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1-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2-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3-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 思辨分析1. 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2.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3. 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 话语分析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研究对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法语领域的出现,一般来说,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这个新领域与语言学保持着复杂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经济被重新定义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活动,正如它的内涵一样,它存在的前提是:特殊对象的生成、观念系统的状态、新颖恰当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论的框架系统的状态。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批判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话语历史背景分析。例如:如果有一部有关第三世界的纪录片始终把第三世界的穷人当做及物动词性的宾语,那就必然给读者、听者留下这样的印象:穷人是被动的牺牲品,而不是斗争的参与者。例如:对何人使用何种称谓,体现着作者(讲话者)的态度。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主观情态反应话语生成者与陈述者的亲近性,而客观情态则模糊了个体和团体的观点。|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进行评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ROST content mining是一款免费的大型内容分析研究性工具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辅助各学科进行研究,协助完成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面的研究,凡是需要分析论文、微博、博客、论坛、网页、书籍、聊天记录、电子邮件、本地文本类格式文件、数据库中各类文本字段的学科,都可以使用本软件,分析方法目前支持:分词、字频统计、词频统计、聚类、分类、情感分析(含简单和复杂)、共现分析、同被引分析,依存分析、语义网络、社会网络、共现矩阵等分析方法。| 质性研究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他们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1. 民族志研究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民族志内容主要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与衡量与访问内容的可信度,从此内容,可找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并为关心大众以及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民族志学家则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型态上。为了真实纪录,1930年代后,民族志的产生通常需要相当冗长时间的实际体验。2. 口述史研究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内文斯(Allan Nevins)教授在该校创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第一次使用了“口述史”这个概念。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术领域的成立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以音像设备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尚未得到过的原始资料。3.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行动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于资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4. 扎根理论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5.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case study)也称个案调查。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这类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对有关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个案研究的单位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事件或者某一类问题,由此而产生人员研究个案,各生活单位或社会团体个案、传播媒介个案,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个案等。6. 文本分析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从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新批评细读法“新批评”细读法不是一种自我感兴趣的印象式批评,而是一种“细致的诠释”,是对作品作详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其操作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了解词义,然后是理解语境,再次是把握修辞特点。叙述学分析法叙述是人类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叙述学”分析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类型分析等等),与叙述视角分析(包括叙述者的人称、位置、可信度;叙述者的声音、叙述的速度等)。|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信息、资源等。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视角: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关系取向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本身——如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位置取向则关注存在于行动者之间的、且在结构上相处于相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模式化(patterning),它讨论的是两个或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强调用“结构等效”来理解人类行为。