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研究生毕业后(国内的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的就业形势会怎么样?如果不考研而去选择找工作,是否会更有发展?这是一篇长文,中间是详细的分析,如果大家想挑重点看,请直接看文中的加粗部分和文末的结论。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明年这一届的考研的难度一定会只增不减,于是就有一些同学问我:孙老师,既然考研难度这么高,能考上的肯定都是很优秀的,那等硕士毕业了,就业前景肯定好吧?不然谁会去考呢?也有的同学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就业形势以后一年比一年严峻,而且硕士的学历也越来越有“通货膨胀”的感觉,那有没有可能等好不容易又多花了两三年时间读完研毕业,结果发现能找到的工作还不如本科时找到的工作好?这时候最理智的决策是不是先“把坑占上”,后续再慢慢图谋职业上的发展?看到大家这么多疑问,那我在这里就自己这些年来从事考研辅导的经验以及接触到的研究生就业的各种各样的见闻,努力做出一个细致的解读,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发现有什么疏漏,有什么想补充的,欢迎在文末留言指出,我看到后会回复各位。)研究生就业问题牵动人心首先我应当坦率地指出一个残酷的事实——硕士生的就业确实一年比一年难,这种情况类似于十几年前本科生大幅扩招的时候带来的学历贬值现象。我们看一下数据:近20年来,历年硕士生录取人数整体保持了很快的增长速度,1997年录取5.1万人,那时候物以稀为贵,硕士生绝对是香饽饽;2005年录取32.5万人,规模已经是1997年时的六倍多;而2018年录取人数突破60万,2019年录取人数预计在64万左右(由于某种原因,从2017考研起官方不公布具体录取数据),十几年时间又翻了一倍。现在有一句调侃是说,现在大街上扔块砖头下去,砸死十个人有八个是硕士生,虽然有夸张,但是却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作为本科生,如今再来看待硕士生的时候,不要再把其当成精英、天之骄子来仰望,而当成是日趋普及化的一种学历教育,是每个本科生想进一步提升自己都可以去考虑争取的常见途径,甚至是对很多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来说迟早都要拿到的一个门槛级的文凭。你要对自己说,硕士生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有了这样的看法角度,你才能对待考研这件事有一颗平常心(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考试前的心态会不会产生很大起伏),从而客观、理性、长久地考虑自己的未来,自己掌握人生的节奏和主动权。把考上研究生了就当成是鲤鱼跳龙门、麻雀变凤凰,就此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地走上人生巅峰的想法如今已经不切实际,如果你抱有这样的期望,只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读了研也不会感到开心、满意。甚至大家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人读研后心态失控,总是跟人说千万别读研,否则会跟他一样后悔。你可以看到他一会骂学校管理混乱,一会骂导师不负责任,一会骂专业没有前景,一会叹息自己为了读研年龄大了耽误很多事……我相信没有同学希望自己以后会这样吧?读了研迟早也要去应聘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是把每年所有的硕士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就业难易程度的,实际上这个每年60多万人的群体内部,就业上的差距非常之大,实在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随便举几个方面的例子,你就有直观印象了:同一个研究生专业,如果是全国TOP5名校硕士毕业的话每月工资3万元,普通一本院校的硕士毕业工资1万元,而如果是口碑在国内倒数、实力孱弱刚刚才获批设立了这个专业的硕士点的二本院校的硕士毕业工资3000元,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对口工作。同一个院校毕业的硕士,如果是热门的、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毕业的,比如说新能源、大数据、新材料等等,offer那是拿到手软,公司随便挑;如果是冷门的或者属于夕阳产业的专业毕业的,比如说历史学、社会学、采矿、水利水电、造船的硕士,那其中除了一小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找到专业对口且个人心仪的工作以外,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就很艰难。同一个院校且同一个专业毕业但导师非同一人的硕士,由于各自的硕士生导师在这个领域的学术能力、江湖地位、人脉资源、人品性情、行政职务等方面相去甚远,硕士生们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也会相应天差地别。这方面我也是深有体会,篇幅所限,先不详细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单独探讨。招聘硕士的展位前也是人山人海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都对硕士生的就业产生了可见的影响,比如:你是否坚持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愿意去尝试从事不限专业的校招岗位?比如有的硕士生读研只是为了拿一个硕士文凭,而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因为对本专业实在没兴趣或者前景看衰等),而有些大企业校招的时候很多岗位(特别是管理培训生、营销岗、创意策划岗、综合业务岗等)都是只看综合能力不看具体专业的,这时双一流等名校毕业的或者个人能力突出的硕士生转行就比较容易,反之转行就比较艰难也就无法就业。你对工作地点有没有要求?比如你一心想硕士毕业回家乡城市工作,但你所学的专业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提供对口的岗位,你怎么办?或者你想去大城市工作,但专业对口的话你只能深入农村或者在荒郊野岭的施工现场上班,你怎么办?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提前考虑好,没能就业。你所学专业的就业市场是否饱和?比如现在很多同学都读了会计学(学硕)、财务管理、会计(专硕)、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等财会类的硕士,但你知道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有多少吗?