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题数:20,共 30.0 分)1调查问卷不宜过长,问题设计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一般控制在多少分钟之内回答完毕为宜呢?(1.5分)A、5~10B、20~30C、15~20D、0~60我的答案:D2根据调查报告的主题范围不同,可以把调查报告划分为:(1.5分)A、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B、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C、应用性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报告D、理论性调查报告与应用性调查报告我的答案:A3家庭属于哪种类型的分析单位?(1.5分)A、个人B、群体C、组织D、社区我的答案:B4与定距尺度相比,定比尺度更有利于反映变量之间的:(1.5分)A、距离关系B、因果关系C、数量关系D、比例关系我的答案:B5“××牌啤酒制作精细,泡沫丰富、味道纯正,您是否喜欢?”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呢?(1.5分)A、不易回答B、措辞不准确C、措辞太复杂D、诱导性提问我的答案:D6下列抽样方法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是( )(1.5分)A、分层抽样B、整群抽样C、多阶段抽样D、定额抽样我的答案:D7某调查问卷的问题:“您对网上购物有什么看法?”属于哪种问题呢?(1.5分)A、公开式B、开放式C、保守式D、封闭式我的答案:B8学术性调查报告与应用性调查报告的一个突出标志是:(1.5分)A、导言与文献回顾B、研究方法C、结果与分析D、小结与讨论我的答案:A9( )又称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1.5分)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我的答案:B10假如大一下学期末,调查同学们对专业的认同感;以后每隔一个学年,也就是大二下学期末、大三下学期末和大四下学期末,分别对同一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专业认同感。请问:这里采用的是哪种研究方法?(1.5分)A、横向研究B、趋势分析C、同期群研究D、追踪研究我的答案:D1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调查报告注释的形式:(1.5分)A、夹注B、脚注C、尾注D、参考文献我的答案:B12调查问卷封面信的主要作用有?(1.5分)A、指导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填写问卷B、登记调查访问工作的执行和完成情况C、打消公众的顾虑,获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D、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我的答案:C13属于定类测量层次的是:(1.5分)A、性别B、年龄C、收入D、职业声望我的答案:A14回收率达到多少就被认为是“足够的”?(1.5分)A、70%B、60%C、50%D、40%我的答案:C15在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时,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组织和安排写作结构,属于:(1.5分)A、纵向结构式B、横向结构式C、纵横结合式D、并列式我的答案:A16( )又称作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1.5分)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多阶段抽样D、偶遇抽样我的答案:D17当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不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异质性程度比较大时,则特别适合于( )(1.5分)A、分层抽样B、整群抽样C、多阶段抽样D、偶遇抽样我的答案:B18下列关于描述性调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5分)A、主要回答“为什么”B、所需的样本规模较大C、通常从理论假设出发D、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我的答案:B19种族偏见犯了哪种经验研究中人们常犯的错误?(1.5分)A、过度概括化B、不确切的观察C、提出假设或解释现象缺乏理论支持D、选择性观察我的答案:D20“将被调查者工资单上的应发金额数加上每月奖金,发放统计表上他所得的合计数额就是他的收入状况”是:(1.5分)A、测量客体B、测量内容C、测量法则D、数字和符号我的答案:C二、多选题 (题数:15,共 30.0 分)1从写作要求来看,解释性调查报告强调内容的:(2.0分)A、广泛B、详细C、集中D、深入我的答案:CD2适合采用自填式问卷的人群有哪些?(2.0分)A、专业技术人员B、行政人员C、城市居民D、大学生我的答案:CD3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清楚地陈述所要调查的课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哪些?(2.0分)A、先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B、将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C、用变量的语言对课题进行陈述D、应把题目范围尽可能扩大我的答案:ABCD4下列关于纵向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分)A、在两个以上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B、目的是对总体的横截面进行了解C、有趋势分析、同期群研究和追踪研究三种方法D、能分析出研究对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我的答案:ACD5从问卷的形式和设计要求来看,问卷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0分)A、电话问卷B、自填式问卷C、网络问卷D、访问式问卷我的答案:BD6下列属于抽样设计内容的是?(2.0分)A、明确调查对象B、明确调查总体C、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D、决定样本规模我的答案:ABCD7下列哪些属于自填式问卷法?(2.0分)A、个别发送法B、集中填答法C、电话访问法D、网络调查法我的答案:ABD8如何避免过度概括化?(2.0分)A、运用足够的样本观察B、重复进行同一项研究,看是否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结果C、把一些类似的事件当作某种普遍模式的证据D、稍有变动的情况下再度进行这项研究,以检验或者证实或者质疑早前的研究发现我的答案:ACD9答案设计必须满足哪些条件?(2.0分)A、多样性B、穷尽性C、典型性D、互斥性我的答案:ACD10普通调查报告用得较多的标题形式主要有:(2.0分)A、陈述式B、结论式C、问题式D、双标题式我的答案:ABCD11问卷调查的缺点有哪些?(2.0分)A、回答率难以保证B、对被调查者文华水平有一定要求C、不能保证填答的质量D、回答比较受限我的答案:ABCD12问卷调查的优点有哪些?(2.0分)A、节省时间、金钱和人力B、有很好的匿名性C、可以避免主观偏见D、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我的答案:ABCD13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哪几条标准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2.0分)A、重要性B、客观性C、创造性D、可行性E、合适性我的答案:ACDE14关于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2.0分)A、不可信,必无效B、可信,可能有效,可能无效C、无效,必不可信D、无效,必可信E、有效,必可信我的答案:ABE15问卷的主要结构有?(2.0分)A、封面信B、编码C、指导语D、问题及答案我的答案:ABCD三、填空题 (题数:10,共 20.0 分)1当某个总体是由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或类别、层次)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不大时,则适合用____的方法(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分层抽样2____又称作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偶遇抽样3____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给出若干个特定的答案,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回答的问题。(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开放式问题4____是不给被调查者提供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的问题。(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开放式问题5____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的方法。(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整群抽样6____又称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系统抽样7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晰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这指的是_____。(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调查课题的明确化8____不是按照概率均等的原则,而是根据人们的主观经验或其他条件来抽取样本。(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非随机抽样9____采取邮寄或发放的方式交到被调查者手中,被调查者在没有访问员在场和帮助的情况下自行填写,然后通过邮局寄回,或者网络平台返回,或者调查员上门等多种方式收回问卷。(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邮寄访问法10所谓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____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____、____、____、手段的详细说明。(2.0分)我的答案:第一空:具体第二空:程序第三空:步骤第四空:方法四、判断题 (题数:20,共 20.0 分)1解释性调查在内容上不要求具有广泛性,不要求面面俱到。(1.0分)我的答案: ×2无信度的测量一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1.0分)我的答案: √3阅读各种文献时,要以一种崇拜的心态去阅读,全盘接受文献中所说的内容。(1.0分)我的答案: ×4假如有研究者在研究城市犯罪时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其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犯罪率越高”的趋势。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1.0分)我的答案: ×5封闭式提问方式就是不提供备选答案的提问方式。(1.0分)我的答案: ×6样本评估,就是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1.0分)我的答案: √7调查报告中需要援引别人的论述、结果、资料或数据时,如果引用别人的原话、原文,不用引号,只需在其后作上记号注明即可。(1.0分)我的答案: ×8摘要往往放在报告的最末尾,并且是单独作为一个部分与报告隔开。(1.0分)我的答案: ×9测量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其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都还不太高。(1.0分)我的答案: √10有信度的测量一定是有效度的测量。(1.0分)我的答案: √11PPS抽样的方法正是为了解决多阶段抽样中各阶段元素规模不同问题而设计的。(1.0分)我的答案: √12好的选题只能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1.0分)我的答案: ×13定额抽样是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1.0分)我的答案: √14非概率抽样可以进行统计推断。(1.0分)我的答案: ×15在撰写调查报告时,行文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意某种观点或看法的倾向。(1.0分)我的答案: √16整群抽样样方法的一个优点,就是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1.0分)我的答案: √17调查问卷是唯一一种调查工具。(1.0分)我的答案: ×18在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与分析部分,统计数据和图表越多越好。(1.0分)我的答案: √19撰写调查报告时,叙述中最好使用最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尽量不用第一人称。(1.0分)我的答案: √20文献综述既要“述”还要“评”?(1.0分)我的答案: √
