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职考研!社会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为崩为蹶

在职考研!社会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

在职考研是研究生发展的趋势,因时代发展,一些更新换代较快的行业,会有一些工作人员因为能力跟不上而选择在职研究生,来提升工作能力。当中,社会学领域同样有着想要加强自身工作能力的人员。那么,社会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其实,社会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根据考试不同,其科目也有所不同。学员就读期间,会参与结业考试和申硕考试。下文就详细解读社会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结业考试科目当学员圆满完成社会学专业课程学习后,可以参加结业考试。结业考试科目就是专业课,由于院校自主命题,所以试题内容都偏向学员上课时学到过的专业知识。所以考试难度也不算大,一般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考试通过率还是很高的。申硕考试科目学员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满三年,就可以参加申硕考试。考试科目为学科综合及外语水平,两门科目的分数线不高为60分。考外语水平时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五种语言可以选择。申硕考试共有4次机会,如果一次没有考过,还有3次机会可以补考,所以并不算难。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社会学在职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两场考试虽然难度不大,但学员也要在考前认真备考,熟悉相关知识点,才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回马枪

2020年东南大学社会学考研招生信息、参考书、报录比分析

育明考研分享:东南大学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著名的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学校设有30个院,拥有76个本科专业,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培育)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东南大学社会学硕士考试科目(1)所属学院:人文学院(2)研究方向:01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全日制)02 经济与组织社会学(全日制)03 道德社会学(全日制)04 医疗健康社会学(全日制)05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全日制)(3)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11社会学理论903社会研究方法与统计(4)复试科目:社会学综合(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医疗健康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二、参考书目1.711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张敦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三版)侯钧生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年;《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 周晓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2.903社会研究方法与统计:《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风笑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3.社会学综合:《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周长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城市社会学,蔡禾,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医学社会学》(第11版)医疗健康社会学,考克汉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社会分层十讲》(第2版),李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三、分数线及招生人数2019年报名人数12人,录取5人,其中推免2人。2018年报名人数14人,录取5人,其中推免2人。2017年报名人数14人,录取5人,其中推免2人。