据财政部和其他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000万左右的会计从业人员,2000多万的会计持证人员,其中600多万具有初级会计职称证以上证书,就连号称中国最难通过考试的注册会计师的人数截至2017年12月31日也达到了10.5万人!会计这个行当业已饱和,如果你现在准备考财会的研究生,几年后毕业了你就要做好在这个战场厮杀搏命的准备。再比如法学专业的硕士(包括法律硕士),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专业排行榜里名列前茅,但是中国哪里需要这么多的法学人才呢?每年法院或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招考一共才有多少名额?每年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律顾问或法务专员的招聘才需要几个人?何况现在往往只要名校毕业的,如果你是在一个别人都没听说过的二本院校里读了个法律硕士,就业当然就很不乐观了。你是不是跨专业考研?有些用人单位和岗位对于跨专业的硕士抱有不信任的心理,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招聘教师或者行政人员时,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招考时,要求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为相同专业(或属于同一学科大类)。比如下图所示,2018年12月某高校招聘行政人员就是如此要求的——“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专业均应符合该岗位专业要求条件”。某高校招聘行政人员的要求你本科读的学校是什么档次的?随着研究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看重第一学历,毕竟为了高考你学习了三年,考研一般只准备半年多,用人单位觉得本科阶段最有参考性,何况还有很多考研的学生为了能考上对于本科的课程全都敷衍了事甚至直接逃课,等读研的时候除了考研指定的那几门课以外其他专业知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很多人的心态就是为了掩盖读了个很差的本科学校而去刷硕士学历,导致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都是不断往更高档次的院校流动。……以上各种情况都对就业率产生了影响,显然不能泛泛而谈。而我们想考研的同学都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去奋斗的,所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人云亦云,听别人说现在硕士普遍不好就业了,或者看新闻报道说2019的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又如何如何下降了,就觉得自己如果读研了也一样不好找工作了,这种观点绝对是片面的!相信自己,考研加油!结论那此时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你,应该怎么办?要我说,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三个字:想清楚。想清楚,说起来很轻松,可真正做到真的很难。就此来全面分析的话,都够我写一本很厚的新书了。但我还是想在这里尽量多给大家一些提醒,希望你能认真读完,相信肯定会对你有帮助:上面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发现要不要考研这件事情实在是因人而异的,甚至可以说,不是考研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考研这条路适不适合自己。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研究生(近十年来考研录取率整体在1:3左右),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学术,搞研究。如果你本科就是就读名牌大学,对所学专业有兴趣,行业前景又光明,那就放心大胆地去准备考研吧!现在不读研,未来职业发展会处处受限,过些年回过头看往往会后悔的。如果你本科学校很不好,或者专业很尴尬,想考到一个更好的学校提升自己、证明自己,那也努力去考吧!虽然不敢说考上了未来一定前程似锦,大富大贵,但是肯定会比你现在本科毕业直接去找到的工作要强,而且更有发展前景。同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在能保证考上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选择含金量更高的名校,你多去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浪费!当然,跨专业考研需谨慎(不是说不要跨专业,而是要认真考虑是否合适与值得),要通盘考虑好,不能一时冲动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就打算转行,如果你读研后发现新换的专业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或者自己还是感到不满意、不感兴趣,又该怎么办呢?何况跨专业考研的话相比那些和你同场竞技的考本专业的人,无论是在考研的备考中还是后续的读研中,你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被淘汰下去,这个账一定要会算。如果你本科也没怎么好好学习,又不能找到太好的工作,对学术也丝毫提不起兴趣,只是想通过读个研究生逃避巨大的就业压力,或者看见身边好多人都嚷嚷着要考研自己心痒了也想试试,读研期间也没有吃苦的准备,不打算发愤图强、大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希望能继续再浪个几年,就业的事等到硕士快毕业的时候看情况再说,那我建议你还是不要考研了比较好(至少在你还没想清楚之前不要考)。因为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考研,考不上是大概率事件,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很可能要失败的事情上呢?退一步说,如果你运气爆棚,人品爆发,幸运地考上了研究生呢?那恕我直言,以刚才所讲的这种精神状态去考研,你也只能考上很一般的院校的很一般的专业(名校的好专业几乎可以确定考不上),这对你来说又有多大的价值和提升呢?学历的提升因为学校一般而显得很有限,甚至不足以弥补增大了两三岁的年龄带来的求职上的劣势(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年龄快30岁的硕士毕业生,特别是尚未生育、几年内可能要去生孩子的女生)。再考虑到你为了考研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两三年如果工作的话本来能挣到的工资和其他机会成本,确实不太划算。如果决定要考研了,必须要抱着一定成的信念,坚持复习下去直到复试结束。