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给3D打印加点“料”那家伙

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给3D打印加点“料”

正畸牙套、骨骼关节、手办玩偶、珠宝首饰、汽车飞机、游艇火箭、文物石窟……或许很难想象,这些生活里常见的一切,很多都可以被3D打印出来。在这个3D打印“魔幻”新世界里,万物皆可“打”。▲3D打印产品然而比想象更难的,是怎么“打”和用什么“打”——3D打印产品的重要基础,是材料。树脂、金属、陶瓷、石膏、混凝土、复合新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的性能,稍加改变又能发挥另一种潜力。如何研发出更多的新材料,生产制作出更高品质的3D打印产品,是行业内的一大挑战。而在山西,这已经是一个被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顺利攻克的难题。“我们研发出的改性助剂和材料产品,在国内外的3D打印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是山西制造,也是山西骄傲。”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实验室副主任朱岳介绍,3D打印,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各类可粘合材料,通过叠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的技术。材料在3D打印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3D打印设备也正因此,在3D打印领域,有一个形象比喻——3D打印出来的产品,就像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用于3D打印的树脂、金属、陶瓷等材料,就像是食材,而帮助材料改变性能的改性助剂,则像是盐和味精等调味料,每一种,都不可或缺。而“食材”和“调味料”,就是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着力点。“我们目前的研发方向,就是给3D打印再加点‘料’,不断开发高性能3D打印高分子材料系列产品,也就是我们不断在3D打印的‘食材’和‘调味料’方面下功夫。”朱岳所在的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颇负盛名的3D打印材料研发平台,拥有成熟的3D打印产业链。聚酰胺(PA),俗称尼龙,碳基合成新材料的一种。在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凭借高品质的成核剂“调味料”,聚酰胺(PA)这一碳基合成新材料,摇身一变,成为聚酰胺(PA)成核剂改性料,开始在3D打印领域大展身手。▲PA成核剂改性料样品“3D打印的原材料很严格,不能直接使用,必须通过成核剂等助剂改变性能,变得高强度、高韧性,才能成为真正的3D打印材料,也才能打印出产品。”朱岳介绍,聚酰胺(PA)作为母料,只需要添加千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成核剂,就能增强耐温性、刚性、抗冲击性等,让性能得到大幅改变和提升。成核剂也是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拳头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垄断地位,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3D打印耗材生产除了成核剂这一“调味料”,在3D打印市场上,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食材”也很“能打”。2019年底,朱岳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了3D打印用光敏树脂。这是一种用于3D打印的原材料,特点是打印精度更高、力学性能更好、弹性硬度均可调节,被广泛应用在医学模具、正畸牙套、义齿、珠宝首饰、工艺品等3D打印领域。也正因为光敏树脂的高精度要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只能依赖国际进口,是制约3D打印领域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往进口光敏树脂的价格是3000元每公斤,国产性能较好的也要1800元每公斤,我们研发出的光敏树脂可以达到和国际进口相同的性能,但价格降到了十分之一。”▲光敏树脂样品这样高品质、低成本的光敏树脂,出炉并不容易,朱岳带领团队历经近两年时间,从200余种原料中反复试验筛选,不断淘汰对比优化,才最终确定了12种原料,制备组成了各种颜色、力学性能、型号都有的光敏树脂。今年5月,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光敏树脂正式投产上市。“在不久的未来,3D打印应该像纸张打印一样普及,不仅是高端制造业领域,大家日常需要的零件、玩具、模型,都可以自主打印。”在朱岳对未来的期待里,3D打印技术将会飞入千家万户。而这,也是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攻关方向。下一步,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将依托3D打印材料研发平台,在碳基新材料方面继续发力,打破更多技术壁垒,培育碳基新材料特色产业,为3D打印加入更多、更好的“料”,为山西省产业结构反转和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来源:山西云媒体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