一唱一和

南开大学社会学2021考研经验及参考书等备考建议

一、院校介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由政治学系、社会学系、行政管理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国际关系系、社会心理学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和MPA/MSW/MAP中心等组成,涵盖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和心理学4个一级学科。学院建有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大学生生涯规划研究中心等非实体性研究机构,同时是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周恩来研究中心、民族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等机构的挂靠单位,建有图书资料中心和基础实验室、公共管理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于1982年在国内率先成立。由费孝通先生主持的“社会学班”在社会科学界声名卓著,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社会学人才,在我国社会学的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目前,南开大学社会学学科在我国社会学高级人才培养、社会学学术发展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现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具有鲜明特点和研究优势的生力军。二、公共课复习经验考研政治由于现在有很多专门做这方面课程的老师,比如新祥旭,复习进度和用书之类都可以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亲身体会。第一点就是做题技巧有时候更为重要,如果高中时是文科生,在知识掌握和领悟方面可能会优于高中时学理科的同学,但也容易受高中时做题思维的限制,我们要知道考研政治的做题思路跟我们高考文综是有很大不同的,关于这一点要通过多多做题去体会,有的机构、老师在这方面也会有讲解,注意一定要认真听这一方面的内容,切忌埋头背书,不要认为把书背好就能把题做好,背书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掌握技巧,才能自如应对考试。另外一点就是要有条理,有框架,简单来说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学的是什么,这句话并不是废话,因为真的有很多人就是稀里糊涂的。还有真题,大家找不到的话可以多去考研文库搜一搜,里面很多。考研英语,单词从复习之初到考前一天,每天都要背单词。我的方法是,准备一个厚一点的本子,将单词书上不熟的单词和短语、试卷中出现的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以及微信公众号中看到的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通通记到这个本子上。刚开始可能每天都有很多单词要记,但是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没有新增的生词了。到了八月,我每天早上都花半个小时拿这个本子背单词,晚上结束学习前再花半个小时背,一直坚持到考前。阅读,我从七月份开始做,一周只做两篇,只做近十年的(前十年的试卷中不熟的单词和短语已经摘抄到本子上后,前期就没做过上面的题目了)。我的阅读做得很细致,顺序是这样的:看题干,读文章,选出答案然后对答案,只看对错,不看解析在将文章全文手写翻译最后对比资料上的翻译,反思自己为什么翻译不出来或翻译不好,大致了解全文的意思后自己思考错题原因,尝试着自己纠错,看资料上的解析,反思自己的思路是否与出题人一致,最后将本次做题、翻译和纠错时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提醒自己下次做题时注意——这样一个流程走完,可能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每天三个小时左右),而且手译的过程也是尤为痛苦,但一整套下来确实非常有效——不仅积累了字词句,还学习了语法;不仅提升了阅读水平,还训练了翻译能力。到了十月份,近十年的基本上都做完了,这个时候我买了一本精读外刊,目的是考查自己面对一篇全新的文章是否能读懂,并积累好词好句。这个时候的计划基本上是,每天复习一到两篇做过的阅读,读一篇外刊。到了十一月十二月,偶尔挑一两篇2010年以前的题目拿来做,保持阅读做题手感。作文。我是十月中旬开始用王江涛的那本书复习的。先是阅读近十年的考题加范文,积累考研英语写作的基本格式、常用词汇和短语;十一月开始一周训练两到三次模拟写作,读题目后尝试自己写作,然后阅读王江涛书上所给的范文以及张剑黄皮书所给的范文,反思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以及可以提高的点在哪。我认为,背诵好多篇范文并没有什么作用(一战时我就是这么做的),而只需有选择的记忆某些范文里所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考研作文的复习重点在于一定要自己闭卷写作,写作时有意识地采用平时积累的字词句,写完后必须对照范文进行反思。三、专业课经验对于跨专业or专业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建议概论先看波普诺的《社会学》,因为它虽然很厚但是非常通俗易懂,会结合大量美国的社会现实情况,如果能坚持读下来...你就和国内社会学本科生的知识量差不多了。西方社会学理论部分以侯钧生教材为主,看新出的第四版,第三版内容有的已经不考察了。建议先不要看杨善华谢立中的理论(杨谢这两本理论是分思想家介绍的,每一章就是一篇讲这个思想家理论的论文,读起来比较有难度,而且最搞笑的是这套书出了上、下,但是没有中,所以中间现代部分帕森斯、默顿、冲突交换符号互动论现象学这些都没有。),但是杨谢也不能不看,19年简答就猝不及防出了一个侯书上没有但是杨谢的书上就讲了的知识点。实在觉得看不懂理论在说什么,建议大家边复习边梳理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每一个思想家提出他的理论都是为了和前人对话”,一个理论占了主流地位,肯定会有学者相应地去拥蹙或者反对。另外了解一些理论家的生平,也是补充知识的一种方式,可以加深理解。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容易学,因为结构清楚,内容也不难理解,不过据我调查有的同学因为本科没学过or没学好,所以对于五花八门的抽样方法、各种实验设计也很头疼。(但信我,这个绝对比理论好学QAQ)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有的名词长得很像但完全是两个概念,比如信度和效度各自的含义、分析单位≠调查对象,指标、指数和量表的区别等等。另外注意灵活应用,如果你也是学社会科学类的同学,学好和用好研究方法对于你们做创新项目or做定量/定性研究写毕业论文都很有帮助。讲个小八卦,我们系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候好多同学就被老师怼了毕业设计的方法部分,同学按自己理解写自己的研究是运用了XX法,但老师会跟你说这个方法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所以不管最后写论文到底用不用某个方法,起码别说错。最后,是我花了最多时间、学得最痛苦、考前最担心的社会统计学。幸好考完的结果还不错,说明即使是是数学学渣,好好努力也能克服这门。大一高数没学明白的同志不用担心,这门课跟微积分线代啥的一点关系没有。主要考查的是概率论、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几个重要分布,回归、相关这些。划重点——社会统计学并不主要考察公式证明、计算,而重中之重是不同的问题,要应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要注意应用这种统计方法前提假定是什么?要多思考这个。(各个前提假定一定要背熟,不信我你就试试)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多做笔记,反复做课本习题,自己独立做。因为我统计基础不好,我专业课当时还是报了辅导班的,新祥旭一对一,带我的是一个学姐,讲的挺好,她制定的授课计划也是针对我的薄弱点。四、参考书1.彭华民、杨心恒的《社会学概论》2.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3.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四版4.杨善华谢立中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两册。5.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6.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7.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8.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