切忌瞻前顾后,摇摆不定,前怕狼后怕虎,今天担忧自己考不上怎么办以致整夜失眠,明天在自习室复习坐不住了突然觉得要是直接去找工作也不错,要是因为考研错过了难得的工作机会怎么办。抱着赌一把、试试看的心态来复习也要不得,不肯踏踏实实吃苦,只想着稍微看看书就去考试,能考上最好,考不上拉倒,无所谓的事儿,大不了老子去找工作。凡此种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什么也得不到,白白蹉跎了大好青春。考上研究生了也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考研成功真的只是一个开始,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平台,努力的人生才刚刚起步,绝不是考上了就万事大吉,坐等开启躺着赚钱模式。如果想取得辉煌的工作成就,接下来面对的各种事情(学术科研、发表论文、考取证书、实习实践、应聘的笔试面试、职场晋升……)都是一道道关卡,都要像考研的时候那样倾尽全力,不可懈怠。如果不考研而去选择找工作,是否会存在反而结果更好的可能性?本科学历更好就业或者未来发展更好的这种可能性还真有。所以上文提到的先“把坑占上”的策略不失为明智之举。随便举两个例子。第一,现在有好多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是“本科及以上”。请看下面这张图,2018年12月某事业单位最新招聘的要求,学历要求一栏非常有代表性。假如你现在是本科,遇到了这样一个要求是“本科及以上”的岗位,而且这个岗位是你所心仪的,你凭自己的努力又能应聘成功,那你为什么还非要去考研呢?等过几年你研究生毕业了,再回来应聘这样的岗位岂不是费时费力还白白丢掉好几年的工作经验,何况几年后如果形势变化你连想应聘的机会都没有了也是可能的。如果你就是想提升自己的学历,等工作步入正轨后完全可以通过读在职研究生来镀金。某事业单位招聘的要求第二,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一些岗位时宁愿选择本科生也不要研究生,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觉得本科生年龄小未定型更有培养潜力,或者同样的工作既然本科生能干没必要花更多的钱雇研究生,或者觉得研究生想法太多不听话、对工作比较挑剔、跳槽的可能性大,或者为了履行社会责任把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本科生。比如下图是2018年公务员考试黑龙江省某单位对某岗位的招聘要求,招收的是经济金融类专业,明确注明“只限本科”。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1如果你本科就是这类专业,读了个硕士也是这类专业,结果毕业了竟然发现反而人家不要你了,连报名资格都被剥夺了,是不是觉得很悲催?(有此要求的岗位并不罕见,笔者还见过多次类似的情况,比如招收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侦查学专业、外语专业、历史学专业、档案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然后要求“只限本科”的公务员岗位等等。下图再随便举一例。)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2看到了吧?研究生的烦恼也真不少呢!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绕开各种各样的“坑”。你提前想到了多少,就会相应少走多少的弯路,所以一定不要偷懒呀!篇幅所限,今天就说这么多,大家如有想说的话,欢迎留言讨论或提问,我看到后会进行回复的,让我们共同探讨。
时下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而处于学历金字塔中间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现在也不太理想,主要是目前研究生学习专业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企业需求不多,除了会计、审计等专业以外,其他的专业企业需求除了北上广基本上都是比较少,研究生就业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就业也不理想。下面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3个研究生就业的新途径,为大家找工作节省一些时间精力。NO.1地方人才引进现在很多地级市和县里都出台了一些对于研究生的优惠政策,研究生现在基本上不需要考试直接面试就可以去当地的医院、高中、政府单位等部门,而且直接入编,也给了大家稳定的预期。相反研究生在大型城市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工作的话,其实还不如在县里工作,生活压力小,节奏慢。NO.2军队文职考试军队文职考试名额多,而且针对研究生的岗位也不少,比公务员的题简单,还比公务员招聘要求限制多,特别适合应届生以及毕业两年以内的研究生报考,薪资待遇高,福利好,而且也可以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所长,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在以前,毕业的研究生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军队文职考试也是从17年才开始进行的,因此也成了研究生就业的新途径!NO.3针对研究生的急缺人才招聘目前一些大中型城市,针对研究生专门出台了事业编招聘方案,与人才引进不同的是,这些地区的招聘一般都需要考试,但是由于限制学历和专业,加上岗位多,因此竞争压力并没有那么的大。在之前事业编很少大规模招聘研究生,而现在基本上研究生就成了标配,现在省会城市的研究院基本上都已经从研究生开始要求,适合本科生的岗位已经没有多少,研究生现在要抓住机会,争取上岸!虽然总体上讲研究生并没有多少人,但是考虑到专业因素等问题,研究生就业也不很乐观。再加上大家找工作经验少,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所以一些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很容易进入误区,为此要多参考别人的经验,少走弯路。
