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社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鬼畜

社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在国外虽然已有近百年的历程,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受到充分关注。关于社会经济学的专著,我们除发现20世纪早期德国维赛尔(F. Wieser)著有的《社会经济学原理》(1914年)和美国克拉克(J. M. Clark)著有的《社会经济学序言》(1936年)外,其他大多数是80年代以来涌现的论文集和论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克教授的专著《社会经济学:社会环境中的市场行为》,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研究经济学问题,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总体上说,社会经济学尚无完整体系,只能在国内外原有学科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新的方法论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探索。一般认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同稀缺物品和股份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经济行为,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简单地把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学说史。研究社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思想及理论渊源。从这一学科的兴起,到20世纪中叶的衰落,到90年代以来重新受到重视的理论和思想进行正本清源的探索,梳理社会经济学思想的脉络,研究社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社会学大师的社会学思想及理论贡献。(2)社会经济学理论。研究社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领域、经济与社会的互动理论、经济运行与社会制度、文化与社会发展、民族经济学;社会资本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嵌入理论、网络理论、不同社会结构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社会及制度基础问题。通过对上述基本理论问题的较系统深入的探索,为我国社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做一个粗略的铺垫。(3)社会经济学的方法论。方法论创新是当代经济学界尤需关注的中心问题。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无疑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显而易见,现有经济理论的种种困惑及其在解释、指导经济实践中的误区,迫切需要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实现方法论的创新与突破。市场经济并非毫无生气的平台,经济运行轨迹深深嵌入于社会结构和各类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发展过程之中,并作为各国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在深层次上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轨迹。因而社会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乃是以历史分析、整体分析、制度分析、跨学科方法和跨文化方法的一种新的综合。方法论的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及其方法仍然成为大多数经济学人习惯的思维定势的现实背景下,拓宽研究思路,从方法论角度构建中国社会经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强调综合应用历史研究方法、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整体和跨学科研究方法、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广阔的宏观视野、深厚的历史视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分析视野的结合上,丰富和拓展经济研究的现有研究框架。关注方法论问题,至少促使人们对西方经济学的既有方法进行深维度反思,而不是继续不假思索地成为人们分析经济问题的前提与方法论原则。(4)应用性研究。在经济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力图勾画出社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其中的若干重要理论进行归纳和提炼。运用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剖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改革和福利国家发展趋势等前沿课题,揭示社会经济学广阔的理论与政策前景,使社会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构建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学作应有的贡献

道不可致

考研复习:《农村社会学》专业课1.2课后习题答案汇总1

1.2课 后 习 题 详 解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意见:(1)主张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的观点,把农村社会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例如:①美国农村社会学家 G. M. 吉勒特所著教科书《农村社会学》中就持这种意见,认为农村社会学要研究农村的起源与发展,发掘、整理和解释有关农村社会生活变化与发展的各项事实。②P. 索罗金和 C. 齐默尔曼合著的《农村一城镇社会学原理》一书,把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在与城镇相比较中描述乡村社会普遍而持久的特点和各种关系,包括农村社会各部分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农村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释城镇与乡村的差别的原因或农村社会特殊现象的特点。③中国早期的农村社会学家杨开道和童润之等也持这种观点。④近年来,李守经、钟涨宝、袁亚愚、吴怀连、韩明谟、吕世辰等在他们编写的有关教材中也表达了整体论的观点,但各自的表述有别。⑤袁亚愚的表述是:“乡村社会学是以整个乡村社会及城乡关系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2)主张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某一社会现象的学者较多,彼此差别明显。例如,①P. N. 桑德森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组织的。②P. L. 纳尔逊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中的群体关系的。③H. B. 霍桑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居民的社会化的。④威廉斯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心理的。⑤C. 泰勒、C. C. 特劳等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⑥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乔启明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应用学科。⑦冯和法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关系,重点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这些国内外学者的主张,并不是纯粹研究某一种农村社会现象,不涉及其他,实际上仅表明其研究的侧重点与他人不同而已。(3)本书综合上述两类意见,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2.农村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方法?答:农村社会学研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1)实地调查①实地调查,又称为田野调查,是农村社会学家最为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亲自深入农村进行观察来收集资料。②实地调查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从而可能获得比较全面和客观、真实的情况,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较深刻的理解。③实地调查虽然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但其价值却不限于此。实地调查由于没有事前准备的结构化观察工具,因此研究者可以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一边观察、一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观点。事实上,研究者常常会从实地调查中得到意想不到的资料,从而有助于启发和生成新的理论。④实地调查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在小型社区中进行的研究,很自然地为农村社会学家所采纳,用来进行农村社区研究。(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利用根据调查目的事先设计的问题表格收集数据的方法。一项完整的问卷调查一般包括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实施和统计分析四个环节。①问卷设计。问卷的制定是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概念化、操作化和问卷编制三个环节。概念化是把研究者理论假设中的抽象概念转变为可以进行测量的具体变量,操作化是把变量转变为具体的测量指标。通过概念化和操作化的过程,抽象的理论就可以转变为具体的研究假设,然后用经验材料来加以检验。问卷设计的最后一步是把各种测量指标转变为问卷上的具体问题和答案,并组合为一份问题表格。②抽样。问卷调查可以是全面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就是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则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代表总体。抽样调查省时省力、花费较小,因此在实际研究中更普遍地被采用。抽样分为两大类: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一个按设计已知的非零概率被选到样本中,且样本误差具有可度量性。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基本方法。概率抽样获得的样本虽然不能完全地代表总体,但是可以获知一个样本对总体的代表程度,非概率抽样简单易行,但样本无法保证对总体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不能作总体推论。③调查实施。实施问卷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当面访谈法、邮寄自填法、电话访问法和网络调查法等。访谈法由研究者派遣访员以面对面的方式通过口头提问和记录回答来收集数据。访谈法一般能获得比电话访问法、邮寄法和网络调查法更高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并且能对可能产生困惑的问题加以相关的说明,还可以同时做观察以记录受访者对调查的态度和反应等。不过由于访员和受访者的直接接触,访员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可能会影响受访者的回答。④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通过各种数量关系来探索社会现象之间联系的手段。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部分。描述统计主要反映样本本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推论统计根据样本特征来推论总体,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而自饭牛