亦驰

二战上岸人大2020年社会学考研经验

择校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本科社会学,第一年360+没能进复试,第二年380+拟录取。备考时间比较长,有不少经验教训,所以尽量总结干货,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关于择校大家首先要慎重考虑,人大社会学的学科评估和北大一样是A+,学科实力一直很强,近年来报考热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再加上考试范围比较杂,社会学和人口学、老年学、人类学、民俗学的初试共用一套题,因此需要做好充足的时间准备。但是比较吸引我的一点是,人大社会学的学制只有2年,相比其他学校更节省时间,所以二战还是选择了人大。初试准备政治 主要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徐涛小黄书和强化班网课,腿姐和徐涛的模拟卷(主要做选择题)。8月-9月中旬:看精讲精练和刷1000题相结合,每天1~2章。第一遍没有将选择题答案直接写在书上,但是将错题都做好了标记,为二刷做好铺垫。9月中旬-10月下旬:二刷1000题,对易错题和易混知识点进行整理,同时选听了徐涛的一些网课,对照精讲精练弄懂每个知识点。10月下旬-11月:做腿姐和徐涛模拟卷的选择题部分,重点还是做肖八,主观题不用急着背,可以先将自己的答题思路与答案对比看看,大概记一下答题要点,然后听了徐涛的时政课,总结了一些时政热点。12月:以肖四为主,徐涛小黄书为补充,重点攻克主观题。然后再结合之前整理的笔记,对选择题易错知识点进行回顾。英语 主要资料:黄皮书近20年真题、单词红宝书+扇贝app、刘晓艳作文书和网课。单词:每天早上都会背,不仅是单词书上的单词,还有真题里整理的单词或短语,同时也会利用中午或者晚上的碎片时间在手机上背单词,已经记不清单词过了多少遍,但每天背单词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阅读:阅读真题至少做3遍,刚开始做的比较慢,可能错的也比较多,这些都不要紧。做完后逐句翻译,最好动笔写一下,再跟黄皮书的翻译进行对照,重点弄懂长难句,整理其中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同时练了单词、阅读和翻译,一举三得。完形填空:这个真题做多了还是能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注意把握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些单词和短语也是会经常考到的,不会的可以先跳过,但不要急着乱选,还是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作文:买了王江涛和刘晓艳的作文书,大小作文分别整理了一些模板,然后用真题或者作文书中的作文来练手,平时积累的一些单词短语也可以用上,多写几篇慢慢就能灵活运用模板了。社会研究方法 主要资料: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看到16章),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的研究方法可以选看。以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为主,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为辅,已经可以应对大部分题目了。社会统计学方面由于人大是选做,有些难度较大,所以不太建议非统计专业的同学花太多时间。研究方法的真题重复率较高,有些知识点是会反复考查的,一定要结合真题进行总结和整理。研究方法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很强,看完一章可以对本章重点做一个思维导图,同时有些答题语言也是可以通用或灵活变通的,在建好框架的基础上可以逐渐拓展答题要点。但在答题时一般不能只答要点,毕竟研究方法的应用性很强,最好每一个要点都能举例具体说明。总体来说,研究方法除了部分统计知识理解起来都不难,只要教材框架背熟,注意答题技巧和逻辑性,拿高分还是比较容易的。社会理论 主要资料: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和《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佟新《人口社会学》,人类学—庄孔韶《人类学概论》,邬沧萍《老年学概论》,跨专业的同学可以先看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理论考的内容比较杂,包括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以往会重点考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但近几年出题风格多变,题目越来越灵活,因此复习一定要全面,知识面要广,不要心存侥幸心理来猜测重点,注重平时积累和对时事热点的分析。理论相比研究方法理解难度更大,教材编写更加繁杂,条理不是那么清晰,需要花更多时间来理解和背诵,根据个人经验教材至少要过3遍。第一遍总结教材上不同学者的核心思想,掌握主要的理论脉络,有些暂时不懂的可以先跳过,不必死磕某个观点。第二遍在核心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细化补充,包括背景原因、详细阐释、地位意义等。同时根据真题把握各理论家的理论重点有哪些,一般是怎样的出题方式。第三遍时已经对不同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可以横向或纵向比较不同人物的理论观点,例如古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有哪些继承和发展、同一时代的理论家的思想差异等等。除了教材还要注意看人大老师近期的论文,了解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学习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当然论文也不能只看社会学方面的,人口学、老年学、人类学都要有所了解。一战时我就只看了社会学的论文,结果考了很多人口和老年的题。整体规划 考研是一个长期复习的过程,以上说的仅供参考,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复习规划和自己的复习进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计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便于及时调整,不至于自乱阵脚。社会学专业课有些比较抽象枯燥,背诵量也比较大,刚开始可能感觉难以理解、背了就忘,但随着反复的复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会显著加深的,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有些即使记得不太清楚,在考场上也是能够融会贯通的。稳扎稳打,坚持下去,相信大家都能上岸!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合气于漠

考研:《农村社会学》专业课第四章人地关系重点难点归纳1

第四章人地关系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1.人地关系的概念(1)人地关系,狭义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广义是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两者的关系都受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2)人地关系概念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①在基本层次上,它是一般的人口与土地关系,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②在中间层次上,它是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同时也是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关系(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关系);③在综合层次上,它是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是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现代西方人地关系研究理论(1)环境决定论①局限性环境决定论把自然环境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环境决定论将复杂的人类社会简单化了,它无法解释地理环境相似的国家何以发生不同的历史事件,产生不同的社会制度。②历史进步性a.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的作用而否定“神权统治”,并加强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推动了地理学研究向科学化方向发展;b.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在环境决定论的一般概念下统一起来,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合二为一,开创了人地关系的理论化探讨,在地理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c.强调了环境对人类活动(现实、潜在或未来)的作用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由于对环境的关心而导致环境意识和环境策略的兴起,从而奠定了当代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绝大部分环境决定论者都不是绝对的或极端的决定论者,并没有否定人的力量和作用。(2)可能论和或然论①可能论可能论的基本观点为:自然界没有必然性,但到处都存在着可能性,人类作为可能性的主人,才是利用它们的主宰。②或然论英国地理学家斯帕特认为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可能性的选择,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可能性的概率大于另一些可能性。这种观点发展了可能论的思想,被称为或然论。(3)生态论生态论又称适应论,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生态论的要义可概括为:①生态学概念的引入,使人类活动、生物作用、自然力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加以整合,既避免了决定论和可能论各持一端之嫌,又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的二元论观点;②生态学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方法模式,如结构与功能、营养层次与连锁反馈、生态平衡等观点,以及物质循环、能量交换的测度方法,使其研究更科学化。(4)文化景观论文化景观论认为应当从研究文化景观的角度来分析人地关系,文化景观是地面上可以感觉到的人文现象的形态。人地关系景观研究有以下优点:①景观把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体现了地理学的整体性。 ②景观作为区域的整体外观,体现了地理学的地域性。 ③景观论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中抽出实体的、可见的或可感知的事物,使其研究对象趋于具体明确,易于观察,便于实证,避免了“关系”的模糊、笼统之嫌。3.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历程(1)第一阶段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人地关系研究可能始自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卜凯主持的土地利用调查为标志。这次调查,不仅使人口,和土地有了比较可靠的资料基础,而且,对人地关系的分析包含了许多方面,除了调查数据本身的分析外,还涉及了经济社会的诸方面。而且在人口论争中也不乏论者讨论中国的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意义。(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发生在五六十年代,以国外学者的研究为主流,他们都对明清以来的人口资料和耕地资料作了详尽的考证和分析,为研究人地关系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料基础。国内的研究主要是 50 年代针对人口增长所做的一些简单的人地比较分析。(3)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 70 年代末以来。在国内,除了从人地关系上论证人口控制必要性的早期文献外,到 80 年代中后期还有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而在人口和土地个别的领域里,则有十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国外,除了散见于人口和土地个别领域的研究外,专门以人口和土地为对象进行经济史分析的,则以赵冈 1986 年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和土地》为代表。

