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作为高学历高校生的存在,在常规的认识中,他们的社会价值一直是很高的,并且也广受人们的追捧。很多企业在招聘时甚至会直接规定最低标准就是985211研究生,研究生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了一个标志,一个学生成功的标志,一个铁饭碗的标志,一个企业招聘的标志,但研究生真的就能让你过上好生活吗?首先是这两天年来考研的难度确实加大了,但是热度却从没下滑,报考人数还是那么多,热爱高学历是社会的进步表现,但是不得不说其中起码有30%的考生是盲目考研的,他们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考研全凭“从众心理”或者家长的“威逼利诱”,在缺乏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时候,考研其实是很危险的。考上了还好,没考上便是一年的时间浪费,考研所学习的只是又很难像大学专业只是一般能在社会运用,这也就意味你自己荒废了一年。此外,因为考试难度加大,很多人在专业的选择上就身不由己,当分数不够只能选择调剂指示,所选到的专业往往是扎心的,而一个不喜欢或者不对口的专业只会让你的研究生生涯变得枯燥,失去动力,甚至放弃学业。其次,研究生真的不意味着铁饭碗。我姐姐便是一位民族声乐研究生,但只是普通二本高校的研究生,而这就让她的身价远不如别人,毕业后大学大专都考不进去,高中都成难事,最后一位研究生竟然去小学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唱歌,自己学了七年的专业就这样荒废了,现在在广州一个月拿些5000的工资怀疑人生,好在她也清楚自己的现状,准备再考试,冲刺高中或者大学,不然这辈子真的会荒废掉。研究生不等于高薪资,这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一流高校毕业的自然不用哆嗦,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你去找工作,企业就主动来找你了,起步月薪就是3万。而普通一本院校的在1万左右,二本就更少了,并且这和专业的关系影响也很大,就像这几年火热的AI行业,据说985研究生AI方向的起步年薪就是100W,而那些考古,科学方向的,如果你没有关系进到研究院,毕业真的意味着失业。最后,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虽说在中国高等教育人数依旧偏少,但是研究生基本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2018年的录取人数突破了80万人,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些一线城市里面,你随便组个房间可能你的街坊邻居都是研究生。大家别把研究生当成天之骄子来对待,这只是日益普及的一种学历存在,而研究生则需要更大的危机感,考上研究生后并不算成功,也不会麻雀一朝变凤凰,如果在研究生阶段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规划好自己毕业后的去向和发展的话,那么读完这三年,可能后悔的是自己。对于是否该选择研究生,这里想引用张雪峰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在本科毕业之后找不到好的工作,考研是一条道路,只是一个选择,当你觉得自己该改变的时候,就一定要去改变!“
关于很多人对于说是否要考研这个问题估计有疑问,教育部局教育局的同志在2008年的时候报考,报考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38万,然后对比2017年的时候增加了37万人,然而增长的卫视18.4%,其中的毕业生占据了131万人对此说,已经比去年增加18万人然而,对于考研增加人数的增长率年为最高的,然后我们这次可以看一下,通过数据都可以看出几年,考研的走势。其实是否要考研,我估计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最好的是循规自己的内心选择,不想考那就不要考了,考研基本上已经是一大趋势了,如果你现在不考,但是以后也会考的,据我所知,有很多工作几年甚至将近30的人又重新拿起了书本来学习考研,那个时候考上的几率和研究生只能含金量,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那个时候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是不能比了,而且那个时候的社会角色也多了,社会关系也复杂了,总之不容易考上,考上之后被用人单位认可,其实很大的,有这样一个例子。他们两个基本上都是一个毕业生,然后虽然在一所学校毕业,但是一个是研究生毕业,一个是则是没有读研的,于是他们两个同时到一个单位应聘,等到进去的时候,很多面试官问了好多问题,他们两个都出来了,可是突然的时候才发现两个人原来是在同一所学校读的书,这个时候感两个人开始讲述了面试的经历。这个读过研究生的人直接说还行啊,面试官问的问题我基本都能达到,关于好些问题吧,也是能够顺利解决的,然而这个没有考研的学生则没有说的太多,此时就能够知道了,怪研究生这一项我也当时确实没有考虑。于是面面相觑,没有说过多的话,于是两个人回家,但是第二天情况接到公司的通知了,当然显而易见,第一个研究生毕业的人接到公司的通知,说可以顺利上班,然而对于公司待遇,他们两个也是很有大差别的,虽然那个没有考研的大学生也被录取进去了,但是两个人的工资差别实在太大了。这个研究生毕业的工资一个月大概是四,基本工资是4000多然而,没有考研大学毕业,这个工资都没有那么多了,大概只有2000多,就像说两个人可能进公司是同一天,但是工资差别实在太大了,这个给那个没有读研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打击,所以说为了自己的以后考虑,如果你说你现在的经济条件,还有个人能力都是比较不错的话,考虑你继续考研的,因为这样会对以后你的就业工作有更大的帮助