高考成绩已出,高三毕业生们要面对的就是选专业的难题。由于高中和大学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不同,刚毕业的高三学生们往往对大学的专业划分了解不足。本文选择了人文和社科的六个专业,每个专业推荐一本入门书,书目的选择上兼顾代表性和可读性。希望能帮助读者既对各个专业的研究方向和风格产生初步的感性理解,又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对这一专业的兴趣。国际政治:《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美】汉斯·摩根索/著 肯尼思·汤姆森/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推荐人:阮辰阳国际政治是许多高校都开设的专业。这本书不仅是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的开山之作,更是整个国际政治学科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开篇以定义国际政治科学、建立理论体系与研究对象为出发点。他指出政治现实主义的核心前提——将国际政治活动划归为以国家权力界定的利益,并阐释权力的静态内涵与动态均衡。国际政治科学对权力要素的强调看似冷酷无情,但这一强调能将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严格区分开来,由此国际政策的分析更为明确也更具操作性;同时,本书对现实主义的各项假设给出实质论述,现实主义六原则与外交九原则已被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奉为圭臬。除了前半部分对于国际政治科学的理论贡献,作者在后半部分侧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对二战乃至冷战时期的案例和当下议题展开分析,议题包括中东石油危机、核军备竞赛、国际政府、国际法、外交事务、人道主义、民族主义等方面。通过对现实国际政治议题的探讨,本专业同学能够在对这些问题有初步认识之余,对国际关系的中观理论与现实主义外的其他范式也能有所思考,因而是了解国际政治最好的入门读物。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文学传统》朱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版推荐人:闫力元《中国文学传统》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朱刚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传统”课程十几年的结晶,据作者自述,这本书难度和深度上高于大学语文,而低于文学史,又不仅是文学史的简明版,因而很适合刚刚高考毕业的学子了解中文系所学何物、文学研究所研何事,亦有助于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为将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打通文史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身份问题,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作者主体主要分为士大夫和庶民两大类,并分论其特征。下编将古代文学分为七大类别,分别论述其流变和特征。由此经纬相间,勾勒出“中国文学传统”的面貌。在论述内容上,这本书也不像文学史著作那样按部就班地罗列作品,而是在每一种体裁中,选择知名度较高、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具体论述,如谈庶民文学和白话小说时,重点谈了《西游记》、《水浒传》等,讲诗歌时举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例子,均是从大众熟悉的作品、作者入手。但同时这本书又不仅局限于通识科普,而是最大程度地兼顾了学术性和深度,无论是上编论述作者身份的部分,还是下编中每一章对体裁流变的简单回顾,对于重要的学术争论的梳理,或是别出心裁的论述角度,都能体现出作者出浅入深功夫。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不了解大学中文系的读者而言,读起来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应当是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哲学:《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十版)【美】罗伯特·所罗门、凯思林·希金斯/著 张卜天/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推荐人:闫力元《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是复旦大学人文基础课“哲学导论”的课本。这本书与通行的哲学课本和哲学史著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不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介绍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们的思想,而是以一个个大问题为线索,串起了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们的争鸣,是问题导向而非作者导向。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面对的核心问题,很可能也是我们普通人在人生中常常感到困惑的大问题,如: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能相信什么?死亡的意义是什么?道德的价值何在?什么是正义?人是自由的吗?美是什么?因而,这本书并非教条式的罗列观点,而是启发我们思考。这对于大学哲学学习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这本书也很大程度上顾及了初学者的知识局限,因而大体上做到了深入浅出。如文中散见的小卡片介绍了重要的哲学家、哲学概念等,有助于初学者了解相应的背景。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涉及思想家们复杂的观点时,也大都做到了清晰明白,哪怕是哲学小白读起来应该也不会十分困难。三篇附录讨论如何写作哲学,对于大学哲学学习也十分有帮助。毕竟,对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写作是基本的能力,也是课程中最常见的考核形式。于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美】劳伦斯·纽曼/著 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社会学:《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第五版)推荐人:张曼宁相信很多应届高考生都对社会学这个专业有些摸不着头脑: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如何学习社会学?作为一名刚刚结束四年本科学习的社会学学生,我希望分享一些对这个学科浅薄的经验性认识,并向学弟学妹推荐两本专业入门书籍。社会学和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不过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而并非自然世界。其学科知识按分类学的思路可大致划为“理论”与“方法”两支,前者近似于人类社会思想史,发轫于哲学但更为切近生产生活,弱化了纯粹的逻辑推导,更倾向于直接运用哲学的理论成果,探讨其与具体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后者即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取向一般分为定性(qualitative)、定量(quantitative)、混合(mixed methods)三类,应当根据具体研究问题采取最适合的方法。由此,我希望针对这两个大方向为大家推荐两本书。理论方面我推荐于海老师的《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这本书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西方社会思想史》的课程教材,书中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晚期的西方社会理论,展现了各种曾经流行过的、或正在流行的重要的社会学说(于海,2015,p.11)。于海老师不吝在对理论的介绍中掺入自己的观点与评价,比如论及莫斯的交换理论的时候,他不无遗憾地写道:“最终回到行为主义立场的现代交换理论能从莫斯的工作中获得多少真正的启发是颇可怀疑的。”书中这样的主观性内容存在但不显冗杂,既帮助读者把理论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框架下进行理解,也不至于到强加意愿的程度。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帮助初学者了解社会学理论基本脉络的好书,建议泛读,并以此为纲,对感兴趣的具体理论进一步寻找原始资料进行精读。方法方面我推荐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这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社会研究方法A》和《社会调查方法》的参考书之一,十分经典,有的时候学生写论文也会回到这本书去检索方法论的科学性依据。它思路清晰,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谈起,论及方案设计,再到具体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内容详细,语句通顺,堪称“保姆教材”,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研究所有主要的研究方法,作为入门教材绰绰有余,但若要想精进某种方法,还是要读相关论文,并加强实践训练。历史:《治史三书》严耕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6年6月版推荐人:PinYan本书作者严耕望先生是治中国政治制度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的大家,其论著以史料考据精到、论证严谨慎密著称。本书分为三部分,在兼论其个人学术经历的同时,主要讨论了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裁等问题。在书中提出的众多治学原则中,笔者挑出两点略谈。其一是 “慎作概括性的结论”。历史爱好者们纵论古今、臧否人物是痛快的,但那些高论往往构基于模糊的阅读印象而缺乏具体的史料支撑,结论愈宏大、愈概括,也就愈摇摇欲坠。因此,培养下判断、提观点时的审慎与严谨态度,追求言而有据、论而有凭,是本科史学训练的目标之一。严先生在书中每提到一观点,往往便引用数种史料进行论证,不发一空言,这便是治史者严谨性的体现。其二是“不要忽略反面证据”。历史的书写与构造往往掺杂着各类动机,仅仅通过截取与筛选史实就可以描画出截然不同的故事,真实的历史在此刻则面目模糊。史学家们慎思明辨,关注问题的正反两面,尝试复原与保存历史的真实,不仅是追求科研的真理与客观,也是践行着他们的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合格的本科历史学术训练,与其说是通过撒胡椒面式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具体的史实与史论知识,倒不如说是培养学生基于材料的分析与写作能力,使学生既可有所依傍地踏入社会,亦可进一步进行专门方向的学术深造。培养这种能力要“用心读书”,这是严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及的治学门径,也是通向思想启蒙与解放的必经之路。新闻传播:《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美】约翰·杜翰姆·彼得斯/著 邓建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1月版推荐人:李彤《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由耶鲁大学教授约翰·杜翰姆·彼得斯所著,作者在本书中以跨学科的人文视角,旁征博引哲学、宗教、文学、技术等领域知识,阐释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相比讲述传播学理论的其他书籍,本书别出心裁,反其道而行之,与其说作者在探讨传播的理论与捷径,不如说他在探讨传播的难题与鸿沟。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出“不可交流性”(incommunicability)的概念,随后围绕着“传播的对话观”与“传播的撒播观”两种观念,自苏格拉底与《斐德罗篇》以及耶稣之爱开始探讨,到生灵与死灵的交流,再到20世纪图灵测试所引发的人机关系之争。随着人类对于实现交流的不断试探和传播技术的演变,人们对于彼此之间难以交流的困境认识也愈发深刻。阅读此书,传播的历史画卷会在眼前一幅幅展开,新奇而充满魅力,书中提到了很多大家诸如奥古斯丁、洛克、黑格尔、马克思、克尔恺郭尔、库利等人的传播理论,也提到了米兰·昆德拉的《不朽》、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诸多文学作品中的传播现象,既富理论探讨又不失趣味,留下了很多日后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的空间。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传播的难题,无非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传播与交流注定是一场没有保证的冒险,但所有人都应该不断求索,去寻求彼此的交流与关爱,去尝试跨越不可交流的鸿沟。推荐它作为入门书籍,是因为它把传播学推向了更高的台阶与视阈,同时赋予了“传播”(communication)一种超出学科的浪漫主义色彩。如今的新闻传播业面临着大变局,想要在大学学习传播学,需要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相信本书会带来很多启发与机会。(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去年春天,和许多准备保研的同学不同,当时还在文学与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读大三的杨璐嘉,正全身心投入于她的一项学术研究之中。尽管很多人建议她以保研复习为重,但她还是希望能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在导师徐沛老师的指导下,研究论文的初稿顺利完成。看罢文章的老师在电话那头告诉她:“这篇文章达到了顶刊水准。”挂掉电话后,杨璐嘉禁不住流下泪水:“一年的努力,终于收获了结果!”如今,杨璐嘉已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除了论文被新闻传播领域顶级期刊接收外,她的大学生涯还有不少高光时刻——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获得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金奖……大学期间,杨璐嘉共获得了40项奖项,其中包括15项全国性奖项。对于取得成绩,她说:“因为是自己喜欢的领域,所以要努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3年的时间:以赛促学,成为各类专业大赛的获胜者和其它广告专业学生一样,杨璐嘉的学习生涯中伴随着很多比赛。“广告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参加比赛是促进我们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杨璐嘉说。大二下学期时,她与室友张悠悠一起组队参加了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在比赛中,她们为腾讯新闻创作的平面广告作品《不囿山隙,不止浮云》,从数万名专业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全国金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获奖作品这是杨璐嘉在大学期间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奖,也是川大学生首次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获得金奖。“根据以往的比赛来看,最擅长平面广告设计的是艺术生,但我不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开心之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杨璐嘉说,“这个金奖的到来,也证明了我一直以来的努力与进步。”杨璐嘉(左)和张悠悠(右)从那之后,杨璐嘉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球时报金犊奖等赛事中均获佳绩,获奖作品涵盖平面广告、广告文案、广告视频等多个方面。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颁奖典礼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杨璐嘉选择参加比赛时,还会特意涉猎其他专业。大三时,杨璐嘉和其它三位朋友凭借作品《天涯何处觅归途——海外流失文物现状分析》,参加了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为了使作品的可视化呈现更加直观、精美,她和团队便自学了echarts等可视化工具,并以交互网页、视频动画等形式可视化作品。最后,团队的作品在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同时,也拿下了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奖。2018年,杨璐嘉参加了一个对她而言具有转折意义的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比赛中,杨璐嘉作为 “AQAS全球首创种植牙抗菌涂层技术” 项目的执行队长,带领团队21人获得了四川省金奖。这是一次综合性非常强的比赛,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文、理、工、医各个学科,学历也覆盖了本、硕、博。这样的参赛经历,让杨璐嘉不仅收获了很多朋友,更让她明确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一个人不能仅仅有实践经历,理论的积累也很重要。