| 引文分析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的主要内容:引文年代分析、引文量分析、集中和离散规律分析、引文类型分析、引文语种分析、引文国别分析。引文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测量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研究学科结构、研究学科信息发布、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等。| 统计学分析1. 统计描述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3. 二元相关因果关系分析方法之一种。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是在一元回归基础上的延伸,式中y是因变量;x1、x2是自变量;a、b1、b2是回归系数。二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分析有两个主要自变量的预测,一般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4. 元分析元分析(meta-analysis)统计方法是对众多现有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利用相应的统计公式,进行再一次的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元分析程序输入参数包括:各个观察到的相关系数(已有研究文献中变量间的相关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5. 多元回归“多元回归”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研究一个依变量、依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2、亦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是反映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依多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动的规律。3、建立多个变量之间线性或非线性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的统计方法。在肥料试验中广泛应用。6. 多元变量分析多元分析,是指同时考虑多个反应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均值向量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等。7.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8.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实际课题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主成分分析首先是由K.皮尔森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尔后H.霍特林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信息的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和或方差来衡量。主成分分析作为基础的数学分析方法,其实际应用十分广泛,比如人口统计学、数量地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数学建模、数理分析等学科中均有应用,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9.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10. 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是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参数检验共同构成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参数检验是在总体分布形式已知的情况下,对总体分布的参数如均值、方差等进行推断的方法。但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无法对总体分布形态作简单假定,此时参数检验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非参数检验正是一类基于这种考虑,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由于非参数检验方法在推断过程中不涉及有关总体分布的参数,因而得名为“非参数”检验。11.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 SE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熟,可惜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这些都是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模型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自身的观察而得来的。在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和化学作用发生在瞬间,远远短于人类的感知时间,所以不会受到人类认知缺陷的影响。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规律作用的时间很长,远远超过人类的感知时间,人类自身的认知的缺陷,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认识。最简单的例子,工厂生产的产品,有些人认为通过偷工减料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有些人则认为必须严把质量关,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其实,两个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观点的不同,只是因为两个人观察的周期不同,前者关注的周期较短,而后者关注的周期较长而已。所以,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之中就会遇到这一场景:因为关注的时间周期不同,导致了人们彼此不同的观点。“蒙太奇”在法语里是剪接的意思,是现代影视制作必不可少的技术,通过对同一影视片段,进行不同的剪接,可以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理解。2017年,台风天鸽过境澳门,街道积水,人们看到一个人在街道上练习蝶泳,于是有网友将这段视频放到了网络上,人们纷纷嘲笑这位蝶泳哥。但随着另一段视频的流出,这位蝶泳哥其实是在拼尽自己的全力救人,于是人们纷纷在网络上致歉。近几年,网络上经常出现剧情反转的局面,我们其实都可以将其看作是“蒙太奇”,人们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一些关键的信息被“剪切”掉了。人们在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经常会使用“蒙太奇”的手法,减掉一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罗列起来,虽然这些证据都是来自于真实的世界之中,但显然,这些经过加工过的证据,已经扭曲了真实世界的本来面貌。