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6氪|智能硬件终端行业研究报告去知与故

36氪|智能硬件终端行业研究报告

智能硬件终端发展历程久、变革速度快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时代”,17-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蒸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工业和交通方式,推动人类产业的变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电气时代”,发电机和内燃机的诞生成为动力新能源,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是“信息时代”,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电子计算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5G 通信、光电芯片、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趋向成熟,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解放人类的双手甚至大脑。“智能时代”的特征就是世界是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智能硬件终端等同于应用在各个场景中的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脑、眼、耳、口、手、腿分别对应相应的技术支撑,且智能硬件终端的发展正在逐渐打破产品边界,由内而外形成功能融合、数据融合、生态融合。智能硬件终端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2019年我国智能硬件终端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行业大厂凭借自身软件开发能力、用户基数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多重优势,其各自运营的生态大局已初具规模,以小米MIUI系统和华为手机为控制核心的智能硬件终端产品线规模扩展迅速。初创型的智能硬件终端企业逐渐壮大,资本市场出现一些新的上市公司,像科大讯飞、京东方、智米科技、华米科技等,这些企业既包含了技术研发又有丰富的智能硬件终端产品体系,还有部分企业背靠互联网基因的母公司,培养了良好的用户生态,比如猎户星空、小米生态链企业。当下,智能硬件终端企业的商业模式相对比较明晰,盈利途径相对多元,企业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从投资角度来看,现阶段及未来十年都属于相对安全阶段。智能硬件终端的市场规模上万亿智能硬件终端的领域包含的范围甚广,现阶段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大屏设备、智能安防设备等细分场景领域都有较好的落地和应用,每个领域的产品品类都很丰富。有数据显示,“万物智能”时代的物联网将拥有10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按照硬件占比20%-30%来计算,智能硬件设备的潜在市场空间约2~3万亿美元。本篇报告主要研究的内容有: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发展演进过程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发展驱动力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市场规模及投融资情况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产业链分析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细分领域分析概述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风险痛点以下为《物联网“向死而生”,智能硬件“以梦为马”》36氪智能硬件终端行业研究报告全文。点击报告下载全文,提取码:2u33关于36氪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分析师: 李晓晓 lixiaoxiao@36kr.com Wechat:15011504594 ; 关注泛人工智能、文娱消费领域

