要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要先知道读博的成本有多高,刨去成本,你能明白,真正的收益究竟有多少。01落到实处的生活成本首先要谈的,就是读博的生活成本。毕竟,读博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25岁往上了,在老一辈人的眼里,这个年龄再从家里要钱,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好在国家也是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国情,所以全日制的博士生,每月拥有1000元以上的博士补助,即只要你是在读博士生,那么你就能领到这旱涝保收的补助。虽说不一定能让生活过成你想象的那样滋润,不过至少能不再向家里伸手。而且读博之后,最大的收入来源,还是要属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如果到了博士这个阶段,你还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兼职,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那么只能说你这博士读的有点不上心,或者说,你没有发挥出你读博应有的价值,你也没想好你究竟为什么读博。总体说来,读博的生活成本,相较于之前的学生时代,还是要低很多的。在以往阶段,你是需要等着接济,因为你还是学生;但是在博士阶段,你是需要创造财富,因为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了,你是学科未来的带头人。02另当别论的专业成本所谓的专业成本,其实就紧密关联了我们开篇提到的那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把专业分为三类,第一类,高新技术产业,可以理解为热门高薪专业;第二类,支柱发展产业,可以理解为中规中矩专业;第三类,普通夕阳产业,可以理解为低薪红牌专业。那么针对不同的专业,专业成本也是不一样的。针对第一种,读博和不读博,其实差别不大,甚至是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三年得到的成长,要远比读博三年看到的效益要高;针对第二种,读博要比不读博好很多,因为这种专业,往往中规中矩的原因,就是因为研究生的深度还有所欠缺,需要的就是更高阶别的人才;针对第三种,读博也会好一些,因为虽然工作冷门,就业一般,但至少还有大学老师这条路。总体来说,读博的专业成本,差异性比较大,要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总体来说,还是符合上面提到的,热门专业成本高,支柱专业成本低,冷门专业成本一般。所以如果只是依据专业成本来看的话,答案还是显而易见的。03影响深远的机会成本读博最为关键的,也是最大的宝藏,就是它的机会成本。简单说来,就是某些待遇,只有博士才有,博士以下全都没有。提供这样待遇的地方,有各类高校,也有各类企业,但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都是行业内的龙头,详见某超级公司的天才计划,刚毕业的博士生,居然可以给到200万以上的年薪,真是出人意表。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呢?答案显然不是,我们看到的是被选中的博士,风光无限,但是我们没看到的博士,才是机会成本的真实写照,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幸存者偏差理论。每个人都想象着自己能成为万中无一的那个,但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最为普通的那一个。你可以把万里挑一当作目标,但你也一定要有百里挑一的保障。总体来说,读博的机会成本,是非常大的,但是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如果你是抱着这样的目标来读博的,可能最后的结果会让你大失所望。培养博士的目的,其实从来不是为了什么个人利益,更多的是为了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所以当你明白这一点,你还依然打算读博,那么你的未来一定是无限光明的。生活成本着实低,专业成本有差异,机会成本看运气,读博无需谈收益。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吉塞尔

读博士,你适合吗?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不要为了读博士而读博士,你真的适合读博士吗?想清楚了吗?看看你是不是适合继续读博士,这是每一个面临读博的学生甚至开始读博的学生的困惑。一、基本概念博士:在美国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degree, 简称Ph.D.,是最高学位。读一个博士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1、掌握一个科研领域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地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确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博士。2、开创新理论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科研(Research)。要开创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示这种行为。“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写博士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3、成果的关系科研的成果可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的。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要引导将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会在短期创造,而是在长期才慢慢体现。二、问自己几个问题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你想做科研工作吗?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2、你想进高校工作吗?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3、你有足够的能力吗?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智力:显然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三、警告博士不是……1、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2、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3、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个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4、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5、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6、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7、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8、找工作更容易:搞笑!9、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10、赚钱更多: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四、经验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看多了本科生的此类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又要面临这个问题的困扰——考博或者工作?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选择也是困难的。博士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经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事实上真的就那么恐怖吗?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其次,即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读博的好处,权且说其一二: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有一个同事,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3、读博可以积累许多资源。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精英。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像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因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我们都曾说过这样的类似”痴人说梦”之类的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一辈子当学生,一辈子在校园里待下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许慎

研究生后该读博士还是就业?这三个区别会告诉你答案

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阶段就会面对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选择。以高考为人生分界点,高考之下的学生大部分注定了平凡与艰辛,高考之上专科垫底,本科其次,虽然说有相对的优势,但是从他们在社会上生存的现状来看,自然是方方面面比不过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所以很多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前就早早为自己计划好了读研,可是当硕士学历拿到手之后,他们与学历巅峰的博士学位也只有一步之遥了,是该一鼓作气的读博还是满足于当下去就业呢?《导语》研究生后该读博士还是就业?看完三点做决定也不迟博士学历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四年的青春也是一去不复返的,怎么选择才是最好呢?那么我们就从它们两者对个人影响的区别来寻找答案吧,这3个区别会告诉你答案1.一个赚钱一个花钱学生和员工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纯消费者,一个是创造者。硕士学历不管怎样在社会上还是可以找到一份薪资比较高的工作的,这样一来自己就不用再受经济约束了,谈朋友以及吃喝玩都不会因为经济拮据而作罢。而选择读博的人,学历再高也改变不了自己是学生的事实,既然是学生抛开学费不谈,平常的身心都得投入在学业上面,没有固定的收入,只有没有尽头的支出,这一点是对学生心理的莫大考验。虽然国家会给这些高学历的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但是比起学生在二十几岁这个年龄需要支出的方面实在是九牛一毛。所以选择的方法之一就是参考自己的经济条件。2.就业的起点学历不同自然学生的追求也不一样,与此同时,社会对他们给出的条件和待遇也是不一样的。虽然说拥有硕士学历的学生也是优秀的,但是社会上把招聘的学历定在博士级别的企业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国家的中科院和社科院,学生想进去就必须得是博士学历。还有很多学生想进入大学教书,进一般的大学硕士学历是问题不大的,但是若想进北大清华这种全国一流的名校就必须得拿出最高的学历。就因为如此,所以有些硕士毕业生在就业之后又回来读博的例子屡见不鲜。3.就业方向和待遇不一样博士生因为已经到达了学业的最高阶段,所以在社会中其实能配得上他们这些知识高度的工作是比较少的。而一个企业如果是岗位的能力需求定位在硕士学历上,就说明拥有硕士学历的学生是可以胜任的,这个时候大多数的企业都不会选择博士生来抬高自己从而去屈就了人才,毕竟一个博士生是很难得的。当然了这也不是说博士生在社会上就找不到工作了,只是说到了博士生这个境界只有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才是他们待遇最好最有发展的去处。而硕士生呢?依旧是退可以稳拿高薪的工作,不过这个高薪也只能是相比低学历的人来说,进则可以读博以求更好。好的小伙伴们,想要了解更多教育资讯可以注意我的动态哦~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