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关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其实是非常混乱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观察周期作为标准发表观点,而且通过“蒙太奇”的手法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但是,真实的世界是唯一的,所有电影的胶片其实只有一个,只是因为人们观察世界的时间周期不同和采用的“剪接”手法不同,才制造了千千万万不同的观点。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规范社会科学的研究了。时间周期越短,事物的发展越具备随机性,但随着时间周期的延长,事物的发展就会呈现规律性。如果观察的周期足够长,我们会发现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周期性,而且每个周期都存在惊人的相似性,所以我认为,应该将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定义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准单位,因为这一个周期才是一个完整的规律周期,如果人们的观察周期不足一个完整的规律周期,那么,人们得出的观点往往是具有一定偏见的,而且随着观察周期的不同,人们的观点也会彼此不同,从而社会科学的研究陷入混乱之中,人们忙于彼此的争论,而无法形成统一。近代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社会科学的研究却停滞不前,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取得突破,所以,发展社会科学,首先应该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哲学研究者,但是,我的思考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的发展思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对错之分,解决问题,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希望我制作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打开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大门。
三种代表性的方法。1、基于实证的社会科学研究。(代表人物:19世纪诞生社会科学,孔德法国社会学家)1830年始于孔德成于图尔干孔德提出建立一门与天文、地理学等相等地位的学科社会学(包括政治、经济法学)。1897年,法国图尔干杜尔凯姆《自杀论》阐述,社会整合与自杀率有关系。其贡献: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对象是客观事实,存在客观规律性,必须研究社会事实,社会科学是行为方式思想,行,行为感觉方式,社会是可认识的,社会科学是说明社会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研究者要保持价值中立。20世纪主流是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法。基本观点:基于实证的社会科学研究(1)关于社会科学的目的:为了发现普遍的法则,了解社会世界运作一般模式,便于人类控制与预测事件的发生。解释把握好预测的认识。(2)关于社会实证的特征:社会实证与自然事实是确实存在的,等待人们认识和发现,社会实证有着固定的模式和秩序 不是随机混乱无规则的。(3)关于人性的特征:人类是自立的追求快乐的理性的个体,可通过观察人类的行为对人类加以了解,不必要去考察看不见的内在动机。(4)科学与常识之间的关系:二者有本质区别,科学优势是常识无法比拟的,认为常识是松散、不合逻辑缺乏系统性的充满主观偏见的,科学可以经常产生真理常识只是在罕见的情况下偶尔产生真理。(5)理论的形态:认为理论是一组相互关联的,由概念、定义、命题、原理等构成的合乎逻辑的体系,这体系就像自然科学一样符合演绎逻辑的特征。(6)判断正确标准。一是逻辑上无矛盾;二是符合观察事实;三是可能被重复。(7)价值在研究中地位,科学是价值中立的,除了选择主题之外的没有价值意义。科学与价值无关2、基于理解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追溯到德国迪尔泰,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自然科学是基于抽象解释人文社科是基于移情式的理解(移情指设身处地深入其中)韦伯认为理解社会学纲领(1)目的。理解和描述人们有意义的社会行动,标准是引起被研究对象的共鸣。(哈伯重要方法,访谈法是基于理解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2)基本特征。社会实证是由互动的社会人有目的行动刻意创造出来的,是变动的、短暂的,人们能把握的只是对社会实证的一种内在感觉。(3)关于人性的认识。人类是创造意义 的社会人,会不断理解自己生存其中世界,因此人的行为没有统一模式不可预测,认为研究者做的是了解人们的行为。(4)科学与常识的关系。常识至关重要,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常识,如离开常识人们将无法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5)理解的形态。理论 是一种表意的归纳式的描述,尽管会包含一些概念和有限的概括,但是与被研究者的经验不会相距太远。(6)判断正确与否标准。被研究者是否能接受,引起其共鸣。(7)价值在研究中的地位。价值是社会生活整体一部分,研究离不开价值,没有哪种价值是错误,有的只是差异,只是看待问题角度不同。3、基于批判的社会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精神学派、新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哈贝马斯。基于实证的科学研究的批判:为现在的社会辩护,违反人道主义,根本原因没有把现实社会观点。(1)目的。改造世界、改变世界达到目的方式,要通过揭示社会关系的基本来源,以赋于人们以力量,赋于哪些不太有力量的人。(2)社会实证特征。在变动的社会实证背后隐藏基本的权力结构,这种充满冲突和矛盾,正是这种冲突和矛盾推动了社会变迁。(3)人性的特征。人类有很多未发挥潜力,人是有创造性能够改变而具有适应能力,但是人也会受到他人的误导、虐待和剥削。(4)科学与常识的关系。认为常识充满错误的意识,常识让人们错误理解客观现实下自己真正的最佳利益,科学研究应多研究常识,正是常识塑造了人们行为。(5)理论的形态。一个完整的批判理论能帮人们消除错误意识,描述社会的深层结构,指出社会变迁的方向。(6)判断标准。一是是否正确描述深层结构及产生的条件,二是是否能够指导改变社会关系的实践。(7)价值的地位。价值科学必须从某个价值立场出发,有的是正确,有的是错误的。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尤其是有西方学术视野和海外留学经历的社会学家,为了建设兼具学科规范与民族气质的本土社会学,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社会学恢复重建后,学者们更是不懈追求与践行这一主张。那么,如何形成能够引领时代精神且植根于中国本土发展经验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知识,而又不致陷入过于“固定化”和“套路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窠臼?