非所言也

2020年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将达到500亿美元

中商情报网讯:医学影像是指为实现诊断或治疗引导的目的,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X射线、超声、强磁场激励等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技术手段。医学影像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最主要、技术含量最高的分支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高端装备。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45亿美元,2013年超过303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500亿美元X线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发生器、球管产生人工X线光源照射人体,通过数字化X线探测器收集穿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光子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包含诊断信息的数字图像。X线医学影像设备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X线设备、放疗定位设备、口腔X线设备和诊断CT设备四大类。其中,诊断X线设备、放疗定位设备和口腔X线设备使用平板探测器作为其成像系统。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诊断X线设备市场规模超过6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70亿美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医疗改革的深化,我国已超越欧洲成长为仅次于北美地区的全球第二大诊断X线设备市场。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银冲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分类及市场规模增长分析(附报告目录)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分类及市场规模增长分析(附报告目录)1、X射线影像设备分类X射线被发现不久便被用于人体疾病的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发射体层显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等技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医学影像设备类型,形成了由X射线成像类、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核医学类(PET、SPECT、PET-CT、PET-MR)等设备构成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集合,相应地放射诊断学也发展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全景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资料来源:普华有策(1)普放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普放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即最常见的、功能相对单一的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主要用于骨科、外科、内科等临床科室以及急诊科、体检机构等场景下的拍片检查,根据被照射组织的密度及对X射线吸收程度的不同来进行成像。由于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系通过X射线平板探测器直接将X射线转换为数字信号,避免了由光学散射而造成的影像失真问题,大大提高了成像准确率,具有量子效率高、图像质量好、成像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正逐步取代CR设备、CCD-DR设备,而成为X射线影像设备的主流技术方案。(2)DM系统对乳腺进行X射线摄影是乳腺疾病最基本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检出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相比普放系统而言,DM系统的成像质量更高,对致密的乳腺组织具有更高的分辨力,且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故为发展新技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乳腺癌等乳腺疾病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我国已将每年10月设定为乳房关爱月,以提醒女性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疾病,并以丝带为标志不断推行乳腺癌和宫颈癌同时排查的“两癌筛查”活动。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40岁至69岁的女性需每1至2年进行一次乳腺X射线检查。乳腺X射线检查作为乳腺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在检出钙化方面,具有其他影像学方法无可替代的优势,是40岁以上女性进行乳腺检查的主要方式。作为实现乳腺X射线检查的设备,DM系统将具备较快的需求增速。(3)C型臂C型臂即机架为C型的X射线摄影系统,按外形和电流大小不同可分为小C、中C和大C,具有辐射剂量小、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等特点。小C主要用于骨科、外科等科室,可辅助进行骨科的整骨、复位、打钉以及外科的植入起搏器、取出异物、部分介入式手术等工作,在我国医院的普及率相对最高;中C主要指周边介入性C型臂,具备部分大C产品的功能,我国市场上主要由进口品牌主导;大C主要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随着平板探测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C型臂成像系统正逐渐由影像增强器升级为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使辐射剂量更低、有效成像面积更大、成像质量更高,能更好地满足临床使用需求。(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DSA是将电子计算机与传统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可为介入治疗提供真实的立体图像,已成为各种介入治疗的必备条件,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相比而言,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图像分辨率低,CT血管造影(CTA)无法辅助介入手术,DSA具有对比度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患者X射线吸收量明显降低的优点,运用普及度逐渐提升。目前,我国的DSA市场基本被进口品牌(GE、飞利浦、西门子)垄断,我国DSA设备的国产率仅10%。DSA设备在国内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5)数字胃肠机(DRF)DRF技术由DSA技术转化而来,主要用于胃肠造影、食道造影、消化道检查等。胃肠造影检查作为影像学检查项目之一,与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相配合可以对大部分消化道疾病进行普查和确诊,具有技术难度低、检查效率高、受检者痛苦少、费用较低等优点。目前,配置平板探测器的数字胃肠机已成为该类设备的主流,不仅操作简单、适应范围广,而且图像清晰度高,可对影像信息进行回放分析,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病变检出率。(6)放疗设备放疗即放射性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肿瘤患者大约有70%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用到放疗,其中大约有40%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放疗达到根治的效果。目前主流的放疗设备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等,平板探测器在其中主要起到治疗前的肿瘤定位等作用。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出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的通知,加速器、伽马刀等将不再由国家卫健委进行配置审批,而由省级卫健委(卫计委)进行配置审批。审批权限的下放预计将大大促进加速器等放疗设备装机量的增长。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平均每百万人应配置2-3台医用加速器的要求,我国的加速器尚存在较大缺口。在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市场需求巨大的背景下,预计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行业也将随之同步发展。(7)口腔X射线设备目前,口腔X射线设备主要包括口腔X射线全景牙片机、口腔颌面全景X射线机、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设备、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BCT)等,其中CBCT是目前口腔检查领域最重要、最高端的设备,可形成任意方向、层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图,成像效果远优于传统设备,且具有辐射剂量低、曝光时间短、占地面积小、使用便捷等优点。目前,CBCT已成为了牙槽骨外科手术、牙体牙髓病科治疗、牙种植修复、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口腔肿瘤的诊断以及正畸治疗等口腔疾病领域的必备设备。随着人们口腔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口腔专科医院数量逐年递增,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进口腔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2017年6月,卫健委发布新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明确了口腔医院的设立标准。根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的口腔专科医院数量已从2008年的278家上升至2018年的786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0.95%;我国口腔医院诊疗人次由2008年的1,569万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4,012万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9.84%。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口腔疾病就医观念的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预计市场对口腔诊疗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并带动对CBCT等高端口腔诊断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65岁以上老人龋齿率达到98.4%,为各年龄组最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数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将会加速龋齿修复需求爆发。此外,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5岁儿童龋齿率及治疗比例相比10年前分别增加4.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12岁儿童龋齿率及治疗比例相比10年前分别增加5.6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根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医院口腔科门急诊人次从2008年的7,051万人次攀升至2018年的15,610万人次,复合增长率为8.27%,相比眼科、皮肤科等其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科室而言呈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在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预计口腔医疗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CBCT的渗透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X射线设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重要地位得益于医疗刚性需求、各国政府的政策推动以及技术提升带来的设备更换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全球医学影像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7年和2018年,全球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分别为256.60亿美元和268.85亿美元,其中X射线设备、超声和MRI占据前三甲,2018年的市场份额分别约38.02%、26.16%和15.90%。随着人们对慢性疾病的预防越来越重视,以及临床应用中对病灶影像检测的需求逐步增长,预计全球市场对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不同于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的局面,目前全球医学影像细分行业已形成了寡头竞争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2018年,GE、西门子和飞利浦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医学影像市场前三,分别为22.5%、18.5%和15.5%。整体而言,医学影像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医学影像市场发展较早、容量较大的经济发达地区,不仅产品线丰富,售后及技术支持也相对强大,来自这些地区的医学影像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医学影像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2017年和2018年,我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分别为50.12亿美元和55.79亿美元,其中超声、CT和X射线设备占据前三甲,2018年市场份额分别为28.50%、26.46%和24.08%。3、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分析我国医疗机构配置X射线医学影像设备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多以老式胶片机或CR设备为主。目前,我国市场对X射线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同时来自设备升级更新的存量需求以及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普及率的提高带来的新的增量需求。2017年和2018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12.61亿美元和13.44亿美元,预计至2023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8.14亿美元,2018-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19%。在市场对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需求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的出货量也不断上升。我国在医疗和宠物医疗平板探测器领域已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第一章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综述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定义及分类一、X射线影像设备定义二、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发展简史三、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 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分类第三节 主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特点第四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分析二、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三、行业产业链上游相关行业分析第二章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第三章 国际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总体情况分析一、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的发展特点二、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产销规模分析三、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四、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结构分析五、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规模预测五、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区域分布六、国际重点X射线影像设备企业运营分析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分析一、欧洲1、欧洲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2021-2026年欧洲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二、美国1、北美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2021-2026年北美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三、日本1、日本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2021-2026年日本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四、韩国1、韩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2016-2020年韩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五、其他国家地区第二部分 行业深度分析第四章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运行现状分析第一节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阶段二、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总体概况三、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特点分析四、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商业模式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第三节 2016-2020年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情况分析一、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总体概况二、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产品市场发展分析第四节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价格分析一、导致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四大因素分析二、国家对植入类医疗器械价格进行干预三、医疗器械限价受阻原因归结加价率四、医械行业限价计划延期五、中国医疗器械价格管理遭遇的几个难点第五章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四、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产销情况分析一、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工业总产值二、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工业销售产值三、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产销率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四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生产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进口、自有比例二、X射线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分布三、X射线影像设备集群发展分析四、X射线影像设备产能情况分析第五节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供需分析一、2016-2020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供给情况1、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给分析2、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产品产量分析二、2016-2020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需求情况1、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需求市场2、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客户结构3、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三、2016-2020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需平衡分析第六节 X射线影像设备产品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一、X射线影像设备产品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二、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二、重点行业X射线影像设备产品需求分析预测第六章 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进出口结构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进出口综述二、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出口市场分析三、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进口市场分析第二节 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第三部分 市场全景调研第七章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细分市场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二、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细分结构特征分析三、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四、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趋势第二节 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市场分析预测第三节 DM系统市场分析预测第四节 C型臂 市场分析预测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分析预测第六节 数字胃肠机(DRF)市场分析预测第七节 放疗设备市场分析预测第八节 口腔X射线设备市场分析预测第四部分 竞争格局分析第八章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现有企业间竞争2、潜在进入者分析3、替代品威胁分析4、供应商议价能力5、客户议价能力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二、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三、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集中度分析四、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SWOT分析第二节 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四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并购重组分第五节 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竞争策略分析第九章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一节 A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二节 B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三节 C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四节D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五节 E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五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第十章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第一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发展前景第二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第三节 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需预测一、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给预测三、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销量预测四、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需求预测五、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需平衡预测第四节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一、市场整合成长趋势二、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三、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四、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五、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第十一章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特性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二、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盈利因素分析三、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第二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有利因素二、不利因素第三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融资情况一、行业资金渠道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三、兼并重组情况分析四、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现状分析第四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机会一、产业链投资机会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四、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机遇第五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一、政策风险及防范二、技术风险及防范三、供求风险及防范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五、其他风险及防范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研究结论第二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建议

焦循

「道科创」CT销量占比国产第一,扫描成像龙头如何?