吉日

把脉开方 指点3D打印研究方向

本报讯(记者曹婷婷)12月2日一大早,踏着还未消融的白雪,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涤尘来到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直奔3D打印材料实验室。捧着一组刚打印完成的牙齿模型,李涤尘细细观摩,同技术人员交流工艺流程。增材制造就是俗称的3D打印。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重点开展增材制造系列新型材料研究,同时开展多功能、高性能3D打印材料打印工艺及打印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李涤尘教授在增材制造工艺新方法,包括金属、聚合物、陶瓷和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你们在原材料,尤其是聚氨酯方面是长项。建议你们把优势拓宽、挖深。”在参观实验室、车间并听取研究计划后,李涤尘对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制作工艺和发展规划给出了专业性、具体化的建议。随后,李涤尘教授前往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雅韵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其研究和发展“把脉”“开方”。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围绕结构生物学、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及发酵工程技术开展生物材料、医疗终端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生产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目前正在进行“医学3D打印在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项目研究和建设工作。山西雅韵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数字医学与个体化硬组织病损医疗器械,可根据患者影像学数据进行分离病患组织并打印3D模型,提供测量、分割、导板设计、3D打印、神经组织还原等导航功能。李涤尘教授在生物3D打印技术与临床应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其团队在生物医用3D打印材料成果转化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专业技术的相通点最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材料设备如何匹配达到最快生产速度?新技术如何实现落地应用?面对企业抛出的一个个问题,李涤尘一一作了解答,并提出指导意见。“意犹未尽!”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咨询活动能够多多举办,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发展难题。”(责编:李琳、刘洋)【来源:山西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外非誉也

山西工信领域19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中亮相

11月27日,“山西省工信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授牌仪式暨产融对接交流活动”在太原举行。省工信厅为我省工信领域首批19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中授牌。新型研发机构,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科研机构的藩篱,具有“四不像”的特征,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像科研院所,既是企业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正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推动各种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今年以来,省工信厅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加快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构建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的有效载体,在创新生态构建、科技经济融合、高端人才引育、关键技术研发、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首批确定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等19家单位为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确定山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2家单位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我省创新生态构建的“生力军”。省工信厅副厅长马运侠介绍,这19户新型研发机构、102户新型研发培育机构,覆盖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半导体、光电、光伏、炭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四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形成了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了十四大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架梁立柱的核心力量。“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新型研发机构对于盘活创新要素资源、实现创新链条有机重组、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马运侠表示,希望各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抓住机遇、久久为功、攻坚克难,不断积聚发展新动能,持续开创增长新天地。会上,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山西虚拟现实产业技术研究院还向参会企业作了经验分享。招商银行太原分行、招银国际与新型研发机构、参会企业进行了产融对接活动,通过金融资本助力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最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刘瑞强)【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缓急相摩

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新材料产业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4月22日,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产业生态,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省领导廉毅敏、王一新参加调研。围绕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创新生态子系统,引领全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是省委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大部署。此次是继信创产业之后,楼阳生第二次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是山西国控全资公司,是科研院所划转改制研发机构,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性助剂,在多功能、高性能3D打印材料研发应用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楼阳生察看3D打印改性材料、应用产品展示,了解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架构,勉励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努力实现由业内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他指出,对改制院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成为科技型、成长型、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位于智创城的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生产可自然降解生物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及生物质炭基新材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楼阳生听取技术工艺介绍,考察实验室和中试平台,了解产业化进展,肯定他们变废为宝的努力,指出,以生物技术实现塑料可自然降解,消除白色污染,对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有关部门要完善服务、加强对接,让更多科研成果在山西转化应用,形成生产力。楼阳生与团队人才亲切交流,了解人才政策落实情况,希望他们在山西转型发展中勇挑重担,有新作为,成为栋梁之才。长韩新能源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具有容量高、重量轻、充电快、寿命长、价格低等显著优势,已完成中试,产业化项目将于近期投产。楼阳生鼓励企业要有勇争行业一流的气魄和追求,要求综改示范区为企业项目投产做好配套服务,创造示范区效率。在中化赛鼎工程公司,楼阳生结合视频、展板、工程模型,听取企业煤化工、煤基新材料研发创新、工程设计、承包建设情况介绍,强调依托山西资源优势,以焦化产品为原料,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往下游延伸,打造碳基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调研中,楼阳生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与有关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负责人,共同研究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工作。楼阳生指出,山西要转型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推进产业转型,既要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更要把注意力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做优做强新动能,这是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问题。要围绕打造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按照省委部署,一项一项抓落实,既要做“有心栽花花要开”的事,又要做“无心插柳柳成行”的事,在包容性、颠覆性、迭代创新中培育新产业、形成新亮点。楼阳生指出,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装备和制造业的基石,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把新材料产业摆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出位置,弘扬科学精神,瞄准前沿,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新、特、专、高、精、尖上下功夫,加快从产业中低端向高端迈进。要从两个方向发力,一方面,立足我省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的产业,在特种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领域,加快科技攻关、产业升级、补链延链、集约集群,形成山西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着眼科技前沿,着力开展卡脖子、填空白、有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和装备攻关,攀登科技高峰,培育领军企业,形成竞争新优势。要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按照全省科学技术大会部署,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科研团队,打造创新平台,推进体制创新,加强政策支持,贯通产学研体系,使每个产业创新生态子系统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要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引进更多项目落地山西。楼阳生强调,创新说到底是人才问题。要从用人机制、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人才储备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创优人才政策,以一流人才、一流团队、一流政策,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强力支撑。楼阳生还对围绕新材料产业集群创新生态打造列出相关清单,逐项研究,逐项解决,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提出明确要求。(记者 陈俊琦)