“决定一个创业项目价值的因素是其技术含量,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因素则是他的深度和广度。”于是,在杨璐嘉的脑海中,萌生了尝试学术科研的想法。1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做出一篇高水平论文抱着想要潜心做一次学术研究的想法,杨璐嘉行动了起来。她找师兄师姐、辅导员、老师等前辈聊天讨论,开始在研究选题上进行探索。灵感来自于与辅导员周文老师的谈话。谈话中,杨璐嘉了解到北伐时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等待发掘,而这也正是她感兴趣的历史时期。于是,杨璐嘉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埋头故纸堆,阅读了许多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报刊,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选题:“北伐战争交战双方形象建构的南北差异”。科研不是件容易事。研究需要阅读的民国画报共有几万页,内容均为竖版繁体字,从中挑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图像资料相当费神。杨璐嘉每天埋首资料中,在大创队友的帮助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挑选出了1496张图像样本,但这仅仅是开始。研究材料之一:《良友》由于研究的对象是画报中的图片而非文字,杨璐嘉又遇到了一个难题:“文字的倾向很容易看出来,但怎样才能确认图片的立场?”为此,杨璐嘉专门去旁听了研究生课程,进一步学习符号学和叙述学理论,并定期参与研究生开办的符号学读书会。最终,她找到了运用符号学去分析图像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了前期扎实的铺垫,论文写作的进程很顺利。最终,她和徐沛老师合作的论文《南征还是北伐?——对民国画报的图像表征分析》被新闻传播领域顶级期刊接收。在徐沛老师的鼓励下,杨璐嘉还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新闻史青年论坛(中国会议),作为唯一参会的本科生,在会议中就研究成果做小组发言。现在往回看,杨璐嘉觉得这段做研究的日子,是她最忙碌、最艰难,但也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段时光。而努力得到的学术成果,不仅让她证明了自己,也助力她顺利保送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习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专业。4年的时间:全心投入,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优秀一路走来,杨璐嘉对自己的学术方向一直有个愿景,那就是“文理合流”。理科生出身的她,在学习广告学以外,还自学了计算机、社会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同时广泛涉猎有关历史、文学的书籍。杨璐嘉原本是不打算跨专业保研的。在她眼中,传播学是一个极具创造力和包容性的学科,而最终决定选择科学技术史,最大的原因就是想遵循自己“文理合流”的愿望,换一个角度思考社会、思考传播。“现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只有短短百年的历史,我希望从别的学科汲取知识去丰富它,也希望用我已有的新闻传播知识去丰富现在的专业。”杨璐嘉说。在杨璐嘉的大学生活中,“科研”和“比赛”是重头戏,但绝不是全部。她连续三年在班级担任班委,获得了“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她加入了科幻协会,并在大二那年任宣传部部长和写作组组长;她从小就喜欢绘画,素描、板绘、水彩样样拿得出手。板绘作品《世界科幻地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优秀?杨璐嘉如是回答:“定个目标,而且是高目标。设10分的目标,你很容易做到8分;而设8分的目标,你不可能做到10分。”时间溜得飞快,如今即将毕业的杨璐嘉,还总是想起一年前,那个埋头写论文的自己——每天八点到图书馆,晚上十点闭馆后回寝,在夜幕中看着长桥的灯光,她的心里都有些怅惘,不知前途几何……而如今,长桥的灯光一如既往地闪耀,在寂静的夜里,照着每一个晚归的学子,走完每一个怅惘的418米,最终走向梦想的远方。来源:四川大学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文字、编辑 | 陈胤璇 责编 | 曹丹
在重度考察社会研究方法的学校和专业中,研究设计是难度较大的题目类型。通常的考察方式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求学考生做出一个研究设计。例如清华真题:对近期发生的热点环境议题、媒体报道情况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一个实证研究,说说你的研究设计。为了能答好这种题目,我们需要在考前自己准备几个研究设计,包括定量研究设计、定性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设计、网络研究设计等。同学们可以研究书本上给出的范例,也可以查找列出具体研究过程的论文,总结出一般的套路和格式,然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尝试做一个研究设计,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研究生学长学姐进行修改。在考场上遇到这些题目时,直接套用准备好的研究设计模板,并进行适当修改即可。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设计,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主要说明研究题目的产生背景,以及这一课题要解答哪些问题、达到哪些目的。研究意义。介绍此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架构。一般的研究课题往往以某个理论为基础,此处要结合研究课题介绍该理论。研究假设。从理论出发,结合研究课题提出假设。研究方法。此处说明本次研究应用的概念操作化方法、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具,例如SPSS。抽样方案。这里要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抽样的过程、结果。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编码表。如果使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编码表搜集资料,这里要列出这些工具的部分内容。调查时间、场所。根据研究课题,列出调查时间、场所。研究反思。指出本研究设计的不足之处,或者不周全、未考虑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设计大概遵循这种逻辑顺序,但不一定包括以上所有内容,不重要的部分可以不写、略写;研究设计不必写出研究结论,这是一个研究实施前的设计。接下来,将给出本文开头提到的清华真题的一个参考答案,同时也是对研究设计案例的展示:热点环境议题的议程互动与建构研究——以上海市垃圾分类为例1、研究背景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公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合理分类,增加了可回收物的多样性。该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上海市成为全国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领头羊”,也由此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上海市垃圾分类引起了网民的持续关注,多次登顶微博热搜榜。垃圾分类这个环境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垃圾分类的践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垃圾分类的推行过程中,媒体在信息传播、新闻报道、宣传引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的主要平台。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网络媒体传播环境,研究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微博平台上的上海垃圾分类事件的议程互动与建构情况。2、研究意义在理论层面,有助于验证媒体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现象,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针对性建议。在现实层面,有助于了解垃圾分类这一议题的宣传与传播状况,从传播方法和技巧层面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关怀。3、理论架构议程设置理论(the agenda-setting theory)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一系列报道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议程设置的合理性面临着质疑和挑战。但仍有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下媒体对公众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之间存在媒体间议程设置效果。4、研究对象议程建构理论(the agenda-building theory)指出在议题构建过程中,媒介、政府和公众互相影响,决定什么是重要事件。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媒体议程、政府议程、网民议程各自的特点以及互动关系,并分析上海市垃圾分类这一环境议题的建构过程。媒体议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澎湃新闻》《中国环境报》三家媒体的微博账号在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发布的相关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位于上海的《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中国环境报》是环境保护部主管、全球唯一的国家级环境保护报纸,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使用网络爬虫工具,以“垃圾分类”为关键词,搜集并整理本研究时间段内,这三家媒体微博账号内的相关新闻报道的内容。政府议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业和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从社会整体利益层面推动社会发展。在上海市垃圾分类这一环境议题中,上海市政府多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关注并出台相关政策。因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涉及垃圾分类的国家和上海地方政策文件、官方通报等,例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政府议程的代表。网民议程确定网民议程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网民在微博所讨论话题的热度确定,二是通过新闻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和评论量决定,三是通过对网络搜索关键词的排序确定。因此,本研究把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微博“上海垃圾分类”相关话题下的原创微博作为网民议程的代表。对网民原创微博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均匀抽取页码,每页抽取10条微博,一共顺次抽取100条微博,以进行内容分析。5、研究假设基于此次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现提出如下假设:◆ H1:政府议程直接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置网民议程;◆ H2:当网民的关注形成一定规模或者发展到线下行动时,会影响政府议程;◆ H3:媒体议程与网民议程相互影响,媒体、网民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是一致的。6、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政府议程主要采用描述法进行研究,对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和统计分析则是使用SPSS。内容分析法需要根据样本特点建构类目,将所有类目构成一份编码表,再对照编码表阅读每一篇符合要求的内容,同时进行编码。编码要求每一个研究对象在一个维度只属于单一属性,例如,一篇新闻在信源上只能是“官方”或者“非官方”,报道内容横向属性只能是“事实”“问题”“议题”三者之一。对于内容较为综合的新闻,一般根据文章主要观点强调的属性而定。之后,需要对这一编码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部分编码表可建构如下▼7、研究反思研究对象方面,选取的是有限的样本,结论的可靠性、代表性面临挑战。媒体议程仅选取了三家媒体微博账号的新闻报道,网民议程并不能代表公众议程,因此接下来的研究中,样本的选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方法层面,对于政府议程的研究采用的描述法主观性较大,之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对于网民议程的研究,可以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质化方法,获得网民的态度、情感、认知等信息,配合内容分析法使用,使得研究更加直观、可靠。参考资料[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一、院校介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由政治学系、社会学系、行政管理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国际关系系、社会心理学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和MPA/MSW/MAP中心等组成,涵盖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和心理学4个一级学科。学院建有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大学生生涯规划研究中心等非实体性研究机构,同时是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周恩来研究中心、民族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等机构的挂靠单位,建有图书资料中心和基础实验室、公共管理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于1982年在国内率先成立。由费孝通先生主持的“社会学班”在社会科学界声名卓著,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社会学人才,在我国社会学的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目前,南开大学社会学学科在我国社会学高级人才培养、社会学学术发展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现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具有鲜明特点和研究优势的生力军。二、公共课复习经验考研政治由于现在有很多专门做这方面课程的老师,比如新祥旭,复习进度和用书之类都可以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亲身体会。