来源:网络东软医疗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科创板IPO招股书且获受理,公司以CT产品起步,拥有20余年的CT技术积累,在CT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自主品牌第一”。值得注意注意的是,东软医疗在1997年研发出第一台国产CT,至今仍保持着国产CT销售额第一,今天我们来看看这家公司的基本面。CT机的国产化医疗器械这个行业,细分领域包括:体外诊断(IVD)、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类、整形外科&骨科、眼科类。其中,影像诊断,也是一个大赛道。影像诊断,根据运用的物理学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CT(断层成像)、X射线、核磁共振(MRI),和超声诊断类。如果你去做体检,一般都会去两个科室,放射科和超声科。放射科里就有:CT、X光、和核磁共振,超声科里就有B超、彩超。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其主要原理是利用X射线对被检查对象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断层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通过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黑白灰度不等的小方块像素,并按矩阵排列构成CT图像。在90年代初,中国的CT机市场完全被美、德、日、荷的几个跨国公司垄断。当时,新的CT机价格十分昂贵,有的新医院只能购买二手CT机,而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CT机的维护成本非常高昂。实现CT机的国产化,成为当时许多科研机构的重要课题。在1994年,东北大学CT攻关项目组的首台国产CT样机通过国家检测,然而此后项目的产业化就陷入了僵局。因为科研资金短缺,样机成像速度、准确性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不仅需要继续投入研发资金,还需要在CT产业化的道路上不断试错。东软最终承担了这个重担,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说:“在考虑到公司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险的前提下,我们不能让东北大学如此宝贵的科研成果付之东流。”直到1997年,东软医疗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机并推向市场,使得中国成为继美、日、德、荷之后的,世界第五大CT整机生产国和出口国----那是零的突破。此后,东软医疗持续深耕,到2019年中国CT设备主要厂家保有量占比中,东软医疗已拥有了10.4%的市场份额,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家。CT机生意如何?东软医疗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大型医学诊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解决方案与服务。主要由四块业务组成: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东软医疗产品覆盖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通用 X 线成像设备(GXR)、超声诊断设备(US)、核医学成像设备(PET/CT)、放射治疗产品(RT)、体外诊断(IVD)设备及试剂,是国内医学影像领域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来看下财务数据:2017年-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4.45亿元、19.26亿元、19.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70.31万元、1.70亿元、8827.75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67.67万元、8276.06万元、3512.86万元。财务结构上:2019年四大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65.65%、25.43%、4.49%、4.43%。可以看出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为主要营收来源,2017年-2019该业务占比分别为75.45%、72.27%、65.65%,其中又以CT为主要构成内容,占比分别为48.04%、51.88%、43.24%。2019年,公司CT系列销售量527台,较2018年535台销量减少了8台。从产销率来看,东软医疗于2019年CT产销率下降较为明显。其产量(物理台辆)为550台,较2018年的514台增长了36台;销量却从535台降到527台。因此产销率从2018年的104.09%降为2019年95.82%。这导致东软医疗的存货也出现较大增幅。其2019年末较2018年同期增加了9849万元的存货,增幅为13.69%。技术、市场竞争压力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医疗器械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CT产品拥有更快的扫描速度、更低的扫描剂量以及更高的图像分辨率,这对CT探测器的覆盖范围、CT系统的旋转速度及功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及对运动器官(如心脏)扫描需求的不断增加,CT 系统需要有更好的重建方法来处理相应数据。目前,CT 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更宽的探测器覆盖范围:随着技术进步,探测器覆盖范围逐渐加宽,探测器覆盖范围从最初的10mm,逐渐发展到20mm、40mm、80mm,目前世界最宽可达160mm。目前,公司已通过独创的模块堆叠设计与2D光栅防散射技术等CT探测器技术成功研发了 160mm CT 探测器,并已将其用于512层CT产品。2)更快的机架扫描速度:机架是内装有 X 射线发生器和探测器的装置,机架扫描速度不断提高,目前世界最快扫描速度可达到0.25秒/圈。东软医疗在128 层CT 产品上实现了0.259秒/圈的机架旋转速度.3)更高的临床重建技术的要求:重建技术是把通过探测器等装置获取到的投影数据处理为被检查对象断面或立体图像的技术。随着临床需求的提高,在更低的扫描剂量下保持和提高成像质量,缓解对运动器官(如心脏)扫描时出现的运动伪影等问题,均对重建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部分国产产品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与跨国公司产品无明显差异,甚至在某些差异化功能应用和产品性价比上更具优势,但是,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长期使用跨国 公司产品,设备的使用习惯和品牌消费的惯性仍然很强。技术差距在这里,我们看下东软医疗的核心产品CT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品牌中,东软医疗以2573台CT设备保有量、10.4%的保有量占比位列国产品牌第一,与排名第二的国产品牌联影医疗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超高端产品领域,联影医疗已通过自主研发推出了640层超高端CT。而在国际医疗巨头的竞争中,GE、西门子、飞利浦三大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0%、23.5%、12.8%,占领了超过了六成的市场份额。总结医疗器械行业,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综合了制造业、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行业壁垒。这个领域应用最广的TOP3,分别是:体外诊断类、心血管类、影像类。2019年,CT市场总销售量达到3825台,总规模达116亿元。预计到2024年,中国CT设备整体销量将达到6168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2亿元人民币。可以说东软医疗是在一个非常好的赛道上,同时市场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道科创平台。文章观点仅供交流、分享,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作者:那时候来源:道科创(分享科技 分享科创)本文为道科创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民食刍豢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数据报告》蓝皮书线上发布

7月4日,“2020年第十届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发布大会暨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体系提升及持续发展高峰论坛”通过好医工app线上平台召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数据报告》(2019)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同步面向社会各界正式发布。随着2019年医疗大数据行业持续升温,作为医疗大数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大数据建设已崭露头角,进而数据集成和标准化建设成为促进医疗器械大数据平台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弥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数据不足这一现状,《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联合国内近50家三甲医院、顶尖学术机构及医疗器械研发企业及近60位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共同打造属于医疗器械人“自己”的书。蓝皮书主编《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表示,正是十年来众多“行业数据研究员”的同心戮力,成就了“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调研“活动的辉煌。在数以万计的行业数据研究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以数据调研为基础、调研数据为研究的报告,全面反映中国医院设备及服务现状、问题和水平。正是因为全行业的不懈努力,构建了中国医疗行业各细分市场的产品数据库,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据了解,《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数据报告(2019)》共包括5个部分,包括总报告、注册审批篇、设备市场篇、耗材市场篇、数据实践和应用篇等。全书共8篇研究报告:总报告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装备调研项目的建立、方法、指标设定、统计上报等做了论述;注册审批篇就2016~2018年的医疗器械、耗材、试剂等申报和审批情况进行了分析;设备市场篇就CT、核磁等7类医疗设备2014~2018年的数据和监护类、呼吸类等14类医疗设备2018年的数据,以及8类设备的2018年中标数据进行了分析;耗材市场篇对医用工具类、置入类、植入类等8类耗材材料和致病病原体检测类、血型组织配型等5类相关试剂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实践和应用篇选取了4家企业应用的案例,进行了临床服务的数据探索。蓝皮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医疗器械行业数据的报告,对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使用、管理等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汇总和分析,同时对国外的行业数据及先进经验进行了对标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为推动我国医疗器械数据化发展,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医学工程专业学科在医疗领域的地位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德不形者