在当今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当中,学历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一个高学历可以说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太多的优势了,很多的本科生现在也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很多的本科生现在都深知,本科的学历对自己就业的帮助已经不是很大了,想要有就业优势就还是要提升自己的学历,所以很多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考研。在考研之后,其实在很多的事情都是会发生改变,对于没考研的本科生可能不是很能理解,但是,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差别,四张图就可以看透彻图一:求职起薪对于现在这个社会而言,学历也是代表着薪资,而对于本科生来讲,可能在薪资要求上也会比较低一些,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万以下的薪资是本科生的占比比较多,而一万以上的高薪,就是研究生的占比比较多了,所以,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来讲,其实在薪资的起点上就是有差别的。图二:睡眠时间对于本科生来讲,在学习之余其实是有很多的空余时间的,而且睡眠时间也是非常充足的,但是如果对于研究生来讲,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研究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要研究科研的内容,还要想着如何才能顺利毕业,所以研究生的睡眠时间可能就会非常的短了,简直太形象了。图三:假期休息时间其实,很多学生在考研之后才明白,原来研究生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的充实,学生们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很多时间都是在做科研,想要假期,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无时无刻不是有着很多事情在等着自己。而本科生,除了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安排,那几乎天天都是假期。图四:晋升或者是提升空间对于研究生来讲,学历高能力强,所以在晋升的空间和提升的空间上也都要比本科生要好,而且想要提升的难度研究生也要比本科生要低,从图中就可以看出,对于研究生想要提升的话,可能会很容易,而本科生就要非常的努力才可以了,而且晋升的空间也是比较有限的,这张图真的是太形象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和考研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实无论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都是正常的,这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分,就看大家对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我们的人生中总是会面对很多的选择,而每个人在面临相同的选择的时候,所处于的境遇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没有什么选择的对错,只要是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那么这就是对的选择。所以,当学生们在面临大学毕业后的就业还是考研的选择时,千万不要盲目,要好好的去考虑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这个时候,不管别人怎么选择,或者是别人怎么说,都要保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毕竟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走,只要自己明确的道路,那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好了。对于读研的学生,要注意一下这几点:1、要好导师搞好关系,这样有助于自己的科研进展在读研期间,研究生想要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提升,那么自己的导师就是一个关键,大家一定要和导师搞好关系,这样导师不经会在科研方面给自己很大的帮助,更会在生活上也会给予自己一定的帮助。2、当自己的压力已经快要将自己压垮的时候,就要学会暂停,让自己去好好的放松对于研究生来讲,其实压力真的是非常的大,所以在这里也希望研究生们能够注意一下,自己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当自己的压力太大的时候,就要学会暂停,要让自己去好好的放松,不要将自己逼得太紧了,那样是非常容易崩溃的。3、研究生阶段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在研究生阶段,大家所接触的同学都是比较优秀的人,这些人在将来没准都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帮助,所以,这一阶段,不仅要好好的学习,更重要的人机关系也是不能忘,这也是提升大家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笔者寄语】虽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别是比较大的,但是,学生们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别人走的路不一定的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容易的路,所以,大家在面对自己人生岔路口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今日话题:大学毕业后你会选择就业还是读研呢?