2021社会学高考知识点

社会学是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一类或几类学科。例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科学研究政治、政策及相关活动,经济科学研究资源分配。人文学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科学。人文学科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交往、信仰、情感、道德、美感等方面的各种科学的总称,是为了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差异。社科类学科当然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各方面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旨在揭示人们自身的社会行为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多个层面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功能、机制、变迁和动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认识和探讨,以期为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更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人文学科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积淀。人文学科以人为研究对象,着重于人的“人文现象”,即涉及人的生存和精神寄托的人所创造的文化状态。人文学科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体验和思考的系统化、理论化。形成时间不同。较系统的人文(如哲学、文学等)至少已在奴隶社会中初步形成。社会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其形成远晚于人文学科。研究方法不同。社科类学科的主旨在于揭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规律,因此,它十分重视对社会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因果关系说明,偏重于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有的还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实验和定量分析研究。人文研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性,注重对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的体验和思考,尤其需要个体化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不求他人的认同。学科结构不同。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学科划分上,至今还没有定论。然而,人们通常将经济、社会、政治等看作是“核心社会科学”,而将哲学、文学、艺术等看作是人类的科学。人们甚至认为人文学科不仅仅是研究文化艺术,语言、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都属于人文学科。一般来说,凡研究人与物质利益或阶级划分的学科都属于社会科学,凡研究人的情趣、道德、审美等的学科都属于人文学科。科学职能不同。人文社会科学对人文社会现象都具有描述和解释的功能。社会学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对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功能作用、稳定机制、变化动因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获得有关人类社会发展和运作的理论和系统的知识,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社会生活。二、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统一原则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具有相似性、共通性、统一性等特点,强调了人文与社会、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张力,即人文现象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合称。实际上,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远远超过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的研究对象,尽管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区分,但本质上是紧密相连的。他们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认知。由于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现象最终都是通过人的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表现出来的,人离开了社会就谈不上什么社会,也就谈不上什么社会现象。因此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无法区分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社会”的。

夫物

两地书——来自北京的陌生人的帮助

1988年,我在四川读大二。那时的我还是雄心万丈,读了费孝通的社会学通论,便一门心思地想考社会学研究生,但是遍寻图书馆的资料,找到的参考书目和报考学校的信息都非常有限。正在焦头烂额之际,一个山西的女同学说她的一个叫杨东杰的好朋友,是北大86级法律系学生,应该有办法,便帮我写了一封信给他。我有点将信将疑,不久就收到了他的第一封回信。“李**同学,你好!我的好朋友**托我帮你买几本社会学方面的书籍,由于我对社会学知之甚浅,所以所选之术可能对你未必有用,如果真是这样,我只好向你致歉。这次一共寄去四本书,其中《孔德及其实证主义》是我自己的(给你买了新书后丢失了)。因为此书是我的必读书,所以请你阅后寄回(原购此书款我夹在书里了,请你退给**)。《孔德及其实证主义》是可以帮你了解社会学的渊源,及其最基本的思想根源;《会学方法》则侧重于方法论;英克索斯的《社会学是什么》是较为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社会学概论》是北大的教科书,可以提供一个一般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但愿这几本书能对你有所助益。请代问**好!杨东杰,1988年2月24日于燕园”。他的第二封回信写于1988年3月26日,应该是收到了我的感谢信之后写给我的。“李**同学,你好!刚从外地出差回京,今天才见到你的信,迟复为歉。你太客气了,‘别人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必然的‘——这是社会连带主义的观点,更何况你是我的好朋友的好朋友。我也仅仅是因为在搞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才真正接触了社会学,看了一些书,所以只能说是略知一二。不过就我本人的认识,社会学对中国的理论和实际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中国的理论大都玄而又玄,注释式的,我们法学尤其如此,所以实证主义精神就显得很有必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您选择社会学做研究对象是很有眼光的。社会学的流派和理论很多,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而不在于看太多的书(但原著、名著是必看的)。至于考研究生的事,我也不太清楚,最重要的可能是英语。好,就写到这里吧。”但是我真是辜负了这位远方的朋友的心意,考研究生的事后来不了了之;庸庸碌碌地在学校过了四年,迫不及待地毕业参加工作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后来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杨东杰,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毕业,1998年创立橡果国际公司,现任总裁。而北大校友网上是这么介绍他的:杨东杰,北京大学1986级法律系法律学专业本科生,橡果国际创始人。曾徒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赴黔西南探洞,穿越库布其及巴丹吉林沙漠,攀登过博格达冰板,也参加过50公里越野跑。2016年登顶玉珠峰6178米,2017年珠峰北坳站上7000米,曾登顶卓奥友峰。我只能说,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胸襟、抱负、品格绝对有正相关的关系,这么多年前就能够尽全力帮助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那他的成功是迟早的事情。

内热溲膏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题库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历年真题+指定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说明:本全套共包括8种电子书、8种打印版(赠品)。精勤学习网提供更多免费试看。1.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电子书+打印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2.指定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打印版]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电子书+打印版]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3.相关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打印版]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电子书+打印版]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电子书+打印版]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4.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专用题库[电子书+打印版]2020年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电子书+打印版]2020年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部分试读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救助2.差序格局3.社会事实(涂尔干)4.个别化5.个案工作6.社会服务7.倡导者8.剩余性社会福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2.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3.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4.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5.简述泰彻的价值体系。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们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2.论述“标签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3.试论述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参考答案: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救助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2.差序格局答:在分析传统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时,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3.社会事实(涂尔干)答:社会事实是种社会学概念,由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特殊研究对象而提出的。社会事实是指外在于个人,却能制约个人行为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事实,它以社会为基础和承担者。具体来说,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如下特征:(1)客观性: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具有客观性。(2)强制性:社会事实“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的力量,他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3)普遍性:“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集体的。”也就是说,构成社会事实的现象是社会全体成员或相当数量的成员共有的普遍特征。4.个别化答: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其次,在生活、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另外,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5.个案工作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困也