亿欧智库发布《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

亿欧智库发布《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起步较晚,2010年整体规模仅为179亿美元。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以及工业基础的提高,2010-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19.8%,远高于全球3.4%,2018年中国医疗机械总体市场规模达到757亿美元。在中国,医疗影像是医疗器械最大组成部分,占比16%,但国产医疗影像技术多数仍在成长期,相比全球技术发展落后大约5-10年。面对广阔的下游市场,国产医疗影像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潜力,2017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达到511亿元(73亿美元),占全球医疗影像市场17.4%;2010年至2017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6.5%,远超全球增速1.0%。医疗影像产业链可细分为六个环节,分别为原料生产、零部件生产、核心组件制造、主机制造、系统集成和医院,其中原材料和零部件属于上游,核心组件和主机属于中游,系统集成和医院属于下游。下游医院分布构成中国医疗影像市场下游基本面,高级医院需求大、基数小、配备程度高,基层医院需求小、基数大、潜力大;人口老龄化、低渗透以及分级诊疗政策长期利好中国医疗影像市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部分AI创业公司主要在下游影像辅助诊疗环节集中落地。中游影像设备是产业链主体,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可分为X成像、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光成像及热成像六大类,目前市场主流设备主要来自X成像、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成像领域。2016年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为前三大市场,分别占比22%、19%、17%。医疗影像主机总体向更清晰、更快速、更安全、更便携、更智能五大趋势共进发展:更清晰指的是成像质量上的提升,如DR的高精度机型、超声的高端机型、MRI高场强机型都是在成像精度上的提升;更快速指的是成像速度的加快,如MRI的高速成像趋势;更安全指的是人体在放射性环境中的时间减少以及检测环节的安全性提高;更便携指的是部分设备的小型化发展,如掌上超声;更智能是与AI相结合提高部分性能。医疗影像上游原材料种类众多,电子元器件、传感元件及材料、结构件为核心组件。传感元件是医疗影像领域重要的元器件,是信号发射和接收部分的重要物理部件,按照不同成像领域有不同传感器类别。如CMOS传感器通过更小的像素尺寸、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噪声水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Si TFT FPD的简单性和内置能力也受到广泛应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非常弱,需要优化接口电路,在提供足够增益的同时又不会引入噪声,信号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信号链是从物理信号转成数字信号的关键环节。尽管不同成像原理涉及不同物理量的测量,但都包括模数信号转换、预调理等过程,是对模拟信号采样的必经过程,其高精度特性(如动态范围、分辨率、准确性、线性度和噪声)将决定最终数字成像的质量。医疗影像领域以信号链为主的模拟芯片重要性提升:医疗影像行业对分辨率、安全性等需求不断增长,使其半导体含量继续增加,预计2020年全球医疗影像半导体相关元件出货量达到73000;其中模拟芯片占比从2014年8.6%提升至2020年20.5%。医疗影像主机五大趋势向上游传导,倒逼上游信号链及传感元件等升级,其中信号链升级在产业链发展趋势中作用明显,其主要向降低功耗、提高速率、提高成像质量、提高集成度四大方向发展。完整报告请点击阅读亿欧智库《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可联系分析师分享您的观点。

无止

我国医疗设备市场不断扩大 2019年医疗设备规模将超3500亿元(图)

中商情报网讯:医疗器械产业伴随人类健康需求增长而不断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是全球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领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以及工业基础的提高,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近三年增速保持在20%左右,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实现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的愿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4450亿元,增速为20.3%。到2018年这规模进一步突破5000亿元,预计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近6500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医疗器械细分行业目前主要包括骨科植入市场、血管介入器械市场,神经外科、眼科、口腔科、血液净化类等高值医用耗材市场,以及医疗设备市场等。从我国医疗设备来看,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随着医学科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医院对于高端医疗设备如MRI、CT、PET、伽玛刀等高科技成像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的需求激增;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和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等因素也增加基层医院对中高端设备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医疗设备市场逐年增长。初步估计,2018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未来医疗设备需求增加,预计2019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突破3500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地面之

最新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出炉 “GPS”仍居前三,东软领军国产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社会服务将逐步上升为当前政府行政监管和医院管理的重点” 3月25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第八届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发布大会上表示,在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医疗设备在医疗机构服务与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平台也将成为未来医疗器械服务发展的重要的方向。第八届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发布大会根据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消息,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二级以上医院10176家,其中三级医院2232家,二级医院7944家。“2017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调查全国共有2638人参与填写,有效样本覆盖1728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730家,二级医院414家,其他医疗机构584家。”《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介绍,问卷从设备质量、维修质量、价格、培训、效率、服务态度六个方面展开设计,调查活动自2010年开始已持续举办8年。根据会议当天的公开资料,健康界整理了影像类设备,核医学、放疗等甲类设备,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数据:CT类 在全国CT类设备市场中,仍然以进口设备为主:其中进口品牌占有率为91.1%,国产品牌占有率为8.9%。传统三巨头“GPS”— 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在市场占有上仍然牢牢占据前三,把控超过80%的CT市场。国产品牌代表之一的东软医疗的市场占有率为7.4%。全国三级医院CT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相比整体市场要低,仅为4.4%;二级医院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为15.9%,相比整体市场较高;基层医院市场中,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平分秋色,占有率各为50.0%。分析全国CT类设备的六维综合满意度评价,相比其他其他指标,价格和培训是服务中的短板,尚有提升空间。一线品牌中,通用电器在产品质量、价格、培训和服务态度这几个维度做得较好,尤其是在产品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西门子在维修质量和效率方面更加让用户满意。二线品牌中,东软医疗在各方面做得更好。在全国CT类一线品牌中,对于维修付款方式,各品牌均采取“先修后付款”和“先付款后修”两者并行的方式。且“先修后付款”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由单纯的质量、价格转入服务竞争,无间断售后服务支出(周末、节假日工程师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真正体现了服务至上的原则。在全国CT类设备一线品牌中,各企业在周末、节假日提供上门维修的比例均超过80%。通用电器和西门子以92.3%并列最高。磁共振MRI类 在全国磁共振MRI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为11.8%,进口品牌占有率为88.1%,中外合资品牌占有率为0.1%。大部分市场被“GPS”占据。其中,西门子占有率最高,为35.1%。血管造影机DSA类 在全国磁共振DSA类设备市场中,仍是以进口品牌为主。国产品牌占有率仅为1.4%,进口品牌占有率为98.2%,中外合资品牌占有率为0.4%。市场占有最多的品牌为飞利浦,占有率达37.5%。其次为西门子,占有率为30.8%。X射线类 在全国X射线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为14.3%,进口品牌占有率为85.7%。X射线类设备市场品牌不是很集中,品牌较多。市场占有最多的西门子,占有率为19.4%。超声影像类 在全国超声影像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为8.8%,进口品牌占有率为91.2%。市场占有最多的品牌为通用电器,占有率达31.6%。其次为飞利浦,占有率为30.9%。放疗类 在全国放疗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为6.9%,进口品牌占有率为93.1%。市场占有较多的是瓦里安和医科达,占有率分别为41.0%和32.8%。核医学类 在全国核医学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为2.1%,进口品牌占有率为97.9%。通用电器以49.3%的占有率占据接近一半的核医学类设备市场。其次是西门子,以34.2%的占有率排名第二。监护类 在全国监护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领大部分市场,占有率为76.1%,进口品牌占有率为23.8%。另外,有少许设备为合资品牌,占有率不到0.1%。其中,国产品牌代表之一的迈瑞占有率最多,为64.8%。其次是飞利浦,占有率为17.7%。呼吸类 在全国呼吸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为3.3%,进口品牌占有率为96.7%。市场占有最多的品牌为德尔格,占有率为35.8%。输注泵类 在全国输注泵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仅为23.3%,进口品牌占有率为70.5%,合资品牌占有率为6.2%。史密斯的市场占有最多,占有率为48.2%,其次是贝朗,占有率为12.7%。血液净化类 在全国血液净化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率为1.4%,进口品牌占有率为90.8%,合资品牌占有率为7.8%。其中,费森尤斯以46.1%的占有率夺得头名,贝朗和百特则以不大的差距名列第二、三位。(注:一线品牌指该产品线中占有率大于等于10%的所有品牌;二线品牌指该产品线中占有率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0%的所有品牌)本文数据均来自《2017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调查全国报告》本文来自健康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诗音

