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中国人文社科科研生产能力榜单发布 山东社科院全国第五酱肘子

2018中国人文社科科研生产能力榜单发布 山东社科院全国第五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1日讯(记者 王楚齐)日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生产能力状况(科研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年度总量2190,第一作者数1497,排名第一位,排名二至五名依次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社科院以年度总量73、第一作者数53,位列全国地方社科院第二名,仅次于上海社科院,其中独著指数0.822还略高于上海社科院的0.766。第三名至第五名分别是江苏省社科院、福建社科院、北京市社科院。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生产能力状况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基于CSSCI、CBKCI等原创数据生成,通过对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人口、成果规模、学者活跃度、合作程度等科研生产能力进行多维度、结构性的统计分析,推动扭转“唯论文”“唯数量”的局面,为全面把握和综合评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提供基础的评估数据。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生产能力状况包含四项统计结果,分为高校总体情况、师范院校、省属综合院校、民族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党校(行政学院)、科研院所、理工农医等类别,选取其中成果规模较大的10-20所机构分次进行发布。其中,年度总量指当年第一机构被收录论文总数,反映了某一时段机构的学术发表规模;第一作者数指当年机构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人数,反映了某一时段具有学术发表能力与成果的研究人员资源;独著指数指当年机构独立作者被收录论文数占当年第一机构被收录论文总数的比例,反映了某一时段研究人员独立研究与发表的状况。2018年,山东社科院创新工程进入新的周期,建设新型智库导向愈加明确,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应用研究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国家课题立项数量与层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8年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4项,进入全国前100名、全省前6名,在全国社科院系统排名第三,位于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之后,达到院历史最高水平。立项省社科规划项目54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大委托项目23项,创历史新高。

非乎

贵师大2020年社科科研成绩突出

1月13日,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度社科科研工作总结暨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再部署会议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花溪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2020年,贵州师范大学社科科研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53项,立项数均居全省第一;41项成果获第十三次省哲社优秀成果奖,居全省第一;获批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语言文字推广贵州基地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贵州师范大学要求,各学院和学校科研工作者要从“科学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多彩贵州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的迫切需要”等方面提高站位,深刻领会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从分析省内外的实际情况入手,正确认识学校的科研形势,增强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要明确目标,做细做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争取立项数量再有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学校社科在全国的影响力。【来源:贵阳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暴风犬

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研重大课题开题

本报讯(记者 陈佳邑)近日,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海洋遗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天津大学召开。该项目是我国哲社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第一项专门研究中国海洋遗产的项目。由天津大学海洋战略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联合承担,携手国家海洋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国内外海洋遗产研究权威机构及学者共同攻关。会上,项目首席专家刘曙光教授做了开题总报告,他指出,该课题致力于填补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中国文化遗产体系中的海洋遗产研究空白,构建并完善中国海洋遗产发展理论与标准化研究,由此深刻把握中国海洋遗产全面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制约因素,从而研究提出中国海洋遗产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是未来几年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大项目,该课题还将结合国际政治,特别是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提出海洋遗产申报行动策略。据悉,“中国海洋遗产研究”项目由“中国海洋遗产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海洋遗产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国海洋遗产的调查与评价研究”“中国海洋遗产大数据研究”“中国海洋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5个子课题组成。报告会上,每个子课题的有关代表依次做了汇报。“中国海洋遗产的基础理论研究”作为5个子课题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海洋遗产调查、研究、保护和发展缺席海洋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的现实,以理论分析作为战略研究的切入点,在准确把握中国海洋遗产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和形成适合中国海洋遗产保护、发展特有的理论体系。“中国海洋遗产的国际问题研究”对比探究了世界主要海洋遗产国家海洋遗产研究的进展与趋势,指出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探讨中国海洋遗产管理方法,并提出中国海洋遗产行动方案,探讨切实可行的国际合作机制。“中国海洋遗产的调查与评价研究”明确了各个类型海洋遗产的价值影响判断因素,制定了全面的海洋遗产评价指标,并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科学计算方式,以构建兼具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科学的中国海洋遗产评估体系。“中国海洋遗产大数据研究”通过敏感度、阈值等指数,评价遗产利用的绩效,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量化的标准。“中国海洋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借助前边几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构建中国海洋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体系,由目标到原则形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和战略布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适用于中国的创新模式。汇报结束后,在场评议专家及特邀嘉宾针对5个子课题作了细致点评。专家们首先对于“中国海洋遗产研究”课题的整体框架设置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表示该研究的战略目标设定不仅有利于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把握了中国海洋遗产全面发展面临的核心制约因素,对力证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海洋文明中的地位有着积极作用。各评议专家也针对各个子课题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下一步,课题组将有效缩减各课题范围,实现政治标准、学术要求及实用性的平衡,最后以战略研究为主,提供研究路径和策略。此次开题报告会为“中国海洋遗产研究”项目的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来源:中国海洋报作者:陈佳邑编辑:吴琼