教育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教育的发展能够跟国家的发展联系到一起,因为教育可以提升国人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水平。教育可以提升我们的知识,能够带来更大的凝聚力。我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发展教育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入重点大学,不管学生的成绩怎么样,只有上了大学之后,才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出路。那大学生目前的现状如何呢?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其实跟高考的学生人数是有直接关系的。202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已经突破了1000万,那么我们按照90%的比例来计算,大概在2023年到2024年左右,全国将会有900万左右的大学生毕业。因此,他们将会面临非常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一部分学生换了一种思路,为了避免竞争而直接参加考研,成为研究生之后就可以避开跟应届毕业生的竞争。但是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这也导致了研究生毕业之后同样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那么如何解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呢?严格把控研究生的入学数量和质量,确保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大学每年可能都会招收一部分学生成为研究生,学生也需要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之后才能成一名研究生。但是有些大学可能在快速发展期间,因此他们需要增强学校的实力或者想要提高研究生的整体数量,因此他们会出现扩招的情况。原本只招收1000名研究生,但是最终却招了1500名研究生,这就必然导致了研究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就业方面也会遇到一定的问题,所以严格把控研究生的入学数量和质量,确保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研究生。强化读研的质量,不以论文发表数量来作为评判标准。研究生到底质量如何?可能很难从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因此一部分学校可能会把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来作为评判研究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太严谨的做法。既然是一名研究生,那么应该将科研的水平和质量作为评判的标准,而不应该将研究生的论文数量作为评判的标准。有些研究生为了够在简历当中凸显出自己的优势,大肆宣扬自己论文的数量,他们在大学期间也不注重科学研究,而是一门心思用在了发表论文上面,其实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得不到好的结果,也很难真正提升自己的科研质量。因此,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我认为,首先是高考人数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了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研究生也应该意识到,应该以科研水平和质量作为自己的拿手好戏,去忽视那些细枝末节,这样才能够找准自己的方向,获得更大的成绩,你觉得呢?
最近几日和朋友闲聊,一直关注着他们学校的就业情况:同学小康就读的是排名60内的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很多硕士毕业到中学当老师,年薪大概在15万左右,补贴不算,各地区标准可能会有些不一样。而其它专业比较一般,他的一个师姐,挤破脑袋进了一家公司,月薪只在5k左右。受教育的目标都是促进更好工作这一目的的(不是为工作)。当然,道德、良知等肯定包括在里面。现如今,研究生的就业真的很难,所以步子要迈好。就业很难,把姿态放低一个博士朋友小梅读博已经很痛苦,按她的话说是“扒掉半层皮”,而就业恐怕是“扒掉另外半层皮”:当初她在国企和高校之间徘徊,国企工资高,但高校稳定而且社会地位更好,用她父母的话说是更适宜女生,最后她选择了高校。即便这样,她进入高校前几年还是需要“拼命的”,因为现在高校都是预聘任制:预聘任就是进去前几年给你设定个目标,达到了目标就转长期聘任,相当于拿到了编制。博士的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好的了,硕士生留校,除了几乎不能从事教学岗,只能从事行政助理,包括辅导员岗(党员)等外,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转人事代理了,没有职称什么的。博士扩招之后,这种情况会更甚。听过一个高校教师招聘部门的老师说:“现在的硕士一抓大把,有我们挑的,不要着急选。”何其恐怖!最近参加面试的小华,给我讲了他懊悔的事情。在面试高校的试讲环节,在场的面试老师对他提了一些意见,无论谁提意见,他都一遍遍的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和安排……。他说:“当时我也知道自己有些冒失了,但是就是有想解释的冲动。”听着小华的描述,我能想象出那个试讲环节的热闹与尴尬。年轻人最怕别人不理解自己,总是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做学生的最怕自己冲动和不虚心求教。一个学姐答辩时,她的指导老师,也是答辩主席多次嘱咐她:老师指出什么问题,听着、记着就行,如果觉得老师错了,可以在记完之后,在用类似“您说的很对,我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的礼貌性话语去解释,绝对不能强行打断和争论。你觉得老师不理解你,但我们在反复解释的时候,同样并不会理解台下提出这个问题的老师的感受。有时候这份偏执会让自己跌入深渊。总而言之,你去面试,是要对面试官施加影响,让他认可你,所以你的姿态应该尽可能低。职业与爱好“一切为着金钱的目的的选择都是耍流氓”,话可能有些极端,但真正适合自己的永远都不会错,关于婚姻和爱情,关于职业和创业,甚至关于未来的一切。所以,如果有一种职业是你的爱好,选择它。一个朋友小唐跟我说:他2011年上理硕士毕业。刚开始一直在招行的应用研发岗,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爆,转而开始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发展,如今已经提拔为正处级研发总经理。当年刚毕业的时候,微软、摩托罗拉、希捷等外资企业相当火爆,在业内是制度完善和工资绝对数高的典范。但是他却选择了招行,主要还是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他说:“选择职业还是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被短期利益蒙蔽,更不能看一时的行业兴起,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才是王道。”第一份工作这个梗也是与同学的争论中思考的。她说第一份工作先干着,以后慢慢找合适的;我强调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和未来的规划等,因为这份工作会跟着以后的你一辈子。假如你选择第二份工作,HR绕不开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初选择这份工作?如果你跨行了,还有至少“你为什么选择跨行?”