医疗器械市场报告: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9000亿元 高端市场将成下一个发力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近日,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202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大数据及标杆企业运行监测报告》,对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规模、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现状、产品结构、细分领域、发展利好因素、典型企业案例、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进行探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全球方面,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 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27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规模将接近6000亿美元,2017-2024 年间复合增长率为 5.6%。中国成为继美国、西欧、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医疗器械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已由2014年的255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304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黄金期,预计到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环渤海三个地区,截至2019年4月,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类企业约1.88万家,其中以广东、江苏和北京为典型省市,拥有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分别为3743家、2558家和1852家。随着近几年来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的兼并、联合、重组的速度加快,生产将加快向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中,中小企业将集中精力专注某种器械或者某种器械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或者被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规模小、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从而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市场结构已趋向优化,高端市场将成下一个发力点在市场结构方面,按照不同的市场定位来划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中低端产品以及高端产品构成,中低端市场包括DR设备、CT机等产品,高端市场包括MRI、PET-CT等产品。早期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占据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份额比例最大,占据了将近70%的比例,竞争格局形成多而散的局面。在高端市场中,由于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不易研发制造,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发达国家的资源垄断等因素,仅占30%左右的比例,因此行业中的高端产品目前仍然主要依赖进口,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的结构为高端产品占55%,低端产品占4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比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近三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结构已趋向优化但结构依然严重不平衡,高端医疗市场将成为下一个发力点。细分领域企业基本情况:多家企业业绩表现亮眼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各品牌竞争较为强烈,众多领域已有优秀企业入场布局,且表现亮眼。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和服务,主营业务包括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医学影像领域和体外诊断领域。2018年10月,迈瑞医疗在深圳创业板上市,2018年公司市值达到1327亿,为A股创业板市值最高企业,同时也是目前A股医疗器械行业收入与利润规模最大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137.53亿元,2014年-2018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5.1%,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8.69%。医疗商贸板块是新华医疗创新的商业模式,为新华医疗的主要营业收入板块,2017-2019年上半年基本保持50%以上的收入来自该板块。乐普医疗为包括器械、制药、医疗服务和移动医疗的心血管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2014年以来,乐普医疗的营业收入、综合毛利率、净利润保持增长的趋势,主要得益于医疗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也得益于公司在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的竞争优势。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机遇与挑战并存艾媒咨询预测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黄金期来袭,行业前景出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不过高速发展的行业依旧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在机遇方面,截至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6亿人,老龄人口的增加将不断扩大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同时,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总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增加了一倍,病人数量将呈现稳步增加的态势。另外,细分领域方面,内镜诊疗作为微创治疗的核心部分,随着微创治疗的全球化推开,迎来行业的快速发展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消化系统疾病高发,随着人们对于内镜检查的越发重视,加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居民消费能力及医保普及率的提高,中国内镜诊疗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至2022年市场规模将会至少达到48.92亿元。然而,平台数量过多,竞争激烈。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万家,其中:可生产一类产品的企业6096家,可生产二类产品的企业9340家,可生产三类产品的企业2189家。同时,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没有技术和实力去超越跨国企业及国内主流企业,只能走仿制的道路,或生产中低端、具有价格优势的常规产品,包括中小型器械及耗材类产品,仅有部分产品足以和进口医疗器械抗衡,如监护仪、麻醉机、血液细胞分析仪、彩超和生化分析仪等,总体水平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医疗设备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实现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的愿景。来源: 艾媒网