湘大2019年度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总结大会召开

(会议现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11日讯(通讯员 陈颖 王成奇)1月9日下午,湘大召开2019年度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总结大会。湘大副校长刘建平出席,湘大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盛明科主持会议,湘大人文社科各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及社科处全体工作人员参会。社科处负责人对2019年度人文社科工作进行了总结,还部署了2020年社科项目申报、结题、智库建设和成果组织等工作。2019年湘大人文社科在项目申报、成果质量、科研获奖、成果转化、学术氛围、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全年共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3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和青年项目立项27项,排名全国第26位、高校第24位、全省首位;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8项,立项数居全国26位,全省首位,刷新湘大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纪录。圆满完成5项省级重大智库项目,立项数与湖南大学并列全省第一,立项经费为全省首位,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1次,获批示次数居全省智库单位首位。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应邀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会议,并作典型经验发言,获得好评。会上,湘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佳华、商学院院长楚尔鸣、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剑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和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强就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评奖、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作了交流,对学科交叉融合、项目多元申报、增加平台投入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刘建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2019年学校人文社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学校上下一心、职能部门与各学院通力合作的结果。社科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打造科研团队,凝炼科研特色,推出科研精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提升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垂冠

国家人社部劳动社保科研院来昌调研就业创业工作

4月6日至7日,国家人社部劳动社保科研院副院长莫荣一行来我市调研公共就业服务、灵活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郭锦亮,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巫滨等领导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了高新区昌东镇人社所、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园区、恒茂华城散工超市、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现场了解建设情况、服务功能,体验服务流程,感受服务质量。随后,调研组深入正邦集团、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市分公司翠苑路营业部、中至数据有限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察看企业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和享受政策、服务诉求。在就业工作企业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对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就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听取华侨城(南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百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江西易网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家代表的发言,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状况,详细记录企业对支持灵活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就相关问题与企业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调研组强调,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围绕“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谋划和做好新发展阶段的公共就业服务和灵活就业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更快、更好发展,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供稿单位:市就业处【来源:南昌人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刀斧手

四个全省第一!贵师大2020年社科科研项工作成效突出

贵阳网讯1月13日,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度社科科研工作总结暨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再部署会议在花溪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贵师大2020年社科科研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53项,立项数均居全省第一;41项成果获第十三次省哲社优秀成果获奖,居全省第一。据介绍,在2020年获奖项目中,《贵州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及从业状况社会调查》获省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获批了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语言文字推广贵州基地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韩卉指出,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也是贵州师范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此次会议,要谋划好学校的社科工作,实现社科研究新跨越,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学校八十周年献礼。 韩卉强调,各学院和学校科研工作者要从“科学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多彩贵州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的迫切需要”等方面提高站位,深刻领会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从分析省内外的实际情况入手,正确认识学校的科研形势,增强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要明确目标,做细做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争取立项数量再有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学校社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会上,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银熙惠宣读了《关于表彰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校领导为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副校长欧阳恩良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再部署。 贵州师范大学校领导出席。各学院和人文社科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科研秘书,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主要负责人,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先进单位代表、科研先进个人、优秀科研工作者,拟申报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师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商昌斌编辑:陈秋静统筹:赵子滟编审:干江沄