浅论:社会学历史分期及原理

在早期的一些作品中,托马斯认为男人天生就是一种偏爱流浪、攻击和狩猎的动物;他认为冲动衰退是一种病态,而和定居这类生活方式会使人类器官退化;他认为男人在形态上的发展比女人更重要,异族通婚源于男性寻求更多陌生妇女的愿望;他认为人类对食物和性的追求是人类生存中最主要的驱动力,他将社会看作是一种纯粹的。上述观点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论性代谢的差异》(OnaDifferenceoftheMetabolismoftheSexes)中,他博士论文首页就写明:“一个日益明显的事实是,一切社会事实都源于生理现象。”但是当他1907年出版《性与社会:性别的社会研究》(SexandSo-ciety:StudiesintheSocialPsychologyofSex)时,情况却开始出现了变化,他在解释人类行为方面开始摆脱生物决定论的影响。此后,托马斯提出了态度价值以及情境定义等重要概念,既反对社会决定论,也反对心理还原主义,而是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托马斯对社会学的贡献还体现在开创了社会学研究的人类学传统。文化人类学发源于欧洲,这是一门从人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化的,至19世纪末期文化人类学已经相当成熟,大师级的学术人物和学术著作均已出现,如英国弗雷泽的《金枝》、泰勒的《原始文化》等。事实上,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全称为“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系”,直到1929年文化人类学才成为该校一个单独的部门。托马斯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性别、种族、社会人格以及文化差异、文化同化等方面。例如,他在1909年出版的重要著作《社会起源导论》中对种族智力存在差异的观点提出了尖锐批评,这一立场和观点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FanzBoas)的观点十分接近。在其1937年出版的《原始行为》一书中,他以收集到的谚语等材料揭示各种种族不同的智力天赋,揭示古代的思维方式。托马斯的研究领域显然与芝加哥社会学系其他早期同仁的研究领域不太相同。例如亨德森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慈善机构、劳工问题以及社会等方面。与其他同仁相比,托马斯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题材与欧洲文化人类学研究更为接近。事实上,正是托马斯开启了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传统。20世纪前后几十年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在托马斯的影响下,一批学者纷纷走上了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方向,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人物包括斯塔尔(FrederickStarr)、法里斯(EllsworthFaris)、林顿(RalphLinton)以及萨丕尔(EdwardSapir)和科尔(FayCooperCole,1929年成为分离出去的文化人类学系首届主任)等。托马斯对社会学最为重要的贡献恐怕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经验主义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开启了芝加哥社会学派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向。詹姆斯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影响了整个芝加哥学派的发展,为芝加哥学派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真正将这一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学研究,并取得最初一批研究成果的却是托马斯。在这方面划时代的巨作就是《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由托马斯与波兰学者兹纳涅茨基(FlorianZnaniecki,1882—1958)合作完成,于1918—1920年出版,共5册,2232页。马丁布鲁默认为这套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学从抽象理论和学院式研究的传统转移到更切合实际的经验研究方向。〔6〕托马斯早期一些作品抽象思辨色彩比较浓厚,但是从《社会起源导论》起,他的作品中经验材料明显增多。《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则被视为经验描述与理论概括的典范之作,这部著作的研究对象是当时身处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主要是当时美国的波兰移民)。他利用捐赠人提供的5万美元研究经费在1809—1913年间走访欧洲许多国家,进行调查。1913年最后一次访问华沙时,他认识了当时供职于波兰移民保护局的兹纳涅茨基博士,后者很快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以及合作者。在国内外旅行中,托马斯广泛收集来自波兰农民群体的书信、有关报道数据、庭审记录、祷文、小册子等材料作为自己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托马斯将这些材料称为“偶然材料”。这些材料大部分来自美国国内,托马斯通过在报纸刊登广告以有偿阅读的方式获得这些信件。①移民是当时美国社会乃至世界变化的一个缩影,从某个角度来说,关注欧洲和美国的波兰移民就是关注整个美国和整个世界当时正在发生的巨变。1899—1910年的11年间,在美国移民总数中波兰移民占1/4,这些波兰移民大多选择在芝加哥、皮兹堡、水牛城(Buffalo)和底特律这样的大都市居住,仅1907年的移民高峰中就有128万波兰人移民到美国,这些来自波兰和东欧的移民在原居住地或者在和文化上遭受迫害,或者在经济上陷入穷困,他们大多因为这些原因选择移民美国。〔7〕选择波兰移民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波兰移民在差异性的社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托马斯试图从这一社会群体中发现诸如社会人格、情境决定、态度和价值之类的秘密,揭示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社会心理事实。托马斯收集到的那些书信之类的“偶然材料”在他的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些“偶然材料”真实地记录了波兰移民在相互交往的中所发生的一切真实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文化、传统、情感、态度、价值观、信仰等。用这类“客观材料”研究波兰移民群体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它避免了来自主观因素的干扰。事实上,为了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托马斯甚至拒绝在研究中采用访谈之类的东西,他认为这种面对面的访谈本身就是对访谈对象和生活过程的干预,甚至操控。《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的面世为社会学经验研究提供了范本,它是芝加哥社会学派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在1915年芝加哥社会学即将步入全盛之际,其实潜伏着种种危机。马丁布鲁默的分析十分冷峻。他说:“在1915年的时候绝对没有迹象显示在未来十五年中芝加哥社会学会主导未来美国社会学的发展。”〔9〕布鲁默给出的数据显示,在1915年至1925年的十年间,在社会学系执教的教师从八名减少到五名。在此期间,亨德森教授于1915年去世,托马斯教授于1918年被校方除名,斯莫尔教授于1924年退休(也有说是1925年退休)。在芝加哥社会学处于巅峰时期仅有三名社会学教授,他们是帕克、伯吉斯和法里斯(系主任)。学术界倾向于认为芝加哥社会学走向全盛与帕克加盟社会学系关系甚大。①帕克于1913年(也有说1914)进入芝加哥社会学系,帕克的一生充满职业传奇和学术传奇。他于1887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做了11年新闻记者,1897年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1899年赴德国继续求学,并于1904年获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担任一年哲学助教之后,又到美国南方从事黑人民权活动近十年,在他50岁的时候再次回到大学讲坛。帕克进入芝加哥大学的最初几年潜心教学,培养学生,只发表了为数不多的论著,包括论文《次级群体中的种族同化》,60页的小册子《人类行为的原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城市:都市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调查》。1921年他与伯吉斯合编的教材《社会学导论》出版,这部1000多页的教材为他带来了极大声誉,该书包括14个社会学主题,收录196篇阅读篇目,参考文献达到了1700项,这本教材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分别于1924年和1970年再版。法里斯评论说:“由帕克和伯吉斯撰写的这部著名的教科书被许多社会学家认为是最具影响的社会学著作,1921年之后美国社会学的方向和内容主要就是由帕克和伯吉斯的这本教科书设定的。”〔10〕伯吉斯(ErnestWasonBurgess,1886—1966)1908年毕业于肯菲舍学院(KingfisherCollege),随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继续求学,并于1913年完成博士学业。1912—1913年在托莱多大学(ToledoUniversity)任教,1913—1915年在堪萨斯大学任教,1915—1916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19年伯吉斯重返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直到1957年退休。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伯吉斯成为帕克最密切的学术合作伙伴,他们二人除合作出版了《社会学导论》外,还合作出版了《城市:都市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调查》(1925)等作品。真正使芝加哥社会学形成学派,流传身后的成果是此间进行的“都市结构研究”以及“都市行为研究”,法里斯评论说:“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社会学系最引人注目和广为人知的进展是他们在都市生态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原创性研究。”〔11〕帕克和伯吉斯等人在这些大规模的研究活动中扮演了总设计师的角色。“都市生态结构”、“都市行为研究”这样的理论念头和设计出自帕克大脑之中一点也不奇怪。帕克1914年进入芝加哥大学之前主要职业是新闻记者,他十分看重实践和活动。在从事新闻报道的十几年中,他就养成了观察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的习惯,他于1925年出版的著作《城市:都市环境中的人性调查》就是他早年对城市观察和研究结果。他说:“城市在扩展,滋生于其中的各类人性也在不断显现,这使得城市变得非常有趣和迷人。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研究人心秘密、人性以及社会的种种场所。”〔12〕进入社会学系之后,他在学术上更自觉地将实用、实验和效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主导方向。在《社会学导论》中他非常明确地阐述道:“从某种流行的观点来看,现在的社会学已经成为一门实用科学,社会学很快将成为这样一门科学,它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得出的结论也将完全适用于同类其他问题。实验方法将进入社会生活、发展、政治生活以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所有这些领域,人类实际上被各种或明或暗的法则所制约引导。但是,这些法则很少被人们以理论假设的方式和实验证明的方式予以阐明。如果要区别这两种方法,我们选择调查而不选择研究。”〔13〕帕克将正在兴起的芝加哥这座都市看做一个巨大的社会实验场,他说:“社会学研究工作应该定位于芝加哥的都市文化,芝加哥就是一个社会实验室,这意味着应该去收集那些影响城市社会生活的各种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归纳和分析。”〔14〕他的学术研究目标是要摸清楚这个大都市的要素分布和要素功能,并解剖都市中的各种人类行为。就像当时许多社会学家一样,帕克深受达尔文和斯宾塞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学说的影响,以生物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城市,解剖城市所延伸出来的概念就是城市生态。帕克1902年在德国求学时跟随黑特纳(Hett-ner)学习,他坚信:“每一个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了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其实,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地理现象。”〔15〕到芝加哥大学后,他开设的课程之一就是“实地研究”(FieldStudies),正是通过这门课程,帕克鼓励研究生们走进城市、走进社会,以绘制地图的方式去呈现这座城市地产、商业、舞厅、毒品、犯罪等各行各业的分布和结构,研究各色人等的心理和行为。其他各种实证研究方法,如访谈、观察、数据收集、文献分析也被广泛运用。这类经验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对芝加哥社会学派的最终形成至关重要,这些经验方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动则得矣

日本留学读研:关于社会学,还有哪些你不知道?