如果大家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和收藏哦!你们的认可是小编创作最大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知道19年是研究生考试数量最多的一年,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这和现在的本科生的就业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就业市场饱和,有些企业只要研究生,所以一部分学生要考985或211研究生,但是,考研究生的话,现在的状况会变吗?这实际上分了具体的专业,有一部分专业,即使是研究生,在社会上找工作的时候也会遇到挫折和打击,今天给大家介绍:这3个专业前途堪忧, 考研都没有用, 如果不感兴趣谨慎报考。第一专业:哲学这个专业可能不能有太多同学报考,因为真正对哲学感兴趣的学生是少数,这个专业不是小编,哲学专业的就业非常难,如果真的是对哲学感兴趣的学生的话,可以选择这个专业,但是大部分哲学专业的学生都没有申请其他专业进行调配,但是,以自己的意志进入哲学专业的学生也不要沮丧,请在一年级的时候好好学习和考试,成为你们专业的前几名,我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专业人士,根据那个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最终,哲学专业的学生的能力非常优秀,我在自己的学校当老师,或者只能选择公务员。第二专业:社会学关于这个专业,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专业,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什么知识?这个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落后,一般来说,在海外社会学的研究正在进行,但是海外留学的学生还不多,如果选择研究生考试的话,申请社会学专业的话,比较容易被输入,因为竞争力小,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很少,但是,即使是研究生出身,前途也很光明,很多社会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最终会选择留在学校还是出国,大多数人会选择跳槽。第三专业:历史学历史学专业也长年占据着就业排行榜,就业率也很低,如果毕业后想找到好的出路,只有历史教师这一职业,但历史教师的市场需求并不大,竞争激烈,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需求量较大,如果毕业后想进研究院,那只是本科学历不够,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的人请慎重。看了这三个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相信可以知道这三个专业的艰辛,如果对这三个专业没有兴趣的话,志愿时可以避开这三个专业。
倔强五月天距离2019年考研还有25天,最近考研生“挺进”食堂、占领走廊、图书馆彻夜不熄灯的新闻层出不穷,可见考研生们有多辛苦。据最新的官方统计,2019年考研人数为290万,看来三年内考研人数达300万的目标是要提早实现了。2009-2019年报考数据明显能看出报考人数是一路激增,虽然招生人数也在增加,但是报录比也越来越大。今年的战况愈发地激烈,290万人次参加考试,预收72万,意味着有218万考生将被淘汰。考场如战场,这话一点也不假。各省份战况从上图可以看出,河南、广东、山东是考研大省,西北考研人数较少。这不难理解,毕竟这几个省份的人口基数也不小。总体说来,考研人数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报考人数城市排行榜关心考研人数排行榜实际上,每年报名考研的人数和实际参加考研的人数还是不一样的。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是北京、上海、成都,而最关心考研消息的城市则是郑州、北京、成都。考研同学最爱看的书考研同学们竟然最爱看“研究生最容易考上的大学”、“考研四个小窍门”这种,看完你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呢?大家心里都没底,所以放正心态,你只要正常发挥,必有不错的结果。在最后的20几天里,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压,也少提考研、未来之类的字眼,多关心关心孩子身体、心理状况即可。作为考生也要调整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成败并不在此一举,以后要经历的事情还要有很多。压力太大的话,可以和朋友们结伴去KTV吼几首歌,或者去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摆正心态,积极备考。祝所有考研人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免责声明: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好文推荐: 2019年考研人数破新高,考上的概率还大吗?当然大啦,只要你看了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985毕业生奖金是老员工四倍考研有多难?即使考了380分也未必能上985!考研和保研差距如何?企业更喜欢考研的研究生?