其道桀驳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2021考研参考书、复习备考经验分享

中央民族大学的社会学初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8社会学研究方法选择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是因为学校的招生人数相对较多,而且复试刷人少,比较注重初试成绩,2020年复试分数线376,19年分数线是327,之所以成断崖式增长主要是因为专业课题目非常简单,所以大家不要仅参考分数线。下面就说一下自己的各科备考情况,以供参考。英语备考考研英语,背单词是基础。不管本来的基础好坏,每天都坚持背单词对英语考试准备来说都是不坏的。在考研英语几种题型中优先备考阅读理解和七选五,这两种题型的出题逻辑是差不多的。一般来说阅读理解要攻破这几个东西:第一,主旨和行文逻辑理解;第二,题型判断和答案定位;第三,正确和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第四,生词和长难句。通常来说生词和长难句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因为是理解的基础。作文可以11月开始准备,在考研文库看看优秀范文,积累一些精美的句子,自己总结模板会比较实用。政治政治的复习相比英语来说很好提分,特别是选择题,一定要在十月份之前把选择题基本搞透。而且选择题的历年重复率也挺高,一定要好好研究真题选择题。主观题的分数差距一般都不是很大,要先多学习答题技巧,最后再背内容框架。对于马原,一定要先消化再记忆,马原有一定难度,一定得理解每个考点。在考前也一定要用标准答题纸做几套完整的真题练手和练字,特别是主观题的题目顺序一定不能写错位置。专业课首先说一下专业课的参考书目。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是王思斌的《社会学教程》,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以及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中有关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齐美尔,韦伯,马克思,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吉登斯的章节。其次是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作为风笑天的补充,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里有12分左右的计算题,郑杭生的《中国社会学史》里有15分左右的题。其中,王思斌、侯钧生、郑杭生的三本书是专业课一的参考课本,风笑天,袁方、卢淑华的三本书是专业课二的参考课本。但要注意的是,偶尔专业课一和二会混在一起考,例如05年专业课一中有一道名词解释题考的是“参与观察”,它其实是专业课二的内容,这就提醒我们,两门专业课虽是分开考,但不要太局限的限定在那一门专业课中找答案。下面提一下复习专业课的建议。最好先总览一遍课本,然后再开始背书或者背资料,第一遍一般情况下记住的不多,但我们达到熟悉课本的大体脉络目的就足够了。把课本看完一遍、背完一遍后就开始看真题,把真题中考过的内容在课本中标记出来(这是背一遍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看真题会发现,有的内容会反复考,你就会反复背,看完一遍真题有一些定义或问答就已经牢记于心了;另外,专业课的重点、出题人的思路也会逐渐摸清。在看完真题以后,就要开始重复循环的过程了,毕竟熟能生巧,背的遍数多了才会背熟,背的熟了才能灵活运用。最后就是冲刺的一个月,我们要做的是查漏补缺,理清框架,在这个时候,头脑里就要有每一本书的脉络和逻辑,这一点在答论述题的时候格外重要;另外要做的和英语一样――模考,掌握答题时间,避免在考场上答不完卷的情况。跨考的可以考虑跟班学习,像新祥旭考研一对一,针对性强,上课时间灵活,后期会减轻很多压力。考研路上虽说是一路辛酸,但一路过来其实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趁着我们还年轻,能拼就拼一把,只要用心,只要你坚定,沉着,静下心来。相信自己,会有好的结果。