商鞅

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之医疗影像篇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我国医疗影像发展正当时 1.1 医疗器械快速发展,影像市场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快速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医疗体系的引领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逐渐步入成熟发展期,整体维持一个缓慢增长态势,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新品对存量的替代、配套耗材的使 用以及新兴国家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2018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4278 亿美 元,同比增长 5.64%,预计未来仍将维持 5%左右的增速稳定增长。从全球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来看,IVD 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规模最大的子板块, 占市场总额的 15%;心血管相关器械以 14%紧随其后;而医学影像器械排名第三, 占比 12%,预计 2017 年市场规模约为 480 亿美元。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市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加,当前,国内医疗器械已经成为一个创新力强、产品品类齐全、市场 需求旺盛的朝阳行业。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2120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5304 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 20%,其中医学影像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份额最大 的细分板块,占比 16%,预计 2018 年市场规模约为 850 亿元。 医学影像市场方兴未艾医改后医院盈利模式发生变化,“以药养医”时代的结束倒逼医院更加重视医疗 服务的输出。2016 年公立医院成本效益报告数据显示,影像科和检验科具有最高的 收入水平和收益率,在盈利导向驱使下有望通过科室地位的提升带来相关设备和耗材 市场的增长,我国医疗影像市场有望加速发展。高端影像市场被外资占据,尽管近年来国内影像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本土医疗 影像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受限于技术、品牌、产品综合性能等方 面的差距,高端市场大部分仍被外资占据,特别在 CT、NMR、彩超、内窥镜等领域, 外资占比超过 80%。整体而言,我国医疗器械目前还是以中低端为主,产品结构升 级空间大,若能在高端领域取得突破,进口替代前景广阔。1.2 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中国制造 2025》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 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其中在县级医院中国产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份 额要在 2025 年达到 70%。此外,近年来国家与地方都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医疗器 械产业的发展。 优先审评政策2015 年国务院所出台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CFDA 配套出台了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有竞争力的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步伐。 2017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支 持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激发医疗器械市场创新活力。2018 年药品监督管 理局发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这些政策都将加速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地方优先采购政策不仅国家顶层设计上要求缩小国内上市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推进医 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各地方亦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推动高质量的国产设备入院,鼓励采购国产设备,提高国产占有率。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有望在技术进步及政策扶持下 加速崛起。 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建设及县级医院省级带动国产设备需求潮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建设:去年 9 月,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发布《国家卫生 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公布了两类 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新标准,意味着 3.7 万的乡镇卫生院和 3.5 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将加快实现达标建设。今年 4 月,卫健委又发布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新版医疗设备 配置标准,在提升服务标准的过程中,一大批包括 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麻醉机、内窥镜、呼吸机、化学发光仪、CT 等设备的需求缺口涌现,性价比更高的 国产医疗器械迎来机遇。县级医院升级:2018 年 11 月,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到 2020 年,500 家县医 院和县中医医院要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四川、安徽、 河北、江苏、云南等地都明确提出要提升县医院的服务能力,其中河南投入 18 亿建设 50 家县级医院使其达到二甲或三级医院标准,而广东将安排 15 亿专项资金,用 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 35 个县县级公立医院的建设。根据《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 基本标准》,未来 1-2 年对于高端检验、影像类器械的采购需求提升。2 影像设备方兴未艾,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医学影像设备是指运用不同的媒介(X 射线、声波、光学等)作为信息的载体, 将人体内部的组织或结构以影像的方式重现的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在时 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关系是对应的。临床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分为 X 线设备、 CT、核磁共振(MRI)、超声、核医学、热成像以及医用内镜等。2.1 医用 X 射线设备 我国 DR 市场稳步发展,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医用 X 射线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化医用 X 射线摄影系统(DR)、医用诊断 X 射线 透视摄影系统和数字化乳腺 X 射线摄影系统等产品。国内最早从 2003 年开始配置 DR 系统,随着国家支持及医疗需求的推动 2012 年销量已达 7000 台,且近年来销 量还在持续增长,2017 年全年销售量已经达到了 16000 台。以市场最常用、占有率最高的平板 DR 为例,其市场保有量从 2013 年的 1.47 万台,增加到了 2017 年的 4.42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32%。结合 DR 单价情 况,我们预计 2017 年国内 DR 市场已经超过 50 亿元,且近几年将维持 15-20%的增 长。国内高端 DR 市场仍由 GE、西门子为代表的进口品牌占据,而本土厂商分割了 绝大部分中低端市场,仅从数量上看,国内品牌市场保有量远超进口。万东医疗在国 内 DR 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占率约 13%;安健科技以 12%的市占率紧随其后;康达、 联影等第二品牌梯队稳步发展。国内目前有超过 100 家 DR 厂商,从品牌数量而言竞争非常激烈,但大部分仍为外购部件、整机整合。从 2018 年公立医院 DR 集采数据来看,安健科技和万东医疗独一档,其中老牌 厂商万东医疗凭借多年的品牌积累和优良的产品表现广受基层医疗市场欢迎,全年实 现 1600 台销售突破。而安健科技则凭借技术更为先进的动态 DR 实现了 1300 多台 的销量,其产品满足了当前医疗市场更为广泛的需求。 核心技术与进口比仍有差距,少数厂商拥有全产业链技术DR 由数字探测器、高压发生器、X 线球管、影像采集及处理系统、影像输出设 备等组成,其中最具技术难度的是探测器和球管。目前,国内品牌中仅有万东、安健 和美诺瓦拥有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而大部分其他本土品牌如东软、联影、迈瑞等在 探测器和 X 线球管方面的研发技术尚还欠缺。