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编辑 | 孙志成(温馨提示:欢迎点击每经微信菜单栏“每经整点”栏目,掌握最新最热财经资讯,财经新闻整点报。)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
导读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科没找到工作,25岁考上了普通一本的研究生,这样的研究生读出来有用吗?“本人男,2017年毕业后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社会上混了两年,然后报了上海的一所211,复试被刷,调剂到了一所普通一本院校,我今年25岁了,读研三年下来就28了,一无所有,听别人说只有985、211的研究生读出来才有用,很迷茫,不知道普通一本的研究生有没有必要去读?”题主的困惑是目前没有好的工作,也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加之如今本科学历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越来越低,所以想去考研,结果复试被刷,调剂到了双非,而且觉得自己年龄有些大了,所以很艰难,不知作何选择。其实我觉得本质是题主对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甚至是很不想读研,否则当年在大四时就选择考研了,但如今也是步履维艰,在社会上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算是被迫来考研的。近几年高龄研究生是越来越多,有些甚至30多了,孩子都上小学了,还去读研的,所以题主25岁不是很大,至少是可以接受的。我一表哥当年也是25岁读的研,看看他对自己的读研生涯怎么说:“我是25岁去读研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读研的收获。我觉得首先读研是代表一个层次的转变,结交了一帮学友,置身一种氛围,接受文化的熏陶和知识的化育。现在我有点后悔,当时没有读博士,我觉得学业上的提升是收获的一方面,更多的是融入一个层次、接触高更素质的人,体味成长的快乐,感受厚重的感觉。目前,与很多读博士的人相比,感觉自己总是少点什么,或者有点小自卑。第二个方面,当然是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的导师对学生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也是经过了一定的学术训练,读的书比以前多了,更专业了,也算是对业内有一定的了解。第三个,是学会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成为了朋友,赢得支持和尊重。最后,通过所在高校或者自己研究生的学历,在一线城市谋得了一份工作,算是改变了自己的一份命运。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来时的路,我觉得读研是我人生比较重要的一个选择,也是说我当初的选择没有后悔,自己的努力,加上一点点的幸运,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表哥如今也是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他很感谢自己的读研经历,甚至还为没有读博而有一丝遗憾,所以他肯定是觉得读研是很有必要的。读研,是一次自我系统的全面升级虽然本科毕业工作,三年内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但都是零零碎碎的,不系统,而且学历也不会升级,私企还好一些,尤其是国企或者是考公,学历的加成不可小觑,所以如果以后想有更好的发展或者是成就,读研都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了,也有一些同学是因为喜欢读研而去考研究生的,比如下面这位:“我26岁去读的研究生,毕业29了,不过是一所985大学,毕业去了一个国企,没意思,然后辞职到私企,做一枚程序猿也挺开心。我当初读研的初衷是喜欢,去读一个研究生,拿一个文凭,至于研究生能给你带来多大利益和前途,这个就不一定了。在我的世界里,喜欢的事情就去做,和年龄无关。人一辈子不长,做到不后悔就可以了,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与学校好坏并无直接关系,看自己内心需求,如果喜欢名校再努力一年考一个好的呗。不存在浪费不浪费时间的问题,自己觉得开心就好。”破釜沉舟,勇往直前所以我们的结论很明显了,那就是这个普本研究生还是有必要去读的,有些普本的个别专业也是很有优势的,加之研究生的学历再怎么掉价,那也比本科生值钱,其次是题主目前也很彷徨,没有好的就业规划,可以利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重新认识自己,复盘一下过去的经历,给自己一个明朗的职业规划或方向。最怕的就是晚上睡觉前想好了要读研的,结果一觉醒来又想去找工作,每天都是不断地变换决策,拿不定主意,到后边只会越来越焦虑,所以刚开始一定要坚定信心,选好方向就不动摇,最好是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后路,三年后你将会焕然一新。如果换做是你,25岁,普本研究生,你会去读吗?