费孝通先生在《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中提出,“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实践中探索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中国学术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以特定历史时期“基本概念”为着力点,探究社会发展与变迁的概念史方法,或许有助于拓展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方法边界,进而生成兼具学科规范又能深入社会肌理的原发性社会学理论知识,从而实现中国“文化自觉”的社会学进路。何为概念史:通过概念历史理解社会底蕴概念史(Begriffsgeschichte)是一种具有德国学术传统而又独辟蹊径的跨学科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推崇和持续关注。最早见诸黑格尔《世界历史哲学讲座》“导论”对描述历史方法的阐述,成熟于20世纪中叶科塞雷克、里特尔和罗特哈克尔等别开生面的学术实践,最终形成了德国概念史、剑桥学派政治思想史(观念史)和法国史学界话语分析三大传统。20世纪80年代,在东亚地区催生了日本概念编成史研究与韩国人文社会科学基本概念研究。进入21世纪,方维规、李宏图及孙江等学者逐步引入概念史研究,并形成了精彩的概念史方法讨论与扎实的本土实证研究,更是依托数字人文技术展开了一系列大数据计量研究。对于什么是概念史,科塞雷克在《〈现代政治社会概念辞典〉纲要》一文中指出,概念史是“通过概念理解的历史来分析现代世界的呈现”。概念区别于一般日常用语,它是“不同历史实在之不同含义之聚合,并融入词语中”,需要被阐释。方维规指出概念史主要围绕“概念—词语—事物”讨论问题,“‘词语’的含义中心在语言符号层面,‘概念’则在于精神因素,强调‘理解’,即对事物有无概念的问题”。概念史正是通过面向反映特定时代焦点问题的词语,考析其隐秘的概念化过程及其意义的转变,进而挖掘社会历史变迁的深层逻辑。所以,概念史的研究对象是在观察、解释社会政治状况时不可替代与不可或缺的“基本概念”,有时也称作“中心概念”。这些概念往往经历由多样性向单一性过渡,愈来愈多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被社会变迁赋予其中,生成了巨大的能量,如“进步”“发展”。科塞雷克指出,“民主化”“时代化”“可意识形态化”与“政治化”是衡量“历史基本概念”的重要范畴或者参考指标。而这种研究方法的基本假设是语言与社会事实的相互渗透,并沉淀于概念。科塞雷克认为“语言中聚合着历史经验,或凭借语言表达希冀”。一方面,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中,这些概念能够通过词语的考析得到描述;另一方面,概念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表征”,而且是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变化的因素。因而,“考证概念及其语言史迹,是认识历史的最起码的条件”。概念史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共时比较的历时分析,具体方法体现在时代经典概念考析与社会政治状况探究两方面。首先,由于词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事实在共时上的差异和在历时上变化速度的不一致,概念史研究必须考析词语不同层面的含义以及某一概念在用法上的不同称谓,需要将一系列同义词、反义词与相关概念重置于社会历史情境中加以梳理。其次,由于基本概念往往牵涉语义的竞争以及背后的社会政治实践,概念史研究必须注意到概念的使用者群体,即基本概念何以成立。研究者需要考析何人以何种意图将其引入社会政治领域,辨别其被大众接受且广泛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论证其含义所维系、排斥和隐藏的社会实在,并评估其发挥作用的程度。《历史基本概念》的编写出版宣告了概念史研究范式的确立与成熟。该辞典由科塞雷克主编,百位跨专业学者撰稿,以概念史的方法选取了18世纪以来具有时代显著性的基本概念,对每个(组)词条的产生和含义的演变进行考析,形成了报告体例的释义,对诸如“议会”“政党”等概念含义变化的考察呈现出社会历史经验的基本过程、嬗变逻辑及其文化意味。如何使用: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步骤在现代学术规范中,概念史作为方法应当如何被合理使用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从方法论角度看,概念史的应用首先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社会历史独立于自然科学而有其自身的客观性,表现为特定历史时期观念共识的集合。概念史研究需要遵循社会历史的客观性,真实地反映时代特征,解释社会历史客观的逻辑及其特定的深层社会结构关联。第二,解释性原则。概念史对客观的社会历史的理解需要通过“解释”的方式达成,需要通过对概念(丛)的把握形成丈量社会历史状况的尺度,进而对客观的社会历史做出合理解释。第三,反思性原则。概念的形成是对社会经验反思提纯的过程,概念史由概念返回历史情境,对特定时期社会状况尤其是对利益群体之间互动过程的考察直指社会与政治的矛盾,是对“反思”过程的“再反思”。那么,运用该方法有哪些主要步骤呢?首先,研究者需要选定特定的历史时期及能够反映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状况的词语和概念。这一工作过程往往需要对跨学科、多领域的二手文献,甚至牵涉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文化背景的观念、词语与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数据库技术对自然语言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海量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匹配检索、信息提取与统计分析,然后进行辨别筛选。其次,研究者需要考察特定概念的起源及含义的嬗变过程,特别要注意概念的语境、概念含义所指涉的社会实在,以及概念得以广泛传播的具体历史条件。这一工作需要研究者扩大研究视野,将概念与一系列同义词、反义词等相关概念组成概念丛,梳理概念的所属关系。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概念史研究的复杂性,对研究者的学术视野、知识储备与研究能力有较高要求。再次,研究者需要进一步考察概念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使用情境,将研究聚焦在概念使用主体间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并进一步讨论概念如何作为影响历史变化的因素发挥作用。以方维规所著《概念的历史分量: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为例,该书详细地梳理了中国近代历程中“夷”“洋”“西”“外”“文明”“民族”等重要概念的翻译、形成与含义变化,既钩稽了中、日、西三方之互动,又贯通了概念含义古今之流变,可被视作中文概念史研究之样板。概念史方法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概念史研究方法与社会学研究有着内在的亲和性,这一点在韦伯、曼海姆以及施米特等经典社会学家的实践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当前,在“文化自觉”的指引下,打造兼备学科规范性与民族精神气质的中国特色社会学,需要从概念史研究方法中汲取促成社会学理论知识创造性转化和原发性生成的思想性能力和方法论营养。首先,沉淀着社会历史经验的概念是揭示中国社会如何运作的密钥,概念史研究有助于认知和反思基于中国经验的本土性概念,形成一种具有穿透力和解释力的社会结构性理解和历史贯通性表达。其次,社会学研究者既要避免特殊主义以偏概全的臆想,又要避免自然科学范式在社会领域的生搬硬套,概念史方法对根植于社会历史的概念的深度梳理,有助于辅助社会学研究挖掘特定时期的社会真实情境,阐释历史性和文化性相统一的包含多样性底蕴的社会性逻辑。再次,基本概念反映着时代特质,针对语言、词语和概念共时与历时的分析,关联着历史表征之下的结构性因素,对基本概念的考析是揭示社会运作机理及结构性力量的重要研究切口,而研究的现实意义也因概念史方法对潜藏的结构因素的格外关注而得到有效彰显。