内籀

山西成立19家机构!是企业又不像企业,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事业单位……

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像科研院所,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近日,山西省工信厅为山西省工信领域首批19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中授牌。新型研发机构,是山西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科研机构的藩篱,具有“四不像”的特征。此次首批确定的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等19家单位为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确定的山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2家单位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 这19家新型研发机构、102家新型研发培育机构,覆盖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半导体、光电、光伏、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四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形成了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马运侠表示,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新型研发机构对于盘活创新要素资源、实现创新链条有机重组、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来源|新华社编辑|张星秀审核|林晓庆【来源:山西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骗中骗

山西省加快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构建 工信领域19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中亮相

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我省加快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构建工信领域19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中亮相11月27日,“山西省工信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授牌仪式暨产融对接交流活动”在太原举行。山西省工信厅为山西省工信领域首批19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中授牌。新型研发机构,是山西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科研机构的藩篱,具有“四不像”的特征,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像科研院所,既是企业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正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推动各种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山西省工信厅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加快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构建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的有效载体,在创新生态构建、科技经济融合、高端人才引育、关键技术研发、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首批确定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等19家单位为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确定山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2家单位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据悉,这19家新型研发机构、102家新型研发培育机构,覆盖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半导体、光电、光伏、炭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四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形成了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十四大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架梁立柱的核心力量。“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新型研发机构对于盘活创新要素资源、实现创新链条有机重组、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马运侠表示,希望各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抓住机遇、久久为功、攻坚克难,不断积聚发展新动能,持续开创增长新天地。会上,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山西虚拟现实产业技术研究院还向参会企业作了经验分享。招商银行太原分行、招银国际与新型研发机构、参会企业进行了产融对接活动。

电梯间

医疗器械、器官模型……3D打印会有多少可能?