第一点就是做题技巧有时候更为重要,如果高中时是文科生,在知识掌握和领悟方面可能会优于高中时学理科的同学,但也容易受高中时做题思维的限制,我们要知道考研政治的做题思路跟我们高考文综是有很大不同的,关于这一点要通过多多做题去体会,有的机构、老师在这方面也会有讲解,注意一定要认真听这一方面的内容,切忌埋头背书,不要认为把书背好就能把题做好,背书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掌握技巧,才能自如应对考试。另外一点就是要有条理,有框架,简单来说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学的是什么,这句话并不是废话,因为真的有很多人就是稀里糊涂的。还有真题,大家找不到的话可以多去考研文库搜一搜,里面很多。考研英语,单词从复习之初到考前一天,每天都要背单词。我的方法是,准备一个厚一点的本子,将单词书上不熟的单词和短语、试卷中出现的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以及微信公众号中看到的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通通记到这个本子上。刚开始可能每天都有很多单词要记,但是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没有新增的生词了。到了八月,我每天早上都花半个小时拿这个本子背单词,晚上结束学习前再花半个小时背,一直坚持到考前。阅读,我从七月份开始做,一周只做两篇,只做近十年的(前十年的试卷中不熟的单词和短语已经摘抄到本子上后,前期就没做过上面的题目了)。我的阅读做得很细致,顺序是这样的:看题干,读文章,选出答案然后对答案,只看对错,不看解析在将文章全文手写翻译最后对比资料上的翻译,反思自己为什么翻译不出来或翻译不好,大致了解全文的意思后自己思考错题原因,尝试着自己纠错,看资料上的解析,反思自己的思路是否与出题人一致,最后将本次做题、翻译和纠错时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提醒自己下次做题时注意——这样一个流程走完,可能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每天三个小时左右),而且手译的过程也是尤为痛苦,但一整套下来确实非常有效——不仅积累了字词句,还学习了语法;不仅提升了阅读水平,还训练了翻译能力。到了十月份,近十年的基本上都做完了,这个时候我买了一本精读外刊,目的是考查自己面对一篇全新的文章是否能读懂,并积累好词好句。这个时候的计划基本上是,每天复习一到两篇做过的阅读,读一篇外刊。到了十一月十二月,偶尔挑一两篇2010年以前的题目拿来做,保持阅读做题手感。作文。我是十月中旬开始用王江涛的那本书复习的。先是阅读近十年的考题加范文,积累考研英语写作的基本格式、常用词汇和短语;十一月开始一周训练两到三次模拟写作,读题目后尝试自己写作,然后阅读王江涛书上所给的范文以及张剑黄皮书所给的范文,反思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以及可以提高的点在哪。我认为,背诵好多篇范文并没有什么作用(一战时我就是这么做的),而只需有选择的记忆某些范文里所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考研作文的复习重点在于一定要自己闭卷写作,写作时有意识地采用平时积累的字词句,写完后必须对照范文进行反思。三、专业课经验对于跨专业or专业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建议概论先看波普诺的《社会学》,因为它虽然很厚但是非常通俗易懂,会结合大量美国的社会现实情况,如果能坚持读下来...你就和国内社会学本科生的知识量差不多了。西方社会学理论部分以侯钧生教材为主,看新出的第四版,第三版内容有的已经不考察了。建议先不要看杨善华谢立中的理论(杨谢这两本理论是分思想家介绍的,每一章就是一篇讲这个思想家理论的论文,读起来比较有难度,而且最搞笑的是这套书出了上、下,但是没有中,所以中间现代部分帕森斯、默顿、冲突交换符号互动论现象学这些都没有。),但是杨谢也不能不看,19年简答就猝不及防出了一个侯书上没有但是杨谢的书上就讲了的知识点。实在觉得看不懂理论在说什么,建议大家边复习边梳理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每一个思想家提出他的理论都是为了和前人对话”,一个理论占了主流地位,肯定会有学者相应地去拥蹙或者反对。另外了解一些理论家的生平,也是补充知识的一种方式,可以加深理解。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容易学,因为结构清楚,内容也不难理解,不过据我调查有的同学因为本科没学过or没学好,所以对于五花八门的抽样方法、各种实验设计也很头疼。(但信我,这个绝对比理论好学QAQ)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有的名词长得很像但完全是两个概念,比如信度和效度各自的含义、分析单位≠调查对象,指标、指数和量表的区别等等。另外注意灵活应用,如果你也是学社会科学类的同学,学好和用好研究方法对于你们做创新项目or做定量/定性研究写毕业论文都很有帮助。讲个小八卦,我们系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候好多同学就被老师怼了毕业设计的方法部分,同学按自己理解写自己的研究是运用了XX法,但老师会跟你说这个方法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所以不管最后写论文到底用不用某个方法,起码别说错。最后,是我花了最多时间、学得最痛苦、考前最担心的社会统计学。幸好考完的结果还不错,说明即使是是数学学渣,好好努力也能克服这门。大一高数没学明白的同志不用担心,这门课跟微积分线代啥的一点关系没有。主要考查的是概率论、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几个重要分布,回归、相关这些。划重点——社会统计学并不主要考察公式证明、计算,而重中之重是不同的问题,要应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要注意应用这种统计方法前提假定是什么?要多思考这个。(各个前提假定一定要背熟,不信我你就试试)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多做笔记,反复做课本习题,自己独立做。因为我统计基础不好,我专业课当时还是报了辅导班的,新祥旭一对一,带我的是一个学姐,讲的挺好,她制定的授课计划也是针对我的薄弱点。四、参考书1.彭华民、杨心恒的《社会学概论》2.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3.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四版4.杨善华谢立中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两册。5.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6.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7.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8.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
从2月20号出成绩到5月20日知道录取结果,刚好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等待实在过于煎熬,以至于复试期间几乎有放弃的冲动,还好最后都被自己强行压下来。看到自己在拟录取名单上时心里终究是松了一口气,一年半的努力终于终于没有白费。希望我个人的考研经验分享能给大家一些帮助,顺利上岸,实现梦想。目录速览1、基本信息2、院校选择3、初试备战英语(按复习工作、按题型)政治(按时间顺序)专业课(按时间顺序和工作环节)4、复试备战5、其他建议保持耐心情绪调节保持健康报班选择▼▼▼一、基本信息2018年毕业的往届生 2019年夏天决定辞职考研初试成绩399分 排名第一英语82 政治81专业一118 专业二118复试总成绩459.8 排名第一总成绩排名第一现已拟录取二、院校选择直到6月底7月初才彻底定下来自己希望考的学校。可能有辞职脱产考研的压力,也有其他因素,导致自己在择校时顾虑太多。当然自己最后还是决定回到中山大学继续研究生的学习。一方面中山大学作为华南第一学府,资源是非常充足的,这个从每年高校的经费中可以看出。另一方面中大位处广州,媒体资源特别发达,这意味着实习资源等等非常丰富。综合考虑下,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是我最好的选择。结合个人经历,建议大家在考虑院校时,既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竞争强度等等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考虑院校的考试风格是否契合自己。例如考研前我请教过一位同学,她跟我说因为自己非常讨厌研究方法,所以希望能避开考这些题目的院校。而我自己真的很不喜欢新闻史,因为我真的好讨厌背书啊(即便新闻史对新传学生而言非常非常重要)。在翻遍各大高校的考纲后,我发现中大新传学硕不考新闻史(当然今年翻车了),而且中大的出题风格感觉蛮适合自己,比较灵活不会过于基础和死板。因此,建议大家在择校时尽可能抽时间看看希望报考院校的真题,看一看自己是否与它们“有缘”。当然,如果大家觉得非某校不可,例如非北大不可,那就坚定决心好好复习吧,没有什么难题是努力学习解决不了的。三、初试备战1.英语英语是我最薄弱的学科,所以英语能考82分我还是很满意的。英语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说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要着手英语复习,例如背单词。英语我准备的复习材料有:墨墨背单词/扇贝单词新东方的绿皮书考研真题即考研黄皮书(包括英语一和英语二,1998年-2019年)考研英语写作高分突破(也是黄皮书)精选外刊阅读英语复习工作:A.背单词背单词这个工作我从第一天考研复习坚持到考前一天。推荐使用“墨墨背单词”或者“扇贝”,这两个软件会根据你的记忆曲线每天调整给你背的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单词的方法,这里我介绍自己一些背单词的技巧。首先是单词积累,能在15分钟左右完成160-200个单词的背诵。每次我打开扇贝背英语单词,第一个单词快速出现,如果自己不认识这个单词,我就快速点击不认识;如果这个单词印象深刻,我就快速点认识;扇贝和墨墨背单词一个比较好的功能在于,如果你点击不认识,它会在后面给你循环这个单词两到三遍,保证你能对这个单词产生印象。以每天180个单词的速度,我在五个月的备考时间里循环了考研词汇这本词典3-4次。拥有充足的英语词汇量才能保证你接下来的英语真题练习。其次我买了新东方的绿皮书。这本书的作用在于,我闲着没事做就可以翻一翻,看一看。例如每天吃饭前,我会看一到两个模块的单词,也就五分钟左右。这样的浏览有助于我每天的闲暇时间用于记忆单词。这本绿皮书我大概也是整书翻了3-4遍吧。最后是非常重要的真题上的词汇积累。真题是最重要的英语复习资料,因为市面上的模拟真题都没能很好地还原我们的考研英语的真题风格。所以每一次做完英语真题的阅读时,一定要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在小本本里,以便之后背诵。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个单词是记忆了很多次依然会忘记的,例如在重复刷真题时,发现某些单词确实见过但真的是记不起来。所以我的英语单词小本本里有很多重复的单词。这个小本本也要闲着没事就看,例如每天在图书馆门前排队时我就拿出来翻一翻这个小本本。B.阅读练习考研英语有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因为阅读理解(算上新题型和完形填空)就占了一半分数。所以英语要拿高分,阅读一定不能错很多。阅读的练习我主要有以下工作:a.真题练习从7月到初试前,每天两篇的阅读理解练习(其中18年和19年的真题我留着做考前模拟),做完后对答案,摘抄不懂的词汇。最重要的是对答案的时候要理解解题的思路。如果一开始复习词汇量不够,那么做英语一的阅读是很困难的,所以前面说的单词积累要打好基础。如果是自己阅读理解的思路不对,感觉无法理解为什么选某些选项,推荐看唐迟老师的课程“阅读的逻辑”。从00年前的真题开始,唐迟老师都有相应的考研真题解析,而且一开始会教你相应的解题技巧,非常实用。当时我是一天做两篇阅读,然后看看唐迟老师的解析,到后期复习做阅读理解基本错1-2个左右。至于完形填空,总分10分,一个填空只有0.5分,很多人认为可以选择性放弃。但我建议大家还是要花点时间在完形填空上。实际上这几年完型填空的难度已经降低了很多很多。也许10年以前的完形填空会错得一塌糊涂,但是10年后的完形填空有点像给大家找自信,如果大家单词基础扎实,慢慢掌握阅读的技巧,实际上这一部分的分数还是可以尽量争取的。新题型同样也是10分,则是必须要争取拿下全部分数。这一部分的复习建议大家去看新东方一名叫徐佳朋老师的新题型强化课程,老师会在课程里面会教很实用的新题型解题技巧。在没看他的课程之前新题型真的是错得一塌糊涂,而且非常耗费时间。在听了他的课之后,新题型真的容易了非常非常多。b.精读外刊这些资料是从某宝买的,说是从各大经典外刊中摘取的经典文章,有可能原文出现在考研真题上,我看着有些心动就买了。虽然最后没有遇到看过的文章,但是这些外刊文章的风格和真题阅读的风格还是蛮像的,每天看一两篇,有利于保持自己阅读的感觉。需要说明的是,英语真题是要多次反复做的,第一遍是测试自己的水平,第二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是精读,搞懂出题人的出题意图。C.翻译和作文单词和阅读练习是持续整个复习阶段,翻译和作文我是从9月末开始的。翻译主要是看唐静老师的翻译课程,同时在扇贝上买了一个长难句的教学课程(只有60天,每天一句)。翻译这个题型还是要看自己的长难句掌握水平,在阅读练习时也会有所涉及,但是真正要英译中的时候,下笔会觉得很困难,这个时候唐静老师和扇贝的课程作用就呈现出来了,课程里能学到怎么翻译一些长难句会比较通顺。作文的练习只有两个,一个是背模板,另一个是下笔练习。9月底-11月初我背了好多个英语作文模板,背了忘忘了背,总之一直背就是王道。11月初开始一天写一篇小作文,一天写一篇大作文,直到初试之前。有模板积累后,后期写作文就等于默写了,也不算很难。我没有像别人一样记一些好用的句子,因为我觉得实在太多东西要背了,慢慢地积累下来的句子也忘记了要背,这个因人而异吧。2.政治政治的复习,个人建议越早开始越好。网上很多师兄师姐说,政治后期可以9月甚至10月开始突击,但我觉得不能冒这个风险。可以对比一下这几年来传设录取的同学里,公共课的分数都是不低的,如果不好好重视公共课,尤其是很多人忽视的政治,那么有可能最终因为政治那几分而遗憾。所以我建议政治能多早开始就多早开始。政治就是“贝多芬”,长时间背诵虽然会忘记,但总比后期堆在一起背要好。另外前期如果不加入政治的复习,一天到晚只复习专业课和英语也会让人感到疲累。合理地分配一些时间去政治,可以稍微提高自己每天的复习效率。政治我准备的复习材料有:肖秀荣八件套(直接下单全家桶,后期商家会慢慢发货)徐涛的课程各考研政治老师出的模拟题(选择题为主)政治我从7月开始复习。每天大概抽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看肖老的《精讲精练》,花十来天时间把它过了一遍,如果你觉得很无聊,那么你可以配套徐涛老师的课程,一遍听课一遍看《精讲精练》,个人觉得徐涛老师的讲课风格很有趣,白天的紧张复习后晚上看看政治课,还是蛮放松的。之后进行《1000题》的练习。《1000题》非常的重要,因为你起码要做三遍《1000题》(我自己做了4遍还是5遍)。《1000题》的作用在于错题收集,那些做错的题目,我们可以对照着答案,回到这个知识点去进行复习,尽可能地理解和记忆。这样能保证自己对某个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个知识点,我就翻来覆去地错过,一次次回去翻看这个知识点后,终于是明白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有《知识点提要》和《形势政策》这两本书,能记就尽量记。特别是《形势政策》这本书,近年来政治考试非常多形式政策相关的题目,考的很灵活,如果自己不知道这些知识点,基本是无从下手的,所以后期政治的背诵任务很重很重。到了11月肖八出来,12月肖四出来,除了认真地做选择题,复习知识点之后,大家就拼命地背答案吧,这是大题的关键。虽然很多人吐槽上一年肖老压题命中率不咋滴,但是吧到了11月你还能相信谁呢,还是抱紧肖老大腿吧。另外就是各个考研政治老师出的模拟卷,有时间都做一做选择题。可能会错得一塌糊涂,因为各个老师的出题风格和出题思路不一样,不要怀疑自己,好好对答案,理解知识点即可。3.