僧朗

向全社会科研人员免费开放药物研发资源,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会同清华大学药学院助力攻克新型冠状病毒

在这个不平静的春节,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蓝鲸财经记者了解到,在抗击疫情的后方,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lobal Health Drug Discovery Institute, GHDDI)及清华大学药学院的多位科学家团队也选择了假期留守岗位,积极投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中。“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作为具备药物研发尖端能力的科学家,以及我们非营利性的特点,调动我们内外部最优质的能力和资源,应对国家的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坦诚地讲到,“新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投入,不可一蹴而就,然而我们也是乐天行动派(impatient optimists),在北京市和清华大学的共同支持下,我们会坚持针对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为当前疫情和未来的变化做我们应有的贡献。”1.GHDDI会同清华大学药学院,将充分发挥扎实的疾病和药学基础研究,先进的药物研发能力、平台设施以及国际顶尖资源等优势,除在内部积极投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以外,免费高效的开放给全社会科研人员,共同加速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初步措施包括(随后网站会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和新资源):2.GHDDI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和多个化合物分子库面向外部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开放,旨在共同开展基于不同靶点或表型的药物筛选。分子库包括ReFRAME化合物库(内含全球最大的一万两千多个通过临床一期的安全性已知的药物分子),多样性的合成分子库,天然产物库,中药提取物库等。3.开放GHDDI计算化学和药物虚拟筛选平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多个靶点,通过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或同源建模,基于短期或中长期药物开发目标,利用实体分子库(例如ReFRAME分子库)或千万级虚拟筛选分子库,开展高性能计算虚拟筛选寻找能够对病毒起作用的起始药物分子。4.运用GHDDI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平台,针对SARS/MERS等冠状病毒的历史药物研发进行数据挖掘与集成,开放相关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资源,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老药新用(drug repurposing)”预测结果,并跟进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科研动态,实时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布,为新型冠状病毒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5.协同药物研发服务公司(感谢北京保诺BioDuro的慷慨贡献),提供小分子化学合成、药物设计、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靶点蛋白生产/生物物理实验/结构生物学等多项服务。6.为相关研发人员提供疾病生物学、药学、药物研发的专业答疑和技术咨询。GHDDI目前拥有药物化学、先导化合物发现/高通量筛选、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结构生物学、药代动力学和动物实验室等多个先进完备的研发支持平台,并针对结核病、疟疾、寄生虫感染、肠道健康、乙肝等重点疾病领域已开展了十多个研发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传染性疾病研究经验。我们愿将相关技术平台向具有新型冠状病毒研究基础或已有可行性研究方向的外部合作伙伴开放,中心研发团队也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研究合作。此外,中心还与二十余家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疾病联盟在不同领域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我们也正与上述多家伙伴机构积极联络,力争为病毒研究和药物研发寻找更广泛的资源,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无有

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社科科研工作成果获四个“全省第一”

1月15日,记者从贵州师范大学获悉,2020年该校社科科研成果丰硕,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以及第十三次省哲社优秀成果获奖数“四个全省第一”。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度社科科研工作总结暨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再部署会议该校社科科研成绩可喜,体现了近年来学校人文社科整体水平的提升:2020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53项,3个项目立项数均居全省第一;获第十三次省哲社优秀成果奖1项,居全省第一;获批“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语言文字推广贵州基地”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韩卉“要谋划好学校的社科工作,实现社科研究新跨越!”在该校2020年度社科科研工作总结暨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再部署会议上,学校党委书记韩卉说,各学院和学校科研工作者要从“科学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多彩贵州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的迫切需要”等方面切实提高站位,深刻领会科研工作重要性。韩卉认为,学校要从省内外的实际情况入手,正确认识学校科研形势,增强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同时,要明确目标,做细做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争取立项数量再有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学校社科在全国影响力。2020年度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此外,本次会议还表彰了2020年度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就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再部署,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相关负责人,以及拟申报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等200余人参加会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编辑 刘娟  编审 杨仪 施昱凌