最后,概念史方法与数字人文的结合,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算法精准处理资料,有助于实现中国特有的一些本土性文化知识的挖掘和地方性社会知识的沉淀,为社会学原发性理论知识积累和原创性理论成果生成提供更多的思想可能。(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团队项目“建国前后(1937—1957)中国社会学转型研究”(19QT002)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朱兴涛 李一凡【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资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1.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1)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农村社会学①社会学研究要收集切实的经验材料来反映、说明和解释社会现象,因此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②农村社会学没有只属于自己的方法,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是开放的。(2)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从方法体系看,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社会研究方法论、一般研究方法和具体技术三个层次。①研究者做一项调查研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一系列对人和社会的假设为基础的,社会研究方法论涉及的,正是这些在背后支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和基本逻辑。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方法论基础:a.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具有普遍性规律,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和程序同样适用于对社会和人的研究。b.非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有本质性的区别,因而否认自然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研究的适用性,认为对人或社会现象的研究应有独特的方法。②一般研究方法是指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步骤和操作方式。③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是指社会研究各阶段中采用的各种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具体手段。(3)社会学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社会学调查研究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研究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研究设计。②研究实施阶段,即研究者按研究设计的要求收集资料。③研究总结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各项数据、撰写研究报告。2.实地调查和社区研究(1)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又称田野调查,是农村社会学家最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亲自深入农村进行观察来收集资料。实地调查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从而可能获得比较全面和客观、真实的情况,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较深刻的理解。(2)作为调查单位的社区吴文藻提倡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于社区相对于大社会而言是具体的、容易观察的。这意味着作为调查单位的社区不能太大,而应在具体可感知的范围内。村庄社区是一定地域的农村居民的生活共同体。(3)亲密接触的实地调查费孝通认为,理论概念都是来自社会现实,只有经过社会现实检验、修正和补充过的理论概念才可能适用于对社会现实的解释,理论与现实不能分割开来,而其中介就是依靠学者的“亲密接触”。亲密接触使研究者得以更准确地了解社区的生活,避免直接地简单化地用外部标准来衡量当地社区人们的活动。(4)类型比较法又称模式比较方法。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如果条件相同就会产生相同的事物。相同条件形成的相同事物就是一个类型。类型是指主要条件相同所形成的基本相同的各个个体。遵循这个道理,如果用比较方法将中国农村的各种类型一个一个地描述出来,就接近于了解中国所有的农村。(5)社区追踪调查社区追踪调查,是指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社区的调查研究。对同一对象的追踪研究可以是同一研究者,也可以是其他研究者,亦可以是二者交替进行。追踪调查以初始调查为起点,应当有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也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概括和新的见解。3.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概述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利用根据调查目的事先设计的问题表格收集数据的方法。一项完整的问卷调查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①问卷设计。问卷的制定是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概念化、操作化和问卷编制三个环节。②抽样。问卷调查可以是全面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就是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则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代表总体。抽样调查省时省力、花费较小,抽样调查用部分代表总体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抽样分为两大类:a.概率抽样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一个按设计已知的非零概率被选到样本中,且样本误差具有可度量性。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基本方法。b.非概率抽样包括随机抽样、立意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非概率抽样简单易行,但样本无法保证对总体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不能作总体推论。③调查实施。实施问卷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当面访谈法、邮寄自填法、电话访问法和网络调查法等。④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通过各种数量关系来探索社会现象之间联系的手段。