专业课专业课,先上我看的书单:《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必读)《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必读)《范式与流派》——刘海龙(必读)《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必读)《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必读)《新媒体与舆论:十二个关键问题》——张志安等(必读,基本是学院老师的精品论文合集)《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展江(选读,积累案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选读,对传播学史有个时空概念)《时评写作十讲》——曹林(选读,扎实一下新闻写作基础)专业课的考核分为643和838,前者是新闻与传播学基础,后者是实务与研究方法。当然我觉得不必特意区分这两个科目,因为实务除了研究方法,其他都是和新闻学或传播学相关的。例如实务最喜欢考的新闻伦理、政治传播、公共关系等,都是新传基础知识。可以说中山大学因为没有考察的书目,所以考察范围很广,这要求我们输入足够多,然后才能有精准的输出,说坦白点就是遇到不懂的题都能瞎扯一番,知道怎么构思回答,例如今年838考的一题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基本就是靠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理解然后构思。专业课复习时间轴如下:1.7-9月(最低不晚于8月底)——读书+做笔记细读一遍必读书目,并且做好自己的笔记。这是最基础的专业课复习工作。可能做笔记的工作会比较慢,因为要一点一点地把知识点记录下来不容易。但是笔记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做笔记能让你在8-9月左右可能有拿起来就能背诵的材料,另一方面自己在做知识点笔记的过程就是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如果你不理解某个知识点,笔记是很难下手的,这将强迫你去将这个知识点搞得明明白白。传播学的笔记,我建议大家可以列一个框架出来,再着手笔记。框架这个概念,在你通读全部的传播学参考书目之后,心中或多或少会有。(传播学笔记)有框架导向的话,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清晰很多,而且之后背后看着框架作为导引,按着框架逻辑,看到哪个背哪个,那种感觉很爽。新闻学的知识点我个人觉得比较散乱,不好做笔记,所以我是按照一个个名词概念来整理的新闻学笔记,例如这样:(新闻学笔记)研究方法我是按照风笑天老师的书本目录来记笔记,重点基本是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那几个知识点。个人觉得我在这方面的框架比较散乱,基本靠对研究方法的理解,这一块理解起来并不难。就是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社会研究方法笔记)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记笔记的方法,怎么记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能理解。总而言之记笔记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花点时间做笔记,毕竟基础知识非常重要。2.8-9月 背书+做简答题这一个月的时间我用来背书。对,就纯粹是背书,事实上有些枯燥。但是不背书的话,后期积累的要背的东西就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决定抽一个月时间来背书。新传要背的东西非常多,大部分同学其实到考前都背了2-3轮书,所以我在这一个月背的书,到10月就忘记了。没办法,感觉是人老了记忆力跟不上。但是背过一轮后,某些知识点在后期再背的时候是有一定印象的,所以后期二轮三轮的背书时间会缩短不少。第一轮背书讲求“广”,即基本所有知识点,即使是比较小的知识点都要背(例如刻板印象这个名词解释)。而且要按照书本原话来背,不能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背出来。这是因为自己理解后表述出来的话语会显得不太学术,我们只有先记一轮书本的话语,第二轮第三轮背书才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这样会让我们的表述更精准,也更“论文范”。另外就是简答题的练习。实际上配套简答题的练习是为了加深记忆,因为简答题很多时候就是在默写,例如今年中大考的简答题“什么是涵化理论”,等于就是让你默写你背的东西。一个月的口头背诵再加上默写练习,这样能让自己的记忆更牢固。3.9-10月 看论文做专题笔记+背书+题目练习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有四分之三的专业课复习时间用在看论文做笔记,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背书。看论文非常重要,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我们应该看什么论文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学院老师的论文(必看)胡师姐和其他公号推荐的一些论文以某些关键词在知网搜索,下载量和引用量最高的论文(例如以5G为关键词)这三种论文都是要花时间看的,特别是学院老师的论文,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出题的方向。例如两三年前,张志安院长的某篇论文实际上就是最后一道论述题的研究问题,而过了两年后,这一道题又原题出现了。又例如2018年实务的某道研究方案设计题,就是陈梁老师的某个论文所探讨的问题。虽然学院老师的论文很多很多(尤其志安院长,我看了他几乎所有的论文,应该有几百篇吧),但是还是值得花时间看一下的。看论文的目的是为了整理专题笔记,以应对一些论述题。专题笔记也需要有一定的框架指引,分门别类,例如我的笔记:(专题笔记)实际上这些笔记都是有一定的整理思路的,例如胡师姐的林师兄一开始教导我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整理。以5G为例,我们可以按“5G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对新闻传播有什么影响,目前发展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发展”这一个逻辑进行思考,然后看论文整理专题笔记。后期我自己又套用“5W”框架进行梳理,总体上形成自己的专题框架。另外,到了10月中后,就要抽时间出来进行题目练习了。我练习的题目基本是中大历年的真题(19年的不动),每天一到两题。一开始我非常愚蠢,选择用电脑做题,因为啪啪啪敲1000字用不了多少时间,那种感觉很爽。但是林师兄把我骂了一顿,因为手写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我自己没有限时做题。结果我开始手写练习题目时真的是百步艰难,不仅构思慢,写得也慢,导致字也很丑。所以建议大家一开始练习题目就要手写,而且要严格限时。时间计算很简单,180分钟考150分值的试卷,就是要想拿1分,就不能花超过1.2分钟的时间,因为我们还要构思如何作答。当然这段时间每一次题目练习我都拍照扫描给林师兄批改,尤其是思路方面的构思,林师兄总是能迅速指出我答案中的逻辑错误,并且教会我答题的模板(俗称套路),后期做题我慢慢地就找到了自己的感觉。背书就不说了,这个工作要一直一直进行,时刻保持记忆。4.11-12月初——看论文+真题练习+背书+实务练习到了冲刺的最后时间段,论文还是要看,因为老师可能这段时间有新论文出现,这是必看的。另外每年这个阶段,都会有新闻学传播学的概括研究,例如陈力丹和刘海龙老师的《解析新闻传播学》(这本书我没写在参考书目,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看不太懂,我是根据上面推荐的论文一篇篇下载下来看的),这本书能告诉大家上一年我们新闻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这被很多人称为“出题方向”。所以看论文的工作不能落下。其次是真题练习。到了这个阶段,中大的真题还在做,但这个时候我也找了其他学校的专题来练习,这些题目练习我只列个解题思路,对一下答案,然后也给林师兄批改,这个时候自己的解题思路实际上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但是这样的思路练习,加上林师兄的建议和答案的对比,能拓展自己的思考维度。实务的练习就是研究方案的练习。中大十分重视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专业改革后几乎每一年都有考察研究方案的撰写,而且分值不低。所以11月初开始我每周进行两次研究方案的练习,写完给林师兄修改。但是研究方案设计真的是不容易,前期虽然有上过林师兄关于研究方法的课程,但是自己这一方面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而且没有亲手写过,所以自己对于方案设计很迷茫。后来在林师兄的建议下,收集了各种有可能涉及到的概念的操作化,毕竟又请教了林师兄关于抽样方法的操作,总算能写出比较模式化的研究方案。到考前我大概练习了十来二十次研究方案设计吧。(真题练习)5.12月初-考前——背书+模拟练习考前我找了两个周末进行考试的模拟,政治用的肖四,英语和专业课用的18和19年的真题。考前模拟要严格限时,营造一种考试的紧张感。模拟过考试,上考场的时候会放松点,不至于太过紧张。这一阶段的背书强调押题,就是背自己觉得可能会出的题目,相信自己的直觉。补充说明从考研复习到考研结束,有些事是一直都要做的。第一是某些公号的每日一词,这些名词解释每天抽一点时间看一下,可以的话背诵一下。这是因为中大的名词解释题目太偏了,完全找不到老师出题的方向,而且有些名词解释自己是从没见过的,只能靠强大的瞎扯能力编上去。这个时候每日一词的浏览就很重要,他能让你潜意识中对某些词有印象。例如今年中大出了新闻史的题目,看到题目后我完全蒙了,因为考纲上没有说考察新闻史,还好自己曾经在每日一词上看过,最终编了一点,但是最后估计得分也不高。第二是看真题,包括专业改革前的历年真题。作用之一是让自己对真题有种感觉,知道中大会出方向的题。所以每天有事没事看看真题问什么,能帮助自己后期押题,例如看多了真题,就自然而然感觉到中大不怎么考定性研究方法的知识点。同时这也能帮助后期题目练习时选择贴近中大出题风格的题。作用之二是,中大很喜欢原题重现,这个真的不夸张,很多年前考过的题,今年有可能就重新出现了。所以中大真题每天都看一下,而且后期要全部做过一遍。另外除了新传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中大的实务考得很杂。例如肯定会考一题公共关系相关的题,或者风险沟通的题,又或者会涉及到一些新闻实务的题,例如隐性采访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等等。这些知识点实在太散了,我没有专门花时间去做笔记。公共关系相关的知识点,我是从一些公众号上摘取的专题笔记,例如危机公关5S原则等等;新闻实务的题目,我是全靠做真题积累,以及看一些公众号的推送,慢慢有一定的印象,考场上在组织语言。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大的考纲是说要考察“采写编评”的知识,那么就有可能会涉及新闻改写或者新闻评论。一开始害怕有可能出这些题,我在9月的时候自己跟着一些公众号练习了一下,然后林师兄也是新闻学专业的,他帮我进行批改,当然到了后期我就主攻研究方案设计了。其次,中大考纲里是没有涉及新闻史的,但是今年破天荒出了一题新闻史,可能很多人都蒙圈了。我建议大家9月前还是按照旧考纲复习,9月底中大出考纲后,如果会涉及新闻史,大家再进行新闻史背诵,因为新闻史的知识点并不难,只是要背的东西很多,后期还是可以应付过来。四、复试备战复试准备工作就比较少了,主要分为以下模块:1、英语英语口语方面,我邀请了一个英国留学的研究生同学一起练习,慢慢地坚持下去能感觉到自己口语的进步,同时要罗列英语口语相应可能考的问题,每天进行口语练习。至于英语笔试方面,我前期找了一些国际新闻界的论文,摘取它们的摘要进行翻译练习。后期我找了新闻的社会责任理论中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这本书,进行全文翻译,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2、专业课首先是看书,看一些专业类的书籍,例如《新闻业的救赎》、《互联网的误读》、《弱传播》等等,并且做读书笔记,这样能应付老师问自己“最近看过什么书”“为了你的研究方向你看过什么书”这一类的问题。其次是尽可能地罗列专业面试的问题,并且附上答案,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对着镜子练习。最后是做一份详细的研究设想,因为中大的复试面试,老师很喜欢针对你的研究方向或者计划进行提问。尽管自己的研究设想肯定是不完善的(在老师看来),也有可能因为研究设想被老师摁着问(面试时惨痛的亲身经历),但是有个研究设想还是能让老师对你有个好印象。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个好的初试成绩,所以大家还是集中精力先踏过第一步难关!五、其他建议复写到这里总算写完了,唠唠叨叨几千字,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当然还有一些考试之外的建议:1、保持耐心考研是一个持久战,我们这一年尤其,因为疫情影响我们5月才出录取结果。这一路的等待真的是非常煎熬。初试复习的半年时间,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到最后一两个月就放弃了,这是很可惜的。例如我考试的课室就有人当天没来,这意味着你上了考场就赢了第一步。另外就是作为一名裸辞考研的往届生,自己的压力实际上有些大。很多时候都会怀疑自己辞职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但是正如自己所说的,保持耐心,忽视那些压力和焦虑,最好的结果总会到来的。2、适当地情绪宣泄复习的时候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半离开图书馆,一天十几个小时,很容易会有焦躁的情绪,特别是知识点不懂或者题目错太多的时候。这时候要有适当的宣泄途径,例如跟好朋友诉说,例如在日记本写写画画,在微博小号发发心情。总之要学会调节情绪。例如当时我英语错的怀疑人生,我每天就去微博写一写,发泄心情,总算好多了。当然那时候还是有激励的话语的。(当然那时候还有激励话语的)3、适当运动、保持健康适当运动,能让自己第二天有更好的精神,否则整天坐在图书馆,真的是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但是要适当,过度的运动真是适得其反。例如八月的时候我跑去打球,结果被撞了一下,下巴缝了四针,导致浪费了一些复习时间,那时候心态真是爆炸。保持健康是最重要的,切记切记。(考研时我同学病了,坚持来图书馆学习最后的最后,上面提到的林师兄,是胡师姐里的一个辅导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从我考研择校开始,他一直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例如做笔记时框架的建议,让我有了更清晰的做笔记思路。他的传播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基础知识的课程真的很棒,简单易懂。另外他可能批改了我练习的几乎一百道题目吧,每次批改都先给我整理思路,然后再指出我论证的逻辑缺点,让我知道自己的思维缺陷。最重要的是,有些真的很难理解的知识点,请教林师兄真的很有用,因为我发现有些时候某些知识点真的是自己怎么琢磨都看不懂,而过来人会明白自己的困惑在哪里,所以报班的作用还是挺明显的,起码自己心里有个安慰。当然真的非常感谢林师兄的一路教导。考研之路不容易,几个月甚至半年的马拉松是对自己梦想的追求。考研复习也是一次性格的磨练,经历过考研复习后,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是坚持不下来的呢?以前的我从不会想到自己在大学之后能在某个半年时间里坚持高三的学习模式,每天6点半起床,晚上11点半睡觉,为了某个目标一心往前冲。多年后回想起自己的考研经历,真的会感慨万千。希望大家都能坚持下去,明年金榜题名。(某天中大图书馆前紫色的天)