等等一系列附加问题,而且转换有各种成本,在从头开始新工作可能很难。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种标签,比如选择高校,往往意味着你有一种追求安稳的需求和性格,你在里面做的更多的也是事务性工作。如果在之后去选择市场类、管理类相关的岗位,基本很难成功。因为别人很难相信你还有那种洞察力、紧迫感和野心,你在关键时期也没有培养一种市场的敏锐性。之前,认识一个同学小吴因为毕业来临,草率的选择了留在高校,两年后想出来闯闯,但在很多企业的招聘面试中败北。毕业季的选择可能比较匆忙和紧张,同学签约的消息必定会对自己形成压力。一位女教授说:“认准青山不放松,即使要换工作也不要换工种”,所以刚开始还要选好,要高瞻远瞩。求职看薪资要看整体薪酬,选择企业也要更多的考察自己的兴趣爱好、地域选择和家庭因素,以及考虑一家公司的福利制度、奖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等情况。生活中虽有至暗时刻,哪怕这样,也不能降低标准,匆匆给人生设限。如果真是走到了这一步,女教授也说了:“如果你真的选错了,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壮士断腕,不然就廉颇老矣了!”坚持和改变创造未来30年前,任正非对着一道城墙门洞猛攻,30年后,依然如此,这个门洞是什么?信息通信领域;马云是个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和创新突破力的人,他做电商平台、支付工具,也做无人超市和盒马生鲜,甚至操作系统,所以他的“商业帝国”非常庞大;马化腾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他牢牢的占据了即时通讯这个领域,四两拨千斤,“版图”越来越广;百度应对扩张的方式是:继续专注在搜索引擎领域,剥离附属产业,所以他的子公司也很强。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并且坚持很重要。罗大佑注册了微博、知乎等宣传新专辑,了解年轻人的评价;刘若英化身导演,首次参与综艺节目宣传自己的新电影。要知道,作为音乐教父的罗大佑一向桀骜和高冷;作为“奶茶”的刘若英给人“超凡脱俗”之感。可见,这个时代变化之快让人不可捉摸。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罗振宇曾提出一个概念叫“U盘化生存”。意思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自带信息”,你只有“自带信息”才有“插拔”和“协作”的可能和需要。什么是“自带信息”?罗振宇解释说:“在这样一个时代,往往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说到底,就是“内在有料”,俗称有干货的人,最重要的是你的知识和能力,你的认知和气质,这些东西既可以让你“糊口”,也让你可以面对潜在的困难。就像罗振宇本人,他不属于任何组织,他被称为“知识商人”。如何让自己“自带信息”?读书、行走、实践和思考,今天,你读研所做的,都是在努力“自带信息”:你努力学好的JAVA可能在公司里解决一个程序问题时正好派上用场;你读过的书可能让你更加深入的理解项目提案;你做PPT的技巧可能让领导注意到你的能力……。最后说一句,就业很难,请你好好把握。文:募格科聘
就业,是一个一直困扰很多研究生的问题!很多研究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会发现自己在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形势更严峻了,就业前景更不乐观了,甚至都没有本科毕业生好找工作!因此,在研究生就业时,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入了坑,有时甚至入坑了还浑然不知,当真正签了合同,入职以后,才发现跟之前想象的天差地别、相差甚远!到那时后悔已晚,已经错过了很多更好的机会了!那么研究生在就业时,怎样才能少入坑,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呢?首先,作为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只是一个门槛,并不是你头顶的光环,你能直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还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认为自己研究生毕业就该月薪过万等等!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找工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少入坑!那么在研究生找工作时都有哪些坑呢?坑一:口头薪资很高,实际到手却缩水严重!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一些规模不大的私企和一些效益不好的国企,那么如何避免入坑?要看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如果人员流动性大说明企业不注重人才,只是把你当成挣钱的工具!这样的企业往往用高薪吸引你,然后再最大程度压榨你,并且与其承诺的实际薪资水平有很大差距!在面试时,如果面试官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问他,那你大可以询问一下他们所说的薪资待遇时税前还是税后,或者时这个岗位为什么出现空缺,从面试官的回答你也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公司和岗位的情况!避免入坑!坑二:研究生与本科生工作内容一样,没有区别对待!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现在很多企业会在本来只需要招本科生的岗位,少量招几个研究生。在真正入职后,研究生除了薪资可能比本科生多几百块钱外,工作内容上与本科生几乎没有区别!或许有些企业会告诉你他们会在将来提拨重用研究生,但是你要知道,很多研究生被这样招进去以后,很多年都看不到升职的希望!坑三:薪资水平很高,但是工作时间很长,加班严重!很多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薪酬水平都很高,但是这不是无条件的!高工资是以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换来的!试问你愿意接受996工作制吗,如果你不愿意接受,那这种高薪的工作你就要慎入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工作强度!坑四:利用户口捆绑你,让你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坑只限在北京,而且是拥有进京指标的单位!这些单位往往每年都有进京指标,为研究生解决北京户口。很多研究生都会选择这样的工作单位,但是这类企业,往往是薪资水平不是很高的央企、国企、事业单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会在你入职的时候跟你签一个5-10年的合同,在这期间你不可以辞职,如果辞职,需要付给单位一大笔违约金!所以研究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慎重,多问多听多留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不论你是选择户口,还是高工资!要知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所以结合自身,慎重考虑,避免入坑才是研究生在找工作时首先要做的!