驰之骤之

考研复习:《农村社会学》专业课中国农村社会学重点难点归纳

一、中国农村社会学1.农村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1)农村社会学从美国传播到中国先于日本,途径主要有两条:①美国学者包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进行的示范性传播;②中国留学生在欧美国家选学社会学,获得学位后回国从事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推动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扎根和成长。(2)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在中国任职的社会学教授组织中国大学生开展了多项农村调查。这些调查客观上将农村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引进中国,在实践中使中国学生和学者得到了体验与锻炼。2.中国学者早期的农村调查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赴欧美留学攻读社会学的学子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扎实地推动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有以下两项:(1)京郊四个村庄的调查。1926 年前后,由燕京大学社会学兼任讲师李景汉主持,对北京郊区黑山扈村、挂甲屯村、马连洼村和东村进行了家庭调查。于 1929 年出版了《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这是中国社会学家实证研究农村的第一部著作。(2)京郊清河镇实验区。1928 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杨开道教授和系主任许仕廉在北京郊区清河镇共同主持创办了实验区,多次组织学生前往进行社会调查。3.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农村社会学的传入比社会学晚些,但其发展与社会学的发展总体上是同步的。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各大学开设了农村社会学课程,出版了多种农村社会学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都在不同程度上联系中国农村实际,对农村社会性质、农村人口、土地问题、农村经济(农村金融 )、农村教育(农村教化)、农村组织、农村自治等内容进行了阐述。4.乡村建设运动晚清和民国初年,米迪刚父子在翟诚村进行的实验以及地方实力派的山西村政建设启动了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影响较大的有晏阳初等在定县、衡山和新都的实验,梁漱溟等在邹平、菏泽和济宁的实验,卢作孚在重庆北碚的实验,黄炎培、江恒源等在徐公桥、黄墟、善人桥、沪郊的实验,高践四等在无锡黄巷、北夏、惠北的实验,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以及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政府主持的五个实验县的县政建设。许多社会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为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5.农村社区研究(1)吴文藻倡导的农村社区研究农村社区研究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主要由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倡导发起的。吴文藻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学者采用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调查、解释和解决中国本土的社会问题。他提出了“社区方法论”,主张以功能主义为基础,通过社区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农村社会。(2)费孝通创造性的农村社区研究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农村社区研究中,费孝通的贡献尤为突出。费孝通接受了老师吴文藻社区方法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具体的社区”是研究社会的切入点。同时,费孝通依据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发展了社区方法论,提出了类型比较法,认为单个社区的分析只是“认识中国社会的起点”,还需要在调查了许多个单一社区的基础上通过第二步的比较研究,才能“接近认识中国农村的基本面貌”。费孝通在江苏吴江开弦弓村进 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开创了跨越“文野之别”研究的先河。费孝通 1939 年出版《江村经济》,该书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中国的乡村村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这个村落在面对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冲击下所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是中国学者从事农村社区研究的经典之作。(3)“魁阁”的学术成就费孝通创办了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又称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引领 10 多位社会学和人类学者开拓新的社区研究。深入村寨、工厂,对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基层社会结构、工人生活、城乡关系等进行调查,以“席明纳”的研讨方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4)抗战时期内地的其他研究聚集在内地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南开大学文科研究所边区人文研究室、华西大学边区研究所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根据各自的条件和专长,对边区的人口、乡村劳动力、农村手工业、少数民族、民俗民风、宗教等进行调查研究,陈达、陆云逵、李景汉、吴泽霖、柯象峰、林耀华、李安宅等有一批著作面世。

芒乎忽乎

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第七弹|中国人民大学-微云寄宿考研

20考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课备考经历前言:应杜谔老铁的邀请,非常惶恐地来分享一下自己备考人大社会学的半年时间中的经验和心路历程。如果能给看到的人一些帮助,这是我的荣幸。如果没有帮助到你,你就当看完图个乐。本次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备考书目选择,专业课备考建议,备考的方法和心路历程。基本情况:普通双非社会学专业,初试398,复试一般般,拟录取备考书目选择由于人大考的是社会理论大综合,包括了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和民俗学,所以涉及到的书目也是比较多的。而且由于各科占比趋于平衡,所以在备考中,至少要准备两门专业课。我个人主要准备了社会学和人口学两门。具体的书目推荐1.社会学方面: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已经进入正式的复习阶段,我会推荐《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这两本教材,就编排体例来看,能够比较快地甄选出重点,快速背诵的。如果时间充裕(比如从大三第一学期,甚至大二就打算准备考研的)我建议可以多看一些书,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部教材,比如:《发现社会之旅》(柯林斯)、《西方社会学史》(于海)、《社会学主要思潮》(阿隆)(着重推荐一下,今年马克思,托克维尔都考了。古典理论需要加强理解)、《社会思想名家》(科塞),《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以及《古典社会学理论》(瑞泽尔);看完这些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再看一下《有争议的知识》(塞德曼)、《blackwell社会理论指南》和《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特纳)。此外《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本书需要看一下,至少要看前两章,至少知道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个概念是啥。如果学有余力,一些经典的研究也可以看一下,比如《跨越边界的社区》,《人行道王国》、《继承人》等等。p.s.上述列举的教材,我都看过了,品质有保证。2.人类学:人类学的备考我主要就是看了一下《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要)、《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夏建中)和《返景入深林》(黄应贵),由于人类学考察的内容太广泛,所以我没有投入太多的经历在上面。3.人口学:人口学是一个复习性价比很高的科目,主要看《人口社会学》(佟新)以及人口所老师们近三年的论文,拟好框架,梳理好结构,背就完事了。4.老年学:主要看《老年学概论》(邬沧萍)以及老年所近几年的文章,由于老年学的内容有限,所以名词解释考察的重复率很高,有时候,甚至不考(今年没有老年学的题目),不过内容不多,针对性地复习就行。5.民俗学:这个没有专门的复习方向,也没有专门的考察题目,所以不用复习。6.社会研究方法:这个主要看《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和《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如果感觉不够的,可以再把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看了(我没看,学无余力了)。人大的方法不考统计,所以大家不用专门练习相关的题目,而且方法的题目重复率相对其他科目而言是比较高的,好好准备,认真背诵,120分是没有问题的(大胆点就130)。专业课复习安排我公共课跟大家的安排差不多,无非就是刷题和背诵,只是说时间安排上的差异,早半个月和晚半个月的差别,大同小异,没啥好说的,而且我考的成绩也一般般,不出彩,没啥独门秘籍。专业课的复习主要涉及到了专业课具体科目的选择和复习安排两个方面。具体的科目选择:看个人兴趣,我主要复习社会学、人口学。不过也准备了人类学和老年学的名词和简答部分。人大名词解释是12选8的形式,所以需要多准备几个科目,以防万一。复习时间安排上:五月-六月,我主要用课余时间把需要阅读的参考书目,过了一遍,这个阶段,不求有多深的理解,目的就是知道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做到心里有数。七月-八月,则正式开始了复习,之所以这样说,是暑假开始,我们就能够有大段完整的时间来进行专门的复习。这两个月时间,主要用于备考书目的第二轮阅读,并且拟出知识框架,并且尝试背诵,串联知识点。(这时候,刚背完转头就忘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过度紧张)九月-十月是主要的背诵阶段,需要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背诵任务,找到合适的背书时间段和背诵的节奏(多久一次循环,一天背多少内容)。十一月到考试,这段时间就是保持住背诵的节奏,然后可以找一些题目来练练手(主要是练思路和把握做题时间)。如果同学们不清楚每天该学多久的哈,按照月份来就行,对照具体月份来安排学习时间,比如7月7小时,8月8小时....12月11-12小时,以此类推。此外,还有就是我个人复习时的小方法。为了把握好每个月的进度,我会提前一周制定好未来两个月的学习任务,然后在周六写一周的学习总结,观察每周学习任务的进度如何,从而制定、调整下一周的学习任务。最后就是每天都安排好早中晚的学习任务。这种方法就比较清晰,有条理。考研复习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来。复习内容上:社会学需要多关注古典社会学家及相关理论,如:马克思、托克维尔、韦伯,涂尔干,帕累托。现代理论流派里:18年结构功能、19年冲突论,20年符号互动论,21年有可能会涉及多年没考过的交换论,可以适当关注一下。后现代理论里:福柯、布迪厄、吉登斯是重点。复习的时候,我就选择性地跳过了符号互动论,结果今年就考到了,所以还是得扎实地复习好。人口学的内容并不复杂,主要就是流动、转变,结构几个方面,看着目录就能梳理出完整的框架了。人类学就比较随缘了,我挑了几章来背,结果都没考,今年看了经济人类学方面的内容,“库拉圈”啊,“礼物”啥的,都是以前看书时留下的印象,所以有点运气成分了。老年学我就总结了历年真题里的名词,然后看了老年学系几位老师的论文。最后是复习的心态:老实说,在整个考研复习的六个月时间里,焦虑是一直伴随着我的,而且越复习,越焦虑。甚至没有办法排解它。所以只好接受它,没事的时候,就和同学啊、研友啊多聊聊,发发牢骚,焦虑感也就过去了,然后该刷题的刷题,该背书的背书。关于复习的效果问题,不上到考场,不做完题目,没有办法检验效果到底如何,所以在考试前,按照计划、一步步复习吧。郑州寄宿考研