社会学,在不了解它的学生心中总是既有趣又神秘。有趣,是在于它的研究主题来自于复杂而广阔的社会空间,仿佛有无穷多的问题可以去发掘和探讨;神秘,是在于考学的层面上,很多同学却不清楚社会学的“考学本体”究竟是什么样子。社会学和我学的哲学、毛概是一种学科吗?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学社会学?有哪些常见的研究课题?社会学对英语有什么要求?有利于就职吗?… ...就在上周五晚上,大家期盼已久的社会学基础讲座在一片感谢和好评中顺利结束。讲师简老师深入浅出地将社会学的定义、涵盖范围、考试情报等所有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做了全面细致的讲解。现在,东学君带着大家一起来认真回顾一下吧~01什么是社会学和社会现象?社会学的英文词“sociology”可以分成两个部分:“socio”和“logy”,分别对应它们的拉丁语语源“socius”和“logos”,意思分别是“人的聚集”和“理论与学问”。所以,社会学首先是一门研究“集体”的学问。而社会学至今在学界中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如果沿用维基百科的定义给入门的同学做一个概括介绍的话,社会学是一门用数据和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明社会现象的状态、本质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的学问。那么,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样的现象可以被定义为社会现象呢?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小事情,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社会现象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成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应该是受限于个人的眼界、圈子和感受所感知到的现象。它应该是团体的现象,是整个公众的议题。社会现象需要通过历史、制度的矛盾,社会构造的变化等这些角度来界定。社会学需要我们去考察的是整个社会的的制度,而不是零散的个体的处境和性格。那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呢?例如下面这些图片中,有你关注过的问题吗?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些现象就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从生活的现象当中分辨出社会学现象,以及看到它背后关系着的社会学问题呢?有些人天生比较敏感,他们具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可以从身边的一些现象和变化当中敏锐地捕捉到问题,并且通过现象的表层看到它的深层所涵盖的例如政治、经济、教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而还有更多人则不能迅速地看到这些问题,这些人则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需要经过训练,方能够习得这样的技能。米尔斯把这个叫做社会学的想象力,也是所有学习社会学的同学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而这个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的。是的,社会学的学习会让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大脑和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这里就让我们来一起测试一下,看看从以下的这些社会现象当中,你能看出哪些社会学问题和社会学研究方向吧~02热门研究方向&院校考试内容趁着还留有刚才测试中研究方向的印象,我们来看一下如今日本考学中有哪些社会学研究方向吧~从整体上,我们可以把社会学研究的大方向分为三类: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社会调查法。● 理论社会学方向是留学生选择非常少的一个方向。相对来说比较晦涩,也比较难以拿出研究成果和进行创新。研究侧重于社会学总体和个体的关系。●社会调查法方向是研究和完善社会学调查方法的方向。调查法本身也是学社会学的必备技能。每一个课题都需要通过掌握调查法去判断它是否能够成为可执行的研究课题,以及问题意识是否足够,研究意义是否足够等等。● 应用社会学方向的研究是把社会学的原理、方法、手段等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学现象,去分析原因并且提供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说是现在考学的主流方向,也是大部分留学生会选择的方向。以下是应用社会学的大方向下大家会选择的、比较热门的一些研究方向:家族婚姻 家族社会学性别与关联问题 性别社会学医疗护理福祉 社会福祉学移民与越境研究 国际社会学媒体现象与问题 媒体社会学在选择大学和教授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学官网的教授介绍下面查看教授研究领域的标签,例如性别、格差、福祉等来匹配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当我们作为考生去选择大学和教授的同时,大学对社会学的学生又有哪些要求和期待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几所热门大学的要求吧:●东京大学:独创观点、语言表达、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庆应义塾:不问出处、基础扎实、问题意识、跨学科研究能力。●关西学院:关心社会、思考能力、调查能力、外语沟通表达力。其实遍翻日本大学的招生要求,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大学对社会学学生的要求也是有很大共性的,即你首先要有发现问题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判断力;要有扎实的社会学基础知识;其次需要掌握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最后外语也要过关,需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我们来总结一下:大家不妨用这样一个标准,或者说目标,来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学习社会学。接下来,相对应的,日本大学要如何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了这四项能力呢?这些要求是如何体现在考试方式上的呢?首先,考察社会学基础能力的一环基本在笔试。笔试的考题主要是名词解释和小论文,要顺利通过笔试,就要扎实地掌握社会学的基础概念,并且具备较好的日语书面表达能力。其次,能够体现你的问题意识和调查力的地方,就在研究计划书这个步骤。从你的研究计划的研究意义与合理性上教授就可以判断出你的研究能力。所以社会学的考学,写好一篇研究计划书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大学需要的外语能力一般就是日语和英语,实际日语能力会通过笔试和面试来考察,英语则往往采取校内考的方式。没错,社会学对英语的考察方式更多是以校内考的形式。考试的题型一般是英翻日。这对并不擅长考托福的同学来说可以说是个好消息了。为什么顶级大学也几乎不需要提交托福成绩而是安排校内考?这是因为托福或者托业考试所考察的英语能力并不一定符合研究社会学所需要的英语能力。社会学专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阅读英文论文和文献资料上,因此英翻日的考试形式才是最符合考察需求的。所以备考的社会学的同学基本不需要准备托福,但是一定要充分进行校内考的英翻日的训练。以及有余裕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个托业成绩应对个别学校的要求,这样就比较保险了。这个part的最后,向大家展示两位东京学术塾社会学合格学员的具体研究方向,供感兴趣的同学参考。● Case 1 ● Case 203社会学毕业后的就业进路很多同学和家长还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学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值得强调一下的是,并不存在部分同学所担心的“社会学不好找工作”的问题。我们分别来看下从日本毕业之后选择留日和回国的两种情况吧。首先,在日本的招聘情况与大家理解的并不一样,日本企业在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并不看具体专业。日本企业在招聘时倾向选择有潜力,逻辑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并在他们进入公司之后经由公司培训来决定就职者胜任的岗位。也就是说,首先不存在“社会学专业比其他专业难找工作”这一点上的问题,所有文科专业在企业的应聘上来说都是机会均等的。因此在日本就职,留学生的出身校会是判断个人素质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基本只要你的出身校达到一定的级别,例如达到MARCH以上,就几乎不会在企业的初试中落选。 而像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出身的同学,往往在逻辑和思维能力上有优势,反而胜算很大。(图片引用于早大社会学修士毕业生去向统计)回国工作的话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说,一种是读博,另一种是修士毕业。如果能够读到社会学博士,那么回国之后进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会是很好的选择。如今中国社会的情况在慢慢变化趋向成熟,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会学人才,而国内的社会学人才却一直是稀缺的状态,包括很多高校也在积极招募社会学讲师和研究员。而这对社会学的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机会。(以上图片引用于华东理工大学及招聘网站)而日本修士毕业的同学,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这张一桥大学的就职去向统计。(图片引用于一桥大学社会学修士毕业生去向统计)从这张图表上可以看出,毕业后进入国家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NPO/NGO的学生也占到不小的比例,另外一部分是从事教育行业、进入企业、咨询公司的同学。可以看出社会学专业毕业的走向也非常的丰富,并且因为具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很适合去胜任类似咨询,调查研究和社会公益类的工作。这里也非常建议同学们努力学习考取一个好大学,并且注意积累一定的职历,在职业发展中会更加容易。看到这里,对社会学抱有各种疑问的你是不是清晰许多了呢?文章篇幅有限,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讲座的讲解细节,欢迎没有参加讲座的同学来向我们领取5月8日的社会学讲座的录播视频噢~※【特别福利】前10名领取录播的同学,专业顾问老师会免费帮你定制一份详细的个人社会学考学规划!!如果你也喜欢社会学,希望有朝一日能进入日本的名校里学习进修,那么希望由我们来帮你实现这个理想。东京学术塾的社会学课程在2020年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升级,重点强化了提高学生社会学素质的养成课程:细化了日语写作能力课程的目标、更加完善了社会调查法课程的内容并拓宽了梯度。而研究计划书课程的指导内容也更加精细,从领域介绍、论文检索方法,代表教授介绍到展示分析优秀的研究计划书案例。除此之外,今年我们更增加了社会学top10和top5院校的过去问数量,并且增加了临考实战演习:提炼“高频&典型考题”的试题进行模拟考场环境计时答题的集训。▼东学社会学5~6月课程安排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来咨询我们详细的课程内容!今年的疫情没有影响东学做课程和服务的热情,反而让我们更加踌躇满志蓄势待发。而这段时期也是对同学们而言至关重要的积累和备考阶段,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我们一起前行。