在2020级小朋友为梦想启航、奋力前行的途中,已经收到拟录取喜讯的学长学姐们的成果经验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助力。因此,【木铎团队】也将邀请木铎家各位已录取的2019学长学姐,为2020考研的小师弟小师妹们,送上最新鲜最宝贵的高分复习经验。今天分享的是,2019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新媒体专硕已录取(初试379分)的丢丢学姐的高分经验。本科二本的她为了梦想选择北大。她认为只要你初试考的分数足够高、复试表现有亮点,谁都不能阻拦你上岸。所以各位有着同样远大梦想的同学们,还不赶快收下这篇诚意满满的经验贴。作者 | 丢丢学姐成绩 | 2019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新媒体专硕已录取(初试379分)路途艰辛,风景独好——2019北京大学MJC考研经验复试结束后,大家都在焦急等待最后的拟录取名单。终于,被学姐刷新了N天N次的北大新媒体院官网终于放出通知,直到在名单中看到我的名字,一颗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下。我的成绩和排名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初试第16,复试第14,总成绩第15。没有冲到前十,也没有跌出名单,这个成绩也算是给我一年的备考历程画上了比较圆满的句号。丢丢学姐的初试成绩Part 1 个人情况我本科就读于北京一所二本院校,数字出版专业。虽然本科阶段接触过传播学、传播史、新媒体研究、社会学等一些理论知识,但因学校的培养方案和个人兴趣的原因,我钟情于出版、设计的实操课程,比单纯的理论知识学起来有趣。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和跨考的考生并无两样,也是从研究生备考开始从头学起的。正在准备跨考的小伙伴不用太担心,考研所需的知识与本科阶段的学习重合度并不高,新媒体每年跨考生又非常多,大家的起点基本一致。而且,新传的导师们都非常喜欢跨考的考生,复试时候他们会对你更感兴趣!Part 2 关于择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选择北大的理由也不尽相同。大三上学期,我正在准备雅思,打算出国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博上看到当年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发现北大在新闻传播学学科的排名相比其他学科并不算太高。这时心中就燃起了一点小火苗,我感觉也许自己与北大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我当时过于天真)北大新传专硕横跨三个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深圳研究院。据我了解,研究生阶段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很少,单独成立一个研究院并且自命题的也只有北大。北大新媒体专硕不考察新闻实务和新闻史,完全跳脱新闻知识,紧跟业界前沿技术和热点,这点非常适合不擅长新闻写作、思维又跳脱的我。冲刺阶段崩溃的时候,男朋友就跟我说:“很多人都不敢报北大,你有这份勇气,也坚持了这么久,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绝对不丢人"。而且,既然大家都是一样复习一样辛苦,为什么不考最好的呢?这就是我最后选择了北大新媒体专硕的理由。录取结果也证明这次我选对了,应试必须注重“优势最大化”,发挥自己的长处,尽量规避弱势。Part 3 关于英语首先给小可爱们吃个定心丸,考研英语跟四六级真的没关系!我本人六级考了三回才过,考研英语二77,虽然并不算高,但确实也没给我拉后腿。我身边有四级没过的小伙伴考研英语70+,也有四六级500+的朋友英语没过线。考研英语最重要的是!背单词!我从2月开始背单词,最开始是用《十天搞定考研词汇》,背了2遍,花了一个月。墨墨/乐词/扇贝这三个单词APP备考期间被我轮流“宠幸”,单词背到考前一天,一天都没落下,最终背完三本考研单词书。真题是排在背单词后第二重要的。英语二只有2010-2018的题,我完整的刷了两遍。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先把英语一的真题完整刷一遍。英语一做会,英语二就不会怕了!阅读和作文部分占了考研英语分数的大头,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阅读部分我刷了一遍英语一的真题和三遍英语二的真题,还买了一本阅读专项,最后也没来得及做。作文部分买了大家都用的考研作文红宝书,里面大作文和小作文必背的有十篇,我基本上倒背如流。实在有点担心大家都用一样的作文书,写出来的作文不出彩,得不了高分,我就从一个去年英语二90+的学长那里买了他的模板,用这个的模板结合自己的用语习惯总结出自己的模板。考试的时候虽然主题没准备到,但是可以将基本句型往里套,根据主题更改用词,效果不错。(这种方法只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使用,英语特别厉害的同学请自行freestyle)Part 4 关于政治政治这门我考得不好,考试的时候写得不太顺手。有些经验贴说政治10月开始背肖八肖四就行,但其实我从八月就开始复习政治了,却没有考出来应有的水平,可能是因为知识点理解得还是不够。我是跟着萌涛学的,高中学文,政治多少还有些涉猎(事实证明是盲目自信),就从他的强化课视频开始看起,配合核心考案一起。完成强化课程后,我买了他的优题库和肖秀荣的1000题,配合萌涛的刷题班课程,巩固知识点。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刷肖八和徐八,背肖四和徐涛的考前预测必背20题(小黄书)。很惭愧的是,12月我没有好好复习政治,肖四勉强背了一遍,小黄书没背完就上了考场。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12月份我肯定好好学政治!把基础知识点扎扎实实再过一遍!考前十天一定把肖老的押题班看了!我明显感觉今年政治客观题和往年考察重点不同,平常模拟每次能拿38+的我只得了33分。和身边政治考70分的小伙伴聊了聊,她后期把所有机构的押题卷都做了一遍,总结了大家都有在押的点,以频率计算重点,考场上还算得心应手。这步我没有做,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大家可以酌情选择。Part 5 关于专业课首先,先简述一下我的专业课备考顺序:看参考书目(2-8月)画框图(3月)画出重点背诵名词(4月)背内部资料(4-10月)整理专题(6-8月)浏览老师论文(10月)掐表做模拟题(10-12月)做真题(10-12月)查漏补缺(12月)北大新媒体专硕考察的基础知识板块:传播学基础知识、批判学派、社会研究方法、新媒体理论与热点。我们两门专业课都需要三小时写满15页纸,这是对思维敏捷度、手速、答题完整度和卷面整洁度的多重考验。私以为考前模拟是很必要的,我考研后期每周周六都会安排一次完整的三小时模拟,用往年真题和模拟题大量练习,找手感的同时也给自己增强了自信。同时,也不能忘了练习自己的字迹和排版,这一部分做得好也是会给你加分的哦!我专业课考得比较好,我想可能是因为老师今年判卷的时候“反模板答案”,那些完全按照答题模板回答的答案分数较低,相反一些有新颖观点的考卷便脱颖而出。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答案出现,在整理专题的时候,建议大家加入一些属于自己的有新意的观点,这样的答案必然会使老师“眼前一亮”。Part 6 参考书单(一)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李彬《传播学引论》: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娓娓道来,是跨专业备考考生的入门读物。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新闻传播专业基础书,书的条理、逻辑都很清晰,建议反复记忆。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郭书中对批判学派涉及较浅,这本书很好地做了补充。4.中华传媒网《传播学考研复习精编》:只有影印版。按照传统5W模式+批判学派+研究方法来编写,是一本帮助我们梳理知识体系的教材。(二)社会研究方法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一本系统讲解研究方法的书,比风笑天的书更全更厚。和其他学校不同,北大新媒体专硕必考研究方法,所以一定要反复研读、记忆。研究方法比较抽象,建议大家一边作对比一边画框图,这样也许能帮助理解。(三)新媒体理论与热点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也是新闻传播必读书目。在新媒体时代,每一章的案例都能积累成为你答题的案例,一定要好好看。2.学院老师论文:研究老师论文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你理解老师研究方向和角度。这项工作我10月份开始做,按学院老师的不同研究方向整理,初试答题避免写出来的观点与老师相左。请尽量记忆背诵你认为可以用到的老师观点,摘抄下来,复试也可以用到。3.期刊杂志:阅读近半年的《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写作》,适当摘抄、记忆。4.关注热点:我们考的是新媒体专硕,所以在埋头苦学的同时,也应关注新媒体。建议多了解一些传媒公号,如木铎考研、传媒实验室、传媒圈、北大新媒体、树洞社媒、钛媒体等,了解前沿动态,积累观点。还有一些业界老师的公号和weibo,如胡泳、刘德寰、曹林。同时,应关注新闻时事和各类媒体事件,阅读媒体人的解读评论,自己多思考不同角度和观点,有利于你答题的思维广度。千万不要做一个只会考试的“学习机器”。(四)拓展阅读北大新传各专业历来没有固定参考书,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老师看到一些深度观点,也能帮助我们在复试时讲解书籍,因为这是一个复试必问题。最初大家可以从浅显易懂的通识性读物开始,如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胡泳《人人时代》《众声喧哗》等,然后根据本专业所考察的知识板块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如,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等。Part 7 关于复试1.一定要尽早开始准备北大新媒体复试名单放榜一周以后就会开始复试,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分数出来后根据往年分数线开始准备复试!越早准备越充分,不要像我一样拖延症,名单出来才开始准备,根本来不及,效果也很不好。2.一定要好好准备北大新媒体初复试比为6:4。大家不要以为进复试就稳了,还是会淘汰掉一些人的。看今年的录取名单就知道,后排逆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高分考生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我前面有两个380+的小伙伴被刷掉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自己才能大方展现自己。3.个人材料装订成册,一定要有个人特点因为考研班的日渐完善,每个考生都知道个人材料需要装订成册。但是想想,老师一天看20多份一样的材料得有多烦,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与众不同展现出来,抓住老师的眼球!4.自我介绍不宜过长这个部分我吃了亏。因为想让导师快速了解自己,我准备了一分半钟的自我介绍,能写的我都写了。复试的时候老师便在中间打断了我,这对我的心态造成了一点影响。自我介绍也要突出个人特色,简洁精炼,一分钟以内最佳。5.英语口语要反复练习复试的时候我被问到为什么选择个人陈述上写的两个研究方向。这个问题我事先准备到了,但是没有想到导师真会问这么难回答的英语问题。大家不要轻视英语口语的练习,要把你个人陈述上所有东西的英语表达都练会,还有猜测导师可能会问的问题。光准备常规的自我介绍、家乡、兴趣爱好、介绍一本书可是不够的。6.考前模拟面试非常必要我在面试前进行了三次模拟。第一次真的非常紧张,毕竟都是没有见过的人,性格又比较胆小。当时声音发抖,大脑一片空白,还有许多小动作。如果以第一次这种状态参加复试,我肯定会被刷掉。在模拟考官指正以后,后面两次我就逐渐放松了,也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观点。由此可见,考前模拟真的很重要。动作、表情、音量、语调这些细节都要认真磨。Part 8 几个Tips有几点想提醒之后考研的学弟学妹,希望你们复习的时候少走弯路。1.看经验多动脑考研是一场不能预知结果的战役,成绩出来前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辜负这一年的辛苦和努力。网上的经验贴五花八门。前期看看学长学姐的成功经验没什么坏处,激励自己向上,但千万别盲目自信,将自己代入,觉得按着他们说的复习你也一定能考上。多结合自己的实际啊各位!将别人的经验消化为自己的一套体系才有用!2.早日确定目标做任何一件事,假如你的目标不清晰,都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我有个朋友大三下半学期想考中传,买来中传专业的书看了半年。大四再开学的时候又觉得中传竞争太大换了学校重新买书看书。就在这摇摆不定间耽误了太久,最后遗憾落榜了。在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这件事上切忌选择恐惧症!选择恐惧症的后果就是最后你能选择的所有都不选择你!3.避免拖沓,确定可实行计划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阴天》这句歌词也可以拿来形容考研备考起初决定考研时大家都是斗志昂扬、信心百倍的,而这种情绪总是会随着考研战线的延长而日渐衰落,然后开始给自己找各种不复习的借口,功课越落越多,最终名落孙山。因此在备战之初我们就要注意克制惰性,制定较为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免得积少成多,使复习节奏变拖沓(也要避免频繁更改计划)。我们应该将全面的学习重心靠前分配,大步赶超,尽可能在学习热情高涨期完成一轮主要任务的复习,这样在后面疲惫期也可以凭借良好的基础、惯性坚持和重复,挺过黑暗,终迎光明。4.战线不宜拉得过长经常看到有学弟学妹在公共平台问“我现在大一,开始准备考研可以吗?”这类问题。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战线拉得过长,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你只会反复坚持又放弃,充满信心又迷茫彷徨。我有个同学的梦想是考上人大,从大三开始就不上课了,每天都在图书馆看书。后期他压力巨大,也很烦,本来肠胃就不好,结果考前三个月得了胃溃疡,只能回家吃药养病。不知道在家有没有好好复习,反正最后成绩也不理想。我认为,一般同学想要考上研究生,提前半年开始复习是最好的。基础较差者可以针对某一科提早进入状态,但不必一开始就卯足了劲儿,如果前期用力过猛,就很容易造成后期有气无力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战线过短更不可取,3~6个月准备时间最佳。5.不要流于形式笔记据我所知,很多人做笔记就是“抄书”,这种不经过大脑的笔记权当浪费时间,知识并不会进入你的脑子里。最好在你已经理解的情况下,结合历年真题挑书上重点记笔记。框架理论框架的用处真的因人而异,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用。有些人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用理论框架将书理清更容易背诵,有些人(比如我),辛辛苦苦做完框架,发现没啥用就再没看过,还不如直接背书来得实在。但是,如果专业课里有考xx史的,推荐你们按照时间画框架图,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哦!打卡打卡是为了激励自己更好地奋斗,而不是给别人看的。不要自己在图书馆自习室玩会儿学会儿,晚上还发个朋友圈发个微博说自己学了一天好累什么的。记住,不要自己感动自己。6.别太紧绷,要有张有驰我自知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一件事坚持不了太久。所以备考之初就规定自己每周周末休息一天,看个电影/唱个歌/逛个街。平常复习的时候就认真复习,休息的时候就放开了玩,当作一周辛苦的奖励。从头至尾8h+没有娱乐时间的复习会让我崩溃,也很容易生病。在图书馆/自习室玩手机的时间还不如出去放松,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调节一下自己的坏心情。良好的心态也是好成绩的关键哦!一张保佑了学姐的神图送给大家在录取名单出来之前,为了稳妥,我还联系了调剂。上海师范大学两天后发来复试通知,扬州大学和汕头大学相继拒绝了我的申请。众所周知,在今年的调剂系统里,本科院校和高分优先考虑,第一志愿院校层次没有太大用处,所以对于本科像我一样不太好的考生,一定要努力考高分,不管是复试还是调剂都有极大优势。2019年考研人数暴涨到290w,明年会涨到多少不得而知,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就业市场对学历的看重。其实大家不用过于担心考研人数或者本科院校层次,只要你初试考的分数足够高、复试表现有亮点,谁都不能阻拦你上岸,你也没有机会走到艰难“调剂”的这一步。所以啊,这几个月一定不要偷懒松懈!好好备考才是王道。丢丢学姐说:愿上天善待每一个不甘平庸的灵魂。学姐就在园子里静候各位的佳音了。