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部分。a.描述统计主要反映样本本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推论统计根据样本特征来推论总体,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2)问卷调查和农村研究①问卷调查是当代社会学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过,中国早期农村社会学家却很少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原因是:a.因为实地调查本身的优点具有吸引力;b.由于当时的问卷调查技术(例如问卷设计、抽样技术、统计手段等)还很不成熟。②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会分化程度提高,农民之间的同构型降低,许多问题需要从总体上和数量上来把握,因此当代农村社会学在继续保持和发扬实地调查传统的基础上,也迫切需要发展问卷调查方法。(3)问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①优点a.问卷调查不局限于对单个村落社区的个案研究,能够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地区开展调查;b.当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的时候,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总体情况具有更强的推论性;c.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利于从中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问卷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说也比实地调查短。②缺点a.对前期的研究设计有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b.研究者应对研究主题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调查任务,设计好主题鲜明、简明易行的调查问卷。c.问卷收集到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同时不恰当的提问和不准确的答案设置也会产生错误的调查结果,使研究者原本希望得到的信息被扭曲。
近日,来自学术界以及业界的一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可以利用许多相同工具来研究新的黑匣子系统》的论文。研究人员们在论文中提议建立一个名为"机器行为“的新学科,允许研究人员使用社会学科研究动物或人类时所使用的经验观察以及实验等研究方法来研究人工智能系统。论文称,该学科应该放弃从纯粹的技术架构,性能及功能角度评估人工智能。取而代之的是应该将人工智能视为能够改变及影响他们周围的环境,人类以及机器的积极参与者角色来进行研究。
社会学,在不了解它的学生心中总是既有趣又神秘。有趣,是在于它的研究主题来自于复杂而广阔的社会空间,仿佛有无穷多的问题可以去发掘和探讨;神秘,是在于考学的层面上,很多同学却不清楚社会学的“考学本体”究竟是什么样子。社会学和我学的哲学、毛概是一种学科吗?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学社会学?有哪些常见的研究课题?社会学对英语有什么要求?有利于就职吗?… ...就在上周五晚上,大家期盼已久的社会学基础讲座在一片感谢和好评中顺利结束。讲师简老师深入浅出地将社会学的定义、涵盖范围、考试情报等所有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做了全面细致的讲解。现在,东学君带着大家一起来认真回顾一下吧~01什么是社会学和社会现象?社会学的英文词“sociology”可以分成两个部分:“socio”和“logy”,分别对应它们的拉丁语语源“socius”和“logos”,意思分别是“人的聚集”和“理论与学问”。所以,社会学首先是一门研究“集体”的学问。而社会学至今在学界中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如果沿用维基百科的定义给入门的同学做一个概括介绍的话,社会学是一门用数据和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明社会现象的状态、本质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的学问。那么,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样的现象可以被定义为社会现象呢?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小事情,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社会现象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成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应该是受限于个人的眼界、圈子和感受所感知到的现象。它应该是团体的现象,是整个公众的议题。社会现象需要通过历史、制度的矛盾,社会构造的变化等这些角度来界定。社会学需要我们去考察的是整个社会的的制度,而不是零散的个体的处境和性格。那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呢?例如下面这些图片中,有你关注过的问题吗?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些现象就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从生活的现象当中分辨出社会学现象,以及看到它背后关系着的社会学问题呢?有些人天生比较敏感,他们具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可以从身边的一些现象和变化当中敏锐地捕捉到问题,并且通过现象的表层看到它的深层所涵盖的例如政治、经济、教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而还有更多人则不能迅速地看到这些问题,这些人则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需要经过训练,方能够习得这样的技能。米尔斯把这个叫做社会学的想象力,也是所有学习社会学的同学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而这个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的。是的,社会学的学习会让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大脑和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这里就让我们来一起测试一下,看看从以下的这些社会现象当中,你能看出哪些社会学问题和社会学研究方向吧~02热门研究方向&院校考试内容趁着还留有刚才测试中研究方向的印象,我们来看一下如今日本考学中有哪些社会学研究方向吧~从整体上,我们可以把社会学研究的大方向分为三类: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社会调查法。● 理论社会学方向是留学生选择非常少的一个方向。相对来说比较晦涩,也比较难以拿出研究成果和进行创新。研究侧重于社会学总体和个体的关系。●社会调查法方向是研究和完善社会学调查方法的方向。调查法本身也是学社会学的必备技能。每一个课题都需要通过掌握调查法去判断它是否能够成为可执行的研究课题,以及问题意识是否足够,研究意义是否足够等等。● 应用社会学方向的研究是把社会学的原理、方法、手段等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学现象,去分析原因并且提供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说是现在考学的主流方向,也是大部分留学生会选择的方向。