救火员

吉登斯《社会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吉登斯《社会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静业学习网第1章 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视角1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1)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即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和对于想像力的培养。(2)学习社会学不能只是遵循获取知识的常规步骤,而要能够自如地跳出个人所处环境的直观性,将事情置于一个更广泛的背景。(3)社会学的研究所依赖的,就是社会学想像力。社会学想像力首先要求“想像自己脱离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熟悉的惯例,以便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它们。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喝咖啡行为(1)咖啡并不只是一种提神的东西。作为我们日常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还具有符号价值。事实上,社会的饮食行为都是为社会互动以及仪式的实施提供场合,而这些都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丰富主题。(2)咖啡是一种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对大脑有刺激作用,是一种会上瘾的东西,但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人并不把嗜好喝咖啡的人看成是吸毒的人。然而有社会允许消费大麻甚至可卡因,却反对消费咖啡和酒精。社会学家对为什么会存在这类差异怀有兴趣。(3)一个人一旦喝了一杯咖啡,就等于卷入了遍及世界的一组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这种全球交易。(4)饮用一杯咖啡的举动足以推定过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5)咖啡这种产品是当代许多关于全球化、国际贸易、人权和环境破坏的争论的焦点。3.学习社会学许多事件看似只与个体有关(个人困扰),其实反映的是更大的问题(公共话题)。社会学的任务,正是要研究社会对我们的塑造与我们对自己的塑造之间的联系。我们的活动既在塑造着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的结构或其面貌,同时又在被社会世界所塑造。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指的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二、社会学思维的发展1理论与理论思路(1)构筑理论的必要性:社会学并不单单收集事实,同时也要了解事情为何发生。(2)理论与事实性的研究:理论就要建构抽象的解释,可以用来说明广泛多样的经验情境。事实性的研究和理论永远也不能完全分开。要发展有效的理论思路,就只能够通过事实性研究加以验证。理论能帮助研究者把握事实,不论是事实性研究还是具有严格的实用目标的研究,研究者都需要某种理论知识的指导,否则他们的工作不太可能说明现代社会的复杂状况。(3)理论思路和理论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一种理论思路,研究者在开始一项研究或解释研究结果时,就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进行。理论在社会学中之所以占据首要位置,其一是对于事实性证据的启迪;其二理论思维必须回应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研究所提出的一般性问题。2.早期理论家(1)奥古斯特·孔德(法国)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创造了“社会学”这个术语。①实证科学:社会学应当像物理学或化学用严格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质世界一样,也采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社会。②三阶段法:人类理解世界的努力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a.在神学阶段,引领思想的是宗教观念,是有关社会是上帝意志的表达的信念。b.大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浮现出来的形而上学阶段,开始从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角度来看待社会。c.实证阶段,则鼓励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世界。孔德遵循这种观点,把社会学看成是继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之后,最后一门发展起来的科学,但在所有科学之中,最有意义,也最为复杂。③“人道教”:孔德提倡建立“人道教”,这种宗教崇尚科学理据,抛弃信仰和教条,核心是社会学。在他看来,要想长期解决问题,就要建立一种道德共识,它将有助于调控社会或维系社会,抗御新的不平等模式。虽然孔德关于社会重建的展望从未实现,然而他在关于社会的科学的系统化和一体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对于后来社会学作为一种学科的职业化,却是意义重大。(2)埃米尔·涂尔干(法国)①涂尔干的著作对于现代社会学产生的影响大,主张把社会学视为新的科学,用经验研究来阐明社会问题。涂尔的社会学第一原则,就是“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②三个主题:a.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重要性;b.个体的兴起和一种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c.社会中道德权威的来源和特征。③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事实难以研究,因为社会事实看不见、摸不着,不能被直接观察。所以必须通过分析它们的效果,或者考虑它们的表达方式,看其中蕴含的努力,才能间接地揭示社会事实的特性。④学术兴趣: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维系社会并使之免于混乱的因素)。工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一种新型团结的兴起。涂尔干对比了两种类型的团结,即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并把它们联系到分工。现代世界的变革过程是迅猛而深入,激发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难题。它们扰乱了传统的生活方式、道德、宗教信仰和日常典范,却没有提供明确的新价值观,造成了失范。这是一种由现代社会生活所激起的茫然感或者绝望感。现代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动摇了过去由宗教所提供的传统道德控制和标准。这使得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都感到,他们日常的生活缺乏意义。⑤最著名的研究之一:《自杀论》探讨个体与社会之关系。涂尔干认为,自杀是一种社会事实,社会因素对自杀行为构成了一种根本性的影响,失范便是其中之一。年复一年的自杀率呈现出有规律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必须从社会学角度来加以说明。(3)卡尔·马克思(德国)马克思的思想与孔德和涂尔干的思想截然相反,但都力求说明工业革命时代发生在社会中的变迁。①资本主义和阶级斗争a.资本主义是一种与此前历史中各经济体系截然不同的生产体系,因为它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b.资本主义企业中有两种要素(资本和雇佣劳动力)。拥有资本的人构成了一个统治阶级,而大多数人则构成了一个雇佣劳工阶级。c.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以冲突为阶级关系特征的阶级制度。②社会变迁:唯物史观a.社会变迁的主要根源并非是人类所持有的理念或价值观。相反,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是经济力量。阶级之间的冲突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b.社会体系从一种生产方式到另一种生产方式转移有时是渐进的,有时则因为经济上的矛盾而要通过革命来完成。c.资本主义必然会被一种新的制度共产主义所取代。马克思相信,必然会爆发一场工人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一个没有阶级、没有贫富之间巨大区分的新社会。社会不会再分裂成一个由垄断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少数人所组成的阶级,以及从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中获利殊微的人民大众。经济体系将实行公有制。在这种未来社会中,生产将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更加先进、更有效率。(4)马克斯·韦伯(德国)与马克思一样,马克斯·韦伯的兴趣和关注点也跨越了许多领域。他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也试图理解社会变迁的性质和起因。