礼相伪也

中南大学社会学2022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

一、前言介绍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找准自身的定位,先去看下去年的录取情况,在择校的时候也要注意政策的变动,每年都有很多学校考试名额、推免资格,或者是专业课考试内容的变动,具体数据在考研文库可以查到。一定不能想当然,好的选择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二、初试备考详情英语 英语主要讲讲阅读,阅读是最重要的,阅读理解目前在7月份之前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打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记单词以及会分析长难句。考研阅读的文章中事实性、观点性的语言是我们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时刻把握住文章的中心,中心往往就是出题点,如果不知道选什么选择和中心思想相关,最为接近的,正确的概率是最大的。其他的板块没有太多技巧,按部就班的学就行了。政治建议把《精讲精练》当作教科书一样去学一遍,政治大部分人都会听课,但是你也可以不听,主要看你自己,如果你本身有文科的基础的话,不听,看一下各个老师的微博公众号其实就可以了,如果是基础比较差的话还是可以听一下的。听完课把1000题对应的题做了,错题用红笔标出来或者到《精》上标出来就行,千万别浪费时间抄错题。最后大题交给肖四就好了,想考高分的话,可能需要自己提前去背一些东西。专业课专业课我选择了报班,报班能让你在一定程度上较少自身精力消耗,做到更高效的备考。由于是自命题,我选择的是新祥旭一对一。先讲一下参考书:《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版;《新人口论》王洪春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年版;《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主编,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大家可以结合具体的考试大纲以及真题去划重点。我的建议是前期一定把课本多看几遍,同时总结每一章的结构。以真题为复习框架,把考过的题做了统计,然后按照频次来整理复习笔记。三个月把笔记背得滚瓜烂熟,不断去回忆每一章下面有什么内容。专业课不要拖,后面时间会不够的。三、小结“不要放纵自己,一次都不要,会上瘾的”,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这是致命的,复习时间本来就紧张,如果效率再变低,考研上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也许你一次小小的妥协,就丢失了几分,正因为这几分之差,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