此外,多功能动态 DR 是未来 DR 技术发展的全新领域,安健科技率先布局,实现动态 DR 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而作为老牌 DR 厂 商,万东医疗也跟进了动态 DR 的研发。 DR 行业发展动力强,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内外多重因素的叠加推动了 DR 行业的快速发展,内部来看,主要得益于自主研 发能力的提升,技术和产品革新加快,动态 DR 已成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外因则主 要在于政策层面的影响,包括分级诊疗、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地方集采等。技术更迭,动态 DR 趋势已成。自 2009 年岛津首次推出动态 DR 后,经过 10 年的发展,目前市场上主流品牌都推出了动态 DR 产品,本土品牌安健科技凭借其动 态 DR 在国际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预计随着国产技术的不断成熟,高端 DR 市场的 进口替代有望加速。当前,动态 DR 技术已成为行业最稳定、最前沿的临床应用技术。 长远来看,随着变焦点 3D、旋转扫描能谱探测器、单光子探测器、动态压缩感知等 技术的发展,产品将持续快速发展。分级诊疗拓宽基层医疗市场。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而政策的推行迫使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其医疗服务水平,基层对硬件的需求有望进 一步拓展。此外,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助推民营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为医疗市场的扩容带来动力。地方集采项目潮。基层医疗机构升级需求迫切,而由于其整体对于设备的需求较为统一,通常采用由政府主导下的集采模式。我们从广西、湖南、贵州、宁夏的政府 招标项目上可以看到,所中标企业皆为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国产 DR 品牌;此外,广西 和贵州两省的招标量超千台,考虑到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及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我 们预计仅基层医疗市场短期内将带来 2-3 万台的 DR 需求。2.2 超声临床需求不断扩容,进口替代加速 国产超声快速发展,临床需求不断扩容发达国家超声起步早,存量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增量主要来源于新品的替代, 因此仅维持缓慢增长,预计到 2019 年,全球医用超声诊断系统市场规模约为 74 亿 美元。从格局上看,老牌的 GPS 三巨头中的 GE 和飞利浦凭借产品性能和品牌优势 保持较高市场份额,而西门子则先后被东芝和日立超过,而国内的迈瑞和开立经过多 年的发展,也跻身到了世界前列。尽管我国超声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逐步成为继美、日之后的第三大彩超市场,预计市场规模近百亿元。仅从销量而言,国产设 备以其性价比优势逐步抢占进口份额,其中本土迈瑞医疗的彩超销量排名国内市场第 一位;但从销售收入来看 GE 和飞利浦仍排在前列,而国产的迈瑞和开立分别位于第 三和第五位,高端彩超市场仍然是进口品牌占主导。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超声的市场普及率得到快速提升,预计国内彩超市场 的保有量超过 14 万台。然而,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对健康需求的提升,各诊疗科室 对超声的需求仍未被满足,我们测算国内医院仍有超过 23 万台的彩超需求,对应市 场空间超过 500 亿元。此外,考虑到彩超设备 5-7 年的换代,以当前的存量市场估 计,每年设备更新的需求约 2.8 万台。 从发展路径看,彩超进口替代正当时我国的医用超声起步于上世纪 50 年代,即黑白超时代,在持续使用 20 多年间 累计装机超过 10 万台。1985 年,进口彩超进入中国,开启了长达 20 年的技术垄断, 直到2004年开立医疗的彩超问世,开启了国产彩超的崛起之路。从2004年到2016, 国内医用彩超市场进口品牌的市占率由最初的 95%逐步下降至 75%,目前国产品牌 在中低端医用彩超市场销量已超过进口产品,随着国产高端彩超的发力和政策的支持, 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在中低端超声领域,国产与进口产品无明显差距,但对于高端彩超,由于其更高 的诊断需求,对于成像色彩、灵敏度、探头等方面要求更高。国产高端彩超与进口品牌的差距主要有: 1)硬件设备:主要是芯片技术和多普勒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功能诊断辅助软件;3)探头:主要体现在探头的材料和性能方面。近十几年来,全球彩超行业并无变革性的技术突破,海外巨头 GPS 等对彩超的更新换代多是集中在探头等一些软硬件的改进。而在这一时期,本土企业快速发展, 迈瑞推出的高端彩超 Resona7/8 系列逐步得到国内外客户认可,而开立医疗近两年 推出的中高端拳头产品 S50/60 也得到快速推广。在国产技术快速进步及政府政策推 动下,国产彩超有望逐步向高端医院市场渗透。2.3 CT:行业进入技术瓶颈,本土品牌迎来追赶良机CT 是用 X 射线对人体某部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受该透过该层面的 X 线并转变 为可见光,对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被检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可清楚的发现病灶。 我国 CT 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早期主要是少数大医院引进进口品牌,直至 1998 年沈阳东软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国产 CT,开启了国产 CT 的发展之路。我国 CT 人均保有量低,发展空间大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市场 CT 渗透率提升明显,根据医疗装备协会发 布的数据,截止 2017 年我国医疗市场 CT 保有量达到 19027 台。其中 2017 年的销 量达到 2871 台,同比增长 11.5%,随着国产 CT 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配置政策,预计 到 2020 年我国 CT 销量有望达到 4000 台,市场规模超过 200 亿元。近年来,我国医疗市场 CT 渗透率不断提升,每百万人口的 CT 保有量从 2013 年的 7.8 台提升到了 2017 年的 14.3 台,复合增速 16.3%。然而,与美国、日本等 发达医疗体系相比国内 CT 渗透率仍有较大差距,从市场保有量来看,未来仍有 1-2 倍的提升空间。 本土厂家发力,基层市场加速替代国产 CT 起步较晚,早期主要依赖于进口引进,最早完成技术突破的东软也仅发 展了 20 年。从我国 CT 存量市场来看,三大老牌进口厂商 GPS 仍占据 80%以上市 场,本土的东软、联影等仅有 10%左右。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本土 厂家开始不断发力,基层医疗市场的进口替代加速,2017 年东软和联影在国内市场 的 CT 销量分列三、四位,超越老牌厂家飞利浦,销量占比分别达到 18.9%和 10.1%。从 CT 的结构类型来看,我国 CT 存量市场大多以低端为主,约 65%仍为 16 排 及以下类型,64 排占比不断提升,而 128 排以上市场保有量还较少。从未来发展趋 势上看,基层医疗机构仍以 16 排为主,而有条件和需求的医院则逐渐替换为 64 排、 128 排或是更高端的 CT。关键技术仍有差距,技术瓶颈期或将带来追赶良机公开调研显示,CT 等传统医学影像方面,我国最早的专利要比美国晚 20 年, 而在专利数量上更是只有美国的 1/10,专利壁垒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内 CT 的发展。 探测器是当前本土 CT 的一个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对探测器的拼接工艺要求较高,多 个单元拼接时如何做到接收信号效率高、单元间缝隙小是工艺上要考虑的问题,探测 器的阵列数(排数)越多,工艺越复杂。值得关注的是,经历了多次技术变革后,CT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技术瓶颈期, 2010 年后,仪器的更迭更多是集中于检测速度、图像清晰度等性能使用方面的改进。CT 技术的瓶颈期将是国产追赶的上好时机,我们认为未来10年本土CT有望快速发展。 政策+技术推动自主 CT 发展从技术层面而言,本土厂商在 16 排 CT 上发展已相对成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基层医疗市场,高端产品方面东软和联影推出了 128 排 CT,安科、万东、明峰等则 仍以 64 排及以下为主,国产化 CT 的发展任重道远。2018 年开始,国家对大型医用 设备配置政策的放开将为行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而卫计委发布的《2018—2020 年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中表示未来三年国内要新增 3535 台 64 排 CT,整体 而言,国产 CT 价格要比进口低约 1/3,有望凭借价格优势加快进口替代。2.4 核医学影像:配置权限下放助力 PET/CT 仪放量 核医学影像是以具备放射性的核素在人体内的分布作为成像依据,反映人体代谢、组织功能和结构形态。核医学影像起源于上世纪 50 年代的直线型扫描机,经历半个 世纪陆续发展到了伽玛相机(γ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正电子 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和具有正电子功能的 SPECT。CT 的分辨率高于 PET,但 CT 影像只能反映出人体的解剖特种,而 PET 则可反 映出人体的代谢特征,因此临床上将两者设计为一体机联用,PET-CT 成为一种有效 的肿瘤筛查手段。 