【新智元导读】近期,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文件,今年我国在学研究生人数将达300万人,2020年扩招了18.9万人,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也有不少人发出担忧:研究生的含金量是不断缩水了呢?这个「研究生大国」的头衔是好还是坏。开学季已经有一个月了,今年又有多少新研究生入学呢?根据最新消息,2020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2020年扩招了18.9万人,其中不乏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所有数字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这是件好事吗?虽然有着严格的分数线把控,而每个成功的考研人也都经历过寒窗复习。但很多人都认为,以这种超常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似乎不容乐观。扩招是把双刃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17年研究生在学人数264万人,到2018年研究生在学人数273.13万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根据统计数字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节节攀登,已经连续4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趋势了。对于研究生来说,扩招确实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考上的几率大了,也意味着自己有更大的机会接受研究生教育。况且,很多人稀里糊涂的读了本科,考研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重要性。「再念个两三年,我变得更充实了,这两三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一位同学说。的确,现在很多单位都喜欢招聘研究生,「因为他们更成熟,更稳重。」再者,研究生扩招能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虽是老生常谈,但却仍然奏效。今年的疫情就是个例子,教育部也将研究生招生情况适当做了调整。然而,扩招的负面影响也不得不谈,首先,研究生遍地都是,那这学历还值钱吗?我们都知道,研究生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导师的招生名额都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学校资源也有限,如果人多了,分配到每个人身上的高校资源也会相应变少。可想而知,教育的含金量会下降。其次,每年都有研究生毕业,就业的压力真的缓解了吗?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本科毕业当年的就业压力缓解了,但三年后,毕业的人更多了,新一轮的毕业压力又会随之而来。「考了非211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发现比本科强不了多少,只是找低薪工作似乎更容易了。」一位研究生毕业生说。「社会经验和学术经验,我也搞不懂哪个重要了。」18考研招收硕士生72.2万人;19考研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20考研扩招18.9万人,招收硕士生90多万;21考研也将继续扩招。「等我多学几年,时代机会变了」,是错觉吗?为什么读研?面对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迥异。但仔细思考,虽然他们的回答形形色色,但也有类似的想法——「是不是读几年研出来,世界就会宽待我一些了呢?」现实永远没有这么理想,你逃避的社会终究会把你拉回去。根据数据,有的学校研究生扩招增幅甚至超过50%: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扩招23.21%;沈阳理工大学扩招54.73%;安徽工程大学扩招59.4%;大连民族大学扩招54%;郑州大学扩招1200多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感叹教育的「普遍」,但普遍的代价,或许是「不再珍贵」。愿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学有所成!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11日讯(记者汪伟颋)10月10日是考研报名的第一天,微博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的话题上了热搜。事情的起因是,秋招期间,不少同学反映,有企业在照片问答环节中明确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语出惊人,认为“非全日制=本科生”,这一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切关注和广泛讨论,超过2.5万人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不少网友观点犀利,认为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付出不同,所以不平等也是情有可原。也有人认为,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因为分数要求更低所以退而求其次。还有网友进一步指出,非全日制虽然兼顾了工作和学习,既保证了经济来源又能提升学历,但有被不平等对待的弊端,因此适用于升职而非求职的人员。对于这种“非全日制付出不如全日制多因此二者不平等”的说法,也有不少网友并不赞同。那么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何不同?是否真如网友所说那样“水”呢?“不少地方招聘简章都明确写的只招全日制的,第三方协议形同虚设”为了证实如上说法,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了两位在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杨小姐是湖北省某国有企业职工,为了提升学历加入了2017年第一届非全日制考研“大军”并被录取。“读非全的大多都是报的全日制后来被调剂的,同等分数时,面试的时候很多老师更倾向于考全日制的,因为他们没有工作。”