青青之麦

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上海大学-微云寄宿考研

上海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基本情况:初试:社会学理论125分,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129分。本科学的是编辑出版学,一个属于新闻传播学大类又略显边缘小众的专业。大三下才正式备考,考研前看过几本社会学著作,数量不多;本科阶段除了修过一门出版经济外,没有任何数学基础。在决心考社会学之前,我几乎没有关于这个学科的基础。所以如果你本科就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基础更扎实,起点更高;如果你是跨考,像我这样基础薄弱的都有希望,也不用太丧气。初试备考——社会学理论、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学史、论文我是2019年2月份开始收集资料备考的,一直备考到9月份中旬时,上大的研究生招生网站更新了《2020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我才获得了新的参考书目。教材的变动还挺大的,基本上除了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和两份杂志期刊不变外,其他的教材都做了更换。而且社会统计学部分本来只考翁定军老师编撰的一本薄薄的教材,并且划定范围考前六章,更新参考书目后,直接改成了北大版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而且没有划定范围,意味着整本书的内容都列在考试范围内,所以对我冲击蛮大的。或许这个经历也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毕竟还不能确定今年会不会更换参考书目。2020初试、复试参考书目(可查阅官网)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部分上海大学的参考书目主要是雷蒙·阿隆的《社会学主要思潮》(古典时期部分)、杨善华版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现当代部分)。《社会学主要思潮》,这是一本法国教材译著,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好把握,融合了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理解,而且结构相对没有那么清晰,如果当成教材阅读会显得略微散乱。所以备考的过程,即便是复习古典时期的思想家,我也没有直接把这本教材作为备考书目,仅仅是辅助理解的阅读。备考时我是以南开大学侯钧生版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四版)为参考书目的,对照了杨善华、谢立中版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进行理解和记忆。也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杨善华版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1999年版),对比自己买了新版的杨善华、谢立中编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二者差别是99年版的教材中只涉及了当代的社会学家的理论,是从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开始的介绍的。未更新2020年的参考书目前,上海大学往年的推荐书目是特纳的《社会学理论的结构》,这本我只大概地读了一下,没有认真地通读,后期换了教材就没有在花时间研究了。这本教材是以理论流派来梳理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的,参考下图的目录可见一斑。个人觉得在没有对社会学理论的整体发展过程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体系前,直接上手这本教材还是很困难的,但是后期三轮复习时,这本教材不失为一本很好的梳理和参考书目。可以分享的教训:因为时间不太充足,我几乎放弃了好好研究雷蒙·阿隆的《社会学主要思潮》孟德斯鸠、托克维尔和帕累托三巨头,而且我自认为他们在社会学学科中的位置没有很重要,但书中他们仨占有很非常大的篇幅,结果……考试时各出了名词解释,还有一道15分的简答题,非常心痛。所以建议大家对参考书目中涉及的内容、社会学家都上点心,初试题目完全没有超纲,都在推荐书目的范围内,书中涉及的内容基本都是考试的重点考察对象。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最早开始备考时就开始准备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2-4月时读了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这本外国教材对我一个完全没有系统学过研究方法的新手而言非常友好,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而且中国大学MOOC上就有这本书的译者邱泽奇老师开设的网课,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配合着学习(虽然老师讲课和教材不完全一致)。个人感受是艾尔·巴比的教材便于入门和理解,但是不适合后期的记忆和背诵,很多概念性的名词它倾向于解释明白,加上是译著,表达上会不够简洁。所以我后期是直接以风笑天老师的《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为基础进行背诵和记忆的。风笑天老师第五版教材中直接用了基础知识-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的结构来编排,结构更清晰。这门专业课最重要的是弄明白概念名词,理解所有的概念、操作及原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前期多花时间也没关系,如果不理解是很难记忆的。研究方法教材中对定量研究分析那一章可以和社会统计学一起学。作为一个文科生,大学根本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刚开始接触社会统计学时,压力真的非常大,更换了教材之后更是崩溃,所以这门专业课有不少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首先社会统计学部分在初试中占比50分左右,如果没有记错,是5道计算题。考的知识点包括计算平均数、众数、方差;计算置信区间、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是否存在显著性水平等。知识点没有超纲,都在教材例题和课后习题的范围内。从9月中旬更换教材后,10月才开始正式准备。当时查到自己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开了一门“社会统计学”的课程,试着跨校区去蹭课旁听了,但授课内容和考研复习有出入以及挺浪费时间的,后来就放弃了。主要是看教材自学和听网课,当时在中国大学MOOC上听完了南京大学赵进老师讲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在B站上看了不少考研数学的视频。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在网页上直接搜索百科知识、请教理工科专业的朋友、问相关专业的学长要了他们的课程PPT……好像为了学这门课“无所不用其极”,要学的时候发现方法好像还是比问题多。