①反唯物史观、注重理念和价值观、注重社会行动:韦伯虽然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但他反对唯物史观,并且不像马克思那样认为阶级冲突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在韦伯看来,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是理念和价值观也对社会变迁具有同样的影响力。韦伯认为社会学应该关注社会行动,而不是结构。他与涂尔干和马克思不同,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而认为社会中的结构是由行动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形塑的。而社会学的工作正在于理解那些行动背后的意义。②理念型: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在真实世界里,理念型几乎不存在,即使存在,通常也只是呈现它们的部分属性。然而这些假设的建构非常有用,因为对于真实世界里的任何情形的理解都可以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③理性化及其后果:韦伯将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整体描述为理性化。在韦伯看来,现代社会的兴起伴随着社会行动模式的重要转变。他认为,人们正在逐渐摆脱基于迷信、宗教、习俗和悠久的习惯的传统信念,转而青睐强调效率和未来结果的理性的、工具性的计算。韦伯对理性化的结果并不完全乐观。他担忧现代社会作为一个系统,试图规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压迫人类精神。他尤其担心科层制潜在地会产生压抑性和非人性化的效应,以及它对民主制命运的影响。(5)哈丽雅·马蒂诺(英国,被忽视的奠基者)马蒂诺是“第一位女社会学家”,翻译了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将社会学介绍到英国。著作《美国社会》,对于今天的社会学具有重要意义:①研究社会应关注社会方方面面,包括主要的政治、宗教和社会制度。②社会分析必须包括对女性生活的理解。③把社会学眼光转向一些以前被忽视的问题,包括婚姻、家庭生活、宗教生活及种族。3.现代理论思路(1)功能主义至20世纪60年代,功能主义思想或许是社会学中最主要的理论传统,在美国尤其如此。①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社会学这门学科应该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分与社会整体的关系。②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分享共同的价值观时,就存在道德共识。功能主义者认为,秩序和平衡是社会的常态。而这种社会均衡乃是基于社会成员当中存在道德共识。③代表人物:塔尔科特·帕森斯和罗伯特·K.默顿。默顿的功能主义主张影响尤其深广。a.他区分了显功能和潜功能,社会学说明的一项主要内容就在于揭示社会活动和制度的潜功能。b.他还区分了功能与反功能,探寻社会行为的反功能特性。④功能主义的局限性:a.过分强调了有助于社会结合的因素,忽视了导致分裂和冲突的因素;b.没有充分重视社会内部的创造性社会行动的作用。(2)冲突视角①与功能主义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a.都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b.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模型”,以说明社会是怎样运作的。不同点: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集中探讨权力、不平等和斗争的问题。他们往往把社会看作是由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存在不同利益,就意味着始终有可能爆发冲突,而某些群体将比其他群体获得更多的利益。冲突理论家考察社会中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张力,并力图理解控制关系是如何得以确立并维持的。②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冲突;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社会学传统,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学分析与政治改革的融合,致力于产生一套激进政治变迁的方案。对于马克思的主要观念,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直到今天,依然有众多理论立场迥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③韦伯影响下的冲突视角:当代德国社会学家拉尔夫·达伦多夫在已经成为经典著作的《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一书中指出,功能主义思想家只考虑了社会的一个侧面,即社会生活中那些和谐、共识的方面。然而,那些以冲突和分裂为标志的领域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达伦多夫认为,冲突主要源自个人和群体所具有的不同利益。马克思主要是从阶级的角度来谈利益差别,而达伦多夫则把它们与权威和权力宽泛地联系起来。在所有社会中,都存在握有权威的人与几乎被权威排斥的人的分化,也就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分化。(3)符号互动论①乔治·赫伯特·米德a.语言、意义和符号:符号互动论源自对于语言和意义的关注。是语言使我们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个体性,能够像别人观察我们那样从外部认识自己。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元素就是符号。符号,就是用来代表另外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人类在互动中依赖共享的符号和理解。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中,因此人类个体之间几乎所有的互动都涉及某种符号的交换。b.符号互动论关注点:关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面对面互动的细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细节体会其他人的言行,强调这类互动在创造社会及其制度方面所起的作用。c.优缺点:在关于日常社会生活过程中我们行动的本质方面,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提出了许多洞见;但是人们一直批评它忽视了一些更大的问题,有关社会中的权力和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约制个体行动的。②阿莉·霍克希尔德a.关注社会中权力和结构的问题。在《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书中,霍克希尔德称有关航班服务员中的“客服”培训为培训“情感劳动”,这种劳动要求你经管自己的情感,以便创造一种大家能够察觉的面容展示和身体展示。服务业劳动者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常常会对自己在工作中出卖的某种特定属性存有距离感。b.影响:尽管霍克希尔德是在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服务经济体系”之一的美国开展的研究,但她的研究发现仍然适用于当今时代的许多社会。服务性工作正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扩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场所投入“情感劳动”。4.社会学中的理论思维(1)理论思路是指对于社会学研究主题的一些广泛的总体取向。理论的关注更加集中,体现出试图说明特定的社会状况或事件类型。它们常常构成研究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建议研究应当致力于考察什么问题。(2)理论涵盖范围:有些理论也比其他理论涵盖面宽广得多。至于社会学家在理论探索上追求宏大宽泛是否可取或是否有益,则是众说纷纭。一个理论越是宏大宽泛、雄心勃勃,就越是难以从经验的角度加以检验。(3)评价社会学理论的多样性和挑战性:理论争论要比更具经验性的争议抽象得多。社会学并不是受单一一种理论思路主导的,彼此竞争的多种理论思路和理论相互碰撞,正是社会学事业生机勃勃的表现。在研究人类也就是研究我们自己的时候,理论的多样性使我们避免了教条。人类行为是复杂而多侧面的,单一一种理论视角远远不能涵盖其方方面面。理论思维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研究中加以援用,可以激发想像能力,而这对社会学工作的不断进步至关重要。5.分析的层次: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1)定义①微观社会学是对有关面对面互动情境下的日常行为的研究。②宏观社会学分析的则是大规模的社会系统,也包括对长期变迁过程的分析。(2)联系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我们要理解日常生活的制度背景,宏观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受到更为广泛的制度框架的重大影响。反过来,微观研究对于描绘宏大的制度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三、生活中社会学如何能够帮助我们(1)社会学赋予我们某种对于文化差异的意识,使我们可以从许多视角出发探求社会世界。(2)社会学研究为评估政策创议的成果提供了切实的帮助。(3)社会学能够为我们提供自我启蒙,即增进自我理解。(4)许多社会学家作为职业人员,本人都直接关注实际话题。