▲图为位于宁夏银川的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成型智能工厂车间内景。(资料图片)▲图为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的“铝合金点阵结构”展品。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国内首家建筑3D打印展馆日前在广东正式启用。从外观上看,这栋双层建筑和普通的房子并无不同,但实际上,整栋楼没用一砖一瓦,全是用可黏合混合材料打印而成。如果拥有一台3D打印机,你能够制造什么?答案是:小到精密的零件、饼干、模具、衣服,大到医疗器械、工业装备甚至汽车、火箭、建筑……都可以制造出来。难怪有人会说,在未来,一台3D打印机几乎可以创造一个世界。2018年,3D打印正式被纳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作为新兴前沿技术,3D打印承载着未来制造的无限可能,也颠覆着传统制造业的思维形态。近年来,中国的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成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大同的云冈石窟被原样“搬”到千里之外的杭州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不同于传统减材制造对原材料进行去除、切削的方式,增材制造是将特定材料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建筑等多个领域都能够大显身手。扫描获取三维数据、通过电脑编程,将模型导入打印机,一个与真肺一模一样的肺部模型就可以从3D打印机里打印出来。今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首次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了三维模型下的精准肺段切除术。这一模型,不仅精准再现了病人肺部的病灶位置,甚至连每根血管都栩栩如生。医疗器械、器官模型、可植入人体的仿生组织……3D打印擅长塑造各种细节的优势刚好满足了医学领域对各类模具的高标准需求。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院长宫涛表示,人工用钢铁、石膏等材质制造模具,产品在大规模生产前,还要多次打样和修改。而3D打印机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能较精准地塑造复杂精细的造型。不仅是医疗,3D打印的这一特性,也很适合应用在文物复制和修护上。不久前,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被“搬”到了千里之外的浙江杭州。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全球首个可移动3D打印石窟——云冈石窟“音乐窟”原样再现了原洞窟的风采以及千余年来风化留下的细微痕迹。借助数字化采集,制造者对原洞窟进行了1∶1复制,用轻型材料打印出110块模型,再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现在的复制石窟。由于是复制品,参观者不仅可以身处其中细细观赏,还可以伸手触摸,可谓过足了瘾。除了擅长精巧细微的“绣花功夫”,3D打印对于造桥建房这样的大工程也很拿手。今年4月,在苏州河堤防改造项目中,3D打印技术被直接运用于工地施工过程。不用砌砖、无需浇筑,现场只有打印机喷头来回移动。高强度砂浆从喷头中一点点流出,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塑造出富有江南特色的造型。“3D打印可使建筑一次成型,节约建筑材料60%,同时建造过程中的工艺损耗也减少了。”中国建筑技术中心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霍亮表示,由于打印使用的是机械自动化操作,还能节省近一半的人力。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发射升空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就搭载了一台“3D打印机”。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开展3D打印实验,打印材料是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的轻质高强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目前,随着金属材质打印技术的突破,航空航天也成为3D打印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之一。不管是制造快速成型、单件定制的航天设备零部件,还是复杂结构件和大型异构件,3D打印都是理想的技术手段。而这次实验的成功,更让人们感受到,“太空制造”离我们也不再遥远。过去几个月才能制成的砂模现在只需几小时宁夏银川,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的车间内,数台5米多高的白色铸造用砂芯3D打印机在智能流水线上有序工作。这些设备,全部为企业自主研发。与传统的铸造车间相比,无吊车、无模型、无重体力、无温差、无废砂及粉尘排放成为这家工厂的鲜明特色。在这里,铸件生产变得快速而简单——过去需要几个月才能制成的砂模,现在只需几个小时。这些铸件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海外。工厂所属企业——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事业部市场总监李哲表示,相较于传统加工制造,3D打印具有缩短生产流程、设计灵活、节约成本、降低制造难度等优势。这一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对铸造行业的转型升级、铸造智能制造及未来铸造智能工厂的建设将产生变革性的意义。不仅是共享装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采用3D打印进行零部件或整机生产。这一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近日,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国内首台增材制造冲击式水轮机真机转轮研制成功。如果该转轮在未来的电站使用中符合预期,则证明3D打印技术在制造冲击式转轮上具备可行性,为企业未来制造以往难以制造或无法制造的超小、超大型冲击式转轮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最初,我们开始关注3D打印,是用于模型转轮的制造。每个模型转轮都是单件生产,并且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完成,这与3D打印的技术特点形成了非常完美的契合。”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大电机研究所副所长王焕茂表示,“经过近两年的研发,我们成功制造了国内首台可应用于模型水轮机水力试验的3D打印非金属模型转轮。在研发的进程中,我们认识到3D打印技术更广阔的市场在金属打印领域,在真机转轮。”一台复杂的转轮是如何打印出来的?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大电机研究所科研员程广福告诉记者:“将需要打印部分的数学模型导入相应的软件,进行切片和打印路径的规划,再将这些数据转化后传送给机器人,最终机器人按照给定的运行程序携带焊枪完成转轮的3D打印制造。”依靠3D打印技术,过去需要4个月才能完成的转轮制造如今被缩短到3个月之内。“传统铸造工艺制造转轮,工序繁多,参与的工种和工人也多。工人们劳动强度大不说,铸造后的转轮还容易有缺陷,精度差、加工余量大、产品质量与锻件差距也大。”程广福说,“尤其对于高品质的转轮,需要采用整个锻造圆形坯料,一点点地用数控机床将转轮加工出来,我们通常称为‘整抠’,从这个词就可以看到这种方式加工的难度有多大,周期有多长,相应成本也会非常高。而如今采用3D打印制造转轮,直接由三维模型到产品,省去了多个环节,加工量小,成本和周期也得以降低。”未来3D打印将会像普通打印一样普及“不管你想要什么,只需下载图纸,按下打印键就可以了,剩下的统统交给打印机。”这是一些人所畅想的未来场景。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要想实现更多的3D打印应用场景,关键在于材料,尤其是多元化打印材料的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科学是制造业的底层根基,3D打印的落地应用就是受限于材料的特性,导致成品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于雷表示,“材料的发展是3D打印发展的前提。就建筑领域来说,目前3D打印建筑被局限在使用混凝土材料上了,但是混凝土这种材料3D打印的灵活度并不高。”在生物3D打印领域,材料创新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尤其是对于人体植入物。羟基磷灰石是目前世界通用的仿人骨材料,但所用的酸性粘结剂却会给被植入患者带来术后痛苦。同时,由于人类骨骼内部结构复杂、密度不一,传统3D打印所用材料密度一致、粉体单一,无法实现仿生骨的打印需求。为了能够制造一款最大程度接近人体骨骼性质的仿生骨,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汪焰恩教授团队将羟基磷灰石、黏合剂、细胞液等按照不同个体的骨骼性质进行科学配比,形成一种更能被人体环境接受的打印材料。并研制了一套3D打印控制系统,实现了仿生骨打印所需要的结构复杂、密度不均、复合粉体等要求。这样打印出来的活性仿生骨与自然骨的成分、结构、力学性能高度一致,甚至可在生物体内“发育”。汪焰恩教授表示,团队目前也掌握了3D打印软骨和皮肤的技术。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探索真皮层中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结构的稳定打印技术。在芯片这样高精尖设备的打印制造上,新材料的突破也会带来更多的打印成果。上个月,西湖大学的周南嘉团队成功设计出全新的3D打印功能材料,以新材料为突破,实现了微米级别的电子3D打印。这是目前国内最高精度的电子3D打印技术。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技术人员朱岳认为,如何研发出更多新材料,生产出质量更高的3D打印产品,是行业内的一大挑战。今年5月,朱岳团队自主研发出3D打印用光敏树脂正式投产,改变了过去这种3D打印原材料依赖国际进口、成本过高的局面。朱岳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在研发材料、打印工艺、软件数据研发上持续发力,他相信未来3D打印将会像普通打印一样普及。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读:喻方华