我大概花了2个月(10、11月两个月)认真学教材,努力弄懂计算原理,勉强做到了90%的理解。10月:第一遍 看教材、理解原理,然后把每一章后面的习题做了,百度文库上有一份课后习题的答案——对答案、不会做的就直接看答案。第二遍 重新做一次课后习题,根据习题回顾每一章的知识点。11月:第三遍 把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因为有很多字母公式-我选择了手写笔记),抄写了每一章的重要概念、需要记忆的核心公式和变式。我大概用了8张A3纸,双面 一共是16面的笔记,完成这一轮整理后,11月基本就结束了,12月开始复习统计学部分的知识就基本只看这份笔记了。再每天复习1-2章的课后习题。前期学习统计学对我来说非常艰难在于学习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和自己的意志力做斗争,因为自己不自信自己可以学好这门课,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鼓励自己去学习这件事上,而不是真正去学习。后来看了B站的不少学习up主的视频,学了一些学习方法才艰难调整过来,放下“学不会”的心理负担就安稳许多了。社会学史认真读《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的规定章节,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整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包括学派和代表人物等等。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发展和这一背景相关,而且从历年的试题可以看出上大很关注乡土、城乡的议题,中国社会学史和这部分密切相关,值得重视。论文考研过程中也要抽空看《社会学研究》和《社会》两本杂志,尤其是《社会》本来就是上海大学主办的,往年也试过从期刊论文中出题。阅读过程中可以不必每篇精读,但要大概了解论文的核心观点、结构和研究方法等,感兴趣的就仔细阅读。复试经验——专业类问题、个人类问题、英文面试今年的复试因为疫情的缘故延期了两个月,也取消了笔试,参考性可能会降低。初试完以后在微博上询问了两个保研成功的网友,一个是19级的,一个是20级的。他们的经验都是自我介绍+英文原著片段翻译,所以整个复试准备阶段我都把英文原著翻译作为英文面试部分的重点,读了瑞泽尔的《古典社会学理论》(中英双语版)来熟悉专业名词和练习翻译。还参考了学长的建议,把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所有导师的论文(知网最高引用)看了一遍,基本了解了所有老师们的研究方向。然而今年网络复试的缘故,英文面试部分也不是原著翻译,而是和老师对话。面试过程大概30分钟,首先是抽取两道题,然后在抽到的题目中二选一回答。我抽到的题目一道经典著作,一道是时事分析(因为有规定承诺保密试题,恕不能分享)。所以准备复试的时候最好密切关注新闻时事。综合面试是4个老师轮流对我提问一个问题,主要围绕的都是我本科四年的经历(提交的复试经历中要求个人简历)。基本是一些个人类的问题,这部分基本上因人而异,老师是根据每个人的简历和本科经历来提问的,具体问题的参考性不大,但最好也提及一下自己有过的科研经历,或者写过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以及读过的著作,表现一定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吧。英文面试依然是老师根据个人简历随机提问,英文部分我大概花了3分钟左右就结束了,所以结束后非常担心英文部分没有发挥好。面试最重要的是诚恳、真诚以及礼貌。生活与心态问题时间管理7-9月尤其是暑假期间非常重要,这个时间段要基本完成专业课的第一轮学习,个人的进度是9月底完成了理论课的第一轮学习和做了13万字的笔记整理、完成了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部分的学习。时间上,每天保证理论4小时以上,研究方法3小时。10-11月进入理论专业课的第二轮学习和理解,开始按照社会学家和理论流派进行理解,并且配合知识点,试着做历年试题。社会统计学的参考书目调整后这两个月我重新学了定量研究部分的知识,在11月底完成了社会统计学部分的2轮复习。时间分配上每天保证理论3小时,社会统计学3小时,10月开始备考政治。12月专业课全面进入三轮复习 理论部分基本维持一天复习一个社会学家的知识点(2小时左右)、研究方法知识点背诵(2-3小时)、社会统计学公式记忆+习题练手(2小时内),其余时间主攻公共课。考研过程中非常容易焦虑,如果遇到了其他任务就难以专心复习,所以我一般会选择处理好其他紧急任务再投入复习,比如8月下旬花了一周非常认真地写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解决之后再安心复习。有时候学习任务一多,一焦虑也会什么都想干,最后堆在面前什么都没做,在朋友的推荐下就用了一个时间管理APP“番茄TO DO”(真的不是打广告),每次设定待办之后,限定自己在那个规定时间内只专注完成那一项学习任务,这逼迫我做好任务规划,焦虑就慢慢被缓解了。而且每天结束学习后可以查看当天学习时间和各科的时间占比,量化自己的学习时间,能有一种时间的掌控感。当然坏处是:要带手机去图书馆,有时候忍不住会看微信、微博。8月某一天的番茄钟心态问题考研到9月时参考书目的更换,当时对我的影响挺大的,虽然今年大规模重新调整参考书目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但还是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会调整。经验就是及时调整,考研的压力好像会让人对任何事都容易焦虑,生活上遇到的各种事情都会被无限放大。遇事了就尽可能地冷静,然后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可以找研友,互通信息有无,相互支撑不至于孤军奋战。当然陪伴是相互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如果找研友,也一定要尽可能是相互了解、值得信任的好友。学社会学对我来说是即有趣又在凝视自己的过程,如果学到了新的理论或者看到了有趣的论文,试图用理论视野去分析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常常看论文,某些“奇奇怪怪”的知识似乎也在不断增加。但社会学又给了我一种对生活的疏离感,或者是一种超越感(对现实中的实践感兴趣,但又不希望被完全卷入),所以学习的过程也不断在凝视自己,比如被困在“铁的牢笼”中在学习“铁的牢笼”这个知识,背着“文化资本”的知识点去参加考试不就是为了获取新的文化资本吗……这样的凝视有时也会让自己觉得可笑。考研的后期会越来越疲惫,考研初试的那一周我也曾非常认真地想过要放弃参加考试。压力大到胸闷无法呼吸,就走出图书馆,在学校广场坐了一晚上没复习。那晚唯一想明白的事情就是,参加考试可以,但是我不想、也不需要自己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去证明自己,那样就真的成考试机器了,考试之外我们一定有其他东西能够让我们立身。考研的经验分享,往往都是来自上岸者的,我们很少知悉那些没有成功上岸的人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有时我觉得自己只是好运而已,所以我并不打算在此说任何或鼓励或打击大家考研的话,练习和自己对话、问清楚自己的想法更重要,如果做了决定,就稍微坚决一些地行动,为行为负责。祝各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