加藤

社科

《人行道王国》作者:(美)米切尔·邓奈尔 (美)奥维·卡特 译者:马景超 刘冉 王一凡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反战、妇女解放、同性平权……纽约市西区的格林威治村不仅是美国现代思想的根源地,也改变了世界城市的规划理念。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为了改造城市铲除了大量的老城区,格林威治村的居民奋起反抗,这不仅为美国城市规划史留下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社区肖像,居住于此的简·雅各布斯更是在这段时间完成了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之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跟随着简·雅各布斯的脚步,社会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邓奈尔也把研究对象锁定在格林威治村,探索城市街头的力量如何参与到公共生活之中。邓奈尔用了几年的时间和街头的有色人种、小贩、二手书商、拾荒者、酗酒者和乞丐生活在一起,观察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很多城市管理者相信“破窗理论”,也就是说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格林威治村街头的贫困人群就被看作是社区的“破窗”。邓奈尔打破了这个固有观念,他在多年观察中发现这些街头人群不仅在有尊严地工作,而且他们诚实、友善和互助的精神在为整个社区维持秩序,创造价值。《人行道王国》不仅是一份优秀的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典范,也对美国的街头文化作出了颠覆性的诠释。书中还附有普利策奖得主奥维·卡特的大量照片,记录下作者笔下的众多人物和场景细节。(李永博)