大家乐

山西为首批19家工信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授牌

由省工信厅主办,招商银行太原分行、清控创新基地协办的“山西省工信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授牌仪式暨产融对接交流活动”27日在太原举行。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19家单位被授予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了传统科研机构的藩篱,是顺应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2019年年初,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战略,省工信厅聚焦“产业+科研”开始布局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2020年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工作的通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及培育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并于3月开始启动培育工作,首批确定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19家单位为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确定山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山西省智能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2家单位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据了解,首批认定的19家新型研发机构和102家新型研发培育机构,覆盖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半导体、光电、光伏、炭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四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形成了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重要载体,成为十四大重点产业创新生态架梁立柱的核心力量。(齐泽萍)【来源:山西经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极物之真

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全国首个医学3D打印产业链创新平台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3D打印(增材)在短短30年间涉及机械制造、医疗、建筑、汽车制造、教育、消费品、文创及数码产品等多个领域,行业年增长率达30%以上。目前,我国增材制造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产业规模仍在稳步增长。在2016—2018年的3年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7%。2018年,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已达130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30%。云南增材佳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强告诉记者,事实上云南在增材制造领域,还是很有优势的,特别是在医学应用上仍然处于前列。1998年,在3D打印技术刚刚出现时,昆明市中医医院常敏教授就完成了首例“肩关节体外快速成型”的手术;2006年,43医院陆声教授运用卢秉恒院士的光固化技术,完成了世界上首个“脊柱椎弓根导板”,2009年获得了专利;2017年,国内首个运用SLA技术制造的“骨科钻孔瞄准器”获得CFDA备案生产许可。“我们公司作为首个引进了卢秉恒院士团队的企业,目前已与云南省内昆明医科大学、昆医附一院、43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曲靖市麒麟区医院、文山市人民医院、昆钢医院等十多家医院建立了医学3D打印应用示范基地,开展临床探索。”冯强表示,除了医学应用方面,增材佳唯的3D打印技术已经进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2019年国庆庆祝大会上,极具辨识度的“七彩云南”彩车代表云南省出现在彩车游行方阵中,这个复杂的造型运用3D打印技术,只用了短短15天时间。冯强介绍,此次由他们牵头培育的“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将创建全国第一个医学3D打印产业链创新平台。围绕数字诊疗平台、数字处理平台、加工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四个平台,结合新材料、大数据、互联网++、云服务等相关产业,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建成一条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完备统一的医疗3D打印产业链。不过这只是创新中心建设的第一阶段。增材佳唯还计划用5—10年研究和开发医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将不同的材料打印一起的新材料,如功能梯度材料、智能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验证材料基因组计划中的新型合金材料。实时推进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教育、消费电子、汽车等其他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计划用10—20年,达到申报国家级创新中心的目标,与卢秉恒院士团队和戴尅戎院士团队深入合作,研究生物打印技术,运用自身细胞打印器官,解决器官源短缺和他人器官移植排异等问题,造福人类。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名士