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一、论文怎么写01《SC论文写作和发表》02《SEM论文写作不求人03《大学论文写作12讲》04《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05《如何写学术论文》06《如何撰写和发表SC期刊论文》07《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08《如何撰写与发表社会科学论文》09《如何做好文献综述》10《怎样做文献综述》11《 EndNote&word文献管理与写作》12《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13《法学论文写作》14《史学论文写作教程》5《文学解读和论文写作》16《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18《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19《生物医学论文的撰写与发表-sc攻略》20《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21《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2《科学硏究与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兼谈科研研究的方法》23《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24《如何写研究论文与学术报告》研究怎么做?01《法学方法论》02《社会研究方法》03《社会网络分析法》04《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05《研究是一门艺术》06《口述史研究方法》07《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08《心理学研究方法》09《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10《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1《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12《 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13《参与观察法》14《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视频教程》5《混合方法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16《建构扎根理论》17《教育与心理定量硏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实用指导》18《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SPSS(PASW)数据分析范例解析》19《论法学研究方法》20《问卷设计手册》
◎ 小编 | 悦悦 ◎ 责编 | 北北 如果说有什么知识点是北大各专业都会考的,那一定一定是研究方法!现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没背完研究方法,进度真的太慢了哦。之前不少同学问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内容分析的区别,没啥好说的,直接上干货吧!01文本分析01定义文本分析(TextualAnalysis)是近年来研究者探讨讯息内容性质的一种有力的研究方法,也是文化研究学者常用的方法之一。文本(Text)主要指由一定的符号或符码组成的信息结构体,这种结构体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形体,如语言的、文字的、影响的等等。文本是由特定的人制作,其语义必然能够反映出人的特定立场、观点、价值和利益等。在研究中,文本分析法更多从修辞、叙事等方面入手研究文本,由表及里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02理论基础文本分析的理论资源非常丰富,“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登载的一篇文章中,总结了文本分析的理论资源,“文本分析的理论资源来自阐释学和人文主义,存在几种不同的研究取向,比如滥觞于英美文学批评的“新批评”法、以罗兰·巴特维代表的符号学分析法、着重于故事分析与叙述视角分析的叙述学分析法、兼顾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文本解构的互文、对话理论分析法、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本社会学研究方法和英国文化研究等。”从其理论资源可以看出,文本分析更多适用于偏向于文学、叙事类的研究。文本分析就像“庖丁解牛”,把文章的一字一句“解开”来看,细细解读品味它的涵义。02话语分析01定义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属于定性研究方法。话语指“语言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使用和表达形式”。话语分析旨在运用符号学、结构主义和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文本的结构与意义,对文本内容进行不断的挖掘与发现,探索意义的不同解读方式和文本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力量。02理论基础话语分析的理论来源同样多元,我国学者杨絮认为,话语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其中3种具有奠基意义的理论基础为符号学、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符号学理论对话语分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符号的二元理论,为“话语”和“语言”的概念分离奠定基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证明语言符号对实体的重塑作用。言语行为理论对话语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话语是人们改变世界的一种社会行为形式,且话语必须在社会规约下才能实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人是Halliday,其假设语言包含三项元功能 概念功能,通过语言表达各种经历的功能; 人际功能,运用语言参加各种社会交际活动的功能; 语篇功能,组织语言使其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能力。▲ 此外,Halliday等还发展了语境理论,认为语境限制语义表达的意义潜势,使语义更加具体和明确。03流派分支在话语分析的分类中,最具影响力的是Cook的分类模式。其根据不同的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及研究重点将话语分析分为英美学派、福柯学派及批评话语学派三类。我国学者杨絮基于Cook的观点,将话语分析分为基于语言学的话语分析、福柯式话语分析与批判话语分析。 基于语言学的话语分析重点研究的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范围(包括话语结构的使用、信息结构、语篇及话语类型、篇章语法、图式理论,以及不同语境中的话语意义)。 福柯学派对话语分析的应用,以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谱系学、话语权力理论为哲学基础,其主要关注话语使用行为对现实世界及社会秩序的折射、建构与维护。 批判话语分析综合上述两大分支流派的部分观点,学者的关注焦点仍是社会问题,但其更重视挖掘话语使用中蕴藏的权势关系和意识形态。批判话语分析的终极目的在于揭露并抵制社会各个领域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达到倡导公平、维护正义的效果。话语分析的应用很广泛,研究对象可以是歌词、改编的电影、外国新闻报道、电视访谈节目、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等等。这些研究最终都指向话语背后的权力结构。03内容分析01定义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之一,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大众传播内容量和质的分析,认识和判断某一时期的传播重点,对某些问题的倾向、态度、立场,以及传播内容在某一时期的变化规律等,是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02优缺点内容分析的优点主要有:省钱省时、保险系数大、非干扰性等。局限主要是:只局限于对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资料的效度存在一定的问题,结果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所希望测量的概念或所希望研究的变量。03步骤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很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也基本固定。风笑天老师在《社会研究方法》中提出的具体步骤如下:提出研究问题。由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因此构建一个研究大纲对于指导方法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在研究大纲中需要确定研究目的、划定研究范围并提出假设。 抽取文献样本。在不可能研究整个文献信息的总体时,就需要采用抽样方法。样本选择的标准要符合研究目的、信息含量大、具有连续性、内容体例基本一致,简言之,应能从样本的性质中推断与总体性质有关的结论。 确定分析单元,即发掘研究所需考察的各项因素。这些因素应都与分析目的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且便于抽取操作。分析单元可以是单词、符号、主题、人物,以及意义独立的词组、句子或段落乃至整篇文献都可以作为分析单位。 制定类目系统,即确定分析单元的归类标准。有效的类目系统首先应具有完备性,保证所有分析单元都有所归属;同时类目之间应该是互斥和独立的,一个分析单元只能放在一个类目中;类目系统还应具有可信度,应能得到不同的编码员的一致认同。 内容编码与统计。编码是将分析单元分配到类目系统中去的过程,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这项重复性工作,不仅速度快,而且保证了编码标准的一致性。对数据的统计工作也可以交由相应的统计软件完成,百分比、平均值、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各种统计分析均可实现,而且精度更高。 解释与检验。研究人员要对量化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并与文献的定性描述判断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分析结果还要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才具有最终说服力。内容分析法发明于拉斯韦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时通讯研究”,现在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估计很多传播学专业同学的毕业论文都会用到内容分析法呢。04区别01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都属于定性研究方法。内容分析依靠数据对传播内容进行量化研究。而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则是从语言学、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文本内容背后意义的不同解读方式和意识形态力量等。02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同属于定性研究,并且研究对象和理论来源存在一定的重合。但是相比于文本分析,话语分析更加强调揭露传播内容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比如,很多翻译类研究会使用文本分析法来详细分析文本背后的叙事方法,而众多国际传播、国际关系类的研究会选择话语分析,从而探究内容背后的意识形态特点。◎ 参考文献: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06-316.2、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4-227.2、郁晓华.关注可视化文本分析中的技术优势-基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客体的命题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3):104-112.3、杨絮.话语分析方法综述:开辟LIS研究新视野[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03):59-67.4、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学术前沿|文本分析、话语分析与内容分析[EB/OL].2016-06-06. 5、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2):14-19.6、百度百科,文本分析[EB/OL].
编者按:百余年来,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北大的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他们的功业载入史册,他们的精神历久弥新。这里是北大一批老同志的回忆文章。他们的回忆,从不同的侧面,勾画出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了解北大历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珍贵史料,也为我们理解北大传统、传承北大精神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这是一封穿越时空的来信,更是一份矢志报国、不懈奋斗的青春宣言。个人简介:卢淑华,1936年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53年考入南京大学物理学系,1955年赴莫斯科大学留学,1960年进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1978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工作,1986年调入北大社会学系任教。长期从事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新中国培养我上大学我从小在南京长大,清楚地记得抗战胜利后民众欢迎国民党政府的盛况,但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因为迎来的不是建设百废待兴的家园的政府,而是忙着抢占汪伪留下的财产和忙着给自己找后路的各路接管大员,腐败之极,无以复加。当然教育也没有发展,只是维持汪伪政权留下的几所学校而已。小学毕业后能上中学是很难的,私立学校学费高昂,公立学校凤毛麟角,我小学毕业后险遭失学。1947年我从南京市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小学毕业,幸运地考上了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这是全市唯一的公立女中。拿到录取通知书,全家特别兴奋,真是像中了状元,但兴奋之余,愁上眉梢,那年学费有了新花招,说是由于教室不足,新生要增加一项赞助费,帮助学校建校舍。第一年学费堪比私立学校,这是我家负担不起的。因交不起学费,只能眼睁睁看着录取通知书,失学在家。学期一天天过去,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父母焦急万分,最后只得孤注一掷,父亲直面校长:“我一时实在拿不出全部学费,两个月后我一定交齐,学费可以补上,但孩子落下的功课可就补不上了!”父亲的一席话,让校长动了恻隐之心,出于同情,她破例展纸挥笔,同意我先来上学,欠下的一半学费过后补齐。