戒也

费孝通:社会学讲些什么

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今天给我出的题目是“社会学有什么用”。这个题目不好讲,可以慢一点讲。有人要我讲“什么是社会学?”我也不敢给社会学下定义。想换一个题目,讲讲“社会学讲些什么”,或者严格些说:“社会学者讲些什么”。 社会学者讲些什么:其实没有几个社会学者讲得一样。不像自然科学是由一套公认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大家都有共同的一致意见。如生物学里分类,分成动物、植物,动物里面分哺乳动物等等,大家一讲就懂。社会科学就不那么一致了。对“社会”这个概念就有不同的说法和理解。社会究竟是什么?我们天天在用社会这两个字。但社会究竟是什么东西?社会在哪里?你看到了没有?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所以我想就从这里讲起。我们整天生活在社会里。但说不清社会是什么东西。今天我在这里讲,大家在听,有入在录音,构成了一个集体,发生着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这是从哪儿来的?人与人之间怎样会发生这样的关系?宇宙之间怎么会出现这一套事情的呢?前天我看了个电视,是日本的纪录片,讲猴子的生活,是不讲笼子里的,是自然环境里的。吃东西的时候,老猴子上树嗷嗷一叫,许多猴子就来了。我就想到在没有人类的时候,有没有社会现象?社会学这词是英文sociology的翻译词。但是最初清末的严复翻译斯宾塞的Study ofSociology时却译作《群学肄言》。《群学肄言》书影。[图源:chuansongmen]群就是集体,许多动物如蚂蚁、蜜蜂、猴子等等,都有集体生活。甚至蝴蝶也有。在云南大理的点苍山下,每年有一天是“蝶集”,许多许多蝴蝶都飞到一起,一个接一个地排着挂在树上。这次我去美国见到加州伯克利大学一位女教授,她专门研究猴子的社会。过去四川峨眉山上也有猴子,人一去,它们就包围你,问你要东西吃。人类发展了,离了群就不能单独生活,猴子可能还可以单独生活,蚂蚁,没有试验过一只蚂蚁能单独生活多久。我在干校时同老鼠作过斗争,老鼠也有它的社会,一窝老鼠在地下预先储藏了食物的洞里过冬。鸟也集体,候鸟集体南北迁徙,雁群飞起来排着队形,鹭鸶和乌鸦排着队打架,这也是“战争”。但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卵生的动物可以把两代隔开,隔开后,下一代一样长大了还会像上一代一样生活。可见,社会的根源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蜜蜂还有语言,是舞蹈语言,蚂蚁也有语言。所谓语言,就是用动作或者声音表示一定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引起对方做我要求的行为。即所谓相互行为,也就是互相配合的行为,社会行为。语言就是个传达意义的媒介或象征,通过这媒介两个个体之间的行为得到了配合,成为集体。人类所以能够构成比任何动物更复杂的共同生活的集体,有发达的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语言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引起人们一定的反应。我们这儿叫讲习班?不叫学习班,“学习班”就不好听,有“四人帮”的味道。在干校时大家叫我“老费”,现在叫“费老”。字眼上只有一点差别,但引起人们的反应却很大,是不是?2002年6月,费孝通在南开大学社会学讲习班结业20周年庆祝会上的合影。1980年代恢复社会学系时,由于社会学被禁止近30年,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经费孝通协调,教育部和社科院委托南开大学举办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学讲习班。[图源:cuepa.cn]有没有脱离集体一个人生活的?印度的高山里有修行的人,饿了采一点东西吃一吃,过着相当长的孤独生活,你们读过《鲁宾逊漂流记》么?这是人们对集体生活反感,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映,幻想出一个独立生活的境界。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单独生活是活不下去的,至少活也活不长久的。人类是和集体生活分不开的,没有一个人不是生在集体里,活在集体里,所以可以说集体生活是出于人们生活本身的需要,生活本身要求许多人在一起生活。这个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为满足所有物质的、精神的需要的活动。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可以包括一切经营着集体生活的动物,但主要是人类的集体生活,人类的社会。所以我们不妨说,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营共同生活的集体的学科。人是要死的,社会要继续下去,就要依靠集体的持续性。个体死亡和集体持续是一个基本矛盾,产生新陈代谢。没有个体的新陈代谢集体就不能持续。人们所依靠的那套生活方式也就持续不下去,个人也就活不下去了。社会的持续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里,就需要一套社会安排。孩子生下来了,要有人喂奶,就要有个母亲,光有个母亲不行,还要给母亲找个丈夫,于是有了个婆婆和媳妇,这些都是为了解决“社会继替”这个需要。我写过一本书,叫《生育制度》,就是讲这套社会安排。现在我们常说的“青黄不接”,也就是由这个个体死亡和社会持续这个矛盾所引起的。“共同生活的集体”必须有一个大家都公认和公守的生活行为规范。普通就叫“规矩”,具有社会支持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模式。这些规矩哪儿来的呢?靠文化,靠人类社会传下来的那一套办法。上面说过许多经营集体生活的动物,它们是依靠本能来配合它们相互间的行为的。而人们却不同,主要是靠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不是生长在自然界里,而是生长在一个文化界里。今天在这里讲课,前面的讲桌大家不来坐,而是让我老费来坐。大家事先并没有开会讨论这件书,而是传下来的规矩。我穿的衣服式样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从哪儿来的?现在称制服,过去称中山装,是孙中山穿过的式样,而中山装从哪儿来的?是从日本来的,是日本中学生的制服。现在的日本中学生还穿这种制服,一上大学就不穿了。现在对穿喇叭裤,有不少人看不惯,这些都关系到文化。过去有个“礼”,就是批林批孔的那个“礼”字。社会里做个人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个“礼”就是带着是非观念、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的行为规范。越了轨不行。过去男女之间是不能握手的,女的同男的握了手要上吊,要死人的。现在国外男女之间表示友好要拥抱,我们就接受不了。社会是什么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临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集体,而是一个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文化的集体。它是很复杂的,它包含着满足个人生活和集体持续多方面需要的种种集体活动。这个复杂的集体活动都并不是乱七八糟的,而是一套有系统的安排。我们要去认识它,就要运用很多概念、格格、框框。我们要对它进行分析——分而析之,分析其异同,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取一个名字,形成一个概念。这许多概念都是了解社会的一套必要的基本手段。我们说社会是人们经营共同生活的集体,在这里还得补充说一段,讲一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社会是个集体,这个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首先是个生物的单位。个人作为一个生物的单位,它是个有生有死,有痛有痒的个体。说它是个单位,是个个体,就是指它与别的单位分开的,互相独立的,生死不与共,痛痒不相关的。它们是你死我不死,你痛我不痛,各自独立的封闭的实体。可是人们生活又需要集体,要同别人生死与共、痛痒相关。这与一群羊不一样。羊群在被狼追赶时,每只羊都自顾自地奔跑,有只羊被狼抓住,吃掉,别的羊就可以逍遥了,它们并不关心那死掉的羊。而人却不然,要共同想法对付敌人,所谓同仇敌忾。母亲爱孩子,自己不吃也要省下东西来给孩子吃。我看这里固然有一点生物基础,但主要是集体的文化教育出来的感情。这就是通过文化,使生物上断离的个体变成一个整体。这是形成人类社会的根本大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还要从另一方面去看。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人死光了,这个由这些人形成的社会也就不存在了。它可以留下一个废墟,一个死城,一个曾经一度活着过的社会的躯壳尸体。但是只有一批人集合在一起也不成一个社会。聚集在一起的人要经营共同生活就需要一套互相配合行动的规定了的办法。有点像演出一台戏,光有演员还不够,演员们必须串定一套角色:生旦净丑,按照扮演的角色去演唱。社会里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对某个人是“父亲”,对某个人是“丈夫”,对某个人是“老师”等等,父亲、丈夫、老师都是身分,所有的身分综合起来成为一个社会结构。我们一个个人就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身分进行社会活动。每个身分都是一套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指在这个结构生活的人都得按身分办事。当父亲的人要按当父亲的身分办啦。第一个父字是指个人,第二个父字是指身分。如果个人不按规定的模式串演这个角色,那就出现“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的状态。在社会结构中规定的身分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是用来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的。需要在变化,手段也要随着变。这就是社会的变迁。当这一种手段不能满足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个人们的生活需要时,这些行为模式也就站不住了。当然社会变迁不是很简单的,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的过程。社会学者为了要研究社会结构,所以常常把一套有关的社会身分,比如用来满足人们某种同一需要的身分,看成是一个体系,称它作社会制度,有如亲属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等等。这种分类各个社会学家也不一定一致的。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就是由这许多社会制度所形成的一个大体系。社会结构是一个整体,意思是说:一个社会里的各种制度是互相关联的,互相起着制约和配合的作用。动一毛要牵全局。社会结构中有些制度已有专门的研究,成了许多门独立的学科,如研究经济制度的经济学,研究政治制度的政治学等等。其实每一个制度都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但是无论有多少研究个别社会制度的学科,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结构还是社会学所专门研究的对象。分析一个社会结构就像解剖一个动物。在生物学里有解剖学,在社会学里有社会形态学或比较社会学。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人们社会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态。要进行不同形态的比较研究,那就得先分析出可以对比的部分。比如在解剖学里,把一个动物的机体根据不同的机能,如消化循环、呼吸等机能,分成若干器官。解剖学上的比较就是按着器官进行比较的。比较社会学,是按制度去比较不同社会不同的形态,比如同样是为抚育子女而形成的家庭可以有种种不同的形态。摩尔根在美洲印第安人中传教,接触了易洛魁人。他发现易洛魁人的孩子对其氏族中生母的同辈女人都叫妈妈。他见到了和他自己社会不同形态的亲属制度。他就进行比较,发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亲属称谓是否反映着一种“群婚”形态的亲属关系,就是一个氏族里的同辈女子和另一氏族里的同辈男子结成集体的夫妻关系?他又进行研究印第安人中不同的亲属制度,设想出许多不同的婚姻制度如杂交→群婚→对偶婚等等,并进而把这些在同一时期见到的不同形态看成是历史发展上的不同阶段,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经历过这些不同形态的家庭制度。摩尔根正是从一个称谓制度出发,探索出了婚姻制度的各个发展阶段。同生物学者从生物的各种不同形态中发现了人是从一系列低等动物中发展来的一样。用历史上的发展来解释形态上的差别,从变异的比较,化成发展的阶段。人类的社会是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械时代、电子时代,使用的能源从人力到畜力、到煤、到石油、到原子能。人类文化发展是有它一定的过程。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社会发展的每一过程,并不是历史的偶然性,而是存在着必然性,研究这个发展过程的规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史。当然,以个别的社会来说,由于受到外来的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也就不一定要循序而进,所以具体的每个社会的发展史是要具体进行分析的。用已经发现的一般规律来硬套具体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但由于具体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否定有发展的总规律也是不科学的。是不是可以预测社会未来的变化?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预见到资本主义必然要发展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怎么发展到共产主义?有很多问题,这成了我们当前研究的主题。假如不是细密地去研究,就不能帮助我们搞建设搞四化。气象可以预报,飞机票可以预定,各种计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安排。社会的变化如何预测?如何掌握社会的动态规律?这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内容。我们在这次讲习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要讲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什么社会变化。预测中有许多变数。如果是两个相关的变数,比较容易计算,但是多元变数之间关系就比较复杂,要用数理和电子计算机来运算,这里,数学也进入了社会学领域。学社会学的人一定要学一点数学。今天我只把所想到的有关社会学里所讲的一些基本内容简单地作一些开场白。我们应当更深入地弄清楚社会学里的每一个概念去帮助我们去认识社会现象。这些,就是社会学里的基本功。我们现在很多事只停留在一般的观察上,不够科学。因之也谈不上怎样用我们的社会知识来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要使社会学对四化发生促进作用,首先是要使我们懂得怎样科学地去观察社会现象。我是相信真正反映客观实际的社会知识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去适应在变迁中的社会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使社会的变化更有意识地由人加以指导,使人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学能有用,能为人民服务。1981年8月*本文选自《费孝通文集第八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为阅读及排版便利起见,删除了注释,敬请有需要的读者参阅原著。**封面图为费孝通开展江村调查时与本村少年的合影(1936年摄)。图源为country.cnr。***本文转载自“社會學會社”公众号(soc_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