以下是应用社会学的大方向下大家会选择的、比较热门的一些研究方向:家族婚姻 家族社会学性别与关联问题 性别社会学医疗护理福祉 社会福祉学移民与越境研究 国际社会学媒体现象与问题 媒体社会学在选择大学和教授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学官网的教授介绍下面查看教授研究领域的标签,例如性别、格差、福祉等来匹配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当我们作为考生去选择大学和教授的同时,大学对社会学的学生又有哪些要求和期待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几所热门大学的要求吧:●东京大学:独创观点、语言表达、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庆应义塾:不问出处、基础扎实、问题意识、跨学科研究能力。●关西学院:关心社会、思考能力、调查能力、外语沟通表达力。其实遍翻日本大学的招生要求,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大学对社会学学生的要求也是有很大共性的,即你首先要有发现问题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判断力;要有扎实的社会学基础知识;其次需要掌握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最后外语也要过关,需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我们来总结一下:大家不妨用这样一个标准,或者说目标,来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学习社会学。接下来,相对应的,日本大学要如何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了这四项能力呢?这些要求是如何体现在考试方式上的呢?首先,考察社会学基础能力的一环基本在笔试。笔试的考题主要是名词解释和小论文,要顺利通过笔试,就要扎实地掌握社会学的基础概念,并且具备较好的日语书面表达能力。其次,能够体现你的问题意识和调查力的地方,就在研究计划书这个步骤。从你的研究计划的研究意义与合理性上教授就可以判断出你的研究能力。所以社会学的考学,写好一篇研究计划书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大学需要的外语能力一般就是日语和英语,实际日语能力会通过笔试和面试来考察,英语则往往采取校内考的方式。没错,社会学对英语的考察方式更多是以校内考的形式。考试的题型一般是英翻日。这对并不擅长考托福的同学来说可以说是个好消息了。为什么顶级大学也几乎不需要提交托福成绩而是安排校内考?这是因为托福或者托业考试所考察的英语能力并不一定符合研究社会学所需要的英语能力。社会学专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阅读英文论文和文献资料上,因此英翻日的考试形式才是最符合考察需求的。所以备考的社会学的同学基本不需要准备托福,但是一定要充分进行校内考的英翻日的训练。以及有余裕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个托业成绩应对个别学校的要求,这样就比较保险了。这个part的最后,向大家展示两位东京学术塾社会学合格学员的具体研究方向,供感兴趣的同学参考。● Case 1 ● Case 203社会学毕业后的就业进路很多同学和家长还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学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值得强调一下的是,并不存在部分同学所担心的“社会学不好找工作”的问题。我们分别来看下从日本毕业之后选择留日和回国的两种情况吧。首先,在日本的招聘情况与大家理解的并不一样,日本企业在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并不看具体专业。日本企业在招聘时倾向选择有潜力,逻辑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并在他们进入公司之后经由公司培训来决定就职者胜任的岗位。也就是说,首先不存在“社会学专业比其他专业难找工作”这一点上的问题,所有文科专业在企业的应聘上来说都是机会均等的。因此在日本就职,留学生的出身校会是判断个人素质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基本只要你的出身校达到一定的级别,例如达到MARCH以上,就几乎不会在企业的初试中落选。 而像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出身的同学,往往在逻辑和思维能力上有优势,反而胜算很大。(图片引用于早大社会学修士毕业生去向统计)回国工作的话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说,一种是读博,另一种是修士毕业。如果能够读到社会学博士,那么回国之后进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会是很好的选择。如今中国社会的情况在慢慢变化趋向成熟,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会学人才,而国内的社会学人才却一直是稀缺的状态,包括很多高校也在积极招募社会学讲师和研究员。而这对社会学的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机会。(以上图片引用于华东理工大学及招聘网站)而日本修士毕业的同学,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这张一桥大学的就职去向统计。(图片引用于一桥大学社会学修士毕业生去向统计)从这张图表上可以看出,毕业后进入国家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NPO/NGO的学生也占到不小的比例,另外一部分是从事教育行业、进入企业、咨询公司的同学。可以看出社会学专业毕业的走向也非常的丰富,并且因为具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很适合去胜任类似咨询,调查研究和社会公益类的工作。这里也非常建议同学们努力学习考取一个好大学,并且注意积累一定的职历,在职业发展中会更加容易。看到这里,对社会学抱有各种疑问的你是不是清晰许多了呢?文章篇幅有限,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讲座的讲解细节,欢迎没有参加讲座的同学来向我们领取5月8日的社会学讲座的录播视频噢~※【特别福利】前10名领取录播的同学,专业顾问老师会免费帮你定制一份详细的个人社会学考学规划!!如果你也喜欢社会学,希望有朝一日能进入日本的名校里学习进修,那么希望由我们来帮你实现这个理想。东京学术塾的社会学课程在2020年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升级,重点强化了提高学生社会学素质的养成课程:细化了日语写作能力课程的目标、更加完善了社会调查法课程的内容并拓宽了梯度。而研究计划书课程的指导内容也更加精细,从领域介绍、论文检索方法,代表教授介绍到展示分析优秀的研究计划书案例。除此之外,今年我们更增加了社会学top10和top5院校的过去问数量,并且增加了临考实战演习:提炼“高频&典型考题”的试题进行模拟考场环境计时答题的集训。▼东学社会学5~6月课程安排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来咨询我们详细的课程内容!今年的疫情没有影响东学做课程和服务的热情,反而让我们更加踌躇满志蓄势待发。而这段时期也是对同学们而言至关重要的积累和备考阶段,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我们一起前行。