就这样,我打了欠条走进了教室,这时学期已经过半,但总算没失学,是中学生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百废俱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再也不用担心失学了,也不会早晨饿肚子去上学了,更不再是令人难堪的、赊着学费上学的学生了。学校不仅免收学费、课间有免费豆浆,贫困学生还有免费午餐,这也是我第一次吃上西红柿炒鸡蛋,是我有生以来少数几次有记忆的美味佳肴。我是1953年上大学的,对于原本连上中学都很侥幸的我来说,已是很知足了。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加快人才培养,从中学和大学一年级选派留学生去苏联和东欧各大学学习,我又幸运地被派往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经过一年的俄语强化培训,1955年前往世界著名的莫斯科大学物理学系学习。八竿子打不着的社会学系我自幼擅长数理,高考以数学满分考取了第一志愿南京大学物理学系。一年后又获得保送留苏的机会,在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习五年。1960年回国后,分配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2000年我在北京大学退休,退休单位不是无线电电子学系,而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社会学系。对专业人员来说,历来是“隔行如隔山”,认识我的人都感到惊讶,怎么会从理科转到文科,这个弯子转得可真大啊!甚至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最终会以社会学为业。如果不是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我一定是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工作至退休。“四人帮”倒台后,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承担了国家电子工业部试制数字通信收端机的任务,我是试制数字通信收端机主要技术(数模转换和帧同步)负责人,是研制数字通信的技术骨干,政治上也平了反,但我希望换个工作环境。一天,北大副教务长张群玉出现在我家,她看我决心已定,动情地说:“每当看到在北大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要离开时,我都感到很难过,是北大没把大家照顾好。”这是唯一一次北大校级领导和我谈话,而且是登门造访,很温暖、很有人情味,令我终生难忘。1978年我告别工作了18年的北大,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由理入文”的 “敲门砖”我不断被北师大列为派出人选,先是打算被派往南斯拉夫,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师大培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我又被列入其中。1981年我来到了美国,先在波士顿数字设备公司交流,后到俄亥俄大学访学,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我的职业轨迹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学习CAI,俄亥俄大学的唐寅北教授为我们选择了心理系的程序教学课本《统计学》,我结识了该系统计学教授R.克莱尔(Geeqe R. Klare),他毕生研究认知心理的统计模型,探讨应用文字的易懂性。无论是课程,还是克莱尔教授的研究,都使我大开眼界。原来在理科所熟悉的概率统计,在文科也大有用途,所谓学科交叉,不仅是相邻学科,还可以是文理两大学科,我感悟到了美国先进之所在。回国后,联合国教科文协议中的计算机迟迟未到货。我无事可做,于是在所里开设了概率统计课,这原本是由数学系开设的。同时也是出于兴趣,我又积极探索统计在其他社科领域的应用。当时全国妇联正开展北京市婚姻调查,我自告奋勇承担了该项统计工作。当时还没有应用统计包,每项统计都要自己编写程序,工作量还真不小,但我乐此不疲,当别人用我统计的结果写报告、做文章时,我很有成就感。此外,我用相关、回归、列联表、统计检验等写了一篇文章,交给了全国妇联。他们把文章退还给我,原因是看不懂,所以总体调查报告中不要了;但建议我可找其他刊物发表,我理解就是文责自负的意思。所以,我的《婚姻道德观的统计分析结果》一文,是以个人名义发表在《社会学通讯》(1983年第4期)上的,该杂志就是社会学核心刊物《社会学研究》的前身。不曾料到,该文成了我改行社会学的敲门砖。毛遂自荐1984年的一天早晨,一位陌生的女士来敲门。她自报是北大社会学系1981级硕士刘沈生,是通过《社会学通讯》编辑部找到我家的。我当时心中不免诧异,不仅因为此人我不认识,而且我也没听说过北大有个社会学系。虽然这是新成立的,但并不是新系。早在20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就有社会学系,当年雷洁琼先生就是社会学系教授,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全盘苏化,社会学系被取消。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祖国大地吹响,活跃的北大人乘时机之东风,在老一辈社会学家的努力下,首批恢复了社会学系。但毕竟中断了30年,国外社会学系的课程有了飞跃发展,例如统计学、计算机都成了社会调查研究不可或缺的知识和工具,统计学成了社会学系学生的主干课,而刘沈生同学正是看到我的文章来求教的。谈话中,我感到虽然离开北大仅短短几年,但改革开放带给北大的变化太大了,北大涌现出不少新系或新专业,其中包括社会学系。她还说,由于是新系,统计学方面还没人开课,希望我能去讲。她的建议让我动了心,一方面是自己对统计应用有兴趣,另一方面我在北大工作近20年,北大对我已是故乡。不久,我托人带话,要求拜见社会学系主任袁方教授。记得那天是在北大27楼袁先生办公室,我呈上了发表的文章,并毛遂自荐,可以来开设社会统计学课程。我告诉袁先生,我在做北京市婚姻调查时,从中国社科院薛寅老师处借看过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李沛良教授在社会学讲习班上讲授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的讲义(后来以《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为名出版),对社会统计学的内容和所举的例子是了解的。我在北师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开设概率统计课,还编写了讲义,所以讲授统计知识是有经验的。听了我的一番介绍,由于我的自信和社会学对定量研究的重视,袁先生立即表示,欢迎我来给1983级研究生开设社会统计学课。就这样,讲课之事竟一次谈妥。说起来,我和袁先生素昧平生,在谈话前大家还互不了解,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拍板定案,我深感他的工作魄力和对定量研究的重视。套句美言,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吧!记得当时的副系主任华青教授在排课表,正为找不到教员发愁,所以他说:“你来得正好啊!”告别理科1984年秋季,我回到阔别了6年的我所熟悉的北大讲台。与以往不同的是,我面对的不是理科的学生,而是文科的学生。我为北大社会学系1983级研究生首次开设了“社会统计学”课程。出乎意料,初次登场,同学普遍反映很好,认为我比外籍教员讲得还清楚。想来不仅因为我用的是祖国的语言,而且因为我把理科的教学特点带进了文科,同学感到新鲜、条理清楚、概念严谨。之后,我越来越多地介入了社会学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代表社会学系承担了科委的合作项目;作为社会学系的成员,参加了美国社会统计学创始人布莱洛克教授来华的系列讲座;1985年8月作为中国社会学代表团成员(团长袁方,成员卢淑华、高小远),参加了美国第80届社会学年会,会后访问了美国多所大学。社会学系给我如此多的任务,让我不得不对今后的职业取向做出抉择。当时北师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张至善教授,也是我原来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的老领导,力劝我留在北师大,从事尖端的科研任务,主持语声信号处理。但社会学实在太诱人了,它无所不包,小大由之,大可研究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的真知灼见,小可研究柴米油盐、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因此我相信,在社会学里我一定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1986年我彻底告别理科,从兼职正式调入北大社会学系,开设社会统计学课程,这在国内是首创。社会学是一门很注重社会调查的学科,比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更注重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因此统计学课程不仅是必修而且是主干课。因为北大有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包等课程,一时间北大的社会研究方法类教学很是风光,被称作“方法派”。北大社会学系主任袁方教授也说过:“别人说北大是方法派,那我们就是方法派,方法派也不错呀!”当时正值《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第一版,社会学方法分支编写组主要成员都是北大社会学系的,袁方教授是主编,我是副主编(共2名),可见北大社会学系的调查方法在业内是公认的。我自调入社会学系后,深感自己已不是简单地讲授统计课,而是运用统计知识为社会研究服务。用句不太文雅的话说,屁股要坐在社会学上才行。例如,课上用的应是社会学的专业术语,讲的、举的例子应取自社会研究。为此教员必须兼有两种学科的知识,对于我来说,社会学必须从零学起。幸运的是,当时正值社会学专业恢复初期,除了老一辈外,其他老师也都是转行来的,我们和学生一起听外教的课程,参与学科的科研、社会调查,聆听大师们的讲座,做到教学相长。就这样,我的课程兼有文理两科的特点。文科的同学一般很怕数学,但对我讲的统计课,他们感觉容易懂,这都是因为我生活在他们中间,懂得以文科同学的思路讲授课程。《社会统计学》等教材的出版如今我退休已19年了,回顾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近20年的光景中,我也曾主持或承担过从国家级到校级各种科研项目,有过不少具有定量分析特色的成果,参加过各种有关的国内外会议,先后获得从省部级到校级各类教学、论文、著作奖,但似乎这些都已时过境迁、烟消云散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那本记载着我课堂心血的教材《社会统计学》一直在高校社会统计学课堂上发挥着作用。卢淑华与自己编著的几本教材进入社会学系后,经过几年的教学,我编写的供社会学本科生用的教材《社会统计学》一书于1989年出版,深受读者欢迎。20世纪90年代,北京社科院曾就社会学的主干课教材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有全国16所大学社会学系/专业的全部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他们的导师。我编写的《社会统计学》获同类教材综合评分第一名。(朱敏:《对社会学教材质量的评价和分析》,《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5期)此外,这本教材还多次获学校和教委的教材奖:1987年9月获北京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1991年5月获北京大学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1992年11月获国家教委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97年7月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2011年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二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截止到2019年7月,这本教材累计总印刷次数达33次,第五版书稿正在审校中。历经30多年的考验,这本教材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肯定,拥有了稳定的读者群。《社会统计学》这本教材一直延续着我的社会学生命,它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我的退休而烟消云散。相反,它的发行量有了相当大的增长,这使我退休后也无法与教学完全告别,随时要准备答复读者的各种问题。正因如此,退休后我不但完成了这本书的多次修订,还撰写了供大专生和研究生用的两本新教材。2000年退休前我讲授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课程的时间,达16年之久。北大出版社建议我将相关讲稿整理成书,最初想到的是曾为社会函授大学撰写的大专本,由内部使用改为正式出版。我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社会学研究生用的多元统计教材几乎是空白,少数的几本都是以介绍统计包为主,不是系统介绍统计知识的。回忆当年我讲授的研究生课程,除了一般内容外,还有美国社会统计学创始人布莱洛克教授来华讲授的一些精彩内容,现在也都无人知晓了。例如,对于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他谆谆告诫读者:“一要谦虚,二要幽默。”真是掷地有声,非大师莫属。因此我决定撰写一本供研究生用的教材,也算是宝刀不老,发挥余热吧!诚然,完成一本教材绝非易事,没有数年工夫是绝对完不成的。尽管我已是耄耋之年,但感到一种甘为人梯的责任——为后来的教师抛砖引玉,以便完善统计学相关的教材建设。其间,我跑书店,查数据,自费购买、复印相关书籍,以便充实我过去的讲稿,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于书中公式多、图表多,罗马字母、希腊字母、大写、小写一应俱全,排版很是不易,往往不下四五次改错。在北大出版社同人的努力下,新教材的出版总算完成了。其中,大专教材《社会统计学概要》2016年7月出版;研究生教材《多元社会统计分析基础》2017年7月出版。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在进行社会调查,中间做笔记者为卢淑华对教员来说,教材是教学的文字结晶,同时也是教学生涯的延续。退休后,虽然课堂的学生没有了,但教材使我有了更多未曾谋面的学生,增强了我和更多同学的联系,保持了我对学科的熟悉度和兴趣,延续着我的社会学生命。每每在不同场合,陌生的人遇到我,送上一句:“啊!你就是卢老师,我读过你的书!”我便感到欣慰和自己的价值。个人命运和祖国休戚相关回首往事,我职业的轨迹似乎带有很强的偶然性。例如,当年若不是联合国机构的计算机长期未到货,我也不会去全国妇联做统计分析,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转行之事。但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实际上,支配我生命轨迹的规律就是祖国的命运。套用一句统计学上的术语,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一定是强正相关的。回顾我的人生轨迹,和祖国的命运、北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休戚相关。且不说我从小学、中学、大学、留学苏联都是靠国家的培养,就以我的改行而言,从宏观层面看,无疑是国家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微观层面看,则是北大勇于创新、敢于领先的结果。记得当时受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将概率统计引入社会科学被看作是资产阶级的玩意儿,是受批判的。而当时北大社会学系领导义无反顾地鼓励和支持我开设社会统计学课程。事实证明,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自从北大首创社会统计学课程以来,各校开设的社会统计学都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展开的。应该说,创新是要有气魄的,干事业是要有点儿胆量和魄力的。感谢北大,有不怕事业办大、就怕办不大的胆量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