杨小姐还表示,周围不少同学是因为有关规定明确指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享受同等待遇,所以很多人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便辞职专心读研,等毕业了找新工作,这样既没有收入也找不着工作 ,压力很大。“群里讨论很多,大家发现不少地方招聘简章都明确写的只招全日制的,第三方协议形同虚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此外“非全”也并不轻松,由于工作地点偏远,每周五小时的交通时间和日益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十分疲惫。尽管如此,老师并没有降低有关标准和要求,中期考核未能顺利通过让她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所在专业去年仅60%左右按期毕业,希望社会多一些宽容”胡小姐是武汉市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两年后,由于本科学历缺乏竞争优势,在2018年跨专业考入武汉某985高校。胡小姐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试卷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同,分数线与全日制相比相对较低。上课时间集中在周末,课堂讲授的内容、论文和实践课程的要求与全日制相同。胡小姐表示,目前没有换工作的打算,“因为是公务员,且研修的是公共管理专业(MPA),专业与工作可以有效衔接,对于公务员系统内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是否认可这个问题没有深入了解,目前看来影响不大。”对于网友们所说的培养“水”的说法,胡小姐表示她所在专业去年仅60%左右按期毕业。“希望社会能够对大龄求学的人多一些宽容,希望国家可以提出更多促进继续教育学习的培养政策,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素质方面的需求。对于个人发展来讲,在职读研多半只是一个补救措施,还是需要在高考、本科学习的过程中多下功夫。”部分综合自第一眼视频、教育部官网、新浪微博【见习编辑:刘益谦】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考研热是教育发展的趋势!20届考研报名人数达341万,已经让很多教育界的人震惊,今年网传考研报名人数高达422万,比去年激增81万人,这让很多考研人感到焦虑!本科生就是因为众多,在就业市场上已经贬值、没有多少竞争力了,那么随着研究生的增多,会不会也会面临就业难的窘境呢?其实现在研究生已经有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了!有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在读研究生数量已经突破300万,2020年研究生毕业人数有94.6万。这么庞大的人数,再加上今年疫情影响,很多研究生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压力了!考研读研到毕业,研究生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到头来却依然很难找到合适又心意的好工作,按理说今年毕业的94.6万研究生在中国14亿庞大的人口中,并不多,为什么还会就业难呢?1、工作能力欠佳工作和上学差别还是很大的,有很多人书念得好,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却很差,就是大众眼中的“书呆子”!工作中除了要运用到你的专业能力,还需要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处事能力等综合能力,学历只是你进入企业的敲门砖,门敲开了,能不能留下还需要看你个人能力。现在的社会并不缺少高学历人才,工作中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仅仅有学历是不够的,所以为了毕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在上学读研的时候就需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社会工作能力,提前解除社会,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2、专业局限性一般大学学的东西很杂,虽然各方面学的都不透,毕业工作后也没有多少能用得上,但是毕业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能差不多完成。但是研究生就是在一个方向领域深造研究,毕业后也只能选择本专业的相关工作岗位,然而现在除了技术工种,很少有用人单位一个人只专项做一件事,这就给研究生就业增加了很多的局限性。所以读研选专业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未来就业和就业后的薪资待遇等。为了更好的就业,上学读研期间还可以通过提前实习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3、要求过高研究生比本科生在时间、精力和金钱方面都多付出了很多,所以在工作方面要求也就更高!所谓研究生就业难并不是说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而是说心仪的好工作难找!其实研究生们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在遇到未来发展前景好的工作时,可以稍微降低一些标准,也可以找一些能真正学到东西的工作,用这份工作当作跳板,当你积累一定的经验、在行业内做出一番成绩,然后再跳槽到你理想待遇的公司也是一种方式!书不会白读、学不会白上!就拿最直观的薪资来对比,同行业研究生就是比本科上的工资高至少两千左右,升职加薪也更快,公司也更加重视和栽培。所以如果你有能力(经济能力、学习能力等),一定要考研,未来社会是研究生的主战场了!我是考研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近年来,硕士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硕士毕业生纷纷吐槽工作不好找,跟本科生比,没有年龄优势;跟博士生比,没有专业优势。不少硕士生坦言,“高不成低不就”的处境,尤为尴尬。身高1米7的小宋是一位90后女硕士,今年即将从南京某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她的理想工作是做一名高校的心理教师。招聘会现场,她向在场的五六家高校都投了简历,一家位于南京的职业院校表示,主要招收博士生,面向硕士的只有辅导员岗位。“可能更倾向于要思政类准专业,而且还需要党员,就会有很多限制,还有很多学校要求是男生,我身边也有很多同学跑到各地高校去投简历,但是最后也很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专业的需求范围比较窄,还有一方面是竞争比较大。”