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给3D打印加点“料”

正畸牙套、骨骼关节、手办玩偶、珠宝首饰、汽车飞机、游艇火箭、文物石窟……或许很难想象,这些生活里常见的一切,很多都可以被3D打印出来。在这个3D打印“魔幻”新世界里,万物皆可“打”。▲3D打印产品然而比想象更难的,是怎么“打”和用什么“打”——3D打印产品的重要基础,是材料。树脂、金属、陶瓷、石膏、混凝土、复合新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的性能,稍加改变又能发挥另一种潜力。如何研发出更多的新材料,生产制作出更高品质的3D打印产品,是行业内的一大挑战。而在山西,这已经是一个被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顺利攻克的难题。“我们研发出的改性助剂和材料产品,在国内外的3D打印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是山西制造,也是山西骄傲。”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实验室副主任朱岳介绍,3D打印,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各类可粘合材料,通过叠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的技术。材料在3D打印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3D打印设备也正因此,在3D打印领域,有一个形象比喻——3D打印出来的产品,就像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用于3D打印的树脂、金属、陶瓷等材料,就像是食材,而帮助材料改变性能的改性助剂,则像是盐和味精等调味料,每一种,都不可或缺。而“食材”和“调味料”,就是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着力点。“我们目前的研发方向,就是给3D打印再加点‘料’,不断开发高性能3D打印高分子材料系列产品,也就是我们不断在3D打印的‘食材’和‘调味料’方面下功夫。”朱岳所在的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颇负盛名的3D打印材料研发平台,拥有成熟的3D打印产业链。聚酰胺(PA),俗称尼龙,碳基合成新材料的一种。在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凭借高品质的成核剂“调味料”,聚酰胺(PA)这一碳基合成新材料,摇身一变,成为聚酰胺(PA)成核剂改性料,开始在3D打印领域大展身手。▲PA成核剂改性料样品“3D打印的原材料很严格,不能直接使用,必须通过成核剂等助剂改变性能,变得高强度、高韧性,才能成为真正的3D打印材料,也才能打印出产品。”朱岳介绍,聚酰胺(PA)作为母料,只需要添加千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成核剂,就能增强耐温性、刚性、抗冲击性等,让性能得到大幅改变和提升。成核剂也是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拳头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垄断地位,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3D打印耗材生产除了成核剂这一“调味料”,在3D打印市场上,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食材”也很“能打”。2019年底,朱岳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了3D打印用光敏树脂。这是一种用于3D打印的原材料,特点是打印精度更高、力学性能更好、弹性硬度均可调节,被广泛应用在医学模具、正畸牙套、义齿、珠宝首饰、工艺品等3D打印领域。也正因为光敏树脂的高精度要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只能依赖国际进口,是制约3D打印领域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往进口光敏树脂的价格是3000元每公斤,国产性能较好的也要1800元每公斤,我们研发出的光敏树脂可以达到和国际进口相同的性能,但价格降到了十分之一。”▲光敏树脂样品这样高品质、低成本的光敏树脂,出炉并不容易,朱岳带领团队历经近两年时间,从200余种原料中反复试验筛选,不断淘汰对比优化,才最终确定了12种原料,制备组成了各种颜色、力学性能、型号都有的光敏树脂。今年5月,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光敏树脂正式投产上市。“在不久的未来,3D打印应该像纸张打印一样普及,不仅是高端制造业领域,大家日常需要的零件、玩具、模型,都可以自主打印。”在朱岳对未来的期待里,3D打印技术将会飞入千家万户。而这,也是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攻关方向。下一步,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将依托3D打印材料研发平台,在碳基新材料方面继续发力,打破更多技术壁垒,培育碳基新材料特色产业,为3D打印加入更多、更好的“料”,为山西省产业结构反转和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来源:山西云媒体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