现如今,对于那些在职考研的人来说,除了要报名一门热门的专业和知名度高的学校以外,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合适的报考方式,这样才能更轻松地进修提升自己。因此,有些报考社会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员纷纷进行咨询,该专业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有哪些呢?据调查,目前社会学专业举办的在职教育主要选择了同等学力一种报考方式,此方式不仅有较低的报考条件,还支持报考人员免试入学,所以很适合大家选择。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一种如今报考社会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员,主要有同等学力一种报考方式可以选择,此方式的报考条件很低,通常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的人,就可以采用同等学力进行报考。同等学力有简单的入学形式这种报考方式除了有较低的报考条件外,其入学形式也很简单,一般报考者们都不用参加任何入学考试,只要顺利通过入学资质审核,就会收到录取通知书,届时即可在开课之际进校学习专业课程。同等学力该如何报考一般情况下,采用同等学力报考的人需要经历五步报考流程。一是在招生之际到本网站进行入学报名;二是资质审核通过后免试入校上课;三是完成课业后继续参加结业考试;四是在3月份到学位网报名申硕,随后在参加学位考试和论文答辩;五是申硕成功就可以申请硕士学位,拿到证书便能毕业离校。综上可知,该专业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为同等学力,至于此方式的报考条件、入学形式以及报考流程如上所述,还有其他问题可查询相关招生简章进行了解。
每当人们在谈论所谓的“社会科学”时,总会下意识地将其当作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来看待。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么社会科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个非常简单方法来找出答案,暨看看大学教育系统是如何设定社会科学范畴的。哪些学科、那些训练课程是安排在这样的科系之下的。借鉴大学教育体系发现社会科学概念通过查询我们会发现,社会科学的体系中通常包括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而人们所熟悉法律学、教育学、商业学、社会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科目则并不隶属于此类。大多数人一定会有这样疑问,为什么这些运用社会科学概念和方法发展出来的学科会被排除在外呢?诚然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一种解释是因为它们的目的与关注点不相同。如此划分社会科学的原因是目的不同后面那些学科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从业者,而前面那些学科目的在于培养学者或宏观社会管理者。前面的这些学科更加重视并专注于追求人类社会的宏观性、系统性的知识和理论。当然这样的划分并不是泾渭分明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方面的问题不断交错和升级。目前全世界各个知名大学中,建立跨越科系的研究中心或机构的趋势越发明显。设置跨学科研究中心成为趋势这些研究中心或机构一举打破了传统社会科系与专业科系间的壁垒,同时对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譬如统计学、人口学、政策与决策制定、公共行政、人力资源学、人类生态学等等。每年这些机构产生研究报告数以千计,而且往往都结合了少则几种,多则十多种以上的专业。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阅读这样的报告时非常困难,需要读者具备不同专业的知识。这些机构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因为这些报告不光要求读者能够分辨出其中涵盖结果是属于那些专业,同时还要判断出这些结果是否成立。当然除了上述这些社会科学的核心学科以及专业学科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性质的学科。对于这些特殊性质的学科是否归属与社会科学类大家庭,社会科学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争议。这些特殊性质的学科包括:心理学、行为科学、历史。特殊性质学科是否属于社会科学有争议我们将在下一篇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它们的特殊之处,以及社会科学家们对它们的争议。希望通过本章内容帮助各位读者对于社会科学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知体系。更好地理解社会科学的内涵,更好的阅读社会科学类的作品。阅读改变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阅读了吗?我是小贺期待明天与你相会。
5月27日下午,由培华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女子学院承办的第九期线上教学沙龙在腾讯会议举行。此次女子学院特邀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李玺,为该校师生进行了“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学研究和方法”线上教学沙龙,由女子学院副院长班理主持。学校副校长刘越莲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张李玺教授,现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并长期从事女性教学和性别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多部中英文专著。本次沙龙张李玺教授主要通过对性别的多重含义、为什么要关注性别和社会学研究能否价值中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享。她谈到,性别不平等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仅有平等是不够的,性别平等涉及平等、公正、人权和社会和谐,女性并非要抛弃自己女性的身份追求和男性一样的平等,而是应该从“社会对女性应该怎样做?”这个咒语中解放出来的。结合当今全球情况可知,性别不平等问题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去关注它,努力地去解决它。有人提出,全面放开二胎后,事业和家庭如何平衡?“冠姓权”生男孩和生女孩与跟父亲姓还是跟母亲姓?在职场中遇到性别歧视怎么办?如何将性别教育与思政相结合?“女性教育+专业”的具体做法是什么?等问题,张教授均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案例来向老师和同学们答疑解惑。最后副校长刘越莲总结到,希望本次线上举办的沙龙使得我校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开启新的研究领域并有所突破,着力打造学校学术氛围,同时培养出更多服务社会的人才队伍,能够这所有着悠久女性教育历史、职业教育基因和红色文化基因的高等院校服务,同时结合学校迈向“百年培华”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将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纳入不同学科的课题和研究中,相信会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角,坚持下去,定会有新的科研成果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