今年28岁的小刘(化名)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本校读研,专攻文化政策法规,学制三年。如今即将毕业,面临选择,小刘告诉记者,他很喜欢学术研究,在学校里也是小有建树,他还是导师眼中的才子,想继续读博,然而面对现实,年龄的增长、房子、结婚等一系列问题,自己不得不考虑选择工作,可与自己意愿相符的工作机会却少得可怜,想进高校当老师也方便搞学术,但高校现在的门槛,对硕士来说几乎是关闭的,面对这种处境也很无奈,只能慢慢等待机会,公务员、事业编制自己都会去尝试。“我们成了职场中的尴尬群体,现在只要能符合自己的工作意愿,有时间让自己对学术进行钻研,哪怕工资低一些自己也会选择的。”至今仍奔波在找工作路途中,“研究生的高不成低不就”,让他一度很困惑纠结……现在一家高校的二级学院工作的小李说起她的求职经历:“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简历投出上百份几乎是全部石沉大海,每天都在四处奔波。“那段时间应聘碰壁俨然已成为家常便饭。”小李告诉记者,她的应聘史中被拒绝占到了近八成,一开始想进大中专院校,然而事与愿违,高校的门槛对她似乎提得很高,招聘方见自己是刚毕业的学生,也没多少经验,最终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像此类情况,小李被一些高校以及县城中学纷纷拒绝。一直以自己是个985、211院校的研究生为荣的小李,从来没有为工作的事担心过,可现实让她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感觉自己的研究生读的很失败。有一次她去天津一家外资企业面试,公司要让她去干基层工作,可她拒绝了,“总要比本科生好吧”。一直以来,高校都是不少硕士、博士就业时的热门之选,然而,近几年硕士毕业想进高校却越来越难,招聘的门槛“水涨船高”。某硕博士人才招聘会上,到场求职的硕士生远多于博士生,但很多单位都是以博士需求为主,硕士需求很少。江苏某高校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最缺的是高层次的人才,博士这一块;而硕士的话,现在都是三年一签这样的合同制,人事代理的形式。“有调查显示,现今硕士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大多数硕士生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得到以个条件较好、适于自己生存,又利于发展的稳定工作,但是与本科生、博士生相比,硕士生又呈现出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不想“低就”,又无法“高成”,对于花费了大量金钱和精力,经过残酷的竞争通过独木桥的硕士们来说,个中的纠结困闷,也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截图来源员hu硕士毕业,你是否遭遇过/正在遭遇求职“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况?面对这一处境,你会如何选择?PS:如果您目前处于某种困惑状态,或者有觉得值得探讨的话题,欢迎留言哟!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新华网-教育、荔枝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充满挑战的一年,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每年超800万人大学生面临就业,即使没有疫情,大学生的毕业压力本身也不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研究生扩招、专升本扩招、组织高校积极搭建线上面试平台等等来缓解本专科生的就业压力。那么,研究生的毕业和就业又该如何解决呢?教育部在近日发布了最新消息。教育部“最新”通知:有助于解决研究生就业压力?毕业生不容易研究生毕业开展远程视频答辩互联网时代,远程视频答在这特殊情况下是很科学的方式,既可保障学生的安全,也能顺利解决毕业答辩问题,尤其是对于已经完成了论文担心答辩影响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个消息可以说是一颗定心丸。建议学生在家多练习下视频答辩,避免因为不适应而影响答辩效果。且这也是后期线上面试所需要提前准备和经历的。适当顺延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时间这一政策最主要的是保障因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同学的权益,因为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一篇优秀论文的基础是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高校延期开学,很多实验数据难以获得。因此,适当顺延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时间,是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质量负责,保障学生权益的举措。这两条消息的公布一定程度地研究生毕业问题困扰,已完成毕业论文的线上答辩先行,因疫情原因未完成的适当顺延学位授予时间,两者错开时间也能暂缓就业压力,等疫情结束、相关企业运营恢复正轨,毕业生就业也会慢慢迎来春天。今年的毕业生该做好哪些求职准备但即使采取了各种措施,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毕业生也是真的很不容易,在担忧的同时应该做好哪些求职准备呢?1.教师招聘。今年各地区预估又会招聘大量教师,对于研究生而言,可以了解下各地区中小学教师人才引进,一般会免笔试且待遇不错。本科生如果已经考了教师资格证,尤其是二三本的毕业生,教师招聘这条路还是值得一试的,不同地区考试时间不同,只要自己认真复习几个月,考自己家乡或者三四线城市的教师边,机会还是很大的。2.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今年公务员岗位应该会比往年有所增加。对于研究生,走公考的优势是竞争比本科生小,且考上转正后直接拥有副科待遇,晋升上也会优先考虑,部分985大学研究生还可直接走人才引进进入体制内工作。对于本科生而言,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优势在于每年考试机会比较多,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联考等等,且对于学历一视同仁,只要本科毕业都享有同样的报考机会,应届毕业生还是可以值得一试的。3.思考自己的求职方向。前面两个就业方向都是偏稳定型的,有的毕业生对于体制内的工作并不感兴趣,还是希望进企业自由发展。相信今年的疫情肯定也给了你不少的思考,哪些行业能经受住考验、能不受“突发”事情的影响、未来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下自己的求职方向,完善自己的简历,在疫情结束机会来了时才能有所准备。对于今年应届生毕业难、就业难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