老斗士

2018年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十大热词

1.改革开放40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这40年进行总结和梳理是学术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一系列庆祝活动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服务大局、深度参与,全面展现出一家学术出版大社的资源整合与传播能力。历时两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精心策划并实施完成了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改革开放研究丛书”18种,聚合了195位作者,完成了578万字的出版,并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创新工程重大成果进行发布。同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担了中宣部改革开放四十年百县调研之上海嘉定课题,高质量地完成了中宣部下达的《改革开放与中国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与中国县域发展》的出版和发布任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详细报道了丛书发布会的现场情况。此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还配合中国社科院智库办公室完成了九场“与改革开放同行”高端论坛的组织与宣传工作,展现了中国社科院作为国家顶级智库的风采。2.学术服务路演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面推进学术资源建设,先后在武汉、郑州、上海、济南、广州和昆明六地组织36场学术知识服务座谈会,参与人数多达1000人次,涉及学术科研机构60余家。通过座谈会,充分展示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学术成果出版与推广、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体系构建、学术科研平台及数据库建设、学术外译与走出去等方面的成果,拓宽了与多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探索多元学术知识服务路径。全年成功与16家知名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累了大量优质选题资源,实现双赢发展。3.编辑分类多年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直践行编辑是出版社的主体这一人才强社的理念。为与国际接轨,推动编辑专业化转型,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开始实施编辑分类管理,将编辑队伍分为组稿编辑、营销编辑、文稿编辑、技术编辑四大编辑系列,为不同类型编辑设计职业发展路径;完成第二批名编辑遴选工作,在行业内率先推行高端人才评价及奖励政策;发布首席编辑岗位聘任办法,做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高专业任职岗位和编辑最高荣誉。通过打造一支在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术素养深厚的学者型名编辑队伍,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夯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永久基业。4.科研与学术评价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大力推进学术科研工作,成立科研管理办公室,颁布《出版社科研管理办法》及实施办法,为研究型出版社建设打开了新局面。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术图书质量分析与学术出版能力建设”顺利结题并发布,在学界和出版业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部《中国智库成果名录No.1》和《中国智库名录No.3》正式出版,成为各方了解中国智库不可或缺的工具书。目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在研项目5项,充分展现我社学术科研能力。社内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价研究报告”进展顺利,项目由15个学科分课题组构成,全部科研任务均由出版社编辑承担,形成了“编而优则研,研而优则编”的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5.济南编辑中心中国出版业的文稿处理工作需要专业化,编审分开正是专业化生产的大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倡导这一理念已有二十多年。201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选址济南,成立了济南编辑中心;2017年,经过集体决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济南购置了办公楼;2018年10月,济南编辑中心正式迁入新址办公。几年来,济南编辑中心发展迅速,编校质量不断提升,全年共接稿644种,总字数约2.06亿,新址为济南学术文化事业打造了一个具有现代气息和专业精神的文化空间。济南编辑中心将以打造中国最大的人文社科专业图文处理平台为目标,为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6.十年十书以“弘扬学术、传播思想”为目的,以推动全民阅读为己任,200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行业内首开出版社自评十大好书之先河,引领行业评好书、推好书的风潮。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度好书评选活动举办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策划了“致敬学术·十年十书”评选,从十年百种好书中精选十年十书,以飨读者。十年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年度好书评选活动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成为每年岁末年初学界和媒体热切关注的图书榜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7.社群营销针对高质量目标用户,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群营销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爆款”。通过策划10万+文章、开展话题营销、开直播、自制短视频、与自媒体平台大V合作等方式,产生裂变式的销售。《杨小凯学术文库》实现销售码洋700余万元,《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报告》精装典藏版500套一经上市迅速售罄。这充分表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营销团队的策划与销售能力再上台阶,实现内容传播、产品销售与品牌影响力提升的多赢目标。8.国际学术传播服务作者、服务学术出版与传播,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多功能平台建设成绩斐然。全年与海外知名出版机构共签署近130种图书的国际出版合同;42种图书入选新闻出版署“丝路书香”重点翻译工程;5种图书入选新闻出版署“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9种图书以及1种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11种图书入选中宣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项目,全年获得各类国际出版项目资助突破28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8年共有69人次出访,参与30余场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足迹遍布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梦与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丛书”首批52种顺利结项,为中国经验进入西方主流话语体系找到模式与途径;与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出版局共同创建的中国主题图书编辑部在吉隆坡挂牌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全球布局有序推进。凭借优异的业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继续荣膺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入选首批首都新闻出版广电“走出去”示范企业。9.学术出版品牌坚持品牌化、规模化、市场化,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专业学术出版领域成功突围的重要经营策略。借助皮书系列、列国志、甲骨文等创业品牌形成的影响力,在已有品牌成功经验的带动下,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涌现出启微、索·恩、九色鹿、思想会、方寸等小品牌,在学术出版的大框架下深耕不同的出版方向,以贴近市场与读者的出版定位和整体的品牌策划迅速聚拢了粉丝群体,为传统学术出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高端学术探寻更加多元化的表达路径。10.企业文化作为出版企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通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传达贯彻我院暑期专题培训班精神”专题暑期工作会、开展各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加强学术出版及宣传阵地建设。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首个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单体出版社,继续发布第5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第十七届中日韩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之旅、首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小海豚”夏令营及首届秋季运动会等企业活动,充分体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展成果共享、搭建和谐创业平台的企业文化。201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贯彻“四个坚定”,开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发展新局面。对于携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每一位作者,每一个合作方,每一位读者和用户,我们都将全方位善待,坚守学术诚信,以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学术出版机构来回馈各方!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柳杨 马云馨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蛇舌