PET/CT 仪器保有量快速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国内 PET/CT 仪器保有量从 2011 年的 140 台增长至 2017 年的 298 台,相应的 年检测数量也由 15.5 万例增至 52.3 万例。近年来,国内 PET/CT 检测数复合增速高 达 19%,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需求远未被满足。 人均 PET/CT 仪器配置基数低从人均仪器配置数量上看,目前我国PET/CT仪每百万人口拥有量仅为0.17台,而欧美等发达国家 PET/CT 仪每百万人口拥有量大多在 2 台以上,日本、韩国以及 中国台湾的人均仪器配置数量也显著高于国内。 配置权限下放,助力 PET/CT 仪器放量增长2018 年 4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 年)》,六 类产品由原先的甲类管理目录调整至乙类管理目录,PET/CT 也是其中被调整的之一, 而乙类管理改为不纳入大型设备目录,设备配置不再需要审批。2018 年 10 月,国家 卫健委发布《2018—2020 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到 2020 年底,全国规划配置 PET-CT 设备 710 台,其中新增 377 台。2.5 MRI:国产不断进步,替代前景广阔核磁共振(MRI)是上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全新影像检查技术,是继 CT 后 影像行业的又一大进步,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现阶段应用已较为成熟。MRI 的基本 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定的磁场中,用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氢质子吸收能量发生共振,停止射频脉冲后氢质子按特定频率发出射频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 被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获得图像。 国内 MRI 市场快速增长,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 Technavio Research 的研究数据显示,2015 年全球医用 MRI 市场规模为 50.11 亿美元,预计到 2021 年有望达到 75.2 亿美元,复合增速约为 7%。国内 MRI 市场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MRI 设备保有量从 2013 年的 4376 台增长至 2017 年的 8287 台,复合增速为 17.31%,预计 2017 年国内 MRI 市场规模近 50 亿元。近年我国每百万人口 MRI 保有量提升明显,从 2013 年的 3.3 台提升到 2017 年 的 6.2 台,增长近乎翻倍。但整体而言,国内 MRI 的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综合考虑 MRI 的价格及国内对于诊断影像 需求的不断提升,我们预计国内 MRI 市场有望维持 10%的速度稳步增长。 国产 MRI 不断优化,替代前景广阔从我国不同医疗机构 MRI 保有率来看,GPS 仍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整体市占 率超过 80%,特别在三级医院,市占率超过 85%。而在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 构,本土品牌东软以 34.1%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国产品牌以中低端为主。而从 MRI 的型号保有量来看,国内 MRI 存量市场主要型号为 1.5T 为主,份额 高达54%,而 3.0T的因产品价格高且采购需经政府批准,保有率相对较低,只有15%, 剩余的低端型号(1.0T 及以下)合计占比约 31%。1.5T 为各品牌竞争的主要战场, 本土厂商上海联影、贝斯达、东软集团、万东医疗等均推出了 1.5T 机型。而代表前 沿技术的 3.0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则主要掌握在 GPS 等国际品牌手中,本土 品牌中,仅上海联影的 3.0T 机型于 2016 年获批。我们认为,1.5T 核磁仍有推广和 普及空间,且随着国产技术的愈加成熟,进口替代空间有望加速,从长期来看 3.0T 磁共振成像系统有望加速放量。3 国产品牌的机遇 3.1 迈瑞医疗三大领域齐发展,器械龙头正腾飞。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 厂商,为全球市场提供医疗器械产品。公司的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提供更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公司产品 线齐全,主要品种形成规模化优势,其中监护仪、麻醉机、除颤仪、血球分析仪、彩超等多个细分产品的市场份额已达到国内前三、世界前五,同时同时在高端产品不断 发力,技术实力受到业内和市场的一致认可。除了三大产品领域之外,公司正在积极培育微创外科领域业务,目前包括外科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气腹机、光学内窥镜、 微创手术器械及手术耗材。全球化布局,大格局大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全球化布局已基本成形,截 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公司营销人员近 3,000 人。其中在境外超过 30 个国家拥有子 公司,产品远销 190 多个国家及地区。在北美,公司拥有专业直销团队,已与美国 五大集体采购组织合作,项目覆盖北美近万家终端医疗机构。在欧洲,公司采用了“直 销+经销”的销售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地区,公司则采用了经销为主的销售模 式。迈瑞已经实现多维度的全球化运营,有望逐步成长为国际化医械巨头。Wind 一致预期为 19-21 年 EPS 分别为 3.77、4.61、5.61 元,对应最新收盘价,PE 分别为 48、40、33 倍。公司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产品线和销售网络布局齐全, 有望受益于政策推动下的器械国产化,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推荐”评级。3.2 开立医疗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主要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与 B 型超 声诊断设备)、医用电子内窥镜设备、血液分析仪。公司立足自主技术创新和产品研 发,是国内超声诊断设备领域较早独立掌握彩超设备核心技术与探头核心技术的生产 企业,目前已掌握基于 PC 的 Linux 彩超软件技术,128 通道彩超技术,嵌入式计算 机技术,高密度、宽频带探头技术,单晶探头技术,特种应用探头技术等多项超声诊 断设备领域专利技术。公司各类产品质量过硬,性能突出,多项产品通过 FDA 注册、 CE 认证,并得到国际认可。S50 彩超进入高端市场。我国超声诊断市场规模近百亿元,存量超声超过 14 万 台,未来在渗透率提升、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及进口替代加速的推动下,国产彩超发 展前景广阔。开立中高端拳头产品S50/60的图像处理与探头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尽管受采购周期影响中低端彩超销量短期承压,随着高端彩超的大力推广,彩超业务 有望逐步回归至 20%以上增长。内生+外延丰富内窥镜产品线,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内窥镜市场起步较晚, 2017 年国内市场规模约为 246 亿人民币,其中软性内窥镜的市场规模大约 33-35 亿 人民币,绝大部分被奥林巴斯一家垄断。开立医疗的生产模块化技术、影像合成技术 在国内企业中处于领先位臵,其推出的国内首款高清内窥镜系统 HD-500 有望打破外 资垄断,部分实现进口替代。内镜产品竞争力持续提高,2019 年上半年 HD550 实现 销售超过 100 台;同时外延获得镜下器械产品,上半年实现销售约 4000 万元,预计 在内生和外延产品推动下公司内窥镜产品系列有望延续 50%以上增长。Wind 一致预期为 19-21 年 EPS 分别为 0.70、0.89、1.11 元,对应最新收盘价, PE 分别为 34、27、22 倍。公司高端彩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内窥镜领域一枝独秀, 有望率先受益于进口替代,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大,业绩不断增长,给予“推荐”评级。3.3 万东医疗影像产品线齐全,受益政策红利。公司在基础医学影像设备中处于龙头地位,产 品线涵盖各类医学影像设备,包括 DR、MRI(永磁和超导核磁)、DSA、平板胃肠、16 排 CT 等。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致力于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提升及县级 医院的升级达标建设,相关的医学影像设备需求增加,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有望率先 受益于政策红利。万里云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布局超声领域:子公司万里云主要从事第三方影像中心和远程影像诊断服务,通过三年多的发展,公司业务模式逐渐成熟,营业收入不断 增长。2019 年上半年,公司线上业务日均阅片量稳定在 5 万以上;线下方面,公司 上半年新建 3 家第三方影像中心,目前已累计 18 家。同时公司与百胜进行深入合作, 推出中低端超声产品,涉足超声领域,实现了医学影像全覆盖。Wind 一致预期为 19-21 年 EPS 分别为 0.37、0.46、0.58 元,对应最新收盘价, PE 分别为 27、21、17 倍。公司是国内基础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龙头,具有全影像设 备产品线,深耕基层,有望受益于政策红利,建议持续关注。(报告来源:国联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