又一起研究生出事案例发生了。南京邮电大学5日通报,2019年12月26日晨,该校发现材料学院2017级一硕士研究生意外死亡。2020年1月1日,学校已依据相关规定和已经调查的事实,取消张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并根据学生意愿将张某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全部转由其他导师指导,后续调查处理正在进行中。学校通报近年来,研究生制度饱受诟病,研究生导师独揽大权,可以说,每个研究生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导师手里,不把导师打点好,“你就别想毕业”。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考研人数在年复一年的增长。就2020考研人数达到了341万人,比去年增长了50万。考研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是最多的,是为了读研出来有个更好的文凭,能够去更好的工作岗位,才能有足够的薪水和时间去操持自己的生活。成年人,进入社会,无论贫富贵贱,处处都是身不由己,没钱的时候被人欺负看不起,有钱的时候被人惦记嫉妒。研究生的那些一二三事,正是社会中明里暗里的规则的一小块缩影。言归正传,近年来,研究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一名研究生自杀,2018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自杀……还有很多沉没在水面下的未被报道的。就我身边认识的一些研究生友人,就有退学的,有抑郁吃药的。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好友的言论研究生与导师,以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正如公司里面上司对下属,老板对员工,大同小异,异曲同工。老板对你不爽,就会开除你,导师对你不爽,你就别想毕业,给老板做牛做马是家常便饭,所以各个地方的研究生都戏称导师为“老板”。《自然》子刊有过报道:研究生患抑郁症的概率很高,是普通人6倍左右,另外有调查结果显示,将近有41%的研究生为中等到重度焦虑,而39%的研究生有中度到重度抑郁,在同等情况下,普通人群中的焦虑和抑郁人数仅占6%。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本来就大,论文可以让大多数人头脑爆炸,此时加上疲于应对与导师的人际关系,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本来考研难度在逐渐加大,怎么办?为了前途光明,只能忍气吞声,一来二往,超过忍受程度,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对于研究生,如果自己出现情绪不稳定,狂躁或者抑郁的倾向以及症状时,请放下手中的事,出去走走,派遣自己的负面情绪,对着自然发泄出来。生命最重要,除了研究生这条路,世界上还有万千道路可以走,天无绝人之路,不要轻言自杀,要乐观积极活下去。
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纷纷踏上了考研这条路,尤其是那些普通本科生,他们想考取211大学的研究生,弥补自己高考发挥失利的遗憾。但现在很多211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这到底是为什么?一、缺乏社会经验考研就意味着你要比同龄人晚两年步入社会,也就是说,你比他们少了很多社会经验。拥有大量社会经验,在将来找工作的时候非常有用,公司在应聘人员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那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面试者,这些人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出现失误的概率比较小,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二、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很多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既然拥有了研究生学历,就一定要找一份好的工作。但其实当今社会,研究生也已经很普遍了,所以说,找工作的时候不要太挑剔,也没有必要心高气傲。很多211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优势本就没有985大学的学生高,但又觉得自己是研究生毕业,所以对于那些工资较低、岗位比较低级的工作根本就不屑一顾。他们在挑选工作的时候更加倾向于既体面、工资又高、待遇又好的工作,任何一方面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他们都不会予以考虑,否则如果随便要找一份工作,那花两年的时间读研干嘛呢?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得被人取笑。这就是典型的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三、工作太局限,不愿改变很多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一点关系,主要是因为本科生步入社会后发现工作并不好找,尤其是想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在现实的逼迫下,他们只能选择服从,从事别的行业。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大学读了四年,考研后又读了两年,毕业后一定要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否则这几年就白读了。譬如,对于英语师范考翻译硕士的同学来说,他们毕业后就想找一份与翻译有关的工作,如果找不到,他们就会一直等待时机,不会轻易尝试别的工作,因为如果选了别的工作,自己两年的考研将没有任何意义,付出的努力也算是白费了,他们不甘心,所以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十分挑剔,觉得好的永远在后面。对于研究生来说,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份既体面、专业又对口的工作。随着研究生队伍的不断扩大,找工作也将会越来越来难,因此,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切莫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