快讯|选址新都斑竹园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新区计划明年搬迁

封面新闻记者 张想玲11月25日,四川省社科院举行建院60周年大会。穿越一个甲子,如何再续辉煌?日前,四川省社科党委书记李后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门的学术机构,经过一甲子的努力,四川省社科院成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接下来,以“为人民做学问”的初心,按照“学风一流、学术一流、成果一流”的发展要求,将四川省社科院建成“一流社科研究机构、一流特色新型智库”。他同时透露,占地超过77亩的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院新区正在新都斑竹园全力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将正式搬迁。占地超77亩在新都斑竹园建设研究生院新区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打造一流智库,学科建设是学术发展的基础。李后强说,2018年在重点学科建设和优长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学科建设资源,突出特色学科建设,加大学科建设投入。重点支持巴蜀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农村发展经济学、立法与行政法学、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社会治理研究等十个学科,扶持康藏研究。面临高校和企业双重“抢人”的压力,科研人才如何引进来,留下去?“坦白来说,社科院高端科研人才面临难以引进和留住双重困境,高层次人才缺乏。”李后强说,鉴于此,结合社科院的实际情况,目前,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体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实现人才强院战略。为引进、留住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激发他们的科研活力和创造力。“我们还在积极向省委推荐社科院的优秀年轻干部横向交流,到地方和省直部门挂职或交流任职,从而积累经验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李后强说。此外,他还透露,目前省社科院正在新都斑竹园建设研究生院新区。该项目2010年获批立项,占地77.15亩,建筑面积29100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学生宿舍及食堂等。目前正在推进内部装修和设备购置安装等工程。计划2019年正式搬迁。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发布四川省社科院位居“地方性智库”次席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智库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第一批25家入围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的机构,极大激励和引领了智库发展。这其中包括,以四川省社科院为代表的区域性国家高端智库的崛起。2017年,四川省社科院新时代省情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在全省156个智库申报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四川新型智库。目前,3个智库已经完成四川新型智库建设领导小组委托的一批重大研究任务。根据今年2月份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排名》,在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排名中,四川省社科院位居第一位。相较于2016年的排名,上升了4位。今年11月份发布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四川省社科院位居“地方性智库”次席。“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线,构成智库的价值所在。”李后强告诉记者,四川省社科院以“天府智库”品牌为抓手,按照“放眼世界、立足全国、服务地方”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为定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为地方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献智出力,正不断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性国家级高端智库。此外,为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李后强表示,四川省社科院精心打造了“川社科研”和《天府智库》两大平台。“川社科研”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从2009年1月开始已向省委、省政府报送5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